民事法律关系构成要素
- 格式:docx
- 大小:20.97 KB
- 文档页数:4
成人高考专升本《民法》考点:民事法律关系概述成人高考专升本《民法》考点:民事法律关系概述《民法》是成人高考考试科目之一,为帮助考生们更好地复习知识点。
本文是店铺搜索整理的关于成人高考专升本《民法》考点:民事法律关系概述,供参考复习,希望对大家有所帮助!想了解更多相关信息请持续关注我们店铺!民事法律关系概述1.民事法律关系的概念与特征民事法律关系是指由民事法律规范调整的,以民事权利和民事义务为内容的社会关系。
在社会的生产生活实践中,人类为了满足自身的各种需要,必然从事一定的社会活动,由此产生相互问的各种社会关系。
为了使这种社会关系的内容符合国家的要求,国家运用各种法律来调整这些社会关系,从而使受法律规范调整的社会关系获得了法律关系的性质。
其中由民事法律规范调整的社会关系就是民事法律关系。
民事法律关系具有以下特征:(1)民事法律关系是民法调整的平等主体之间的社会关系受法律规范调整的社会关系是法律关系,但并非所有社会关系都由民法调整。
社会关系受不同法律规范的调整,其中平等主体之间的关系才由民法调整。
所以,只有发生在平等主体之间的社会关系才能成为民事法律关系。
(2)民事法律关系是基于民事法律事实而形成的社会关系有民事法律规范和民事法律事实才会形成具体的民事法律关系。
例如,有《婚姻法》和甲乙结婚的事实,才会形成甲乙之问的婚姻关系;有《合同法》和丙丁签订买卖合同的事实,才会形成丙丁之间的买卖合同关系。
(3)民事法律关系是以民事权利和民事义务为内容的社会关系民事法律规范对社会关系的调整是通过将民事主体之间的财产关系和人身关系转化为权利义务关系实现的,民事法律关系一经确立,当事人之间就产生一定的权利和义务。
所以,民事法律关系的内容即民事主体的民事权利与民事义务。
2.民事法律关系的要素民事法律关系的要素,是指构成民事法律关系的必要因素。
任何一个民事法律关系都包含主体、内容和客体三个要素,缺一不可。
(1)民事法律关系的主体民事法律关系的主体,简称民事主体,是指参加民事法律关系,享受民事权利和承担民事义务的人。
民事法律关系第一节民事法律关系概述一、民事法律关系概念民事法律关系是根据民事法律规范确立的以民事权利义务为内容的社会关系,简单说即是由民法确认和保护的社会关系。
二、民事法律关系的特征(一)民事法律关系是一种人与人之间的体现国家意志与当事人意志的社会关系(二)民事法律关系是以民事权利义务为内容的社会关系(三)民事法律关系是平等主体间的关系,一般是自愿设立的例题:下列社会关系中,属于民事法律关系的是(C )A:甲因诉讼而与法院之间形成的关系;B:乙单位因征地而与某村之间形成的关系;C:丙因存款而与银行之间形成的关系;D:丁因加入九三学社而与该组织之间形成的关系;E:甲区政府与自然人乙之间订立的废旧电脑的买卖合同关系;F:甲税务机关与自然人乙之间的税款征收关系;G:甲乙两网友约好在星期六电影院门口见面,甲一早就在那等,可是一直到晚上乙都没有出现,甲乙之间发生的关系。
[案情介绍] 张、李、王三人合伙养鸭。
派张去一农场购回小鸭500只,推选王某主要负责放养。
某日王发现赵某7岁儿子偷捉去一只小鸭,怒而责打,赵儿乃扬言要毒死小鸭,王警告张、李注意。
当夜,李某果然发现赵儿用小瓶在一水塘中放毒,又加责打。
次日晚小鸭即开始死亡,二天后小鸭全部死亡。
此时,农场来索要鸭款。
张拒付,认为应向赵某索要、赵某拒赔,认为儿子下毒系王、李打儿所致,错在王、李。
李则认为自己打赵儿是在他放毒之后,不是导致放毒的原因,故不应该负责;如赵某不赔,也应由王某负责。
因为鸭死系王某放养不当所致,自己无责。
王某则认为应由赵某赔付,农场起诉索款。
问;农场应向谁索款?[案例评析]本案涉及的法律关系第一,张、李、王三人的合伙关系。
第二,张、李、王合伙与农场的购买小鸭关系第三,合伙人与侵权人赵某儿子的侵权民事法律关系。
第四,赵某与其子的监护关系。
四、民事法律关系的分类1、财产法律关系和人身法律关系(1)划分根据民法调整的对象(2)含义:财产法律关系是指因财产的所有和流转而形成的、满足人们的财产利益需要的民事法律关系。
民事法律关系的主体是指参加民事法律关系,享受民事权利、承担民事义务的人
(也称为民事权利义务主体、民事主体或当事人)。
民事法律关系是人与人之间的关系,所以必须要有人的参加。民法上的“人”是指
民事主体,包括自然人(公民)、法人以及其他某些可以参加民事法律关系的组
织(称为非法人团体)。国家在特殊场合也可以参加民事活动(如发行国库券),
国家在民事活动领域被视为“公法人”。
在具体的民事法律关系中,根据主体享受权利、承担义务的情况,可将主体分为
权利主体和义务主体,享受权利的人称为权利主体,承担义务的人称为义务主体。
由于民法所调整的财产关系大都具有财产交换的性质,所以,大多数民事法律关
系中,双方当事人既是权利主体,又是义务主体。如买卖合同法律关系中,就交
付货物而言,买受人是权利主体,出卖人是义务主体,但就支付价款而言,出卖
人是权利主体,买受人成为义务主体。
二、内容
民事法律关系的内容是指民事主体在民事法律关系中所享有的权利和承担的义
务。例如,买卖合同法律关系的内容即双方当事人就相互交付货物和价款所享有
的权利和承担的义务。
(一)民事权利
对于民事权利的本质,各国学者有各种解释。美国法学家庞德曾列出历史上关于
权利本质的六大学说。其中比较重要的有以下三种:
1.意思说,认为权利为个人意思所支配的范围。
2.利益说,认为权利为法律所保护的利益。
3.法力说,认为权利为法律上的一种力量。
前述三种观点从不同侧面说明了权利的属性:
首先,利益是行使权利想要达到的目的及行使权利所产生的结果,任何权利都与
一定的利益相联系,不存在无任何利益的权利,所以,利益(财产利益或者人身
利益)是民事权利的核心;
其次,任何利益都要同特定的人相联系,而任何利益的取得或者利益的处分,依
民法的基本原则,都应当遵从利益享有人的个人意志。所以,民事主体的意志(意
思)使特定的利益得以与个人发生联系;
第三,法律强制力是当事人实现一定利益的意志所获得的保障。离开法律的强制
力,任何权利都无从产生。
因此,对于民事权利的本质,应从三个方面予以理解:
第一,即任何权利都必然体现、实现和维护主体的一定利益;
第二,主体的利益总是可以通过意志支配下的行为来主张、实现和维护。
第三,主体意图实现一定利益的意志,取决于法律对一定合法利益和意志的承认、
保护和限定。
因此,对于民事权利的概念,可以作如下表述:民事主体实现其利益的意志获得
法律上的效力,即为民事权利。
(二)民事义务
民事义务是指民事法律关系的义务主体为满足权利主体法律上的利益,依法应当
为一定行为或不为一定行为的约束。
民事义务具有以下特征:
1.限定性:民事义务是义务主体应当为一定行为或不为一定行为的范围限度,
民事义务可依法律直接规定而产生(如损害赔偿义务),也可因当事人之间的约
定而产生(如合同义务),但任何义务均有其特定的范围,义务主体仅在其义务
范围之内承担履行责任。
2.强制性:民事义务对义务主体具有法律的约束力。义务主体不履行义务,必
须依法承担相应的法律责任。义务只能由权利人加以免除,但不能基于义务人的
意思而发生变更、免除或抛弃。
三、客体
民事法律关系的客体是指民事主体享有的民事权利和承担的民事义务所共同指
向的事物。
民事法律关系的客体决定了民事主体活动的目的性。如果没有客体,主体的权利
义务就无法体现、无法落实。
民事法律关系主要客体主要包括:
(一)物
作为民事法律关系客体的物可以是天然物,也可以是劳动创造物,但它不仅具有
物理属性,而且具有法律属性,即民法上的物一般应当具有财产的性质。
由于民法的调整对象的重要部分是平等主体之间的财产关系,所以,大多数民事
法律关系的都是以物即财产为客体(如买卖、租赁、借贷等法律关系的客体均为
物)。在民法上,客体也可称“标的”,如果客体为物,则习惯上可称之为“标的物”。
(二)行为
作为民事法律关系客体的行为是专指为满足他人利益而进行的活动,主要是提供
劳务、提供服务一类行为(如运送货物、完成工作等)。
保管、运输、加工承揽、演出等合同关系的客体是行为。
(三)智力成果
智力成果是脑力劳动创造的精神财富,如发明创造、文学作品等。智力成果是一
种无形财产,是知识产权法律关系的客体。
(四)人身利益
人身利益包括生命健康、姓名、名誉、荣誉等等。人身利益是人身权法律关系的
客体。
除此而外,有的民事法律关系的客体还可以是某种民事权利(如权利质押关系的
客体是权利)或者民事义务(如债务移转合同的客体即使被移转的债务)。
主体、内容和客体构成完整的民事法律关系,该三个要素相互联系,相互依存,
缺一不可。