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最新)历史七年级下册第一单元第5课《安史之乱与唐朝衰亡》省优质课一等奖教案

  • 格式:docx
  • 大小:180.62 KB
  • 文档页数:7

下载文档原格式

  / 7
  1.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2.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3.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安史之乱与唐朝衰亡》教学设计

教学模式:

探究式教学是以自主探究为主的教学。它是指教学过程是在教师的启发诱导下,以学生独立自主探究或合作讨论为前提,以现行教材为基本探究内容,以学生周围世界和生活实际为参照对象,为学生提供充分自由表达、质疑、探究、讨论问题的一种教学形式。学生对当前教学内容中的主要知识点进行自主学习、深入探究并进行小组合作交流,以自我获取,自我求证的方式深化知识的理解和运用。从而较好地达到课程标准中关于认知目标与情感目标要求的一种教学模式。其中认知目标涉及与学科相关知识、概念、原理与能力的掌握;情感目标注重科学素养与道德品质的培养。

探究式教学的课程环节:

创设情境——启发思考——自主探究——协作交流——总结提高

设计思路:

通过杜甫两首不同时期的唐诗,反映出唐朝经安史之乱由盛转衰的史实,以诗证史引入本课主题“安史之乱”。将课文内容,以安史之乱爆发的原因,经过和影响作为主线条串联起来。借助历史图片和地图,分析安史之乱的原因。利用多媒体视频,介绍安史之乱的过程。再通过史料分析,适度补充一些教学资源,引领学生探究:“安史之乱”给唐朝带来哪些影响?在课堂上展示学生课前搜集的描写“安史之乱”造成的衰败景象,与人民饱受战乱之苦的诗歌,感知“安史之乱”的影响,加深学生对“安史之乱”导致唐朝衰亡的理解,认识和平、统一是社会发展、人民生活幸福、文化发展的前提和保障。

教材分析:

唐朝的繁荣盛世大约持续了一百多年,唐玄宗统治后期的一场安史之乱揭开了唐中央政府和地方割据势力之间争斗的序幕。从此,唐朝由盛而衰,逐渐形成藩镇割据的局面,统治越来越腐朽,

最终在农民战争打击下土崩瓦解。唐朝灭亡后,在我国南方和北方各地出现多个割据政权,中国进入了五代十国分裂时期。

教学目标:

【知识与能力目标】

了解安史之乱和黄巢起义,知道唐朝灭亡后五代十国的局面,思考历史事件之间的内在联系,知道唐朝衰亡的原因。

【过程与方法目标】

(1)通过比较唐玄宗前期和后期统治所采取的不同措施,分析唐朝衰亡的原因,学会以史为鉴,初步掌握正确评价历史人物的方法。

(2)阅读相关诗文和史料,培养提炼有效信息、分析问题的能力,加深对历史问题的理解。

(3)识读《五代十国形势图(后周时期)》,直观认识五代十国时期政权的更迭与分立,培养从历史地图中提取有效历史信息的能力。

【情感态度价值观目标】

感悟政治清明与王朝兴盛的关系,体会农民起义对历史发展的推动作用,思考国家分裂的历史教训。

教学重难点:

教学重点:安史之乱爆发的原因;唐朝的灭亡。

教学难点:唐朝的衰亡原因;五代十国形成的原因和影响。

课前准备:

1.多媒体课件;

2.学生完成相应预习内容;

3.学生课前查阅相关背景资料,搜集有关资料。课时安排:1课时

教学过程:

口诀记忆:

开元末年唐玄宗,不理朝政享乐增,地方势力大膨胀,

安史之乱续八载,地方经济大破坏,大唐国势盛转衰,

连年灾荒生活苦,农民黄巢把义起,直到公元九零七,

大唐王朝至此灭,五代十国大分裂。

唐朝从618年李渊称帝到907年唐朝灭亡,共存在了将近300年的时间。唐前期曾出现过“贞观之治”和“开元盛世”,经济繁荣,社会安定,国力强盛。唐朝后期,政治腐败,

各种矛盾冲突不断。安史之乱,使唐朝由盛转衰,逐渐形成藩镇割据的局面。在黄巢起义的致命打击之后,唐朝被朱温建立的后梁取代,中国进入五代十国战乱割据状态,但统一始终是一个客观存在的必然趋势。

【课堂小结】

唐玄宗后期,社会矛盾尖锐。755年发生的安史之乱成为唐朝由盛而衰的转折点。唐朝后期,统治腐朽,黄巢起义爆发,907年,朱温建立后梁政权,唐朝灭亡。唐朝之后出现了五代十国的更迭和分立局面。

【板书设计】

板书设计2

教学反思

本课主要再现了唐朝由盛世到衰败的过程,重点是识记安史之乱爆发的原因,难点是如何让学生在探究学习中得出正确的教训和人生观。在本课中,充分展示了唐玄宗统治后期的腐化,和其带来的严重后果,以此启发学生,让他们拥有正确的人生观。另外,要让学生明白五代十国虽然混乱不已,但其中仍然孕育着统一的因素,使其领悟到统一是整个中华民族的夙愿。