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文档之家› 中国控制吸烟报告

中国控制吸烟报告

中国控制吸烟报告
中国控制吸烟报告

2007年中国控制吸烟报告 ―创建无烟环境 享受健康生活-

卫生部履行《烟草控制框架公约》领导小组办公室

二○○七年五月 北京

目录

前言 (2)

第一部分被动吸烟对健康的危害 (4)

1.被动吸烟吸入的烟雾中含有多种有毒物质和致癌物 (4)

2.被动吸烟不存在所谓的“安全暴露”水平 (4)

3.被动吸烟对人群健康(尤其对儿童和妇女)危害严重 (5)

第二部分我国至少有5亿人遭受被动吸烟的危害 (8)

1.接触二手烟的人群众多 (8)

2.被动吸烟场所广泛 (8)

3.影响被动吸烟的因素众多 (9)

第三部分立法是禁止在公共场所吸烟的关键措施 (10)

1.国际上通过立法控烟的成功经验 (10)

2.我国禁止公共场所吸烟立法现状 (11)

第四部分公共场所禁烟立法已经成为公众共识 (13)

1.公众对禁烟立法的态度 (13)

2.经营者对禁烟立法的态度 (14)

第五部分挑战与应对 (15)

1.政府的行动 (15)

2.开展公共场所禁止吸烟的活动 (15)

3.“无烟奥运”正向我们走来 (15)

参考文献 (17)

前言

我国政府高度重视控烟工作,积极参与国际控烟活动。2000年至2003年,经国务院批准的由国家发展改革委、卫生部、外交部等12个部(委、局)组成的政府间谈判机构,积极支持并参与了《烟草控制框架公约》(简称《公约》)的谈判和制定。2003年5月21日,第56届世界卫生大会一致通过了《公约》。我国于2003年11月10日签署了《公约》。2005年8月28日,第十届全国人大常委会第十七次会议正式批准《公约》,为第89个批准《公约》的国家。2005年10月13日,我国政府举行了履行《公约》启动仪式。2006年1月9日,《公约》在我国生效。为了积极有效履行《公约》,2007年1月,在原政府间谈判机构的基础上,国务院批准成立了由国家发展改革委、卫生部等8个部(委、局)组成的中国履约部际协调机制,负责协调全国的履约工作。这些都向世界表明了中国对控烟工作的重视,表明了中国对在《公约》的框架下加强各国的合作,应对公共卫生领域的挑战以及保护公民健康的郑重承诺。《公约》为中国的控烟工作带来新的机遇与挑战。

《公约》第8条,“防止接触烟草烟雾”中提出:

1.各缔约方承认科学已明确证实接触烟草烟雾会造成死亡、疾病和功能丧

失。

2.每一缔约方应在国家法律规定的现有国家管辖范围内采取和实行,并在其

他司法管辖权限内积极促进采取和实行有效的立法、实施、行政和/或其他措施,以防止在室内工作场所、公共交通工具、室内公共场所,适当时,包括其他公共场所接触烟草烟雾。

据推算,我国每年死于被动吸烟的人数超过10万,每一个凋零的生命就是一条拒绝被动吸烟的重要理由。但是还有相当比例的公众对被动吸烟造成的健康损害不清楚。在室内工作场所、公共交通工具、室内公共场所遭受被动吸烟的比例还相当高,我国距离《公约》要求还有相当的差距。

2007年世界无烟日的主题是“创建无烟环境”。为宣传被动吸烟的危害,切实做好我国的履约工作,卫生部控烟履约办公室组织专家编印了《2007年中国

控制吸烟报告——创建无烟环境,享受健康生活》。

报告针对中国人群对被动吸烟的危害缺乏深刻认识的现实,列举了被动吸烟对健康危害的科学证据,阐述了中国人群遭受被动吸烟危害的严重性,分析了被动吸烟的主要影响因素、公众对公共场所禁止吸烟的态度以及立法现状,并在此基础上提出了相关的挑战与应对。希望报告能够促进各级政府立法或制定相关规定,并有效实施,以防止公众在室内工作场所、公共交通工具、室内公共场所遭受被动吸烟危害。

第一部分被动吸烟对健康的危害

被动吸烟是指不吸烟者吸入吸烟者呼出的烟雾及卷烟燃烧产生的烟雾,也称为“非自愿吸烟”,或“吸二手烟”。

1.被动吸烟吸入的烟雾中含有多种有毒物质和致癌物

卷烟点燃时会产生极高温度(900℃),这时产生的烟草烟雾中含有4 000多种化学物质,包含许多有毒有害物质,其中有40多种物质具有致癌性。表1列出了烟草烟雾中主要致癌物和有毒有害物质。

表1 烟草烟雾中的有毒物质和致癌物质

有毒物质

一氧化碳、一氧化二氮、甲醛、乙醇、甲烷、甲苯、氢化氰、铅、铝、锌、镁等

致癌物质

苯并芘、氯乙烯、亚硝胺、多环芳烃、亚硝基甲苯、镉、镍、钋210等

2006年美国卫生总监报告[1]明确指出:

二手烟雾中含有几百种已知的有毒或者致癌物质,包括甲醛、苯、氯乙烯、砷、氨和氢氰酸等。

二手烟雾已被美国环保署和国际癌症研究署确定为人类A类致癌物质。国立职业安全和卫生研究院已做出结论:二手烟雾是职业致癌物。

2. 被动吸烟不存在所谓的“安全暴露”水平

室内空气中烟草烟雾浓度的大小,决定于烟雾释放量(吸烟人数,吸烟量,吸烟频率),居室容积及通风状况。很多人认为,只要吸烟人数少,房间面积足够大,危害可以减至最低,甚至没有危害,也就是说,存在“安全暴露”水平。但是下面的科学证据说明被动吸烟不存在“安全暴露”水平。

每燃烧一支卷烟所形成烟草烟雾中含有的苯并芘高达180纳克(1纳克=10-6克)。这在一个30立方米容积的居室内就会形成6纳克/立方米浓度,超过卫生标准(1纳克/立方米)6倍。为了将它稀释至容许浓度,就得把居室30立方米空气每小时更换5~6次,而目前在宾馆和家庭中常用的中央空调和普通空调均无过滤清除苯并芘等类超微颗粒的功能,一旦卷烟烟雾在室内形成就很难加以清除。

有研究报道:在通气条件极差的环境下,暴露在充满烟草烟雾的房间内仅一小时,被动吸烟者血液中碳氧血红蛋白从平均1.6%升至2.6%,大致相当于吸一支焦油含量中等的卷烟。

一般的空气净化系统可以除去大的颗粒,但不能清除小颗粒或者二手烟雾中的各种气体。美国通风问题权威机构——美国采暖-通风-空调工程师学会——已经做出结论,不能依靠通风技术来控制接触二手烟雾的健康风险。因此将吸烟者和非吸烟者分开、净化空气或装置通风设备等,都不能够消除二手烟雾对非吸烟者的危害。如吸烟区设立在同一建筑物内,暖气、通风、空调系统的正常运行,会把二手烟雾传送到整个建筑物中的每个角落。

由于二手烟雾包含很多能够迅速刺激和伤害呼吸道内膜的化合物。即便是短暂的接触,也会产生如下后果:

导致健康人上呼吸道损伤,使哮喘患者发作更频繁,病情更严重。

增加血液粘稠度,伤害血管内膜,引起冠状动脉供血不足,增加心脏病发作的危险。

所以,无论是单独还是同时使用通风和过滤措施,都不能将室内二手烟雾暴露水平降低到可接受的程度。只有完全无烟环境才能真正有效地保护不吸烟者的健康。

3. 被动吸烟对人群健康(尤其对儿童和妇女)危害严重

有关被动吸烟与健康影响的研究报道最早出现在1971年美国卫生总监报告中[2]。1981年日本科学家Hirayama T. [3, 4]关于被动吸烟与肺癌关系的前瞻性研究是被动吸烟对健康危害研究的“里程碑”。

Hirayama T. 观察了日本29个地区91 540不吸烟已婚妇女的死亡情况。观察发现:

丈夫不吸烟的妇女的肺癌标化死亡率为8.7/10万。

丈夫每日吸烟1~19支的妇女的肺癌标化死亡率为14/10万,相对危险度为

1.61。

丈夫每日吸烟20支及以上的妇女的肺癌标化死亡率为18/10万,相对危险度为2.08。

之后,相继有几十项研究进一步证明了被动吸烟对健康的危害。

1986年美国卫生总监报告[5]、1986年和1999年美国国立卫生研究院[6, 7]、1992年美国环保署和1997年美国加州环保署的权威报告[8, 9]中都指出:被动吸烟增加成人肺癌、心血管疾病和慢性阻塞性肺病发生的危险性,增加哮喘的发病风险,损害肺功能。

2006年美国卫生总监报告[1]进一步指出:

二手烟雾与吸烟者本人吸入的烟雾相比,很多致癌和有毒化学物质的浓度更高。

呼吸二手烟雾即使时间很短,也会马上对心血管系统产生不良影响,从而增加心脏病发作的危险。

在家中或工作场合接触二手烟雾的非吸烟者,发生心脏疾病的风险提高了25%~30%,发生肺部疾病的风险提高了20%~30%。

据此,美国卫生总监报告[1]的结论是:成人接触二手烟雾会对心血管系统立即产生不良影响,引起冠状动脉缺血性心脏病和肺癌。

我国学者等于1997~2000年对60 377名40~70岁妇女进行调查[10],结果见显示,在家中被动吸烟的妇女,患脑卒中的危险性随丈夫每天吸烟量加大而增高(见表2)。

表2 丈夫吸烟量和妻子患脑卒中危险性的关系

丈夫吸烟量(支/天)妻子患脑卒中危险性增高率(%)

1~9 28

10~19 32

>20 62

我国学者另一项研究[11]用统计学方法估算中国人群中因被动吸烟导致肺癌和冠心病的死亡人数。结果表明,在2002年,11 000人因被动吸烟而死于肺癌,31 300人因被动吸烟死于冠心病,估计因被动吸烟死亡人数超过10万。与发达国家相比,中国女性吸烟率并不高,但由于男性吸烟率居高不下,超过一半的妇女每日生活在二手烟雾环境中,成为被动吸烟的主要受害人群。

被动吸烟对儿童健康的危害,涉及到儿童生长发育各个阶段,胎儿期母亲的主动或被动吸烟,出生后的被动吸烟都能引发疾病,如婴儿猝死综合征、急慢性呼吸系统疾病、急慢性中耳疾病等,诱发或加重哮喘,影响肺功能的发育。

国外很多研究资料表明,母亲吸烟,孩子患婴儿猝死综合征的危险性是母亲不吸烟孩子的2~3倍。如果家中有2人以上吸烟,其危险性高达5倍。因此在强调公共场所禁烟的同时,不能忽视家中禁烟的重要性。

我国学者20世纪80年代后期对上海儿童患呼吸系统疾病住院率和家长吸烟情况的一项研究[12]证明,家长吸烟的孩子因呼吸系统疾病住院率是家长不吸烟孩子的1.5~2倍,出生体低的儿童,这一比值高达2.6~4.8倍。

1992年美国环保署报告指出,“父母吸烟对婴幼儿所造成的被动吸烟,与婴幼儿的呼吸道感染有因果联系。”[8]

1997年美国加州环保署指出,“有充分的证据表明,出生后的被动吸烟是婴儿猝死综合症的独立危险因素。”[9]

1998年英国烟草与健康科学委员会指出,“婴儿出生后一年内,因患婴儿猝死综合症死亡,与暴露于被动吸烟有关。这种关系已被证实具有因果联系。”[13] 2006年美国卫生总监报告[1]总结了过去40年的科学证据,结论是:

婴幼儿尤其容易受到二手烟中毒物的侵害,因为他们正在长身体的时期。 接触二手烟的婴儿,更有可能患婴儿猝死综合征而夭折。

接触二手烟的婴儿,肺功能差得多,产生健康问题的风险更大。

二手烟引起婴幼儿支气管炎和肺炎,并增加患中耳炎的风险。

接触二手烟会使患有哮喘的孩子发病更频繁,病情更严重。

第二部分我国至少有5亿人遭受被动吸烟的危害1.接触二手烟的人群众多

据世界卫生组织估计,全球大约有7亿儿童呼吸的空气遭受二手烟雾污染,这种情况在家庭环境中尤甚。我国参与的“全球青少年烟草调查”的结果显示:青少年在家中和公共场所受二手烟危害的比例分别为43.9%和55.8%[14]。

我国吸烟人数为3.5亿,居世界各国之首。根据研究推算,目前我国人群中遭受被动吸烟危害的人数可高达5.4亿,其中15岁以下儿童有1.8亿。比较1984年、1996年,2002年全国吸烟行为流行病学调查数据显示,虽然人们的吸烟率已经出现了下降趋势,但被动吸烟状况没有任何改善[15, 16]。

城市和农村人群接触二手烟的比例分别为49.7%和54.0%.,农村高于城市。有20个省份50%以上的人接触二手烟,其中青海、甘肃、山西、陕西、吉林、内蒙古等北方地区比例高于60%[16]。

2.被动吸烟场所广泛

家庭、公共场所和工作场所都是接触二手烟的地方。根据2002年调查,被动吸烟人群中,82%在家庭中、67%在公共场所、35%在工作场所接触二手烟。

在被动吸烟人群中,因年龄、性别和职业的不同,在各类场所接触二手烟的比例也不同。被动吸烟的女性90%是在家庭中接触二手烟。20~59岁男性在公共场所和工作场所接触二手烟的比例最高。和1996年的调查结果相比,人们在公共场所接触二手烟的比例上升[15, 16]。

3.影响被动吸烟的因素众多

(1)男性吸烟率居高不下,吸烟行为几乎不受限制

近20年来我国男性吸烟率整体呈下降趋势,但仍然保持很高的水平,2002年全国吸烟行为流行病学调查数据显示,男性人群现在吸烟率为57%,吸烟行为几乎没有什么限制[16]。这是造成不吸烟者在多种场所接触二手烟的主要原因。

(2)缺乏有效的在公共场所和工作场所禁止吸烟的法律法规

我国还没有全国性“公共场所禁止吸烟”的法律法规,截止2006年10月,我国一半以上的地级市尚未制定公共场所禁止吸烟的地方法规[17],无法有效约束吸烟行为,保护非吸烟者的不受二手烟危害的健康权益。

(3)不吸烟、不敬烟、不送烟的文明社会风气尚未形成

我国相当多的地区,“以烟待客”、“以烟送礼”的社会风气盛行,“敬烟”被当作有礼貌的表现和社会交往的需要。一些吸烟者认为“吸烟是我的权利,别人无权干涉。”一些非吸烟者也认同这种观点,不能理直气壮地制止别人在公共场所吸烟。

(4)公众仍然缺乏对被动吸烟危害的认识

调查显示,尽管近年来公众对被动吸烟危害健康的认识程度有所提高,被动吸烟危害健康的知晓率由1996年的24%提高到2002年的35%;45%的居民认为孕妇吸烟对婴儿有严重危害,但仍还存在许多错误认识,例如,很多人错误地相信“只要使用通风设施,在室内吸烟对其他人没有什么影响”[16]。

(5)其他社会因素

在我国一些地区(特别是农村),由于“男尊女卑”的观念仍然具有相当影响,广大妇女往往无力制止家庭内和社会上的吸烟行为,也加剧了被动吸烟危害的严重性。

第三部分立法是禁止在公共场所吸烟的关键措施一些国家控烟成功经验显示,立法是实现室内环境无烟化的关键措施。很多国家禁止吸烟的公共场所已从公共交通工具、电影院、展览馆、购物中心、银行、学校、医院等,逐步扩展到办公场所(包括政府办公楼、公司的写字楼等),又进而扩展到大众餐饮娱乐场所(包括餐厅、酒吧、夜总会、按摩院等)。公共场所禁止吸烟的过程体现了社会越来越注重对不吸烟人群的尊重和保护,是社会文明进步的表现。

1.国际上通过立法控烟的成功经验

在《公约》签署生效之前,许多国家已经通过立法取得了禁止在公共场所吸烟的有益经验。1970年,新加坡立法禁止在公共交通工具、影剧院和其他指定的场所吸烟。1988年,加拿大联邦议会通过了《不吸烟者健康法案》,规定公共场所和公共区域禁止吸烟,包括飞机航班。加拿大是第一个禁止在国际商务航班上吸烟的国家。1995年,波兰通过了《防止吸烟危害和保护身体健康法》规定在公共场所、医疗单位、文教体育部门禁止吸烟。1996年,巴西通过禁止在公共场所吸烟和加强烟草广告管理的法律,该法律规定,政府办公室、酒吧、餐馆、医院、学校、公共汽车等列为禁烟场所。2002年美国纽约市通过了《纽约市禁烟法案》[18]。

2003年5月,第56届世界卫生大会一致通过了《公约》。随着履行《公约》工作的深入,通过立法控烟的力度愈益加强。2004年3月,爱尔兰成为世界上第一个立法建立无烟工作场所的国家,无烟化的范围包括公共场所、所有的办公室、餐厅、酒吧和旅店。不到三个月,挪威的无烟立法也开始生效。此后,在这两个国家的引领下,新西兰、意大利、西班牙、几内亚、毛里求斯和乌拉圭等12个国家相继开展了创建无烟工作场所和无烟公共场所的工作。

到目前为止,通过省或州级立法措施,80%的加拿大人和50%的美国人已经生活在无烟化的工作场所和包括酒吧和餐厅在内的公共场所。澳大利亚和英格兰也将在今年实现室内公共场所完全无烟化[19]。

爱尔兰、新西兰、挪威和其他国家地区的评价报告显示,全面无烟立法能够改善卫生状况,减少烟草消费,受到非吸烟者和吸烟者的欢迎,而且对服务行业

并无负面经济影响。

通过立法禁止在工作场所吸烟是降低烟草使用的有效措施。一项对爱尔兰立法效果评价研究结果显示,全面禁止吸烟的立法效果非常显著:与2003年10月立法前相比,吸烟率在工作场所从62%降到14%,在餐馆从85%降到3%,在酒吧/夜总会从98%降到5%;公众对全面禁烟的支持率也大大提高。46%的吸烟者表示,这一立法使他们更倾向于戒烟;在戒烟者中,80%的人认为立法帮助了他们成功戒烟,88%的人认为立法能够帮助他们防止复吸[20]。

公共场所禁烟法规执行后,二手烟浓度下降,与被动吸烟相关疾病减少。挪威2004年6月1日开始实施工作场所禁烟法规,5个月后,工人中与吸烟相关的疾病都有所减少[21]。2004年1月到2006年3月,研究者对15个国家的128个酒吧进行了空气质量中烟草烟雾浓度的检测评估发现,全面禁止吸烟的酒吧的平均细颗粒物(二手烟雾成分)浓度比允许吸烟的酒吧降低93%[22]。

2.我国禁止公共场所吸烟立法现状

(1)全国性法律法规

我国目前还没有一部专门针对公共场所禁止吸烟的法律法规,有关规定多是出现在相关法律法规的某些条款或细则中。如1987年国务院颁布了《公共场所卫生管理条例》,1991年卫生部发布了该条例的实施细则,规定了影剧院、录像厅、音乐厅、舞厅、音乐茶座、游艺厅、体育馆、图书馆、博物馆、美术馆,商场、书店、公共交通等候室共13类公共场所禁止吸烟。

1991年第七届全国人大常委会第二十次会议通过的《中华人民共和国烟草专卖法》总则中规定:“国家和社会加强吸烟危害健康的宣传教育,禁止或限制在公共交通工具和公共场所吸烟。”

1991年第七届全国人大常委会第二十一次会议通过的《中华人民共和国未成年人保护法》中二十七条规定:任何人不得在中小学、幼儿园、托儿所的教室、寝室、活动室和其他未成年人集中活动室吸烟。

1997年全国爱卫会、卫生部、铁道部、交通部、建设部、民航总局颁布《关于在公共交通工具及其等候室禁止吸烟的规定》,对公共交通工具及其等候室禁烟提出进一步的要求;

(2)地方性法规

我国公共场所禁止吸烟地方立法始于1993年。截止2006年10月底,全国各地先后有154个地区颁布了公共场所禁止吸烟的规定。13年来,我国公共场所禁止吸烟地方法规从无到有、从粗到细,对控制各地区公共场所吸烟发挥了一定作用,但主要还存在以下不足:

第一、目前我国地级及以上城市中,有控烟法规的仅占45.7%,一半以上还存在控烟法规的空白。

第二、禁止吸烟场所比较局限。绝大多数地方规定禁止吸烟的场所只限于医疗机构、影剧院、音乐厅、录像厅、托幼机构、学校、会议室、图书馆、展览馆、公共交通工具、邮电、金融业的营业厅等少数场所。只有广州市和深圳市规定在设有空调的餐厅内禁止吸烟。在所有的地方法规中,办公室等工作场所均未列入禁止吸烟的范围。

第三、法规内容限定模糊,执法主体不明,可操作性不强。如一些条款规定对违反者“予以行政处分”或“依据有关规定给予处罚”,但没有明确执法主体,也未规定具体给予何种处分。

(3)行业规定

中国民用航空局早在1983年就规定禁止在国内航班上吸烟,从2003年开始在所有国内国际航班上全面禁烟,是实现全行业禁烟的首个行业。1987年3月1日,北京火车站宣布为不吸烟候车厅。全国大部分进京特别快车已经成为无烟车厢,拉开了铁路禁烟的序幕。随着火车提速,铁路现代化的进程,全国火车第六次提速后,2007年4月开始,动车组快车全面禁烟。

2005年,中国疾病预防控制中心调查了全国14个省级疾病预防控制机构的控烟状况,仅有4个有部分或全面禁止吸烟的规定,占全部被调查对象的28%[23]。疾病预防控制中心应该是控烟的表率,但也仅有不到1/3的机构有或强或弱的规定。可以推断,在其他行业的控烟工作更加任重道远。

(4)香港特别行政区立法控烟可资借鉴

2007年1月1日,我国香港特别行政区实施了在公共场所和工作场所全面禁止吸烟的法律。有明确的执法主体(香港控烟办公室,编制100人)。执法力度和宣传力度很强,在公共场所吸烟最高可罚5 000港元。

第四部分公共场所禁烟立法已经成为公众共识

1.公众对禁烟立法的态度

2002年调查显示,有61.1 %的被调查者积极支持对学校、医院、政府机关、

公共交通工具等场所实施禁止吸烟的规定[16]。2006年是《北京市公共场所禁止

吸烟的规定》生效10周年,同年调查数据显示,北京市71.3%的居民积极支持

此规定[24]。

2006年,中国疾病预防控制中心在北京、上海、广州、长沙、郑州、银川和

沈阳进行调查,无论吸烟者还是非吸烟者,90%以上都支持在公共交通工具、学

校和医院禁止吸烟。超过80%支持在会议室和工作场所禁止吸烟。接近50%的

吸烟者也支持在餐厅和酒吧禁烟。表3详细列出了吸烟者和非吸烟者对不同场所

禁止吸烟的态度。

表3 我国七城市居民支持在公共场所和工作场所禁止吸烟的比例(%)

吸烟者支持率非吸烟者支持率

全面禁止部分禁止合计全面禁止部分禁止合计

公共交通工具94.3 2.9 97.2 93.8 2.5 96.3 学校93.5 5.2 98.7 95.1 3.9 99.0 会议室76.4 10.0 86.4 84.7 9.4 94.1

医院75.5 23.1 98.6 78.1 21.3 99.4 工作场所46.4 40.8 87.2 57.0 38.0 95.0

餐厅、酒吧23.5 20.3 43.8 41.5 29.1 70.6

公众的态度是立法和执法基础,虽然目前我国公众对某些公共场所(餐厅、

酒吧)禁止吸烟的支持率还不高,但国际经验表明,随着立法和法律的有效实施,

公众(特别是吸烟者)的认同度也是会逐步改变的。

在爱尔兰工作场所全面禁烟法令实施一年后,烟民对下述场所禁烟的支持率:工作场所从43%上升到67%,餐厅从45%上升到77%,酒吧从13%上升到46%。98%的人相信工作场所更健康了(包括94%的吸烟者),有96%的人认为

该禁烟法令的实施是必要的和成功的(包括89%的吸烟者)[25]。

美国加州数据显示了同样的结果,在法律生效前后,顾客对酒吧实施禁烟的支持率从45.7%上升到75.8%,酒吧内雇员支持率从86.2%上升到94.7%;顾客对在餐厅实施禁烟的支持率从92.2%上升到98.5%;雇员的支持率从96.5%上升到99.2%[26]。

2.经营者对禁烟立法的态度

2007年1月30日,北京市卫生局、市爱卫办及中国疾病预防控制中心控烟办公室向全市近4万家餐馆发出了《在北京市餐饮行业开展控烟行动的倡议》,同时对餐厅的经营者进行了调查。86.4%的餐馆经营者赞成餐馆开展控烟,但52.2%的餐馆经营者担心禁烟会影响其营业额。

国外经验证明,在餐厅全面禁止吸烟不会影响餐厅的营业收入。美国加州餐饮业1992年第一季度营业额为18亿美元,1996年餐馆实施禁烟法令后第一季度营业额为20亿美元。1998年在酒吧实施禁烟后,第一季度营业额为21亿美元,2004年达到30亿美元。

第五部分挑战与应对

1.政府的行动

为切实有效地履行《公约》,2006年10月,卫生部成立了履行《公约》领导小组,并设立履行《公约》领导小组办公室。受国务院委托,卫生部正着手修订《公共场所卫生管理条例》。修定后的《条例》将强化有关公共场所禁止吸烟的规定。

为在全国创建控烟的支持性环境,提高地方对《公约》的履行能力,促进地方控烟活动的有效执行, 2006年及2007年在中央补助地方项目中设立控烟专项经费,在全国加强控烟网络能力建设,重点对政府机关、医院、学校、商场、公共交通等候室等公共场所开展控烟的监测及干预。

2.开展公共场所禁止吸烟的活动

近十几年间,我国已持续开展了多项公共场所禁止吸烟的活动,主要有:1992年,在全国开始了创建“无烟学校”的活动,到2004年,已有12 094所学校被命名为“无烟学校”。

在卫生部领导下,中国控制吸烟协会和中国医院管理协会组织制定了《无烟医院标准》。据此标准,从1999年开始,北京、上海、广州、福州、大连、深圳等城市先后创建了一批“无烟医院”,其中北京已有44家医院达到了“无烟医院”标准。

3.“无烟奥运”正向我们走来

“无烟奥运”起始于1988年加拿大冬季奥运会,1992年巴塞罗那奥运会实现全面禁烟以后,每届奥运会都成为无烟的运动会。各奥运会举办国在比赛期间对比赛场馆等公共场所实行全面禁烟,禁止吸烟及一切与烟草有关的广告。

我国是《公约》生效后第一个举办奥运会的国家。根据温家宝总理的指示,要把“无烟奥运”纳入“绿色奥运”。卫生部、全国爱卫会在《关于开展第二十个世界无烟日活动的通知》中,呼吁各奥运举办城市尽快出台“无烟奥运”行动计划,并切实贯彻落实。通过无烟奥运行动,进一步推动创建无烟、清洁的工作和公共环境。

2007年2月8日北京市商业联合会、北京市餐饮行业协会、北京市烹饪协会及北京市西餐协会联合发出了《倡导餐饮企业增设无烟就餐区》的倡议。4月25日,北京市政府召开了“在北京市餐饮业开展控烟行动”启动会,北京市卫生局、商务局、旅游局等部门联合下发通知,要求餐饮业全面开展控烟活动,奥运签约饭店、奥运场馆及奥运村的餐厅在2008年6月前要达到全面禁烟,各大、中型餐饮经营场所提倡全面禁烟,不能达到全面禁烟的餐厅,75%的面积设为无烟区。

《烟草控制框架公约》已经在我国正式生效,但是面对3亿现在吸烟者,以及5.4亿被动吸烟者,预防被动吸烟,迈向无烟中国,还有很长的路要走!

希望我们每一位吸烟者,当你因烟草成瘾,尚不能戒烟时,请不要当着你的孩子、妻子/丈夫、同事和朋友吸烟。

希望我们每一个人,都有勇气和责任,向吸烟者说:请到室外吸烟!

让我们携起手来,共同创建无烟环境,享受健康生活!

参考文献

[1] US Department of Health and Human Services. The Health Consequences of

Involuntary Exposure to Tobacco Smoke. A Report of the Surgeon General: 2006.

Washington DC: US Government Printing Office, 2006.

[2] US Department of Health Education and Welfare. The Health Consequences of

Smoking. A Report of the Surgeon General:1971.Washington DC: US

Government Printing Office, 1971.

[3] Hirayama T. Non-smoking wives of heavy smokers have a higher risk of lung

cancer: a study from Japan. Br Med J, 1981, 282 (6259):183-185.

[4] Hirayama T. Life-style and mortality: a large-scale census-based cohort study in

Japan. Basel, New York: Karger, 1990.

[5] US Department of Health and Human Services. The Health Consequences of

Involuntary Smoking. A Report of the Surgeon General: 1986. Washington DC: US Government Printing Office, 1986.

[6] National Research Council and Committee on Passive Smoking. Environmental

Tobacco Smoke: Measuring Exposures and Assessing Health Effects. Washington DC: National Academy Press, 1986.

[7] National Institutes of Health. Health Effects of Exposure to Environmental

Tobacco Smoke. Smoking and Tobacco Control Monograph No. 10. Bethesda, MD: NIH Pub, 1999.

[8] US Environmental Protection Agency. Respiratory Health Effects of Passive

Smoking: Lung Cancer and Other Disorders. Washington DC: US Government Printing Office, 1992.

[9] California Environmental Protection Agency. Health Effects of Exposure to

Environmental Tobacco Smoke, Final Report, September 1997.

[10] Zhang XL, Shu XO, Yang G, et al. Association of passive smoking by husband

with prevalence of stroke among Chinese women nonsmokers, American J of Epidemiology, 2005, 16(3): 213-218.

[11] Gan Q, Hammond SK, Jiang Y, et al. Estimating the burdern of disease from

passive smoking in China in 2002-preliminary results. Indoor Air, 2005, 15: 87. [12] Chen Y, Wang XL, Yu SZ, et al.Chang-Ning epidemiological study of children's

health: I: passive smoking and children's respiratory diseases.Int J Epidemiol,

1988, 17: 348-355.

[13] Report of the Scientific Committee on Tobacco and Health. UK: The Stationery

Office, 1998.

[14] The GTSS Collaborative Group. A cross country comparision of exposure to

secondhand smoke among young. Tobacco Control 2006, 14 (Suppl II): ii4-ii19.

[15] Yang GH, Fan LX, Tan J, et al. Smoking in China: findings of the 1996 National

Prevalence Survey. JAMA. 1999 Oct 6; 282 (13): 1247-1253.

[16] 杨功焕, 马杰民, 刘娜, 等. 中国人群2002年吸烟和被动吸烟的现状调查.

中华流行病学杂志, 2005, 26 (2): 77-83.

[17] 李云霞, 姜垣, 杨焱, 等. 中国公共场所禁止吸烟法规现状分析. 环境与健

康杂志, 2007, 4 (24): 221-223.

[18] 刘铁男主编, 熊必琳副主编. 烟草经济与烟草控制. 北京, 经济科学出版社,

2004.

[19] World Health Organization. World No Tobacco Day 2007: smoke-free inside:

create and enjoy 100% smoke-free environments. WHO Press, 2007.

[20] Fong GT, Hyland A, Borland R, et al. Reductions in tobacco smoke pollution and

increases in support for smoke-free public places following the implementation of comprehensive smoke-free workplace legislation in the Republic of Ireland: findings from the ITC Ireland/UK Survey. Tobacco control, 2006, 15: 51-58. [21] Eagan TM, Hetland J, Aaro LE. Decline in respiratory symptoms in service

workers five months after a public smoking ban. Tobacco Control, 2006, 15 (3): 242-246.

[22] How Smoke-free Laws Improve Air Quality: A Global Study of Irish Pubs, 2006

[23] 姜垣, 李竹, 邱五七, 等. 中国部分疾病预防控制机构室内烟草烟雾浓度测

定. 中国慢性病预防与控制. 2007, 15 (2): 88-90.

[24] 崔小波, 孙贤理, 王亚东, 等. 《北京市公共场所禁止吸烟的规定》2001年

执行情况居民抽样调查报告. 中国健康教育, 2002, 18 (1): 22-24.

[25] Borland R, Yong HH, Siahpush M, et al. Support for and reported compliance

with smoke-free restaurants and bars by smokers in four countries: findings from the International Tobacco Control (ITC) Four Country Survey, Tobacco Control, 2006, 15: 34-41.

[26] Weber MD, Bagwell DA, Fielding JE, et al. Long term compliance with

California’s smoke-free workplace law among bars and restaurants in Los

Angeles county .Tobacco Control, 2003, 12: 269-273.

关于大学生抽烟情况调查报告

关于大学生吸烟状况调查报告 班级:2012级旅管一班 组长:林莹 成员:刘琼瑶刘琴罗棱萱刘显珍孟巍 调查报告完成日期:2014.5.2 一.研究背景 学生吸烟已成为全球性问题,在全世界范围内已受到高度重视。在我国,由于大学阶段有些同学生活相对比较空闲,大学的交往范围大,社会活动自由度增高,其吸烟率随之迅速增长。我们的调查结果证实了这一点,大学阶段是青年学生初始吸烟发生率较高的阶段,而且随着年级的升高而增高。 据有关专家分析,烟草中大约含有1200余种化合物,绝大多数对人体有害,且不少于44种的致癌物质。其中包括含有尼古丁、煤焦油、一氧化碳、酚甲醛等有毒物质,易引起气管炎、肺癌等病。尤其是尼古丁危害特别大,1支香烟里的尼古丁可以毒死1只老鼠,20支香烟里的尼古丁能够毒死1头牛。 青年正是身体发育的时期,吸烟不仅对身体不利,而且烟草中的各种毒物对人体健康危害极大,吸烟者或在吸烟环境中生活的青年,患气喘病、肺炎、支气管炎、中耳炎的人数明显增加。吸烟还会使青年学生记忆力减退,精神不振,学习成绩下降。 鉴于吸烟对青少年身心造成的巨大危害及仍呈上升趋势的青少

年吸烟人数,我们对此问题进行了调查研究。 二、调查目的 据有关专家调查,中国60%以上的大学生尝试过吸烟,其中且有一定比例的青年已表现出今后吸烟的倾向。那么到底有多少大学生依然还在抽烟呢,他们又为何抽烟呢,他们对抽烟又有什么看法呢?我们在小组长李醒的带领下进行了问卷调查,希望通过此次调查深沉次的了解大学生的抽烟的情况,从而对症下药,减少大学生抽烟的比例。 三、调查方法 我们调查的对象是全校本专科生,调查时间为2014年4月20日至2014年4月30日。本次调查共发放问卷100份,回收100份,有效问卷100份,对获得的样本,课题小组采用统图的方法进行数据处理。 调查问卷的情况 题号 A B C D E ⑴80 20 ⑵56 6 3 ⑶16 8 75 ⑷58 42 不抽烟 ⑸ 4 87 9 ⑹47 53 ⑺9 68 23 ⑻38 62 ⑼19 58 23 ⑽24 5 56 15 ⑾14 86

商场广场控制吸烟管理制度

****商场 禁烟管理规定 第一章总则 第一条为贯彻落实《**市公共场所控制吸烟条例》,加强公司消防安全监督管理,消除火灾隐患,加强风险防范意识,减少吸烟危害,营造健康和谐、安全至上的企业环境,提升公司整体形象,特制定本规定。 第二章管理规定 第二条***广场禁烟区域:办公区、公共区域、所有商户营业区(含餐饮后厨、主力店)、设备机房、地下停车场。 第三条下列人员进入禁烟区域,作为禁烟对象: 1、***商场全体员工。 2、所有商户员工(含主力店)。 3、外包方所有员工。 4、在广场内部施工的作业人员。 5、进入广场内的所有顾客。 第四条以上禁烟对象在禁烟区域内均不得吸烟。 第五条经管独立办公室及广场内指定吸烟点不受本规定限制,其他商户内部均不得吸烟。广场内吸烟点由**部列入重点管控部位,并指定专人负责每两小时一次安全巡查及卫生清洁。 第六条广场内部KTV商户必须设立符合消防安全要求的包厢,现场必须配备灭火器材,现场工作人员必须熟知灭火器材的使用方法。该营业区域必须完善应急预

案并进行演练。现场工作人员必须及时巡视顾客吸烟情况并及时清扫烟头,将确认熄灭的烟头放入难燃材料制成的封闭容器并集中倾倒。 第七条公司任何部门和个人有权要求在禁止吸烟场所的吸烟者立即停止吸烟,有权要求禁烟场所的商户员工和顾客执行禁烟管理规定。除上述第五、第六条规定的其他禁烟区域内,发现顾客吸烟时,现场工作人员有义务劝阻,监督顾客熄灭烟头,劝阻时注意文明用语。 第九条各出入口值班的安保人员应及时劝阻吸烟的顾客,待其熄灭烟头后方可允许该顾客进入广场内部。 第十条**部负责公共区域、部负责设备机房、***部负责商户内部“禁止吸烟”标示标牌的制作与张贴;同时,重点负责该区域的禁烟巡查与禁烟宣传教育工作。 第十一条***部负责对广场内部的吸烟问题进行全面的监督检查,并适情跟据本规定第三章内容予以处罚。 第三章处罚规定 第十二条经管、商户、外包方员工一律不得在禁烟场所吸烟,违者罚款100元。 第十三条***部和***部负责对商户员工和外包方员工进行本规定的宣传教育,一经发现商户员工和外包方员工在禁烟区域内有吸烟现象,对***部和***部负责人每日/次10元罚款。 第十四条在商户内和商户后厨通道发现烟头的,对该商户进行5元/个罚款;在公共区域发现烟头的,对负责保洁的外包方单位进行5元/个罚款。 第十五条商户违反上述管理规定,造成消防安全事故的,***商场将追究其相关法律责任,并对其予以加重处罚。 第十六条以上罚款均有***部批准后由各部门出具书面罚款通知单并进行通报。 第四章附则

中国成人吸烟情况调查报告

中国成人吸烟情况调查报告 中国成人吸烟情况调查报告 每年,中国有超过100万人死于烟草导致的相关疾病。昨天,中国疾病预防控制中心发布《2015中国成人烟草调查报告》显示,我国人群吸烟率为27.7%,其中男性吸烟率为52.1%,与5年前相比没有显著变化。因人口总数增长,据当前吸烟率推算,我国吸烟人数较5年前增长了1500万,高达3.16亿。 《报告》指出,由于人口总数增长,根据当前吸烟率推算,中国现在的吸烟人数比五年前还增长了1500万,高达3.16亿。我国吸烟者每天平均吸烟15.2支,与5年前相比,增加了1支。 不过,与2010年相比,在室内工作场所、公共场所、公共交通工具和居民家中的二手烟暴露率均有所下降,特别是学校、卫生计生机构和政府大楼。同时,公众对二手烟危害的认知水平也较5年前有显著提高,但对吸烟危害的认知并没有提高。另外,调查显示,知晓吸烟导致肺癌的比例接近80%,但知晓吸烟导致其他疾病包括中风、心肌梗塞、勃起障碍的比例较低,分别只有31.0%、42.6%、19.7%。 此外,《报告》指出,吸烟者戒烟行为无明显变化,烟草广告和促销仍广泛存在,卷烟平均价格有所上升,但相对于居民的购买力,烟草反而变得更加便宜。人群购买20支卷烟花费的中位数为9.9元。在去除物价指数和居民收入变化的影响后,5年间城乡居民购买卷烟制品能力都有所提高。 《报告》建议,尽快通过国家级全面无烟法规,进一步提高卷

烟税率、降低烟草消费,强化控烟宣传,力推图形警示上烟包,落实新《广告法》、完善《慈善法》,全面禁止烟草广告、促销和赞助,加强戒烟服务网络建设,提高戒烟能力,尽快制定十三五控烟规划。 我国烟民达3.16亿,每人平均每天吸15.2支烟。中国疾病预防控制中心发布的《2015中国成人烟草调查报告》显示,根据当前吸烟率推算,中国现在的吸烟人数比五年前增长了1500万,已达3.16亿。吸烟者每天平均吸烟15.2支,与五年前相比,增加了1支。 我国人群吸烟率与五年前相比没有显著变化,为27.7%。其中男性吸烟率为52.1%,女性为2.7%。与2010年相比,在室内工作场所、公共场所的'二手烟暴露率均有所下降。工作场所的二手烟暴露率由60.6%降至54.3%;政府大楼从54.9%下降至38.1%;医疗机构从36.8%下降至26.9%;中小学(室内和室外)从34.6%下降到17.2%;餐馆从87.6%下降至76.3%。 调查表明,五年间,公众对各类公共场所和工作场所室内全面禁烟有很高的支持度。然而,公众对吸烟危害的认识没有提高,知晓吸烟导致肺癌的比例接近80%,但知晓吸烟导致其他疾病(中风、心肌梗塞和勃起障碍)的比例分别只有31.0%、42.6%和19.7%。此外,烟草广告和促销仍广泛存在。卷烟平均价格有所上升,但没有跟上居民购买力的增长速度。 报告建议,尽快通过国家级全面无烟法规;进一步提高卷烟税率,降低烟草消费;强化控烟宣传,力推图形警示上烟包;落实新广告法、完善慈善法,全面禁止烟草广告、促销和赞助;加强戒烟服务网

2019年有关吸烟的调查报告

2019年吸烟调查报告 调查目的:吸烟对人体,对环境的危害 调查受访者:大学吸烟状况 调查内容: 吸烟者人数在增加,人口分布广泛.年轻吸烟者人数每年都在急剧上升.据统计,中国的平均吸烟年龄是10岁.现在,小学生,中学生,高中生和大学生中到处都可以找到吸烟者.近年来,女性吸烟人数也有所增加,而且增长率已超过男性.吸烟是对自己,他人和社会的主要危害. 调查方法:观察方法 调查时间:20 **年**月** 检查员:********* 调查结果:吸烟人口众多,人数众多,对人体和环境有害. 调查经历: 吸烟有以下危害: 1.为自己:第一手烟 致癌作用 吸烟是致癌的.流行病学调查表明,吸烟是肺癌的重要致病因素之一,尤其是鳞状细胞癌和小细胞未分化癌.吸烟者患肺癌的可能性是非

吸烟者的13倍.如果他们每天吸烟超过35支,他们的风险是非吸烟者的45倍.吸烟者的肺癌死亡率比不吸烟者高10至13倍.大约85%的肺癌死亡是由吸烟引起的. 2.对心脏和脑血管的影响 许多研究表明,吸烟是许多心脑血管疾病的主要危险因素,吸烟者的冠心病,高血压,脑血管疾病和外周血管疾病的发病率明显较高.统计显示,75%的冠心病和高血压患者有吸烟史. 3.对呼吸道的影响 吸烟是慢性支气管炎,肺气肿和慢性气道阻塞的主要原因之一.实验研究发现,长期吸烟会损伤和缩短支气管粘膜的纤毛,影响纤毛的清除功能.此外,粘膜下腺体增生,肥大,粘液分泌增多,成分变化,易阻断细支气管.即使是年轻的无症状吸烟者也有轻微的肺功能障碍. 4.对消化道的影响 吸烟可导致胃酸分泌增加,这通常比非吸烟者高91.5%,并且可以抑制胰腺中碳酸氢钠的分泌,导致十二指肠酸负荷和溃疡的增加.烟草中的尼古丁可以减少幽门括约肌的张力,使胆汁易于反流,从而削弱胃和十二指肠粘膜的防御因子,促进慢性炎症和溃疡,延缓原有溃疡的愈合.另外,吸烟可以减轻食管下括约肌的张力,这容易引起反流性食管炎. 5.其他

公共场所禁止吸烟管理规定

禁止吸烟管理规定 吸烟有害健康,被动吸烟危害更大。在公共场所吸烟不仅就是一种不健康、不文明的生活习惯,更就是对公共场所环境、周围人群的一种严重危害。为树立与展现我公司良好的精神面貌,养成良好文明的生活习惯,创造文明、洁净、优美的工作、生活环境,特制定《北京商务中心区通信科技有限公司禁止吸烟管理规定》,规定如下: 第一条公司所有办公场所与室内公共场所禁止吸烟,包括下列区域与场所: (一)公司内部公共办公区域; (二)各会议室、接待室; (三)个人办公室; (四)男、女卫生间内; (五)电梯内;走廊、楼梯(含疏散楼梯)、过道; (六)公司其她在外办公区; (七)其它相关公共场所。 第二条任何人不得在公司禁烟区域内吸烟。 第三条公司所有禁止吸烟区域内设置醒目的禁烟标志,不得设置吸烟器具,不得设置附有烟草广告的标志与物品。 第四条公司所有室内办公区域及室内其她区域内不设立吸烟室(为无烟区),吸烟需在室外指定的吸烟区域。 第五条公司创建无烟单位领导小组在禁烟工作中应当履行下列职责: (一)制定公司禁止吸烟的制度与措施;

(二)做好禁止吸烟的宣传教育工作; (三)在禁止吸烟场所内设置醒目的禁烟标志; (四)组织开展无烟标兵科室创建活动; (五)其它相关工作。 第六条公司各位员工在禁烟工作中应当履行下列职责: (一)对禁烟规定与措施落实情况监督检查; (二)对违反制度的行为采取相应惩戒措施; (三)做好禁止吸烟的宣传教育工作; (三)协助制定公司禁止吸烟的制度与措施; (四)其它相关工作。 第七条在禁烟区域内发现有人吸烟,公司所有员工都有劝诫义务。发现禁烟区域内有人吸烟却无人劝阻,部门责任人负有管理责任,扣除责任部门责任人元。 第八条公司员工在禁烟区域内吸烟,发现一次,惩戒元。除经济惩戒外,首次给予批评教育,第二次公开通报批评,对屡教不改者(1个月内违规吸烟超过4次,全年累计超过10次),取消当年度个人考核评先评优资格。 第九条遵守本规定第一至八条规定外,还应遵守以下规定: (一)部门负责人带头不吸烟; (二)吸烟者不应引导其她不吸烟者吸烟; (三)积极组织员工学习控烟知识。 第十条本规定自2016年月日起施行。 《北京市控制吸烟条例》

吸烟调查报告4篇

吸烟调查报告4篇 调查目的:吸烟对人体,对环境的危害 调查对象:大学吸烟状况 调查内容: 吸烟人数呈上升趋势,而且人群范围分布广泛,青少年吸烟人数每年都大幅度上升,据统计平均吸烟年龄为10岁。现在在小学生,中学生,高中生,以及大学生中随处可见吸烟者。近年来,女性吸烟人数也在上升,而且上升速度超过男性。吸烟对自己,他人以及社会都有着重大的危害调查方式:观察法发放问卷法 调查时间:20**年**月**号 调查人员: ********* 调查结果:吸烟人群范围广,人数多,对人体和环境的危害大。 调查体会: 吸烟有以下几个危害: 一.对自己:一手烟 1.致癌作用 吸烟致癌已经公认。流行病学调查表明,吸烟是肺癌的重要致病因素之一,特别是鳞状上皮细胞癌和小细胞未分化癌。吸烟者患肺癌的危险性是不吸烟者的13倍,如果每日吸烟在35支以上,则其危险性比不吸烟者高45倍。吸烟者

肺癌死亡率比不吸烟者高10~13倍。肺癌死亡人数中约85%由吸烟造成。 2.对心、脑血管的影响 许多研究认为,吸烟是许多心、脑血管疾病的主要危险因素,吸烟者的冠心病、高血压病、脑血管病及周围血管病的发病率均明显升高。统计资料表明,冠心病和高血压病患者中75%有吸烟史。 3.对呼吸道的影响 吸烟是慢性支气管炎、肺气肿和慢性气道阻塞的主要诱因之一。实验研究发现,长期吸烟可使支气管粘膜的纤毛受损、变短,影响纤毛的清除功能。此外,粘膜下腺体增生、肥大,粘液分泌增多,成分也有改变,容易阻塞细支气管。即使年轻的无症状的吸烟者也有轻度肺功能减退。 4. 对消化道的影响 吸烟可引起胃酸分泌增加,一般比不吸烟者增加%,并能抑制胰腺分泌碳酸氢钠,致使十二指肠酸负荷增加,诱发溃疡。烟草中烟碱可使幽门括约肌张力降低,使胆汁易于返流,从而削弱胃、十二指肠粘膜的防御因子,促使慢性炎症及溃疡发生,并使原有溃疡延迟愈合。此外,吸烟可降低食管下括约肌的张力,易造成返流性食管炎。 5. 其他 吸烟对女性的危害大于男性,吸烟对孕妇影响更甚。吸

公共场所禁止吸烟管理制度规定

禁止吸烟管理规定 吸烟有害健康,被动吸烟危害更大。在公共场所吸烟不仅是一种不健康、不文明的生活习惯,更是对公共场所环境、周围人群的一种严重危害。为树立和展现我公司良好的精神面貌,养成良好文明的生活习惯,创造文明、洁净、优美的工作、生活环境,特制定《北京商务中心区通信科技有限公司禁止吸烟管理规定》,规定如下: 第一条公司所有办公场所和室内公共场所禁止吸烟,包括下列区域和场所: (一)公司内部公共办公区域; (二)各会议室、接待室; (三)个人办公室; (四)男、女卫生间内; (五)电梯内;走廊、楼梯(含疏散楼梯)、过道; (六)公司其他在外办公区; (七)其它相关公共场所。 第二条任何人不得在公司禁烟区域内吸烟。 第三条公司所有禁止吸烟区域内设置醒目的禁烟标志,不得设置吸烟器具,不得设置附有烟草广告的标志和物品。 第四条公司所有室内办公区域及室内其他区域内不设立吸烟室(为无烟区),吸烟需在室外指定的吸烟区域。 第五条公司创建无烟单位领导小组在禁烟工作中应当履行下列职责:

(一)制定公司禁止吸烟的制度和措施; (二)做好禁止吸烟的宣传教育工作; (三)在禁止吸烟场所内设置醒目的禁烟标志; (四)组织开展无烟标兵科室创建活动; (五)其它相关工作。 第六条公司各位员工在禁烟工作中应当履行下列职责: (一)对禁烟规定和措施落实情况监督检查; (二)对违反制度的行为采取相应惩戒措施; (三)做好禁止吸烟的宣传教育工作; (三)协助制定公司禁止吸烟的制度和措施; (四)其它相关工作。 第七条在禁烟区域内发现有人吸烟,公司所有员工都有劝诫义务。发现禁烟区域内有人吸烟却无人劝阻,部门责任人负有管理责任,扣除责任部门责任人元。 第八条公司员工在禁烟区域内吸烟,发现一次,惩戒元。除经济惩戒外,首次给予批评教育,第二次公开通报批评,对屡教不改者(1个月内违规吸烟超过4次,全年累计超过10次),取消当年度个人考核评先评优资格。 第九条遵守本规定第一至八条规定外,还应遵守以下规定: (一)部门负责人带头不吸烟; (二)吸烟者不应引导其他不吸烟者吸烟; (三)积极组织员工学习控烟知识。 第十条本规定自2016年月日起施行。

中学生吸烟状况调查报告

师大学教育实习社 会报告 调研题目:中学生吸烟状况调研报告

目录 一、调查目的 (3) 二、调查对象与方法 (3) 三、调查项目及容 (4) 四、调查过程: (4) 五、调查结果 (5) 六、青少年吸烟的原因分析 (7) 七、研究收获与小结 (8) 八、附件 (11)

一、调查目的 吸烟已成为当今世界性的社会问题,根据英国牛津大学流行病学家理查德?皮托的前瞻性调查显示,到2025年中国现有20岁以下的青少年约有5000万人死于吸烟所致的疾病。据有关资料表明,近几年我国青少年的吸烟率有上升趋势。所以,青少年吸烟问题已成为社会及人们关注的一个热点。由于青少年正处于长身体、长知识的关键时期,好奇心重,模仿性强,一旦染上吸烟的恶习,再想戒是相当困难的。为此,我们为了全面了解澧县职业中专学生吸烟的状况,掌握其影响因素,研究分析吸烟的原因,提高学生对吸烟危害性的认识,消除恶习,促使青少年学生健康成长,于是我们对全县中学生进行抽样问卷调查。 二、调查对象与方法 1、调查对象 全校中学生。此次问卷共有470份,实际有效问卷443份,其中男生390名,女生53名。问卷挂在.dzszdc.服务器上,进入学生入口,问卷开启日期为:2013-10-26---2013-11-6 2、调查方法 采取整群抽样调查的方法。在调查前讲清意义,在调查向导的指导下,学生在网上独立完成,当场交卷并一律不记,以解除学生顾虑,确保所得的材料的真实性。 3、调查问卷的处理 我们将学生填写的问卷用百分率进行统计。

三、调查项目及容 问卷共分为以下七部分容:一是学生吸烟的一般情况;二是学生对吸烟的认识程度;三是家长及教师行为对学生的影响;四是父母对学生吸烟的态度;五是学生吸烟的原因;六是未成年人能否买到香烟;七是学生对家长及老师吸烟的看法,共计16个项目。 四、调查过程: 1、准备阶段(时间:2013.10.18 负责人:吉勇祥) 在众多课题中不假思索地选择了我们都感兴趣的关于中学生吸烟状况的研究课题。我们通过各种渠道查阅相关资料,在做好充分的准备后,我们讨论并形成了调查方案。 2、实施阶段(时间:2013.10.26 ~ 2013.11.06) a.调查小组进行分工,理解调查的思路,开展针对性调查工作。 b.查阅相关电子资料,进行资料的整理工作。 c.做好调查研究计划。 d.编制调查问卷,开展调查工作。 调查过程:我们对澧县职业中专学校的学生进行了抽样调查。主要利用他们闲暇时间通过手机或者电脑等方式进行问卷调查的填写。调查对象主要为男生班级。 e.采用人工统计法,利用课余时间对填写的有效问卷进行统计和综合分析。4、总结阶段(时间:2012.11.07 ~ 2012.11.13) 撰写调查研究报告。在对统计的数据作认真彻底的分析的基础上,参考查询到的相关文献资料,确定报告格式、撰写成文。

禁止吸烟管理制度

禁止吸烟管理规定 一、目的 为了做好公司的环境卫生工作, 确保安全生产, 保证产品质量, 保障员工身 体健康,减少吸烟造成的危害,结合公司实际情况,制定本规定。 二、适用范围 公司所辖区域范围。 三、适用对象 公司全体员工、临时工及外来人员。 四、原则 公司禁止吸烟工作采用“限定场所、部门负责、加强引导、严格管理、群众监督”的原则进行管理。 五、管理规定 1. 可吸烟区域的设定 公司划分可吸烟区域与禁止吸烟区域,可吸烟区域包括厂区中门卫、前 门卫、 科室办公室、 锅炉房、 制冷机房操作间、 维修车间、 招待所客房、 职工宿舍、及厂区指定吸烟室、吸烟点,厂区内其它场所禁止吸烟、游 烟。 符合消防防火要求,设置灭火器材; 设置明显的标识; 与非吸烟室、非吸烟点隔离; 远离人员密集和行人必经的通道;

有专门存放烟头的容器,不随地乱扔烟头与烟灰; 有专人管理,负责清扫。 公司根据以确定吸烟室、吸烟点并制作统一醒目的可吸烟标识。 2. 遵守事项 应在吸烟室、吸烟点吸烟,不得在禁止区域吸烟。 吸烟时应使用烟灰缸,禁止多人同时在吸烟室、吸烟点吸烟,吸烟时不 得大声喧哗吵闹。 点火的火柴及吸剩的烟头应确保熄灭后放入烟灰缸, 烟灰缸中应随时保 持有水。清理烟灰缸时应彻底确认烟灰缸内物质已完全熄灭。 废弃的打火机不得扔在烟灰缸内,各部门收集后统一处理。 吸烟完毕后,应清理吸烟场所。 3.禁止吸烟区域 公司确定的吸烟区域以外的区域均为禁止吸烟区域。 六、处罚规定 办公室负责公司禁止吸烟管理工作,对各部门和公共场所禁烟工作实施监 督、检查、考核,对违反规定的人员进行处罚。具体处罚细则如下: 1.在吸烟室、吸烟点以外的禁烟区域内吸烟的,发现一次罚款 20元,同时扣其直接主管人10元。 2.在吸烟室、吸烟点内乱扔烟头、烟灰的,发现一次罚款50元。 3.对不听劝阻、不服从管理、无理取闹的罚款200元。 4.对因违反此管理规定给公司造成损失的,按实际损失赔偿,造成重大损失的报上级司法部

【研究性学习】关于中学生吸烟的调查报告

关于中学生吸烟的调查报告 学校: 年级班级: 组长: 课题组员: 指导教师: 研究时间:

关于中学生吸烟的调查报告 [内容摘要]:中学生吸烟的危害是显而易见的,吸烟不仅危害了学生的身心健康,同时给他人带来危害。为了让中学生远离烟草,杜绝吸烟,本报告在调查的基础上,提出了很好的对策和建议。 [关键词]:中学生吸烟调查 一、前言: 众所周知,smoking (吸烟)现象在社会生活中可以说是无处不在,无时不有。然而,只要我们稍加留意、观察周围存在的吸烟现象,我们会不言而喻:吸烟不但对人们的生理有害,而且时刻影响着人们的心理健康;有的吸烟现象甚至对他人的健康生活造成举足轻重的影响,严重则可能会因粗心而引来硝烟烈火之灾—火灾,导致一命呜呼、人财俱失。 在现实生活中因吸烟而带来的灾难更是比比皆是。美丽的林海—大兴安岭被火烧就是最好的例子,纵观历史,硝烟停熄未久前的中英鸦片战争不也是其例之一吗?朋友,那你是否也体会到吸烟是在自焚,因此,只有放下手中的烟,管好见烟垂涎三尺的嘴,才是保证身心健康唯一的第一步。 为了让吸烟的中学生戒烟,不吸烟的中学生远离吸烟;从而为有强健的身心体魄打好基础,轻松学习,自信迎考;为建设社会主义事业,实现中华民族伟大复兴。我们担起了对中学生吸烟现象的研究性调查。 二、研究性目的:通过研究性调查,结合实际状况,吸取并广泛收集有关确实有效的戒烟措施,同时例举实际性例子,以便更好地向广大吸烟中学生提供更有效更迅速的戒烟方法或建议。使它不再成为中学生的难题,使中学生都拥有强健的身心体魄,方能更轻松、更自信地学习,获取知识。 三调查问卷统计: 1、你什么时候开始吸烟? A、小学 20% B初中 40% C高中40% 2、你为什么要吸烟? A好奇 40% B、扮酷 30% C、好玩 30% 3、你对吸烟的危害了解吗? A、不了解 10% B、一点40% C、了解50% 4、你认为青少年适合吸烟吗? A、不适合 50% B合适20% C不知道30% 5、你觉得吸烟对你是否有害? A、有 60% B、没有 10% C、不知道 30% 6、你的父母知道你吸烟吗? A、知道40% B、不知道60% 7、你的父母同意你吸烟吗? A、同意10% B、不同意80% C、无所谓10% 8、你的朋友有没有阻止你吸烟呢? A、有50% B、没有50% 9、你是否可以一天不吸烟?

禁止吸烟管理制度(正式版)

禁止吸烟管理制度 Through the process agreement to achieve a unified action policy for different people, so as to coordinate action, reduce blindness, and make the work orderly. 编制:___________________ 日期:___________________

禁止吸烟管理制度 温馨提示:该文件为本公司员工进行生产和各项管理工作共同的技术依据,通过对具体的工作环节进行规范、约束,以确保生产、管理活动的正常、有序、优质进行。 本文档可根据实际情况进行修改和使用。 1、目的 为加强安全管理, 树立企业文明形象, 消除火灾隐患, 杜绝火灾、爆炸事故的发生, 创造良好的生产工作环境, 保障公司财产和员工人身安全, 在公司生产区域范围内实行禁止吸烟。具体规定如下: 2、适用范围 2.1本制度规定了公司所辖区域内禁止吸烟的管理机构、管理范围、检查职责和考核标准。 2.2本制度适用于公司各单位(包括外来人员、施工单位)的全体员工。 2.3本制度规定依照划定禁烟范围分两步进行实施。 3、职责 3.1 公司的禁烟工作由公司安全环保部负责管理。 3.2 安全环保部对公司所属各部门、车间进行禁烟检查, 并按有关规定进行考核处罚。 4、禁烟范围 4.1公司所辖生产区配煤仓以西, 西围墙以东, 焦场以南, 综合罐区以北圈

定的生产区域内为界定禁烟范围(包括车间办公室、会议室等工房内)。 4.2公司所辖整个生产区域内(包括上下门房、上下磅房、材料库房、原煤场、精煤场、洗备煤车间办公室、会议室等工房内)。 5、管理要求 5.1公司对各禁烟区域实行属地管理责任制, 由所属地车间主任(或部门部长)负责。发现吸烟者由本人负责, 在禁烟区域发现烟头由属地单位负责。 5.2日常禁烟管理由各单位自管、自查为主, 安全环保部检查人员负责不定期检查。 5.3 检查人员对工作应严格要求, 认真负责, 大力管理, 实事求是, 不徇私情。 5.4中层以上各级领导应以身作则, 带头严格执行公司禁烟规定, 如发现违章者加倍处罚。 6、考核办法 6.1对公司内部员工和中层以上各级领导, 安全环保部检查人员月末将当月检查处罚单汇总后报综合管理部统一处罚, 罚款金额从责任人当月工资中扣除。 6.2对公司外来人员由相应业务单位、接待单位负责向其说明公司禁烟制度, 一经发现违章吸烟, 对业务单位、接待单位进行处罚, 罚款金额按照处罚单汇总情况从当月安全奖中扣除。 6.3对施工单位, 检查人员将处罚单汇总后报相关领导签字后, 由财务部从

大学生吸烟的调查报告

大学生吸烟的调查报告 篇一:关于大学生抽烟情况调查报告 关于大学生吸烟状况调查报告 班级:XX级旅管一班组长:林莹 成员:刘琼瑶刘琴罗棱萱刘显珍孟巍调查报告完成日期:一.研究背景 学生吸烟已成为全球性问题,在全世界范围内已受到高度重视。在我国,由于大学阶段有些同学生活相对比较空闲,大学的交往范围大,社会活动自由度增高,其吸烟率随之迅速增长。我们的调查结果证实了这一点,大学阶段是青年学生初始吸烟发生率较高的阶段,而且随着年级的升高而增高。 据有关专家分析,烟草中大约含有1200余种化合物,绝大多数对人体有害,且不少于44种的致癌物质。其中包括含有尼古丁、煤焦油、一氧化碳、酚甲醛等有毒物质,易引起气管炎、肺癌等病。尤其是尼古丁危害特别大,1支香烟里的尼古丁可以毒死1只老鼠,20支香烟里的尼古丁能够毒死1头牛。 青年正是身体发育的时期,吸烟不仅对身体不利,而且烟草中的各种毒物对人体健康危害极大,吸烟者或在吸烟

环境中生活的青年,患气喘病、肺炎、支气管炎、中耳炎的人数明显增加。吸烟还会使青年学生记忆力减退,精神不振,学习成绩下降。 鉴于吸烟对青少年身心造成的巨大危害及仍呈上升趋势的青少 年吸烟人数,我们对此问题进行了调查研究。二、调查目的 据有关专家调查,中国60%以上的大学生尝试过吸烟,其中且有一定比例的青年已表现出今后吸烟的倾向。那么到底有多少大学生依然还在抽烟呢,他们又为何抽烟呢,他们对抽烟又有什么看法呢?我们在小组长李醒的带领下进行了问卷调查,希望通过此次调查深沉次的了解大学生的抽烟的情况,从而对症下药,减少大学生抽烟的比例。 三、调查方法 我们调查的对象是全校本专科生,调查时间为XX年4月20日至XX年4月30日。本次调查共发放问卷100份,回收100份,有效问卷100份,对获得的样本,课题小组采用统图的方法进行数据处理。 调查问卷的情况 不抽烟

中国烟民市场状况调查报告

中国烟民市场状况调查报告 目录 l 四大城市吸烟率略低于全国平均水平 l 平均吸烟量为每日17支,高学历者吸食量有所下降 l 习惯始于青少年,吸烟低龄化日益突出 l 烟龄越长吸食量越大 l 关注女性吸烟者 l烟民购买行为研究 l 上海、广州、成都、北京 l 近三成烟民每天都要购买卷烟,超过半数烟民日常需购买卷烟 l 散装烟、条装烟购买比例各半三分之二北京烟民购买条装烟 l 三分之二烟民在杂货店购买散装烟,条装烟在烟草专卖店购买比例最高 l 杂货店旺人不旺量,批发市场旺量不旺人 l 小结与建议 l 卷烟与品牌 l 品牌与消费者 l 近六成烟民曾转换过主抽品牌 l 中南海、红双喜品牌转换率最低 l 改变口味是烟草转换主抽品牌的最大原因 l 同样香型、口感是选择替代产品的首要标准 l 小结与建议 l 超过三成烟民半年内曾买烟作为礼品送人 l 送礼烟民年龄偏小学历收入偏高,私营企业单位业务员管理人员比重较大l 六成礼品烟送给亲朋/同事 l 区域性品牌优势凸显,中华、555、红塔山是送礼首选 l 礼品烟以中高档、高档烟为主 l 小结与建议 l 中国吸烟人口的现状与发展趋势 l 国内烟草企业开始抢占女性烟民市场 l 最新调查显示:中国烟民趋向年轻化 l 烟民的心理报告:99.4%与0.6%的对话 l 女性吸烟者:我们应给予更多的关注 l 我国烟民2000年吸烟情况专项调查 l 调查表明有22%的男生和4%的女生今后将吸烟 l 关于未成年人吸烟问题的调查分析报告 l 调查显示全球14%的青少年抽烟 l 让青少年远离香烟时不我待 l 国际卷烟流行口味特点及对我国消费者的影响

内容摘要: 无论我们是否以此为荣,中国毫无疑问已成为全世界最大的烟草生产国与消费国,雄踞八项指标的“世界第一”:烤烟种植面积、烤烟产量、烤烟增长速度、卷烟产销量、卷烟增长速度、吸烟人数、吸烟人数增加数量、与烟税增长速度。目前我国约 3.5亿的烟民比烟草起源地的美国的总人口还多,我们的烟民每年约消耗全球1/3的卷烟。可想而知,已占据世界卷烟总量40%的三大跨国烟草公司(美国菲利普·莫里斯公司、英国英美烟草公司以及日本烟草公司)对于未彻底开放的中国市场是如何的渴望,而国内玉溪集团所属的“红塔山”品牌则已连续6年荣登中国最知名品牌之冠。 卷烟是市场上最矛盾、最特殊的商品。 首先,它似乎是“有益品”,对众多烟民而言,它是一种必需品、愉悦品,吸烟可以消除疲劳、集中注意力、调节情绪,同时也可以显示个人经济实力或成熟度,而在发展尚不规范的中国市场经济中,卷烟还承担了社交应酬中润滑剂的作用;由于“高税高利”的特性,烟草成为国家和地方财政收入不可或缺的支柱产业,每年超过1000亿元的纳税额,约占国家总税收的10%。 另一方面,它又确实不是“有益品”,吸烟对吸食者本人尤其是被动吸烟者的危害日益引起社会关注,十多年来,世界卫生组织在全球范围内发动了反吸烟运动,得到各国政府的支持,我国公布的《中华人民共和国烟草专卖法》、《广告法》等20多条法律、法规都表达了政府的控烟决心,尤其对保护广大青少年免受烟草之害起到了促进作用。 方舟市场研究有限公司长期以来致力于烟草行业的调查研究,2002年 7月间,方舟对北京、上海、广州、成都四大城市进行了针对烟民的电话抽样调查,访问对象为18~55岁的习惯性烟民(平均吸烟量为每日一支以上),总样本数2042个,也即在95%置信区间内,代表总体的最大样本误差为2.17%。 四大城市吸烟率略低于全国平均水平 调查表明,四大城市的总体吸烟率为20%,其中男性约为1/3,女性为2.2%。如以18岁以上(国家允许的吸烟年龄)的总人口计,每两个男性中,就有一个为习惯性烟民。现有二手资料表明,我国总吸烟人群约为3.5亿,也即总体吸烟率为27.6%,则可以认为四大城市的吸烟率低于全国平均水平。而具体到四大城市,吸烟率的差异并不大,其中,成都的吸烟率最高,男性和女性的吸烟率都超过其它三大城市,其次为北京,目前广州在四大城市中总体吸烟率最低。 城市抽烟率(以总人口计)抽烟率(以18岁以上人口数计)

大学生吸烟调查报告

调查背景:吸烟有害健康已成为社会的共识,但高度文明的大学校园中,新一代智能型烟民的队伍却在日渐扩大,且年龄越来越趋向于年轻化、低龄化的方向,特别是在大学生中吸烟人数已成为新增烟民的重要组成成份。在大学校园,大学生抽烟在一定范围内是个普遍存在的现象,当今,世界卫生组织认为对人类健康危害最大的就是烟草,称吸烟是20世纪的瘟疫。为了有效地控制大学生的吸烟行为,使不吸烟者免受被动吸烟的危害,以及阻止不吸烟的大学生加入吸烟者的行列,家庭、学校和社会应采取综合干预,避免各种不利因素对大学生的影响。大学生是社会主义建设的主要力量,是先进文化的主要代表使大学生的身心得到健康发展,应重视大学生吸烟行为对健康的危害,积极开展健康教育及对大学生吸烟行 为进行干预。 现状分析: 现状一:目前大学生烟民的数量不断增加,在大学阶段中开始吸烟及烟草依赖者呈不断上升的趋势,且年龄越来越趋向于年轻化、低龄化的方向,特别是在大学生中吸烟人数已成为新增烟民的重要组成成份。近些年,大众传媒和社会公众对“吸烟有害健康”有了更深的理解,但却有越来越多的大学生开始依赖烟草,面对这一群体,学校、家庭和社会应该给予更多的关注,帮助他们摆脱对烟草的依赖,注重自己和周围他人的身体健康,提高生活品质现状二:一部分学生认为吸烟弊大于利,但吸烟行为并不受对吸烟行为认知的影响;还有一部分学生认为,吸烟弊大于利,可以缓解紧张情绪,消闲解闷等; 现状三:吸烟原因从社会、家庭等因素,到好奇,社交应酬等也都不尽相同;大学生烟民成为烟民中的“新生力量”,且年龄有越来越趋向于年轻化、低龄化的方向; 二、简要总结与建议:

1. 建议一:普及烟害常识,强化健康意识。“吸烟有害健康”尽人皆知,但大多仅局限在这几个字。由于吸烟对人体的危害并非立竿见影,而具有一个相对漫长的由量变到质变的潜伏过程,所以不少吸烟者也就不以为然,甚至把吸烟看成是与旁人无关的生活嗜好,是无关紧要的生活小节。因此,学校应通过多种途径将烟草包含的有害物质,吸烟可能导致的疾病等相关知识告诉学生,让学生明白吸烟对健康危害的严重程度,自觉地加入禁烟行列,强化戒烟意识,提高戒烟信念,达到控烟目的; 2. 建议二:加强舆论监督,营造无烟氛围。学校可以通过公益宣传,把吸烟危害用一些简明扼要,言简意骇,朗朗上口的语言表述出来,使之深入人心,可以对吸烟者起到一定的警醒作用。健康丰富的校园文化活动不仅可以充实学生的课余生活,还可以提高学生的综合素质。因此,高校应充分利用学生的课余时间,大力开展集知识性、趣味性于一体的校园文化活动。让学生减少因课余时间过多而寻求无聊消遣的机会 3. 建议三:进一步作好戒烟信念及意志力,吸烟与心理因素,吸烟与生活习惯等方面的研究,为进一步控烟提供更有效的方法和措施。强化家长以身作则的意识,并积极配合学校帮助孩子戒烟或不吸烟,降低全民吸烟率,让每个学生都能认识到健康是每一个人的基本权利,任何不利健康的行为都有权利也有义务加以制止,维护一个良好的健康环境。 简要总结:吸烟不仅仅是个人行为,不但严重影响个人健康,也危及公共卫生,还影响了他人的生活质量。校园里的吸烟已成为严重的学校和社会问题,分析大学生吸烟行为的影响因素,以提出行之有效的健康教育干预对策。通过本次的论文调查,、分析研究,我们证明了关于都可以论证本次《大学生吸烟行为的影响因素及其应对措施》论文中关于对“大学生吸烟行为的相关影响因素中, 家长、老师和朋友的吸烟行为及态度是影响大学生吸烟行为的重要原因”这一假设。对于大学生吸烟群体,周围环境和人们应该在其面前起到表率作用,帮助他们戒烟。虽然周围人的吸烟行为及态度是影响大学生吸烟行为的重要条件,但并不能以偏概全,其

中学生吸烟状况调查报告

湖南师范大学教育实习社会报告 调研题目:中学生吸烟状况调研报告 调研人:吉*祥 调研地点:湖南省澧县职业中专 指导老师:李*文、林*军、黄琨 调研时间:2013年10月-11月

目录 一、调查目的 (3) 二、调查对象与方法 (3) 三、调查项目及内容 (3) 四、调查过程: (3) 五、调查结果 (4) 六、青少年吸烟的原因分析 (6) 七、研究收获与小结 (7) 八、附件 (9)

一、调查目的 吸烟已成为当今世界性的社会问题,根据英国牛津大学流行病学家理查德?皮托的前瞻性调查显示,到2025年中国现有20岁以下的青少年约有5000万人死于吸烟所致的疾病。据有关资料表明,近几年我国青少年的吸烟率有上升趋势。所以,青少年吸烟问题已成为社会及人们关注的一个热点。由于青少年正处于长身体、长知识的关键时期,好奇心重,模仿性强,一旦染上吸烟的恶习,再想戒是相当困难的。为此,我们为了全面了解澧县职业中专学生吸烟的状况,掌握其影响因素,研究分析吸烟的原因,提高学生对吸烟危害性的认识,消除恶习,促使青少年学生健康成长,于是我们对全县中学生进行抽样问卷调查。 二、调查对象与方法 1、调查对象 全校中学生。此次问卷共有470份,实际有效问卷443份,其中男生390名,女生53名。问卷挂在https://www.doczj.com/doc/d4773927.html,服务器上,进入学生入口,问卷开启日期为:2013-10-26---2013-11-6 2、调查方法 采取整群抽样调查的方法。在调查前讲清意义,在调查向导的指导下,学生在网上独立完成,当场交卷并一律不记姓名,以解除学生顾虑,确保所得的材料的真实性。 3、调查问卷的处理 我们将学生填写的问卷用百分率进行统计。 三、调查项目及内容 问卷共分为以下七部分内容:一是学生吸烟的一般情况;二是学生对吸烟的认识程度;三是家长及教师行为对学生的影响;四是父母对学生吸烟的态度;五是学生吸烟的原因;六是未成年人能否买到香烟;七是学生对家长及老师吸烟的看法,共计16个项目。 四、调查过程: 1、准备阶段(时间:2013.10.18 负责人:吉勇祥)

中国控制吸烟大事记

中国控制吸烟大事记 中 国控制吸烟大事记 (2000年--1979年) 2000年8月18,吸烟与健康网站在辽宁开通,开创了中国控烟互联网事业新局面。该网与中国吸烟与健康协会和全国各级控烟组织合作,传播中国控制吸烟信息,为了促进世界未来无烟草而努力!!! 2000年5月10日卫生部、全国爱卫会发出《关于开展第十三个世界天烟日活动的通知》。主题是“不要利用文体活动促销烟草”,口号是:吸烟有害,勿受诱惑。2000年3月27—29日,由国家计委、卫生部、财政部、国家烟草专卖局和香港特别行政区组成的中国代表团参加了 世界卫生组织《烟草控制框架公约》第二次工作小组会议。有145个国家的代表与会。 1999年10月25日一29日由卫生部、外文部、财政部及香港特别行政区组成的中国代表团参加了世界卫生组织《烟草控制框架公约》第一次工作组会议,有114个国家的代表与会。 1999年8月21日何鲁丽副委员长、张义芳副会长荣获世

界卫生组织1999年烟草或健康纪念奖。 1999年5月31日卫生部、全国爱卫会在北京召开 “1999年世界无烟日座谈会”,国务院副总理李岚清发表书面讲话。 1999年4月29日卫生部、全国爱卫会发出《关于开展第十二个世界无烟日活动的通知》,主题是“戒烟 ”,口号是:放弃香烟。 1998年5月2日至29日天津、上海、洛阳、柳州、威海、濮阳6城市参加1998年中国戒烟竞赛,有3万8千多名吸烟者参赛戒烟。 1998年3月30日全国爱国卫生运动委员会发出《关于开展第十一个“世界无烟日”活动的通知》,主题是“在无烟草环境中成长”。 1997年8月24日至28日第十届世界烟草或健康大会在北京召开,114个国家和地区的1800余名代表出席会议,国家主席江泽民出席开幕式并做重要讲话。 1997年8月24日世界卫生组织西太区办事处韩相泰主任向宋庆龄基金会颁发了1997年烟草或健康纪念奖。 1997年5月31日卫生部陈敏章部长荣获世界卫生组织1997年烟草或健康纪念奖。 1997年5月31日中央国家机关百名部级领导干部签名戒烟倡议书。

大学生吸烟情况问卷调查报告精修订

ZO^O Ae^e 大学生吸烟情况问卷调 查报告 09968T 9628-J68568-1689 3

关于大学生吸烟的调查报告 一、简介: 众所周知,SmOking (吸烟)现象在社会生活中可以说是无处不在,无时不有。然而,只要我们稍加留意、观察周围存在的吸烟现象,我们会不言而喻:吸烟不但对人们的生理有害,而且时刻影响着人们的心理健康;有的吸烟现象甚至对他人的健康生活造成举足轻重的影响,严重则可能会因粗心而引来硝烟烈火之灾一火灾,导致一命呜呼、人财俱失。 在现实生活中因吸烟而带来的灾难更是比比皆是。美丽的林海一大兴安岭被火烧就是最好的例子,纵观历史,硝烟停熄未久前的中英鸦片战争不也是其例之一吗朋友,那你是否也体会到吸烟是在自焚,因此,只有放下手中的烟,管好见烟垂涎三尺的嘴,才是保证身心健康唯一的第一步。 为了让吸烟的大学生戒烟,不吸烟的大学生远离吸烟;从而为有强健的身心体魄打好基础,轻松学习,自信迎考;为建设社会主义事业,实现中华民族伟大复兴。我作了一次了对大学生吸烟现象的研究性调查。 二、研究调査原因: 我通过研究性调查,结合实际状况,吸取并广泛收集有关确实有效的戒烟措施,同时例举实际性例子,以便更好地向广大吸烟大学生提供更有效更迅速的戒烟方法或建议。使它不再成为大学生的难题,使大学生都拥有强健的身心体魄,方能更轻松、更自信地学习,获取知识。 也为了解目前青少年的吸烟现状,为了青少年们健康,也为了给青少年、家长、老师、学校、社会一个警示,我通过对儿位吸烟青少年的交流进行该项调查。调查结果显示:来自中国青年报(2008年7月17 B )最新消息称,在我国亿青少年中,吸烟者约 1500万,尝试吸烟者不下4000万,而遭受二手烟危害的高达6500万。而且报告中还指出,口前,我国青少年开始吸烟呈现低龄化趋势,并且女学生尝试吸烟率和现在吸烟率均有上升趋势。根据以上情况分,我建议:青少年、家长、老师、各级高校、社会相关机构、国家的立法部门应该共同努力推动青少年健康成长和全面发展。

禁止吸烟管理制度(新版)

( 安全管理 ) 单位: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姓名: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日期: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精品文档 / Word文档 / 文字可改 禁止吸烟管理制度(新版) Safety management is an important part of production management. Safety and production are in the implementation process

禁止吸烟管理制度(新版) 1、目的 为加强安全管理,树立企业文明形象,消除火灾隐患,杜绝火灾、爆炸事故的发生,创造良好的生产工作环境,保障公司财产和员工人身安全,在公司生产区域范围内实行禁止吸烟。具体规定如下: 2、适用范围 2.1本制度规定了公司所辖区域内禁止吸烟的管理机构、管理范围、检查职责和考核标准。 2.2本制度适用于公司各单位(包括外来人员、施工单位)的全体员工。 2.3本制度规定依照划定禁烟范围分两步进行实施。 3、职责 3.1公司的禁烟工作由公司安全环保部负责管理。

3.2安全环保部对公司所属各部门、车间进行禁烟检查,并按有关规定进行考核处罚。 4、禁烟范围 4.1公司所辖生产区配煤仓以西,西围墙以东,焦场以南,综合罐区以北圈定的生产区域内为界定禁烟范围(包括车间办公室、会议室等工房内)。 4.2公司所辖整个生产区域内(包括上下门房、上下磅房、材料库房、原煤场、精煤场、洗备煤车间办公室、会议室等工房内)。 5、管理要求 5.1公司对各禁烟区域实行属地管理责任制,由所属地车间主任(或部门部长)负责。发现吸烟者由本人负责,在禁烟区域发现烟头由属地单位负责。 5.2日常禁烟管理由各单位自管、自查为主,安全环保部检查人员负责不定期检查。 5.3检查人员对工作应严格要求,认真负责,大力管理,实事求是,不徇私情。

相关主题
文本预览
相关文档 最新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