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文档之家› 动物疫病防治

动物疫病防治

动物疫病防治
动物疫病防治

一、名词解释

1.传染:病原微生物通过适当的途径进入体内,在体内定居、生长、繁殖,引起一系列病理

反应的过程。

2.传染病:凡是由病原微生物引起,具有一定的潜伏期和临床变现并具有传染性的疾病。

3.隐性感染:机体防御能力强或病原微生物毒力弱数量少,病原微生物虽在体内繁殖,但只

引起机体轻微变化,而不表现临床症状。

4.病原携带者:处于隐性感染的动物可以带毒、排毒,形成或引起二次传播。

5.持续性感染:病毒在动物体内存在数日、数年甚至终生的一类感染。

6.传染源:有某种病原体在其中定居生长繁殖、并排除体外的动物抗体。

7.直接接触传播:在没有任何外界因素的参与下,病原体通过被感染动物与易感动物的直接

接触而引起易感动物感染的传播方式。

8.传染媒介:携带病原体的活的生物和死的尸体。

9.疫源地:相当于传染源+病原+外界环境

10.自然疫源地:某些疾病的病原体在一定地区的自然条件下,由于存在某些特有的传染源、

传染媒介、易感动物而长期有病,当人和动物进入这一生态环境也可能被感染,而驯养动物和人的感染和流行对这类病原体在自然界的存在并不重要。

11.解除封锁:报告上级部门批准,最后一次病畜康复或捕杀,经过最长潜伏期后,无病例出

现,经全面消毒,即可解除封锁。

12.炭疽:由炭疽杆菌经多种途径感染,引起人及多种动物的一种急性、热性、败血性传染病。

13.狂犬病:由狂犬病毒经伤口感染引起人及哺乳动物的一种神经性、致死性传染病。

14.畜禽大肠杆菌病:由一定血清型致病大肠杆菌经多种途径感染,引起多种畜禽的一种多病

型传染病。

15.猪瘟(HCV、CSF):由猪瘟病毒经多种途径感染引起各种年龄猪的一种急性、热性、败血

性传染病。

16.疾病:是动物机体与外界的致病因素相互作用而产生动物的损伤与抗损伤的复杂斗争过

程,在这个过程中,机体对环境的适应能力降低,动物的生产性能下降。

17.飞沫传播:病原体由传染源通过咳嗽、喷嚏排出的分泌物和飞沫,使易感动物吸入受染。

18.发病率=发病数/总数感染率=被感染数/被检数死亡率=死亡数/患病数

19.动物防疫:动物疾病的防疫,控制,扑灭以及动物及动物产品的检疫。防疫工作的基本内

容:养防检治隔封消处。

20.免疫程序:疫苗接种的时间,次数和间隔免疫安排。

21.疫区:某病正在流行的地区。疫点:疫区内发病动物的场和舍。

22.BVD-MD:牛病毒性腹泻-粘膜病。

23.蓝舌病(BT):由病毒通过节肢动物传播,引起绵羊的一种急性、热性传染病。

24.绵羊痒病(跳跃病、驴跑病):由朊病毒感染,引起绵羊的一种慢性、神经性、致死性传

染病。

25.小反刍兽疫:由小反刍兽疫病毒引起绵羊、山羊的一种急性、热性、接触性传染病。

26.终末宿主:成虫期或有性繁殖期寄生的宿主。

27.中间宿主:幼虫期或无性繁殖期寄生的宿主。

28.IBD:传染性法氏囊

29.禽流感:由一定亚型的禽流感病毒经多种途径感染引起禽及人类的一种急性、热性、高度

传染性病。

二、填空

1.疾病的发生的原因病原微生物、有害物、营养性因素、环境因素、管理因素、遗传。

2.畜禽疾病的病理学特征:发热、贫血、黄疽、水肿、脱水、酸碱中毒、缺氧、休克、

3.疾病的分类,按发病原因:传染病、寄生虫病、普通病。按发生经过:慢性病、急性病、

亚急性病、温和性病、最急性病。

4.影响动物传染病的因素:自然因素、社会因素、经济因素

5.传染病的发张阶段:潜伏期、前驱期、明显期、转归期。流行过程的基本环节:传染源、传播途径、易感动物。三个环节的相互关系:三个缺一不可,切断某一环节流行则终止。

6.传染病的特征:特殊的病原体、潜伏期、传染性、典型症状与病变、产生特异性免疫反应。

7.防疫工作的八字内容:养、防、检、治、隔、封、消、处。

口蹄疫血清型:A、O、C、SAT1(南非1型)、SAT2(南非2型)、SAT3(南非3型)、亚洲1型。

8.多头蚴病病原及寄生过程

狗(终末宿主)小肠细粒棘球绦虫孕卵节片—粪便排出体外—人、羊(中间宿主)—小肠六钩蚴—肠壁—肝肺—幼虫包囊—肝肺包虫病

9.牛焦虫病:由蜱叮咬后传播的一种急性、热性原虫病。

临床表现:贫血、黄疸、发热、水肿,病原:泰勒焦虫或巴贝氏焦虫,特效药:贝妮尔、黄色素。

10.炎症反应:红、肿、热、痛、机能障碍、白细胞增多

11.疫苗种类:灭活苗、弱毒苗、亚单位苗、基因工程苗、多联苗(多价苗)

12.传染病的发病阶段:潜伏期、前驱期、明显期、转归期。

13.常用的消毒药:2-4%的烧碱、10-20%的石灰乳、0.1-0.2%百毒杀、0.2-0.5%过氧化酸、福尔马林+高锰酸钾、0.2-0.5%的次氯酸钠。

14.政治经济病必须上报病:口蹄疫(FMD)、禽流感、蓝耳病(PRRS)、猪瘟(CSF)、新城疫(ND)三.各类病的特征(选择)

1.炭疽:皮下胶样浸润,脾肿大,天然孔出血及血液凝固不良。

2.布鲁氏杆菌:流产、睾丸炎、附睾炎

3.口蹄疫:口蹄出现水泡,溃烂,幼畜会出现出血性胃肠炎和心肌炎。

4.巴氏杆菌:发病快、病程短、全身出血,脾不肿大,常有诱因。

5.马立克:劈叉

6.破伤风(锁口疯、木马病、脐带风)全身肌肉痉挛,感觉过敏性增强

7.猪瘟:发病率高,传染快,淋巴结周边出血,脾出血性梗死,肾表面小点初学卫特征。

8.鸡新城疫:无年龄性、呼吸困难、下痢、神经、剖解:全身出血,腺胃乳头出血

9.禽流感:胰腺出血、坏死,肠道由大量枣核样坏死

10.猪2型链球菌:皮肤脓肿,关节炎,脑炎,及败血症

11.猪丹毒:高热,皮肤红斑,青霉素治疗有效

12.猪喘气病特征:咳喘、肺肝变、肉变及实变,发病率高,病程长,致死率低,可垂直传播。

13.猪细小病毒感染特征:母猪流产,死胎,木乃伊,弱仔。

14.蓝耳病:蓝耳病毒导致流产,死胎,多见于妊娠后期。偶尔见木乃伊胎,母猪有全身症状,并影响再次配种,新生仔猪死亡率高。仔猪淋巴结肿大,出血,脾肿大,肺淤血,水肿,肉变。

四、问答题

一、抗菌药物的合理性

答、①严格掌握适应症和抗菌谱②、保证足够的计量与疗程③、联合用药与交替用药

④、掌握投药途径与体内分布⑤注意配伍禁忌与毒性发作。

2、抗菌药物的原则:有效、头要方便、成本低、明确药物的成分。

二、投药的使用

答、1、免疫程序:疫苗接种的时间、次数和间隔免疫

2、免疫程序原则:①当地疫病流行情况②高群的规模、饲养方式③母源抗体水平

3、免疫方法:①注射法、②粘膜途径:点眼、滴鼻、气雾、饮水。

三、影响免疫效果的因素

1.免疫本身因素:疫苗的选择、疫苗的质量、疫苗的保存

2.疫苗的使用因素:疫苗程序不合理、接种方法不当或没有及时二次免疫、在疾病潜伏期接种。

3.动物因素:包括动物的营养水平、生理状态、应激状态、母源抗体水平、健康状态

4.环境因素:过度拥挤、通风不良、温度异常

5.病原体因素:免疫抑制性病原体感染、病原的变异、多病原体混合感染

四、传染病的发病阶段

答、1、潜伏期:从病原侵入机体开始,直到疾病临床症状开始出现为止。

2、前驱期:疾病临床症状出现后,直到典型症状显露的时间。

3、明显期:发病高峰期,典型症状,特殊病理变化。

4转归期:疾病发展的最后阶段。

了解潜伏期的意义:①辅助诊断②隔离、封锁的时间依据③紧急免疫接种时间。

五、流行过程的基本环节

答、(一)传染源:1、定义:有某种病原体在其中定居生长繁殖,并排出体外的动物机体

2类型:①隐性传染动物②康复带菌者③发病动物

(二)传播途径:1、定义:病原体有传染源传出经一定方式侵入其他易感动物所经过的途径2、传播方式:1、水平传播①直接传播性传播:没有传染媒介参与②间接性传播:①飞沫传播、②尘埃传播③土壤水源、④饲料。 2、垂直传播;①胎盘②卵③生殖道

(三)易感动物:影响因素①内在:遗传、品种、年龄、营养这个状况、免疫症状。②外在:环境、气候。

三大基本环节的互相关系----链条关系①三者缺一不可②切断某一环节、流行则终止

六、A类综合性防治措施的要点

答(一)查明消灭传染源:1、疫情报告 2、诊断 3、检疫 4、隔离与封锁 5、治疗与淘汰(二)切断传播途径;1、消毒2、杀虫、杀鼠3、尸体粪便处理:无害化处理:①焚烧②深埋③化制④高温

(三)建议提高动物的抗病力:1、免疫接种 2、药物预防 3、建立SPF畜群与抗病育种。4、加强饲养管理:①环境调控②营养调控③动物福利5、净化:①检疫—淘汰—检疫②检疫—免疫—淘汰

七、扑灭措施:

①上报疫情、病料送检、及时诊断②划定疫区,严格隔离、封锁③扑杀、尸体无害化处理④消毒⑤紧急免疫接种⑥解除封锁。

八、传染病常用的方法

(1、流行病学调查 2、临床诊断 3.病理学诊断 4、病原学诊断 5、免疫学诊断 6、分子生物学诊断。)

1、临床诊断:应用视、触、叩、听、嗅等物理方法对患病畜禽进行临床检查

2、流行病学调查:调查了解畜禽个体或群体患病的情况及环境条件的变化

3、病理学诊断:根据畜禽的病变做病理学检查

4、病原学诊断:对发病原因进行分析,诊断

5、免疫学诊断:应用血清学实验,变态反应,PCR等进行确诊检查

九、结核病的诊断要点与防治要点

答、诊断要点:①症状;咳嗽、体表淋巴结肿大,渐进性消瘦

②剖检:肺、肠、肾出现结核结节。

③变态反应;皮内结核菌素变态反应—检疫牛群

④细菌培养、涂片染色、

⑤PCR/ELISA/、干扰素---p法

防止要点;①定期检疫;结核菌素皮内变态反应、每年2-3次,每次3-6个月

②分群隔离饲养:

③培养健康牛群—净化、检疫—扑杀—再检疫—在扑杀

④兽医卫生管理;①牛奶卫生②人员健康—定期检查、个人防护

十、巴氏杆菌病的病原特点及诊断要点、特征

答;特征:发病快、病程短、全身出血、脾不肿大、呼吸困难、常有诱因

病原特点:多杀性巴氏杆菌---不溶血

革兰氏小杆菌、病料涂片、瑞氏染色—两级感染

主要引起的疾病:①牛羊出血性败血症②禽霍乱③猪肺疫④犊牛、仔猪飞烟

诊断要点;①多发于成年动物,一般是散发,多有诱因②潜伏期、病程短、1-3天③主要表现呼吸困难,食欲废绝、体温升高、结膜发绀、很快死亡④剖解:全身各个器官出血,肝表面有黄白色坏死症。⑤实验室诊断:病料涂片---两极浓染。

十一、鸡几种呼吸道病

(一)鸡传染性主气管炎(IB)

病原:冠状病毒,引起鸡胚卷曲

特征:气官和支气管有粘条状或干酪样渗出,鼻腔及上部气管也可看到浆液或粘液性渗出物,气囊混浊。

(二)鸡的传染性喉气管炎

病原:疱疹病毒

特征;鸡冠发紫、喉气管和气管肿胀出血,有粘条状分泌物堵塞,有时可见干酪样渗出。(三)鸡传染性鼻炎

病原:鸡嗜血杆菌

防治;不接种疫苗,加强饲养管理,消除发病诱因,发病后全群投药一次,投药五天。(四)急慢性呼吸道病

病原:败血支原体,引起垂直传播(种鸡场必须控制)

防治:检疫、淘汰、净化可防治。有诱因,管理及圈舍,种鸡。

(五)鸡曲霉菌病

病原:烟曲霉菌,干酪样坏死结节。

(六)粘膜性鸡痘

病原:鸡痘病毒,雏鸡

特征;发生于雏鸡,在气管、食道、喉头出现痘症

(七)禽霍乱

病原:巴氏杆菌

特征:

(八)新城疫

病原:新城疫病毒

特征:食道和腺胃及腺胃和肌胃交界处可见出血带/出血斑,腺胃乳头出血;肠粘膜枣核样溃疡,盲肠扁桃体出血、坏死。

(九)禽流感

病原:A型流感病毒

特征:食欲废绝;后期两腿瘫痪,病程1-3天,皮下、浆膜、黏膜及各组织器官广泛出血;输卵管有粘液或干酪样物或熟卵子,肠道大量枣核样坏死;头部水肿。肾肿大,有尿酸盐沉积;法式囊肿大。

(十)大肠杆菌气囊炎

·十二、引起猪繁殖障碍的传染病:

答:细小病毒感染,乙型脑炎,伪狂犬病,蓝耳病,猪瘟,链球菌病,布鲁菌病,附红体病1、细小病毒感染:妊娠早期感染,胚胎死亡,产子数少或屡配不孕;中期感染产木乃伊胎;

后期感染产子正常,发育不良,死胎,充血,水肿,出血,体腔积液或者木乃伊化

2、乙型脑炎乙型脑炎病毒,可侵害个时期胎儿,多产出死胎和木乃伊,少数为活仔,但是

1~2天发病死亡。公猪睾丸单侧性肿胀,发热,疼痛。病理变化:胎儿脑水肿,脑膜,脊髓充血,非化脓性脑膜炎,脑发育不全,皮下水中,体腔积液,肝脾坏死。

3、伪狂犬病伪狂犬病毒侵害妊娠40d以上胎儿,出现流产,死胎。木乃伊胎及弱子,弱

仔发病死亡快,母猪无其他症状,仔猪有呼吸道和神经症状。无明显病理变化,非化脓性脑炎,脑组织里有核内包涵体。

4、蓝耳病:蓝耳病毒导致流产,死胎,多见于妊娠后期。偶尔见木乃伊胎,母猪有全身症

状,并影响再次配种,新生仔猪死亡率高。仔猪淋巴结肿大,出血,脾肿大,肺淤血,水肿,肉变。

5、先天性猪瘟:CSFV。

特点:死胎及初生死亡仔猪皮下水肿、出血、体腔积液、胸腺萎缩坏死,肾皮质出血点。急性病例史。

6、布鲁氏菌病:B.suis亚种1.3.。

特点:流产、死胎、关节炎,公猪睾丸炎、附睾炎。血清学诊断

十三、传染病的流行特点:

1.表现形式既流行强度:A散发性:在一个较长时间内只有个别的病例。原因a、畜禽免疫水平比较高。b、传播条件的限制。c、隐性感染率高。 B地方流行性:局限于一定的地区内发生的传染病,传播范围不大超过散发。C流行性:在某一时间内,一定动物群中某病发病率超过了预期水平。特点是传播能力强;传播范围广;发病率高 D大流行性(爆发性):跨地、省、国。

2.流行的季节性和周期性:A影响季节性因素:a、季节性的温度变化;b、传播媒介因素;c、饲草料的问题影响;d、气候直接性影响。 B周期性的因素:a、与免疫力有关系;b、新生儿的产生;c、引起易感动物有关;d、病原的毒力;e、防疫意识有关

3.流行过程的地理因素:疫源地;自然疫源地

十四、所有寄生虫病的病原与防治

1、牛焦虫病

病原:泰勒焦虫、巴斯焦虫

防治:A疫苗免疫:每年5月份之前注射焦虫疫苗B灭蜱C药物预防:如血虫净

2、羊疥癣,病原:羊疥螨防治:剪毛+药浴

3羊头蚴(脑包虫)羊棘球蚴(肝包虫)

病原:多头带涤虫防治:禁止羊头喂狗,用丙硫咪唑,吡喹酮药物预防

4.羊鼻蝇蛆病

病原:羊狂蝇幼虫防治:0.1%敌百虫喷鼻

5.鸡球虫病

病原:艾羊尔球虫属的多科球虫防治:通风防潮,驱虫:绿本胍 30ppm拌料, 3-5天碘胺嘧啶 0.02%拌料3—5天

6.猪囔尾蚴病(囔虫病)

病原:有钩绦虫防治:灭绦灵,吡喹酮

十五、仔猪腹泻综合征

1.猪瘟,猪瘟病毒,无年龄性,先便秘后腹泻,脓性结膜炎

2.传染性胃肠炎,2-5月龄发病率高,先呕吐后腹泻,高致死率,肠粘膜脱落,肠壁变薄

3.流行性腹泻:冠状病毒,无年龄性,水泻。

4.轮状病毒感染:呼肠狐病毒,哺乳仔猪,黄白色水泻,肠绒毛萎缩。

5.大肠杆菌:大肠杆菌病毒,仔猪黄痢,白痢

6.仔猪副凝固伤寒:沙门氏菌,2-4月龄,恶臭稀便,体温升高,败血症

7.猪痢疾,密螺旋体,断奶仔猪,肥猪,血病,发病缓慢,出血性肠炎,病程长,死亡率高,抗生素治疗有效,但易复发。

8.梭菌性腹泻:C型魏氏梭菌,一周内仔猪血便。

十六、列举牛羊A类病病名及病原

1.疯牛病,朊病毒,

2.绵羊痒病,朊病毒

3.蓝舌病,呼肠狐病毒科,环状病毒属

4.小反刍兽疫,小反刍兽疫病毒(副粘病毒科,麻疹病毒属)

十七、常用的消毒剂:

答:1、a,皮肤用:2%~5%碘酊,75%酒精;过氧化氢溶液

B,饮用水:百毒杀,次氯酸钠,KmnO4,希碘液

C环境消毒

十八、口蹄疫(FMD) 5号病

1、定义:由口蹄疫病毒经多种途径感染引起多种哺乳动物的一种急性、热性、高度性接触性

传染病。

2、特征:传染性强、传播快、口、蹄出现水泡、溃烂、幼畜会出现出血性胃肠炎和心机炎。

3、病原特点:微RNA病毒科,口蹄疫病毒属。

①血清型:七个主型(A/C/O、南非1型、2型、3型、亚洲型)七个性中无交叉免疫性

②抵抗力:对酸碱高温敏感,耐盐,耐冻

③分布:分布于全身各个分泌物中,以水泡皮和水泡夜病毒含量高

④产生VIA(病毒感染相关性抗原)

4、流行特点:①发生于偶蹄兽,以牛最敏感,以羊最不敏感

②传染性强、传播迅速、幼畜会出现死亡

③接触性感染,空气作为媒介,目前传播跳跃性。

⑤没有季节性、冬春季较多。

5、诊断要点:①流行病学,诊断发病率多高,幼畜死亡。②临床诊断③实验室诊断:a、RT-PCR,

b病毒中合实验,c琼扩、补体结合反应

6、防止要点:①平时防治;a定期免疫接种,A、O、亚1灭火苗,仔猪、羔羊、犊牛(断奶

时免疫)b、引进动物的检疫与隔离饲养。C、消毒。

②、上报疫情、病料送检、及时诊断;划定疫区,严格隔离、封锁;扑杀、尸体无害化处理;消毒;紧急免疫接种;解除封锁。

十九、禽流感

病原:禽流感病毒AIV。

传播途径:飞沫

临床特征:1、最急性:无先兆症状或稍沉郁,2-3天内死亡率达100%

2、急性型:肿头、流泪、冠有出血板块,脚鳞片下出血、呼吸罗音。

3、慢性型

诊断要点:①流行病学;无年龄性、发病快、死亡率高、有免疫失败

②临床症状:主要表现鸡冠、肉髯出血斑紫斑

③剖解、全身出血、

④实验室诊断:病毒的分离与鉴定;PCR;荧光抗体。

控制方法与新城疫相同

平时防疫A。严格隔离饲养B、加强环境控制C、定期接种疫苗。

二十、新城疫:

新城疫:也称亚洲鸡瘟或伪鸡瘟。是由鸡新城疫病毒(NDV)引起的鸡和火鸡的一种急性、高度接触性传染病。

临床特征表现:呼吸困难,下痢,神经紊乱,全身粘膜和浆膜出血。

非典型新城疫的特点

1、免疫鸡群发生新城疫感染。

2、无大批死亡。

3、不出现典型的消化道出血等病理变化。

4、产蛋鸡出现产蛋下降。

5、发病季节不明显,一年四季都可发生。

病原:新城疫病毒,属于副粘病毒科,腮腺炎病毒属的成员。病毒核酸类型为单股负链RNA。

流行病学

传染来源:主要是病鸡和流行间歇期的带毒鸡。

在出现症状前24h即可由口、鼻分泌物和粪便中排出病毒,轻症病鸡和临床健康的带毒鸡,也是危险的传染源。

传播途径:主要是呼吸道和消化道;鸡蛋可带毒传播本病;创伤及交配也可引起传染;非易感的野禽、外寄生虫、人、畜均可机械地传播此病原。

症状:潜伏期:3~5天、根据临床表现和病程的长短,

可分为:最急性型急性型亚急性或慢性型

动物疫病防治员理论知识复习题

一、单项选择 (选择一个正确的答案,将相应的字母填入题内的括号中。每题 1 分, 1. 猪的正常体温( B )。 3. 健康大家畜肺部叩诊区呈( B ) 14. 禽白血病的诊断,常用的血清学试验是 (C ) 。 A、玻板凝集试验 B、试管凝集试验 C、琼脂扩散试验 D 、环状沉淀试验 15. 鸭病毒性肝炎的诊断,常用的血清学试验是(C )。 A、凝集试验 B、沉淀试验 C、中各试验 D、补体结合试验 16. 了解病畜皮肤温度可采用 (C )。 A 视诊 B 叩诊 C 触诊 D 听诊 17.皮下见有(D)称血肿。 A、化脓 B、气体 C、液体 D、出血 18. 皮下组织有多量的 ( A )称皮下气肿。 A 气体 B 液体 C 血液 D 脓液 19. 细胞免疫是以 ( A )为主。 A、 B 细胞 B、 T 细胞 C、 K 细胞 D 、 NK 细胞 20. 现已发现的免疫球蛋白,共区分为 ( D )种类型 : A、 2 B、 3 C、 4 D、 5 21. 注射疫苗是 (D )。 A、天然自动免疫 B、天然被动免疫 C、人工自动免疫 D 、人工被动免疫 22. 化学消毒剂在低浓度时 (A )。 A、抑菌 B、消毒 C、火菌 D 、没有作用 23. 破伤风梭菌的侵入门户为 (D )。 A、消化道 B、呼吸道 C、泌尿生殖道 可编辑word, 供参考版!D 、深度创伤 A.37.5 —38.5 C B.38-39.5 2. 当畜禽体温超过正常体温的( A A.0.5 —1C B.1-1.5 C C.39-40 C )以上即为 发热。 C C.7-9 C D.37-39 C D.9-11 C A. 浊音 B.清音 C.半浊音 D.鼓音 4. 局部组织或器官的(A )内血液含量增多的现象称为充血。 A、血管 B、动脉管 C、静脉管 5. 临床上常见的坏死包括( C )坏死和液化性坏死。 A 出血性 B 脓性 C 凝固性 6. 病畜拱背翘尾并不断努责常见于(C )。 A、臌气 B、痉挛 C、便秘 7. 组织内组织液含量的(C )称为水种。 A 减少 B 不变 C 增多 8. 一类动物疫病主要有口蹄疫、(B )、羊痘、鸡新城疫等。 A、猪丹毒 B、猪瘟 C、猪肺疫 D 、毛细血管D 阻塞性 D 、腹泻 D 消失 D 、猪副伤寒 9. 按100kg 体重计算,猪每日干物质需要量大致为(B )。 A 、1.5-3.5kg B、2.5-4.5kg C、3.5-5.5kg 10 禽霍乱的病原是(B )。 A、沙门氏菌 B、巴氏杆菌 C、霍乱弧菌 11. 鸡法氏囊的功能是(C )。 A、分泌消化液 B、造血 C、参与免疫 12. 鸡白痢的检疫作用(C )原理。 A、过敏反应 B、沉淀反应 C、凝集反应 13. 鸡传染性鼻炎的主要变是(A )。 A、鼻腔和鼻窦粘膜卡他性炎症 B、喉头和气管粘膜卡他性炎症 D、4.5-6.5kg D 、霍乱因子 D 、分泌激素 D 、琼脂扩散 C、气囊膜变厚混浊 D、产蛋鸡卵巢滤泡充血出血变

动物疫病防治员测试复习题

动物疫病防治员(中级)理论知识试卷 注意事项 1.考试时间:120分钟。 2.请首先按要求在试卷的标封处填写您的姓名、准考证号和所在单位的名称。 3.请仔细阅读各种题目的回答要求,在规定的位置填写您的答案。 4.不要在试卷上乱写乱画,不要在标封区填写无关的内容。 一、单选题(将答案填入答题卡中,答在题外无效) 一、单项选择(第1题~第80题。选择一个正确的答案,将相应的字母填入题内的括 号中。每题1分,满分80分。) 11. 母牛全部胎衣不下时,如不衣时治疗,常因( )而死亡。 A、败血症 B、脓毒败血症 C、菌血症 D、毒血症 12. 通过胃导最可出酸臭的,淡黄或暗黄微绿色的大量液体,其中混有胆色者,为( )特征。 A、原发性胃扩张 B、继发性胃扩张 C、原发性肠臌气 D、继发性肠臌气 13. 急性肠臌气引发高度呼吸困难时,可施行( )进行放气。 A、胃管导出 B、有穿刺术 C、小肠穿刺术 D、盲肠穿刺术 14. 30%安乃近注20-40ml一次皮下注射,是治疗( )常用方法之一。 A、痉挛疝 B、胃肠炎 C、腹膜炎 D、百叶干 15. 给新手马驹溶血症的病驹做辅助治疗时,最好静脉滴注( )。 A、25%葡萄糖 B、5%葡萄糖 C、10%盐水 D、0.9%盐水 16. 如发生三类动物疫病时县、乡级人民政府应按照动物防疫法组织( )和净化。 A、调查 B、扑灭 C、检疫 D、防治 17. 封锁疫区是为了防止传染病由疫区向( )传播。 A、危险地区 B、控制地区 C、隔离地区 D、安全地区 18. 当动物疫病暴发、疫区范围涉及两个以上行政区域的由有关行政区域共同的上一

动物疫病防治技术要点

动物疫病防治技术要点 摘要:现如今,动物及动物产品得流通速度越来越快,传播动物疫病得媒介也越来越多,病害流行得几率显著增加,在造成经济损失得同时,也严重危害了人类得健康与生命安全,因此建立严格得防治措施十分必要。本文现就动物疫病防治技术要点谈几点瞧法。 关键词:动物疫病;防治技术;要点 一、引言 动物疫病防治工作关系到公共卫生安全,对提高养殖业生产效益、降低疫病危害以及保证动物产品质量均有重要意义。因此要坚持“预防为主”得防治原则,改变重治疗轻预防得误区,使动物疫病防治工作沿着健康得轨道发展。 二、三都县动物疫病现状 1、疫病种类多,流行范围广。近十年来,虽然该县畜牧业得产值平均以10%得速度增长,但就是因疫病造成得畜禽 死亡率,比西方国家至少高出1倍多,严重制约了现代畜牧产业得发展。如猪传染性疫病中因呼吸道引起得疾病特别突出,发病率达30%~60%,死亡率达5%~30%。 2、老病再抬头,危害更严重。社会主义市场经济体制得建立与畜禽饲养集约化、规模化得发展、养殖经营范围扩大、畜禽及其产品流通渠道增多,成为疫病流行得客观条件,导 致猪瘟、布氏杆菌病、结核病等已经被控制了得疫病又重新

抬头,某些疫病呈扩散蔓延之势。 3、滥用药物广,防治效果差。由于未能充分掌握病毒性病原体得发生与变异规律,部分病毒病在流行过程中被误诊或免疫失败。同时,在细菌性病害防治中,长期盲目滥用抗菌药与含抗菌药物得饲料添加剂,导致病菌耐药性得普遍产生,防治效果越来越差。 三、动物疫病防治得主要技术措施 1、善用免疫学对动物疫病进行诊断。在动物得疫病防治中,广泛得运用了免疫学,尤其就是在诊断、预防以及治疗传染病方面。免疫诊断包括血清学诊断与变态反应诊断。血清学诊断就是利用抗原―抗体特异性反应,用已知得抗原鉴定未知得抗体或用已知得抗体鉴定未知得抗原。最常用得有沉淀反应,凝集反应,补体结合反应,免疫荧光试验与中与反应等。变态反应诊断就是应用已知变态原给动物点眼或注射后瞧它就是否发生特异性变态反应,而诊断疫病。 免疫预防免疫预防就是应用免疫学很重要得一个目标,就是动物防疫工作者得重要任务,也就是实行计划免疫制度,实施强制免疫得重要内容。免疫预防包括人工自动免疫与人工被动免疫,人工自动免疫就就是采取多种行之有效得措施给动物接种有效得生物制品,使其产生对该种微生物得自动免疫,以达到预防传染病得目得;人工被动免疫就是给动物 注射免疫血清。免疫治疗当动物发生传染病时,给其注射免

动物疫病防治员题及答案

复习资料《动物疫病防治员》1一单项选择题(每题1分,共80分) 1空气消毒药物常用的有() A甲醛、高锰酸钾蒸汽消毒;B 漂泊粉消毒;C 新洁尔灭消毒;D 环氧乙烷消毒。 2 发生动物疫病时,带畜消毒常用的药物为() A 5%氢氧化钠;B百毒杀;C 10%福尔马林溶液;D 75%乙醇溶液。 3 皮肤消毒常用的药物为() A 5%碘酒涂擦后,再用95%酒精脱碘; B 5%来苏儿; C 5%碘酒涂擦后,再用75%酒精脱碘; D 硼酸。 4 黏膜消毒常用的药物为() A 5%碘酒涂擦; B 5%来苏儿;C硼酸;D75%酒精。 5 发生炭疽病时,污染场地、圈舍常用的消毒药为() A 10%漂白粉; B 20%漂白粉; C 来苏儿; D 石炭酸。6用人工紫外线进行消毒时,其时间一般为() A、5分钟; B、10分钟; C、1-2小时;D 3小时。 7 下述养殖场地消毒事项中不正确的是()A消毒药要达到一定的浓度和作用时间;B 消毒药要交替使用;C 发生疫病时,应每天带畜消毒1-2次;D 常用的环境消毒药为双氧水,因其对畜禽刺激性弱。 8 下列不属于人畜共患传染病的是() A 炭疽病; B 布氏杆菌病; C 结核病; D 猪圆环病毒病。 9 下列细菌不能形成芽孢的是() A破伤风梭菌;B炭疽杆菌;C 链球菌病;D 羊梭菌病。10 下列关于炭疽病理变化叙述不正确的是() A 尸僵不全,天然孔出血,腹围迅速膨胀; B 血液凝固不良,呈黑色,酱油样; C 皮下黄红色胶样浸润;D脾脏不肿大;但淋巴结肿胀,呈黑红色。11下述对于发生炭疽病时处理措施中不正确的是() A 疑似炭疽病时,不能剖检,采耳尖血镜检。 B 上报疫情,封锁。 C 病死畜高温处理后才能出售。 D 对可能感染人的处理:连用青霉素3-5天肌注。 12 发生炭疽病时,封锁解除的时间是() A 15天; B 10天; C 5天; D 30天。 13 下述对结核病主要症状病变分型叙述不正确的是() A 肺结核;B淋巴结核;C乳房结核、肠结核;D 皮肤型结核。 14 为防止人感染家畜布氏杆菌病,下列叙述不正确的是() A 给羊、牛、猪等动物接产时,要带胶手套; B 给羊牛猪等动物处理流产胎儿、胎衣时,要严格自身防护,并消毒手; C 给牛作胎衣手术剥离时,要考虑有否布氏杆菌病的可能,并带手套等,作好自身防护; D 布氏杆菌病主要感染家畜肺部,故,避免吸入家畜咳嗽的飞沫。 15 口蹄疫不感染的动物是() A马属动物;B 牛;C 猪;D羊。 16 口蹄疫难以彻底扑灭的主要原因,下列叙述错误的是() A 口蹄疫病毒毒力强,可以经空气传播; B 口蹄疫病毒呈多型性,易变性,各型之间无交叉免疫; C 病愈家畜能长期带毒; D 目前的免疫接种,无抗体产生,因此,无免疫作用。 精品文档交流

动物疫病防治员中级试卷4

试卷编号:SY-292-20120702 职业技能鉴定国家题库 动物疫病防治员中级理论知识试卷 注 意 事 项 1、本试卷依据2001年颁布的《动物疫病防治员》国家职业标准命制, 考试时间:120分钟。 2、请在试卷标封处填写姓名、准考证号和所在单位的名称。 3、请仔细阅读答题要求,在规定位置填写答案。 一、单项选择题(第1题~第80题。选择一个正确的答案,将相应的字母填入题内的括号中。每题1分,满分80分。) 1.职业是指人们在社会生活中所从事的某种具有专门业务和特定职责,并以此作为主要( )的社会活动。 A 、生活来源 B 、爱好 C 、责任 D 、分工 2.爱岗就是热爱本职工作,敬业就是用一种恭敬严肃的态度对待( )的工作。 A 、自己 B 、别人 C 、社会 D 、集体 3.动物检疫检验工要树立正确的( ),不要注重金钱,贪图享受。 A 、思想观 B 、人生观 C 、世界观 D 、物质观 4.动物检疫检验工要学习先进人物强烈的社会责任感、先进的思想境界和以国家利益为重的( )。 A 、历史责任 B 、无私精神 C 、物质文明 D 、精神文明 5.细胞是生物体形态结构和生命活动的基本单位,由( )组成。 A 、细胞膜、细胞质和细胞器 B 、细胞膜、细胞器和细胞核 C 、细胞膜、细胞质和细胞核 D 、细胞器、细胞质和细胞核 6.消化系统由消化管和消化腺组成:口腔、咽、食道、胃、肠、肝、胰等器官组成,有关说法不正确的是( )。 A 、消化系统具有内分泌功能 B 、消化系统具有免疫功能 C 、消化腺具有防御和解毒功能 D 、消化系统只是摄取和消化食物、吸收营养 7.过多的组织液在组织间隙或体腔中蓄积的现象是以下哪一项( )。 A 、坏死 B 、梗死 C 、变性 D 、水肿 8.以下哪一项是坏死的定义( )。 A 、局部组织动脉血液供应中断,引起局部组织的缺血性坏死 B 、过多的组织液在组织间隙或体腔中蓄积 考 生 答 题 不 准 超 过 此 线

动物疫病防治员.

动物疫病防治员 国家职业标准 1、职业概况 1.1 职业名称 动物疫病防治员。 1.2 职业定义 在兽医师的指导下,从事动物常见病和多发病防治的人员。 1.3 职业等级 本职业共设三个等级,分别为:初级(国家职业资格五级)、中级(国家职业资格四级)、高级(国家职业资格三级)。 1.4 职业环境条件 室内、室外,常温。 1.5 职业能力特征 具有一定的学习能力和表达能力,手指、手臂灵活,动作协调。 1.6 基本文化程度 初中毕业。 1.7 培训要求 1.7.1 培训期限 全日制职业学校教育,根据其培养目标和教学计划确定。晋级培训期限:初级不少于150标准学时;中级不少于120标准学时;高级不少于90标准学时。 1.7.2 培训教师 培训初、中级的教师应具有本职业高级职业资格证书或相关专业中级以上专业技术职务任职资格;培 训高级的教师应具有相关专业高级专业技术职务任职资格。 1.7.3 培训场地设备 满足教学需要的标准教室和具有符合国家标准的检测仪器、材料的场地。 1.8 鉴定要求 1.8.1 适用对象 从事或准备从事本职业的人员。 1.8.2 申报条件 ——初级(具备以下条件之一者)

(1)经本职业初级正规培训达规定标准学时数,并取得结业证书; (2)在本职业连续见习工作2年以上。 ——中级(具备以下条件之一者) (1)取得本职业初级职业资格证书后,连续从事本职业工作3年以上,经本职业中级正规培训达规定标准学时数,并取得结业证书; (2)取得本职业初级职业资格证书后,连续从事本职业工作5年以上; (3)取得中等以上专业学校相关专业毕业证书。 ——高级(具备以下条件之一者) (1)取得本职业中级职业资格证书后,连续从事本职业工作3年以上,经本职业高级正规培训达规定标准学时数,并取得结业证书; (2)取得本职业中级职业资格证书后,连续从事本职业工作5年以上。 1.8.3 鉴定方式 分为理论知识考试和技能操作考核。理论知识考试采用闭卷笔试方式,技能操作考核采用现场实际操作方式。理论知识考试和技能操作考核均实行百分制,成绩皆达60分及以上者为合格。 1.8.4 考评人员与考生配比 理论知识考试考评人员与考生配比为1:15,每个标准教室不少于2名考评人员;技能操作考核考评员与考生配比为1:5,且不少于3名考评员。 1.8.5 鉴定时间 各等级理论知识考试时间为90分钟,技能操作考核时间:初级为60分钟,中级为60分钟,高级为90分钟。 1.8.6 鉴定场所设备 理论知识考试在标准教室进行。技能操作考核应为具有实验动物、实验器材及实验设备的场所。 2 基本要求 2.1 职业道德 2.1.1 职业道德基本知识 2.1.2 职业守则 (1)爱岗敬业,有为祖国畜牧业发展努力工作的奉献精神 (2)努力学习业务知识,不断提高理论水平和操作能力 (3)工作积极,热情主动

动物疫病防治技术培训实施方案

***2012—2015年动物疫病 防治技术培训实施方案 为贯彻落实《***畜禽健康养殖科技服务活动实施方案》(*** 牧字〔2012〕9号)精神,培养和造就一支有文化、懂技术的县、乡、村三级防疫队伍,提高重大动物疫病防控、可溯源体系建设和疫病监测等方面的能力,促进现代畜牧业健康有序发展,为全市实施现代畜牧业提升计划提供智力支撑和人才保障,结合我单位承担的培训任务,特制定《2012—2015年动物疫病防治技术培训实施方案》。 一、总体思路 以提高全市各级动物防疫队伍专业水平为宗旨,面向全市、立足岗位,注重实践,开展培训。通过培训,增强各级动物防疫人员的工作责任感,提高其对动物疫病的预防技术和常见病的诊治水平,使全市各级防疫队伍的业务水平和实际工作能力得到大幅度的提升,着力打造一支素质高、技术精、服务好的基层防控队伍,为全市畜牧业的健康发展和公共卫生安全提供技术保证。 二、目标任务 1、县级业务骨干培训。市疫控中心每年统一组织2—3次畜禽疫病防治培训班,每个县(市)区选派2名专业技术水平高、培训指导能力较强的业务骨干和畜牧兽医技术指导员参加培训,每年培训24人次以上。 2、乡镇级业务骨干培训。各县(市)区疫控中心每年对乡(镇)

畜牧兽医技术指导员开展2次以上培训,培训50人次以上。 3、村级防疫员和养殖大户培训。各地乡镇兽医站每年组织村级防疫员和养殖户开展2次培训,培训100人次以上。乡镇技术指导员和村防疫员每人每年入户指导5次以上。 三、培训内容 重大动物疫病防控基础知识、动物疫病免疫技术、动物常见病防治技术、疫情控制与病死畜禽无害化处理方法、动物养殖污染与消毒、规模养殖场的防疫要求和科学免疫方案等。 四、培训形式 根据各地实际情况,结合各县(市、区)防疫队伍、广大养殖户科技培训的特点和实际,采取集中培训和现场指导相结合、理论学习和实践运用相结合、参观学习和典型示范相结合,通过印发技术资料和光碟、设点咨询、上门服务,力求直观、形象、易学,让广大养殖户学得懂、学得快、用得上。 五、师资团队 一是市、县、乡三级动物疫病预防控制中心(畜牧兽医站)专业技术人员。二是特邀专家、教授及优秀的畜牧养殖企业的技术人员。 六、保证措施 1、加强组织领导。为确保培训工作落到实处,市疫控中心将把此项工作纳入目标责任制考核中,作为年终考核各地的一项重要内容来抓,确保此项工作运转有序。

动物疫病防治员高级理论知识试卷

职业技能鉴定国家题库 动物疫病防治员高级理论知识试卷 注 意 事 项 1、本试卷依据2001年颁布的《动物疫病防治员》国家职业标准命制, 考试时间:120分钟。 2、请在试卷标封处填写姓名、准考证号和所在单位的名称。 3、请仔细阅读答题要求,在规定位置填写答案。 一、单项选择题(第1题~第80题。选择一个正确的答案,将相应的字母填入题内的括号中。每题1分,满分80分。) 1.动物疫病防治员要树立正确的( ),不要注重金钱,贪图享受。 A 、思想观 B 、人生观 C 、世界观 D 、物质观 2.动物疫病防治员要学习先进人物强烈的社会责任感、先进的思想境界和以国家利益为重的( )。 A 、历史责任 B 、无私精神 C 、物质文明 D 、精神文明 3.动物疫病防治员在( )中,要遵守职业守则。 A 、职业活动 B 、文化活动 C 、体育活动 D 、集体活动 4.胆管和胰管的开口处位于( )。 A 、肝脏 B 、胃 C 、十二指肠 D 、盲肠 5.血液(主要是红细胞)流出血管和心脏之外的现象是以下哪一项( )。 A 、出血 B 、充血 C 、淤血 D 、DIC 6.以下关于区分血栓和血凝块的说法正确的是( )。 A 、血栓表面粗糙,质地脆弱易碎,无弹性,与血管紧密相连,有血栓的特殊结构 B 、血凝块是动物死亡后血液凝固所致,通常表面光滑、湿润、柔软、有光泽、富有弹性、与血管壁分离、呈游离状 C 、血栓通常表面光滑、湿润、柔软、有光泽、富有弹性、与血管壁分离、呈游离状 D 、A 和B 7.化学治疗剂是指( )。 A 、用于杀灭病原微生物的化学药物 B 、用于抑制病原微生物生长繁殖的化学药物 C 、用于消除宿主体内病原微生物的化学药物 D 、用于抑制宿主体内病原微生物的化学药物 8.( )病程短促,常在数小时或一天内突然死亡,往往没有看到明显的临床症状和病变就突然死亡。 考 生 答 题 不 准 超 过 此 线

高级动物疫病防治员精选知识

高级动物疫病防治员知识1.消毒的目的是消灭被传染源散播于外界环境中的病原体,以切断传播途径,阻止传染病继续蔓延。 2.感染即病原微生物侵入动物机体,并在一定部位定居,生长繁殖,从而引起机体一系列病理反应,也叫传染。 3.家畜传染病的临床表现,就其在动物机体内发生发展的过程,一般分为四个阶段:潜伏期、前驱期、明显期、转归期。 4.破伤风是由破伤风梭菌引起,经伤口感染而引起的人畜共患的急性中毒性传染病。 5.仔猪大肠杆菌病在临床上可表现三种类型:仔猪黄痢、仔猪白痢、猪水肿病。 6.凡能刺激机体产生特异性免疫的物质称抗原。 7.禽流感的HH和N都是指糖蛋白,H是血凝素(HA)中的H,N是神经氨酸酶(NA)中的N。 8.口蹄疫有7个血清型。分别是:O型、A型、C型、SAT1型、SAT2型、SAT3型(即南非1、2、3型)以及Asial(亚洲1型)。 9.微生物的毒力是指致病力大小。 10.结核杆菌分牛型、禽型和人型。各型之间可以相互感染。 11.鸡白痢的病原体是鸡白痢沙门氏杆菌;禽霍乱的病原体是多杀性巴氏杆菌。 12.常用的开口方法有徒手开口法和开口器开口法。 13.预防和消灭家畜传染病,保护畜牧业的健康发展,必须认真贯彻预防为

主、养防结合、防重于治的方针。 14.以手伸入直肠内阁着肠壁对腹腔及骨盆腔器官进行内部触诊的方法,称为直检。 15.根据瘫痪部位可分为单瘫、偏瘫、截瘫。 16.猪、牛、羊、鸡的正常体温:猪℃;牛;羊℃;鸡40-42℃. 17.局部组织或器官的血管内,血液含量过多(充满)的现象称充血。 18.组织坏死后,被外界影响或腐败感染所致称坏疽。 19.血液和组织液中呈溶解状态的钙盐以固体状态沉着于病理产物或异物中的现象称钙化。 20.母猪分娩完毕,经3小时后,胎衣还不排除,即可认定为胎衣不下。 21.猪呼吸和繁殖障碍综合征是由病毒感染引起的。 22.仔猪黄痢主要发生3日龄左右仔猪,以黄色稀粪为特征。 23.猪细小病毒病是由病毒引起的繁殖机能障碍性传染病。 24.猪传染性胃肠炎是由病毒引起的一种迅速传播的肠道传染病,其特征是呕吐严重腹泻和脱水。 25.消毒的目的是清除或杀灭外界环境中,畜体表面及物体上的病原物生物,从而切断传播途径,以预防传染病的发生和传播。要轮换使用消毒剂:防止致病菌产生耐药性,全面杀灭病原微生物,避免消毒谱不广和环境的干扰。 26.传染病流行过程的即传染源、传播途径、易感动物,其关系三者缺一不可,有了可致病的传染源,要通过一定的外界环境条件干扰侵害能被感染的动物才能引起传染病流行,失去任何一个环节都不能造成流行发生。

《动物疫病防控技术》课程标准

《动物疫病防控技术》课程标准 一、课程基本信息 《动物疫病防控技术》课程的基本信息如表1所示。 表1 课程基本信息 二、课程目标设计 1.总体目标 本课程是动物检疫检验技术专业的一门专业限选课程,通过本课程的学习,使学生掌握临床常见动物疫病发生原因、流行特点、临床表现、预防和治疗措施的基本理论知识。培养学生掌握常见动物疫病的诊断、预防、治疗与扑灭的专业技能。加强学生对常见动物疫病防治措施临床应用技能的培养与练习,使学生能够独立诊断动物疫病,并能提供合理的预防与治疗措施。

2.能力目标 (1)能根据养殖场实际情况制定出科学合理的消毒程序,会正确选择和使用消毒剂,对养殖场的环境、畜禽舍、工具、门口等进行消毒,并能利用实验室检测手段,对消毒效果进行评价。 (2)能根据养殖场实际情况制定出科学合理的免疫程序,会正确保存、稀释和使用疫苗;会根据不同的疫苗种类选择不同免疫途径,正确操作对动物进行免疫接种。 (3)能熟练掌握动物剖检技术,能正确解剖动物、正确识别动物内脏的形态和位置,会识别内脏器官的异常变化。 (4)能依据国家相关的法律规定做好禽流感、新城疫、口蹄疫、猪瘟、蓝耳病的上报、扑杀等工作。 (5)能根据动物常见传染病的流行特点、症状和病变做出初步诊断。 (6)能利用实验室对动物常见传染病进行检测与分析。 (7)会制定动物常见传染病的预防措施。 (8)会对禽流感、新城疫、鸡产蛋下降综合征等抗体进行监测,并能根据监测结果进行科学的分析和应用。 (9)会正确制定治疗方案,选择敏感药物,对动物常见传染病进行治疗。 (10)能正确识别寄生虫病的临床症状和剖检变化,并能做出初步诊断;能利用实验室对寄生虫病做出明确诊断;会使用药物治疗和预防寄生虫病。 3.知识目标 (1)掌握动物传染病的特征、发展阶段、流行过程;了解动物传染病的发生条件。 (2)掌握动物传染病的诊断方法。 (3)掌握动物传染病平时的预防措施和发生后的扑灭措施。 (4)掌握动物常见传染病的病原结构和血清(亚)型的种类;掌握动物常见传染病的流行特点、临床症状和病理变化;了解动物常见传染病的实验室诊断程序和方法;掌握动物常见传染病的防控措施及发生后的扑灭措施;了解国家有关动物常见传染病的相关法律法规。

动物疫病实施方案

乡镇动物疫病防控工作实施方案 一、指导思想 坚持“加强领导,密切配合,依靠科学,依法防治,群防群控、果断处臵”的方针,认真落实动物防疫目标责任制,以防控高致病性禽流感、牲畜口蹄疫、高致病性猪蓝耳年病、猪瘟、鸭瘟、鸡新城疫等重大动物疫病为重点,积极推行以强制免疫为主的综合防控措施,狠抓各项措施的落实,确保动物防疫工作按时、按质、按量完成。努力确保不发生重大动物产品质量安全事故,有效促进全乡畜牧业持续健康发展。 二、工作目标 1、疫情控制目标:高致病性禽流感、口蹄疫、高致病性猪蓝耳年病、猪瘟、鸭瘟、鸡新城疫等重大动物疫情,力争疫情不发生,确保有疫不扩散,其他动物疫情得到有效控制。 2、免疫密度要求:牲畜口蹄疫、高致病性禽流感、高致病性猪蓝耳年病、猪瘟免疫密度达到100%;鸡新城疫、鸭瘟免疫密度规模养殖场达到100%,散养户达到95%以上。 3免疫质量目标:牲畜口蹄疫、高致病性禽流感、高致病性猪蓝耳年病、猪瘟、鸭瘟、鸡新城疫等六种疫病群体有效免疫抗体合格率达到70%以上;其他动物群体有效免疫保护率达到省级规定标准。 4、免疫标识及免疫档案:档案填写规范,标识佩带率达到100%,免疫档案建档率达到100%。 5、动物免疫档案网络平台填报:网络填报工作,与纸质免疫档案相符。 三、春秋集中免疫时间安排 春季集中免疫工作从2011年3月10日开始至2011年4月25日结束,秋季集中免疫工作从2011年9月10日开始,到2011年10月25日结束,集中免疫完成后上报免疫注射统计表(表11-表12)。实行月月补免工作,每月31日前上报补免报表,2011年6月30日和2011年12月15日前分别报送半年工作报表及全年工作报表(表1-表7)。 四、抓好组织工作,落实各项防控措施 1、抓好组织工作 坚持“政府保密度,业务部门保质量”的原则,做到应免尽免,不留死角,建立有效免疫屏障。乡镇要认真组织召开春秋防疫工作会议,逐级签订工作责任制,明确工作目标及任务。做好村防疫员的动员和培训工作,把动物防疫工作任务和责任落实到人。 2、落实防疫经费,确保防疫工作的顺利开展 制定2012年动物防疫工作经费计划,落实好防疫专项经费,确保疫苗配套、疫苗监测、免疫反应处臵、防疫员补贴、培训及其他应急物资储备等工作经费的落实到位,为动物防疫各项工作的顺利开展和各项任务的完成提供保障。 3、开展集中免疫与常年补针 疫苗、防疫物资到位后,各乡镇尽快组织开展免疫工作。一是做好疫苗、物资发放登记,建立疫苗发放登记台帐。对 有疫苗保存条件的乡村,可一次性领取疫苗,不具备保存条件的随时使用随时领取,确保疫苗质量;二是加强家禽规模养殖场的监督和指导。有条件开展自行免疫的畜禽养殖场,可在乡镇畜牧兽医站领取疫苗,按照疫苗程序进行免疫,不具备条件的由片区防疫人员负责免疫;三是对散养畜禽开展集中普遍免疫,对新增补栏畜禽进行健康检查,有病、有孕的畜禽暂不免疫,病愈、分娩后实施补免。免疫中做到注射部位准确,疫苗剂量足,不打空针、飞针,确保免疫质量。免疫接种后祝福畜主加强饲养管理,发生免疫副反应时应及时报告,以便及时处理;四是做好免疫标识佩带工作。凡是免疫过的牲畜一律实行佩带标识,未经免疫的不能佩带标识;五是做好免疫档案登记工作。畜禽免疫后档案的填写要求及时做好免疫记录,如免疫时间、免疫动物、疫苗名称、免疫数量等,登记内容必须准确无误;六是实行

常见动物疾病防控知识要点

常见动物疾病防控知识要点 1、重大动物疫病方面:对于高致病性禽流感,口蹄疫,猪繁殖呼吸障碍综合征(蓝耳病),猪瘟等国家强制免疫的病毒性疾病,建议选用政府强制采购的疫苗,春秋两季集中强制免疫,免疫结束后,抽检血液送往县区畜牧兽医机构实验室检测抗体含量,不合格的强制补免,确保畜禽处在免疫抗体保护期内。免疫期间,加强饲养管理,卫生消毒,提高饲料蛋白质和维生素含量,确保畜禽机体免疫应答高效。 2、猪、牛、羊类常见疫病:病毒病比如猪细小病毒病,流行性腹泻,气喘病(支原体)病,羊痘病等,主要还是采取免疫预防的措施,配合维生素,黄芪多糖效果更佳。对于常见细菌病,比如大肠杆菌病导致的仔猪黄白痢,水肿病,梭状芽孢杆菌引起的羊梭菌性疾病可选用广谱抗菌素,如喹诺酮类,氟苯尼考,磺胺类药物注射或口服,有条件的地方,可将病料送往专业兽医实验室做药敏实验,选择高敏药物对因治疗。平时家畜饲养管理,可加强卫生消毒,选用一线药物预防投喂。草食性动物如牛类,易食大量易发酵饲料导致瘤胃臌气,可插入胃导管排气,严重时立即穿刺瘤胃放气治疗,对食用过多干料,引起的瘤胃积食,可通过鱼石脂用少量酒精溶解后,加水内服;严重病例可结合强心、输液等对症治疗。 3、家禽常见病:肉鸡比如新城疫、传染性支气管炎,传染性法氏囊,雏鸭的病毒性肝炎,鹅的小鹅瘟等病毒性疾病,建议选用国家GMP认证企业,生产的兽药生物制品,按时免疫;细菌病比如沙门氏菌导致的鸡白痢,球虫病,大肠杆菌病主要还是采取一线药物预防给药,一旦发生群发疾病,采取二线药物,而且家禽养殖实行“全进全出”制,严禁混养,定期卫生消毒和药敏实验,掌握病菌耐药特性,针对性给药。 4、中毒病:比如有机磷农药中毒引起的泪、流涎、口吐白沫,瞳孔缩小,兴奋不安,共济失调,骨骼肌痉挛,呼吸困难,黏膜发绀等,可用硫酸阿托品和解磷定治疗;采食玉米秆、山芋藤、小白菜、萝卜叶等青绿植物中硝酸盐含量较高,厌氧闷煮时候,极易转化亚硝酸盐。如果发生中毒,可在耳尖、尾尖给动物放血,迅速用甲苯胺兰、镁兰注射治疗;黄曲霉霉毒素中毒,可乌洛托品抗炎,内服绿豆浆,注射Vc,禁喂霉烂玉米即可。

动物疫病防治员高级理论知识试卷

试卷编号:sy-292-20140709 职业技能鉴定国家题库 动物疫病防治员高级理论知识试卷 注 意 事 项 1、本试卷依据2001年颁布的《动物疫病防治员》国家职业标准命制, 考试时间:90分钟。 2、请在试卷标封处填写姓名、准考证号和所在单位的名称。 3、请仔细阅读答题要求,在规定位置填写答案。 一、单项选择题(第1题~第80题。选择一个正确的答案,将相应的字母填入题内的括号中。每题1分,满分80分。) 1.职业道德是职业人员从事职业活动过程中形成的一种( )的、非强制性的职业约束规则。 A 、客观 B 、内在 C 、外在 D 、社会 2.诚实守信是为人之本,从业之要,首先要诚实劳动,其次要遵守( )。 A 、标准 B 、纪律 C 、契约 D 、规定 3.( )是职业道德要求目标指向的最终归宿。 A 、维护个人利益 B 、尊重群众利益 C 、群众的信任 D 、维护部门利益 4.动物检疫检验工在职业活动中,要遵守( )。 A 、党纪国法 B 、劳动纪律 C 、职业守则 D 、文明礼貌 5.肾小管中的远曲小管能够重新吸收( )。 A 、K +离子 B 、Na +离子 C 、H +离子 D 、NH 3 6.以下有关神经机理的说法不正确的是( )。 A 、某些致病因素或病理产物通过改变神经系统的功能而引起疾病发生,称为神经机理 B 、某些致病因素或病理产物通过改变体液成分的量或质,破坏机体内环境的稳定,而导致疾病发生的过程,称为神经机理 C 、神经系统的功能改变可以是致病因素直接作用的结果,也可以通过神经反射活动而引起 D 、中枢神经的外伤、感染(狂犬病病毒、马流行脑脊髓炎病毒等)、中毒、缺氧等都可 直接引起神经调节机能的改变,而导致相应疾病的发生 7.以下关于疾病因果转化链式的发展过程的说法不正确的是( )。 A 、这个链式的发展过程,可向坏的方向发展,最后形成“恶性循环”,而导致死亡 考 生 答 题 不 准 超 过 此 线

动物疫病日常预防措施

1、加强饲养管理。保持圈舍清洁卫生、通风透气、冬暖夏凉;不同畜种要分圈饲养,饲养密度要适宜;不喂冰冻或发霉变质饲料,不饮污水。增强家畜机体的抗病能力。 2、坚持“自繁自养”原则,减少疫病传播。自繁自养可有效防止疫情发生,这是多年来从实践中总结出来的行之有效的方法。必须外购时,应坚持从非疫区,经过免疫接种且在有效期内,经过检疫并有检疫证明的动物方可购买引进。凡新购进的牛、猪应隔离观察15天、羊21天,确认健康后方可混群。 3、采用“全进全出”的养殖模式。这种“全进全出”的生产方式可以减少动物疫病交叉感染的机会。 4、建立定期消毒制度。定期对圈舍、用具和运动场等进行预防性消毒,消灭传染源的蓄积和扩散。如用3%来苏尔或20%鲜石灰、2%草木灰、强力消毒剂等常用消毒药品,一般于春秋两季各彻底消毒一次。当某种传染病发生时,为杀灭病原菌须进行突击性消毒,如用火碱等做扑灭性消毒。 5、做好定期免疫注射和补针计划。规模养殖场(户)按免疫程序进行免疫,散养家畜在春、秋两季实施集中免疫,对新补栏的畜禽、漏免畜禽要及时补针,使畜禽常年得到有效免疫抗体保护。详见附表:常用动物疫苗使用常识。 6、疫苗过敏反应的治疗。过敏反应一般发生在注苗后数分钟至20分钟之间。一般反应:局部肿胀、体温升高、减食或停食1—2天。严重反应:呼吸加快、可视黏膜充血、水肿,肌肉震颤,牛羊瘤胃膨

气,口角出现白沫,鼻腔出血,母畜流产。盐酸肾上腺素注射液:牛2—5毫克/次,猪、羊0.2—1毫克/次,皮下或肌肉注射。强力解毒敏注射液(人用):规格2毫升/支。牛20—30支,猪、羊5—15支,肌肉注射。地塞米松磷酸钠注射液:牛5—20毫克/次,猪、羊4—12毫克/次,肌肉注射。 7、重视驱虫工作。规模养殖场(户)要在每年的春秋两季定期进行预防驱虫。驱除绦虫和线虫可口服阿苯哒唑(别名:丙硫咪唑、抗蠕敏),每公斤体重服用:牛10—20毫克,羊5—15毫克,猪5-10mg。肝片吸虫用硝氯酚,每公斤体重3~8毫克,对驱虫后10天内的粪便,要及时收集并密封发酵,防止驱下的虫卵或蚴虫污染环境。

2010年重大动物疫病防控工作方案

2010年重大动物疫病防控工作方案为扎实做好2010年重大动物疫病防控工作,确保全年动物防疫工作目标任务顺利完成,促进养殖业可持续发展,维护人民群众身体健康和生命安全。依据《中华人民共和国动物防疫法》、《重大动物疫情应急条例》等规定,根据市政府要求,结合我市实际,特制定本方案。 一、指导思想和目标: 以党的十七届三中全会精神为指导,深入贯彻落实科学发展观,坚持以人为本,坚持预防为主,严格执行动物防疫有关法律法规,认真贯彻“加强领导,密切配合,依靠科学,依靠法律,群防群控,果断处置”的防控工作方针,落实“无疫严防、有疫严控,立足早发现,全力抓救治”的工作要求,强化“政府负总责,部门各司其职”和“属地管理,分级负责”的动物防疫工作“五包”责任制和责任追究制。以有效防控重大动物疫病和保证动物产品卫生安全为中心,以高致病性禽流感和口蹄疫等重大动物疫病防控为重点,以实施集中免疫行动为主线,以深入推进无疫区建设为契机,实行“市指导、县负责、乡为主、村落实、户联防”,建立健全常态化、规范化和科学化的防控工作长效机制,不断提高防控能力和水平,坚决防止疫情的发生、蔓延和染人,确保我市养殖业经济持续发展,为保障人民群众身体健康和生命安全,促进全市经济社会协调发展奠定坚实基础。 主要目标是:1、全面完成市动物防疫监督所、动物疫病预防控制中心和区域性动物防疫监督分所建设任务。2、所有乡镇全面推行动物防疫规范化建设和管理。3、对高致病性禽流感、

口蹄疫、猪瘟、高致病性猪蓝耳病实施100%免疫。4、已免畜禽高致病性禽流感、口蹄疫、猪瘟、高致病性猪蓝耳病抗体检测合格率达到或超过国家规定标准。5、免疫证发放率达到100%,猪、牛、羊二维码标识打挂率达100%。种畜禽场、规模养殖场、养殖小区养殖档案建档率达到100%,散养畜禽户籍式档案建档率达到100%。6、加大狂犬病免疫力度,城区狂犬病免疫密度达100%,农村狂犬病免疫密度达70%。免疫和发证同步进行,并建立完整的免疫档案。7、统筹抓好猪链球菌病、鸡新城疫、鸡传染性法氏囊、奶牛布病和结核病等其他重大动物疫病防控,使其发病率控制规定标准以下。8、按时完成国家、省、市下达的疫病监测任务,按时报送疫情月报、快报、年报,重大动物疫情规范上报率达100%。制定重大动物疫病监测方案,开展高致病性禽流感、口蹄疫等重大动物疫病监测工作。9、以村为单位重大动物疫情监测开展面达100%,养殖、诊疗、屠宰、经营等各环节动物疫情监测覆盖面达100%,规模畜禽养殖场官方兽医全程监控率达100%。10、种畜禽场、规模养殖场(户)产地检疫率达100%,畜禽散养户以乡为单位产地检疫面达100%。畜禽运输、定点屠宰检疫率达100%。跨省引进的乳用动物、种用动物审批率和检疫合格率达100%。11、家禽、生猪及生猪产品凭证凭标入市率达100%。12、病死及死因不明畜禽规范处理率达100%。13、推进动物标识及疫病可追溯体系建设,年出栏1000头以上的规模养猪场实施标识及生产信息报送率达100%。 二、主要任务: (一)组织发动

如何有效开展动物疫病防治工作

如何有效开展动物疫病防治工作 摘要:动物疫病具有传染性强、传播速度快、控制难度大等特点,已经成为影响我国畜牧业发展的主要因素之一。近年来,政府和相关部门加强了对动物疫病防治的重视程度,逐步建立起了一套内容健全、反应迅速的动物疫病防控体系,为我国畜牧业的健康发展提供了制度保障。由于各地发展水平不一,因此动物疫病防治工作的开展应用仍然存在一些问题,在这一背景下,探讨动物疫病防治工作的有效开展方式,具有极其重要的现实意义。 关键词:动物疫病;防治工作;存在问题;优化措施 畜牧业是国民经济结构的重要组成部分,加强动物疫病检查和防治,是保证畜牧业稳步发展的关键。文章首先列举了现阶段动物疫病防治工作中存在的主要问题,进而对症下药,从多个方面提出了有针对性的优化措施,完善了动物疫病防治工作体系。 一、现阶段动物疫病防治面临的问题 1、畜禽制品流动性高,疫病传播渠道增加 随着科学技术的发展,国内多数养殖场都实现了机械化和信息化养殖,养殖厂的规模和数量不断增加,甚至在一些经济条件较高的地区形成了集约化养殖产业区。这种养殖模

式的形成,一方面形成了产业集聚效应,为拓宽养殖场的销售渠道提供了便利;另一方面,由于畜禽流动性增加,也在一定程度上提高了疫病发生的概率。对于养殖集聚区来说,本身的畜禽种类多,很容易出现疫病的交叉感染和传播。加上养殖密度大,一旦出现疫病,往往会在短时间内发生扩散和传播,给疫病的防治带来困难。 2、盲目引起外来品种,防疫检测手段缺乏 在畜禽养殖过程中,部分养殖户盲目追求经济效益,在没有经过科学认证的情况下,大量引进国外或其他地区的新品种、新物种,虽然能够在短期内提升养殖利润,但是这些外来物种很有可能携带潜伏疫病。由于缺乏健全的防疫检测设备,这些外来物种的疾病很难被诊断出来,在后期养殖过程中容易引发传染。多数情况下,本土畜禽不具备相应的防疫能力,由此引发大规模的传染疫病。 3、滥用抗生药物,疫病抗药性强 抗生药物在早期治疗动物疫病中有较好的疗效,因此,部分养殖户将抗生药物以及其他抗生菌类添加到畜禽的饲 料中,以此提高畜禽的防疫能力。但是由于长期、大量使用抗生药物,动物体内的疫病病菌产生了一定的耐药性,现有的抗渗药物很难起到杀灭病菌的作用。一旦新一轮的动物疫病爆发,将不能通过现有的抗生药物进行防治,导致整个养殖场出现大规模的病死现象。除此之外,由于市场监管不严,

动物疫病防治员理论知识复习题

一、单项选择(选择一个正确的答案,将相应的字母填入题的括号中。每题1分, 1.猪的正常体温( B )。 A.37.5-38.5℃ B.38-39.5℃ C.39-40℃ D.37-39℃ 2.当畜禽体温超过正常体温的(A )以上即为发热。 A.0.5-1℃ B.1-1.5℃ C.7-9℃ D.9-11℃ 3.健康大家畜肺部叩诊区呈(B ) A.浊音 B.清音 C.半浊音 D.鼓音 4. 局部组织或器官的(A )血液含量增多的现象称为充血。 A、血管 B、动脉管 C、静脉管 D、毛细血管 5. 临床上常见的坏死包括( C )坏死和液化性坏死。 A 出血性 B 脓性 C 凝固性 D 阻塞性 6. 病畜拱背翘尾并不断努责常见于(C )。 A、臌气 B、痉挛 C、便秘 D、腹泻 7. 组织组织液含量的(C )称为水种。 A 减少 B 不变 C 增多 D 消失 8. 一类动物疫病主要有口蹄疫、(B )、羊痘、鸡新城疫等。 A、猪丹毒 B、猪瘟 C、猪肺疫 D、猪副伤寒 9. 按100kg体重计算,猪每日干物质需要量大致为(B )。 A、1.5-3.5kg B、2.5-4.5kg C、3.5-5.5kg D、4.5-6.5kg 10 禽霍乱的病原是(B )。 A、沙门氏菌 B、巴氏杆菌 C、霍乱弧菌 D、霍乱因子 11. 鸡法氏囊的功能是(C )。 A、分泌消化液 B、造血 C、参与免疫 D、分泌激素 12. 鸡白痢的检疫作用(C )原理。 A、过敏反应 B、沉淀反应 C、凝集反应 D、琼脂扩散 13. 鸡传染性鼻炎的主要变是(A )。 A、鼻腔和鼻窦粘膜卡他性炎症 B、喉头和气管粘膜卡他性炎症 C、气囊膜变厚混浊 D、产蛋鸡卵巢滤泡充血出血变形 14. 禽白血病的诊断,常用的血清学试验是(C )。 A、玻板凝集试验 B、试管凝集试验 C、琼脂扩散试验 D、环状沉淀试验 15. 鸭病毒性肝炎的诊断,常用的血清学试验是(C )。 A、凝集试验 B、沉淀试验 C、中各试验 D、补体结合试验 16. 了解病畜皮肤温度可采用(C )。 A 视诊 B 叩诊 C 触诊 D 听诊 17. 皮下见有(D )称血肿。 A、化脓 B、气体 C、液体 D、出血 18. 皮下组织有多量的( A )称皮下气肿。 A 气体 B 液体 C 血液 D 脓液 19. 细胞免疫是以( A )为主。 A、B细胞 B、T细胞 C、K细胞 D、NK细胞 20. 现已发现的免疫球蛋白,共区分为( D )种类型: A、2 B、3 C、4 D、5 21. 注射疫苗是(D )。 A、天然自动免疫 B、天然被动免疫 C、人工自动免疫 D、人工被动免疫 22. 化学消毒剂在低浓度时(A )。 A、抑菌 B、消毒 C、灭菌 D、没有作用

动物疫病防控工作存在问题及对策

动物疫病防控工作存在问题及对策随着《动物防疫法》及《动物检疫管理办法》等配套法规的相继出台和我省兽医体制改革的深入推进、我县的动物防疫体系建设已初具规模,成为动物疫病防控的基础支柱,但与日益严峻的疫情形势和食品安全形势相比还存在很大的差距。认真反思,基础防疫监管措施得不到及时有效地落实已经成为重大动物疫病防控的漏洞,如何建立动物防疫工作的长效机制,将基础防控工作做牢做实,建立重大动物疫病的有效保护屏障,已成为当前各级兽医主管部门和动物卫生监督机构急需探索和解决的重要课题。以下笔者将对实际工作中暴露出的基层动物疫病防控中存在的问题做出分析,并提出解决对策。 一、我县动物疫病防控工作中存在的问题 (一)养殖户动物疫病防控意识淡薄 一是养殖户动物疫病防疫的重要性认知不足,自觉接受防疫意识淡薄。部分养殖户认为饲养的动物是自己的私有财产,如何防疫是自己的事情,别人无权干涉,没病时就省事省钱,存在一种碰大运的侥幸心理,也有的因曾经遇到免疫后动物发生不良反应、发病、甚至死亡而未得到及时救治、赔偿,则对防疫产生严重的抵触情绪。二是病死动物不按规定处理。尤其是小规模和散养户,他们的社会防疫意识和法律意识薄弱,一方面受利益驱动,为减少

经济损失,不少养殖户对病死畜禽变价处理,另一方面对处理不出去的有不按规定进行无害化处理,乱丢乱甩的陋习难以彻底改变,即使采用掩埋,但是对掩埋的地点、深度和方法达不到科学规范要求,掩埋坑中根本不加消毒药,基本上形同虚设,造成水源、环境污染,给动物疫病的发生埋下隐患。三是养殖户千方百计逃避检疫。为逃避检疫费,养殖户逃避检疫,致使病害动物进入流通环节,对动物疫病的预防、控制产生不利影响,甚至疫情发生后隐瞒疫情,阻碍执法。为动物疫病的传播埋下了隐患。 (二)乡镇动物防疫体系薄弱。一是乡镇人员编制少、工作量大,人员负担重。按照我省要求乡镇区域所人员不少于4个,而我县乡镇区域所最多4个人,有的乡镇只有1人,却承担着22项职能,最繁重、最基础的工作都压他们身上,压力大、责任大、工作经费少也导致他们长期牢骚满腹,都不愿意做负责人,形成乡镇区域所所长无人干的怪现象。此外,我县现有乡镇区域所工作人员大多数都住在县城,而在乡镇工作需要坐车上下班,各乡镇山高皇帝远,县局监督不到,人员素质再不高,很容易形成空城计。很多地方常年轮流值班,对上级安排工作应付了事。二是村防疫员工作量大、经济待遇低,免疫质量得不到保证。村级防疫员是动物防疫的主力军,他们在最基层开展免疫、消毒、加施耳标、填发免疫卡、建立免疫档案、流

相关主题
文本预览
相关文档 最新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