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文档之家› 数字电视技术课程教学大纲

数字电视技术课程教学大纲

数字电视技术课程教学大纲
数字电视技术课程教学大纲

《数字电视技术》课程教学大纲

一、课程名称

1.中文名称:数字电视技术

2.英文名称:Digital Television Techniques

3.课程号:23201010

二、学时

总学时36学时其中:授课36学时实验0学时

三、考核方式(考查)

四、适用专业

本科、大专各专业

五、课程简介(200字以内)

数字电视技术是一门方兴未艾、前景广阔的技术,本课程针对数字电视”相关的热点问题,对数字电视信号的接收、前端处理、传输、重现以及系统组成进行系统介绍和分析,使学生了解数字电视的国内外发展、标准规范及其基本理论,了解数字电视接收系统的结构及其工作原理,为学习其他视频设备打下基础。

六、本门课程在教学计划中的地位、作用和任务

通过本课程的学习,普及数字电视知识,使学生能够了解数字电视的国内外发展、标准规范及其基本理论,了解数字电视接收系统的结构及其工作原理,通过掌握电视技术所必备的基础知识和技能。

七、课程内容和教学要求

1.内容:

(一)数字电视基本知识

理解电子扫描基本原理、彩色全电视信号组成、彩色的基本概念,掌握电视图像

转换中的几个参量和全电视信号。了解光与色的基本概念及彩色视觉的某些特

性,数字电视摄像机的基本工作原理及进展

(二)广播电视系统

理解广播电视发送系统组成,掌握全电视信号组成及其频谱、频道间隔、频道划

分。

(三)数字电视显示器件和显示器

理解CRT,液晶,等离子背投等电视显示器基本原理及其优缺点等。

(四)数字电视接收设备测量技术

理解数字电视图像质量评价标准,图像清晰度与图像分辨力的联系和区别,

数字(有线)电视机顶盒的结构特点与原理等。

(五)数字高清晰度电视

了解高清晰度电视的发展过程,模拟和数字高清晰度电视、数字高清晰度电视演播室参数标准。我国高清晰度数字电视研究现状

八、实验内容

九、教材及主要参考资料

主要参考资料:

《解读数字电视》中国电子视像行业协会编著人民邮电出版社

《数字电视基础》[美]Michael Robin Michel Pouli n著.北京超品技术有限公司北京:人民邮电出版社

《数字电视与高清晰度电视》王明臣等编,中国广播电视出版社

十、先修课程

摄影基础课程学习大纲.doc

《摄影基础课程》教学计划 1. 课程教学目标 《摄影基础课程》摄影是一门科学、一门艺术,同时也是信息传播的一种重要手段,现已 摄影在信息传播中的作用越来越重要,广泛应用于人类社会的各个领域。随着计算机技术的发 展和信息时代的到来摄影教学在21世纪的高等教育中也显得越来越重要,。 本课程主要着重介绍照相机(含相机类型、结构、使用及维护)、 黑白感光材料(含种类、性能和选用等)、摄影曝光(含正确认识曝光、曝光量估计等)、景深与超焦距(含影响景深的因素及规律、超焦距含 义的使用价值等)、摄影实践(含人物、风光、静物摄影以及运动、广 告摄影等)、黑白暗房工艺(含黑白胶卷的冲洗、黑白照片印相和放大 的制作)、摄影构图(含构图的原则和要求、影响构图的因素等)、数字摄影系统(数字相机的工作原理、性能和使用)等内容。 2. 课程的性质、目的和任务 摄影是艺术系的一门基础课程,通过本课程的学习,使学生掌握摄影基础理论和实践技能。 掌握传统单反相机和数码相机的使用方法,以及对照片的后期处理技能。讲练结合,以技术为基础,着重与摄影艺术水平的提高。 课程目的是引导学生了解摄影的基本知识,摄影所需要的各种摄影器材,通过理论联系实践的方法,去掌握并创作拍摄全过程和后期暗房操作技能。同时使学生灵活掌握摄影中常用的拍摄方法、技巧,使学生树立良好的创作和拍摄的工作作风,培养学生对社会各方面的观察、想象、思维能力,创造性地运用摄影器材创作出符合时代要求的好作品,为今后的学习、工作打下基础。 通过本课程的理论教学和实际照片的拍摄和制作,要求学生掌握摄影的一些基础知识和基本理论;熟识各种常用镜头、照相机的基本结构;胶卷的类型和成像特点;初步掌握摄影用光、曝光、取景、构图的基本知识和基本方法;基本掌握拍摄照片的技巧和黑白摄影暗房后期制作。

数字电视作业答案

第一章人类的视觉和听觉 1.说明色温和相关色温的含义。在近代照明技术中,通常选用哪几种标准白光源 答:色温:当绝对黑体在某一特定温度下,其辐射的光谱与某一光源的光谱具有相同的特性,则绝对黑体的这一特定温度就定义为该光源的色温。 相关色温:是指与具有相同亮度刺激的颜色最近似的黑色辐射体的温度,用K式温度表示。 标准光源 A光源(2854K)光色偏黄 B光源(4800K)光色相当于中午日光 C光源(6770K)光色相当于有云的天空光 D65光源(6500K)典型日光 E光源(5500K) 2若水平方向上可分辨出100根红绿竖线,试问对于黑白、黑红、绿蓝各组竖线的分辨数是多少黑白:100/40%*100%=250(根)黑红:100/40%*90%=225(根) 第二章光的颜色及其表达 1.说明彩色三要素的物理含义。 亮度:是光作用于人眼时所引起的明暗程度的感觉,与色光所含的能量有关。 色调:指颜色的类别,与光的波长有关。 色饱和度:指色调深浅的程度,决定于物体表面反射光谱辐射的选择性程度。 2.请阐述三基色原理及其在彩色电视系统中的应用。 三基色原理:指自然界中常见的大部分彩色,都可以有三种相互独立的基色按照一定的比例混合得到 应用:彩色电视利用RGB三基色相加产生各种不同颜色,常用的相加混色法有时间混色法和空格键混色法。(图像—像素—顺序传递) 第三章视频的产生 1.什么是隔行扫描其优点和缺点有哪些隔行扫描的总行数为什么是奇数,而不是偶数 隔行扫描:指将一帧电视图像分成两场进行扫描(从上到下为一场)。第一场扫出光栅第1、3、5、7等奇数行,第二场扫出第2、4、6等偶数行,并把扫奇数行的场称为奇数场,扫偶数行的场称为偶数场,这样,每一帧图像经过两场扫描,所有像素就可以全部扫完。 优点:保持了清晰度,降低了图像信号的频带宽度,简化处理设备。 缺点:行间闪烁效应,大面积图像闪烁,并行现象,运动物体边缘锯齿化。 第二问:为了保证清晰度,隔行扫描的两场光栅必须均匀镶嵌,为此选取一幅图像的总扫描数为奇数,每场均有一个半行,并设计第一场结束于最后半行然后电子束返回屏幕最上方中间,第二场(始于半行,结束的是整数行) 2.某HDTV系统,设幅型比为16:9,每帧行数为1125行,采用2:1隔行扫描,场频为60Hz,α=18%, β=8%,求系统的垂直分解力、水平分解力、视频信号带宽。 垂直分解力:M = KeKi(1-β)Z (Ke= Ki=) =**(1-8%)*1125 = 水平分解力:N=KM=16/9*=(数据好像有点问题) 3.假设某电视系统扫描参数为Z=9行时,取α=,β=1/9,画出隔行扫描光栅形成图。要求与行场扫 描电流波形图相对应。 3根据已学内容,总结电视技术的一些基本参数与人眼的哪些视觉特性有关并找出改善电视质量的依据

数字电视技术

1数字电视概念 1.1数字电视定义 数字电视是电视数字化和网络化后的产物。数字电视是一个系统,是指从电视节目采集、制作、编辑、播出、传输、用户端接收、显示等全过程的数字化,换句话说就是系统所有过程信号全是由O、1组成的数字流。 数字电视已不仅仅是传统意义上的电视,而是能提供包括图像、数据、语音等全方位的服务,是3C 融合的一个典范,是计算机、传输平台、消费电子三个环节的聚焦点。 1.2数字电视与模拟电视的对比 数字电视采用的技术与原模拟电视有着很大的不同。其技术比较见下表。 1.3数字电视的优势 1)现有模拟电视频道带宽为8MHz,只能传送一套普通的模拟电视节目。采用数字电视后一个频道内就传送1—8套数字电视节目(随着编码技术的改进,传送数量还会进一步提高),电视频道利用率大大提高。 数字电视与模拟电视的技术比较 2)清晰度高、音频效果好、抗干扰能力强。在同样覆盖范围内,数字电视的发射功率要比模拟电视小一个数量级。

3)可以实现移动接收、便携接收及各种数据增值业务,实现视频点播等各种互动电视业务,实现加密/解密和加扰/解扰功能,保证通信的隐秘性及收费业务。 4)系统采用了开放的中间件技术,能实现各种交互式应用,可与计算机网络及互联网等的互通互连。 5)易于实现信号存储,而且存储时间与信号的特性无关,易于开展多种增值业务。 6)由于保留了现有模拟电视视频格式,用户端仅需加装数字电视机顶盒即可接收数字电视节目,利于系统的平稳过渡,减少消费者的经济负担。 1.4数字电视的应用范围 1)基本业务:只要节目源许可,用户可以收看数百套数字电视节目,以及几十套调频广播节目和数字音频广播(DAB)节目。 2)扩展业务:可提供如图文电视、电视会议、数据信息广播、加密电视、视频点播等。 3)增值业务:可通过双向传输系统进行交互式的多功能应用,如互联网接入、远程教学、远程医疗、电子邮件、计算机联网、数据通讯、家庭保安监控等多媒体信息服务。 1.5数字电视的弱点 数字电视并不是完美无缺的,它同样存在着一些弱点。例如在取样的过程、量化误差、压缩编码所带来的信号损伤,在节目制作及传输过程中贯通延迟。有些损伤可以修复,并不影响图像的最终质量,而有些损伤只能通过一些补偿措施削弱它的影响,但这并不能影响电视领域向数字化的转变。与电视信号数字化后所带来的好处相比,这些影响往往会被忽略。 2数字电视分类 2.1按信号传输方式可分为:地面无线传输数字电视(地面数字电视);卫星传输数字电视(卫星数字电视);有线传输数字电视(有线数字电视)。 2.2按图像清晰度可分为三大类 1)数字高清晰度电视(HDTV):需至少720线逐行或1080线隔行扫描、屏幕宽高比应为16:9、采用杜比数字音响,能将高清晰格式转化为其他格式并能接收并显示较低格式的信号,图像质量可达到或接近 35mm宽银幕电影的水平。 2)数字标准清晰度电视(SDTV):必须达到480线逐行扫描,能将720逐行、1080隔行等格式变为480逐行输出,采用杜比数字音响。对应现有电视的分辨率,其图像质量为演播室水平。 3)数字普通清晰度电视(LDTV):显示扫描格式低于标准清晰度电视,即低于480线逐行扫描的标准。对应现有VCD的分辨率。 2.3按照产品类型可分为

摄影技术课程教学大纲

《摄影技术》课程教学大纲 一、课程的性质和任务 《摄影技术》是高职高专现代教育技术专业一门重要的专业基础课。通过本课程的理论教学和实际照片的拍摄和制作,应使学生理解和掌握传统摄影和数码摄影的一些基础知识和基本理论,基本掌握使用传统相机和数码相机拍摄照片的技巧。 二、课程的基本要求 通过本课程的学习,应使学生达到以下基本要求: 1.了解透镜的种类。理解镜头镀膜的作用。理解焦距和口径是镜头的两个重要性能指标。了解镜头的种类,合理选择使用镜头。理解镜头存在的各种像差及其原因。 2.理解光圈系数和光圈的作用。理解快门的种类和作用。理解四种自动曝光模式。了解135相机各自的特点。了解单镜头反光相机与取景器式相机各自的特点。掌握检查相机的镜头、光圈、快门、聚焦装置、测光系统等的方法。掌握使用和维护相机的正确方法。 3.理解彩色负片与彩色反转片各自的用途和优缺点。理解日光型与灯光型胶片各自的使用条件。理解低速片与高速片在照相性能上的区别。理解高速片的用途。了解全色片、色盲片与分色片的含义和用途。理解胶片的感光度、反差性、宽容度、颗粒度、解像力、灰雾度、保存性等概念。了解DX胶卷的含义。掌握正确使用胶卷的方法。 4.理解曝光对影像质量的影响。理解影响曝光量调节的客观因素和主观因素。掌握室外曝光量和室内曝光量的估计方法。理解“宁多勿少”原则。理解反射式测光原理。理解平均、偏重、部分测光、点测光。了解外测光、TTL测光、TTL-OTF测光与TTF测光。掌握测光系统的使用技巧。理解EV值的含义与用途。 5.理解电子闪光灯的基本原理和发光特性。了解电子闪光灯的各种类型。手动闪光曝光的基本方法;理解同步的含义与运用;理解闪光指数的含义与运用。了解通用型自动闪光灯的原理与特点;掌握闪光摄影的各种技艺方法。了解闪光灯常用电池的性能与使用的注意事项;注意闪光灯的维护。 6.理解UV镜和偏振镜的主要用途。 7.掌握不同的拍摄点与画面变化的关系。理解和掌握稳定、空白与三分法的摄影技法。理解画幅和“虚实”概念;在摄影过程中,应恰当选择画幅,能正确运用虚实相结合的摄影技法。理解前景和背景,在摄影中能正确选择前景和背景。理解色调和影调的含义并能正确运用。摄影中注意掌握线条的运用和质感的表现方法。理解摄影用光的六大基本因素和摄影用光的造型目的。 8.理解原色光与补色光;理解彩色摄影的减色法原理;理解色彩三要素。理解色温的含义与光源色温;理解彩色胶卷的色温平衡性。理解彩色胶卷的感光特性。理解色彩的基调、对比、和谐、感觉。 9.了解多次曝光的含义。理解人像摄影和各种风光摄影的技术要点,通过摄影实践,掌握其拍摄方法和技巧。 10.理解广告摄影的目的与要求;了解广告摄影所需的器材设备。 11.了解数码摄影的特点。了解数码相机的性能。学会数码相机的使用方法。基本掌握数码技术处理技术。 三、教学内容 (一)理论教学 镜头 1.透镜与加膜(透镜的种类与片组;单层加膜与多层加膜)。 2.焦距与口径(焦距与成像效果;口径与大口径的优点)。 3.镜头的选择(标准镜头;广角与超广角镜头;远摄与超远摄镜头;鱼眼镜头与反射式镜头;变焦镜头;特殊镜头)。

广播电视技术基础练习题(答案)

广播电视技术基础练习题(答案) 广播电视技术基础练习题(2011) 一、填空题: 广播电视系统山电视信号的产生与发送系统、信号传输通道和接受系 等三大部分构成。 2. 固体摄像机采用固体扫描技术读取电荷。 3. 电声转换是将电信号转换成为声波的过程。 4. 模拟调制通常有调幅(AM)、调频(FM)和调相(PM) 等3种基本形式。 5.信号传输通道有有线和无线两种形式。 6.传声器,即通常所说的麦克风;而扬声器,即通常所说的喇叭。 7.不发光体的颜色取决于它对光线的吸收和透射(反射)的能力。&低音喇叭为使低频放音下限尽量向下延伸,一般将口径都做得比较大。9.电视机中的显像管和扬声器分别接收来自天线的视频信号和音频(声频)信 号。 10.提供对数字电视用户业务进行授权和认证的技术手段,我们称之为条件 接收。11.电视中的图像信号的调制方式采用的是调幅,而伴音信号采用的是 调频°12. U前世界上主要的数字电视信号的传输标准是ATSC标准、DVB和 ISDB-T 。 13.声音在空气中的传播速度约为340M/S ,而在水中的传播速度约为 1500M/S 。 14.简单地说,信噪比就是有用信号与噪声的比值。其值越大越好。15.

太阳光线中口光实际上包含了红、橙、黄、绿、青、蓝、紫等七色光,其中红色 的色温最低。 16.摄像机的基本工作原理是,利用三基色原理,通过光学系统,将景物的 彩色光像 分解为三幅单色光像,然后山摄像器件完成光电转换。 17.电视摄像机是一种把景物的光学图像信号转换成电信号的设备。当 拍摄一个物体时,物体上反射的光线被摄像机镜头收集,使其聚焦在摄像器件的受光面上,摄像器件把光转变为电信号,即得到了“视频信号” °1&声电 转换是将声波转换成为电信号的过程。19.真空管摄像机采用电子扫描的方式读取电荷。 20.电磁波在空间传播有地面波、空间波和天波等三种途径, 其在真空中的传播速度约为30万公里/S。 21.太阳光线中的0光包含了红、橙、黄、绿、青、蓝、紫等七色光,其中 紫色光色温 最咼。 22.色饱和度和色调合称为色度。同等强度下的红、绿、蓝三色相加后色调 为0色。23.常见的传统彩色电视制式有NTSC、PAL和SECAM等三种。24. PAL制是为克服NTSC制在色调上的相位敏感性而硏发的一种彩色电视制式。中 国的电视系统采用的是PAL制,美国采用的是NTSC制。25,为使高频放音的上限频率达到人耳听觉的上限频率20KHZ,高音喇叭一般口径 都做得比较小。

《摄影摄像艺术与技术》课程教学大纲

《摄影摄像基础》课程教学大纲 第一部分:理论教学部分 一、说明 1、课程的性质、地位和任务 《摄影、摄像艺术与技术》课是影视广告、音像技术专业的技术基础课。通过这门科的学习使学生掌握摄影、摄像的基础知识、基本理论和基本技能,为电视广告等方面的创作提供有效的摄影和摄像基础。 教学过程中,通过课堂理论讲授和摄影摄像实践使学生了解摄影和摄像艺术的发展过程,了解并掌握光学相机、数码相机和摄像机的基本特性,并能在艺术理论指导下使用照相机和摄像机进行图片和视频的艺术创作。 本课程在影视广告、音像技术专业的课程体系中属于技术性较强的课,与已经学过的素描、色彩等课程在构图和色彩搭配等基本素养方面有较强的联系,是学生艺术创作的延续,也是今后艺术创作素材积累的主要手段。 通过一个学期的学习,使学生能够用照相机进行静止画面的艺术创作,留住历史长河中的瞬间;用电视摄像机进行动态的形象创作。在此基础上,提高学生对摄影摄像艺术的欣赏水平,为今后的创作打下坚实的基础。 2、课程教学和教改基本要求 由于《摄影、摄像基础》是一门理论与实践相结合的课程,所以在课堂讲授时要通过观摩优秀作品,提高学生的审美品位,。此外,由于电视艺术的特性,课堂上要尽量发挥学生的主体地位,同时不能忽视教师的主导作用。 二、教学大纲内容 (第一周)绪论:摄影艺术概论(2课时) 1.摄影术的诞生和发展 2.摄影的特性 3.摄影的应用和功能 4.摄影的分类 第一章:光学照相机(4课时) 第一节照相机的类型

1、照相机的工作原理 2、平视旁轴取景照相机 3,单镜头反光照相机 4、双镜头反光照相机 5、机背式取景照相机 6,其他类型照相机 第二节照相机的结构及附件 1、镜头的结构及功能 2、机身的结构及功能 3、附件 第三节照相机的自动控制系统 1、自动测光和曝光 2、自动对焦 第四节照相机的使用和维护 1、照相机的使用 2、照相机的维护 实验一(2课时)了解照相机的结构掌握数码相机的使用要求 (第二周)第二章:黑白感光材料(2课时) 第一节感光材料构造 第二节黑白感光材料的种类 第三节黑白感光材料的性能 第四节黑白感光材料的选用 第五节彩色感光材料的成色原理、种类、性能及结构, 第三章:数码照相机(4课时) 第一节数字照相机 1、数字照相机的工作原理 2、数字照相机的性能和功能

最新数字电视技术实训3章习题答案

第3章传输码流及其复用习题答案(仅供参考) 1 画出数字电视码流之间的层次关系图,简述TS包的结构,TS包长度是多少? 数字电视码流主要有基本码流(ES)、打包基本码流(PES)、节目码流(PS) 与传输码流(TS),这几种码流既不相同,又是相互关联的,它们之间的层次关系如图3-1所示。 传输码流包的结构是由包头与有效载荷组成,包长度是固定的,总是188个字节。包的前4个字节为包头,包头后面就是需要传送的有用信息,包括音频、视频或数据信息。 2 简述传输码流包头的组成及各部分的作用。 包头是识别传输码流的关健,长度为32bit。它由同步字节、传送错误指示器、有效负载起始指示器、传送优先级、PID、传送加扰控制、自适应字段控制、连续计数器和自适应字段组成。 其中固定8 bit字段为同步头0x47开始;1bit为传送错误指示器,该位置“1”表明在相关的传输码流分组中至少有一个不可纠正的错误;1bit为有效负载起始指示器,置“1”表明传输码流分组的有效负载将以PES分组的第一个字节开始,“0”表明在传输码流的开始不是PES分组;1it为传输码流优先级,置“1”表明相关的分组与其他分组具有相同PID;13bit为包识别(PID)域,指示存储于分组有效负载中的数据类型(如视频、音频、节目指定信息PSI等),PID值0x0000为程序关联表保留,而0x0001为条件访问表保留,PID值0x0002~0x000F保留,0xlFFF为空分组保留;2bit为传送加扰控制,指示传输码流分组有效负载的加扰模式,“00”表示未加扰,“01”“10”“11”表示用户定义;2bit为适应字段控制,指示本传输码流分组包头是否跟随有适应字段或有效负载;4bit为连续计数器,随着每一个具有相同PID时传输码流而加1计数,当它达到最大值后又返回到0;自适应字段的作用是当有效负载的长度不足184 字节(Byte) 时而添加的,使整个传输码流分组保持188 个字节。需要插入节目参考时钟PCR或其他包头信息时就要加入适应字段,PCR非常重要,它以固定频率插入包头,表示编码端的时钟,并反映了编码输出码率,接收端根据PCR可以用来调整解码端的系统时钟,以保证对节目的正确解码。 3 简述节目专用信息与业务信息的组成及其在传输码流中的作用。 节目专用信息(PSI) 是MPEG-2特有的说明信息,用来自动设置和引导解码器进行解码。PSI由节目关联表(PA T)、条件接收表(CAT)、节目映射表(PMT)和网络信息表(NIT)组成。 (1) 节目关联表(PAT)。针对复用的每一路业务,PA T提供了相应的节目映射表(PMT)

数字电视技术的概念及其发展史

前言 随着时代的进步,电子技术也运用于各类行业和生活用品中,人们对生活的需求也越来越高,尤其是与人们日常生活息息相关家电类用品,比如电视。如今的电视技术已经发展到了数字化时代,数字电视技术的应运而生给人们的生活带来了前所未有的改变,而数字电视也已经走进到各家各户中,数字电视的技术优势必然会取代模拟电视,数字技术的应用会使电视技术开辟一个新天地。当然模拟技术在局部小范围的电视技术上也会占有一定市场。数字电视为电子信息产业提供了一个难得机遇。从模拟电视广播向数字电视广播的过渡,将带来上万亿元的市场,它必将成为我国新的经济增长点。数字电视已不仅仅是传统意义上的电视,而是能提供包括图像、数据、语音等全方位的服务,是3C融合的一个典范,是计算机、传输平台、消费电子三个环节的聚焦点。这样的数字电视明确的显示着人们生活水平的不断提高。 本文通过查询资料来了解和阐述数字电视技术,以及数字电视的优点和未来的发展趋势。

1、数字电视技术的概念及其发展史 1.1数字电视的概念 数字电视是指从节目的采集、录制到发射、传输、接收等所有环节中,都使用数字电视信号或对数字电视信号采用数字处理和调制的方法,是一种全新电视系统。它由信源、信道与信宿三部分组成,其组成方框图如图1-1所示: 数字电视按信号的传输途径可分为三种:数字卫星电视(DVB-S )、数字有线电视(DVB-C )和地面无线传输数字电视(DVB-T )。数字电视按其传输视频比(图像清晰度)可分为三类:数字高清晰度电视(HDTV )、数字标准清晰度电视(SDTV )和数字普通清晰度电视(LDTV )。按显示屏幕幅型比分类,数字电视可分为4:3和16:9幅型比两种类型。按照产品类型结构分类,数字电视可分为数字电视显示器、数字电视机顶盒和一体化数字电视机等。 数字电视的优点:1)传输图像质量高,传送距离远2)频道资源得到了充分利用 3)提供了全新业务,易于实现有条件接收4)可降低发送功率,扩大覆盖范围

《摄影》课程教学大纲设计

《摄影》课程教学大纲 一、课程基本信息 课程名称:摄影 英文名称:Photography 课程代码: 学时与学分:54学时,3学分 课程性质:学科专业选修课程 开课单位:美术学院 适用专业:美术学 后续课程:素描 二、课程教学目标 《摄影》课程是美术学专业的一门选修课程。该课程关注中小学教师基本的职业技能,是一门以实训为主的技能训练课程。本课程从基础理论与技能实训两方面入手,着重拓展学生的综合素质。 (一)知识目标 了解摄影的发生发展及相机发展历史,掌握摄影成像的基本知识及摄影画面的组成要素与摄影作品的解读方法。 (二)能力目标 通过本课程的学习与训练,学生能熟练掌握相机操作、能

够在各种光源环境下准确曝光成像、基本能够掌握场景、人像、风光、建筑等题材作品的摄影技巧与规律,独立创作作品,从而提高从教素质,缩短入职适应周期,实现以技助学的目标。 (三)素质目标 通过本课程学习来培养学生的摄影创作能力和审美素养。开拓学生的艺术视野,陶冶道德情操,促进德、智、体、美的全面发展,逐步树立正确、高尚的人生观和审美观,提高思想道德素质和文化素质,进一步提高爱国主义热情和民族自信心。 三、学时安排

四、课程考核方式及成绩评定 成绩评定:本课程考核类型为考查,总评成绩中,学生平时作业、课堂表现、自主学习等方面情况占20%;期末考试为提交作品综合考评,成绩占80%,合计总分对应五级制记录。 五、建议使用的教材与教学参考资料 建议教材: 王晓军《数码摄影入门与解析》人民邮电出版社2008年09月出版 教学参考: 施威铭《数码摄影构图圣经》清华大学出版社2010年1月出版 陈涵石《最新数码单反相机摄影手册》中国青年出版社2010年1月出版 (英) 兰福德《英国皇家艺术学院高等摄影教程(第7版)》人民邮电出版社2010年1月出版 六、课程教学内容与基本要求 第一章概述 (一)教学目的与要求 通过本章的讲授让学生了解摄影的发生发展及相机的发展

摄影知识入门(经典入门级教程)

摄影知识入门 傅春山刘文健 第一章一张好照片的三个基本原则 摄影家的眼力 我们在书籍中,网络上常常能看到让我们拍手叫好的美丽的照片,我们也渴望自己能拍出这样的照片来,在摄影论坛上我们常常看到很多摄影初学者看到一幅好照片时问,是什么相机拍的,什么镜头拍的,光圈快门多少?其实这些都只是技术细节,即使知道了这些也无助于拍摄出佳作来。就像尽管知道了达·芬奇用的是什么颜料和画笔,却无法画不出《蒙娜丽莎》。 对于每个初学摄影的人来说,最重要的是拍摄照片时应当追求什么。在通过照片逐步理解这些指导原则的过程中,你会培养出自己的一种意识,懂得在周围世界该追求什么。这种能在周围世界中发现和捕捉到美好画面的能力就是我们所说的"摄影家的眼力"。 接下来,我们就运用几条简明的指导原则告诉你应当追求什么。 三条基本原则 现在我们在看一幅照片时,只集中讨论三条基本原则。 1.一幅好照片要有一个鲜明的主题(有时也称之为题材)。或是表现一个人,或是表现一件事物,甚至可以表现该题材的一个故事情节。主题必须明确,毫不含糊,使任何观赏者一眼就能看得出来。 2.一幅好照片必须能把注意力引向被摄主体,换句话说,使观赏者的目光一下子就投向被摄主体。 3.一幅好照片必须画面简洁,只包括那些有利于把视线引向被摄主体的内容,而剔除或者虚化那些可能分散注意力的内容。 只要根据这三条基本原则开始思考,你就会发现你作为摄影者的生活开始发生变化。

你会用新的标准去观赏一幅美丽的照片。更重要的是你会用全新的方式去观察这大千世界,运用摄影家的眼力通过取景器捕捉画面,在学习的过程中,培养观察、发现、选取周围世界各种主题的能力。 三条基本原则的运用 不论什么时候只要你打算按下快门,必须提醒自己的第一问题是: 第一、这张照片我要表现的主题是什么? 举一张普通的日常生活照来举例,这幅作品 的主题是什么呢?它可能有很多不同的寓意--这 完全取决于你对这个主角的看法了。就拿哈姆雷 特这个角色来说吧,人们对他就争论了几百年, 一百个人心里就有一百个哈姆雷特。一幅成功的 照片对于观赏者来说,也是仁者见仁智者见智。 换句话说,一幅照片的寓意取决于观赏者对它的 理解。这和作者的意图可能一致,也可能相左。 第二,如何把观赏者的视线吸引到被摄主体身上? 市上的照片,熙熙攘 攘的人群中,我们的 一下子注意到这位 背着缝纫机的妇女, 她背着并不轻的缝 纫机穿过集市,靠手 工挣点辛苦钱,但她

(完整版)有线电视技术提要及习题精简版

一、单选题(本题共 6 小题,每小题 2 分,共 12 分) 二、填空题(本题共 20 空,每空 1 分,共 20 分) 三、名词解释题(本题共 4 小题,每小题 4 分,共 16 分) 四、问答题(本题共 2 小题,每小题 12 分,共 24 分) 五、计算题(本题共 2 小题,每小题 14 分,共 28 分)

一、单选题(本题共 6 小题,每小题 2 分,共 12 分) 1.10mw 的光功率对应的光电平是()。 A.10dBm B.11dBm C.12dBm D.13dBm 2.中国的第一个共用天线系统建于()年。 A、1948 B、1943 C、1973 D、1953 3.分支器的反向隔离是指 () A、分支输出之间的相互影响程度。 B、分支输出对干线输出的影响程度。 C、分支输出对干线输入的影响程度。 D、干线输出对干线输入的影响程度。 4.根据行标 GY/T106-1999 规定,系统输出口电平应为() A、70±5dB B、70±8dB C、70±10dB D、70±13dB 5.70dBuv 电平等于() A、ldBmv B、0dBmv C、10dBmv D、48.75dBmv 6.国家标准规定载噪比(C/N)为() A、≥46dB B、≥57dB C、≥43dB D、≥54dB 7.放大器的反射损耗是() A、越大越好 B、越小越好 C、与大小无关 D、不一定 8、射频电缆的特性阻抗为(),视频电缆的特性阻抗为()。 a、75Ω b、25Ω c、50Ω d、100Ω 9、我们目前使用较为多的同轴电缆为()。 a、实芯同轴电缆 b、藕芯同轴电缆 c、物理发泡同轴电缆 d、竹节电缆 10、1550nm 光纤的衰减是()。 a、0.20dB/Km b、0.25dB/Km c、0.35dB/Km d、0.40dB/Km 11、在好的零色散光纤有线电视中,最重要的光纤特性是()。 a、色散 b、传输损耗 c、带宽 d、散射 12、用户放大器正常,用户看电视高端清楚低端差,可能是:() a、有短路现象 b、有开路现象 c、放大器无电 d、电视机坏了 13、光接收机的作用是将光纤中传输的光信号转换成____信号。 A.视频电视 B.单一射频电视 C.单一电视 D.复合射频电视 14、在设计和安装的过程中,最需要注意的分支器指标是____。 A.反向隔离 B.反射隔离 C.分支损耗 D.相互隔离 15、均衡器的均衡量由____决定。 A.放大器增益 B.电缆的温度损耗 C.放大器输入高低电平 D.电缆的长度损耗16.放大器的特性指标很多,在 CATV 系统中主要关心的三项是()。 A.信噪比、输出电平、交调指数 B.增益、信噪比、最大输出电平 C.增益、噪声系数、互调指数 D.增益、噪声系数、最大输出电平 17.有线电视光接收机输出的信号是()。 A.TS 流 B.复合射频信号 C. 基带信号 D.视频信号 18.有线电视系统采用的两种光发射机的调制方式()。

摄像技术课程教学大纲

摄像技术课程教学大纲

摄像技术课程教学大纲 课程名称:摄像技术 课程编号:1202141B4 学时/学分:48/3 课程类别/性质:通识/必修 适用专业:网络与新媒体专业 一、课程目标与定位 《摄像技术》是网络与新媒体专业学生掌握 电视节目摄制方式、方法的基础入门课程,让学 生能全面掌握电视画面的概念,电视摄像造型手 段,固定画面与运动画面摄像技能,光学镜头应 用技巧,电视场面的调度及电视摄像记者具备 素质等基础理论与实践知识。重点培养学生具备 娴熟的电视摄像技能,电视画面创作技能,为今 后电视摄制工作打下扎实的基础技能。 二、课程从属项目关系(可选填) 三、课程知识、能力、素质培养目标 通过本课程的学习,应使学生达到以下基本 要求: 通过学习,使学生掌握摄像造型的基本方 法,训练学生运用运动、光学、光线、和色彩等 造型手段构成影视画面的技能。了解电视摄像与

取景、摄像机控制与物体运动 教学目标:熟悉基本构图规则不仅有助于拍到有意义的、有冲击力的画面,还有助于学生掌握什么时候以及如何处理摄像机的操作控制装置和变焦镜头位置。摄像机的技术和操作特点在设计上并不具备美学构思的功能,它只能尽量真实有效地实现你的意图。 重点与难点:取景、摄像机控制与物体运动 3. 家用摄像机的使用(8学时) 教学内容:掌握摄像机的基本运动、摄像机平衡装置及其应用、操作特性。 教学目标:摄像机的基本操作和运动,以及如何完成这些运动。 重点与难点:摄像机的基本运动、操作特性 4. 专业、广播级便携式数字摄像机的使用(8学时) 教学内容:电视摄象的基本要求:电视摄象的基本要求、常用持机方式;拍摄中画面要完整的内容,构图简洁的具体要求、光线简洁的具体要求、色彩简洁的具体要求,镜头运动、画面运动、主体运动,它们之间的关系;电视摄像的景

数字电视技术试题

数字电视技术试题 一、填空题: 1、数字电视系统按信号传输方式主要分为有线数字电视、卫星数字电视、地面 _ 数字电 视。 2、数字电视系统主要包括数字电视传输系统、条件接收系统、用户管理系统以 及各种应用系统。 3、数字电视传输系统归属于数字通信系统范畴,整个系统包括信源编码』道 _ 编码、传输 信道、信道解码、信源解码。 4、信道编码包括前向纠错编码、解码、调制、解调和上下变频几部分。 5、前端可分为四个主要的功能块,即信号输入模块、处理模块、信号输出模块 和系统管理模块,每一块都有其特定的功能。所有的功能块之间都是用DVB ASI作为基带数字信号传输的接口格式,并可使用任何基于SNMP的管理系统。 6 STB软件由几个不同的层组成:硬件驱动程序、核心软件、应用程序。 7、对于数字信道的检测和维护,数字信号电平、误码率( BER)、调制误码率 (MER )和星座图等是常用且十分重要的测试指标。 8、国际上数字电视标准体系大致分为三类:DVB、ATSC、ISDB。 9、典型的条件接收系统由用户管理系统、节目信息管理系统、加密/解密系统、加 扰/解扰系统等部分组成。 10、国际无线电咨询委员会CCIR为NTSC制、PAL制和SECAM制规定了共同 的电视图像采样频率,对PAL制,采样频率f s为f s=625 X25 XN=15625 XN=

MHz,其中,N为每一扫描行上的采样数目864。 二、简答题 1、请简述数字电视的优点。 答:?更有效地利用带宽; ?数字信号易于处理和保存; ?抗干扰能力强,传输信号质量高; ?图像清晰度高,伴音效果好; ?服务多样化(数据交互应用等); ?通过条件接收系统,实现对用户和节目的运营管理; ?集中了通信和计算的优势。 2、一个模拟频道带宽为8MHz,实际使用带宽为,因此可传输的符号率为,如 采用QAM64调制方式,请计算实际传输比特率为: 答:Rb Mbps =〔xhg 264)/(1 +〕x(188/204 )~。 3、STB中有哪几种存储器,各有什么作用? 答:STB中常用几种不同的存储器。 a、用于软件的存储器 STB中用大量存储器保存处理数字服务的程序。现在几乎所有的STB中使用 较灵活的闪存取代原来的ROM。电视运营商能在他们愿意的任何时候将新软件下载到闪存中

新闻摄影课程教学大纲

新闻摄影课程教学大纲 -CAL-FENGHAI-(2020YEAR-YICAI)_JINGBIAN

新闻摄影课程教学大纲 课程名称:新闻摄影课程编号:10110113 学时/学分:48/3 开课学期:5 适用专业:新闻学课程类型:学科与专业基础必修课 一、课程的目的和任务 新闻摄影,一门培养学生摄影技巧能力的课程,其目的就是培养学生实践动手能力和新闻摄影的敏感和素养。通过本课程的教学,使学生掌握和了解的主要内容有三个方面:一是摄影与新闻摄影的基本理论;二是照相机和暗房等摄影器材的技术操 作;三是数码摄影及相关技术和伦理。培养他们利用镜头抓拍新闻的敏感和基本技能以及专业素养。 二、课程的基本要求 1、掌握新闻摄影的性质、任务及其研究对象,区别新闻摄影与其它摄影的不同。 2、牢固树立新闻摄影的真实、形象、及时的观念。 3、掌握新闻摄影的构成包括新闻图片和文字说明两部分的运用和技巧。 4、了解和掌握摄影器材知识,初步掌传统摄影和数码摄影的技术操作。 5、掌握新闻摄影的专业素养要求和技术伦理。 三、课程基本内容和学时安排(16学时)(见附表) 四、结合理论教学的实践教学内容与要求(32学时)(见附表)

五、先修课程 本课程的先修课程:新闻学概论、新闻史、传播学、视听语言、影视评论.六、建议教材或参考书 教材: 盛希贵著《新闻摄影教程》第三版(中国人民大学出版社出版,2009年出版).参考书: 1、美国纽约摄影学院摄影教材,中国摄影出版社,2000年版. 2、肯尼思·科布勒著,美国新闻摄影教程:获得杰出新闻图片的专业法则,陕西师范大学出版社,2004 年版. 3、颜志刚编著,数码摄影教程,复旦大学出版社,2004年版 . 七、考核方式 本课程考核形式为提交新闻摄影作品。成绩比例为:平时占30%,创作占70%。 八、其他说明

数字电视作业

说明色温和相关色温的含义。在近代照明技术中,通常选用哪几种标准白光源? 色温是表示光源光色的尺度,单位为K(开尔文)。色温是在摄影、录象、出版等领域具有重要应用。光源的色温是通过对比它的色彩和理论的热黑体辐射体来确定的。热黑体辐射体与光源的色彩相匹配时的开尔文温度就是那个光源的色温,它直接和普朗克黑体辐射定律相联系 相关色温是指与具有相同亮度刺激的颜色最相似的黑体辐射体的温度,用K氏温度表示。如标准光源D65的相关色温为6500K 若水平方向上可分辨出100根红绿竖线,试问对于黑白、黑红、绿蓝各组竖线的分辨数是多少? 答:根据书中表1-2 所列人眼对彩色细节的分辨力的数据: 细节类别黑白黑绿黑红黑蓝绿红红蓝绿蓝 分辨力100% 94% 90% 26% 40% 23% 19% 当水平方向上可分辨出100根红绿竖线时,人眼能分辨的黑白竖线为:100∕40%=250,黑红竖线为:,250?90%=225,绿蓝竖线为250?19%=47.5 说明彩色三要素的物理含义 色彩的三要素:明度、色相、饱和度。 明度: 表示色所具有的亮度和暗度被称为明度。计算明度的基准是灰度测试卡。黑色为0,白色为10,在0—10之间等间隔的排列为9个阶段。色彩可以分为有彩色和无彩色,但后者仍然存在着明度。作为有彩色,每种色各自的亮度、暗度在灰度测试卡上都具有相应的位置值。彩度高的色对明度有很大的影响,不太容易辨别。在明亮的地方鉴别色的明度比较容易的,在暗的地方就难以鉴别。 色相: 色彩是由于物体上的物理性的光反射到人眼视神经上所产生的感觉。色的不同是由光的波长的长短差别所决定的。作为色相,指的是这些不同波长的色的情况。波长最长的是红色,最短的是紫色。把红、黄、绿、蓝、紫和处在它们各自之间的黄红、黄绿、蓝绿、蓝紫、红紫这5种中间色——共计10种色作为色相环。在色相环上排列的色是纯度高的色,被称为纯色。这些色在环上的位置是根据视觉和感觉的相等间隔来进行安排的。用类似这样的方法还可以再分出差别细微的多种色来。在色相环上,与环中心对称,并在180度的位置两端的色被称为互补色。 饱和度: 用数值表示色的鲜艳或鲜明的程度称之为饱和度,也称为纯度、彩度。有彩色的各种色都具有彩度值,无彩色的色的彩度值为0,对于有彩色的色的彩度(纯度)的高低,区别方法是根据这种色中含灰色的程度来计算的。彩度由于色相的不同而不同,而且即使是相同的色相,因为明度的不同,彩度也会随之变化的。

数字电视技术考试基本知识

第一章 数字电视概述 1. 数字点数广播系统由:信源编码、多路复用、信道编码、调制、信道和接收机组成。 2. 信源编码是对视频、音频、数据进行压缩编码的过程。是为了提高数字通信传输的可靠 性。 调制是为了提高频谱利用率。 3. 多路复用是将视频、音频、和数据等各种媒体流按照一定的方法复用成一个节目的数据 流,将多个节目的数据流再复用成单一的数据流的过程。 4. 数字电视分为标准清晰度电视(SDTV )和高清晰度电视(HDTV )。 5. 传输速率有信息传输速率(数码率b R )和码元传输速率(传码率B R )。M R R B 2b log ?=其中码元进制M 与二进制码元位数m 关系:m M 2=。数码率越高,占用频带就越宽。 6. 误比特率也称信息差错率或比特差错率,是指传错信息的比特数与所传输的总信息比特 数之比值。 7. 频带利用率是衡量数字传输系统有效性的一个重要指标。它表示在单位时间、单位频带 内传输信息的多少,即单位频带内所能实现的数码率,单位为比特/秒赫兹,用符号 b/(s ·Hz)表示。 8. 香农公式:)/1(log 2n s B C +?= 其中:n s /为信噪比,B 为信道传输频带宽度。 第二章 信源编码 1. 熵编码是一类无损编码,其基本原理是对信源中出现概率大的符号赋予短码,对出现概 率小的符号赋予长码,从而在统计上获得较短的平均码长。 2. 基于图像的统计特性进行数据压缩的基本方法就是预测编码。它利用图像信号的空间或 时间相关性,用已传输的像素对当前的像素进行预测,然后对预测值与真实值的差—预 测误差进行编码处理和传输。 3. 变换编码是将空间域里描述的图像经过某种变换,在变换域中进行描述,即将图像能量 在空间域的分散分布变为在变换域的相对集中分布。 4. DCT 64个变换系数中包括1个代表直流分量的“DC 系数”和63个代表交流分量的“AC 系数”。 5. 对游程的 长度 进行游程编码。游程编码的方法是将扫描得到的一维序列转换为一个由 二元数组(run,level )组成的数字序列。 6. 静止图像编码是指对单幅图像的编码,其主要编码方法是DPCM (差值脉冲编码)和 变换编码。 7. 量化:左上角量化间隔小而右下角量化间隔大,这是因为图像的低频分量最重要,量化 间隔小,量化误差也小,精度高;图像的高频分量只影响图像的细节,精度要求可以低 一些,量化间隔可以大一些。 8. 活动图像信号就是电视信号,编码要求实时和高效。 图像编码的应用层次:1标准数 字电视:采用ISO MPEG-2标准,约5Mb/s ;2会议电视:采用ITU-T H.261建议,属 中,低速码率的图像压缩,约384kb/s ;3:高清晰度电视:ISO MPEG-2标准,约20Mb/s ; 活动图像的压缩编码利用每幅图像内部的相关性进行帧内压缩编码,有变换编码和预测编码两种基本类型;还利用相邻帧之间的相关性进行帧间压缩编码,主要是运动补偿预 测和混合编码。 9. 混合编码是将变换编码和预测编码组合在一起,通常用DCT 等变换进行空间冗余度的

摄影基础课程教学大纲

摄影基础课程教学大纲 The Standardization Office was revised on the afternoon of December 13, 2020

《摄影基础课程》教学计划 1. 课程教学目标 《摄影基础课程》摄影是一门科学、一门艺术,同时也是信息传播的一种重要手段,现已 摄影在信息传播中的作用越来越重要,广泛应用于人类社会的各个领域。随着计算机技术的发 展和信息时代的到来摄影教学在21世纪的高等教育中也显得越来越重要,。 本课程主要着重介绍照相机(含相机类型、结构、使用及维 护)、黑白感光材料(含种类、性能和选用等)、摄影曝光(含正确 认识曝光、曝光量估计等)、景深与超焦距(含影响景深的因素及规律、超焦距含义的使用价值等)、摄影实践(含人物、风光、静物摄 影以及运动、广告摄影等)、黑白暗房工艺(含黑白胶卷的冲洗、黑 白照片印相和放大的制作)、摄影构图(含构图的原则和要求、影响 构图的因素等)、数字摄影系统(数字相机的工作原理、性能和使 用)等内容。 2. 课程的性质、目的和任务 摄影是艺术系的一门基础课程,通过本课程的学习,使学生掌握 摄影基础理论和实践技能。 掌握传统单反相机和数码相机的使用方法,以及对照片的后期处 理技能。讲练结合,以技术为基础,着重与摄影艺术水平的提高。 课程目的是引导学生了解摄影的基本知识,摄影所需要的各种摄 影器材,通过理论联系实践的方法,去掌握并创作拍摄全过程和后期 暗房操作技能。同时使学生灵活掌握摄影中常用的拍摄方法、技巧, 使学生树立良好的创作和拍摄的工作作风,培养学生对社会各方面的 观察、想象、思维能力,创造性地运用摄影器材创作出符合时代要求 的好作品,为今后的学习、工作打下基础。 通过本课程的理论教学和实际照片的拍摄和制作,要求学生掌握 摄影的一些基础知识和基本理论;熟识各种常用镜头、照相机的基本 结构;胶卷的类型和成像特点;初步掌握摄影用光、曝光、取景、构 图的基本知识和基本方法;基本掌握拍摄照片的技巧和黑白摄影暗房 后期制作。

数字电视技术

第一章 三网合一 (互联网、电信网、电视网) 三屏合一 (手机、计算机、电视机的显示屏) 3C 是计算机(Computer )、通讯(Communication )和消费电子产品(Consumer Electronic ) 模拟彩色电视的不足:传统的电视存在着“易受干扰、色度分辨率不高且容易畸变,亮色串扰。行闪烁和行蠕 动、清晰度低和临场感弱、时间利用率和频带利用率都不高以及不能与计算机网兼容”等缺点。 模拟彩色电视的不足主要原因是:扫描制式;亮色共用一个通道;电视接收机屏幕不够大。 数字电视就是拍摄、编辑、制作、播出、传输、接收等电视信号播出和接收的全过程都使用数字技术的全新的 电视系统。 数字电视和现行的模拟电视最大的区别:数字信号在传输过程中通过再生技术和纠错编解码技术使噪声不会逐 步积累,基本不产生新的噪声,保持信杂比基本不变,收端图像质量基本保持与发端一致,适合多环节、 长距离传输。保证了数字电视的图像清晰而稳定,在覆盖区域内图像质量不会因信号传输距离的远近而变 化,在信号传输整个过程中外界的噪声干扰都不会影响电视图像质量。 模拟彩色电视系统缺陷主要原因:1.都采用隔行扫描,导致垂直扫描线不够,垂直清晰度不高。2.亮度信号和色 度信号共同使用一个信道,导致清晰度低,引起亮度串扰。3.显示屏幕尺寸不够大,即扫描线数不够。 数字电视的分类及其特点: ⑴ 按数字电视的接收方式: 固定接收:模拟电视接收机+机顶盒 计算机+机顶盒 数字电视接收机 移动接收: 车载接收,手机电视 ⑵按传输接收方式: 卫星传输系统(DVB-S ) 地面传输系统(DVB-T) 有线电视传输系统(DVB-C) (3) 按清晰度:HDTV(高清) ,SDTV(标清),LDTV(低清) 1.高质量画面2.功能更加丰富3.有高质量音效4.丰富电视节目5.有交互性6.有通信功能 第三章 CCIR601建议 3.1图像信号的压缩依据(可能性): 存在时间和空间、信息熵、结构、知识、视觉、局部和区域等不同程度 的冗余. 图像压缩的可行性:预测编码、变换编码、矢量量化、运动补偿、熵编码、分形编码 1. 空间冗余:空间上亮度、色度、色饱和度相关性 2. 时间冗余:相邻两帧之间图像近似 3. 结构与知识冗余 4.视觉冗余:对灰度和色度的分辨力不同 人眼的视觉特性: 1.空间分辨力:是指对一幅图像相邻像素的灰度和细节的分辨力。 2.视觉阈值:视觉阈值是指干扰或失真刚好可以被觉察的门限值,低于它就觉察不出来,高于它才察觉出来。 3.亮度辨别阈值:当景物的亮度在背景亮度基础上增加较少时,人眼是察觉不出的,只有当亮度增加到某一数 值时,人眼才可以察觉其变化。 3.3预测编码基本原理:预测编码仅对非独立信源(即相关的)起作用。若设XN 为待编码像素,其前面第(N 一1)个像素为{Xi |i=1,… ,N-1}, 一般地在图像信号的线性预测编码中,如用前面第(N 一1)个像素来预 测第N 个像素,有112211--+++=N N N X a X a X a X 预测编码\解码系统结构框图 预测编码:就是用预测值与待传输X0相减得到的差值e(=X0-0X ' ),对e 进行量化编码传送的过程。对e 进行量化编码传送的过程。显然预测精度愈高,e 值越小,其量化编码的位数愈少 自适应预测编码:使预测器或量化器的参数能够根据图像的局部的具体特点作自动调节 电视系统中的空间分解力是原图像清晰度(即帧图像的总像素)的本质反映 运动补偿实际上是对活动图像进行压缩时所使用的一种帧间编码技术。客观上相邻帧间有较大的时域相关性, 因此,运动补偿的目的正是要将这种时域相关性尽可能地去除,其核心技术是运动估值. 运动估值算法归纳为两大类:一类是像素递归算法PRA ,另一类是块匹配算法BMA ,BMA 要解决两个问题即搜索 方式(计算量)和匹配准则(精度和速度) 运动补偿的原理可简要地理解为:当视频编码器对图像序列中的第n 帧n F 进行处理时,利用运动估值得到的 预测值n F ',如果预测系统性能卓越,其n F '与n F 两者差值应极小,即运动估值在十分有效时,差值基本 上分布在零附近。 运动补偿预测编码步骤 第一步:是在相邻的参考帧中估计运动物体的位移值即位移矢量或运动矢量,这一步称为运动估值(估计)或位 移估值等。 第二步:是利用所得到的运动估值即位移矢量进行帧间预测编码,这一步称为运动补偿。运动补偿是把参考帧 中的像素位移后作为当前帧像素的预测值。 第三步:是将预测信息如运动矢量(直接编码)和预测误差(真实值与预测值之差)进行变换、量化、编码。显然 此时的预测误差是一个较小的值,所以编码的结果就得到了较大的压缩。当找到完全匹配像素时,其 预测误差为零。 二维DCT 有其明确的物理意义,就N =8而言,8×8的二维数据块经DCT 变换后成为8×8个变换域的系数,当 u =0,v =0时,是原64个样值的平均,相当于直流分量。随着u ,v 的增加,相应的系数分别代表逐步增加的 水平和垂直空间频率的大小。 利用预测编码实现数据压缩编码依据:对于静止和低速运动的图像,其像素之间有很大的相关性。由n 个像素 预测出第n+1个像素,在信道中只需传送真实与预测的误差值,其次人眼对细节分辨力低,所以可以利用 预测编码实现数据压缩编码 DCT 不能进行数据压缩,以为变换后就算是0也要用8bit 进行编码,其作用是为后续游程编码做准备,游程编

相关主题
文本预览
相关文档 最新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