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文档之家› 前期晴天时间对城市降雨径流污染水质的影响

前期晴天时间对城市降雨径流污染水质的影响

前期晴天时间对城市降雨径流污染水质的影响
前期晴天时间对城市降雨径流污染水质的影响

城市初期雨水污染治理工程案例分析

城市初期雨水污染治理工程案例分析 发表时间:2019-07-03T16:26:13.010Z 来源:《基层建设》2019年第10期作者:蒋健陈奇良孙艳涛陈义飞邓洁[导读] 摘要:初期雨水逐渐成为城市水环境的主要污染源,具有历时短、强度大的特点。上海市政工程设计研究总院集团第六设计院有限公司合肥 摘要:初期雨水逐渐成为城市水环境的主要污染源,具有历时短、强度大的特点。以肥东县店埠河初期雨水污染治理为例,从初期雨水污染治理的标准确定、截流系统设计、初期雨水调蓄站设计等方面分析,为城市初期雨水污染治理提供建议和参考。 关键词:初期雨水;模型;智能截流;调蓄池 1背景 1.1排水现状 店埠河流域面积579.6km2,为南淝河最大支流。肥东县城位店埠河上游,规划建成区总面积57.99km2。肥东中心城区已形成合流制和分流制并存的格局,合流制地区主要集中在老城区。根据《肥东县城市雨水防涝综合规划(2015~2030)》,店埠河流域划分为26个子系统,汇水面积144.49Km2,建成区主要涉及店埠河西片、店埠河东片和横大路泵站低排区,总面积约16.93km2。 1.2城市初期雨水污染现状 根据考核要求店埠河水质目标为地表水Ⅴ类水质标准,目前,店埠河水质为劣Ⅴ类,主要超标因子为氨氮和总磷。随着点源污染治理的不断完善,肥东城区旱季污水已基本得到控制,初期雨水污染日益凸显。根据初期雨水监测结果,城区排口初期雨水中氨氮浓度8.43~66.5mg/L,总磷0.56~4.03mg/L。由于城市初期雨水污染在短时间内大量进入河道,对河道水质造成高负荷冲击,导致水质恶化,并在短时间内难以恢复。 2初期雨水污染治理思路 初期雨水污染属于非点源污染,具有较大的随机性、偶然性和广泛性。污染负荷随时空变化幅度大,研究、控制和处理的难度也大[1]。初期雨水污染治理源头措施主要包括低影响开放、地表清扫、管道疏通和非工程管理措施等[2]。过程措施包括截污纳管,利用下凹式绿地、植被缓冲带、雨水花园等对污染进行过程净化;末端措施主要有新建初期雨调蓄池、调蓄隧道和雨水净化湿地等。店埠河城区段的建设强度较大,可利用的土地少,综合比较分析近期主要采用在末端进行初期雨水截流调蓄,初期雨水通过接入污水处理厂处理达标后排放。 3初期雨水污染治理工程设计 3.1工程范围 店埠河上游为肥东境内城市面源污染最重的区域。本案建设范围为店埠河上游店埠河西片、店埠河东片和横大路泵站低排区,总面积16.93km2。 3.2截流标准 对店埠河(包公大道-横大路)段排口的汇水区域进行下垫面及管网系统分析,建立SWMM模型,模拟分析初期雨水污染特征。店埠河流域污染源调查尚未完成,参考十五里河流域治理工程,城市面源污染削减约40%可达到流域总量削减目标,通过SWMM模型模拟分析,当合流制地区截流8mm,分流制地区截流5mm时,城市面源污染削减约41.3%,可达到削减目标。据此核算,初期雨水截流调蓄总规模约7万m3,采用初期雨水调蓄池调蓄5万m3,初期雨水截流管调蓄2万m3。 图1SWMM合流制区域截流效率曲线 图2分流制区域截流效率曲线 3.2截流系统设计 对常用的堰槽式截流井、自控截流井、智能截流井比较分析如下:表1截流形式对比表

城市雨水花园对雨水径流中污染物去除效果的研究(可编辑)

独创性声明 本人所呈交的学位论文是在导师指导下进行的研究工作及取得的成果。尽我所知, 除特别加以标注的地方外,论文中不包含其他人的研究成果。与我一同工作的同志对本 文的研究工作和成果的任何贡献均已在论文中作了明确的说明并已致谢。 本论文及其相关资料若有不实之处,由本人承担一切相关责任。 论文作者签名: 璺盈 刀弓年月/日 学位论文使用授权 本人作为学位论文作者了解并愿意遵守学校有关保留、使用学位论文的规定,即: 在导师指导下创作完成的学位论文的知识产权归西安理工大学所有,本人今后在使用 或发表该论文涉及的研究内容时,会注明西安理工大学。西安理工大学拥有学位论文的 如下使用权,包括:学校可以保存学位论文;可以采用影印、缩印或其他复制手段保存 论文;可以查阅或借阅。本人授权西安理工大学对学位论文全部内容编入公开的数据库

进行检索。本学位论文全部或部分内容的公布包括刊登授权西安理工大学研究生学 院办理。 经过学校保密办公室确定密级的涉密学位论文,按照相关保密规定执行;需要进行 技术保密的学位论文,按照《西安理工大学学位论文技术保密申请表》内容进行保密附 《西安理工大学学位论文技术保密申请表》。 保密的学位论文在解密后,适用本授权。 论文作者签名: 如年彳月日 :刍玺导师签名:≮垄』叁坠摘要 煳聊~ 论文题目:城市雨水花园对雨水径流中污染物去除效果的研究 学科名称:环境工程 研究生: 田露 作者签名: :卫盈 指导教师: 贾忠华教授 导师签名:≮地垒 罗纨教授 导师签名:趾 摘要

城市化改变了下垫面条件,对雨水径流的水文过程及水质都带来了不同程度的负面影 响。为了在城市景观格局的限制下,尽量地减小这些负面影响,世界各国都在积极探寻城 市雨水处理的有效途径。本论文通过监测试验与实验室化学分析,从污染物浓度和总量削 减两个方面研究了雨水花园这一新型雨水处理系统对屋面雨水径流的处理效果,取得成果 如下: 、从至年对场降雨过程的监测结果表明,屋面雨水径流中总磷、硝氮 以及总悬浮物随降雨过程变化很大,其中降雨初期径流中,上述种污染物浓度较高:总 氮和氨氮的平均浓度基本都超过了地表水环境质量类水体标准,最大浓度是《地表水 环境质量标准》类水标准的倍左右:降雨后期总磷、硝氮的平均浓度在《地表水环境 质量标准》中类水体标准之内,而总固体悬浮颗粒物的平均浓度在《地表水资源环境 质量标准》中类水体标准之内。 、雨水花园对不同污染物的去除效果差别很大,其中对氨氮的去除效果最好,浓度

我国城市道路雨水径流污染状况及控制措施

我国城市道路雨水径流污染状况及控制措施 摘要:道路建设的迅速发展,路网水平的不断提高,可以有效地解决自然资源、劳动力、生产设施等生产要素相互分离的矛盾,促进社会经济与旅游事业的发展,对一个国家或一个地区的经济发展、社会进步和人民生活质量的提高等方面发挥着举足轻重的作用。雨水冲刷路面后,大气尘埃、尾气排放、固体垃圾等道路雨水径流污染问题日益严重,本文就组要对城市道路雨水径流污染状况及控制措施进行了简要分析。 关键词:城市道路;雨水径流污染;控制措施 引言 雨水径流一般通过下渗使雨水涵养地下水,补给地下水源。有时也可以通过间接利用的方式先收集雨水径流,并通过去除初期的雨水径流的方式储存雨水,再经过人工处理,生态技术处理等方法将这些雨水回用于景观冲洗等用水途径。这样可以有效减缓城市水资源缺失以及涵养地下水源的问题,给城市带来了发展的动力。 一、城市雨水径流污染的特征和影响 1、概述 我国城市雨水径流污染的研究起步较晚,20世纪80年代初率先在北京开展了有关研究,随后在上海、杭州、南京、苏州、成都等大中城市也逐渐开展了类似研究,一些城市雨水控制及利用技术也相继得以提出,同时取得了城市雨水径流污染物种类、污染物变化规律及其影响因素等方面的研究成果,为城市雨水径流污染的认识和控制奠定了较好的基础。 2、城市雨水径流污染特征 城市雨水径流污染物的来源复杂,一般来说,主要来自大气降水、道路径流以及屋顶径流冲刷等。由于不同城市雨水径流的实际发生过程受到下垫面等多种可变因素的影响,其所包含的污染物及其浓度也相应有所不同,但总体上看城市雨水径流污染大都含有碳氢化合物、SS和COD及一定的重金属和营养物污染物,而道路与屋顶径流是城市雨水径流污染的主要原因。 城市雨水径流污染一般受到以下因素的影响:(1)路面条件。道路的建设坡度可以影响汇流的时间,一般坡度越大,汇流时间越短,继而影响污染指数。(2)屋顶条件。屋顶面积可占城市总不可渗透表面的30 %以上,其对雨水径流污染的影响一方面源自城市大气降尘的积累,另一方面则源自屋面自身材质的影响。(3)降雨条件。降雨条件主要包括降雨强度、两次降雨的间隔时间、降雨量的大小等,一般来说,降雨强度越大,降雨时间间隔越长,降雨量越大产生的雨水径流污染越严重。

海绵城市建设在城市径流污染控制中的应用

海绵城市建设在城市径流污染控制中的应用 发表时间:2019-09-17T09:02:43.497Z 来源:《基层建设》2019年第18期作者:杨威郭林春 [导读] 摘要:随着我国的经济在快速的发展,社会在不断的进步,本文结合目前城市降雨径流污染的特点与实际情况,分析对比了国外水敏性城市理念与国内海绵城市建设理念,并在此基础上探讨了城市降雨径流污染的控制与治理技术,提出在海绵城市的建设中,通过渗透性铺装、生物滞留设施、城市绿地等海绵建设体,可以有效地兼顾城市降雨径流污染的控制,减小下游污水处理的压力,提高城市降雨径流的处理效率,为城市雨水管理体系的建立提供参考 河南鑫硕建筑工程有限公司河南商丘 476000 摘要:随着我国的经济在快速的发展,社会在不断的进步,本文结合目前城市降雨径流污染的特点与实际情况,分析对比了国外水敏性城市理念与国内海绵城市建设理念,并在此基础上探讨了城市降雨径流污染的控制与治理技术,提出在海绵城市的建设中,通过渗透性铺装、生物滞留设施、城市绿地等海绵建设体,可以有效地兼顾城市降雨径流污染的控制,减小下游污水处理的压力,提高城市降雨径流的处理效率,为城市雨水管理体系的建立提供参考。 关键词:海绵城市;降雨径流污染;雨水管理 引言 近几十年来,中国经济的快速发展推动着城市化的进程,同时城市生态环境问题也逐渐凸显,致使我国经济社会发展面临着越来越大的生态环境压力.水是生态环境的重要组成部分,中国城市水环境日趋恶化,各种水安全、水生态、水资源等问题层出不穷,严重威胁到城市社会经济发展和人民生命财产安全.究其原因,主要是随着城市化进程的不断推进,城市下垫面透水性和排水模式也在不断变化,进而造成水资源循环以及排水的时、量、质的改变,最终体现为城市内涝、缺水以及水质恶化等一系列问题,给人民生活带来了极其不利的影响,严重威胁到城市的良性发展.因此,解决城市水环境问题已经迫在眉睫.从这些水环境通病可以看出,一方面我国城市水资源匮乏且分布不均,致使城市地下水位下降;另一方面,城市化带来的不透水面积增加导致城市雨水无法自然下渗,从而频繁引发城市内涝.因此,原有的城市排水理念以及排水设施已不能满足城市发展的需求.这些水环境问题是系统性、综合性的问题,亟需一个更为全面系统的解决方案.“海绵城市”理念的提出正是立足于这一背景,该理念试图通过对城市雨洪进行合理管控,使城市能够像海绵一样防蓄兼顾,从而在适应环境变化和应对自然灾害等方面具有良好的弹性然而,在各城市推进海绵城市建设过程中,仍会面临不少的困惑和问题,直接影响试点城市的推行效率以及实施方案的合理性.因此,亟待全面系统地认识该理念,以期为后续建设提供导向.本文通过总结与提炼国内外海绵城市的研究进展,力求系统地展示这一研究领域的发展沿革、前沿动态与潜在风险,并对海绵工程对地表径流污染控制现状进行分析,为我国海绵城市的理论研究和建设实践提供参考与借鉴. 1现代城市径流污染现状 国际环保相关组织已经把城市中的径流污染看作是地表水质污染的关键因素,其是河流、湖泊、河口污染中的重要污染源。相关研究报告表明,城市中的径流污染会污染更多的水体,属于是世界性的问题。对比西方发达国家,中国城市中的径流污染问题也非常严重,依据相关报告中的内容,城市中的径流污染正在呈上升的趋势,在雨季其污染比例会更加严重。国内城市中的径流污染问题已经非常严重了,由于其在黑臭水体时并未引起人们的重视,人们对其所使用的治理方式也不正确。例如,国家环保部门已经出台了相关政策,制定了各地污水排放的标准,可是其在落实过程中却出现了问题。各级地方政府在相关政策的认知上欠缺该有的深度,未划分水环境维护监管过程中的轻重缓急,未认知到城市中径流污染管控的紧迫性。城市中的径流会对城市水环境与生态系统产生不可估量的影响,比如,一场疆域就能让城市中的水质恶化,而相关部门更是无暇对其进行有效的管控。所以,不管是城市含棉项目建设还是针对黑臭水里的有效治理,城市中的径流污染管控都是不容忽视的关键探究对象。 2海绵城市建设在城市径流污染控制中的应用 2.1植被过滤带 城市中的植被过滤带在渗透传输径流的过程中,可以使径流中的颗粒物得以沉淀,并对径流水质进行过滤,对中水污染物进行吸附,进而去除径流中的部分污染物。植被过滤带中的植物可以包括草、灌木、树木等,不同类型的植被将会起到不同效果的污染物去除效果。植被过滤带作为雨水径流的初步处置场所,其处理效果将直接影响到后续海绵体对径流的吸收容纳,因此,应当合理设计植被过滤带,使其能够有效地治理好暴雨径流,去除径流中的污染物。除上述基本措施之外,在建筑小区中,也可以采取适当的措施,尽量减少径流中的污染物携带量。首先对于建筑材料的选择,应尽量选择对径流水质影响较小的建筑外表面材料,包括屋顶以及墙体等材料。根据侯培强等学者的研究,表明不同屋面材料中,沥青屋面径流污染浓度最高,混凝土屋面径流污染浓度次之,瓦屋面径流污染浓度最低;其次,在小区内建设存储池以及净化设备,将雨水径流收集积蓄后经过沉淀、消毒等净化设备,使小区出水水质满足相应的要求。 2.2雨水弃流 初期雨水对地表冲刷,挟带着大量污染物质,所以初期雨水污染程度比较严重,处理成本相对较高,从经济角度综合考虑,把这部分初期雨水作放弃处理。通过弃流装置将第一部分需要弃流的雨水排出,雨水先流入弃流装置,经过透水混凝土排出。但由于透水混凝土的透水系数比较小,即透水量比较小,所以,装置中的水面会渐渐上升,浮球始终飘在水面上的,浮球会沿着一定的方向上浮,到一定程度后(此时弃流结束)将装置上进水口堵住。此后的雨水将流入检查井,进而向出水口流去。 2.3模型技术 降雨径流污染的程度与污染物的浓度与降雨雨量情况、水力条件等因素密切相关,因此在降雨径流污染的研究中,必然需要借助一些水文与水力学方面的模型技术,在结合水文条件、水力条件以及降雨径流污染情况的前提下,构建一个完整的模型,才能更好地模拟降雨径流污染在传输过程中的变化情况,从而更精确地构建海绵城市建设中的各个“海绵体”的位置以及体积情况。国内关于城市雨水管理模型的研究起步较晚,目前尚无通用的独立开发的成熟模型,主要引入国外模型进行研究,国内一些学者也开发了一些拥有自主知识产权的模型,但这些模型仅满足于开发者个人或团队使用,尚未商业化。目前,国内对于径流污染的水质模拟较多的以使用SWMM (StormWaterManagementModel)为主。SWMM作为一个相对开放的比较完善的城市暴雨供水管理模型,可根据降雨输入和系统特性等条件来模拟完整的城市降雨径流过程,包括地表径流和排水系统中的水流、雨洪调蓄处理,以及受纳水体模式和水质影响评价等。该模型对城市雨洪管理的模拟较为成熟,对雨水径流的水量水质模拟具有较为可靠的结果。但是,由于其模型输入文件为“.inp”格式文件,与CAD

上海城市降雨径流污染时空分布与初始冲刷效应_常静

第25卷 第6期2006年11月 地 理 研 究 GEOGRAPH ICAL RESEARCH V o l 125,N o 16N ov 1,2006 收稿日期:2006-02-20;修订日期:2006-05-22 基金项目:国家自然科学基金资助项目(40131020,49801018);教育部高等学校骨干教师资助计划项目;中国 博士后基金资助项目(2005037135) 作者简介:常静(1980-),女,山西晋城人,博士研究生。主要从事城市多界面环境过程研究。 E -mail:cjin g1221@1631com *通讯作者:刘敏(1964-),男,内蒙古自治区土左旗人,教授,博士,博士生导师。从事城市环境过程,环境地球化学与污染生态研究。E -m ail:m liu@geo 1ecnu 1edu 1cn 上海城市降雨径流污染时空分布与初始冲刷效应 常 静1 ,刘 敏1* ,许世远1 ,侯立军2 ,王和意1 ,Ballo Siaka 1 (11华东师范大学资源与环境科学学院教育部地理信息科学重点实验室,上海200062; 21华东师范大学河口海岸科学研究院,上海200062) 摘要:选取上海市中心城区典型功能区监测降雨事件,研究降雨径流污染时空变化及初始冲刷效应。研究表明,上海中心城区路面径流主要污染物为T SS 和CO D Cr ,超出国家地表水Ⅴ类标准四倍多;总磷超出Ⅴ类水质标准两倍以上,氮素营养盐也有不同程度的污染。污染物含量在不同功能区之间显示出相似的分布趋势,交通区明显高于其他区域,其次为商业区和工业区,居民区情况较为良好。降雨强度是影响初始冲刷效应的主要因素,强度较大的降雨冲刷效应较为明显;不同功能区之间,商业区初始冲刷效应较强,其次为居民区和工业区,交通区冲刷强度较弱;T SS 和COD C r 在商业区和工业区冲刷强度要大于氮磷污染物质;而在交通区和居民区分异特征不明显。 关键词:降雨径流污染;时空分布;初始冲刷效应;上海中心城区文章编号:1000-0585(2006)06-0994-09 1 引言 城市化的高速发展使不透水地面面积迅速增加,形成了不同于自然地表的/城市第二自然格局0,对地表水文过程产生了深刻的影响[1] 。在雨季特别是暴雨时期,降雨在不透 水地面上迅速转化为径流,冲刷和挟带大量污染物质进入地表水体,形成典型的非点源污染,成为影响城市受纳水体水质下降及河口污染的重要因素[2] 。美国EPA 已在1993年将城市地表径流列为导致全美河流和湖泊污染的第三大污染源[3]。在我国随着生活点源和工业点源的有效控制,非点源污染也已成为水体污染的主要因素之一,受到越来越多的关注和研究[4]。 国外从20世纪70年代起就对城市降雨径流污染及其控制展开了大量研究,在污染物时空分布、初始冲刷效应(First Flush Effect)与径流模型开发等方面都取得了值得借鉴的成果[5~11]。我国在流域尺度上的非点源污染的研究与模型应用方面也成果颇丰[12],但对从城市区域尺度出发,以/不透水下垫面0为特征的城市径流非点源污染研究起步较晚,近年来才在北京、上海、西安等地相继开展起来,且内容多集中在径流污染物排放特征、污染指标相关性和负荷模型计算等方面[13~25],缺乏对污染物初始冲刷效应的定量研

上海城市降雨径流污染时空分布与初始冲刷效应_常静

第25卷 第6期2006年11月 地 理 研 究 GEOG RAPHICAL RESEA RC H V o l .25,N o .6N ov .,2006 收稿日期:2006-02-20;修订日期:2006-05-22 基金项目:国家自然科学基金资助项目(40131020,49801018);教育部高等学校骨干教师资助计划项目;中国 博士后基金资助项目(2005037135) 作者简介:常静(1980-),女,山西晋城人,博士研究生。主要从事城市多界面环境过程研究。 E -mail :cjing1221@https://www.doczj.com/doc/d7816106.html,  *通讯作者:刘敏(1964-),男,内蒙古自治区土左旗人,教授,博士,博士生导师。从事城市环境过程,环境地球化学与污染生态研究。E -m ail :m liu @geo .ecnu .edu .cn 上海城市降雨径流污染时空分布与初始冲刷效应 常 静1 ,刘 敏 1* ,许世远1,侯立军2,王和意1,Ballo Siaka 1 (1.华东师范大学资源与环境科学学院教育部地理信息科学重点实验室,上海200062; 2.华东师范大学河口海岸科学研究院,上海200062) 摘要:选取上海市中心城区典型功能区监测降雨事件,研究降雨径流污染时空变化及初始冲刷效应。研究表明,上海中心城区路面径流主要污染物为T SS 和CO D Cr ,超出国家地表水Ⅴ类标准四倍多;总磷超出Ⅴ类水质标准两倍以上,氮素营养盐也有不同程度的污染。污染物含量在不同功能区之间显示出相似的分布趋势,交通区明显高于其他区域,其次为商业区和工业区,居民区情况较为良好。降雨强度是影响初始冲刷效应的主要因素,强度较大的降雨冲刷效应较为明显;不同功能区之间,商业区初始冲刷效应较强,其次为居民区和工业区,交通区冲刷强度较弱;T SS 和COD C r 在商业区和工业区冲刷强度要大于氮磷污染物质;而在交通区和居民区分异特征不明显。 关键词:降雨径流污染;时空分布;初始冲刷效应;上海中心城区文章编号:1000-0585(2006)06-0994-09 1 引言 城市化的高速发展使不透水地面面积迅速增加,形成了不同于自然地表的“城市第二自然格局”,对地表水文过程产生了深刻的影响[1] 。在雨季特别是暴雨时期,降雨在不透 水地面上迅速转化为径流,冲刷和挟带大量污染物质进入地表水体,形成典型的非点源污染,成为影响城市受纳水体水质下降及河口污染的重要因素[2] 。美国EPA 已在1993年将城市地表径流列为导致全美河流和湖泊污染的第三大污染源[3]。在我国随着生活点源和工业点源的有效控制,非点源污染也已成为水体污染的主要因素之一,受到越来越多的关注和研究[4]。 国外从20世纪70年代起就对城市降雨径流污染及其控制展开了大量研究,在污染物时空分布、初始冲刷效应(First Flush Effect )与径流模型开发等方面都取得了值得借鉴的成果[5~11]。我国在流域尺度上的非点源污染的研究与模型应用方面也成果颇丰[12],但对从城市区域尺度出发,以“不透水下垫面”为特征的城市径流非点源污染研究起步较晚,近年来才在北京、上海、西安等地相继开展起来,且内容多集中在径流污染物排放特征、污染指标相关性和负荷模型计算等方面[13~25],缺乏对污染物初始冲刷效应的定量研

雨水径流控制方案15.12.24

白云致友汽车配件交易中心雨水径流控制

一、雨水径流量计算 建设前本项目占地面积47798m 2,下垫面主要为碎石路面、土路面和公共绿地。碎石路面占地面积12000m 2,土路面占地面积17198m 2,绿地占地面积18600m 2。 表1 建设前下垫面面积统计 建设前综合径流系数,计算公式如下: m ld ld kst kst fst fst S )F ()F ()F (''''''ψ?∑+ψ?∑+ψ?∑= ψ= 【12000x0.40+17198x0.29+18600x0.15】/47798=0.263 采用广州市暴雨强度公式,计算总公式: 750 .0)259.11() lg 438.01(427.3618++= t P q =357.5L/s.ha=0.357 L/s.m 2 1).设计重现期:P=5a 2).设计降雨历时:t=20min 3).地面综合径流系数:取Ψ=0.263 建设前雨水径流量为Q (jsq ),建设前没有雨水径流削减措施,因此Q d (jsq )=0 Q (jsq )= Q s (jsq )-Q d (jsq ) =0.263x47798x0.357=4490L/s 式中:Q (jsq )——建设前雨水径流量(L/s ); Q s (jsq )——建设前雨水设计流量(L/s ); Q d (jsq )——建设前雨水径流措施径流削减总量(L/s )。 建设后下垫面主要为透水地面、绿地和不透水地面。透水性人行道、露天停车场、铺装地面面积8184m 2,绿地占地面积18600m 2,硬屋面硬化面积9500m 2,非渗透车道路面7000m 2。

初期雨水处理设施

初期雨水处理设施 【篇一:初期雨水收集池计算】 初期雨水收集池、事故池常见问题与对策一、初期雨水收集池 1、初期雨水收集池常见问题 化工企业初期雨水通常含有较高浓度的化学品、按照清污分流的原则,污染的初期雨水需进行分流收集妥善处理,后期污染程度较轻 的雨水进过简单预处理截留水中的悬浮物、固体颗粒杂质后,通过 雨水系统直接排入自然受纳水体。常见问题如下: 1) 初期雨水量计算和收集不科学,初期雨水收集池设计过大或过小; 2) 未设置初期雨水收集池或将初期雨水池与事故应急池混淆使用; 3) 污染汇流区设置不合理,部分可能产生跑冒滴漏污染且受降雨冲 刷的区域未考虑; 4) 将室内或地下区域以及人工清洗作业产生的废水视作污染的初期 雨水; 5) 雨污切换装置采用人工控制造成反应滞后,部分超标初期雨水溢 流外排; 6) 收集后的初期雨水后期未采取处理,直接外排。 2、对策: 厂区内雨水均进入废水处理系统;或雨污分流,且雨排水系统具有 下述所有措施:①具有收集初期雨水的收集池或雨水监控池;池出 水管上设置切断阀,正常情况下阀门关闭,防止受污染的水外排; 池内设有提升设施,能将所集物送至厂区内污水处理设施处理; 无法利用装置围堰、罐组防火堤控制事故液时,应关闭雨水系统的 出口阀门、拦污坝上闸板,切断防漫流设施与外界的通道,将事故液 排入中间事故缓冲设施;如果未设置中间事故缓冲设施,直接排入 末端事故缓冲设施; ②具有雨水系统外排总排口(含泄洪渠)监视及关闭设施,有专人 负责在紧急情况下关闭雨水排口(含与清净下水共用一套排水系统 情况),防止雨水、消防水和泄漏物进入外环境; 当区域排洪沟通过厂区时: ③如果有排洪沟,排洪沟不通过生产区和罐区,具有防止泄漏物和 受污染的消防水流入区域排洪沟的措施。当区域排洪沟通过厂区时: 1 )不宜通过生产区;

重庆市典型城镇区地表径流污染特征

第36卷第8期2015年8月 环境科学ENVIRONMENTAL SCIENCE Vol.36,No.8Aug.,2015 重庆市典型城镇区地表径流污染特征 王龙涛1,2,段丙政1,2,赵建伟1,2*,华玉妹1,2,朱端卫 1,2 (1.华中农业大学资源与环境学院生态与环境工程研究室,武汉430070;2.农业部长江中下游耕地保育重点实验室, 武汉430070) 摘要:以重庆大渡口区建胜镇为典型区域,选取水泥瓦屋顶、石棉瓦屋顶、水泥平屋顶、居民区水泥路面、餐饮沥青路面、油库沥青路面等不透水下垫面和附近一条合流制溢流渠为采样点,研究了城镇地表径流中营养性污染物和重金属排放特征.结果表明,路面径流中TSS 、COD 、TN 、TP 平均质量浓度为(1681.2?677.2)、(1154.7?415.5)、(12.07?2.72)、(3.32?1.15)mg ·L -1,普遍高于屋面径流污染物平均质量浓度:(13.3?6.5)、(100.4?24.8)、(3.58?0.70)、(0.10?0.02)mg ·L -1.不透水地表径流中,TDN 、TDP 分别占TN 、TP 的62.60%?34.38%、42.22%?33.94%.与中心城区相比,本城镇地表径流污染物质量浓度一般较高.合流制溢流中, TSS 、COD 、TDN 、TN 、TDP 、TP 为(281.57?308.38)、(231.21?42.95)、(8.16?2.78)、(10.60?3.94)、(0.38?0.23)、(1.51?0.75)mg ·L -1,重金属质量浓度均未超过地表水环境质量Ⅴ类标准.合流制溢流中大部分污染物存在初期冲刷效应,而TSS 的初期冲刷效应较弱.合流制溢流中, COD 、TP 与TSS 都具有显著正相关关系,NH +4-N 和TP 、TDP 、TN 、TDP 之间呈显著正相关关系,而NO - 3- N 和其它指标都呈负相关关系.关键词:城镇地表径流;营养性污染物;重金属;合流制溢流;初期冲刷 中图分类号:X522 文献标识码:A 文章编号:0250-3301(2015)08-2809-08 DOI :10.13227/j.hjkx.2015.08.011 收稿日期:2015-01-26;修订日期:2015-03-24 基金项目:国家自然科学基金项目(41371452, 40901264);国家水体污染控制与治理科技重大专项(2012ZX07307-002) 作者简介:王龙涛(1989 ),男,硕士研究生, 主要研究方向为城市面源污染与控制, E-mail :wanglongtaoxyz@qq.com *通讯联系人,E-mail :jwzhao2@163.com Pollution Characteristics of Surface Runoff of Typical Town in Chongqing City WANG Long-tao 1,2,DUAN Bing-zheng 1,2,ZHAO Jian-wei 1,2*,HUA Yu-mei 1,2,ZHU Duan-wei 1, 2 (1.Laboratory of Eco-Environmental Engineering Research ,College of Resources and Environment ,Huazhong Agricultural University ,Wuhan 430070,China ;2.Key Laboratory of Arable Land Conservation (Middle and Lower Reaches of Yangtze River ),Ministry of Agriculture ,Wuhan 430070,China ) Abstract :Six kinds of impermeable underlying surface ,cement tile roof ,asbestos roof ,cement flat roof ,residential concrete pavement ,asphalt pavement of restaurants ,asphalt pavement of oil depot ,and a combined sewer overflow canal in the Jiansheng town of Dadukou district in Chongqing city were chosen as sample plots to study the characteristics of nutritional pollutants and heavy metals in town runoff.The research showed that the average mass concentrations of TSS ,COD ,TN ,TP in road runoff were (1681.2?677.2), (1154.7?415.5),(12.07?2.72),(3.32?1.15)mg ·L -1 ,respectively.These pollutants were higher than those in roof runoff which were (13.3?6.5),(100.4?24.8),(3.58?0.70),(0.10?0.02)mg ·L -1,respectively.TDN accounted for 62.60%?34.38%of TN ,and TDP accounted for 42.22%?33.94%of TP in the runoff of impermeable underlying surface.Compared with the central urban runoff ,town runoff in our study had higher mass concentrations of these pollutants.The mass concentrations of TSS , COD ,TDN ,TN ,TDP and TP in the combined sewer overflow were (281.57?308.38), (231.21?42.95),(8.16?2.78),(10.60?3.94),(0.38?0.23)and (1.51?0.75)mg ·L -1 ,respectively.The average levels of heavy metals in this kind of runoff did not exceed the class Ⅵlevel of the surface water environmental quality standard.Most pollutants in the combined sewer overflow had first flush.However ,this phenomenon was very rare for TSS.There was a significant positive correlation between TSS and COD ,TP in the combined sewer overflow.And this correlation was significant between NH +4-N and TP ,TDP ,TN ,TDP.However ,a negative correlation existed between NO - 3-N and all other indicators.Key words :town runoff ;nutritional pollution ;heavy metal ;combined sewer overflow ;first flush 随着城市化日益加快, 不透水下垫面的面积迅速增长,直接增加了城市面源污染的输出负荷.城市 化与洪峰形成时间具有线性关系[1],增大了洪峰风 险.城市地表径流含有大量的TSS 和大肠杆菌[2] 、 可溶盐[3]、营养物[4]、重金属[5] 等污染物,大量研 究表明这些物质降雨时被冲刷进入水体,造成严 重的水体污染 [6,7] .但这些研究成果大多在中心城区展开,城镇地表径流的研究还较为缺乏.国内外 一些学者已开展了一些城镇街尘污染研究,街尘 中重金属的累积分布 [8] 、粒径效应[9]、重金属污 染特性[10] 等研究都取得了一定成果,这为城镇地表径流研究提供了良好基础.目前我国中心城区 是3.6万km 2,县城的建成镇达1.65万km 2[11] ,城

降雨径流污染问题研究

降雨径流污染问题研究 随着点源污染的逐步控制,人们逐渐认识到非点源污染的严重性.国外历史经验告诉我们,即使将点源污染降低到零,污染依旧存在.未加控制的地表径流就相当于污水. 非点源污染是指在降雨径流的冲刷和淋溶作用下,大气、地面和土壤中的溶解性 或固体污染物质(如大气悬浮物,城市垃圾,农田、土壤中的化肥、农药、重金属,以及其他有毒、有害物质等),进入江河、湖泊、水库和海洋等水体而造成的水环境污染 (黄虹2004,2,13).该定义说明了降水是非点源污染的动力因素,而地表径流则是非点源污染的载体. 在城市中,非点源污染已经成为影响城市环境质量的第二大因素.它的污染物按作用大小依次为地表沉积物,大气沉降物,水土流失物和下水道沉积物及合流制排水系统溢出来的污水.地表沉积物包括人们日常生活中乱丢的垃圾,路上的粉尘以及汽车排出的尾气.大气沉降物指降尘以及降雪降雨降雾等湿沉降.研究表明!在屋顶产生的径流里10%~25%的氮、25%的硫和不到5%的磷来自降雨!而在街道商场的停车场!商业区和交通繁忙街道产生的径流中几乎所有氮、16%~40%的硫和13%的磷来自降雨(陈玉成 2004,6).水土流失物来源于人们对于地表的破坏.原地貌的消失又加速了地表的侵蚀. 在一年内,至少有20%的降水径流污染来自排水系统,而对于次降雨,特别是短历时、高强度的降雨排水系统对径流污染的贡献可能达到50%以上(李立青 2006,3). 影响城市非点源污染的因素有降雨,土地利用方式,地面清扫情况和城市排水系统.随着季节和天气的变化,大气污染物的浓度有很大的差异. 降水对空气中的污染物有淋洗作用,一般污浊的空气经过一场雨后都会非常的清新.所以降雨的时机就影响了径流初次冲刷后的污染物浓度.同时,降水又对污染物有稀释的作用,降雨强度和降雨历时共同决定了雨量.降雨强度还影响着对于地面冲刷的程度.土地利用方式决定着污染物的类型和总量.一般工业区和交通要道的污染要相较于居民区严重一些.非点源污染物以晴天积累、雨天溶出的方式在降雨径流的挟带、运移作用下,通过地表径流进人受纳水体(郑涛 2006,2),地面清扫的频率就会影响晴天所累积的污染物总量.目前的清扫设备对粒径<3.2ram的尘土效率很低或根本无效。尽管如此,清扫时提高水质的效果还是明显(庄源益 1994,10)的.城市排水系统有五类的,他们的截污量有很大的不同. 城市地表径流存在随机性以及面源污染和点源污染相结合的特点.这是因为影响他的因素有很多,任何一点的变化都会引起整体的变动.

雨水排放系统水质径流污染控制

雨水排放系统水质径流污染控制 随着经济的迅猛发展,促使城市人口数量日益增加,其中城市道路、建筑等各种不透水的面积也持续增加,城市中不透水面积的增加,会导致降雨后地表的截流、入渗等,对城市的水文环境造成十分严重的影响,同时大部分的雨水还会以径流的形式流入到地下河中,使城市中的自然水体受到严重的污染。其中城市雨水排放系统中包含多种不同的污染源,它们的来源范围十分广,同时包含多种不同的类型。 详细分析城市降雨过程汇总地表径流变化趋势,确定降雨期城市径流中产流污染特征并充分合理开发以及利用城市水资源,对城市的发展,改善城市生态环境,实现城市经济的可持续发展具有十分重要的意义。针对传统的水质径流污染控制模型存在的缺陷,提出并组建雨水排放系统水质径流污染控制模型,通过具体的仿真实验数据,充分验证了所提模型的综合有效性。 一、方法 1.1雨水排放系统水质径流污染的模拟以及预测 在城市降雨的过程中,需要实时进行雨水采集,同时计算雨水的径流速度,并且将其进行保存。 将城市中各个采样点的不同降雨地表特征进行详细统计以及分析。在雨水排水系统中,由于各个采样点降雨强度不同以及地表污染源不同,导致径流水质的污染浓度会随着时间的变化而变化,其中污染指标的相对稳定值具有十分重要的价值。 在降雨的过程中,会引发径流,在径流中会形成大量的污染物,以下具体给出雨水径流排放量和污染物总量之间的关系,如公式(1)所示: 上式中,M代表降雨径流所产生的某种污染物的总数,v代表降雨所引发的径流总体积,Ct代表t时间段内的污染物总浓度,Qt代表t时间段内的径流水量,T代表降雨总时长。 通过相关的积分定义,对公式(1)进行求解。由于所监测到的相关数据是间断的,所以将理论方程进行近似转换,同时将径流过程按照时间划分为n个不同的小段,在各个段内分别选取一个径流水样,则能够获取以下的方程(2): 上式中,Δt代表采样时间间隔,Vt代表设定时间段内的径流雨水量。 在径流形成的初始阶段,由于径流中污染物浓度和雨水初期径流量两者之间不成比例,

雨_污合流制城区降雨径流污染的迁移转化过程与来源研究

雨、污合流制城区降雨径流污染的迁移转化过程与来源研究 李立青1,2 ,尹澄清 2* (1.中国地质大学环境学院,武汉 430074; 2.中国科学院生态环境研究中心环境水质学国家重点实验室,北京 100085)摘要:2003~2006年通过对武汉市汉阳城区不同尺度降雨径流、市政污水的监测,结合环境地球化学方法,研究雨、污合流制城区降雨径流污染的形成、迁移转化过程及污染来源.结果表明,雨、污合流制城区地表径流汇入排水系统,经排水系统传输,污染程度显著增加.屋面径流中TSS 和COD 浓度(E MC)的平均值分别为1817mg P L 和3710mg P L,路面径流中TSS 、COD 浓度(EMC)的平均值分别为22513mg P L 和17615mg P L,而在集水区出口处径流中TSS 、COD 浓度(E MC)的平均值分别为44917mg P L 和35919mg P L;污染物的组成也发生了明显的改变,颗粒态COD 增加了18%,有机污染增强.研究还发现,城市地表、雨水口、生活污水管和合流管道沉积物中P 、Fe 含量具有明显分异特征,可以利用沉积物中P P Fe 识别集水区尺度降雨径流污染成因与来源.据此对集水区出口2次径流污染来源计算,56%?26%的悬浮物来自城市地表与雨水口,44%?26%的悬浮物源于生活污水的沉积物.生活污水中污染物对降雨径流污染的贡献是通过在合流管道中形成沉积发生的.雨、污合流管道在降雨径流污染形成过程中发挥了转化器和加重径流污染的作用.减少合流管道中沉积物的形成是削减径流污染负荷的途径之一.关键词:城市降雨径流污染;雨污合流制;污染来源;悬浮物;P;Fe;汉阳地区 中图分类号:X52 文献标识码:A 文章编号:0250-3301(2009)02-0368-08 收稿日期:2008-02-18;修订日期:2008-05-21基金项目:国家自然科学基金项目(40801207) 作者简介:李立青(1977~),男,博士,讲师,主要研究方向为城市 降雨径流污染控制,E -mail:l -i liqing@1631c om *通讯联系人,E -mail:cqyin@1631com Transport and Sources of Runoff Pollution from Urban Area with Combined Sewer System LI L-i qing 1 ,YI N Cheng -qing 2 (1.School of Environmental Studies,China University of Geosciences,Wuhan 430074,China; 2.Research Center for Eco -Environmental Sciences,Chinese Academy of Sciences,Beijing 100085,Chi na) Abstract :Sampling and moni toring of runoff and sewage water in Wuhan urban area with combined sewer system were carried out during the period from 2003to 2006,to study the transport and sources of runoff pollution at the catchment scale coupled with environmental geochemis try method.The results showed a change in quality between the runoff entering the sewer network and the combined s torm water flow at the sewer .s outlet.A si gni ficant increase was observed in the concentrations of total suspended solids (TSS),volatile suspended solids (VSS),COD,TN,and TP,and in the proportion of COD linked to particles.During the runoff production and transport,the concen trations of TSS and COD increased from 1817mg P L and 3710mg P L in roof runoff,to 22513mg P L and 17615mg P L in street runoff,and to 44917mg P L and 35919mg P L in combined storm water flow,respectively.The proportion of COD linked to particles was increased by 18%.In addition,the total phosphorus (P)and iron (Fe)contents in urban ground dust,storm drai n sediment,sewage sewer sediment and combined sewer sedi ment were measured to identify the potential sources of suspended solids i n the combined flow.The urban ground dust and storm drain sedi ment were rich in Fe,whereas the sewage sewer sedi ment was rich in P.The P P Fe ratios in these groups were significantly distinct and able to di fferentiate them.A calculation of the two storm events based on the P P Fe rations showed that 56%?26%of suspended solids in combined flow came from urban ground and s torm d rain.The rest were originated from the sewage sewer sediments which deposi ted in combined sewer on the dry weather days and were eroded on the wet weather days.The combined sewer network not only acts as a transport system,but also constitu tes a physicochemical reactor that degrades the quality of urban water.Reducing the in -sewer pollution stocks would effectively control urban runoff pollution. Key words :urban runoff polluti on;combined sewer system;p ollution sources;suspended solids;P;Fe;Hanyang District 城市降雨径流污染过程是指降雨及其形成的地表径流对地表污染物的溶解、冲刷和搬运,汇入排水系统,在排水系统中传输,最终排入受纳水体而形成的污染过程.这一过程涉及多介质、多时空尺度和多污染物的复杂过程.区域气候、降雨特征,土地利用类型、强度,不透水面积的比例,排水体制以及城市规划管理等因素都对城市降雨径流污染的形成具有 重要的影响.美国环保局(USEPA)率先开展了城市 降雨径流污染的调查研究[1] .随后国外学者对此进行了广泛的研究和探讨.国内随着点源污染控制力 第30卷第2期2009年2月 环 境 科 学ENVIRONME NTAL SCIENCE Vol.30,No.2Feb.,2009

相关主题
文本预览
相关文档 最新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