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14年高三历史二轮通史复习之中国古代史
- 格式:ppt
- 大小:339.50 KB
- 文档页数:20
2014届高考历史通史复习(中国古代史)●注:政治包括社会形态、社会矛盾、制度建设、民族关系或中外关系、军事斗争和对外政策;经济包括经济形态、经济发展阶段、经济发展动力、经济各个领域的表现、经济制度、政策;思想文化包括重大思想运动、教育、科技、文艺等。
总特征:政治:奴隶社会的分封制和宗法制;封建社会的专制主义中央集权制度经济:小农经济占统治地位;手工业、商业发达;资本主义萌芽产生并缓慢发展思想文化:儒家思想的产生和发展;古代科技文化世界领先对外关系:由对外开放到闭关锁国,逐渐落后于世界潮流专题1 先秦——中华文明的起源【考点预测】由于高考不回避重点、热点, 所以宗法制、分封制、儒家思想的形成、“重农抑商” 政策等这些与现实生活有着紧密联系的考点依然是高考考查的重点, 特别是“重农抑商”政策和儒家思想的形成现实感更强, 更容易成为命题的热点。
【知识整合】考点1、经济的发展1. 农业(1)耕作方式的变迁:①原始农业主要的耕作方法是。
②随着耒耜的出现和普遍使用, 中国农业进入了“耜耕”或“石器锄耕”阶段。
商周时期出现了少量农具,掌握了排灌、沤制绿肥、除草和灭虫等技术;③春秋战国时期, 铁农具和牛耕开始使用和推广。
开始形成以一家一户为单位;男耕女织、的小农经济。
(2)土地制度的演变:①原始社会, 土地属于所有。
②夏、商、西周时期, 实行土地国有制——。
③战国时期, 以秦国为代表的各诸侯国通过变法, 废除井田制, 以法律形式确立封建土地所有制, 这种封建土地所有制, 在中国历史上一直延续了2000多年。
2. 手工业(1)春秋战国时期, 形成手工业、手工业、手工业三种主要经营形态。
(2)商周青铜铸造十分繁荣, 以、、三星堆青铜礼器最著名。
西周晚期, 中国已有器。
(3)中国是世界上最早织绸的国家;商朝已有织机, 能织多种丝织品;西周时能生产提花织物。
(4)商朝时己能烧制出。
3. 商业(1)商朝人以著称。
(2 时期, 官府控制商业的局面被打破, 商人的社会地位提高。
2014历史高考知识点2014年历史高考知识点主要涵盖中国传统文化、古代史和现代史等方面的内容。
以下是对2014年历史高考知识点的详细介绍:一、中国传统文化1. 春秋时期的国家公卿制度和儒家思想:春秋时期是中国古代历史中的一个重要时期,此时的国家公卿制度初具规模,开创了后来的封建制度;儒家思想在这一时期扮演了重要的角色,儒家学说的核心思想包括仁、义、礼、智等。
2. 唐朝的科举制度:唐朝时期的科举制度是中国古代历史上的一个里程碑,通过科举考试选拔人才,推动了中国封建社会的进步与发展。
3. 宋朝的经学与理学之争:宋朝时期,经学与理学之争成为了中国传统文化领域内的一个重要争议,经学注重儒家经典的传承和解释,而理学则强调对经典思想的理论体系分析。
二、古代史1. 唐朝的统一与繁荣:唐朝是中国古代历史上一个辉煌的王朝,李渊在618年建立唐朝后,经过几代的发展,唐朝实现了国家的统一与繁荣。
2. 北宋与南宋的对立与发展:北宋与南宋是中国古代历史上两个重要的时期,北宋时期致力于国家的发展与经济的繁荣,南宋时期则处于对外战争的困扰与内部动荡的局势之中。
3. 清朝的入主与封建统治:清朝是中国历史上最后一个封建王朝,顺治、康熙、雍正、乾隆等一系列显赫的皇帝为清朝的发展与统治做出了巨大贡献。
三、现代史1. 辛亥革命与中华民国的成立:辛亥革命是中国历史上一次伟大的民主革命,推翻了满清王朝的统治,中华民国随之成立。
2. 五四运动与新文化运动:五四运动是中国近代史上的一次重要革命运动,激发了中国知识分子的民族意识与意识形态变革,新文化运动则是五四运动的一部分,开创了中国现代文化的新时代。
3. 中国共产党的成立与土地革命:中国共产党的成立标志着中国革命进入新的阶段,土地革命则是中国共产党在农村地区开展的一次重要斗争。
综上所述,2014年历史高考知识点涵盖了中国传统文化、古代史和现代史等多个方面的内容。
学生们在备考历史科目时,应该注重对这些知识点的深入理解和掌握,以便更好地应对考试。
2014高考历史知识点2014年高考历史知识点涵盖了从古代到现代的多个重要历史时期和事件。
以下是一些关键的知识点,考生在准备高考时应当注意:1. 先秦时期:包括夏、商、西周等朝代的政治制度、文化成就以及重要的历史人物和事件。
2. 春秋战国:春秋五霸和战国七雄的争霸,以及儒家、道家、法家等诸子百家的思想。
3. 秦汉时期:秦始皇统一六国的政策,汉朝的建立和发展,以及汉武帝时期的对外扩张。
4. 三国两晋南北朝:三国鼎立的格局,晋朝的兴衰,以及南北朝时期的民族融合。
5. 隋唐五代:隋朝的短暂统一,唐朝的繁荣与开放政策,以及五代十国时期的政治动荡。
6. 宋元明清:宋朝的经济发展和文化成就,元朝的蒙古统治,明朝的中央集权,以及清朝的康乾盛世。
7. 近代中国:鸦片战争、太平天国运动、甲午战争、八国联军侵华等重要事件,以及辛亥革命和中华民国的建立。
8. 现代中国:新中国成立后的政治、经济、文化发展,以及改革开放以来的现代化进程。
9. 世界历史:包括古埃及、古希腊、古罗马等文明的兴起和衰落,文艺复兴、宗教改革、启蒙运动等欧洲重大历史事件,以及两次世界大战和冷战时期的国际关系。
10. 重要历史人物:如孔子、秦始皇、汉武帝、唐太宗、宋太祖、成吉思汗、拿破仑、华盛顿等。
11. 历史思想与文化:包括儒家、道家、佛教、基督教等思想的传播和影响,以及文学、艺术、科技等领域的成就。
12. 历史事件的影响:分析历史事件对政治、经济、文化等方面的影响,以及对后世的启示。
考生在复习时,不仅要掌握这些知识点,还要学会分析和理解历史事件的内在联系和影响,培养历史思维能力。
同时,注意历史事件的时间顺序和空间分布,以便在考试中能够准确、快速地回答问题。
2014年高考文综试卷(新课标全国卷Ⅱ)历史部分考点及分值归纳巍山二中陈仕波2014年高考我们云南省文综试题使用的是新课标全国卷(文综卷Ⅱ),2014年的试题相对2013年试题而言,在保持基本稳定的基础上,进行了一定的变化和调整。
1、中国古代史31分(必修·客观题16分,选修·选考题15分)24题,分封制、礼乐制·中国早期政治制度的特点(必修1政治史)4分;25题,汉代儒学成为正统思想·汉代儒学(必修3思想文化科技史)4分;26题,宋代商品经济发展(交子)·古代中国的商业经济(必修2经济史)4分;27题,明代内阁制·专制时代晚期的政治形态(必修1政治史)4分;45题,南朝山泽管理制度改革·选修1:《历史重大改革回眸》15分。
2、中国近现代史:98分(必修·客观题和主观题53分,选修·选考题45分,其中47题为以世界史为背景考察中国近代史内容)※①中国近代史部分(82分,其中必修37分,选修45分): 28题,服饰变革·物质生活和社会习俗的变迁(必修2经济社会生活史)4分;29题,孙中山的新三民主义(必修3思想文化科技史)4分;30题,中国军民抗日斗争(必修1政治史)4分;40题,清朝东北地区移民政策(以近代史为主)、近代西方列强的侵略及中国人民的反抗斗争·近代中国维护国家主权的斗争(必修1政治史)25分;46题,抗日根据地民主建设——三三制原则(选修2《近代社会的民主思想与实践》)15分;47题,中国远征军入缅作战(选修3《二十世纪的战争与和平》)15分;48题,光绪帝与维新变法(《中外历史人物评说》)15分。
※②中国现代史部分(必修部分:16分):31题,新中国成立后社会主义建设道路的探索·社会主义建设在探索中曲折发展(必修2经济史)4分;41题,现代不同时期编修的世界史目录·政治建设的曲折历程与其历史性转折(部分)以及现代中国的文化与科技(部分)12分。
2014年高考历史二轮复习之秦汉部分学生用D1.(2012年海南卷历史,3)秦灭六国后,秦王嬴政兼采古史及传说中的“三皇”、“五帝”之名而称“皇帝”,其首要目的是()A.宣扬托古改制 B.承袭华夏传统 C.突出个人功业 D.标榜君权神授2.(2012年重庆文综历史,13)《史记·陈涉世家》记载,陈胜在发动起义时说:“天下苦秦久矣。
”其表现有()①战乱频仍②民族矛盾尖锐③刑罚严酷④土地兼并严重A.①② B.①③ C.②④ D.③④3.(2012年广东文综历史,12)“诸侯惟得衣食税租,不与政事”的现象发映了()A.君主专制的削弱 B.宗法制的消亡C.中央集权的加强 D.分封制的巩固4.(2008上海历史分叉部分A组4)东汉时期“豪强”的基本特征是A.拥兵自重称霸一方 B.依靠巧取豪夺聚敛财富C.通过科举获得功名 D.世代享有政治经济特权5.(2008上海历史共同部分20)中国古代有一个统一王朝,它最先在全国范围内推行了郡县制,建立起中央集权制的政治模式。
据此判断,这个王朝是A.西周 B.秦朝 C.东汉 D.明朝6.(2008海南历史3)刘邦在位末年与众臣歃血为盟,特别诏令:“非刘氏而王者,若无功,上所不置而侯者,天下共诛之。
”其目的在于A.加强朝廷对地方的控制 B.禁止分封异姓王侯C.鼓励臣民建立军功 D.安抚汉初以来的功臣7.(2012年浙江文综历史,14)史籍记载,东汉南阳樊氏“能治田,殖至三百顷。
广起庐舍,高楼连阁,波陂灌注,竹木成林,六畜放牧,鱼蠃梨果,檀棘桑麻,闭门成市,兵弩器械,资至百万。
”下列关于樊氏庄园的说法,错误的是()A.庄园经济力量强大 B.自给自足程度很高C.草市交易十分发达 D.生产经营活动广泛8.(2012年广东文综历史,12)有学者认为早在商代就可能出现了牛耕,对他最有利的证据是()A.商代遗址中出土了牛骨B.《诗经》里有农耕生活的描写C.孔子学生冉耕字伯牛,名字有耕、牛二字D.古文字学家发现甲骨文中有字呈牛引犁头启土状9.春秋战国至秦汉时期,各种思想流派纷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