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文档之家› 第八课电子教案【高校】

第八课电子教案【高校】

第八课电子教案【高校】
第八课电子教案【高校】

第八课现象本质与明辨是非

第一课时在认识事物本质的过程中

提高人生发展能力

教学内容分析

本课既是对前一课“知行统一与体验成功”的深化,同时又是后一课“科学思维与创新能力”的导入和铺垫,围绕本单元提高人生发展能力的核心,侧重强调提高透过现象把握本质的的能力。

教学重点:掌握透过现象认识本质的方法,着重阐述现象与本质的辩证关系,引导学生识别假象,把握本质,明辨是非。自觉运用哲学观点正确指导自己的生活,把握事物的本质,提高人生发展能力。

教学难点:现象表现本质具有多样性与复杂性。

学情简要分析

知识基础:本课程的授课对象是二年级的学生,具备一定的学习能力。在本门课程的前期学习中,初步掌握了唯物论及辩证法的基本观点与方法,尤其是本单元第七课的学习,学生明确“客观事物是复杂的、变化发展的,其本质的暴露和展现有一过程”,因此,认识

具有反复性、无限性和上升性。

身心特点:学生具备了一定的分析能力,在教师的引导下能够区分事物的真相与假象、现象与本质。

生活经验:学生生活在市场经济快速发展的现实生活中,几乎每天都可以从媒体及身边接触到一些上当受骗、假象误导的案例,所以对于真相与假象、现象与本质有初步认识了解。

(结合所学专业特点略)

教学目标分析

1.认知目标:了解现象和本质的辩证关系;理解明辨是非对提高人生发展能力的作用。

2.情感态度观念目标:是非分明,明确树立正确的是非观对人生发展的重要性。

3.运用目标:学会分析判断现实生活中的是与非,掌握透过现象看本质的方法。

课堂教学过程

请同学们考虑:以上漫画说明什么道理?

学生回答,教师归纳补充:

漫画说明现象和本质不是等同的,认识了现象不等于认识了本质,我们要透过现象认识本质。

学习新课:

一、在认识事物本质的过程中提高人生发展能力

世界上任何事物都有自己的现象和本质,是现象和本质的统一体。事物的现象和本质是对立统一的辩证关系。

1.认识事物不能停留在表面现象上

教师运用课件展示案例“谷粒何以变成谷堆?”

思考:国王犯这个错误的原因是什么?

引导学生认识,对现象的认识只是反映了客观事物的某些方面、某些片段,这种认识的正确性和可靠性程度比较低。有些时候事情的表面并不是它实际的样子。国王的错误就在于仅仅凭借感觉就作出了

决定。认识事物不能停留在表面现象上。

2.现象和本质的辩证关系

现象是事物的表面特征和外部联系,是事物个别多变的东西,可以由人的感觉器官直接感知。本质则是事物的根本性质,是同类现象中一般的东西,是事物相对稳定的内部联系,只能由人的理性思维去把握。

学生进一步讨论漫画:什么是现象?什么是本质?

“苹果落地”是现象,可以通过我们的眼睛观察到。“万有引力”是本质,只能由人的理性思维去把握。

二者紧密相联,任何现象都是本质的表现,本质总要表现为现象。

现象尽管多种多样、纷繁复杂,但都是由本质决定的,都是本质的外部表现。

比如:我们说班里哪个同学品质不错,往往是通过他的言谈举止表现出来的。同样道理,一个人的每一个言行都从不同方面不同程度上表现了他的品质。

3.把握本质,不断提高人生发展能力

有机化学答案第八章电子教案

174 第八章 羧酸及其衍生物 思考与练习 8-1 命名下列化合物。 ⑴ 3-甲基-2-丁烯酸 ⑵ 2-甲基-2-乙基丙二酸 ⑶ 3-羧基-3-羟基戊二酸(柠檬酸) ⑷ 2-溴环戊基甲酸 8-2写出下列化合物的结构式。 ⑴ ⑵ ⑶ ⑷ 8-3将下列各组化合物按酸性由强到弱的顺序排列。 ⑴ > > > ⑵ > > > ⑶ > > 8-4写出丙酸与下列试剂作用的主要产物。 ⑴ CH 3CH 2COCl ⑵ CH 3CH 2COBr ⑶ (CH 3CH 2CO)2O ⑷ CH 3CH 2CONHCH 2CH 3 ⑸ CH 3CH 2COOCH 2CH 2CH(CH 3)2 ⑹ CH 3CH 2COONa 8-5完成下列化学反应。 8-6命名下列化合物。 ⑴ 异戊酰溴(3-甲基丁酰溴)⑵ 醋酸乙烯酯 ⑶ 苯甲酐 ⑷ N ,N -二甲基苯甲酰胺 ⑸ 2-甲基丁烯二酸酐 ⑹ 对氯苯甲酰溴 8-7写出下列化合物的构造式。 ⑴ ⑵ ⑶ COOH O 2N O 2N COOH CH 3COOH CH 3CH 3CH 2CHCOOH CH 3CH 3CH 2C CH 3COOH CH 3CH 2CHCOOH Cl CH 3COOH CH CH Cl Cl COOH O 2N CH 3CHCH 2CHCOOH 3 3 CH 3C CH 3COOH CH 3CHCH 2COOH CH 2COOH F COOH CH 3O CO OH COOH H 3C ( )1CH 3CH 2COOH 2CH 3CHCOOH Br +HBr CH 3 CH 3 ( )2 25 Δ C C O O O CH 3CH 2COOH + H Δ( )3CH 3CH 2COO +H 2O ( )4CH 3 CH CH 3 CH 3CH CH 3 COBr CH 3 CH CH 3 COCl SO 2HCl H 3PO 3+++C C O O O C C OCH 2 2 O O CH 3CON(CH 3)2

2016年高考化学专题复习第八章原子结构教案

第八章原子结构 一、教学基本要求 1.氢原子结构的近代概念 了解微观粒子运动特征;了解原子轨道(波函数)、几率密度和电子云等核外电子运动的近代的概念;熟悉四个量子数对核外电子运动状态的描述;熟悉s、p、d原子轨道的形状和伸展方向。 2.电子原子结构 掌握原子核外电子分布原理,会由原子序数写出元素原子的电子分布式和外层电子构型;掌握元素周期系和各区元素原子或离子的电子层结构的特征;根据元素原子的电子分布式能确定元素在周期表中的位置。了解有效核电荷、屏蔽效应的概念;熟悉原子半径、有效核电荷、电离能、电子亲合能、电负性、主要氧化值等周期性变化规律,以了解元素的有关性质。 二、学时分配: §8.1引言从19世纪末,随着科学的进步和科学手段的加强,在电子、放射性和x射线等发现后,人们对原子内部的较复杂结构的认识越来越清楚。1911年卢瑟福(Rutherford E)建立了有核原子模型,指出原子是由原子核和核外电子组成的,原子核是由中子和质子等微观粒子组成的,质子带正电荷,核外电子带负电荷。 在一般化学反应中,原子核并不发生变化,只是核外电子运动状态发生改变。因此原子核外电子层的结构和电子运动的规律,特别是原子外电子层结构,就成为化学领域中重要问题之一。 原子中核外电子的排布规律和运动状态的研究以及现代原子结构理论的建立,是从对微观粒子的波粒二象性的认识开始的。 §8.2氢原子结构的近代概念 8.2.1微观粒子的运动特征 1.微观粒子的波粒二象性 光的干涉、衍射现象表现出光的波动性,而光压、光电效应则表现出光的粒子性。称为光的波粒二象性。光的波粒二象性可表示为λ= h/p= h /mυ式中,m是粒子的质量,υ是粒子运动速度 p是粒子的动量。 1924年,法国理论物理学家德布罗依(de Broglie L V)在光的波粒二象性的启发下,大胆假设微观粒子的波粒二象性是具有普遍意义的一种现象。他认为不仅光具有波粒二象性,所有微观粒子,如电子、原子等也具有波粒二象性。 1927年,德布罗依的大胆假设就由戴维逊(Davisson C J)和盖革(Geiger H)的电子衍射实验所证实。图8-1是电子衍射实验的示意图。当经过电位差加速的电子束A入射到镍单晶B上,观察散射电子束的强度和散射角的关系,结果得到完全类似于单色光通过小圆孔那样得到的衍射图像,如图所示。这表明电子确实具有波动性。电子衍射实验证明德布罗依关于微观粒子波粒二象性的假设是正确的。

第八章:组合逻辑电路电子教案

第八章:组合逻辑电路电子教案

职业技术学校教案 教研室: 课程名称:电子技术基础与实训 任课教师: 职业技术学校教务处制

职业技术学校教案(理论教学用) 第 29次课 2学时 章 节 第8章组合逻辑电路8.1集成门电路讲授 主要内容1.基本逻辑门电路; 2.三极管—三极管逻辑门电路(TTL)。 重 点难点1. 基本逻辑门电路的电路形式和原理; 2. TTL门电路的原理; 3. TTL门电路的应用。 要求 掌握知识点和分析方法1.了解二极管和三极管的开关特性; 2.掌握基本逻辑门电路的电路形式和原理; 3.掌握TTL门电路的原理; 4.了解TTL门电路的应用。

授课思路,采用的教学方法和辅助手段,板书设计,重点如何突出,难点如何解决,师生互动等教学思路:首先利用视频动画或图片来引入现实生活中组合逻辑电路的应用实例,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通过动画播放展示基本逻辑门电路,让学生掌握基本逻辑门电路的电路形式和原理的同时,进一步激发学习兴趣;利用动画说明TTL门电路的原理及TTL门电路的特性。通过表格讲解TTL门电路的参数。利用视频动画说明TTL门电路的应用。 教学辅助手段:多媒体教学,视频播放等 板书设计:在进行多媒体教学,可适当在黑板对重点内容进行强调和分析 重点突出及难点解决:上课开始指出本次课的学习要求和任务,通过基本逻辑门电路的电路形式和原理及TTL门电路的原理讲解加深学生对重点难点的理解和掌握,下课前再次总结本次课的学习内容及重点难点,通过布置课后作业来进一步巩固学习效果。 师生互动:列举组合逻辑电路的应用实例后,让学生自己进行举例,并进行讨论。让学生们举例说明TTL门电路的应用。 作业 布置 总结TTL门电路的应用。

数据结构电子教案 第八章

第八章习题 一、判断题 1.求最小生成树的Prim算法在边较少、结点较多时效率较高。() 2.图的最小生成树的形状可能不唯一。() 3.用邻接矩阵法存储一个图时,在不考虑压缩存储的情况下,所占用的存储空间大小只与图中结点个数有关,而与图的边数无关。( ) 4.邻接表法只用于有向图的存储,邻接矩阵对于有向图和无向图的存储都适用。( ) 5.任何有向网络(AOV-网络)拓扑排序的结果是唯一的。( ) 6.有回路的图不能进行拓扑排序。( ) 7.存储无向图的邻接矩阵是对称的,故只存储邻接矩阵的下(或上)三角部分即可。( ) 8. 用邻接矩阵A表示图,判定任意两个结点Vi和Vj之间是否有长度为m的路径相连,则只要检查A m的第i行第j列的元素是否为0即可。( ) 9.在AOE网中一定只有一条关键路径。( ) 10.缩短关键路径上活动的工期一定能够缩短整个工程的工期。( ) 11.连通分量是无向图中的极小连通子图。( ) 12.强连通分量是有向图中的极大强连通子图。( ) 二、选择题 1.N条边的无向图的邻接表的存储中,边表的个数有()。 A)N B)2N C)N/2 D)N*N 2.N条边的无向图的邻接多重表的存储中,边表的个数有()。 A)N B)2N C)N/2 D)N*N 3.最短路径的生成算法可用()。 A)普里姆算法B)克鲁斯卡尔算法C)迪杰斯特拉算法D)哈夫曼算法4.有拓扑排序的图一定是()。 A)有环图B)无向图C)强连通图D)有向无环图5.图的邻接表如下图所示: vertex firstedge (选择题5图) (1)从顶点V0出发进行深度优先搜索,经历的结点顺序为()。 A)V0,V3,V2,V1 B)V0,V1,V2,V3 C)V0,V2,V1,V3 D)V0,V1,V3,V2

相关主题
文本预览
相关文档 最新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