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文档之家› 电气危险因素及事故种类

电气危险因素及事故种类

电气危险因素及事故种类
电气危险因素及事故种类

电气危险因素及事故种类

根据能量转移论的观点,电气危险因素是由于电能非正常状态形成的。电气危险因素分为触电危险、电气火灾爆炸危险、静电危险、雷电危险、射频电磁辐射危害和电气系统故障等。按照电能的形态,电气事故可分为触电事故、雷击事故、静电事故、电磁辐射事故和电气装置事故。

一、触电

触电分为电击和电伤两种伤害形式。

1、电击

电击是电流通过人体,刺激机体组织,使肌体产生针刺感、压迫感、打击感、痉挛、疼痛、血压异常、昏迷、心律不齐、心室颤动等造成伤害的形式。严重时会破坏人的心脏、肺部、神经系统的正常工作,形成危及生命的伤害。

(1)电击伤害机理。人体在正常能量之外的电能作用下,系统功能很容易遭受破坏。当电流作用于心脏或管理心脏和呼吸机能的脑神经中枢时,能破坏心脏等重要器官的正常工作。

(2)电流效应的影响因素(以下不加说明电流均指工频)。电流对人体的伤害程度是与通过人体电流的大小、种类、持续时间、通过途径及人体状况等多种因素有关。

1)电流值

①感知电流。指引起感觉的最小电流。感觉为轻微针刺,发麻等。就平均值(概率50%)而言,男性约为1.1 mA;女性约为0.7 mA。

②摆脱电流。指能自主摆脱带电体的最大电流。超过摆脱电流时,由于受刺激肌肉收缩或中枢神经失去对手的正常指挥作用,导致无法自主摆脱带电体。就平均值(概率50%)而言,男性约为16 mA;女性约为10.5 mA;就最小值(可摆脱概率99.5%)而言,男性约为9 mA;女性约为6 mA。

③室颤电流。指引起心室发生心室纤维性颤动的最小电流。动物实验和事故统计资料表明,心室颤动在短时间内导致死亡。室颤电流与电流持续时间关系密切。当电流持续时间超过心脏周期时,室颤电流仅为50 mA 左右;当持续时间短于心脏周期时,室颤电流为数百mA。当电流持续时间小于0.1 s时,只有电击发生在心室易损期,500 mA以上乃至数A的电流才能够引起心室颤动。前述电流均指流过人体的电流,而当电流直接流过心脏时,数十微安的电流即可导致心室颤动发生。室颤电流与电流持续时间的关系大致如图

2一l(“z”形曲线)所示。

2)电流持续时间。通过人体的电流持续时间愈长,愈容易引起心室颤动,危险性就愈大。

3)电流途径。流经心脏的电流多、电流路线短的途径是危险性最大的途径。最危险的途径是:左手到前胸。判断危险性,既要看电流值,又要看途径。

4)电流种类。直流电流、高频交流电流、冲击电流以及特殊波形电流也都对人体具有伤害作用,其伤害程度一般较工频电流为轻。

5)个体特征。因人而异,健康情况、性别、年龄等。

(3)人体阻抗

人体阻抗是定量分析人体电流的重要参数之一,是处理许多电气安全问题所必须考虑的基本因素。

1)组成和特征。人体皮肤、血液、肌肉、细胞组织及其结合部等构成了含有电阻和电容的阻抗。其中,皮肤电阻在人体阻抗中占有程大的比例。人体阻抗等值电路参见图2--2。

皮肤阻抗:决定于接触电压、频率、电流持续时间、接触面积、接触压力、皮肤潮湿程度和温度等。皮肤电容很小,在工频条件下,电容可忽略不计,将人体阻抗看作纯电阻。

体内电阻:基本上可以看作纯电阻,主要决定于电流途径和接触面积。

2)数值及变动范围。在除去角质层,干燥的情况下,人体电阻约为1 000~3000Ω;潮湿的情况下,人体电阻约为500~800Ω。

3)影响因素。接触电压的增大、电流强度及作用时间的增大、频率的增加等因素都会导致人体阻抗下降。皮肤表面潮湿、有导电污物、伤痕、破损等也会导致人体阻抗降低。接触压力、接触面积的增大均会降低人体阻抗。

(4)电击类型

电击的分类方式有如下几种。

1)根据电击时所触及的带电体是否为正常带电状态,电击分为直接接触电击和间接接触电击两类。

①直接接触电击。指在电气设备或线路正常运行条件下,人体直接触及了设备或线路的带电部分所形成的电击。

②间接接触电击。指在设备或线路故障状态下,原本正常情况下不带电的设备外露可导电部分或设备以外的可导电部分变成了带电状态,人体与上述故障状态下带电的可导电部分触及而形成的电击。

2)按照人体触及带电体的方式,电击可分为单相电击、两相电击和跨步电压电击三种。

单相电击。指人体接触到地面或其他接地导体,同时,人体另一部位触及某一相带电体所引起的电击。根据国内外的统计资料,单相电击事故占全部触电事故的70%以上。

因此,防止触电事故的技术措施应将单相电击作为重点。

②两相电击。指人体的两个部位同时触及两相带电俸所,I起自拽遗—出情况下,人体所承受的电压为线路

电压,因其电压相对较高,其危险性也较大。

(3)跨步电压电击。指站立或行走的人体,受到出现于人体两脚之间的电压即跨步电压作用所引起的电击。跨步电压是当带电体接地,电流经接地线流人埋于土壤中的接地体。

又通过接地体向周围大地流散时,在接地体周围土壤电阻上产生的电压梯度形成的。图2—3所示为接地体的对地电压曲线。曲线有双曲线特征。图中,u。是接地体对地电压。

对于集中式接地体,离接地体20 m处的对地电压接近于零。图中,人体两脚所处两点之间出现的电压u。即跨步电压。

2、电伤

电伤是电流的热效应、化学效应、机械效应等对人体所造成的伤害。伤害多见于机体的外部,往往在机体表面留下伤痕。能够形成电伤的电流通常比较大。电伤的危险程度决定于受伤面积、受伤深度、受伤部位等。

电伤包括电烧伤、电烙印、皮肤金属化、机械损伤、电光性眼炎等多种伤害。

(1)电烧伤。是最为常见的电伤。大部分触电事故都含有电烧伤成分。电烧伤可分为电流灼伤和电弧烧伤。

1)电流灼伤。指人体与带电体接触,电流通过人体时,因电能转换成的热能引起的伤害。由于人体与带电体的接触面积一般都不大,且皮肤电阻又比较高,因而产生在皮肤与带电体接触部位的热量就较多。因此,使皮肤受到比体内严重得多的灼伤。电流愈大、通电时间愈长、电流途径上的电阻愈大,则电流灼伤愈严重。电流灼伤一般发生在低压电气设备上。数百毫安的电流即可造成灼伤,数安的电流则会形成严重的灼伤。

2)电弧烧伤。指由弧光放电造成的烧伤,是最严重的电伤。电弧发生在带电体与人体之间,有电流通过人体的烧伤称为直接电弧烧伤;电弧发生在人体附近对人体形成的烧伤以及被熔化金属溅落的烫伤称为间接电弧烧伤。弧光放电时电流很大,能量也很大,电弧温度高达数千度,可造成大面积的深度烧伤。严重时能将机体组织烘干、烧焦。电弧烧伤既可以发生在高压系统,也可以发生在低压系统。在低压系统,带负荷(尤其是感性负荷)拉开裸露的闸刀开关时,产生的电弧会烧伤操作者的手部和面部;当线路发生短路,开启式熔断器熔断时,炽热的金属微粒飞溅出来会造成灼伤;因误操作引起短路也会导致电弧烧伤等。在高压系统,由于误操作,会产生强烈的电弧,造成严重的烧伤;人体过分接近带电体,其间距小于放电距离时,直接产生强烈的电弧,造成电弧烧伤,严重时会因电弧烧伤而死亡。

在全部电烧伤的事故当中,大部分的事故发生在电气维修人员身上。

(2)电烙印。指电流通过人体后,在皮肤表面接触部位留下与接触带电体形状相似的斑痕,如同烙印。斑痕处皮肤呈现硬变,表层坏死,失去知觉。

(3)皮肤金属化。是由高温电弧使周围金属熔化、蒸发并飞溅渗透到皮肤表层内部所造成的。受伤部位呈现粗糙、张紧,可致局部坏死。

(4)机械损伤。多数是由于电流作用于人体,使肌肉产生非自主的剧烈收缩所造成的。其损伤包括肌腱、皮肤、血管、神经组织断裂以及关节脱位乃至骨折等。

(5)电光性眼炎。其表现为角膜和结膜发炎。弧光放电时的红外线、可见光、紫外线都会损伤眼睛。在短暂照射的情况下,引起电光眼的主要原因是紫外线。

二、电气火灾与爆炸

电气火灾爆炸是由电气引燃源引起的火灾和爆炸。电气装置在运行中产生的危险温度、电火花和电弧是电气引燃源主要形式。在爆炸性气体、爆炸性粉尘环境及火灾危险环境。电气线路、开关、熔断器、插座、照明器具、电热器具、电动机等均可能引起火灾和爆炸。油浸电力变压器、多油断路器等电气设备不仅有较大的火灾危险,还有爆炸的危险。在火灾和爆炸事故中,电气火灾爆炸事故占有很大的比例。从我国一些大城市的火灾事故统计可知,就引起火灾的原因而言,电气原因已居首位。

1、电气引燃源

作为火灾和爆炸的电气引燃源,电气设备及装置在运行中产生的危险温度、电火花和电弧是电气火灾爆炸的要因。

(1)危险温度

形成危险温度的典型情况如下:

1)短路。指不同的电位的导电部分之间包括导电部分对地之间的低阻性短接。发生短路时,线路中电流增大为正常时的数倍乃至数十倍,由于载流导体来不及散热,温度急剧上升,除对电气线路和电气设备产生危害外,还形成危险温度。短路的哲态过程会产生很大的冲击电流,在流过设备的瞬间产生很大的电动力,造成电气设备损坏。

电气设备安装和检修中的接线和操作错误,可能引起短路;运行中的电气设备或线路发生绝缘老化、变质;或受过度高温、潮湿、腐蚀作用;或受到机械损伤等而失去绝缘能力,可能导致短路。由于外壳防护等级不够,导电性粉尘或纤维进入电气设备内部,也可能导致短路。因防范措施不到位,小动物、霉菌及其他植物也可能导致短路。由于雷击等过电压、操作过电压的作用,电气设备的绝缘可能遭到击穿而短路。

2)过载。电气线路或设备长时间过蛾也舍导致温度异常上升,形成引燃源。过载的原因主要有如下几种情况。

①电气线路或设备设计选型不合理,或没有考虑足够的裕量,以致在正常使用情况下出现过热。

电气设备或线路使用不合理,负载超过额定值或连续使用时间过长,超过线路或设备的设计能力,由此

造成过热。

设备故障运行造成设备和线路过负载,如三相电动机单相运行或三相变压器不对称运行均可能造成过负载。

④电气回路谐波能使线路电流增大而过载。如三相四线制电路三次及其奇数倍谐波电流会引起中性线过载危险。由于各相三次谐波电流在中性绒上相位相同而互相叠加。如果三相负载不平衡,中性线再叠加上不平衡电流后发热将更为严重。在非线性负载日益增多,能产生大量三次谐波的气体放电灯等非线性负载大量使用的情况下,中性线的严重过载将带来火灾的隐患。

产生三次谐波的设备主要有:节能灯、荧光灯、计算机、变频空调、微波炉、镇流器、焊接设备、UPS电源等。如节能荧光灯,困灯管内电弧的负阻特性产生的谐波电流主要为三次谐波电流。

3)漏电。电气设备或线路发生漏电时,因其电流一般较小,不能促使线路上的熔断器的熔丝动作。一般当漏电电流沿线路比较均匀地分布,发热量分散时,火灾危险性不大。而当漏电电流集中在某一点时,可能引起比较严重的局部发热,引燃成灾。

4)接触不良。电气线路或电气装置中的电路连接部位是系统中的薄弱环节,是产生危险温度的主要部位之一。

电气接头连接不牢、焊接不良或接头处夹有杂物,都会增加接触电阻而导致接头过热。刀开关、断路器、接触器的触点、插销的触头等,如果没有足够的接触压力或表面粗糙不平等。均可能增大接触电阻,产生危险温度。对于铜、韬接头,由于铜和铝的理化性能不同,接触状态会逐渐恶化,导致接头过热。

触电伤害事故原因分析

编号:SM-ZD-99136 触电伤害事故原因分析Through the process agreement to achieve a unified action policy for different people, so as to coordinate action, reduce blindness, and make the work orderly. 编制:____________________ 审核:____________________ 批准:____________________ 本文档下载后可任意修改

触电伤害事故原因分析 简介:该方案资料适用于公司或组织通过合理化地制定计划,达成上下级或不同的人员之间形成统一的行动方针,明确执行目标,工作内容,执行方式,执行进度,从而使整体计划目标统一,行动协调,过程有条不紊。文档可直接下载或修改,使用时请详细阅读内容。 建筑施工的触电事故主要有三类: 一是施工人员触碰电线或电缆线; 二是建筑机械设备漏电; 三是高压防护不当而造成触电。根据建设部的统计资料,由于施工触碰电力线路造成的伤亡事故占30%,由于工地随意拖拉电线造成的触电事故占16% ,现场照明不使用安全电压造成的事故占15%,以上三类事故占触电事故的61%。 从大量的事故案例来看,造成触电伤害事故的原因,主要有这样几种情况: 1. 违反操作规程,带电作业导致触电事故的发生《建筑安装工人安全技术操作规程》规定,线路上禁止带负荷接电和断电,禁止带电操作等等。但是在实际作业中,有的作业人员( 主要是电工) 违反有关规定,带电操作,从而造成触电伤害事故。 2. 机械设备和电动设施维修保养不善,安全管理检查措

触电事故分类

、触电事故分类 触电事故是由于电流通过人体或带电体与人体间发生放电而引起人体的病理、生理效应所造成的人身伤害事故。 触电事故可分为接触触电事故和非接触触电事故。接触触电事故是当人体触及带电体且形成回路时,有电流通过人体,这种通过人体电流的热效应、化学效应、生理效应对人体造成的伤害;非接触触电事事故是当人体接近、而非接触带电体,带电体对人体发生放电时,电弧或电火花对人体造成的伤害。 二、典型案例剖析 1984年3月28日下午,某厂运输车间,为帮助职工运水泥构件,不慎汽车吊扒杆升到距10千伏高压线约100毫米处,又因为承重摆动扒杆而碰触高压线,致使扶钢丝绳的汽车司机触电死亡。由于该吊运作业违反了“在10千伏高压线下作业,安全间距不应小于2米”的规定,且由非司机开车,因而导致悲剧的发生。 1998年7月31日上午,某厂职工子弟中学校办工厂的一名青年管工,在承包工程的室外地沟里进行对执着管道作业时,接着电焊机二次回路线,往焊管搭接时触电;他倒地后,又将回路线压在身下而身亡。该管工在雨后有积水的管沟内对接管时,脚上穿的塑料底布鞋和手上戴的帆布手套均已湿透。当右手接电焊机回路线往钢管上搭接时,裸露的线头触到戴手套的左手掌上,使电流在回线──人体──手把线(已放在地上)之间形成回路,电流通过心脏。尤其是触电倒下后,在积水的沟内,人体成了导体。这时,人体电阻在1000欧左右,电焊机空载二次电压在7 0伏左右,则通过人体的电流为70毫安。而成年人通常的致命电流为50毫安。7 0毫安电流使其心脏不能再起压送血液的作用,所以血液循环停止造成死亡。环境的不安全因素加之缺乏安全用电知识使年仅23岁的青年工人死于非命。

风险的分类

风险的分类 按风险损害的对象分类 财产风险:是导致财产发生毁损、灭失和贬值的风险。如房屋有遭受火灾、地震的风险,机动车有发生车祸的风险,财产价值因经济因素有贬值的风险。 人身风险:是指因生、老、病、死、残等原因而导致经济损失的风险。例如因为年老而丧失劳动能力或由于疾病、伤残、死亡、失业等导致个人、家庭经济收入减少,造成经济困难。生、老、病、死虽然是人生的必然现象,但在何时发生并不确定,一旦发生,将给其本人或家属在精神和经济生活上造成困难。 责任风险:是指因侵权或违约,依法对他人遭受的人身伤亡或财产损失应负的赔偿责任的风险。例如,汽车撞伤了行人,如果属于驾驶员的过失,那么按照法律责任规定,就须对受害人或家属给付赔偿金。又如,根据合同、法律规定,雇主对其雇员在从事工作范围内的活动中,造成身体伤害所承担的经济给付责任。 信用风险:是指在经济交往中,权利人与义务人之间,由于一方

违约或犯罪而造成对方经济损失的风险。 按风险的性质分类 纯粹风险:是指只有损失可能而无获利机会的风险,即造成损害可能性的风险。其所致结果有两种,即损失和无损失。例如交通事故只有可能给人民的生命财产带来危害,而决不会有利益可得。在现实生活中,纯粹风险是普遍存在的,如水灾、火灾、疾病、意外事故等都可能导致巨大损害。但是,这种灾害事故何时发生,损害后果多大,往往无法事先确定,于是,它就成为保险的主要对象。人们通常所称的"危险",也就是指这种纯粹风险。 投机风险:是指既可能造成损害,也可能产生收益的风险,其所致结果有3种:损失、无损失和盈利。例如,有价证券,证券价格的下跌可使投资者蒙受损失,证券价格不变无损失,但是证券价格的上涨却可使投资者获得利益。还如赌博、市场风险等,这种风险都带有一定的诱惑性,可以促使某些人为了获利而甘冒这种损失的风险。在保险业务中,投机风险一般是不能列入可保风险之列的。 收益风险:是指只会产生收益而不会导致损失的风险,例如接受教育可使人终身受益,但教育对受教育的得益程度是无法进行精确计算的,而且,这也与不同的个人因素、客观条件和机遇有密切关系。

触电事故的原因及规律分析参考文本

触电事故的原因及规律分 析参考文本 In The Actual Work Production Management, In Order To Ensure The Smooth Progress Of The Process, And Consider The Relationship Between Each Link, The Specific Requirements Of Each Link To Achieve Risk Control And Planning 某某管理中心 XX年XX月

触电事故的原因及规律分析参考文本使用指引:此安全管理资料应用在实际工作生产管理中为了保障过程顺利推进,同时考虑各个环节之间的关系,每个环节实现的具体要求而进行的风险控制与规划,并将危害降低到最小,文档经过下载可进行自定义修改,请根据实际需求进行调整与使用。 一、触电原因分析 据多年来的触电事故统计分析,触电死亡的主要原因 是: 1、缺乏电气安全知识 电线附近放风筝;带负荷拉高压隔离开关;低压架空线折 断后不停电,用手误碰火线;光线不明的情况下带电接线, 误触带电体;手触摸破损的胶盖刀闸;儿童在水泵电动机外壳 上玩耍、触摸灯头或插座;随意乱动电器等。 2、违反安全操作规程 带负荷拉高压隔离开关;在高低压同杆架设的线路电杆 上检修低压线或广播线时碰触有电导线;在高压线路下修造 房屋接触高压线;剪修高压线附近树木接触高压线等。带电

换电杆架线;带电拉临时照明线;带电修理电动工具、换行灯变压器、搬动用电设备;火线误接在电动工具外壳上;用湿手拧灯泡等。 3、设备不合格 高压架空线架设高度离房屋等建筑的距离不符合安全距离,高压线和附近树木距离太小;高低压交叉线路,低压线误设在高压线上面。用电设备进出线未包扎好裸露在外;人触及不合格的临时线等等。 4、维修管理不善 大风刮断低压线路和刮倒电杆后,没有及时处理;胶盖刀闸胶木盖破损长期不修理;瓷瓶破裂后火线与拉线长期相碰;水泵电动机接线破损使外壳长期带电等。 5、偶然因素 大风刮断电力线路触到人体等。 为了避免触电事故,应当加强电气安全知识的教育和

电气事故的分类及基本原因的分类

编号:SM-ZD-57255 电气事故的分类及基本原 因的分类 Organize enterprise safety management planning, guidance, inspection and decision-making, ensure the safety status, and unify the overall plan objectives 编制:____________________ 审核:____________________ 时间:____________________ 本文档下载后可任意修改

电气事故的分类及基本原因的分类 简介:该安全管理资料适用于安全管理工作中组织实施企业安全管理规划、指导、检查和决策等事项,保证生产中的人、物、环境因素处于最佳安全状态,从而使整体计划目标统一,行动协调,过程有条不紊。文档可直接下载或修改,使用时请详细阅读内容。 电气事故按发生灾害的形式,可以分为人身事故、设备事故、电气火灾和爆炸事故等;按发生事故时的电路状况,可以分为短路事故、断线事故、接地事故、漏电事故等;按事故的严重性,可以分为特大性事故、重大事故、一般事故等;按伤害的程度,可以分为死亡、重伤、轻伤三种。 如果按事故的基本原因,电气事故可分为以下几类: (1)触电事故。人身触及带电体(或过分接近高压带电体)时,由于电流流过人体而造成的人身伤害事故。触电事故是由于电流能量施于人体而造成的。触电又可分为单相触电、两相触电和跨步电压触电三种。 (2)雷电和静电事故。局部范围内暂时失去平衡的正、负电荷,在一定条件下将电荷的能量释放出来,对人体造成

(完整版)触电的类型

触电的类型: 一般按接触电源时情况不同,常分为两相触电,单相触电和”跨步电压”触电。 发生触电时,现场急救具体方法如下: 1、迅速解脱电源:发生触电事故时,切不可惊慌失措,束手无策,首先要马上切断电源,使病人脱离电流损害的状态,这是能否抢救成功的首要因素,因为当触电事故发生时,电流会持续不断地通过触电者,从影响电流对人体刺激的因素中,我们知道,触电时间越长,对人体损害越严重。为了保护病人只有马上切断电源。其次,当病人触电时,身上有电流通过,已成为一带电体,对救护者是一个严重威胁,如不注意安全,同样会使抢救者触电。所以,必须先使病人脱离电源后,方可抢救。使病人脱离电源的方法有很多: A、出事附近有电源开关和电源插头时,可立即将闸刀打开,将插头拨掉,以切断电源。但普通的电灯开关(如拉线开关)只能关断一根线,有时不一定关断的是相线,所以不能认为是关断了电源。 B、当有电的电线触及人体引起触时,不能采用其他方法脱离电源时,可用绝缘的物体(如木棒、竹杆、手套等)将电线移掉,使病人脱离电源。 C、必要时可用绝缘工具(如带有绝缘柄的电工钳、木柄斧头以及锄头等)切断电源。 总之,在现场可因地制宜,灵活运用各种方法,快速切断电源,解脱电源时,有两个问题需注意: A、脱离电源后,人体的肌肉不再受到电流的刺激,会立即放松,病人可自行摔倒,造成新的外伤(如颅底骨折),特别在高空时更是危险。所以脱离电源需有相应的措施配合,避免此类情况发生,加重病情。 B、解脱电源时要注意安全,决不可再误伤他人,将事故扩大。 人或牲畜站在距离电线落地点8~10米以内。就可能发生触电事故,这种触电叫做跨步电压触电。人受到跨步电压时,电流虽然是沿着人的下身,从脚经腿、胯部又到脚与大地形成通路,没有经过人体的重要器官,好像比较安全。但是实际并非如此!因为人受到较高的跨步电压作用时,双脚会抽筋,使身体倒在地上。这不仅使作用于身体上的电流增加,而且使电流经过人体的路径改变,完全可能流经人体重要器官,如从头到手或脚。经验证明,人倒地后电流在体内持续作用2秒钟,这种触电就会致命。 当人体的两个部位同时接触到具有不同电位的两处时,在人体内就会有电流流过,这时加在人体两个部位之间的电位差称谓接触电压。 在施工现场380/220V三相四线制供备点系统中,当电源(三相电力变压器或三相发电机)中性点直接接地时,当人的两手同时接触两条不同的相线,则两手之间的接触电压为380V(有效值);当站立于地面的人触碰一条相线,则人体的接触电压近似为22OV;当人手触及漏电的电气设备时,则漏电设备对“地”的漏电电压与人足站立点对“地”电压之差即为人的手足之间的接触电压;当一汽车吊在电力线路周围作业,且吊臂接近电力线路时,由于强电场作用,吊车电位升高,此时站立地面的人若触及汽车吊的金属吊体,则在人体上同样会产生接触电压。接触电压的存在是人体触电事故发生的根本原因。 这只脚做得长一些是为了保证在用电器的"电路部分"接入电路前先让用电器的外壳与大地相连,这样即使用电器漏电也不会造成触电事故最关键的是要看你的总电源处是否接地。三角插头最长的那极就是接地的,但是只有三角插头是不行的,因为三角插头的原理其实就是电器内部引了一根电线出来,插到三角插座上,然后再沿着已经接好的地线导入大地。所以,你必须保证已经接地,三角插头才起作用,否则形同虚设。

创业风险类型

创业风险类型 从不同的角度来分类,创业风险可以做出若干种分类:按风险来源的主客观性,可以把创业风险分为主观创业风险和客观创业风险;按创业过程,可以把风险分为机会的识别和评估风险、准备和计划风险、获取经营资源风险、经营管理风险;按据以经营的技术和市场的关系,可以把风险分为改良型风险、杠杆型风险、跨越型风险和激进型风险;按风险对投资资金的影响,可以把风险分为安全性风险、收益性风险和流动性风险;按风险的内容分,可以把风险分为资金风险、技术风险、管理风险、市场风险、生产风险、环境风险和政治风险等。本书主要根据内容作为分类依据,介绍新创企业最常见的创业风险。 资金风险:资金风险就是新创企业资金不能适时供应(即通常说的资金链断裂)而导致新创企业倒闭的风险。 和很多学者顺序不同,本书将资金风险列在新创企业所有风险的第一位。因为对于新创企业而言,资金缺乏是一种常态和必然;所有的企业在创业之初都会面临一段亏损期,如果新创企业资金问题不能及时解决,企业倒闭是不可避免的。国内由于历史原因,民营企业融资本来就困难;新创企业由于自身弱小通常没有可抵押的资产再加上创业团队个人信用通常也不足,融资更是困难。所以本书将资金风险列为新创企业面临的第一风险。 即便是对于中型或大型企业而言,如果没有及时的资金支持,一个好的技术或者项目市场时机白白丧失也是非常常见的案例。1997年,史玉柱领导的巨人集团在年销售额数亿的情况下仅仅因为约1000万元资金缺口就轰然倒闭,是资金风险的经典案例。 技术风险:技术风险就是新创企业因技术因素而导致新创企业失败的风险。 互联网时代的创业和以前的创业不同,很多新创企业是由于研发了某种新技术而导致新的商业模式的创新而成功的;但注重新技术的创新也同时带来了大量的技术风险。大致而言,技术风险又分为技术是否成功的不确定性、技术前景的不确定性、技术效果的不确定性、技术寿命的不确定性和配套技术的不确定性等若干细分的技术风险,其中任何一个细分风险都可能导致新创企业经营失败。 管理风险:管理风险就是新创企业在经营过程中因管理因素而导致新创企业失败的风险。 范范地说管理风险范围实在太大,因为新创企业几乎所有的问题都可以归类到管理不足或失误上去;所以本书谈的管理风险,通常指新创企业仅仅在经营管理本身体现出来的突出问题。管理风险通常分为管理者素质风险、决策风险、组织和人力资源风险、管理团队组合风险等。

触电事故规律及其原因分析详细版

文件编号:GD/FS-9722 (解决方案范本系列) 触电事故规律及其原因分 析详细版 A Specific Measure To Solve A Certain Problem, The Process Includes Determining The Problem Object And Influence Scope, Analyzing The Problem, Cost Planning, And Finally Implementing. 编辑:_________________ 单位:_________________ 日期:_________________

触电事故规律及其原因分析详细版 提示语:本解决方案文件适合使用于对某一问题,或行业提出的一个解决问题的具体措施,过程包含确定问题对象和影响范围,分析问题,提出解决问题的办法和建议,成本规划和可行性分析,最后执行。,文档所展示内容即为所得,可在下载完成后直接进行编辑。 随着农村经济的发展和人民生活水平的提高, 各种家用电器不断进入千家万户, 农电事业也随之迅猛发展, 农村用电量急剧增大。这本是好事, 然而, 由于多种不利因素导致了触电事故的发生, 为了防止触电事故、减少因触电事故引发的经济赔偿官司, 作为电力部门应当研究触电事故的规律, 以便制定有效的安全防范措施。 根据统计分析, 从发生率上看,触电事故有如下规律: (1)低压设备触电事故多: 主要是由于低压电气设备远多于高压设备, 一般人员与低压设备触机会较多, 且又相对比较缺乏电气安全知识。

(2)农村触电事故多: 主要是由于农村设备简陋, 安全用电知识普及也比较差。 (3)六、七、八、九月份触电事故多: 主要是由于这段时间天气炎热,人体多汗, 触电危险性较大; 还由于多雨、潮湿、电气设备绝缘性能下降;以及这段时间某些地区是农忙季节,农村用电量增加, 以致触电事故多。 (4)携带式设备和移动式设备触电事故多: 主要是由于这些设备需要经常移动, 工作条件较差, 容易发生故障,而且不少是在人的紧握之下工作。 (5)电气连接部位触电事故多: 电气接头、插销、开关等连接部位机械牢固性较差, 电气可靠性也较低, 尤其是乱拉乱接更容易出现故障, 造成人身触电。 (6)冶金、矿业、建筑、机械行业触电事故多: 由于这些行业存在潮湿、高温的生产场所, 移动式电气

电气事故种类

电气事故种类 电气事故包括人身事故和设备事故。人身事故和设备事故都可能导致二次事故,而且二者很可能是同时发生的。电气事故是与电相关联的事故。从能量的角度看,电能失去控制将造成电气事故。按照电能的形态,电气事故可分为触电事故、雷击事故、静电事故、电磁辐射事故和电气装置事故。 1、触电事故 触电事故是由电流及其转换成的其他形式的能量造成的事故。触电事故分为电击和电伤。电击是电流直接作用于人体所造成的伤害。电伤是电流转换成热能、机械能等其他形式的能量作用于人体造成的伤害。触电事故往往突然发生,在极短时间内造成严重后果。 通常所说的触电指的是电击。电击分为直接接触电击和间接接触电击。前者是触及正常状态下带电的带电体时发生的电击,也称为正常状态下的电击;后者是触及正常状态下不带电,而在故障状态下意外带电的带电体时发生的电击,也称为故障状态下的电击。 电伤分为电弧烧伤、电流灼伤、皮肤金属化、电烙印、机械性损伤、电光眼等伤害。电弧烧伤是由弧光放电造成的烧伤,是最危险的电伤。电弧温度高达8000℃.可造成大面积、大深度的烧伤,甚至烧焦、烧毁四肢及其他部位。电工之家 2、雷击事故 雷击事故是由自然界中正、负电荷形式的能量造成的事故。 3、静电事故 静电事故是由工艺过程中或人们活动中产生的,相对静止的正电荷和负电荷形式的能量造成的事故。 4、电磁辐射危害 电磁辐射事故是指电磁波形式的能量辐射而造成的事故。辐射电磁波指频率100 kHz以上的电磁渡。在一定强度的高频电磁渡照射下,人体所受到的伤害主要表现为头晕、记忆力减退、睡眠不好等神经衰弱症状。严重者除神经衰弱症状加重外,还伴有心血管系统症状。电磁波对人体的伤害有滞后性,并可能通过遗传因子影响到后代。除对人体有伤害外,高频电磁渡还能造成高频感应放电和高频干扰。 除无线电设备外,高频金属加热设备(如高频淬火设备、高频焊接设备)、、高频介质加热设备(如高频热合机、绝缘材料干燥设备)、也是有电磁辐射危险的设备。 为防止电磁辐射的危害,应采取屏蔽、吸收等专门的预防措施。用于高频防护的板状屏蔽和网状屏蔽均可用铜材、铝材或钢材制成。必要时可考虑双层屏蔽。如果在板状屏蔽上涂上一层有微小的颗粒材料,则可减少电磁渡的反射.更有效地吸收电磁波的能量,构成所谓吸收屏蔽。 5、电气装置故障及事故。电工之家 气系统故障引发的事故包括:异常停电、异常带电、电气设备损坏、电气线路损坏、短路、断线、接地、电气火灾等。 异常停电指在正常生产过程中供电突然中断。这种情况会使生产过程陷入混乱,造成经济损失;在有些情况下,还会造成事故和人员伤亡。 异常带电指在正常情况下不应当带电的生产设施或其中的部分意外带电。异常带电容易导致人员受到伤害。

建筑施工触电事故的特点及原因

安全管理编号:LX-FS-A33176 建筑施工触电事故的特点及原因 In the daily work environment, plan the important work to be done in the future, and require the personnel to jointly abide by the corresponding procedures and code of conduct, so that the overall behavior or activity reaches the specified standard 编写: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审批: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时间:________年_____月_____日 A4打印/ 新修订/ 完整/ 内容可编辑

建筑施工触电事故的特点及原因 使用说明:本安全管理资料适用于日常工作环境中对安全相关工作进行具有统筹性,导向性的规划,并要求相关人员共同遵守对应的办事规程与行动准则,使整体行为或活动达到或超越规定的标准。资料内容可按真实状况进行条款调整,套用时请仔细阅读。 施工现场的触电事故主要分为电击和电伤两大类,也可分为低压触电事故和高压触电事故。 电击是人体直接接触带电部分,电流通过人体,如果电流达到某一定的数值就会使人体和带电部分相接触的肌肉发生痉挛(抽筋),呼吸困难,心脏麻痹,直到死亡;电击是内伤,是最具有致命危险的触电伤害。 电伤是指皮肤局部的损伤,有灼伤、烙印和皮肤金属化等伤害。 一、触电事故的特点 (1)电压越高,危险性越大。

电气事故的分类与分析(通用版)

( 安全管理 ) 单位: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姓名: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日期: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精品文档 / Word文档 / 文字可改 电气事故的分类与分析(通用 版) Safety management is an important part of production management. Safety and production are in the implementation process

电气事故的分类与分析(通用版) 1触电事故基本统计法 1.1触电事故统计分析的意义 1.1.1通过触电事故统计分析,找出薄弱环节,发现不安全因素,及时提出改进措施。 1.1.2对触电事故进行综合系统分析,可探索事故发生的规律,拟定安全工作的重点,有针对性地采取防范措施。 1.1.3大量的系统的统计分析资料,是开展事故预测,改革传统安全管理办法,开展安全系统工程的基础。 1.2触电事故的基本统计方法 统计工作是一项极其重要而严肃的工作,所提供的资料和数据必须是准确、及时、全面、系统。所以统计工作一定要按资料的收集、资料的整理、选用统计指标、进行统计分析、提出改进措施等五个步骤进行。

1.2.1资料收集收集统计资料是统计工作的第一步,也是全部统计工作的基础。原始资料的来源有两个方面:一是经常性资料,包括工作记录和统计报表;二是特定时间的资料,包括现场调查和实验研究所得的资料。 (1)经常性资料包括工作记录和统计报表。 1)工作记录工作记录为日常工作的原始记录,它是安全生产的凭证,也是业务管理和科学研究的重要资料。如值班工作记录、工人的体格检查、安全检查记录、事故原始调查资料等都必须认真填写,注意积累和保存,并加以充分利用。 2)统计报表统计报表是定期取得系统而全面的统计资料的主要方式。统计报表按其报送的周期长短不同,可分为日报、月报、季报和年报等,统计报表格式应由劳动部门统一规定。 (2)调查调查是研究和解决实际问题的一项重要工作方法,调查前必须进行周密而细致的设计,设计的内容大体包括明确调查目的、拟定调查项目、设计调查表格、选择调查对象、实施现场调查等五个方面。

1、风险与风险管理:风险的种类

风险与风险管理:风险的种类(一)按风险的性质分为纯粹风险和投机风险 纯粹风险:是指只有造成损失而无获利可能性的风险。其所致结果只有两种:损失和无损失。 投机风险:是指既可能造成损失也可能产生收益的风险。其所致结果有三种可能:损失、无损失和获利。如股市行情的变动、价格涨落、赌博等。 纯粹风险和投机风险的区别在于:前者总是不幸的,事故发生可能带来损失,故为人们所畏惧和厌恶;后者由于有可能获利,具有诱惑力,故有些人为了获利,甘愿冒这种风险。 (二)按产生风险的环境分为静态风险和动态风险 静态风险:是由于自然力变动或人的行为失常所引起的风险。前者如地震、海难、雹灾等; 动态风险:是由于人类社会活动而产生的各种风险。 (三)按风险影响的范围对象分为基本风险和特定风险 基本风险:是风险的起源与影响方面都不与特定的人有关,至少是个人所不能阻止的风险。即全社会普遍存在的风险。 特定风险:是与某特定的人有因果关系的风险。即由特定的个人所引起且损失仅涉及。 (四)按风险损失的对象分为财产风险、人身风险、责任风险和信用风险 财产风险:是可能导致财产发生毁损、灭失和贬值的风险。 人身风险:是指人们因生、老、病、死、伤残等原因而导致经济损失的风险。如因为疾病、伤残、死亡、失业等导致个人、家庭或企业经济收入减少。 责任风险:是指因侵权或违约依法对他人遭受的人身伤亡或财产损失应负赔偿责任的风险。 信用风险:是指在经济交往中,权利人与义务人之间,由于一方违约或犯罪而给对方造成经济损失的风险。 (五)按损失发生的原因分为自然风险、社会风险、经济风险和政治风险 自然风险:是指由于自然现象或物理现象所导致的风险。 社会风险:是指由于个人行为的反常或不可预料的团体行为所致损失的风险。如偷窃、抢劫、罢工、动乱等。 经济风险:是指在产销过程中,由于各种因素的变动或估计的错误,导致产量减少或价格涨跌所致损失的风险。 政治风险:是由于种族宗教的冲突、叛乱、战争所引起的风险。 风险管理的概念、目标与基本程序 (一)风险管理的概念 风险管理:是经济单位透过对风险的认识、衡量和分析,以最小的成本取得最大安全保障的管理方法。风险管理是研究风险发生规律和风险控制技术的一门新兴管理学科,各经济单位通过风险识别、风险估测、风险评价,并在此基础上优化组合各种风险管理技术对风险实施有效的控制和妥善处理风险所致损失的后果,期望达到以最小的成本获得最大安全保障的目标。 (二)风险管理的目标 风险管理目标由两个部分组成:损失发生前的风险管理目标和损失发生后的风险管理目标,前者的目标是避免或减少风险事故形成的机会,包括节约经营成本、减少忧虑心理;后者的目标是努力使损失的标的恢复到损失前的状态,包括维持企业的继续生存、生产服务的持续、稳定的收入、生产的持续增长、社会责任。二者有效结合,构成完整而系统的风险管理目标。 (三)风险管理的基本程序 风险管理的基本程序包括风险识别、风险估测、风险评价、风险控制和管理效果评价等环节。 1.风险的识别 风险的识别:是经济单位和个人对所面临的以及潜在的风险加以判断、归类整理,并对风险的性质进行鉴定的过程。

触电事故的常见原因及规律(通用版)

When the lives of employees or national property are endangered, production activities are stopped to rectify and eliminate dangerous factors. (安全管理) 单位:___________________ 姓名:___________________ 日期:___________________ 触电事故的常见原因及规律(通 用版)

触电事故的常见原因及规律(通用版)导语:生产有了安全保障,才能持续、稳定发展。生产活动中事故层出不穷,生产势必陷于混乱、甚至瘫痪状态。当生产与安全发生矛盾、危及职工生命或国家财产时,生产活动停下来整治、消除危险因素以后,生产形势会变得更好。"安全第一" 的提法,决非把安全摆到生产之上;忽视安全自然是一种错误。 (1)缺乏电气安全知识如带电拉高压隔离开关;用手触摸破坏的胶盖刀闸;儿童玩弄带电导线等。 (2)违反操作规程如在高低压共杆架设的线路电杆上检修低压线或广播线;剪修高压线附近树木而接触高压线;在高压线附近施工,或运输大型货物,施工工具和货物碰击高压线;带电接临时照明线及临时电源;火线误接在电动工具外壳上;用湿手拧灯泡;携带式照明灯使用的电压不符合安全电压等。 (3)电气设备不合格如闸刀开关或磁力启动器缺少护壳而触电;电气设备漏电;电炉的热元件没有隐蔽;电器设备外壳没有接地而带电;配电盘设计和制造上的缺陷,使配电盘前后带电部分易于触及人体;电线或电缆因绝缘磨损或腐蚀而损坏;在带电下拆装电缆等。 (4)维修不善如大风刮断的低压线路未能及时修理;胶盖开关破损长期不修;瓷瓶破裂后火线与拉线长期相碰等。 (5)偶然因素如大风刮断的电线恰巧落在人体上等。从以上触电

电气事故的分类与分析

电气事故的分类与分析 1 触电事故基本统计法 1.1 触电事故统计分析的意义 1.1.1 通过触电事故统计分析,找出薄弱环节,发现不安全因素,及时提出改进措施。 1.1.2 对触电事故进行综合系统分析,可探索事故发生的规律,拟定安全工作的重点,有针对性地采取防范措施。 1.1.3 大量的系统的统计分析资料,是开展事故猜测,改革传统安全治理办法,开展安全系统工程的基础。 1.2 触电事故的基本统计方法 统计工作是一项极其重要而严厉的工作,所提供的资料和数据必须是正确、及时、全面、系统。所以统计工作一定要按资料的收集、资料的整理、选用统计指标、进行统计分析、提出改进措施等五个步骤进行。 1.2.1 资料收集收集统计资料是统计工作的第一步,也是全部统计工作的基础。原始资料的来源有两个方面:一是经常性资料,包括工作记录和统计报表;二是特定时间的资料,包括现场调查和实验研究所得的资料。 (1)经常性资料包括工作记录和统计报表。 1)工作记录工作记录为日常工作的原始记录,它是安全生产的凭证,也是业务治理和科学研究的重要资料。如值班工

作记录、工人的体格检查、安全检查记录、事故原始调查资料等都必须认真填写,留意积累和保存,并加以充分利用。2)统计报表统计报表是定期取得系统而全面的统计资料的主要方式。统计报表按其报送的周期是非不同,可分为日报、月报、季报和年报等,统计报表格式应由劳动部分同一规定。(2)调查调查是研究和解决实际题目的一项重要工作方法,调查前必须进行周密而细致的设计,设计的内容大体包括明确调查目的、拟定调查项目、设计调查表格、选择调查对象、实施现场调查等五个方面。 1)明确调查目的每一次调查都应有明确的针对性,通过调查要收集什么资料,解决什么题目,目的必须十分明确。 2)拟定调查项目项目的提出要确切、具体。如事故发生的时间、地点、伤害人数、伤害部位和程度以及医疗部分对伤亡情况的报告;通过查看现场,了解并发现确定事故原因的痕迹和物证,对现场拍照并绘制现场图;了解事故发生前的生产任务、职员分工、操纵方法、工艺、设备状况、安全措施等,要事故现场职员写出证实材料、有关职员写出旁证材料;索取有关生产、工艺、设备等规章制度;必要时,对事故发生、发展起主要作用的设备、物质、材料等作出技术鉴定或模拟试验。 3)设计调查表格调查表格一般由下列三部分组成: --校核项目,包括被调查单位的名称、地址;被调查者姓名、

关于触电事故的一些常识参考文本

关于触电事故的一些常识 参考文本 In The Actual Work Production Management, In Order To Ensure The Smooth Progress Of The Process, And Consider The Relationship Between Each Link, The Specific Requirements Of Each Link To Achieve Risk Control And Planning 某某管理中心 XX年XX月

关于触电事故的一些常识参考文本使用指引:此安全管理资料应用在实际工作生产管理中为了保障过程顺利推进,同时考虑各个环节之间的关系,每个环节实现的具体要求而进行的风险控制与规划,并将危害降低到最小,文档经过下载可进行自定义修改,请根据实际需求进行调整与使用。 一、触电事故的特点: 1、事故原因大多是由于缺乏安全用电知识或不遵守 安全技术要求,违章作业所致。 2、触电事故的发生有明显的季节性。一年中春、冬 两季触电事故较少,夏秋两季,特别是六、七、八、九四 个月中,触电事故特别多。其主要原因不外乎气候炎热, 多雷雨,空气中湿度大,这些因素降低了电气设备的绝缘 性能,人体也因炎热多汗,皮肤接触电阻变小,衣着单 薄,身体暴露部分较多,大大增加了触电的可能性,一旦 发生触电时,便有较大强度的电源通过人体,产生严重后 果。 3、低压工频电源的触电事故较多。据统计,此类电

源所引起的事故占总数90%以上。低压设备较高压设备应用广泛,人们接触的机会较多,加上220-380 伏的交流电源习惯称其为"低压",好多人不够重视,丧失警惕,因此容易引起触电事故。 二、触电的类型: 一般按接触电源时情况不同,常分为两相触电,单相触电和"跨步电压"触电。 三、电流对人体的影响: 电流通过人体后,能使肌肉收缩产生运动,造成机械性损伤,电流产生的热效应和化学效应可引起一系列急骤的病理变化,使肌体遭受严重的损害,特别是电流流经心脏,对心脏损害极为严重。极小的电流可引起心室纤维性颤动,导致死亡。电击伤对人体的伤害程度与电流的种类、大小、途径、接触部位、持续时间、人体健康状态、精神状态等都有关系。

触电事故的常见原因及规律

编号:SM-ZD-43744 触电事故的常见原因及规 律 Organize enterprise safety management planning, guidance, inspection and decision-making, ensure the safety status, and unify the overall plan objectives 编制:____________________ 审核:____________________ 时间:____________________ 本文档下载后可任意修改

触电事故的常见原因及规律 简介:该安全管理资料适用于安全管理工作中组织实施企业安全管理规划、指导、检查和决策等事项,保证生产中的人、物、环境因素处于最佳安全状态,从而使整体计划目标统一,行动协调,过程有条不紊。文档可直接下载或修改,使用时请详细阅读内容。 (1)缺乏电气安全知识如带电拉高压隔离开关;用手触摸破坏的胶盖刀闸;儿童玩弄带电导线等。 (2)违反操作规程如在高低压共杆架设的线路电杆上检修低压线或广播线;剪修高压线附近树木而接触高压线;在高压线附近施工,或运输大型货物,施工工具和货物碰击高压线;带电接临时照明线及临时电源;火线误接在电动工具外壳上;用湿手拧灯泡;携带式照明灯使用的电压不符合安全电压等。 (3)电气设备不合格如闸刀开关或磁力启动器缺少护壳而触电;电气设备漏电;电炉的热元件没有隐蔽;电器设备外壳没有接地而带电;配电盘设计和制造上的缺陷,使配电盘前后带电部分易于触及人体;电线或电缆因绝缘磨损或腐蚀而损坏;在带电下拆装电缆等。 (4)维修不善如大风刮断的低压线路未能及时修理;胶盖开关破损长期不修;瓷瓶破裂后火线与拉线长期相碰等。

几种常见的电气事故

几种常见的电气事故 一、触电事故 1)电击 电击是电流通过人体,破坏人的心脏、中枢神经系统、肺部等重要器官的正常工作而对人体造成伤害。由于人体触及带电导线、漏电设备的外壳或其他带电体,以及由于雷击或电容放电,都可能导致电击。人体遭受电击所产生的效应和后果的严重程度受电流大小、持续时间、电流通过人体的路径及电流的种类等的影响,轻者有打击疼痛感,重者致死。 2)电伤 电伤是电流的热效应、化学效应或机械效应对人体造成的伤害。包括电弧烧伤、烫伤、电烙印、电气机械性伤害、电光眼等不同形式的伤害。与电击相比,电伤多属局部性伤害,但电伤往往与电击同时发生。 3)雷击 雷击放电具有电流极大,电压极高,冲击性极强的特点。雷击不仅造成设备的严重毁坏,还可能伤及人、畜,甚至引起爆炸和火灾。 二、电气火灾事故 电线短路产生火花落在易燃物上引起的火灾或电气设备使用不当引起的火灾。 三、电气爆炸事故 由于电气设备在爆炸危险环境使用,并在使用中产生火花、电弧或高温而成为引燃源。 安全防护措施 1 )对将要投入运行的电气设备和电气线路的绝缘应进行严格检查,对于重要的电气设备,除测量绝缘电阻外,还应进行耐压实验、泄漏电流试验和介质损耗试验。 2 )不论是强电设备,还是弱电设备,不论是交流设备还是直流设备,也不论是低压设备还是高压设备都应采用不同方式、不同用途的接地措施。安全接地主要有保护接地、重复接地、防雷接地等。 3 )保护接地是将设备金属外壳接地线,接地体与大地紧密连接起来,其主要是将漏电设备外壳的对地电压限制在安全范围之内,防止高电压击伤人体。采用保护接地时,接地电阻必须符合要求。 4 )安装漏电保护装置,以使电路发生故障时能迅速分断。漏电保护只作为附加保护,即安装漏电保护装置以后不得取消电气设备或电气线路的原有防护措施。 5 )正确使用电气设备,以消除引燃源,正确采取隔离和间距措施,以阻止爆炸性混合物接近或进入电气设备。

触电事故种类和方式

第一节触电事故种类和方式 一、触电事故种类 按照触电事故的构成方式,触电事故可分为电击和电伤。 1、电击 电击是电流对人体内部组织的伤寒,是最危险的一种伤害,绝大多数(大约85%以上)的触电死亡事故都是由电击造成的。 电击的主要特征有: (1)伤害人体内部。 (2)在人体的外表没有显著的痕迹。 (3)致使电流较小。 按照发生电击时电气设备的状态,电击可分为直接接触电击和间接接触电击; (1)直接接触电击:直接接触电击是触及设备和线路正常运行时的带电体发生的电击(如误触接线端子发生的电击),也称为正常状态下的电击。 (2)间接接触电击:间接接触电击是触及正常状态下不带电,而当设备或线路故障时意外带电的导体发生的电击(如触及漏电设备的外壳发生的),也称为故障状态下的电击。 2、电伤 电伤是由电流的热效应、化学效应、机械效应等效应对人造成的伤害。触电伤亡事故中,纯电伤性质的及带有电伤性质的约占75%(电烧伤约占40%)。尽管大约85%以上的触电死亡事故是电击造成的,但其中大约70%的含有电伤成分。对专业电工自身的安全而言,预防电伤具有更加重要的意义。 (1)电烧伤是电流的热效应造成的伤害,分为电流灼伤和电弧烧伤。 电流灼伤是人体与带电体接触,电流通过人体由电能转换成热能造成的伤害。电流灼伤一般发生在低压设备或低压线路上。 电弧烧伤是由弧光放电造成的伤害,分为直接电弧烧伤和间接电弧烧伤。前者是带电体与人体发生电弧,有电流流过人体的烧伤;后者是电弧发生在人体附近对人体的烧伤,包含熔化了的炽热金属溅出造成的烫伤。直接电弧烧伤是与电击同时发生的。 电弧温度高达8000℃以上,可造成大面积、大深度的烧伤,甚至烧焦、烧掉四肢及其他部位。大电流通过人体,也可能烘干、烧焦机体组织。高压电弧的烧伤较低压电弧严重,直流电弧的烧伤较工频交流电弧严重。 发生直接电弧烧伤时,电流进、出口烧伤最为严重,体内也会受到烧伤。与电击不同的是,电弧烧伤都会在人体表面留下明显痕迹,而且致使电流较大。 (2)皮肤金属化是在电弧高温的作用下,金属熔化、汽化,金属微粒渗入皮肤,使皮肤粗糙而张紧的伤害。皮肤金属化多与电弧烧伤同时发生。 (3)电烙钝是在人体与带电体接触部位的留下的永久性斑痕。斑痕处皮肤失去原有弹性、色泽,表皮坏死,失去知觉。 (4)机械性损伤是电流作用于人体时,由于中枢神经反射和肌肉强烈收缩等作用导致的机体组织断裂、骨折等伤害。 (5)电光眼是发生弧光放时,由红外线、可见光、紫外线对眼睛的伤害。电光眼表现为角膜炎或结膜炎。

触电事故原因分析及防范措施

触电事故原因分析及防范措施 一、触电事故的原因: 煤矿发生机电设备或供电线路触电事故,不是偶然的,有很多主、客观原因。但根据以往部分统计资料和发生触电事故的整个过程分析,造成触电事故的主要原因可归纳为以下几个方面:(1)缺乏机电设备使用的安全知识。如用手直接触摸带电体或漏电设备外壳;带电操作高压开关或设备;带电拉接线路或安装设备;有人触电后不首先停电而直接去拉触电者等。 (2)违反机电设备的安全运行作业规程、违章作业。如设备外壳不接地;带电检修或搬迁电气设备;不使用绝缘工(用)具或使用没绝缘或绝缘程度不够的工(用)具;线路或设备检修时人员还未全部撤离现场就送电;在带电场所不设警戒或未悬挂标示牌,使人员误入带电场所,误触带电线路或设备,误送电等情况。 (3)对电气设备或供电线路的安装、维护不当。如缆线乱搭、乱接或接线不规范,不悬挂或悬挂间距、高度不够,甚至放置地上;设备无支架、淋水受潮;设备零件缺少或破损未及时补足、更换,敷衍了事,而使设备带病运行等。 (4)设备质量差,安全防护性能不合格。如设备绝缘性能差或不合格;缆线绝缘破损严重;设备缺少足够的安全保护装置;设备摆放的安全间距、安全通道及检修间距不足等。 (5)偶然因素。主要表现在意想不到的情况下发生的触电事故。

从以上各种原因分析,可以得出这样的结论: 在煤矿安全生产中,触电事故的发生多数不是单一因素构成,往往是由2个或2个以上的因素引发的,触电事故的规律也不是一成不变的,往往会由于种种因素及新技术的推广而发生变化。因此,在煤矿生产过程中,应不断地分析和总结煤矿触电事故的发生规律,寻找预防和安全保护措施,减少机电事故发生率,为煤矿安全生产和减少触电事故提供可靠的科学依据。 二、预防触电事故的措施 为防止煤矿生产中发生触电事故,降低事故率,一方面要加强设备的技术管理和作业者的组织管理,另一方面要抓好预防措施的落实,预防为主,切实防止触电事故的发生。主要措施如下:(1)加强对作业人员的供(用)电及机电设备的专业知识、安全用电、自主保安等培训工作。培训工作不能流于形式,要注重实效,并做到理论与实践相结合,切实提高作业人员的整体操作水平。从根本上减少或消除因作业人员缺乏必要的电气安全使用、操作知识而造成的触电事故。 (2)防止人身接触或接近带电导体,加强对带电设备的隔离、屏护工作,并悬挂标示牌,以警示作业人员与带电体保持一定的安全距离,控制不安全因素。 (3)井下和向井下供电的变压器中性点不得直接接地,其主要目的是防止触电事故,降低触电的危险性。大部分小煤矿向井下供电的变压器仍采用中性点直接接地的接线方式。据计算,在变压器中性点直接接地的供电系统中,人站在地上又触及一相带

相关主题
文本预览
相关文档 最新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