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文档之家› 中医理疗技术操作规范

中医理疗技术操作规范

中医理疗技术操作规范
中医理疗技术操作规范

(一)刮痧技术操作规程

1.操作规范:

(1)在操作部位涂上刮痧介质(如刮痧油、冷开水、香油或中药提取浓缩液等)后,操作者手持刮痧板(或光滑的硬币、铜勺柄、瓷碗、药匙、有机玻璃纽扣),在施术部位按一定的力度刮拭,直至皮肤出现痧痕为止。

(2)刮板与刮拭方向一般保持在45度-90度进行刮痧刮拭方向从颈到背、腹、上肢再到下肢,从上向下刮拭,从内向外刮拭。

(3)刮痧关键在于力度与速度的掌握和控制。“重而不板,轻而不浮”是力度的要求。刮拭操作时,要不停地询问病人的主观感受,并注意观察局部皮肤的情况。“快而不滑,慢而不滞”是速度的要求。

(4)刮痧时间一般每个部位刮3-5分钟,最长不超20分钟。

2.注意事项注意事项注意事项注意事项:

(1)刮痧治疗时应注意室内保暖,尤其是在冬季应避寒冷与风口。夏季刮痧时,应回避风扇直接吹刮试部位。

(2)对于一些不出痧或出痧少的患者,不可强求出痧,以患者感到舒服为原则。

(3)前一次刮痧部位的痧斑未退之前,不宜在原处进行再次刮试出痧。再次刮痧时间需间隔3-6天,以皮肤上痧退为标准。

(4)刮痧出痧后30分钟以内忌洗凉水澡。

(5)空腹、过度疲劳患者忌刮;低血压、低血糖、过度虚弱和神经紧张特别怕痛的患者轻刮。孕妇的腹部、腰骶部,妇女的乳头禁刮;白血病,血小板少慎刮;心脏病出现心力衰竭者、肾功能衰竭者,肝硬化腹水,全身重度浮肿者禁刮。

(6)刮痧板一定要消毒,防止交叉感染。

(二)火罐技术操作规程

1.操作规范:

(1)暴露须拔罐部位(选择肌肉较为丰满、平整处)。

(2)用闪火器(镊子、血管钳或细铁丝制作)夹取95%酒精棉球,点燃。

(3)一手持罐,罐口向下,另一手持燃有酒精棉球之闪火器,迅速伸入罐内闪火立即退出,同时将罐叩按在所选部位上。

(4)待罐内皮肤隆起并呈红紫现象,留置5~15分钟。

(5)起罐时,一手按住罐口皮肤,另一手扶住罐体,空气进入罐内,火罐即可脱落。(6)拔罐后除留罐外,尚可在火罐吸着后,立即拔下,再闪火再吸、再拔,反复多次称闪罐;若待火罐吸着后,一手扶住罐体,用力上下左右慢慢来回推动,称走罐,用于面积较大的部位;若患处皮肤消毒后,先用梅花针叩打或用三棱针浅刺出血,再行拔罐,留置10分钟后,起罐消毒皮肤,称刺血拔罐。

2.注意事项注意事项注意事项注意事项:

(1)拔罐时应使病人保持舒适位置,拔罐部位须平整,肌肉较丰满处。骨骼突出、毛发较多处不宜拔罐。

(2)拔罐前应仔细检查罐口是否光滑,罐体有无裂痕,以免损伤皮肤,或中途罐体破裂、漏气。

(3)根据需拔罐的部位,选择大小适宜的火罐。拔罐动作需稳、准、快,点燃之棉球切勿烧烤罐口,以免烫伤皮肤。

(4)留罐期间,应为病人加盖衣被以免受凉。并应观察罐内皮肤隆起程度及皮色变化,即要防止吸力不够,火罐脱落,影响疗效,又要避免因拔罐时间过长、吸力过大而出现较大水泡。

(5)拔出脓、血者,应用无菌棉球清洗干净,并覆盖无菌纱布,若局部出现较大水泡,则以无菌针头刺破水泡下缘,抽出渗出液,涂以龙胆紫。必要时覆盖无菌纱布,防止感染。(6)凡高热抽搐、癫狂、出现疾病、皮肤过敏、溃烂处、水肿及大血管处、孕妇的腹部、腰骶部均不宜拔罐。

(三)灸法技术操作规程

1.操作规程:

(1)准备用物,携至床旁,做好解释,取得病人合作。

(2)取合理体位,暴露施灸部位,冬季注意保暖。

(3)根据病情,实施相应的灸法。临床常用的灸法有:温和灸:点燃艾条,将点燃的一端,在距离施灸穴位皮肤3厘米左右处进行熏灸,以局部有温热感而无灼痛为宜。一般每处灸5-7壮,至局部皮肤红晕为度。隔姜灸:施术部位涂以少量的凡士林,根据病情放上鲜姜片一片(事先将鲜姜片切成直径大约2-3厘米,厚约0.2-0.3厘米的薄片,中间以针刺数孔),上至艾炷,点燃施灸。当艾炷燃尽或患者感到灼痛时,则更换新炷再灸,一般灸3-7壮,达到灸处皮肤红润,不起泡为度。

(4)施灸过程中,随时询问患者有无灼痛感,及时调整艾条的距离,防止烧伤。艾炷燃烧时,应注意观察,防止艾灰脱落,以免灼伤皮肤或烧坏衣物等。观察病情变化及有无身体不适。

(5)施灸中应及时将艾灰弹入弯盘,防止烧伤皮肤或烧坏衣物。

(6)施灸完毕后,立即将艾条插入小口瓶内,熄灭艾火。清洁局部皮肤,协助患者衣着。安置舒适体位,酌情开窗通风。

2.注意事项:

(1)施灸后局部皮肤出现微红灼热,属于正常现象。如灸后出现小水泡,无需处理,可自行吸收。如水泡较大,可用无菌注射器抽去泡内液体,覆盖消毒纱布,保持干燥,防止感染。(2)凡实证、热证、阴虚发热以及面部大血管附近,孕妇胸腹部和腰骶部,均不宜施灸。(3)艾绒团必须捻紧,防止艾灰脱落烫伤皮肤或烧坏衣物。

(4)熄灭后的艾条(炷),应装入小口瓶内,以防复燃,发生火灾。

(四)针刺技术操作规程

1.操作规范:

(1)体位:根据针刺穴位的不同,选择适宜的体位,充分暴露针刺部位,以操作方便、病人感到舒适、肌肉放松能持久留针为宜。

(2)进针法:以75%酒精棉球消素穴位皮肤后,术者以左手拇指或食指按压穴位,用右手持针,紧靠左手指甲缘,以拇、食指下压力快速将针刺入皮肤,然后右手边捻转针柄边将针体刺入深处。此为单手进针法,多用于5cm以内的短针。若为6.67~10cm以上的长针,可采用双手进针,即以左手拇、食指裹棉球捏住针体,露出针尖0.67~1cm,右手拇、食指夹持针柄,两手同时下压,快速将针尖刺入穴位皮肤,然后左手支持针体,右手拇、食指捻转针柄,将针刺入深处。

(3)针感:当针刺入一定深度时,局部出现酸、麻、胀、重感,亦可向一定方向传导。此谓“得气”,为正常针感。

(4)进针角度:针体与皮肤呈直角,垂直刺入,称“直刺”,适用于肌肉丰厚、深刺部位;针体与皮肤呈45。角刺入,称"横刺"适用于肌肉浅薄的部位,如头面部。

(5)手法:针刺得气后,根据证的虚实,采用相应的补泻手法。一般在得气后,捻转幅度小,速度慢,或提插时,重插慢提为补法;相反,在得气后捻转幅度大,速度快,或提插时轻插重提为泻法。

(6)起针:左手将消毒干棉球按压穴位处,右手、拇食指将针柄轻轻捻转上提,将针取出,同时左手用棉球轻轻按压穴位即可。

2.注意事项

(1)过饥、过饱、醉酒、劳累过度时,不宜立即进行针刺,身体过于虚弱的患者,手法不宜过强,并尽量选用卧位。

(2)孕妇腹部、腰骶部和一些能引起子宫收缩的腧穴,如合谷、三阴交、昆仑、至阴等,不宜针刺;月经期间如不是为了调经,也不宜针刺。

(3)小儿囟门未闭合时,头顶部腧穴一般不宜针刺。此外,小儿不能合作,一般采用速刺不留针。

(4)避开血管针刺,防止出血,有自发性出血倾向或损伤后出血不止的患者,不宜针刺。(5)皮肤有感染、溃疡、瘢痕的部位,不宜针刺。

(6)眼区、项部、胸背部、胁肋部等部位,应掌握好针刺的角度、方向和深度,严格按要求操作,以免发生事故。

(五)推拿技术操作规程

1.操作规范:

推拿疗法是运用各种手法作用于人体一定部位或穴位上,达到治疗目的的一种传统方法。具有扶正驱邪、健脾和胃、散寒止痛、疏筋活络、导滞消积等功效。

操作手法介绍临床最常用的八种手法

(1)滚法:术者右手四指并拢微屈,拇指自然略外展,以小指、无名指、中指背侧掌指关节处接触推拿部位,以腕关节的连续外旋动作行推拿治疗。本法着力深透,多用于面积较大,肌肉丰满部位。

(2)推法:术者手掌贴于推拿部位上,以掌根、大鱼际、小鱼际为着力点,作直线单向摩擦,或回旋动作,亦可双手同时向两边分向推动。本法适用于身体各部。

(3)一指推法:用拇指指腹或指端贴于推拿部位或穴位,通过腕部摆动或拇指屈伸作有节律的运动。本法要求操作时使病人有透热感或传导感,运用于人体各个部位。

(4)拿法:用拇指指腹及食指、中指指腹或用拇指与其余四指指腹相对,拿捍推拿部位的肌肉、筋膜,作提起、放下的活动,动作要求和缓,用力须由轻到重。本法适用于颈项、肩背、腹部和四肢等处。

(5)按法:用拇指、掌面或肘部在推拿部位按压。根据着力部位不同,轻重不一,可分按、点、压不同手法,统称按法。此法要求用力要稳,轻重适宜。适用于人体各部位。

(6)摩法:以术者的掌面或手指指腹,贴于推拿部位,以前臂带动手掌作环形移动。此法要求动作快而有节奏,每分钟保持在80~120次,使肌肤深层有感应,体表无不适感。多适用于胸腹部。

(7)揉法:以术者手掌的大鱼际或掌根、拇指指腹,着力于推拿部位,以腕关节或拇指掌指关节作回旋动作,要求用力适度,缓急均匀,适用于全身各部。

(8)捻法:用拇指和食指的指腹相对捻动推拿部位。要求用力均匀,捻动灵活、缓和。本法多适用于四肢小关节。

2.注意事项:

(1)推拿前术者要审证求因,明确诊断,全面了解患者的病情,排除推拿禁忌证。

(2)推拿时注意观察患者的全身反应,一旦出现头晕、心慌、胸闷、四肢冷汗、脉细数等现象,应立即停止推拿,采取休息、饮水等对症措施。

(3)急性软组织损伤,局部疼痛肿胀较甚,瘀血甚者,宜选择远端穴位进行操作,当病情缓解后,再进行局部操作。

(4)为了避免推拿时过度刺激施术部位暴露的皮肤,可以选用一些皮肤润滑剂,如爽身粉、推拿按摩膏、凡士林油等,推拿时涂在施术部位的皮肤上,然后进行推拿。

(5)保持一定的室温和清洁肃静的环境,既不可过冷,也不可过热,以防患者感冒和影响推拿的效果。

(6)患者过于饥饿、饱胀、疲劳、精神紧张时,不宜立即进行推拿。

(7)以下情况禁止推拿:局部皮肤破损、溃疡、感染、烧伤、烫伤、骨折、结核、肿瘤、出血、严重的老年性骨质疏松症;开放性的软组织损伤;妇女月经期,孕妇的腹部、腰部、髋部;诊断不明确的急性脊柱损伤或伴有脊髓症状者;年老体弱、病重、精神病者、酒后神志不清者;诊断不明确的疾病。

(六)微波理疗仪操作规程

1.微波理疗仪原理

(1)是将产生的微波通过理疗头输出到待理疗的组织。由于微波能直接穿透到待组织的内

部,引起组织内的水分子离等高速旋转和振荡,从而产生大量热量,其基本机理是通过提升人体局部组织的温度。使该组织内的血管扩张,继而打通毛细血管,提高血液灌注。微波治疗的作用。

(2) 通过改善血液循环,促进炎症吸收和组织细胞的新陈代谢,具有消炎、消肿、除痛和修复损伤细胞功能的作用。在微波热效应的基础上。由于血液的改善,人体细胞能得到充分的营养物质供应,使细胞的新陈代谢大大加强。因此,促进了细胞功能和形态的恢复,同时促进新肉芽的生长,微波已被广泛应用于外科手术后伤口的愈合的理疗上。

2.操作规范:

(1)将仪器推至患者床旁 嘱患者做好必要的准备工作。

(2)将理疗头对准患者伤口上方约2cm处。

(3)将仪器调节至理疗模式时间、功率的调节遵医嘱执行按下启动键即可。

3.注意事项:

(1)微波理疗仪功率大小以温热舒适感为好 不能设置过高。不能用微波理疗头直接照射眼睛。

(2)不能照射睾丸。

(3)不能照射孕妇腹部。

(4)对热敏感者慎用。

(5)不能将微波理疗头对准其它电器。

(6)植有金属部件的组织不能直接照射。

(7)佩戴心脏起搏器的患者要远离于工作状态的微波治疗仪。

(七)中药熏蒸机操作规程

1.中药熏蒸原理:

中药熏蒸疗法又称“汽浴疗法”,是利用药物加水煮沸后所产生的药蒸汽熏蒸患处,以治疗疾病的一种方法。它可以起到疏通气血,活血化瘀,祛风寒湿邪的功效,是一种有效的外治方法。中药熏蒸通过热、药双重作用而起效,温热作用能疏松腠理,开发汗孔,活血通经,松弛痉挛的肌筋。

中药熏蒸疗法根据熏蒸的部位,可分为全身熏蒸疗法和局部熏蒸疗法。根据中医辨证施治原则,针对不同疾病不同分型辨证论治,应配制相应不同的中药,以4~8味为宜。熏蒸治疗过程中,热与中药这一对治疗因子相互影响、共同作用于机体从而产生协同和增效作用。热是一种物理因子,热疗属物理疗法的范畴。熏蒸过程的热效应是由源源不断的热药蒸汽以对流和传导的方式直接作用于人体。而中药治疗效应或是由熏蒸药物中逸出的中药粒子作用于体表直接产生杀虫、杀菌、消炎、止痒、治痛等作用;或是经透皮吸收进入人体,通过激动组织细胞的受体或参与调节新陈代谢水平等生化过程发挥药疗作用。中药熏蒸过程中,丰富的热能和对症药物持续作用于人体,便出现一系列生理、药理效应。其疗效颇佳,

目前已在中医临床广泛使用。

2.规范操作

(1)将仪器推至患者床旁 嘱患者做好必要的准备工作

(2)打开熏蒸机门,可以看到中药煮蒸器,旋开盖子,可以放入中药包,适当旋紧盖子,完成加中药包。

(3)将仪器调节,时间、温度的调节遵医嘱执行按下启动键即可。

(4)旋紧盖子的方法,先轻轻的旋紧,等有蒸汽出来时,在适当旋紧,没有蒸汽出来即停止 这样可以在使用完成以后马上打开盖子。否则太紧时 必须等待完全冷却才能打开

2.中医熏蒸疗法主要适应症有:

(1)精神科疾病:中风、(偏)头痛、睡眠障碍、抑郁症、焦虑症。

(2)骨科疾病:肩周炎、网球肘、颈椎病、腰椎间盘突出症、增生性骨关节病、骨折迟愈等。

(3)妇科疾病:盆腔炎、附件炎、痛经等。

(4)皮肤科疾病:湿疹、荨麻疹、牛皮癣、痤疮等。

(5)外科疾病:痔疮、前列腺炎等。

此外,熏蒸疗法还非常适合慢性疲劳综合征、亚健康人群。

3.禁忌症及注意事项

(1)中医临床治疗过程中应注意观察患者有无恶心、呕吐、胸闷、气促、心跳加快等不适。水温以38℃~42℃为宜,严防汗出虚脱或头晕,若有不适立即停止熏蒸。治疗过程中应嘱患者适当饮水

(2)孕妇及月经期妇女的腹部熏蒸治疗;

(3)严重出血倾向的患者(凝血机制障碍等)。

(4)开放性创口、感染性病灶慎用。

(5)严禁使用过敏药物进行熏蒸治疗。

(6)意识不清或使用部位感觉障碍者、10岁以下患者使用时应注意监护

护理技术操作规程

护理操作流程图及评分标准 一.流程图 操作前: 自我介绍→仪表端庄,着装整洁→评估病人(了解病情),做好解释采取有针对性的告知(告知此项操作的目的、名称、效果及采取的方法可能引起的不适及挽救措施,并 耐心解答病人的质疑)→洗手→戴口罩→准备用物 操作中:详见各项操作 操作后:妥善安置病人,助病人卧位→整理床单位→评价操作后效果→清理用物→返回处置间→进行分类处理→擦车→车返回原处→洗手(告知考官操作结束请提宝贵意见)

三.告知流程 操作前:自我介绍 告知:操作的名称、目的、所需时间、可能发生的不适及后果以及病人所采 取的配合,并取得病人的同意。 解答质疑 操作中:每项操作动作可能病人不适的,应提前告之。 操作后:评价结果及时告知病人。 四.擦车程序 1.用清洁抹布:擦拭治疗车上层、栏杆及抽屉四周,根据情况清洗抹布。 2.以干净抹布:擦拭治疗车下层(污物存放面),清洗抹布,在擦车栏杆,最后擦拭车轮。注意应保持抹布干净,以及接力的原则。 五.评价 内容:此操作的效果、病人的感受及仪器显示的客观数据。操作中注意与病人的沟通。

正确的洗手方法 一.程序 1.取下手上的饰物及手表,打开水龙头,浸湿双手。 2.接取肥皂液或擦洁净的肥皂于手掌表面,双手互相摩擦。 3.双手手指交叉摩擦,并将右手掌覆盖于左手背摩擦,然后交换。 4.手指掌面与手掌摩擦。 5.左手手指屈曲于右手掌中进行摩擦,然后交换。 6.右拇指于握拳状的左手掌中摩擦,然后交换。 7.右手指尖与左手掌磨擦,然后交换。 8.以上部位充分搓洗10~15秒,注意指尖、指缝、指关节等处,范围为双手,手腕及腕上10cm 。9.流动水冲洗。 10.用纸巾或干净毛巾擦干双手。 二.图示

针灸按摩科适宜技术操作规范指南

中医适宜技术操作规范 一.针灸 1、严格无菌操作,针具必须严密消毒,防止交叉感染。凡留针治疗者,术者不得离开岗位,注意观察病员变化,取针时注意防止遗漏、断针。采用措施预防晕针、滞针和断针,如有发生迅速处理。使用电针时,应首先检查机器是否完好,输出是否正常,并根据病情,选用适当的强度,治疗完毕后将开关关闭,输出扭到零位。经常检查针灸是否完好,如不锐利或有弯曲时应及时修理,不易修直时应更换。 2、针灸时要严格遵守操作规程,注意解剖部位,防止发生意外。 3、对初次接受针灸的患者,如情绪紧张时,要先做好解释工作,消除患者疑虑,争取患者积极配合。 4、针灸室工作人员必须认真检查应诊病人,做好门诊病历及就诊登记,建立治疗观察卡。分析总结针灸治疗效果,不断改进提高针灸治疗效果。 5、针灸室外作人员应坚持岗位学习,定期参加学术活动和学术交流,努力提高服务质量。 6、针灸室工作人员上班时,严禁在工作室内吸烟和喧哗。

二.推拿 1、凡需推拿治疗的病人,需经推拿室医生详细检查病情并根据病员的体质强弱、老幼、性别、肥瘦等不同情况选择推拿部位及手法后,选好适当的体位,让病人暴露治疗部位,术者应按由浅入深,由轻到重,由慢到快的原则进行施术治疗。 2、在对异性病员推拿时,治疗部位暴露要适当,在进行治疗时要严肃认真,不得与病人开玩笑、聊天等。 3、在治疗室推拿时,术者要文明施术,选用手法要得当,不得为省力用肘部或脚跟等粗暴手法,更不能敷衍了事。 4、在保健性推拿时,病人应穿背心、裤衩、盖好按摩大单后可从上而下,先背后腹,先上肢后下肢,先舒盘扣点穴的原则进行施术。

5、推拿医生应坚持不懈的练功,不断提高推拿技术,真正达到有力、持久、均匀、深透的手法要求。 6、推拿医生在治疗后应及时洗手,注意清洁卫生。 7、推拿室工作人员上班时,不得在工作室内吸烟、喧哗。 中频治疗仪操作规范

2020年中医康复理疗技术操作规范(课件)

2020年中医康复理疗技术操作 规范(课件) 中医康复理疗技术操作规范 (一)刮痧技术操作规程 1。操作规范: (1)在操作部位涂上刮痧介质(如刮痧油、冷开水、香油或中药提取浓缩液等)后,操作者手持刮痧板(或光滑的硬币、铜勺柄、瓷碗、药匙、有机玻璃纽扣),在施术 2)刮部位按一定的力度刮拭,直至皮肤出现痧痕为止。?( 板与刮拭方向一般保持在45度—90度进行刮痧刮拭方向从颈到背、腹、上肢再到下肢,从上向下刮拭,从内向外刮拭。?(3)刮痧关键在于力度与速度的掌握和控制.“重而不板,轻而不浮”是力度的要求.刮拭操作时,要不停地询问病人的主观感受,并注意观察局部皮肤的情况。“快而不滑,慢而不滞”是速度的要求。?(4)刮痧时间一般每个部位刮3-5分钟,最长不超20分钟。2。注意事项注意事项注意事项注意事项: ?(1)刮痧治疗时应注意室内保暖,尤其是在冬季应避寒冷与风口。夏季刮痧时,应回避风扇直接吹刮试部

位。?( 2)对于一些不出痧或出痧少的患者,不可强求出痧,以患者感到舒服为原则。?(3)前一次刮痧部位的痧斑未退之前,不宜在原处进行再次刮试出痧。再次刮痧时间需间隔3-6天,以皮肤上痧退为标准。?(4)刮痧出痧后30分钟以内忌洗凉水澡.?(5)空腹、过度疲劳患者忌刮;低血压、低血糖、过度虚弱和神经紧张特别怕痛的患者轻刮.孕妇的腹部、腰骶部,妇女的乳头禁刮;白血病,血小板少慎刮;心脏病出现心力衰竭者、肾功能衰竭者,肝硬化腹水,全身重度浮肿者禁刮.......感谢聆听 (6)刮痧板一定要消毒,防止交叉感染。? (二)火罐技术操作规程 1。操作规范:(1)暴露须拔罐部位(选择肌肉较为丰满、平整处). (2)用闪火器(镊子、血管钳或细铁丝制作)夹取95%酒精棉球,点燃。?(3)一手持罐,罐口向下,另一手持燃有酒精棉球之闪火器,迅速伸入罐内闪火立即退出,同时将罐叩按在所选部位上。?(4)待罐内皮肤隆起并呈红紫现象,留置5~15分钟。?(5)起罐时,一手按住罐口皮肤,另一手扶住罐体,空气进入罐内,火罐即可脱落。?(6)拔罐后除留罐外,尚可在火罐

中医药技术方法操作规范标准

一、毫针刺法技术操作规程 【用物准备】 治疗盘,毫针盒(内备各种毫针)或一次性使用的毫针,0.5%碘伏,棉签,棉球,镊子,弯盘,必要时备毛毯和屏风等。 【操作方法】 1. 进针法 1.1 指切进针法:又称爪切进针法。一般用左手拇指或食指端切按在穴位旁边,右手持针,用拇、食、中三指挟持针柄近针根处紧靠左手指甲面将针刺入。此法适宜于短针的进针。 1.2 夹持进针法:或称骈指进针法。即用左手拇、食二指捏消毒干棉球,夹住针身下端,将针尖固定在所刺入腧穴皮肤表面位置,右手捻动针柄,将针刺入腧穴。此法适用于肌肉丰满部位及长针的进针。 1.3 舒张进针法:用左手拇、食二指将所刺腧穴部位的皮肤绷紧,右手持针,使针从左手拇、食二指的中间刺入。此法主要用于皮肤松弛或有皱褶部位的腧穴,如腹部的穴位。 1.4 提捏进针法:用左手拇、食二指将所刺腧穴部位的皮肤捏起,右手持针,从捏起的皮肤顶端将针刺入。此法主要用于皮肉浅薄部位的腧穴进针。如印堂穴。 2. 进针角度和深度 2.1 角度:是指进针时针身与皮肤表面构成的夹角。 2.1.1 直刺:是针身与皮肤表面呈90度角左右手垂直刺入。此法适用于人体大部分腧穴。 2.1.2 斜刺:是针身与皮肤表面呈45度角左右手倾斜刺入。此法适用于肌肉较浅薄处或内有重要脏器或不宜于直刺、深刺的腧穴。 2.1.3 平刺:即横刺,是针身与皮肤表面呈15度角左右沿皮刺入。此法适用于皮薄肉少部位的腧穴,如头部。 2.2 深度:是指针身刺入皮肉的深度,一般根据患者体质、年龄、病情及针刺部位而定。 2.2.1 体质:身体瘦弱,宜浅刺;肌肉丰满者,宜深刺。 2.2.2 年龄:小儿及年老体弱者,宜浅刺;中青年身强体壮者,宜深刺。 2.2.3 病情:阳证、新病宜浅刺;阴证、久病宜深刺。 2.2.4 部位:头面和胸背及皮薄肉少处的腧穴,宜浅刺;四肢、臀、腹及肌肉丰满处的腧穴,宜深刺。 3. 行针基本手法 3.1 提插法:当针刺入腧穴一定深度后,将针身提到浅层,再由浅层插到深层,以加大刺激量,使局部产生酸、麻、胀、重等感觉。

中医适宜技术操作考核试题----耳穴压豆

耳穴压豆操作考核评分标准 序号科室姓名计时得分 项目要求分值扣分细则扣分 素质要求仪表大方,举止端庄,态度和蔼。 5 10 一处不符合要求扣2分。着装整洁。 5 一处不符合要求扣2分。 操作前准备医生洗手,核对,对患者评估正确、全面。 5 20 未洗手扣2分,未核对扣2分,未评 估扣2分。 物品 治疗盘(内铺治疗巾)、75%酒精、探棒、棉签、镊 子、一次性耳豆贴、弯盘(无菌物品在有效期内)。 5 用物缺一项扣1分,一项不符合要 求扣0.5分。 患者 核对患者、诊断、介绍并解释,患者理解与配合。 5 漏一项扣1分,不解释扣2分,解释 不到位扣1分。 体位舒适合理(根据患者病情合理取体位)。 5 体位不正确扣3分,不舒适扣2分。 操作流程定位 术者一手持耳轮后上方,另一手持探棒由上而下在 选区内找敏感点。 5 30 选穴定位不正确扣3分,选穴定位 时未询问患者感受扣2分。 皮肤 消毒 再次核对穴位后,用75%酒精擦拭消毒(其范围视耳 廓大小而定,以擦净耳部油脂为度)。 5 未消毒扣5分,消毒不符合要求一 处扣2分。 压豆 压豆方法正确:取压豆贴依次按压在相应穴位上, 并依次按压。 15 按压时未询问患者感觉每穴扣2分, 按压方法不正确扣5分、籽偏离穴 位每穴扣5分、粘贴不牢每穴扣3分。观察 按压过程中观察患者是否有头晕等不适情况。 告知患者注意事项。 5 未观察扣2分,未询问扣2分,未告 知扣2分。 操 作后整理 再次核对,合理安排体位。 5 10 未核对扣2分,体位不舒适均扣2分。 清理用物,归还原处,洗手,物品处理符合要求。 (探棒用75%酒精擦拭消毒)。 5 未洗手扣2分,未口述探棒消毒处理 扣3分。 合计70 注:操作时间为5分钟,从消毒皮肤开始计时至压豆完成结束,每超时10秒扣1分。 监考老师签名:考核日期:年月日

康复医学科康复流程和操作规范

山东省文登整骨医院 来院患者康复治疗的相关规定和流程 为有效提升康复医疗服务水平,真正体现文登整骨医院的“大康复”理念,根据卫生部《康复医学科建设和管理指南》和《康复医学科基本标准》、国务院办公厅印发《中医药健康服务发展规划(2015-2020年)》的指示精神,坚持“以人为本、服务群众,政府引导、市场驱动,中医为体、弘扬特色,深化改革、创新发展”的基本原则,以全面康复理念为指导,以“提高生活质量、重返社会”为目的,结合我院的实际情况,以发展中医特色康复服务,拓展中医特色康复服务能力;从功能评定、中医特色治疗、临床治疗、现代技术治疗等技术为着手点,将多专业诊疗康复技术融合,为病、伤、残患者提供“一站式”康复诊疗服务,保障医疗质量和医疗安全,制定文登整骨医院来院患者康复流程、管理规定和技术规范,以促进患者以最快、好、省的康复方式满足临床和患者的需求的康复需求。 一、康复医学科组成: 1、康复治疗大厅 2、康复病房 3、深入各科室的康复治疗师参与的病区康复 4、康复门诊、治未病预防保健 5、康复辅助器具安装室。 二、康复治疗分组 1、中医药治疗组(中药饮片、中药烫洗、熏蒸等) 2、理疗组(声、光、电、磁、冷、热和力等物理因子对患者进行治 疗的方法等) 3、中医特色治疗组(针刺治疗、灸疗法、拔罐疗法、推拿疗法、导 引技术、五行音乐等)

4、康复技术治疗组[作业治疗组(OT)、物理治疗组(PT)、大型器 械组(机器人、减重、等速等各种仪器设备)、语言治疗组、吞咽认知训练组、心理治疗组] 6、治未病康复工程组(如假肢、矫形器、自助器等辅助器具) 具体康复流程如下: 患者的康复治疗是由一个团队(Team组)来完成,是将多专业诊疗康复技术融合,为病、伤、残患者提供“一站式”康复诊疗服务,包括临床医师、康复医师、康复治疗师、中医师、物理治疗师(PT)、作业治疗师(OT)、针炙师、推拿师、护师、营养师、心理治疗师、言语治疗师等。 组长:根据患者科室不同,团队(Team)组长为科室医疗组长以上人员。 成员:团队的所有成员。 骨伤住院患者康复流程 患者入院后,由主管医师检诊患者,进行全面细致的临床以及专科检查,根据患者的病情,在中医理论指导下对所有的骨伤科病人和健康者进行康复干预,辩证使用中草药,下达治疗医嘱和康复会诊医嘱,康复医师在24小时内检诊患者并与主管医师沟通、协商,进行康复评定,确定近、远期康复目标,制定康复处方和治疗计划,并出具相关文书或医嘱、治疗单。科室主任或副主任对评定治疗内容进行补充,并结合患者进行教学,体现新经验、新进展、新观点。对患者及亲属进行详细告知康复训练的预期结果和可能出现的相关情况,签订康复治疗同意书。康复团队的成员分头实施康复治疗方案,并对完成情况进行记录登记。 经过治疗康复后,进行阶段性评估和制定下一步的治疗康复方案,继续分头实施。 在治疗康复中,要针对不同疾病和患者发病时间的长短,采取个性化有针对性的治疗方案。

中医理疗技术操作规范

(一)刮痧技术操作规程 1.操作规范: (1)在操作部位涂上刮痧介质(如刮痧油、冷开水、香油或中药提取浓缩液等)后,操作者手持刮痧板(或光滑的硬币、铜勺柄、瓷碗、药匙、有机玻璃纽扣),在施术部位按一定的力度刮拭,直至皮肤出现痧痕为止。 (2)刮板与刮拭方向一般保持在45度-90度进行刮痧刮拭方向从颈到背、腹、上肢再到下肢,从上向下刮拭,从内向外刮拭。 (3)刮痧关键在于力度与速度的掌握和控制。“重而不板,轻而不浮”是力度的要求。刮拭操作时,要不停地询问病人的主观感受,并注意观察局部皮肤的情况。“快而不滑,慢而不滞”是速度的要求。 (4)刮痧时间一般每个部位刮3-5分钟,最长不超20分钟。 2.注意事项注意事项注意事项注意事项: (1)刮痧治疗时应注意室内保暖,尤其是在冬季应避寒冷与风口。夏季刮痧时,应回避风扇直接吹刮试部位。 (2)对于一些不出痧或出痧少的患者,不可强求出痧,以患者感到舒服为原则。 (3)前一次刮痧部位的痧斑未退之前,不宜在原处进行再次刮试出痧。再次刮痧时间需间隔3-6天,以皮肤上痧退为标准。 (4)刮痧出痧后30分钟以内忌洗凉水澡。 (5)空腹、过度疲劳患者忌刮;低血压、低血糖、过度虚弱和神经紧张特别怕痛的患者轻刮。孕妇的腹部、腰骶部,妇女的乳头禁刮;白血病,血小板少慎刮;心脏病出现心力衰竭者、肾功能衰竭者,肝硬化腹水,全身重度浮肿者禁刮。 (6)刮痧板一定要消毒,防止交叉感染。 (二)火罐技术操作规程 1.操作规范: (1)暴露须拔罐部位(选择肌肉较为丰满、平整处)。 (2)用闪火器(镊子、血管钳或细铁丝制作)夹取95%酒精棉球,点燃。 (3)一手持罐,罐口向下,另一手持燃有酒精棉球之闪火器,迅速伸入罐内闪火立即退出,同时将罐叩按在所选部位上。 (4)待罐内皮肤隆起并呈红紫现象,留置5~15分钟。 (5)起罐时,一手按住罐口皮肤,另一手扶住罐体,空气进入罐内,火罐即可脱落。(6)拔罐后除留罐外,尚可在火罐吸着后,立即拔下,再闪火再吸、再拔,反复多次称闪罐;若待火罐吸着后,一手扶住罐体,用力上下左右慢慢来回推动,称走罐,用于面积较大的部位;若患处皮肤消毒后,先用梅花针叩打或用三棱针浅刺出血,再行拔罐,留置10分钟后,起罐消毒皮肤,称刺血拔罐。 2.注意事项注意事项注意事项注意事项:

最全的护理技术操作规程

护理技术操作规程 一、基础护理操作常规 无菌技术基本操作 1环境要清洁。进行无菌技术操作前半小时,必须停止清扫地面等工作,避免不必要的人群流动,防止尘埃飞扬。治疗室应每日用紫外线照射消毒1次。 2进行无菌操作时,衣帽穿戴要整洁,帽子要把全部头发盖住,口罩须遮住口、鼻,并要剪指甲、洗手。 3无菌物和非无菌物应分别放置;无菌物品不可暴露在空气中,须存放于无菌包或无菌容器内;无菌物品一经使用后,必须经灭菌处理后方可再用;从无菌容器内取出的物品,虽未使用,也不可再放入无菌容器内。 4无菌容器或无菌包外应注明物品名称、消毒灭菌日期,并按日期的先后顺序排列,放在固定的地方,以便取用。无菌包在未污染的情况下,可保存7—14天,过期应重新灭菌。 5取无菌物品时,必须用无菌钳(镊)。未经消毒的手和物品,不可触及无菌物品或跨越无菌区。 6进行无菌操作时,如器械、用物疑有污染或已被污染即不可使用,应予以更换或重新灭菌。 7一套无菌物品,只能供一个病人使用,以免发生交叉感染。 无菌技术的几种基本操作法 1无菌持物钳的使用法: (1)无菌持物钳(镊)应浸泡在盛有消毒溶液(02%强化戊二醛)的大口容器内,容器底部垫无菌纱布,液面需浸没钳轴节以上2—3cm或镊长的1/2,每个容器只能放置 1把无菌持物钳(镊)。 (2)取、放无菌持物钳(镊)时,应将钳(镊)齿端闭合,不可触及容器口缘及溶液面以上的容器内壁。使用时应保持钳端向下,不可倒转向上,以免消毒液倒流污染钳端,用后立即放回容器中。如果到远处夹取物品,无菌持物钳应连同容器一并搬移,就地取出使用。 (3)无菌持物钳只能用于夹取无菌物品,不能触碰未经消毒的物品,也不能用于换药或消毒皮肤。如有被污染或可疑污染时,应重行消毒。 (4)无菌持物钳及浸泡容器,应每周清洁消毒1—2次,并更换消毒溶液及纱布。门诊换药室或使用较多的部门,应每日清洁消毒1次。 2无菌容器的使用法: 盛放无菌物品的容器称为无菌容器。其使用方法:①打开无菌容器盖时,必须把盖的无菌面(内面)朝上,放在稳妥处,手不可触及容器的内面,用毕即将容器盖盖严,避免容器内无菌物品在空气中暴露过久。②从无菌容器中取物时,无菌持物钳不可触碰容器的边缘。③手持无菌容器时(如无菌碗)应托住底部,不可用手指触及容器的边缘或内面。④无菌容器应每周消毒1次。 3取用无菌溶液法:

中医适宜技术操作规范(汇编)

中医适宜技术操作规程松木坪镇中心卫生院中医科

目录 1、针刺技术操作规程…… 2、敷药技术操作规程…… 3、熏洗疗法技术操作规程…… 4、艾灸技术操作规程…… 5、拔罐技术操作规程…… 6、推拿技术操作规程…… 7、耳穴埋籽技术操作规程…… 8、刮痧技术操作规程…… 9、红外线治疗仪操作规程…… 10、温针灸技术操作规程…… 11、穴位注射技术操作规程…… 12、牵引治疗操作规程…… 13、中频电疗技术操作规程…

一、针刺技术操作规程毫 针刺法技术操作规程 【目的】 采用不同型号的金属毫针刺激人体一定的腧穴,以调和气血、疏通经络,从而达到扶正祛邪、防治疾病的目的。适用于各种急、慢性疾病。 【用物准备】 治疗盘,毫针盒(内备各种毫针)或一次性使用的毫针,0.5%碘伏,棉签,棉球,镊子,弯盘,必要时备毛毯和屏风等。 【操作方法】 1.进针法 图1-1指切进针法 1.1指切进针法:又称爪切进针法。一般用左手拇指或食指端切按在穴位旁边,右手持针,用拇、食、中三指挟持针柄近针根处紧靠左手指甲面将针刺入。此法适宜于短针的进针。(图1-1) 1.2夹持进针法:或称骈指进针法。即用左手拇、食二指捏消毒干棉球,夹住针身下端,将针尖固定在所刺入腧穴皮肤表面位置,右手捻动针柄,将针刺入腧穴。此法适用于肌肉丰满部位及长针的进针。 1.3舒张进针法:用左手拇、食二指将所刺腧穴部位的皮肤绷紧,右手持针,使针从左手拇、食二指的中间刺入。此法主要用于皮肤松弛或有皱褶部位的腧

穴,如腹部的穴位。 1.4提捏进针法:用左手拇、食二指将所刺腧穴部位的皮肤捏起,右手持针,从捏起的皮肤顶端将针刺入。此法主要用于皮肉浅薄部位的腧穴进针。如印堂穴。(图10-69) 2.进针角度和深度 2.1角度:是指进针时针身与皮肤表面构成的夹角。 2.1.1直刺:是针身与皮肤表面呈90度角左右手垂直刺入。此法适用于人体大部分腧穴。 2.1.2斜刺:是针身与皮肤表面呈45度角左右手倾斜刺入。此法适用于肌肉较浅薄处或内有重要脏器或不宜于直刺、深刺的腧穴。 2.1.3平刺:即横刺,是针身与皮肤表面呈15度角左右沿皮刺入。此法适用于皮薄肉少部位的腧穴,如头部。 2.2深度:是指针身刺入皮肉的深度,一般根据患者体质、年龄、病情及针刺部位而定。 2.2.1体质:身体瘦弱,宜浅刺;肌肉丰满者,宜深刺。

康复技术操作规范简介

康复技术操作规范简介 一、关节松动术 治疗者在关节活动允许范围内完成的一种针对性很强的手法操作技术,具体应用时常选择关节的生理运动和附属运动作为治疗手段。关节松动技术类似于我国传统医学中的手法治疗(推拿术或按摩术),但在理论体系、手法操作及临床应用中,两者均有较大的区别。 【适应症】 1.任何因力学因素(非神经性)引起的关节功能障碍,包括: 2.关节疼痛、肌肉紧张及痉挛。 3、可逆性关节活动降低。 4、进行性关节活动受限 功能性关节制动。 对进行性关节活动受限和功能性关节制动,关节松动技术的主要作用是维持现有的活动范围,延缓病情发展,预防因不活动引起的其他不良影响。 【禁忌症】 1.关节活动过度。 2,关节因外伤或疾病引起肿胀(渗出增加) 3.关节的急性炎症。 4.关节部位的恶性肿瘤。 5.未愈合的关节内骨折。 【仪器设备】 不需要设备。 【操作程序】 1、患者体位治疗时,患者应处于一种舒适、放松、无疼痛的体位,通常为卧位或坐位,尽量暴露所治疗的关节并使其放松,以达到关节最大范围的被动松动。 2、治疗者位置治疗时,治疗者应靠近所治疗的关节,一手固定关节的一端,一手松动另一端。

3、治疗前评估手法操作前,对拟治疗的关节先进行评估,分清具体的关节,找出存在的问题(疼痛、僵硬)及其程度。根据问题的主次,选择有针对性的手法。当疼痛和僵硬同时存在时,一般先用小级别手法(Ⅰ、Ⅱ级)缓解疼痛后,再用大级别手法(Ⅲ、Ⅳ级)改善活动。治疗中要不断询问患者的感觉,根据患者的反馈来调节手法强度。 4、手法实施 (1)手法操作的运动方向:操作时手法运用的方向可以平行于治疗平面,也可以垂直于治疗平面。治疗平面是指垂直于关节面中点旋转轴线的平面。一般来说,关节分离垂直于治疗平面,关节滑动和长轴牵引平行于治疗平面。 (2)手法操作的程度:不论是附属运动还是生理运动,手法操作均应达到关节活动受限处。例如:治疗疼痛时,手法应达到痛点,但不超过痛点;治疗僵硬时,手法应超过僵硬点。操作中,手法要平稳,有节奏。不同的松动速度产生的效应不同,小范围、快速度可抑制疼痛;大范围、慢速度可缓解紧张或挛缩。 (3)手法操作的强度:不同部位的关节,手法操作的强度不同。一般来说,活动范围大的关节如肩关节、髋关节、胸腰椎,手法的强度可以大一些,移动的幅度要大于活动范围小的关节,如手腕部关节和颈椎。 (4)治疗时间:治疗时每一种手法可以重复3或4次,每次治疗的总时间在15~20min。根据患者对治疗的反应,可以每日或隔日治疗1次。 5.治疗反应一般治疗后患者即感到舒适,症状有不同程度的缓解,如有轻微的疼痛也多为正常的治疗反应,通常在4~6h后应消失。如第2日仍未消失或较前加重,提示手法强度过大,应调整强度、缩短治疗时间或暂停治疗1d。如果经3~5次的正规治疗,症状仍无缓解或反而加重,应重新评估,调整治疗方案。 6.四肢常用关节松动技术 (1)肩关节 ①分离牵引:患者仰卧,肩外展约50°并内旋。治疗者外侧手托住上臂远端及肘部,内侧手四指放在腋窝下肱骨头内侧,拇指放在腋前,向外侧持续推肱骨,然后放松,重复3~5次。

护理操作技术规范

护理操作技术规范 一、氧气吸入疗法 评估:1、评估患者目前病情,生命体征,呼吸困难程度,口唇、甲床等皮肤颜色,呼吸、脉搏的频率,节律和深浅度变化。有无张口抬肩、鼻翼扇动,三凹征等,对吸氧合作程度。 2、环境评估:病室内有无烟火,易燃易爆品等。 3、评估用物:氧气筒内是否有氧气“四防”标志,氧气表有无漏气;橡胶管,接头,流量表是否完整。用物:氧气筒、方盘内备(吸氧管,流量表管蕊,玻璃接头,橡胶管)、流量表、敷料缸内有敷料、小药杯内盛清水、胶布、棉签、弯盘、别针、手电筒、板手、笔、输氧记录单、倒入1/3—1/2蒸溜水于湿化瓶。实施:1、装表,打开总开关放出少量的氧冲走气门上的灰尘后关上。 2、接氧表并旋紧,接流量表管蕊,接湿化瓶,橡胶管连接氧气表。 3、检查氧表上的小开关是否关闭,打开总开关,开小开关,检查氧气流出是否通畅,关小开关。 4、着装整齐,将氧筒及用物移至床旁。 5、查床头卡,解释,取得病人配合,助患者头偏向护士。 6、检查并以湿棉签清洁鼻腔,根据病情调节流量(小儿1-2升/分,成人2-4升/分,重症4-6升/分)。 7、测量长度(自鼻尖至耳垂的2/3),蘸水自一侧鼻孔插入。 8.、用胶布将鼻导管固定于鼻翼及面颊部,别针固定枕上或床单。 9、记录吸氧时间,流量,签全名,观察病人吸氧后反应。 10、停氧1)取下别针,胶布,拔出导管,关流量表开关。 2)关总开关,再开流量表开关,放余氧后关流量表开关。 3)记录停氧时间,签名。 11、松节油擦净胶布痕迹,取舒适位,整理床单位,清理用物,按消毒,清洗,消毒后晾干备用。 二、电动吸引器吸痰法 评估:1、检查吸引器安装是否正确,通畅,漏气,及性能。 2、评估病人,拍背,听诊痰鸣音,查看口腔有无痰液。 用物:吸痰用物:电动吸引器一台,治疗碗内置消毒血管钳,无菌敷料缸,生理盐水于有盖容器内,消毒液瓶,小剪刀,吸痰管,手套,听诊器,手电筒。必要时备开口器,压舌板,舌钳。 实施:1、操作者着装整齐,洗手,戴口罩,备齐用物,带至床旁,对床头卡。 2、治疗盘置床头柜,消毒液瓶挂于床头,病人头偏向操作者,接电源打开吸引器开关。 3、戴手套,湿润吸痰管前端试吸。

中医康复理疗技术操作规范.精讲

中医康复理疗技术操作规范 (一)刮痧技术操作规程 1.操作规范: (1)在操作部位涂上刮痧介质(如刮痧油、冷开水、香油或中药提取浓缩液等)后,操作者手持刮痧板(或光滑的硬币、铜勺柄、瓷碗、药匙、有机玻璃纽扣),在施术部位按一定的力度刮拭,直至皮肤出现痧痕为止。 (2)刮板与刮拭方向一般保持在45 度-90 度进行刮痧刮拭方向从颈到背、腹、上肢再到下肢,从上向下刮拭,从内向外刮拭。 (3)刮痧关键在于力度与速度的掌握和控制。“重而不板,轻而不浮”是力度的要求。刮拭操作时,要不停地询问病人的主观感受,并注意观察局部皮肤的情况。“快而不滑,慢而不滞”是速度的要求。 (4)刮痧时间一般每个部位刮3-5 分钟,最长不超20分钟。 2.注意事项注意事项注意事项注意事项: (1)刮痧治疗时应注意室内保暖,尤其是在冬季应避寒冷与风口。夏季刮痧时,应回避风扇直接吹刮试部位。 (2)对于一些不出痧或出痧少的患者,不可强求出痧,以患者感到舒服为原则。 (3)前一次刮痧部位的痧斑未退之前,不宜在原处进行再次刮试出痧。再次刮痧时间需间隔3-6 天,以皮肤上痧退为标准。 (4)刮痧出痧后30 分钟以内忌洗凉水澡。 5)空腹、过度疲劳患者忌刮;低血压、低血糖、过度虚弱和神经紧张特别怕痛的患者轻刮。孕妇的腹部、腰骶部,妇女的乳头禁刮;白血病,血小板少慎刮;心脏病出现心力衰竭者、肾功能衰竭者,肝硬化腹水,全身重度浮肿者禁刮。(6)刮痧板一定要消

毒,防止交叉感染。 (二)火罐技术操作规程 1.操作规范: (1)暴露须拔罐部位(选择肌肉较为丰满、平整处)。 (2)用闪火器(镊子、血管钳或细铁丝制作)夹取95%酒精棉球,点燃。 (3)一手持罐,罐口向下,另一手持燃有酒精棉球之闪火器,迅速伸入罐内闪火立即退出,同时将罐叩按在所选部位上。 (4)待罐内皮肤隆起并呈红紫现象,留置5?15分钟。 (5)起罐时,一手按住罐口皮肤,另一手扶住罐体,空气进入罐内,火罐即可脱落。(6)拔罐后除留罐外,尚可在火罐吸着后,立即拔下,再闪火再吸、再拔,反复多次称闪罐;若待火罐吸着后,一手扶住罐体,用力上下左右慢慢来回推动,称走罐,用于面积较大的部位;若患处皮肤消毒后,先用梅花针叩打或用三棱针浅刺出血,再行拔罐,留置10 分钟后,起罐消毒皮肤,称刺血拔罐。 2.注意事项注意事项注意事项注意事项: ( 1 )拔罐时应使病人保持舒适位置,拔罐部位须平整,肌肉较丰满处。骨骼突出、毛发较多处不宜拔罐。 2)拔罐前应仔细检查罐口是否光滑,罐体有无裂痕,以免损伤皮肤,或中途 罐体破裂、漏气(3)根据需拔罐的部位,选择大小适宜的火罐。拔罐动作需稳、准、快,点燃之棉球切勿烧烤罐口,以免烫伤皮肤。 (4)留罐期间,应为病人加盖衣被以免受凉。并应观察罐内皮肤隆起程度及皮色变化,即要防止吸力不够,火罐脱落,影响疗效,又要避免因拔罐时间过长、吸力过大而出现较大

中医临床技术操作规范

中医技术临床操作规范 一、针灸操作技术规范 1、掌握好各种手法的操作,熟练提插、捻转的基本功。 2、选择正确的体位,便于取穴、操作,使病人感觉文舒服,防止发生意外。 3、针具必须高压消毒,仔细检查针具,坚持一针一穴,用于某些传染病患者的针具,必须另外放置,严密消毒,预防交叉感染。 4、施术部位规范消毒,医生的手指应在施术前用肥皂水洗擦干净。 5、施术前做好病人的思想工作,减轻病人的精神负担,做到态度和蔼、语言亲切、举止文明。 6、注意针刺的各个环节,如进针、留针、行针、出行等,出针后要检查针具、针数,防止遗漏。 7、防止意外情况,晕针、滞针、弯针、断针、血针、血肿、气胸等发生,一旦发生应及时、准确处理,如情况危急应报告有关部门。 8、施灸或拔罐时,不要烧伤病人的肌肤及衣物,防止火灾的发生。 9、运用电器时,如电针、红外线、TDP、瘫痪治疗仪等要保障用电安全,用后要立即切断电源。 10、治疗过程中,医生应集中精力,不能左顾右盼,与人交谈,接待客人。

二、红外线治疗仪操作规范 1、目的:使红外线光束投照环境人体治疗部位之皮肤。 2、操作要领: (1)灯距适宜并及时调节; (2)灯头不悬垂于人体上。 3、操作方法: (1)先开灯预热2-5分钟,待热后再行治疗; (2)向初诊患者讲清注意事项后,采取舒适体位,并露出患部; (3)治疗区接近头部时就应布帘将眼盖住; (4)灯距4-70cm,斜上方可旁侧,然后记下开灯时间; (5)治疗时经常询问患者感觉,以温热舒适为宜,观察局部并及时调节距离; (6)每日治疗1-2次,一般每次30分钟,15次为一疗程。 4、注意事项: (1)知觉丧失者禁忌治疗,有知觉障碍者注意; (2)治疗中有头晕心慌等则停止治疗。 三、超短波治疗操作规范 1、目的:使用波电场中心作用到人体之治疗部位。 2、操作要领: (1)治疗部位要处于电场之中心; (2)剂量之分级要掌握准确。 3、操作方法:

中医适宜技术推广项目实施方案

中医适宜技术推广项目实施 方案 -标准化文件发布号:(9456-EUATWK-MWUB-WUNN-INNUL-DDQTY-KII

中医适宜技术推广项目实施方案为进一步强化中医适宜技术推广,提升区属医疗卫生单位中医药服务能力,根据《肃州区中医适宜技术推广年活动实施方案》精神,制定本方案。 一、指导思想 适宜技术推广项目要以科学发展观为指导,深入学习贯彻党的十八大精神,通过建立创新中医药事业发展机制,激发医务人员使用和推广中医适宜技术的积极性、主动性,引导居民使用和掌握中医药防病治病基本知识,提高社会中医素养,营造良好的中医药发展氛围,并最终为群众健康事业做出贡献。 二、实施原则 中医适宜技术推广项目坚持“因人立项、广泛参与,以点带面、稳步推进”的原则,通过严格审核项目申报人资质、设施设备、团队协调等条件,评估医疗安全环境,鼓励和引导符合条件的医务人员运用辩证施治原则,因人、因病、因时开展和推广适宜技术。 三、实施范围 区属乡镇卫生院、城市社区卫生服务中心,区妇幼保健站,具有中医类别执业助理医师以上资格证书的医务人员。 四、实施阶段

申报阶段(2013年12月1日-2013年12月31日):有医务人员根据申报条件,在本单位同意的基础上,提交申报表及相关资料,进行申报。 审核阶段(2014年1月1日-2014年1月31日):由区卫生局根据申报资料及实际工作情况,确定项目实施人(或团队)。 实施阶段(2014年2月1日-2014年10月31日):有项目实施人负责实施,区卫生局进行督查、巡查,随时了解项目进展及实施质量,作为年终项目验收依据。 验收阶段(2014年11月1日-2014年12月31日):有区卫生局组织相关人员对项目实施进行验收,出具项目验收评估报告。合格者,拨付项目经费,不合格者,予以相应处罚。 五、项目内容 区卫生局设立以下适宜技术项目进行招标:三步三位九法治疗腰椎间盘突出症技术、华佗夹脊穴治疗颈椎病技术、穴位埋线治疗相关适宜病种技术、针刺“肩痛穴”治疗肩痛技术、温针灸结合刺络放血治疗骨性膝关节炎技术、穴位注射法治疗慢性萎缩性胃炎技术、电针配合艾盒灸治疗腰椎间盘突出症技术、上病下治推拿法治疗肩周炎技术操作、四步十法推拿治疗失眠技术、健脑调神针刺法治疗失眠症技术、三步推拿法治疗不寐技术、小针刀治疗

康复理疗科技术操作规程完整

康复理疗科技术操作规程

土默特左旗人民医院

目录 物理治疗操作规程....................................................... 错误!未定义书签。 一、物理治疗操作规程............................................... 错误!未定义书签。

二、物理治疗操作常规............................................... 错误!未定义书签。 ㈠电脑中频疗法................................................. 错误!未定义书签。 ㈡超短波疗法................................................... 错误!未定义书签。 ㈢微波疗法..................................................... 错误!未定义书签。 ㈣特定电磁波(TDP)疗法........................................ 错误!未定义书签。 ㈤牵引疗法.................................................... 错误!未定义书签。 ㈥骨创伤治疗(磁疗)........................................... 错误!未定义书签。 三、中医特色专科治疗操作规程.......................................... 错误!未定义书签。 (一)刮痧技术操作规程............................................. 错误!未定义书签。 (二)火罐技术操作规程............................................. 错误!未定义书签。

中医养生技术操作规范

国家中医药管理局《中医养生保健技术操作规范》解读及推广 规范名称如下:《中医养生保健技术规范·膏方》、《中医养生保健技术规范·药酒》、《中医养生保健技术规范·穴位贴敷》、《中医养生保健技术规范·砭术》、《中医养生保健技术规范·艾灸》、《中医养生保健技术规范·少儿推拿》、《中医养生保健技术规范·脊柱推拿》、《中医养生保健技术规范·全身推拿》等; 中医养生保健技术规范膏方 前言 《中医养生保健技术规范》系列标准包括《中医养生保健技术规范脊柱推拿》《中医养生保健技术规范全身推拿》《中医养生保健技术规范少儿推拿》《中医养生保健技术规范膏方》《中医养生保健技术规范砭石》《中医养生保健技术规范艾灸》《中医养生保健技术规范药酒》《中医养生保健技术规范贴敷》8项标准。 本《规范》依据GB/T 1.1-2009 《标准化工作导则第1部分:标准的结构和编写》编制。本《规范》由中华中医药学会提出并发布。《中医养生保健技术规范膏方》由中华中医药学会亚健康分会归口。《中医养生保健技术规范膏方》主要起草单位:上海中医药大学附属岳阳中西医结合医院。《中医养生保健技术规范膏方》主要起草人:忻玮,徐陆周,常海沧。本规范附录为资料性附录。 引言 《中医养生保健技术规范膏方》(以下简称《规范》)是我国用于指导和规范传统的膏方养生的处方配伍、制作加工和服用等各环节的规范性文件。编写和颁布本《规范》的目的在于为目前众多开展膏方服务的机构、从业中医师、生产加工人员,以及服用膏方的人群提供指导,使膏方养生更加规范化,更具安全性和可靠性,使之能更好地为广大民众的健康服务。《规范》是国家中医药管理局医政司立项的标准化项目之一,于2008年12月正式立项。2009年1月,中华中医药学会亚健康分会在北京成立《中医养生保健技术规范》编写委员会,设计论证了《规范》整体框架,首先组织编撰《膏方》部分作为样稿,并对编写体例、内容、时间安排和编写过程中可能出现的问题进行了讨论。2009年4月,《膏方》初稿完成并提请邓铁涛、余瀛鳌、颜德馨等著名中医专家审定。2009年5月,中和亚健康服务中心组织召开《规范》编撰论证会,同时对编写内容进行了分工并提出具体要求。《规范》由中医养生保健技术领域权威专家编写。每一具体技术规范以权威专家为核心形成编写团队,并广泛听取相关学科专家意见,集体讨论后确定。2009年8月,召开《规范》编撰截稿会议。编写委员会就编写过程中存在的一些专业问题进行了沟通交流,广泛听取了相关学科专家意见,为进一步的修订工作奠定了良好的基础。2009年12月,《规范》8个部分的初稿编写工作完成,以书面形式呈请国家中医药管理局“治未病”工作咨询组专家王永炎、王琦、郑守曾、张其成等审阅。2010年1月~4月,听取国家标准化管理委员会专家就中医养生保健技术标准化工作的建议,讨论了初稿编写过程中存在的问题和解决的措施。2010年5月~8月,经过多次沟通交流,编写委员会根据国家标准化管理委员会专家意见,反复修改完善了编写内容和体例,之后将有关内容再次送请国家标准化管理委员会专家审订。2010年9月,初稿修订完成并在北京召开了审订工作会议。根据审订工作会议精神,结合修订的参考样本,参编专家对《规范》进行了认真修改并形成送审稿。之后,编写委员会在综合专家建议的基础上对部分内容进行了进一步讨论和修改,并最后定稿。 养生保健是指在中医药理论指导下,通过各种调摄保养的方法,增强人的体质,提高人体正气对外界环境的适应能力和抗病能力,使机体的生命活动处于阴阳和谐、身心健康的最佳状态。

中医常见操作规程.

中医适宜技术操作规程 金匮街道社区卫生服务中心中医科 目录 1、针刺技术操作规程…… 2、敷药技术操作规程…… 3、熏洗疗法技术操作规程…… 4、艾灸技术操作规程…… 5、拔罐技术操作规程…… 6、推拿技术操作规程…… 7、耳穴埋籽技术操作规程…… 8、刮痧技术操作规程…… 9、红外线治疗仪操作规程…… 10、穴位贴敷操作规程…… 11、穴位注射技术操作规程 12、穴位埋线疗法操作规范…… 13、牵引治疗操作规程…… 14、多功能脉冲调制中频电疗机操作规程 15、低频脉冲治疗仪操作规程 16、中医定向透药治疗操作规程 17、中药熏蒸疗法操作规程 18、超声波治疗操作规程

一、针刺技术操作规程 (一)、毫针刺法技术操作规程 【目的】 采用不同型号的金属毫针刺激人体一定的腧穴,以调和气血、疏通经络,从而达到扶正祛邪、防治疾病的目的。适用于各种急、慢性疾病。 【用物准备】 治疗盘,毫针盒(内备各种毫针)或一次性使用的毫针,0.5%碘伏,棉签,棉球,镊子,弯盘,必要时备毛毯和屏风等。 【操作方法】 1. 进针法 图1-1指切进针法 1.1 指切进针法:又称爪切进针法。一般用左手拇指或食指端切按在穴位旁边,右手持针,用拇、食、中三指挟持针柄近针根处紧靠左手指甲面将针刺入。此法适宜于短针的进针。(图1-1) 1.2 夹持进针法:或称骈指进针法。即用左手拇、食二指捏消毒干棉球,夹住针身下端,将针尖固定在所刺入腧穴皮肤表面位臵,右手捻动针柄,将针刺入腧穴。此法适用于肌肉丰满部位及长针的进针。

1.3 舒张进针法:用左手拇、食二指将所刺腧穴部位的皮肤绷紧,右手持针,使针从左手拇、食二指的中间刺入。此法主要用于皮肤松弛或有皱褶部位的腧穴,如腹部的穴位。 1.4 提捏进针法:用左手拇、食二指将所刺腧穴部位的皮肤捏起,右手持针,从捏起的皮肤顶端将针刺入。此法主要用于皮肉浅薄部位的腧穴进针。如印堂穴。(图10-69) 2. 进针角度和深度 2.1 角度:是指进针时针身与皮肤表面构成的夹角。 2.1.1 直刺:是针身与皮肤表面呈90度角左右手垂直刺入。此法适用于人体大部分腧穴。 2.1.2 斜刺:是针身与皮肤表面呈45度角左右手倾斜刺入。此法适用于肌肉较浅薄处或内有重要脏器或不宜于直刺、深刺的腧穴。 2.1.3 平刺:即横刺,是针身与皮肤表面呈15度角左右沿皮刺入。此法适用于皮薄肉少部位的腧穴,如头部。

康复理疗设备操作规范

康复理疗设备的操作规范 立体动态干扰电操作规程 1.首先检查仪器各电线连接是否正确,机器功能是否良好,然后开电源开关, 2.治疗疗前先详细询问病人病情及检查疼痛部位后,暴露治疗部位皮肤。 3.根据治疗部位的大小而选用适合的吸附电极。为了达到三路电流真正的立体 交叉,必须注意电极放置的方向。 对置法:在治疗部位的上下或两侧反方向放置(导线同向放置); 并置法:在治疗部位的同方向放置(导线向两边放置); 4.调节治疗模式,再缓慢调节输出强度,以病人能感到舒适耐受为宜,治疗时 间为30分钟, 5.治疗结束后,仪器会自动关闭电流输出,取下电极,整理床铺。 注意事项: 1.治疗时应密切注意病人病情变化,如有局部疼痛不适时,应认真检查后处理。 2.皮肤有感染,溃疡时不适合做本治疗。做完一个病人后,电极衬垫要更换, 防止交叉感染。 骨疗操作规程 操作规程: 1.首先检查仪器各电线连接是否正确,机器功能是否良好,然后开电源开关, 2.治疗疗前先详细询问病人病情及检查疼痛部位后,暴露治疗部位皮肤。 3.根据治疗部位的大小而选用适合的吸附电极,将电极板套入消过毒的衬垫中。 将4小块渗有“骨伤愈合治疗液”柔巾纸贴敷在衬垫上;按并置法放在患处周围(骨折两端),然后用弹性绷带固定在患处周围。

4.调节治疗模式,再缓慢调节输出强度,以病人能感到舒适耐受为宜,治疗时 间为30分钟, 5.治疗结束后,仪器会自动关闭电流输出,取下电极,整理床铺。 注意事项: 1.电极板不可自行剪裁或用代用品,如有破损,应立即更换。 2.心脏、孕妇腹部禁止放置电极。 3.保持主机清洁,电极板不能折叠。 4.治疗时应密切注意病人病情变化,如有局部疼痛不适时,应认真检查后处理。 禁忌症:急性化脓性炎症、出血倾向、血栓性静脉炎、活动性结核病灶及体温调节障碍、感觉障碍者。 蜡疗机操作规程 1.首先检查蜡疗机功能时否正常,并将蜡放入蜡机内至完全溶解后方可开始为病 人做治疗。 2.病人在做蜡疗前,应先用温水清洗患处,然后先用蜡扫少许在病人皮肤上,病 人感觉不烫后才开始为病人做蜡疗。 3.蜡一般要涂8~~10层,约1厘米左右,每层蜡涂完后5~7秒再涂下层,在涂蜡 的过程中应随时询问病人是否有太烫或其它不适,然后用不粘蜡的胶袋包住患处,外面再用保温的多层手套或大毛巾包住。30分钟后拆开蜡。 4.取蜡进时仔细观察患外皮肤有无破损及水泡,如出现上述情况应做好相应处理, 如皮肤破损处敷上无菌敷料,水泡上涂上烫伤膏。 注意事项: 1.治疗前应询问病人的局部有无感觉障碍,如果感觉迟钝或丧失者,治疗应慎重 或禁止做。 2.开放性伤口未愈合者不能做。

相关主题
文本预览
相关文档 最新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