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文档之家› 三年级上册数学单元测试-3.加与减 北师大版(含答案)

三年级上册数学单元测试-3.加与减 北师大版(含答案)

三年级上册数学单元测试-3.加与减 北师大版(含答案)
三年级上册数学单元测试-3.加与减 北师大版(含答案)

三年级上册数学单元测试-3.加与减

一、单选题

1.用简便方法计算.

418+299=()

A. 187

B. 240

C. 717

D. 880

2.下列正确的是()。

A. 15-6=9

B. 16-8=7

C. 11-5=5

3.甲数是759,乙数是220,它们的和是多少?()

A. 979

B. 997

C. 907

4.一捆电线长1000米,第一次用去258米,第二次用去342米,还剩多少米?列式是()。

A. 1000-258+342

B. 1000-258-342

C. 258+342

D. 1000-342+258

二、判断题

5.被减数增加100,减数也增加100,差增加200

6.买下图的三种物品一共需要2元()

7.最小的四位数比最大的三位数多1。

8.判断横线上填的数是否正确。

130-60=60

三、填空题

9.170+440=________

10.492+8=________

86-8=________

5400÷9=________

25×40=________

11.算法多样.

________

12.计算37+25+16=________ 75-17-24=________ 92-28+13=________ 55+19-27=________

13.大鱼比小鱼多3条,小鱼比大鱼________3条。

四、解答题

14.下面有2盘是爸爸今天带回来的。

爸爸可能带回了多少个?

15.把得数相同的气球涂上相同的颜色?

五、应用题

16.一本故事书,小明三天一共看了10页。他前天看了5页,昨天看了4页,今天看了几页?

参考答案

一、单选题

1.【答案】C

【解析】【解答】418+299=418+300-1=718-1=717

【分析】已知299=300-1,然后先求出418与300的和,再减去1,据此计算即可。

2.【答案】A

【解析】【解答】15-6,把15看成是10+5,10-6=4,4+5=9。15-6=9是正确的。16-8=8,11-5=6可见A为正确答案

【分析】考察减法基本运算

3.【答案】A

【解析】【解答】甲数是759,乙数是220,它们的和是979,应选A。

【分析】759+220=979,故选A。

4.【答案】B

【解析】【解答】第一次用去258米,第二次用去342米,即还剩1000-258-342【分析】简单运用了三位数的减法。

二、判断题

5.【答案】错误

【解析】【解答】例如:1000-700=300;1100-800=300,差不变,原题说法错误.

故答案为:错误

【分析】被减数和减数同时增加或减少相同的数,差是不变的.举例子是解答判断题常用的方法.

6.【答案】错误

【解析】【解答】0.40元+0.50元+0.60元=1.5元,小于2元,所以是错误的

【分析】先算出这些物品总共多少钱,和2元进行比较,得出答案是错误的

7.【答案】正确

【解析】

8.【答案】错误

【解析】【解答】130-60=70所以,答案为:错误

【分析】本题针对减法算式、加法算式中的各部分数量关系的求法而设置,包含正向思维逆向思维的练习,同时还要注意具体问题具体分析,培养认真读题习惯,克服马虎缺点。

三、填空题

9.【答案】610

【解析】【解答】170+440=610

故答案为:610

【分析】计算加法时要把相同数位对齐,从个位加起,哪一位上的数相加满十要向前一位进1.

10.【答案】500;78;600;1000

【解析】【解答】492+8=500;86-8=78;5400÷9=600;25×40=1000

故答案为:500;78;600;1000

【分析】根据整数加减法、乘除法的计算方法直接口算,计算加法时要注意进位情况,计算减法时要注意退位情况,计算乘除法时要注意得数末尾0的个数.

11.【答案】44;16;22;63

【解析】

12.【答案】78;34;77;47

【解析】

13.【答案】少

【解析】

四、解答题

14.【答案】解:7+5=12(个)

答:爸爸可能带回了12个苹果.

【解析】【分析】因为爸爸只带回了2盘苹果,不知道哪2盘是带回来的,所以只需要把任意两盘苹果的个数相加即可.

15.【答案】80-40=90-50=10+30 20+30=10+40=60-10 30+30=80-20

【解析】

五、应用题

16.【答案】解:10-5-4=1(页)

答:今天看了1页。

【解析】【分析】一本故事书,小明三天一共看了10页。他前天看了5页,昨天看了4页,今天看了几页?从总页数里把前两天看的页数减出去,就是今天看的页数,即10-5-4=1页。

北师大版小学数学三年级(上册)知识点

北师大版小学数学三年级(上册)知识点一、本册知识点 一级知识点二级知识点三级知识点 数与代数数的运算 1、百以内一位数乘(除)两位数的口算 2、一位数乘两、三位数的乘法和连乘;结合具体情况 进行估算 3、一位数除两、三位数的除法和连除;乘除混合两步 运算 4、解决生活中简单的乘、除应用题 常见的量 1、质量单位千克、克、吨 2、千克、克、吨之间的换算,简单的实际问题 3、年、月、日与24时计时法 空间与图形图形的认识 从三个方向观察用小正方体搭成的立体图形形状测量 1.周长的认识 2.长方形、正方形的周长计算 统计与概率不确定现象 用“一定,经常,偶尔,不可能”等描述事件发生 的可能性。 二、单元课时知识点 第一单元乘除法 整十、整百数乘一位数 口算乘法 两位数乘一位数 乘除法 整十、整百数除以一位数 口算除法 两位数除以一位数

第一节小树有多少棵 知识点:1、掌握口算一位数乘(除)整十、整百、整千数以及百以内一位数乘(除)两位数的口算方法,有一定的口算速度和技巧,体验算法多样化。 2、能正确、熟练地口算乘、除法,口算速度约为每分种6-8道,正确率达90% 以上。 3、着重引导学生理解20×3的算理,即先计算2×3=6,再在积的末尾添上一 个0,从而得到20×3=60。 4、进一步把题目扩展到整百数乘一位数,由学生自己去类推。 5、给学生适当的练习,用于巩固学生所学的知识。 第二节需要多少钱 知识点:1、一位数乘两、三位数的乘法和连乘,结合具体情况进行估算 2、两位数乘一位数的口算,学会两位数乘一位数的方法。掌握0和任何数相 乘都得0这一规律; 3、能正确计算两、三位数乘一位数及一个数连续乘两个一位数的乘法,5分钟 2-3道,正确率达90%以上。 4、使学生理解计算的过程,主要需要解决两个问题,一是如何把两位数转化 成整十数和一位数的和,二是分别求乘积再相加的问题。 5、通过实力引入两位数乘一位数的计算问题,先让学生自己想办法解决。 6、讲解两位数乘一位数的计算方法,并演示计算的过程。10×3=30,2×3=6, 30+6=36,即先将12拆成10和2,再分别与3相乘,然后将乘积相加。 7、出几个练习题让学生用所讲的方法来解答,在解答过程中发现问题并及时 解决。 第三节参加科技馆 知识点:1、掌握计算两、三位数除以一位数除法的方法,5分钟约2-3道,正确率达到90%以上。掌握0除以任何不是0的数都得0这一规律;掌握用估算进行 试商的方法;能用乘法验算除法。 2、通过实例实例引入两位数除以一位数的计算问题,先让学生自己想办法解 决。 3、讲解两位数除以一位数的计算方法,并演示计算的过程:30÷3=10,6÷3=2, 10+2=12(这种方法用了上节课的整十数除以一位数的知识。) 4、出几道练习题让学生用所讲的方法来解答,在解答的过程中发现问题并及 时解决。 第二单元观察物体 按照要求正确搭建图形 搭建图形

北师大版小学三年级上册数学教案(全册)

小学电子教案学科:数学 年级:三年级 姓名:

三年级数学上册教学计划 一、学情分析 经过两年的小学生活,孩子们基本懂得了学习的习惯和常规。但孩子们由于存在着心理特征及思维发展不一致,这就需要教师在教学中,在面向全体学生的同时,更要注意因材施教。从上学期的学习情况看,大部分学生能够掌握所学的知识技能,达到该册的目标要求。但仍有少数同学学习态度的问题,有待于今后积极引导,让他们达到学段目标。所以在新的学期里,在端正学生学习态度的同时,应加强培养他们的各种学习数学的能力,以提高成绩。 二、教材分析 本册教材共分三个领域,八个单元。 (一)数与代数 1.第一单元“混合运算”(乘加、乘减、除加、除减、加减混合以及两步有括号式题)。结合实际情境,使学生体会到要遵循“先乘除、后加减”及“先算括号里面的”运算顺序,能根据这些运算顺序计算有关问题,并能解决一些实际问题。2.第三单元“加与减”结合具体情境,探索计算万以内加减法及连加、边减和加减混合的计算方法;养成对计算结果的大致范围进行估计的习惯;能在具体情境中提出问题,能运用学到的知识解决一些简单的实际问题。 3.第四单元“乘与除”在这个单元中学生主要学习(百以内)一位数乘两位数和一位数除两位数的口算。结合具体情境,感受乘除法计算与实际生活的密切联系,探索一位数乘两位数和一位数除两位数的口算方法,体验算法的多样化,并能正确地计算。经历从实际情境中提出问题和解决问题的过程,培养用乘除法的知识解决简单实际问题的能力。 4.第六单元“乘法”在这个单元中学生主要学习两、三位数乘一位数的乘法和连乘。能结合具体情境提出问题,列出乘法算式,探索两、三位数乘一位数的计算方法,经历与他人交流各自算法的过程,体验算法的多样化,并能选择合适的计算方法。能正确计算两、三位数乘一位数的乘法。能解决生活中的简单问题。能结合具体情境进行估算,并解释估算的过程。 5.第七单元“年、月、日”本单元主要学习年、月、日的有关知识。认识年、月、日,了解它们之间的关系;了解平年、闰年,能判断平年和闰年。体会引入24时记时法的必要性,认识24时记时法。感受时间中的数学问题,培养时间观念。能解决一些简单的实际问题。 6.第八单元“认识小数”结合购物的具体情境初步理解小数的意义,能认、读、写简单的小数;感受比较小数大小的过程;会计算一位小数的加减运算,能解决一些相关的简单问题;能运用小数表示日常生活中的一些事物,并进行交流。(二)空间与图形 1.第二单元“观察物体”在这一单元里学生学会从多方位观察立体图形。发展学生的空间观念,培养学生的观察能力和动手操作能力。 2.第五单元“周长”本单元主要学习周长的概念,并计算三角形、平行四边形、长方形、正方形等图形的周长。结合具体事物或图形认识周长。探索并掌握长方形、正方形的周长的计算方法。结合具体情境,感知图形知识与实际生活的密切联系,建立初步的空间观念。 (三)数学好玩

北师大版一年级数学上册第三单元 加与减(一)

第三单元加与减(一) 第一课时一共有多少 【教学内容】 一共有多少 【教学目的】 1.通过熟悉的情境和操作活动,体会加法的意义。经历把两部分合在一起抽象为加法运算的过程。 2. 认识“+”,会读加法算式,会根据直观图在加法算式中填数。 3. 激发学生学习加法计算的兴趣。 【教学重难点】 重点:学生亲身体验,利用身边的物体摆一摆、说一说,初步理解加法的含义。 难点:学生能够看图说图意并能正确列式计算。 【教学过程】 一、情境导入 同学们,老师的左手有2支铅笔(板书:2),右手有3支铅笔(板书:3)。想一想,如果合在一起,一共有多少支铅笔? 学生可能会说: ?1、2、3、4、5,一共有5支铅笔。 ?3之后是4、5,一共有5支铅笔。 同学们说得对,可以合起来一起从头开始数,也可以接着其中的一个数往后数,不管怎么数,都是一共有5支铅笔。今天这节课我们就一起来研究“一共有多少”这类问题的解决办法,看谁最聪明。(板书课题:一共有多少) 二、探究新知 1.看图画一画。 熊猫可是我们国家的国宝,最喜欢吃竹子了。图中的熊猫在干什么?(课件出示:教材第24页插图) 有3只熊猫在吃竹子。有2只熊猫在玩皮球。 3只吃竹子的熊猫,我们就可以先画3个圆,2只玩皮球的熊猫,就再画2个圆,合起来一共就是5个圆。

3+2=5 ? 加号 这个符号叫作加号,表示合起来的意思。这个算式应该这样读:3加2等于5。 学生尝试写算式,教师巡视指导。 2. 摆一摆,算一算。 (1)同学们打开教材,看第24页最下面的习题,先摆一摆,再算一算。 学生可以直接看图写出得数。(也可以画出图形后再数一数) (2)指导学生看懂教材第25页“试一试”习题的图意,并说一说,然后让学生自己写出加法算式,交流结果。(如果学生出现把4辆汽车和1个交警加起来的错误,教师要及时纠正,强调加法一定要把同类的东西加起来。) (3)谁能告诉大家你觉得“1+4=5”这个加法算式可以表示什么呢? 学生可能会说: ?可以表示1个手指加4个手指,合起来是5个手指。 ?可以表示1个大人与4个孩子合起来,就是5个人。 …… 说说在这几幅图中,这个算式表示什么。(课件出示:教材第25页“说一说”插图) (表示1朵花和4朵花合起来,是5朵花;表示1只大母鸡和4只小鸡合起来,一共有5只鸡;表示1个篮球和4个足球合起来,一共有5个球;表示先画了1个圆,又画了4个圆,一共有5个圆。) 总之,加法算式就是表示把两部分数合起来成为一个数的计算过程。 三、课堂小结 我们知道了解决“一共有多少”这类问题,就是把两部分数合起来成为一个数,要用加法算式计算。下课之后用你们充满智慧的双眼去观察,生活中有很多这样的例子,看谁发现得最多。 【板书设计】 3+2=5 ? 加号 读作:3加2等于5 【教学反思】 把学生已有的两个数合起来的经验与“一共”联系起来,为认识加法作铺垫。在学生充分感知的基础上引出加法,促使学生体会到计算的必要性。在生活情境的支持下,更能顺利地建立“3+2=5”的数学模型,有利于学生理解加法的实际意义。用多种方式帮助学生理解加法的意义,让他们在学习的过程中善于发现和解决身边的问题,激发他们主动探索数学奥秘的欲望。

最新北师大版三年级数学上册知识点总结

北师大版三年级数学上册知识点总结 1、一年有(12)个月,一个月有(31 )天的月份叫(大月) ,有( 7 )个大月:包括(1 月、3 月、5 月、7 月、8 月、10 月、12 月),一个月有(30)天的月份叫小月,有(4) 个小月:包括(4 月、6 月、9 月、11 月),还有一个特别的 2 月,有28 天或29 天。 2、2 月有28 天的年份叫平年。平年的2 月有28 天,平年一年有365 天,也就是52个星期多1天。 2 月有29 天的年份叫闰年。闰年的2 月有29 天,闰年一年有366 天,也就是52个星期多2天。 3、2 月29 日只有闰年才有,每四年才出现一次。 4、一年有4 个季度,第一季度包括:1 月、2 月、3 月,平年共计90天,闰年共计91天;第二季度包括:4 月、5 月、6 月共计:91 天;第三季度包括:7 月、8 月、9 月共计:92 天;第四季度包括:10 月、11 月、12 月共计:92 天; 5、每年的下半年天数都相同,都有184 天。 6、每年的上半年天数有所不同,平年上半年有181 天,闰年的上半年有182 天。 7、判断平年、闰年的方法:如果年份的个位是单数,那么一定是平年。 判断方法:1)、将年份除以4(4 年一闰)没有余数是闰年,有余数就是平年,没有余数是闰年; 2)、遇到末尾有2 个0 的整百年份,要将年份除以400,没有余数是闰年,有余数就是平年。

8、1月1日是元旦;2月14日是情人节;3月8日是妇女节;3月12日是植树节;4月1日是愚人节;5月1日是劳动节;5月4日是五四青年节;6月1日是儿童节;7月1日是建党节;8月1日是建军节;9月10日是教师节;10月1日是国庆节;12月25日是圣诞节。 9、小明今年12岁了,他只过了3个生日,她的生日是2月29日。 10、一天有24 小时,时针走2 圈。(时针走一圈12 小时,分针走一圈60 分即 1 小时),一天(从凌晨0 点起)11、普通计时法→ 24 时计时法:中午12 点之前:数字不变,只要去掉前面的限定词;中午12 点之后:先去掉前面的限定词,再加上12; 24 时计时法→ 普通计时法:小于12 时:数字不变,在前面加上凌晨、上午或者中午。大于12 时:数字要减去12,再在前面加上下午、晚上或者深夜。 12、“经过了几个小时?”的问题一定要用后面的时间去减前面的时间,而且两个时间的计时方法一定要一样。(都为24时计时法或都为普通计时法)13、搭配问题一定要注意顺序。思考时要有先后顺序(先确定一项,再考虑另一项)。如果第一项有a种,第二项有b种,那么搭配的方案就有(a×b)种。 14、日历中的规律:1)横着看每行相邻的两个数相差1,右边的数总比左边的数大1. 2)数着看每列相邻的两个数相差7,下面的数总比上面的数大7.

三年级数学上册《加与减》习题 北师大版

《加与减》习题1 1、用竖式计算。 356+626+105=445+385+78= 112+345+543=98+258+553= 445+369+110=60+457+368= 597+324+120=385+247+79= 467+333+123=275+345+210= 170+244+101=369+470+56= 1000-207-168=436-179-36= 456-278-132=930-(80+480)= 368-(168+127)=1000-185-145= 844+932-226=75+505-320= 665+1000-133=28+911-78= 310+534-368=729+80-233= 481+21-420=537+385-230= 2、填空。 (1)计算三位数加三位数时,()数位要对齐,从()加起,哪一位上的数相加满十,就要向前一位()。 (2)比578多134的数是()。 (3)甲数是156,比乙数少226,丙数比乙数多100,,丙数是()。 (4)爷爷家今年收苹果385千克,收梨279千克,收葡萄123千克,爷爷家今年共收水果()千克。 (5)一个加数增加378,另一个加数减少378,和()。 3、比大小。 280+300○280+303200—400○3200+400360+880○880+360 780—90○780—90410—300○410—30287+595○299+499 4、判断。 (1)789—699,差一定是三位数。() (2)在减法中,减数必须小于被减数。() (3)一个三位数减一个三位数,差一定是三位数。() (4)最小的四位数减最小的三位数,差是900。() 5、综合应用。 (1)学校商店批发了一些冰棒,上午卖出219根,下午卖出392根,还剩89根,这批冰棍

三年级上册数学知识点归纳整理北师大版

三年级上册数学知识点归纳整理(北师 大版) 、一年有(12)个月,一个月有(31)天的月份叫,有个大月:包括(1月、3月、月、7月、8月、10月、12月)。 一个月有(30)天的月份叫小月,有个小月:包括(4月、6月、9月、11月),还有一个特别的2月,有28天或29天。 2、2月有28天的年份叫平年。平年的2月有28天,平年一年有36天,也就是2个星期多1天。 2月有29天的年份叫闰年。闰年的2月有29天,闰年一年有366天,也就是2个星期多2天。 3、2月29日只有闰年才有,每四年才出现一次。 4、每年的下半年天数都相同,都有184天。 每年的上半年天数有所不同,平年上半年有181天,闰年的上半年有182天。 、判断平年、闰年的方法:如果年份的个位是单数,那么一定是平年。 判断方法:1)、将年份除以4(4年一闰)没有余数是闰年,有余数就是平年。 2)、遇到末尾有2个0的整百年份或3个0的整千年

份,要将年份除以400,没有余数是闰年,有余数就是平年。 6、1月1日是元旦;3月8日是妇女节;3月12日是植树节;月1日是劳动节;6月1日是儿童节;7月1日是建党节;8月1日是建军节;9月10日是教师节;10月1日是国庆节。 7、小明今年12岁了,他只过了3个生日,她的生日是2月29日。 8、一天24小时,时针走2圈。(时针走一圈12小时,分针走一圈60分即1小时),一天(从凌晨0点起) 9、普通计时法(12时计时法)→24时计时法:中午12点之前:数字不变,只要去掉前面的限定词;中午12点之后:先去掉前面的限定词,再加上12。 24时计时法→普通计时法(12时计时法):小于12时:数字不变,在前面加上凌晨、上午或者中午。大于12时:数字要减去12,再在前面加上下午、晚上或者深夜。 10、“经过了几个小时?”的问题一定要用后面的时间去减前面的时间,而且两个时间的计时方法一定要一样。(都为24时计时法或都为普通计时法) 11、搭配问题一定要注意顺序。思考时要有先后顺序(先确定一项,再考虑另一项)。如果第一项有a种,第二项有b 种,那么搭配的方案就有a×b种。 12、日历中的规律:

北师大版三年级数学上册3加与减教案

北师版三年级数学上册第三单元《加与减》教学计划 教材分析 (一)单元教学内容 本单元是在学生已经在一、二年级学习了百以内的连加、连减、加减混合运算和万以内数(三位数)的加减法的基础上展开学习万以内数的连加、连减、加减混合运算。教材注意结合实际情境,使学生体会数学在实际生活中的作用,并能解决日常生活中一些用连加、连减以及加减混合计算的实际问题。 单元教学目标: (二)总目标 1.知识与技能 (1)结合具体情境,发展估算能力。 (2)掌握三位数连加、连减、加减混合运算的计算方法,并能够正确地进行三位数连加、连减、加减混合运算。 (3)利用三位数连加、连减、加减混合运算等有关知识,解决一些简单的实际问题。 2.过程与方法 (1)发展从图中获取信息、提出问题、运用不同方法解决问题的能力,体会数学与实际生活的联系。 (2)结合具体的情境,培养估算的能力。 (3)经历三位数连加、连减、加减混合的计算方法的探索,体现算理的多样化。 (4)结合具体的情境,探索三位数连加、连减、加减混合计算的方法,并能正

确进行计算。 3,情感与态度 (1)培养学生参与数学活动的积极性。 (2)培养学生仔细认真的良好的学习习惯。 (三)单元学习内容的前后联系 (四)单元知识结构 逐步用脱式计算 三位数连加三个数摆在一起用竖式直接计算 加解决简单实际问题用分步列式,或列综合算式 与三位数连减逐步用脱式计算 解决简单实际问题用分步列式,或列综合算式 减 逐步用脱式计算 三位数加、减混合:解决实际问题用分步列式,或列综合算式 教法建议 1.联系学生生活实际,引导学生发现并尝试解决实际问题。如结合学生熟悉的乘车这一生活情境发现问题、解决问题。 2.在教学中渗透估算意识。因为估算在日常生活中有着广泛的应用,培养学生估算意识有着重要的价值。每解决一个问题之前都让学生先估一估。开始学生估计的结果可能与正确答案相差甚远,但这样的训练多了学生就会发现估算的技巧,久而久之就能形成能力。这一训练不能省略。 3.鼓励学生独立思考,提倡算法多样。学生的生活经验和知识背景不同,思考问题的角度也会不同,同一问题不同的学生可能会有不同的解决方法,同一学生也可能会有不同的解题方法。教学中在计算方法上要尊重学生的差异,但不要求全体学生都掌握多种方法。在方法多种的情况下要适当引导学生发现简捷的算法,但不强求一致。 4.充分借助直观操作,理解整十数的加与减。

小学三年级数学上册知识点总结(北师大新版)

小学三年级数学(北师大版) 一、本册知识点 一级知识点二级知识点三级知识点 数与代数数的运算 1、百以内一位数乘(除)两位数的口算 2、一位数乘两、三位数的乘法和连乘;结合具体情况 进行估算 3、一位数除两、三位数的除法和连除;乘除混合两步 运算 4、解决生活中简单的乘、除应用题 常见的量 1、质量单位千克、克、吨 2、千克、克、吨之间的换算,简单的实际问题 3、年、月、日与24时计时法 空间与图形图形的认识 从三个方向观察用小正方体搭成的立体图形形状测量 1.周长的认识 2.长方形、正方形的周长计算 统计与概率不确定现象 用“一定,经常,偶尔,不可能”等描述事件发生 的可能性。 单元课时知识点 第一单元乘除法 整十、整百数乘一位数 口算乘法 两位数乘一位数 乘除法 整十、整百数除以一位数 口算除法 两位数除以一位数 第一节小树有多少棵 知识点:1、掌握口算一位数乘(除)整十、整百、整千数以及百以内一位数乘(除)两位数的口算方法,有一定的口算速度和技巧,体验算法多样化。 2、能正确、熟练地口算乘、除法,口算速度约为每分种6-8道,正确率达90% 以上。 3、着重引导学生理解20×3的算理,即先计算2×3=6,再在积的末尾添上一 个0,从而得到20×3=60。 4、进一步把题目扩展到整百数乘一位数,由学生自己去类推。 5、给学生适当的练习,用于巩固学生所学的知识。 第二节需要多少钱 知识点:1、一位数乘两、三位数的乘法和连乘,结合具体情况进行估算 2、两位数乘一位数的口算,学会两位数乘一位数的方法。掌握0和任何数相 乘都得0这一规律; 3、能正确计算两、三位数乘一位数及一个数连续乘两个一位数的乘法,5分钟

北师大三年级数学上册期末考试试题

北师大三年级数学上册期末考试试题 姓名_______分数_______ 一、填空题。(29分) 1.每()年中有1个闰年。平年一年有()天,闰年一年有()天。 2.一节课要40分钟,学校8:30上第一节课,下课时是()时()分。 3.小亮20:30睡觉,第二天6:30起床,他一共睡了()个小时。 4.在下面的()里填上合适的计量单位。 ⑴小刚的体重是30(),身高是126()。⑵一袋食盐大约重500();一包水泥约重50()。 ⑶一头大象约重3();一个鸡蛋约重50()。 5.在下面的○里填上“>”、“<”或“=”。 23×2○32×2 45×8○45+8 102×7○700 48÷4○84÷4 300×0○0+300 24×3○24÷3 1000kg○1t 54÷2○54÷3 6.要使“□23÷9”的商是三位数,被除数中的□里只能填()。 7.在A÷9=30……B中,B最大是(),这时A是()。 8.小红有2件不同颜色的上衣,有3条不同颜色的裤子,共有()种搭配方法。 9.用一个长18分米,宽14分米的铁丝框,可以围成一个边长是()分米的最大的正方形。 10.验算有余数的除法,用()和()相乘,再加上(),若结果等于(),说明除法计算正确了。二、选择题。(将正确的答案的序号写在括号里。(5分) 1.如果△是○的6倍,下列算式正确的是() 2.下列数量中,表示最重的 一个是()。 ①○×△=6;②△=○×6;③○÷△=6 ①5kg;②5000g;③5t 3.要使□28÷7的商中间有一个0,□里应该填()的数。 ①大于7;②小于7;③等于7。 4.亮亮、明明和强强分别参加了学校体育、美术和舞蹈三个兴趣小组中的一个小组。 亮亮不喜欢跳舞,强强得了跳远第一名,明明参加了()。 ①体育组;②美术组;③舞蹈组。 5.口袋里有9个绿球和2个红球,任摸一个,摸出()球的可能性大。 ①白球;②绿球;③红球 三、计算题。(34分) 1.直接写出得数。(10分) 3000÷5= 230×0= 42×5= 3×340= 172+4×73= 5600÷8= 804÷4= 90×6= 930÷3= 160÷4×5= 2.竖式计算((3)、(4)题要验算)(12分)。 ⑴483×8= ⑵516÷6= ⑶ 209×4= ⑷618÷3= 3.计算下面各题。(12分)

新版北师大版-三年级-上册-数学应用题专项练习(200题)

新版北师大版三年级上册数学应用题专项练习(200题) 1. 商店有4筐苹果,每筐55千克,已经卖出135千克,还剩多少千克苹果? 2. 美术组有24人,体育组的人数是美术组的4倍,两个组共有多少人? 3.有篮球9个,足球的个数是篮球的8倍,足球有多少个? 4.有足球72个,篮球9个,足球的数量是篮球的多少倍? 6. 有足球72个,正好是篮球个数的8倍,篮球有多少个? 7. 学校买来6箱图书,每箱50本,平均分给4个年级,每个年级分多少本? 8. 在3千米长的公路一边,每隔5米种一棵树,一共要分多少段? 9. 小明从家到学校要走200米长的路,如果他来回走2趟共行多少米?

10. 商店有黄气球19个,红气球比黄气球少7个,花气球 的个数是红气球的2倍,花气球有多少个? 11. 同学们做习题,小华做了75道,小明做了85道,小 青比小华和小明的总数少30道,小青做了多少道? 12. 学校有14棵杨树,杨树的棵数是松树的2倍,柳树比松树多4棵,有多少棵柳树? 13. 三年级(1)班有46人,其中21人是女生,男生比女生多多少人? 14. 公园有7只大猴,小猴的只数比大猴多9只,公园一共养了多少只猴? 15. 甲有140元,甲的钱数是乙的2倍,甲乙共有多少元? 16. 一列火车早上5时从甲地开往乙地,按原计划每小时行 驶120千米,下午3时到达乙地,但实际到达时间是下午5时整,晚点2小时。问火车实际每小时行驶多少千米?(15-5)*120=1200 1200/(10+2)=100 17.一辆汽车早上8点从甲地开往乙地,按原计划每小时行 驶60千米,下午4时到达乙地。但实际晚点2小时到达,这辆汽车实际每小时行驶多少千米?(16-8)*60=480 480/(8+2)=48

最新北师大版小学三年级上册第三单元 加与减教案及教学反思

本单元是在学生已经学习了百以内的连加、连减及加、减混合运算的基础上,学习万以内数的连加、连减及加、减混合运算。教材注意结合实际情境,使学生体会数学在实际生活中的作用,并能解决日常生活中的一些用连加、连减及加、减混合运算的实际问题。 学生之前已经学习了百以内的连加、连减及加、减混合运算,本单元是在此基础上学习万以内数的连加、连减及加、减混合运算。 1.结合具体情境,在解决实际问题的过程中体会连加、连减及加、减混合运算与实际生活的联系,感受数学在实际生活中的作用。 2.探索连加、连减及加、减混合运算的计算方法,能结合具体情境进行估算。 3.经历与他人交流算法的过程,能灵活运用不同的方法解决生活中的简单 问题。 1.创设情境,引导学生提出问题和解决问题。在解决问题的过程中,提倡算法的多样性。例如,在“运白菜”一节中,运用不同的方法求剩余白菜的数量。 2.给学生解决问题提供较大的思考空间。 3.培养学生的估算意识。在解决每个问题前,先要求学生估计结果的大致范围,有利于培养学生的估算能力。 1 捐书活动1课时 2 运白菜 1课时

3 节余多少钱1课时 4 里程表(一) 1课时 5 里程表(二) 1课时 6 练习二 1课时 捐书活动。(教材第17~18页) 1.发展从表格中获取信息并提出问题的能力。 2.结合具体情境,发展估算意识,探索连加的计算方法,并能正确进行计算。 3.运用连加等有关知识,解决一些简单的实际问题。w . 重难点:探索连加的计算方法,学生能够选择适合自己的方法进行正确的计算。 课件。 师:六一前夕,学校举行了一些活动,图中的活动就是其中之一,你知道这是在进行什么活动吗?你获得了哪些数学信息?(课件出示教材第17页情境图) 学生可能会说: ?学校正在举行捐书活动。 ?从表格中知道,三年级三个班分别捐书118本、104本和95本。 ?从表格中也可以知道,四年级三个班分别捐书103本、109本和98本。 师:哪个年级捐的书多一些?说说你是怎样想的。

北师大三年级数学上册测试卷及答案(全册)

三年级数学上册单元测试题(一)(混合运算) 班级:姓名:得分: 一、认真选,细心看。(每题2分,共20分) 1、填运算符号: (1)24-8+4,要先算(),再算()。 (2)24-8×4,要先算(),在算()。 (3)(24-8)÷4,要先算(),再算()。 2、把3×6=18,18+2=20写成一个算式是( )。 3、比4个9多5的数是( ),4个7比14多( )。 4、有5行苹果树,每行8棵,又栽了2行,现在一共有( )棵。 5、有40个梨,吃了8个,剩下的每8个放一盘,可以放几盘?正确的列式是()。 6、18-9×2与(18-9)×2的运算顺序(),计算结果()。 7、把一根木头平均据称5段,共用20分钟,每据一次要用()分钟。 8、60+0○60-0 54÷6○54÷9 6×9-5○6×(9-5) 14÷2+5○14÷(2+5) 6×5+4○6×(5+4) (52-28)÷4○52-28÷4 二、我来选一选。(每题2分,共8分) 1、54÷(6+3)时,应先算( ) A、54÷6 B、6+3 C、54÷3 2、在口÷8=6……○中,○里最大填( ),口内填( ) A、6,54 B、7,55 C、8,56 3、王师傅说“我每天加工6把椅子,”李师傅说“我4天加工20把椅子。”他们谁做得快些? A、王师傅 B、李师傅 C、-样快。 4、公园里有7棵松树,又栽了3行柏树,每行4棵,松树和柏树共多少棵?列式为( ) A、7+4×3 B、7+3+4 C、7×3+4 三、我会算。(32分) 1、直接写得数。(8分) 64÷8= 35÷7= 8×9= 90-65= 6×6= 27÷3= 29+25= 9×7= 2、在()里填上合适的数。(6分) ()÷4=8 ()÷3=7 ()+16=30 ()×6=54 ()×4=24 40-()=24 3、计算。(18分) 62-8×6 45+54÷6 16+4×4 9×(81-73) 64÷(35-27) (99-78)÷3

北师大版三年级上册数学知识点

北师大版小学数学三年级上册知识点总结 一、《混合运算》 1、四则混算的计算法则:先算乘除法,后算加减法,有括号的要先算括号里面的,再算括号外面的。 2、在只有加减,或只有乘除的同级混算中,如果没有括号,就按照从左到右的顺序依次运算。 3、应用题的综合列式要注意:四则混算中如果想先算加减法,就应把加减法用小括号括起来。 二、《观察物体》 1、正方体有6个面(大小相等的正方形),12条棱(所有的棱长度都相等),8个顶点。 2、从不同角度观察同一立体图形,所看到的形状可能不同,也可能相同。 3、要抓住物体的特征和摆放位置来判断观察位置。 4、用排除法确定正方体的对面。 三、《加与减》 1、连加、连减、加减混合运算的运算顺序:没有小括号的,都按照从左到右的顺序依次计算;有小括号的,要先算小括号里面的,再算小括号外面的。 2、计算方法:可以脱式,也可以竖式分步计算。 3、简算方法:加法:(1)凑整先算 (2)把接近整的加数看成整十、整百……多加就减,少加接着加。 减法:(1)把接近整的减数看成整十、整百……多减往回加,少减接着减。 (2)切尾巴 (3)连减法:减去减数的和 4、“比多”:“比”字前面的多 “比少”:“比”字前面的少求多的,用加法;求少的,用减法 四、《乘与除》 1、整十、整百数乘一位数的口算:先根据表内乘法用整十、整百数0前面的数与一位数相乘,再在积的末尾添上相应个数的0。 2、两位数乘一位数的口算方法:先把两位数分成一个整十数和一个一位数,再分别与另一个乘数(一位数)相乘,最后把两次乘得的积相加。 3、整十、整百数除以一位数的口算方法:先按照表内除法算出商,再看被除数的末尾有几个0,就在商的末尾添上几个0。 4、两位数除以一位数的口算方法:先把被除数看作整十数与一位数的和,分别除以一位数,再把所得的商相加。 特殊的,例:54÷2可拆成40+14再分别除以2,再把所得的商相加。 75÷5可拆成50+25再分别除以5,再把所得的商相加。 5、一个数乘0结果等于0,0除以一个非零的数结果是0。 五、《周长》 1、周长的含义:一个物体或图形绕边线一周的总长度叫作它的周长。 2、测量方法:绳测法、直尺测量法 3、求一般规则图形的周长,先看有几条边,有几条边就把几条边的长度相加。把几条边的长度相加时,先观察,若发现相加得整十、整百的数,要把它们先相加,再加其他的数,这样会很简便。 4、长方形的周长=(长+宽)×2=长×2+宽×2=长+宽+长+宽 5、正方形的周长=边长×4=边长+边长+边长+边长 6、长=长方形周长÷2-宽=(长方形周长-2×宽)÷2 宽=长方形周长÷2-长=(长方形周长-2×长)÷2 边长=周长÷4 7、平移法巧求周长。 六、《乘法》

北师大版一年级数学上册 第三单元 加与减(一)

北师大版小学数学一年级上册第三单元 说课标说教材 大扬气小学井亚珍 尊敬的领导、老师: 大家好。今天我研说的内容是北师大版小学数学一年级上册第三单元《加与减(一)》。下面,我将从说课标,说教材,说建议三方面来展开说课。 一、说课标 《数学课程标准》把小学数学分为二个学段,本册教材属于第一学段,这一学段是第二学段学习的基础,第一学段的学段目标如下: 知识技能:1.经历数与代数抽象、运算过程;体会数与运算的意义;掌握必要的运算技能 2.经历图形的抽象过程;掌握测量、识图、画图的技巧 3.理解常见的量 数学思考:1.在探索排列和组合的过程中,形成全面、有序思考问题的意识。 2.发展数感和空间观念。 问题解决:1.体验与他人合作交流解决问题的过程。 2.培养学生“从头到尾”思考问题的能力,即:发展“四能”。 情感态度:1. 具有好奇心,能尝试克服困难,感受数学与生活的密切联系 2.能倾听别人的意见,并积极评价 3.养成认真作业、书写整洁的良好习惯。 研读第一学段目标,确定本册教材的内容标准: 数与代数 1.理解20以内数的意义,了解十进制,认识个位和十位。 2.会比较20内数的大小。熟练地口算20以内的加减法。 3.认识钟表(整时、半时)。 空间与图形 1.认识简单几何体和图形。 2.能描述物体的相对位臵。 统计与概率 能对事物或数据进行分类,感受分类与分类标准的关系。 综合与实践 感受数学在日常生活中的作用,能运用所学的知识解决简单问题。 依据这两层目标,结合一年级学生认知水平、心理特征,我确定本单元的重点教学目标是: 1、能正确计算10以内数的加与减及连加、连减和加减混合。 2.经历自主探索算法并与同伴合作交流计算方法的过程,初步感受算法的多样化。 3、能用加法与减法解决生活中简单的实际问题。 4.在各种活动中,不断养成仔细观察、独立思考、认真倾听的良好学习习惯。 结合本单元内容安排,每一课时要达成的内容标准是: 《一共有多少》:(认识加法)初步认识加法的意义,探索得数是5以内数的加法的计算方法。《还剩下多少》:(认识减法)初步认识减法的意义,探索5以内数的减法。《可爱的小猫》:(得数为0或算式中有0的加减法)、能正确计算和

北师大三年级加与减易错题分析

(1)780-354-146= (2)782+399+218= (3)726+179-526= (4)504+395+199 (5)694+397+195 (6)607+291+405 (7)630-276-324 (8)510-137-63 (9)589-239-261 (10)236+458-236 (11)687+329-487 (12)537+981-437 (13)889-399+111 (14)239-169+61 (15)389-127+111 (16)879-(445+279)(17)659-(279+259)(18)789-(231+89) 易错题 1、一个数比603少289,这个数是多少? 2、870比582多多少? 3、一个数比603少289。这个数是多少? 4、被减数是560,减数是374,差是多少? 5、比一个数多289的是893.这个数是多少? 6、370比一个数少279.这个数是多少?

1、小明身高135厘米,小红身高120厘米,小花比小红高5厘米,问小明比小红高多少厘米? 2、小明身高135厘米,小红身高120厘米,小花比小红矮5厘米,问小明比小红高多少厘米? 3、小明身高135厘米,小红身高120厘米,小红比小花高5厘米,问小明比小红高多少厘米? 4、小明身高135厘米,小红身高120厘米,小红比小花矮5厘米,问小明比小红高多少厘米? 5、小明身高105厘米,小红身高120厘米,小花比小红高5厘米,问小明和小红相差多少厘米? 6、小明身高105厘米,小红身高120厘米,小花比小红矮5厘米,问小明和小红相差多少厘米? 7、小明身高105厘米,小红身高120厘米,小红比小花高5厘米,问小明和小红相差多少厘米? 8、小明身高105厘米,小红身高120厘米,小红比小花矮5厘米,问小明和小红相差多少厘米? 解决问题 1、图书室借出456本图书,还剩207本,现在又还回285本,图书室里现在有多少本? 2、红领巾小学买来皮球380个,足球70个,课外活动时借出去423个,现在学校还剩多少个球? 3、学校买来810本练习册,一年级领走168本,二年级领走165本,还剩多少本? 4、一列火车的第10号车厢原有116人,到某站后,有58人下车,有45人上本。再开车时,这节车厢有多少人?

北师大三年级数学上全册测试卷及答案全册

北师大三年级数学上全册测试卷及答案(全册) 第一单元(混合运算) 班级:姓名:得分: 一、认真选,细心看。(每题2分,共20分) 1、填运算符号: (1)24-8+4,要先算(),再算()。 (2)24-8×4,要先算(),在算()。 (3)(24-8)÷4,要先算(),再算()。 2、把3×6=18,18+2=20写成一个算式是( )。 3、比4个9多5的数是( ),4个7比14多( )。 4、有5行苹果树,每行8棵,又栽了2行,现在一共有( )棵。 5、有40个梨,吃了8个,剩下的每8个放一盘,可以放几盘?正确的列式是()。 6、18-9×2与(18-9)×2的运算顺序(),计算结果()。 7、把一根木头平均据称5段,共用20分钟,每据一次要用()分钟。 8、60+0○60-0 54÷6○54÷9 6×9-5○6×(9-5) 14÷2+5○14÷(2+5) 6×5+4○6×(5+4) (52-28)÷4○52-28÷4

二、我来选一选。(每题2分,共8分) 1、54÷(6+3)时,应先算( ) A、54÷6 B、6+3 C、54÷3 2、在口÷8=6??○中,○里最大填( ),口内填( ) A、6,54 B、7,55 C、8,56 3、王师傅说“我每天加工6把椅子,”李师傅说“我4天加工20把椅子。”他们谁做得快些? A、王师傅 B、李师傅 C、-样快。 4、公园里有7棵松树,又栽了3行柏树,每行4棵,松树和柏树共多少棵?列式为( ) A、7+4×3 B、7+3+4 C、7×3+4 三、我会算。(32分) 1、直接写得数。(8分) 64÷8= 35÷7= 8×9= 90-65= 6×6= 27÷3= 29+25= 9×7= 2、在()里填上合适的数。(6分) ()÷4=8 ()÷3=7 ()+16=30 ()×6=54 ()×4=24 40-()=24 20 / 1 分)(183、计算。+4×4 1645-628×6 +54÷6

(新版)北师大三年级数学上册知识点归纳

三年级数学知识点归纳 一、混合运算的顺序: 1.在没有括号的算式里,如果只有加、减法或者只有乘、除法,都要从左往右按顺序计算。 2.在没有括号的算式里,有乘、除法和加、减法、要先算乘除法,再算加减法。算式中有小括号的,要先算小括号里面的,再算小括号外面的。 3.小括号是老大,乘除法是老二,加减法是老三。先算老大,再算老二,最后算老三。老大>老二>老三 二、观察物体 1.从不同的角度观察同一物体,所看到的物体的形状是不一样的。 2.站在一个位置上观察,最多能看到三个面。 3.判断什么位置看到的物体的形状时,一定要借助物体的形状特征、方向特征等来帮且辨别。 4.要知道观察者看到的是什么形状,首先要弄清观察者所站的位置,然后从观察者所站的角度观察,就能判断出观察者看到的是什么形状。 5.根据看到的立体图形的形状来辨认它的摆放方式时,首先要了解这个物体相邻面以及相对面分别是谁,然后根据确定的方位看到的形状来想象物体的摆放方式。 三、加与减(三位数的加减混合运算) 连加: 1.三个数连加的计算方法:可以逐步脱式计算,列两个竖式进行计算,先算出前两个数的和,用所得之和再与第三个数相加;也可以把三个数直接列一个竖式计算,从个位加起,哪一位上满几十就向前一位进“几”。 2.运用连加运算解决实际问题时,先要分析题意,弄清数量间的关系,再列出连加算式解答。 计算时可以列两个竖式计算,也可以列一个竖式计算。 连减: 1.使用小括号可以改变运算顺序,在有小括号的算式中,要先算小括号里面的。 2.计算三位数连减时,可以先把前两个数相减,再减第三个数;也可以先把后两个数相加,再用第一个数减去这两个数的和。 3.用竖式计算三位数的连减运算时,相同数位要对齐,从个位减起。哪一位上的数不够减,要从它的前一位退1当10,在本位上加10再减。 加减混合: 1.没有括号的加减混合运算按从左往右的顺序依次计算。 2.有小括号的加减混合运算,要先算小括号里面的,再算小括号外面的。 3.用加减混合运算解决实际问题时,先要分析数量关系,根据题意画出直观图,借助直观图理清数量间的关系,确定先求什么,再求什么,最后列出相应的算式解答。

新版北师大教材数学三年级上册三单元加与减

北师大版小学数学三年级三单元加与减 班级:姓名: 考点梳理: 巩固练习: 1、在先计算的线面画横线,再竖式计算。书P92 、4 2、看图说题意,并列式计算。书P94 、1 ,第四幅图 3、书P96 、10、13、14 4、选择题。(把正确答案的序号填在括号里。) (1)、哪两个数相加最接近500?()。 ①220+160 ② 220+290 ③220+256 ④256+290

(2)、一捆电线长1000米,第一次用去258米,第二次用去342米,还剩多少米?列式是()。 ①1000-258+342 ②1000-(258+342)③258+342 ④1000-342+258 5、判断题。(对的打√,错的打X。) (1)、789-499-289,差是三位数。() (2)、计算605-(317+188)时,先算加法,再算减法。() (3)、计算出租车的里程中,用当天的读数减去前一天的读数,就是当天行驶的里程数。() (4)、一个三位数减去一个两位数,可能是一位数,也可能是两位数,还可能是三位数。() 6、看图计算。 7、溜冰场上午来了256人,下午走了142人,又来了350人,这时溜冰场有几人? 8、超市运进酸奶480箱,第一天卖了148箱,第二天卖了152箱,还剩多少箱?(用两种方法解答) 9、爸爸本月收入768元,比妈妈多125元,爸爸、妈妈本月一共收入多少元? 10、电影院今天上午卖出526张票,下午卖出218张票,昨天一天卖出636张票。(1)电影院今天比昨天多卖出多少张票? (2)电影院昨天和今天一共卖出多少张票?

11、童童买了一辆自行车共花1200元,她先付了600元,余下的每月付280元,几个月能全部还清? 12、淘气不小心把笑笑和他的成绩单弄脏了,你能将表格补充完整吗? 数学语文英语总分淘气98 99 296 笑笑97 总分198 591 13、 329元/个272元/个198元/个 (1)张阿姨三种球各买一个,共花多少元? (2)李阿姨有1000元,,买一个篮球和一个足球,还剩多少元? (3)你还能提什么数学问题,并解答。 14、看图说题意,并列式解答。 (1)一套衣服一共多少元?(2)一共多少千克水果? 45元苹果:215千克 99元桃子:

最新北师大版小学三年级数学上册《加与减》习题1(同步练习)

《加与减》习题 1、用竖式计算。 356+626+105= 445+385+78= 112+345+543= 98+258+553= 445+369+110= 60+457+368= 597+324+120= 385+247+79= 467+333+123= 275+345+210= 170+244+101= 369+470+56= 1000-207-168= 436-179-36= 456-278-132= 930-(80+480)= 368-(168+127)= 1000-185-145= 844+932-226= 75+505-320= 665+1000-133= 28+911-78= 310+534-368= 729+80-233= 481+21-420= 537+385-230= 2、填空。 (1)计算三位数加三位数时,()数位要对齐,从()加起,哪一位上的数相加满十,就要向前一位()。(2)比578多134的数是()。 (3)甲数是156,比乙数少226,丙数比乙数多100,,丙数是()。

(4)爷爷家今年收苹果385千克,收梨279千克,收葡萄123千克,爷爷家今年共收水果()千克。 (5)一个加数增加378,另一个加数减少378,和()。 3、比大小。 280+300○280+30 3200—400○3200+400 360+880○880+360 780—90○780—90 410—300○410—30 287+595○299+499 4、判断。 (1)789—699,差一定是三位数。() (2)在减法中,减数必须小于被减数。() (3)一个三位数减一个三位数,差一定是三位数。()(4)最小的四位数减最小的三位数,差是900。()5、综合应用。 (1)学校商店批发了一些冰棒,上午卖出219根,下午卖出392根,还剩89根,这批冰棍一共多少根? (2)超市上午卖出122箱豆奶,下午卖出222箱豆奶,还剩下345箱豆奶没有卖出,超市原来有多少箱豆奶? (3) 80元55元30元

相关主题
文本预览
相关文档 最新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