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文档之家› 针刺疗法操作规范——皮肤针法

针刺疗法操作规范——皮肤针法

针刺疗法操作规范——皮肤针法
针刺疗法操作规范——皮肤针法

针刺疗法操作规范——皮肤针法

【概述】

皮肤针法是一种多针浅刺人体腧穴或特定部位达到防治疾病目的的针刺法。因为它的刺激轻微,又只局限在身体表面,适用于儿童病人,所以还被称为“小儿针”。皮肤针法和其他针法不同点,除了刺得浅以外,叩刺的重点还着重在十二经线和皮部,不仅仅是穴位。【器具药物】皮肤针的式样很多,有梅花针、七星针、罗汉针及电梅花针等。临床最为实用的是市售的皮肤针具,其头部,一面为七根针分散组成的七星针,一面是五根针合在一起的梅花针,装有一根富有弹性的长针柄。

【操作方法】

右手握针柄,用无名指和小指将针柄末端固定于手掌小鱼际处,拇指与无名指挟持针柄1/3处,食指压在针柄的上面。这样可以充分依靠腕力操作。叩刺时,要求针尖刺及皮肤表面时立即弹起。每分钟叩刺100次左右。

叩刺的强度分轻、中、重三种,可根据不同体质、部位或病症进行选择。

(1)轻刺激:用较轻的腕力叩刺,仅使皮肤略有潮红。适用于小儿或年老体弱者,头面部及虚症或病程较长的慢性病。

(2)中刺激:用略重的腕力叩刺,使局部皮肤潮红但

不出血。适于治疗一般常见病。

(1)重刺激:腕力重,针具高抬,节奏略慢进行叩刺,局部皮肤明显潮红并有微量出血。多用于体质壮实者、局部压痛明显以及背、肩、臀部等肌肉丰厚的部位。

根据刺激强度和病情,皮肤针治疗可每日或隔日1次,以10~20次为一疗程。

皮肤针的叩刺部位分类的方法很多,为便于初学者掌握起见,我们只选择介绍三类,即整体叩刺部位、局部叩刺部位和腧穴叩刺部位。

其中腧穴叩刺部位,和其他穴位刺激法一样,根据病症选择穴位在穴区区域内叩刺即可。另外两类部位如下:(1)整体叩刺部位:在背部脊柱两侧叩刺,一般分成三纵行:第一行距脊柱约1厘米,第二行距脊柱约2厘米,第三行距脊柱3~4厘米。多数病症都可叩刺这些部位。

(2)局部叩刺部位:主要包括发病部位、压痛点、感

觉异常区域以及阳性反应物(通过触摸所发现的皮下结节状、条索状物)等。

具体叩刺时,上面三类部位可综合选用,如胃病,可在叩打脊柱两侧的基础上,再按辨证选穴及所寻找到的压痛点或阳性反应物进行叩刺。

【适应病症】

针灸的安全操作规范

针灸的安全规范及器具灭菌 1 预防感染 与任何皮下或肌肉注射一样,为避免感染针灸时需要做到:.清洁的工作环境 .操作者手的清洁 ..针灸部位的准备 ..消毒针和器具以及适当的存放 .无菌操作 认真管理和销毁使用过的针和棉签。 1.1 清洁的工作环境 治疗室应无灰尘,并具有一个专门的工作区域,例如盖有消毒巾的桌子,摆放消毒过的器具(包括针灸盘、棉球和棉签,70%的酒精)都必须盖上消毒巾直至使用。整个治疗室要保持良好的光线和通风。 1.2手的清洁 治疗前,操作者必须洗手。针灸施治前再次洗手对于预防感染尤为重要。洗手包括用肥皂彻底地涂擦双手和指甲,流动水冲洗15 秒,取干净纸巾仔细擦干。 1.3针灸部位的准备 针刺部位应清洁,并且没有伤口,皲裂或感染。用70%酒精或异丙醇,从穴位中心向外周绕圈擦拭,令酒精自然干。

1.4消毒以及针和器具的存放 所有针具(毫针、梅花针、七星针、皮内针、揿针)、火罐和其他的器具(储物盘,镊子、管针管、棉球或棉棍等)都需消毒灭菌。 一次性针使用后必须马上丢弃,并放置专门的容器中。每一支消毒毫针只能使用一次。 梅花针或七星针可反复用于同一病人,但在下一个病人使用前必须消毒,或使用一次性梅花针头。 针灸盒中的消毒针需在每天工作结束后重新消毒,因为针灸盒在治疗使用中已被污染。 1.5 无菌操作 行针时操作者的手指不能触摸针体。对于长针可持消毒棉球夹住针体进针。 起针时,用消毒棉球按压针刺部位的皮肤,以保护受创皮肤的表面不接触潜在的病原菌,也保护医者不接触到针体和病人的体液。 所有被血液和体液污染过的敷料或棉球等都必须丢弃到一个专门的污物器中。 2.禁忌症 考虑到针灸在治疗中的“调整作用” ,很难为其界定绝对的

倒闸操作安全注意事项

倒闸操作安全注意事项 姓名:XXX 部门:XXX 日期:XXX

倒闸操作安全注意事项 一、操作人员操作时应穿戴好劳用品,调整好心态。检查所操作回路工作票是否全部收回。 二、操作人写完操作票自查无误签名后,交于监护人审查无误签名后,监护人命令开始操作。 三、监护人拿操作票填上开始时间,操作人准备工具,仪表。 四、操作人来到将要操作的回路前,手指盘号向监护人汇报到**盘,监护人审查确认,开始唱票。 五、监护人逐条高声票,操作人大声复颂,监护人确认后命令对,开始。操作人开始操作,完毕向监护人汇报操作结果,监护人确认无误后在票上打V后再进行下一步操作。 6、对送电票的前两项,唱票时要进行静思,以再次确认。 六、如操作中遇到问题,要停止操作,汇报调度,在保证安全的前提下积极处理,解决后再操作。 七、操作中的联系和汇报工作由监护人负责,对重要命令要复诉确认,并做好记录。 八、手套使用前检查有无漏气、划痕、污迹。 九、验电器使用前戴好手套检查外观完好,试验正常,先在有电处试验正常后,再缓慢靠近被测设备,如无电则直到接触为止,有电则停止。分别验明后再回验验电器。 十、摇表使用前放平稳进行开短路试验,测之前要确保被测物无电,表线无缠绕,测完后先取下设备端再停止摇动。测量前后要对设备进行放电。 第 2 页共 4 页

十一、接地线装设、拆除一般两人进行,地刀可以一人操作。拆装前要认真确认地线的编号、位置、数量。拆装前要戴手套,检查各部分连接牢靠,软铜线无断股,验明装设部位确无电,先固定接地端再挂设备端。拆除时相反。 倒闸操作票 停机月日时分操作时间月日时分 时间至月日时分终了时间月日时分 第 3 页共 4 页

针刺疗法技术操作规程

针刺疗法 针刺是中医最常用的技术操作,即用金属制成不同形状的针,运用不同手法在人体上刺激一定的穴位,通过经络腧穴,调整人体脏腑气血,达到治疗疾病的目的。在临床上常见有毫针刺法、梅花针刺法、耳针刺法等。 【适应证】 针刺的适应症非常广泛,内?外?妇?儿等各科都可应用,根据不同的病症选用相应的穴位进行针刺,对于疼痛性病症?功能失调性病症及某些急性病症,可视为首选疗法? 1、毫针刺法 【操作流程】 (1)物品准备:治疗盘内备以消毒的毫针、镊子、75%酒精棉球,干棉球、弯盘2个(一个盛放污棉球;一个内盛消毒液,浸泡用过的毫针)。 (2)体位:根据针刺穴位的不同,选择适宜的体位,充分暴露针刺部位,以操作方便、病人感到舒适、肌肉放松能持久留针为宜。如:胸腹部穴位取仰卧屈膝或仰靠坐位,背部穴取俯伏坐位或俯卧位。 (3)进针法:以75%酒精棉球消素穴位皮肤后,术者以左手拇指或食指按压穴位,用右手持针,紧靠左手指甲缘,以拇、食指下压力快速将针刺入皮肤,然后右手边捻转针柄边将针体刺入深处。此为单手进针法,多用于5cm以内的短针。若为6.67~10cm以上的长针,可采用双手进针,即以左手拇、食指裹棉球捏住针体,露出针尖0.67~1cm,右手拇、食指夹持针柄,两手同时下压,快速将针尖刺入穴位皮肤,然后左手支持针体,右手拇、食指捻转针柄,将针刺入深处。 (4)针感:当针刺入一定深度时,局部出现酸、麻、胀、重感,亦可向一定方向传导。此谓“得气”,为正常针感。 (5)进针角度:针体与皮肤呈直角,垂直刺入,称“直刺”,适用于肌肉丰厚、深刺部位;针体与皮肤呈45。角刺入,称"横刺"适用于肌肉浅薄的部位,如头面部。 (6)手法:针刺得气后,根据证的虚实,采用相应的补泻手法。一般在得气后,捻转幅度小,速度慢,或提插时,重插慢提为补法;相反,在得气后捻转幅度大,速度快,或提插时轻插重提为泻法。 (7)起针:左手将消毒干棉球按压穴位处,右手、拇食指将针柄

针灸按摩科适宜技术操作规范指南

中医适宜技术操作规范 一.针灸 1、严格无菌操作,针具必须严密消毒,防止交叉感染。凡留针治疗者,术者不得离开岗位,注意观察病员变化,取针时注意防止遗漏、断针。采用措施预防晕针、滞针和断针,如有发生迅速处理。使用电针时,应首先检查机器是否完好,输出是否正常,并根据病情,选用适当的强度,治疗完毕后将开关关闭,输出扭到零位。经常检查针灸是否完好,如不锐利或有弯曲时应及时修理,不易修直时应更换。 2、针灸时要严格遵守操作规程,注意解剖部位,防止发生意外。 3、对初次接受针灸的患者,如情绪紧张时,要先做好解释工作,消除患者疑虑,争取患者积极配合。 4、针灸室工作人员必须认真检查应诊病人,做好门诊病历及就诊登记,建立治疗观察卡。分析总结针灸治疗效果,不断改进提高针灸治疗效果。 5、针灸室外作人员应坚持岗位学习,定期参加学术活动和学术交流,努力提高服务质量。 6、针灸室工作人员上班时,严禁在工作室内吸烟和喧哗。

二.推拿 1、凡需推拿治疗的病人,需经推拿室医生详细检查病情并根据病员的体质强弱、老幼、性别、肥瘦等不同情况选择推拿部位及手法后,选好适当的体位,让病人暴露治疗部位,术者应按由浅入深,由轻到重,由慢到快的原则进行施术治疗。 2、在对异性病员推拿时,治疗部位暴露要适当,在进行治疗时要严肃认真,不得与病人开玩笑、聊天等。 3、在治疗室推拿时,术者要文明施术,选用手法要得当,不得为省力用肘部或脚跟等粗暴手法,更不能敷衍了事。 4、在保健性推拿时,病人应穿背心、裤衩、盖好按摩大单后可从上而下,先背后腹,先上肢后下肢,先舒盘扣点穴的原则进行施术。

5、推拿医生应坚持不懈的练功,不断提高推拿技术,真正达到有力、持久、均匀、深透的手法要求。 6、推拿医生在治疗后应及时洗手,注意清洁卫生。 7、推拿室工作人员上班时,不得在工作室内吸烟、喧哗。 中频治疗仪操作规范

针灸的操作流程

针灸操作的规范流程 1、确定体位: 仰卧位:适合前身部的腧穴 俯卧位:适合后身部的腧穴 侧卧位:适合侧身部的腧穴 俯伏坐位:适合头顶、枕项部的腧穴 2、定点、定穴:根据骨度分寸法等,用手揣摸按压欲针之处,确定穴位 3、消毒:针具器械消毒:高压蒸汽灭菌法 医者手指消毒:针刺前,用肥皂水将手指洗干净,再用75%乙醇棉球擦拭后,尽量避免手指直接接触针身。 针刺部位消毒:用75%乙醇棉球从腧穴部位的中心点向外绕圈消毒 4、针具选择:按照不同施术部位选择相应针具,基本要求是针刺入体内后针根露在体外1-- 2cm左右为宜。 5、进针:针刺时,力争微痛或无痛刺入,同时需要注意确定针刺角度、方向和深度。 6、行针:通过提插捻转等不同的操作方式的变化组合来达到不同的目的,同时要结合患者的感受选择应用不同的强度。 7、留针:按照具体治疗需要,选择相应留针时间。一般体针的留针时间大概在30-40 min之间,头皮针留针时间可稍长,一般6小时左右。同时可间歇行针,注意向患者交代留针过程中要注意保护好施术部位。 8、出针:出针前要稍捻转针柄,待针下轻松滑利时方可出针。出针时,按照“先上后下,先内后外”的顺序进行,左手持一消毒棉球按压穴位,右手拇、食指持针柄,捻针退出皮肤,动作要轻柔。出针后,按压针孔片刻,以防出血,尤其是面部和头部等易出血的部位,应按压较长时间。 针刺注意事项:应将针灸操作过程中的消毒棉球和废用针具放置在医用垃圾袋里,避免乱扔乱放。 1.过于饥饿、疲劳、精神高度紧张者,不行针刺。体质虚弱者,刺激不宜过强,并尽可能采取卧位。 2.怀孕三个月以下者,下腹部禁针。三个月以上者,上下腹部、腰骶部及一些能引起子宫收缩的腧穴如合谷、三阴交、昆仑、至阴等均不宜针刺。月经期间,如月经周期正常者,最好不予针刺。月经周期不正常者,为了调经可以针。 3.小儿囱门未闭时,头顶部腧穴不宜针刺。此外因小儿不能配合,不宜留针。 4.避开血管针刺,防止出血;常有自发性出血或损伤后出血不止的患者不宜针刺。 5.皮肤有感染、溃疡、瘢痕或肿瘤的部位不宜针刺。 6.防止刺伤重要脏器。 (1)针刺眼区腧穴,要掌握一定的角度和深度。不宜大幅度提插捻转或长时间留针,支防刺伤眼球和出血。

倒闸操作注意事项通用版

操作规程编号:YTO-FS-PD758 倒闸操作注意事项通用版 In Order T o Standardize The Management Of Daily Behavior, The Activities And T asks Are Controlled By The Determined Terms, So As T o Achieve The Effect Of Safe Production And Reduce Hidden Dangers. 标准/ 权威/ 规范/ 实用 Authoritative And Practical Standards

倒闸操作注意事项通用版 使用提示:本操作规程文件可用于工作中为规范日常行为与作业运行过程的管理,通过对确定的条款对活动和任务实施控制,使活动和任务在受控状态,从而达到安全生产和减少隐患的效果。文件下载后可定制修改,请根据实际需要进行调整和使用。 倒闸操作就是改变设备运行状态,是将电气设备由一种状态转换成另一种运行状态。电力线路第一种工作票: 所进行的工作(无论是高压或低压),需要将高压线路及配电变压器停电或做安全措施者,必须办理电力线路第一种工作票。电力线路第二种工作票: 高低压线路同杆架设,高压线路带电,在低压线路上进行的停电工作,属于在带电线路杆塔上的工作,必须办理电力线路第二种工作票。低压第一种工作票: 低压停电工作,是指配电变压器低压侧开关以下设备需停电的工作,必须办理低压第一种工作票。低压第二种工作票: 在低压设备(包括低压线路及低压配电装置)上工作,设备带电或部分带电,必须办理低压第二种工作票。变电站第一种工作票的工作为: 1)高压设备上工作需要全部停电或部分停电的工作。2)二次系统和照明等回路上的工作,需要将高压设备停电或做安全措施的工作。3)在高压室遮栏内或与带电设备不能满足《安规》表2-1规定的安全距离时,需将高压设备停电的工作; 4)高压电气试验的工作; 5) 使用携带型仪器在高压回路上进行工

倒闸操作的步骤和注意事项

倒闸操作的步骤和注意事项 一、倒闸操作制度及有关规定 1、倒闸操作制度 倒闸操作是一项十分复杂、重要的工作。为了防止误操作事故的发生,保证电力系统的安全生产,经济运行,电气运行人员应严格遵守倒闸操作制度及有关方面的规定。 倒闸操作制度主要强调以下几个方面: (1)、操作指令的发受:属于系统调度管辖的设备,由系统 值班调度员发令操作,且一个操作指令只能由一个值班调度员下达,每次下达操作指令,只能给一个操作任务,只有变电所的副值班员以上的当班人员,才能接受调度的操作指令,同时,必须履行一定的发、受令程序。 (2)、倒闸操作票的填写:倒闸操作前,必须根据调度下达的命令票的要求,按安全规程、现场规程和典型操作票,将操作项目按先后顺序填写成倒闸操作票,按调度命令的项目和顺序逐项操作。 (3)、操作的监护:这是防止误操作事故发生的较后关卡,无论是简单操作或复杂操作,正常操作时都必须有合格的监护人进行监护。操作时,监护人应与操作人一起校对设

备名称和编号,并始终认真监视操作人的每一个动作,发现错误,立即纠正。 2、倒闸操作的有关规定 (1)倒闸操作至少有两人进行,一人操作,一人监护。监护人应由比操作人职务高一级的人员担任,一般可由副值班员操作,正值班员监护。较为复杂的操作由正值班员操作,值班长监护。特别复杂的操作,应由值班长操作,站长或技术负责人监护。 (2)、操作中发生疑问时,应立即停止操作,并向值班长或调度员询问清楚,不得擅自更改操作顺序和内容。 (3)操作中一定要按规定,使用合格的安全用具(如验电器、绝缘棒等),操作人员应穿工作服、绝缘鞋(雨天穿绝缘靴),在高压配电装置上操作时,应戴安全帽。 (4)雷雨时禁止进行倒闸操作。 (5)操作时,操作人员一定要集中精力,严禁边操作边闲谈或做与操作无关的事,非参与操作的其它值班人员,应加强监护,密切注视设备运行情况,做好事故预想,必要时提醒操作人员。 (6)、为避免误操作的发生,除紧急情况及事故处理外,交接班时一般不要安排倒闸操作,条件允许时,重要的操作应尽可能安排在负荷低谷时进行,以减少误操作时对电网的影响。

中医理疗技术操作规范

(一)刮痧技术操作规程 1.操作规范: (1)在操作部位涂上刮痧介质(如刮痧油、冷开水、香油或中药提取浓缩液等)后,操作者手持刮痧板(或光滑的硬币、铜勺柄、瓷碗、药匙、有机玻璃纽扣),在施术部位按一定的力度刮拭,直至皮肤出现痧痕为止。 (2)刮板与刮拭方向一般保持在45度-90度进行刮痧刮拭方向从颈到背、腹、上肢再到下肢,从上向下刮拭,从内向外刮拭。 (3)刮痧关键在于力度与速度的掌握和控制。“重而不板,轻而不浮”是力度的要求。刮拭操作时,要不停地询问病人的主观感受,并注意观察局部皮肤的情况。“快而不滑,慢而不滞”是速度的要求。 (4)刮痧时间一般每个部位刮3-5分钟,最长不超20分钟。 2.注意事项注意事项注意事项注意事项: (1)刮痧治疗时应注意室内保暖,尤其是在冬季应避寒冷与风口。夏季刮痧时,应回避风扇直接吹刮试部位。 (2)对于一些不出痧或出痧少的患者,不可强求出痧,以患者感到舒服为原则。 (3)前一次刮痧部位的痧斑未退之前,不宜在原处进行再次刮试出痧。再次刮痧时间需间隔3-6天,以皮肤上痧退为标准。 (4)刮痧出痧后30分钟以内忌洗凉水澡。 (5)空腹、过度疲劳患者忌刮;低血压、低血糖、过度虚弱和神经紧张特别怕痛的患者轻刮。孕妇的腹部、腰骶部,妇女的乳头禁刮;白血病,血小板少慎刮;心脏病出现心力衰竭者、肾功能衰竭者,肝硬化腹水,全身重度浮肿者禁刮。 (6)刮痧板一定要消毒,防止交叉感染。 (二)火罐技术操作规程 1.操作规范: (1)暴露须拔罐部位(选择肌肉较为丰满、平整处)。 (2)用闪火器(镊子、血管钳或细铁丝制作)夹取95%酒精棉球,点燃。 (3)一手持罐,罐口向下,另一手持燃有酒精棉球之闪火器,迅速伸入罐内闪火立即退出,同时将罐叩按在所选部位上。 (4)待罐内皮肤隆起并呈红紫现象,留置5~15分钟。 (5)起罐时,一手按住罐口皮肤,另一手扶住罐体,空气进入罐内,火罐即可脱落。(6)拔罐后除留罐外,尚可在火罐吸着后,立即拔下,再闪火再吸、再拔,反复多次称闪罐;若待火罐吸着后,一手扶住罐体,用力上下左右慢慢来回推动,称走罐,用于面积较大的部位;若患处皮肤消毒后,先用梅花针叩打或用三棱针浅刺出血,再行拔罐,留置10分钟后,起罐消毒皮肤,称刺血拔罐。 2.注意事项注意事项注意事项注意事项:

倒闸操作注意事项

倒闸操作的注意事项 1、倒闸操作时有哪些注意事项? 答:倒闸操作发令、接令或联系操作,要正确,清楚,并坚持重复命令。 操作前要“五明确”并进行“三对照”,操作中坚持“三核对”“两不 动”“三禁止”,操作后坚持复查。整个操作要贯彻“五不干”。 三核对:核对被操作设备的名称、编号、状态(位置) 五明确:明确操作任务、明确操作范围、明确操作顺序、明确注意事项、明确安全措施 两不动:监护人不动口,操作人不动手 三对照:对照操作任务、运行方式,有操作人填写操作票。 对照模拟图审查操作票并预演。 对照设备编号无误后再操作。 三禁止:禁止操作人、监护人一齐动手操作,失去监护。 禁止有疑问盲目操作。 禁止边操作、边做与其无关的工作,分散精力。 五不干:操作任务不清不干。 应有操作票而无操作票不干。 操作票不合格不干。 应有监护人而无监护人不干。 设备编号不清不干。 2、倒闸操作前,值班人员要认真考虑哪些问题?

答:倒闸操作前,值班人员要认真考虑如下问题: 1)改变后的运行方式是否正确、合理和可靠。 2)倒闸操作是否会影响继电保护及自动装置的运行。在倒闸过程中,如果预料有可能引起其他某些保护或自动装置误动或失去正确配合,要提前采取措施或将其停用。 3)严格把关,防止误送电,避免发生设备事故及人身触电事故。为此,在倒闸操作中应遵守以下要求: a)在送电的设备及系统上,不得有人工作,工作票应全部收回同时设备要具备送电条件。送电设备本身必须具备受电条件。以此设备送电,相应的二次设备应处于备用状态。电动机送电,所带机械必须具备转动条件,否则靠背轮应甩开。 b)设备试验合格,绝缘电阻符合规定,无影响运行的重大缺陷。 c)严禁约时停送电,约时拆挂地线或约时检修设备。 d)制定倒闸操作中防止设备异常的各项安全技术措施,并进行必要的准备。 e)做好事故预想。 3、线路停送电操作有哪些原则? 答:线路停电的操作顺序是拉开开关后,先拉开线路侧刀闸,然后拉开母线侧刀闸。如果开关尚未断开电源或发生了误拉刀闸的情况,按先拉线路侧刀闸,后拉母线侧刀闸的顺序,开关可在保护装置的配合下,迅速的切除故障,避免人为扩大事故。 线路送电的操作顺序是先合上母线侧刀闸,后合上线路侧刀闸,最后合上开关。如果在合刀闸前,开关误在合闸位置,按先合母线侧刀闸,后合线路侧刀闸

倒闸操作应注意事项通用版

管理制度编号:YTO-FS-PD281 倒闸操作应注意事项通用版 In Order T o Standardize The Management Of Daily Behavior, The Activities And T asks Are Controlled By The Determined Terms, So As T o Achieve The Effect Of Safe Production And Reduce Hidden Dangers. 标准/ 权威/ 规范/ 实用 Authoritative And Practical Standards

精品制度范本 编号:YTO-FS-PD281 2 / 2 倒闸操作应注意事项通用版 使用提示:本管理制度文件可用于工作中为规范日常行为与作业运行过程的管理,通过对确定的条款对活动和任务实施控制,使活动和任务在受控状态,从而达到安全生产和减少隐患的效果。文件下载后可定制修改,请根据实际需要进行调整和使用。 为了安全、正确地进行倒闸操作,一般应注意以下事项: (1)操作时必须遵循以下顺序:停电拉闸操作时,应按照断路器、负荷侧刀闸、母线侧刀闸依次进行操作;送电合闸操作的顺序则与之相反。 (2)应执行工作票制度,按命令和工作票内容填写倒闸操作票。操作票内容应清楚、具体明确,必要时要画出接线图。 (3)应由两人进行操作,其中一人监护,宣读操作票内容,另一人执行操作。操作前监护人宣读命令,操作人重复命令,做到有“呼”有“应”。 (4)应保证安全距离,穿好工作服;无论使用操作机构进行分、合闸还是使用绝缘杆进行操作,都必须戴绝缘手套。 (5)每项操作执行后,应做好记录。 该位置可输入公司/组织对应的名字地址 The Name Of The Organization Can Be Entered In This Location

针刺操作规范及流程

针刺疗法操作规程 针刺是中医最常用的技术操作,即用金属制成不同形状的针,运用不同手法在人体上刺激一定的穴位,通过经络腧穴,调整人体脏腑气血,达到治疗疾病的目的。 在护理上常见有毫针刺法、梅花针刺法、耳针刺法等。 1、毫针刺法 (1)物品准备:治疗盘内备以消毒的毫针、镊子、75%酒精棉球,干棉球、弯盘2个(一个盛放污棉球;一个内盛消毒液,浸泡用过的毫针)。 (2)体位:根据针刺穴位的不同,选择适宜的体位,充分暴露针刺部位,以操作方便、病人感到舒适、肌肉放松能持久留针为宜。如:胸腹部穴位取仰卧屈膝或仰靠坐位,背部穴取俯伏坐位或俯卧位。 (3)进针法:以75%酒精棉球消素穴位皮肤后,术者以左手拇指或食指按压穴位,用右手持针,紧靠左手指甲缘,以拇、食指下压力快速将针刺入皮肤,然后右手边捻转针柄边将针体刺入深处。此为单手进针法,多用于5cm以内的短针。若为6.67~10cm以上的长针,可采用双手进针,即以左手拇、食指裹棉球捏住针体,露出针尖0.67~1cm,右手拇、食指夹持针柄,两手同时下压,快速将针尖刺入穴位皮肤,然后左手支持针体,右手拇、食指捻转针柄,将针刺入深处。 (4)针感:当针刺入一定深度时,局部出现酸、麻、胀、重感,亦可向一定方向传导。此谓“得气”,为正常针感。 (5)进针角度:针体与皮肤呈直角,垂直刺入,称“直刺”,适用

于肌肉丰厚、深刺部位;针体与皮肤呈45。角刺入,称"横刺"适用于肌肉浅薄的部位,如头面部。 (6)手法:针刺得气后,根据证的虚实,采用相应的补泻手法。一般在得气后,捻转幅度小,速度慢,或提插时,重插慢提为补法;相反,在得气后捻转幅度大,速度快,或提插时轻插重提为泻法。 (7)起针:左手将消毒干棉球按压穴位处,右手、拇食指将针柄轻轻捻转上提,将针取出,同时左手用棉球轻轻按压穴位即可。 (8)针刺的护理: ①行针刺操作时,环境必须保持整洁、空气新鲜、光线充足、温度适宜。 ②针具必须经高压灭菌后,方可使用,穴位皮肤应用75%酒精充分消毒,并坚持作到一穴一针,避免感染。 ③向病人作好解释,消除紧张心理。在过度疲劳、饥饿进,避免立即行针,以免晕针。 ④为病人摆好适宜体位,充分暴露进针部位,但要注意保暖,留针时可用支被架盖毛毯或棉被,并嘱咐病人不要随意变动体位,以免弯针或折针。 ⑤行针刺治疗时随时观察病人面色、汗出情况,并询问病人感觉。病人如诉头晕、恶心,见面色苍白或头部汗出,即为"晕针",应立即取针,扶病人平卧,喝些热开水,即可缓解。若症状较重,应报告医生处理。 ⑥取针时,应核对留针穴位及针数,以免将针遗忘在病人身上。

中医适宜技术操作规范

中医适宜技术操作规程松木坪镇中心卫生院中医科

目录 1、针刺技术操作规程…… 2、敷药技术操作规程…… 3、熏洗疗法技术操作规程…… 4、艾灸技术操作规程…… 5、拔罐技术操作规程…… 6、推拿技术操作规程…… 7、耳穴埋籽技术操作规程…… 8、刮痧技术操作规程…… 9、红外线治疗仪操作规程…… 10、温针灸技术操作规程…… 11、穴位注射技术操作规程…… 12、牵引治疗操作规程…… 13、中频电疗技术操作规程…

. 一、针刺技术操作规程毫 针刺法技术操作规程 【目的】 采用不同型号的金属毫针刺激人体一定的腧穴,以调和气血、疏通经络,从而达到扶正祛邪、防治疾病的目的。适用于各种急、慢性疾病。 【用物准备】 治疗盘,毫针盒(内备各种毫针)或一次性使用的毫针,0.5%碘伏,棉签,棉球,镊子,弯盘,必要时备毛毯和屏风等。 【操作方法】 1. 进针法图1-1指切进针法 1.1 指切进针法:又称爪切进针法。一般用左手拇指或食指端切按在穴位旁边,右手持针,用拇、食、中三指挟持针柄近针根处紧靠左手指甲面将针刺入。此法适宜于短针的进针。(图1-1) 1.2 夹持进针法:或称骈指进针法。即用左手拇、食二指捏消毒干棉球,夹住针身下端,将针尖固定在所刺入腧穴皮肤表面位置,右手捻动针柄,将针刺入腧穴。此法适用于肌肉丰满部位及长针的进针。 1.3 舒张进针法:用左手拇、食二指将所刺腧穴部位的皮肤绷紧,右手持针,使针从左手拇、食二指的中间刺入。此法主要用于皮肤松弛或有皱褶部位的腧穴,

如腹部的穴位。

1.4 提捏进针法:用左手拇、食二指将所刺腧穴部位的皮肤捏起,右手持针,从捏起的皮肤顶端将针刺入。此法主要用于皮肉浅薄部位的腧穴进针。如印堂穴。(图10-69) 2. 进针角度和深度 2.1 角度:是指进针时针身与皮肤表面构成的夹角。 2.1.1 直刺:是针身与皮肤表面呈90度角左右手垂直刺入。此法适用于人体大部分腧穴。 2.1.2 斜刺:是针身与皮肤表面呈45度角左右手倾斜刺入。此法适用于肌肉较浅薄处或内有重要脏器或不宜于直刺、深刺的腧穴。 2.1.3 平刺:即横刺,是针身与皮肤表面呈15度角左右沿皮刺入。此法适用于皮薄肉少部位的腧穴,如头部。 2.2 深度:是指针身刺入皮肉的深度,一般根据患者体质、年龄、病情及针刺部位而定。 2.2.1 体质:身体瘦弱,宜浅刺;肌肉丰满者,宜深刺。

针灸技术操作规范 普通针刺

针灸技术操作规范:普通针刺 一.针刺前的准备 1.针具:根据病情部位的不同应选择适宜的毫针。 2.部位:根据病人的病情选择适应的穴位做为治疗部位。 3.体位:选择患者舒适,医的者便于操作体位。 4.消毒:针具:送医院消毒供应室高压灭菌消毒。患者的部位:用碘伏棉签擦拭选定的的穴位皮肤。医生手的消毒:用肥皂水清洗,必要时,用消毒液擦拭. 5.环境:清洁卫生无污染,温度适宜。 二.针刺的方法 (一)持针法:二指持针,三指持针,四指持针,五指持针。 (二)进针法: 1.进针速度分:速刺法,缓刺法。 2.刺入术式分:插入法,捻入法。 3.刺押手势分:单手进针,双手进针:爪切法,夹持法,舒张法,提捏法。 (三)针刺角度 1.直刺90°左右 2.斜刺45°左右 3.平刺15—25°

(四)针刺的方向一般根据经脉循行腧穴分布和所要达到的疗效而定。 (五)针刺的深度腧穴的针刺深度应根据你年龄、体质、病情、季节的不同而刺入的深度也应有所不同,有些穴位较危险刺入深度一定要谨慎。 (六)行针手法 1.提插法:上提下插的动作 2.捻转法:前后捻动针柄 (七)针刺得气 一是患者对针刺的感觉和反应,患者的针刺部位有酸胀、麻重等自觉反应,有时或出现热、凉、痒、痛、抽搐、蚁行等感觉;另一是医者对刺手指下的感觉,针下沉紧、涩滞或针体颤动等反应。若针刺后未得气,患者则无任何特殊感觉或反应,医者刺手亦感到针下空松、虚滑。 (八)留针法毫针刺入人体腧穴留置一定时间称为留针。一般留20—40分钟。 (九)出针法用左手持棉签按压针刺部位,右手持针将针慢慢提出皮肤。 三.适应症 针刺适应范围很广,涉及内外妇儿多个科室病症,以痹症疼痛方面见长。

倒闸操作注意事项(标准版)

( 操作规程 ) 单位: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姓名: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日期: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精品文档 / Word文档 / 文字可改 倒闸操作注意事项(标准版) Safety operating procedures refer to documents describing all aspects of work steps and operating procedures that comply with production safety laws and regulations.

倒闸操作注意事项(标准版) 倒闸操作就是改变设备运行状态,是将电气设备由一种状态转换成另一种运行状态。电力线路第一种工作票:所进行的工作(无论是高压或低压),需要将高压线路及配电变压器停电或做安全措施者,必须办理电力线路第一种工作票。电力线路第二种工作票:高低压线路同杆架设,高压线路带电,在低压线路上进行的停电工作,属于在带电线路杆塔上的工作,必须办理电力线路第二种工作票。低压第一种工作票:低压停电工作,是指配电变压器低压侧开关以下设备需停电的工作,必须办理低压第一种工作票。低压第二种工作票:在低压设备(包括低压线路及低压配电装置)上工作,设备带电或部分带电,必须办理低压第二种工作票。变电站第一种工作票的工作为:1)高压设备上工作需要全部停电或部分停电的工作。2)二次系统和照明等回路上的工作,需要将高压设备停电或做安全措施的工

作。3)在高压室遮栏内或与带电设备不能满足《安规》表2-1规定的安全距离时,需将高压设备停电的工作;4)高压电气试验的工作;5)使用携带型仪器在高压回路上进行工作,需要高压设备停电或做安全措施的工作;6)继电保护检验,需做整组与一次设备联动试验时,若未与有关的一次设备检修或试验相配合的工作.变电站第二种工作票的工作为:1)在带电设备外壳上的工作;2)控制盘和低压配电盘、配电箱、电源干线上的工作;3)二次结线回路上的工作,无需将高压设备停电者;4)一次电流继电器有特殊装置可以在运行中改变定值者;5)非当班值班人员用绝缘棒和电压互感器定相或用钳形电流表测量高压回路电流的工作;6)对于连于电流互感器或电压互感器二次绕组并装在通道上或配电盘上的继电器和保护装置,而不影响主保护正常运行的工作;7)进入变电站从事土建、油漆、生产区绿化、通讯、装校表计等工作且无需将高压设备停电或做安全措施的工作。变电站电力电缆第一种工作票的工作为:高压电力电缆的停电检修工作。 变电站电力电缆第二种工作票的工作为:高压电力电缆不需停

针刺操作规范及流程

针刺疗法操作规程针刺是中医最常用的技术操作,即用金属制成不同形状的针,运用不同手法在人体上刺激一定的穴位,通过经络腧穴,调整人体脏腑气血,达到治疗疾病的目的。 在护理上常见有毫针刺法、梅花针刺法、耳针刺法等。 1、毫针刺法 (1)物品准备:治疗盘内备以消毒的毫针、镊子、75%酒精棉球,干棉球、弯盘2个(一个盛放污棉球;一个内盛消毒液,浸泡用过的毫针)。 (2)体位:根据针刺穴位的不同,选择适宜的体位,充分暴露针刺部位,以操作方便、病人感到舒适、肌肉放松能持久留针为宜。如:胸腹部穴位取仰卧屈膝或仰靠坐位,背部穴取俯伏坐位或俯卧位。 (3)进针法:以75%酒精棉球消素穴位皮肤后,术者以左手拇指或食指按压穴位,用右手持针,紧靠左手指甲缘,以拇、食指下压力快速将针刺入皮肤,然后右手边捻转针柄边将针体刺入深处。此为单手进针法,多用于5cm 以内的短针。若为6.67~10cm以上的长针,可采用双手进针,即以左手拇、食指裹棉球捏住针体,露出针尖0.67~1cm,右手拇、食指夹持针柄,两手同时下压,快速将针尖刺入穴位皮肤,然后左手支持针体,右手拇、食指捻转针柄,将针刺入深处。 (4)针感:当针刺入一定深度时,局部出现酸、麻、胀、重感,亦可向一定方向传导。此谓“得气”,为正常针感。 (5)进针角度:针体与皮肤呈直角,垂直刺入,称“直刺”,适用于肌肉丰厚、深刺部位;针体与皮肤呈45。角刺入,称"横刺"适用于肌肉浅薄的部

位,如头面部。 (6)手法:针刺得气后,根据证的虚实,采用相应的补泻手法。一般在得气后,捻转幅度小,速度慢,或提插时,重插慢提为补法;相反,在得气后捻转幅度大,速度快,或提插时轻插重提为泻法。 (7)起针:左手将消毒干棉球按压穴位处,右手、拇食指将针柄轻轻捻转上提,将针取出,同时左手用棉球轻轻按压穴位即可。 (8)针刺的护理: ①行针刺操作时,环境必须保持整洁、空气新鲜、光线充足、温度适宜。 ②针具必须经高压灭菌后,方可使用,穴位皮肤应用75%酒精充分消毒,并坚持作到一穴一针,避免感染。 ③向病人作好解释,消除紧张心理。在过度疲劳、饥饿进,避免立即行针,以免晕针。 ④为病人摆好适宜体位,充分暴露进针部位,但要注意保暖,留针时可用支被架盖毛毯或棉被,并嘱咐病人不要随意变动体位,以免弯针或折针。 ⑤行针刺治疗时随时观察病人面色、汗出情况,并询问病人感觉。病人如诉头晕、恶心,见面色苍白或头部汗出,即为"晕针",应立即取针,扶病人平卧,喝些热开水,即可缓解。若症状较重,应报告医生处理。 ⑥取针时,应核对留针穴位及针数,以免将针遗忘在病人身上。面部等血管丰富部位,取针后应用干棉球按压片刻,以免皮下血肿。 ⑦用过的针具应立即浸泡于消毒液中,半小时后可用纱布擦净,并检查针体有无锈蚀、折弯、针尖有无倒刺,不能使用者应挑出报废。将修好之针具整齐插入带盖方盘内的棉垫上,送高压灭菌,方可继续使用。

倒闸操作注意事项(最新版)

The prerequisite for vigorously developing our productivity is that we must be responsible for the safety of our company and our own lives. (安全管理) 单位:___________________ 姓名:___________________ 日期:___________________ 倒闸操作注意事项(最新版)

倒闸操作注意事项(最新版)导语:建立和健全我们的现代企业制度,是指引我们生产劳动的方向。而大力发展我们生产力的前提,是我们必须对我们企业和我们自己的生命安全负责。可用于实体印刷或电子存档(使用前请详细阅读条款)。 倒闸操作就是改变设备运行状态,是将电气设备由一种状态转换成另一种运行状态。电力线路第一种工作票:所进行的工作(无论是高压或低压),需要将高压线路及配电变压器停电或做安全措施者,必须办理电力线路第一种工作票。电力线路第二种工作票:高低压线路同杆架设,高压线路带电,在低压线路上进行的停电工作,属于在带电线路杆塔上的工作,必须办理电力线路第二种工作票。低压第一种工作票:低压停电工作,是指配电变压器低压侧开关以下设备需停电的工作,必须办理低压第一种工作票。低压第二种工作票:在低压设备(包括低压线路及低压配电装置)上工作,设备带电或部分带电,必须办理低压第二种工作票。变电站第一种工作票的工作为:1)高压设备上工作需要全部停电或部分停电的工作。2)二次系统和照明等回路上的工作,需要将高压设备停电或做安全措施的工作。3)在高压室遮栏内或与带电设备不能满足《安规》表2-1规定的安全距离时,需将高压设备停电的工作;4)高压电气试验的工作;5)使用携带型仪器在高压回路上进

倒闸操作注意事项标准范本

操作规程编号:LX-FS-A21760 倒闸操作注意事项标准范本 In The Daily Work Environment, The Operation Standards Are Restricted, And Relevant Personnel Are Required To Abide By The Corresponding Procedures And Codes Of Conduct, So That The Overall Behavior Can Reach The Specified Standards 编写: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审批: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时间:________年_____月_____日 A4打印/ 新修订/ 完整/ 内容可编辑

倒闸操作注意事项标准范本 使用说明:本操作规程资料适用于日常工作环境中对既定操作标准、规范进行约束,并要求相关人员共同遵守对应的办事规程与行动准则,使整体行为或活动达到或超越规定的标准。资料内容可按真实状况进行条款调整,套用时请仔细阅读。 倒闸操作就是改变设备运行状态,是将电气设备由一种状态转换成另一种运行状态。电力线路第一种工作票: 所进行的工作(无论是高压或低压),需要将高压线路及配电变压器停电或做安全措施者,必须办理电力线路第一种工作票。电力线路第二种工作票: 高低压线路同杆架设,高压线路带电,在低压线路上进行的停电工作,属于在带电线路杆塔上的工作,必须办理电力线路第二种工作票。低压第一种工作票: 低压停电工作,是指配电变压器低压侧开关以下设备需停电的工作,必须办理低压第一种工作票。低压第二种工作票: 在低压设备(包括低压线路

针刺疗法技术规范.

针刺疗法技术规范 一、临床常用的进针方法 常用进针法主要为以下5种: ①爪切进针法:以左手拇指或食指之指甲掐切于穴位上,右手持针将针紧靠左手指甲缘刺入皮下。此法适用于短毫针针刺入肌肉丰厚处的穴位。 ②夹持进针法:以左手拇食指用消毒干棉球捏住针身下段,露出针尖,右手拇食指执持针柄,将针尖对准穴位,双手配合用插入法或捻入法将针刺入皮下。此法适用于3寸以上的长毫针针刺入肌肉丰厚处的穴位。 ③舒张进针法:以左手五指平伸,左手拇食二指或食中二指置于穴位上,分开两指将皮肤撑开绷紧,右手持针从两指之间刺入皮下。此法适用于皮肤松弛或有皱纹的部位。 ④提捏进针法:用左手拇食两指将腧穴部位的皮肤捏起,右手持针从捏起部的上端刺入皮下。此法适用于皮肉浅薄的部位,特别是面部穴位的进针。 ⑤管针进针法:用金属管或特制的进针器代替押手,选用平柄或管柄的毫针,从管中拍入或弹入穴位内,进针后将套管抽出。 二、行针基本手法及操作 行针技术是指进针后再施以一定的手法,这是针刺的基本手法。主要有两种: ①提插法:针尖进入皮肤一定深度后,施行上下、进退的行针动作,即将针从浅层插入深层,再由深层提到浅层,如此反复地上提下插的纵向行针手法。 ②捻转法:针尖进入皮肤一定深度后,施行前后、左右的行针动作,即将针向前向后来回旋转捻动,反复多次行针手法。捻穿的幅度一般掌握在180~360°左右。必须注意捻转时不能单向转动,造成肌纤维缠绕,导致出针困难。 三、辅助行针手法及操作 辅助行针手法是为促进针后得气、或加强针感的一些方法。常用的辅助行针手法有: ①循法:是用手指顺着经脉的循行径路,在腧穴的上下部轻柔地循按。 ②弹法:是用手指轻弹针尾,使针体微微震动,以加强针感。 ③刮法:是用拇指抵住针尾,以食指或中指轻刮针柄,促使针感扩散。 ④摇法:是轻轻摇动针体,直针而摇,可加强针感;卧针而摇,可促使针感向一定方向传导。 ⑤震法:持针作小幅度的快速颤动,以增强针感。 ⑥飞法:用右手拇、食指执持针柄,细细捻搓数次,然后张开两指,一搓一放,反复数次,状如飞鸟展翅。 四、针刺单式补泻手法及操作 “补虚泻实”是针灸治疗的总则,补泻手法贯穿于从进针到出针的整个针刺过程。常用的补泻手法有如下7种: ①随补泻法:进针时针尖随着经脉循行的方向刺入为补法;针尖迎着经脉循行的方向刺入为泻法。 ②疾补泻法:进针时徐徐刺入,少捻转,疾速出针者为补法;进针时疾速刺入,多捻转,徐徐出针者为补法。 ③提插补泻法:针下得气后,先浅后深,重插轻提,提插幅度小,频率慢,操作时间短者为补法;先深后浅,轻插重提,提插幅度大,频率快,操作时间长

配电房倒闸操作注意事项通用版

管理制度编号:YTO-FS-PD287 配电房倒闸操作注意事项通用版 In Order T o Standardize The Management Of Daily Behavior, The Activities And T asks Are Controlled By The Determined Terms, So As T o Achieve The Effect Of Safe Production And Reduce Hidden Dangers. 标准/ 权威/ 规范/ 实用 Authoritative And Practical Standards

配电房倒闸操作注意事项通用版 使用提示:本管理制度文件可用于工作中为规范日常行为与作业运行过程的管理,通过对确定的条款对活动和任务实施控制,使活动和任务在受控状态,从而达到安全生产和减少隐患的效果。文件下载后可定制修改,请根据实际需要进行调整和使用。 一、倒闸操作必须根据值班调度员或值班负责人命令,受令人复诵无误后执行。发布命令应准确、清晰,使用正规操作术语和设备双重名称,即设备名称和编号。发令人使用电话发布命令之前,应先和受令人互报姓名。发令全过程和听令报告时都要做好记录。 二、倒闸操作由操作人填写操作票。单人值班者,操作票由发令人用电话向值班员传达,值班员应根据传达的命令,填写好操作票,复诵无误,并在“监护人”签名处填入发令人的名字,每张操作票只能填写一个操作任务。 三、停电拉闸操作必须按照开关顺序,依次操作送电的顺序与此相反。如变压器需要停电时,应先停低压,后停高压,送电时先送高压,后送低压。 四、下列项目应填入操作票内: 1.应拉合的开关。 2.检查开关的位置。 3.检查接地刀闸是否断开。 4.检查负荷。

针刺技术规范

针刺技术操作规范 一、针刺的作用 (一)调和阴阳 (二)疏通经络 (三)扶正祛邪 二、针刺的适应症 针刺适应症广泛,如头痛、中风后的轻度瘫痪;颈痹、腰痛、肩痹、关节痛、水肿、呕吐、肾绞痛、心绞痛以及预防保健。 针刺操作步骤 1、物品准备:治疗盘内备以消毒的毫针、镊子、75%酒精棉球,干棉球、弯盘2 个(一个盛放污棉球;一个内盛消毒液,浸泡用过的毫针)。 2、体位:根据针刺穴位的不同,选择适宜的体位,充分暴露针刺部位,以操作方便、病人感到舒适、肌肉放松能持久留针为宜。如:胸腹部穴位取仰卧屈膝或仰靠坐位,背部穴取俯伏坐位或俯卧位。 3、进针法:以75%酒精棉球消毒穴位皮肤后,术者以左手拇指或食指按压穴位,用右手持针,紧靠左手指甲缘,以拇、食指下压力快速将针刺入皮肤,然后右手边捻转针柄边将针体刺入深处。此为单手进针法,多用于5cm 以内的短针。若为6.67~10cm 以上的长针,可采用双手进针,即以左手拇、食指裹棉球捏住针体,露出针尖0.67~1cm,右手拇、食指夹持针柄,两手同时下压,快速将针尖刺入穴位皮肤,然后左手支持针体,右手拇、食指捻转针柄,将针刺入深处。 4、手法:针刺得气后,根据证的虚实,采用相应的补泻手法。一般在得气后,捻转幅度小,速度慢,或提插时,重插慢提为补法;相反,在得气后捻转幅度大,速度快,或提插时轻插重提为泻法。 5、起针:左手将消毒干棉球按压穴位处,右手、拇食指将针柄轻轻捻转上提,将针取出,同时左手用棉球轻轻按压穴位即可。 针刺注意事项 1、过饥、过饱、醉酒、劳累过度时,不宜立即进行针刺,身体过于虚弱的患者,手法不宜过强,并尽量选用卧位。 2、孕妇腹部、腰骶部和一些能引起子宫收缩的腧穴,如合谷、三阴交、昆仑、至阴等,不宜针刺;月经期间如不是为了调经,也不宜针刺。 3、避开血管针刺,防止出血,有自发性出血倾向或损伤后出血不止的患者,不宜针刺。 4、皮肤有感染、溃疡、瘢痕的部位,不宜针刺。

针灸常用技术操作规程(5.2.6)

针灸常用技术操作规程 一、针刺疗法 针刺是中医最常用的技术操作,即用金属制成不同形状的针,运用不同手法在人体上刺激一定的穴位,通过经络腧穴,调整人体脏腑气血,达到治疗疾病的目的。 在护理上常见有毫针刺法、梅花针刺法、耳针刺法等。 1、毫针刺法 (1)物品准备:治疗盘内备以消毒的毫针、镊子、75%酒精棉球,干棉球、弯盘2个(一个盛放污棉球;一个内盛消毒液,浸泡用过的毫针)。 (2)体位:根据针刺穴位的不同,选择适宜的体位,充分暴露针刺部位,以操作方便、病人感到舒适、肌肉放松能持久留针为宜。如:胸腹部穴位取仰卧屈膝或仰靠坐位,背部穴取俯伏坐位或俯卧位。 (3)进针法:以75%酒精棉球消素穴位皮肤后,术者以左手拇指或食指按压穴位,用右手持针,紧靠左手指甲缘,以拇、食指下压力快速将针刺入皮肤,然后右手边捻转针柄边将针体刺入深处。此为单手进针法,多用于5cm以内的短针。若为6.67~10cm以上的长针,可采用双手进针,即以左手拇、食指裹棉球捏住针体,露出针尖0.67~1cm,右手拇、食指夹持针柄,两手同时下压,快速将针尖刺入穴位皮肤,然后左手支持针体,右手拇、食指捻转针柄,将针刺入深处。 (4)针感:当针刺入一定深度时,局部出现酸、麻、胀、重感,亦可向一定方向传导。此谓“得气”,为正常针感。 (5)进针角度:针体与皮肤呈直角,垂直刺入,称“直刺”,适用于肌肉丰厚、深刺部位;针体与皮肤呈45。角刺入,称"横刺"适用于肌肉浅薄的部位,如头面部。

(6)手法:针刺得气后,根据证的虚实,采用相应的补泻手法。一般在得气后,捻转幅度小,速度慢,或提插时,重插慢提为补法;相反,在得气后捻转幅度大,速度快,或提插时轻插重提为泻法。 (7)起针:左手将消毒干棉球按压穴位处,右手、拇食指将针柄轻轻捻转上提,将针取出,同时左手用棉球轻轻按压穴位即可。 (8)针刺的护理: ①行针刺操作时,环境必须保持整洁、空气新鲜、光线充足、温度适宜。 ②针具必须经高压灭菌后,方可使用,穴位皮肤应用75%酒精充分消毒,并坚持作到一穴一针,避免感染。 ③向病人作好解释,消除紧张心理。在过度疲劳、饥饿进,避免立即行针,以免晕针。 ④为病人摆好适宜体位,充分暴露进针部位,但要注意保暖,留针时可用支被架盖毛毯或棉被,并嘱咐病人不要随意变动体位,以免弯针或折针。 ⑤行针刺治疗时随时观察病人面色、汗出情况,并询问病人感觉。病人如诉头晕、恶心,见面色苍白或头部汗出,即为"晕针",应立即取针,扶病人平卧,喝些热开水,即可缓解。若症状较重,应报告医生处理。 ⑥取针时,应核对留针穴位及针数,以免将针遗忘在病人身上。面部等血管丰富部位,取针后应用干棉球按压片刻,以免皮下血肿。 ⑦用过的针具应立即浸泡于消毒液中,半小时后可用纱布擦净,并检查针体有无锈蚀、折弯、针尖有无倒刺,不能使用者应挑出报废。将修好之针具整齐插入带盖方盘内的棉垫上,送高压灭菌,方可继续使用。 2、梅花针刺法

相关主题
文本预览
相关文档 最新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