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文档之家› 城市雷电预警方案

城市雷电预警方案

城市雷电预警方案
城市雷电预警方案

城市雷电预警方案

(第一版)

2018年11月20日

目录

一、前言3

1、参考标准或依据4

二、雷电预警系统设计4

1、雷电预警系统性能指标4

2、城市雷电预警系统整体设计5

3、硬件系统配置5

4、软件系统组成7

1)软件功能(见表1、2)7 2)雷电预警识别(表1、2、3)8

三、安装说明9

1、电场探头(T M C)的位置要求9

2、探头安装位置选择10

3、接地连接方式10

4、雷电预警系统数据转换箱安装11

5、系统电缆连接(含专用防水连接头)11

6、各地应用实例11

四、雷电预警系统工作原理12

五、雷电预警系统优点12

一、前言

雷电是一种非常复杂的自然现象,雷电灾害也是“联合国国际灾害十年”公布的最严重的十种自然灾害之一。雷电形成过程中伴随有声、光、热、电磁场等多种效应的产生,为雷电预警提供了有效的信息。

全球气候环境的不断恶劣,雷电灾害对学校等人员密集地的危害越来越严重;雷电灾害已对其造成不可忽视的威胁,一旦发生事故,后果不堪设想。

随着我国经济的发展,雷电对大城市的发展建设的威胁也不容忽视,雷电灾害发生率和危害程度,特别是对通信、媒体、计算机网络等设施呈现上升的趋势。一些重要设施、区域等都需要雷电的监测和预报,特别是一些户外重大活动更需要雷电和空间电环境的监测和短时预报。

虽然目前一些城市和地区先后建立了闪电定位监测网,这无疑为城市雷电监测提供了有利条件,但雷电的产生是雷雨云中电荷累积的结果,只有当雷雨云中电荷积累到一定程度达到击穿电场强度之后闪电才开始发生,闪电定位系统也才可能对其进行监测,所以这些定位系统无法探测到闪电形成前云中的电荷积累活动。1

随着雷雨云的发展,起电过程逐渐增强,电荷逐渐累积,云内外大气电场增大,云下的地面电场强度也随着雷雨云的发展演变而发生剧烈变化,地面大气电场仪通过感应测得雷雨云中电荷产生的静电场以及电场的极性和连续变化,从而得到雷雨云中强电荷中心的演变信息。由于地面大气电场是空中所有带电物在地面产生的电场的矢量和,所以单点地面大气电场的测量不能准确地反映雷雨云中的雷电活动状况,需要地面电场仪的组网观测并通过空中云场的观测大致确定雷雨云的空间位置,才能根据电场资料反演得到可靠的雷雨云中强电荷中心的强度、极性和分布全面地揭示雷雨云中电荷分布特征,为雷电的监测和预报提供更全面的信息。

因此通过组建地面电场仪网,结合其它气象观测手段,将为城市雷电和灾害性天气过程预报技术的发展提供新的方法,为城市安全和社会的稳定发展提供雷电安全保障服务。

雷电预警装置以地面静电场的物理测量理论和分析理论为基础,辅以科学测量手段及高性能数据处理、分析软件,实时采集、处理并分析当前区域内的电场变化情况,根据相应的数学模型,准确地推算出当前雷电情况并予以报警,同时作出相应措施,即可大大降低雷电灾害对城市居民及相关设施的影响。

1、参考标准或依据

1)电场变化参照依据

根据国内多个气象局的大气电场仪全年春季、夏季和秋季的监测资料,分析了当地大气电场各季节日变化、晴天和雷暴天气下的变化特征,分析结果表明:全年大气电场具有“双峰双谷”的日变化特征,峰值基本出现在07—09时和20—23时,谷值出现在04—06时和15—17时。对大多数陆地测站而言,电场日变化和地方时间有密切关系,但各地全年大气电场的平均值有差异,如:北京地区为0.31k V/m;哈尔滨地区为0.51k V/m;呈现晴天电场随纬度而增大,称为纬度效应。

另外,在工业区,由于空气中存在高浓度的气溶胶,电场强度会增至每米数百伏。2)雷暴电场特征及预警阀值参照依据

根据国内多个气象监测点数字,全年晴天大气电场的日变化规律要比年平均更为明显,其电场值要比全年日平均值大40%左右;雷电的发生与电场仪的快变抖动之间存在着很好的对应关系。根据大气电场的变化特征和所对应的雷暴过程对大气电场的雷电预警阈值评估,一般按照三级雷电警报,其预警阀值根据各地区情况有所差异。如:北京地区三级预警阀值值分别为2.84k V/m,5.58k V/m,8.29k V/m。哈尔滨地区为2.94k V/m,5.88k V/m,9.25k V/m。

二、雷电预警系统设计

1、雷电预警系统性能指标

1)预警时间:≤20分钟;

2)测量范围:-50k v/m-50k v/m;

3)雷电预警范围:≤10k m;

4)电场值分辨率:≤0.05K V/m;

5)防护等级:I P65

6)采用黄橙红三级声光预警,对于即将来临的雷电根据不同的强度等划分为不同的危险等级,从而发出不同的声光报警;

7)可在客户端上实时显示场强等信息;

8)具备信息记录功能,储存空间远远大于1年,方便用户查阅历史记录数据以及进行数据分析;

9)根据历史数据分析结果,可对设备报警阀值进行远程修改,降低设备雷电误报率。

2、城市雷电预警系统整体设计

由于城市居民、建筑、设备等均十分密集,固雷电预警探头部署采用网格化形式,每3~5公里安装一个雷电预警探头,形成预警保护网,在雷电来之际给出准备预警。如图1所示。

图1城市雷电预警网格化部署示意图

3、硬件系统配置

(1)电源、信号都采用单独配线有线传输方式

信号采用有线传输方式,将外部电场信号传至中心控制室。如图2所示。电场探测头安装在室外,客户端、交换机等装置(硬件)配置在中心控制室内。电源、信号都采用单独配线有线传输方式,信号采用有线传输方式,将外部电场信号传至每个通讯机房,通过城市网络将各个站点的雷电预警数据传送至中心控制室。

图2雷电预警硬件网络示意图(有线)

(2)电源单独配线信号采用G P R S无线模块传输方式

采用无线传输(利用G P R S网络),将外部数据无线传输至中心控制室。

如图3所示。

图3雷电预警硬件网络示意图(无线)

特别说明:

上述配置需要该区域内有G P R S网络信号(移动通信网络),发射接收点没有强大的屏蔽和干扰。

具体安装方式需根据实地情况而定。

4、软件系统组成

1)软件功能(见表1、2)

(1)实时显示当前电场强度;

(2)历史数据查询功能;可准确查询历史数据,生产报表。

(3)报警功能;软件可根据实时情况,准备给出一、二、三级雷电报警。

(2)站点信息参数设置;

(3)管理员权限配置;

(4)根据电场变化信息运算判断等发出雷电预警信息;

2)雷电预警识别(表1、2、3)

(1)监测点显示绿色:无雷电活动;

(2)监测点显示黄色:雷电一级预警,雷雨云正在聚集;

(3)监测点显示橙色:雷电二级预警,雷暴云形成;

(4)监测点显示红色:雷电三级预警,雷暴云完成,本地将发生雷电活动。

表1:

表2:

表3:

表4:

三、安装说明

1、电场探头(T M C)的位置要求

a)视野立体角α必须>90°;

b)设备与高大物体之间的距离d≥2Δh;其中,Δh为两者高度差;

为使对雷云电场的探测尽量避免叠加干扰的影响,电场探头应被直接安

装于室外无阻挡的开阔地,取样口朝上,外壳朝下。安装时使探头的视

野立体角α尽量大(最小为90度),以保证天空和云层都在探测范围内;

c)探头应尽量避免与大功率发射源(电磁场会干扰固态探侧头);

d)靠近烟囱的地方或发电机组的排气出口处。因为,烟雾中所带的电荷会干扰探测,使探头屏蔽转盘,运转不灵活。

特别说明:由于某些环境的特殊性使探头安装位置无法同时满足条件a)和b)时,至少满足其中一个条件,才能确保雷电预警装置的正常运行。

2、探头安装位置选择

在选择安装位置的时候,尽量保证雷电预警系统周围空旷无遮拦。如果现场环境不允许,至少要保证雷电预警系统与高大建筑物或树木之间的距离大于2倍高度差。如图2所示。

图4雷电预警装置安装整体示意图

3、接地连接方式

根据固态雷电预警系统的测量原理,其结构部分和支柱

(或支架)均需要接地,为了能理想地测量电场强度,其外壳

和螺杆需要接地,传感器的支柱需连接外部最靠近的接地端子。

支柱接地时不能与避雷针的下方连接,而应与最靠近的接

地端子连接;接地电缆的横截面须大于6mm2,接地体接地电

阻小于10欧姆。

4、雷电预警系统数据转换箱安装

雷电预警系统数据转换箱采用抱箍方式安装,安装在塔杆底部,如图5所示。

图5(a)数据转换箱安装正视图图5(b)数据转换箱安装侧视图5、系统电缆连接(含专用防水连接头)

电缆类型 :5*0.3mm2线缆,带屏蔽;

通讯方式;R J45(带屏蔽)方式或者3G/4G无线方式;

供电方式:供电电压为220伏市电供应,电缆选配3*1.5mm2(带屏蔽),可选配新能源;

地线:采用6mm2多芯黄绿线缆。

6、各地应用实例

四、雷电预警系统工作原理

雷电是由雷雨云中的电荷达到一定的数量时,在云与云之间或云与地之间发生放电现象,即雷电的发生来源于雷云内部的电荷累积。侦测电场强度和电场变化率原理是利用电效应贯穿于雷电生命周期的各个阶段。云层中只要有电荷,就能侦测出在云层下面的大气电场变化情况,就可以了解雷雨云中电荷积累情况,并判断本地区是否发生雷击。

雷电预警系统依据对电场强度及电场变化率的侦测和分析,实时的监测本地雷云变化,并对可能造成雷击危险的变化加以识别和预警。

★雷电预警典型预警阀值参考取值范围:

2.5k V/m~3.5k V/m(雷暴云层靠近,集聚电荷);

3.5k V/m~5.5k V/m(雷暴云层形成高度降低,集聚大量电荷);

5.5k V/m~10k V/m(雷暴闪电即将发生或已经发生远端云闪)。

不同地区、不同环境、不同气象地质条件地点,设定值不同。

五、雷电预警系统优点

(1)采用了基于电荷感应原理,先进的M E M S(微机电系统)技术,电场探头测量装置体积小,功耗低,无易磨损的机械部件,固态雷电预警探头按照方便、基本不受环境污染影响、比传统的场模式电场仪具有更好的稳定性和更高的可靠性。

(2)整个雷电预警装置采用全密封处理。

对外界风沙,灰层等具有一定的防护性。传统场模式雷电预警装置采用电机带动

金属转子以固定转速(频率)屏蔽或非屏蔽金属定子来感应周围电场,且电机与转子均裸露在外,因此风沙地带容易影响转子转动,从而影响整个雷电预警装置的性能,如图6所示。

对于冰雪等恶劣环境具有一定的防护性。在冰雪天气时,场模式探头的转子由于结冰等影响,也会影响其转动,严重时可能烧坏电机,使整个系统停止工作。而固态雷电预警探头无机械转动,同时全密封,故无此隐患。

所以,公司生产的固态雷电预警装置在风沙、冰雪等恶劣环境具有一定的优势。

图6(a)场模式雷电预警探头图6(b)固态雷电预警探头(3)探头采用半导体材料,频率震荡扫描工作方式代替老式屏蔽转盘式电场仪,抗干扰性强、宽量程,响应速度快、防湿性强、长寿命、空间分辨率高、功耗低、性能可靠。

(4)在空气污染较严重,特别是存在强烟尘污染的使用环境,其维护清洗的次数远远低于老式屏蔽转盘式电场仪6-8倍。

(5)M E M S探头测量装置体积小、封装集成度高,十分便于维修更换。

(6)该装置在成都、三亚成功运用,下图为现场安装图片。

雷电灾害应急预案

雷电灾害应急预案 第一章总则 第一条为防御雷电灾害和减轻雷电灾害造成的损失、使本项目部成员和设备的安全得以保证,特制定本预案。 第二条凡在本项目部的雷电灾害应急救援工作,均应遵守本预案的规定。 第三条雷电灾害防御和应急处理工作,实行“统一规划、归口管理、分工协作”原则,坚持“预防为主,防御与救助相结合”。 1、在项目部统一领导下,分工负责、综合协调,共同做好雷电灾害应急救援工作。 2、坚持预防为主、防灾与救灾并举,做好灾前预警,灾中应急、灾后重建工作。 第二章组织机构 第四条成立了由项目经理丁民为组长,刘锋、尹玉顺为副组长项目部成员:彭剑、张同林、王维、雷利、肖磊、邱德军、涂代兴的防雷减灾工作领导小组,负责本项目部的雷电灾害防御和应急救援的指挥和协调。 防雷减灾工作领导小组的主要职责是: 1、决定雷电灾害应急救援预案的启动和终止,负责灾后恢复重建计划的制定和实施。 2、决定雷电灾害应急救援重大事项,指挥和协调有关部门和个人共同做好雷电灾害应急救援工作。

3、组织制定雷电灾害应急救援预案,加强雷电灾害预测警系统建设。 第五条防雷减灾工作领导小组各成员单位的主要职责是: 1、安全员:参与事故调查,协助调查取证,提出处理意见。 2、门卫:负责雷电灾害地点的治安工作,做好现场警戒,人员疏散等工作。 3、库房:负责应急物资的落实。 4、通讯员:组织急救队伍到事故现场抢救伤员。 5、消防员:负责火灾的扑灭,参与伤员的抢救,转移及事故现场的保护等工作。 第三章雷电灾害的监测 第六条加强对雷电的监测和预试,不完善的及时提出整改意见,并整改到位。 第七条按到市气象局的强雷暴天气警报信息后,项目部应立即组织相关部门进行会审。对属于可能发生雷电灾害的情况,及时进行预防工作部署。各相关成员庆按照各自职责做好启动雷电灾害应急救援预案的准备工作,确保预案实施。 第四章应急救援预案的启动和应急处置 第八条当出现下列情形时,启动本预案; 1、市气象局发布强雷暴预案,确认可能发生雷电灾害事故。 2、项目部领导确认已经生重、特大雷灾事故。 第九条、项目部领导确认可能发生雷电灾害事故时,启动以下应

雷电的监测和预警的定义

雷电的监测和预警 雷电监测原理 雷电监测是指利用闪电辐射的声、光、电磁场特性来遥测闪电放电参数(时间、位置、强度、极性电荷、能量等。)云闪(IC)和地闪(CG)发生时辐射频谱范围极大地电磁场,地闪回击辐射电磁波的功率频谱密度峰值在(4-10)KHZ之间,云闪主要在1MHZ以上。在初始击穿和通道建立过程中,主要产生甚高频辐射LF和甚低频辐射VLF,电磁辐射覆盖整个放电过程,排除地面传导率、电离层变化,以及地形变化等因素的影响,在不同的距离上采用不同的频带探测闪电过程是空间极轨卫星和声学传感器进行探测。 局域的闪电监测系统是由分布在不同地理位置的闪电探测探头和一个定位监控中心组成。闪电监测系统是一个网络系统,它覆盖的区域范围越大,信息传输的技术和方式越先进,定位精度就越高。从闪电监测资料的应用考虑,地闪监测精度对于雷电防护非常重要,在云闪监测系统中,根据雷暴过程的发展趋势做出临近预报。 雷电定位 雷电定位主要利用闪电回击辐射的声、光、电磁场特性来遥测闪电回击放电参数,确定雷击点位置和相关参数。确定落雷点位置一般有三种方法:定向定位(DF)、时差定位(TOA)和近几年发展的综合利用DF和TOA的复合定位方法。 定向定位是利用2个及以上探测站以正交环形磁场天线同侧定落雷点,2个探测站获得2个方位角,用球面三角交汇确定落雷点;时差定位又称基于GPS同步的闪电三维时差定位技术,它通过检测落雷点电磁波信号峰值到达探测站相对时间差,在球面上建立双曲线3个探测站能产生2条双曲线,其交点即为落雷点。此方法精度高,但当监测站小与3个时它却无能为力。为了既保证定位精度又对与监测站多少无限制,出现了时差磁方向综合定位方法,其原理是2个测站时差确定1条曲线,任一站的磁方向给出1个磁场方向,交点决定落雷点。随着微处理存贮技术以及GPS和数字处理技术DSP的发展,闪电定位也从单一采用定向法(DF)单站定位发展到采用定向和时间差(TOA)联合法(MPACT)的多站定位,对地闪的定位精度有了很大提高,对甚高频段闪电(云闪)的探测一般采用窄带干涉仪定位法(ITF)或者三维时差法。 当探测站既能测量雷电方向角,又能测量雷电波到达时间称为综合定位系统,又称闪电探测和测距系统(缩写为LDAR)。采用雷电监测系统,能够准确、及时、直观地检测到雷击点,准确有效地对雷电进行定位、定性、定量。该系统是一个大面积、全自动、实时性雷电监测网,它由雷电探测站(DTF)、中心处理站(PA)、用户终端站(NDS)和通讯网络组成雷电探测站探测和处理雷电电磁波脉冲信号,并采用GPS技术对雷电脉冲进行高精度(ns级)时间标定。中心处理站高速处理各探测站传送的雷电原始信号,并将处理好的雷电信息立即发送给用户终端站,用户终端站根据拥有的地理信息系统(GIS)、电力系统观测目标数据库(ODS)和雷电信息数据库(LDB),将雷电的发生、发展以及雷击事故分析迅速展现在生产调度与分析人员面前,为雷电的监测和防治提供高新技术手段。 雷电监测的意义 开展雷电监测的意义是,通过建设全国雷电监测网实时监测雷电的发生、发展及消亡过程,提供雷电灾害预警信息,服务于雷电灾害的防护。通过统计我国雷电日、雷电密度分布图,为我国雷电防护工程提供科学参数。

气象灾害应急演练方案 防雷

气象灾害应急演练方案第一部分防雷知识宣讲 内容:对雷电发生、雷电特点、我区雷电及雷电灾害情况介绍、雷电防护常识(在户外应该如何防护、在户内应该如何防护、遭遇雷电袭击如何自救及急救) 预计宣讲时间:30分钟左右 第二部分气象灾害应急演练 1、内容:在户外,突遇雷电,怎样选择避雷雨地点 具体方案:100人在操场区域正常活动,当听到雷闪声响时,选择自己认为正确的地点进行躲避。(如,选择树下躲避的,则站在“树”的标志牌下,以此类推。) 使用道具:“树”的标识牌1个,“广告牌”标识排1个,“凉亭”标志牌1个,“水塔”标志牌1个,“旗杆”标志牌1个,“建筑物”标志牌1个 正确做法:以小碎步的形式,快速地前往“建筑物”避雨。 2、内容:在室内,突遇雷电,应该采取怎样的措施保障自身和设备的安全 具体方案:20人在标志为“建筑物”的区域内活动,当听到雷闪声响时,选择正确全面的方式保障自身和设备安全。(如:看到有“电源已开”标示的牌子,换取“电源关闭”标志的牌子,以此类推)使用道具:“门开”、“门关”、“窗户已开”、“窗户已关”、“电话

线连接”、“电话线切断”、“网线连接”、“网线切断”、“电源已开”、“电源关闭”、“闭路线连接”、“闭路线切断”各一个牌子。 正确做法:选择“门关”、“窗户已关”、“电话线切断”、“网线切断”、“电源关闭”、“闭路线切断”的牌子 3、内容:如果遇到雷电灾害及触电事件,应该如何急救。(此项目分三个小组,3人一组,共9人进行) 具体方案:假设一组的一个人遭遇雷电及触电事件,另两人选择正确的工具和正确的做法进行急救。(如,一人遭遇触电,另一人选择正确的工具切断被急救人和电源之间的联系,并进行救助。)使用工具:铁棒、木棒、绳子各3根,“120”牌子各3个 正确做法:选择木棒或者绳子切断电源和被触电人的联系,拨打电话请求救援,并实施正确的人工呼吸和胸外心脏按摩。

自然灾害事故现场处置方案

自然灾害事故现场处置方案 1事故特征 1.1自然灾害事故类型:主要针对施工期遇到的台风、暴雨、洪水等可能引起的灾害进行防汛抢险、减轻灾害现场处置。 1.2自然灾害事故的危害程度:台风来临时,风力大,破坏面广,损失严重。特大暴雨引起的山洪暴发、河流泛滥,造成房屋倒塌,设施损坏,甚至人畜伤亡,经济损失严重。 1.3事故季节:4~6月为梅雨季,强度不大,雨天连绵不断;7~9月为台风暴雨季,雨大集中,台风过境中心风力强。 2应急组织与职责 2.1自然灾害事故现场应急处置小组 组长:总经理 副组长:副经理 成员:现场监理、施工员、安全员 2.2工作职责 2.2.1组长负责了解和掌握事故现场情况,及时向上级汇报,在上级应急指挥机构到达前负责指挥和组织现场抢救。 2.2.2副组长负责协助组长开展应急抢救工作。 2.2.3各成员职责 (1)施工员负责组织人员开展现场抢救 (2)安全员、现场监理等负责维护现场秩序、保护事发现场。3应急处置

3.1事故应急处置程序 公司部气象人员获得台风、洪汛信息,应立即报告本公司的安全部门负责人、公司负责人及现场应急处置小组,公司部负责人布置做好防汛防台工作。当发现台风已经或可能导致人员伤亡或设备损失,公司负责人应立即向***安监部门等报告,并同时启动本公司相应级别的应急预案。当事故超出本单位应急处置能力时,应向***有关部门及上级单位请求支援。 3.2现场应急处置措施 3.2.1当接到台风预报时,及时组织有关人员进行一次全面的安全检查,重点检查驻地、高支架、高边坡、水上设施、工棚和构筑物等。了解水情和排水情况,查看有无水害隐患。 3.2.2对于易坍塌的临时构筑物采取加固措施。如采用锚固、拉结缆风绳,清理、转移物资和设备。工棚受风较大有坍塌可能时应及时转移物资和人员。 3.2.3停止高空作业、水上作业及起重吊装作业等受台风影响安全的施工作业;在台风来临前,所有施工作业人员和机械设备应安全撤离到指定地点。船舶必须到指定防台风地点抛锚避风。并随时备足编织袋、抽水设备等抢险材料及机具,以防不测。 3.2.4当发现有人员受伤时,应送往医院或拨打120向当地急救中心取得联系,详细说明事故地点、严重程度、联系电话,并派人到路口接应。 3.2.5应急救援联络电话

雷电预警信息接收和响应制度资料讲解

雷电预警信息接收和 响应制度

1目的:切实加强公司雷电防御管理,有效预防雷电引发的事故,减轻雷电灾害可能造成的损失,保护公司财产和员工生命安全。结合公司实际,特制定本制度。 2范围:本制度适用于公司内所有员工 3责任:安全环保部 4内容: 4.1预警信号的接收 雷电灾害预警信号接收的主要来源: (1)天气预报 (2)本地气象部门通过电话或者网络通知 4.2 预警信号分类 雷电预警信号共分为黄、橙、红三个等级,逐级增强。 (1)6小时内可能发生雷电活动,可能会造成雷电灾害事故的为黄色级别。 (2)两小时内发生雷电活动的可能性很大,或者已经受雷电活动影响,且可能持续,出现雷电灾害事故的可能性比较大的为橙色级别。 (3)两小时内发生雷电活动的可能性非常大,或者已经有强烈的雷电活动发生,且可能持续,出现雷电灾害事故的可能性非常大的为红色级别。 4.3应急响应

(1)收到黄色级别的预警信号,要尽量避免户外活动,在户外且附近没有安全避护场所的人员应尽快返回,注意接收后续天气预报预警信号。 (2)升级为橙色预警后,除停止户外活动外,不要在树木、塔吊、变压器下及孤立的棚子和小屋里避雨 (3)收到雷电红色预警信号后,人员应当尽量躲入有防雷设施的建筑物内,并关好门窗;切勿接触天线、水管、铁丝网、金属门窗、建筑物外墙,远离电线等带电设备和其他 类似金属装置;尽量不要使用无防雷装置或者防雷装置不完备的电视、电话等电器;密切注意雷电预警信息的发布。在空旷场地不要打伞,要切断危险电源,远离电线、变压器等带电设备,远离铁塔、烟囱、电线杆、旗杆各种天线等高大物体,远离建筑物的避雷针及其下引线等。 (4)接收到预警信号后,领导干部应确保通讯畅通,加强值班制度,确保24小时有人值班。 做好防汛抢险救灾工作。

雷电灾害应急预案

雷电灾害应急预案 武隆县沧沟乡中心校 雷电灾害事故应急预案 重庆市是全国多雷暴地区之一,由于特殊的地理、气候背景,导致雷电发生频率高、电流强度大,雷击事故频繁发生。为全面贯彻落实《重庆市气象局、重庆市教育委员会关于进一步加强学校防雷安全教育和防雷设施管理的通知》(渝气发[2019]70号)、《重庆市教育委员会关于切实做好震后及汛期学校安全工作的紧急通知》(渝教办[2019]48号)和《重庆市防御雷电灾害管理办法》(重庆市人民政府令第78号)精神,保护国家财产和全体师生的生命安全,维护社会稳定,提高学校防御雷电灾害的能力,认真落实县教委召开的系列安全工作会议精神和有关规范性文件关于加强学校防雷安全工作的规定,结合我校防雷安全实际情况,建立“信息畅通、反应快捷、处置有方、责任明确”的学校突发安全事故应急机制,保障师生生命与财产安全,建设和谐校园,保障学校正常教学、工作和生活秩序,特制定以下雷电灾害突发事故应急预案。 一、指导思想: 以“三个代表”重要思想和科学发展观为指导,建立学校安全应急处理机制,迅速、及时、积极的开展各项处置工作,最大限度的降低损失,有效保障师生及学校生命财产安全,切实维护教育稳定和社会安定。 二、学校成立防雷领导小组 组长:窦春坤 副组长:王德全、杨波 成员:陈胜谷、刘锋、周大勇、各班班主任 领导小组下设办公室于沧沟乡中心校,由陈胜谷同志负责日常办公。 三、学校高度重视防雷安全工作 认真吸取去年开县发生的雷击灾害的惨痛教训,充分认识防雷安全工作的重要性,认清我县雷击事故频繁发生的严峻形式,消除麻痹思想和侥幸心理,增强责任感和使命感,把防雷安全纳入学校安全工作的很需要内容,加强防雷基础设施和学生防雷安全教育,采取有效措施确保学校防雷设施安全可靠,防止和减少雷电灾害的发生。 四、学校加强防雷知识宣传 学校积极配合县教育行政主管部门,切实加强防雷安全知识的培训和宣传工作,学校组织相关老师和安全负责人积极参加由气象行政主管部门组织的防雷知识培训班,并将防

气象灾害应急演练方案

气象灾害应急演练方案 第一部分防雷知识宣讲 内容:对雷电发生、雷电特点、我区雷电及雷电灾害情况介绍、雷电防护常识(在户外应该如何防护、在户内应该如何防护、遭遇雷电袭击如何自救及急救) 预计宣讲时间:30分钟左右 第二部分气象灾害应急演练 1、内容:在户外,突遇雷电,怎样选择避雷雨地点 具体方案:100人在操场区域正常活动,当听到雷闪声响时,选择自己认为正确的地点进行躲避。(如,选择树下躲避的,则站在“树”的标志牌下,以此类推。) 使用道具:“树”的标识牌1个,“广告牌”标识排1个,“凉亭”标志牌1个,“水塔”标志牌1个,“旗杆”标志牌1个,“建筑物”标志牌1个 正确做法:以小碎步的形式,快速地前往“建筑物”避雨。 2、内容:在室内,突遇雷电,应该采取怎样的措施保障自身和设备的安全 具体方案:20人在标志为“建筑物”的区域内活动,当听到雷闪声响时,选择正确全面的方式保障自身和设备安全。(如:看到有“电源已开”标示的牌子,换取“电源关闭”标志的牌子,以此类推)使用道具:“门开”、“门关”、“窗户已开”、“窗户已关”、“电话线连接”、“电话线切断”、“网线连接”、“网线切断”、“电源已开”、

“电源关闭”、“闭路线连接”、“闭路线切断”各一个牌子。 正确做法:选择“门关”、“窗户已关”、“电话线切断”、“网线切断”、“电源关闭”、“闭路线切断”的牌子 3、内容:如果遇到雷电灾害及触电事件,应该如何急救。(此项目分三个小组,3人一组,共9人进行) 具体方案:假设一组的一个人遭遇雷电及触电事件,另两人选择正确的工具和正确的做法进行急救。(如,一人遭遇触电,另一人选择正确的工具切断被急救人和电源之间的联系,并进行救助。)使用工具:铁棒、木棒、绳子各3根,“120”牌子各3个 正确做法:选择木棒或者绳子切断电源和被触电人的联系,拨打电话请求救援,并实施正确的人工呼吸和胸外心脏按摩。

雷电预警信息接收和响应制度

1目的:切实加强公司雷电防御管理,有效预防雷电引发的事故,减轻雷电灾害可能造成的损失,保护公司财产和员工生命安全。结合公司实际,特制定本制度。 2范围:本制度适用于公司内所有员工 3责任:安全环保部 4内容: 4.1预警信号的接收 雷电灾害预警信号接收的主要来源: (1)天气预报 (2)本地气象部门通过电话或者网络通知 4.2 预警信号分类 雷电预警信号共分为黄、橙、红三个等级,逐级增强。 (1)6小时内可能发生雷电活动,可能会造成雷电灾害事故的为黄色级别。 (2)两小时内发生雷电活动的可能性很大,或者已经受雷电活动影响,且可能持续,出现雷电灾害事故的可能性比较大的为橙色级别。 (3)两小时内发生雷电活动的可能性非常大,或者已经有强烈的雷电活动发生,且可能持续,出现雷电灾害事故的可能性非常大的为红色级别。 4.3应急响应 (1)收到黄色级别的预警信号,要尽量避免户外活动,在户外且附近没有安全避护场所的人员应尽快返回,注意接收后续天气预报预警信号。 (2)升级为橙色预警后,除停止户外活动外,不要在树木、塔吊、变压器下及孤立的棚子和小屋里避雨

(3)收到雷电红色预警信号后,人员应当尽量躲入有防雷设施的建筑物内,并关好门窗;切勿接触天线、水管、铁丝网、金属门窗、建筑物外墙,远离电线等带电设备和其他 类似金属装置;尽量不要使用无防雷装置或者防雷装置不完备的电视、电话等电器;密切注意雷电预警信息的发布。在空旷场地不要打伞,要切断危险电源,远离电线、变压器等带电设备,远离铁塔、烟囱、电线杆、旗杆各种天线等高大物体,远离建筑物的避雷针及其下引线等。 (4)接收到预警信号后,领导干部应确保通讯畅通,加强值班制度,确保24小时有人值班。做好防汛抢险救灾工作。

广西雷电实时监测预警系统

文章编号:100125191(2003)022******* 广西雷电实时监测预警系统 刘世学,史彩霞,熊文兵 (广西气象科技信息服务中心,南宁 530022) 摘 要:通过对各时段闪电出现次数、强度、雷达回波强度及叠加图像的动态分析研究,实现对雷电天气的实时监测、定位和趋势预警作用。并且设计了对闪电历史资料查询的功能。关键词:闪电定位;雷达回波图;叠加;监测;定位;预警中图分类号:T P 393 文献标识码:B Real -ti m e D etecti n g and Warn i n g Syste m of L i ghtn i n g i n Guangx i L I U Sh i 2xue ,SH I Cai 2x ia ,X I O N G W en 2bing (GuangxiM eteo ro l ogical Infor m ati on Center ,N ann ing ,Guangxi ,530022) Abstract :T h is syste m con sist of the direct detecti on by ligh tning l ocalizer and indirect ,as w ell as indirect detecti on by Dopp ler radar on the p roducing p rocess of ligh tn ing ,and superpositi on of these two i m ages is po .T he real 2ti m e detecti on ,l ocating and trend w arn ing of ligh tning are realized th rough the dyna m ic analysis of num bers ,inten sity ,radar echo strength and i m age superpositi on of ligh tning in each ti m e peri od .M eanti m e ,the syste m is equi pped w ith the functi on of check ing the h isto rical ligh tning info r m ati on . Key words :ligh tning l ocating ;radar echo m ap ;superpositi on ;detecti on ;l ocating ;w arning 收稿日期:2003205226 作者简介:刘世学(19762),男,助理工程师,广西南宁人,从事专业气象服务工作。 1 系统简介 本系统是实现对雷电天气发生发展的监测、定 位、跟踪及趋势预警的作用,从局域网上读取最新的基础数据,录入已建的数据库,通过系统后台的分析、转换后,在系统前台界面可选择显示同一天的闪电定位信息或雷达回波图像,系统还设置了两者图形叠加的功能,显示界面含广西县、乡一级的地理信息,实现地理信息精细的雷电天气实时监测、定位和趋势预警作用,为准确的了解实时雷电信息、定性做出趋势预警提供了可靠的依据。 系统建设采用W indow s 2000下的M acrom edia D rea mw eaver M X 可视化软件和V C ++进行开发, 对闪电信息和雷达资料进行可视化和自动化改造,生成以广西地、县、乡为底图的广西雷电实时监测预警系统, 系统是一个集闪电历史资料查询、分析诊断及定性预报的可视化软件,系统操作方便,为预报服务提供可靠依据。 图1 广西雷电实时监测预警系统结构图 系统配置:服务器:D ell Pow erEdge 600sc ,微 软○R W indow s ○R 2000Server 操作系统和W eb 服务器; 客户端:D ellD i m ensi on 4550,W indow s 2000操作系统,M acrom edia D rea mw eaver M X 、V C ++软件开发系统。 第24卷 第2期 广 西 气 象 V ol 124 N o 122003年6月 JOU TU RNAL O F GUAN GX I M ET EOROLO GY Jun 12003

加气站雷电应急预案

目录 一、总则 (1) 二、编制目的 (1) 三、编制依据 (1) 四、适用范围 (1) 五、企业基本情况 (1) 六、应急工作原则 (2) 七、雷电灾害事故分级 (3) 八、危害程度分析 (4) 九、组织指挥机构及职责 (4) 十、应急预案的启动 (7) 十一、预防与报警 (7) 十二、应急响应 (9) 十三应急终止 (10) 十四、后期处置 (10) 十五、附则 (10) 十六、维护和更新 (11) 十七、制定与解释 (11) 十八、应急预案实施 (11) 十九、附件 (11) 二十、现场处置方案 (15)

一、总则 二、编制目的 为保证我站发生雷电灾害性事件时,有效的提高应急救援工作效率,最大限度地减少人员伤亡、财产损失与环境损害,维护站区内生产秩序,结合本站的实际情况,本着“预防第一、自救为主、统一指挥、分工负责”的原则,特制定 防雷电灾害应急预案。特制定本预案。 三、编制依据 依据国家《突发事件应对法》等法律法规,《生产经营单位安全生产事故应急救援预案编制导则》(AQ/T9002—2006)等标准,公司《突发事件应急预案》及有关制度、标准及xxxxx公司应急救援预案。 四、适用范围 本预案所称防雷装置是指防直击雷、雷电感应、静电感应、电磁感应、雷击电磁脉冲和雷电波侵入等设施的总称。 本预案适用于xxxxxxxx有限公司xxxx加气站。 五、企业概况 1、概况:xxxxxxxxx有限公司xxx加气站是一座年销售1800万方的 车用加气站,本站建于xxxx年,xxxx年xx月建成投产。 2 主要设备包括: (1)CNG压缩机x台; (2)地下储气井x个(高压井x个,中压井x个,低压井x个);

3A级、4A级、5A级旅游景点景区智能雷电预警防雷安全防护系统介绍

3A级、4A级、5A级旅游景点景区智能雷电预警系统介绍 郑州万佳防雷有限公司发布人:王宝龙 产品名称:雷电预警系统品牌:郑州万佳 厂家:郑州万佳防雷有限公司 产品型号:WJAX/ZN1J 技术参数:当雷云形成或靠近的时候,对地静电场的电场强度会呈现显著变化特征。依此自主研发的雷电预警系统采用大气电场侦测仪运用测量环境静电场的原理来对雷云进行侦测分析。在任何时候,系统都可以根据对环境静电场的变化来侦测15公里以内靠近的雷雨云。当静电场的电场强度逐渐升高的时候,这就意味着在测量区域范围很可能出现雷电。该雷电预警系统已经在国内气象部门的得到了很好的应用,尤其在浙江省气象部门和电力公司已经广泛推广应用,我

们充分相信该雷电预警系统对雷电灾害风险有效防范会起到极其重要的作用。 二、Pre-storm设备简介 Pre-storm是经过几代升级的最新产品,它的诞生与升级得力于常年的科研结果: 三、1、产品优势:大气电场仪采用差模测量技术 (有两个电极,所采集的数据是两个电极的差模),相对于现在市场上采用共模测量的同类产品,避免了许多不必要的干扰信号,提供了更准确的测试结果。 2、大气电场户外探测器的外形设计独特,避免了积雪,鸟窝,鸟粪等对测试电场产生的影响。 3、系统能够组网。对多个探测点返回的信号进行分析,操作者可以实时地对不同范围进行探测,并运用处理程序对收集到的信息进行分析,从而扩大预警范围及预警精度。 4、采用新一代的数据采样技术,取样速度是5 ms。同类产品的取样速度约在32 ms。产品主要技术参数设备参数侦测探头铝合金,浇灌树脂。 尺寸(mm)L:240; H:100; P:240 重量 (kg) :2 固定:50mm圆支撑杆及支撑 功耗(mA):270(含通讯控制器) 运行温度(°C):-20 到55 有效保护半径(km):20 或根据现场特征 连接:可插拔连接头

雷电灾害现场处置方案

编号:XXX-019 版本号:XXX-19 XX化工集团股份有限公司 生产安全事故应急预案雷电灾害现场处置方案 XXX年4月22日编制 XXX年1月25日修订 编制单位:XX车间

1 事故特征 1.1 危险性分析和可能发生的事故类型 1.1.1 危险性分析 雷击事故是指因雷击发生火灾、爆炸、人员伤亡、建筑物或设备损毁、公共服务系统(供水、供电、通信等)中断甚至瘫痪,造成人员伤亡、经济损失或社会影响的自然灾害事故。 1.1.2 可能发生的事故类型 1.1. 2.1 直击雷伤害事故:是指雷云对大地某点发生的强烈放电。它可以直接击中设备和人员,也可以击中架空线,如电力线、电话线等。 1.1. 2.2 感应雷伤害事故:它可以分为静电感应及电磁感应。①静电感应:当带电雷云(一般带负电)出现在导线上空时,由于静电感应作用,导线上束缚了大量的相反电荷。一旦雷云对某目标放电,雷云上的负电荷便瞬间消失,此时导线上的大量正电荷依然存在,并以雷电波的形式沿着导线经设备入地,引起设备损坏和人员伤亡。②电磁感应:当雷电流沿着导体流入大地时,由于频率高,强度大,在导体的附近便产生很强的交变电磁场,如果设备和人员在这个场中,便会感应出很高的电压,导致人员伤亡和设备损坏。 1.1. 2.3 地电位提高事故:雷电流入地时,强大的雷电电流反击到设备上,造成设备损坏和人员伤亡。 直击雷事故仅占15%,感应雷与地电位提高事故占85%。 1.2 事故可能发生的季节和危害程度 1.2.1可能发生的季节

雷击事故在每年的3—11月份均有发生,尤其以6—9月份为高发期。 1.2.2 危害程度 雷击会造成火灾、爆炸、人员伤亡、建筑物或设备损毁、公共服务系统(供水、供电、通信等)中断甚至瘫痪、生产中断甚至瘫痪,会造成巨大的财产损失与人员伤亡。 1.3预警级别和信息发布 1.3.1 雷电黄色预警信号:6小时内可能发生雷电活动,可能会造成雷电灾害事故 1.3.2雷电橙色预警信号:2小时内发生雷电活动的可能性很大,或者已经受雷电活动影响,且可能持续,出现雷电灾害事故的可能性比较大。 1.3.3 雷电红色预警信号:2小时内发生雷电活动的可能性非常大,或者已经有强烈的雷电活动发生,且可能持续,出现雷电灾害事故的可能性非常大。 2.1 应急组织机构 成立事故应急现场处置指挥小组,组织人员如下: 组长:车间主任 副组长:车间副主任、车间安全员 成员:车间干部、当班人员 (事故发生时,如组长不在,由副组长任组长)

施工现场突发事件应急处置方案

附件1:作业人员应对突发坍(垮)塌事件现场处置方案 一、工作场所 配电运检工区生产、土建作业现场。 二、事件特征 生产、土建作业现场发生跨越架、脚手架坍(垮)塌事件,造成人员伤亡和设备损坏。 三、现场人员应急职责 1.现场负责人 (1)组织现场人员抢救。 (2)向上级汇报事故情况。 2.现场作业人员 (1)救助伤员。 四、现场应急处置 1.现场应具备条件 (1)通信工具及上级、急救部门电话号码。

(2)急救箱及药品。 (3)应急照明器具。 2.现场应急处置程序及措施 (1)发生坍(垮)塌事故时,作业人员应立即撤离现场。如有人受伤应大声呼救、自救,在保证人员安全的情况下,对未坍塌部位采取加固措施,防止坍(垮)塌范围扩大。 (2)将事件发生的时间、地点、初步判断原因、坍塌程度、人员伤亡等情况汇报上级。 (3)设立危险警戒区域,严禁无关人员进入。采取有效措施,尽快解救被困人员,并转移至安全地点。根据伤员休克、骨折、出血等不同情况,现场采取止血、固定、人工呼吸等相应急救措施。 (4)发现有人员被困难以施救时,及时拨打“120”、“119”、“110”等报警求助。 五、注意事项

1.应急救护人员进入事故现场必须听从现场负责人指挥,要做好防止再次坍(垮)塌措施;用吊车、挖掘机等机械施救,要有专人指挥和监护,并做好防止机械伤害被救人员的措施。 2.解救悬空被困者时尽可能使用吊篮方式;救护、运送伤员时尽可能使用担架方式,避免伤员受到二次伤害。 附件2:工作人员应对动物(犬)袭击事件现场处置方案 一、工作场所 工区外出作业过程中。 二、事件特征 工作人员在外出作业过程中,遭遇动物(犬)袭击。 三、现场人员应急职责 1.现场自救。 2.汇报事件情况。 四、现场应急处置 1.现场应具备条件 (1)棍棒或棒状工具。

防雷电专项应急预案

防雷电应急预案 一、编制目的 为切实加强项目防雷电自然灾害工作的组织领导,建立高效有序的救灾运行机制,最大限度地避免和减轻雷电灾害造成的危害,特制定防雷电自然灾害应急预案。 二、编制依据 《中华人民共和国突发事件应对法》 《中华人民共和国气象法》 《生产安全事故报告和调查处理条例》 《企业职工伤亡事故报告和处理规定》 《生产安全事故应急预案管理办法》 《广西壮族自治区安全生产条例》 《广西壮族自治区人民政府突发公共事件总体应急预案》 《生产经营单位安全生产事故应急预案编制导则》 《国家突发公共事件总体应急预案》 《南宁市安全生产事故灾难应急预案》 《广西省突发气象灾害预警信号发布规定》 三、适用范围 本预案适用xxxx雷电灾害的预防和应急处置。 四、应急处置基本原则 1、以人为本,预防为主。防雷电工作坚持以人为本,安全第一,把员工的生命安全放在首位;做到居安思危,常备不懈,以防为主,防抗结合。 2、统一领导,分级负责。防雷电工作在公司的统一领导下,实行项目经理负责制,统一指挥,分级分部门配合协调。

3、依法应对,科学调度。按照《中华人民共和国气象法》等法律法规,规范防雷电行为,实行全员参与、专群结合、突出重点,兼顾一般,优化配置,局部利益服从全局利益。 4、快速反应,部门联动。发生雷电伤害及次生灾害时,各部门应急抢险小分队联合行动、快速响应,及时、高效地开展预防和应急处置。各部门都要服从项目防雷电领导小组的统一指挥和调度。 五、内容程序 1、组织机构与职责 本项目经理部一分部成立了以项目经理、书记为组长,项目总工、安全总监兼副经理、财务总监、生产副经理为副组长,各部室负责人及各施工队负责人为组员的防雷电应急救援领导小组。 组长:xxxx 副组长:xxxxx 组员:xxxxxx及各作业队负责人。 按照“统一指挥,分工负责,专业处置”的原则,负责本项目区域内防御雷电灾害的领导工作,监督检查防雷工作的情况,负责突发雷电灾害的救援、伤亡救护、因雷电诱发火灾和雷电灾害事故的应急处置工作。 应急领导小组通讯录(见综合应急预案附表)。 应急救援专职部门及职责: 项目经理部下设应急领导小组,安质环保部为应急救援领导小组的日常工作部门,负责事故预防控制措施的落实和应急响应预案实施效果的日常检查工作,并负责与各队及当地的安全监督管理机构保持经常性的联系,项目综合办公室配合与当地医疗卫生机构取得联系,确保事故发生的救治工作。 应急救援领导小组职责 (1)负责研究和制定本区防御雷电灾害工作安排和雷电灾害应急处置的具体措施和意见;

防雷电事故专项应急预案

防雷电灾害事故应急救援预案 编制单位:机运科 编制人:杨艳清 编制时间: 2016年7月1日

目录 1、事故类型和危害程度分析.......................... - 2 - 2、应急处置基本原则................................ - 2 - 3、组织机构及职责.................................. - 2 - 4、预防............................................ - 3 - 5、信息报告程序.................................... - 3 - 6、应急处置........................................ - 4 -

防雷电灾害事故应急救援专项预案 1、事故类型和危害程度分析 雷电事故是煤矿雨季三防工作重点防治的重要部分,为切实加强煤矿防雷电自然灾害工作的组织领导,建立高效有序的救灾运行机制,提高防灾救灾工作的整体水平,切实做到有备无患,迅速、准确、及时、高效地做好我矿的防灾、救灾工作,最大限度地避免、减轻雷电灾害造成的危害,促进煤矿稳定和谐的发展,特制定雷电事故应急救援专项预案。 2、应急处置基本原则 雷电灾害的防御和应急救援工作,坚持“预防为主,防治与救助相结合”,实行“统一规划、分级管理、分工协作”的原则。 3、组织机构及职责 3.1应急组织体系 在煤矿成立事故灾难应急救援组织体系的基础上,完善雷电事故应急组织体系。 3.2指挥机构及职责 煤矿成立雷电事故应急救援指挥部,指挥部设在矿调度室。指挥部下设事故应急救援办公室及事故现场应急救援指挥部。 电话:4075630(外线) 81001(内线) 3.3领导组 总指挥:李国志 常务副总指挥:王国兵 副总指挥:张利文张福应刘卫军王升雄王利强

2020年雷电灾害事故专项应急预案

2020年雷电灾害事故专项应急预案 1事故风险分析 1.1事故类型 雷电灾害事故 1.2事故风险分析 结合xx实际情况,通过认真分析,认为xx的雷雨季节容易出现雷电灾害事故,会对xx设备、人员不同程度上噪声损坏和伤害。 2 应急指挥机构及职责 2.1 成立雷电灾害应急救援指挥部 2.1.1应急救援指挥部 应急救援指挥部设在调度室。电话: 总指挥:厂长 副总指挥:安全厂长、生产厂长、机电厂长 成员:调度室、生产技术室、瓦斯管理室(安全督查室)、机电班组、生产班组、综合办公室 2.2指挥机构及职责 2.2.1指挥部职责:发生事故时,发布和接触应急救援命令、信号,向上级部门、当地政府和友邻单位通报事故的情况,必要时向当地政府和有关单位发现紧急救援请求,负责事故调查的组织工作,负责总结事故的教训和应急救援经验,负责建立与警报系统、储备抢险、救护方面的装备、物资,负责监督做好事故的预防工作和安全措施的定期检查工作。 2.2.2总指挥职责 事故应急救援总指挥是xx运营部事故处理的第一指挥者,全面负责应急处理与协调的指挥,协调各部门、工作组的应急工作,组织对事故抢险工作所需人力、物力等的支援工作,并根据事故实际情况制定和落实营救遇难人员及处理事故的作战计划。 2.2.3副总指挥职责 协助总指挥负责应急救援的具体指挥工作,参与制定和善后处理及做好有关安抚工作,应在第一时间内向上级部门报告,同时负责应急抢险时的各种命令及其它信息的传递工作。作为应急抢险工作的现场指挥员,负责应急期间现场指挥

工作。 2.2.4相关成员职责 调度室:承接事故报告;根据情况请示总指挥启动应急救援预案;通知指挥部成员单位立即赶赴事故现场;协调各成员单位的抢险救援工作;及时向上级部门汇报事故情况和应急处理进展情况;传达落实上级部门关于事故抢险救援的指示和批示,做好相关记录;传达指挥部下达的命令,传达现场抢险现场;按领导指示调动抢险所需车辆,协调工区各部门应急救援工作。 生产技术室:组织技术力量对现场救援进行技术支持,指导救援方案的实施,对事态进行监测和评估,配合调查工作。具体经办应急物资的组织和运输,协助现场救援组工作,并负责核实物资方面的损失情况。负责对抢险、救援、恢复生产资金的筹措,对损失情况进行统计汇总。 瓦斯管理室(安全督查室):负责监督应急救援中各项安全措施及方案的落实;负责事故损失的评估和上报;组织相关单位参与对事故的调查和处理,并向上级汇报。负责对事故组织调查、分析、提出处理意见。 机电班组:负责对xx运营部机电工作的安排,分析查找机电事故原因,为机电事故提供技术帮助;组织抢修、安装机电设备,及时提供应急处理所需机电班组;协助指挥部制定营救遇难人员的现场抢救方案和相关的安全技术措施。 生产班组:负责为事故现场提供技术,如实汇报灾情,对现场进行分析;协助指挥部制定抢险方案和技术指导工作;参与对事故的调查,负责安排抢险设施工队伍。 综合办公室:负责对遇难人员的妥善安置和救灾人员的食宿以及基本生活事宜,做好事故伤亡人员的善后处理工作。 2.3指挥部下设五个组及职责 (1)应急救援组 职责:主要负责指挥现场抢险工作,实施指挥部制定的抢险救灾方案和安全技术措施,组织现场抢救,处理突发灾变。 (2)信息技术组 职责:主要负责提供信息,解决抢险过程中遇到的技术难题,组织抢险救灾。 (3)物资后勤保障组 职责:主要保证抢险救灾中物资和设备的及时供应,并及时迅速运送到指定地点。

防止雷电灾害应急紧急方案

罗赛洛(大安)明胶有限公司 雷电灾害应急预案 编制:陈鑫 审核:沈子龙 批准:李凤来 2017年4月1日发布 2017年04月1日实施

目录 第一章总则 第二章适应范围 第三章概况 第四章组织机构及其职责 第五章预案的表述 第六章应急事件的预防 第七章危急事件的应对 第八章应急预案的及时启动及生产恢复 第九章应急预案的修改完善 防止雷电灾害应急预案

第一章总则 第一条为保证人员生命财产、设备的安全,防止发生突发性的雷电灾害故障,并能在危险发生后迅速有效控制处理事故,结合本单位的实际情况,本着“预防第一、自救为主、统一指挥、分工负责”的原则,依据《中华人民共和国气象法》、《中华人民共和国安全生产法》等法律法规,贯彻落实“预防为主、防治结合”的方针,按照防雷减灾工作的有关法律法规要求,特制定本预案。特制定防止雷电灾害应急预案。 第二章适用范围 第二条本应急预案适用于中铁十九局集团有限公司燕家塔项目部,由于雷电灾害可能引起的突发性事件。 第三章概况 第三条雷电灾害是最严重的十种自然灾害之一,每年都会给我国的人民生命财产安全造成巨大的损失,随着信息时代社会经济的不断发展,雷电造成的损失日渐突出。 产生雷电灾害的主要形式: 直击雷—雷电直接击在建筑物上,产生电效应、热效应和机械力。 雷电感应—雷电放电时,在附近导体上产生的静电感应和电磁感应,它可能使金属部件之间产生火花。 雷电波侵入—由于雷电对架空线路或金属管道的作用,雷电波可能沿着这些管线侵入屋内,危及人身安全或损坏设备。 雷击电磁脉冲—作为干扰源的直接雷击和附近雷击所引起的效应。绝大多数

是通过连接导体的干扰,如雷电流或部分雷电流、被雷电击中的装置的电位升高以及磁辐射干扰。 第四章组织机构及其职责 第四条指挥机构 (一)领导小组 组长:李凤来 副组长:王健 成员:张春生、冯旭明、沈子龙、康建军 (二)应急救援指挥组 总指挥:李凤来 副总指挥:王健 指挥组成员:王守东、于海生、陈鑫 指挥组设在二楼会议室。 注:若总指挥、副总指挥均不在场时,按指挥部成员排序作为总指挥,全权负责应急处置工作。 第五条职责 (一)指挥领导小组 1.负责组织本单位“防止雷电灾害故障应急预案”的制定、修订; 2.负责组建应急救援专业队伍,并组织实施和演练; 3.检查督促做好重大事故的预防措施和应急救援的各项准备工作。 (二)指挥部 1.发生事故时,由指挥部发布和解除应急救援命令、信号; 2.组织指挥救援队实施救援行动; 3.向上级汇报和向友邻单位通报事件情况,必要时向有关单位发出救援请求;

雷电灾害应急预案

****有限公司电业公司企业标准2047—2015 雷电灾害应急预案 实施- 2015 - 发布 07 13 -13 - 2015 07 布发有限公司电业**** 公司10 / 1 目次 前 言 ................................................................................ .. 1 范 围 ................................................................................. 1 2 规范性引用文 件 (1) 3 应急处理基本原

则 (1) 4 事件类型和危险程度分 析 (1) 5 事件分 级 (2) 6 应急指挥机构及职 责 (2) 7 预防与预 警 (3) 8 信息报 告 (4) 9 应急响 应 (4) 10 后期处 置 (5) 11 应急保 障 (6) 12 培训与演 练 (6) 附录 A(资料性附录)雷电灾害天气重点检查项目及分工表 (8) 10 / 2 前言 为贯彻落实《国务院办公厅关于进一步做好防雷减灾工作的通知》(国办发明电〔2006〕28号)精神,防御和减轻雷电灾 害造成的人员伤亡、机组停运和重大设备事故的损失,根据《中华人民共和国气象法》、《中华人民共和国安全生产法》 等法律法规,结合*****有限公司电业公司实际,制定本标准。 本标准由*****电业公司标准化委员会提出。 本标准由*****电业公司设备管理部归口。 本标准起草部门:*****设备管理部。 本标准编写人: 本标准审定人: 本标准批准人: 10 / 3 雷电灾害应急预案

各种灾害预警信号大全

灾害预警信号大全 灾害预警信号,是指各级气象主管机构所属的气象台站向社会公众发布的预警信息。预警信号由名称、图标、标准和防御指南组成,分为高温、道路结冰、霾、大雾、霜冻、冰雹、雷电、干旱、沙尘暴、大风、寒潮、暴雪、暴雨、台风等。预警信号的级别依据气象灾害可能造成的危害程度、紧急程度和发展态势一般划分为四级:Ⅳ级(一般)、Ⅲ级(较重)、Ⅱ级(严重)、Ⅰ级(特别严重),依次用蓝色、黄色、橙色和红色表示,同时以中英文标识。 高温预警等级划分 高温预警信号分三级,分别以黄色、橙色、红色表示。干旱地区的省级气象主管机构可以根据实际情况制定高温标准,报中国气象局预测减灾司审批。 (一)高温黄色预警信号 含义:连续三天日最高气温将在35℃以上。 防御指南: 1.有关部门和单位按照职责做好防暑降温准备工作; 2.午后尽量减少户外活动; 3.对老、弱、病、幼人群提供防暑降温指导; 4.高温条件下作业和白天需要长时间进行户外露天作业的人员应当采取必要 的防护措施。 (二)高温橙色预警信号 含义:24小时内最高气温将升至37℃以上。 防御指南: 1.有关部门和单位按照职责落实防暑降温保障措施; 2.尽量避免在高温时段进行户外活动,高温条件下作业的人员应当缩短连续工作时间; 3.对老、弱、病、幼人群提供防暑降温指导,并采取必要的防护措施; 4.有关部门和单位应当注意防范因用电量过高,以及电线、变压器等电力负载过大而引发的火灾。 (三)高温红色预警信号 含义:24小时内最高气温将升至40℃以上。 防御指南: 1.有关部门和单位按照职责采取防暑降温应急措施; 2.停止户外露天作业(除特殊行业外);

相关主题
文本预览
相关文档 最新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