素质教育课程——巴蜀文化对诗仙李白的浸润作业
- 格式:doc
- 大小:37.00 KB
- 文档页数:5
第1篇一、活动背景李白,唐代伟大的浪漫主义诗人,被后人尊称为“诗仙”。
他的诗作具有极高的艺术价值,被誉为中华文化的瑰宝。
为了让学生深入了解李白的生平、思想和诗歌,提高学生的文学素养,我校特举办“走进李白”综合性实践活动。
二、活动目的1. 让学生了解李白的生平、思想和诗歌,感受其豪放、奔放的个性。
2. 培养学生对古典文学的热爱,提高文学素养。
3. 增强学生的团队协作能力和创新意识。
三、活动内容1. 李白生平介绍通过查阅资料、观看视频等方式,让学生了解李白的生平事迹,包括他的出生地、成长经历、官场生涯、诗歌创作等。
2. 李白诗歌欣赏挑选李白的经典诗作,如《将进酒》、《庐山谣》、《望庐山瀑布》等,组织学生进行诗歌朗诵、解析、讨论等活动,感受李白的诗歌魅力。
3. 李白诗歌创作以李白诗歌为素材,让学生发挥想象力,创作自己的诗歌作品。
可以采用以下形式:(1)仿写:模仿李白诗歌的风格,创作一首新的诗歌。
(2)续写:以李白诗歌的情节为基础,继续发挥,创作一首新的诗歌。
(3)改编:将李白诗歌改编成现代诗歌、散文、小说等形式。
4. 李白主题班会组织主题班会,让学生分享自己对李白的认识和感悟,以及在学习李白诗歌过程中的收获。
5. 李白文化知识竞赛开展李白文化知识竞赛,检验学生对李白生平、诗歌、文学素养等方面的掌握程度。
6. 李白诗歌表演组织学生进行李白诗歌表演,如诗歌朗诵、舞蹈、戏剧等形式,展示李白的诗歌魅力。
四、活动安排1. 活动时间:为期一周。
2. 活动地点:学校多功能厅、教室、图书馆等。
3. 活动流程:(1)周一:李白生平介绍、诗歌欣赏。
(2)周二:李白诗歌创作、主题班会。
(3)周三:李白文化知识竞赛。
(4)周四:李白诗歌表演。
(5)周五:总结、颁奖。
五、活动评价1. 学生对李白生平、诗歌的了解程度。
2. 学生在活动中的参与度和积极性。
3. 学生在李白诗歌创作、表演等方面的表现。
4. 学生对活动的满意度。
六、活动总结通过本次“走进李白”综合性实践活动,学生不仅了解了李白的生平、思想和诗歌,还提高了自己的文学素养和创新能力。
《行路难(其一)-李白》作业设计方案一、作业目标与背景本次作业旨在引导学生深入理解并欣赏唐代诗人李白的名篇《行路难(其一)》,通过对诗歌的解读,提升文学鉴赏能力,培养批判性思维和表达能力。
这不仅是对古诗词的进修,更是对中国传统文化和人生哲理的探索。
二、作业内容与形式1. 诗词解读:请每位同砚独立阅读并理解《行路难(其一)》的诗意,分析诗中的象征手法、情感变化和主题思想。
每人在教室上分享自己的理解和感悟,形成小组讨论。
2. 文学创作:以《行路难(其二)》为题,尝试创作一首五言或七言古诗,模仿李白的风格,描绘个人面对困难时的心境和应对策略。
3. 钻研报告:查阅相关资料,撰写一篇关于李白生平及其创作背景的钻研报告,不少于500字,加深对作者及时代背景的理解。
4. 诗歌朗诵与表演:选择一段你喜欢的诗句,进行个人或小组朗诵,并配以简单的舞台表演,展示诗歌的艺术魅力。
三、作业步骤与时间安排1. 阅读理解阶段(一周):自行阅读并做笔记,准备教室讨论。
2. 创作与钻研报告阶段(两周):创作诗歌并完成钻研报告,互相批阅并提供反馈。
3. 朗诵与表演阶段(一周):准备朗诵稿和表演,进行排演。
4. 展示与分享阶段(一周):在教室上进行个人或小组的展示,全班进行评判。
四、评估与反馈1. 书面作业:诗歌解读报告、钻研报告和创作的古诗将作为主要评估标准,考察学生的理解深度和创新思维。
2. 口头表达:朗诵与表演将考察学生的语言表达能力和情感投入。
3. 同伴评判:通过互评,提高同砚们的批判性思考和团队协作能力。
五、注意事项1. 尊重原著,避免抄袭,鼓励独立思考。
2. 在创作过程中,鼓励创新,但务必保持对原诗基本精神的理解。
3. 教室讨论要积极主动,尊重他人的观点。
总结,这个《行路难(其一)/李白》作业设计方案旨在让同砚们在阅读、创作、钻研和表演中全方位感受李白的诗歌魅力,同时提升自身的语文素养和人文情怀。
希望每个参与者都能从这次活动中收获知识与乐趣。
关于李白的作文(精选46篇)关于李白的作文(精选46篇)李白的作文篇1李白是我国唐朝著名的诗人,存世诗文千余篇,代表作有《蜀道难》、《将进酒》等诗篇,有诗仙之美称。
李白,字太白,号青莲居士,公元701年,出生于陇西成纪随叶河畔一户商人家里。
他五岁随家人迁居到现在的四川省绵阳市江油县的青莲乡;762年病逝于安徽当涂,享年61岁。
因为李白的父亲是一位商人,所以家庭环境十分优越,他五岁识字,十分聪明,文章只要教一遍他就能学会。
有一天,李白的父亲要出去做生意,临走前他嘱咐李白要好好学习。
李白读着读着突然感觉头昏脑胀,便出去走了走,他自言自语的说:“原来外面这么舒适啊!”李白的父亲一回来,便把李白送到书院读书,李白天资聪慧,一学就会。
有一次先生布置的作业很难,李白心想:“与其在这儿做作业,还不如出去玩会儿。
”李白趁先生不注意便溜走了。
路上经过一遍树林,他见一个头发雪白的老婆婆手里拿着个铁锥在磨刀石上磨,便问:“老婆婆你在干什么呀?”老婆婆回答:“我要把这铁锥磨成针?”李白惊讶地说:“这么粗的铁锥也能磨成针?”老婆婆头也不抬地说:“铁杵磨成针,功到自然成。
” 李白想:磨针就像读书,需要天天读,需要恒心和毅力。
想到这儿,李白连忙跑回书院刻苦读书,从此以后,不管先生布置了多少作业,李白都认真的.完成。
后来,他终于成了举世闻名的诗仙。
李白的作文篇2我坐在椅子上出神地望着窗外,忽然,刮起了一股凉风,风越来越大,吹得我头晕眼花。
再睁开眼时,便到了一片桃林,我看了看我身上的衣服,好像汉服啊,大大的袖子,长长的裙摆,头上还钗着几支簪子,莫非,我穿越回了古代?我在这片林子里转了一圈,发现这里除了有水流和桃树桃花,还有一个大亭子,叫桃花苑。
苑中有一个人,长长的`胡子,长长的头发,隐隐约约给人一种醉意。
我凑近了些,呀,这个人不就是李白吗?我走向前去,礼貌地问:“请问阁下是”诗仙”李白吗?”“诗仙不敢当,不过在下正是李白。
”天哪!我真的穿越了!我对他对说:“小女子出生于书香门第,幼年时听过您的诗,刚才无意冒犯,还请原谅。
(完整版)学习李白好榜样综合实践教案一、教案背景李白是中国历史上著名的诗人之一,他的作品具有丰富的想象力和独特的艺术风格,为后世留下了宝贵的文化遗产。
研究李白的作品和品质,可以激发学生的文学兴趣和创作潜能,培养他们的审美能力和表达能力。
本教案旨在通过综合实践活动,让学生全面了解李白的生平和作品,并将其精神融入到实际生活中。
二、教学目标1. 知识目标:- 了解李白的生平事迹和作品精神;- 熟悉李白常见的诗歌题材和艺术特点;- 掌握一些李白诗歌的背诵和赏析。
2. 能力目标:- 提高学生的文学素养和审美能力;- 培养学生的创作能力和表达能力;- 培养学生的合作与交流能力。
3. 情感目标:- 培养学生对优秀文化传统的尊重和热爱;- 培养学生的情感表达能力和情感体验能力;- 培养学生的创新思维和想象力。
三、教学内容与方法1. 教学内容:- 李白的生平事迹和作品赏析;- 李白的诗歌题材与艺术特点;- 李白的代表作品赏析。
2. 教学方法:- 多媒体课件辅助教学,呈现李白的生平和作品;- 课堂讲授与讨论相结合,引导学生深入理解;- 分组合作,开展诗歌背诵和创作活动;- 鼓励学生展示自己的作品并进行交流分享。
四、教学步骤1. 引入:通过展示李白的画像和一首脍炙人口的诗歌,激发学生的兴趣与好奇心。
2. 探究:介绍李白的生平和创作背景,让学生了解他的人物形象和创作动机。
3. 分析:分析李白的诗歌题材和艺术特点,引导学生欣赏并理解其中的内涵和魅力。
4. 互动:分组合作,让学生选择一首李白的诗歌,并进行背诵和赏析,并展示给其他小组。
5. 创作:鼓励学生根据李白的启示,创作自己的诗歌作品。
6. 总结:回顾研究的内容,总结李白的艺术风格和精神内涵。
7. 展示:学生展示和分享自己的创作作品,互相欣赏和评价。
五、教学评价1. 观察学生的参与情况:是否积极参与课堂讨论和活动。
2. 学生的自我评价:学生对自己的表现进行评价和反思。
3. 作品评价:评价学生的诗歌创作,包括是否体现了李白的精神和艺术特点。
参照此经典文学诗歌,我主要想通过教学设计,引导学生培养文化素养与人文关怀。
这方面在教学中无论是语文、思想品德还是国学课程,都是非常重要的,而《蜀道难》作为我国文学史上的杰作之一,它所蕴含的人文精神和文化价值是我们在教学过程中应该重视加强的点。
一、诗歌背景在教学中,为了帮助学生更好地理解《蜀道难》这首诗歌,我们需要了解一些有关其创作背景和历史背景的知识。
诗人李白在唐朝末期,因为遭到谗言和排挤,被贬至蜀地。
在蜀地他欣赏到了蜀山峻秀、流水潺潺的壮美景观,也目睹了人民在自然灾害或者战争中遭受的痛苦。
在此背景下,他创作了这首气势恢宏、民族精神的诗歌,千百年来,影响深远。
二、语言语感培养1、翻译与理解在学习诗歌时,教师可以先将其翻译成当代汉语,这样让学生更好地理解作者所要表达的情感。
同时要指导学生理解句中每个词的含义,在此基础上拓展学生的语言量,让他们学会用含义更加贴切的表现方式来表达自己的想法。
2、语音语调与节奏感《蜀道难》是一首具有很强节奏感的诗歌,教师可以引导学生朗诵诗歌,并且帮助他们理解语音语调的变化,学习韵律规律。
要让学生在语感上有所提升。
三、文化素养培养1、文化史观在理解李白《蜀道难》的时候,不能只停留在语言词句上,我们也要让学生了解唐代蜀地的文化历史、山水人文及其文化背景,让学生感受李白创作的背景及其古典文学的深远影响。
进一步了解中国文化的发展历程和变化逻辑,感悟人文精神的美妙。
2、文化比较在学习李白《蜀道难》时,可以把它与其他名篇对比,让学生了解文学创作的不同风格和表达方式,提升自己的鉴赏能力。
同时,让他们意识到诗歌所蕴含的审美和思想价值,这对于学生的人文素养的提升也是非常有帮助的。
四、人文关怀培养1、同情心培养《蜀道难》中,李白深有同情之情,为灾民身上的苦难发出感叹,引导学生关注他人,提高同情心。
让学生从中领悟到互助、慈悲、关爱他人的精神,并在学习过程中认识到自身价值与责任,在诗歌中领悟到生活的哲理。
话说李白作文(通用29篇)话说李白作文(通用29篇)在生活、工作和学习中,大家都写过作文吧,作文是人们以书面形式表情达意的言语活动。
那么你知道一篇好的作文该怎么写吗?以下是小编整理的话说李白作文,希望对大家有所帮助。
话说李白作文篇1在文人墨客云集的盛唐时期,在灿烂的诗歌文化中升起一个光芒四射的太阳,他压倒了众人的艳丽,成为了一枝独秀,他就是被后世赞为诗仙的李白!为了实现“事君之道成,荣亲之义举”的他从小就发奋读书,希望有一天可以为国效力,发奋的读书使他成为了一个聪慧的人,也使他在诗歌的王国里暂露头角,十七岁的他恋恋不舍的离开了家乡,并写下了“仍恋故乡水,万里送行舟”,那之后,他踏上了去长安的征途。
没有受到关注的他,看着好友一个个的直步青云,心里颇不宁静,借酒消愁,一句“大道如青天,我独不得出”深深的表达了自己,终于,贺之张的一篇奏折使玄宗发现了这块宝玉,他本以为可以一展鸿图,心情万分澎湃,高唱“仰天大笑出门去,我辈岂是蓬篙人”走进了皇宫,走近了皇帝,可是他万万没有想到的是,玄宗只是把他当作一个舞文弄墨的诗人,使本以为可以“事君之道”的他,再次摔入了无限的愁苦之中,无奈的他整日借酒消愁,可是“抽刀断水水更流,举杯消愁愁更愁”酒只是帮他化解一时的烦恼,酒后依旧愁丝不断,一身才智得不到重用的他依旧不愿放弃,坚信“天生我材必有用,千金散尽还复来”,依旧苦苦等待。
矛盾与日俱增,在一次潇洒的“贵妃捧墨,力士脱靴”之后,朝廷里再也容不下他了,黑暗的一面完全暴露在了他的面前,在留下了“阴精此沦惑,去去不足观,忧来其如何?凄怆摧心肝”之后,他被赶了出去,充军到夜郎。
半路上的一纸赦书,拯救了他,但他也再无为官之意,开始游荡于山水之间,歌咏祖国的大好河山,结交了无数的豪杰义士,使自己的诗歌变的更加豪放,浪漫,把自己推上了人生的颠峰!就这样,李白渐渐的逝去了,却留下了无数朗朗上口的诗篇,成为了人们心中的“仙”,成为了中华绚烂历史上浓厚的一笔,一块无人可及的瑰宝!话说李白作文篇2穿越历史的烟尘,掠过人世的悲欢,我站在长安街上,看你纵马而来,白衣翻飞,拂过一个浮华的时代。
走进诗仙李白的教案一、教学目标咱这堂课的目标呢,就是要让同学们好好认识一下诗仙李白。
首先呢,得让同学们熟悉李白的一些经典诗歌,像《将进酒》《望庐山瀑布》啥的,能背得下来,还得理解其中的意思。
这可不是死记硬背哈,得真懂。
然后呢,通过了解李白的人生经历,感受他的那种豪放、洒脱的性格,提升同学们的文学素养和审美能力。
咱也不能光听老师讲,得让同学们自己去思考,培养批判性思维。
比如说,讨论一下李白的诗歌为啥这么牛,跟现在的诗歌有啥不一样。
再一个呢,激发同学们的创造力,比如让同学们模仿李白的风格写几句诗。
咱就是要让同学们在学习李白的过程中,不光学到知识,还能变得更有想法,更有魅力。
嘿嘿,就这么定啦!二、教学重点与难点重点呢,就是让咱学生好好感受李白诗歌的艺术特色和情感表达。
李白的诗那可真是绝了,特别有想象力,夸张得恰到好处。
就像“飞流直下三千尺,疑是银河落九天”,这画面感一下子就出来了。
他的情感也很丰富,高兴的时候能写出“仰天大笑出门去,我辈岂是蓬蒿人”,郁闷的时候又有“抽刀断水水更流,举杯消愁愁更愁”。
咱得让学生明白他为啥能写出这么有感染力的诗。
难点呢,在于引导学生理解李白诗歌中的深刻内涵和历史背景。
毕竟那时候的事儿离咱现在有点远。
咱可以用对比分析的方法,比如把李白的诗和现在的流行歌曲对比,找找共同点和不同点。
或者拿李白不同时期的诗对比,看看他的心境有啥变化。
还可以讲讲当时的历史故事,让学生有个背景了解。
这样他们就能更好地理解李白的诗到底在说啥,为啥要这么写。
总之,得想办法让学生突破这个难点,真正走进李白的诗歌世界。
咱这堂课啊,得用好多好玩的方法让同学们了解李白。
首先呢,多媒体教学可不能少。
咱可以放一些关于李白的视频,让同学们直观地看到李白生活的那个时代是啥样的。
比如说放一些唐朝的风景啊,人们的穿着打扮啥的。
还可以找一些朗诵李白诗歌特别棒的音频,让同学们感受一下李白诗歌的韵味。
小组讨论也很重要哇。
咱可以把同学们分成几个小组,给他们一些问题,让他们一起讨论李白的诗歌有啥特点呀,李白这个人有啥性格特点呀。
第1篇教学目标:1. 知识与技能:了解李白生平及创作背景,掌握《望庐山瀑布》的基本内容。
2. 过程与方法:通过朗读、分析、讨论等方式,培养学生对诗歌的理解能力和鉴赏能力。
3. 情感态度与价值观:感受李白豪放洒脱的个性,体会诗人对祖国山河的热爱之情。
教学重点:1. 理解《望庐山瀑布》的意境和表达手法。
2. 感受李白豪放洒脱的个性。
教学难点:1. 分析诗歌中的意象和表达手法。
2. 理解诗人情感。
教学过程:一、导入1. 播放《望庐山瀑布》的背景音乐,激发学生兴趣。
2. 介绍李白生平及创作背景,让学生对诗人有初步了解。
二、新课讲授1. 朗读诗歌,让学生初步感受诗歌的意境和表达手法。
2. 分析诗歌中的意象和表达手法:a. 诗歌描绘了庐山瀑布的壮观景象,如“飞流直下三千尺,疑是银河落九天”;b. 诗人运用夸张、比喻等修辞手法,生动形象地表现了瀑布的气势和壮观;c. 诗歌中的“银河”、“九天”等意象,丰富了诗歌的内涵。
3. 理解诗人情感:a. 诗人通过对庐山瀑布的描绘,表达了对祖国山河的热爱之情;b. 诗歌中的豪放洒脱,体现了李白乐观向上的精神风貌。
三、课堂讨论1. 学生分组讨论,分析诗歌中的意象和表达手法。
2. 学生分享讨论成果,教师点评并总结。
四、作业布置1. 背诵《望庐山瀑布》。
2. 写一篇关于《望庐山瀑布》的鉴赏文章。
教学反思:1. 本节课通过朗读、分析、讨论等方式,让学生了解了《望庐山瀑布》的意境和表达手法,培养了学生的诗歌鉴赏能力。
2. 在教学过程中,教师注重引导学生感受诗人的情感,让学生体会到李白豪放洒脱的个性。
3. 在今后的教学中,可以进一步丰富教学内容,让学生了解更多的李白诗歌,拓宽学生的文学视野。
第2篇教学目标:1. 了解李白生平及其诗歌创作的背景,培养学生对李白的诗歌兴趣。
2. 通过对李白诗歌的鉴赏,引导学生理解诗歌的意境、情感和艺术特色。
3. 培养学生运用诗歌表达情感和思想的能力,提高文学素养。
巴蜀文化对诗仙李白的浸润作业
单选题 (共17道题)
展开收起1.(4.0分) 在李白故居附近,有一条默默流淌的小溪从北向南流过天宝山,历
来人们称为“磨针溪”。中国妇孺皆知的______成语故事就发生在这里。
A、三日打鱼,两日晒网
B、只要功夫深,铁杆磨成针
C、南山有鸟,北山张罗
D、不探虎穴,安得虎子
正确答案:B 我的答案:B 此题得分:4.0分
2.(4.0分) 巴蜀文化对李白诗歌创作,尤其是其______诗风的形成,都具有非常深刻的影
响。
A、现实主义
B、浪漫主义
C、唯心主义
D、理想主义
正确答案:B 我的答案:B 此题得分:4.0分
3.(4.0分)
李白是中国最伟大的诗人,是联合国教科文组织颁布的_______名人。
A、中国文化
B、中亚文化
C、世界文化
D、巴蜀文化
正确答案:C 我的答案:C 此题得分:4.0分
4.(4.0分) 早在汉魏之际,蜀地就是中国唯一的本土宗教______的发源地和发祥地。对李
白的思想影响最大。
A、佛教
B、伊斯兰教
C、基督教
D、道教
正确答案:D 我的答案:D 此题得分:4.0分
5.(4.0分) 李白自称_______,是有意与四川故乡之名谐音,以表达思乡之情。
A、谪仙
B、诗人
C、彰明人
D、青莲居士
正确答案:D 我的答案:D 此题得分:4.0分
6.(4.0分) 因为李白祖籍在甘肃的陇西,所以他的故居就叫______。
A、碎叶城
B、陇西院
C、龙安府
D、匡山书院
正确答案:B 我的答案:B 此题得分:4.0分
7.(4.0分) 李白带着自己的作品远赴长安,求教于诗坛的老前辈_____,老诗人看到他的
《蜀道难》第一句:“蜀道难,难于上青天!”马上就大为吃惊,老诗人连连拍案叫绝。
A、苏頲
B、张说
C、贺之章
D、李邕
正确答案:C 我的答案:C 此题得分:4.0分
8.(4.0分) 关于李白的出生,有一个美丽的传说,四川故乡的人都知道李白是天上的______
下凡。
A、长庚星
B、太白金星
C、峨眉月
D、启明星
正确答案:B 我的答案:B 此题得分:4.0分
9.(4.0分) 唐朝著名诗人______作了一首著名的诗《饮中八仙歌》,对唐朝八位嗜酒如命
的名人作了生动的描述。诗人写道:“李白斗酒诗百篇,长安市上酒家眠。天子呼来不上船,
自称臣是酒中仙”。
A、杜甫
B、李商隐
C、杜牧
D、白居易
正确答案:A 我的答案:A 此题得分:4.0分
10.(4.0分) 李白在诗歌中多次热情地歌颂古代的侠客精神,慷慨豪迈的气势令人热血沸
腾。其中著名的《侠客行》不但被______用作了武侠小说的名字,还隐藏着书中厉害武功的
秘密。
A、梁羽生
B、金庸
C、司马翎
D、古龙
正确答案:B 我的答案:B 此题得分:4.0分
11.(4.0分) 李白是四川人,他对家乡的月亮感情特别深;他的故乡月的复合意象,就是
特殊地体现为______。
A、山月
B、明月
C、峨眉月
D、蜀月
正确答案:C 我的答案:C 此题得分:4.0分
12.(4.0分) 李白10岁时,一次他随父亲到绵州赴晚宴,客人们听说李白年少学厚,善于
吟诗作赋,想考考他,要他以_____为题写一首诗,李白稍作思考吟出了《上楼诗》。
A、黄鹤楼
B、岳阳楼
C、越王楼
D、腾王阁
正确答案:C 我的答案:C 此题得分:4.0分
13.(4.0分) 李白少时曾游______,留下著名的绝句:“樵夫与耕者,出入画屏中。”
A、紫山
B、太华山
C、窦圌山
D、戴天山
正确答案:C 我的答案:C 此题得分:4.0分
14.(4.0分) 台湾著名诗人______对李白的蜀道豪情曾有这样的一评:“酒入豪肠,七分酿
成了月光,余下三分啸成剑气,秀口一吐就半个盛唐”。
A、郑愁予
B、席慕容
C、余光中
D、夏宇
正确答案:C 我的答案:C 此题得分:4.0分
15.(4.0分) 大约在20岁左右,李白在戴天山、大匡山隐居,师从______。李白的老师博
学韬钤,长于经世,是一位具有仙风道骨的术士,著有《长短经》一书。
A、严君平
B、赵蕤
C、司马相如
D、扬雄
正确答案:B 我的答案:B 此题得分:4.0分
16.(4.0分) 据《江油县志》记载,建造了中国诗歌莽莽昆仑的唐代伟大浪漫主义诗人李
白诞生于________农历正月十六日。
A、公元702年
B、公元703年
C、公元701年
D、公元762年
正确答案:C 我的答案:C 此题得分:4.0分
17.(4.0分)
李白出生________的观点已为海内外大多数学人所接受。
A、四川绵阳江油
B、中亚碎叶
C、湖北安陆
D、甘肃天水
正确答案:A 我的答案:A 此题得分:4.0分
多选题 (共8道题)
展开收起18.(4.0分) 在青少年时代的游历中,李白渐次将故乡的概念扩展了。这不仅是
一种地域概念的扩大,而且是一种情感的寄托和人生境界的提升,他需要一个情感上、文化
上、地域上更大的故乡。()
A、川西平原
B、巴山蜀水
C、中国
D、世界
正确答案:A,B 我的答案:AB 此题得分:4.0分
19.(4.0分) 李白出生蜀之说,主要是依据魏颢、李阳冰、范传正等人的材料,可证明李
白生于蜀地()。
A、《李翰林集序》
B、《唐李翰林草堂集序》
C、《简明大不列颠全书》
D、《唐左拾遗翰林学士李公新墓碑序》
正确答案:A,B,D 我的答案:ABD 此题得分:4.0分
20.(4.0分) 20世纪80年代初期,在四川绵阳江油大匡山出土了两碑,两碑分别载有“先
生旧宅在青莲乡,后往县北戴天山读书……”,“翰林学士李白,字太白,少为当县小吏,后
止此山……”等文字,证明李白与四川绵阳江油青莲乡的关系()。
A、“升仙太子”碑
B、“唐李先生彰明县旧宅碑并序”碑
C、“敕赐中和大明寺住持记”碑
D、无字碑
正确答案:B,C 我的答案:BC 此题得分:4.0分
21.(4.0分) 巴蜀历史上出现的几位有影响的人物,其思想无不具有“杂”、“平民化”的
特征()。
A、严君平
B、司马相如
C、扬雄
D、陈子昂
正确答案:A,B,C,D 我的答案:ABCD 此题得分:4.0分
22.(4.0分) 追溯巴蜀文化的历史,不能不提到它古代的神话和传说。它们以民间口头传
说的方式一代代传递下来,有的经后人的记录整理进入典籍,有的迄今仍在民间口头流传着
()。
A、杜鹃啼血
B、五丁开山
C、大禹治水
D、巫山神女
正确答案:A,B,C,D 我的答案:ABCD 此题得分:4.0分
23.(4.0分)
游历给李白印象最深,日后影响最大的,还是巴蜀的山水。这些人间的自然美景,李白不仅
一一到过,看过,而且他用心灵感应过、体味过、领悟过()。
A、峨眉天下秀
B、青城天下幽
C、蜀道天下险
D、三峡天下奇
正确答案:A,B,C,D 我的答案:ABCD 此题得分:4.0分
24.(4.0分) 李白给儿子命名时心中有蜀“月”的影子。李白对两个儿子的命名,寄寓了
他对出生之地四川的系念。
A、羊娃
B、牛娃
C、伯禽
D、颇黎
正确答案:C,D 我的答案:CD 此题得分:4.0分
25.(4.0分)
在盛唐巴蜀诗人身上,普遍存在一种侠士风度,它与诗人们宣泄怀才不遇的抑郁不平结合在
一起,就构成了那种慷慨激昂、奋进敢为的精神特质。只是这种精神特质在李白的身上,反
映得更强烈,也更艺术性一些()。
A、天人合一
B、重义轻财
C、好勇尚武
D、师法自然
正确答案:B,C 我的答案:BC 此题得分:4.0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