浪涌抗扰度试验
- 格式:docx
- 大小:223.65 KB
- 文档页数:4
电子设备雷击浪涌抗扰度试验标准与模拟雷击浪涌脉冲生成电路的工作原理一、电子设备雷击浪涌抗扰度试验标准。
电子设备雷击浪涌抗扰度试验的国家标准为:GB/T17626.5(等同于国际标准IEC61000-4-5 )。
1、标准主要是模拟间接雷击产生的各种情况:(1)雷电击中外部线路,有大量电流流入外部线路或接地电阻,因而产生的干扰电压。
(2)间接雷击(如云层间或云层内的雷击)在外部线路上感应出电压和电流。
(3)雷电击中线路邻近物体,在其周围建立的强大电磁场,在外部线路上感应出电压。
(4)雷电击中邻近地面,地电流通过公共接地系统时所引进的干扰。
2、标准除了模拟雷击外,还模拟变电所等场合,因开关动作而引进的干扰(开关切换时引起电压瞬变);如:(1)主电源系统切换时产生的干扰(如电容器组的切换)。
(2)同一电网,在靠近设备附近的一些较小开关跳动时的干扰。
(3)切换伴有谐振线路的晶闸管设备。
(4)各种系统性的故障,如设备接地网络或接地系统间的短路和飞弧故障。
3、标准描述了两种不同的波形发生器:一种是雷击在电源线上感应生产的波形;另一种是在通信线路上感应产生的波形。
这两种线路都属于空架线,但线路的阻抗各不相同:在电源线上感应产生的浪涌波形比较窄一些(50uS),前沿要陡一些(1.2uS);而在通信线上感应产生的浪涌波形比较宽一些,但前沿要缓一些。
后面我们主要以雷击在电源线上感应生产的波形来对电路进行分析,同时也对通信线路的防雷技术进行简单介绍。
二、模拟雷击浪涌脉冲生成电路的工作原理。
上图是模拟雷电击到配电设备时,在输电线路中感应产生的浪涌电压,或雷电落地后雷电流通过公共地电阻产生的反击高压的脉冲产生电路。
4kV时的单脉冲能量为100焦耳。
图中Cs是储能电容(大约为10uF,相当于雷云电容);Us为高压电源;Rc为充电电阻;Rs为脉冲持续时间形成电阻(放电曲线形成电阻);Rm为阻抗匹配电阻Ls为电流上升形成电感。
雷击浪涌抗扰度试验对不同产品有不同的参数要求,上图中的参数可根据产品标准要求不同,稍有改动。
1.试验等级应根据安装情况,安装类别如下:0类:保护良好的电气环境,常常在一间专用房间内。
所有引入电缆都有过电压保护(第一级和第二级)。
各电子设备单元由设计良好的接地系统相互连接,并且该接地系统根本不会受到电力设备或雷电的影响电子设备有专用电源(见表A1)浪涌电压不能超过25V。
1类:有部分保护的电气环境所有引入室内的电缆都有过电压保护(第一级)。
各设备由地线网络相互良好连接,并且该地线网络不会受电力设备或雷电的影响。
电子设备有与其他设备完全隔离的电源。
开关操作在室内能产生干扰电压。
浪涌电压不能超过500V。
2类:电缆隔离良好,甚至短走线也隔离良好的电气环境。
设备组通过单独的地线接至电力设备的接地系统上,该接地系统几乎都会遇到由设备组本身或雷电产生的干扰电压。
电子设备的电源主要靠专门的变压器来与其他线路隔离。
本类设备组中存在无保护线路,但这些线路隔离良好,且数量受到限制。
浪涌电压不能超过1kV。
3类:电源电缆和信号电缆平行敷设的电气环境。
设备组通过电力设备的公共接地系统接地该接地。
系统几乎都会遇到由设备组本身或雷电产生的干扰电压。
在电力设施内,由接地故障、开关操作和雷击而引起的电流会在接地系统中产生幅值较高的干扰电压。
受保护的电子设备和灵敏度较差的电气设备被接到同一电源网络。
互连电缆可以有一部分在户外但紧靠接地网。
设备组中有未被抑制的感性负载,并且通常对不同的现场电缆没有采取隔离。
浪涌电压不能超过2kV。
4类:互连线作为户外电缆沿电源电缆敷设并且这些电缆被作为电子和电气线路的电气环境设备组接到电力设备的接地系统,该接地系统容易遭受由设备组本身或雷电产生的干扰电压。
在电力设施内,由接地故障、开关操作和雷电产生的几千安级电流在接地系统中会产生幅值较高的干扰电压。
电子设备和电气设备可能使用同一电源网络。
互连电缆象户外电缆一样走线甚至连到高压设备上。
这种环境下的一种特殊情况是电子设备接到人口稠密区的通信网上。
浪涌冲击抗扰试验
浪涌冲击抗扰试验是指在电子设备的使用过程中,如雷击、电涌等高电压瞬变事件出现时,设备自身或与其它设备之间可能会产生的电路冲击环境下,评估设备的抗扰性能的测试。
浪涌冲击试验属于EMC(电磁兼容性)测试的一种,目的是为了验证设备在受到电磁干扰时,能否正常工作,保证设备安全、稳定地运行。
这种测试用于电力、照明、工业自动化、电气控制和通信等领域的设备,如家用电器、电脑、数据中心、汽车电子设备等。
该测试模拟电子设备在连接或断开电源时可能出现的电涌和浪涌现象。
电流的瞬时高峰值很高,可能会烧坏设备。
经过此测试,设备能够达到一定的电磁兼容性标准,并测量其鲁棒性和过渡反应。
测试方法包括浪涌测试和冲击测试,前者模拟设备在连接电源时可能出现的电流增加;冲击测试模拟为在电流较大的情况下,设备停止工作时突然切换的变化。
在进行浪涌和冲击测试时,需要使用精密测试仪器进行测试。
这些测试仪器可以检测到浪涌电流和冲击电压的幅值、上升时间和持续时间等参数。
测试过程中需要重新连接电源,以会产生浪涌和冲击电压,测试仪器记录这些数据并进行数据分析,以确定设备的抗浪涌和抗冲击能力。
总之,浪涌冲击抗扰试验具有极高的测试精度和重要性。
通过该测试,能够有效评估电子设备的兼容性,减少因各种电磁干扰事件导致的故障,并加强设备的抗扰性和稳定性。
浪涌抗扰度(S u r g e)测试1) “´”可以是高于、低于或在其它等级之间的等级。
该等级可以在产品标准中规定。
1.试验等级应根据安装情况,安装类别如下:0类:保护良好的电气环境,常常在一间专用房间内。
所有引入电缆都有过电压保护(第一级和第二级)。
各电子设备单元由设计良好的接地系统相互连接,并且该接地系统根本不会受到电力设备或雷电的影响电子设备有专用电源(见表A1)浪涌电压不能超过25V。
1类:有部分保护的电气环境所有引入室内的电缆都有过电压保护(第一级)。
各设备由地线网络相互良好连接,并且该地线网络不会受电力设备或雷电的影响。
电子设备有与其他设备完全隔离的电源。
开关操作在室内能产生干扰电压。
浪涌电压不能超过500V。
2类:电缆隔离良好,甚至短走线也隔离良好的电气环境。
设备组通过单独的地线接至电力设备的接地系统上,该接地系统几乎都会遇到由设备组本身或雷电产生的干扰电压。
电子设备的电源主要靠专门的变压器来与其他线路隔离。
本类设备组中存在无保护线路,但这些线路隔离良好,且数量受到限制。
浪涌电压不能超过1kV。
3类:电源电缆和信号电缆平行敷设的电气环境。
设备组通过电力设备的公共接地系统接地该接地。
系统几乎都会遇到由设备组本身或雷电产生的干扰电压。
在电力设施内,由接地故障、开关操作和雷击而引起的电流会在接地系统中产生幅值较高的干扰电压。
受保护的电子设备和灵敏度较差的电气设备被接到同一电源网络。
互连电缆可以有一部分在户外但紧靠接地网。
设备组中有未被抑制的感性负载,并且通常对不同的现场电缆没有采取隔离。
浪涌电压不能超过2kV。
4类:互连线作为户外电缆沿电源电缆敷设并且这些电缆被作为电子和电气线路的电气环境设备组接到电力设备的接地系统,该接地系统容易遭受由设备组本身或雷电产生的干扰电压。
在电力设施内,由接地故障、开关操作和雷电产生的几千安级电流在接地系统中会产生幅值较高的干扰电压。
电子设备和电气设备可能使用同一电源网络。
1.试验等级应根据安装情况,安装类别如下:0类:保护良好的电气环境,常常在一间专用房间。
所有引入电缆都有过电压保护(第一级和第二级)。
各电子设备单元由设计良好的接地系统相互连接,并且该接地系统根本不会受到电力设备或雷电的影响电子设备有专用电源(见表A1)浪涌电压不能超过25V。
1类:有部分保护的电气环境所有引入室的电缆都有过电压保护(第一级)。
各设备由地线网络相互良好连接,并且该地线网络不会受电力设备或雷电的影响。
电子设备有与其他设备完全隔离的电源。
开关操作在室能产生干扰电压。
浪涌电压不能超过500V。
2类:电缆隔离良好,甚至短走线也隔离良好的电气环境。
设备组通过单独的地线接至电力设备的接地系统上,该接地系统几乎都会遇到由设备组本身或雷电产生的干扰电压。
电子设备的电源主要靠专门的变压器来与其他线路隔离。
本类设备组中存在无保护线路,但这些线路隔离良好,且数量受到限制。
浪涌电压不能超过1kV。
3类:电源电缆和信号电缆平行敷设的电气环境。
设备组通过电力设备的公共接地系统接地该接地。
系统几乎都会遇到由设备组本身或雷电产生的干扰电压。
在电力设施,由接地故障、开关操作和雷击而引起的电流会在接地系统中产生幅值较高的干扰电压。
受保护的电子设备和灵敏度较差的电气设备被接到同一电源网络。
互连电缆可以有一部分在户外但紧靠接地网。
设备组中有未被抑制的感性负载,并且通常对不同的现场电缆没有采取隔离。
浪涌电压不能超过2kV。
4类:互连线作为户外电缆沿电源电缆敷设并且这些电缆被作为电子和电气线路的电气环境设备组接到电力设备的接地系统,该接地系统容易遭受由设备组本身或雷电产生的干扰电压。
在电力设施,由接地故障、开关操作和雷电产生的几千安级电流在接地系统中会产生幅值较高的干扰电压。
电子设备和电气设备可能使用同一电源网络。
互连电缆象户外电缆一样走线甚至连到高压设备上。
这种环境下的一种特殊情况是电子设备接到人口稠密区的通信网上。
这时在电子设备以外,没有系统性结构的接地网,接地系统仅由管道、电缆等组成。
浪涌抗扰度试验作业指导书产品名称彩色电视机、视盘机试验项目浪涌抗扰度试验版本号: 03第1页总2页仪器名称Surge Tester :PSURE 40101、目的试验机器经受雷击或浪涌脉冲时的免疫能力。
2、合用范围国外发展有限企业的TV、 AV类产品。
3、试验条件①试验环境环境温度: 15~ 35℃相对湿度: 25%~ 75% RH大气压力: 86~ 106 Kpa②供电电源: 220V ± 10V/ 50Hz③引用标准:GB/T 17625.5 -1999 ( IEC 61000- 4- 5 :1995 )4、试验要求( USA 产品试验除外)① 试验电压:差模模式( L- N ):±0.5 KV~±2 KV,以0.5 KV递加。
共模模式( L- PE , N- PE ):±3 KV ~±4 KV ,以 1 KV递加。
②浪涌电压相角:0°~ 270°.③浪涌周期:60 S④ 试验次数:差模: 10 次.共模: 15 次.⑤试验次序:施加浪涌次序应按(L-N )和( L-PE 、 N-PE )方式向线路施加浪涌。
⑥ 试验模式:正常工作和待机状态均须试验。
⑦ 客户有其余要求时,以客户要求为准。
5、试验程序产品名称彩色电视机、视盘机试验项目浪涌抗扰度试验版本号: 03第2页总2页5.1 、连结仪器主电源和试验供电电源(若试验电压为110V 时,需接入电源变压器进行变换),同时连结被试验产品的电源至仪器的“Line Output ”端。
5.2 、翻开仪器主电源开关,按试验要求设置仪器的有关参数。
天线输入的地应与浪涌仪器的地相连结。
5.3 、确认全部的连结都正确,试验电压与被试验产品的电压一致。
按“Line ON/OFF ”键,使电压输出指示灯亮,表示有电压输出。
5.4 、翻开电视机电源,将电视机调谐至某个地点( 标准彩条、半彩条、P 卡图像 ) ,调理电视机图像至标准状态,音量调至适合地点;并同时确认电视机处于正常的工作状态,必需时检查、并记录存贮器数据。
浪涌抗扰度(Surge)测试.浪涌(冲击)抗扰度(Surge)1.浪涌(冲击)抗扰度试验1.1概述浪涌抗扰度试验所依据的国际标准是IEC61000-4-5:2005,对应国家标准是GB/T17626.2:200X《电磁兼容试验和测量技术浪涌(冲击)抗扰度试验》。
浪涌(冲击)抗扰度试验就是模拟带来的干扰影响,但需要指出的是,考核设备电磁兼容性能的浪涌抗扰度试验不同于考核设备高压绝缘能力的耐压试验,前者仅仅是模拟间接雷击的影响(直接的雷击设备通常都无法承受)。
1.2浪涌(冲击)抗扰度试验目的本标准的目的是建立一个共同的基准,以评价电气和电子设备在遭受浪涌(冲击)时的性能。
本标准规定了一个一致的试验方法,以评定设备或系统对规定现象的抗扰度。
1.3浪涌(冲击)抗扰度试验应用场合本标准适用于电子电气设备,但并不针对特定的设备或系统,具有基础EMC电磁兼容出版物的地位。
2.术语和定义2.1 浪涌(冲击)沿线路传送的电流电压或功率的瞬态波,其特性是先快速上升后缓慢下降。
2.2 组合波信号发生器能产生 1.2/50μs开路电压波形、8/20μs 短路电流波形或10/700μs开路电压波形、5/320μs短路电流波形的信号发生器。
2.3 耦合网络将能量从一个电路传送到另一个电路的电路。
2.4 去耦网络用于防止施加到上的浪涌冲击影响其他不作试验的装置设备或系统的电路。
2.5(浪涌发生器的)等效输出阻抗开路电压峰值与短路电流峰值的比值。
2.6 对称线差模到共模转换损耗大于20dB的平衡对线。
3.试验等级及选择优先选择的试验等级范围如表1所示。
表1试验等级等级开路试验电压(±10%)kV10.521.032.044.0´1)特殊1)“´”可以是高于、低于或在其它等级之间的等级。
该等级可以在产品标准中规定。
1.试验等级应根据安装情况,安装类别如下:0类:保护良好的电气环境,常常在一间专用房间内。
电源产品浪涌抗扰度实验(1).测试目的:确保电源产品的EMC设计达到预先设计的要求,(2).测试条件:按IEC61000-4-5(GB/T17626.5)进行检验。
a.受试样品须进行初始检测。
b.静电放电施放点仅适用于在正常使用时人员可能接近TPE的点和面。
c.浪涌发生器的性能应符合IEC1000-4-2中的规定,原理见下图:图1综合波发生器简图注:U—高压电源RS—脉冲持续期形成电阻RC—充电电阻Rm—阻抗匹配电阻CC—储能电容Lr—上升时间形成电感图2综合试验波(a)1.2/50μs开路电压波形(按IEC601波形规定)波前时间:T1=1.67×T=1.2μs±30%半峰值时间:T2=50μs±20%(b)8/20μs短路电流波形(按IEC601波形规定)波前时间:T1=1.25×T=8μs±30%半峰值时间:T2=20μs±20%c.对试验发生器的基本性能要求是:发生器内阻:2Ω(可附加电阻10Ω,以便形成12的发生器内阻)。
开路电压波:1.2/50μs;开路输出电压(峰值):见表1,一般选等级2。
浪涌输出极性:正/负;在正、负两极分别作实验。
浪涌注入方式:L-N;L-PE;N-PE各进行一次实验。
浪涌移相范围:0°~360°;一般取0º、45º、90º、135º、225º、270º六点作评估实验。
最大重复率:每个相位角、每种输出极性5次;至少每分钟1次。
d.浪涌抗扰度实验等级如下表,开关电源一般取2或3级。
a.在室温下,对样品进行浪涌测试。
b.设备在测试后,应正常工作,输出电压应即符合正常工作范围内。
不应产生误指示误保护动作。
(4). 备注:a.检测员严格按照本作业指引进行检验,并作好相关记录。
b.在测试时失败或异常,速联系品管负责人或相关人员。
浪涌抗扰度试验
Newly compiled on November 23, 2020
浪涌冲击抗扰度测试及整改参考
浪涌冲击抗扰度测试及整改参考
1.浪涌冲击形成的机理
电磁兼容领域所指的浪涌冲击一般来源于开关瞬态和雷击瞬态。
系统开关瞬态与以下内容有关:
a )主电源系统切换骚扰,例如电容器组的切换;
b )配电系统内在仪器附近的轻微开关动作或者负荷变化;
c )与开关装置有关的谐振电路,如晶闸管;
d )各种系统故障,例对设备组接地系统的短路和电弧故障。
雷击瞬态
雷电产生浪涌(冲击)电压的主要原理如下:
a)直接雷击于外部电路(户外),注入的大电流流过接地电阻或外部电路阻抗而产生电压;
b)在建筑物内、外导体上产生感应电压和电流的间接雷击(即云层之间或云层中的雷击或击于附近物体的雷击,这种雷击产生的磁场);
c)附近直接对地放电地雷电入地电流耦合到设备组接地系统的公共接地路径。
当保护装置动作时,电压和电流可能发生迅速变化,并可能耦合到内部电路。
2.试验内容:
对电气和电子设备的供电电源端口、信号和控制端口在受到浪涌(冲击)干扰时的性能进行评定。
3 .试验目的:
评定设备在遭受到来自电力线和互连线上高能量浪涌(冲击)骚扰时产品的性能。
4.试验发生器()
a)信号发生器特性应尽可能地模拟开关瞬态和雷击瞬态现象;
b)如果干扰源与受试设备的端口在同一线路中,例如在电源网络中(直接耦合),那么信号发生器在受试设备的端口能够模拟一个低阻抗源;
c)如果干扰源与受试设备的端口不在同一线路中(间接耦合),那么信号发生器能够模拟一个高阻抗源。
对于不同场合使用的产品及产品的不同端口,由于相应的浪涌(冲击)瞬态波形各不相同,因此对应模拟信号发生器的参数也不相同。
5.试验实施
电源、信号和其他功能电量应在其额定的范围内使用,并处于正常的工作状态。
根据要进行试验的EUT的端口类型选择相应的试验试验波形发生器和耦合单元及相应的信号源内阻。
使受试设备处于典型工作条件下,根据受试设备端口及其组合,依次对各端口施加冲击电压,。
每种组合应针对不同脉冲极性进行测试,两次脉冲间隔时间不少于1min。
对电源端子进行浪涌测试时,应在交流电压波形的正、负峰值和过零点分别施加试验电压。
对电源线和信号线应分别在不同组合的共模和差模状态下施加脉冲冲击。
每种组合状态至少进行5次脉冲冲击。
若需满足较高等级的测试要求,也应同时进行较低等级的测试。
只有两者同时满足,我们才认为测试通过。
6.试验结果
若电快速速变脉冲群测试通不过,可能产生如下后果:
(1 )引起接口电路器件的击穿损坏。
(2 )造成设备的误动作。
7.导致浪涌冲击抗扰度试验失败的原因
浪涌脉冲的上升时间较长,脉宽较宽,不含有较高的频率成分,因此对电路的干扰以传导为主。主要体现在过高的差模电压幅度导致输入器件击穿损
坏,或者过高的共模电压导致线路与地之间的绝缘层击穿。由于器件击穿后阻抗很低,浪涌发生器产生的很大的电流随之使器件过热发生损坏。对于
有较大平滑电容的整流电路,过电流使器件损坏也可能是首先发生的。
例如,对开关电源的高压整流滤波电路而言,浪涌到来时,整流电路和平滑电容提供了很低的阻抗,浪涌发生器输出的很大的电流流过整流二极管,
当整流二极管不能承受这个电流时,就发生过热而烧毁。随着电容的充电,电容上的电压也会达到很高,有可能导致电容击穿损坏。
8.通过浪涌抗扰度试验应采取的措施
雷击浪涌试验有共模和差模两种。因此浪涌吸收器件的使用要考虑到与试验的对应情况。为保证使用效果,浪涌吸收器件要用在进线入口处。
由于浪涌吸收过程中的di/dt特别大,在器件附近不能有信号线和电源线经过,以防止因电磁耦合将干扰引入信号和电源线路。
此外,浪涌吸收器件的引脚要短;吸收器件的吸收容量要与浪涌电压和电流的试验等级相匹配。
雷击浪涌试验的最大特点是能量特别大。所以采用普通滤波器和铁氧体磁芯来滤波、吸收的方案基本无效;必须使用气体放电管、压敏电阻、硅瞬变
电压吸收二极管和半导体放电管等专门的浪涌抑制器件才行。浪涌抑制器件的一个共同特性就是阻抗在有浪涌电压与没浪涌电压时不同。正常电压
下,它的阻抗很高,对电路的工作没有影响;当有很高的浪涌电压加在它上面时,它的阻抗变得很低,将浪涌能量旁路掉。这类器件的使用方法是并
联在线路与参考地之间,当浪涌电压出现时,迅速导通,以将电压幅度限制在一定的值上压敏电阻、瞬态抑制二极管和气体放电管具有不同的伏安特
性,因此浪涌通过它们时发生的变化不同.
压敏电阻
当压敏电阻上的电压超过一定幅度时,电阻的阻值大幅度降低,从而浪涌能量泄放掉。
在浪涌电压作用下,导通后的压敏电阻上的电压(一般称为钳位电压),等于流过压敏电阻的电流乘以压敏电阻的阻值,因此在浪涌电流的峰值处钳
位电压达到最高。
(1)优点:峰值电流承受能力较大,价格低。
(2)缺点:钳位电压较高(取决于最大浪涌电流),一般可以达到工作电压的2~3倍,因此电路必须能承受这么高的浪涌电压。
另外,压敏电阻随着受到浪涌冲击次数的增加,漏电流增加。
如果在交流电源线上应用会导致漏电流超过安全规定的现象,严重时,压敏电阻会因过热而爆炸。
压敏电阻的其他缺点还有:响应时间较长,寄生电容较大。
(3)适用场合:直流电源线、低频信号线,或者与气体放电管串联起来用在交流电源线上。
瞬态抑制二极管(TVS)
当TVS上的电压超过一定幅度时,器件迅速导通,从而将浪涌能量泄放掉。
由于这类器件导通后阻抗很小,因此它的钳位电压很平坦,并且很接近工作电压。
(1 )优点:响应时间短,钳位电压低(相对于工作电压)。
(2 )缺点:由于所有功率都耗散在二极管的PN 结上,因此它所承受的功率值较小,允许流过的电流较小。
一般的TVS 器件的寄生电容较大,如在高速数据线上使用,要用特制的低电容器件,但是低电容器件的额定功率往往较小。
(3 )适用场合:浪涌能量较小的场合。如果浪涌能量较大,要与其他大功率浪涌抑制器件一同使用,TVS 作为后级防护。
气体放电管
当气体放电管上的电压超过一定幅度时,器件变为短路状态,阻抗几乎为零。
这种导通原理与控制感性负载的开关触点被击穿的原理相同,只是这里两个触点之间的距离和气体环境是控制好的,可使击穿电压为一个确定值。
气体放电管一旦导通后,它上面的电压会很低。
(1)优点:承受电流大,寄生电容小。
(2)缺点:响应时间长。
另外,由于维持它导通所需要的电压很低,因此当浪涌电压过后,只要加在气体放电管上的电压高于维持电压,它就会保持导通。在交流场合应用
时,只有当交流电过零点时,它才会断开,因此会有一定的惯用电流。
由于跟随电流的时间较长,会导致放电管触点迅速烧毁,从而缩短放电管的寿命。
(3)适用场合:信号线或工作电压低于导通维持电压的直流电源线上(一般低于10V);与压敏电阻组合起来用在交流电源线上。
气体放电管和压敏电阻组合应用
气体放电管和压敏电阻都不适合单独在交流电源线上使用:
气体放电管的问题是它的电流效应。
压敏电阻的问题是随着受浪涌作用的次数增加交流漏电流增加。
一个实用的方案是将气体放电管与压敏电阻串联起来使用。
如果同时在压敏电阻上并联一个电容,浪涌电压到来时,可以更快地将电压加到气体放电管上,缩短导通时间。
这种气体放电管与压敏电阻的组合除了可以避免上述缺点以外,还有一个好处就是可以降低限幅电压值。在这里可以使用导通电压较低(低于工作电
压)的压敏电阻。从而可以降低限幅电压值。
采用组合式保护方案能发挥不同保护器件的各自特点,从而取得最好的保护效果。
浪涌经过压敏电阻和气体放电管后,会残留一个较窄的脉冲,这是由于气体放电管导通点较高所致。
由于这个脉冲较窄,因此很容易用低通滤波器滤除。
实用的浪涌防护电路是在浪涌抑制器的后面加低通滤波器。
地线反弹的抑制
当并联型的浪涌抑制器发挥作用时,它将浪涌能量旁路到地线上。由于地线都是有一定阻的,因此当电流流过地线时,地线上会有电压。这种现象一
般称为地线反弹。
地线反弹对设备的影响如下:
(1)浪涌抑制器的地与设备的地不在同一点,设备的线路实际上没有受到保护,较高的浪源电压仍然加到了设备电源线与地之间。
解决办法是在线路与设备的外壳地之间再并联一只浪涌抑制器。
(2)浪涌抑制器的地与设备的地在同一点,这时,该台设备的线路与地之间没有浪涌电压,受到了保护。但是如果这个设备与其他设备连接在一起,
另一台设备就要承受共模电压。这个共模电压会出现在所有连接设备1与设备2的电缆上。
解决的方法:是在互连电缆的设备2一端安装浪涌抑制器。
浪涌抑制器件的正确使用
需要注意的是,浪涌抑制器件的寿命不是永久的,总会失效。
因此,在结构设计上,应该便于更换浪涌抑制器件。
并且,当浪涌抑制器件失效时,应该有明显的显示,提醒维护人员进行更换。
浪涌抑制器件的失效模式一般为短路,这可以称为安全模式。
因为当浪涌抑制器短路时,线路会出现故障,从而提醒维修人员更换浪涌抑制器。
但是,也有开路失效模式的可能性,这时往往会给设备带来潜在危险:
因为设备会直接处于没有保护的状态下。