丹克雷大师作品分析
- 格式:doc
- 大小:2.59 MB
- 文档页数:7
立体构成大师设计作品介绍立体构成是一种艺术创作手法,通过运用透视、比例、形状、色彩等元素,将平面图形转化为立体物体,给人以立体感和空间感。
立体构成大师设计作品在艺术界具有非常高的地位和影响力,下面将为大家介绍几位立体构成大师及其设计作品。
首先是著名的荷兰建筑师格尔德·达尔布,他以其独特的设计风格和创新的建筑理念而闻名于世。
达尔布的作品以简洁明快的线条和大胆的几何图形为特点,运用立体构成的原理,将建筑物抽象化为一种艺术形式。
他的设计作品中常常运用到旋转、倾斜、重复等手法,从而创造出令人惊叹的空间效果。
例如,他设计的海牙市政厅就是一座典型的立体构成建筑,通过不规则的形状和复杂的构造,展现了一种动感和无限延伸的视觉效果。
另一位立体构成大师是美国艺术家弗兰克·斯特拉。
斯特拉的作品以色彩和形状的对比为特点,他善于运用鲜明的色彩和简洁的几何形状,创造出一种强烈的视觉冲击力。
他的作品中常常出现重复的图形和线条,通过这种重复的形式,传达出一种有序和平衡的感觉。
例如,他的作品《无题》就是一幅典型的立体构成作品,通过黑白两色的对比和方块的重复排列,形成了一种错觉般的空间感。
还有一位立体构成大师是俄罗斯画家卡西米尔·马列维奇·马列维奇。
马列维奇的作品以立体构成和抽象表现为主要特点,他通过构图的方式,将不同的图形组合在一起,形成一种有机的整体。
他的作品中常常运用到金属、塑料等材料,通过这种材料的质感和光线的折射,增强了作品的立体感和空间感。
例如,他的作品《构成》就是一幅典型的立体构成作品,通过线条和形状的重叠和组合,创造出一种错综复杂的空间效果。
立体构成大师的设计作品不仅在艺术领域中备受推崇,也对现代建筑、室内设计、工业设计等领域产生了深远的影响。
他们通过运用立体构成的原理和手法,创造出了许多令人惊艳的作品,丰富了人们的视觉体验。
立体构成大师的设计作品不仅具有艺术性和观赏性,还具有实用性和功能性。
大师作品分析——米勒花园
班级:景观学11-1班
学号:20114175
姓名:聂敏江
指导老师:严敏
摘要:
通过对丹·凯利的作品---米勒花园的分析,从作品概况,场地状况,案例分析,案
例启示四个方面对其进行阐述。
(一)丹·凯利大师介绍
丹·凯利是美国现代结构主义景观设计大师,1912 年出生于马塞诸塞州波士顿的一个普通人
家。他是“哈佛革命”发起者之一,也是美国现代园林设计的奠基人。
1912年9月,丹.凯利出生于波士顿。
1936年进入哈佛设计研究生院学习园林设计。
1997年获得了美国总统颁发的国家艺术勋章,是美国首位获得该荣誉的园林设计师。
最经典作品—米勒花园。
2004年2月21日,丹.凯利因病去世,终年91岁。
丹·凯利大师生平
1931---进入当时很有名的瓦伦.曼宁德设计事务所,接触到了欧洲的古典园林艺术。
1936---进入哈佛研究生院,大量汲取了东方与欧洲传统园林艺术的精华。
1945年二战结束后---凯利有机会周游西欧, 实地考察欧洲的古典园林。
50-60年代---一生最多产的时期,诸多作品逐渐吸引大众视线。完成米勒庄园的设计,这是
其设计生涯中最大的一次突破。
60-80年代---在世界各地完成很多作品,奠定了他作为现代景观设大师的地位。
(二)米勒花园场地状况
米勒花园作品概况
谈到丹·凯利的作品,就不能不谈米勒庄园,1955 年在印第安那州哥伦布市的米勒花园, 是
他第一个现代意义的作品, 是丹·凯利的第一个现代主义设计作品,也是现代景观最有影响
力的作品之一。
米勒庄园中,凯利首次实现了现代与传统的完美对话,他把在勒·诺特那里学到的古典主义
元素———方格网、几何构图、比例关系等与现代主义的开放、无止境、动态、简洁等很好
的结合在了一起。
米勒花园作品背景
建造背景米勒家族在二战后的哥伦布市对工业、社会和文化的影响举足轻重,他们是现代社
会少有的那种纯粹的艺术赞助人,在他们的资助下,哥伦布市邀请了一些当时非常著名的建
筑师为城市设计了一系列公共建筑。因而当他们请沙里宁设计自己的住宅时,显然要将这座
住宅作为整个城市现代建筑运动的一部分。
建造背景米勒住宅及花园位于哥伦布市华盛顿节和Flatrock河之间的一块地上(图1)。有
沙里宁和洛奇设计的住宅位于有常春藤覆盖的方形基座上,住宅位于比Flatrock河冲击平原
高约15英尺(约4.5米)的平坦方正的高地上。 建筑周围是一块长方形的约10英亩的相
对平坦的基地(图2)。刚从欧洲归来不久的凯利在米勒花园中试图用古典主义造园元素来
表达空间感,希望这种园林能够满足美国家庭的日常生活需求。
(三)
案例分析
1.米勒花园场地总体环境
现代设计中, 建筑和景观都不是孤立看待的。景观设计不是局限在景观本身, 而是将室外空
间作为建筑空间的连续与延伸。左图为米勒花园平面图,Dan Kiley 大师的设计中, 建筑和
自然环境的过渡关系经常是明确的序列关系: 建筑—规则式的花园—自然式公园—自然环
境。这之中, 建筑环境的控制力不断衰减, 在梯度变化中自然的过渡到自然环境中。
2.米勒花园之功能组织
景观设计同建筑设计一样,以人的使用为目的,
遵循功能主义的原则。凯利把满足使用功能放
在首位,以建筑的秩序为出发点,将建筑中所
营造的“开放连续的空间感”延续到室外,首
先将室外空间划分为不同的功能空间:成人花
园、私密小空间、餐台、游戏草地、游泳池、
晒衣场等比建筑内部更为丰富的空间层次。凯
利希望这种园林能够满足美国家庭的日常生活
需求。
小沙里宁设计了庄园中的主要建筑。该建筑平
面呈长方形,内部的四个功能区——主卧室和
儿童卧室、厨房和储物间、客房和客厅呈风车
状排列在中心下沉的起居空间周围。
3.米勒花园空间布局特点
不对称布局是现代设计理念的一个重要特征。
设计不再单纯追求对称性而在乎一种和谐的
平衡。格罗皮乌斯1923年申明包豪斯的新
观念时说:“房屋各部分的对称关系, 以及它
们都指向一条中轴线的做法, 正在被一种新
的平衡所取代。一种不对称但却富有节奏感
的平衡代替了原来生硬的对等对称。”米勒花
园中, 风车形的建筑, 引伸出一系列不对称的
景观布局形式。
上图为米勒花园出
入口外的不对称的景观形式
a)不对称布局——轴线
凯利的设计手法虽然深受法国以勒·诺特为首的古典主义的影响,但勒·诺特用宏伟规整的
几何式园林来象征王权至上的理想,用轴线(图3)来表明皇家无上的威严,而凯利则在园
林中用几何形与网格来对应城市、街道和建筑的结构,暗示着自然乃至宇宙间的秩序;丹.凯
利打破了勒.诺特尔式园林中死板的中轴线,将其转化为相对自由的轴线体系,根据空间的
特点来灵活布置,体现了现代主义园林新的设计理念。由于道路并非直接通向房子,而是沿
着房屋规划,因此造成住宅具有一种“离心性”的感觉。
图3 图4
米勒庄园中的轴线布置参照了建筑空间划分的特点,将室外整体空间划分为功能各异的空间
系统,虽然轴线关系也是从房屋引出通向景观环境,但是房屋的风车形轴线的错位关系,从
本质上就增加了场地的活泼性。一系列的不对称布局被重叠累加。而且轴线不再去刻意强调
主次 关系,而是更趋于临机应变,和自然环境更易融合。风车形轴线有的径直深入门前的
院落,有的穿过树列到达其它空间,有的在树列的框景中消失于大草坪。这种轴线间的相互
穿插呼应使空间过渡生动而合理(图4)
b)网格
景观和建筑的网格位置对位,把室内空间很自然的引导至更大尺度的室外空间,使室内、室
外浑然一体。室外优美的景色可以毫无阻碍地渗透到室内,而建筑也成为总体序列中的一份
子,并不凌驾于环境之上。 米勒庄园被严格的几何关系控制,但因为使用了不对称布局,
整个空间并不给人以僵硬之感;相反,通过疏密、张弛、开阖的节奏变化,取得了富于变化
的空间效果。
4.米勒花园景观节点
飞马与人 泉水池
众天使
三美神
地面 喷泉
5.米勒花园植物配置
游泳池用较高的绿篱围合,保证了游泳池是一个较为私密的空间(图5)。
游泳池南部的小空间,通过矮篱围合,较为通透,通过栽植孤植树使整个空间有了视觉中心,
使整个空间独立出来,有归属感(图6)。
紫荆的树林,紫荆分枝点较低,围和出的空间具有较强的私密性,但较高篱围合出的空间通
透,较为活跃(图7)。
两排刺槐,形成了如同长廊的空间,以为刺槐道路的西边地势下降有陡坡,更加强了长廊的
感觉,道路两端的雕塑和喷泉界定了整个空间。站在开敞的回廊向西望去是两排平行于房子
的北美皂荚树所造成的框景, 可以看见摩尔的雕塑。这两排植栽一方面可以给住宅提供保护;
另一方面则形成了由北边花园往南的一条步道景观,就像建筑中的廊子(图8)。
建筑东面的草坪较为开阔,是整个园子中最为开放的空间,就像整个园子的一处留白。 基
地的边界用侧柏树篱构成,为避免形式的过分僵硬,其中的部分侧柏相互错开种植。红枫则密
植在住宅东面道路的两侧, 部分树丛是杂植的, 开车经由其中, 就好似行过一条暗的绿色隧
道般。由树干之隙缝中能看到一格格的框景, 就像走在皂荚树步道上, 可一边沿着房子散步
一边欣赏风景(图9)。
园子东北部得苹果园,围合出了类似于建筑中庭的一个空间,整个空间虚实的变化,使其充
满了趣味(图10)。
图5 图6 图7
图8 图9 图10
(四)米勒花园案例启示
凯利谈到:“当人们不让自己去直接体验感受周围事物和谐的外表与比例,而武断的代之以
所谓创造和与实际毫无联系的想法时,他们就背离了真正的设计(真正的设计是与宇宙间的
秩序紧密相连的),并最终沦落为模仿和装饰。设计师所能做出的最大贡献就是将人与自然
联系起来,设计的意图是唤起人们对自己家乡回忆来“。“我对设计的投入就像我对生活般
的投入„„我经由风景设计,一再地想要表达和宇宙的密切联系。”凯利相信,人类和几何
都是自然的一部分。人与自然的关系不是“人和自然”,而是“人即自然,就像树木是自然
一样“。
设计要从个人知觉出发,从个人的体验和经验中去寻找解决基地问题的办法,解决功能要求,
单纯追求美是没有任何意义的,“美是结果,但美不是目的,只有使设计的结果既符合功能
要求,又具有美的形式,才经得起时间的考验”。一个好的设计师,是用生动的想象力来寻
找问题的症结所在,并使问题简化,这是解决问题的最经济的方式,也是所有艺术的基本原
则。
参考文献:
1.《DAN KILEY in his own words》,americ’s master landscape architecture
2.《西方现代景观设计的理论与实践》王向荣 林箐 著
3.《美国现代主义风景园林大师丹·凯利及其米勒花园》余敏,谢煜
林 江西农业大学学报(社会科学版)
4.《丹·凯利——点亮结构主义的明灯》