黄酒生麦曲的传统制作工艺
- 格式:pdf
- 大小:161.55 KB
- 文档页数:2
黄酒最佳发酵方法
食材:小米适量,酒曲适量,备曲适量。
1、制曲。
酿造黄酒之前,要先提前半年制作酒曲,因为酒曲在炎热气候制作最合适了。
主要就是用麦仁、酵子、麻叶等经过装填、发酵而制成传统的酒曲。
2、浸米。
黄酒制作的时候,一般选择每年的腊月前后,因为腊月的温度很低,小米在水中浸泡不会变质。
而且低温可以让小米黄酒慢慢的发酵,一旦温度过高,黄酒就容易变质了。
3、备曲。
备曲是黄酒酿制的一大原料了,小麦大曲自己制作就可以了,它的里面有一圈褐色的环状,那是小米发酵造成的,有一股小麦的腐败气息,这就是黄酒的醇香。
4、煮酒。
酿造黄酒的时候,要将锅边擦干净了,以防煮酒的时候小米溢出来浪费了。
锅中放入三分之二的水烧开,然放入小米不停的搅拌,小米变得越来越黏稠,直到小米因为高温变成了深褐色,就可以关火了。
5、拌曲。
将熬制好的小米放入簸箕里面,然后平摊散热,温度冷却之后半进大曲,缸底多放入大曲,上面少放一点,一般一斤麦曲发酵的小米为十斤左右。
6、入缸发酵。
在缸中发酵,发酵温度控制在10℃,温度过高,容易让黄酒发酵发酸。
7、压榨。
将发酵好的黄酒进行压榨,去除里面的酒糟,过滤出黄酒,然后装瓶,就可以喝了。
第三章黄酒生产工艺本章提要本章介绍了黄酒的定义、分类和生产原料。
重点介绍了糖化发酵剂的制备和稻米黄酒的生产工艺,简要介绍了黍米欢喝酒和玉米黄酒的工艺过程。
第一节概述一、我国黄酒工业概况黄酒(Chinese rice wine)又称为老酒,是以稻米、黍米、玉米、小米、小麦等为主要原料,经蒸煮、加曲、糖化、发酵、压榨、过滤、煎酒、贮存、勾兑而成的酿造酒。
黄酒是我国特有的酒种,也是世界上最古老的酒饮料之一,已有4000多年的历史。
传统的黄酒生产为自然发酵,主要是凭检验酿酒,生产规模小,多为手工操作。
改革开放后,黄酒工业迅速发展,并在原料来源、酿酒机械、酿酒菌种等生产技术上取得了一系列重大的突破。
黄酒酒精浓度适中,风味独特,香气浓郁,口味醇厚,含有多种营养成分,是一种集享用和保健为一体的酿造酒,并具有烹饪、药用等功效,因而该酒种被国家列入重点扶植和发展的饮料酒之一。
二、产品分类黄酒产地较广,名称多样,有的以产地取名,如绍兴黄酒(产于浙江绍兴)、即墨老酒(产于山东即墨)等;有的根据酿造方法取名,如加饭酒(发酵一定时间后续加新蒸米饭)、老熬酒(将浸米酸水反复煎熬,代替乳酸培育酒母)等;有的以酒色取名,如元红酒(琥珀色)、竹叶青(浅绿色)、黑酒、红曲酒(红黄色)等,但黄酒大多数品种色泽黄亮,故俗称黄酒。
(一)根据原料分类1.稻米类黄酒使用的主要原料为籼米、粳米、糯米、血糯米、黑米等。
大部分黄酒都属于稻米类黄酒。
2.非稻米类黄酒使用的主要原料为黍米(大黄米)、玉米、青稞、荞麦、甘薯等。
主要代表是山东的即墨老酒。
(二)按照产品含糖量分类1.干黄酒总含糖量等于或低于15.0g/L,如元红酒。
2.半干黄酒总含糖量在15.1~40.0g/L。
我国大多数高档黄酒均属此种类型,如加饭(花雕)酒。
3.半甜黄酒总含糖量在40.1~100g/L,如善酿酒。
4.甜黄酒总含糖量高于100g/L,如香雪酒、福建沉缸酒。
(三)按生产工艺分类1.传统工艺黄酒以传统麦曲或淋饭酒母作为糖化发酵剂,以手工操作为主,生产周期较长,酒风味较好。
客家黄酒制作方法简介客家黄酒是一种传统的中国黄酒,以其醇厚的口感和独特的风味而闻名。
它是由糯米、黄米和麦曲经过发酵制作而成。
客家黄酒制作方法复杂且需要经验和技巧。
本文将介绍客家黄酒的制作流程,并提供一些制作黄酒过程中的技巧和注意事项。
材料准备以下是制作客家黄酒所需的主要材料:1.糯米:500克2.黄米:500克3.麦曲:适量4.水:适量此外,还需要准备一些工具和容器:1.发酵桶2.纱布3.温度计4.塑料刮板5.玻璃瓶制作步骤步骤1:准备1.将糯米和黄米分别淘洗干净,沥干水分。
2.将糯米和黄米分别浸泡在清水中,分别浸泡12小时。
步骤2:蒸米1.将浸泡好的糯米放入蒸锅中,蒸熟。
2.将蒸熟的糯米取出,待其稍微冷却后,用塑料刮板将其捣碎成细糯米粒备用。
步骤3:曲面处理1.将麦曲放入一个砧板上,使用木槌轻轻敲击,使其散开。
2.将散开的麦曲放在一个干净的纱布上,用绳子扎紧。
3.将麦曲扎紧的纱布悬挂在通风干燥的地方,让其自然晾干。
步骤4:酒曲制备1.将晾干的麦曲放入发酵桶中,加入适量的水,搅拌均匀。
2.将搅拌均匀的麦曲水面覆盖一层干净的纱布,防止杂质进入。
3.将发酵桶放在温暖通风的地方,保持温度在20-30摄氏度之间。
4.每天都要将桶中的麦曲水搅拌均匀,以促进酒曲的生长。
步骤5:黄酒发酵1.将蒸熟的细糯米放入发酵桶中,加入适量的水,搅拌均匀。
2.将细糯米均匀覆盖在发酵桶中的酒曲上。
3.用纱布将发酵桶口盖好,防止虫子和杂质进入。
4.将发酵桶放在温暖通风的地方,保持温度在18-25摄氏度之间。
5.每天都要用塑料刮板将桶中的细糯米拌匀,以促进发酵。
步骤6:滤清1.经过7-15天的发酵,黄酒的醪糟已经形成。
2.使用干净的纱布将酒糟过滤,将滤液收集到一个干净的容器中。
3.严格控制滤液的温度,使其保持在15-20摄氏度之间。
步骤7:贮存和陈化1.将黄酒滤液倒入干净的玻璃瓶中。
2.将玻璃瓶密封,并放置在阴凉通风处。
3.黄酒需要陈化一段时间,一般为3个月至半年,时间越长味道越好。
酿黄酒的方法黄酒是中国传统的一种酒类,它以糯米、小麦、糯米曲或麦曲为主要原料,经过蒸煮、发酵、浸泡等工艺制成。
黄酒色泽金黄,香气浓郁,口感柔和甘甜,是中国菜肴中不可或缺的调味品。
下面我们来了解一下黄酒的制作方法。
1. 原料准备制作黄酒的主要原料有糯米、小麦和曲子。
其中糯米是最重要的原料,质量好坏直接影响到黄酒的口感和品质。
选择新粮或者存放时间较短的糯米,并且需要将其清洗干净晾干备用。
2. 蒸煮将清洗好的糯米放入蒸锅中蒸熟,然后晾凉备用。
小麦也需要先浸泡后蒸熟。
3. 发酵将蒸好的糯米放入发酵桶中,加入曲子和适量水搅拌均匀。
然后盖上发酵桶盖子,在温度保持在28-30℃的环境下进行发酵。
发酵时间一般为1-2天,具体时间根据气温和曲子的种类而定。
4. 筛渣发酵完成后,将黄酒倒入过滤网中,用木棍轻轻搅拌使其自然流出。
此时会有一些杂质和渣滓被过滤掉,黄酒变得更加清澈。
5. 浸泡将过滤好的黄酒倒入瓷坛或玻璃瓶中,加入适量的水和一些香料(如桂皮、八角、陈皮等),然后密封保存。
静置3-6个月,让黄酒充分浸泡香料,并且稳定成熟。
6. 调味经过浸泡之后,黄酒就变得更加香甜了。
如果需要调味的话,可以加入适量的冰糖或者蜂蜜来增加甜度。
根据个人口味可以适当调整。
以上就是制作黄酒的基本方法。
值得注意的是,在制作过程中要注意卫生和环境温度控制,以确保黄酒质量和口感。
此外,不同地区的黄酒制作方法也有所不同,可以根据自己的喜好和口味进行尝试。
边佳娜黄酒手工制曲与机械化制曲工艺之比较文章编号:1006—848l(2007)06—0033一02黄酒号工制曲与机械伯封曲工艺之比较边佳娜(会稽山绍兴酒有限公司,浙江绍兴312030)摘。
要:为保证麦曲质量,通过对手工制曲和机械化制曲工艺流程的跟踪和比较,分析了手工制曲和机械化制曲在工艺流程上的主要异同点,相同点主要有:原料均为小麦,工艺上均采用轧麦、拌曲、摆曲和富集有益微生物;不同点主要有:生产效率和劳动强度、制曲坯和曲块微生物生长繁殖情况。
关键词:黄酒;麦曲;工艺比较中图分类号:髑262.4文献标识码:cDifferencebetweenmanualandmechanicalkojiproductioninyeUowrice耐neBlANj诡一nⅡ(Kua巧ishanSha似ingwineC0.,LTD.,sha似ing,zhejia“g,312030)Abstract:Inordertoensurethequality0fwheatkoji,thetechnolo西calprocessesofmanualkojiproductionandme—chanicalkojipmductionarecompared.TheirsimilaritiesanddiⅡ色rencesareanalyzedasthef0Uowing.Theybothtakewheatasrawmaterials,bothhavewheat龟miUing,kojimixing,kojimundingandcollectingpositivemicroorganism.rIheyaredifferentinproductivity,labortense,st甜erfoHIlingandthe伊嘲hofkojimieroorganism.KeyWords:yellowricewine,wheatkoji,technologicalcomparisonU日IJ吾“中国黄酒,天下一绝”,这是中国黄酒的最高评价;“绍兴老酒,国宴专用”,这是中国黄酒的最高荣誉;“世界三大古酒(中国黄酒、法国葡萄酒、德国啤酒)之一”,这是中国黄酒的世界性历史地位¨J。
黄酒的酿造实验黄酒是中国的民族特产,具有几千年的历史,属于酿造酒,在世界三大酿造酒(黄酒、葡萄酒和啤酒)中占有重要的一席,为中国所独有。
其复试并行双边发酵的高浓酿酒技术,独树一帜,被称为“天下一绝”。
绍兴黄酒是其典型代表,曾在明代中叶至清末风靡全中国,至今仍为国人,特别是江浙沿海一带人民喜饮。
一、实验原理糯米蒸煮后,加曲加水,其淀粉和蛋白质在曲中淀粉酶、糖化酶和蛋白酶等的作用下,边分解糖化边进行酒精发酵,同时产生特有风味物质,经适当后熟作用后,酿制而成。
二、实验目的1、掌握黄酒麦曲的制作方法。
2、学习并掌握黄酒的酿造工艺、流程。
3、学习、理解淀粉质原料(高浓)液态发酵机理。
三、实验内容1、黄酒麦曲的制作。
2、黄酒酒母的制备。
3、黄酒的酿造及主要指标检测。
四、实验原料、器材1、实验原料新鲜粳糯米、安琪甜酒曲;蒸馏水。
2、实验器材不锈钢浸泡罐、蒸饭器、发酵罐(5-7L)、榨酒器、不锈钢贮酒(灭菌)器;酒精蒸馏装置(3套)五、实验步骤1)采用淋饭酒母和摊饭法进行酿造,工艺流程如下:糯米→精白→清洗→浸米→蒸煮→摊凉→拌料→落缸→加0.3-0.5%的安琪甜酒曲固态糖化→加水加曲冲缸→糖化发酵→后发酵→压榨→澄清→煎酒→成品黄酒。
2)操作方法(1)糯米:糯米分粳糯、籼糯两大类。
粳糯的淀粉几乎全部是支链淀粉,籼糯则含有0.2 %~4. 6%的直链淀粉。
支链淀粉在蒸煮中容易糊化,直链淀粉结构紧密,煮时消耗的能量大,不易糊化。
选用糯米生产黄酒,应尽量选用新鲜糯米。
陈糯米精白时易碎,发酵较急,易升酸。
(2)精白:用稻米精白机,去除谷皮、糊粉层、胚,使蛋白质、脂肪、纤维素减少。
一般精米率为85-92%。
(3)清洗:原料的清洗对于某些发酵产品的生产来说是一个重要的步骤。
经过清洗后,可进一步除去糯米表面的尘土、谷糠及精米时的残留蛋白质、脂肪等物质,有利于食品卫生及酒的风味的改善。
可清洗1-2遍。
(4)浸米:浸渍蒸馏水高出米面5-10cm,时间8-16h(依米质及精米率而异)。
黄酒知识与制作⼯艺何谓黄酒黄酒亦称⽶酒、⽼酒,是区别于通过蒸馏技术取得的酒精度较⾼的现代⽩酒(烧酒)的⼀类原汁酒,是将粮⾷发酵后通过压榨过滤⽽得到的低度酒。
黄酒的颜⾊并不总是黄⾊的,在古代,酒的过滤技术并不成熟之时,酒是呈混浊状态的,当时称为“⽩酒”或浊酒。
黄酒的颜⾊就是在现在也有⿊⾊的,红⾊的。
黄酒在当代是⾕物酿造酒(压榨过滤⽽成的原汁酒)的统称,在明代可能是专门指酿造时间较长、颜⾊较深的⽼酒,以区别于酿造时间较短、酒⾊混浊,呈⽩⾊的⽶酒。
到了民国时期,黄酒作为⾕物酿造酒的统称已基本确定下来。
黄酒是世界上最古⽼的酒类之⼀,源于中国,且唯中国有之,与啤酒、葡萄酒并称世界三⼤古酒。
约在三千多年前,商周时代,中国⼈独创酒曲复式发酵法,开始⼤量酿制黄酒。
黄酒产地较⼴,品种很多,著名的有浙江加饭酒(花雕酒、⼥⼉红等)、绍兴状元红、上海⽼酒、福建⽼酒、江西九江封缸酒、江苏丹阳封缸酒、⽆锡惠泉酒、⼴东珍珠红酒、⼭东即墨⽼酒等。
但是被中国酿酒界公认的、在国际国内市场最受欢迎的、最具中国特⾊的,⾸推绍兴酒。
黄酒以⼤⽶、⿉⽶为原料,⼀般酒精含量为14%—20%,属于低度酿造酒。
黄酒含有丰富的营养,含有21种氨基酸,其中包括有特中未知氨基酸,⽽⼈体⾃⾝不能合成必须依靠⾷物摄取8种必需氨其酸黄酒都具备,故被誉为“液体蛋糕”。
黄酒的起源⼈类发现了⾃然酒后,受到启发,开始了⼈⼯酿酒的历史,从⽽揭开了中国黄酒⽂化的扉页。
⾃然酿酒 远古时代,农业尚未兴起,先祖们过着⼥采野果男狩猎的⽣活。
有时采摘的野果⾷⽤不完,便被贮存起来,因没有保鲜⽅法,野果⾥含有的发酵性糖分与空⽓中的霉菌、酵母菌相遇,就会发酵,⽣成含有酒⾹⽓味的果⼦。
这种⾃然发酵现象,使祖先有了发酵酿酒的模糊意识,时⽇长久,便积累了以野果酿酒的经验,尽管这种野果酒尚称不上黄酒,但为后⼈酿造黄酒提供了不可多得的启⽰。
粮⾷酿酒 时间⼜向前推进了⼏千年,华夏民族开始了原始的农耕时代。
黄酒的制作方法与步骤黄酒是中国传统酿造酒类的一种,其制作方法与步骤具有一定的独特之处。
以下是黄酒的制作方法与步骤的详细介绍:一、准备材料制作黄酒需要的主要材料包括:糯米、麦曲、酵母菌和清水。
其中,糯米是酿造黄酒的主要原料,为其提供丰富的糖分;麦曲则是酿造黄酒的发酵剂,它含有丰富的微生物和酶,能够将糯米中的淀粉转化为糖分,并最终产生酒精;酵母菌则是将糖分转化为酒精的微生物;清水则用于调节糯米浆的浓度。
二、浸泡糯米首先,将糯米浸泡在水中,时间大约需要24小时。
这个过程可以使糯米充分吸水膨胀,为后续的蒸煮过程做好准备。
三、蒸煮糯米将浸泡好的糯米进行蒸煮,这个过程需要控制好火候,以免糯米被蒸烂。
蒸煮后,将糯米摊开放凉,使温度降到适宜的温度,以利于酵母菌的生长繁殖。
四、接种酵母菌在糯米温度适宜时,将酵母菌接种进去。
接种的酵母菌量会影响黄酒的风味,因此需要控制好接种量。
接种完成后,将糯米放入陶罐中,并加入适量的清水。
五、发酵在适宜的温度下进行发酵,这个过程需要一定的时间。
发酵期间需要注意温度和湿度的控制,以利于酵母菌的繁殖和发酵过程的顺利进行。
同时,还需要定期搅拌糯米,以促进发酵过程中的化学反应。
六、过滤和储存在发酵完成后,将黄酒过滤出来,去除其中的杂质和沉淀物。
然后将其储存起来进行陈酿,这个过程可以提高黄酒的口感和品质。
储存的时间越长,黄酒的口感会越佳。
七、灭菌和包装在陈酿完成后,需要对黄酒进行灭菌处理,以杀死其中的微生物和细菌,保证黄酒的卫生安全。
灭菌处理后,将黄酒灌装到指定的容器中,进行包装和标签制作。
八、注意事项在制作黄酒的过程中,需要注意以下几点:1.选用的糯米品质要好,并且要保证其清洁卫生。
2.发酵的时间和温度要适宜,以保证酵母菌的正常繁殖和发酵过程的顺利进行。
3.在过滤和储存过程中要保证黄酒的清洁卫生,避免污染和杂菌的滋生。
4.在灭菌处理时要保证足够的温度和时间,以确保黄酒的卫生安全。
5.在包装过程中要注意容器的清洁卫生和密封性,以免黄酒变质。
黄酒发酵喂饭法生产工艺流程小米→浸米→蒸饭→摊凉(加入生麦曲)→落缸发酵(加入糖化酶)→喂饭(加入糖化酶、活性干酵母)→主发酵→后发酵→压榨→澄清→煎酒→陈贮→勾兑检验→灌装→巴氏灭菌→成品(三)操作要点1.浸米将小米倒入浸米池,放水淘洗干净后进行浸米,水面淹过米面约30cm,水温控制在20-25℃,浸泡24h。
2.蒸饭把浸米沥干后倒入甑锅内,开汽蒸料,待全面上汽,再蒸3-5min,关掉蒸汽,泼入90℃以上的热水(泼水量为25%-30%),加盖焖数分钟,待米充分吸水后,再开汽复蒸。
待全面上汽后,再蒸20min即可。
米饭的感官质量要求:熟而不黏,内无生心。
3.落缸发酵待米摊凉至28℃时,加入生麦曲5.2kg,翻拌均匀后入缸,投料温度为26-27℃。
发酵用缸事先必须消毒灭菌。
投料前在缸内放水180kg(水温控制在24-25℃),再在缸内加入糖化酶0.13kg。
投料后搅拌均匀,经10h左右品温上升到28-29℃,酒醪已开始稀薄,味淡,即可开头耙。
头耙后品温继续上升,维持24h左右进行喂饭。
4.喂饭喂饭原料65kg,饭摊凉冷却后,加麦曲5.2kg入缸。
喂饭时再加糖化酶0.13kg、已活化的黄酒干酵母,搅拌均匀后品温掌握在25-26℃。
喂饭前酿缸质量的好坏直接关系到半成品的质量,是酿酒成败的关键工序,所以要切实掌握合适的品温和及时开耙。
喂饭时应根据醪液的品温随时开耙,其目的,一方面是为了降低品温,并使缸中品温及发酵成分上下均匀一致;另一方面是为了排出在发酵过程中积聚的大量CO2,同时供给新鲜空气,可以促进发酵菌繁殖,并可减少其他杂菌滋生的机会。
5.后发酵前发酵一般5d左右,然后加入糟烧酒13kg转入后酵(加入糟烧酒可以提高酒精浓度,防止发酵醪酸败)。
后酵品温一般控制在23-24℃,经过15-20d进行压榨。
6.压榨采用气膜式板框压滤机,糟板含水率为48%-50%。
7.煎酒利用加热的方法将生酒中的微生物杀死,并破坏残余的酶,使黄酒中的成分基本上固定下来,防止成品酒发生酸败。
黄酒的配方黄酒是我国历史悠久的民族特产,可以和日本清酒及欧美的啤酒媲美。
它具有香气浓郁、酒体甘醇、风味独特、营养丰富等特点,是人们所喜爱的一种低度酒。
主要分布于江浙、上海等地区,目前正向全国各地发展。
全国年总产量达50~60万吨。
黄酒酒度适中,营养丰富。
深受广大人民欢迎。
配方黄酒是将大米、糯米或小米用麦曲和酒曲糖化发酵而成的一种酿造酒。
制作方法1.原料选择:黄酒酿造所用的主要原料是经过精白处理的糯米和大米,也有用黍米和玉米的,其次是小麦和水。
酿造黄酒的大米应该米粒洁白丰满、大小整齐、夹杂物少。
千粒重在20~30克,比重在1.40~1.42,米的淀粉含量越高越好。
在生产时,最好使用吸水快、易糊化和糖化的软质米。
酿造用水的质量直接影响产品的质量。
一般要求使用的水要干净卫生,符合饮用水标准。
常用的有泉水、湖水、深井水、河中心水。
2.米的精白:大米外层含有脂肪和蛋白质,影响成品质量,应该通过精白(碾米加工)把它除去,大米的精白程度可用精米率表示,一般要求精米率在90%,也可以直接以标一粳或标二粳作投料用米。
3.浸米:其目的是使淀粉吸水,便于蒸煮糊化传统工艺浸米时间长达18~20天,主要目的是取得浸米浆水,用来调节发酵醪液的酸度,因为浆水含有大量乳酸。
新工艺生产一般浸米时间为2~3天即可使米吸足水分。
4. 蒸饭:蒸饭目的是使淀粉糊化。
目前一般使用卧式或立式连续蒸饭机蒸饭,常压蒸煮25分钟左右即可,蒸煮过程中可喷洒85℃左右的热水并进行抄饭。
要求米饭外硬内软、内无生心、疏松不糊、透而不烂、均匀一致。
5. 落罐发酵:蒸熟的米饭通过风冷或水冷落入发酵罐中,再加水、麦曲(原料米量的10%)、酒母(约发酵醪液体积的10%),使总重量控制在300~340公斤(按原料米100公斤为基础),混合均匀,品温控制在24~26℃。
落罐10~12小时,品温升高,进入主发酵阶段,这时必须控制发酵温度在30~31℃,利用夹套冷却或搅拌调节醪液温度并使酵母呼吸和排出二氧化碳。
曲酒是四川的特产,酒曲酿酒是中国酿酒的精华所在。
酒曲中所生长的微生物主要是霉菌。
关于曲酒的制作方法不简单,今天就给大家介绍曲酒的制作方法,希望对大家有帮助!。
曲酒的制作方法纵观世界各国用谷物原料酿酒的历史,可发现有两大类,一类是以谷物发芽的方式,利用谷物发芽时产生的酶将原料本身糖化成糖份,再用酵母菌将糖份转变成酒精;另一类是用发霉的谷物,制成酒曲,用酒曲中所含的酶制剂将谷物原料糖化发酵成酒。
从有文字记载以来,中国的酒绝大多数是用酒曲酿造的,而且中国的酒曲法酿酒对于周边国家,如日本、越南和泰国等都有较大的影响。
因此在讲述中国酒的品种及特征之前,有必要对中国的酒曲作一个较详细的了解。
虽然中国人民与曲蘖niè打了几千年的交道,知道酿酒一定要加入酒曲,但一直不知道曲蘖的本质所在。
现代科学才解开其中的奥秘。
酿酒加曲,是因为酒曲上生长有大量的微生物,还有微生物所分泌的酶淀粉酶、糖化酶和蛋白酶等,酶具有生物催化作用,可以加速将谷物中的淀粉,蛋白质等转变成糖、氨基酸。
糖分在酵母菌的酶的作用下,分解成乙醇,即酒精。
蘖也含有许多这样的酶,具有糖化作用。
可以将蘖本身中的淀粉转变成糖分,在酵母菌的作用下再转变成乙醇。
同时,酒曲本身含有淀粉和蛋白质等,也是酿酒原料。
曲酒的种类酒曲的起源已不可考,关于酒曲的最早文字可能就是周朝著作《书经·说命篇》中的“若作酒醴,尔惟曲蘖”。
从科学原理加以分析,酒曲实际上是从发霉的谷物演变来的。
酒曲的生产技术在北魏时代的《齐民要术》中第一次得到全面总结,在宋代已达到极高的水平。
主要表现在:酒曲品种齐全,工艺技术完善,酒曲尤其是南方的小曲糖化发酵力都很高。
现代酒曲仍广泛用于黄酒,白酒等的酿造。
在生产技术上,由于对微生物及酿酒理论知识的掌握,酒曲的发展跃上了一个新台阶。
原始的酒曲是发霉或发芽的谷物,人们加以改良,就制成了适于酿酒的酒曲。
由于所采用的原料及制作方法不同,生产地区的自然条件有异,酒曲的品种丰富多彩。
黄酒传统酿造工艺黄酒传统酿造工艺基本思路:先糖化再酒化,最后后酵消耗残余淀粉和糖分。
选米→精白→清洗→浸米→蒸煮→摊凉→拌料,落缸→糖化发酵→压榨→澄清→煎酒→成品酒 1. 具体工艺:糯米浸泡(1)是保证原料充分吸水,使淀粉粒间的空隙被水充满,淀粉粒膨胀,便于粮粒在蒸煮是容易透心,达到糊化彻底,浸泡后沥干水分可除去谷物中的部分杂质。
(2)获取含乳酸的浸米浆水在传统摊饭法酿制黄酒的过程中,浸米的酸浆水是发酵生产中的重要配料之一。
操作中,米中约有6 %左右的水溶性物质被溶入浸渍水中,由于米和水中的微生物的作用,这些水溶性物质被转变或分解为乳酸、肌醇和磷酸等。
抽取浸米的酸浆水作配料,在黄酒发酵一开始就形成一定的酸度,可抑制杂菌的生长繁殖,保证酵母的正常发酵;酸浆水中的氨基酸、维生素可提供给酵母利用;多种有机酸带入酒醪,可改善酒的风味。
浸米开始,米粒吸水膨胀,含水量增加;浸米4~ 6 h,吸水达20% ~ 25%;浸米24 h,水分基本吸足。
浸米时,米粒表面的微生物利用溶解的糖分、蛋白质、维生素等营养物质进行生长繁殖。
浸米2 天后,浆水略带甜味,米层深处会冒出小气泡,乳酸链球菌将糖分逐渐转化为乳酸,浆水酸度慢慢升高。
数天后,水面上将出现由产膜酵母形成的乳白色菌膜,与此同时,粒中所含的淀粉、蛋白质等高分子物质受到微生物分泌的淀粉酶、蛋白酶等的作用而水解,其水解产物提供给乳酸链球菌等作为转化的基质,产生有机酸,使浸米水的总酸达0.5%~ 0. 9 %左右。
不同的季节,不同的温度,原料的吸水速度也会发生变化。
冬天气温低需要的时间长,夏天温度高需要的浸泡时间短,但在工业生产中浸水温度一般保持在25℃~30℃浸泡时间48h左右,浸米酸度达到0.4~0.8%。
蒸米(1)使淀粉糊化浸米以后,淀粉颗粒膨胀,淀粉链之间变得疏松。
对浸渍后的大米进行加热,生淀粉受热膨胀,破坏了原来淀粉的结晶构造,使植物组织和细胞破裂,水分渗入到淀粉粒内部,淀粉链得以舒展,淀粉分子之间的组合程度受到削弱,形成单个分子而呈溶解状态,这就是糊化。
曲酒的制作方法曲酒是四川的特产,酒曲酿酒是中国酿酒的精华所在。
酒曲中所生长的微生物主要是霉菌。
下面我们具体了解下曲酒的制作方法。
曲酒的种类酒曲的起源已不可考,关于酒曲的最早文字可能就是周朝著作《书经·说命篇》中的“若作酒醴,尔惟曲蘖”。
从科学原理加以分析,酒曲实际上是从发霉的谷物演变来的。
酒曲的生产技术在北魏时代的《齐民要术》中第一次得到全面总结,在宋代已达到极高的水平。
主要表现在:酒曲品种齐全,工艺技术完善,酒曲尤其是南方的小曲糖化发酵力都很高。
现代酒曲仍广泛用于黄酒,白酒等的酿造。
在生产技术上,由于对微生物及酿酒理论知识的掌握,酒曲的发展跃上了一个新台阶。
原始的酒曲是发霉或发芽的谷物,人们加以改良,就制成了适于酿酒的酒曲。
由于所采用的原料及制作方法不同,生产地区的自然条件有异,酒曲的品种丰富多彩。
大致在宋代,中国酒曲的种类和制造技术基本上定型。
后世在此基础上还有一些改进。
以下是中国酒曲的种类:分类体系按制曲原料来分主要有小麦和稻米。
故分别称为麦曲和米曲。
用稻米制的曲,种类也很多,如用米粉制成的小曲,用蒸熟的米饭制成的红曲或乌衣红曲,米曲(米曲霉)。
按原料是否熟化处理可分为生麦曲和熟麦曲。
按曲中的添加物来分,又有很多种类,如加入中草药的称为药曲,加入豆类原料的称为豆曲(豌豆,绿豆等)。
按曲的形体可分为大曲(草包曲,砖曲,挂曲)和小曲(饼曲),散曲。
按酒曲中微生物的来源,分为传统酒曲(微生物的天然接种)和纯种酒曲(如米曲霉接种的米曲,根霉菌接种的根霉曲,黑曲霉接种的酒曲)。
分类现代大致将酒曲分为五大类,分别用于不同的酒。
它们是:麦曲,主要用于黄酒的酿造;小曲,主要用于黄酒和小曲白酒的酿造;红曲,主要用于红曲酒的酿造(红曲酒是黄酒的一个品种);大曲,用于蒸馏酒的酿造。
麸曲,这是现代才发展起来的,用纯种霉菌接种以麸皮为原料的培养物。
可用于代替部分大曲或小曲。
如今麸曲法白酒是我国白酒生产的主要操作法之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