电气事故的分类及基本原因的分类
- 格式:docx
- 大小:40.17 KB
- 文档页数:4
电气火灾事故定义一、电气火灾事故的类型电气火灾事故主要包括以下几种类型:1. 电器设备的短路火灾:当电器设备内部的电缆或导线出现短路,导致大量电流通过,产生高温并引发火灾。
2. 电线路故障引发的火灾:电线路老化、绝缘层破损、过载等问题会导致电线路故障,进而引发火灾。
3. 电气工作操作不当引发的火灾:电气工作中使用不当、接地不良、电焊操作不当等均可能引发火灾事故。
4. 电气设备的过载或过压引发的火灾:电气设备工作时出现过载或过压,容易导致设备过热,引发火灾。
5. 异常电气连接引发的火灾:例如接线错误、短路、接触不好等异常连接会产生危险电气火花,引发火灾。
二、电气火灾事故的危害性电气火灾事故具有以下危害性:1. 人身伤害:电气火灾事故往往发生在大型建筑、工厂生产车间等密集人群场所,一旦发生火灾,易造成人员伤亡。
2. 财产损失:电气火灾事故会造成建筑物、机器设备等财产的损失。
3. 生产停滞:工厂、企业等单位发生电气火灾事故会导致生产设备受损,停滞生产,对企业经济效益造成重大损失。
4. 社会稳定受损:一旦大型建筑、交通运输、通信设施等发生电气火灾事故,会对社会稳定产生不利影响。
5. 环境污染:电气火灾事故会产生有害气体和固体废物,对环境造成污染。
三、预防电气火灾事故的措施为了预防和控制电气火灾事故,有必要采取以下措施:1. 建立健全的电气安全管理制度:制定明确的电气安全管理制度,加强对电气设备的日常维护和管理。
2. 定期进行电气设备检查和维护:对电气设备进行定期的检查和维护,发现问题及时处理。
3. 提高员工的电气安全意识:定期开展电气安全培训,加强员工的安全意识,学会正确使用电器设备。
4. 加强对电气设备的监控和保护:安装电气保护装置、过压保护装置等设备,提高电气设备的安全性。
5. 合理规划电气线路设计:在建筑物及工厂生产车间等地方,应合理规划电气线路设计,避免线路过载、过热等问题。
6. 对易燃、易爆物品采取防范措施:对易燃、易爆物品采取合理的储存和防护措施,防止其与电气设备发生接触而引发火灾。
电气事故的分类电气事故是指由于电流的存在或电能的释放而引发的意外事件。
根据事故的不同特点和影响,电气事故可以分为多个分类。
本文将围绕电气事故的分类展开叙述,以人类视角描述各类事故的发生原因、危害和预防措施,旨在增强读者对电气事故的认识和防范意识。
一、触电事故触电事故是最常见的电气事故之一。
它通常发生在人体接触到带电导体或带电设备时,电流通过人体产生电击。
触电事故严重时可能导致人员生命危险甚至死亡。
触电事故的原因主要包括设备维护不当、设备老化、电缆绝缘损坏等。
为预防触电事故,应加强设备维护和检修,定期更换老化设备,确保电气设备的安全可靠。
二、电弧事故电弧事故是由于电流在电场中产生的弧光和弧热引发的事故。
电弧事故常见于高压设备、开关柜和断路器等场所。
电弧事故不仅会造成设备的损坏,还会引发火灾和爆炸等严重后果。
电弧事故的主要原因包括设备故障、过载、短路等。
为预防电弧事故,应加强设备维护和巡检,及时排除隐藏的故障隐患,保持设备的正常运行状态。
三、火灾事故火灾事故是由于电气设备或线路故障引发的火灾。
电气设备的过载、短路和电器线路的老化、破损等都可能导致火灾。
火灾事故不仅会造成财产损失,还会威胁人员的生命安全。
为预防火灾事故,应定期检查设备和线路的安全性能,及时更换老化的设备和绝缘材料,确保电气设备的可靠性。
四、电击事故电击事故是指电流通过人体产生电击,造成人体损伤或死亡的事故。
电击事故的发生原因多种多样,如接地故障、漏电、不合格的电气设备等。
为预防电击事故,应加强对电气设备的质量把关,选择合格的电气设备,确保设备的安全可靠性。
此外,还应加强电气设备的维护和检修,定期检查设备的绝缘性能,及时排除潜在的安全隐患。
五、爆炸事故爆炸事故是由于电气设备或线路的故障引发的爆炸。
电气设备的短路、过载以及设备的设计缺陷等都可能导致爆炸事故的发生。
爆炸事故严重时会造成人员伤亡和财产损失。
为预防爆炸事故,应加强对电气设备的设计和制造标准的把关,确保设备的安全可靠性。
变配电室电气事故的处理规定在电力系统中,变配电室扮演着重要的角色,负责电压的变换和电力系统的稳定运行。
然而,当变配电室发生电气事故时,其影响范围可能会非常大,甚至可能对整个电力网络造成严重冲击。
因此,对于变配电室电气事故的处理规定进行深入了解和掌握,是电力工作者的重要职责。
一、电气事故的分类与特点电气事故根据其原因和后果,主要可以分为以下几类:短路、过载、断路、接地、漏电等。
这些事故各有其特点,例如短路可能导致设备烧毁,过载则可能引发线路火灾,断路和接地则会影响电力供应的连续性。
二、变配电室电气事故处理原则1、迅速切断事故源:一旦发生电气事故,应立即切断事故源,以防止事故扩大。
2、保持通讯畅通:在处理电气事故的过程中,保持与上下级调度及有关部门的通讯至关重要。
3、合理分配负荷:在事故处理过程中,应根据实际情况,合理分配负荷,以保持电力系统的稳定运行。
4、优先保障人身安全:在任何情况下,人身安全都应放在首位。
应采取一切必要措施,确保工作人员和设备的安全。
三、变配电室电气事故处理流程1、事故报警:当变配电室发生电气事故时,应立即向调度及有关部门报告。
2、初步判断:根据事故的表现和仪表的指示,对事故的性质和影响范围进行初步判断。
3、隔离故障:根据初步判断的结果,将故障设备或线路隔离。
4、恢复供电:在确保安全的前提下,对未受影响的设备或线路进行通电。
5、事故分析:对事故的原因进行深入分析,并采取预防措施,防止类似事故再次发生。
四、变配电室电气事故预防措施1、定期检查和维护:对变配电室内的设备进行定期检查和维护,确保其处于良好的工作状态。
2、安全培训:对变配电室的工作人员进行安全培训,提高其应对电气事故的能力。
3、制定应急预案:针对可能发生的电气事故,制定应急预案并定期进行演练。
4、严格遵守操作规程:在操作电气设备时,严格遵守操作规程,避免因操作不当引发事故。
5、保持环境整洁:保持变配电室的环境整洁,防止因灰尘、潮湿等问题引发电气事故。
电气事故处理制度是指对电气事故发生后进行处理和调查的一套规范和程序。
电气事故是指在电气设备和电气装置的生产、运输、维修和使用过程中,由于电气元件、电气装置及其系统的设计、制造、安装、检验、维护、保护与运行的缺陷或错误,以及操作人员的违纪违法和操作失误所造成的带电设备、电气线路和电气元件的燃烧、爆炸、触电、电弧等事故。
电气事故处理制度的制定是为了避免和减少电气事故的发生,保护人员的生命安全和财产安全,并对发生的电气事故进行适当的处置和处理,以防止其扩大和蔓延。
本文将从电气事故的分类、电气事故处理流程和责任追究三个方面进行论述,以期为相关部门和人员提供参考。
一、电气事故的分类根据电气事故的性质和影响程度,一般将电气事故分为四类,具体如下:1.一般性电气事故:指对设备或电线路本身造成的事故,包括设备过载、过电压、短路、线路断裂等。
2.触电事故:指人体与带电设备或带电导线直接接触而引起的触电事故,包括电击、电击致死等。
3.火灾事故:指由于电气原因引发的火灾事故,包括电弧引发的火灾、电气线路故障引发的火灾等。
4.其他事故:指因电气故障或设备缺陷引发的其他类别的事故,如电磁干扰、降噪措施不当引发的事故等。
二、电气事故处理流程电气事故处理流程包括事故报告、事故调查和事故处理三个环节。
具体流程如下:1.事故报告:当发生电气事故时,相关部门或人员应立即向上级主管部门报告事故情况,包括事故发生地点、事故性质、事故原因等。
2.事故调查:上级主管部门应组织专门的调查人员对电气事故进行调查。
调查人员要对事故现场进行勘察和采集证据,了解事故发生的过程和原因,同时要进行事故责任的划分和追究。
3.事故处理:根据事故调查结果,对事故责任人进行相应的处罚和处理。
同时要对事故原因进行分析和总结,制定相应的措施和改进方案,以预防类似事故的再次发生。
三、责任追究对于发生电气事故的责任人,应根据其实际责任程度进行相应的责任追究,具体分为以下几类:1.主要责任人:指直接参与事故发生和严重后果的责任人,如设计人员、制造人员、安装人员、维修人员等。
电气事故的分类1. 什么是电气事故电气事故是指在电力系统、电气设备及用电活动中,由于人为、设备缺陷、环境因素等原因,造成人身伤害、设备损坏、电力中断或其它意外事件的情况。
电气事故的发生不仅会给人身安全带来威胁,还可能给工业生产、社会生活带来严重的经济损失。
为了预防和减少电气事故的发生,对电气事故进行分类和研究是非常重要的。
2. 电气事故的分类方法根据电气事故的原因、性质、后果等因素的不同,可以将电气事故进行多种分类。
下面介绍几种常见的分类方法。
2.1 按原因分类2.1.1 人为原因由于操作不当、维护保养不到位、安全意识淡漠等多种原因引起的事故属于人为原因。
例如,疏忽操作导致的设备短路、触电等事故。
2.1.2 设备缺陷电气设备存在缺陷,如绝缘老化、断路器失灵、线路松动等,导致的事故属于设备缺陷原因。
这种事故通常发生在老旧设备或未经充分检修的设备中。
2.1.3 环境因素环境因素,包括温度、湿度、腐蚀等,也会导致电气事故的发生。
例如,高温环境下的电气设备过载,导致设备过热甚至起火。
2.2 按性质分类2.2.1 触电事故触电事故是指人体接触带电部分,导致电流通过人体而产生伤害的事故。
例如,触摸电线、触碰带电设备等。
2.2.2 电弧事故电弧事故是指电气设备中电弧的发生,产生高温、高压等有害因素,造成人身伤害或设备损坏的事故。
例如,断路器开关时产生的电弧、电焊过程中的电弧等。
2.2.3 短路事故短路事故是指电气设备中两个或多个电源导体之间发生直接接触,导致电流暂时脱离预定路径,使电路电流异常增大,引发事故。
短路事故常常会引起火灾。
2.3 按后果分类2.3.1 人身伤害电气事故造成的人身伤害是最为严重的后果之一。
电流对人体的伤害主要包括电击、电烧、电休克等。
2.3.2 设备损坏电气事故还会造成设备的损坏,从而导致电力中断、生产停工以及经济损失等后果。
2.3.3 经济损失电气事故带来的经济损失包括设备维修、停工损失、人员伤亡的医疗费用和赔偿等费用。
电气安全生产知识(电工必备)电气安全生产知识(电工必备)一、前言电气安全生产是电工工作中最基本也是最重要的部分。
对于电工来说,了解和掌握相关的安全知识是必不可少的。
本文将从电气安全生产的基本原则、电气事故的原因与分类、常见的电气安全隐患以及相关的安全措施等方面进行详细阐述,以增强电工的安全意识和提高工作安全水平。
二、电气安全生产的基本原则1. 安全第一原则安全第一是电气安全生产的核心原则,即无论在任何情况下,安全应始终放在首位。
电工在工作过程中必须时刻关注安全,确保自身和他人的安全。
2. 预防为主原则预防为主是指在电气工作中要采取主动预防措施,消除安全隐患,防范事故的发生。
3. 综合治理原则电气安全生产需要综合多种手段进行治理,包括技术手段、管理手段和法制手段等。
只有综合运用各种手段,才能更好地保障电气安全。
三、电气事故的原因与分类1. 电气事故的原因电气事故的发生原因主要包括以下几个方面:(1) 设备老化或损坏:电气设备经过一段时间的使用,可能会发生老化或损坏,导致电气设备故障,进而引发事故。
(2) 人为操作不当:电气设备的操作需要专业的电工进行,如果操作不当、忽视安全规程,可能会造成电气事故。
(3) 设备选型不当:电气设备的选型需要严格按照实际需求进行,如果选型不当,可能会导致设备超负荷运行,增加事故风险。
(4) 外部环境因素:如雷击、湿气、腐蚀等外部环境因素也会导致电气事故的发生。
2. 电气事故的分类根据电气事故的性质和后果,可以将电气事故分为以下几类:(1) 触电事故:即因触及带电体而引发的事故,通常由于操作不当、设备老化等原因造成。
(2) 短路事故:即电流在设备或电路中出现异常、过高而引发的事故,可能会导致设备烧毁、火灾等后果。
(3) 过电压事故:即电压突然超过额定值而引发的事故,常见于雷击或电网故障等情况下。
(4) 火灾事故:由于电气设备故障、电线松动等原因引发的火灾事故,后果严重,给人身财产带来巨大损失。
电气事故的分类及基本原因的分类
电气事故按发生灾害的形式,可以分为人身事故、设备事故、电气火灾和爆炸事故等;按发生事故时的电路状况,可以分为短路事故、断线事故、接地事故、漏电事故等;按事故的严重性,可以分为特大性事故、重大事故、一般事故等;按伤害的程度,可以分为死亡、重伤、轻伤三种。
如果按事故的基本原因,电气事故可分为以下几类:
(1)触电事故。
人身触及带电体(或过分接近高压带电体)时,由于电流流过人体而造成的人身伤害事故。
触电事故是由于电流能量施于人体而造成的。
触电又可分为单相触电、两相触电和跨步电压触电三种。
(2)雷电和静电事故。
局部范围内暂时失去平衡的正、负电荷,在一定条件下将电荷的能量释放出来,对人体造成的伤害或引发的其他事故。
雷击常可摧毁建筑物,伤及人、畜,还可能引起火灾;静电放电的最大威胁是引起火灾或爆炸事故,也可能造成对人体的伤害。
(3)射频伤害。
电磁场的能量对人体造成的伤害,亦即电磁场伤害。
在高频电磁场的作用下,人体因吸收辐射能量,各器官会受到不同程度的伤害,从而引起各种疾病。
除高频电磁场外,超高压的高强度工频电磁场也会对人体造成一定的伤害。
(4)电路故障。
电能在传递、分配、转换过程中,由于失去控制而造成的事故。
线路和设备故障不但威胁人身安全,而且也会严重损坏电气设备。
以上四种电气事故,以触电事故最为常见。
但无论哪种事故,都是由于各种类型的电流、电荷、电磁场的能量不适当释放或转移而造成的。
触电事故的种类和方式触电事故是指人体接触电源或带电物体,并导致电流通过人体而引发的伤害事故。
触电事故的种类和方式多种多样,可以从以下几个方面进行分类。
一、直接接触电流引发的触电事故:1.直接接触带电部件:例如接触裸露的电线、插头等,导致电流通过人体而引发触电事故。
2.直接接触带电表面:例如触摸带电的金属表面、电气设备等,也会引发电流通过人体而造成触电事故。
二、间接接触电流引发的触电事故:1.通过电气设备的金属外壳接触电流:当电气设备发生漏电或接地线没有良好连接时,金属外壳可能带有电流,而当人体接触到带电金属外壳时,就会发生触电事故。
2.通过电源设备的不良接地导致触电:当电源设备接地线不良或未连接接地线时,会导致设备漏电,进而当人接触到带电的设备时,就会引发触电事故。
三、灌流电流引发的触电事故:灌流电流指的是电流在人体内部通过而引发触电事故。
这种触电方式通常发生在高压线路下,例如雷击、架空输电线、高压电网等。
当人体处于高电压场中时,电流会在人体的表面和内部流动,造成严重的伤害。
四、静电触电事故:静电触电事故主要发生在电站、工厂等静电积聚较多的环境中。
静电通常会通过引线、输送带、燃料等非导电物质的积聚而形成,一旦人体接触到带电物体,就会引发静电触电事故。
五、意外表面放电引发的触电事故:意外表面放电是指电压高于一定范围的带电物体,在无人接触和无人接近的情况下,由于电场强度过高而导致空气电离形成电流,从而引发触电事故。
这种事故主要发生在高压变线、高压开关等电力设备中。
针对以上述的触电事故种类和方式,我们应该加强对电气设备的检修和维护,确保设备的安全运行,避免人员接触到带电部件和带电表面。
同时,需要加强对电气安全知识的宣传和培训,提高人员对触电事故的预防意识,遵循正确的用电操作规范,减少触电事故的发生。
此外,还应加强对电气设备的绝缘、接地等安全措施,确保电气设备符合安全标准,提供安全可靠的工作环境。
目录摘要 (1)前言 (1)1电力事故的分类 (1)1.1人身事故 (1)1.2电网事故 (2)1.3设备损坏事故 (3)2构成事故的要素分析 (5)2.1人为因素 (5)2.2物(设备等)因素 (6)2.3环境(自然环境和生产环境)因素 (8)2.4管理因素 (9)3电气作业安全措施 (10)3.1保证安全的组织措施 (10)3.2保证安全的技术措施 (14)致谢 (18)参考文献 (19)电力安全事故的原因分析及防范措施学生:指导教师:()摘要:安全生产是企业永恒的主题,是一切工作的基础。
安全生产工作事关广大人民群众的根本利益,事关改革发展和稳定大局,一直受到党和国家的高度重视。
对于电力企业来说,安全生产是一切工作的重中之重。
关键词:电力安全;事故;防范措施。
前言电力企业涉及各行各业、千家万户,不仅关系到个人的安全,也关系到他人的安全。
电力企业安全工作如何贯彻电力安全方针,如何保证安全管理措施到位,如何完善安全生产管理规章制度并有效实施,将安全工作重点放在一线,是当前电力员工学习掌握的重点。
在电力生产中,安全有以下三方面含义。
(1)确保人身安全,杜绝人身伤亡事故;(2)确保设备安全,保证设备正常可靠运行;(3)确保电网安全,消灭电网瓦解和大面积停电事故。
这三方面是电力企业安全生产的有机组成部分,互不可分,缺一不可。
“安全第一,预防为主”是电力生产和建设的基本方针。
1电力事故的分类电力生产事故可分为人身事故、电网事故、设备事故三大类。
1.1人身事故1.1.1电力生产人身事故发生以下情形之一的人身伤亡,为电力生产人身事故:(1)员工从事电力生产有关工作过程中,发生人身伤亡(含生产性急性中毒造成的人身伤亡,下同)的。
(2)员工从事电力生产有关工作过程中,发生本单位负有同等及以上责任的交通事故,造成人身伤亡的。
(3)在电力生产区域内,外单位人员从事电力生产有关工作过程中,发生本单位负有责任的人身伤亡的。
电气事故的分类与分析1触电事故基本统计法1.1触电事故统计分析的意义1.1.1通过触电事故统计分析,找出薄弱环节,发现不安全因素,及时提出改进措施。
1.1.2对触电事故进行综合系统分析,可探索事故发生的规律,拟定安全工作的重点,有针对性地采取防范措施。
1.1.3大量的系统的统计分析资料,是开展事故预测,改革传统安全管理办法,开展安全系统工程的基础。
1.2触电事故的基本统计方法统计工作是一项极其重要而严肃的工作,所提供的资料和数据必须是准确、及时、全面、系统。
所以统计工作一定要按资料的收集、资料的整理、选用统计指标、进行统计分析、提出改进措施等五个步骤进行。
1.2.1资料收集收集统计资料是统计工作的第一步,也是全部统计工作的基础。
原始资料的来源有两个方面:一是经常性资料,包括工作记录和统计报表;二是特定时间的资料,包括现场调查和实验研究所得的资料。
(1)经常性资料包括工作记录和统计报表。
1)工作记录工作记录为日常工作的原始记录,它是安全生产的凭证,也是业务管理和科学研究的重要资料。
如值班工作记录、工人的体格检查、安全检查记录、事故原始调查资料等都必须认真填写,注意积累和保存,并加以充分利用。
2)统计报表统计报表是定期取得系统而全面的统计资料的主要方式。
统计报表按其报送的周期长短不同,可分为日报、月报、季报和年报等,统计报表格式应由劳动部门统一规定。
(2)调查调查是研究和解决实际问题的一项重要工作方法,调查前必须进行周密而细致的设计,设计的内容大体包括明确调查目的、拟定调查项目、设计调查表格、选择调查对象、实施现场调查等五个方面。
1)明确调查目的每一次调查都应有明确的针对性,通过调查要收集什么资料,解决什么问题,目的必须十分明确。
2)拟定调查项目项目的提出要确切、具体。
如事故发生的时间、地点、伤害人数、伤害部位和程度以及医疗部门对伤亡情况的报告;通过查看现场,了解并发现确定事故原因的痕迹和物证,对现场拍照并绘制现场图;了解事故发生前的生产任务、人员分工、操作方法、工艺、设备状况、安全措施等,要事故现场人员写出证明材料、有关人员写出旁证材料;索取有关生产、工艺、设备等规章制度;必要时,对事故发生、发展起主要作用的设备、物质、材料等作出技术鉴定或模拟试验。
电气事故分类电气事故是指在电气设备的使用、检修、维护和改造过程中,由于人为或自然原因引起的事故。
电气事故具有危险性大、后果严重、发生率高等特点,因此对于电气事故的分类和预防显得尤为重要。
本文将从不同角度出发,对电气事故进行分类。
一、按照事故类型分类1.触电事故触电事故是指人体接触带电体而引起的伤害或死亡。
触电事故主要分为直接触电和间接触电两种类型。
直接触电是指人体直接接触带有感应电压或直接带有高压的导线、设备或器材等而引起的伤害;间接触电是指人体间接地与带有感应电压或直接带有高压的导线、设备或器材等相连而引起的伤害。
2.短路事故短路事故是指在设备运行时,由于内部绝缘失效或外部因素干扰导致设备内部出现短路现象,从而引起火灾、爆炸等安全问题。
3.漏电事故漏电事故是指电气设备或线路绝缘失效,导致设备或线路漏电,造成人身伤害、火灾等安全问题。
4.过载事故过载事故是指电气设备在长时间运行中,由于负载过大或设备本身的问题导致过热、烧毁等现象。
二、按照发生原因分类1.人为因素导致的电气事故人为因素是指人员在使用、检修、维护和改造过程中对电气设备的操作不当或不规范,从而引起的安全问题。
例如,在使用带有高压的设备时未按规定穿戴防护用品,或者在检修设备时未按规定切断电源等。
2.自然因素导致的电气事故自然因素是指天灾、地震等自然环境因素对电气设备造成影响,从而引起安全问题。
例如,雷击、风灾等天灾对于高压输电线路的影响。
三、按照发生场所分类1.生产场所生产场所是指工业企业中使用的各种机器和设备,包括各种工作车间和生产线。
在这些场所中,电气设备的使用频率较高,因此电气事故的发生率也比较高。
2.公共场所公共场所是指人们日常生活中接触到的各种场所,例如商场、超市、学校、医院等。
在这些场所中,电气设备的使用频率也很高,因此电气事故的发生率也比较高。
3.家庭场所家庭场所是指人们居住的各种房屋和公寓。
在这些场所中,电气设备的使用频率虽然不如工业企业和公共场所高,但由于人员对于安全意识不足或者使用不当等原因,导致家庭电气事故的发生率也比较高。
电网事故具有停电范围大、影响面广,甚至会对国民经济和社会稳定带来灾难性影响的显著特征。
因此,长期以来电网经营企业一直把防范电网事故,特别是防止大面积停电和电网瓦解事故,作为确保电网安全稳定运行工作的重中之重。
近年来,全国各地电网的一般电网事故发生率一直没有得到有效的降低和减少,极大地影响了电网的运行和地区经济的正常发展。
为了探求事故的规律和特点,采取防范措施,有效地遏制和减少一般电网事故,避免发生重大及以上电网事故,保证电网安全稳定运行和可靠供电,在此笔者对近年来发生的一般电网事故进行分析,并就此提出自己关于减少一般事故发生的一点意见和对策。
1、近年来一般电网事故类型分析1.1、按原因分类:从发生电网事故的原因来看,引发一般电网事故的主要因素有:继电保护、恶劣天气、外力破坏、误操作、质量不良、人员责任及其他原因。
1.2、按责任分类:一般电网事故按责任分类可分为:自然灾害、制造质量、外力破坏、运行人员、施工设计、人员责任和其他。
据统计,自然灾害(雷击、雾闪、覆冰舞动等)、人员责任(运行人员和其他人员责任)、外力破坏和制造质量依次是一般电网事故的主要责任原因。
1.3、按技术分类:一般电网事故按技术分类则可分为:继电保护、雷击、接地短路、恶性误操作、误碰误动、设备故障和其他。
其中,接地短路(外力破坏、对地放电)、继电保护(保护误动、保护拒动、二次回路故障等)和雷击是构成一般电网事故的主要技术原因。
1.4、按设备分类:一般电网事故按设备分类一般可分为:输电线路、继电保护、其他电器、开关、刀闸、组合电器等。
实践表明,输电线路、继电保护依次是造成电网事故的主要设备原因。
2、电网一般事故的特点通过多年来对一般电网事故的成因的综合分析,特别是结合笔者所在的从南方电网的实际,认为一般电网事故具有以下主要特点:2.1、人员责任居高不下:例如,2001年至2003年间,整个华中电网149次一般电网事故中,由于人员责任造成的一般电网事故共53次,占全部一般电网事故的35.57%。
电气事故分类一、引言电气事故是指在电力生产、输送和使用过程中因电器设备、电气线路等出现故障或不当操作而引发的事故。
电气事故的发生往往会导致电击、火灾、爆炸等不良后果,严重时会造成人员伤亡和财产损失。
为了减少电气事故的发生,需要对电气事故进行分类和分析,以便找到事故的根本原因,并采取相应的预防和控制措施。
二、电气事故分类方法根据不同的分类标准,可以将电气事故分为多种类型。
一般来说,电气事故的分类可以从以下四个方面进行。
2.1 事故性质分类根据电气事故的性质,可以将其分为两类:直接电击事故和间接电击事故。
2.1.1 直接电击事故直接电击事故是指人体直接接触电压带电部分而导致的事故。
这类事故通常是由于安装不合格的电气设备、不符合安全要求的操作、设备损坏或线路故障等原因引起的。
2.1.2 间接电击事故间接电击事故是指人体接触电气设备的漏电或接地故障而导致的事故。
这类事故通常是由于电气设备绝缘破损、接地线断裂、接地电阻不合格等原因引起的。
2.2 事故发生环境分类根据电气事故发生的环境不同,可以将其分为室内事故和室外事故。
室内事故是指电气事故发生在室内的环境中。
这类事故通常是由于电器故障、短路、过载、接地电阻不合格等原因导致的。
室内事故一般会导致火灾、爆炸等严重后果,对人员生命财产安全造成威胁。
2.2.2 室外事故室外事故是指电气事故发生在室外的环境中。
这类事故通常是由于电力设施老化、线路绝缘破损、雷击等原因引起的。
室外事故一般会造成供电中断、线路故障等后果,对供电可靠性产生影响。
2.3 事故发生阶段分类根据电气事故发生的不同阶段,可以将其分为事前事故、事中事故和事后事故。
2.3.1 事前事故事前事故是指电气事故发生前存在的隐患和风险。
这类事故通常是由于设计不合理、制造缺陷、施工不规范等原因引起的。
事前事故的预防非常重要,需要从设计、制造、施工等各个环节进行全面管理和监控。
2.3.2 事中事故事中事故是指电气事故正在发生或已经发生的阶段。
电气危险因素及事故种类根据能量转移论的观点,电气危险因素是由于电能非正常状态形成的。
电气危险因素分为触电危险、电气火灾爆炸危险、静电危险、雷电危险、射频电磁辐射危害和电气系统故障等。
按照电能的形态,电气事故可分为触电事故、雷击事故、静电事故、电磁辐射事故和电气装置事故。
一、触电触电分为电击和电伤两种伤害形式。
1、电击电击是电流通过人体,刺激机体组织,使肌体产生针刺感、压迫感、打击感、痉挛、疼痛、血压异常、昏迷、心律不齐、心室颤动等造成伤害的形式。
严重时会破坏人的心脏、肺部、神经系统的正常工作,形成危及生命的伤害。
(1)电击伤害机理。
人体在正常能量之外的电能作用下,系统功能很容易遭受破坏。
当电流作用于心脏或管理心脏和呼吸机能的脑神经中枢时,能破坏心脏等重要器官的正常工作。
(2)电流效应的影响因素(以下不加说明电流均指工频)。
电流对人体的伤害程度是与通过人体电流的大小、种类、持续时间、通过途径及人体状况等多种因素有关。
1)电流值①感知电流。
指引起感觉的最小电流。
感觉为轻微针刺,发麻等。
就平均值(概率50%)而言,男性约为1.1 mA;女性约为0.7 mA。
②摆脱电流。
指能自主摆脱带电体的最大电流。
超过摆脱电流时,由于受刺激肌肉收缩或中枢神经失去对手的正常指挥作用,导致无法自主摆脱带电体。
就平均值(概率50%)而言,男性约为16 mA;女性约为10.5 mA;就最小值(可摆脱概率99.5%)而言,男性约为9 mA;女性约为6 mA。
③室颤电流。
指引起心室发生心室纤维性颤动的最小电流。
动物实验和事故统计资料表明,心室颤动在短时间内导致死亡。
室颤电流与电流持续时间关系密切。
当电流持续时间超过心脏周期时,室颤电流仅为50 mA 左右;当持续时间短于心脏周期时,室颤电流为数百mA。
当电流持续时间小于0.1 s时,只有电击发生在心室易损期,500 mA以上乃至数A的电流才能够引起心室颤动。
前述电流均指流过人体的电流,而当电流直接流过心脏时,数十微安的电流即可导致心室颤动发生。
电气事故的分类电气事故可以按照不同的方式分类。
按照灾害形式可以分为人身事故、设备事故、火灾、爆炸等;按照电路情况,可以分为短路事故、断路事故、漏电事故等。
考虑到事故是由局外能量作用与人体或系统内能量传递发生故障造成的,能量是造成事故的基本因素,可以采取按能量形式和来源进行分类的方法。
这样,电气事故可分为触电事故、静电事故、雷电灾害、射频危害、电路故障等五类。
(1)触电事故触电事故是由电流的能量造成的。
触电是电流对人体的伤害。
电流对人体的伤害可以分为电击和电伤。
绝大部分触电伤亡事故都含有电击的成分。
与电弧烧伤相比,电击致命的电流小得多,但电流作用时间较长,而且在人体表面一般不留下明显的痕迹。
(2)静电事故静电指生产工艺过程当中和工作人员操作过程当中,由于某些材料的相对运动、接触与分离等原因而积累起来的相对静止的正电荷和负电荷。
这些电荷周围的场中储存的能量不大,不会直接使人致命。
但是,静电电压可能高达数万乃至数十万伏,可能在现场发生放电,产生静电火花。
在火灾和爆炸危险场所,静电火花是一个十分危险的因素。
(3)雷电灾害雷电是大气电,是由大自然的力量分离和积累的电荷,也是在局部范围以内暂时失去平衡的正电荷和负电荷。
雷电放电具备电流大、电压高等特点。
其能量释放出来可能产生极大的破坏力。
雷击除可能毁坏设施和设备外,还可能直接伤及人、畜,还可能引发火灾和爆炸。
(4)射频辐射危害射频辐射伤害即电磁场伤害。
人体在高频电磁场作用下吸收辐射能量,使人的中枢神经系统、心血管系统等部件会受到不同程度的伤害。
射频辐射危害还表现为感应放电。
(5)电路故障电路故障是由电能传递、分配、转换失去控制造成的。
断线、短路、接地、漏电、误合闸、误掉闸、电气设备或电气元件损坏等都属于电路故障。
电气线路或电气故障可能影响到人身安全。
触电事故的规律和原因一、触电事故的规律(1)有明显的季节性:一般每年以二、三季度事故较多,六至九月最集中。
因为夏秋两季天气潮湿、多雨,降低了电气设备的绝缘性能;人体多汗皮肤电阻降低,容易导电;天气炎热,电扇用电或临时线路增多,且操作人员不穿戴工作服和绝缘护具;正值农忙季节,农村用电量和用电场所增加,触电机率增多。
(2)低压触电多于高压触电:是因为低压设备多、电网广,与人接触机会多;低压设备简陋而且管理不严,思想麻痹,多数群众缺乏电气安全知识。
(3)农村触电事故多于城市:主要是由于农村用电条件差,设备简陋,技术水平低,管理不严。
(4)青年和中年触电多:一方面是因为中青年多数是主要操作者。
另一方面因这些人多数已有几年工龄,不再如初学时那么小心谨慎。
(5)单相触电事故多,占70%以上。
(6)事故点多在电气联结部位。
(7)事故由两个以上因素构成:统计表明90%以上的事故是由两个以上原因引起的。
二、触电事故的分类触电是泛指人体触及带电体。
触电时电流会对人体造成各种不同程度的伤害。
触电事故分为两类:一类叫“电击”;另一类叫“电伤”。
(1)电击及其分类:所谓电击,是指电流通过人体时所造成的内部伤害,它会破坏人的心脏、呼吸及神经系统的正常工作,甚至危及生命。
其根本原因:在低压系统通电电流不大且时间不长的情况下,电流引导起人的心室颤动,是电击致死的主要原因;在通过电流虽较小,但时间较长情况下,电流会造成人体窒息而导致死亡。
绝大部分触电死亡事故都是电击造成的。
日常所说的触电事故,基本上多指电击而言。
电击可分为直接电击与间接电击两种。
直接电击是指人体直接触及正常运行的带电体所发生的电击;间接电击则是指电气设备发生故障后,人体触及该意外带电部分所发生的电击。
直接电击多数发生在误触相线、刀闸或其它设备带电部分。
间接电击大都发生在大风刮断架空线或接户线后,搭落在金属物或广播线上,相线和电杆拉线搭连,电动机等用电设备的线圈绝缘损坏而引起外壳带电等情况下。
编号:SM-ZD-57255
电气事故的分类及基本原
因的分类
Organize enterprise safety management planning, guidance, inspection and decision-making, ensure the safety status, and unify the overall plan objectives
编制:____________________
审核:____________________
时间:____________________
本文档下载后可任意修改
电气事故的分类及基本原因的分类
简介:该安全管理资料适用于安全管理工作中组织实施企业安全管理规划、指导、检查和决策等事项,保证生产中的人、物、环境因素处于最佳安全状态,从而使整体计划目标统一,行动协调,过程有条不紊。
文档可直接下载或修改,使用时请详细阅读内容。
电气事故按发生灾害的形式,可以分为人身事故、设备事故、电气火灾和爆炸事故等;按发生事故时的电路状况,可以分为短路事故、断线事故、接地事故、漏电事故等;按事故的严重性,可以分为特大性事故、重大事故、一般事故等;按伤害的程度,可以分为死亡、重伤、轻伤三种。
如果按事故的基本原因,电气事故可分为以下几类:
(1)触电事故。
人身触及带电体(或过分接近高压带电体)时,由于电流流过人体而造成的人身伤害事故。
触电事故是由于电流能量施于人体而造成的。
触电又可分为单相触电、两相触电和跨步电压触电三种。
(2)雷电和静电事故。
局部范围内暂时失去平衡的正、负电荷,在一定条件下将电荷的能量释放出来,对人体造成
的伤害或引发的其他事故。
雷击常可摧毁建筑物,伤及人、畜,还可能引起火灾;静电放电的最大威胁是引起火灾或爆炸事故,也可能造成对人体的伤害。
(3)射频伤害。
电磁场的能量对人体造成的伤害,亦即电磁场伤害。
在高频电磁场的作用下,人体因吸收辐射能量,各器官会受到不同程度的伤害,从而引起各种疾病。
除高频电磁场外,超高压的高强度工频电磁场也会对人体造成一定的伤害。
(4)电路故障。
电能在传递、分配、转换过程中,由于失去控制而造成的事故。
线路和设备故障不但威胁人身安全,而且也会严重损坏电气设备。
以上四种电气事故,以触电事故最为常见。
但无论哪种事故,都是由于各种类型的电流、电荷、电磁场的能量不适当释放或转移而造成的。
这里填写您的企业名字
Name of an enterprise。