石羊河流域中下游1961~2014年各级降水量别 日数变化特征统计分析
- 格式:pdf
- 大小:484.71 KB
- 文档页数:8
气候变化对石羊河流域生态系统的影响评估的开题报告
一、选题背景
气候变化是当前全球范围内面临的重大问题之一,其对生态系统的影响在不断加剧。
石羊河流域位于中国西北地区,是中国重要的粮食生产基地之一,也是典型的内
陆河流域。
然而,由于气候变化的影响,该地区的水文状况、土地利用方式、生态系
统等均出现了诸多变化。
因此,对于石羊河流域生态系统的影响评估,显得尤为重要。
二、研究目的
本研究旨在评估气候变化对石羊河流域生态系统的影响,为该地区生态系统保护和可持续发展提供科学的参考依据和决策支持。
三、研究内容及方法
1. 石羊河流域气候变化情况分析:对于石羊河流域过去几十年的气候变化趋势进行统计分析,探究其主要变化特征。
2. 生态系统响应评估:通过分析石羊河流域的水文状况、土地利用方式、植被覆盖、土壤质量等指标,评估生态系统对气候变化的响应情况。
3. 主要驱动因素分析:通过回归分析等方法,探究气候变化对石羊河流域生态系统的主要驱动因素。
四、预期结果及意义
本研究旨在通过对石羊河流域生态系统的气候变化影响进行深入分析,探究该地区生态环境的变化情况。
预计可以为石羊河流域生态环境保护提供科学依据和参考,
同时也对西北地区或国内其他类似地区的生态系统保护具有重要的启示作用。
石羊河流域生态环境问题及治理对策刘宗巨(嘉峪关市第一中学,甘肃嘉峪关,735100)摘要:石羊河流域是我国西北干旱地区主要的内陆河流之一,近年来,由于受区域气候变化、工农业生产快速发展,及水资源过度开发利用等诸多因素的影响。
石羊河流域生态环境逐步恶化,已经影响和制约地方经济社会的可持续发展,本文就此说明以民勤为重点的石羊河流域生态环境综合治理的措施。
关键词:石羊河流域水资源生态环境综合治理石羊河流域地处欧亚大陆腹地,属典型的内陆干旱性气候。
该区植被类型多样,分布有从平原到山地的森林、灌丛、草原、荒漠、草甸和沼泽等不同的植被类型,农牧业发达,人口众多,是宝贵的内陆干旱地区的绿洲。
1 石羊河流域自然条件概述石羊河流域位于甘肃省河西走廊东部,是走廊三大内陆河流域之一,东起天祝境内乌鞘岭-毛毛山一带,与腾格里沙漠接壤,西至山丹丰城堡大黄山,南以祁连山冷龙岭为界,北与内蒙古阿拉善右旗相连。
流域面积4.16×104km2,在行政区划上属于武威市的凉州区,民勤县,古浪县的全部以及天祝县永昌县的部分。
地理位置介于东经101°10′至104°05′,北纬37°15′至39°30′之间,人口约212万,耕地面积约460万亩,灌溉面积约395万亩。
石羊河流域水资源包括地表水,地下水,降水资源,和冰川部分融水。
石羊河地表水由大靖河、古浪河、杂木河、金塔河、西营河、东大河、西大河、黄羊河等八大河汇集成,多年平均出山径流量(包括季节性小河沟)14.69×108m3,河流出山以后,进入走廊地区的永昌-武威盆地,再向北经过红崖山水库进入民勤盆地。
流域内多年平均降水为100-250mm,南部的祁连山区降水量200-800mm,并且多以固态水的形式储存,少部分形成地表水流,有关资料表明,石羊河流域共计冰川数141条,折合储水量18.2×108m3,[1]冰雪融水在河川径流组成中所占的比例为3.8%,另外,与地表水不重复的地下水资源量有 2.08×108m3,据计算,石羊河流域多年平均(1956-1999)水资源总量为16.77×108m3。
石羊河流域水文要素变化特征分析
李洋;魏晓妹;孙艳伟
【期刊名称】《水文》
【年(卷),期】2007(27)3
【摘要】选取石羊河流域永昌、肃南、天祝、古浪、武威、民勤6个气象站1961~2000 年的降水、蒸发资料及黄羊河水库、杂木寺、南营、四沟嘴、古浪、沙沟寺、插剑门、大靖峡水库、红崖山水库9个水文站1961~2000 年的径流资料,运用距平分析法和Kendall秩次相关法对流域水文要素的时程变化特征进行了分析.研究结果表明:石羊河流域降水、蒸发年内分配不均,但年际变化不大;降水集中于6~9 月份,占全年的65%以上,蒸发集中于5~8 月份,占全年的54%.径流的年内分配与降水一致,集中于6~9 月,占全年的58%.径流的年际变化呈明显减少趋势,尤以红崖山水库入库流量减少最为显著.
【总页数】5页(P85-88,5)
【作者】李洋;魏晓妹;孙艳伟
【作者单位】西北农林科技大学,陕西,杨凌,712100;西北农林科技大学,陕西,杨凌,712100;西北农林科技大学,陕西,杨凌,712100
【正文语种】中文
【中图分类】P339
【相关文献】
1.水文要素变化特征分析方法及其在河北省永定河流域的应用 [J], 于继峰;刘宏权;
2.渭河流域陕西段气象水文要素变化特征分析 [J], 刘俊萍;周俊杰;王玮;邹先柏
3.渭河流域代表站气象水文要素变化特征分析 [J], 景宏;陈学林;王若臣;姚代顺
4.渭河流域代表站气象水文要素变化特征分析 [J], 景宏;陈学林;王若臣;姚代顺
5.近50 a延河流域水文要素变化特征分析 [J], 苗月鲜;方秀琴;朱烨;王凯
因版权原因,仅展示原文概要,查看原文内容请购买。
1961—2014年祁连山地区冬半年不同等级降水变化特征分析豆青芳;索生睿;石明章;雷有宏【摘要】利用祁连山区8个站1961—2014年逐日降水量资料,采用线性趋势分析及R/S方法等方法,分析祁连山地区冬半年降水量、降水日数及降水强度的变化特征和未来变化趋势.结果表明,祁连山地区随着降水量级的增加,降水日数呈减小趋势,降水量从小雪到中雪减小,中雪到大到暴雪增加,而降水强度表现为增强趋势;近54年祁连山地区冬半年总降水量和平均降水强度均呈波动增加趋势,总降水日数呈减少趋势.近54年祁连山地区冬半年小雪和大到暴雪的降水日数和降水量均呈减少趋势,中雪呈增加趋势,小雪平均降水强度均呈波动增加趋势,中雪和大到暴雪的平均降水强度表现为减小趋势;祁连山地区小雪、中雪和大到暴雪多年平均降水日数和降水量大值区均在门源站,降水强度小雪的大值区在德令哈,中雪和大到暴雪的大值区均在茶卡;野牛沟站的小雪降水日数(减小)和降水量(增加)、大到暴雪的降水强度(减小)的变化趋势显著.祁连山冬半年未来不同等级降水量、降水日数和降水强度变化情况与过去54年的变化趋势相同,短时期内不会发生逆转.【期刊名称】《现代农业科技》【年(卷),期】2017(000)023【总页数】4页(P165-167,170)【关键词】等级降水;气候倾向率;Hurst指数;祁连山地区;1961—2014年【作者】豆青芳;索生睿;石明章;雷有宏【作者单位】青海省门源县气象局,青海门源 810399;大通县气象局;湟中县气象局;祁连县气象局【正文语种】中文【中图分类】P426.61全球气温正经历着一次以全球变暖为主要特征的显著变化,全球变暖,促进水循环,使蒸发与降水加剧,极端气候事件增加。
近年来,不少学者对降水的气候变化特征进行了相关研究。
近50年来,我国降水强度普遍区域增加,除西北地区外,其余大部地区降水日数趋于减小[1]。
已有研究显示,1950—2010年降水变化差异明显,其中小雨等级降水量普遍减少[2-3],大雨以上等级降水在20世纪80年代后强度增大、频数明显上升[4]。
2020年11月第42卷第6期地下水Ground waterNov. ,2020Vol.42 NO.6D O I:10. 19807/ki.D X S.2020 -06 -058石羊河水系红水河径流变化趋势分析曹明军(甘肃省武威水文水资源勘测局,甘肃武威733000)[摘要]石羊河水资源系统随着人类活动的加剧而发生变化,自然形成的水文循环平衡系统被打破。
红水 河迄今未出现过断流,很好记录了石羊河流域水资源变化轨迹。
通过分析研究红水河径流变化趋势,反映石羊河流域水资源循环系统在人类活动影响下的变化趋势。
本文对红水河的年径流、洪水来水、地下水补给量和补给带的变化规律进行了分析,并探讨了红水河径流与出山口径流之间的响应关系,及其在人类活动干扰下的变化趋势。
[关键词]红水河;石羊河;水资源;变化趋势;响应关系[中图分类号]P333.丨[文献标识码]B[文章编号]1004 - 1184(2020)06 -0176 -02红水河发源于古浪、天祝县交界、河西走廊最东端的毛毛山、乌梢岭北坡,发生于此处的暴雨洪水沿山坡而下,在进 人走廊平原后沿逐渐走低的地势向西北方向流动,最终汇人 石羊大河,石羊河水资源系统自上世纪6 0年代开始随着人类活动的不断加剧而不断发生变化,自然形成的水文循环平 衡系统被逐渐打破,红水河的水量从上世纪60年代末开始亦大幅度衰减,但迄今尚未出现过断流现象,它的存在良好的记录了石羊河流域水资源变化的轨迹。
由于红水河径流来自地表和地下两部分,因此其与山区地表水、平原区地下水、上游武威盆地人类用耗水以及排人民勤盆地的水都有密切的关系,鉴此考察分析红水河径流的时空变化就能从一个侧面揭示石羊河流域水资源循环系统变化的趋势。
红水河进人平原区后沿途再没有支流加人,河流在武威 长城乡经过古长城,穿行于沙漠戈壁之中,至民勤县蔡旗乡汇入石羊河,河长全程约60 k m,但在石羊河流域生态环境面 临严重危机的今天,红水河的存在对有效保护武威绿洲起着重要作用。
石羊河流域近几十年水资源利用变迁过程摘要:甘肃省石羊河流域内水资源总量为15.39亿m3左右,按现有人口和耕地计,人均755 m,每公顷平均4050m3,属典型的资源型缺水地区。
从上世纪50 年代开始人为控制了水资源的分配,中游大量的截留导致流入下游民勤红崖山水库的水量逐年减少。
2000~2012中游截留达到了水资源总量的90~94%之间导致到达下游的水量从50年代占总量的30~40%逐步减少到了2012年的不足10%。
下游为维持经济发展,进而大量超采地下水,导致中下游地下水位持续下降,泉水干涸,形成了大面积的降落漏斗,2003年地下水位10~20m区域已达到85万公顷,低于20m的区域已达35万公顷。
水资源决定了流域的土地资源利用总量和流域的生态,优化配置灌溉用水与河湖生态用水,构建生态水利综合调控体系,保障生态需水,逐步恢复流域内生态环境是该流域唯一的出路。
关键词:石羊河水资源生态石羊河流域位于甘肃河西走廊东部,是走廊三大内陆河流域之一。
流域包括武威、金昌、张掖市的8个县(区),总面积约4.2万km2。
该流域是河西内陆河流域中人口最多、经济较发达、水土资源开发利用程度最高、用水矛盾最突出、生态环境问题最严重的地区。
内陆干旱区特殊的地理环境,形成了其独具特色的水循环系统,使水资源在流域水循环中形成、运移、转化和消耗,水资源的特征直接影响着流域水土资源的开发利用,也影响着流域社会经济的可持续发展和生态环境的良性循环。
从上世纪50 年代开始陆续在祁连山出山口及流域中游修建了20多座水库,人为控制了水资源的分配,加之人口增加和政策、经济、技术刺激阶段性开荒,使流域地下水开采量、生产生活用水量和中游用水量从70 年代开始呈倍数增长,造成下游人工林和天然植被大面积减少,耕地盐碱化、地下水急速下降,地下水矿化度增加。
流域生态环境持续恶化引起了社会各界的高度重视,2006年以来开始了石羊河流域生态综合治理过程。
●祁连山东段积雪面积变化及其区域气候响应在空间上,祁连山东段和中段积雪面积呈减少趋势。
利用石羊河的气象站温度、降水、蒸发等资料分析其气候条件和积雪面积变化,发现祁连山东段积雪面积变化与当地的气候条件变化趋势相一致,说明祁连山东段积雪面积的变化主要受气候条件的影响。
●基于GIS的石羊河流域森林生态效益估算与空间分布特征研究①摘要: 利用GIS技术和数据空间化方法,通过Kriging插值获得石羊河流域平均降水量栅格图层,并以石羊河流域森林类型栅格数据为基础,结合相关统计资料,运用ArcGIS栅格计算功能及聚类方法生成石羊河流域森林涵养水源、保持水土、固碳制氧等生态效益分布图,在此基础上综合各个栅格图层,得到全流域森林生态效益量分布图,直观地反映研究区森林生态效益的空间分布状况。
研究表明:石羊河流域单位面积林地生态系统服务价值约0. 73×104元·hm-2·a-1,相对较低;在空间分布上,流域森林生态系统服务价值量具有两区三中心的格局特征,高值区主要分布于上游的祁连山地区,低值区分布在从山麓地带向北到北部荒漠区的广大地区,表现出与植被景观分布格局类似的垂向地带性;服务价值的3个高值中心分布在西大河、西营河和金塔河上游河谷及附近海拔2 000~3 000m的区域,与该地带水热分布随海拔变化的规律有密切关系,就森林生态系统服务而言,祁连山地区在整个石羊河流域中具有非常重要的作用。
●武威绿洲农业开发对民勤绿洲来水量的影响中游武威绿洲用水量减少,荒漠化动态分析石羊河流域主要覆盖了武威、金昌两市的凉州区、金川区、永昌县、古浪县、天祝县、民勤县。
民勤绿洲的生态环境恶化是全流域对水资源的过度利用而造成的。
基于历史观测数据统计分析了年武威绿洲农业水足迹,定量揭示了石羊河中游武威绿洲农业开发对区域水资源的真实占用及其对下游民勤绿洲来水量的影响。
研究结果表明:①由于石羊河中游武威绿洲人类活动加剧,下游民勤绿洲来水量呈减少趋势;②中游武威绿洲农业水足迹呈快速上升趋势,粮食作物水足迹占最大比重;③中游武威绿洲农业水足迹与下游民勤绿洲来水量呈显著负相关关系,中游农业水足迹每提高,中游武威绿洲农业开发是下游民勤绿洲来水量减少的最重要人文活动,粮食作物种植规模的扩大对下游来水量的影响很大;④通过控制农业生产规模,调整农业内部结构,降低单位农产品的虚拟水量,进而控制中游武威绿洲农业水足迹增长趋势是缓解下游民勤绿洲生态恶化的重要手段。
Climate Change Research Letters 气候变化研究快报, 2018, 7(6), 510-517 Published Online November 2018 in Hans. http://www.hanspub.org/journal/ccrl https://doi.org/10.12677/ccrl.2018.76056
文章引用: 韩福贵, 吴春荣, 何芳兰, 赵赫然, 宋达成, 李雪娇. 石羊河流域中下游1961~2014年各级降水量别日数变化特征统计分析[J]. 气候变化研究快报, 2018, 7(6): 510-517. DOI: 10.12677/ccrl.2018.76056
Statistical Analysis of Variation Characteristics of Precipitation Days at Different Levels in the Middle and Lower Reaches of Shiyang River from 1961 to 2014
Fugui Han1,2,3,4, Chunrong Wu1,2,3,4, Fanglan He1,2,3,4, Heran Zhao1,2,3,4, Dacheng Song1,2,3,4, Xuejiao Li1,2,3,4
1Gansu Hexi Corridor Forest Ecosystem National Research Station, Wuwei Gansu
2State Key Laboratory Breeding Base of Desertification and Aeolian Sand Disaster Combating, Wuwei Gansu
3Minqin National Station for Desert Steppe Ecosystem Studies, Wuwei Gansu
4Gansu Desert Control Research Institute, Lanzhou Gansu
Received: Oct. 21st, 2018; accepted: Nov. 6th, 2018; published: Nov. 13th, 2018
Abstract In this paper in the middle and lower reaches of Shiyang river basin of Wuxiaoling, ancient sea, Wuwei, Yongchang, Minqin, several meteorological offices and stations based on the precipitation data from 1961 to 2014, the basic characteristics of rainfall and rainy days at all levels and preci-pitation percentage, at all levels seasonal distribution of precipitation, precipitation at various le-vels don’t stay duration of evolution characteristics are analyzed. Results showed that: 1) the re-gion at all levels of precipitation don’t stay in order of size of Wuxiaoling > the ancient sea > Wu-wei of Yongchang > Minqin, precipitation in the gustiness rainfall is more, at all levels more rainy days is given priority to with daily rainfall of 10.0 mm or less light rain, moderate rain, a lot of rainy days over, but very few rainy days of heavy rain and heavy rain. 2) At all levels uneven dis-tribution of rainfall season, mainly concentrated in the May-September, Wuxiaoling, ancient sea, Wuwei, Yongchang, Minqin, accounted for 85.3% of annual rainfall, respectively, 85.3%, 79.2%, 84.5%, 83.6%, and summer respectively 60.1%, 45.3%, 53.8%, 58.5%, 53.8%, take the form of, in the light rain, from the point of seasonal distribution, summer for most, about half of the total an-nual average. 3) The continuing drought days long, high frequency, winter snow and less snowfall days, January-August precipitation increases with the increase of the time constant, then the change of precipitation over time and decreased continuously. 4) From the past years the longest continuous rainy days season distribution, Shiyang river basin, the longest continuous rainy days in summer, autumn in August-October, 3 - 5 months in the spring drought persisted threat is the largest, the longest continuous rainy days in February-March never seen again.
Keywords Shiyang River Basin, Precipitation at All Levels, Days of Precipitation, Seasonal Distribution, The Evolution Characteristics 韩福贵 等 DOI: 10.12677/ccrl.2018.76056 511 气候变化研究快报
石羊河流域中下游1961~2014年各级降水量别日数变化特征统计分析
韩福贵1,2,3,4,吴春荣1,2,3,4,何芳兰1,2,3,4,赵赫然1,2,3,4,宋达成1,2,3,4,李雪娇1,2,3,4 1甘肃河西走廊森林生态系统国家定位观测研究站,甘肃 武威
2甘肃省荒漠化与风沙灾害防治国家重点实验室培育基地,甘肃 武威
3甘肃民勤荒漠草地生态系统国家野外科学观测研究站,甘肃 武威
4甘肃省治沙研究所,甘肃 兰州
收稿日期:2018年10月21日;录用日期:2018年11月6日;发布日期:2018年11月13日
摘 要 本文以石羊河流域中下游乌鞘岭、古浪、武威、永昌、民勤几个气象台站1961~2014年降水量数据为基础,对降水量基本特征、各级别降水日数和降水百分率、各级别降水季节分配、各级降水量别日数持续时间等演变特征进行了综合分析。结果表明:1) 该地区各级降水量别日数按大小顺序排列为乌鞘岭 > 古浪 > 永昌 > 武威 > 民勤,降水以阵性降雨较多,各级别降水日数多以日降水量 ≤ 10.0 mm的小雨为主、中雨以上的降水日数很多,而大雨和暴雨的日数极少。2) 各级别降水季节分配不均,主要集中在5~9月份,乌鞘岭、古浪、武威、永昌、民勤分别占全年降水量的85.3%、77.4%、79.2%、84.5%、83.6%,而夏季分别占60.1%、45.3%、53.8%、58.5%、57.8%,多以中、小雨的形式出现,从季节分布来看,夏季最多,约为年均总数的一半。3) 持续干旱日数长,发生频率高,冬季降雪量和降雪日数少,1~8月降水随时间的增加而不断的增大,而后随时间的变化降水又不断的减少。4) 从历年最长连续降水日数的季节分布看,石羊河流域最长持续降水日数多发生在夏、秋季8~10月,在春季3~5月持续干旱威胁最大,最长持续降水日数在2~3月从没出现过。
关键词 石羊河流域,各级降水量,降水日数,季节分配,变化特征
Copyright © 2018 by authors and Hans Publishers Inc. This work is licensed under the Creative Commons Attribution International License (CC BY). http://creativecommons.org/licenses/by/4.0/
1. 前言 我国降水在时间和空间上分布不均,北方和西北地区水资源短缺问题十分突出[1] [2] [3] [4]。降水量的持续偏低会导致地下水开采量激增,增加咸水入侵风险;一些农业病虫害也可能会因降水量的持续日数偏低而暴发[5] [6] [7] [8]。随着全球性气候的持续变暖,加之石羊河流域地下水过度开采、对农业病虫害发生演变等均有重要影响[9] [10] [11],为石羊河流域和气候变化背景下的河西地区降水周期特征和气候趋势把握以及农业稳定发展提供理论指导。尽管降水很少(年降水量只有200毫米左右),但发展农业的其