福建省交通运输技术标准研究项目
- 格式:doc
- 大小:624.18 KB
- 文档页数:9
福建省物价局、福建省发展计划委员会转发国家计委关于印发建设项目前期工作咨询收费暂行规定的通知闽价〔2000〕房字422号各市、县(区)物委(物价局)、计委:现将《国家计委关于印发建设项目前期工作咨询收费暂行规定的通知》(计价格[1999]1283号)转发给你们,并结合我省实际,提出如下意见,请一并贯彻执行。
一、建设项目投资额在3000万元以下的编制、评估项目建议书或可行性研究报告的咨询服务收费标准详见附表。
二、由省计委下达咨询任务的建设项目,其建设项目前期咨询费用由省计委与工程咨询单位双方协商议定。
三、各工程咨询单位要严格执行国家和省规定的收费标准,并在收费点实行明码标价,自觉接受物价、审计部门的监督检查。
四、本通知自2000年12月1日起执行。
省物委印发的《福建省工程咨询收费管理规定》(闽价[1998]房字32号)中编制项目建议书、编制可行性研究报告、评估预可行性研究报告和评估可行性研究报告和建设项目前期工作咨询中的按耗用工时(日)计费的收费项目和收费标准同时停止执行。
附:建设项目投资额在3000万元以下分档收费标准建设项目投资额在3000万元以下分档收费标准单位:万元注:1、建设项目估算投资额是指项目建议书或者可行性研究报告的估算投资额;2、建设项目的具体收费标准,根据估算投资额在相对应的区间内用插入法计算;3、根据行业特点和各行业内部不同类别工程的复杂程度,计算咨询费用时可分别乘以行业调整系数和工程复杂程度调整系数(详见计价格[1999]1283号文附表二)。
附件:《国家计委关于印发建设项目前期工作咨询收费暂行规定的通知》(点击下载)附:国家发展计划委员会关于印发建设项目前期工作咨询收费暂行规定的通知计价格(1999)1283号各省、自治区、直辖市物价局(委员会)、计委(计经委),中国工程咨询协会:为规范建设项目前期工作咨询收费行为,维护委托人和工程咨询机构的合法权益,促进工程咨询业的健康发展,我委制定了《建设项目前期工作咨询收费暂行规定》,现印发给你们,请按照执行,并将执行中遇到的问题及时反馈我委。
以“平安百年品质工程”推进交通建设高质量发展作者:陈珺来源:《中国水运》2020年第10期1建设交通强国设施高质量是基础10月12日至13日,“平安百年品质工程”建设推进现场会在广东深中通道项目现场召开。
交通运输部副部长刘小明出席会议并强调,要深入贯彻落实习近平总书记建设“精品工程、样板工程、平安工程、廉洁工程”重要指示精神,加快建设交通强国,全面推进“平安百年品质工程”建设,打造一流交通基础设施,推进交通基础设施建设高质量发展。
广东、北京、江苏、浙江、福建、河北、贵州等7个省(市)和长江航务管理局、中国交通建设股份有限公司、深中通道项目等3个单位在会上作了交流发言和经验分享。
2以问题为导向建立研讨机制建设高质量工程就是最科学的发展,延长工程的使用寿命就是最好的节约。
目前,有不少发达国家先后在基础设施领域,开展工程长寿命耐久性研究和推进实施,如美国开展了桥梁长期性能计划,欧洲开展了长寿桥项目,韩国提出超级桥200项目,将主要结构构件的工作寿命预设为200年,美国和日本分别开展了“永久性沥青路面”和“长期使用路面”研究工作等。
我国交通基础设施经过20多年的高速发展,在建设技术、装备、管理方面积累了丰富的实践经验,在工程质量安全方面已经具备了再上新台阶的现实需要和坚实基础。
《中共中央国务院关于开展质量提升行动的指导意见》(中发〔2017〕24号)明确要求,要确保重大工程建设质量,建设百年工程。
2018年11月,交通运输部办公厅印发《“平安百年品质工程”建设研究推进方案》(以下简称《方案》),提出按照推进建设交通强国的要求,在基础设施建设质量安全领域,要继续深入开展“品质工程”攻关,补齐短板,夯实基础,推动关键技术的研究和应用。
要以问题为导向,从建立研讨机制入手,启动“平安百年品质工程”建设研究,以推动我国基础设施耐久性、安全性整体提升。
《方案》确定了4个基本原则,即理论与实践结合,推动形成可复制可推广具有实践性的技术创新成果,并大力推动成果转化;成本效益平衡,将工程全寿命周期理念融入工程管理、设计与建设当中,实现成本与质量安全的目标最优;对标对表国际,紧盯国际先进技术标准以及最新研究成果,及时吸收转化为国内标准;立足成果落地,引导工程建设项目积极采用先进技术、装备和标准。
目录1 总则1.1 目的及适用范围1.2 编制依据1.3 章节划分2 施工准备2.1 一般规定2.2 技术准备2.3 机具准备2.4 材料准备2.5 作业条件3 桥梁基础3.1 钻孔灌注桩3.2 挖孔灌注桩3.3 明挖基础3.4 承台4 下部构造4.1 墩柱、盖梁4.2 桥台4.3 高墩5 上部构造5.1 预制梁施工5.2 预制梁安装5.3 支架式现浇5.4 悬臂式现浇5.5 桥面铺装5.6 护栏5.7 伸缩缝5.8 搭板和锥坡附录A 桥梁基础施工图片附录B 桥梁下部构造施工图片附录C 桥梁上部构造施工图片参考文献1 总则1.1目的及适用范围1。
1.1 为规范高速公路桥梁工程施工,克服质量通病,提高管理水平,保证施工质量,编制本指南。
1。
1.2 本书适用于福建省所有新建、在建高速公路项目(含连接线)桥梁工程施工管理.1。
2 编制依据1。
2。
1国家、工程建设标准化协会及交通运输部等工程建设标准主管部门发布的与桥梁工程相关的文件、标准、规范、规程和指南。
1。
2。
2 福建省颁布施行的有关施工管理的文件规定。
1.2.3 行业内通行的先进施工工艺和管理办法。
1.3 章节划分本指南共5 章,分为总则、施工准备、桥梁基础、下部构造、上部构造。
(1)桥梁基础分为钻孔灌注桩、挖孔灌注桩、明挖基础、承台4 节。
(2)下部构造分为墩柱、盖梁和桥台、高墩3 节。
(3)上部构造分为预制梁施工、预制梁安装、支架式现浇、悬臂式现浇、桥面铺装、护栏、伸缩缝、搭板和锥坡共8 节。
2 施工准备2.1 一般规定2。
1.1 做好施工前的准备工作和施工中的技术管理工作,严格执行相关技术规范和有关技术操作规程的规定,保证工程质量.2.1.2每道施工工序应严格实行检验制度,每道工序应经检验合格、资料签证完整后,方能进人下道施工工序。
2.1。
3 应积极推广使用经过鉴定的新技术、新工艺、新结构、新材料、新设备.2。
1.4 应节约用地,少占用农田,并按国家有关规定,防止环境污染和环境破坏.2.1。
各省(市、区)公路工程技术地方标准一览表标准名称标准号或文号发布单位发布时间1 天津市公路沥青路面泡沬沥青冷再生技术规范TJGF41-2009 天津市市政公路管理局2010.01.012 天津市公路交通标志设置技术规范TJGD81-2011 天津市市政公路管理局2011.04.013 现浇泡沫轻质土路基设计施工技术规程TJGF1001-2011 天津市市政公路管理局2011.11.014 GTM法沥青混合料设计与施工技术规范TJGF40 02-2011 天津市市政公路管理局2011.12.015 温拌沥青混合料超薄面层技术规程TJG F40 03-2011 天津市市政公路管理局2012.01.016 公路沥青路面基层冷再生设计与施工技术规程DB/T29-106-2011 天津市建设交通委员会2011.12.017 天津市高速公路养护技术规范DB29-154-2006 天津市建设管理委员会2006.02.018 沥青路面裂缝密封施工技术规程DB/T29-157-2006 天津市建设交通委员会2006.02.019 天津市公路沥青路面微表处施工技术规程DB29-174-2007 天津市建设交通委员会2007.09.0110 天津市钢筋混凝土桥梁耐久性设计规程DB/T29-165-2006 天津市建设交通委员会2006.10.0111 天津市市政公路箱梁匝道桥设计暂行规定建科教(2009)501号天津市建设和交通委员会2009.11.0112 天津市桥梁结构健康监测系统技术规程DB/T29-208-2011 天津市建设和交通委员会2011.04.0113 桥用轻骨料混凝土应用技术规程DB29 -79-2004 天津市建设交通委员会2004.11.0114 横张预应力混凝土桥梁设计与施工规范CQJTG/T D65—2010 重庆市交通委员会2010.7.515 流态粉煤灰水泥混合料施工技术指南DB13/T 1510-2012 河北省质量技术监督局201216 公路绿化设计技术规程DB14/T 558-2010 山西省质量技术监督局201017 公路绿化施工和养护技术规程DB14/T 559-2010 山西省质量技术监督局201021 公路沥青铺装层层间结合质量技术要求DB14/T 647-2012 山西省质量技术监督局201222 公路建设项目文件归档规范DB14/T 648-2012 山西省质量技术监督局201223 农村牧区道路技术标准DB15/T 324—2005 内蒙古质量技术监督局2005.6.1524 内蒙古自治区公路风吹雪雪害防治技术DB15/T 435-2006 内蒙古质量技术监督局2006.12.1525 内蒙古自治区公路工程质量控制标准—土建工程DB15/441-2008 内蒙古质量技术监督局2008.5.31标准名称标准号或文号发布单位发布时间26 强夯置换墩复合地基设计与施工技术规范DB15/T 474-2011 内蒙古质量技术监督局2011.8.1027 内蒙古自治区公路路堑边坡设计技术标准DB15/T 473-2011 内蒙古自质量技术监督局2011.8.1028 内蒙古自治区高速和一级公路施工标准化管理指南内交发[2011]280号内蒙古自治区交通运输厅2011.629 稀浆封层设计与施工技术指南DB21/T1848-2010 辽宁省质量技术监督局2010.12.2030 硫磺沥青路面施工技术指南DB21/T1780-2010 辽宁省质量技术监督局2010.1.2131 农村公路水泥混凝土路面设计与施工技术规范DB21/T1728-2009 辽宁省质量技术监督局2009.6.1932 SBS改性沥青混合料设计与施工规范DB21/T1402-2006 辽宁省质量技术监督局2006.1.2533 沥青马蹄脂碎石混合料设计与施工技术规范DB21/T1403-2006 辽宁省质量技术监督局2006.1.2534 高模量沥青混合料施工技术规范DB21/T1754-2009 辽宁省质量技术监督局2009.11.1635 沥青路面厂拌热再生技术指南DB21/T1847-2010 辽宁省质量技术监督局2010.12.2036 沥青玛蹄脂碎石混合料设计与施工技术规范DB22/T349—2003 吉林省质量技术监督局200337 石灰粉煤灰稳定材料路面基层底基层技术规范DB22/T470—2009 吉林省质量技术监督局200938 复合固结土路面基层、底基层设计施工技术指南吉交科教[2010]163号吉林省交通运输厅201039 桥梁结构高耐久性混凝土设计与施工规程DB23/T087-2002 黑龙江省质量技术监督局200240 黑龙江省次高级路面技术规范DB23/T744-2006 黑龙江省质量技术监督局200641 引气混凝土路面施工规程DB23/T510.1-2006 黑龙江省质量技术监督局200642 公路绿化工程质量检验评定DB32/T942-2006 江苏省质量技术监督局2006.12.0143 道路声屏障质量检验评定DB32/T943-2006 江苏省质量技术监督局2006.12.0144 高速公路养护质量检验评定DB32/T944-2006 江苏省质量技术监督局2006.12.0145 高速公路大中修工程质量检验评定DB32/T945-2006 江苏省质量技术监督局2006.12.0148 江苏省高速公路建设项目档案管理DB32/T 1086-2008 江苏省质量技术监督局2008.10.2049 江苏省高速公路施工标准化指南苏交建[2011]40号江苏省交通运输厅201150 斜拉桥拉索减振设计指南DB32/T1365—2009 江苏省质量技术监督局2009.6.1051 斜拉桥超长索安装技术规程DB32/T1366—2009 江苏省质量技术监督局2009.6.10 54 钻孔震荡式渗透试验规程DB32/T 1647-2010 江苏省质量技术监督局2010.9.10标准名称标准号或文号发布单位发布时间55 高塔大跨度桥梁索塔结构形态测控技术应用指南苏交技[2009]8号江苏省交通运输厅2009.356 超大型钢护筒钻孔平台设计与施工指南苏交技[2009]8号江苏省交通运输厅2009.357 深水超长大直径群桩施工技术指南苏交技[2009]8号江苏省交通运输厅2009.358 深水高桩承台巨型钢吊箱施工技术指南苏交技[2009]8号江苏省交通运输厅2009.359 超大型承台施工及大体积混凝土温控技术指南苏交技[2009]8号江苏省交通运输厅2009.360 深水群桩基础冲刷防护成套技术指南苏交技[2009]8号江苏省交通运输厅2009.361 深水群桩基础施工信息化技术指南苏交技[2009]8号江苏省交通运输厅2009.362 桥梁钢结构防腐蚀工程施工工艺及质量验收规范DB33/T841—2011 浙江省质量技术监督局2011.12.263 特大跨径钢箱梁悬索桥设计指南DB33/T857—2012 浙江省质量技术监督局2012.4.964 沥青路面施工质量控制与验收评定技术规程DB34/T1464-2011 安徽省质量技术监督局2011.7.765 涉路工程安全评价规范DB34/T790-2008 安徽省质量技术监督局2008.4.2066 安徽省高速公路命名和编号规则DB34/849—2008 安徽省质量技术监督局2008.9.2467 农村公路交通安全设施实施技术指南DB34/T721—2009 安徽省质量技术监督局2009.3.1268 公路工程施工安全检查标准DB34/T1117—2010 安徽省质量技术监督局2010.5.1269 公路隧道施工非接触量测规程DB34/T1087-2009 安徽省质量技术监督局2009.1.1070 公路隧道施工阶段围岩分级规程DB34/T1088-2009 安徽省质量技术监督局2009.12.1071 公路隧道监控量测技术规程DB 35/T 1067—2010 福建省质量技术监督局2010.10.2672 公路工程试验检测报告规范DB35/ 520-2003 福建省质量技术监督局2005.2.273 公路隧道地质雷达检测技术规程DB35/T 957-2009 福建省质量技术监督局2009.8.2074 海(水)底隧道工程质量检验评定标准土建工程DB35/T 1087-2011 福建省质量技术监督局2011.2.2075 福建省公路绿化工程质量检验评定标准DB35/T 1092-2011 福建省质量技术监督局2011.2.2076 福建省高速公路附属土建工程质量验收标准DB35/T 1112-2011 福建省质量技术监督局2011.6.177 公路工程回弹法检测混凝土抗压强度技术规程DB35/T 1113-2011 福建省质量技术监督局2011.6.178 电磁感应法检测钢筋间距和保护层厚度技术规程DB35/T 1114-2011 福建省质量技术监督局2011.6.179 公路混凝土结构裂缝压力注胶(浆)法修复技术规程DB35/T 1191-2011 福建省质量技术监督局2012.2.580 钢筋混凝土桥梁压力注胶法粘贴钢板加固技术规程DB35/T 1234-2012 福建省质量技术监督局2012.3.20标准名称标准号或文号发布单位发布时间81 农村公路工程建设标准DB35/T740-2007 福建省质量技术监督局2007.4.2782 冲击压实改建旧水泥混凝土路面施工技术规范DB35/T920-2009 福建省质量技术监督局2009.4.2483 福建省公路水泥混凝土路面设计规范DB35/T921-2009 福建省质量技术监督局2009.4.2484 福建省公路水泥混凝土路面施工技术规范DB35/T922-2009 福建省质量技术监督局2009.4.2485 福建省公路水泥混凝土路面养护技术规范DB35/T923-2009 福建省质量技术监督局2009.4.2486 福建省公路绿化设计规范DB35/T1107-2011 福建省质量技术监督局2011.3.787 福建省公路绿化施工规范DB35/T1108-2011 福建省质量技术监督局2011.3.788 福建省公路绿化养护技术规范DB35/T1109-2011 福建省质量技术监督局2011.3.789 福建省公路工程水灾害防治技术规范DB35/T1110-2011 福建省质量技术监督局2011.3.790 福建省高速公路多车道养护工程安全布控指南闽交建[2012]46 福建省交通厅201291 福建省高速公路工程地质勘察监理规范闽交建 [2009]226 福建省交通厅2009.12.2992 公路工程勘察设计检查、验收、评定规程DB36/T 535—2008 江西省质量技术监督局200893 沥青路面乳化沥青厂拌冷再生技术规范DB 36/ T 573—2010 江西省质量技术监督局201094 江西省高速公路沥青路面施工技术规范DB 36/ T 577—2010 江西省质量技术监督局201095 温拌沥青混合料路面施工技术规范DB 36/ T 605—2011 江西省质量技术监督局201196 大粒径透水性沥青混合料应用技术规程DB37/T 1161-2009 山东省交通运输厅2009.0197 旧水泥混凝土路面碎石化技术规范DB37/T 1160-2009 山东省交通运输厅2009.0198 斜拉桥换索设计与施工规程DB37/T 1312-2009 山东省交通运输厅2009.0799 钢箱梁顶推施工技术规程DB37/T 1389-2009 山东省交通运输厅2009.12 100 公路工程沥青路面矿料技术标准DB37/T 1390-2009 山东省交通运输厅2009.12 101 公路工程水泥混凝土粗集料技术标准DB37/T 1391-2009 山东省交通运输厅2009.12 102 公路工程水泥混凝土机制砂技术标准DB37/T 1392-2009 山东省交通运输厅2009.12 103 公路工程人工砂石集料加工工艺规程DB37/T 1193-2009 山东省交通运输厅2009.12 104 山东省高速公路命名和编号规则DB37/T 1616-2010 山东省交通运输厅2010.05 105 山东省公路工程高性能沥青混合料技术规范DB37/T 1722-2010 山东省交通运输厅2010.12 106 多级嵌挤骨架密实型沥青混合料技术规范DB37/T 1723-2010 山东省交通运输厅2010.12标准名称标准号或文号发布单位发布时间107 预应力混凝土连续梁桥养护指南DB37/T 1728-2010 山东省交通运输厅2010.12 108 多级沥青结合料应用技术规程DB37/T 1724-2010 山东省交通运输厅2010.12 109 高速公路人性化设计规定DB37/T 1725-2010 山东省交通运输厅2010.12 110 高速公路建设节约用地设计规定DB37/T 1721-2010 山东省交通运输厅2010.12 111 高速公路护栏过渡段与防撞垫应用技术标准DB37/T 1719-2010 山东省交通运输厅2011.02 112 黄河中下游粉质土路基二灰土底基层施工技术指南DB37/T 1720-2010 山东省交通运输厅2011.02 113 河南省高速公路设计技术要求DB41/T419-2005 河南省质量技术监督局2005.10.25 114 高速公路绿化养护技术规程DB41/T656-2010 河南省质量技术监督局2010.12.30 115 公路波形钢腹板预应力混凝土箱梁桥设计规范DB41/T643-2010 河南省质量技术监督局2010.10.18 116 波形钢腹板预应力混凝土箱梁桥支架法技术规范DB41/T696-2011 河南省质量技术监督局2011.12.20 117 河南省高速公路景观设计指南(试行)豫交计〔2007〕23号河南省交通厅2007.2.2119 湖北省高速公路命名和编号规则DB42/T 711—2011 湖北省质量技术监督局2011.04.14120 温拌沥青混合料路面技术指南DB42/T 754—2011 湖北省质量技术监督局2011.12.08121 湖北省农村公路交通安全设施实施技术指南鄂交建〔2012〕297号湖北省交通运输厅2012.05 122 湖南省高速公路施工标准化管理指南湘交基建[2011]666号湖南省交通运输厅2011.12 123 广东省公路大修工程管理技术规程GDJTG/T G01—2008 广东省交通运输厅2008.5.15 124 广东省高速公路交通标志和标线设置技术指南GDJTG/T E04—2010 广东省交通运输厅2010.8.16 125 广东省高速公路建设标准化管理指南GDJTG/T A01—2010 广东省交通运输厅2010.9.29 126 广东省公路软土地基设计与施工技术规定(试用)GDJTG/T E01—2011 广东省交通运输厅2011.5.17 127 海南省旅游公路设计导则琼交运综[2012]276号海南省交通运输厅2012.4.16128 桥梁高性能混凝土制备与应用技术指南(SCGF51-2010) 川交科教便[2010]60号四川省交通运输厅2010.06.18129 水泥混凝土桥面铺装技术指南(SCG F31-2010) 川交科教便[2010]61号四川省交通运输厅2010.06.18 130 低交通量公路路面典型结构设计指南(SCG 川交科教便[2010]62号四川省交通运输厅2010.06.18标准名称标准号或文号发布单位发布时间D51-2010)131 四川省普通干线公路之路标志设置指南(试行)川交发[2010]43号四川省交通运输厅2011.11.11 132 公路钢管混凝土桥梁质量检验评定指南(试行)川交函[2011]805号四川省交通运输厅2011.8 133 四川省高速公路施工标准化技术指南(试行)川交函[2012]55号四川省交通运输厅2011.12 134 贵州省公路工程技术指标运用指南(试行)黔交建设〔2005〕231号贵州省交通运输厅2005.9.29 135 公路工程施工安全监理指南(试行) 黔交安〔2010〕13号贵州省交通运输厅2010.5.14 136 农村公路工程技术标准JTD/TB01-2009 云南省交通运输厅2009.02.26 137 垂直振动法水泥稳定碎石设计施工技术规范DB61/T 529--2011 陕西省质量技术监督局2011.12.16 138 陕西省高速公路施工标准化指南(试行) 陕交发【2011】76号陕西省交通运输厅2011.9 139 甘肃省高速公路建设标准化管理指南甘交建〔2011〕141号甘肃省交通运输厅2011140 甘肃省高速公路桥梁预应力施工指南(试行)甘交建〔2012〕63号甘肃省交通运输厅2012141 青海省高速公路施工标准化管理指南(工地建设、路基路面、桥梁、隧道)青交公 [2012]15号青海省交通厅2012.1142 宁夏高速公路施工标准化管理指南(试行)宁交办发[2011]117号宁夏交通运输厅2011.6.2 143 高速公路沥青路面就地热再生技术指南宁交办发[2009]28号宁夏交通运输厅2009.4。
福建省补充规定福建省交通厅关于印发《福建省公路工程基本建设项目概算预算编制补充规定》的通知福建省交通厅文件闽交建〔2008〕91 号各设区市交通局(委), 漳州开发区交通局, 省高指, 省公路局:为加强我省公路基本建设工程的造价管理,统一全省公路工程基本建设项目概算、预算编制原则,根据交通部最新颁布执行的《公路工程基本建设项目概算预算编制办法》(JTG B06-2007)、《公路工程概算定额》(JTG/T B06-01-2007)、《公路工程预算定额》(JTG/T B06-02-2007)、《公路工程机械台班费用定额》(JTG/T B06-03-2007)和《关于<公路工程基本建设项目概算预算编制办法>执行时间的通知》(交公便字〔2008〕42号)精神,结合我省实际,制定了《福建省公路工程基本建设项目概算预算编制补充规定》,现印发给你们,请认真组织学习,并切实贯彻执行。
二〇〇八年七月七日福建省公路工程基本建设项目概算预算编制补充规定为了加强我省公路基本建设工程的造价管理,统一全省公路工程基本建设项目概算、预算编制原则,根据交通部关于公布《公路工程基本建设项目概算预算编制办法》(JTG B06-2007)及《公路工程概算定额》(JTG/T B06-01-2007)、《公路工程预算定额》(JTG/T B06-02-2007)、《公路工程机械台班费用定额》(JTG/T B06-03-2007)的公告(以下简称“新编制办法”、“新定额”) (交通部公告2007年第33号)和《关于<公路工程基本建设项目概算预算编制办法>执行时间的通知》(交公便字〔2008〕42号)精神,结合我省实际,特制定如下补充规定:一、总则(一)本规定适用于省内新建和改建公路工程基本建设项目的概算和预算的编制,公路养护大、中修工程可参照本规定执行。
(二)概、预算的编制必须由具有相应资格的单位和人员负责,并对其编制质量负责。
福建省普通公路工程施工招标文件范本(试行)福建省公路管理局2013年9月11闽路建…2013‟15号福建省公路管理局关于加强全省普通国省干线公路建设项目招标投标管理的若干意见各设区市交通运输局(委)、平潭综合实验区交通与建设局、漳州开发区交通局:为进一步规范我省普通国省干线公路(含“镇镇有干线”,以下同)建设项目招标投标管理工作,确保招投标活动的公开、公平、公正,维护建设市场竞争秩序,保证项目建设质量安全,现就我省普通国省干线公路项目的招标投标有关工作提出如下意见:一、严格执行招投标制度建设项目的勘察、设计、施工、监理以及与工程建设有关的重要设备、材料等的采购符合招标规模标准的,必须进行招投标。
建设单位不得将项目化整为零或以其他方式规避招标,必须按照核准的招标方式和范围开展招标投标工作,并根据有关规定委托具有相应资质的招标代理机构办理招标事宜,具有编制招标文件和组织评标能力的建设单位也可自行办理招标相关事宜。
二、合理划分合同标段2招标项目标段的划分应按照有利于项目实施管理,有利于发挥参建单位规模化、专业化优势,有利于控制进度和质量,科学合理划分标段。
(一)施工标段的划分应尽可能采用大标段,除独立桥隧、独立小项目外,划分的标段造价不低于5000万元或里程长度在10公里左右。
(二)监理标段的划分原则上应以项目概算建安费1.5亿元左右为宜。
(三)勘察设计推行以市为单位,按照“一路一工可”一次性打包招标,初步设计与施工图设计可按项目合并招标。
三、科学安排施工工期建设单位应严格执行基本建设程序,积极推进现代工程管理。
项目勘察、设计工期原则上按照交通运输部《关于进一步加强公路勘察设计的若干意见》(交公路发…2011‟504号)、省交通运输厅印发《关于加强公路工程勘察设计管理的规定的通知》(闽交建…2007‟28号)执行;项目的实施建设计划要严格按照设计和审批的施工工期并结合实际条件科学制定,不得随意压缩施工工期。
交通运输行业标准《沥青路面用纤维稳定剂》(征求意见稿)编制说明《沥青路面用纤维稳定剂》编制组2017年5月22日目 录一、工作简况 (3)1 任务来源 (3)2 协作单位 (4)3 主要工作过程 (4)4 主要起草人及其所做的工作 (5)二、标准编制原则和标准主要内容 (6)1标准编制原则 (6)2 标准的主要内容的说明 (6)三、主要试验(或验证)的分析、技术经济认证或预期的经济效果 (29)四、与国际、国外同类标准水平的比较情况 (31)五、与有关现行法律、法规和其他强制性标准的关系 (34)六、重大意见分歧的处理结果和依据 (34)七、其他应予以说明的事项 (34)一、1.1木质要求应用混合沥青提高准化准制、工作简况1 任务来源《公路沥质素纤维、矿求。
随着我用在不断增合料用新纤青混合料用高。
基于此化计划的通制定工作,该况源沥青路面施工矿物纤维和国沥青路面加,非常有纤维的技术标纤维技术标此,交通运输通知》(交科技该工作由交絮絮工技术规范和聚合物纤维面技术的发有必要在目前标准,同时对标准体系,促输部科技司技发[2014]1交通运输部公状纤维素纤絮状矿物纤范》(JTG F40维,但是条展,颗粒木前絮状木质对絮状木质促进我国沥在《交通运159号)中下公路科学研纤维 纤维0‐2004)中提条文中仅规定木质素纤维质素纤维技质素纤维标沥青路面技术运输部关于下达了《沥青研究院主持, 粒状纤维束状矿物提出可应用定了絮状木、矿物纤维术标准基础准进行完善术发展和沥于下达2014青路面用纤计划编号:维素纤维物纤维用三种纤维木质素纤维技维和聚合物纤础上,增补沥善,形成完整沥青路面质量年交通运输纤维稳定剂:JT 318‐201,即技术纤维沥青整的量的输标》标14。
现标标准1.2相关订质1.3订工起草料,本标准立标准名称《沥准的主要内2 协作单位在本标准关单位的支质量。
协作⑴福建省⑵瑞登梅⑶长沙北⑷长沙理⑸北京伦3 主要工作交通运输工作,主要⑴2014草组。
交通运输行业标准公路水运工程施工安全标准化技术指南(征求意见稿)编制说明标准起草组2021年2月目录一、工作简况 (1)二、标准编制原则和确定标准主要内容的论据 (3)三、预期的社会效果 (32)四、采用国际标准和国外先进标准的程度 (32)五、与有关的现行法律法规和强制性标准的关系 (33)六、重大分歧意见的处理 (33)七、标准过渡期的建议 (33)八、废止现行有关标准的建议; (33)九、其他应予以说明的事项 (33)一、工作简况(一)任务来源2018年5月17日,交通运输部下达2018年交通运输标准化计划的通知(交科技函〔2018〕235号),《公路水运工程施工安全标准化技术指南》(以下简称“指南”)被列为2018年交通运输标准化计划制修订项目(计划编号:JT 2018-9),标准技术归口单位为交通运输部安全与质量监督管理司。
(二)编制单位本标准主要起草单位是交通运输部公路科学研究所、交通运输部科学研究院、福建省交通建设质量安全中心、山西省交通建设中心、浙江省交通工程管理中心、浙江省交通投资集团有限公司、中国交通建设股份有限公司、安徽省交通控股集团有限公司。
(三)主要工作过程2018年3月13日,交通运输部安全与质量监督管理司在北京组织召开了指南研讨会。
交通运输部公路科学研究所道路交通安全研究中心组织交通运输部科学研究院、福建省交通建设质量安全中心、山西省交通建设中心、浙江省交通工程管理中心、中国交通建设股份有限公司、安徽省交通控股集团有限公司七家单位成立标准编制组,标准的编制工作正式启动。
2018年3月13日,组织讨论工作大纲,制定工作方案与分工安排,收集相关资料,开展试点项目调研,开展前期标准研究基础工作。
2018年7月6日,召开专家研讨会,审定工作方案和下一步工作计划,开展前期标准研究基础工作。
2018年8月18日,召开专家评审会,研究确定工作大纲和工作任务分工,开展实质性编写工作。
福建省高速公路涉路工程管理办法第一章总则第一条为了加强高速公路保护,保障高速公路完好、安全和畅通,维护路产、路权,根据《中华人民共和国公路法》《公路安全保护条例》《福建省公路路政管理条例》等法律法规,以及公路工程技术标准、规范和规定,结合我省高速公路实际,制定本办法。
第二条本办法所称的高速公路包括高速公路主线、连接线和沿线设施,高速公路用地包括高速公路主线用地、连接线用地、沿线设施用地和其它已征用地。
第三条本办法所称的涉路工程,包括跨越式涉路工程、穿越式涉路工程、并行式涉路工程、接入式涉路工程和利用公路结构物的涉路工程,但不包括高速公路养护工程和应急抢险工程。
跨越式涉路工程,是指从高速公路上方(含隧道上方)通过的铁路(含轨道交通)、公路、城市道路、人行天桥,电力、通信、广播、电视等线缆,输油、输气、给排水等管道,以及水利隧洞、渡槽等建设工程及其设施。
穿越式涉路工程,是指从高速公路下方(含隧道下方、桥下空间及地面以下)通过的铁路(含轨道交通)、公路、城市道路、通道、厂(场)区道路,电力、通信、广播、电视等线缆,输油、输气、给排水等管道,以及水利隧洞、涵洞、水渠、河道疏浚拓宽等建设工程及其设施。
并行式涉路工程,是指在高速公路两侧或一侧用地或建筑控制区范围内,设置与高速公路路线走向相同的铁路(含轨道交通)、公路、城市道路,电力、通信、广播、电视等线缆,输油、燃气、给排水等管道,以及水渠、河道疏浚拓宽等建设工程及其设施。
接入式涉路工程,是指接入高速公路的公路、城市道路,服务区、停车区、加油加气站、集散场地等出入口,以及与高速公路连接线平面交叉等建设工程。
利用公路结构物的涉路工程,是指利用高速公路的桥梁(含交叉桥梁)、隧道、涵洞、通道等敷设各种管线、设置隔音墙、悬挂非公路标志等建设工程。
第四条涉路工程分为重要涉路工程和一般涉路工程。
下列涉路工程为重要涉路工程:一、需要占用、挖掘高速公路、高速公路用地(不含桥下用地)进行建设,或者使高速公路改建(指高速公路改线、平纵线形改变、横断面改变以及结构改变等,下同),或者从高速公路隧道上方或下方通过的跨越式、穿越式、并行式涉路工程;二、需要在高速公路建筑控制区内设置桥墩(台)、110Kv及以上电力塔基和输变电站、输油输气管道支承结构等的跨越式涉路工程;三、需要利用桥下空间(含地面以下)建设铁路(含轨道交通)、公路、城市道路、厂(场)区道路,铺设或埋设输油管道、热力管道、设计压力大于0.4兆帕的输气管道、35Kv及以上电缆、外径(包括套管)1米及以上的给排水管道,以及开挖顶宽大于5米或深度大于3米的水渠、河道疏浚拓宽等涉路工程;四、需要在建筑控制区范围内,建设与高速公路路线走向相同的铁路(含轨道交通)、公路、城市道路,架设、埋设、铺设110Kv及以上电缆以及建设110Kv及以上电力塔基和输变电站,铺设、埋设输油管道、热力管道、设计压力大于0.4兆帕的输气管道,以及开挖顶宽大于5米或深度大于3米的水渠、河道疏浚拓宽等并行式涉路工程;五、需要接入高速公路主线的公路、城市道路,服务区、停车区、加油加气站、集散场地等出入口的接入式涉路工程;六、需要利用高速公路桥梁(含交叉桥梁)、隧道、涵洞、通道等铺设35Kv及以上电缆、输油管道、热力管道、输气管道、内径60cm 及以上的给排水管道等涉路工程。
福建省高速公路施工标准化管理指南(工地建设)福建省高速公路建设总指挥部组织编写1 总则1.1 目的及适用范围1.1.1目的为规范高速公路工地建设,提高管理水平,保证施工质量,编制本指南。
1.1.2适用范围本指南适用于福建省所有新建、在建高速公路项目(含连接线)工程的工地建设管理。
1.2 编制依据1.2.1 国家、工程建设标准化协会、交通运输部等工程建设标准主管部门发布的与工地建设相关的文件、标准、规范、规程和指南。
1.2.2福建省颁布施行的有关施工管理的文件规定。
1.2.3 行业内通行的先进施工工艺和管理办法。
1.3 章节划分本指南共八章,分为总则,项目部,监理驻地,工地试验室,施工设施,原材料、半成品、成品存放场及库房,施工便道、便桥,以及现场文明施工。
其中施工设施部分按拌合站、钢筋加工场、预制场和小型构件预制场分段落叙述。
2 项目部一个标段原则上设置一个项目部。
项目部管理由项目经理负责,项目部办公室负责牵头实施。
项目部的选址必须满足安全和便于管理的要求。
项目部硬件设施必须满足招标文件的要求。
项目部建设完成后,报监理、建设单位验收。
2.1 机构设置、人员配备标准2.1.1机构设置1)组织机构框架(图2-1)图2-1 组织机构框架图2)机构设置的原则和要求(1)设置原则①在中标通知书下达后,由施工企业按投标承诺及时组建项目部。
②项目部设置地点以方便工作为原则,应设在建设项目现场。
长大干线的项目部一般设在项目中间位置,确需设在一端的,必须同时在中间位置或其他适当位置设置现场工作组。
现场工作组人员隶属于项目部。
(2)设置要求①项目部一般应设置“五部二室”,即工程技术部、安全环保部、物资设备部、计划合同部、综合管理部和工地试验室、农民工工资管理办公室。
②项目部成立管理小组,加强组织领导,强化过程控制,建立健全项目部管理体系、管理制度,落实责任。
2.1.2 人员配备1)项目部人员配备的原则项目部应根据投标承诺以及工程实际需要,配置项目部主要负责人、部室负责人及其他人员。
福建省普通公路路面及交通安全设施施工标准化指南(试行)福建省公路管理局2009-6-25前言改革开放以来,我省公路建设发展迅速,特别是实施“公路先行工程”、“入闽通道”、“完善工程”建设以来,全省公路里程显著增长,公路技术等级明显提高,为我省经济发展提供了良好的道路条件。
通过多年的公路建设实践,公路施工技术和管理水平有了长足进步。
但施工过程中暴露的质量问题仍然不少,工程质量通病未得到有效遏制,亟待进一步推行规范化施工,以促进普通公路施工质量的全面稳步提高。
为此,我局委托省公路学会参照省高速公路2004年编制的施工标准化指南,结合普通公路特点和现行规范,编写本指南。
其中施工准备统一在“路基”中编写。
希望各单位在实践中注意积累资料,总结经验,及时将发现的问题和修改意见函告我局,以便修订时参考。
编者2009-9编写单位:省公路学会编写人员:蔡仰松(路基)李正平(路面)徐苏闽(桥梁)陈建华黄金福王乙芳(隧道)审查、审定人员:范有华游良凤(路基)杨肩宇朱玉章(路面)郭爱民林福全(桥梁)赵宣宪洪青(隧道)总审定:省公路管理局总工室目录第一章总则 (4)1.1 目的及适用范围 (4)1.2 编制依据 (4)1.3 章节划分 (4)2水泥稳定碎(砾)石基层、底基层 (5)2.1 一般规定 (5)2.2 材料要求 (5)2.3 混合料组成设计 (6)2.4 试验路段 (7)2.5 施工工艺 (7)2.6 质量管理及检查验收 (9)3级配碎石垫层、底基层、基层 (10)3.1 一般规定 (10)3.2 材料要求 (10)3.3 混合料组成设计 (11)3.4 试验路段 (11)3.5 施工工艺 (12)3.6 质量管理及检查验收 (12)4填隙碎石垫层、底基层、基层 (13)4.1 一般规定 (13)4.2 材料要求 (13)4.3 试验路段 (13)4.4 施工工艺 (14)4.5 质量管理及检查验收 (14)5水泥面层 (16)5.1 一般规定 (16)5.2 材料要求 (16)5.3 混凝土配合比设计 (17)5.4 试验路段 (18)5.5 施工工序和工艺 (19)5.6 特殊气候条件下的施工 (22)5.7 质量管理及检查验收 (25)6透层与粘层 (26)6.1 一般规定 (26)6.2 材料及设备要求 (26)6.3 施工工序 (26)6.4 施工质量 (27)7热拌沥青混合料路面 (28)7.1 一般规定 (28)7.2 材料要求 (28)7.3 配合比设计 (31)7.4 铺筑试验路段 (33)7.5 施工工序 (34)7.6 质量管理及检查验收 (38)8水泥混凝土桥面沥青铺装工程 (39)8.1 一般规定 (39)8.2 施工工序 (39)8.3 质量管理及检查验收 (39)9交通工程及安全设施 (40)9.1 道路交通标志 (40)9.2 交通标线、突起路标 (42)9.3 护栏 (43)9.4 视线诱导设施 (45)第一章总则1.1 目的及适用范围1.1.1目的为总结我省普通公路路面及交通安全设施工程建设多年来的实践经验,进一步规范路面及交通安全设施施工的各项操作工序,提高施工管理水平,实现全省路面及交通安全设施施工标准化,克服质量通病,促进水泥混凝土路面及交通安全设施施工质量再上一个新台阶,在现行标准、规范的基础上编写本指南。
前言本标准项目指标依据国家计划发展委员会、交通部《县际及农村公路改造工程管理办法》、交通部《县际及农村公路改造工程实施意见》、交通部《农村公路建设管理办法》和JTG B01-2003《公路工程技术标准》,结合我省广大农村建设的实际而确定。
本标准由福建省交通厅提出。
本标准由福建省质量技术监督局批准。
本标准主要起草单位:福建省公路管理局。
本标准主要起草人:陈宜国、涂慕溪、王增贤、唐朝阳、钟有涛、王中、林昌晶。
目次1 范围 (1)2 术语和定义 (1)3 总则 (1)4 要求 (2)本标准用词说明 (11)农村公路工程建设标准1范围本标准规定了农村公路工程建设标准总则的范围、术语和定义、要求(包括控制要素、路线、路基路面、桥涵、隧道、路线交叉、交通工程即沿线设施等要求)。
本标准适用于农村公路的新建和改建工程。
2术语和定义下列术语和定义适用于本标准。
2.1 农村公路联结城市、乡村,主要供汽车通行及农村生产、生活服务的公路,包括县道、乡道和村道。
2.2 县道具有全县性的政治、经济意义,并经确定为县级的公路。
2.3 乡道主要为乡村生产、生活服务,并经确定为乡级的公路。
2.4 村道为乡村生产、生活服务,并经确定为村级的公路。
2.5 受限路段山区公路中受地形、地质等自然条件和经济条件限制,技术指标无法完全达到等级公路标准的局部特别困难路段。
2.6 硬化边沟以片(块)石或混凝土为砌筑材料的边沟。
3总则3.1 农村公路的新建和改建应遵循下列原则:3.1.1 坚持“因地制宜、量力而行、保证质量、注重安全”的原则,充分利用旧路资源,着重提高路面等级,完善防护排水设施,增强晴雨通行能力,逐步改善农村交通条件。
3.1.2 坚持“节约土地、保护环境”的原则,避免大填大挖,减少植被破坏,防止水土流失。
3.1.3 过村镇路段应与村镇建设相结合,提高综合服务水平,适应社会主义新农村建设需要。
3.2 设计交通量预测应符合下列规定:3.2.1 采用三级公路标准时,按15年预测;采用四级公路标准时,一般按10年预测。
附件1关于开展高速公路施工标准化活动的通知(交通运输部交公路发〔2011〕70号)各省、自治区、直辖市、新疆生产建设兵团交通运输厅(局、委),天津市市政公路管理局:为加快推行现代工程管理,促进工程施工管理的标准化、规范化、精细化,确保工程质量和安全,部决定开展高速公路施工标准化活动。
现将《高速公路施工标准化活动实施方案》印发给你们,请认真组织实施。
附件:福建省高速公路施工标准化管理指南中华人民共和国交通运输部(章)二○一一年二月二十三日高速公路施工标准化活动实施方案为加强高速公路建设管理,进一步提升工程质量、安全水平和行业文明施工形象,部决定从2011年起,在高速公路建设中开展施工标准化活动,制定本方案。
一、指导思想以科学发展观为指导,围绕加快转变公路发展方式、发展现代交通运输业的总体要求,大力推行现代工程管理,促进高速公路建设施工标准化、规范化、精细化,全面提高公路建设管理水平。
二、活动目标(一)总体目标:通过开展高速公路施工标准化活动,建立科学系统的施工标准化体系,将标准化要求贯穿工程施工各个环节,促进规章制度更加完善,现场管理更加规范,人员技能更加精湛,材料加工、施工工艺更加精细,试验检测更加可靠,从业单位和从业人员标准化意识明显增强,工程质量、安全水平进一步提高,实现从业人员一流、管理水平一流、材料制备一流、施工工艺一流、作业环境一流、建设成果一流。
(二)具体目标:新开工高速公路项目100%开展施工标准化活动,各项目驻地建设、施工工艺和现场管理100%达到标准化要求,工程实体关键指标全部达到规范要求。
三、活动内容开展施工标准化活动的主要内容包括工地标准化、施工标准化和管理标准化,专业涵盖路基、路面、桥涵、隧道、绿化及防护工程,有条件的也可在交通安全与机电工程实施。
(一)工地标准化。
工地标准化主要包括驻地和施工现场的标准化。
按照标准化要求建设施工、监理驻地和试验室及施工便道,改善生产生活环境,提高施工管理效率。
福建省高速公路施工标准化管理指南(工地建设)福建省高速公路建设总指挥部组织编写1 总则1。
1 目的及适用范围1.1。
1目的为规范高速公路工地建设,提高管理水平,保证施工质量,编制本指南。
1。
1。
2适用范围本指南适用于福建省所有新建、在建高速公路项目(含连接线)工程的工地建设管理。
1.2 编制依据1。
2。
1 国家、工程建设标准化协会、交通运输部等工程建设标准主管部门发布的与工地建设相关的文件、标准、规范、规程和指南。
1.2.2福建省颁布施行的有关施工管理的文件规定。
1。
2。
3 行业内通行的先进施工工艺和管理办法。
1。
3 章节划分本指南共八章,分为总则,项目部,监理驻地,工地试验室,施工设施,原材料、半成品、成品存放场及库房,施工便道、便桥,以及现场文明施工。
其中施工设施部分按拌合站、钢筋加工场、预制场和小型构件预制场分段落叙述。
2 项目部一个标段原则上设置一个项目部。
项目部管理由项目经理负责,项目部办公室负责牵头实施.项目部的选址必须满足安全和便于管理的要求。
项目部硬件设施必须满足招标文件的要求。
项目部建设完成后,报监理、建设单位验收.2.1 机构设置、人员配备标准2.1.1机构设置1)组织机构框架(图2—1)2①在中标通知书下达后,由施工企业按投标承诺及时组建项目部。
②项目部设置地点以方便工作为原则,应设在建设项目现场。
长大干线的项目部一般设在项目中间位置,确需设在一端的,必须同时在中间位置或其他适当位置设置现场工作组。
现场工作组人员隶属于项目部。
(2)设置要求①项目部一般应设置“五部二室",即工程技术部、安全环保部、物资设备部、计划合同部、综合管理部和工地试验室、农民工工资管理办公室。
②项目部成立管理小组,加强组织领导,强化过程控制,建立健全项目部管理体系、管理制度,落实责任。
2.1。
2 人员配备1)项目部人员配备的原则项目部应根据投标承诺以及工程实际需要,配置项目部主要负责人、部室负责人及其他人员。
福建省发展和改革委员会关于印发加快构建福建省高质量充电基础设施体系实施方案的通知文章属性•【制定机关】福建省发展和改革委员会•【公布日期】2024.03.08•【字号】闽发改规〔2024〕5号•【施行日期】2024.03.08•【效力等级】地方规范性文件•【时效性】现行有效•【主题分类】城乡规划正文福建省发展和改革委员会关于印发加快构建福建省高质量充电基础设施体系实施方案的通知闽发改规〔2024〕5号省工信厅、科技厅、财政厅、自然资源厅、住建厅、交通运输厅、农业农村厅(乡村振兴局)、商务厅、文旅厅、卫健委、国资委、市场监管局、机关管理局、数据管理局,福建省消防救援总队,各设区市发改委、莆田市工信局、平潭综合实验区经济发展局,省大数据集团有限公司、国网福建省电力有限公司:经请示省政府同意,现将《加快构建福建省高质量充电基础设施体系实施方案》印发给你们,请认真组织实施。
福建省发展和改革委员会2024年3月8日加快构建福建省高质量充电基础设施体系实施方案根据《国务院办公厅关于进一步构建高质量充电基础设施体系的指导意见》(国办发〔2023〕19号)等文件精神,按照省政府工作要求,全面推进“电动福建”建设,加快构建高质量充电基础设施体系,结合我省实际,制定本实施方案。
一、总体目标到2025年,我省基本建成城乡覆盖、快慢互补、智能开放、便捷高效的高质量充电基础设施体系,力争全省建成8万个以上公共充电桩,高速公路服务区快充站覆盖率不低于90%,构建城市面状、公路线状、乡村点状布局的充电网络,车网互动等新技术示范成效显著,满足全省新能源汽车出行充电需求。
到2030年,全面建成各设区市(含平潭综合实验区,下同)间通达的电动汽车充电网络,在适宜使用电动汽车的农村地区,充电服务覆盖率进一步提升,有力支撑新能源汽车产业高质量发展。
二、加强顶层设计,因地制宜优化网络布局(一)制定充电基础设施规划。
以县(市、区)域为基本单位,充分评估电动汽车发展充电需求,加快编制充电基础设施专项规划,分场景优化充电基础设施结构,加强公用桩和专用桩布局,并纳入国土空间规划“一张图”实施监督信息系统。
交通运输部办公厅关于同意交通运输信息通信及导航标准化技术委员会换届及组成方案的函
文章属性
•【制定机关】交通运输部
•【公布日期】2019.11.06
•【文号】交科技函〔2019〕1615号
•【施行日期】2019.11.06
•【效力等级】部门规范性文件
•【时效性】现行有效
•【主题分类】机关工作
正文
交通运输部办公厅
关于同意交通运输信息通信及导航标准化技术委员会换
届及组成方案的函
交科技函〔2019〕1615号交通运输信息通信及导航标准化技术委员会:
你委员会《关于第八届交通运输信息通信及导航标准化技术委员会换届工作的请示》(信通导标字〔2019〕40号)收悉。
经研究,同意交通运输信息通信及导航标准化技术委员会换届及组成方案。
第八届交通运输信息通信及导航标准化技术委员会由47名委员组成(委员名单见附件)。
中国交通通信信息中心徐鹏展任主任委员,交通运输部科技司洪晓枫、交通运输部海事局杨新宅、交通运输部路网监测与应急处置中心王刚任副主任委员,中国交通通信信息中心王玮任委员兼秘书长,北京金交信息通信导航设计院田士海、中交水运规划设计院有限公司唐菁任委员兼副秘书长。
秘书处承担单位为
中国交通通信信息中心。
请按照标委会章程进行管理。
附件:第八届交通运输信息通信及导航标准化技术委员会委员名单
交通运输部
2019年11月6日附件。
1 总则1.1 目的及适用范围1.1.1目的为规范高速公路工地建设,提高管理水平,保证施工质量,编制本指南。
1.1.2适用范围本指南适用于福建省所有新建、在建高速公路项目(含连接线)工程的工地建设管理。
1.2 编制依据1.2.1 国家、工程建设标准化协会、交通运输部等工程建设标准主管部门发布的与工地建设相关的文件、标准、规范、规程和指南。
1.2.2福建省颁布施行的有关施工管理的文件规定。
1.2.3 行业内通行的先进施工工艺和管理办法。
1.3 章节划分本指南共八章,分为总则,项目部,监理驻地,工地试验室,施工设施,原材料、半成品、成品存放场及库房,施工便道、便桥,以及现场文明施工。
其中施工设施部分按拌合站、钢筋加工场、预制场和小型构件预制场分段落叙述。
2 项目部一个标段原则上设置一个项目部。
项目部管理由项目经理负责,项目部办公室负责牵头实施。
项目部的选址必须满足安全和便于管理的要求。
项目部硬件设施必须满足招标文件的要求。
项目部建设完成后,报监理、建设单位验收。
2.1 机构设置、人员配备标准2.1.1机构设置1)组织机构框架(图2-1)图2-1 组织机构框架图2)机构设置的原则和要求(1)设置原则①在中标通知书下达后,由施工企业按投标承诺及时组建项目部。
②项目部设置地点以方便工作为原则,应设在建设项目现场。
长大干线的项目部一般设在项目中间位置,确需设在一端的,必须同时在中间位置或其他适当位置设置现场工作组。
现场工作组人员隶属于项目部。
(2)设置要求①项目部一般应设置“五部二室”,即工程技术部、安全环保部、物资设备部、计划合同部、综合管理部和工地试验室、农民工工资管理办公室。
②项目部成立管理小组,加强组织领导,强化过程控制,建立健全项目部管理体系、管理制度,落实责任。
2.1.2 人员配备1)项目部人员配备的原则项目部应根据投标承诺以及工程实际需要,配置项目部主要负责人、部室负责人及其他人员。
(1)项目部人员配备应根据投标时的成耨哦,在基本配备的基础上,再根据工程规模、工程进展阶段,实行专业调配。
1 福建省交通运输技术标准研究项目 项目编号 BZ201701
公路隧道风机支撑结构承载力检测技术规程 (征求意见稿)
福建省交通建设质量安全监督局 1
目 次 前 言 ................................................................................. 3 1 范围 ................................................................................. 1 2 规范性引用文件 ....................................................................... 1 3 总 则 ............................................................................... 1 4 术语与定义 ........................................................................... 2 5 符号 ................................................................................. 2 6 检测原理 ............................................................................. 2 7 检测仪器 ............................................................................. 3 8 检测频率 ............................................................................. 3 9 试验准备 ............................................................................. 3 10 试验方法 ............................................................................ 4 11 结果判定 ............................................................................ 5 12 报告及检测记录 ...................................................................... 5 附录A ............................................................................... 6 1
前 言 本标准按GB/T 1.1-2009《标准化工作导则 第1部分:标准的结构和编写》的规则编写。 本规程由福建省交通运输厅提出并归口。 本规程起草单位:福建省交通建设质量安全监督局、厦门合诚工程检测有限公司。 本标准主要起草人: 1 公路隧道风机支撑结构承载力检测技术规程
1 范围 本标准规定了公路隧道风机支承结构承载力试验检测的术语与定义、检测仪器、检测技术、检测记录及检测报告内容。 本标准适用于公路隧道风机支承结构承载力的现场检测,其它相关隧道风机支承结构现场检测可参照执行。
2 规范性引用文件 下列文件对于本文件的应用是必不可少的。凡是注日期的引用文件,其随后所有的修改单(不包括勘误的内容)或修订版均不适用于本标准,然而,鼓励根据本标准达成协议的各方研究是否可使用这些文件的最新版本。凡是不注日期的引用文件,其最新版本适用于本文件。 JTG/T D70/2-02-2014 公路隧道通风设计细则 JTG/T F72-2011 公路隧道交通工程与附属设施施工技术规范 GB 50205-2001 钢结构工程施工质量验收规范 JTG F80/2-2004 公路工程质量检验评定标准 第二册 机电工程 《公路工程竣(交)工验收办法实施细则》
3 总 则 3.1 公路隧道风机支承结构一般由埋置在混凝土衬砌中的预埋件和连接在预埋件上的风机支承件等构件组成,由于风机支承结构长期承受风机运营中产生的动荷载,对其施工质量、可靠性和耐久性提出了较高要求。 3.2 为了确保风机支承结构的安全性和稳定性,风机安装前应做支承结构的荷载试验,确定风机支承结构承载力满足设计要求。 1
4 术语与定义 4.1 承载力性能检验 inspection of carrying capacity 对隧道风机支承结构进行拉拔试验,并将结果与标准规定或设计要求进行比较,以确定预埋件承载力是否合格所进行的活动。 4.2 破坏模式 Failure mode 荷载作用下隧道风机支承结构的破坏形式。 4.3 外观检验Visual inspection 试验前后对隧道风机支承结构及周围混凝土的外观进行描述检验。 4.4 承载力检验装置 carrying capacity test device 一种连接隧道风机支承结构与千斤顶的装置,千斤顶可通过其作用对隧道风机支承结构提供等同于向下的拉力。
5 符号 Fmax - 最大试验荷载值(kN)
G - 隧道风机自重(kN)
L - 混凝土裂缝宽度(mm)
6 检测原理 按照一定的加载方案,利用千斤顶和承载力检验装置对风机支承结构施加向下的拉力,在拉力值达到试验荷载值时,观察支承件及预埋件周围混凝土是否发生破坏,已检验风机支承结构承载力是否符合要求。 1
7 检测仪器 7.1 千斤顶:加载分度值不低于1kN;试验最大荷载值应介于仪器测量范围的20%~80%。 7.2 超声波探伤仪:垂直线性误差≤3%;水平线性误差≤0.1%。 7.3 秒表:分度值≤1s。 7.4 裂缝综合测试仪:精度≤0.01mm;测宽部分最大允许误差为±0.02mm。 7.5 承载力检验装置:承载强度应满足试验要求,装置示意图可参照附录A。 7.6 球形支座或楔形垫块、钢垫块:规格应与千斤顶匹配,力学性能应能满足试验要求。 7.7 以上设备中千斤顶、承载力检验装置、球星支座或楔形垫块、钢垫块均有质量标识并精确到1kN。
8 检测频率 隧道风机支承结构抽检数量为100%,即隧道内每台风机支承结构均应检测承载力。 9 试验准备 9.1 封闭现场 检测工作开展前,应封闭现场和相关区域,有必要时,应依法申请交通管制。 9.2 核对现场条件 试验作业平台应水平固定,其面积应大于预埋件底座面积的1.5倍,高度以方便检测工作开展为宜; 检查现场条件是否满足紧急撤离预案的要求,必要时,根据现场条件修改预案。 9.3 焊缝检测 对连接预埋件的风机支架焊接部位,应按《钢结构工程施工质量验收规范》(GB 50205-2001)规范要求进行焊缝质量检验,所检结果应满足设计要求,对于无法进行内部缺陷检验的部位,其外观质量应满足设计要求。试验过程应留存影像记录,以便于承载力试验后进行外观状况分析对比。 9.4 混凝土裂缝检测 1
根据《公路工程竣(交)工验收办法实施细则》的规定,隧道衬砌混凝土表面出现受力裂缝时,钢筋混凝土结构裂缝宽度不大于0.2mm,普通混凝土结构裂缝宽度不大于0.4mm。如果所测值大于规定值,应作结构安全分析论证可行后方可进行下一步操作。 9.5 安装承载力检验装置 根据预埋件上风机支承结构类型选择安装合适的承载力检验装置,安装时应确保装置足够牢靠,特别是焊接部位、螺栓连接部位以及钢丝绳卡扣部位。对于以钢丝绳为构件的承载力检验装置,应确保钢丝绳的规格型号、安装角度符合检测方案要求。 9.6 安装千斤顶 确保千斤顶与水平面垂直并有合适的行程范围,必要时可在千斤顶上部加垫楔形钢板、球形支座或在下部加垫钢垫块以保证满足以上要求。 9.7 校正最大试验荷载值 试验所使用的千斤顶、承载力检验装置、垫块等设备自重总和大于1kN时,应对最大试验荷载值进行校正。
10 试验方法 10.1 预加载 对整个系统实行预加载,加载荷载为预计最大荷载的10%,卸载,调整加载装置。 10.2 施加试验荷载 采用五级加载方式,按照表1的规定进行加载控制,试验设计最大荷载为15倍风机自重,加载过程应缓慢,每级持荷时间不应少于表1的规定,持荷时观测风机支承结构与周边部位是否发生异常,并记录;如检测过程中出现下列异常,应立刻停止加载,及时卸载并撤离人员: 10.2.1 发生混凝土剥落、裂缝明显扩展、发生异常现象等; 10.2.2 千斤顶油压急剧下降,或持荷时间内油表不能维持稳定。 表1试验加载等级与持荷时间 最大试验荷载(kN) 分级荷载与最大试验荷载Fmax的百分比(%) 加载Fmax 30 60 80 90 100 持荷时间(min) 2 2 2 5 5 10.3 观测混凝土裂纹发展情况