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国现代哲学参考文献
- 格式:doc
- 大小:23.50 KB
- 文档页数:4
高中阶段看的哲学书1、《庄子哲学研究》《庄子哲学研究》以《庄子》内七篇为文本基础,通过庄子世界中的人物、概念层次等深入肌理的文本细读,抽丝剥茧般揭示出《庄子》内篇令人惊讶的整体性和完成度:思想与概念展开的高度一致,精巧到近乎无迹的结构安排,看似偶然实则必需的叙述方式。
通常以为庄子之文章漫无际涯,其实未能了解庄子叙述风格背后的不得已。
庄子的哲学,有见于哲学的语言困境,有见于人间世的种种危险,以无条件的真知为追求,以各种形态的“尝试言之”彰显出不可言说的静默。
2、《宋明理学》宋明理学亦称“道学”,是指宋明(包括元及清)时代,占主导地位的儒家哲学思想体系。
汉儒治经重名物训诂,至宋儒则以阐释义理、兼谈性命为主,因有此称。
本书围绕二十五位理学思想家,叙述了宋明理学的产生、发展和演变,揭示出宋明理学的基本人物、学术派别、概念命题和理论特色。
作者视理学为一股前后相继又相互激发的思潮,对于理学发展的固有脉络和内在讨论,对于理学发展的关键枢纽点,对于颇具特色的知识点等,着重拈出。
3、《宋元明哲学史教程》作者在香港公开大学人文社会科学院讲授宋元明哲学的讲稿,可作为高等学府的参考教材。
宋元明哲学是中国哲学自先秦以后最重要的发展阶段,宋明理学便是此一时期的主要哲学形态。
本书在讲解南北宋、元代、明代前后期理学的基础上,重点放在宋明理学,以帮助读者了解宋明理学的基本内容、掌握中国古典哲学的基本概念和命题,深入探讨中国文化,并对传统思想、文化问题作出分析和讨论。
4、《舍斯托夫论西方哲学》《舍斯托夫论西方哲学》为“北京大学人文学科文库·北大外国哲学研究丛书”之一种,亦为教育部人文社会科学重点研究基地重大项目成果。
本书概述了俄国哲学家舍斯托夫对十位西方哲学家的评论,包括苏格拉底、柏拉图、亚里士多德、笛卡尔、斯宾诺莎、康德、黑格尔、克尔凯郭尔、尼采和胡塞尔。
这些哲学家是西方哲学史上的杰出代表,他们的学说和体系构成了西方哲学从古代到现代的基本思想。
哲学类书籍推荐书目
哲学类的书籍推荐有很多,这里就为大家推荐几本内容丰富、实用性强的哲学
书籍,供大家参考。
首先、《子虚笔记》。
作者宋庆龄,书中总结了当时思想家宋庆龄多年来在哲
学研究方面的看法,对哲学进行了有效的提炼和深入。
子虚笔记以宋庆龄为主体,引用中、西哲学思想相结合,使得这本书具有全面性和深度;此外,它还展示了宋
庆龄对人与自然之间的联系的深刻理解。
其次,《西方哲学史》。
这本书收录的都是19世纪国外著名哲学家的思想作品,提供了各个时期哲学家的贡献,从而使读者有机会了解西方哲学的起源、发展和解释,还有以及与之相关的文化历史材料,从宏观上了解哲学发展变化;此外,
本书中还将中国思想与西方思想对比,使其得以真实而科学地反映哲学的历史脉络,给学者和大众提供了一个不可多得的参考资料。
最后,《论语》。
《论语》是独一无二的经典名著,其中收录了著名的哲学家
孔子及其弟子的思想论述。
内容涵盖了众多哲学家的开拓性思考,让读者可以从中获得深刻的启示,帮助读者在理解当代哲学思潮以及把握其最深刻的精神框架方面做出有价值的研究和建构。
以上就是我推荐的几本哲学类书籍,书中包含了丰富的哲学思想,能够帮助读
者深度认识和领略哲学的魅力和内涵。
参考文献·经典类马克思、恩格斯:《社会主义从空想到科学的发展》《法兰西内战》《关于费尔巴哈的提纲》《共产党宣言》《1844年经济学—哲学手稿》《经济学手稿(1857-1858)》《青年在选择职业时的考虑》《反杜林论》第一编第9—11章《家庭、私有制和国家的起源》《共产党宣言》《德意志意识形态》第一卷第一章列宁:《共青团的任务》《伟大的创举》毛泽东:《青年运动的方向》《纪念白求恩》《为人民服务》《改造我们的学习》刘少奇:《论共产党员的修养》周恩来:《我的修养要则》邓小平:《坚持四项基本原则》《一靠理想二靠纪律才能团结起来》《中国大陆和台湾和平统一的设想》孔子:《论语》参考文献·文章类1. 罗国杰:《论“以德治国”》《求是》 2001年第15期2. 罗国杰:《为提高人民的道德素质而努力》《道德与文明》 1999年第2期3. 罗国杰:《重视道德的精神动力作用,实现社会全面进步》《高校理论战线》1999年第1期4. 罗国杰:《“以德治国”思想的理论意义和实践意义》《高校理论战线》2001年第3期5.马振铎:《儒家的道德准则及人性基础》《光明日报》 1999年7月2日6.牛敬业:《恪守“ 慎独”》,《道德与文明》 1996 年第 3 期7. 科技伦理:《真与善的价值融合吕耀怀》《道德与文明》 2001 年第 1 期8.杨向奎:《人生境界论》,《新华文摘》 1996 年第 9 期9. 鲍宗豪:《全球化、现代化与当代社会发展》《光明日报》1998、09、1810. 陈寿灿等:《信仰与人生》,《社会科学战线》2002年第1期11. 夏伟东:《诚信与市场经济的关系》,《教学与研究》 2003 年第 4 期12.许启贤:《“以德治国”方略的意义》《高校理论战》线 2001年第3期13. 许启贤:《尊重:全球的底线伦理原则》,《云南民族大学学报》 2003 年第 2 期14.郑永廷:《论以德治国与以德育人》《思想理论教育导刊》 2001年第10期15. 张岱年:《生命与道德》,《新华文摘》 1995 年第 12 期16.田秀云:《重视道德在发展市场经济中的作用》《光明日报》1998、07、2417.张曙光:《文化意识与人的发展》《光明日报》1999、02、1218.李啸:《论修养传统及其现代价值》《道德与文明》1998年第1期19.孙君恒:《全球化呼唤人类社会的普遍道德》《道德与文明》2001年第1期20.公方彬:《修养身心,美化人生(一)——关于当代青年人生价值观的报告》《教育艺术》2002、03;21.公方彬:《修养身心,美化人生(二)——关于当代青年人生价值观的报告》《教育艺术》2002、04;22.公方彬:《修养身心,美化人生(三)——关于当代青年人生价值观的报告》《教育艺术》2002、05;23.林泰:《对个人主义的历史思考》,《高校理论战线》 2000年第2期24.林泰:《弘扬集体主义精神的历史思考》,《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研究》 1999年第5期25.张瑞甫:《自私不是人的本性的哲学证明》,《新华文摘》1991年第1期李锦峰等:《网络人际关系的内在伦理矛盾分析》《自然辩证法研究》2003年第4期26.温克勤:《评“个人本位主义”》《新华文摘》1991年第7期27.翟春同:《走出个人主义的认识误区》《道德与文明》 1998年第1期28.宋希仁:《关于“人人为我,我为人人”》《道德与文明》1995年第1期29.赵欣:《“每个人”和“一切人”的自由发展》《道德与文明》1992年第3期30.欧阳斌:《科学地理解主体性》《新华文摘》1991年第1期31.李坚:《先秦儒家论人的本质》《新华文摘》 1991年第11期32.王立仁:《市场经济与个体文明》《光明日报》1998、04、0333.孙立平:《社会结构转型与个人的社会定位》《光明日报》1998、04、0334.赵汀阳:《我们和你们》《哲学研究》2000年第2期35.王哓霞:《儒家文化中人际关系理论》《道德与文明》2000年第6期36.孙立:《朋友的种种“交”考源》《道德与文明》1992年第4期37.万俊人:《普世伦理及其方法问题》《哲学研究》1998年第10期38.张锡勤:《尚公,重礼,贵和:中国传统伦理道德的基本精神》《道德与文明》1998,439.吴潜涛:《论中华民族精神的科学内涵》《学校党建与思想教育》 2003年第2期40.吴建国:《雷锋精神的现代价值》《光明日报》1999、03、0541.夏伟东:《诚信与市场经济的关系》《教学与研究》 2003年第4期42.罗国杰:《论雷锋精神的生命力》《高校理论战线》2003年第3期43.杨向奎:《人生境界论》,《新华文摘》1996年第9期44.蒋正明:《对爱情美的伦理探讨》,《道德与文明》1998年第3期45.《爱情的哲学思考——西方哲学家爱情观述评》《道德与文明》2003年第2期46.陈沙麦:《与青年谈爱情》《中国青年研究》2003年第4期47.彭薇:《爱情五要素》《中国青年研究》2003年第4期48.肖群忠:《孝与友爱:中西亲子关系之差异》《道德与文明》2001年第1期49.郭学贤:《婚外情是人性的回归吗?》《道德与文明》1999年第4期50.华子:《走出爱情的四大误区》《道德与文明》1996年第2期51.郭学贤:《性道德的基本原则和主要要求》《道德与文明》1998年第2期52.李桂梅:《中国家庭伦理文化的变化及思考》《道德与文明》1995年第4期53.包连宗:《对“第三者”插足问题的我见》《道德与文明》1992年第6期54.关培兰:《中美家庭比较》《道德与文明》1998年第5期55.蒋芳:《爱情、亲情、友情,情为何物?——从<欧也妮·葛朗台>看西方社会的人情关系》《外国文学研究》 1998年第4期参考文献·拓展类1. 爱因斯坦:《我的世界观》、《社会和个人》2. 托马斯沃特曼:《心灵咖啡》,现代出版社2004年版3. 培根:《论人生》4. 拉罗什福柯:《道德箴言录》5. 张岂之:《中国传统文化》,高等教育出版社19946. 钱荣广《学会自尊》安徽大学出版社1999年版7.仲富兰、冯海荣主编:《文化寻根》,上海古籍出版社2000年版8.樊天顺等主编:《中华精神》海洋出版社1991年版9.刘伟;《中华文明传真·中华民族新生的阵痛》,商务印书馆200110.刘伟:《中华文明传真:东方的曙光》,商务印书馆200111. 王树英:《非凡人生——季羡林先生》,新世界出版社2005年版12.刘言编著:《读者文摘书系·感悟人生的真谛》青海人民出版社1999年版13. 林语堂《信仰之旅》四川人民出版社2000年版14.甘绍平:《伦理智慧》中国发展出版社2000年版15.谢维和、王洪才《从分配带择业:大学毕业生就业状况实证研究》教育科学出版社2001年16.李建华著译《奥斯卡爱情经典名作》电影出版社1995年版17.徐进军:《成就与爱情》天津职业技术学院 200418.徐进军:《爱情与事业》天津职业技术学院 200419.张然:《谁来经营中国》中国青年 200120.徐进军:《怎样发挥自身最大潜能》天津职业技术学院 200421.李勇:《大学生常见心理问题与矫正技术》吉林大学 2000.622.林嘉利:《战胜压力》暨南大学 200323.林嘉利:《战胜孤独》暨南大学 200324.林嘉利:《战胜失败》暨南大学 200325.林嘉利:《战胜恐惧》暨南大学 200326.谢柯陵:《交际礼仪》山东人民 200127.葛剑雄:《制度文明与中国社会·风俗流变》长春 2004.128.葛剑雄:《制度文明与中国社会·四海一家》长春 2004.129.徐进军:《爱国创业》天津职业技术学院 200430.唐任伍:《中华文化中的世界精神》中国社会科学 1999.931.周启程:《中华文明史(1-6)》河北教育 1999.132.李钟栓:《享受快乐的人生》当代世界 2000.933.瞿祥:《克服人生的盲点》海潮出版社 2001.134.《富兰克尔:意义与人生》中国轻工业出版社35.徐进军:《我要第一》天津职业技术学院 200436.徐进军:《奋斗》天津职业技术学院 200437.苏国:《小康社会的幸福生活》四川人民 2003.838.陈林:《走出荆棘林》昆仑 199939.白天:《人生的66把钥匙》中国社会科学 199940.张书池:《成为你想成为的人》中国轻工业 2000.141.戴尔.卡耐基(美)著:《人性的优点人性的弱点》,中国文联出版公司。
中国现当代文学论文参考文献一、中国现当代文学论文期刊参考文献[1].城市化与社会文明秩序的重建——中国现当代文学中的"进城"问题. 《兰州大学学报(社会科学版)》.被北京大学《中文核心期刊要目总览》收录PKU.被南京大学《核心期刊目录》收录CSSCI.2008年1期.邵宁宁.[2].再论中国现当代文学的民族性与世界性——以莫言获“诺奖”为契机. 《山东大学学报(哲学社会科学版)》.被北京大学《中文核心期刊要目总览》收录PKU.被南京大学《核心期刊目录》收录CSSCI.2013年6期.王玉珠.[3].经典性阅读:中国现当代文学“典律构建”的基石.《天津社会科学》.被北京大学《中文核心期刊要目总览》收录PKU.被南京大学《核心期刊目录》收录CSSCI.2012年1期.黄万华.[4].民间叙事与中国现当代文学主流话语的建构.《人文杂志》.被北京大学《中文核心期刊要目总览》收录PKU.被南京大学《核心期刊目录》收录CSSCI.2013年8期.王玉珠.[5].中国现当代文学中的“美食怀旧”书写——以陆文夫为个案.《复旦学报(社会科学版)》.被北京大学《中文核心期刊要目总览》收录PKU.被南京大学《核心期刊目录》收录CSSCI.2013年4期.冯进.[6].世界华文文学对于中国现当代文学学科建设的作用和价值——以战后中国文学转型为例.《广东社会科学》.被北京大学《中文核心期刊要目总览》收录PKU.被南京大学《核心期刊目录》收录CSSCI.2011年3期.黄万华.[7].谈中国现当代文学课程的探究与讨论式教学评价.《教育探索》.被北京大学《中文核心期刊要目总览》收录PKU.被南京大学《核心期刊目录》收录CSSCI.2013年2期.董慧.[8].延安文学:中国现当代文学进程中的复调与对话.《人文杂志》.被北京大学《中文核心期刊要目总览》收录PKU.被南京大学《核心期刊目录》收录CSSCI.2012年4期.李林荣.[9].中国现当代文学作品英译研究概述.《湖南社会科学》.被北京大学《中文核心期刊要目总览》收录PKU.被南京大学《核心期刊目录》收录CSSCI.2008年3期.陈岚.[10].关于中国现当代文学分期的再思考.《暨南学报(哲学社会科学版)》.被北京大学《中文核心期刊要目总览》收录PKU.被南京大学《核心期刊目录》收录CSSCI.2010年3期.张卫中.二、中国现当代文学论文参考文献学位论文类[1].文学中的上海想象.被引次数:27作者:张鸿声.中国现当代文学浙江大学2005(学位年度)[2].叙事的智慧:当代小说的影视改编研究.被引次数:19作者:陈林侠.中国现当代文学浙江大学2005(学位年度)[3].选择与接受:新时期以来电影对中国现当代文学作品的改编.被引次数:7作者:朱怡淼.中国语言文学;中国现当代文学南京师范大学2012(学位年度)[4].伍尔夫诗学对中国现当代文学的影响.作者:杨音.英语语言文学哈尔滨理工大学2010(学位年度)[5].中国现当代文学中的儿童形象研究.作者:华爱芳.中国现当代文学南京师范大学2010(学位年度)[6].小说到电影——中国现当代文学转化研究.被引次数:13作者:金真徽.中国现当代文学青岛大学2004(学位年度)[7].中国现当代文学在捷克的接受史.作者:皮亚杰.中国少数民族语言文学西南大学2014(学位年度)[8].建国后三代导演对中国现当代文学的电影改编.被引次数:2作者:吴桐.中国现当代文学辽宁师范大学2011(学位年度)[9].当代中国电影的艺术困境.被引次数:10作者:冯果.中国现当代文学华东师范大学2006(学位年度)[10].“孤岛”时期文学期刊研究.被引次数:10作者:王鹏飞.中国现当代文学华东师范大学2006(学位年度)三、相关中国现当代文学论文外文参考文献[1]QuantitativeResearchontheOriginsofContemporaryChineseVocabular yBasedonTheGreatChineseDictionary.XueyangLiuBinLiYingjieZhangLiuLiu2014[2]AnInvestigationontheUrbanFormTransformationsinContemporaryChin eseCities.LIZeZHANGTianjie2012[3]AnInvestigationontheUrbanFormTransformationsinContemporaryChin eseCities.LIZeZHANGTianjie2012[4]PrevalenceofpsychologicalsymptomsincontemporaryChineseruraltou rbanmigrantworkers:Anexploratorymetaanalysisofobservationalstudiesusi ngtheSCL90R.Zhong,B.L.Liu,T.B.Chiu,H.F.K.Chan,S.S.M.Hu,C.Y.Hu,X.F.Xiang,Y.T.Caine ,E.D.《Socialpsychiatryandpsychiatricepidemiology》,被SCI收录SCI.201310[5]TheSuccessorstoConfucianismoraNewGeneration?AQuestionnaireStud yonChineseStudents'CultureofLearningEnglish.LijingShi《Language,cultureandcurriculum》,20061[6]Chapter29StudyofHeritageTrackofTaijiquanBasedonContemporaryCom municationStrategy.JianjunWang2013[7]TheEmergenceofContemporaryChineseEnterprise:TheHeterogeneityof NationalCulture,CorporateControlsandIntegrationApproachesinM&As. JayChatzkelArtieW.Ng《Thunderbirdinternationalbusinessreview》,20135[8]Theeraafterreformandopeningup:developmentsinEnglishtranslation sofChinesefictions,19792009.ShuangYu《Perspectives:studiesintranslatology》,20104[9]ThecreationofcontemporarypublicartFiveElementsconcept. WeiLuLvShanshanXU2011[10]ContemporaryLeadershipApproachesinChineseOrganizations. 2009四、中国现当代文学论文专著参考文献[1]强化史料意识穿越史料迷宫——关于中国现当代文学史料问题的几点思考.张志忠,2009中国现代文学新史料的发掘与研究国际学术研讨会[2]博物馆与展览公司的合作模式探讨——《中国现当代文学展》筹办过程解析.沐定胜,2001北京博物馆学会第三届学术会议[3]谱系学视野中的中国现当代文学基本理论反思.傅莹,2014中国文学理论学会第十二届年会暨“百年文学理论研究中的中国话语”学术研讨会[4]民国校园文学的里程碑论西南联大学生创作.李光荣,2012“民国社会历史与中国现代文学”学术研讨会[5]中国当代文学研究的“模子”以顾彬先生《20世纪中国文学史》为例. 周晓风,2009中国当代文学六十年国际学术研讨会[6]"现代性"视野下的苦难叙事——以"文革"后小说为考察对象.吴雪丽,20072007年全国博士生学术论坛——中国语言文学[7]走出文学史"迷思"世界华文文学对于中国现当代文学学科建设的作用和价值.黄万华,2010第十六届世界华文文学国际学术研讨会[8]俄罗斯文学对中国文化的深层影响.吴俊忠,2005中国比较文学学会第八届年会暨国际学术研讨会[9]数学诗人蔡天新的旅行文学创作.宋嵩,2011两岸青年文学会议[10]历史从心上流过齐邦媛《巨流河》阅读札记.周立民,2011两岸青年文学会议。
参考文献(一)马列原著和党的文献1.马克思:《1844年经济学——哲学手稿》,人民出版社2000年版。
2.《马克思恩格斯选集》第1、3、4卷,人民出版社1995年版。
3.《马克思恩格斯选集》第1卷,人民出版社1992年版。
4.《马克思恩格斯全集》第3卷,人民出版社2002年版。
5.《列宁全集》第24卷,人民出版社1995年版。
6.《列宁选集》第4卷,人民出版社1995年版。
7.毛泽东:《国民精神总动员的政治方向》,《新中华报》1939年5月10日。
8.《毛泽东选集》第1—4卷1991年版,第5卷1996年版,人民出版社。
9.《建国以来毛泽东文稿》第6册,中央文献出版社1992年版。
10.《刘少奇选集》上卷,人民出版社1982年版。
11.《邓小平文选》第2卷1994年版,第3卷1993年版,人民出版社。
12.江泽民在中国共产党第十五次全国代表大会上的报告《高举邓小平理论伟大旗帜,把建设有中国特色社会主义事业全面推向二十一世纪》13.江泽民在中国共产党第十六次全国代表大会上的报告《全面建设小康社会,开创中国特色社会主义事业新局面》14.中共中央文献研究室编:《江泽民论有中国特色社会主义(专题摘编)》,中央文献出版社2002年版。
15.胡锦涛:《在中国文联第八次全国代表大会、中国作协第七次全国代表大会上的讲话》,《人民日报》2006年11月10日。
16.胡锦涛:《高举中国特色社会主义伟大旗帜为夺取全面建设小康社会新胜利而奋斗》,人民出版社2007年版。
17. 2010年7月,胡锦涛在中共中央政治局就深化我国文化体制改革研究问题进行第二十二次集体学习时的讲话18. 李长春发表十七届六中全会《文化大发展大繁荣决定》说明,人民网2011年10月27日,/xxfb/xwzx/whxw/201110/t20111027-132395.html19.《中共中央关于制定国民经济和社会发展第十一个五年规划的建议》,人民出版社2005年版。
中国现代哲学史资料汇编续集18册下载提示:该文档是本店铺精心编制而成的,希望大家下载后,能够帮助大家解决实际问题。
文档下载后可定制修改,请根据实际需要进行调整和使用,谢谢!本店铺为大家提供各种类型的实用资料,如教育随笔、日记赏析、句子摘抄、古诗大全、经典美文、话题作文、工作总结、词语解析、文案摘录、其他资料等等,想了解不同资料格式和写法,敬请关注!Download tips: This document is carefully compiled by this editor. I hope that after you download it, it can help you solve practical problems. The document can be customized and modified after downloading, please adjust and use it according to actual needs, thank you! In addition, this shop provides you with various types of practical materials, such as educational essays, diary appreciation, sentence excerpts, ancient poems, classic articles, topic composition, work summary, word parsing, copy excerpts, other materials and so on, want to know different data formats and writing methods, please pay attention!中国现代哲学史资料汇编续集18册第一章:引言中国现代哲学史资料汇编续集18册是一部集结了丰富资料的重要著作,它记录了中国现代哲学发展的重要历程,展现了思想家们的智慧和探索精神。
北京大学、武汉大学、香港中文大学《中国哲学史》阅读书目武汉大学精品课程“中国哲学史”参考书目(李维武)第一编先秦时期的哲学发展任继愈主编:《中国哲学发展史》先秦卷,人民出版社1983年出版。
郭沫若著:《中国古代社会研究》,人民出版社1954年出版。
李学勤主编:《中国古代文明与国家形成研究》,云南人民出版社1997年出版。
杨向奎著:《宗周社会与礼乐文明》修订本,人民出版社1997年出版。
陈来著:《古代宗教与伦理:儒家思想的根源》,商务印书馆1996年出版。
皮锡瑞著、周予同注释:《经学历史》,中华书局1959年出版。
皮锡瑞著:《经学通论》,中华书局1954年出版。
严正著:《五经哲学及其文化学的阐释》,齐鲁书社2001年出版。
钱穆著:《先秦诸子系年》上下册,中华书局1985年出版。
郭沫若著:《十批判书》,人民出版社1954年出版。
郭齐勇、吴根友撰:《中华文化通志•诸子学志》,上海人民出版社1998年出版。
徐复观著:《中国人性论史•先秦篇》,台湾商务印书馆1984年出版。
李泽厚著:《中国古代思想史论》,人民出版社1985年出版。
萧萐父总主编、李德永本卷主编:《中国辩证法史稿》第1卷,武汉大学出版社1990年出版。
李零著:《简帛古书与学术源流》,三联书店2004年出版。
[美]本杰明·史华兹著:《古代中国的思想世界》,江苏人民出版社2004年出版。
第二编汉唐时期的哲学发展徐复观著:《两汉思想史》卷一,台湾学生书局1982年出版;《两汉思想史》卷二,台湾学生书局1979年出版;《两汉思想史》卷三,台湾学生书局1979年出版。
任继愈主编:《中国哲学发展史》秦汉卷,人民出版社1985年出版;《中国哲学发展史》魏晋南北朝卷,人民出版社1988年出版;《中国哲学发展史》隋唐卷,人民出版社1994年出版。
周桂钿著:《秦汉思想史》,河北人民出版社2000年出版。
汤用彤著:《魏晋玄学论稿》,人民出版社1957年出版。
中国十大哲学名著范文1:作为一名学生,我们需要了解中国文化的重要组成部分——哲学。
中国哲学是中国传统文化的重要组成部分之一,影响着几千年来的政治、思想、道德、宗教、文艺等各个方面。
其中十大哲学名著更是代表着中国哲学的核心。
下面我将为大家介绍一下这十大哲学名著及其重要意义。
1.《易经》:易经是中国最古老的哲学典籍之一,被称为"中国智慧的结晶"。
它不仅体现了古代中国人的观念体系和宇宙观,还具备了对人类社会的宏观分析和微观管理的育人功能。
2.《道德经》:是春秋时期老子所作的一本著作,道家哲学经典之一。
该著作强调了道的本源,阐明了道的本质和作用,强调了顺应自然和反对人为干涉。
3.《中庸》:是儒家经典之一,是孔子的一篇文章。
本书强调了恪守中庸之道是道德和思想的基石,是正确处理好政治、经济、社会等各种关系的道路。
4.《论语》:是孔子和弟子的言行录,儒家经典之一。
本书通过描述孔子的言行,强调了儒家的思想和道德理念。
5.《孟子》:是战国时期的思想家孟子所作的一本著作。
本书是儒家学派的重要著作之一,主张人性善恶并存,认为人们应该发挥出自己的良心和智慧,使世间更加美好。
6.《大学》:是从《礼记》中提取出来的一篇著作,儒家经典之一。
本书主张人的一切德行的根源在于学术,标志着儒家对社会治理和人类教育的长期追求。
7.《公羊传》:是春秋时期孔子弟子公羊高所作的历史文献注释。
该书是中国古代史学典籍,对中国古代的舆论、文化等产生了深远影响。
8.《左传》:也是春秋时期的一部历史文献记载,讲述了周朝后期至春秋时期的历史。
该书在中国史学史上具有重要地位。
9.《名家》:是春秋时期文学名家之一韩非所作的一部著作。
主张人的社会地位和功绩是社会价值的构成,主张法律和制度的重要性,对中国法律和政治思想的发展影响深远。
10.《管子》:是战国时期管仲所作的一部政论著作。
本书主张把世界上的一切自然法则和道德原则融入到人类社会和政治的制度中,是中国古代政治和哲学思想中的重要范本。
中国哲学史书目其实从整体而言,中国传统文化的方方面面都和《易经》有密切的联系。
这和西方哲学史螺旋上升,否定之否定的递进式思辨方法不同,中国哲学从一开始就有一个非常清晰的核心。
所以很多思想是融合的,包容的,很难分清具体的界限,和易这个统一的核心有很大的关系。
春秋战国时有诸子百家,后儒道释三家发展较大,其他学说势微,但这并不能否定各家思想的延续性,更不能把儒家文化来取代中国传统文化。
此次划分,主要是参考《汉书艺文志》中对各家的划分。
各著作作者可能只是具体参与者,不作详考。
书目以经典为主,但能对此派思想有系统的了解。
主要参考书目如下:班固:《汉书艺文志》冯友兰:《中国现代哲学史》,广东人民出版社,19998冯友兰:《中国哲学简史》,北京大学出版社。
19852高令印:《简明中国哲学通史》,厦门大学出版社,200211商聚德:《中国哲学名著简介》,河北人民出版社,198510龚鹏程:《向古人借智慧》,百花文艺出版社,20051南怀瑾:《中国佛教发展史略》、《中国道教发展史略》、《禅话》一、儒家:从掌教化的司徒职官中分离出来,是帮助国君理顺阴阳和人事关系,提倡教育的学派。
后来汉朝尊儒家为正统,(1)春秋时期孔子:《诗》、《书》、《礼》、《易》、《乐》、《春秋》《论语》、《孝经》、孟子:《孟子》子思:《中庸》荀子:《荀子》曾子:《大学》(2)秦汉时期董仲舒:《春秋繁露》、《举贤良对策》(天人感应)班固:《白虎通》(3)玄学何晏:《道德论》王弼:《老子注》嵇康:《难自然好学论》(玄学激进派)郭象:《庄子注》(4)理学韩愈:《原道》、《原性》(道统说)李翱:《复性书》周敦颐:《太极图说》、《通书》(濂溪学派)张载:《正蒙》、《西铭》(关学)程颢:《二程全书》(与程颐合著)(洛学)程颐:《伊川易传》游酢:《易说》、《中庸义》、《论语杂解》杨时:《杨时集》朱熹:《四书集注》、《朱子语类》(5)心学陆九渊:《象山先生集》王守仁:《传习录》、《大学问》许衡:《鲁斋全书》(6)气学王廷相:《王廷相集》罗钦:《困知记》王夫之:《周易外传》、《老子衍》、《尚书引义》、《张子正蒙注》、《思问录》(7)宋学和汉学李光地:《榕村全书》、《榕村全集》、《李文贞公全集》戴震:《戴东原集》二、道家:起源于史官,一一记载成败、存亡、福祸的古今社会的经验教训,然后懂得执政的要点和根本。
华师大哲学考研参考书目如下:
1. 西方哲学史部分:赵敦华的《西方哲学简史》、郭实渝的《西方哲学史》、张志伟的《西方哲学十五讲》、刘放桐的《新编现代西方哲学》、罗素的《西方哲学史》等。
2. 中国哲学史部分:郭齐勇的《中国哲学史》、萧无陂的《中国哲学史大纲》、冯友兰的《中国哲学史新编》、张岱年的《中国哲学大纲》等。
3. 马克思主义哲学原理部分:肖前的《马克思主义哲学原理》、黄楠森的《马克思主义哲学体系研究》等。
4. 现代西方哲学部分:现代西方哲学的参考书目较多,如赵敦华的《现代西方哲学新编》、陈嘉映的《现代西方哲学十五讲》、王晓朝的《当代英美哲学导论》等。
以上书籍仅供参考,具体还需要根据学校和专业的具体要求来选择和准备。
中国哲学精神书籍
中国哲学精神书籍有很多,以下是一些具有代表性的作品:
1. 《论语》
《论语》是儒家学派的经典著作之一,由孔子的弟子及其再传弟子编撰而成。
它以语录体和对话体为主,记录了孔子及其弟子的言行,集中体现了孔子的政治主张、伦理思想、道德观念和教育原则。
2. 《道德经》
《道德经》是道家学派的经典著作之一,传说是老子所著。
它以哲学意义的语言表达了老子对自然、社会、人生的深刻思考和见解,成为中国传统文化的瑰宝之一。
3. 《庄子》
《庄子》是道家学派的经典著作之一,由庄子及其后学所著。
它以寓言、比喻、象征等手法表达了庄子的哲学思想,如“齐物论”、“逍遥游”等,具有极高的文学价值和思想深度。
4. 《周易》
《周易》是中国古代哲学的重要著作之一,传说是周文王所著。
它以阴阳二元对立的思想为基础,通过对卦象的解释和推演,表达了周文王对自然、社会、人生的深刻思考和见解。
5. 《孟子》
《孟子》是儒家学派的经典著作之一,由孟子及其弟子所著。
它以对话体为主,记录了孟子及其弟子的言行,表达了孟子的政治主张、伦理思想、教育原则等。
6. 《荀子》
《荀子》是儒家学派的经典著作之一,由荀子所著。
它以散文体的形式表达了荀子的哲学思想,如“性恶论”、“教化论”等,具有极高的思想深度和理论价值。
以上这些书籍都是中国哲学精神的经典之作,它们不仅代表了中国传统文化的精髓,也反映了人类对自然、社会、人生的深刻思考和追求。
阅读这些书籍可以深入了解中国哲学的内涵和价值,也可以更好地认识和理解中国传统文化的精髓和特点。
参考文献·经典类马克思、恩格斯:《社会主义从空想到科学的发展》《法兰西内战》《关于费尔巴哈的提纲》《共产党宣言》《1844年经济学—哲学手稿》《经济学手稿(1857-1858)》《青年在选择职业时的考虑》《反杜林论》第一编第9—11章《家庭、私有制和国家的起源》《共产党宣言》《德意志意识形态》第一卷第一章列宁:《共青团的任务》《伟大的创举》毛泽东:《青年运动的方向》《纪念白求恩》《为人民服务》《改造我们的学习》刘少奇:《论共产党员的修养》周恩来:《我的修养要则》邓小平:《坚持四项基本原则》《一靠理想二靠纪律才能团结起来》《中国大陆和台湾和平统一的设想》孔子:《论语》参考文献·文章类1. 罗国杰:《论“以德治国”》《求是》 2001年第15期2. 罗国杰:《为提高人民的道德素质而努力》《道德与文明》 1999年第2期3. 罗国杰:《重视道德的精神动力作用,实现社会全面进步》《高校理论战线》1999年第1期4. 罗国杰:《“以德治国”思想的理论意义和实践意义》《高校理论战线》2001年第3期5.马振铎:《儒家的道德准则及人性基础》《光明日报》 1999年7月2日6.牛敬业:《恪守“ 慎独”》,《道德与文明》 1996 年第 3 期7. 科技伦理:《真与善的价值融合吕耀怀》《道德与文明》 2001 年第 1 期8.杨向奎:《人生境界论》,《新华文摘》 1996 年第 9 期9. 鲍宗豪:《全球化、现代化与当代社会发展》《光明日报》1998、09、1810. 陈寿灿等:《信仰与人生》,《社会科学战线》2002年第1期11. 夏伟东:《诚信与市场经济的关系》,《教学与研究》 2003 年第 4 期12.许启贤:《“以德治国”方略的意义》《高校理论战》线 2001年第3期13. 许启贤:《尊重:全球的底线伦理原则》,《云南民族大学学报》 2003 年第 2 期14.郑永廷:《论以德治国与以德育人》《思想理论教育导刊》 2001年第10期15. 张岱年:《生命与道德》,《新华文摘》 1995 年第 12 期16.田秀云:《重视道德在发展市场经济中的作用》《光明日报》1998、07、2417.张曙光:《文化意识与人的发展》《光明日报》1999、02、1218.李啸:《论修养传统及其现代价值》《道德与文明》1998年第1期19.孙君恒:《全球化呼唤人类社会的普遍道德》《道德与文明》2001年第1期20.公方彬:《修养身心,美化人生(一)——关于当代青年人生价值观的报告》《教育艺术》2002、03;21.公方彬:《修养身心,美化人生(二)——关于当代青年人生价值观的报告》《教育艺术》2002、04;22.公方彬:《修养身心,美化人生(三)——关于当代青年人生价值观的报告》《教育艺术》2002、05;23.林泰:《对个人主义的历史思考》,《高校理论战线》 2000年第2期24.林泰:《弘扬集体主义精神的历史思考》,《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研究》 1999年第5期25.张瑞甫:《自私不是人的本性的哲学证明》,《新华文摘》1991年第1期李锦峰等:《网络人际关系的内在伦理矛盾分析》《自然辩证法研究》2003年第4期26.温克勤:《评“个人本位主义”》《新华文摘》1991年第7期27.翟春同:《走出个人主义的认识误区》《道德与文明》 1998年第1期28.宋希仁:《关于“人人为我,我为人人”》《道德与文明》1995年第1期29.赵欣:《“每个人”和“一切人”的自由发展》《道德与文明》1992年第3期30.欧阳斌:《科学地理解主体性》《新华文摘》1991年第1期31.李坚:《先秦儒家论人的本质》《新华文摘》 1991年第11期32.王立仁:《市场经济与个体文明》《光明日报》1998、04、0333.孙立平:《社会结构转型与个人的社会定位》《光明日报》1998、04、0334.赵汀阳:《我们和你们》《哲学研究》2000年第2期35.王哓霞:《儒家文化中人际关系理论》《道德与文明》2000年第6期36.孙立:《朋友的种种“交”考源》《道德与文明》1992年第4期37.万俊人:《普世伦理及其方法问题》《哲学研究》1998年第10期38.张锡勤:《尚公,重礼,贵和:中国传统伦理道德的基本精神》《道德与文明》1998,439.吴潜涛:《论中华民族精神的科学内涵》《学校党建与思想教育》 2003年第2期40.吴建国:《雷锋精神的现代价值》《光明日报》1999、03、0541.夏伟东:《诚信与市场经济的关系》《教学与研究》 2003年第4期42.罗国杰:《论雷锋精神的生命力》《高校理论战线》2003年第3期43.杨向奎:《人生境界论》,《新华文摘》1996年第9期44.蒋正明:《对爱情美的伦理探讨》,《道德与文明》1998年第3期45.《爱情的哲学思考——西方哲学家爱情观述评》《道德与文明》2003年第2期46.陈沙麦:《与青年谈爱情》《中国青年研究》2003年第4期47.彭薇:《爱情五要素》《中国青年研究》2003年第4期48.肖群忠:《孝与友爱:中西亲子关系之差异》《道德与文明》2001年第1期49.郭学贤:《婚外情是人性的回归吗?》《道德与文明》1999年第4期50.华子:《走出爱情的四大误区》《道德与文明》1996年第2期51.郭学贤:《性道德的基本原则和主要要求》《道德与文明》1998年第2期52.李桂梅:《中国家庭伦理文化的变化及思考》《道德与文明》1995年第4期53.包连宗:《对“第三者”插足问题的我见》《道德与文明》1992年第6期54.关培兰:《中美家庭比较》《道德与文明》1998年第5期55.蒋芳:《爱情、亲情、友情,情为何物?——从<欧也妮·葛朗台>看西方社会的人情关系》《外国文学研究》 1998年第4期参考文献·拓展类1. 爱因斯坦:《我的世界观》、《社会和个人》2. 托马斯沃特曼:《心灵咖啡》,现代出版社2004年版3. 培根:《论人生》4. 拉罗什福柯:《道德箴言录》5. 张岂之:《中国传统文化》,高等教育出版社19946. 钱荣广《学会自尊》安徽大学出版社1999年版7.仲富兰、冯海荣主编:《文化寻根》,上海古籍出版社2000年版8.樊天顺等主编:《中华精神》海洋出版社1991年版9.刘伟;《中华文明传真·中华民族新生的阵痛》,商务印书馆200110.刘伟:《中华文明传真:东方的曙光》,商务印书馆200111. 王树英:《非凡人生——季羡林先生》,新世界出版社2005年版12.刘言编著:《读者文摘书系·感悟人生的真谛》青海人民出版社1999年版13. 林语堂《信仰之旅》四川人民出版社2000年版14.甘绍平:《伦理智慧》中国发展出版社2000年版15.谢维和、王洪才《从分配带择业:大学毕业生就业状况实证研究》教育科学出版社2001年16.李建华著译《奥斯卡爱情经典名作》电影出版社1995年版17.徐进军:《成就与爱情》天津职业技术学院 200418.徐进军:《爱情与事业》天津职业技术学院 200419.张然:《谁来经营中国》中国青年 200120.徐进军:《怎样发挥自身最大潜能》天津职业技术学院 200421.李勇:《大学生常见心理问题与矫正技术》吉林大学 2000.622.林嘉利:《战胜压力》暨南大学 200323.林嘉利:《战胜孤独》暨南大学 200324.林嘉利:《战胜失败》暨南大学 200325.林嘉利:《战胜恐惧》暨南大学 200326.谢柯陵:《交际礼仪》山东人民 200127.葛剑雄:《制度文明与中国社会·风俗流变》长春 2004.128.葛剑雄:《制度文明与中国社会·四海一家》长春 2004.129.徐进军:《爱国创业》天津职业技术学院 200430.唐任伍:《中华文化中的世界精神》中国社会科学 1999.931.周启程:《中华文明史(1-6)》河北教育 1999.132.李钟栓:《享受快乐的人生》当代世界 2000.933.瞿祥:《克服人生的盲点》海潮出版社 2001.134.《富兰克尔:意义与人生》中国轻工业出版社35.徐进军:《我要第一》天津职业技术学院 200436.徐进军:《奋斗》天津职业技术学院 200437.苏国:《小康社会的幸福生活》四川人民 2003.838.陈林:《走出荆棘林》昆仑 199939.白天:《人生的66把钥匙》中国社会科学 199940.张书池:《成为你想成为的人》中国轻工业 2000.141.戴尔.卡耐基(美)著:《人性的优点人性的弱点》,中国文联出版公司。
有关中国哲学的入门著作
中国哲学作为一种博大精深的思想体系,历史悠久、文化底蕴深厚,对于了解中国文化和思想具有重要意义。
以下是一些有关中国哲学的入门著作,供初学者参考。
1.《中国哲学简史》:作者张岱年,是一本较为简明扼要的中国哲学入门读物,详细介绍了中国哲学的发展历程、主要思想家及其思想体系,适合初学者。
2.《论语》:是中国古代儒家学派的重要经典之一,记载了孔子及其弟子的言行,包含了儒家的核心思想和价值观,具有较高的思想性和文化性。
3.《道德经》:是中国古代道家学派的经典之一,由老子所著,阐述了道家思想的核心理念和价值观,对于理解中国传统文化和思想有重要意义。
4.《庄子》:是中国古代道家学派的另一部重要经典,由庄子所著,涉及到许多哲学问题,如自然、人性、道德等,具有很高的思想深度和哲学价值。
5.《孟子》:是中国古代儒家学派的经典之一,由孟子所著,介绍了儒家思想的主要内容和价值观,对于理解中国传统文化和思想具有重要意义。
以上几本书都是中国哲学的入门读物,涉及到的思想体系、核心概念和价值观都对于初学者具有较高的启发作用,可以帮助初学者全面了解和掌握中国哲学的基本内容。
2022哲学学术书单《刘擎西方现代思想讲义》作者:刘擎人生的意义,人们向往的自由和公平的价值,人类文明的复杂冲突与未来趋势……这些让你困惑的大小问题,过去也困扰过韦伯、尼采、萨特等杰出的头脑。
他们尽最大努力做出阐释,为后人提供了宝贵的思想标识。
在这部讲义里,刘擎介绍了现代视域下的19位思想大家,广泛而系统地讨论工具理性的利弊,如何面对虚无主义,消费主义对人的异化,财富分配的公平正义和全球化等议题。
阅读这本书,就像穿越时空,与19位闪烁着光芒的思想家对话。
也许你暂时还不能解决现实的问题,不过借鉴19个思想家的思路,总会有办法的。
《法制的细节》作者:罗翔《法治的细节》是中国政法大学法学教授罗翔全新的法学随笔,面向大众读者,从热点案件解读、法学理念科普、经典名著讲解等6大板块,普及法律常识与法治观念。
内容包括辛普森案、电车难题、性同意制度等法律基本常识,或N号房、张玉环案等时事热点的案件,多维度培育法律思维,助力法治社会的构建,点亮每个人心中的法治之光。
理性而不失温度,感性而不失高度。
这不仅是罗翔老师这样法律传播者的愿望,也是在法治社会中我们应有的态度。
——《人民日报》《圆圈正义》作者:罗翔《圆圈正义》一书共收录作者的49篇随笔文章,分为“圆圈正义”“何谓榜样”“道德谴责的打开方式”“身负权力各自珍重”“法律人的理智和多数人的情感”“生命的尊严”“心怀永恒活在当下”七大部分。
作者在本书中运用特有的坦诚、自省而尖锐的笔调,探讨了法律、正义、道德、权力的理念与现实、分析了如张扣扣案、莫某纵火案等社会热点案件、分享了自身求学经验和对人生的思考。
本书不仅启蒙读者法律意识和法治观念,更在于帮助读者理解法律背后更深层次的价值基础。
我最喜欢罗翔老师对正义的比喻,正义像圆圈,因为存在,我们追求的意义便存在。
《寻觅意义》作者:王德峰王德峰老师,复旦大学哲学系教授,被学生誉为“哲学王子”,1978年考入复旦大学哲学系,获学士学位。
中国式现代化与青年使命参考文献
1. 《中国式现代化的困境与出路》(朱永新、王文忠,2019年)
2. 《中国式现代化探析:政治制度、价值观与文化传承》(李慕白,2018年)
3. 《青年使命:21世纪中国青年发展报告》(中国社会科学院中国青年研究中心,2019年)
4. 《青年与现代化进程——新时代背景下的思考与实践》(李霞,2018年)
5. 《中国式现代化与青年成长》(孙茂林,2017年)
6. 《青春逐梦:新时代中国青年奋斗图谱》(中央宣传部、共青团中央编,2020年)
7. 《中国式现代化与国家治理创新》(高鹏、吴奇,2019年)
8. 《中国式现代化与全球化》(陈玉英,2016年)
9. 《青年成长与国家现代化进程》(张瑞廷、姜波,2019年)
10. 《中国式现代化与社会变迁》(赵琳、郭晓兵,2018年)。
庄子作为参考文献庄子,古代中国哲学家,道家学派的代表人物,他的思想对中国哲学产生了深远的影响。
庄子的著作《庄子》是一部集思想、文学、讽刺于一体的经典之作。
本文将以庄子的思想为参考,探讨人类的存在与意义。
人类,作为地球上独一无二的智慧生物,一直以来都在追寻生命的意义和目标。
庄子认为,人生应该追求自由与宽容,放弃对外在物质的追逐,而是注重内在的精神世界的修养。
他用“蝴蝶梦”这个寓言故事来表达人类对于现实世界的迷茫和追求超越的愿望。
在这个故事中,庄子讲述了一个人梦到自己变成了一只蝴蝶。
他在梦中飞翔,感受到了自由和快乐。
然而,当他醒来后,他却不确定自己是一个人还是一只蝴蝶。
他开始怀疑自己的真实身份,他不能确定现实世界是否就是梦境。
庄子通过这个故事告诉我们,现实世界和梦境之间并没有明确的界限,人类应该超越现实的束缚,追求内心的自由和快乐。
庄子的思想强调人类与自然的和谐共生。
他认为,人类应该像自然界的万物一样,顺其自然,不强求改变和控制。
他用“大鹏一日同风起,扶摇直上九万里”来形容人类应该放下功利心,顺应自然的力量,追求心灵的自由和升华。
庄子还提出了“无为而治”的思想,他认为人类应该放弃功利的行为,顺应自然的规律,以达到心灵的宁静和自由。
他以“鱼我所欲也,熊掌亦我所欲也,二者不可得兼,舍鱼而取熊掌者也”来表达人类应该放弃欲望,以追求内心的满足和安宁。
庄子的思想对于现代社会仍然具有重要的意义。
在现代社会,人们往往被功利主义和物质欲望所束缚,追求外在的成功和财富。
然而,这种追求往往使人们忽视了内心的需求和精神的追求。
庄子的思想提醒我们,应该从内心出发,追求真正的自由和快乐。
在这个快节奏的社会中,人们应该学会放慢脚步,与自然和谐相处。
只有当我们顺应自然的规律,放下功利心,才能真正体验到内心的宁静和满足。
庄子的思想给予了现代人们一个重新审视自己生活的机会,让我们重新思考人类的存在与意义。
庄子的思想以人类的视角,通过寓言和哲学思考,引导人们思考人类的存在与意义。
《中国现代哲学》参考文献
一、专题参考文章
1、五四新文化运动
林毓生:《五四式反传统思想与中国意识的危机——兼论五四精神、五四目
标与五四思想》,收入氏著《中国传统的创造性转化》,北京:三联书店,1988。
张灏:《重访五四:论五四思想的两歧性》、《五四运动的批判与肯定》,收入
氏著《幽暗意识与民主传统》,北京:新星出版社,2006。
李泽厚:《启蒙与救亡的双重变奏》,收入氏著《中国现代思想史论》,北京:
东方出版社,1987。
2、科玄论战
林毓生:《民初“科学主义”的兴起与含义——对“科学与玄学”之争的研
究》,收入氏著《中国传统的创造性转化》,北京:三联书店,1988。
杨国荣:《科学的泛化及其历史意蕴——五四时期科学思想再评价》,载《哲
学研究》1989年第5期。
严博非:《论新文化运动时期的科学主义思潮》,收入许纪霖编:《二十世纪
中国思想史论》(上),上海:东方出版中心,2000。
3、自由主义西化派思潮
林毓生:《五四时代的激烈反传统思想与中国自由主义的前途》,收入氏著《中
国传统的创造性转化》,北京:三联书店,1988。
韦政通:《新儒家与自由主义观念冲突的检讨》,收入氏著《儒家与现代中国》,
上海:上海人民出版社,1990。
4、中国马克思主义思潮
李泽厚:《试谈马克思主义在中国》,收入氏著《中国现代思想史论》,北京:
东方出版社,1987。
宋志明:《中国马克思主义哲学的历史轨迹》,《中国人民大学学报》2003年
第3期。
5、现代新儒学思潮
贺麟:《儒家哲学的新开展》,收入氏著《文化与人生》,北京:商务印书馆,
1988。
牟宗三、徐复观、张君劢、唐君毅:《中国文化与世界——我们对中国学术
研究及中国文化与世界文化前途之共同认识》,收入《文化意识宇宙的探索——
唐君毅新儒学论著辑要》,北京:中国广播电视出版社,1992。亦收入封祖盛编:
《当代新儒家》,北京:三联书店,1989。亦收入刘志琴编《文化危机与展望—
—台湾学者论中国文化》(上),北京:中国青年出版社,1989。
方克立:《现代新儒学的发展历程》,收入氏著《现代新儒学与中国现代化》,
天津:天津人民出版社,1997。
张灏:《新儒家与当代中国的思想危机》,收入氏著《幽暗意识与民主传统》,
北京:新星出版社,2006。
韦政通:《现代中国儒家的挫折与复兴——中心思想的批判》,收入氏著《儒
家与现代中国》,上海:上海人民出版社,1990。
刘述先:《当代新儒家的探索》,收入《儒家思想与现代化——刘述先新儒学
论著辑要》,北京:中国广播电视出版社,1992。
台湾“中国论坛社”主办“当代新儒家与中国现代化”座谈会发言记录,收
入刘志琴编《文化危机与展望——台湾学者论中国文化》(下),北京:中国青年
出版社,1989。
胡治洪:《近20年我国大陆现代新儒家研究的回顾与展望》,收入徐洪兴主
编《鉴往瞻来——儒学文化研究的回顾与展望》,上海:复旦大学出版社,2006。
6、胡适的哲学思想
余英时:《中国近代思想史上的胡适》,收入氏著《现代危机与思想人物》,
北京:三联书店,2005。
李翔海:《胡适思想三题》,《北京社会科学》1997年第2期。
7、梁漱溟的哲学思想
[美]艾恺:《梁漱溟——以圣贤自许的儒学殿军》,林镇国译,收入封祖盛编:
《当代新儒家》,北京:三联书店,1989。
杨国荣:《在中西哲学的融合中重建儒学——梁漱溟新儒学思想探析》,《学
术界》1989年第3期。
李翔海:《世纪之交的回观——后现代视野下的梁漱溟中西文化观》,《北京
社会科学》1998年第3期。
8、熊十力的哲学思想
杜维明:《探究真实的存在——略论熊十力》,收入《儒家传统的现代转化—
—杜维明新儒学论著辑要》,北京:中国广播电视出版社,1992。
成中英:《熊十力哲学及当代新儒家哲学的界定与评价》,收入《知识与价值
——成中英新儒学论著辑要》,北京:中国广播电视出版社,1996。
郭齐勇:《论熊十力哲学对现代新儒学之形上学基础的奠定》,收入方克立、
李锦全主编:《现代新儒学研究论集(二)》,北京:中国社会科学出版社,1991。
9、冯友兰的哲学思想
冯友兰:《新原道·新统》,《三松堂全集》第5卷,郑州:河南人民出版社,
2001。
冯友兰:《新原人·境界》、《中国哲学简史》第二十八章,《全集》第4卷。
郭齐勇:《形式抽象的哲学与人生意境的哲学——论冯友兰哲学及其方法论
的内在张力》,载《中州学刊》1998年第3期。
杨国荣:《从中西哲学的会通看新理学》,载《中国社会科学》1991年第4
期。
10、张岱年的哲学思想
方克立:《张岱年与二十世纪中国哲学》,《中国社会科学》2005年第2期。
李存山:《张岱年先生学术思想述要》,《高校理论战线》2001年第6期。
二、专题研究专著
1、五四新文化运动
[美]周策纵:《五四运动史》,丁爱真等译,长沙:岳麓书社,1999。
[美]舒衡哲:《中国启蒙运动——知识分子与五四遗产》,刘京建译,北京:
新星出版社,2007。
[美]林毓生:《中国意识的危机——“五四”时期激烈的反传统主义》,穆善
培译,贵阳:贵州人民出版社,1988。
高力克:《五四的思想世界》,上海:学林出版社,2003。
刘桂生等编:《台港及海外五四研究论著撷要》,北京:教育科学出版社,1989。
2、科玄论战
[美]郭颖颐:《中国现代思想中的唯科学主义(1900-1950)》,雷颐译,南京:
江苏人民出版社,1989。
杨国荣:《科学的形上之维——中国近代科学主义的形成与衍化》,上海:上
海人民出版社,1999。
3、自由主义西化派思潮
[美]格里德:《胡适与中国的文艺复兴——中国革命中的自由主义
(1917-1950)》,鲁奇译,南京:江苏人民出版社,1989。
胡伟希、高瑞泉、张利民:《十字街头与塔——中国近代自由主义思潮研究》,
上海:上海人民出版社,1991。
黄克武:《一个被放弃的选择——梁启超调适思想之研究》,台北:“中央研
究院”近代史研究所,1994。
欧阳哲生:《自由主义之累——胡适思想的现代阐释》,上海:上海人民出版
社,1993。
4、文化保守主义思潮
[美]艾恺:《世界范围内的反现代化思潮——论文化守成主义》,贵阳:贵州
人民出版社,1991。
[美]艾恺:《最后的儒家——梁漱溟与中国现代化的两难》,王宗昱、冀建中
译,南京:江苏人民出版社,1993。
[美]列文森:《梁启超与中国近代思想》,刘伟等译,成都:四川人民出版社,
1986。
[美]列文森:《儒教中国及其现代命运》,郑大华等译,北京:中国社会科学
出版社,2000。
5、中国马克思主义思潮
[美]魏斐德:《历史与意志——毛泽东思想的哲学透视》,贵阳:贵州人民出
版社,1995。
干春松:《超越激进与保守:张岱年与综合创新文化观》,郑州:中州古籍出
版社,2009。
实证主义思潮
胡伟希:《金岳霖与中国实证主义认识论》,上海:上海人民出版社,1988。
杨国荣:《从严复到金岳霖——实证论与中国哲学》,北京:高等教育出版社,
1996。
现代新儒学思潮
方克立:《现代新儒家与中国现代化》,天津:天津人民出版社,1997。
郑家栋:《现代新儒学概论》,南宁:广西人民出版社,1990。
颜炳罡:《当代新儒学引论》,北京:北京图书馆出版社,1998。
李翔海:《现代新儒学论要》,天津:南开大学出版社,2010。
陈少明:《儒学的现代转折》,沈阳:辽宁大学出版社,1992。
陈来:《现代中国哲学的追寻——新理学与新心学》,北京:人民出版社,2001。
[美]墨子刻:《摆脱困境——新儒学与中国政治文化的演进》,颜世安、高华、
黄东兰译,南京:江苏人民出版社,1996。
罗义俊编:《评新儒家》,上海:上海人民出版社,1989。
封祖盛编:《当代新儒家》,北京:三联书店,1989。