能源消费结构与产业结构的分析
- 格式:doc
- 大小:144.50 KB
- 文档页数:9
基于产业结构的外贸出口与能源消费关系分析摘要:产业结构同外贸出口和能源消费均存在密切的关系。
本文分别分析产业结构和外贸出口、能源消费相互作用的机理,以其发现在产业结构调整背景下外贸出口与能源消费的关系。
关键词:产业结构外贸出口能源消费0 引言改革开放以来,对外贸易发展迅猛,已成为我国经济高速增长的“三大引擎”之一。
随着国民经济的快速发展,我国的能源消费增长迅速,2009年能源消费总量30.66亿吨标准煤,仅次于美国居于世界第二位。
在国际能源日趋短缺及全球生态环境面临较大压力的背景下,如何协调出口贸易与能源消费的关系,既关系到我国对外贸易的稳步发展,又关系到节能降耗目标的实现。
本文从产业结构角度对出口贸易与能源消费的关系进行分析,以期为我国节能降耗背景下的出口贸易结构调整提供理论支撑。
1 出口结构与产业结构的关系产业结构通常是作为国内问题来研究的,但随着世界经济一体化的发展,我国外贸依存度的提高,国内市场对国际市场的依赖程度不断加深,对外贸易与产业结构之间的关系越来越密切。
对外贸易对产业结构产生直接影响:一方面,世界市场的需求结构变动促使国内产业结构进行调整;另一方面,对外贸易还可以解决因结构调整而带来的供求结构失衡。
当前,一国产业结构的形成和调整必然受到国际经济的影响,国内产业与国际经济需求结构进行交流的直接表现就是一国商品的出口。
对外贸易已经成为产业结构调整的指路标,一个国家产业的调整必须要考虑通过对外贸易反馈回来的信息,使得国家产业结构与世界经济发展相符合。
同样,产业结构对一国的商品出口结构也有直接的影响。
商品出口结构是建立在本国产业结构基础之上的,不同产业的多层次化决定了产业间贸易出口产品的多层次,同一产业内部的多层次性促进产业内贸易出口的多层次。
产业结构是影响出口贸易结构最重要、最直接的因素,其合理程度决定着商品出口结构层次的高低。
低端产业向高端产业突破的能力决定出口商品结构优化的能力。
能源行业发展趋势与前景分析随着经济的快速发展和人民生活水平的不断提高,能源需求量也逐渐增加。
作为支撑经济运行的重要支柱,能源行业的发展趋势备受关注。
本文将从多个方面展开分析,探讨能源行业的前景和发展趋势。
一、能源消费结构的变化随着经济结构的不断调整,能源消费结构也发生了变化。
传统的化石能源逐渐被新能源所取代,清洁能源的占比逐渐增加。
尽管化石能源仍然占据主导地位,但随着环境保护意识的增强,清洁能源将逐渐成为未来发展的主要选择。
二、新能源技术的突破新能源技术的不断突破将推动能源行业的发展。
太阳能、风能、地热能等新能源技术得到了快速发展,在能源行业中占据了重要地位。
随着技术的进步和成本的降低,这些新能源将更加普及,成为替代传统能源的重要选择。
三、能源供应安全的保障能源供应安全是能源行业发展的重要保障。
为了保证能源供应的稳定,需要建立完善的供应体系和应对危机的机制。
同时,加强国际合作,打破能源领域的壁垒,实现能源的互联互通,也是保障能源供应安全的关键。
四、能源环境问题的应对能源行业的快速发展也伴随着环境污染问题的加剧。
为了实现可持续发展,需要着力解决能源产业对环境的影响。
加强环境保护,控制排放,提高能源利用效率,推动能源行业向清洁、低碳方向发展,将是未来能源行业发展的重要方向。
五、能源技术创新的重要性能源技术创新是推动能源行业发展的关键。
通过加大研发投入,提升技术创新能力,不断推出具有竞争力的能源技术和产品,可以提高能源行业的核心竞争力。
同时,加强技术引进和合作,借助国际先进技术的力量,也是加快能源行业发展的重要途径。
六、能源价格的走势能源价格的走势对能源行业的发展起到重要影响。
随着供需关系的变化和国际形势的波动,能源价格可能会出现一定的波动。
提高能源价格的透明度和市场化程度,建立健全的价格监管机制,对于平稳能源价格、促进能源行业健康发展具有重要意义。
七、能源行业的国际竞争力能源行业的国际竞争力对于保持行业地位和提高核心竞争力至关重要。
产业结构对能源效率的作用机制产业结构对能源效率的作用机制是一个复杂的经济现象,它涉及到多个方面的因素和过程。
具体来说,产业结构调整对能源消费结构的影响可以从以下几个方面进行理解:1.技术进步:随着产业结构的升级,高技术产业和服务业往往占据更大比重,这些行业通常能源效率更高,能够更有效地利用能源,从而降低整体能源消耗。
2.产业升级:产业结构的高度化意味着从劳动密集型向技术密集型转变,这个过程中,能源的利用方式和效率都会发生变化,通常会导致能源效率的提升。
3.能源消费结构变化:随着产业结构的调整,能源消费结构也会发生变化。
例如,从依赖煤炭转向更多使用电力和天然气,这样的转变通常伴随着能源效率的提高。
4.政策导向:政府通过制定相应的产业政策和能源政策,如鼓励发展清洁能源、提高能源使用标准等,可以引导产业结构向更加节能环保的方向发展。
5.空间效应:不同地区由于资源禀赋、技术水平、经济发展阶段等差异,产业结构调整对能源效率的影响也会有所不同。
一些地区可能因为产业结构优化而显著提高能源效率,而另一些地区则可能因为转型不足而影响能源效率的提升。
6.市场需求变化:随着经济的发展和人民生活水平的提高,消费者对产品和服务的需求结构也在发生变化,这反过来又会影响产业结构的调整,进而影响能源效率。
7.国际贸易:全球化背景下,国际贸易的扩大可能会导致某些能源密集型产业的转移,从而影响到国内的能源效率。
8.资源配置效率:产业结构的优化可以提高资源配置的效率,包括能源资源在内的各种生产要素可以得到更加合理的分配和使用,从而提高能源效率。
9.环境规制:环境保护法规的加强会促使产业结构向更加环保的方向调整,比如淘汰落后产能,推广绿色生产方式,这些都有助于提升能源效率。
10.投资结构:随着产业结构的调整,投资也会从能源密集型产业转向能源效率更高的产业,这种投资结构的变化有助于提升整体的能源效率。
11.企业行为:企业在产业结构调整的过程中,为了提高竞争力和适应市场需求,可能会采取提高能源效率的措施,如改进生产工艺、采用节能设备等。
能源消费结构的优化与调整一、引言能源是现代社会发展的基石,对于经济、环境和社会的可持续发展具有重要意义。
然而,随着全球经济的快速增长和人口的持续增加,能源消费量不断增加,给环境和可持续发展带来了巨大压力。
为了实现经济高质量发展和生态文明建设目标,优化与调整能源消费结构势在必行。
二、能源消费结构现状分析1. 能源消费结构组成分析目前全球主要的能源消费来源包括化石能源(煤炭、石油、天然气)、核能和可再生能源(水力、风力、太阳能等)。
然而,在全球范围内,化石能源仍然是主要的供给来源。
2. 能源消费结构问题分析目前全球大部分国家仍然依赖于传统化石能源,这导致了严重的环境问题。
一方面,在化石能源开采过程中产生大量二氧化碳等温室气体排放,加剧了全球气候变暖问题;另一方面,在传统产业领域,由于能源消耗过大,导致能源资源浪费严重。
三、能源消费结构优化的必要性1. 实现可持续发展优化能源消费结构是实现可持续发展的重要途径。
通过减少对化石能源的依赖,提高可再生能源比重,可以减少对有限资源的过度开采,保护生态环境。
2. 提高资源利用效率优化能源消费结构可以提高资源利用效率。
通过采用先进的节能技术和清洁生产方式,降低单位产出所需的能耗和排放量,实现经济效益和环境效益双赢。
3. 降低环境污染优化能源消费结构有助于降低环境污染。
传统燃煤发电厂等高污染、高排放的产业将逐渐被清洁、低碳的新型产业所取代,从而减少大气、水体等污染物排放。
四、优化与调整能源消费结构的路径1. 发展可再生能源加大对可再生能源(水力、风力、太阳能等)开发利用力度。
通过引导和技术创新,推动可再生能源的发展,提高其在能源消费结构中的比重。
2. 加强能源技术创新加强能源技术创新,提高能源利用效率。
通过加大科研投入,推动节能技术和清洁生产技术的研发和应用,提高资源利用效率。
3. 推动产业结构升级调整产业结构,推动清洁、低碳产业升级。
通过支持和市场导向机制,引导传统高耗能、高污染的产业向清洁、低碳方向转型升级。
能源消费结构优化方案一、能源消费结构的现状如今,全球能源消费结构正面临严重挑战。
化石燃料占据主导地位,导致环境污染、温室气体排放等问题日益严重。
为了应对这一局面,需要制定合理的能源消费结构优化方案。
二、加强可再生能源的开发利用可再生能源是解决能源危机和环境污染问题的重要途径。
政府应大力支持可再生能源的研发和利用,加大对太阳能、风能、水能等的开发力度。
此外,还应鼓励民众使用太阳能热水器、光伏发电等设施,促进可再生能源在民众中的应用。
三、加强能源转型与升级能源转型是指从传统化石燃料向清洁能源的转变。
政府应鼓励企业进行技术升级和产业结构调整,推动传统能源企业向新能源领域扩展。
同时,政府还可以通过积极引导政策和经济手段来支持和推动能源转型。
四、提高能源利用效率提高能源利用效率是优化能源消费结构的重要方向。
政府应加大对能源节约技术的研发和推广力度,推动企业和民众采用先进的能源节约技术和设备。
此外,还应加大对能源消耗较大的行业和装置的管理和监督力度,减少能源的浪费。
五、促进能源智能化和信息化随着科技的发展,能源智能化和信息化已经成为提升能源消费效率的关键。
政府应加大对能源智能化技术的研发和应用,推动智能家居、智能电网等应用的普及。
同时,加强能源信息化建设,提供能源消费信息和分析,引导民众健康、合理地使用能源。
六、完善能源市场机制完善能源市场机制是优化能源消费结构的重要手段。
政府应建立健全的能源市场监管体系,提供公平竞争的环境,推动市场资源合理配置。
此外,还需加强能源价格监测与调控,实行差别化能源定价,引导能源消费者选择清洁、低碳的能源产品。
七、加强能源安全保障能源安全是能源消费结构优化方案的重要保障。
政府应加大对能源地缘政治和供需变化的研究力度,制定相应的应对策略。
同时,加强能源基础设施建设和保护,提高能源供应的稳定性和可持续性。
八、加强国际合作与交流能源消费结构优化需要国际合作与交流的支持和参与。
政府应积极参与国际能源合作组织,加强与其他国家之间的合作与交流。
能源产业结构调整对经济结构转型的影响分析能源产业在国民经济中起到了至关重要的作用。
然而,随着全球经济的发展和环境问题的日益凸显,对能源的需求与供应面临着诸多挑战。
为了实现可持续发展,促进经济结构转型,能源产业结构调整成为一项重要的任务。
本文将深入探讨能源产业结构调整对经济结构转型的影响,并分析其中的机遇与挑战。
一、能源产业结构调整的背景与意义能源产业结构调整是适应经济和社会发展需求、提高能源供给体系的效率和可靠性、保障能源安全、促进环保与可持续发展的重要手段。
随着经济的快速发展,传统的能源结构已经难以适应需求,过度依赖化石能源也使环境问题日益突出。
因此,调整能源产业结构,推动能源生产和消费的绿色转型势在必行。
二、能源产业结构调整对经济结构转型的积极影响1. 促进结构优化升级能源产业结构调整的核心目标之一是通过调整产品结构和能源消费结构,优化产业结构,实现经济的升级转型。
发展清洁能源和新兴能源产业,比如风电、太阳能、生物能源等,将带动相关产业链的发展,促进经济结构向高端制造、绿色服务业等新兴领域转变,从而增强经济的竞争力。
2. 推动技术创新与产业发展能源产业结构调整将催生技术创新需求,推动科技进步和产业发展。
发展清洁能源技术、能源储存技术以及能源互联网技术等,将有助于提高能源利用效率、减少能源消耗以及提供更多的绿色就业机会。
这些技术创新将推动产业的全面升级,进一步促进经济结构的转型和升级。
3. 实现区域发展均衡能源产业结构调整还可以推动区域经济的协调发展。
传统的能源产业集中在少数地区,而清洁能源的开发利用将推动能源产业的分布更加均衡。
通过重点发展可再生能源和清洁能源技术,将吸引更多的投资和人才进入中西部地区,实现区域经济的均衡发展。
三、能源产业结构调整面临的挑战1. 技术壁垒与资金压力推动能源产业结构调整需要面对技术壁垒和资金压力的挑战。
清洁能源技术相对成熟的地方需要进一步提高技术创新能力,而相对薄弱的地区则需要引进更多的技术和资金。
2008年第4期牡丹江教育学院学报N o.4,2008 (总第l1O期)J ouR N A L0F M uD A N J I A N G coL LE G E0F E D u cA T I oN s er ial N o.110陕西省能源消费与产业结构关系的实证研究王丽(伊犁师范学院,新疆伊宁835000)[摘要]运用简单多项式回归方法对1995—2003年陕西省能源消费和产业结构关系进行的实证研究表明,能源消费与产业结构二者高度相关.因此。
需要在社会经济发展的同时,调整优化产业结构.在能源消费总量持续增加的情况下,提高能源利用效率,从而达到能源消费与产业结构二者的和谐发展,推动陕西省整个社会经济的持续、快速、协调发展.[关键词]能源消费;产业结构[中图分类号]F206[文献标识码]A[文章编号]1009—2323(2008)04一0153一031.引言陕西省位于我国西部,是我国能源资源富集区之一,国家重要的能源接续地.该地区能源矿产丰富,其中煤炭、石油、天然气等保有储量在全国位次分别是第三、第七、第二位,在西北地区的位次依次是第一、第二、第二位,[1]是名副其实的能源建设基地。
在国际能源市场大环境的影响下,陕西省作为能源大省的战略地位日益重要。
近年来陕西省的经济增长势头强劲,发展速度较快.2003年全省国内生产总值达到2398.58亿元,比1995年的1000.03亿元增长了139.9%.年均增幅为9.3%,高于同期全国G D P的年均增幅8.5%.同时结构调整也取得了明显进展,三次产业结构从1995年的22.72。
40.55I 36.73发展到2003年的13.34l47.2639.40.但其与东部地区和全国的平均水平相比,仍然存在很大差距。
经济的发展需要能源,在能源战略地位日益提高的今天,能源的有效利用关乎全局。
新时期,陕西省承担着支持全国能源需求与平衡全省用能的两大任务,面临着经济增长和降低能耗的双重压力.因此深入分析陕西省能源消费与经济发展特别是与产业结构的具体关系,对陕西省的社会经济发展具有重要的现实意义.(数据见表1)表l1995—2003年陕西省能源消费与产业结构数据表能源消费产业结构年份每万元G D P消耗每日能源消费第一产韭第二产业第三产业的能源(吨标煤o)量o(万吨标煤)比重(%)比重(%)比重(%)一1995Z.867.862Z.7Z40.5536.73 19962.958.2222.8539.9337.22 19972.368.4120.5839.9439.48 19982.128.0120.5241.0938.39 19991.747.0817.9843.1538.87Z O O O1.587.1716.8144.0739.12 20011.658.3115.5744.2640.17 200Z1-699.4513.7345.1041.17 20031.6310.7413.3447.2639.40数据来源:‘陕西省统计年鉴》(1996—2004年),陕西省统计局编。
能源消费结构与产业结构的分析 ·肇庆市统计局能源科·
目前,肇庆经济正处于平稳和快速发展阶段。经济发展对能源需求很大,同时,经济的快速增长也拉动能源消费的快速增长。如何化解经济增长和能源消费之间的矛盾?转变经济增长方式,提高能源利用效率,是节能降耗的首要途径。现就近几年我市能源消费结构与产业结构的关系作如下分析。 一、全市能源消费利用的基本情况 (一)能源消费总量快速增长 近几年,全市经济实现了快速增长。同时,能源消费总量也保持了较快增长。2005年-2008年,全市能源消费增长和经济增长情况如下(见表一)。 表一:2005年-2008年GDP和能源消费增长情况表 2005年 2006年 2007年 2008年 GDP增长率(%) 14.4 15.4 15.3 14.2 能源消费增长率(%) 10.5 10.96 10.69 10.2 (二)单位GDP能耗逐渐下降 单位GDP能耗是能源消费总量与GDP的比值,是反映一个国家或地区能源综合利用效率的重要指标。2005年以来,全市单位GDP能耗逐渐下降,由2005年的0.95吨标准煤/万元下降至2008年的0.887吨标准煤/万元,表明能源利用效率逐渐得到提高。 图一: 2006年-2008年期间各年度GDP能耗下降率 -3.03-4.04-3.5-5-4-3-2-102006年2007年2008年
能耗降低率
(三)能源消费弹性系数呈上升趋势 能源消费弹性系数是反映能源消费增长率与GDP增长率之间的比例关系。短期内的能源与经济增长的关系,通常用能源消费弹性系数来分析。它直接反映出经济增长对能源的依赖程度。 当经济中高耗能行业比重较大,科学技术水平和能源利用效率低的情况下,能源消费增速通常会大于经济增速,即能源消费弹性系数大于1;反之,能源消费弹性系数则会小于1。 表二:2005年-2008年全市能源消费弹性系数 2005年 2006年 2007年 2008年 能源消费弹性系数 0.72 0.76 0.96 0.97 其中:电力消费弹性系数 1.33 1.06 1.04 1.00 (四)能源加工转换效率逐年下降 能源加工转换效率是指一定时期内能源经过加工转换后,产出的各种能源产品的数量与同期内投入加工转换的各种能源数量的比率。该指标是观察能源加工转换装置和生产工艺先进与落后,管理水平高低等的重要指标。 能源加工转换效率的提高,对节能降耗起着重要的促进作用。反 之,则会促进能耗水平上升。 图二:2005年-2008年全市能源加工转换总效率(%)
59.857.655.152.5
485052
54
56586062
2005年2006年2007年2008年能源加工总效率
二、全市能源消费结构与产业结构分析 (一)从能源消费品种看,消费结构有待进一步优化 目前,我市的能源消费品种主要有煤炭、石油、燃气和电力(见表三),它们消费量合计占全市消费总量97%以上。其中,煤炭和石油两个品种占据消费总量的70%以上。 表三: 2006-2008年能源消费品种构成表 2006年 2007年 2008年 终端消费量 吨标煤 330 371 408 比重(%) 100 100 100
其中:煤炭消费量 吨标煤 107 124 142 比重(%) 32 33 35
其中:石油消费量 吨标煤 136 154 155 比重(%) 41 40 38
其中:燃气消费量 吨标煤 11 12 14 比重(%) 3.4 3.5 3.5
其中:电力消费量 吨标煤 69 78 89 比重(%) 21 21 22 注:表中数据按当量值计算
综合来看,近几年全市的煤炭消费比重有逐年上升的趋势,这样
低质型的能源消费结构客观上造成我市能源总体利用效率低,带来环 境污染、产品能源成本较高和产品竞争力偏弱。减少固体燃料的消费比重,提高电力和燃气等优质能源的消费比重,将是我市未来能源消费品种品种结构调整的重点。 (二)从三次产业能源消费看,结构节能未有效发挥作用 开展节能降耗的途径有两种,一是直接节能,二是结构节能。结构节能是指通过调整优化三次产业结构,提高低能耗行业比重,降低高能耗行业比重来实现整体能耗的降低。从而达到节能的目的。 为了更好地了解全市能源消费结构与产业结构之间的关系,我们利用2007年和2008年我市三次产业增加值和能源消费相关数据,对2008年三次产业节能总量和结构节能量(表四)进行了测算,数据表明:2008年三次产业节能总量为-20.81万吨标煤,其中,直接节能为-28.14万吨标准煤,结构节能为7.33万吨标准煤。 表四:三次产业单位增加值能耗及节能量 (单位:吨标准煤/万元,万吨标准煤)
07年单位增加值能耗 08年单位增加值能耗 07年增加值比重 08年增加值比重 08年三次产业节能总量
08年三次产业结构节能量
合计 0.919 0.887 1.000 1.000 -20.8087 7.3364
第一产业 0.28 0.23 0.2269 0.2087 -2.1081 -0.6917 第二产业 1.29 1.02 0.336 0.3651 -14.4911 8.9122 其中:工业 1.38 1.11 0.2944 0.3266 -9.291 9.4375 第三产业 0.58 0.552 0.4317 0.4262 -4.1911 -0.884 注:节能总量=【本期某行业单位增加值综合能耗×本期某行业增加值比重-上年同期某行业单位增加值综合能耗×上年同期某行业增加值比重】×本期增加值
结构节能=【本期某行业增加值比重-上年同期该行业增加值比重】×上年同期该行业单位增加值综合能耗×本期增加值 直接节能=节能总量-结构节能
总体来看,我市直接节能效果显著,是目前节能的主要途径;结
构节能为正数,一定程度阻碍了节能总量的增加,三次产业中,一、三产业结构节能为负数,第二产业结构节能为正数。从数据可以看出,我市能源消费节能主要来自于第二产业和第三产业能源效率的提高,产业结构调整节能作用未能有效发挥作用。要实现“十一五”规划单位GDP能耗下降16%目标任务,更应该从结构调整入手,不断加快第三产业发展,提高第三产业在GDP的比重。促进第二产业结构的优化,提高第二产业的能源利用效率水平。 (三)从工业结构重型化发展看,高能耗行业结构调整为重点所在 从三次产业节能总量看,第二产业节能量占69.64%(见表四),第二产业节能量为64.12%由工业来实现。然而从结构节能看,第二产业和工业结构节能量分别为8.91万吨标准煤和9.44吨标准煤,结构节能均为正值。因此,进一步减少高耗能行业的比重,优化第二产业尤其是工业内部的行业结构将是未来节能降耗工作的重点所在。 长期以来,重工业优先发展的政策导向和投资倾向,使得我市重工业发展不断加快。数据显示2008年重工业产值占规模以上工业产值比重达69.24%,比2007年增加1.93个百分点。其中高能耗行业产值占规模以上工业产值达34.56%,比2007年增加1.28个百分点。 三、 能源消费结构和产业结构调整中需要关注的问题 (一)处理好产业结构调整变化方向与节能降耗整体要求之间的矛盾 2006年-2008年,全市三次产业比重变化情况如下(见表五),可以看出,第一产业和第三产业比重逐年下降,第二产业比重不断上升。第二产业是能耗最高的行业,无形中加大了第二产业,特别是工业的节能压力。形成了产业结构变化方向与节能降耗整体要求之间的矛盾。 表五:2006年-2008年三次产业增加值比重情况表
单位%
2006年增加值比重 2007年增加值比重 2008年增加值比重 合计 100 100 100 第一产业 25.88 22.69 20.87 第二产业 29.88 33.60 36.51 第三产业 44.24 43.71 42.62
(二)工业发展加快与整体能耗降低之间矛盾
近几年,我市工业发展速度较快,工业结构重型化比重逐年上升。2006年-2008年,全市工业增长速度均在30%以上,工业能源消费量增速在20%左右,能源消费增长偏快。工业增速大大高于同期生产总值增速。 目前,我市依靠工业支撑GDP增长的因素仍然存在,产业结构重型化格局短期内不会有显著调整,并有比重加大的可能。企业淘汰落后产能和节能减排的主动力不足,政府对投入节能减排的一些重点治理设施建设滞后,使得工业发展加快与完成“十一五”规划的节能目标之间存在一定矛盾。 (三)低质型的能源消费结构与环境保护之间的矛盾 近几年承接产业转移,大批陶瓷和建材企业落户我市,能源消费 结构发生了以煤炭消费比重逐年上升的趋势。这种低质型的能源品种,客观上造成能源总体利用效率低,污染排放量偏大,带来环境污染,给生态环境保护带来严重影响。 四、未来结构调整与能源消费协调发展的方向与对策 (一)加快发展第三产业,积极调整和优化工业结构 在承接产业转移的过程中,积极提高第三产业在全市经济总量的比重,扭转结构能耗上升的局面。 其次,我市工业高能耗产业比重偏高,高耗能企业较多,给节能降耗工作带来一定难度。因此,要大力调整优化工业结构。一是把好能耗增长源头关,把能耗标准作为项目审批、核准的强制性门槛,努力遏制高能耗行业增长过快的势头;二是坚持走新型工业化道路,改造和提升传统产业,重点发展具有成长性,低能耗和高附加值的产业。三是要坚决淘汰一批技术装备落后,能耗水平高的产品和企业。 (二)提高清洁能源消费比重,加大能源转化力度 煤炭在能源消费结构中的比重逐年增大,不仅给环境和运输带来压力,而且不利于能源利用效率的提高。对企业准入建设不仅要把好能源标准审核关,而且要控制好能源消费项目审核关。不断提升电力、油、燃气等优质能源消费比重。对能源消费大的项目准入要结合资源综合利用项目捆绑审核,努力提升资源综合利用水平。 (三)走循环经济发展道路 循环经济在一定程度上解决资源短缺和环境问题,有意识地建立循环经济发展模式,可以降低原材料和能源的消耗,实现少投入、多