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文档之家› 中韩建交前后贸易分析

中韩建交前后贸易分析

中韩建交前后贸易分析
中韩建交前后贸易分析

中韩建交前后贸易分析

中韩两国隔海相望,在文化、经济上一直保持着密切联系,具有几千年的睦邻友好的历史。1992年中韩建交为两国经贸关系的发展创造了极为有利的政治环境。贸易规模迅速增加。今年是中韩两国建交十九周年,近二十年来,两国人民之间的友好情谊不断加深,双边友好关系不断发展。两国贸易也持续稳步上升,经济合作日益扩大,合作领域越来越多。互利互惠、相辅相成、共同发展,已逐步成为两国进一步扩大双边经济贸易关系的方向。这个方向使两国经济贸易以健康的结构、稳定的速度不断向前发展。但一些问题也变得突出,如双方贸易不平衡问题,贸易摩擦问题等,这严重影响了中韩经贸合作的健康发展,如何妥善解决这些问题,已成为两国政府必须认真思考合亟待解决的问题。

一.中韩建交前两国贸易情况

中韩自上世纪50年代起至80年代初就一直相互敌视,没有任何直接交往,但从1983年北京申办亚运会后,两国民间交往日趋加强。到了1991年11月,中国外交部长钱其琛率团前往汉城(现在的首尔)参加在那里举行的APEC(亚太经合组织)第三届部长级会议,受到韩国总统卢泰愚的接见。

1992年4月,亚太经社理事会第四十八届年会在北京举行,韩国外务部长官李相玉获邀出席。中国方面看准了时机,由国务委员兼外交部长钱其琛在钓鱼台宾馆会见了李相玉,并与他就改善双边关系进行接触达成协议。这两次官方交往预示着中韩建交的谈判的到来。1992年8月24日上午9时,我与韩国外长李相玉在钓鱼台国宾馆芳菲园正式签署了中韩建交公报。结束了两国长期互不承认和相互隔绝的历史。但鉴于当时复杂的东亚形势——涉及中国台湾和朝鲜的利益,因此,中韩两国严格保密建交谈判事宜,韩国方面更是做得“滴水不漏”。

中韩建交前, 两国通过香港或第三国进行间接贸易。1991年中国国际商会和大韩贸易

振兴公社分别在首尔和北京互设了民间贸易办事处。1992年两国建交时两国贸易额仅为50亿。

二.中韩建交后两国贸易现状

中韩两国自1992年正式建交以来,两国间经由香港的转口贸易所占比重不断下降直接贸易的比重逐渐上升这种贸易方式的转变,总体来说,使得中韩两国间的商品贸易额迅速上升,但受到两国贸易政策和经济环境的影响,还存在一定的波动性。从表-1中我们可以看出:

(一)中韩贸易总体呈上升趋势发展,贸易依赖关系极为密切

2005年我国对韩国的双边贸易额突破千亿美元,是1992年中韩两国建交时贸易额的22.3倍,2008年,中韩两国贸易继续稳步增长,全年贸易额为1861.13亿美元,比上年(下同)增长16.2%,继续保持我国第六大贸易伙伴国地位,我国也仍是韩国第一大贸易伙伴。其中,我国对韩国出口739.5亿美元,增长31.8%,自韩国进口1121.6亿美元,增长8.1%。分别从双方出口的情况来看,截止到2008年,中国对韩国出口年平均增长率为24.52%,远远低于韩国对中国出口35.27%的增长速度,但自1999年以来(2003年、2004年除外),中国对韩国出口加快,年增长率高于同期韩国对中国出口的增长速度。

中韩贸易存在一定的波动性。1995年上半年中韩双边贸易的快速增长,是由于1994年实行中国人民币汇率并轨和出口退税制度;而后随着中国调低出口退税率和国际市场上的原材料涨价,中韩双边贸易增长率由1995年的44.87%下降到1996年的17.67%;1997年的亚洲金融危机致使亚洲各国经济受到冲击,韩国经济衰退,进口需求下降,导致双边贸易急剧下降,中韩贸易首次出现了负增长,降幅达到了11.6%。亚洲金融危机过后,随着世界经济的复苏,双边贸易开始回升,2001年双边贸易总额已经达到358.96亿美元,但是由此增速开始放缓,开始进入稳定增长期;

2009年,中韩两国贸易形势不容乐观,受全球金融危机的影响,前10个月中国两国贸易总额1246.41亿美元,下降23.2%,其中我国对韩国出口428.56亿美元,下降32.8%,自韩国进口817.85亿美元,下降17.1%。

两国的贸易依赖关系极为密切,特别是韩国对中国的市场依赖程度非常高,对华出口的迅速增长已成为拉动韩国经济发展的重要力量。

(二)中韩贸易结构由单一的贸易结构逐渐向复合型结构发展

1992年中韩两国建交初期,中国出口韩国的主要是农产品和矿物原料,韩国主要向中国出口工业制品。此后,随着中韩两国贸易的不断发展,工业制品在中国对韩出口中的比重不断上升,90年代末,韩国对中国出口中工业制品的比重约为85%左右,中国对韩国出口中工业制品的比重上升到了75%左右。

表-1 1992年——2008年中国对韩国贸易统计

资料来源:中华人民共和国商务部《中国对亚洲国家(地区)贸易统计》整理所得,(注:2009年为1—10月统计数据)

随着中韩两国贸易规模迅速增长,双边贸易结构也从过去单一的贸易结构逐渐向复合型结构发展,商品品种也在不断地扩展之中。多年来,中国对韩国出口的大多是低附加值的资源密集型和劳动密集型产品,其中尤以原料型商品及其制品为主,如纺织原料及其制品、贱金属及制品、矿产品和农产品等,韩国向中国出口的主要商品有石化产品、化工原料、电子产品、皮革、纸张、不锈钢等。相比之下,中国在商品结构方面发展较快,对机电产品和高新技术产品的出口大幅增加。随着双方经济发展水平和经济发展战略的变化,各类商品在进出口中所占的比重及增减率会有所变动。

到2008年,机电产品、光学医疗设备和化工产品是韩国对中国出口的主要产品2008年出口额分别为355.1亿美元、123.6亿美元和112.3亿美元,增长2.0%、29.0%和4.8%,合计占韩国对中国出口总额的64.7%。此外,韩国对中国出口的矿产品增幅

居其对华主要出口商品之首,达到61.7%,出口额为90.2亿美元。中国对韩国出口排名前三位的商品为机电产品、贱金属及制品和纺织品及原料,进口额分别为275.9亿美元、204.9亿美元和51.1亿美元,其中前两类商品增长15.9%和53.0%,纺织品及原料小幅下滑4.4%,分别占韩国自中国进口总额的35.9%、26.6%和6.7%。在韩国市场上,中国劳动密集型产品如纺织品及原料、家具玩具等轻工产品继续保持优势,这些产品分别列韩国自中国进口大类商品(按HS两位码排序)的第三和第七位,占韩国该类产品进口的58.5%和56.6%,2008年韩国自中国进口的这两类商品均出现小幅下滑。在这些产品上,中国主要竞争对手是日本、美国、意大利和越南等国家。2008年韩国自中国进口的植物产品出现较为明显的下滑,降幅为39.1%。

表-2 2008年中国对韩国进出口主要商品构成(类)

金额单位:百万美元

资料来源:中华人民共和国商务部国别数据

三、中韩贸易现今存在的问题

目前,中韩贸易已经进入相对稳定的良性发展阶段,两国贸易关系是的迅速发展的同时也产生了一些有待解决的问题,概括起来有以下几点:

(一)中韩贸易失衡现象严重,中国对韩国贸易逆差扩大

自1992年以来,中国在中韩贸易收支中一直处于逆差地位,且逆差额不断增加,双方贸易不平衡加剧。如表-1所示,1992年以来,中韩贸易中中国逆差呈逐步加大态势,只有2001年有所减少,但减少降幅不大,2002年又迅速回升至130.7亿美元,2007年贸易逆差达到最大值476.16亿美元,是1992年的226.7倍,2008年有所回落降至382.11亿美元。方逆差随双边贸易额的增长呈不断扩大之势。但是,近期我国出口商品结构的改善使我国贸易竞争力有所增强,尽管双边贸易不平衡仍在扩大,但逆差增幅有下降趋势。

(二)中韩贸易摩擦逐渐增多,影响双边贸易健康发展

目前,韩国已成为我国第六大贸易伙伴国,我国也仍是韩国第一大贸易伙伴,第一大出口目的地和最大的进口来源地。虽然两国贸易往来不断发展扩大,但贸易摩擦和争端也日益增多,尤其是近年来呈上升趋势,影响了双边贸易关系的健康发展。

1999年左右,韩国对中国商品采取的歧视性进口限制政策,是引发中韩贸易摩擦的根本原因。90年代末期,韩国从中国进口农产品数量迅速增加,使韩国农业受到了较大的冲击,韩国政府曾于1999年对来自中国的大蒜采取了临时保护措施,提高冷冻大蒜、腌制大蒜和去皮蒜茎的关税水平,在基准税率基础上加征紧急关税,经过中韩双方的谈判,韩国对中国冷冻蒜和腌制蒜实行3年的进口限额,并对这些进口量实行30%的特别关税,另外,对超过限额量的部分实行高关税;而中国政府也采取了暂时禁止韩国产聚乙烯和手机进口的报复性措施。2005年9月26日,韩国各大媒体报道中国泡菜含铅量严重超标,催后韩国食品暨医药品安全厅在中国生产泡菜中检验出三种寄生虫卵,并不顾中国合理要求在自行调查结束前向韩国媒体公布一系列食品安全检验报告,导致大量中国生产的泡菜被韩国商检和海关部门以某些物质超标扣留在韩国口岸,引发了不断升级的泡菜案件。

2001年以来,韩国对中国实施反倾销案件出现增长态势。截止2005年底,韩国对涉及中国产品实施的反倾销调查和特别保障调查分别达到20起和10起,对两国的贸易关系构成了实质性威胁。另一方面,中国也对韩国进行了一系列的反倾销措施,1997年,中国第一例反倾销案件就涉及韩国企业,1999年对来自韩国等不锈钢冷轧薄板进行反倾销调查,2002年对韩国冷轧板卷进行反倾销案的调查、韩国铜版纸在中国市场低价销售等案。目前,韩国已经成为中国最大的反倾销申诉国,韩国认为中国此举是为了消除巨额贸易逆差,因而对中国的反倾销起诉颇为不满,这大大影响了两国贸易合作的健康发展,使双方的损失都很大。

虽然韩国已经承认了中国的市场经济地位,但随着两国贸易关系的深入发展以及竞争关

系的不断增强,出于保护本国市场、幼稚产业和国内政治的需要,两国的贸易摩擦还将继续困扰双边贸易关系。

(三)中韩贸易竞争日趋激烈

随着中韩贸易结构由单一的贸易结构逐渐向复合型结构逐步发展,两国商品贸易的互补性越来越弱,竞争性逐渐增强。主要表现在以下几个方面:

1.中国企业与商品在世界市场竞争力逐渐增强。中国商品以低廉的劳动力为基础在与韩国商品形成有利的价格竞争优势,逐步抢占韩国市场,韩国的传统产业已被中国计算机等产业部门以飞快的发展速度赶超;另外,随着中国改革开放程度的加深,中国经济的发展,中国吸收外资的能力日益增强,跨国企业的进入使中国企业产品的国际竞争力逐步增强,韩国企业在海外市场也将面对来自中国产品的竞争压力。

2.中韩贸易出口结构日趋相似和出口市场高度重叠。2004年两国出口产品相似度超过50%。电子产品均为双方第一大出口产品,在两国排在前5位的出口产品中,均包括电子产品、机械类产品、化工产品,所以两国同一产业间的竞争非常激烈,这是因为过去两国以产业间贸易为主,而现在则转变为以产业内贸易为主。而且,现在电力、钢铁、机械设备、汽车、造船、化工、电子、建材等工业是中国国民经济增长的主要动力,而这些产业部门也是韩国目前的主导产业,由此出现产业结构趋同、生产能力过剩和相互竞争的格局。从表-1可以看出,截止到2008年,机电产品、光学、钟表、医疗设备、化工产品、矿产品、贱金属及制品塑料、橡胶、运输设备、纺织品及原料均成为中韩两国的主要进出口商品。除了互以对方为主要出口市场外,中韩前9大出口市场有8个是重合的,其中美国、欧盟、日本、香港、东盟s大市场占中国出口比重75.8%,占韩国出口比重56.9%。中国轻工业制品和重化学制品在日本市场上的占有率均已超过韩国。

四、对中韩贸易问题的对策思考

(一)合理解决贸易逆差问题

1.调整中韩两国的出口商品结构和出口环境。对中国来说,目前贸易结构已经由单一化向复合型转变,要想增加中国出口贸易的增长,使中国在国际市场激烈的竞争中免受冲击,中国必须在保持拥有比较优势的传统商品出口的基础上,进一步拓宽对韩贸易范围,继续提高中国具有比较优势的高新技术产品的出口;另外,韩国对中国出口产品采取的贸易壁垒是中韩贸易逆差扩大的重要原因,因此,中韩两国政府应加强协调,双方应该本着互惠互利的原则,建立长期的战略合作关系,解决双方企业在贸易和投资过程中遇到的问题,取消对中国进口产品采取的歧视性措施,进一步减少中韩贸易中关税品目,降低关税水平,取消非关税壁垒,消除双方经贸发展的制度障碍,为中韩贸易解决逆差问题创造良好环境。

2.提高韩资企业在华投资率和采购率,同时,中国应该加强自主创新能力。中国应该努力改善投资环境,引导韩资根据产业结构和地区发展的需要,到中国最需要投资的地方投资,如辽宁省“五点一线”沿海城市带以及吉林省长吉图开发开发先导区等;应该形成稳定的产品规格并提高中国产品的质量,使在华韩资企业拥有稳定的采购渠道来源,制定合适的政策,引导韩资企业增加国内采购比率。另外,中国要继续发挥劳动密集型产业上的比较优势,并对参与国际分工做出战略上的调整,为中国的产业升级做好前期准备,以技术为支撑改造传统产业,加快产业结构升级,进一步提高自主创新能力,提高产品在国际市场上的竞争力,加大中国对韩国的商品出口,逐步缩小贸易逆差。

(二)及时解决贸易摩擦问题

中韩两国政府应不断地进行协商与努力,建立贸易协商机制,通过双方共同努力,消除各种制度上的壁垒,并且根据国际惯例逐一对习惯上的壁垒措施进行合理的清理。韩国不应歧视中国的出口商品,为中国对韩出口创造良好宽松的贸易环境。双方应定期当就易问题

举行谈判,签订相关协议以确保双方在双边贸易中遵守WTO相关规定;中韩两国加强生产和市场信息方面的交流,减少生产的盲目性,避生产者因贸易问题遭受重大损失,促进国家之间的产业趋利避害,促进共同发展。

(三)推进中韩自由贸易区FTA的建设

进入21世纪,经济全球化和经济区域化驱动着全球经济发展,中韩两国在资源方面有着较强的互补性,中国拥有量多价低质高的劳动力资源,而韩国则拥有丰富的知识技术资源与国际资源,加深两国之间的贸易合作对双方都是有益的。如果两国建立自由贸易区,双方将以制度化方式建立公平、公正、公开的市场竞争规则,处理贸易矛盾和争端并通过产业分工更好地发挥两国各自的优势。自由贸易区除可在一定程度上为两国化解经济全球化的冲击,享受签署自由贸易协定的国家间在进行贸易往来时免收关税、向对方国家出口的本国产品比在同一市场销售的其他国家产品更具价格竞争力、节约交易成本、降低市场风险、减少贸易摩擦等诸多好处。所以,中韩自贸区如若建立两国企业和消费者将是最大的受益者。而且,自由贸易协定可使两国在新的贸易框架下解决某些目前难以解决的问题,从而将开辟双方经贸合作的新天地有效推动两国互利双赢、共同繁荣的目标。有学者研究结果表明,中韩两国如果建立自贸区,可以使中国的GDP增长率提高1-3个百分点,韩国大约为2.5个百分点。

结论:

上述分析表明,中韩建交以后,中韩两国已经相互成为最重要的贸易伙伴之一,中韩贸易关系日趋密切,中韩贸易存在很大的互补性,但近年来已经由单一的贸易结构向复合型贸易结构转变,中韩两国贸易总体呈上升趋势。中国经济的高速发展为韩国提供了巨大的市场,韩国应该采取措施,消除对中国商品的歧视性贸易壁垒,中国应该采取措施提高韩资企业在华投资率和采购率,同时加强自主创新能力,双方应该调整贸易结构并相互创造良好的出口

环境,逐渐缩减中国贸易逆差。为适应两国贸易关系日益密切的需要,中韩两国之间应该积极探索建立起贸易争端的协调与解决机制。建立自由贸易区是尽可能减少贸易磨擦的有效途径,中韩双方应该积极探索建立中韩自由贸易区,或者共同推动建立中日韩自由贸易区。

REPORT

题目:中韩建交前后贸易分析学院:国际关系学院

专业:朝鲜语(08级)

姓名:肖亚男

课程名称:国际贸易实务

Welcome To Download !!!

欢迎您的下载,资料仅供参考!

中韩经贸关系发展分析论文

中韩经贸关系发展分析论文 一、中韩两国经贸关系存在的问题 近年来,中韩两国间贸易摩擦逐渐增多,许多领域的竞争也日趋激烈。 (一)两国经贸活动涉及的数额大、范围广,易产生利益冲突。中韩两国的商品贸易涉及较多门类,服务贸易的领域也不断扩大,企业间、行业间的利益冲突时有发生,在一些敏感部门尤其如此。2002年,韩国政府在本国蒜农和农业组织的压力下,单方面宣布对来自中国的大蒜征收31.5%的高额关税,使我国几十万蒜农濒临破产。我国政府被迫宣布暂停进口原产于韩国的手持(包括车载)无线电话机和聚乙烯,对韩国相关企业形成巨大压力。2004年韩国又停止从中国进口泡菜,中方也采取了对应措施。在重化工领域,中韩两国竞争越来越激烈。韩国钢铁协会网上发布的消息称:2006年末中国的钢材产量达4.7亿吨,占全球产量的1/3。韩国的钢产量4800多万吨,居世界第5位。中国从2005年起成为钢材的净出口国,而且钢材质量不断提高。韩国造船用的厚钢板,过去大量从日本进口,如今主要采用物美价廉的中国钢板。中国在钢铁石化等领域突飞猛进的发展和出口量的增长,对韩企业形成压力。 (二)中韩两国产业结构趋同,竞争激烈。2006年,中国从韩国进口的前6大类商品为机电音像设备及部件、光学医疗仪器、化工及工业产品、贱金属及制品、纺织原料及制品、塑料橡胶及制品;中国对韩国出口的前6大类商品为机电音像设备及部件、贱金属及制品、矿产品、纺织原料及制品、化工及工业产品、植物类产品。虽然韩国产品科技含量总体上高于中国,但中国已改变两国建交初期主要向韩国出口石油、煤炭的状况。1992年,韩国有学者分析,中国与韩国的技术差距在10年以上,而如今韩国一些学者指出中韩两国的技术差在迅速缩小,2004年为4.4年,2005年为3.8年,预计到2015年将减小到l至2年。在造船、汽车等传统制造业方面,中韩两国的技术差距仍较大。在移动通信、二次电池等新产业上,技术差距已很小。中国在钢铁、服装等制造业上进步尤快。据中国纺织品进出口商会公布的消息,在服装进出口方面,中国2000年向韩国出口9.76亿美元,从韩国进口2.92亿美元;2006年向韩国出口34.51亿美元,进口5.48亿美元;进出口之比从1:3增长到1:6。中国相当一批服装品牌打人韩国市场,

中韩文化关系

中韩文化关系 中韩自1992年建交以来,在双方共同努力下,两国关系取得了迅速、全面发展,目前已提升为战略合作伙伴关系,而中韩文化交流作为中韩关系的重要组成部分,拉近了两国人民的距离,有力推动了两国关系的发展。相信很多中国人,特别是年轻人都对韩剧、韩国料理、韩国服装、化妆品等情有独钟。而很多韩国人也很迷恋中国工夫、中国美食等。这不得不归功于中韩文化交流。 两国文化交流起步虽晚,但发展迅速,成果显著,潜力巨大,前景广阔。因为中韩两国不仅拥有悠久的历史和灿烂的文化,两国共同拥有汉字文化圈以及儒教、佛教思想为基础的相同的文化,在古代就有文化交流借鉴的实践,并且韩国深受中国儒学的影响,所以中韩双方有文化认同感。在当代,中韩双方不论是官方合作还是民间交流都不断拓展深化,并取得了卓越成效,中韩文化日、文化周、文化月接踵而来,双方互动非常活跃,“韩流”和“汉风”交相呼应,韩国民众对中国文化的关注已经不仅局限于古典领域,不断发展变化的中国现代文化也在引起越来越多的韩国朋友关心和重视。中国具有丰富的文化资源和巨大的市场潜力。加强双方文化产业合作是共同做大文化“蛋糕”的重要手段,文化产业的合作正处于互利共赢的局面。中国在亚洲设立的第一个文化中心坐落于韩国首尔,迄今以来举办了大量形式多样、内容丰富的文化活动,同样,韩国在中国开设的文化院也很活跃,活动丰富,使中国人不出国门就能了解、体验韩国文化。文化中心为两国人民开启了了解对方的窗口,架起了增进了解和友谊的桥梁。 中韩文化交流虽然进行地如火如荼,但是并不是一帆风顺的,由于中韩两国建交时间不长,之前还经历了半个世纪的隔绝,两国人民之间相互了解还不够,双方难免会出现矛盾和冲突,如何冷静对待,妥善处理这些矛盾和冲突,保证中韩文化交流的正常进行是摆在双方的重要课题。这就要求中韩双方本着相互尊重、求同存异的精神,加深理解,加强互信,追求“和而不同”的境界,实现在文化领域的双赢。因为中韩两国的文化交流不仅可以更好地增加两国人民的互相理解及人文沟通,更重要的是这种交流对两国的经济、政治以及国际合作发挥着越来越重要的作用。我们相信文化正成为承载中韩两国人民友谊的桥梁,成为两国人民世代友好的使者。

2018-中日韩三国之间贸易关系及结构分析(1)论文-word格式 (3页)

本文部分内容来自网络,本司不为其真实性负责,如有异议请及时联系,本司将予以删除 == 本文为word格式,下载后可编辑修改,推荐下载使用!== 中日韩三国之间贸易关系及结构分析(1)论文 【论文摘要】本文通过计算中日、中韩和日韩的主要贸易产品的产业内贸易,得出以下结论:三国之间贸易量前10类产品的平均产业内贸易指数都超过60%。其中,韩日产业内贸易指数高于中日和中韩产业内贸易指数,中韩产业内贸易指数又高于中日产业内贸易指数。不过这三国之间还是以垂直性产业内贸易为主,水平性产业内贸易指数很小。【论文关键词】贸易关系与结构产业内贸易垂直产业内贸易水平产业内贸易中日韩三国之间的贸易量无论在深度或广度上与欧盟、北美自由贸易区不相上下,甚至更高。201X年,中日韩外贸总额超过两万亿美元,其中58%来自三国之间的区域内贸易,高于北美自由贸易区55%,亚于欧盟的65.5%。根据201X年中国海关统计数据,中国是韩国的第一大贸易伙伴,两国的进出口总额为1005.63亿美元,占韩国进出口总额的18.43%。日本是韩国的第二大贸易伙伴,两国的进出口总额达724.30亿美元,占韩国进出口总额的13.28%,即中日两国的贸易额占韩国进出口总额的31.70%。中国是日本第二大的贸易伙伴,继续保持日本第二大出口市场和第一大进口来源地地位,中日双边贸易额连续7年创历史新高,双方进出口总额达1884.88亿美,占日本进出口总额的17%左右;韩国是日本第四大贸易伙伴,两国的进出口总额为710.54亿美元,占日本进出口总额的6.4%。一、中日韩三国之间主要贸易商品结构笔者对201X年中日韩双边贸易产品分析发现,双边的贸易产品主要集中在按《协调制度》即HS编码两位数的十类商品上。中日双边贸易量前十类产品中有四类是雷同的。主要集中在84章(机械器具及其零件)和85章(电机、电器设备、录音机及放声机、电视图像、声音的录制设备及其零件),还有90章(光学、照相、医疗等设备及零附件),27章(矿物燃料、矿物油及其产品;沥青等)。另外六类不雷同的商品中,中国出口到日本的商品为62章(非针织或非钩编的服装及衣着附件)、61章(针织或钩编的服装及衣着附件)、95章(玩具、游戏或运动用品及其零附件)、94章(家具寝具灯具等)、64章(鞋靴、护腿和类似品及其零件)、16章(肉、鱼及其他水生无脊椎动物的制品);而日本对中国出口商品则是72章(钢铁)、29章(有机化学品)、39章(塑料及其制品)、87章(车辆及其零附件,但铁道车辆除外)、73章(钢铁制品)和74章(铜及其制品)。中韩双边贸易量前十位商品中有六类雷同,主要集中在84章(机械器具及其零件)、85章(电机、电器设备、录音机及放声机、电视图像、声音的录制设备及其零件)、90章(光学、照相、医疗等设备及零附件)、27章(矿物燃料、矿物油及其产品;沥青等)、29章(有机化学品)、72章(钢铁)。另外四类不同,中国出口到韩国的商品为62章(非针织或非钩编的服装及衣着附件)、76章(铝及其制品)、10章(谷物)、73章(钢铁制品);而韩国对中国出口的主要商品为39章(塑料及其制品),87章(车辆及其零附件,

中韩贸易摩擦现状及对策研究

东北亚区域经济发展与合作论文 姓 名: 吕艳 学 号: 0111070114 学 院: 经济学院 专 业: 国际经济与贸易 班 级: B0701

中韩贸易摩擦及对策研究 [摘要]随着中韩两国经贸往来的不断扩大,贸易摩擦和争端也不断出现,尤其是近年来呈上升趋势,如果不能很好地解决两国在贸易方面的问题,无疑会对韩中经贸关系的健康发展产生障碍,从而影响两国的经济发展水平及整个东北亚区域合作。本文总结了中韩两国贸易发展的现实条件和现实状况,分析了目前两国贸易存在的贸易逆差贸易问题,提出了进一步促进韩中两国贸易发展的对策建议。 关键词: 中韩、贸易摩擦、对策研究 中韩两国自1992年8月24日建交以来, 两国友好合作关系在各个领域都得到了很好的发展。政治上, 两国领导人多次互访, 增进了相互理解和信任,推动了两国关系的发展; 经济上, 两国合作关系不断深化互为重要的贸易伙伴; 在文化、教育、科技等领域的交流与合作也取得了可喜的成果。 一、中韩贸易摩擦现状及其成因 随着两国经贸关系的日益密切,贸易摩擦无可避免,韩国关税壁垒高筑、非关税贸易壁垒重重。中韩贸易逆差过大,是中韩贸易磨擦产生的主要原因。进一步研究可以发现,近年来中韩贸易摩擦和纠纷主要集中在中国具有微小顺差的农产品领域里。一般来讲,按照国际贸易理论,应该采取各种措施鼓励和增加出口而限制进口的应该是贸易逆差国,中韩贸易中国是贸易逆差国,而且逆差额比出口额大得多,中国政府应该限制对韩国的进口,加强对进口产品的管制,同时韩国应该在一定程度上扩大从中国的进口,改善贸易不平衡的状况。 (一)中韩两国经济处于不同的发展阶段,在技术层次上存在差异 韩国是新兴工业化国家之一,相对于我国具有资金和技术上的优势,我国作为世界上最大的发展中国家,具有劳动力廉价、资源相对丰富的特点,这决定了两国贸易结构的互补性。我国向韩国主要出口初级产品或低技术含量、低附加值的劳动密集型工业制成品。出口产品数量虽多,但总金额不大,高新技术产品等高附加值产品的比重较低,而韩国则主要向我国出口附加值高的技术和资本密集型工业制成品,这种建立在比较优势基础上的商品结构使中韩双边贸易本身就存在不平衡的因素,结果是逐渐拉大了我国对韩国的贸易逆差。 (二)韩国对我国产品采取歧视性贸易政策 韩国采取调节关税、关税配额和特殊保障措施等限制我国具有比较优势的农林产品、水

中韩双边贸易

课程国际贸易地理 姓名葛明亚 2012/5/30 中韩双边贸易 摘要:中韩建交为双边经贸关系的发展奠定了基础。二十年来, 中韩贸易迅速发展, 其突出

特点是增速快但严重失衡。由于中韩在经济发展水平上的差距而产生的比较优势, 中方出现巨额逆差。随着中国经济的发展, 近年来中方贸易逆差增速下降, 贸易失衡关系已开始有所缓和。中韩从正式建交以来,一直保持良好的势头,和平友好的理念已根植两国人民心中。 关键词:双边贸易额中国对韩国进出口商品结构双边投资政治外交关系发展 一.两国双边贸易的情况与发展 中韩两国的经济交流从1975年开始,当时主要通过香港、日本、新加坡等地间接贸易,贸易规模小。1980年代后两国贸易渐增,各种经济交流与合作也呈现大规模、多样化趋势。二国1992年建交以来,双边关系快速发展。人员互访从1992年的13万人上升至2006年的480万人;双边贸易额从1992年的50.3亿美元上升至2006年的1,343.1亿元,在国家和地区中韩国成为中国第四大贸易对象,中国成为韩国最大的贸易伙伴、第一大出口对象国、第二大进口来源国;其中中国向出口额445.3亿美元,自韩国进口额897.8亿美元。2008年李明博访华,双方发表联合声明,将“中韩全面合作伙伴关系”提升为“中韩战略合作伙伴关系”,在各领域进一步加强交流与合作。 (一)双边贸易额 1-1我国对中韩贸易额的简易统计

从上表我国的简易统计中可以看出近两年的进出口贸易状况,我国出口从2009年的-27.4%上升至2010年的28.1%,进口状况从2009年的-8.5%升至35%,贸易逆差由488.7升至696.3。 但是,根据韩关税厅的统计显示,2009年中韩双边贸易额(进出口总额)为1409.5亿美元。其中韩出口韩出口867.0亿美元,同比减少5.1%,韩进口542.5亿美元,同比减少29.5%。2010年,中韩贸易额2071.7亿美元,同比增长32.6%,其中我出口687.7亿美元、进口1384亿美元,同比分别增长28.1%和35%。我逆差696.3亿美元,创历史新高,同比增加42.5%。韩是我第三大贸易伙伴国、第三大出口对象国和第二大进口来源国。 从我国统计的表格与韩方的数据比较可以看出韩国与中国在贸易收支上的进出口额不同,主要原因在于各自对进出口统计的差别。其中,中韩双方对中国香港的出口贸易未计入双方贸易是导致上述双方贸易收支平衡出现巨大差异的主要因素。 2011年,据韩知识经济部发布数据显示,中韩贸易总额为2139.2亿美元,同比增长13.5%,占韩国全年贸易总额的19.77%。其中,韩对华出口1298.1亿美元,同比增长15.7%,占韩国出口总额的24.2%;韩自华进口841.1亿美元,同比增长21.6%,占韩国进口总额的16.6%。韩对华顺差457.0亿美元,同比增长1%。我继续保持韩第一大贸易伙伴国、出口对象国以及进口来源国地位。 据韩国关税厅今年2月15日公布《1月进出口动向(确定值)》显示,今年1月份,中韩进出口总额166.20亿美元,占韩进出口总额的19.6%,同比减少2.8%,自2009年10月(-6.6%)以来27个月间首次出现负增长。其中,我自韩进口97.99亿美元,占韩出口总额的23.7%,同比减少2.3%,自2009年8月(-10.3%)以来29个月间首次出现负增长;我对韩出口68.21亿美元,占韩进口总额的15.7%,同比减少3.5%,自2009年11月(-3.9%)以来26个月间首次出现负增长;我贸易逆差29.78亿美元。分析称,春节假期导致工作日减少是1月份中韩贸易额下降的主要原因。 (二)双方贸易严重失衡 中国的改革开放,为韩国提供了巨大的市场和商机,也给韩国带来了丰厚的利益。1992年以来,韩国在对华贸易中始终处于顺差地位。统计显示,截至2007年6月末,韩国对华贸易顺差累计已达2394亿美元。中国成为韩国第一大贸易伙伴、第一大进出口市场和第一大旅游目的地国。2007年,韩国的对华出口总额超过其对美日两国的出口总额,韩国4800万人口中,每年有近500万人次往返于中韩之间,70多万人在中国工作和生活。中国对韩国的经济影响,用举足轻重来表述毫不为过。 由于中韩两国经济处于不同的发展阶段,按照比较优势原理,中韩传统贸易是中国向韩国出口初级产品或低技术含量、低附加值的劳动密集型工业制成品,如原材料、农矿产品、纺织服装、皮革等,而韩国出口的机电产品等增加,但也多以零部件等为主。这种建立在技术层次差异上的商品结构,使中韩双边贸易本身就存在不平衡的因素。 随着中国产业结构的调整和升级,传统的垂直贸易分工结构逐步被打破,开始朝着水平贸易分工方向发展。这在双方电子产品领域的贸易上表现突出。尽管如此,中方出口的电子产品附加值较其进口的同类产品仍有一定差距。 韩国对中国出口集中于少数具有较强国际竞争力的电子工业、重化学工业等技术密集型行业。中国对韩国出口商品大量集中于农产品和轻加工制品等劳动密集型产品。

浅谈中韩贸易关系

浅论中韩贸易关系论文关键词:中国;韩国;贸易;合作论文提要:中韩建交十几年来,积极开展经贸合作,贸易形式从间接贸易转为直接贸易,贸易额迅速增加。随着区域经济一体化的蓬勃发展,两国贸易突飞猛进,国家间越来越相互认同,相互依赖,共同利益增多,经济互补性渐强。但随之也暴露出一些问题,有待明确解决问题,推进两国贸易发展。一、中韩贸易现状(一)中韩贸易现状。早在20世纪九十年代,中日韩三国学者就提出构建中日韩自由贸易区的构想,但是由于三国之间的历史遗留问题的影响,使得这一构想迟迟未付诸行动。在此情况下,中国可以利用与韩国友好的政治关系,提前与韩国建立自由贸易区,在东亚区域经济合作中取得主动,以获取更大的贸易利益。中韩两国经济正处于全面合作之中,显现出深厚的合作潜力,两国寻求机制性经济合作的基础已经具备。自1992年8月中韩两国正式建交以来,中国成为继日、美之后韩国的第三大贸易伙伴,而韩国也保持了继日、港、美之后中国第四大贸易伙伴的地位。与之相伴随,双方在投资领域的合作也取得了惊人的发展,特别是韩国企业在华的投资,从1992年正式起步至今,已形成了遍地开花的局面,占其海外总投资的20%以上。1992~1998年七年间,中国累计实际利用韩国直接投资75.7亿美元,成为韩国的第一大投资对象国,而韩国在所有来华进行直接投资的国家中,也占据了第七大投资来源国的地位。双方在投资领域的合作,带动了大量原材料、技术设备及产成品的进出口,从而大大促进了双边贸易的发展。《当代韩国》杂志中的“韩中经济交流的现状及前景”一文指出,作为东

亚地区经济最具活力的两个国家,中韩两国有着加强合作、促进本地区共同繁荣的强烈愿望和有利条件,已成为推动东亚合作进程的重要力量。近年来,随着“10+3”、亚太经合组织(APEC)、亚欧会议(ASEM)等区域合作机制的深化发展,东亚经济合作取得了长足进步。以自由贸易协定为纽带,东亚各国和地区的交流与合作更趋紧密,区域经济一体化逐渐成为可能。作为东亚合作的重要内容,中韩合作以“10+3”为舞台,已形成了多层次、多领域的对话与交流机制。更重要的是,中韩两国经济合作正在向更高层次发展,已开始从战略高度来进一步提升两国经贸合作的水平和档次,这不仅有利于两国的共同发展,而且还将为东亚经济注入更多活力。 根据韩国统计厅公布的主要国家进出口现状,2005年韩国的外贸总额5,000亿美元当中,对中国的贸易总额首次突破1,000亿美元,中国成为韩国的最大贸易伙伴。胡锦涛出访首尔期间,曾与韩国总统卢武铉商定,双方将共同努力,争取于2012年(中韩建交20周年)使两国贸易总额达到2,000亿美元。显然,这是一个深具挑战性的目标。卢武铉总统也利用胡锦涛到访机会宣布,韩国决定承认中国的完全市场经济地位,并将以此为契机来推动韩中经贸合作关系进一步发展。中国商务部发言人也回应指出,此举有助2012年实现中韩贸易总额达到2,000亿美元的目标。2006年中韩双边贸易额达到1,343亿美元,远高于同期韩日之间的贸易768亿美元的贸易额。2006年中韩贸易额是建交当年的26倍,15年来双边贸易平均年增长为26%。

中韩文化贸易发展的比较分析

ECONOMIC R ELATIONS AN D F RE I GN PRACTICE IN TRADE 87 随着信息时代和知识社会的到来,包括电视、出版、娱乐、新闻、电影在内的文化产业创造的价值在国民财富中比重越来越大,业已成为一种新的产业形态和新的经济增长点,世界各国纷纷把文化产业发展作为国家发展战略的重要组成部分。美国是当今世界文化产业与贸易的领头羊,其文化产业产值占GDP 的20%左右。在亚洲,日本和韩国等一些国家纷纷成立了专门的文化发展机构,在政策和财政上对文化产业的发展进行了强有力的支持。 作为具有丰富资源的文化大国的中国文化产业起步较晚,发展水平低,文化产品在国际市场的竞争力不高,文化贸易存在较大逆差,尤其是在知识含量高的文化贸易上存在严重逆差。而与此形成鲜明对比的是,韩国随着亚洲金融危机后“文化立国”方针的确立,在相关政策的大力扶植下,业已成为世界第五大文化产业强国。所以韩国近年来文化产业与贸易的发展值得我们去研究和借鉴,这对于捍卫文化安全,转变经济增长方式乃至经济社会的可持续发展,都具有重要意义。 一、韩国文化贸易的发展格局 (一)韩国文化贸易的现状 韩国的文化产业也叫做“内容产业”,是指文化艺术商品制作和流通产业,包括动画、音乐、游戏、出版漫画、电视、电影等内容。1998年在亚洲金融风暴中,韩国经济遭受重创,使得政府认识到单一产业结构脆弱性,所以于1998年提出“文化立 国”的方针,把低消耗、无污染、利润核心在创意的文化产业作为21世纪发展国家经济的战略性支柱产业予以大力推进。随着近年来数字技术的兴起和发展,文化产业已成为韩国出口创汇的战略性产业。 在政府的大力扶持和引导下,韩国文化产业及文化贸易得到了飞速的跨越式发展。根据2005年5月初韩国文化观光部公布的《2004年韩国文化产业白皮书》,2003年涵盖韩国出版、漫画、游戏、电影、动画片、广播电视、互联网及移动文化信息等10个领域的文化产业的市场销售额为44万亿韩元,占当年韩国GDP 的6%(世界平均为4%,中国为3%)。2003年,韩国文化产品出口总额为6.3亿美元,其中电影出口164部,金额为3098万美元, 2004年为194部,金额为5828万美元,增长88%。其他产业的详细情况请见表1和表2所示。 另据韩国报纸报道,2003年中国网络游戏市场上,75%的产品是从韩国引进的。在电视剧方面,2005-2006年韩剧占据了我国各省台电视剧时间的25%,且主要为黄金时间。 韩国文化产业带来的经济效益不仅仅停留在数据上,相关的经济波及效果的报告统计显示,仅 中韩文化贸易发展的比较分析 表1韩国主要文化产业2003及2004年度出口额 项目 年份 2003年 出口金额(万美元) 2004年 出口金额(万美元) 电影30985828电视剧33087150动画7572—出版 14964 — 资料来源:韩国文化产业振兴院资料整理得 AND PRACTICE RADE IN RELATIONS RE GN 北京工业大学 赵书华 王华强服务贸易

中韩贸易的现状、问题及对策分析

中韩贸易的现状、问题及对策分析 世界经济研究》2000年第2期 中韩贸易的现状、问题及对策分析 山东大学经济学院□范爱军金宁 一、中韩贸易发展的简要回顾 中国与韩国为友好近邻,交往历史渊源流长,文化背景极其相似,这为中韩贸易的发展提供了良好的条件。并且,目前两国经济处于不同的发展阶段,结构互补,各有所需,也为两国的经贸合作提供了必要性和现实性。自1992年8月中韩两国正式建交以来,贸易形式从间接贸易转为直接贸易,贸易额迅速增加。中国成为继日、美之后韩国的第三大贸易伙伴,而韩国也保持了继日、港、美之后中国第四大贸易伙伴的地位。与之相伴随,双方在投资领域的合作也取得了惊人的发展,特别是韩国企业在华的投资,从1992年正式起步至今,已形成了遍地开花的局面,占其海外总投资的20以上。1992~1998年七年间,中国累计实际利用韩国直接投资75.7亿美元,成为韩国的第一大投资对象国,而韩国在所有来华进行直接投资的国家中,也占据了第七大投资来源国的地位。双方在投资领域的合作,带动了大量原材料、技术设备及产成品的进出口,从而大大促进了双边贸易的发展。 二、中韩贸易存在的问题及原因分析 中韩贸易的发展,是一个从无到有、从小到大的快速发展过程,取得这些成就当然可贺,但也属正常。随着中韩贸易基数越来越大,发展渐趋成熟,其间暴露出的问题也越来越多。因此有必要找出问题,分析原因,以便在此基础上有的放矢地采取应对之策。 (一)中韩贸易发展中存在的问题 中韩双边贸易在宏观层面上存在较直观的问题有: 1.贸易增长乏力直至为负 1992年两国正式建交后的四年中,双方贸易可谓是大踏步前进,每年贸易增长率均在40以上。但到1996年,由于我国出台了一系列外经贸政策法规,加上国际市场原材料价格上涨的影响,使我国企业的出口积极性下降。韩国作为我国的第四大出口市场,对其出口必然受到影响。同时,在双方贸易中担当重要角色的韩资加工贸易型企业,在出口利润下降的情况下,进口积极性也受到波及,从而使中国从韩国的进口贸易也有所放缓,致使双边贸易增长率从1995年的44.8下降至1996年的17.7。1997年,局势有所好转,双边贸易出现恢复性增长,增幅达20.3,但已与1996年以前的增长势头不可同日而语。1998年,双边贸易受亚洲金融危机的影响越来越大,特别是韩国还是当事国之一,这样,中韩贸易的增长步伐戛然而止。从1998年年底的统计数字看,双边贸易出现了史无前例的负增长,降幅达11.6。1999年上半年,双边贸易虽有所恢复,但增长速度并不快。

2019版二轮创新思维语文苏版练习板块一专项四第一讲筛选整合信息归纳概括要点Word版含解析

2019版二轮创新思维语文(苏版)练习:板块一专项四第一讲筛选整合信息归纳概括要点Word版含解析 【一】阅读下面的文字,完成1~3题。 材料一: 诗词,除了课堂与考试,也可以变成?中国诗词大会?这样的综艺节目,引发全民追捧;二胡,除了街头与舞台,也可以走进直播平台,中央民族乐团中胡首席蔡阳的一次演出,吸引21.5万观众;故宫除了景点与博物馆,也可以化身折扇、玩偶、便签,一年文创产品的销售额达10亿元……传统文化,正抖落历史的尘与土,脚步轻快地跟上了时代。 日前,中办国办印发?国家〝十三五〞时期文化发展改革规划纲要?,其中提到〝厘清中华优秀传统文化的内涵,改造陈旧的表现形式,赋予新的时代内涵和现代表达形式〞〝普及中华诗词、音乐舞蹈、书法绘画等,举办经典诵读、国学讲堂、文化讲坛、专题展览等活动。鼓励媒体开办主题专栏、节目。利用互联网,推动中华优秀传统文化网络传播〞。这为传统文化的开发挖掘指明了道路:既保有传统的魅力,又带着时代的创意。 谈及传统文化,言必及深邃与厚重。同时,任何一种文化,其生命力也来源于开放性与多义性,来源于多维度阐释的可能。古语云:〝爱如一炬之火,万火引之,其火如故。〞传统文化也是如

此,任何人取一星火光,都可收获智慧的启迪。正如一曲?琵琶行?,在陈寅恪先生的笔下,成就了?元白诗笺证稿?这样的名著;在今天〝90后〞〝00后〞的手中,变成了网络上一曲流行歌曲。正因为可以取之而不竭,文化才能呈现出多元丰富的包容。 季羡林先生留学德国时,选修了一门梵文课,课堂上只有他一个学生,〝绝学〞的凄凉景象大抵如此。传统文化要避免〝绝学化〞,就不能只有〝阳春白雪〞一种样态,也不妨亲近〝下里巴人〞。综艺节目?中国诗词大会?的观众人数累计达到11亿人次,在这些人里,又有多少懵懂少年,喜欢上了诗词?有多少普普通通的人,感受到了诗词的韵味?诗词变身综艺,乐器走进直播,这些传统文化找到了新的落脚点,也就有了焕发新一 轮蓬勃生命力的可能。当然,强调传统文化的创新,并不意味着传统文化要媚俗,自降格调来满足所有人的口味。传统文化的阐释不是没有下限的,它不能走上市侩化、神秘化、功利化的套路。我们对传统文化有足够的信心,平上去入、唱念做打、银钩铁画,自有它的魅力。对传统文化的诠释,如果从形变变成了神变,模糊了本来的面貌,反而是打着弘扬的旗号,却丢弃了内在的魂魄。(摘自?光明日报?2017年5月10日期) 材料二: 一场二胡直播吸引21.5万用户,一位古筝主播年收入超千万元——平日里许多传统艺术表演家想都不敢想的受关注度,真真切切地发生在一些进军网络直播平台的传统音乐艺术表演家身上。

中国与韩国的经济贸易

中国与韩国的经济贸易 中国和韩国1992年建交以来,两国的经贸合作始终保持了迅猛发展的势头。经贸合作不仅给双方带来共同利益,也有力地推动了两国关系的全面发展。而当今的中国与韩国的经济贸易日渐密切,通过友好的政治关系,建立自由贸易区,在东亚区域经济合作中取得主动,以获取更大的贸易利益。中韩两国经济正处于全面合作之中,显现出深厚的合作潜力,两国寻求机制性经济合作的基础已经具备。自1992年8月中韩两国正式建交以来,中国成为继日、美之后韩国的第三大贸易伙伴,双方在投资领域的合作也取得了惊人的发展,特别是韩国企业在华的投资,从1992年正式起步至今,已形成了遍地开花的局面,占其海外总投资的20%以上。1992~1998年七年间,中国累计实际利用韩国直接投资75.7亿美元,成为韩国的第一大投资对象国,而韩国在所有来华进行直接投资的国家中,也占据了第七大投资来源国的地位。双方在投资领域的合作,带动了大量原材料、技术设备及产成品的进出口,从而大大促进了双边贸易的发展。 2010年,中韩贸易额2071.7亿美元,同比增长32.6%,其中我国出口687.7亿美元、进口1384亿美元,同比分别增长28.1%和35%。我国逆差696.3亿美元,创历史新高,同比增加42.5%。从数字上再次说明韩国是我国第三大贸易伙伴国、第三大出口对象国和第二大进口来源国。而韩国在华投资新批项目1695个,同比增长1.6%,我实际使用韩资26.9亿美元,同比减少0.3%。截至2010年底,韩累计对华投资项目数52172个,实际投资金额473亿美元,因此说明韩国是我第三大外商直接投资来源国。 《当代韩国》杂志中的“韩中经济交流的现状及前景”一文指出,作为东亚地区经济最具活力的两个国家,中韩两国有着加强合作、促进本地区共同繁荣的强烈愿望和有利条件,已成为推动东亚合作进程的重要力量。近年来,随着“10+3”、亚太经合组织(APEC)、亚欧会议(ASEM)等区域合作机制的深化发展,东亚经济合作取得了长足进步。以自由贸易协定为纽带,东亚各国和地区的交流与合作更趋紧密,区域经济一体化逐渐成为可能。作为东亚合作的重要内容,中韩合作以“10+3”为舞台,已形成了多层次、多领域的对话与交流机制。更重要的是,中韩两国经济合作正在向更高层次发展,已开始从战略高度来进一步提升两国经贸合作的水平和档次,这不仅有利于两国的共同发展,而且还将为东亚经济注入更多活力。 根据韩国统计厅公布的主要国家进出口现状,2005年韩国的外贸总额5,000亿美元当中,对中国的贸易总额首次突破1,000亿美元,中国成为韩国的最大贸易伙伴。同时韩国决定承认中国的完全市场经济地位,并将以此为契机来推动韩中经贸合作关系进一步发展。2006年中韩双边贸易额达到1,343亿美元,远高于同期韩日之间的贸易768亿美元的贸易额。2006年中韩贸易额是建交当年的26倍,15年来双边贸易平均年增长为26%。 韩国企业已开展所谓“KOINA”(KOREA+CHINA)战略,强调不再把中国看成外国市场,而是与本国形成单一经济圈;也不再把中国当成赚取低廉工资成本的生产基地,而是争先恐后地在中国建立“第二集团”,作第二次创业,在中国当地进行生产、研发、行销等所有领域的活动,如SK、LG、三星都采取这种战略。可以预见,随着中国经济成长和人民收入水平提高,以及消费方式逐渐以高价产品为主,

中韩建交20周年最新策划

中韩建交20周年——文化交流系类活动 活 动 策 划 书 南京财经大学金达莱韩语社 2012年3月7日

一、活动背景 今年正值中韩建交20周年,20年来的风雨历程。近几年韩国文化(影视、歌曲、韩食等)得到广大人们的喜爱。我们的生活的方方面面受到韩国文化的影响,现今,中韩文化密不可分。20年来两国关系和睦融洽,在此背景下,我社举办《中韩文化交流系列活动》,使得同学们深入了解韩国文化,让现今大学生体会到两国文化间的共同点和差异。二、活动目的 为了庆祝中韩建交20周年,让同学们深入了解20周年以来两国文化交流相异情况,使得同学们深入了解韩国和我国文化间的相同点和不同点,通过宣讲会的形式让广大同学借此了解韩国,对中韩文化之间作出一定贡献,并扩大社团在校影响力。 三、活动主题 庆祝中韩建交20周年,了解中韩文化交流进程 四、活动时间 外场:2012年4月11日内场:2012年4月14日五、活动地点 外场:西苑食堂门口内场:南京财经大学专二报告厅六、活动对象 南京财经大学全体学生 七、活动日程

外场:4月3日至4月11日宣传 4月11日中午外场活动 4月12日活动总结 内场:3月10号至4月10号活动筹备 3月30日至4月11日进行宣传 4月14日晚六点半活动进行 八、活动流程 (一)活动前期准备 (外场) 1、外联: 3月10号至12号是本次活动的外联时间,由金达莱韩语社的外联部同学负责,保证本次活动在经费充足的情况下顺利举办。 2、宣传: 3月18号至30号是本次活动的宣传时间,需横幅2条、传单等。 3、现场用品:寿司制作材料、(黄瓜、大米、紫菜等)气球、打气筒、彩带、彩纸、笔、剪刀、胶带、电脑、相机、麦克风、PPT背景、节目音乐、韩服、明星照片等。 (外场)(一)活动宣传:在活动举办前一个星期,通过彩喷和横幅的形式在全校进行宣传(宣传部),在教C展出本次活动的海报,介绍活动的方式和地点以及内容,吸引广大同学来参与活动,了解韩国文化。 (二)活动筹备:在活动前期制作展活动彩喷和标语,

中日韩贸易关系浅析

中日韩贸易关系浅析 ——中日韩自由贸易区设想下的思考 专业:国际经济与贸易 小组成员:马杰张婧郭凯 李立宝向雪松

摘要:中日韩建交十几年来,积极开展经贸合作,贸易形式从间接贸易转为直接 贸易,贸易额迅速增加。随着区域经济一体化的蓬勃发展,国家间贸易突飞猛进,国家间越来越相互认同,相互依赖,共同利益增多,经济互补性渐强。但随之也暴露出一些问题,有待明确并解决问题,推进三国贸易发展。 关键词:自由贸易区、贸易关系

中国是发展中国家,也是贸易大国,日本是发达国家,韩国是新型工业国家,三国在过去十几年中在经济上相互合作和竞争,中日韩三国之间的贸易量无论在深度或广度上与欧盟、北美自由贸易区不相上下,甚至更高。2004年,中日韩外贸总额超过两万亿美元,其中58%来自三国之间的区域内贸易,高于北美自由贸易区55%,亚于欧盟的65.5%。 根据2005年中国海关统计数据,中国是韩国的第一大贸易伙伴,两国的进出口总额为1005.63亿美元,占韩国进出口总额的18.43%。日本是韩国的第二大贸易伙伴,两国的进出口总额达724.30亿美元,占韩国进出口总额的13.28%,即中日两国的贸易额占韩国进出口总额的31.70%。中国是日本第二大的贸易伙伴,继续保持日本第二大出口市场和第一大进口来源地地位,中日双边贸易额连续7年创历史新高,双方进出口总额达1884.88亿美,占日本进出口总额的17%左右;韩国是日本第四大贸易伙伴,两国的进出口总额为710.54亿美元,占日本进出口总额的6.4%。 一中日贸易发展现状 近年来,伴随着中日两国经济的快速增长,两国关系的发展也引起了世界的广泛关注。经济全球化的进程打破了国家的、地区性的贸易保护主义,加快了全球范围的资源优化配置,促进了国家间以及企业间的合作,使得共同发展成为大势所趋。中日经济可以在这种环境中寻求更多方面的合作,使双边贸易再上新的台阶。 多年来,中日关系日趋密切,政府高层渐渐开始往来,两国之间不断增进了解,经济贸易发展迅速。中国也逐渐成为日本最重要贸易伙伴和主要投资来源国之一 1.从1980年开始中日两国即成为经贸合作伙伴,贸易额从当年的94亿美元增加到2006 年的2073美元,增长近2200%。 2.在2007年上半年,中日贸易额约达1067.9亿美元,首次跃升为日本第一大贸易国。据 日本财务省日中贸易统计,从国别和地域贸易额的比较情况来看,中国占日本贸易总 额的17.65%,占第1位,之后顺序是:美国1000.6亿美元,韩国380.1亿美元,中国 台湾299.1亿美元在2007年,按国际货币基金组织的购买力平价标准计算,作为世界 第4和第2大经济体,中日两国共占泛亚洲GDP的82% 3.据日本《国际贸易》报道,日本财务省公布统计数据显示,2008年中日贸易额为27.7836 万亿日元,较上年减少0.3%,自1998年亚洲金融危机以来首次减少。其中,日本对华 出口额为12.9578万亿日元,同比增长0.9%;进口额为14.8258万亿日元,同比减少 1.4%,日方逆差1.8680万亿日元。08年9月爆发的全球金融危机影响不断扩大,11 月、12月双边贸易额均出现大幅下滑,中国仍是中国第一大贸易伙伴 4.2009年中国、美国和韩国是日本前三大出口贸易伙伴,出口额分别为1096.1亿美元、 937.4亿美元和472.5亿美元,下降12.3%、31.7%和20.5%,占日本出口总额的18.9%、 16.2%和8.1%。据日本海关统计,2009年中日双边贸易额为2320.9亿美元,下降13.6%。 其中,日本对中国出口1096.1亿美元,下降12.3%;自中国进口1224.8亿美元,下降 14.7%。日本贸易逆差128.7亿美元,下降31.2%。中国为日本第一大贸易伙伴、第一 大出口目的地和最大的进口来源地。 5.根据日本贸易振兴机构统计,2010年中日两国间的贸易总额为3018.5亿美元,与2009 年相比,增长率为30% 6.据《日本经济新闻》8月16日报道:16日,日本贸易振兴机构宣布,2011年上半年中 日间贸易总额为1631亿5105万美元,比去年同期增长18%,创同期历史新高,仅次 于去年下半年的1634亿8684万美元。 中日两国贸易增长趋势如下图所示:

中韩建交前后贸易分析

中韩建交前后贸易分析 中韩两国隔海相望,在文化、经济上一直保持着密切联系,具有几千年的睦邻友好的历史。1992年中韩建交为两国经贸关系的发展创造了极为有利的政治环境。贸易规模迅速增加。今年是中韩两国建交十九周年,近二十年来,两国人民之间的友好情谊不断加深,双边友好关系不断发展。两国贸易也持续稳步上升,经济合作日益扩大,合作领域越来越多。互利互惠、相辅相成、共同发展,已逐步成为两国进一步扩大双边经济贸易关系的方向。这个方向使两国经济贸易以健康的结构、稳定的速度不断向前发展。但一些问题也变得突出,如双方贸易不平衡问题,贸易摩擦问题等,这严重影响了中韩经贸合作的健康发展,如何妥善解决这些问题,已成为两国政府必须认真思考合亟待解决的问题。 一.中韩建交前两国贸易情况 中韩自上世纪50年代起至80年代初就一直相互敌视,没有任何直接交往,但从1983年北京申办亚运会后,两国民间交往日趋加强。到了1991年11月,中国外交部长钱其琛率团前往汉城(现在的首尔)参加在那里举行的APEC(亚太经合组织)第三届部长级会议,受到韩国总统卢泰愚的接见。 1992年4月,亚太经社理事会第四十八届年会在北京举行,韩国外务部长官李相玉获邀出席。中国方面看准了时机,由国务委员兼外交部长钱其琛在钓鱼台宾馆会见了李相玉,并与他就改善双边关系进行接触达成协议。这两次官方交往预示着中韩建交的谈判的到来。1992年8月24日上午9时,我与韩国外长李相玉在钓鱼台国宾馆芳菲园正式签署了中韩建交公报。结束了两国长期互不承认和相互隔绝的历史。但鉴于当时复杂的东亚形势——涉及中国台湾和朝鲜的利益,因此,中韩两国严格保密建交谈判事宜,韩国方面更是做得“滴水不漏”。 中韩建交前, 两国通过香港或第三国进行间接贸易。1991年中国国际商会和大韩贸易振兴公社分别在首尔和北京互设了民间贸易办事处。1992年两国建交时两国贸易额仅为50亿。 二.中韩建交后两国贸易现状 中韩两国自1992年正式建交以来,两国间经由香港的转口贸易所占比重不断下降直接贸易的比重逐渐上升这种贸易方式的转变,总体来说,使得中韩两国间的商品贸易额迅速上升,但受到两国贸易政策和经济环境的影响,还存在一定的波动性。从表-1中我们可以看出:

中韩关系的演变

浅论中韩贸易关系 论文关键词:中国;韩国;贸易;合作 论文提要:中韩建交十几年来,积极开展经贸合作,贸易形式从间接贸易转为直接贸易,贸易额迅速增加。随着区域经济一体化的蓬勃发展,两国贸易突飞猛进,国家间越来越相互认同,相互依赖,共同利益增多,经济互补性渐强。但随之也暴露出一些问题,有待明确并解决问题,推进两国贸易发展。 一、中韩贸易现状 (一)中韩贸易现状。早在20世纪九十年代,中日韩三国学者就提出构建中日韩自由贸易区的构想,但是由于三国之间的历史遗留问题的影响,使得这一构想迟迟未付诸行动。在此情况下,中国可以利用与韩国友好的政治关系,提前与韩国建立自由贸易区,在东亚区域经济合作中取得主动,以获取更大的贸易利益。中韩两国经济正处于全面合作之中,显现出深厚的合作潜力,两国寻求机制性经济合作的基础已经具备。自1992年8月中韩两国正式建交以来,中国成为继日、美之后韩国的第三大贸易伙伴,而韩国也保持了继日、港、美之后中国第四大贸易伙伴的地位。与之相伴随,双方在投资领域的合作也取得了惊人的发展,特别是韩国企业在华的投资,从1992年正式起步至今,已形成了遍地开花的局面,占其海外总投资的20%以上。1992~1998年七年间,中国累计实际利用韩国直接投资75.7亿美元,成为韩国的第一大投资对象国,而韩国在所有来华进行直接投资的国家中,也占据了第七大投资来源国的地位。双方在投资领域的合作,带动了大量原材料、技术设备及产成品的进出口,从而大大促进了双边贸易的发展。 《当代韩国》杂志中的“韩中经济交流的现状及前景”一文指出,作为东亚地区经济最具活力的两个国家,中韩两国有着加强合作、促进本地区共同繁荣的强烈愿望和有利条件,已成为推动东亚合作进程的重要力量。近年来,随着“10+3”、亚太经合组织(APEC)、亚欧会议(ASEM)等区域合作机制的深化发展,东亚经济合作取得了长足进步。以自由贸易协定为纽带,东亚各国和地区的交流与合作更趋紧密,区域经济一体化逐渐成为可能。作为东亚合作的重要内容,中韩合作以“10+3”为舞台,已形成了多层次、多领域的对话与交流机制。更重要的是,中韩两国经济合作正在向更高层次发展,已开始从战略高度来进一步提升两国经贸合作的水平和档次,这不仅有利于两国的共同发展,而且还将为东亚经济注入更多活力。 根据韩国统计厅公布的主要国家进出口现状,2005年韩国的外贸总额5,000亿美元当中,对中国的贸易总额首次突破1,000亿美元,中国成为韩国的最大贸易伙伴。胡锦涛出访首尔期间,曾与韩国总统卢武铉商定,双方将共同努力,争取于2012年(中韩建交20周年)使两国贸易总额达到2,000亿美元。显然,这是一个深具挑战性的目标。卢武铉总统也利用胡锦涛到访机会宣布,韩国决定承认中国的完全市场经济地位,并将以此为契机来推动韩中经贸合作关系进一步发展。中国商务部发言人也回应指出,此举有助2012年实现中韩贸易总额达到2,000亿美元的目标。2006年中韩双边贸易额达到1,343亿美元,远高于同期韩日之间的贸易768亿美元的贸易额。2006年中韩贸易额是建交当年的26倍,15年来双边贸易平均年增长为26%。 韩国企业已开展所谓“KOINA”(KOREA+CHINA)战略,强调不再把中国看成外国市场,而是与本国形成单一经济圈;也不再把中国当成赚取低廉工资成本的生产基地,而是争

中韩经贸合作特征_问题及发展

2008年3月 第13卷第2期 西 安 邮 电 学 院 学 报 JOURNAL OF XI .AN UNI VERSITY OF POST AND TELECOMMUNICATIONS Mar 12008Vol 113No 12 收稿日期:2007-11-30 作者简介:何 谦(1974-),男,陕西西安人,西北大学经济管理学院博士研究生。 中韩经贸合作特征、问题及发展 何 谦 (西北大学经济管理学院,陕西西安 710118) 摘要:随着冷战的终结,区域经济合作已成为世界经济发展的新趋势。研究韩国与中国经济贸易关系之发展,通过韩国与中国经贸合作关系分析而寻觅两国经贸合作特性、问题症结以及未来的发展展望。关键词:区域经济合作;韩国;中国 中图分类号:F7 文献标识码:A 文章编号:1007-3264(2008)02-0091-04 受到全球经济区域化的影响,亚洲各国积极展开区域经济合作的整合运动;在区域经济研究中,中国、日本、韩国的经贸合作已成为亚太地区国家学者研究重点。自1992年8月24日中韩建立正式外交 关系以来,两国关系发生了深刻的变化。十余年前,受冷战格局的影响,两国还基本处于隔绝状态;现在,两国关系在政治、文化、科技、教育等各个领域都取得了全面发展。本文旨在研究韩国与中国经济贸易关系的发展,以贸易及投资关系为分析两国双边经贸关系的指标。通过韩国与中国经贸合作关系分析而寻觅两国经贸合作特性、问题症结以及未来的发展展望。 1 中韩两国经贸发展回顾 中韩建交以来,1992年至1997年,双边贸易额连年大幅增长,1997年中韩双边贸易额为240.36亿美元。受东亚金融危机影响,1998年中韩贸易额 降至212.64亿美元。1999年中韩贸易额上升到250亿美元。1992年,在韩国对中国出口方面,韩国排名在中国第六位,但是,到2005年已居第二位;在韩国对中国进口方面,则由第四位变成第三位。总之,在中韩双方贸易额上,中国是韩国的第三大贸易伙伴。韩国对中国出口方面,1992年为3.5%,2005年增加为14.6%,韩国对中国市场的依赖度越来越深。反之,韩国对美国和日本市场的依赖度分别由23.6%下降到20.1%和由15.1%下降到9.3%。中韩贸易增长的因素主要可以归因于韩国是中国邻国的地理环境和韩国石化产品、钢铁和纺织品等产品对中国出口增长。在1992年到2005年,韩国年平均出口增长率为7.8%,最主要原因是韩国对中国出口的增长。中国对韩国出口增长的贡献率为21%,这一期间,中国、日本和美国对韩国出口增长的贡献度分别是1.64%、0.52%和1.39%(如表1所示)。 表1 1992~2001年对韩国出口增长贡献率(%) 全球 美国日本中国ASEAN EU 其它贡献度7.8 1.390.52 1.640.79 1.04 2.42贡献率 100.0 17.8 6.7 21.0 10.1 13.3 31.0 中韩双边贸易快速增长,除了中国经济发展以外,韩国对中国投资的增长也是原因。在2005年6月底韩国对中国投资,比1992年末,项目数增长24 倍,投资金额增长28倍。1992年韩国是中国的第六大贸易伙伴,韩国与中国贸易总额为314.9亿美元(其中出口181.9亿美元;进口133.0亿美元),继美

相关主题
文本预览
相关文档 最新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