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文档之家› 无线网络结构评估体系及优化策略

无线网络结构评估体系及优化策略

无线网络结构评估体系及优化策略
无线网络结构评估体系及优化策略

无线网络结构评估体系与优化策略

一、网络结构概念的引入

GSM网络经过十几年的发展,其优化技术越来越成熟,但是随着业务和网络规模的不断扩大,网络中的一些深层次问题也逐步显现出来。其中一个比较重要的问题就是在一些大城市GSM网络质量有逐年恶化的趋势,本文将从无线网络结构的角度对这一问题进行探讨。

网络质量最终是由信噪比C/I决定的。因此质量既与覆盖好坏C相关,又与干扰大小I 相关。对于弱覆盖问题,主要通过增强覆盖来解决。对于干扰问题,除外部干扰外,内部干扰有可能来自于两个方面,一方面是频率没有设置好,另一方面是频率无法设置好。前者是由于频率设置不合理导致同邻频干扰,我们称之为频率问题,后者则是由于网络结构复杂导致频率难排,此时频率干扰已经几乎无法避免,我们称之为结构问题。对于频率问题,我们可以通过频率调整来解决,而对于结构问题,则要通过网络结构调整来解决,这时通过频繁的变频来提升网络质量的空间已经非常有限。

那么,究竟什么是网络结构呢?简单来讲,网络结构就是网络中基站的布放和配置,包括站间距、站高、天线方向和下倾、小区载波配置、室内/外站点分布、直放站分布等。网络结构复杂是指无线信号杂乱、重叠覆盖和过覆盖现象严重,导致无线环境恶化,频率难排,干扰和底噪上升。

对于网络结构不合理造成的网内干扰现象往往被忽视,即使意识到这个问题,也只是停留在表面,无法对其进行定量评估并指导优化工作开展。而在现网的优化工作中,我们发现通过变频来改善网络质量的空间越来越有限,逐渐感觉到网络结构对于网内干扰的影响越来越大,因此如何来描述网络结构、如何来评价网络结构、如何来优化网络结构,对于网络优化工作来说是非常重要和必要的。

二、网络结构的评估方法

2.1 网络结构评估体系

为了区分出究竟是频率引起的干扰,还是结构引起的干扰,我们建立了网络结构评估体系,通过引入网络结构指数等指标来评估某个区域无线网络结构的健康程度。

以上是网络结构评估体系各指标的构成图,该评估体系引入三级结构标签,从不同层次

和角度来表征和描述网络结构。一个区域可以打上一个结构标签用来评估其网络结构的健康程度,这个标签又分为三级,下一级结构标签是对上一级标签的进一步分解,分析导致结构复杂的原因。通过建立三级网络结构评估体系,我们对网络结构的评估可以做到定量评估、分类评估和逐级评估。

下面对主要的网络结构评估指标进行说明:

2.2 网络结构指数

该指标计算公式定义如下:

()

all

i

i is

N N CO

∑?=

冗余覆盖指数

其中,COsi :周边小区i 对服务小区s 的同频相关系数,即周边小区i 在服务小区s 的测量报告中出现且信号强度差>-12dB 的比例;

Ni :周边小区i 的载波数;

Nall :总频点数,900网络取值95(不含EGSM ),1800网络取值125(或100)。 网络结构指数反映了该区域载波叠加的程度,指数越高表示越难排频,潜在频率干扰风险越高,该指标在数值上表示由于网络结构问题导致平均受到干扰的概率。网络结构指数较高的区域定义为结构复杂区域。

网络结构指数示意图如下:

该指标的推导过程如下:

假设服务小区有Ns 个载频,周边小区有Ni 个载频,总载频数为Nall 个,在频率随机分配时,这两个小区的同频频点数为:

all

i

s N N N ?;周边小区i 对服务小区s 的干扰概率为:all

i si s all s i si N N

CO N N N N CO ?=???

;服务小区受到的总干扰概率(即网络结构指数)为:

()

all

i

i si

N N CO

∑?。

在计算网络结构指数时,需要注意以下几点:

(1) 由于900和1800频段上完全隔离,不会相互干扰,因此在计算指标时也要分别计

算。

(2) 这里的周边小区与网络中实际定义的相邻小区不同,只要在本小区测量报告中出现的小区都应该计算在内。

(3)

每个小区先单独计算网络结构指数,但对网络结构复杂程度进行评估时,要以区域(小区簇)为单位进行评估,小区簇里面至少应该有一次整体的频率复用(约200载波),计算区域相关指标可以通过对每个小区进行加权平均得到(以话务量作为加权因子)。

()

区域总话务量

小区话务量小区网络结构指数区域网络结构指数∑?=

i

i

i

(4)

MR 测量报告中的服务小区信号强度是功控后的结果,在取-12dB 门限时需要将服务小区的测量电平进行补偿,即主/邻小区都用BCCH 信号强度计算。一般若在BSC 取该数(例如利用爱立信的NCS 工具),则系统已经将其自动补偿。

下图是广州某片区域的网络结构指数分布图:

2.3 重叠覆盖度

该指标计算公式定义如下:

∑+=i

si 1CO 重叠覆盖度

该指标反映了该区域有多少个强信号小区进行了重复的覆盖。 网络结构指数反映载波叠加的程度,而重叠覆盖度则是反映小区叠加的程度,重叠覆盖度较高的区域定义为过度覆盖区域。

重叠覆盖度示意图如下:

2.4 冗余覆盖指数

()

all

i

i is

N N CO

∑?=

冗余覆盖指数

其中,COis :本小区s 对周边小区i 的同频相关系数,即本小区s 在周边小区i 的测量报告中出现且信号强度差>-12dB 的比例

该指标反映某小区对C 的正面贡献以及对I 的负面贡献的关系,表示由于网络结构因素该小区对其他小区干扰的程度,在数值上表示该小区影响其他小区话务与自身话务的比值,用于寻找造成网络干扰的小区。冗余覆盖指数较高的小区定义为高干扰小区。

冗余覆盖指数示意图如下:

Cell:1Cell:1服务范围

A Cell:1影响范围B

(冗余覆盖指数=B/A )

需要注意的是,这里的COis 与网络结构指数中的COsi 有所不同,这里的COis 是指本小区s 对周边小区i 的同频相关系数,即本小区s 在周边小区i 的测量报告中出现且信号强度差>-12dB 的比例。

冗余覆盖指数的推导过程如下:

本小区有Ns 个载频,周边小区有Ni 个载频,总载频个数有Nall 个,在频率随机分配时,这两个小区的同频频点数为:

all

i

s N N N ?,本小区s 对周边小区i 的干扰载波数为:

all

s

i is N N N CO ??

,将周边小区受到的干扰累加,再除以本小区载波数Ns ,得到干扰载波数与该小区本身载波数的比值,假设不考虑载波利用率的差异,那么这个比值实际上表示了受

该小区干扰话务量与该小区本身话务量的比值(即冗余覆盖指数)为:

()

all

i

i is

N N CO

∑?。

2.5 网络结构相关指标的局限性

由于每个MR 测量报告最多只能上报6个邻区测量信息,并且还包含了900/1800双频段,若还有更多的邻区也是强信号小区,那么已经无法将其统计进来,因此利用MR 统计的网络结构指数、重叠覆盖度等指标比实际真实值要小一些。

若要减少与实际结构的差距,可以适当提高计算门限,例如从-12dB 提升至-9dB 。 即使利用MR 得到的结构指标偏小一些,但是也有相对意义,结构指数相对较高的区域就是需要重点整治的区域。

此外,利用扫频测试数据来计算网络结构相关指标可以解决这个问题,但是一般扫频只能在道路上进行,没有MR 统计结果全面,它只能反映网络结构在道路上的影响。

2.6 利用扫频数据评估网络结构的方法

扫频可以得到每个小区的信号强度,并且它不受是否定义了测量频点的影响,也不受测量上报小区个数的限制,因此可以较为真实的还原网络结构的本身面目,在道路优化中可以得到较好应用。利用道路扫频数据也定义了以下道路结构指标:

(1)道路网络结构指数=低于最强信号12dB 范围内所有小区的载波数/理论可用总频点数*100%

该指数反映了该路段受到较强载波叠加的程度,指数越高表示在该路段越难排频,潜在网内频率干扰风险越高。

(2)道路重叠覆盖度=道路上弱于最强信号12dB 范围内的小区数(含最强信号小区)

该指数反映了该路段有多少个强信号小区在同时覆盖。

(3)道路冗余覆盖指数=道路上该小区不是最强且弱于最强信号12dB 范围内的采样点数/该小区作为最强小区的采样点数

该指数反映了覆盖道路的某小区对C 的正面贡献以及对I 的负面贡献的关系,表示在该小区的覆盖中有多大的比例是冗余和负面的。

下图是广州某片区域的道路网络结构指数分布图:

三、 网络结构相关问题思考

为了更加深入的认识网络结构,我们将网络结构与网内干扰、网络底噪、频率优化的关系进行探讨。

3.1结构评估与干扰评估的关系

我们在评估网内干扰时,一般会采用网内干扰系数、干扰源系数等指标。网内干扰系数考虑服务小区与周边小区之间存在的同频和邻频干扰,表示服务小区受到实际频率干扰的概率,其计算公式如下:∑???

?

???+?=

i s si

si s si si N NADJ ADJ N NCO CO 网内干扰系数。其中,ADJsi 表示周边小区i 对服务小区s 的邻频相关系数,即周边小区i 在服务小区s 的测量报告中出现且信号强度差>3dB (暂定)的比例,NCOsi 、NADJsi 分别表示周边小区i 与服务小区s 出现同频、邻频的频点个数。而干扰源系数反映某小区对网络带来的实际干扰,在数值上表示这个小区对周边所有小区的总干扰话务量与服务小区话务量的比值(在不考虑负荷的情况下,用载波数代表话务量),其计算公式为:

∑???

? ???+?=i s is is s is is N NADJ ADJ N NCO CO 干扰源系数。 下面将这两个评估干扰的指标与上节的评估结构的指标进行对比。假设不考虑邻频干扰,若当频率随机分配时,两个小区的同频频点数a l l

i

s is si N N N NCO NCO ?=

=,即

s

is s si all i

N NCO N NCO N N ==,这时,网络结构指数与网内干扰系数完全相等,冗余覆盖指数

与干扰源系数完全相等。也就是说,网络结构评估是网内干扰评估在频率随机分配时的特例,二者表示的意义是一致的。这四个指标之间的关系归纳为:

(1)网络结构指数和网内干扰系数表示它受到的干扰,而冗余覆盖指数和干扰源系数表示它带来的干扰。

(2)网络结构指数和冗余覆盖指数表示只考虑结构因素的平均干扰,而网内干扰系数和干扰源系数表示综合考虑了结构和频率因素的实际干扰。

综上,网络结构评估与网内干扰评估的关系可以总结为以下几点:

(1)二者评估的角度不同。干扰评估用来分析质量问题,看质量是否与网内自身频率干扰相关;结构评估用来分析网内干扰问题,看网内干扰主要是由于结构不合理

导致的还是由于频率不合理导致的。

(2)二者考虑的内容不同。干扰评估考虑实际频率配置情况;结构评估不考虑实际频率配置,反映频率完全随机分配时的干扰情况。

(3)二者反映的结果不同。干扰评估反映实际网内频率干扰;结构评估反映由结构引起的平均频率干扰,也就是底噪。

3.2 网络结构与网络底噪的关系

网络结构指数反映了周边小区在服务小区内载频叠加的程度,这些载频实际上就构成了对该服务小区的干扰。不考虑频率的网络结构指数反映了这种平均频率干扰的程度,而干扰在频率上的平均就是底噪。因此,网络结构决定了网络底噪!也可以说网络结构决定了网络平均信噪比水平。网络结构指数越高,则网络底噪越高,平均信噪比就越低。

我们可以根据网络结构指标和信号强度计算出的网络的结构底噪,再加上频率就得到实际的干扰电平。我们可以根据小区间的相关性对频率进行差异性设置,因此干扰电平一般会小于结构底噪,两者差值大小恰恰可以反映频率配置方案的优劣。

考虑结构因素计算出来的结构底噪可以与实际测试出来的网络底噪进行对比,若跟其他区域相比,某个区域的实际底噪远高于结构底噪,说明该区域可能存在外部干扰。

3.3 结构优化与频率优化的关系

结构和频率是构成网内干扰的两大因素,结构问题是底层问题,好比楼房的根基;频率问题是上层问题,好比楼房的地面建筑。楼房能盖多高要看根基深不深以及楼层砌得稳不稳;网络质量能有多好要看网络结构好不好以及频率用得好不好。但楼房根基是决定楼房基本高度的基础,同样网络结构也是决定网络基本质量的基础。

同时,网络结构还是频率优化的约束条件,结构越复杂,频率优化对网络质量起到的作用越小;就像楼房若根基不深,上面砌得再好也不可能达到理想的高度。

四、网络结构的调整策略

若某区域由于网络结构带来了较为严重的干扰问题,就需要通过网络结构调整来解决,其总体思路如下图所示:

针对网内干扰问题,我们可以利用网络结构指数、网内干扰系数来判断是要进行结构调整还是要进行频率调整。

将每个受到评估的区域撒在上图中,然后根据每个区域不同的特征选择不同的优化策

若存在网络结构问题,

则可根据重叠覆盖度、小区载波配置等指标判断要控制覆盖还是要降低载波配置。若要控制覆盖,可以调整天线方向、下倾、高度等物理结构,也可以调整发射功率。覆盖控制后网络结构将得到优化,如下图所示:

若要降低载波配置,根据站间距的不同可进行小区分裂或话务下沉。站间距较远时,可用小区分裂方式来降低载波配置,同时还要做好覆盖控制,示意图如下:

若需要降低载波配置且站间距较近时,可新建低站来吸收高站话务,并降低高站载波配置,同时还要做好覆盖控制,示意图如下:

9载波

9载波

6载波

此外,对于高业务密度区域要有效利用1800频段,实现双频网均衡发展,降低900网络结构复杂性及带来的网内干扰。

综上,网络结构调整工作需要从两个方面入手:规划层面和优化层面。在规划方面,需要在话务热点区域增加低层站点的规划建设,进行话务下沉,并且要增加1800载波投入,逐步将业务从900向1800网络迁移。在优化层面,要做好覆盖的控制,尤其要加大新站覆盖优化力度,争取做到随着站间距的不断缩小而小区之间重叠覆盖的程度能够基本保持不变。

五、网络结构优化实施案例

上面提出的网络结构评估与优化体系,在广州现网得到了实际应用。广州GSM900网络结构指数与网内干扰系数渲染图如下:

下图是按照BSC统计的网络结构指数与网内干扰系数的分布关系:

9载波9载波

3载波3载波

6载波6载波

从以上各图中可以看出,网络结构指数与网内干扰系数具有较强的相关性,二者的相关系数高达0.72,说明目前广州GSM900网络的频率干扰主要是由网络结构因素造成的,需要大力加强网络结构调整工作。

我们在广州现网试点区域通过计算网络结构各指标,找出导致网络结构问题的站点进行调整。该区域共有75个小区,我们对该区域及周边的41个小区进行了优化,主要调整了天线下倾角,平均下倾角从7.4度调到了11.1度。经过一段时间的结构调整,该区域网络结构指数明显下降,网络质量也得到显著提升。广州珠江新城区域6月份与10月份的网络结构指数分布图如下:

网络结构指数图(2010年6月22日) 网络结构指数图(2010年10月30日)

(平均结构指数:0.1076) (平均结构指数:0.0907)

经过几个月持续开展网络结构优化,该区域在载波增加5%的情况下,网络结构指数降幅达到16%,网络质量也大幅提升了接近1个百分点。

同时,我们通过道路扫频的方式也对试点区域的网络结构进行了评估,优化前后的道路结构指数对比图如下:

6月份道路结构指数图10月份道路结构指数图从上图可以看出,通过网络结构的调整,在道路上小区重叠覆盖严重的路段有所减少,网络结构得到改善。

六、总结

网络结构问题已经成为目前大城市网络发展的重要问题,结构优化也成为继覆盖优化、频率优化之后的又一项提升网络质量的重要工作。

我们建立了一套无线网络结构评估体系,制定了网络结构指数、重叠覆盖度、冗余覆盖指数等多个物理意义鲜明的结构评价指标,对网络结构的健康程度做到了定量评估、分类评估和逐级评估。

对于网络结构具体的调整策略,涉及优化和规划两个层面。简单来说,优化层面是要进行覆盖控制及900向1800的话务迁移,规划层面是要进行业务下沉及900向1800的载波迁移。

这套结构评估和优化方法已经在广州现网进行了试点,效果良好,后续将扩大区域进行推广。

无线优化工作总结

无线优化工作总结 篇一:无线络优化工作总结 无线络优化工作总结 时间过得很快,转眼间大学毕业已经一年多了,回顾自己毕业后的日子,我从事了络优化的工作,毕业后的这一年,感觉自己在工作上有了一定的进步。 首先谈谈测试工作方面的,在测试的过程中遇到过很多的信号问题,处理了各种各样的投诉,我掌握了路测中五个重要的指标:Ec/Io、TXPOWER、RXPOWER、TXADJ、FER,学会了路测中常见的导致掉话原因、现象分析,学会了通过天馈调整来解决导频污染、深度覆盖不足等问题,了解了通话过程的一些重要信令,通过对CDMA基础知识的学习,我能够胜任测试的工作,熟练测试的基本过程和注意事项并能够灵活地处理用户投诉和分析测试数据,可以说,测试工作让我学到了很多知识,使我在工作中不断提升。 而在专项优化项目组里,我接触了很多新的事情,在同事的指导下,我学习MXX、优平台、如翼平台的操作并学会利用它们来提取指标,懂得在维护台查询基站的告警,熟悉用命令查询相关的参数配置与信息,负责过邻区优化的工作,学会了A口传输负荷的评估。通过关注监控日报的信息,了解了一些指标,学习并分析掉话TOPN与DO连接失败问题,对应的输出相关的络异常报告,掌握了案例的编写,并在7

月、8月份输出了当月的案例;也初步的学习了结合CDR分析掉话问题以及部分脚本的制作,输出过如修改EV-DO RevA RevB载频最大用户数、扩容脚、HASH驻留、手机硬辅助切换开关、邻区、小流量门限、语音或数据业务优先等脚本并需要在日后的时间加强学习,也学习过络优化周报、重点工作周报的编写。目前,可以说,我对工作上较多的事情都能处理,遇到问题也能与同事沟通处理,学会了一系列的操作,也输出了各种各样的报告与材料,虽然谈不上精通,但至少也有了一定的认识,而且在之前负责测试与前段时间省测保障的日子中,我对所负责的格有了很深的认识,熟悉了很多的道路信号覆盖情况,在集团测试以及省测的保障工作中,能充分作出自己的贡献,我很开心自己进步了,但我深深的明白到我还有很多事情要学习,要坚持不断的进步。 很感谢公司领导的悉心栽培以及同事的耐心指导,可以说,我从零开始,接触并学习了不少的与优工作相关的技能与知识,对此,我感觉非常的荣幸与高兴,但我觉得这只是个开始,我明白到日后的路还很长,不管是知识方面,还是个人能力方面都还需要时间提升,争取成为一个优秀的络优化工程师。 篇二:无线优工作总结 本人一直在运行维护部优中心从事GSM无线络优化工作,立足本岗、严于律己一直是本人的工作要求和标准,本人主

无线网络优化工程师

无线网络优化工程师应该从最基础的学起:如果你还没有从事网优工作,建议多看一些网优类书籍,比如移动通信原理、GSM/CDMA/WCDMA网络优化指导书,还有一些网优类网站或者论坛,另外最好与一些网优工程师交流沟通了解这个行业,可以加QQ群46476034或者参考西安巨人培训中心网站;如果你已经从事无线网络优化则建议除了继续上面的以外,要从基层工作做起,不怕累不怕辛苦,努力学习基本功,测试、分析、解决方案、用户交流沟通等,最重要的是要尽量多的替你的领导分担更多的工作!相信你会做好的! 要想知道从什么地方学,先应该知道无线网络优化工程师做些什么,然后有针对去学习 网络优化工程师主要干些什么工作2009-08-12 22:01无线网络优化是通过对现已运行的网络进行话务数据分析、现场测试数据采集、参数分析、硬件检查等手段,找出影响网络质量的原因,并且通过参数的修改、网络结构的调整、设备配置的调整和采取某些技术手段(采用MRP的规划办法等),确保系统高质量的运行,使现有网络资源获得最佳效益,以最经济的投入获得最大的收益。 二GSM无线网络优化的常规方法 网络优化的方法很多,在网络优化的初期,常通过对OMC-R(OMC-R(无线接入网网元管理系统)是无线接入网网元统一管理平台)数据的分析和路测的结果,制定网络调整的方案。在采用图1的流程经过几个循环后,网络质量有了大幅度的提高。但仅采用上述方法较难发现和解决问题,这时通常会结合用户投诉和CQT测试办法来发现问题,结合信令跟踪分析法、话务统计分析法及路测分析法,分析查找问题的根源。在实际优化中,尤其以分析OMC-R话务统计报告,并辅以七号信令仪表进行A接口或Abis接口跟踪分析,作为网络优化最常用的手段。网络优化最重要的一步是如何发现问题,下面就是几种常用的方法: 1.话务统计分析法:OMC话务统计是了解网络性能指标的一个重要途径,它反映了无线网络的实际运行状态。它是我们大多数网络优化基础数据的主要根据。通过对采集到的参数分类处理,形成便于分析网络质量的报告。通过话务统计报告中的各项指标(呼叫成功率、掉话率、切换成功率、每时隙话务量、无线信道可用率、话音信道阻塞率和信令信道的可用率、掉话率及阻塞率等),可以了解到无线基站的话务分布及变化情况,从而发现异常,并结合其它手段,可分析出网络逻辑或物理参数设置的不合理、网络结构的不合理、话务量不均、频率干扰及硬件故障等问题。同时还可以针对不同地区,制定统一的参数模板,以便更快地发现问题,并且通过调整特定小区或整个网络的参数等措施,使系统各小区的各项指标得到提高,从而提高全网的系统指标。 2.DT (驱车测试):在汽车以一定速度行驶的过程中,借助测试仪表、测试手机,对车内信号强度是否满足正常通话要求,是否存在拥塞、干扰、掉话等现象进行测试。通常在DT中根据需要设定每次呼叫的时长,分为长呼(时长不限,直到掉话为止)和短呼(一般取60秒左右,根据平均用户呼叫时长定)两种(可视情况调节时长),为保证测试的真实性,一般车速不应超过40公里/小时。路测分析法主要是分析空中接口的数据及测量覆盖,通过DT测试,可以了解:基站分布、覆盖情况,是否存在盲区;切换关系、切换次数、切换电平是否正常;下行链路是否有同频、邻频干扰;是否有小岛效应(孤岛效应

网络优化解决方案

网优中心 针对多厂家交换数据的装置 基于数据仓库技术的元数据驱动设计及多维分析方法 基于 基于数据仓库多维分析方法的网络性能分析、指标( 网络运行性能、运行资源、运行收益及客户满意度的综合分析网络关键数据的自动发布、监控告警体系 网络容量、性能、负荷等运行趋势分析、预测 网络资源、负荷、话务等均衡优化 基于 用户自定义的多维报表体系 为网络的中高级领导层提供管理决策支持 为网络的综合监测、网络优化、网络规划提供服务

参数高速的跟踪分析,发现影响网络性能的关键参数及参数最优设置 运行参数与设计参数的对比分析,指导参数的设置和检查规划数据的合理性不同时期的参数对比分析,发现影响网络性能的关键参数及参数最优设置可视化、地理化的参数查询 运行参数自动合理性检查 适应网络体系结构的变化,可以进行基站割接、增加和删除等操作 根据不同的用户设置不同的权限 方便的网优维护日志管理 针对多厂家话务数据的装载 主要网元( 可由用户自定义的网络性能指标体系和计算公式 多维度的指标分析、追踪 异常网元的定位 网络性能指标的地理化分析 实时自动生成用户定义的动态报表体系 自动生成专业的分析报告 针对典型网络问题的专家分析 用户定义的网络性能监控与报警 针对单个或多个呼叫过程的跟踪、分析 失败事件的统计、跟踪和分析,根据失败信令点的无线环境和 小区无线指标分布分析( 小区无线统计报告 移动网络测试优化分析系统

带有数字化电子地图实时地理导航 测试和回放时所有窗口实时关联、互相对应测试时自动识别网络 广播信道 时隙测试功能 CQT

强制切换测试和锁频测试 可同时对移动 实时邻频干扰载干比测试 GSM 测试和回放时测试点与服务主小区实时连线 扫频支持: 支持 主叫自动拨号、被叫自动应答 CDD 地理化描述无线网络的各项测试参数 专题分析无线下行覆盖、干扰、切换等网络问题 话务数据的地理化观测 准确的双网关对比统计报告,用户可选的强大综合统计报告空闲 频率复用的地理化观测 利用高速扫频数据做信号传播及干扰分析 主小区的 六个邻小区信息 三层信令信息 信道和无线 SQI 网络参数信息( 信令事件实时显示和统计 采集事件实时显示和统计 GSM/DCS 协议支持 对于 连续信道场强扫频速度 设备尺寸长 移动网络室内测试系统

网络优化经验小结

目录 一.邻区漏配 (2) 二.导频污染 (4) 三.天馈接反 (6) 四.弱覆盖 (11) 五.越区覆盖 (15) 六.用户投诉处理 (16)

一.邻区漏配 安庆 1、邻区漏配形成的原因 邻区漏配在网络建设初期是一个比较普遍的现象,邻区漏配大体上可以分为两类。一类是共站的小区的邻区漏配;二类是非共站的小区的邻区漏配。在实际的网络测试中,我们遇到的邻区漏配绝大部分属于第二类情况。 邻区漏配形成的原因有下列几种: 1)实际的无线环境因素的影响。由于网络邻区参数规划数据是按照通常的原则来规划的,并没有结合站点实际所处的无线环境。实际上,由于个 别站点被建在山坡或其他高海拔地区,导致该站点比建在平地时的站点 信号覆盖范围大,从而造成了邻区漏配; 2)网络无线参数规划时应互为邻区的两个小区被配置成单向邻区; 3)在建网初期及今后网络的扩容加站期间,由于新开站点的无线环境或后台数据为及时添加等原因,导致邻区漏配。 2、邻区漏配带来的影响 邻区漏配会导致相关路段的信号较差,严重时会导致掉话,影响用户的感知度。 3、邻区漏配案例精选 案例一:电子技校-3与检察院-3邻区漏配

图1电子技校-3与检察院-3邻区漏配示意图 上图所示为箭头所指位置UE的无线环境,路测过程中车辆是在菱湖北路上由西向东方向行驶,通过CNT软件中的导频列表可以很明显看出扰码为98(电子技校-3)的小区漏配扰码为332(检察院-3)的小区为邻区,导致电子技校-3无法正常切入检察院-3,最终随着电子技校-3的信号逐渐衰减导致掉话。 案例二:英德利大酒店-3与肖坑电信-1邻区漏配

图2英德利大酒店-3与肖坑电信-1邻区漏配 上图所示为箭头所指位置UE的无线环境,路测过程中车辆在该路段由东向西行驶,由上图从软件中可以明显看出扰码为119(英德利大酒店-3)的小区漏配扰码为108(肖坑电信-1)的小区为邻区,导致箭头所示点位置的无线环境指标很差。 4、邻区漏配的解决方法 发现邻区漏配后,一般在后台网管添加相应的小区为邻区即可解决。二.导频污染 安庆 问题简述 在对安庆市东郊10簇进行簇优化测试时发现菱湖南路与龙眠山路交叉口处偶尔有掉话现象,HSDPA业务速率不稳定。现场路测截图如下: 原因分析 从上面CNA测试数据截图来看,初步判断为导频污染导致。对于WCDMA系统,简单来说,导频污染就是指某测试点接收的小区导频信号差别不大(都很强或都很弱),而没有主导频。从测试手机上来看,其表现形式通常是接收的导频功率足够好,但各小区Ec/Io都较弱。目前大部分WCDMA设备支持的最大激活集数目是

2020年无线网络优化系统企业发展战略和经营计划

2020年无线网络优化系统企业发展战略和经营计划 2020年4月

目录 一、行业发展趋势 (4) 1、行业发展现状 (4) 2、行业发展趋势 (5) 二、公司发展战略和措施 (6) 1、公司发展战略 (6) (1)发展战略 (6) (2)公司愿景 (6) (3)三年发展战略目标 (6) 2、战略措施 (7) (1)引进人才、加速团队建设 (7) (2)进一步加大研发投入,加强品牌建设,提升产品质量和口碑 (8) (3)加快产业布局和营销体系建设 (8) (4)营造创新企业文化 (9) (5)加大资本运作 (9) 三、公司经营计划 (10) 四、风险因素 (10) 1、客户集中度高的风险 (10) 2、技术和产品更新换代的风险 (11) 3、专业技术人才流失的风险 (11) 4、核心技术泄密或被侵权的风险 (12) 5、公司业务需要较多资金支持的风险 (12) 6、劳务用工成本上升的风险 (13) 7、运营商采购政策调整的风险 (13)

8、税收优惠政策变动的风险 (14) 9、公司规范经营风险 (14) 10、业务质量控制的风险 (15) 11、应收账款余额较大的风险 (15)

一、行业发展趋势 1、行业发展现状 我国无线网络优化系统行业是伴随着我国移动通信行业发展的。1990 年代初,为了解决电信运营商无线信号覆盖盲区的问题,国内一些厂商从设计生产直放站产品开始涉足本行业。随着我国移动通信行业的飞速发展,无线网络优化系统行业市场逐渐增大,特别是我国城市中楼宇建筑物多而密集,仅靠基站难以达到令人满意的覆盖效果,这为本行业提供了巨大的市场需求。2000 年以后,我国厂商掌握了无线网络优化系统的大部分核心技术,占据了国内主要市场份额,国内厂商间的竞争也有所加剧,行业竞争重点由单纯的设备供应能力竞争逐步过渡到设备供应、系统集成及代维服务等综合实力的竞争。2005 年以来,电信运营商从直放站的采购开始,逐步对无线网络优化系统设备实施集中采购,这使得行业内中小企业的生存空间受到较大挤压,行业集中度不断提高。2008 年至今,伴随着我国3G、4G、5G 移动通信网络的全面建设,我国无线网络优化系统行业开始了新一轮的产业升级,主要体现在从2G、2.5G技术到3G、4G、5G 技术的产品升级、行业内上下游产业链的整合与扩张等,综合实力正逐渐成为本行业竞争的重点。5G建设将作为制造强国建设目标,在政府工作报告中得到进一步确认,此外工信部对于我国5G 研发工作的自信表态也体现我国要努力成为通信强国的决心。监管层不断释放对5G 产业发展的支持,有助于全产业链加速推动5G 发展。政府

网站优化实习报告及总结

网站优化实习报告及总结 网络优化实习小结和实习报告 无线网络优化实习 实习时间: 实习地点:广东湛江,广东阳江 1、实习内容摘要 了解无线网络优化及其常规方法。了解GSM和TD-SCDMA 基本理论,熟悉GSM和TD-SCDMA的一些常用参数的功能作用。熟 悉掌握实操测试软件TEMS8.0, Pilot Premier6.0、ANT、 pioneer-crack;了解测试软件各种窗口功能以及调试、做测试模版。实践与参数理论结合,分析解决网络优化所遇到的问题。 2、无线网络优化 网优是“无线网络优化”的简称,指通信网络建成之后,在此基础上进行各种优化(包括软件、硬件、配置等)。无线网 络优化是通过对现已运行的网络进行话务数据分析、现场测试数 据采集、参数分析、硬件检查等手段,找出影响网络质量的原因,并且通过参数的修改、网络结构的调整、设备配置的调整和采取 某些技术手段(采用MRP的规划办法等),确保系统高质量的运行,使现有网络资源获得最佳效益,以最经济的投入获得最大的 收益。 3、无线网络优化的常规方法 网络优化的方法很多,在网络优化的初期,常通过对 OMC-R数据的分析和路测的结果,制定网络调整的方案。在采用图

1的流程经过几个循环后,网络质量有了大幅度的提高。但仅采用上述方法较难发现和解决问题,这时通常会结合用户投诉和CQT 测试办法来发现问题,结合信令跟踪分析法、话务统计分析法及 路测分析法,分析查找问题的根源。在实际优化中,尤其以分析OMC-R话务统计报告,并辅以七号信令仪表进行A接口或Abis接 口跟踪分析,作为网络优化最常用的手段。网络优化最重要的一 步是如何发现问题,下面就是几种常用的方法: 3.1、话务统计分析法:OMC话务统计是了解网络性能指 标的一个重要途径,它反映了无线网络的实际运行状态。它是我 们大多数网络优化基础数据的主要根据。通过对采集到的参数分 类处理,形成便于分析网络质量的报告。通过话务统计报告中的 各项指标(呼叫成功率、掉话率、切换成功率、每时隙话务量、无 线信道可用率、话音信道阻塞率和信令信道的可用率、掉话率及 阻塞率等),可以了解到无线基站的话务分布及变化情况,从而发 现 异常,并结合其它手段,可分析出网络逻辑或物理参数 设置的不合理、网络结构的不合理、话务量不均、频率干扰及硬 件故障等问题。同时还可以针对不同地区,制定统一的参数模板,以便更快地发现问题,并且通过调整特定小区或整个网络的参数 等措施,使系统各小区的各项指标得到提高,从而提高全网的系 统指标。 3.2、DT (驱车测试):在汽车以一定速度行驶的过程中,借助测试仪表、测试手机,对车内信号强度是否满足正常通话 要求,是否存在拥塞、干扰、掉话等现象进行测试。通常在DT中 根据需要设定每次呼叫的时长,分为长呼(时长不限,直到掉话为止)和短呼(一般取60秒左右,根据平均用户呼叫时长定)两种(可视情况调节时长),为保证测试的真实性,一般车速不应超

无线网络优化设计方案

无线网络优化设计方案 目录 目录 0 摘要 (1) 第一章GSM无线网络优化方法 (2) 1.1 简介 (2) 1.2产生原因 (2) 1.3实施方案 (3) 第二章网络优化常见问题及优化方案 (4) 2.1 网络常见问题 (4) 2.1.1 电话不通的现象 (4) 2.1.2 电话难打现象 (6) 2.1.3 掉话现象 (6) 2.1.4 局部区域话音质量较差 (7) 2.1.5 多径干扰 (8) 2.2 无线网络优化的目的 (9)

2.3 网络优化过程 (10) 2.4 无线网络优化分析工具 (14) 第三章RFID发射设备电磁兼容性研究情况 (15) 摘要 网络优化的工作流程具体包括五个方面:系统性能收集、数据分析及处理、制定网络优化方案、系统调整、重新制定网络优化目标。在网络优化时首先要通过OMC-R采集系统信息,还可通过用户申告、日常CQT测试和DT测试等信息完善问题的采集,了解用户对网络的意见及当前网络存在的缺陷,并对网络进行测试,收集网络运行的数据;然后对收集的数据进行分析及处理,找出问题发生的根源;根据数据分析处理的结果制定网络优化方案,并对网络进行系统调整。调整后再对系统进行信息收集,确定新的优化目标,周而复始直到问题解决,使网络进一步完善。 关键字:系统性能收集、数据分析及处理、制定网络优化方案、系统调整、重新制定网络优化目标

第一章GSM无线网络优化方法 1.1 简介 随着网络优化的深入进行,现阶段GSM无线网络优化的目标已越来越关注于用户对网络的满意程度,力争使网络更加稳定和通畅,使网络的系统指标进一步提高,网络质量进一步完善。 1.2 产生原因 通过前述的几种系统性收集的方法,一般均能发现问题的表象及大部分问题产生的原因。 数据分析与处理是指对系统收集的信息进行全面的分析与处理,主要对电测结果结合小区设计数据库资料,包括基站设计资料、天线资料、频率规划表等。通过对数据的分析,可以发现网络中存在的影响运行质量的问题。如频率干扰、软硬件故障、天线方向角和俯仰角存在问题、小区参数设置不合理、无线覆盖不好、环境干扰、系统忙等。数据分析与处理的结果直接影响到网络运行的质量和下一步将采

网优个人工作总结

2010年年终总结 回顾过去一年的工作,在领导和各位同事支持和帮助下,自己在各方面取得了一定的进步,现请允许我对本人2010年工作简要总结: 10年工作完成情况: 在过去的一年中我见证了渭南区域网络的巨大变化,能够积极地做好自己的本职工作,主要工作有: 1. 换型前阿尔卡特设备维护与优化; 2. 每日全网话务量统计并按县汇总; 3. 完成每月经分报告中的无线话务部分; 4. 按时回复自动dt工单,并向测试人员反馈问题cell,使其在测试过程中加强此问题的关注; 5. 大荔区域投诉处理及大荔故障处理; 6. anos客户感知系统渭南试用项目跟进; 7. 小哨兵自动监测设备维护; 8. 综合资源无线侧gsm网络部分的各类资料整理及汇总,并导入系统;在一年的工作中,我尽自己最大的努力做好本职工作,较好的完成以上主要工作。 10年取得的成绩: 1. 回望过去的一年,在上半年未换型前我一直在维护阿尔卡特设备,在此期间,卡特设备运行正常,各项指标较为良好; 2. 大荔区域的投诉均能较快处理,保证大荔问题基站及小区能较快恢复正常; 3. 因工作需要,我数次前往省公司协助配合巡检前的资料整理、综合资源集中导入等工作,使得gsm网络的综合资源资料较为准确和完整;个人成长优劣势分析 2010年渭南全区的gsm网络变化较大,较2009年相比,今年相继有阿尔卡特以及北电两种设备退服,中兴和华为主设备新建换型工程较为频繁,随着这一巨大变化的悄然而至,我深感到学习新知识的紧迫性愈来愈强,与此同时,自己的劣势方面也慢慢浮出水面,主要表现在如下方面: 1. 欠缺华为中兴两大主设备的深度运维操作, 主要体现在基站小区数据制作方面,原先较为熟悉的北电和卡特退网前,已掌握华为中兴基础性运维操作,但是随着网络的大调整,这些已不足以应付日常的工作需要,每次需要扩容或开站都需要找厂商,久而久之我们对他们的依赖性愈来愈强,所以在新的一年中,应该最大限度的改变这种格局; 2. 欠缺对td基础理解与运维操作; 自我认为自己对td欠缺理论指导,omcr运维也很少涉及,如果能了解这方面领域,对自己的业务水平的发展有很大的好处; 相比劣势,本人的优势主要有以下几个方面: 1. 熟悉excel以及华为中兴设备的大部分报表提取,能较快反馈部门及公 司需要的报表; 2. 掌握中兴华为基础性操作; 当前工作存在的问题及改进意见 1. 综合资源资料收集和整理过程很繁琐,加之基站割接流程尚未成熟,10年为确保综合资源真实可用,随着网络的大的变更,我尽可能的与亿阳工程师保持各种沟通渠道的畅通,多次人工手动的更新资料,工作量较大,希望在新的一年中在整理资料方面得到同事们更多的支持! 2. 在12月初我前往深圳受培期间以及12月下半月我和小张等人前往省公司帮忙期间,我发现工作有断链现象,没有b角,甚至导致自动路测工单从17号到31号近半个月没有人

无线网络优化方案.

无线网络优化方案 调整 AP 覆盖方向或天线角度 应用说明: 在设备的工程安装过程中,合理选择 AP 的位置,合理调整 AP 的覆盖方向或外置天线的角度,尽量减少覆盖盲点和同频干扰,改善信号覆盖质量。目标覆盖区域的信号覆盖强度目标 -65dBm~-70dBm。 信道规划 应用说明: 信道规划和功率调整将是 WLAN 网络的首要的、最先实施的优化方法。在实际的安装部署中, 通常一个 AP 的信号覆盖范围可能很大, 但为了提高覆盖信号质量以及接入密度,又必须部署相应数量的 AP ,造成 AP 的覆盖范围出现重叠, AP 之间互相可见。如果所有的 AP 都工作在相同信道,这些 AP 只能共享一个信道的频率资源,造成整个 WLAN 网络性能较低。 WLAN 协议本身提供了一些不重叠的物理信道,可以构建多个虚拟的独立的 WLAN 网络, 各个网络独立使用一个信道的带宽, 例如使用 2.4G 频段时可以使用 1、 6、 11三个非重叠信道构建 WLAN 网络。 同时信道规划调整需要考虑三维空间的信号覆盖情况,无论是水平方向还是垂直方向都要做到无线的蜂窝式覆盖,最大可能的避免同楼层和上下楼层间的同频干扰。 强烈推荐:802.11n 网络在实际部署时,无论是 2.4G 频段或 5G 频段,建议都采用20MHz 模式进行覆盖,以加强信道隔离与复用,提升 WLAN 网络整 体性能。 功率调整

应用说明: 信道规划和功率调整将是 WLAN 网络的首要的、最先实施的优化方法。完成信道规划就相当于完成了多个虚拟 WLAN 网络的构建。 AP 发射功率的调整需要逐个关注每个虚拟 WLAN 网络,通过调整同一信道的 AP 的发射功率, 降低这些 AP 之间的可见度, 加强相同信道频谱资源的复用, 提高 WLAN 网络的整体性能。 禁止弱信号终端接入 应用说明: 在 WLAN 网络中, 信号强度较弱的无线客户端, 虽然也可以接入到网络中,但是所能够获取的网络性能和服务质量要比信号强度较强的无线客户端差很多。如果弱信号的无线客户端在接入到 WLAN 网络的同时还在大量地下载数据,就会占用较多的信道资源,最终必然对其他的无线客户端造成很大的影响。 禁止弱信号客户端接入功能,通过配置允许接入的无线客户端的最小信号强度门限值,可以直接拒绝信号强度低于指定门限的无线客户端接入到 WLAN 网络中,减少弱信号客户端对其他无线客户端的影响,从而提升整个 WLAN 网络的应用效果。 对于信号强度比较弱的终端,或者距离比较远的终端,关闭低速率应用后可能会出现丢包现象。但是正常的室内覆盖,信号强度可以保证,所以要求在室内覆盖情况下此功能为必选项。 低速率用户限制,对于典型的“占着信道不使用的情况”进行限制,这个 数值建议在 -75到 -80,前提是要做好信号覆盖: 调整 Beacon 帧发送间隔 应用说明:

无线网络优化系统工程师认证题库

一、不定向选择题(每题分,共XX题XX分) 1.如果使用LAPD Concentration技术传输某三个载波小区的语音与信令且Confact为4,则需要使用Abits接口上PCM链路的多少个时隙?( C ) 个个个个。 32的PCM系统中,用于传输同步信号的时隙是( A ) 时隙时隙时隙时隙 3.下列哪种情况,不需做位置更新( D ) A.用户开机 B.用户从一个位置区(LA)转移到另一个位置区(LA) C.由网络通知手机做周期登记 D.电话接续 Detach and IMSI Attach 信息存储在那个网络单元中( C ) VLR 5.向基站传送测量报告的时间周期约为( D ) 秒秒毫秒秒 6.空闲模式下,短消息通过哪个逻辑信道完成发送( B ) 7. 在空闲状态下手机用户改变所属小区会通知网络吗?( C ) A.会 B.不会 C.会,如果同时改变了位置区 D.会,如果同时改变了所属BSC 8. 假设一部手机正在通话,此时有一个短消息发给它,那么短消息会占用哪个逻辑信道:( C ) 9. 移动台落地的短信息是通过什么信道来传送的?( A ) 空闲时通过SDCCH 来传送,而MS忙时通过SACCH来传送空闲时通过SACCH来传送,而MS忙时通过SDCCH 来传送 C.都通过SDCCH来传送 D.都通过SACCH来传送 10. 周期位置更新的主要作用是:( D ) A.防止对已正常关机的移动台进行不必要的寻呼。 B.定期更新移动用户的业务功能。 C.防止移动台与网络失步。 D.防止对已超出信号覆盖范围或非正常掉电的移动台进行不必要的寻呼。

11. 设定两个频率f1,f2,下列哪种情况属三阶互调( B ) , B.2f1-f2, C.3f1-f2 12. 送基站识别码信息的逻辑信道是( C ) 13.以下哪种逻辑信道工作于盗用模式、专用于切换?( A ) 个2M传输不用信令压缩的情况下最多可以开通几个载波:( B ) 个个个个 15.空闲状态下,MS每隔( B ) 时间读一次服务小区BCCH上的系统信息? D.都不是 16. 以下关于定位算法的描述( B )项是错误的? A.定位算法是针对MS在激活模式下的小区选择 B.定位算法每480 ms输出一个结果就要切换 C.定位算法可以采用信号强度标准,也可以采用路径损耗标准 D.定位算法输入的是测量报告,输出的是切换的候选小区列表 17.立即分配消息是在以下哪个逻辑信道发送的( C ) 18. 关于呼叫的建立描述,下列哪种说法是错误的?( B ) 与SACCH是成对产生的与TCH是成对产生的与SACCH是成对产生的与FACCH不是成对产生的 19. 以下关于位置更新的说明,哪个是错的?( A ) A.正在通话的MS切换到属于另一位置区域的小区后,马上就要作位置更新开机登记时不一定都要作位置更新 C.通过在两相邻的位置区域的边界上设置一滞后参数CRH,可防止乒乓位置更新 D.移动台只有在发现当前小区的LAI与SIM卡里存储的LAI不一致时,才会发起位置更新的请求 20. SDCCH上能承载( B ) 业务 A.呼叫建立、寻呼、数据业务等 B.呼叫建立、短信息、位置更新、周期性登记、补充业务登记等业务 C.呼叫建立,短信息、位置

通讯网络优化个人工作总结及工作计划

通讯网络优化个人工作总结及工作计划一、 xxxx年主要负责区域1(1-12月)和区域2(1-9月)的网络优化、投诉处理和网络规划等日常工作。除此之外,xxxx年所做重点工作和专项工作包括: 继上一年区域1边界漫游问题的测试工作,今年年初对测试过程中,出现的弱覆盖、信号质量差、掉话和边界漫游等问题集中进行了梳理分析,对边界3G/2G基站进行了优化调整,根据边界农村各具特色的无线环境,我们选择了不同的调整方案和参数设置。经过几周的优化调整,边界弱覆盖和质差问题得到了显著地改善,边界漫游情况也得到了有效地解决。 对热点投诉区域附近住宅区进行了多次现场勘测和测试。根据投诉地点情况结合测试结果,提出五个点规划五个基站对这五个住宅小区进行有效覆盖,以解决该热点投诉区域覆盖问题。 针对3月16日起,区域2七个基站W网上行出现RTWP低噪过高的情况,我们多次在此区域进行现场干扰排查,最终将干扰源地点锁定为区域2胶管有限公司厂房内。在分公司及无线电委员会人员的共同配合下,与该公司人员多次协商,将其厂房内的信号屏蔽设备关闭,周边基站指标恢复正常,用户体验得到了有效改善。 3月底针对高速公路的专项优化工作,进行了多次DT测试工作,对其2G/3G网络优化结果及网络质量进行验收评估;汇总了优化后的

高速公路2G/3G主覆盖小区数据库,以便日后尽量维持高速公路专项优化成果;将高速公路专项工作相关优化文档及资料归总并留存。 根据提取到的重点关联指标分析,出75个疑似隐患站点;随后对测试及分析工作进行跟踪和审核。根据测试情况及分析结果挑出40 个基站共98面天线进行更换,对天馈更换前后关联指标进行详细, 并进行实地测试、勘察和验收。更换天馈后的基站路测指标和后台关联指标都得到了明显提升。 为便于网络优化工作高效性和准确性,网优中心开展了宏站的天 馈核查工作,我负责郊县组汇总、核查及检查工作。经过3个月的核查工作,郊县组基础数据库准确率得到了大幅度提升(2G达到85%,3G达到65%)。 在分公司运维部的配合下,耗时一个月对集团客户部提供的32个信号较差区域进行了现场勘查及实地测试,根据测试结果对这些区域进行详细的梳理分析。部分可以通过优化调整改善覆盖的区域及时进行优化调整改善信号质量和电平,提升用户体验;对其中属于覆盖盲区的地点提出建站需求并加入三滚需求库。 为配合区域1分公司校园营销活动,对区域1仁爱学院和区域1 石油职业技术学院两所大学的LTE网络和WCDMA网络进行了摸底测试。根据测试结果结合后台指标分析,做出了相应的优化调整,并对调整后的校园网络进行了覆盖评估和容量评估,确保了校园营销活动的顺利完成。为满足新一批校园用户带来的需求,给出了进一步的改善方案。

基于大数据技术的智能化无线网络优化体系

基于大数据技术的智能化无线网络优化体系 对于大数据的技术核心,主要是进行预测工作,它是人工智能中重要的组成部分。它将数学的计算方式运用到数据的预测中,通过大数据模型的自动学习和训练,进行每一个区域的网络质量趋势的预测,从而进行网络的优化工作。此次论文主要探讨的是大数据技术的智能化无线网络优化体系。 标签:大数据智能化无线网络优化体系 对于大数据的理解方式已经发生了改变,大数据不单单是数据量大的问题,而是通过数学的分析得到更多智能的信息,其中包含了这些数据的数量、属性等。所以,大数据的分析是非常关键的。目前,基本上很多技术都使用了智能化,而之所以能成就今天的局面,是因为通过了大量数据的记录和分析,使用最好的预测模式,不断的改进系统所取得的成就。 一、大数据分析的理论方法 1.数据可视化法 对于大数据的分析功能,所包含的内容较多不但需要专家进行分析,还包括了业务领域的用户。对于不同用户的大数据分析,最基本的要求就是最终获得结果的可视化。由于这种方法可以非常直接的展现出数据模式的特点,所以,非常实用。 2.数据挖掘技术 关于大数据分析的重要功能就是进行数据挖掘以及机器的学习算法,其中不同的计算方法必须要根据不同类型和数据和格式进行确定,然后更为精准的计算出数据,这也是它本身的特点之一。 3.模型预测能力 大数据的应用领域较多,其中最为关键的便是预测分析。它可以从很多数据中找出其中的特点,然后建立模型,再向模型中输入数据预测未来的结果。 二、大数据技术的智能化无线网络优化体系 1.大数据分析的技术和处理的过程 对于具体的技术主要包含了了数据的采集和存储、数据的处理和分析、数据的挖掘以及数据的建模和预测,然后再将最终的结果展现出来。主要处置的过程分为四部,分别为采集、导入和预处理,然后再进行统计和分析,再进行数据的挖掘。首先,进行数据的采集和存储,也就是将客户端的数据用数据库收集起来。

热门-网优个人工作总结

网优个人工作总结 网优个人工作总结(精选3篇) 从20xx年开始进入电信东营分公司从事无线网优中心工作学习,一直从事通信工作。对无线基站维护、无线室分维护、室分建设及相关工作有一个系统的学习。熟悉维护操作流程,对故障处理有较快较好的判断方式。能够迅速准确处理好故障!有真实现场的操作经验和从后台判定故障经验。也很希望后续有机会继续发挥这方面的优势。 从20xx年10月至今,一直从事移动河口项目,对本工作算是认知清楚,对工作流程熟悉,能有效沟通移动计划建设部、移动市公司监理、县区网络部、县区现场监理、移动县区代维、施工单位及相关人员。 现场管理人员应具备对施工成本、工程质量、工程进度有序的把控,能够有效的沟通相关人员,共同解决困难。有起到承上启下的作用! 工作规划:继续有效完成移动河口项目工作!争取早日完成此项工作!虽然走完全部流程可能需要一年时间!仍会坚持不解,不放松干好剩余工作!争取让移动对咱们公司有一个好的评价,为日后进入移动工程打下一个良好的基础。在这剩余一年的时间里不能仅仅干好剩余的本职工作。在工作之余不断了解移动和河口通信相关行业及咱们公司可以进入的行业,找寻商机。争取为公司争取到一定机会!为公司创造利润!

一、工作总结 xxxx年主要负责区域1(1-12月)和区域2(1-9月) 的网络优化、投诉处理和网络规划等日常工作。除此之外,xxxx年所做重点工作和专项工作包括: 1、区域1边界漫游专项优化工作 继上一年区域1边界漫游问题的测试工作,今年年初对 测试过程中,出现的弱覆盖、信号质量差、掉话和边界漫游等问题集中进行了梳理分析,对边界3G/2G基站进行了优化调整,根据边界农村各具特色的无线环境,我们选择了不同的调整方案和参数设置。经过几周的优化调整,边界弱覆盖和质差问题得到了显著地改善,边界漫游情况也得到了有效地解决。 2、区域2热点投诉区域测试工作 对热点投诉区域附近住宅区进行了多次现场勘测和测试。根据投诉地点情况结合测试结果,提出五个点规划五个基站对这五个住宅小区进行有效覆盖,以解决该热点投诉区域覆盖问题。 3、区域2大面积干扰排查工作 针对3月16日起,区域2七个基站W网上行出现RTWP 低噪过高的情况,我们多次在此区域进行现场干扰排查,最终将干扰源地点锁定为区域2胶管有限公司厂房内。在分公司及无线电委员会人员的共同配合下,与该公司人员多次协商,将其厂房内的信号屏蔽设备关闭,周边基站指标恢复正常,用户体验得到了有效改善。

网络优化方案

2017 年 网 络 优 化 方 案 技术部—IT组 2016-11-28 目录 前言 一、优化目的 1.01、网络体验 1.02、早期酒店无线覆盖方案的问题 1.03、酒店无线(WiFi)网络整体服务

二、解决方案 2.01、网络示意图 2.02、设备选型 2.03、办公区方案 2.04、度假酒店客房方案 1、客房数量 2、网络拓扑 3、方案说明 2.05、大别墅方案 前言

酒店无线(WiFi)上网,在几年前还是个超前时髦的概念,但随着以 iPhone/ iPad为代表的智能手机/平板电脑的迅速普及,成为人手一个(特别是商务、旅游人士)的必备终端,无线(WiFi)上网已经成为所有酒店(无论是国外还是国内)必须考量的基础服务。 实际上,酒店的服务人员及管理者已经越来越多的遇到来自于客户对于无线(WiFi)网络的需求。国内酒店业门户网站“迈点网”(https://www.doczj.com/doc/d511375678.html,)载录的“酒店需具备的十个信息化服务”,描述了客户经常反映和投诉的十个酒店信息化服务,其中最重要的一个就是客户对网络(特别是无线网络)的需求:“网络不好,包含两层意义:A、网络接入点不好,客户找不到网口,或者网口不方便,客人在家里/办公室已习惯了无线上网,但能提供无线上网的酒店数量非常少;B、网络速度和方便度不好,客人在酒店的上网速度、方便性与家里/办公室相比差距甚远” 综上所述,“酒店WiFi无线上网”已经成为最受关注、最吸引客户的酒店服务。提供全面的、免费的WiFi无线上网服务,会使酒店更加吸引客户,从而提高酒店客房入住率。 一、优化目的

1.01、网络体验 真正令客户满意的无线(WiFi)服务,绝不仅仅是对酒店的无线(WiFi)信号的简单覆盖。酒店无线(WiFi)服务,是涉及“统一服务、无线信号、上网速度、无缝连接、差异化体验、网络门户”等多个方面的综合服务。如果不进行充分的、全面的准备,仓促进行无线网络覆盖部署,不但不能为酒店增添新的卖点,反而可能会因无线网络体验不好而引致客户的抱怨,得不偿失。 1.02、早期酒店无线覆盖方案的问题 早期(2004年以前)的酒店无线(WiFi)网络覆盖,往往采用的是以有线局域网为基础,再安装1个或多个分散的无线接入点(AP),以提供酒店内部指定区域的无线网络连接,这种方式的优点是部署简单,普通家庭/个人用户在家庭也多采用这样部署方式。但随着无线网络应用的发展、酒店无线网络服务的用户规模扩大,这种分散AP的部署方式暴露出越来越多的缺点: A、AP独立工作,缺乏统一的管理:AP分散在各个区域,独自工作。网管人员必须对每一个AP进行基本安装配置、安全策略配置、访问控制配置,随着酒店无线网络规模的逐渐增大,日常安装维护工作变得非常繁琐,例如网络临时变更或修改配置需要酒店网管人员对每一个AP逐个进行配置变更,缺乏统一配置和管理。 B、接入有效性、稳定性无法保障:分散的AP布放,由于WiFi网络的传输距离有限,加上酒店客房墙体对无线信号的阻碍,往往会导致离AP较远的房间无法接受到稳定的无线信号;如果试图通过密集布放多个AP来解决信号问题,由于各个AP之间没有统一管理,因此反而会因为AP之间的无线RF信号的互相冲突,反而会导致客户连接的不稳定;而且客户电脑/终端同时接收到多个酒店无线网络的信号,可能会产生使用上的困惑,并且在实际使用时会出现交替连接/断开的现象,影响客户的无线上网体验。

无线网络优化系统工程师认证题库

一、不定向选择题(每题1.5分,共XX题XX分) 1.如果使用LAPD Concentration技术传输某三个载波小区的语音与信令且Confact为4,则需要使用Abits接口上PCM链路的多少个时隙? ( C ) A.4个 B.6个 C.7个 D.9个。 2.30/32的PCM系统中,用于传输同步信号的时隙是 ( A ) A.0时隙 B.16时隙 C.28时隙 D.32时隙 3.下列哪种情况,不需做位置更新 ( D ) A.用户开机 B.用户从一个位置区(LA)转移到另一个位置区(LA) C.由网络通知手机做周期登记 D.电话接续 4.IMSI Detach and IMSI Attach 信息存储在那个网络单元中 ( C ) A.BSC B.HLR C.MSC/VLR D.BTS 5.向基站传送测量报告的时间周期约为 ( D ) A.1秒 B.2秒 C.10毫秒 D.0.5秒 6.空闲模式下,短消息通过哪个逻辑信道完成发送 ( B ) A.BCCH B.SDCCH C.SACCH D.FACCH 7. 在空闲状态下手机用户改变所属小区会通知网络吗? ( C ) A.会 B.不会 C.会,如果同时改变了位置区 D.会,如果同时改变了所属BSC 8. 假设一部手机正在通话,此时有一个短消息发给它,那么短消息会占用哪个逻辑信道: ( C ) A.BCCH B.SDCCH C.SACCH D.FACCH 9. 移动台落地的短信息是通过什么信道来传送的? ( A ) A.MS空闲时通过SDCCH来传送,而MS忙时通过SACCH来传送 B.MS空闲时通过SACCH来传送,而MS忙时通过SDCCH来传送 C.都通过SDCCH来传送 D.都通过SACCH来传送 10. 周期位置更新的主要作用是: ( D ) A.防止对已正常关机的移动台进行不必要的寻呼。 B.定期更新移动用户的业务功能。 C.防止移动台与网络失步。 D.防止对已超出信号覆盖范围或非正常掉电的移动台进行不必要的寻呼。 11. 设定两个频率f1,f2,下列哪种情况属三阶互调 ( B ) A.f1-f2, B.2f1-f2, C.3f1-f2 12. 送基站识别码信息的逻辑信道是 ( C ) https://www.doczj.com/doc/d511375678.html,CH B.FCCH C.SCH D.AGCH 13.以下哪种逻辑信道工作于盗用模式、专用于切换? ( A ) A.FACCH B.SACCH C.SDCCH D.FCCH 14.1个2M传输不用信令压缩的情况下最多可以开通几个载波: ( B ) A.9个 B.10个 C.12个 D.15个 15.空闲状态下,MS每隔 ( B ) 时间读一次服务小区BCCH上的系统信

无线网络优化与发展研究

龙源期刊网 https://www.doczj.com/doc/d511375678.html, 无线网络优化与发展研究 作者:赵庆义 来源:《硅谷》2012年第11期 摘要:目前3G业务规模发展对3G网络支撑带来新压力。市区深度覆盖和农村广度覆盖需进一步提升,全网资源利用率有待提高。行政村覆盖及住宅小区、城中村等深度覆盖急需提升;站址逼迁形成的网络盲点,是用户感知的最大杀手。 关键词: 3G网络;优化;智能管道; 中图分类号:TN919 文献标识码:A 文章编号:1671-7597(2012)0610018-01 1 网络规模现状 1.1 网络现状 3G网络:在覆盖广度和网络质量上有差异化优势,市区深度覆盖存在不足;2G网络:市区、高速与主要竞争对手相当,但在农村、国道、省道等仍与竞争对手存在较大差距。 1.2 网络存在主要问题 1)3G智能手机流量及信令增长迅猛、局部网络压力大:3G用户增长迅猛,无线接入信令大幅增加,对无线网络造成很大的压力;用户移动性增强,对业务体验要求提高。2)移动加快推进LTE实验;联通加大投资提高WCDMA的覆盖;网络流量话务的增加,对CDMA的网络形成压力;智能终端与云计算:智能终端的爆发性规模发展,对网络形成压力;“终端+应用”日益凸显,对平台维护形成压力。3)3G市区深度覆盖不足:重要楼宇室内深度覆盖不足,室内投诉占比达60%。4)广覆盖不足:行政村信号通达率不高,良好覆盖率仅75%,不利于农村市场发力。新增高速、高铁、城轨需覆盖。5)网络利用率总体较低、持续出现局部话务热点:网络时隙忙闲不均。1X掉话率需要改善。 2 网络优化实施举措 1)做广做厚:中心城区双载波连片覆盖,同时建立“资源池+滴灌式扩容”流程。2)疏控结合:做好3G信令优化,WiFi分流。3)部署智能管道开展1x增强、DOB等新技术试验, 提高频率资源效率。4)建立目标建筑数据库同时将需求分三类优先级,根据投资安排,标志性建筑优先室外+室内“组合拳”根据集团部署,开展室分分流话务、FEMTO、PICO试点。 5)建立行政村数据库农村薄覆盖:现阶段重点解决行政村中心聚居地的覆盖,配套集约化:每村覆盖投入控制在2~20万元以内建立各场景的集约配套造价模型,降低每站配套成

相关主题
文本预览
相关文档 最新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