酒精饮料中氨基甲酸乙酯检测方法研究进展
- 格式:pdf
- 大小:270.98 KB
- 文档页数:5
酒类中的酯含量酒类分光光度法A原理在碱溶液中,酯类和H2NOH定量反应,生成氧肟酸,酸化后,氧肟酸与三价铁离子形成有色络合物。
在252nm和恒定酒精浓度中,酯浓度与A成比例。
可用两种标准曲线,计算酯的浓度:A.1恒定标准酒精度对100度标准酒精度〔或任何适宜的恒定标准强度〕下,已知EtOAc浓度对A作图;A.2任何实际标准酒精度EtOAc/g的A对标准酒精度作图,从这个标准酒精度因子计算浓度。
B试剂B.a盐酸4N。
将333mlHCl用水稀释至1L。
B.b氯化铁溶液0.37M。
在500ml容量瓶中,用约400mlH2O溶解50gFeCl3·6H2O。
加12.5ml4NHCl并用H2O稀释至刻度。
B.c盐酸羟胺溶液2M。
在500ml容量瓶中,用H2O溶解69.6gH2NOH·HCl,并稀释至刻度。
冰箱中保存。
B.d氢氧化钠溶液3.5N。
在500ml容量瓶中,用约400mlH2O溶解70gNaOH。
冷却后,用水稀释至刻度。
C乙酸乙酯标准溶液的制备C.a配制标准曲线用的贮存溶液1每升100度标准酒精度酒精中含0.333gEtOAc。
用称量瓶称取0.1667gEtOAc,用100度标准酒精度酒精定量转移到500ml容量瓶中。
室温下用同样强度的酒精稀释定容。
C.b配制标准曲线用的标准溶液用移液管或滴定管,向5个100ml容量瓶中,分别加入0.0,15.0,30.0,45.0和60.0ml贮存溶液1。
用100度标准酒精度的酒精稀释定容并混合均匀。
这些标准溶液分别含有0.0,5.0,10.0,15.0和20gEtOAc/100L。
C.c配制强度因子测定用贮存溶液20.500gEtOAc/LH2O。
用称量瓶称取0.2500gEtOAc,用H2O定量转移到500ml容量瓶中,用水稀释定容并混合均匀。
C.d配制强度因子测定用贮存溶液30.500gEtOAc/LH2O。
用称量瓶称取0.2500gEtOAc,用H2O定量转移到500ml容量瓶中,用水稀释定容并混合均匀。
白酒功能因子与品质安全问题范文来;徐岩【期刊名称】《酿酒科技》【年(卷),期】2012(000)003【摘要】回顾了白酒中的功能因子吡嗪类化合物和萜烯类化合物、品质安全因子氨基甲酸乙酯(EC)和生物胺(BAs)的研究进展。
总体上讲,从已有研究报道及产品检测结果表明,白酒是一种安全、具有一定保健功能的酒精饮料。
%The research progress in functional factors of Baijiu(Chinese liquor)including pyrazines and terpenes,and quality safety factors of Baijiu (Chinese liquor) including ethyl carbamate(EC) and biogenic amines (BAs) were reviewed.All in all,the past research reports and Baijiu (Chinese liquor) measurement results proved that Baijiu(Chinese liquor)is a safe alcoholic beverage with certain healthcare functions.【总页数】6页(P17-22)【作者】范文来;徐岩【作者单位】江南大学生物工程学院酿酒微生物与应用酶学实验室教育部工业生物技术重点实验室,江苏无锡214122;江南大学生物工程学院酿酒微生物与应用酶学实验室教育部工业生物技术重点实验室,江苏无锡214122【正文语种】中文【中图分类】TS262.3;TS261.4【相关文献】1.功能菌株稳定芝麻香型白酒品质的研究 [J], 孙荣;高艳华;信春晖;许玲;袁建国2.“小曲清香玉林泉白酒风味剖析技术研究及应用”、“健康因子功能菌在玉林泉小曲清香白酒生产中的应用研究”成果鉴定会在滇举行 [J], 萤子;晓文3.中国白酒健康因子的研究及其产生菌选育和在生产中的应用(Ⅰ)中国白酒健康因子的研究 [J], 杨涛;李国友;吴林蔚;庄名扬4.白酒菌种库功能菌评价方法的建立以及白酒"绵柔因子"生成菌剂的研发与应用[J], 范鏖; 杨涛5.白酒糟中功能因子及其提取技术的研究进展 [J], 时伟;郑红梅;何珺珺;吴德光;郭举因版权原因,仅展示原文概要,查看原文内容请购买。
出口的黄酒中氨基甲酸乙酯的限量标准
黄酒中存在的氨基甲酸乙酯(EC)含量因不同种类和品牌而异。
例如,绍兴酒样本的氨基甲酸乙酯(EC)含量为每千克0.08毫克至0.26毫克,糯米酒样本为检不出至每千克0.07毫克,梅酒样本为每千克0.01毫克至0.15毫克。
2007年,国际癌症研究机构将氨基甲酸乙酯(EC)由第2B组(“或可能令人类患癌的物质”)改为第2A组(“可能令人类患癌的物质”)。
然而,关于黄酒中氨基甲酸乙酯的具体限量标准,目前世界各国和地区的规定并不统一。
例如,加拿大卫生与福利组织规定了各类酒中的氨基甲酸乙酯限量值,其中佐餐葡萄酒为30微克/升,强化葡萄酒为100微克/升,蒸馏酒为150微克/升,烈性酒和水果白兰地为400微克/升,日本清酒为100微克/升。
而美国则规定佐餐葡萄酒的氨基甲酸乙酯含量为15微克/升,餐后甜葡萄酒为60微克/升。
此外,2002年联合国粮食及农业组织将氨基甲酸乙酯列为重点监控物质,并制定了国际标准,规定饮料中氨基甲酸乙酯的含量不得超过20微克/升。
需要注意的是,这些限量标准是针对饮料中氨基甲酸乙酯的总含量,而不是针对特定类型的酒或饮料。
此外,由于黄酒中的氨基甲酸乙酯含量受到多种因素的影响,如原料、酿造工艺、储存条件等,因此具体的限量标准需要根据实际情况进行评估和制定。
总之,出口的黄酒中氨基甲酸乙酯的限量标准需要根据目的地国家和地区的法规和标准进行确定,同时需要考虑黄酒本身的特点和酿造工艺等因素。
饮食致癌与预防学生姓名:李佳浓指导教师:陈志宝摘要:本文主要是对日常生活中食品中的常见致癌物质及由于人们生活中不正当的方法产生的致癌物质进行了说明,同时也简要说明了应该如何预防癌症,以及相关措施。
关键词:致癌物质;可致癌食物;饮食;防癌个、前言癌症,是人体某些器官组织的细胞在外因和内因的长期作用下,引起脱氧核糖核酸(DAN)改变,而产生的非人体需要的异常分裂和增殖为特征的新生物。
它不按正常器官组织的规律生长,丧失了正常的细胞功能,并破坏正常器官组织的结构,影响健康并危及生命。
癌症是人类死亡杀手,近年来,全世界癌症发病率及死亡率呈逐渐升高的趋势,据统计,全世界每年约有七百万左右的患有癌症,其中死亡300-500万人。
仅次于心、脑血管疾病人数,据死亡疾病的第三位。
有效预防癌症发生,已成为医药卫生、食品、环保等部门的一项重要课题。
生活中致癌物质的报道也不断增多,这些物质,根据其来源不同,大致可以分为食品、日用品以及其他来源等3大类。
其中,来源于食品的致癌物质最多。
癌症严重危害人类生命和健康,引起一些常见病和多发病。
目前,对癌症的治愈率还不高。
随着对癌症研究的不断深入,癌症的秘密正逐步揭开,现已证实,无论是物理因素、化学因素或生物因索,都必须通过诱发基因突变或激活原有癌基恬性。
促其启动、转录或翻译,最终导致细胞癌变。
对于免疫功能旺盛的人,少量的癌变细胞,能被免疫系统所抑制,对于免疫功能低下的人,就有可能诱发癌症[1]。
不同国家不同地区在癌症发病率的差异很可能与不同国家、不同地区人民的饮食习惯有着密切的关系,某些食物中含有潜在致癌物,而某些食物的成份又有助于预防癌的发生。
目前媒介也把主要注意力放在食物与癌的关系上。
研究表明,因癌症死亡的人中有35%是饮食方面的原因,但食物致癌的论点又常常引起争论。
据统计分析,癌症90%与化学性致癌物来自环境污染,主要通过污染食物、水、空气和土壤而进入人体。
近来,一些国内外的营养学家研究证实,许多膳食因素与癌的关系密切,高发的几种癌中如肺癌、食管癌、胃癌、肝癌、大肠癌、乳腺癌等,大部分是消化道癌症,故有人提出“癌从口入”的学说[2]。
2022 Vol.41 No.3•238・ Serial No.361China BrewingAnalysis and Examination高效液相色谱法检测白酒中四种有机酸的方法研究张瑞景I,王 浩I,蔡凤娇I,夏 燕2,汪江波1,徐 健**收稿日期:2021-10-08修回日期:2021-12-06基金项目:湖北省重点研发计划(2021BGD016);中央引导地方科技发展专项(2019ZYYD025);湖北工业大学科研启动基金(湖工大人(人才)[2019]10号)作者简介:张瑞景(1987-),女,工程师,硕士,研究方向为发酵工程及酒类相关分析检测。
*通讯作者:徐健(1991-),男,副教授,博士,研究方向为酿酒新工艺、新产品的研发及发酵废弃物的综合利用-(1.湖北工业大学生物工程与食品学院发酵工程教育部重点实验室工业发酵湖北省协同创新中心,湖北武汉430068;2.湖北琪谱检测技术有限公司,湖北武汉430068)摘 要:该研究建立了高效液相色谱(HPLC)法同时测定白酒中乳酸、乙酸、丁酸和己酸的方法,同时,研究了白酒样品中不同乙醇体积分数对四种有机酸保留时间的影响。
结果表明,该方法测定四种有机酸在8〜430mg/L 范围内线性关系良好(^>0.999),精密度试 验结果相对标准偏差(RSD)< 1.6%,加标回收率在97.24%~ 104.40%之间。
丁酸和己酸的保留时间不受乙醇体积分数的影响,乳酸 和乙酸的保留时间在乙醇体积分数<3%时影响较小,与标样保留时间的差值在0.1 min 以内.釆用该方法对三种不同香型的白酒样品进行检测,能准确测定出酒样中四种有机酸的差异,并与其香型风格特点及实际情况相符,证明该方法可用于实际生产中白酒四 种有机酸的检测。
关键词:白酒;乳酸;乙酸;丁酸;己酸;高效液相色谱法中图分类号:TS262.3 文章编号:0254-5071 (2022)03-0238-05 doi:10.11882/j.issn.0254-5071.2022.03.040引文格式:张瑞景,王浩,蔡凤娇,等.高效液相色谱法检测白酒中四种有机酸的方法研究[J].中国酿造,2022,41 (3): 238-242.Determination of four organic acids in Baijiu by HPLCZHANG Ruijing 1, WANG Hao 1, CAI Fengjiao 1, XIA Yau 2, WANG Jiangbo 1, XU Jian 1*(l.Hubei Provincial Cooperative Innovation Center ofIndustrial Fermentation, Key L aboratory of F ermentation Engineering(Ministry ofEducation), School of F ood and Biological Engineering, Hubei University of T echnology, Wuhan 43006& China;2.Hubei Qipu Detection Technology Co., Ltd., Wuhan 43006& China)Abstract : A HPLC method was established for simultaneous determination of l actic acid, acetic acid, butyric acid and hexanoic acid in Baijiu (Chinese liquor), and the effects of different volume fractions of ethanol on the retention time of four organic acids in Bayiu samples were studied. The results showed that the linearity of the method was good in the range of 8-430 mg/L (R 2>0.999), the relative standard deviation (RSD) of the precision testsresult was less than 1.6%, and the spiked recoveries were in the range of 97.24%-104.40%. The retention time of butyric acid and hexanoic acid wasnot affected by the volume fraction of ethanol, while the retention time of lactic acid and acetic acid was not affected when the volume fraction ofethanol was lower than 3%, and the difference with the retention time of standard sample was within 0.1 min. The method was used to detect the dif ferences of four organic acids in Baijiu samples of three different flavor types, which was consistent with the flavor characteristics and the actual situ ation. It proved that the method could be used for the detection of f our organic acids in Baijiu in actual production.Key words : Baijiu; lactic acid; acetic acid; butyric acid; hexanoic acid; HPLC白酒是以粮谷为主要原料,以大曲、小曲、就曲酶制剂 及酵母等为糖化发酵剂,经蒸煮、糖化、发酵、蒸馆、陈酿、 勾调而制成的饮料酒叫是世界上历史悠久的六大蒸馆酒 之一1白酒中的主要成分是乙醇和水,约占总量的98%; 微量成分约占总量的2%,包括酯类、酸类、醇类、醛类等成百上千种化合物,这些物质决定了白酒的风格与品质肌有 机酸类物质约占微量成分的14%〜16%,在酒体中起到减 轻苦味、增长后味、使酒体丰满、促进回甜、增加醇和度等作用,是白酒的主要呈味物质,也是酯类物质生成的重要 前体物质冋。
400梁新红,赵瑞香,周全霞(河南科技学院,河南新乡453003)
摘要:氨基甲酸乙酯是一种多位点致癌物,酒精饮料中含有微量的氨基甲酸乙酯。概述了国内外酒精饮料中检测氨基甲酸乙酯含量的方法;阐述了检测方法中的样品前处理方法、质谱检测选择性离子控制模式、检测方法的国际合作研究及我国氨基甲酸乙酯检测方法,并展望了未来该领域研究的发展趋势。关键词:酒精饮料,氨基甲酸乙酯,检测方法
Developmentofanalysismethodsofethylcarbamateinalcoholicbeverages
LIANGXin-hong*,ZHAORui-xiang,ZHOUQuan-xia
(HenanInstituteofScienceandTechnology,Xinxiang453003,China)
Abstract:Ethylcarbamateisapluripotentcarcinogenandthealcoholicbeveragescontaintraceethylcarbamate.Dataonanalyticalmethodologyweresummarized,andthesamplepreparationmethod,theselectedionmonitoringmode(SIM),internationalcollaborativestudiesanddevelopmentofanalyticalmethodologiesinChinawerereviewed.Theviewfortheresearchinthisfieldwasalsotaken.Keywords:alcoholicbeverages;ethylcarbamate;analysismethods中图分类号:TS261.7文献标识码:A文章编号:1002-0306(2010)08-0400-05
收稿日期:2009-07-15作者简介:梁新红(1971-),女,博士,副教授,研究方向:食品生物技术。基金项目:河南科技学院博士基金资助项目(8001);河南省高等学校青年骨干教师资助计划项目[2008(2775)]。
氨基甲酸乙酯(EthylCarbamate,EC,又叫Urethane)是一种多位点致癌物,可导致肺癌、淋巴癌、肝癌和皮肤癌等疾病,并且乙醇对EC的致癌性有促进作用[1-2]。1985年,加拿大的卫生与预防部门(HealthProtectionBranchofCanada)对酒精饮料中EC含量规定了强制性限量标准。随后,1988年,美国食品和药品管理局(USFDA)、美国葡萄酒研究所和美国酒商协会制定了有关葡萄酒中EC含量的非强制性标准。FAO/WHO食品添加剂联合专家委员会(JECFA)第64次会议建议,为了保障人类身体健康,应尽可能降低发酵饮料和食品中EC含量。为了降低酒精饮料中EC的含量,各国政府都在采取措施,其中简便、快捷、准确的EC含量的检测方法是其中最重要的内容之一。本文对国内外EC的检测方法的研究进展加以综述。1EC检测方法概述EC不易挥发,在水中的溶解度大约为2g/mL,在有机溶剂中溶解度稍低,蒸气压较高,这些特征使得在分析检测酒精饮料中痕量EC时,样品前处理过程会造成EC的损失。从上世纪七十年代在发酵食品和饮料中发现EC以来,许多文献报道了酒精饮料中EC的检测方
法,表1中列举了1986年以来报道的酒精饮料中EC检测的主要方法。从表中可以看出,样品前处理方法及检测方法都在不断改进。萃取方法从液/液萃取(Liquid/liquidextraction,LLE)发展至固相萃取柱(Solidphaseextraction,SPE)及至方便简单的固相微
萃取(SolidphaseMicroextration,SPME);从1986年后,EC的气相检测开始以毛细管柱代替填充柱,EC的检测器也从气相检测器发展至高灵敏度的GC/MS乃至灵敏度及精密度更高的GC/MS/MS。然而,随着人们对发酵酒精饮料中EC含量的进一步重视,新的检测方法也在不断出现。MeloAbreu等[23]第一次报道了用HPLC-FLD检测酒精饮料中EC的方法的可行性,但方法的准确度和精确度较低,特别是干红、干白葡萄酒中EC检测精确度的相对标准偏差在10.9%~74.6%,因此这种检测方法并没有得到推广。随后,Park等[24]报道了采用HPLC/MS/MS方法检测酱油中EC的报道,精确度的相对标准偏差在1.1%~2.2%,但此方法所需设备仪器昂贵。Lachenmeier等[25]报道了用傅立叶变换红外光谱仪(Fouriertransforminfrared,FTIR)对核果酒精饮料中的EC含
量进行快速检测的方法,但报道的方法仅适合于定401
表1酒精饮料中EC检测方法参考文献列举样品预处理方法检测器FIDNPDHallTEATSDMSMS/MS
直接进样衍生化处理[20][13,18]多维色谱技术[3][4]液/液萃取加盐(KCl,NaCl),用有机溶剂萃取[9][17][3,7,8,12,16]固/液萃取硅藻土作吸附剂,用二氯甲烷萃取[19]
固相萃取柱硅藻土固相萃取柱ENV+固相萃取柱Extrelut[11][11][6,10,14]固相微萃取非溶剂萃取[5,21,22][15]注:表中数字为参考文献标注。性及半定量检测。很显然,随着研究的深入,FTIR方法的灵敏度和精密度的进一步提高,FTIR方法必将是EC检测快速、方便的一种检测方法,但目前,这种快速
检测方法不能满足酒精饮料中EC限量标准的测定要求。总之,从以上分析及表1可以得知,二十世纪九十年代以后,EC的检测主要用的是GC/MS法,因此样品的前处理方法在检测中起着至关重要的作用。2样品前处理方法
色谱样品的前处理过程是一个耗时、繁琐且容易引入分析测定误差的过程,样品制备方法的恰当与否直接关系到气象色谱分析的成本、速度和实用性。酒精饮料中EC含量的检测,酒样的前处理关系到EC检测的成功与否。近年来,用于食品和饮料中痕量成分分析的方法主要有液/液萃取、固相萃取、固相微萃取和固液萃取等。2.1液/液萃取(LLE)LLE是一种传统的样品预处理技术,直至目前仍
是最常用的样品前处理方法。它是利用待测组分与样品中的杂质在互不相溶的两种溶剂中的分配系数不同而实现样品的纯化。这种萃取方法操作简单,无需特殊的设备,但也存在一些难以克服的缺点:操作烦琐、费时长,且重复性差;产生乳化作用,使分析结果偏低;萃取剂消耗量大,这些有毒的有机溶剂不利于分析人员的身体健康,在萃取过程中以及之后的溶剂回收过程中会伴有严重的污染问题等[26]。
2.2固相萃取(SPE)SPE技术是基于液相色谱理论的一种分离纯化
方法。SPE柱的广泛应用起始于1975年美国Waters公司首次将Sep-Pak投放市场,用以浓缩被测组分或除去有害物质。与传统的LLE样品前处理方法相比,SPE方法具有如下优点[27]:速度较快,缩短了预处理时间;采用高效、高选择性的吸附剂,大大减少有机溶剂的用量,降低了实验成本,又减少了对环境的污染;不出现乳化现象,更有效地将分析物与干扰组分分离,易获得较为纯净的分析物,分析物的回收率大大增高;分析物的精密度和准确度大大提高;操作简单,容易实现自动化。由于酒精饮料成分复杂多样,受到其香气成分、多酚类物质及其它成分的影响,使得在检测过程中,样品的前处理成为一个难点和热点,固相萃取技术的迅速发展为酒精饮料成分的检测提供了样品前处理的技术基础。2.3固相微萃取(SPME)SPME是1990年初由加拿大Waterloo大学Pawliszyn等在SPE基础上发展起来的样品预处理技术,属于非溶剂型选择性萃取法。其操作原理与SPE近似,但是操作方法迥然不同。SPME有两种萃取方式,一种是将萃取纤维直接暴露在样品中的直接萃取法,适于分析气体样品和洁净水样中的有机化合物。另一种是将纤维暴露于样品顶空中的顶空萃取法,广泛适用于废水、油脂、高分子量腐殖酸及固体样品中挥发、半挥发性的有机化合物的分析[26]。EC是半挥发性有机化合物,文献报道的SPME方法一般采用顶空萃取法[28]。SPME完全不涉及有机溶剂,使萃取、预富集、进样一次完成,减少了分析时间,且可以自动进样;SPME适用于多种样品,在分析挥发性与半挥发性有机物上更能显示出其优越性;近年来,SPME和气相色谱联用,与高灵敏度的检测器如质谱、电子捕获检测器、原子发射光谱检测器结合,可使分析的检出限达到μg/L~ng/L量级;与高效液相色谱和毛细管电泳结合也有一定进展[29]。3质谱检测器的选择性离子控制模式(Selectedionmonitoring,SIM)由表1可以看出,自1986年以来,用于EC检测的检测器普遍使用质谱的选择性离子控制模式。在EC的总离子扫描质谱中,特征离子为m/z62、74和89(图1)[10,16]。m/z89为分子离子,碎片离子m/z74(CH2=O+-CO-NH2)和m/z62(C(OH)2=NH+2)都来自于“McLafferty+1”的重排反应(图2)[16]。因为
空气中的CO2也能离解成m/z44(O=C=N+H2),因此,m/z44(O=C=N+H2)一般不作为EC分析的特征离子。m/z89、m/z74和特征离子m/z62是EC定量分析中用于SIM的三种离子。由图1可以看出,m/z62在三种离子中强度最大。m/z62是大多数非氮取代氨基甲酸类化合物的特征粒子(除去烷氧基链中不含β-氢的物质,如氨基甲酸甲酯、氨基甲酸丙酯等)。因此选择其作为EC的定量离子。虽然对于大多数烷氧基甲基酯来
说,m/z74也是麦氏重排的碎片离子,但其干扰化学物质较多,一般情况下,m/z74质量色谱首先被判断为丁二酸二乙酯,然后才是氨基甲酸乙酯。在m/z89处,EC的峰非常弱而不能作为EC的准确定量特征