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国近代史通史知识框架

  • 格式:docx
  • 大小:27.29 KB
  • 文档页数:8

下载文档原格式

  / 16
  1.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2.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3.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中国近代史通史知识框架

一、时空定位

二、宏观综述

1、时间:1840-1949年。(1)前期:1840-1919年。从鸦片战争到五四运动属于就民主主义革命。(2)后期:1919-1949年。从五四运动到北平政协召开属于新民主主义革命。

2、基本问题:(1)社会性质:半殖民地半封建社会。(2)革命性质:资产阶级民主主义革命。(3)主要矛盾:外国资本主义与中华民族的矛盾(最主要),封建主义与人民大众的矛盾。两大主要矛盾决定了近代中国的历史主题,即推翻帝国主义、本国封建主义和官僚资本主义的压迫与统治,争取民族独立、社会进步和人们幸福。(4)两大任务:民族独立,人民解放;国家富强,人民富裕。

3、内容主线:(1)列强侵华:①手段:军事、政治、经济、文化。②经济侵略:以《马关条约》的签订为界,签订前经济侵略以商品输出为主,签订后经济侵略以资本输出为主。③中外反动势力勾结。(2)中国资本主义发展:①民族资本主义的产生、初步发展、短暂春天、艰难发展、获得新生。②官僚资本主义的产生、发展和覆灭。(3)思想解放运动发展:①地主阶级:新思潮、中体西用。②民族资产阶级:早期维新思想、维新思想、革命思想-三民主义。③新文化运动:资产阶级民主主义者发展成为无产阶级的先进分子。④无产阶级:毛泽东思想。(4)反对外来侵略的斗争:①农民阶级:太平天国运动、义和团运动。②资产阶级:百日维新、辛亥革命。③地主阶级:洋务运动、光绪支持变法、清末新政。④无产阶级:新民主主义革命-五四运动和国民大革命;抗日战争;解放战争。

4、历史分期:旧民主主义革命时期(1840-1919):(1)开始沦为半殖民地半封建社会(1840-19世纪60年代)(2)半殖民地半封建社会完全形成(19世纪60年代-20世纪初)。(3)半殖民地半封建社会深化(20世纪初-1919年5月。

新民主主义革命时期(1919-1949):(1)五四运动和中国共产党创立时期(1919-1924)(2)国民大革命时期(1924-1927)(3)国共政权十年对峙时期即土地革命时期(1927-1937)(4)抗日战争(1937-1945)(5)解放战争(1945-1949)

注意:按政府分:晚晴政府(1840-1912);北洋政府(1912-1927);国民政府(1927-1949)5、近代历史特点:变化剧烈而复杂。(1)生产方式多样,多种经济成分并存(2)阶级结构复杂,多种阶级成分并存(3)阶级矛盾和民族矛盾错综交织(4)中国是列强共同控制、侵略的半殖民地。

三、开始沦为半殖民地半封建社会(1840-19世纪60年代)

(一)时代特征

1、国际:经济上,工业革命在主要资本主义国家逐步开展,英国率先完成。政治上:资本主义世界体系初步形成:①资本主义制度在主要欧美国家确立。②资本主义世界市场形成。

③从方从属于西方,英国成为霸主。思想上,产生三大进步思潮(自由资本主义、民族主义、社会主义)

2、国内:中国由封建社会向半殖民地半封建社会转变的初期阶段。

经济上,中国自然经济开始瓦解,开始卷入世界资本主义市场,中国迈出了近代化第一步。自然经济仍占主导地位,近代化举步维艰。

政治上,主权丧失,具有时代特色的农民革命运动爆发。但封建势力依然强大,民主化道路尚待开启。

思想上,产生“师夷长技以制夷”和“中体西用”等思想,对西方有了新的认识,开始向西方学习;但仅停留在器物层面,天朝上国思想并未消除。

生活上,西方生活方式引入,逐渐多元化。但普通大众的生活没有从根本上改变,城乡差别、地域差别很大。

(二)主干知识

经济:自然经济开始解体;商品输出;洋务运动;民族资本主义产生;西式服装、餐饮、住宅传入。

政治:(1)列强入侵-鸦片战争及《南京条约》、第二次鸦片战争(2)中国人民的反抗斗争:三元里人民抗英、太平天国运动。

思想:(1)地主阶级:抵抗派-“师夷长技以制夷”;洋务派-“师夷长技以自强”、“中体西用”。(2)农民阶级:绝对平均的小农经济(《天朝田亩制度》)和发展资本主义(《资政新篇》:先进中国人提出的最早发展资本主义的方案)。

社会生活:近代社会生活的变迁(吃穿住行)

(三)重难点突破

1、政治上:(1)鸦片战争:背景(从中英鸦片战争前的经济、政治、军事、思想文化、对外政策、综合国力等方面对比以现代化史观来分析)、时间、发动国家、结果(从中英政治、经济等方面比较得出结论-农业文明无法战胜工业文明(腐朽落后的封建制度无法战胜先进的资本主义制度))及影响、《南京条约》的内容。(2)第二次鸦片战争:时间、发动国家、结果及影响。(3)太平天国运动:定都天京:背景、时间、定都天京后的主要活动(北伐、西征等)。《天朝田亩制度》:颁布时间、内容、评价认识(革命性-从根本上否定了封建土地所有制。空想性-在小农经济的基础上废除私有制和平均一切社会财富,是农民绝对平均主义思想。落后性-将小农经济理想化、固定化,违反了社会发展规律。)《资政新篇》:时间、内容、意义、局限。太平天国的失败:标志、失败原因和教训、意义。

2、经济上:(1)鸦片战争后自然经济的逐步解体:解体的含义(封建自然经济的解体、商品经济的发展和近代资本主义的产生)、原因、过程、影响。(2)洋务派近代工业的创办及其影响:创办的军事工业、民用工业、影响。(3)民族资本主义的产生:背景、时间、创办者、产生途径、著名企业(结合地图)、分布地区

3、思想文化上:(1)林则徐与魏源的主张与实践:林则徐-开眼看世界、《四洲志》的内容和地位。魏源-“师夷长技以制夷”、《海国图志》的编写目的、内容、影响。(注意:魏源是近代中国正式提出向西方学习的第一人。“长技”主要指先进的军事技术)(2)“中体西用”:背景、内涵、目的、实践。(3)早期维新思想:背景、代表人物、主张、影响。

4、社会生活:(1)鸦片战争后,西装传入中国,民国成立后流行开来。(2)西餐在鸦片战争后传入中国,中国饮食行业呈现中西餐并行于世的格局,随着外国资本主义入侵加剧,饮食出现“异味争尝”的局面。(3)鸦片战争后,在租界西式住房开始大量出现。

5、交通通讯工具:(1)19世纪中后期,自行车传入中国。

6、大众传媒:19世纪40至90年代,在华传教士兴起一股办报热潮,拉开了中国近代报刊业的序幕。

四、半殖民地半封建社会完全形成和深化时期(19世纪60年代至20世纪初(1919))(一)时代特征

1、国际:(1)经济:第二次工业革命和垄断资本主义的产生。(2)政治:主要资本主义国家向帝国主义阶段过渡,掀起瓜分世界、争夺世界霸权的斗争。资本主义殖民体系形成标志着资本主义世界体系形成。帝国主义国家矛盾激化,一战爆发。社会主义革命从理论变成现实。

2、国内:(1)经济:①外国资本主义入侵加剧,从商品输出为主到资本输出为主。中国进一步被卷入资本主义世界市场。②自然经济进一步解体,洋务运动经历“自强”到“求富”的转变,民族资本主义得到初步发展。