浅析刘国辉的人物画创作
- 格式:pdf
- 大小:255.61 KB
- 文档页数:1
小学美术中国画基础知识1、称“国画”,它用毛笔、墨和中国画颜料,在特制的宣纸或绢上作画。
2、墨色变化是中国画造型的基本手段之一,用清水和墨汁调出的焦、浓、重、淡、清等不同的墨色,可以适应不同的表现需要,使画面更加生动有趣。
3、中国画的用笔十分丰富。
中锋、侧峰是两种最基本的用笔方法。
4、湿变化是中国画造型的基本手段之一。
笔中含水的多少决定墨的干、湿。
干、湿变化可以更好的表现物象的特点,增强笔墨的表现力,使画面更加生动有趣。
5 、描是中国传统绘画的表现形式之一,它以毛笔为工具,用墨线勾勒对象。
白描中的线条有其丰富的表现力,线条有粗细、长短、变化,感觉上有滑润、流畅、干涩之别,具有生动的艺术效果。
6 、骨法:直接用颜色或墨画出脸、身体、五官和衣纹。
7 、填法:先用墨线勾画人物形象,然后填上相应的颜色。
8 、勒添色法:勾勒添色法是写意花卉的一种技法,先用线条勾勒物象轮廓,然后添色。
用笔放松,线条和色彩要有变化。
9、淡相破:运用宣纸独特的渗化性,在淡漠上加画浓墨或在浓墨上冲以淡漠,均可产生丰富的墨色变化。
控制水分是泼墨的关键。
浓破淡时,要控制好墨色变化和干湿程度。
淡破浓时,淡漠笔含水要多,否则难以冲开浓墨。
1.如何用笔,用墨.墨分五色,即焦,重,淡,浓,清,可用水来调节墨色的浓淡.2、在墨色中加入颜料可成彩墨3、彩墨画法多种多样,在作画过程中可以自由选择运用。
下面介绍两种画法。
4、徐悲鸿(1895年——1953年)是兼采中西艺术之长的现代绘画大师美术教育家。
擅长中国画、油画,尤精素描。
他的画作满含激情,技巧极高。
著名油画有《溪我后》、《田横五百士》;国画有《九方皋》、《愚公移山》、《会师东京》等。
最能反映徐悲鸿个性,表达他思想感情的莫过于他画马的画卷。
他对马的肌肉、骨骼以及神情动态,作过长期的观察研究,画了数以千计的速写。
所以他画的马图笔墨酣畅,奔放处不狂狷,精微处不琐屑,筋强骨壮,气势磅礴,形神俱足。
另有一些人物、狮、猫等题材作品,也是质优量大。
蒋兆和的人物画教课设计教课目标:经过对中国现代优异绘画作品的赏识,初步认识我国 20 世纪上半叶绘画艺术的伟大成就 ; 激发学生的爱国主义热忱和民族骄傲感,并学习我国有名画家关怀社会、关怀人民,为人生而艺术,勇于探索的精神。
教课重点:在教课过程中,经过对历史人物画的赏析,使学生获取审美教育,同时浸透德育教育。
学习画家们勤苦研究,勇于献身的爱国主义情操。
教课难点:要运用“叙述”、“指引”、“启迪”、“发问”等方式,介绍不同画种的赏识方法。
要指引学生议论并独立赏识,但要掌握内容的难易程度。
教课时间: 1 课时教具准备:教材、录象带、多媒体课件教课过程:一. 组织教课: ( 惯例 )二. 导入新课:1840 年鸦片战争后,中国沦为半殖民地、半封建社会,上海、广州等辟为通商口岸,商贾云集,经济繁兴,很多画家亦齐集于此,卖画为生,形成了商业气较重、雅俗共赏的“海上画派”与“岭南画派”。
1919 年“五四”运动新文化运动提出“美育取代宗教”的革命口号,蔡元培在杭州西子湖畔创办了中国第一所国立高等美术学府--国力艺术院 ( 今中国美术学院 ) ,此后画家兼美术教育家 ( 即“学院派”或“教授派” ) 成为画坛的主流。
面对中外文化沟通日趋屡次的局势,一些有改革精神的画家,坚持弘扬中华传统艺术,增添学养,不停推动绘画的发展,主要代表人物有齐白石、黄宾虹、潘天寿、傅抱石,人称“齐黄潘傅”。
另一些留洋归国的画家,主张中西兼溶,汲取西画优异成分,推动中国绘画的改革。
代表人物有林风眠、徐悲鸿、刘海粟、吴作人,世称“林徐刘吴”。
抗日战争结束后,有的画家向国外发展,弘扬中华传统艺术,并借鉴国外艺术的优点,不停探究水墨画的创新。
他们孜孜以求,使世界进一步认识了中国绘画的魅力,张大千就是此中的典型。
他的作品多次获取好评,有人称他为“东方的毕加索”。
活跃与大陆的学院派画家,也经过不懈的努力,革故鼎新,渐渐形成南北相互响应的场面。
历经极左路线与“文革”的残害,画家们坚持发展传统艺术的热诚之心更坚,气度更加广博,学养也愈为丰厚。
写意人物画的发展史以人物为题材的绘画形式,从远古时代的岩画和彩陶纹样中可以感受原始人记录自己的生活、狩猎、舞蹈等等情感流动的痕迹,这些原始意识的审美情趣,翻开了中华民族文明历史的新一页。
这一时期艺术可以称之为原始初型时期。
夏商、西周至春秋时期的绘画仅见典史记载,由于历史的久远,其绘画形式已无法看到,但是从大量的青铜器上我们不难看到以人物、动物和植物原形而变化的餐纹,饕餮纹样等其他纹饰,以及青铜器皿造型的独特审美价值,都能让我们感受到它比之原始社会彩陶造型和彩陶纹样,在表现力、艺术想象力方面有了极大的提高。
战国、秦汉时期的人物画,以战国《龙凤人物图》《御龙图》为当今所能见到的最早独幅人物画作品。
从作品的内容到作品的艺术表现,可以看出艺术的审美价值已经从实用美感独立出来形成自身一整套完美的艺术体系。
作品虽然以“线性”描绘方式为主,以平面装饰为辅,但似乎更多地带有写意因素。
由此而发展的秦汉绘画、画像石、画像砖等艺术形式都保留了“线性”特征和写意因素的特点。
霍去病墓前的雕刻那大气圆浑的写意精神、简洁明快的线条魄力都充分展现了中国文化内在精神的价值取向。
是这样一种审美心理、哲学思想延续了中国传统文化的几千年。
魏晋、南北朝时期,是中国文化思想、价值观、思辨心理最为活跃的历史时期。
一种真正思辨的、理性的、“纯”哲学产生了;一种真正抒情、感性的“纯”文艺思想产生了。
这一时期的文艺理论和艺实践奠定了中国文艺思想的基石,二王的书法风格,谢赫的“六法”绘画理论,刘勰的文艺思想等都将艺术推向了一个新的高峰。
这是“人的自觉”时期。
六朝是人物画的成熟时期,画家辈出。
著名画家有顾恺之、陆探微、张僧繇。
顾恺之《洛神赋图》《列女图》《女史箴图》造型典雅、用线流畅飘逸。
唐代张彦远评价:“顾恺之之迹,紧动联绵,循环超忽;格调逸易;风趋电疾;意存笔先,画尽意在,所以全神气也。
” ( 《历代名画记》 ) 可见顾恺之的人物画造型和用笔技法已经达到了相当的高度,即便是工笔绘画形式,但其尚意原则仍是画家追求的最高境界。
第一章测试1.“冯媛以身挡熊”的故事是以下哪幅作品的绘画内容?()A:《斫琴图》B:《洛神赋图》C:《列女仁智图》D:《女史箴图》答案:D2.《疏林秀石图》是谁的作品?()。
A:王维B:王鉴C:梁楷D:赵孟頫答案:D3.意象造型的表现形式主要表现在哪些方面? ( )A:形神并重、以形写神B:兼工带写、雅俗共赏C:写实表现、精细严谨D:主观写意、独抒灵性答案:ABD4.《千里江山图中》的色彩是画家主观化、情感化、诗意化的色彩,呈现“诗化自然”之美。
()A:对B:错答案:A5.《工棚》是当代画家李传真的作品。
()A:错B:对答案:B6.《马踏匈奴》此作品在造型完全体现了中国传统的写实造型观念()A:错B:对答案:A7.达芬奇的《蒙娜丽莎》与梁恺的《布袋和尚图》体现东西方不同的造型观念。
()A:对B:错答案:A8.中国画“写意”的传统,贵在形神兼备,东晋顾恺之的以形写神,齐白石的“似与不似之间”皆是此理()B:错答案:A9.中国画讲“书画同源”,所以在中国画的表达上应强化对中国画特有的线性表达。
()A:错B:对答案:B10.所谓的“十八描”是对应的中国画的什么技法语言。
()A:线B:造型C:墨D:色答案:A第二章测试1.意象速写就是按照焦点透视的原则把对象浮雕化,明暗、体积减弱化。
()A:错B:对答案:A2.对物象整体认知而形成的意象,是通过对客观事物的剪裁、概括、夸张、变形甚至是移情于物等种种方式来完成。
()A:对B:错答案:A3.在运用平面化方法的的过程中,只抽掉明暗,体积,就可以了,不用考虑意象造型的造型的变换。
()A:对B:错答案:B4.散乱头发让人容易忽视它的存在,也要在散乱中找到意象性。
() A:错B:对答案:B5.足和手多由肌肉和关节组成,可以直接把解剖图拿来用。
()A:对B:错答案:B6.画龙点睛,眼神的观察慎之又慎。
()A:对答案:A7.在正面人物速写中,左右对称相同的部位,必须处理成一样。
学术研讨Academic research■ 张威涛写意人物画《守望者》——创作心得摘要:写意人物画关键在于“写意”二字。
一般来讲写意分为两个方面理解:其一,画家运用中国书法独有的工具,以简洁的笔墨去描写人物的形神,并通过用笔用墨来抒发画家的意识思想和感情;其二,以艺术形式而言,它是一种水墨淋漓、用笔憨厚、自由奔放、简洁洗练的画种,其特点贵在“以少胜多”、“意到笔不到”“笔尽而意不穷”“虚实相生”、“以虚代实”的艺术境界的进入与出现。
人物画其在反映生活,表达情感,于是要走入生活体会生活感受生活,创作来源于生活。
关键字:写意;水墨;人物画;传神;虚实创作题材是一群进城打工的农民在等待工作的场景。
在创作之前,我就想创作一幅场景比较丰富的生活场景,创作开始了第一张小草稿:是在绵阳铁牛广场拍的一群老人在音乐演奏的构图,拿去给老师看老师说:人物太多了太复杂了安排太整齐没有疏密关系,之后自己也觉得而且对音乐演奏也不熟悉。
通过老师的指点,第二张吸取经验比第一张有很大的改进,创作小稿是劳务市场,一群进城打工的农民在等待工作时人物神态让我感触很深,让我感动的是农民工的朴实与艰苦,他们虽然在城里打工,但品质依然和生养他们的黄土地一样朴实无华。
选择这种题材也与我小时候看到父亲为了我们姐妹上学,经常拿着劳动工具去城里打工挣钱,挣到钱回家的喜悦心情。
在一次路途中又碰到一群农民工等待工作的生活情景更是触发我的创作灵感。
开始画完十九个人的小构图后拿给老师看,老师说人物还是太多,因为我们从来没有画过这么多人物组合的作品怕我画不完,而且画面虚实处理欠缺。
但我还是想挑战自己,又去重新调整画面虚实、疏密、前后组合和通过老师的辅导多次推敲后,最后确定画九个农民工的组合。
创作作品其中人物包括水电工、砖瓦工、粉刷匠、修理工等。
他们每天聚集在城里的劳务市场,期待着一份合适的工作。
他们有的坐在摩托车上抽烟等待、有的坐在石凳上探望远方,有的坐在劳动工具上、有的站着闲谈,神态各异,一幅充满农民工生活的场景。
关于范廷义的介绍范廷义,中国美术家协会会员,学者型画家,当今中国美术界最具实力的画家之一,上海“新海派”艺术家荣誉称号获得者。
现为上海工艺美术职业学院教授、系主任,中国画院特约画家,中国书法史学会常务理事。
1人物生平1954年出生,河南省开封人,汉族,室名听雨楼。
1982年毕业于河南大学美术系,1988年在浙江美院(现为中国美院)进修,师从陆俨少、刘国辉等名家。
感天地之造化,悟笔墨之精微,冶技道之意蕴,探书画之深邃,终使他成为当今中国美术界最具实力的画家之一。
2人物作品擅长中国人物画、山水画、花鸟画,兼攻书法。
早年在中原,后来到岭南,现又居上海,南北耕耘几十年,书斋求学与野外写生始终相伴,兼容并取,注重传统,又勇于创新,形成自己集北方豪放与南国柔润于一体的艺术风格,人物画独树一帜,山水画大气磅礴,花鸟画酣畅淋漓,博大精深的中国文化底蕴与炉火纯青的艺术修养跃然纸上。
人物画,打破传统,独创以蓝色代墨,用西画的光影造型来塑造海女这一独特题材,广受画界好评。
人物造型或色墨相交,或干湿相破,冶古今笔墨于一炉,成为他独特的艺术符号。
山水画,构图开阔,气势宏大,意境高远,无论山峰树林、飞瀑小溪,还是乡村暮霭、袅袅炊烟,均能感受到诗意高古而又气若长虹的笔情墨趣,深得“传统山水”之神韵。
花鸟画,受明清大家的陶冶,造型准确,色彩明丽,以淡喻浓、以简喻繁、以轻喻重,达到了静、虚、淡、简的高境界。
他创作的人物画《起名字》入选全国第六届美展,《海女》入选全国中国画人物画展,《采莲曲》入选全国首届世界华人书画展并被中国艺术研究院收藏,《江南采莲曲》入选中国画三百家展,《春雨潇潇》入选中国美术大展,山水画《高原牧歌》入选首届中国美术家协会会员中国画精品展,《黄河两岸秋意浓》入选全国第五届山水画展,《万重苍山鸣秋声》入选中国美术家协会会员中国画精品展。
多次参加省级美展,并不断有作品获奖。
曾在开封、杭州、肇庆等地举办个人画展。
作品被美国阿诺卡·雷蒙斯大学、英国波尔顿大学、中国驻英大使馆、日本创价大学、日本东京美术馆和香港、澳门、台湾等地的单位和个人收藏。
浅谈黄土画派刘文西人物画作者:吴鹏慧来源:《青年与社会》2015年第16期【摘要】刘文西可以称得上是中国现代美术史上一颗耀眼的新星,他的绘画代表着中国画写实风格在新时代的发展方向,他为中国当代人物画创作又找到一个新的素材宝库——黄土高原。
可以说中华民族那股自强不息的民族精神深深的扎根于他的艺术精神中。
为了更好的学习写意人物画,我们有必要学习、借鉴刘文西的绘画艺术思想,在创作中体现出反映时代特征,反映人民生活和地域特色的艺术作品。
【关键词】刘文西;人物画;陕北农民;表现对象中国近现代写意人物画的探索发展,可以说是从徐悲鸿、蒋兆和两位先生开始,时间虽短,但其后的追随者们也做了很多的贡献,使得今天的写意人物画呈现出一派繁荣景象,并随着中国社会文化的不断发展而使写意人物画也呈现多元发展的态势,并由此涌现出了众多知名的写意人物画家,如:黄胄、叶浅予、刘文西、周思聪、刘国辉等等,本文主要研究的是黄土画派创始人刘文西的艺术思想。
一、刘文西绘画艺术思想的起源及形成的时代背景艺术是随着时代的变化而不断变化发展的,在任何一个时代,艺术都具有那个时代特定的、特有的精神风貌。
因此,在美术创作中,由于所处的时代背景的不同,画家笔下所表现的题材也有所不同。
刘文西是以陕北农民的形象为创作题材而成为大家的,也可以说是陕北成就了他的辉煌。
他笔下的陕北农民形象,显得生动而富有艺术趣味,真实的表现了中国劳苦大众在新中国成立之后,当家做主的喜悦心情。
从他的作品可以看出,刘文西心连陕北人民,情系黄土高坡。
正因如此,他的那一腔真实的情感,才能呼之欲出,跃然于纸上。
他笔下的人物无论是农民还是领袖,个个透露出无比的朴实,对生活的热情。
不同时代的艺术作品应该是植根于不同文化的泥土之上的,因而在20世纪的中国美术,画家及其作品无不为当时的时局所左右,各种时局的动荡变革,都直接或间接地影响了中国画的创作思想和流派风格,被打上深深的时代烙印,反映着那个时代特有的精神风貌。
浅谈中国人物画中人物与画面关系的处理1、相关定义1.1、写意人物画的概念的重要组成部分,有着悠久的历史。
从1973 年长沙马王堆汉墓出土的《战国人物帛画》,一直到近代以徐悲鸿、蒋兆和、黄胄、方曾先、刘文西、卢沉、姚有多、周思聪等为代表的四、五代国画家创造了中国传统写意人物画的新辉煌,在近两千年的传承中从不曾间断过。
期间有东晋顾恺之”女史箴图”、、唐代吴道子《释迦降生图卷》,宋代梁楷首创的大写意《泼墨仙人图》等等清代任伯年更是以他的写意人物画把这一艺术形式再次推向了高峰。
“写意”二字何解?”写”即是指书写性,其来源于书法,有”书画同源”和”以书入画”的意味。
”意”即是抒发情感,直抒胸意。
只有两者结合,共理相贯,一气呵成才能称得上写意。
说得简单一点,就是借物抒情,是艺术家对客观世界的描绘, 内心主观情感表现的结合。
是个人内心与物象交融的产物,这是中国悠久的历史与深厚文化底蕴的不断碰撞而形成的中国独有的艺术形式,堪称东方艺术瑰宝。
水墨画不是写意人物画。
”水墨画”是一个广义的概念就是熟悉宣纸和笔墨材料。
”水墨” 在我看来就是用笔墨在宣纸上作画。
而”写意”笔和心的结合,每笔都不是随便画下的。
它高与技法,是真正的中国画,是有品质的中国画。
所以”写意人物画”和“水墨人物写生”是有区别的。
3 第二节对东、西方造型的认知在通过对参考文献的认真研读理解后,我深感东西方文化存在很大的差异,这种差异也体现在东西方造型艺术上。
由于地域、民族、历史的不同,形成了中国画独特的造型手段,在徐悲鸿把素描引入中国画教学后,中国画家有选择的接受了西方的造型艺术,后又经历了特殊的历史时期和在改革开放后大量的西方思想涌入, 使中国画发生了较大的变化,形成了独特的造型方法,这种造型方法主要是用线条来表现结构,又以书法中书写性的飘逸线条表现作品的神韵。
”以形写神”有了新的含义。
水墨写意人物画一直在各代画家的努力下不断地被继承与创新着。
随着西方绘画理论的引进,传统中国画在绘画造型观念上发生着改变,使得西方绘画与中国绘画的造型方法相融合,很大程度上丰富了中国画的艺术效果。
无拘无束自然率真作者:张永海王鑫来源:《艺苑》2014年第04期【摘要】本文在对中国传统人物画的发展脉络进行了简要的梳理基础上,阐述构成翁开恩绘画艺术的外部环境与内在动因,以及他对中国优秀传统人物画的继承和探索,并对其部分代表性作品进行分析、研究,以期更具体地窥探福建当代水墨人物画的整体风貌和发展路径。
【关键词】人物画;莆仙画派;乡土情结;笔墨[中图分类号]J22 [文献标识码]A一、中国人物画溯源作为中国传统绘画的三大画种之一,中国人物画有着悠久的历史和深厚的积淀,在中国绘画史上占有重要的地位。
从远古时代的岩画和彩陶纹样中,我们就可以感受到原始人对自己从事的采集、狩猎、舞蹈等生产、生活状况及情感流动的记录,这些包含着原始意识的审美情趣,翻开了人类文明发展的新的一页。
夏、商、西周及春秋时期的绘画多见于典史记载,由于历史久远,其具体的绘画形式我们已无法看到。
但从大量青铜器上,我们可以看到一些以人物、动物和植物原形而变化的餐纹、饕餮纹及其他纹饰,它们具有独特的审美价值,在表现力、艺术想象力方面比原始的彩陶造型和彩陶纹样都有了极大的提高。
当今所能见到的最早的独幅人物画作品是战国、秦汉时期的《龙凤人物图》和《御龙图》。
从它们的内容到艺术表现,我们可以看出当时的艺术审美价值已经从实用美感独立出来,形成自身一整套完美的艺术体系。
魏晋、南北朝时期,是中国文化思想、价值观、思辨心理最为活跃的历史时期。
六朝是人物画的成熟时期,画家辈出,有顾恺之、陆探微、张僧繇等。
顾恺之的《洛神赋图》、《列女图》、《女史箴图》造型典雅、用线流畅飘逸。
由于受绢本材料的影响,自晋代以后的人物画,以一种工整典雅的理性作风替代了原始粗放的感性表现,将绘画审美因素加以规范化,建立起绘画的新规则。
从隋、唐至五代,经过一代又一代画家的努力,中国绘画终于发展到了—个光辉灿烂的高峰。
唐代绘画以人物画的艺术成就最为突出,阎立本“密体”画派和吴道子“疏体”画派成为唐代人物画最典型的代表。
中国画线描人物画 【中国画线描人物画:1】 【中国画线描人物画:2】 【中国画线描人物画:3】 【中国画线描人物画:4】 【中国画线描人物画:5】 看完了以上的中国画线描人物画之后,下面就来了解一下关于人物画的知识吧!
20世纪以来中国人物画有了很大的变革,涌现出陈树人、高剑父、高奇峰、林风眠、徐悲鸿等人,将西方传统人物的写真技法引进中国画,将造型结构的精确和神貌个性化的刻画有机结合,为20世纪中国人物画开辟了新面貌。继徐悲鸿的艺术思想,至毕生精力使中国人物画发展达到高峰,贡献卓著者当推蒋兆和,40年代的巨作《流民图》完全是旧中国灾难深重的悲凉人世的真实写照。这是一幅为时为事而作,浩荡庄严之作,其规模之大,刻画之深,笔墨之精妙,挥写之豪放,墨色之丰富,都堪称中国画百年史之最好的作品。文革以后,人物画的主流逐渐摆脱图解时事和政治的局限,现实主义精神得以回归。人物画的艺术语言在徐悲鸿、蒋兆和融合西画的基础上,分别朝向传统和西画两个极端走去,或如新浙派的吴山明、刘国辉等人的人物画糅合了较多的文人山水,花鸟笔墨,或如辽宁画家王盛烈等,进一步增加了西画中写实素描般的皴擦,或强调抽象的线型结构的变化,或倾向于色彩情绪,或简笔泼墨,或工笔重彩,或没骨,或参用肌理,呈现出空前多样的格局。新材料及新技法与传统的笔墨更好地被综合运用。
中国人物画继承与创新是与经济的发展,社会的进步密切相关的。为经济的发展与社会的进步而服务的。进入21世纪,我国经济的发展,社会的和谐为中国人物画的创新与发展提供了更为广阔的空间,现代中国人物画继承了传统的精粹,又创造了新时代的风格,并使二者达到和谐与统一,使当代的中国人物画呈现出了新的面貌。艺术作品的创作当随时代,但又要在传统中汲取养分,做到与时俱进、不断创新才能更好的为我们这个时代服务。猜你喜欢:
南风北渐一新画风——著名青年人物画家周一新印象作者:郑铁军来源:《美术界》 2015年第12期文/ 郑铁军在中国当代绘画发展脉络中,青年画家周一新的出现,对美术界是一个惊喜——他用超然的人文情结、或细腻或奔放的独到笔触,为翰墨丹青世界增添了太多的丰富视觉艺术作品。
画家笔下的人物,或高古典雅、恢宏大气,或细腻入微、婉约祥和;或金戈铁马、恣肆昂扬,或都市情怀、时代笔墨……画家周一新的画风领域全面而多姿多彩,似乎太多的彩墨情愫如同金矿蕴藉于心胸,只待绘者慢慢发掘、娓娓道来。
他的南北交融之画风、他的集传统绘事经典手法与当代众家水墨所长的创作,都值得美术理论界的重点关注和研究。
画坛的“周一新现象”可以成为学术领域的新课题。
画家周一新,祖籍浙江,生于宁夏;杏花春雨江南和铁马西风塞北,或许先天的跨南北大地域,注定了这位多才艺术家的独特性面貌。
南风北渐,性情中的温婉和刚强共融后,往往会产生金庸、梁羽生笔下诸多侠骨柔肠的侠客心胸。
生活中的他,便是一位外表谦和温润,内心执着进取的学者型艺术家,孜孜以求于他的人文绘画之旅,从不畏缩和懈怠,他的从艺之路从未间断。
幼时父亲敏感地发现他的天赋,谆谆教导并送至文化馆专业学习,打下了扎实稳固的童子功。
1989 年,他考取了陕西师大艺术系,在长安画派的博大恢宏的艺术家洋流中,濡染根源于黄土地的那种大气、奔放、直抒胸臆的创作理念,并注重在书法上完善自己。
1993 年,是最有意义的一年,青年画家周一新毕业来到宁夏大学美术学院执教,同年得到足以改变艺术发展旅程的机遇——在上海拜见人物画大家戴敦邦先生,并受其青睐得以拜师,成为入室弟子。
戴先生那传神的人物画线条、出神入化的白描手法,都令周一新如痴如醉,并不断吸收、汲取。
观音造像,典雅端庄,散发着宗教的魅力;老子出关,气宇轩昂,白描的感染力尽显;钟馗神威,敷色大胆,人物面貌栩栩如生;丽人空寂,婉约中吐露多少愁绪……多种工笔和小写意人物造像,成为他的擅长。
浅析刘国辉的人物画创作
发表时间:
2017-12-11T15:02:16.620Z 来源:《知识-力量》2017年8月下 作者: 段友顺
[导读] 刘国辉,出生于1940年,江苏苏州人。毕业于浙江美术学院中国画系研究生班,1981年毕业后留中国美术学院任教
摘要:刘国辉,出生于
1940年,江苏苏州人。毕业于浙江美术学院中国画系研究生班,1981年毕业后留中国美术学院任教。擅长人物画。
曾任中国美术学院国画系主任、教授、博士生导师、院学术委员会副主任、苏州大学兼职教授、
“中国人物画高级研修班”导师、中国美术
家协会中国画艺委会委员、中国连环画研究会理事,获文化部优秀专家称号、国务院颁发的政府特别津贴、法兰西功勋和贡献奖、国家人
事部
“有突出贡献中青年专家”称号、英国剑桥名人传记中心金星奖等。出版有《刘国辉画集》、《刘国辉写生作品集》等10余部作品。
关键字:写实水墨画;创新
一、人物画的笔墨韵味
刘国辉的作品在笔、纸、墨三个要素上表达的极其妙,尤其是墨的韵味,这不仅仅是笔墨的干湿和构造,是他的墨出来的墨韵和墨的
味道,那不是简单的追求东西,确确实实表现出来了在语言上的内涵,而且对人物的表达非常妙。刘国辉的画对线的表达非常自如、非常
随心所欲,虽然是几条线,但对画面的构成却起到关键的作用,粗细、长短、浓淡、干湿等构成,把中国画本身笔墨的内容加以吸收,并
大胆实践。而且,刘国辉丝毫不忽视中国画笔墨相对独立的审美价值,并且有着相当强的笔墨功夫,他出身的新浙派正是在严格的造型与
精美的笔墨这似乎矛盾的两者间取得了平衡。回顾已有的经验,面对日新月异的描绘对象及新的感悟,刘国辉在笔墨与造型之间努力深化
造型意识,力矫新老文人画重笔轻象重神轻形的弊病,为此而坚持写生,进一步发挥素描中关于结构、体积、透视的知识技能。同时他明
确地看到了在水墨写实人物画中的三个层次。一是笔墨要为造型服务,而不是以笔墨局限造型,二是中国画的造型要符合笔墨的表现规
律,不符合的西式造型应该舍弃,三是需根据描绘对象的丰富和感悟的新颖,相应地发展前人所悟的笔墨,使
“笔墨当随时代”。他是这样
认识的,更是这样实践的,从而把握了结构紧而用笔松的要领,在探索新世界中实现了造型感与书写味的统一,在控制中有潇洒,在飞动
中有严谨。纯就笔墨而论他也不仅继承了新浙派取之于花鸟画的勾勒点染相结合的方法,而且发展并综合了南线北皴为一的且勾且皴且擦
的拖泥带水法。
刘国辉认为对于人物画的创作必须言之有据,换言之,则是必须以生活为依据。写实人物画在人物画的发展中有着不可替代的作用,
我们的写实并非专指对物象物质性的质感给予尽情的描摹,而是对于真实的一种表达。刘国辉出版的画册的扉页印了下面两句话。
“画了几
十年的人物画,概而言之,神形两字。
”“人物画如果是一篮水果,我执意的是里面的那一只苹果,那一只香蕉,那一只梨。”刘国辉老师一
生的艺术主张都浓缩在这两句话语中。
“我认为,这两点是人物画的核心问题,什么主义不要紧,写实还是写意都没关系,就这两条最要
紧,要死死抓住。
” 第一句话中的“形神兼备”,是中国国画家自古留下的宝贵遗产,尽管它的具体含义随着历史变迁已经有所发展。第二句
话意在,人物画归根到底是个别的,具体的,而不是泛泛的。
顾恺之曾说过“手挥五弦易,目送归鸿难”,因此画人物应从眼睛开始 抓住霎那的感觉来描绘、塑造。很多人对刘国辉的作品印象是宏
大、深沉。确实,从
1981年的研究生毕业创作《岳飞奉诏班师图》开始,他的很多作品都渗透着一种悲天悯人的情怀。可能和他青年时代
的坎坷经历有关系,他以沉重话题为题材的作品具有很强的穿透力。他画的城市农民工、夜店女郎延续了这种关怀和现实主义,比如作品
《日子》、《本是良家女》,体现了艺术家对社会底层生活及生命的关注。但刘国辉的艺术世界也并不在深沉和悲苦中徘徊,翻看他的画
册你也能见到温暖、欢乐、阳光、幽默的一面。刘老师喜欢捕捉身边人物的形象,他对妻子、女儿、朋友、学生和师长的勾画毫不逊色于
他对艺术大师吴昌硕、齐白石和马蒂斯的描绘
, 笔墨之中饱含了对人物的丰富情感。
二、对当代人物画的推动
可以说刘国辉的人物画从一定意义上来说推动了人物画的发展。几十年来,他始终坚持在人物画本质上的探索和创新,通过大量实
践,创作了很多在当今国画界比较有影响的作品。他始终坚持继承传统的用笔、用墨、韵味等,随着时代的发展,刘国辉在传统的人物画
基础上富有时代感,表现现代服饰现代年轻人的绘画具有现代的新气象。不论是在表现形式还是绘画语言上。他用自己的方式在前人的基
础上继续把新的传统加以深化,并不仅仅是对于人物形象的塑造,而是在一个写实的状态下又得产生这种笔墨的意趣,那么多可以让观者
抽象出来欣赏的笔墨语言,这是一个多么不容易达到的意境。
作者简介:
女,汉族,
1992,汉,曲阜师范大学(2015级在读研究生),研究方向人物