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18 高三化学一轮复习课专题 有机化学基础
- 格式:ppt
- 大小:7.35 MB
- 文档页数:81
第34讲生命中的基础有机化学物质合成有机高分子考纲要求 1.了解糖类、油脂、氨基酸和蛋白质的组成、结构特点和主要性质,认识化学科学在生命科学发展中的重要作用。
2.知道简单合成高分子的单体、链节和聚合度。
了解合成高分子的性能及其在高新技术领域中的应用。
3.能利用不同类型有机化合物之间的转化关系设计合理路线合成简单有机化合物。
4.认识有机物在生产、生活中的作用和对环境、健康产生的影响。
考点一糖类、油脂、蛋白质的组成、结构和性质1.糖类(1)分类定义元素组成代表物的名称、分子式、相互关系单糖不能再水解生成其他糖的糖C、H、O葡萄糖←――――――→互为同分异构体果糖(C6H12O6)(C6H12O6)二糖1 mol 糖水解生成2 mol 单糖的糖C、H、O蔗糖←―――――――――→互为同分异构体麦芽糖(C12H22O11)(C12H22O11)多糖1 mol 糖水解生成多摩尔单糖的糖C、H、O淀粉←――――――――→不是同分异构体(n值不同)纤维素(C6H10O5)n(C6H10O5)n(2)性质①葡萄糖:多羟基醛CH2OH(CHOH)4CHO②二糖在稀酸催化下发生水解反应,如蔗糖水解生成葡萄糖和果糖。
③多糖在稀酸催化下发生水解反应,水解的最终产物是葡萄糖。
2.油脂 (1)组成和结构油脂是高级脂肪酸与甘油反应所生成的酯,由C 、H 、O 三种元素组成,其结构可表示为。
(2)性质①油脂的水解(以硬脂酸甘油酯为例) a .酸性条件下+3H 2O稀H 2SO 4△3C 17H 35COOH +b .碱性条件下——皂化反应+3NaOH ――→△3C 17H 35COONa +②油脂的氢化烃基上含有,能与H 2发生加成反应。
3.蛋白质和氨基酸 (1)蛋白质的组成蛋白质由C 、H 、O 、N 等元素组成,蛋白质分子是由氨基酸分子连接成的高分子化合物。
(2)氨基酸的结构与性质①氨基酸的组成和结构:氨基酸是羧酸分子烃基上的氢原子被氨基取代的化合物。
高三化学一轮复习教案教案标题:高三化学一轮复习教案教学目标:1. 复习高中化学的基础知识和重要概念。
2. 强化学生对化学知识的理解和记忆。
3. 培养学生的问题分析和解决能力。
4. 提高学生的化学实验操作技能。
教学内容:1. 有机化学:- 结构与性质:键的极性、溶剂极性、分子间力、酸碱理论等。
- 烃类:烷烃、烯烃、炔烃。
- 功能性组:醇、酚、酸、酯、醛、酮等。
- 聚合物:合成、性质和应用。
2. 配位化学:- 配位键的形成条件和特点。
- 配合物的命名、结构和性质。
- 配位化学反应的类型和机理。
3. 电化学:- 电解质、强弱电解质和非电解质。
- 电解过程和电解方程式。
- 电池和电解概念。
4. 化学实验:- 安全操作规范。
- 实验仪器的使用和操作技巧。
- 实验数据的处理和分析。
- 实验报告的撰写。
教学步骤:第一课:有机化学复习1. 复习有机化学的基础知识和重要概念。
2. 分组讨论,解决有机化学的习题。
第二课:配位化学复习1. 复习配位化学的基础知识和重要概念。
2. 配合物的命名和结构的练习。
第三课:电化学复习1. 复习电化学的基础知识和重要概念。
2. 电解过程和电解方程式的练习。
第四课:化学实验技巧培训1. 学生通过观看化学实验视频和操作实验仪器进行实践训练。
2. 学生进行化学实验数据处理和实验报告撰写。
教学方式:1. 讲授:学习基础知识和重要概念的讲授。
2. 讨论:小组讨论解决问题和习题。
3. 实践:实验和实验数据处理的实践训练。
教学工具:1. 教科书和教学课件。
2. 视频教学资源。
3. 化学实验器材和材料。
教学评估:1. 通过日常小测和作业来检查学生对知识点的掌握情况。
2. 通过学生的参与讨论和习题解答来评估学生的问题分析和解决能力。
教学延伸:1. 鼓励学生自主学习和探究,加深对化学知识的理解和应用。
2. 提供化学实验和实践的机会,增强学生的实验操作技能。
有机物的官能团、分类和命名李仕才础知识梳理1.按碳的骨架分类(1)有机化合物(2)烃2.按官能团分类(1)官能团:决定化合物特殊性质的原子或原子团。
(2)有机物的主要类别、官能团和典型代表物(碳碳双键)溴乙烷C2H5Br苯酚CH2OCH(醚键)(醛基)(羰基)(羧基)3.有机化合物的命名(1)烷烃的习惯命名法(2)烷烃的系统命名法(3)烯烃和炔烃的命名(4)苯的同系物的命名苯作为母体,其他基团作为取代基。
苯环上二元取代物可分别用邻、间、对表示。
1.正确书写下列几种官能团的名称:(1) ________。
(2)—Br________。
(3)________。
(4)—COO—________。
答案(1)碳碳双键(2)溴原子(3)醚键(4)酯基2.写出下列几种常见有机物的名称:(1)____________。
(2)____________。
(3)____________。
(4)?CH2—CHCl?____________。
(5)HO?OCCOOCH2CH2O?H____________。
答案(1)对二甲苯(或1,4二甲苯) (2)苯甲醛 (3)对苯二甲酸(4)聚氯乙烯(5)聚乙二酸乙二酯题目探究1.按官能团的不同,可以对有机物进行分类,请指出下列有机物的类别,填在横线上。
(1)CH3CH2CH2OH________。
(2)________。
(3)________。
(4)________。
(5)________。
(6)________。
(7)________。
(8)________。
答案(1)醇(2)酚(3)芳香烃(或苯的同系物) (4)酯(5)卤代烃(6)烯烃(7)羧酸(8)醛2.陌生有机物中官能团的识别(1)中含氧官能团名称是________。
(2)中含氧官能团的名称是_____________________。
(3)HCCl3的类别是________,C6H5CHO中的官能团是________。
高中有机化学整理烃烃:仅含C、H两种元素的有机物叫做烃。
甲烷烷烃一、构造特点和通式:1、构造特点:全部以C—C,和C—H结合的饱和链烃,烷烃。
2、通式:C n H2n+2 (满足此通式的必然为烷烃)3、同系物和同分异构体:同系物:构造相似,组成上相差一个或假设干个CH2的有机物,互称为同系物;同分异体:分子式一样,构造不同的物质互称为同分异构体。
二、物理性质:随碳原子数目的增加,烷烃由g→l→s;随碳原子数目的增加,烷烃的熔点、沸点逐渐升高。
〔碳原子一样的烷烃,支链多的熔、沸点低。
〕三、化学性质:1、氧化反响:〔1〕燃烧:CH4+2O2CO2+2H2O〔2〕烷烃不能使酸性KMnO4溶液褪色。
2、取代反响:(反响不可控制)CH4 + Cl2CH3Cl+HCl CH3Cl+Cl2CH2Cl2+HClCH2Cl2+Cl2CHCl3+HCl CHCl3+Cl2CCl4+HClCH3CH3+Cl2CH3CH2Cl+HCl〔可生成6种取代物〕3、高温分解:CH4C+2H2 2CH4C2H4+2H2乙烯烯烃一、构造特点和通式:1、构造特点:只含一个C=C,其余全部以C—C,和C—H结合的链烃叫烯烃。
2、通式:C n H2n (满足此通式的还可能为环烷烃)二、物理性质:随碳原子数目的增加,烯烃由g→l→s;随碳原子数目的增加,烯烃的熔点、沸点逐渐升高。
三、化学性质:1、氧化反响:〔1〕燃烧:C2H4+3O22CO2+2H2O〔2〕烯烃能使酸性KMnO4溶液褪色。
乙烯与KMnO4溶液作用生成CO22、加成反响:CH2=CH2 +HBr CH3CH2Br CH2=CH2 +H2O CH3CH2OH CH2=CH2 +H2催化剂CH3CH3△3、加聚反响:nCH2=CH2 n四、乙烯的实验室制法:CH3CH2OH浓硫酸CH2=CH2↑+H2O170℃注意:1、浓H2SO4催化剂、脱水剂的作用;2、参加碎瓷片防止暴沸;3、温度计的水银球应置于液面以下;4、应迅速升温到170℃,防止较多的副反响发生;5、除去乙烯中的杂质,最好用NaOH溶液。
.下列化学用语正确的是(.四氯化碳的电子式:.丙烷分子的比例模型:.聚丙烯的结构简式:CH2—CH2—2.二甲醚的结构式:.下列有机物的系统命名正确的是( A.:3-甲基-.:.:1,3,4.:的结构简式如图,它的同分异构体中①能使溴的四氯化碳溶液褪色②分子球棍模型为②分子比例模型为根据表中信息回答下列问题:成物的名已知A是一种烃,所含碳的质量分数为75%,B的相对分子质量为50.5。
请回答下列问题:(1)A的结构简式为____________________,其化学名称为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2)B→C反应的化学方程式为____________________,其反应类型为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3)金刚烷和1,3,5,7-四甲基金刚烷(如图)都是结构与乌洛托品相似的有机物,金刚烷与1,3,5,7-四甲基金刚烷的关系是互为______________________。
金刚烷的同分异构体中,含有1个六元环,环上有2个含相同碳原子数且互为对位的二烯烃取代基,核磁共振氢谱有3组峰,且峰面积之比为4∶3∶1的结构简式是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10.(1)将几滴溴水与4 mL苯混合于试管中并充分振荡后静置,一段时间后发现有机层仍为红棕色,由此现象知苯的分子结构中不存在________(填化学键的名称);再向试管中滴加几滴FeBr3溶液后并再次充分振荡,静置后发现试管中的有机层几乎是无色的,该反应的化学方程式为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_________________。
(2)烃X的最简式为CH,1 mol X完全燃烧需要消耗10 mol O2,X 可与溴单质发生取代反应(催化剂存在的条件下),加成反应。
①X的分子式为________,官能团的结构简式为________。
第十二章有机化学基础(选修5)第一节认识有机化合物最新考纲:1.能根据有机化合物的元素含量、相对分子质量确定有机化合物的分子式。
2.了解常见有机化合物的结构;了解有机物分子中的官能团,能正确表示它们的结构。
3.了解确定有机化合物结构的化学方法和物理方法如质谱、红外光谱、核磁共振氢谱等。
4.能正确书写有机化合物的同分异构体不包括手性异构体。
5.能正确命名简单的有机化合物。
核心素养:1.宏观辨识与微观探析:能从不同层次认识有机物的多样性,能按不同的标准对有机物进分类,并认识有机物的组成、结构、性质和变化,形成“结构决定性质”的观念。
能从宏观和微观相结合的视角分析与解决实际问题。
2.证据推理与模型认知:可以通过分析、推理等方法认识有机物的本质特征、构成要素及其相互关系,建立模型。
能运用模型解释化学现象,揭示现象的本质和规律。
知识点一有机化合物分类和官能团1.根据分子组成中是否有C、H以外的元素,分为烃和烃的衍生物。
2.根据分子中碳骨架的形状分类3.按官能团分类(1)相关概念烃的衍生物:烃分子里的氢原子被其他原子或原子团所代替,衍生出一系列新的有机化合物。
官能团:决定化合物特殊性质的原子或原子团。
(2)有机物的主要类别、官能团和典型代表物。
判断正误(正确的打“√”,错误的打“×”)1.有机物一定含碳、氢元素( ×)提示:有机物四氯化碳中没有氢元素。
2.官能团相同的物质一定是同一类物质( ×)提示:酚、醇的官能团相同,但属于不同类物质。
3.含有醛基的有机物一定属于醛类( ×)提示:醛类物质是醛基与烃基相连的化合物,而含有醛基的不一定是醛,比如甲酸及其盐、甲酸某酯、葡萄糖等。
4. 、—COOH的名称分别为苯、酸基( ×)提示:—COOH的名称为羧基。
5.醛基的结构简式为“—COH”(×)提示:醛基的结构简式为“—CHO”或“OHC—”。
6.含有苯环的有机物属于芳香烃( ×)提示:芳香烃指的是含有苯环的烃类物质。
有机化学复习课——基于维生素C结构的性质分析及结构修饰教学设计一、教学基本信息课题名称有机化学复习课——基于维生素C结构的性质分析及结构修饰授课课时1课时二、教学目标确定知识与技能1.复习有机物各官能团的结构与性质;2.了解共轭体系,并由相似结构的官能团推断陌生官能团性质。
过程与方法探究思维能力;2.学会利用知识迁移进行高效地学习。
情感价值观1.通过实验探究与小组讨论环节,培养学生的宏观辨识与微观探究能力,并增强学生的组内协作能力;2.通过创设情景培养学生的科技兴国的科学态度与社会责任。
教学重点官能团的结构及性质教学难点共轭体系分析及相似结构官能团的推断三、教学过程教学内容及活动教学方法导入新课:通过中国科学院微生物研究所1980年研发的维生素C合成新方法和维生素C的发展史引入新课设计意图:通过国家科技发展创新引出生活中常见的有机物维生素C,从而进行有机物中官能团的分析。
新课讲授:任务一:有机物官能团性质分析(1)维生素C的水溶性如何(2)是否存在手性碳?并标出手性碳的位置(3)维生素C中存在哪些官能团,及对应发生的有机反应学生接力快问快答,分析官能团的相关性质类型(4)1mol的维生素C最多与mol的NaOH反应,并写出化学反应方程式。
点拨指导:维生素C又叫抗坏血酸,那么,维生素C是否具有酸性,从而与碱发生中和反应呢?大家猜想一下,并分组讨论,选用桌上的实验试剂来验证一下自己的猜想。
设计意图:利用推理认知冲突,让学生带着问题投入到探究中任务二:维生素C的酸性分析(1)发现维生素C的烯醇结构(2)维生素C为何能以这种结构稳定存在?(结合资料进行分析)(3)维生素C结构中哪个官能团能电离出H+(4)写出1mol维生素C与NaOH反应的化学反应方程式设计意图:小组讨论学习完成任务,培养学生自主探究的能力,及由已知推断未知的能力。
任务三:维生素C的还原性分析由苯酚的性质推断维生素C的性质,推测苯酚具有还原性,并实验验证探究点拨指导:维生素C的还原性让维生素C经常添加在食品中做抗氧化剂,但同时也使维生素C在储存和运输中极易被氧化,那么有没有什么方法能够解决维生素C储存和运输中易被氧化的问题。
高三化学一轮复习教案教案标题:高三化学一轮复习教案教学目标:1. 复习高三化学课程的重点知识和难点;2. 强化学生对基础概念和原理的理解;3. 培养学生解决化学问题的能力;4. 提高学生的学习兴趣和学习动力。
教学内容:1. 化学反应与化学方程式2. 离子反应与溶液的配制3. 化学平衡与化学动力学4. 酸碱与盐的性质及应用5. 高分子化合物与化学能源6. 有机化学基础知识教学步骤:第一课时:化学反应与化学方程式1. 复习化学反应的基本概念和化学方程式的书写规则;2. 引导学生通过例题巩固知识点;3. 分组讨论并解答课本中的应用题;4. 布置课后作业,要求学生总结常见的化学反应类型和方程式的特点。
第二课时:离子反应与溶液的配制1. 复习离子反应的基本概念和溶液配制的方法;2. 引导学生通过实验观察离子反应和溶液配制的过程;3. 分组讨论并解答相关习题;4. 布置课后作业,要求学生总结离子反应的特点和溶液配制的注意事项。
第三课时:化学平衡与化学动力学1. 复习化学平衡和化学动力学的基本概念;2. 引导学生通过实例理解化学平衡和化学动力学的关系;3. 分组讨论并解答相关习题;4. 布置课后作业,要求学生总结化学平衡和化学动力学的应用领域。
第四课时:酸碱与盐的性质及应用1. 复习酸碱和盐的基本性质;2. 引导学生通过实验观察酸碱和盐的反应特点;3. 分组讨论并解答相关习题;4. 布置课后作业,要求学生总结酸碱和盐在生活中的应用。
第五课时:高分子化合物与化学能源1. 复习高分子化合物的基本概念和合成方法;2. 引导学生通过实例了解高分子化合物的性质和应用;3. 分组讨论并解答相关习题;4. 布置课后作业,要求学生总结高分子化合物的应用领域和环境影响。
第六课时:有机化学基础知识1. 复习有机化学的基本概念和有机物的命名规则;2. 引导学生通过例题巩固有机化学的基础知识;3. 分组讨论并解答相关习题;4. 布置课后作业,要求学生总结有机化学的重要反应类型和应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