王翘楚用药特色
- 格式:docx
- 大小:23.60 KB
- 文档页数:1
上海市中医文献馆六十年文献研究回眸季伟苹;卓鹏伟;陈沛沛【摘要】临床文献和医史文献研究是贯穿于上海市中医文献馆建馆以来60年中医文献研究的核心工作.本文系统梳理了上海市中医文献馆不同时期所开展的中医文献研究的范围、内容和特点,以及取得的主要成就.建馆初期(1956-1972年)的文献研究以整理研究馆员经验、历代医籍、各家经验、民间献方及研究医史等为主;复馆后(1981-1999年)的文献研究内容在前期的基础上,开展古籍校勘等;新世纪(2000年至今)的文献研究领域不断拓展,加强古籍校注等方面的合作,并开展海派中医系列研究.【期刊名称】《中医文献杂志》【年(卷),期】2016(034)004【总页数】4页(P61-64)【关键词】文献研究;上海市中医文献馆;六十周年;回顾与展望【作者】季伟苹;卓鹏伟;陈沛沛【作者单位】上海市中医文献馆上海,200020;上海市中医文献馆上海,200020;上海市中医文献馆上海,200020【正文语种】中文【中图分类】R-092上海市中医文献馆(以下简称文献馆)是上海市卫生和计划生育委员会直属单位,成立于1956年,至今已走过60年风雨历程,是新中国成立后最早建立的中医机构之一。
建馆初期名为上海市中医文献研究馆,1972年3月被撤并入上海中医学院,1981年7月复馆,改名为上海市中医文献馆。
与其他文献研究机构相比,特殊的建馆方式造就了文献馆独特的优势和鲜明特色,主要体现在两个方面。
其一是馆员制。
新中国建立初期,在党的中医政策号召下,随着中医学院、中医院、联合诊所等医疗机构的相继成立,大批中医师进入公立医疗机构工作,但仍有一批年事已高的名医学者散落在各地。
为了落实中医“统战”政策,上海市中医文献研究馆应运而生,以“馆员聘任制”的方式,为散落在上海各地的名医学者提供了生活物质保障和发挥余热的场所。
“馆员制”一直延续至今。
文献馆也因此成为新中国成立后,也是迄今为止唯一的以馆员制立馆的中医文献研究机构。
王翘楚情志病医案经验集我有个老邻居,叫李大爷。
这李大爷啊,以前那可是个精神矍铄的主儿,每天早上起来,哼着小曲儿就去菜市场遛弯儿,跟那卖菜的摊主还能打趣几句,那日子过得,那叫一个舒坦。
可不知道从啥时候起啊,这李大爷就像变了个人似的。
整天唉声叹气的,眉头皱得跟麻花似的,看啥都不顺眼。
他那老伴儿王大妈可急坏了,天天在那念叨:“老头子,你这是咋啦?以前那乐呵劲儿都跑哪儿去啦?”李大爷就闷着头,不说话。
这王大妈一看这不行啊,得想办法。
她就跟隔壁张婶儿商量:“张婶儿啊,你说我家那死老头子最近不知道中了啥邪,整天愁眉苦脸的。
你说我该咋办呀?”张婶儿就说:“我听说啊,这情志上的毛病啊,可得找个明白人看看。
咱小区门口那个王翘楚大夫,听说治这方面的病可有一手嘞。
”王大妈一听,眼睛就亮了,赶忙拉着李大爷就往王翘楚大夫那诊所跑。
到了诊所,那王翘楚大夫啊,看起来斯斯文文的,戴着副眼镜,说话也挺和气。
他先仔细地问了问李大爷的情况,这李大爷啊,刚开始还不太愿意说,闷着头坐在那。
王大妈在旁边急得直跺脚:“老头子,你倒是跟大夫说说啊,再不说,这病可咋治呀?”李大爷这才缓缓地开口:“唉,最近啊,我总觉得心里头堵得慌。
晚上睡觉也睡不好,老是想着一些乱七八糟的事儿。
”王翘楚大夫就笑着说:“大爷,您别着急,这情志病啊,很多时候就是心里头有个结没解开。
您能不能跟我具体说说,是啥事儿让您这么心烦呐?”李大爷就叹了口气,说:“还不是那几个不争气的孩子啊。
一个个都在外面忙自己的事儿,也不常回家看看。
我这心里头啊,就觉得空落落的。
”王翘楚大夫听了,点点头说:“大爷,我能理解您的心情。
这孩子长大了,都有自己的生活。
您啊,也得为自己多想想。
您看,您身体好了,孩子们才能放心不是?”然后啊,王翘楚大夫就根据李大爷的情况,给他开了几副调理的药,还叮嘱他要多出去走走,跟老朋友们聚聚,别老是一个人闷在家里。
李大爷和王大妈回去之后啊,就按照大夫说的做。
李大爷每天吃完药,就去公园里跟那些老哥们儿下下棋,聊聊天。
肝郁化火型失眠的中药治疗概况中医治疗失眠效果理想,以其辨证论治、整体调整且毒副作用小为其特色及优势,受到广泛采用。
近年来由肝郁化火导致的失眠有逐步上升的趋势,也越来越受到人们的重视。
通过查阅近15年来的相关文献,系统地阐述目前肝郁化火型失眠的中药治疗概况,包括经方、自拟方、中成药及针药结合治疗,并探究常用方药治疗肝郁化火型失眠的现代药理作用机制。
标签:肝郁化火;失眠;中药;综述失眠是指由于机体脏腑功能紊乱,阳盛阴亏,阴阳失交,不能相互维系而导致经常不能获得正常睡眠为特征的一类病症,主要表现为睡眠时间、深度的不足,轻者入睡困难,或寐而不酣,时寐时醒,或醒后不能再寐,重则彻夜不寐[1],又称“不寐”、“不得卧”、“目不瞑”等。
随着生活节奏的加快,失眠的发病率呈逐年上升的趋势。
研究数据表明,中国成年人失眠发生率高达38.2%[2],超过3亿人口有睡眠障碍。
失眠容易导致记忆力减退、抑郁、焦虑、狂躁等精神症状的发生,病久会导致消化系统、心脑血管系统、生殖系统等多脏器系统疾病,从而严重影响人们的正常工作、学习和生活,妨碍患者的社会功能,因此失眠的治疗成为医学界的一个热点课题。
祖国医学具有整体调整的优势,在治疗失眠时以交通阴阳、宁心安神为法,又以辨证论治为其特色,组方用药灵活变通,相比于西药更安全可靠,无明显毒副作用而被广大患者所接受。
失眠的证型可分为肝火扰心证(同肝郁化火证)、痰热扰心证、心脾两虚证、心肾不交证和心胆气虚证等[1]。
當今社会,随着人们生活节奏日渐加快,致使心理压力过大,情志不畅,肝气郁结,郁久化火,邪火上炎扰动心神,或灼伤阴血而致心血失养,心神不安,从而使肝郁化火导致的失眠发病率有逐年上升的趋势,并较其他证型的失眠症更为突出[3]。
参照2014年张伯礼,薛博瑜主编的《中医内科学》[1]心系病症篇章中不寐之肝火扰心证的诊断标准如下:①主症:不寐多梦,甚则彻夜不寐,急躁易怒;②兼症:头晕头胀,目赤耳鸣,口干而苦,不思饮食,便秘溲赤;③舌脉象:舌红苔黄,脉弦而数。
中医治疗失眠的研究概况西医治疗失眠易产生不良反应与依赖性等,而中医因其安全、简便、灵活等优点被广泛应用于临床,并取得显著疗效,现将临床中医治疗失眼的文献综述如下。
标签:失眠;中药治疗;非药物治疗失眠归属中医“不得眠”、“目不暝”、“不得卧”等范畴,是以不能正常和维持睡眠为主要特征的一类病证。
主要表现为睡眠时间、深度的不足,轻者入睡困难,或寐而不酣,时寐时醒,或醒后不能再寐,重则彻夜不寐[1]。
随着社会的高速发展和人们压力的增大,失眠问题日渐严重,且渐趋年轻化,人们可能会由此产生焦虑、不安等不良情绪,严重影响生活质量。
WHO一项研究表明,全球约有27%的人遭受睡眠病症的困扰[2]。
多种流行病学调查资料表明,西方国家约352%的人有不同程度的失眠,我国失眠率也高达10%~20% [3]。
睡眠不足会严重影响人们的身心健康,降低人们的工作效率[4]。
目前市面上现代医学治疗失眠的药物主要是巴比妥类和苯二氮卓类[5-6],此类药物对改善睡眠有一定的作用,但久服容易形成依赖,突然停药会出现戒断症状,且有不同程度的不良反应,并有可能影响记忆及认知能力,适用人群也有所限制。
中医药特色治疗有疗效显著、安全可靠等优点,在治疗失眠症中疗效较好。
笔者对中医治疗失眠的常用疗法进行整理分析,以期为临床提供参考。
1中医治疗失眠引起失眠的病因不外乎外感六淫、内伤情志、饮食不节等,其中以七情最为重要,其病机总属阴阳不通、阴阳失和[7-8]。
失眠的病位主要在心,与脾、肝、肾密切相关。
通过查阅大量相关文献[9-15],大部分医家结合临床均将失眠分为虚实两类,实证以痰火扰心为主,虚证以阴血不足、心神失养为主,辨证治疗采用不同的切入点,调理脏腑,取得较好的疗效,达到阴平阳秘,精神乃治。
11中药辨证治疗111从心论治失眠李海宏[16]整理名老中医刘继祖辨治不寐的经验,认为现代人多“举怀”且晚睡者居多,当寐不寐,思虑过多五志过极皆可化火,导致心血耗损,心神不安,神不安则寐不灵。
浅析《滇南本草》中治疗脾胃病的用药特色《滇南本草》中记载治疗脾胃病用药有210种,仅治疗脾胃病的药物有白地榆、石菖蒲、豇豆、过山龙。
附方69个,单方31个,复方38个,医案1个。
笔者就《滇南本草》中治疗脾胃病的用药及组方、用药特点等方面进行论述。
认为《滇南本草》中记载的药物及附方,对脾胃病的临床治疗具有重要的参考价值和借鉴遵义,可为脾胃病新药开发提供新思路。
标签:滇南本草;脾胃病;用药特色《滇南本草》是明代著名医家兰茂毕生的学术思想和临床经验的总结。
作为我国历史上第一部地方性专著,《滇南本草》具有较高的应用价值和学术价值,对于指导临床组方用药具有重要的意义。
本书记载了西南高原地区药物以及草木蔬菜药品,全书共3卷流传于世,载药458种[1]。
《滇南本草》中治疗脾胃病使用的药物数量极多,经验方应用广泛。
但目前对于《滇南本草》中治疗脾胃病的用药特色和组方规律方面,还需要进行系统的研究。
本文对《滇南本草》中治疗脾胃病的用药特点以及组方规律进行整理和浅析,为脾胃病的临床应用提供参考。
1 《滇南本草》中治疗脾胃病的用药及组方1.1 《滇南本草》中治疗脾胃病单味药的论述书中记载治疗脾胃病的单味药较多,有210味,药味以辛、苦为主,而药性则温性、寒性皆有。
如治疗反胃、噎膈、热痢、疳积、便秘、嘈杂多用寒性药,治疗泄泻、腹痛、胃痛、呕吐多用温性药。
其中,仅治疗脾胃病的有白地榆、石菖蒲、豇豆、过山龙4味,有重要的临床应用价值。
以过山龙为例,“消胸中痞满横膈之气,推胃中隔宿之食,去年久腹中之坚积……”,附方“过山龙三分、广槟榔一钱、莲子五分、芦子一钱,亦用石灰”治伤食,消食积,与现代药理研究过山龙具有促进胃动力[2]的作用相同。
1.2 《滇南本草》中治疗脾胃病经验方的论述书中治疗脾胃病的附方有69首,其中单方31个,复方38个,可见单方复方数目基本相同,兰茂对治疗脾胃病的处方运用娴熟。
以姜味草附方为例,“姜味草三钱、吴茱萸二钱、草豆蔻三钱、吴神曲三钱、甘草五分,共为末,滚水点酒服,或为丸,治疗胃脘胀痛、呕吐、吞酸、嘈杂、腹泻等疾病。
【转载】王翘楚治杂病撷菁+盛循卿临诊精华+徐小圃的证治经验+茹十眉临床经验拾遗近代医家认为:奇病从瘀论,疑病从痰治。
但随着时代的发展,疾病谱发生了变化。
王翘楚教授以其从医近五十年的学术经验,倡导脑主神明,肝主情志,心主血脉,“治病不离肝木”,主张从肝论治。
现举验案3则,以飨同道。
1车祸后不寐,治从平肝活血。
张××,男,65岁,退休。
1997年8月1日初诊主诉,失眠一月余。
现左耳听力减退,左眼看物模糊,嗅觉丧失,头颈板牵,时头痛。
患者有左中耳炎,鼓膜穿孔史,今颈椎摄片示:颈椎病。
C4-7诸椎体前后缘均有不同程度骨赘形成,C4-5、C6-7椎间隙变窄,C6-7椎间隙前缘韧带部分钙化。
刻下,夜眠早醒,仅睡3~4小时,服安定一粒方能入睡,口干、咽红,苔薄,舌质暗红,脉弦。
BP:120/70mmHg。
诊断:不寐。
证属:肝郁阳亢,瘀阻脉络。
治拟平肝解郁,活血清热。
处方:桑菊各15g,天麻10g,柴胡、焦山栀、姜半夏各10g,生龙牡(先煎)、灵磁石(先煎)、夜交藤、合欢皮、枣仁、生麦芽各30g,蝉衣6g,辰灯芯3g,7帖。
另:落花叶安神合剂,早上1支,晚上2支口服。
二诊(8月9日):药后第三天,停服安定,一夜睡3~4小时,自觉满意。
第6天反复,难眠,心烦不安,又服舒乐安定2粒,仅睡1~2小时,纳呆,口干。
原方加藿香10g,佩兰10g,以芳香化湿宁神。
三诊(8月15日):睡眠改善,能睡3~4小时,中午能睡片刻,已停服安定,守方巩固。
四诊(8月29日):睡眠尚好,但仍有耳鸣,心烦不安,上方加蝉衣6g,茯神30g,以加强宁心开窍安神作用。
五诊:一月后睡眠心情平稳。
三月后(年底),夜眠5~6小时,心情平静,偶有耳鸣,再续守方巩固。
冬去春来,1998年谷雨时节随访,患者一般情况尚好,夜眠安宁,阴雨天偶有耳鸣、头晕,现以落花叶安神合剂守功。
按:本案因受车祸应激发挫伤而患不寐,表现为肝郁阳亢,瘀阻脉络。
Clinical Journal of Chinese Medicine 2019 V ol.(11) No.19 -126-王书臣治疗肺系疾病的用药特点Wang Shuchen’s medication characteristics for treating lung diseases甘收云(北京海淀区中医医院,北京,100089)中图分类号:R256.1文献标识码:A文章编号:1674-7860(2019)19-0126-【摘要】本文回顾阐述了王书臣教授的学术成就与学术影响。
王老在前辈医家的辨证思路的影响和启发下,结合自己的临床实践探索和创新,在中医辨证治疗慢性肺系疾病、内科疑难重症方面积累了丰富的经验,有自己的辨证思路和用药特点。
本文对王老在肺系疾病辨证论治的思路,对肺间质纤维化(简称“肺纤维化”)、慢性阻塞性肺疾病(简称“慢阻肺”)、变异性哮喘以及白血病骨髓移植后肺排异的处方用药独特经验和思路做了归纳总结;对个别药物的用法用量做了进一步的深入探讨。
【关键词】王书臣教授;肺病;祛风除湿;地龙;药对【Abstract】This article reviews the academic achievements and academic influence of Professor Wang Shuchen. Under the influence and inspiration of the differential thinking of the predecessors, Professor Wang has accumulated rich experience in the differential treatment of chronic lung diseases and serious medical problems with his own clinical practice exploration and innovation. He has his own differential thinking and medication characteristics. This article summarizes Professor Wang’s thoughts on differential treatment of pulmonary diseases, and the unique experience and ideas of prescription drugs for pulmonary interstitial fibrosis, chronic obstructive pulmonary disease, variant asthma and leukemia after bone marrow transplantation. The usage and dosage of individual drugs were further discussed.【Keywords】Professor Wang Shuchen; Lung disease; Qufeng Chushi (祛风除湿); Dilong (地龙); Couplet medicinesdoi:10.3969/j.issn.1674-7860.2019.19.049王书臣是中国中医科学院西苑医院呼吸科特需专家,曾任西苑医院院长,西苑医院呼吸科带头人,第四批北京市级老中医药专家学术经验继承工作指导老师,第五批全国名老中医药专家学术经验继承工作指导老师;我国第一届西学中中医学硕士,师从许建中教授。
812河北中医 2019 年 6 月第 41 卷第 6 期
Hebei J TCM,June 2019,Vol 41,
No.
6
doi:10.3969/j. issn. 1002 -2619.2019.06.003
王玉玺教授治疗结节性红斑特色用药经验浅析
王俊志闫明I张海龙A
(黑龙江中医药大学附属第一医院皮肤科,黑龙江哈尔滨
150040)
【摘要】结节性红斑是一种发生于下肢伸侧,累及皮下脂肪组织的血管炎症性皮肤病。目前,其致病 因素尚未明确,历代医家运用传统中医药从“痰”“湿”等不同方面治疗。王玉玺教授临床治疗结节性红斑善
用藤类、虫类药,并根据病变部位、皮损阴阳虚实等不同灵活用药,并重活血化瘀药及“温法”的应用,
临床收
效显著。
【关键词】结节性红斑;中医疗法;
名医经验;王玉玺
【中图分类号】R758.610.531【文献标识码】A【文章编号】
1002 - 2619(2019)06 - 0812 - 05
结节性红斑在中医学称为“
瓜藤缠
” “三里 发” “湿毒流注”,其皮损色红或紫红成片,伴炎性 疼痛性结节,多发于下肢小腿伸侧,如瓜挽藤之状 而得名,中青年女性好发,春秋多见,以自限性为 临床特征。其病情易于复发,迁延难愈,给患者造△通讯作者:黑龙江中医药大学附属第一医院皮肤科,黑龙江 哈尔滨1500401黑龙江中医药大学2017级硕士研究生,黑龙江哈尔滨 150040作者简介:王俊志(1964—),男,主任中医师,博士。研究方向:中 医药治疗疑难性皮肤病。[3] 李敏,张苍,蔡念宁.赵炳南调和阴阳治疗慢性尊麻 疹经验探析[J].中国中西医结合皮肤性病学杂志, 2009,8(6) :361 -362.[4] 骆文郁,刘世琼.调和营卫是治疗尊麻疹的关键 [J].中国中医基础医学杂志,2001,7(2) :53 -54.[5] 张松,郭华.黄元御营卫观探析[J].北京中医药大 学学报,2014,37(10) :658 -660,663.[6] 邢良,王玉玺.浅谈“肺主皮毛”理论辨证论治瘾疹 [J].中医药学报,2012,40(3) :130 - 131.[7] 张翠月,高征,刘银伟.从脾辨治慢性尊麻疹临床研 究[J].中国实验方剂学杂志,2013,19(8) :298 - 301.[8] 崔壤仁,黄尧洲.黄尧洲运用镇心安神法治疗胆碱 能性尊麻疹经验[J].四川中医,2014,32(2):22 - 24.[9] 叶小霞,李东海,齐庆.从“少阴有余”论治胆碱能性 尊麻疹[J]-±海中医药杂志,2018,52(9):58 -60.[10] 付蓉,张丰川.从肝脾论治慢性尊麻疹[J].四川中 医,2013,31(6) :27 -28. 成极大的心理压力。现代医学认为,结节性红斑
2021年5月第11卷第10期CHINA MEDICINE AND PHARMACY Vol.11 No.10 May 202136·综 述·“清平养”从肝论治不寐的中医研究进展闫壁松 董 莉 张 婷 景 华▲海军特色医学中心海空勤中医科,上海 200052[摘要] 不寐是一种中医常见病,具有发病不规律、病因多复杂、预后难控制等临床特点。
患者主要表现为入睡困难、睡眠时间短、浅睡眠、多梦易醒等症状。
西医疾病谱里面的慢性失眠、各种情感障碍(焦虑、抑郁)、更年期综合征、贫血、心脑血管疾病等,与不寐病存在相同临床表现的疾病,可参照本病进行临床辨证论治。
多数医家认为不寐病位在心、脑,与肝、脾、肾有关。
本文就中医从肝论治不寐做一综述,并对“清肝、平肝、养肝”概述如下。
[关键词] 不寐病;清肝;平肝;养肝;研究进展[中图分类号] R256.23 [文献标识码] A [文章编号] 2095-0616(2021)10-0036-04不寐病,中医又称“不得卧”“目不暝”“不得眠”[1],临床上以经常无法获得正常睡眠或睡眠后疲劳得不到缓解为特征的一类病证,主要临床表现为夜不得寐、夜寐不安、寐而不酣、时寐时醒、醒后不寐;严重者甚至出现彻夜不寐的临床表现[2]。
《内经》曰:“阳气盛则阳桥陷,不得入于阴,阴虚,故目不瞑”。
《冯氏锦囊秘录·杂症大小合参》曰:“壮年肾阴强盛,则睡沉熟而长,老年阴气衰弱,则睡轻而短”。
近年来,随着恶性肿瘤、心理障碍、心脑血管系统疾病、慢性疲劳综合征等疾病患者数量的增加,不寐病患者的就诊量也在逐年递增。
此外,由于生活压力过大、情志失调、不健康饮食等生活习惯,或因从事特殊职业导致不寐病患者发病年龄呈低龄化趋势[3]。
同时,不寐的发病也与长期从事高强度、高风险职业相关,然而多数患者经实验室及影像学检查后未发现明显的器质性病变。
在患者的初步治疗过程中很难进行彻底的根治,需转至更高一级的医院进行就诊,部分患者暂时靠药物缓解[4]、完成多种量表测试以进一步明确诊断[5]。
收稿日期:2003-12-02作者简介:蒋燕(1963-),女,宁夏人,副教授,博士,主要研究方向:名医组方用药规律研究。
赵绍琴组方用药规律探奥蒋 燕(北京中医药大学,北京100029) 摘 要:结合临床病证,主要从用药轻灵、善用风药、善用升降散三个方面介绍了当代著名中医赵绍琴教授的组方用药规律。
运用营血辨证的方法辨证治疗疑难病如慢性肾系疾病、血液病和内、妇、儿科疑难杂病,用药在凉血化瘀的基础上,加风药荆芥、防风、白芷、苏叶、独活等疏调气机,透邪外出。
重点论述了风药的使用,指出给邪出路,宣展气机,疏调三焦是赵教授临床用药最显著的特点。
关键词:宣畅气机;用药特点;赵绍琴;名老中医经验中图分类号:R24918 文献标识码:B 文章编号:1000-1719(2004)02-0096-03 赵绍琴教授出生于世医之家,并且从师于京都名医瞿文楼、韩一斋、汪逢春等先生,是名副其实的京都名医传人。
他是我国当代著名中医学家、温病学专家。
临床擅长治疗发热性疾病、慢性肾系疾病、血液病和内、妇、儿科疑难杂病。
临证处方用药少,药量轻,配伍严密,效果明显。
在组方用药方面,选药精当、用药轻灵、透泄并举、寒温并用、补泻兼施和升降合用。
用药方面最大的特点是善用风药,疏调气机,给邪出路。
方剂常用升降散。
本文将从如下几个方面论述赵教授的临床用药规律。
1 用药轻灵赵教授临床处方以轻灵擅长,用药简练,味少量轻。
处方一般不过七八味药,少则三四味,很少超出十几味[1]。
用药多为价廉的常用药,看似平常,却恰到好处。
可见药不在贵,用之宜当。
取效的关键在药中病机。
赵教授临床看病举重若轻,清淡处见神奇,简练里收效果。
2 善用风药赵教授临床最显著的用药特色是善用风药。
所谓风药,皆具辛味,性平或温,质轻气清,具有疏解宣透作用,属于传统的解表药。
如荆芥、防风、苏叶、苏梗、白芷、独活、蝉蜕、柴胡、升麻、葛根、牛蒡子、蔓荆子、藁本、羌活、薄荷、豆豉等。
对这些药物的应用范围极广,远远超出了传统中药解表药的应用范围。
王笑民治癌特色药对举隅吾师王笑民教授是中西医结合肿瘤知名专家,博士,教授、主任医师,博士研究生导师,担任中华中医药学会肿瘤分会副主任委员,中国中西医结合学会肿瘤专业委员会副主任委员,北京中西医结合学会肿瘤专业委员会副会长兼秘书长,北京中医药学会肿瘤专业委员会主任委员,中国民族医药学会肿瘤分会副会长等社会职务。
王教授从事中西医结合肿瘤临床、教学、科研工作近 30 年,治疗多种癌症经验丰富,遣方用药多有独到之处,笔者有幸师从王教授,侍诊中偶有心得,现结合现代药理就其临床特色药对总结如下。
1 解毒攻毒类王笑民教授认为,癌毒是导致肿瘤产生和发展的具有特异性致癌作用的毒邪致病因素[1 ],是促进肿瘤发生、发展、变化、流注的异常动力。
癌毒是导致肿瘤产生的必要条件,因此临床常用具有解毒攻毒之功的药对,消解癌毒之力,阻其发展扩散。
1. 1 蜈蚣、全蝎二药皆为有毒之品,善用之能以毒攻毒,取效甚捷。
蜈蚣味辛性温,有毒,归肝经。
有祛风、定惊、攻毒、散结之功。
《医学衷中参西录》: “本品走窜之力最速,内至脏腑,外达经络,凡气血凝聚之处皆能开之,性有微毒,而专善解毒,凡一切疮疡肿毒皆能消之” 。
近年来研究表明蜈蚣对多种肿瘤有效,如肺癌、肾癌、结肠癌、肝癌、卵巢癌活性,其抗肿瘤作用应该是通过多靶点、多途径、多层次,并且由多种机制协同作用来实现的。
机制主要有抑制肿瘤细胞增殖、诱导细胞凋亡、阻滞或者干扰细胞周期、增强机体免疫功能、抗新生血管生成等几个方面[2 ]。
全蝎味咸、辛,性平,有毒,归肝经,具有熄风止痉,通络止痛,攻毒散结的作用。
二药同属虫药,同气相通,相须为用,其力相得益彰,攻毒散结之力倍增。
王教授常用蜈蚣 3 条,全蝎 5 g,多用于脑瘤,脑转移癌,骨癌或晚期癌症剧痛者。
1. 2 白花蛇舌草、半枝莲此药对专为乳腺癌所设,白花蛇舌草味苦、甘,性寒,归心、肺、肝、大肠经。
具有清热解毒,活血消肿,利湿退黄的功效。
对恶性肿瘤,能控制或改善症状。
中医⽂献2019-07-28仲景对脉学的贡献王东⽣,李聚⽣,殷⽂学"⽣病起于过⽤"探析范薇,杨剑《黄帝内经》与《希⽒⽂集》的粗略⽐较于薇,Yu Wei《内经》医学⽓象理论琐谈许柏泉,Xu Boquan《太平惠民和剂局⽅》成书考略章健,李洪涛中医神志学说的⽂献研究李滨论仲景的⾎室证治黄海《⾦匮要略》妇⼈病三篇的逻辑学⽅法探讨邓⾼丕徐灵胎外科学术思想探要李古松浅析《外科精要》的学术贡献刘青林,吴积华,刘天骥论中西医结合影像学的分类研究对仲景运⽤桂枝汤加减浅析蔡善政,郑侠《医学衷中参西录》⾎证⽤药经验探要段海涛,唐学游张锡纯运⽤⽩芍⼼法浅析崔连有中国宫廷美容发展简史试论⽩居易诗歌的医药学思想张英强健脾胃法在治疗植物状态中的运⽤袁婉丽,胡节惠中医药⽂献计算机检索培训多媒体教学实践曾展鹏,张美,朱世哲黄元御及其医学成就蔡锡英,柳少逸我国中药材农药残留污染现状与对策南宋医家陈⽂中⼉科特⾊赵艳,郭君双罗志瑜治疗脊髓型颈椎病经验钟⼒炜,章家福针药并⽤排痰治喘阮伟蓉我国近代中西医汇通史周明忻,Zhou Minxin《岭南中医》读后靳⼠英近百年中医妇科主要⽂献评述刘兰林,黄安宁加拿⼤哥伦⽐亚省中医药发展状况⼀瞥益⽓通络验案三则赵静验案三则蒋萍,周宁太⼄神针流传考王雪苔,Wang Xuetai中药郁⾦的现代研究概况汪机学术思想及临床思维探析顾植⼭,Gu Zhishan原发性⾻质疏松症病因病机探析《⾦匮要略》黄芪七⽅浅析李古松,Li Gusong《武威汉代医简》的⽤字特点李具双,Li Jushuang元代⼉科医家曾世荣的学术贡献任现志孔伯华芳⾹透窍学术特⾊浅识周旭⽣温阳法在肿瘤治疗中的应⽤与思考《谦斋医学讲稿》学术思想探讨杨⾬⽥,郑雪君,杨悦娅论⾦元时期学风的转变薛益明,周晓红杨志⼀《胃病研究》的学术思想初探焦丽杰王肯堂《证治准绳》对呼吸困难的论治梁润英,宋建平,⾼华明赵府居敬堂本《灵枢经》校刻特点胡春⾬,赵允南,张沁园腰背经⽳与脊神经关系的解剖观察郭⼤畅,GUO Dachang经筋论治脑卒中后痉挛状态岳增辉,刘伍⽴三版《中医各家学说·喉科学说》若⼲问题之商榷黄兆强活婴福幼⼋⼗载-⼉科泰⽃董廷瑶王霞芳,Wang Xiafang哈医药的现状与发展⽅向董廷瑶⼉科临证"九要"浅识陈家树,Chen Jiashu董廷瑶治疗过敏性紫癜的经验倪菊秀,徐秋琼董廷瑶治疗⼩⼉肾病综合征经验林洁医案四则夏近宜推拿作⽤原理的现代研究董廷瑶治疗⼩⼉癫痫经验王霞芳,林洁董廷瑶验⽅⼆则邓嘉成董廷瑶治疗⼩⼉急性肾炎的经验董幼祺⼋段锦简史包来发,Bao Laifa《伤寒论》⼦⽬考钱超尘,Qian Chaocheng俄藏敦煌钟乳散⽅释读考证张如青,ZHANG Ruqing全国各地出⼟的秦汉以前医药⽂化资源(续⼀) 马继兴《格致余论》等⽂献对痛风的认识张⽟萍,Zhang Yuping论王清任医学理论体系源于解剖学刘⽟玮,温武兵⼼悸理论源流初探汤晓龙袁枚与《随园⾷单》万少菊,Wan Shaoju古代中医⽂献中对肝硬化的认识张应⽂,张琴中国古代修炼术述略⾦芷君,Jing Zhijun古代中医对眩晕病证的机理探析⽅⼒⾏中医学第⼆次创业1949年以前岭南医家医案整理研究⽅法探讨李⽲,刘⼩斌,赖⽂,贺⼩英《黄帝内经》痿证考王丽慧《诸病源候论》外感热病析程磐基,张再良,刘俊贫⾎的中医治疗浅议中西医认识和治疗乳腺⼩叶增⽣从马王堆医帛书到《灵枢·经脉》看经络学说的起源和发展李海峰九种抄本推拿古籍述要程东旗,刘培⽣,程英《素问·⽓厥论》中脏腑寒热相移次序解读顾植⼭,Gu Zhishan谈中医药⽂献的整理研究和学术的继承与发展范晓艳从⽓功源流考看社会性集体练功之弊端王耀试论⽓功偏差的临床诊断与辨证分型肖斌,Xiao Bin王翘楚治不寐学术思想初探许良,Xu Liang钱伯⽂医案(续完)中医各家学说的研究与探讨⽅东⾏,Fang Dongxing全国各地出⼟的秦汉以前医药⽂化资源马继兴,Ma Jixing中医养⽣学⽂献整理研究盛康毅,Sheng Kangyi北宋校正医书局对《千⾦要⽅》改动评析曾凤《黄帝内经太素》与《黄帝泰素》的关系研究徐春波循证医学与中医药临床⽂献研究李洁,Li Jie现代中医论治失眠症的临床思路述评吴九伟"伏⽕"正诂孙孝忠《黄帝内经太素》论天⼈合⼀与⼈体内环境费国斌少腹逐瘀汤治疗输卵管阻塞不通不孕症⼩⼉⿇疹的中医论治从医籍中的"台"字看古今⾳变范开珍,谭庆刚《灵枢》"濇渗"当作"沍燥"考范登脉"太冲脉"初探许慧红,Xu Huihong《太平圣惠⽅》从肝论治⾻关节疼痛的探讨肖林榕释"不" 叶光祖浅谈中医整体思想优势《齐民要术》中的药⽤植物学知识张炯炯,Zhang Jiongjiong促进古籍⽂献与临床医学的交融--编写《中医临床⽂献学》的⼏点思考余瀛鳌,Yu Ying'ao 电⼦版中医古籍的⽂献学考察沈澍农,Sheng Shunong愈⾻丹治疗椎间盘突出《内经》⾏为医学观拾零温潜法治不寐三家医案述评招萼华中医辨证治疗⼥性尿道综合征40例袁顺兴⽅宝华治疗⽩⾎病医案⼆则朱美华钱伯⽂医案(续⼀)药粥疗法简史包来发,Bao Laifa流⾏楚地民间的⼀个中医学派简介宋⾦元时期医案发展的成就和特点陶御风温阳法治疗消渴病的古今⽂献研究徐学功,蔡永敏黄卷青灯风⾬兼程张仁祝《中医⽂献杂志》创刊⼆⼗周年宋⽴⼈发遑古义推陈致新王庆其《伤寒论》397法的真实内容与统计⽅法钱超尘郑梅涧⼿写本《灵药秘⽅》的初步研究郑⽇新对中医治法若⼲特性的认识叶显纯全国各地出⼟的秦汉以前医药⽂化资源(续四) 马继兴王朝奉⽅论考略杜勇⼆陈汤及其类⽅的化裁与应⽤李滨《活幼⼝议》作者考李国菁,潘远根从“妄下雌黄”谈古书的“⼊潢”与“灭误” 杨⾦萍医经中“脉搏”⽤法考李具双李东垣善⽤升散药探讨张俐敏,陈⽂莉孙思邈对⿇风病的临床实践安贺军浅谈中医胎养中的静道观陈丽霞,徐发彬《名医类案》涌吐法评述陈淑霞《医贯·咳嗽论》析焦庆华⽟屏风散防治“⾮典”机理探讨唐国顺试论中医的实证问题提⾼⼉童单纯性⾎尿疗效的思路与⽅法董飞侠近10年针灸治疗抑郁症的研究进展浅议抑郁症的中医归属冯⽂林,梅晓云《中医诊断学》表实证概念及称谓的商榷崔连有黄吉赓诊治痰饮咳嗽经验朱砚萍,黄吉赓杜顺福外⽤⼤黄的经验林茵绿,杜顺福中医药对不孕症相关受体影响的研究现状清代虚劳专家吴澄与《不居集》岳旭东正视否定中医药学的思潮新中国中医⽂献整理研究⼯作简要回顾张灿玾《西溪书屋夜话录》浅绎(续⼀) 彭景星,彭慕斌疏肝活⾎汤治疗抑郁症引起的慢性失眠症徐建剔络散治疗脑动脉硬化性眩晕黄国毅注:本⽂为⽹友上传,不代表本站观点,与本站⽴场⽆关。
用药特色
王老师在临床辩证用药方面,有其独到的经验,他主张:(1)治病应辨证与辨病相结合,
以辨证为主;(2)立方重在立法和遣药,不必过分拘泥于固有的经方或成方;(3)处方药应中
药药性与现代药药理相结合,以药性为指导。在具体用药上,王老师较注重药对配伍在处
方中的作用,擅于根据不同的病证,施以针对性的药对,临床效果较好,现将常用药对分
析介绍如下。
柴胡、生龙牡:疏肝平肝、一升一降,调畅气机,用于各种肝郁气滞,气机不畅,情志失调
之证;天麻、钩藤:平肝熄风,用于肝阳上亢,高血压引起的头胀痛、项攀、失眠、眩晕等,
现代药理研究证实,有镇静、抗高血压作用;柴胡、白芍:疏肝柔肝,用于肝郁阴虚而出现口
干、失眠、心慌心烦者;山栀、淡豆豉:清热除烦,用于烦躁失眠,苔黄兼有热象者;郁金、
菖蒲:解郁开窍,用于失眠、头胀、梦多、耳鸣、心慌、胸闷等,还能理气和胃,用治胃炎引
起的胃脘胀痛不适等;赤芍、丹参;活血安神,现代药理证实有镇静安眠作用,用于瘀阻失眠
者;川芎、葛根:活血通窍,用于脑动脉硬化,脑供血不足、高血压等引起的头晕、头痛、
项背强痛和冠心病引起的胸闷、胸痛等,现代药理证实能扩张心脑血管,改善血液供应作
用;桑叶、菊花:清热平肝,用治风热或肝阳上亢引起的头胀、头痛、头晕目眩等;知母、
生地:滋阴清热,用于阴虚、便秘等;肾虚腰痛,用首乌、淮牛膝;肾虚尿频,用金铃子、
芡实,见肾阳虚者,用菟丝子、金樱子或补骨脂、芡实;肾虚、骨质疏松引起腰酸,足跟
痛,和补骨脂、骨碎补;下焦湿热尿频者,用石苇、车前草;慢性肠炎偏阳虚者,用补骨
脂,肉豆蔻,慢性肠炎偏湿热者,用川黄连、广木香或白豆蔻、北秦皮。金铃子、延胡索
用治气滞血瘀引起的诸痛;白蒺藜、蔓荆子用治神经性或血管性头痛;石决明、淮牛膝用
于血压偏高者;夜交藤、合欢皮,取其“昼开夜合”之性,能引药入阴,治疗各种失眠者;
生铁落、甘草:用于焦虑、烦躁,或头痛,心动过速者;旋覆花、代赭石用治肝郁气逆所
致的脘胀、嗳气、泛酸、呃逆、梅核气或肺气上逆所致的咳喘气急;胃脘嘈杂、泛酸用黄
精、煅瓦楞子,伴嘈热者,加用蒲公英、白花蛇舌草;葶苈子、莱菔子用治咳喘痰多;淡
附片、制甘遂:温阳利水,用治慢支、肺气肿、肺心病、心力衰竭而致的痰壅喘促,下肢
水肿者。