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文档之家› 中国美容美发行业发展报告-中华人民共和国商务部

中国美容美发行业发展报告-中华人民共和国商务部

中国美容美发行业发展报告-中华人民共和国商务部
中国美容美发行业发展报告-中华人民共和国商务部

2020年美容美发行业市场调研报告(最新)

2020年美容美发行业市场调研报告(最新) 2020年2月

目录 1. 美容美发行业概况及市场分析 (6) 1.1 美容美发市场规模分析 (6) 1.2 美容美发行业结构分析 (6) 1.3 中国美容美发行业市场驱动因素分析 (7) 1.4 美容美发行业特征分析 (7) 1.5 美容美发行业PEST分析 (8) 2. 美容美发行业政策环境 (10) 2.1 行业政策体系趋于完善 (10) 2.2 一级市场火热,国内专利不断攀升 (11) 2.3 宏观环境下美容美发行业的定位 (12) 2.4 “十三五”期间美容美发建设取得显著业绩 (12) 3. 美容美发产业发展前景 (14) 3.1 中国美容美发行业市场规模前景预测 (14) 3.2 中国美容美发行业市场增长点 (14) 3.3 美容美发进入大面积推广应用阶段 (15) 3.4 政策将会持续利好行业发展 (15) 3.5 细分化产品将会最具优势 (15) 3.6 美容美发产业与互联网等产业融合发展机遇 (16) 3.7 美容美发人才培养市场大、国际合作前景广阔 (17) 3.8 巨头合纵连横,行业集中趋势将更加显著 (18) 3.9 建设上升空间较大,需不断注入活力 (18)

3.10 行业发展需突破创新瓶颈 (19) 4. 美容美发行业竞争分析 (20) 4.1 美容美发行业国内外对比分析 (20) 4.2 中国美容美发行业品牌竞争格局分析 (22) 4.3 中国美容美发行业竞争强度分析 (22) 4.4 初创公司大独角兽领衔 (23) 4.5 上市公司双雄深耕多年 (24) 4.6 互联网巨头综合优势明显 (25) 5. 美容美发行业存在的问题分析 (26) 5.1 政策体系不健全 (26) 5.2 基础工作薄弱 (26) 5.3 地方认识不足,激励作用有限 (26) 5.4 产业结构调整进展缓慢 (26) 5.5 技术相对落后 (27) 5.6 隐私安全问题 (27) 5.7 与用户的互动需不断增强 (28) 5.8 管理效率低 (29) 5.9 盈利点单一 (29) 5.10 过于依赖政府,缺乏主观能动性 (30) 5.11 法律风险 (30) 5.12 供给不足,产业化程度较低 (30) 5.13 人才问题 (31)

中华人民共和国商务部令2012年第2号公布《商业特许经营信息披露管理办法》

中华人民共和国商务部令2012年第2号,公布《商业特许经营信息披露管理办法》【发布单位】中华人民共和国商务部 【发布文号】商务部令2012年第2号 【发布日期】2012-02-23 【实施日期】2012-04-01 修订后的《商业特许经营信息披露管理办法》已经2012年1月18日商务部第60次部务会议审议通过,现予发布,自2012年4月1日起施行。《商业特许经营信息披露管理办法》(商务部令2007年第16号)同时废止。 部长:陈德铭 二〇一二年二月二十三日 商业特许经营信息披露管理办法 第一条为维护特许人与被特许人双方的合法权益,根据《商业特许经营管理条例》(以下简称《条例》),制定本办法。 第二条在中华人民共和国境内开展商业特许经营活动适用本办法。 第三条本办法所称关联方,是指特许人的母公司或其自然人股东、特许人直接或间接拥有全部或多数股权的子公司、与特许人直接或间接地由同一所有人拥有全部或多数股权的公司。 第四条特许人应当按照《条例》的规定,在订立商业特许经营合同之日前至少30日,以书面形式向被特许人披露本办法第五条规定的信息,但特许人与被特许人以原特许合同相同条件续约的情形除外。 第五条特许人进行信息披露应当包括以下内容: (一)特许人及特许经营活动的基本情况。 1.特许人名称、通讯地址、联系方式、法定代表人、总经理、注册资本额、经营范围

以及现有直营店的数量、地址和联系电话。 2.特许人从事商业特许经营活动的概况。 3.特许人备案的基本情况。 4.由特许人的关联方向被特许人提供产品和服务的,应当披露该关联方的基本情况。 5.特许人或其关联方过去2年内破产或申请破产的情况。 (二)特许人拥有经营资源的基本情况。 1.注册商标、企业标志、专利、专有技术、经营模式及其他经营资源的文字说明。 2.经营资源的所有者是特许人关联方的,应当披露该关联方的基本信息、授权内容,同时应当说明在与该关联方的授权合同中止或提前终止的情况下,如何处理该特许体系。 3.特许人(或其关联方)的注册商标、企业标志、专利、专有技术等与特许经营相关的经营资源涉及诉讼或仲裁的情况。 (三)特许经营费用的基本情况。 1.特许人及代第三方收取费用的种类、金额、标准和支付方式,不能披露的,应当说明原因,收费标准不统一的,应当披露最高和最低标准,并说明原因。 2.保证金的收取、返还条件、返还时间和返还方式。 3.要求被特许人在订立特许经营合同前支付费用的,该部分费用的用途以及退还的条件、方式。 (四)向被特许人提供产品、服务、设备的价格、条件等情况。 1.被特许人是否必须从特许人(或其关联方)处购买产品、服务或设备及相关的价格、条件等。 2.被特许人是否必须从特许人指定(或批准)的供货商处购买产品、服务或设备。 3.被特许人是否可以选择其他供货商以及供货商应具备的条件。 (五)为被特许人持续提供服务的情况。 1.业务培训的具体内容、提供方式和实施计划,包括培训地点、方式和期限等。 2.技术支持的具体内容、提供方式和实施计划,包括经营资源的名称、类别及产品、

中国美容美发行业发展分析

中国美容美发行业发展分析 我国美容产业实际上已经形成包括美容、美发、化妆品、美容器械、教育培训、专业媒体、专业会展和市场营销等八大领域的综合服务流通产业。根据对规模以上单位的调查,2005年美容服务业产值为2600亿元人民币,在过去三年中,年均增长率为31.91%,高于同期国民生产总值9.5%的增长率,另外从业人员达到1600多万员,展示了良好的行业发展前景和发展空间。 一、美容机构经营状况 调查发现目前我国美容业运行状况良好,从业者在正常经营状态下收入较高,与餐饮、娱乐、保健等第三产业相比,处于中等较高水平;较之一、二产业个人收入要好。从业人员数量、美容机构规模、服务性收入和消费人群数量等各项指标均朝好的方向发展。 从业人员增加。美容服务性机构的从业人员约为1600万人,其中女性占据绝大多数,比例为78.58%,平均从业人员的年龄为25.7岁。 美容机构增加。美容机构的保有量约为172万家,年增长率约为5.84%,其中近51%左右的机构是近五年开业的,化妆品企业和美容教育机构呈下降状态,分别为3140家左右和600余家。 服务性收入增加。美容业分为服务业和生产业及流通和教育培训等几个方面,其中服务性收入达2200亿元人民币;化妆品生产企业销售额约为850亿元人民币,为服务性收入为产业的主体。 受教育人数增加。美容教育培训机构的保有量为600余家,较之两年前的670余家,年下降5.83%,累计为行业输送了800余万专业人才,并且成为专业技术培训的主渠道(占受培训者的53.92%)。 美容机构规模增大。美容机构总体仍以中小型为主,注册资金20万元人民币以下者占63.31%,实际投资30万元以下者占72.31%。但相比以前,规模有所扩大。 赢利水平增加。美容机构每店的平均营业收入为11.63万元人民币/年,其中一、二级城市的大型店收入超过60万元人民币者达43.84%,较之2002年一级城市为27.33万元人民币和二级城市为12.64万元人民币有较大提高。 盈利者为52.6%,持平者为38.5%,亏损者为8.9%,较之2002年49.6%、38.6%、10.6%略有提高。 从业人员收入增加。美容从业人员月平均工资约为1050元人民币,年均为1.26万元人民币,但增长幅度不高,相比上年度约增长3%。 消费人群增加。美容消费的人群涉及各行各业,其中公职人员、公务员、技术人员、自由职业者、企业管理层人员是主要的消费者。年龄主要集中在20--50岁区间,以女性为主,约70%的人对美容业发展及美容持乐观态度。 从美容机构主要业态看,民营经济成分占绝对优势(92.73%),并且国外资本机构已成为仅次于个体和民营有限责任企业,位居第三的企业形态(4.11%)。 美容机构民营经济成分占绝对优势

【精品案例类】2019中国保险行业IT应用与市场研究报告

中国保险业IT应用与市场研究报告 保险业信息化现状及购买行为调查保险公司系统建设概况 保险公司综合业务系统建设状况 综合业务系统是保险公司的核心系统,可以分为产险综合业务系统和寿险综合业务系统。这些综合业务系统,按照功能模块来说是由新合同处理系统、核保系统、收费系统、出单系统、保全系统、理赔系统、核赔系统、客户服务系统和代理人管理系统等多个系统构成,可以实现诸如投保、核保、签单、交费、批改、给付、退保、复效、报案、赔付申请、核赔、赔付和客户服务等具体功能。从系统构架上来说,则大多采用基于事务通信中间件的三层客户机、服务器结构,达到实现逻辑和表示逻辑的分离,实现数据库服务、业务逻辑服务和表示逻辑服务的分布式处理。而对于寿险综合业务系统,则采用零险种、参数化技术,支持动态增删险种。 调查显示,所有的保险公司都拥有综合业务系统。其中,采用自己开发业务系统的保险公司有平安保险公司和新华保险公司; 购买成型业务系统的有中国 人寿和泰康人寿; 而与厂商合作开发的是中国人民保险公司和太平洋保险公司。 中国人寿保险公司采用的是美国科比亚的CBPS寿险综合业务系统,于1997年开始在全国各地30多家分公司实施。另外有少数分公司在最近的系统更新时使用了尚洋公司的新一代业务系统,这些地区包括青海和深圳地区。而四川、重庆等西南地区的分公司,系统则由高伟达公司开发。

1999年7月,太平洋保险公司斥资500万美元建立了新系统,以全面提升服务能力,力求业务再创新高。科联系统有限公司为中国太平洋保险公司建立的“人寿保险管理系统”已交付使用。“人寿保险管理系统”可以更新太平洋公司团体及个人人寿保险的业务程序,包括从草签保险单、收取保险费到索赔、理赔的整个过程。 另外,泰康人寿保险公司从去年下半年开始,在全国各地分公司中推广已经本地化的美国CSC提供的寿险综合业务系统。该套系统耗资1600多万元人民币,是泰康人寿近期信息化战略中最重要的举措。 中国人民保险公司的产险综合业务系统则由尚洋和中科软合作开发。此外,尚洋和中科软还分别开发了新华人寿的投资型寿险综合业务系统和太平洋保险的寿险综合业务系统。 保险公司呼叫中心系统建设状况 在本次调查涉及的保险公司中,中国平安保险公司、太平洋保险公司、中国人寿保险公司和中国人民保险公司已经在全国的大部分省市实施了呼叫中心系

中华人民共和国商务部的工作职责

1. To formulate the strategies, guidelines and policies of developing domestic and foreign trade and international economic cooperation, draft the laws and regulations governing domestic and foreign trade, foreign investment in China, foreign assistance, overseas investment and foreign economic cooperation, devise relevant departmental rules and regulations. To study and put forward proposals on harmonizing domestic legislations on trade and economic affairs as well as bringing Chinese economic and trade laws into conformity with multilateral and bilateral treaties and agreements. To study the development trends of economic globalization, regional economic cooperation and modern distribution patterns and give proposals. (一)拟订国内外贸易和国际经济合作的发展战略、政策,起草国内外贸易、外商投资、对外援助、对外投资和对外经济合作的法律法规草案及制定部门规章,提出我国经济贸易法规之间及其与国际经贸条约、协定之间的衔接意见,研究经济全球化、区域经济合作、现代流通方式的发展趋势和流通体制改革并提出建议。 2. To advance the structural readjustment of distribution industries, guide the reform of distribution enterprises, the development of commercial and trade services, as well as community commerce, put forward policies and proposals for promoting the small and medium-sized enterprises in commerce and trade areas, and promote distribution standardization and such modern distribution modalities as chain store operation, franchising, logistics and e-commerce. (二)负责推进流通产业结构调整,指导流通企业改革、商贸服务业和社区商业发展,提出促进商贸中小企业发展的政策建议,推动流通标准化和连锁经营、商业特许经营、物流配送、电子商务等现代流通方式的发展。 3. To formulate development plans for domestic trade, foster and develop urban and rural markets, study and put forward the policies guiding domestic and foreign capital to flow to the development of a market system, to guide the program of bulk commodities retail markets and the planning of urban commercial networks, guide the construction of the commercial system, advance rural market system construction, and organize and implement modern rural distribution networks. (三)拟订国内贸易发展规划,促进城乡市场发展,研究提出引导国内外资金投向市场体系建设的政策,指导大宗产品批发市场规划和城市商业网点规划、商业体系建设工作,推进农村市场体系建设,组织实施农村现代流通网络工程。 4. To lead the coordination work for rectifying and standardizing market economy order, formulate policies for standardizing market operation and distribution order, promote credit building in commerce sectors, give guidance to sales based on business credit, construct public service platforms based on market credibility, and supervise and administer the special distribution industries according to relevant rules. (四)承担牵头协调整顿和规范市场经济秩序工作的责任,拟订规范市场运行、流通秩序的政策,推动商务领域信用建设,指导商业信用销售,建立市场诚信公共服务平台,按有关规定对特殊流通行业进行监督管理。 5. To organize the adjustment of market of major consumer goods and regulation of the distribution of major means of production, institute an emergency management mechanism for the market supply of life necessities, monitor and analyze market activities and commodity supply and demand, study and analyze the commodity information to make forecasts, issue early warnings and provide guiding information. To be responsible for important consumer goods reserve management and market regulation in line with its assignments. To supervise and regulate refined oil distribution in accordance with relevant regulations.

中国美容行业分析报告

中国美容行业分析报告 应用法语 08604019 游颜瑜 中国美容化妆品业从上个世纪80年代初中期起步,走过了风风雨雨的二十余年。这二十年来,中国美容化妆品业从简单的“一把剪刀闹革命”与“雪花膏润肤、凡士林护肤”发展到现在集美容、美发、浴足、医疗美容、保健美容、造型设计、美容教育、专业美容产品研发、生产、销售于一体的生产与服务并行的一个庞大产业链。2003年,美容化妆品业上游企业销售额达到300余亿元人民币;2004年,美容化妆品业再次发力,至12月底相关权威机构数据统计表明,美容化妆品业上游企业的销售额已突破500亿元大关。而整个美容化妆品业全行业总体服务产值早在2003年就已达到1600余亿元人民币。行业年发展速度平均呈30%以上的增长态势,而上游企业的销售每年以50%以上的增长率迅猛发展。 在本报告中,由于美容专业线涵盖面宽而广,涉及的社会影响面大而深,基于国计民生,因此,本人将重点就美容专业线的发展作重点分析、论证与提议。 中国美容业现状 1、美容业市场发展现状 美容业起步于80年初中期,而实际真正发展则是从90年代中期开始才进入高速发展期。以美容院为例,80年代末至90年代初期时,大多数美容院只是开在小区家属宿舍楼里的“家庭作坊”,一两张床,几瓶按摩膏和护肤润肤乳就构成了“美容护理”的全过程。90年代中期,家庭作坊逐步走出宿舍楼开始以街面店专业美容院的面目出现。从90年代初中期起步至今,根据产品与专业美容护理项目的逐步延伸,专业 美容共经历了这样六个阶段: 第一阶段(80年代中期至90年代初期),美容基础保养期 第二阶段(90年代中期至90年代末期),美白去斑期 第三阶段(90年代末期至2000年代初期),减肥丰胸期 第四阶段(2000年代初中期),SPA休闲期 第五阶段(2002-2003年),光子嫩肤期(美容仪器时代) 第六阶段(2004年至今),男士美容期 2005年,以《中国美容时尚报》为首的专业权威调查机构协同中国美容美发协会、全国工商联美容化妆品业商会及业内同行对中国美容业的一组调查数据更能反映这个行业目前的现状。具体摘录如下: 中国美容业行业现状 (1)、行业概况

中国保险业经营状况分析报告

中国保险业2001年经营状况分析 中国保险年鉴编辑部 本篇分析报告是围绕保费、利润、资产等主要指标,从保险市场基本情况、财务状况和资金运用情况三个方面,对2001年全国保险市场经营状况进行了全面的分析。本分析报告的数据来源于各保险公司及各保监办提供的季度报表,由各保险公司的各季度《业务统计表》中的“本期数”累加而得,可能存在与本书其他部分所列数据略有出入的现象。 一、2001年保险市场基本状况 (一)保险业务发展较快,保费收入增势强劲 全年各保险公司累计实现保费收入2112.28亿元,同比增加520.91亿元,增长32.73%,增幅较上年同期上升18.44个百分点。2001年保险密度168.98元,较上年增加41.31元,保险深度2.2%,较上年增加0.4个百分点。 1、财产险业务情况 全年财产险业务累计实现保费收入688.24亿元,同比增加78.19亿元,增长12.82% ,增幅较上年同期下降0.59个百分点。 5010015020025099.199.299.399.400.100.200.300.401.101.201.301.4 时间 保费收入(亿元) 趋势线 收入) 5101520253035404550 00.100.200.300.401.101.201.301.4 增长率 % 增长率) 财产险业务呈现的主要特点:

一是全年保费收入的同比增长呈“前高后低”的态势。 全年机动车辆及第三者责任险累计实现保费收入421.72亿元,同比增加49.27亿元,增长13.23%,增幅较上年同期下降8.27个百分点。 全年企业财产险累计实现保费收入122.19亿元,同比增加5.03亿元,增长4.29%,增幅较上年同期下降1.16个百分点。 全年货运险累计实现保费收入40.66亿元,同比增加3.91亿元,增长10.64%,增幅较上年同期上升6.56个百分点。 占货运险比重约1/3的进出口货物保险全年累计实现保费收入13.96亿元,同比增加0.9亿元,增长6.89%,增幅较上年同期下降0.95个百分点。 全年责任险累计实现保费收入27.49亿元,同比增加6.21亿元,增长29.18%,增幅较上年同期上升2.81个百分点。 全年家财险累计实现保费收入18.88亿元,同比增加6.55亿元,增长53.12%,增幅较上年同期上升52.47个百分点。 全年保证保险累计实现保费收入4.32亿元,同比增加2.45亿元,增长131.02%,增幅较上年同期上升100.25个百分点。 全年出现负增长的险种有农业保险、信用保险和航天保险,尤其农业保险负增长的态势在各季度均表现得比较明显。 财险总 保 费 机动车及三 者 险 企 财 险 货 运 险 责 任 险 家 财 险 保证 保 险 2000年2001年 者责任险63.01%49.27亿元 企财险5%亿元责任险7.94%亿元亿元 7.22亿元

中华人民共和国商务部关于原产于欧盟的进口X射线安全检查设备反倾销调查的初步裁定

附件: 中华人民共和国商务部关于原产于欧盟的进口X射线安全检查 设备反倾销调查的初步裁定 根据《中华人民共和国反倾销条例》的规定,商务部(以下称调查机关)于2009年10月23日正式发布立案公告,决定对原产于欧盟的进口X射线安全检查设备(以下简称被调查产品)进行反倾销立案调查。该被调查产品归在《中华人民共和国进出口税则》税则号:90221910。 调查机关对被调查产品是否存在倾销和倾销幅度、被调查产品是否对中国X射线安全检查设备产业造成损害及损害程度以及倾销与损害之间的因果关系进行了调查。根据调查结果和《中华人民共和国反倾销条例》的规定,调查机关做出初步裁定如下: 一、调查程序 (一)立案。 2009年8月28日,调查机关收到同方威视技术股份有限公司代表国内X射线安全检查设备产业提交的反倾销调查申请,申请人请求对原产于欧盟的进口X射线安全检查设备进行反倾销调查。 调查机关审查了申请材料后,认为申请人符合《中华人民共和国反倾销条例》第十一条及第十三条和第十七条有关中国国内产业提出反倾销调查申请的规定。同时,申请书中包含了《中华

人民共和国反倾销条例》第十四条、第十五条规定的反倾销调查立案所要求的内容及有关的证据。 根据上述审查结果及《中华人民共和国反倾销条例》第十六条的规定,商务部于2009年10月23日发布立案公告,决定对原产于欧盟的进口X射线安全检查设备进行反倾销立案调查。倾销调查期为2008年1月1日至2008年12月31日,产业损害调查期为2006年1月1日至2008年12月31日。 (二)倾销及倾销幅度的初步调查。 1. 立案通知 在决定立案调查前,根据《中华人民共和国反倾销条例》第十六条规定,调查机关就收到中国X射线安全检查设备产业反倾销调查申请书一事通知了欧洲联盟欧洲委员会驻中国及蒙古国代表团。 2009年10月23日,调查机关发布立案公告,并向欧洲联盟欧洲委员会驻中国及蒙古国代表团正式提供了立案公告和申请书的公开部分,请其通知其所在国家(地区)的相关出口商和生产商。同日,调查机关将本案立案情况通知了本案申请人及申请书中列明的国外企业。 2. 登记应诉 根据公告要求,自公告发布之日起20天的登记应诉期内,史密斯海曼有限公司(德国)(Smiths Heimann Gmbh)和史密斯海曼有限公司(法国)(Smiths Heimann S.A.S)向调查机关登记

美容美发行业现状及发展趋势分析

美容美发行业现状及发展趋势分析 美容美发概念 美容是以美学为主导,以医学护肤为基础,以化妆品和中草药为主要手段,并与中医经络按摩相配合,采用先进的美容设备(仪器)结合外科美容手术。通过艺术和形象设计(含发型和服饰设计)来达到美化人体目的的综合科学。它是集护肤、化妆(含造型)、医疗为一体的交叉,它是包括皮肤护理、美发、医学整形、护足、美体、康体等的服务和消费行为。中国美容产业实际上已经形成包括美容、美发、化妆品、美容器械、教育培训、专业媒体、专业会展和市场营销等八大领域的综合服务流通产业。 美容美发产品类别 化妆品零售类: 女性产品、男性产品、婴儿产品,其种类涵盖:美白类、保湿类、去皱类、消斑类、祛痘类、塑身类、药妆类等产品; 美容服务类: 传统美容、中医养生美容、时尚美容、休闲美容、保健美容、SPA水疗、香熏美体、专业美甲、专业男士护理等服务项目; 专业美发服务类: 专业美发、专业烫染、专业头皮的护理、专业儿童理发等业务; 现状分析 一.行业机构分布与变化 以美发服务和生活美容服务机构为调查对象的一份统计推算表明,目前全国约有182万家各类美容美发机构,主要集中在特大城市(一级)、省会城市(二级)、地市城市(三级)和县市(四级)。其中约有5l%的美容美发机构是在近五年内新开业的。 调查反映,美容美发机构分布具有很强的服务性商业属性和与居民生活关系紧密联系,美容美发机构有43.74%分布在临街店面,27.12%分布在写字楼,13.8%分布在居民社区,9.92%分布在商场,2.97%分布在公寓,其它位置的占2.45%。 二.所有制性质 抽样调查反映,民营经济占绝对优势,占94.78%,国有机构仅占1.1l%,外资机构占4.1l%。目前国内美容美发机构59.21%属个体经营业态,30.32%为民营有限责任公司,4.1l%为外资有限责任公司,2.06%为民营股份有限公司,1.14%为民营无限责任公司,1.1l%为国有有限责任公司,1.96%为其他有限责任公司,0.09%为事业法人单位。 三.服务内容 抽样调查反映,目前美容美发机构已转化成以美容服务为行业主体,并兼有多服务功能的混合业态,其中以生活美容服务为主占75.91%,以美发服务为主占24.09%;兼美体服务占15.6%,兼减肥服务占4.5%,兼健身或主营健身服务占3.72%,兼SPA或主营SPA服务占2.65%,其他项目服务占4.93%。 四.兼营情况 抽样调查反映,化妆品销售以及其它经营性活动是美容美发机构不可或缺的经营方式之一,有31.7%的美容美发服务机构兼营化妆品销售,27.49%的机构在店内开展业务人员培训工作,4.72%的机构兼营保健品,7.79%的机构涉及委托加工或生产化妆品,1.26%的机构涉及专业媒体,0.53%的机构涉及或参加专业会展,而另有26.5 1%的机构涉及相关的其他经营业

中国零售行业发展报告

中国零售行业发展报告(2017/2018年) 商务部流通发展司 中国国际电子商务中心 二〇一八年十月

前言 2017年,我国经济社会发展主要目标任务全面完成并好于预期,以新产业、新业态、新模式为核心的新动能不断增强,供给侧结构性改革不断推进,内贸流通创新改革走向深入,消费市场保持平稳较快发展。零售业围绕多样化、个性化的消费需求,回归满足人民美好生活需要的零售本质,聚焦发展品质零售、智慧零售、跨界零售、绿色零售,加快创新转型,行业发展充满活力。传统零售与互联网、大数据、人工智能等新技术深度融合,不断调整商品和业态结构,百货店、超市、购物中心、便利店销售保持增长,实体零售企业转型升级步伐加快,行业经营效益继续改善。电子商务加快向零售业渗透,电商平台主动牵手实体零售企业,实物商品网上零售额占社会消费品零售总额比重持续提升。 2018年,商务部将深入贯彻落实党的十九大精神,主动适应社会主要矛盾转化,实施消费升级行动计划,培育壮大消费新增长点,促进城乡便民消费,加快构建现代供应链,建设安全放心消费环境,着力推动消费升级。未来我国零售业将保持平稳较快发展,品质零售、智慧零售、跨界零售、绿色零售继续成为行业创新转型方向,以满足人民日益增长的美好生活需要。 二○一八年十月

目录 一、行业发展概况 (1) (一)行业规模稳健增长 (1) 1.企业数量增长提速 (1) 2.销售规模较快增长 (2) 3.大中型企业销售好转 (3) (二)行业结构持续优化 (4) 1.网络零售引领消费升级 (4) 2.实体零售回暖势头强劲 (6) 3.无人零售成为投资热点 (8) (三)企业经营不断改善 (8) 1.债务水平持续下降 (8) 2.盈利能力有所增强 (9) 3.成本调控初见成效 (10) (四)行业贡献比较突出 (11) 二、行业发展特点 (12) (一)发展品质零售,逐步回归零售本质 (12) 1.转方式培育新动能 (12) 2.提品质满足新需求 (14) 3.优服务提供新体验 (14) (二)发展智慧零售,技术提升购物体验 (15)

我国零售行业分析报告文案

?中国零售行业在经过多年的发展,目前已进入连锁化时代,其形式特点是:大型连锁超市、连锁专业店、专卖店、百货店、餐饮店的兴起,大量城市步行街的建设和将来要发展起来的各类shopping mall。其间,大量国际零售集团纷纷进入中国开店,民营连锁商业快速发展,各种商业业态纷纷连锁化经营; ?而其他各业态近年来也得到很大程度的发展,业态之间的竞争不断加剧; ?大型综合超市和仓储式商品迎合人们“一站式”购物需求,且又以产品丰富、价格低廉的优势占据相当的竞争力,将成为内外资企业竞争的焦点; ?百货店将向细分化、个性化发展,传统百货店市场份额将逐渐萎缩,购物中心将在未来几年内有较大发展; ?从对业内专业人士的调查发现,未来主流的商业业态将集中在便利连锁店和各类超市方面传统商业模式将退居次席。 ?2004年底中国零售业全面对外开放,而中国本土零售业无论是在资金、服务还是在业态的配置方面都与国外企业存在着一定距离。因此,了解竞争对手的经营情况、分析市场上的供需、消费群体的喜好以及行业发展的趋势对于企业的发展具有相当指引意义; ?思潮公司会采取多种方式获取影响中国零售业发展的市场关键信息,并将对信息进一步分析,从而为客户提供翔实准确的咨询服务; ?思潮公司提醒欲进入国内零售行业的企业:零售行业是一个古老而又新兴的行业,其经营的成败很大程度在于经营业态的选择,而经营业态的选择当前国内现阶段,比较适合走规模路线,整合上下游产业链是成功的关键。

商圈研究 ?连锁经营调整发展的同时,许多企业忽视了市场容量和市场属性对其的影响,造成连锁店建设的盲目性与重复性。 目前许多连锁企业处于亏损的临界点,有的企业甚至已面临破产问题,这里固然有规模不够大无法获得规模效益的原因,但连锁网点布局上缺陷和不规范也是不可忽视的重要原因。 ?商圈研究就是运用特定的市场调研方法,通过调查分析网点商圈的构成情况、范围、特点以及引起商圈规模变化的因素等,为选择商业网点选址或制定营销策略提供科学依据。商圈研究成为现代零售店经营管理不可或缺的必要手段而受商家普遍重视,它可以: o帮助客户确定商业投资选址和商圈范围; o协助客户进行商圈环境的分析,评估商圈的竞争格局、市场机会和发展潜力; o了解商圈消费群体的购买行为和购买潜力,提供市场经营战略的指导依据 ?选址的商圈分析内容与步骤

国内财险保险公司综合竞争力分析报告

国内财产保险公司综合竞争力分析一、主要财产保险公司

二、据人保财险公司提供的2010年保险公司车险市场份额: 其他, 20.42% 大地, 3.60%人保, 38.52%中华, 5.00% 华泰, 2.85%平安, 16.42% 太保, 13.19%

三、据中国车险网最新统计的2011年车险满意度在线调查,各主要车险企业的满意度排名如下:

四、各保险公司简介 1、人保财险 中国人民财产保险股份有限公司是经国务院同意、中国保监会批准,于2003年7月由中国 人民保险集团公司发起设立的、目前中国内地最大的非寿险公司,注册资本111.418亿元。人保财险公司总部设在北京,拥有遍布全国城乡的机构网络,包括1万多个机构网点,320多个地(市)级承保、理赔/客服和财务中心。作为完善的销售和服务网络,对公司拓展服务领域,创新服务手段,提升服务水平,为客户提供专业化、差异化服务提供有力支撑。人 保财险在市场份额中占很大优势,同时PICC品牌在国内外享有广泛影响和显著声誉。 2、太平洋保险 中国太平洋财产保险股份有限公司是中国太平洋保险(集团)股份有限公司旗下的一家专业 子公司,为客户提供全面的财产保险产品和服务。公司总部设在上海。注册资本为人民币73 亿元。公司在全国拥有40家分公司,2200余家中心支公司、支公司、营业部和营销服务部,以及包括万余名销售代表在内的直销团队。公司按照"集团化管理、专业化经营、市场化运作"的基本要求,在"稳健经营,以效益为中心"的经营思想指导下,开拓进取,锐意创新,积极为客户提供完善的风险保障服务。市场份额占有很重要的地位,主要经营指标在产 险市场上继续保持领先地位。太平洋产险秉承“诚信天下、稳健一生、追求卓越”的核心价 值观,以“用心承诺,用爱负责”为服务理念,坚持推动和实现可持续的价值增长,开拓进取,锐意创新,积极为客户提供风险保障服务。 3、平安保险 中国平安财产保险股份有限公司是中国平安保险集团长期以来经营和发展的基础,23年来,

2018年新零售行业发展趋势研究报告

报告:《2018年新零售行业发展趋势研究报告》(全文) (电子商务研究中心讯)传统零售业形态 传统零售产业链 传统零售的痛点 1)利润与成本 以传统商超为例,经过多年的发展,商超的经营模式趋于固定,其所售卖的商品毛利率都不高,一般都不会超过20%。传统商超的利润来源主要倚仗其所占据的黄金地段优势,使卖场得以轻松获取大量客流,因此薄利多销才是传统商超一直以来的生存之道;

2)坪效 坪效(1坪=3.3平方米)指终端卖场单位面积(1平米)上产生的销售额,是评估卖场实力的重要标准之一。据统计,传统百货、购物中心,包括奥特莱斯,它们的平均坪效仅有0.5~1万元/平方米/年,盈利效率偏低。 3)流量 传统零售业态往往开设在人口稠密的住宅区或客流密集的商业中心区,依靠庞大流量实现薄利多销的盈利模式。线上电商的蓬勃发展已经把线下零售业态的流量带走了一部分。 中国零售传统模式痛点 30年间相继出现百货、购物中心和连锁超市业态,实体零售处于追赶式发展的初级阶段;人均零售设施面积远不及发达国家。地区发展不均衡,超级城市供给过剩与低线城市供给不足并存,大量消费者无法享受高质量的零售服务(以购物中心为例,如图);“租赁柜台+商业地产”盈利模式偏离零售服务核心,不可持续。 零售业的变迁与发展:从传统零售到新零售

新零售诞生契机及推动因素 1)线上零售遭遇天花板 虽然线上零售一段时期以来替代了传统零售的功能,但从两大电商平台,天猫和京东的获客成本可以看出,电商的线上流量红利见顶;与此同时线下边际获客成本几乎不变,且实体零售进入整改关键期,因此导致的线下渠道价值正面临重估。

中华人民共和国商务部产业损害调查局乙醇胺反倾销措施期终复审产业损害调查问卷中国大陆进口商调查问卷

保密版□ 公开版□中华人民共和国商务部产业损害调查局乙醇胺反倾销措施期终复审产业损害调查问卷 中国大陆进口商调查问卷 公司名称: 地址: 联系人:联系人职务: 联系电话:传真: 邮政编码:电子邮件地址: 答卷递交时间:年月日(收到答卷时由调查机关填写) 1

2

中华人民共和国商务部产业损害调查局反倾销措施期终复审调查问卷(中国大陆进口商调查问卷) 案由: 抚顺北方化工有限公司和吉林化学工业股份有限公司代表中国大陆乙醇胺产业于2003年4月1日对原产于日本、美国、德国、伊朗、马来西亚、台湾地区和墨西哥的进口乙醇胺提出反倾销调查申请。中华人民共和国商务部(以下简称商务部)依照《中华人民共和国反倾销条例》,决定自2004年11月14日至2009年11月14日对原产于日本、美国、伊朗、马来西亚、台湾地区和墨西哥的进口乙醇胺征收9%至74%的反倾销税。 该反倾销措施实施期间,商务部发布2008年第3号公告,依法对措施进行了调整。 本案是由嘉兴金燕化工有限公司、抚顺北方化工有限责任公司和茂名实华东升化工有限公司等三家企业于2009年9月7日代表中国大陆乙醇胺产业正式提出反倾销措施期终复审调查申请,商务部依照《中华人民共和国反倾销条例》的规定,于2009年11月13日正式公告立案,决定对原产于日本、美国、马来西亚和台湾地区的进口乙醇胺所适用的反倾销措施进行期终复审调查。 被调查产品 1.名称:乙醇胺 2.税则号:《中华人民共和国海关进口税则》中的税则号列为:29221100、29221200 3.产品描述:本次复审产品范围是原反倾销措施所适用的产品,与商务部2004年第57号公告中的产品范围一致。 以上税则号仅为方便及海关措施的目的而提供,关于调查范围的书面描述对确定 被调查产品具有决定性的作用。 你公司是否在调查期内进口过被调查产品? ()否(请在以下申明书中签字,并立即把这一页答卷及申明书寄回问卷上页指明的地址) ()是(请仔细阅读说明,在以下申明书中签字,完成所有的问卷后寄回问卷上页指明的地址) 你公司是否支持本次期终复审调查? ()是 ()否—请简述理由。 3

零售业研究报告

零售业研究报告 内容提要: 1、我国零售业发展迅猛,已成为国民经济中的重要组成部分,且地位迅速提高。 2、我国零售业发展极不均衡,其中一些大企业正在形成规模优势,但与国外著 名企业相比差距明显。 3、零售业对外开放的进程,对我国零售企业的发展构成一定冲击。 4、连锁经营发展迅速,成为我国零售业发展的重要趋势。 5、零售业上市公司数量众多、各地区、各公司之间差距较大,整体表现落后于市 场。 6 值得关注的上市公司包括:大商股份、第一百货、华联商厦、王府井、友谊股份、华联超市、华联综超、武汉中百。 零售业在国民经济体系中处于下游产业的位置,因此在一些人的传统思维中,零售业应该处于工业的从属地位。但是随着国民经济的发展,尤其是当市场达到供大于求的阶段时,零售业的地位也出现了前所未有的提升。在现实生活中,零售业迅速占据了产业链的主导地位,并具备了控制市场、决定生产、影响金融的作用。零售企业拥有三种宝贵的市场资源:客源(顾客)、商品(存货)和空间(货架),我们可以统称为通道资源,它是市场经济中最稀缺的资源之一。因此零售业可以通过采购渠道的整合控制市场命脉,决定制造业的生产、定价等经济行为;零售业的另一重要优势是掌控大量现金流,进而影响着金融市场的稳定。正因为零售业具有如此渗透力,它已经成为全世界财富聚集最快的行业。在2002年世界500强中,零售企业占到10%的比例,成为仅次于银行业的第二大行业。

在我国,零售业在最近十多年来发展迅猛,已经成为国民经济中的重要组成部分,其地位也迅速提高。但随着竞争的加剧和开放的深入,零售业已经成为典型的微利行业。近年来,连锁经营发展势头迅猛,已经成为零售业发展的重要趋势。 一、我国零售业发展现状及主要特点 (一)我国零售业发展现状 从企业经营形态上看,目前国内的零售业态大致可分为8种:百货店、超级市场、便利店、专业店、专卖店、购物中心、大型综合性超市和仓储式商场。其中,专业店、大型综合性超市和仓储式商场,是近年来发展较快的零售新业态,目前正实现从传统百货向现代百货、从综合百货向主题百货、从单体经营向连锁经营的转变,呈现出多业态并存的局面。 大型百货店目前仍是中国零售市场的主要业态,约占全社会消费品零售总额的15%,超市零售企业消费品零售额目前约占全社会消费品零售总额的6%。而美国2000年商业各业态的比例中,最多的是超市(21.2%),其次是折扣店(13.1%),第三是专卖店(11.2%),百货店仅占6.3%,与家居中心并列第五。目前我国百货业正处在调整发展的过程中。2002 年,全国34个主要商业城市的120多家年销售额超过2亿元的大型百货商场中,其中71家保持上升势头,56家呈下降趋势。在上海、北京、广州等商业发达的地区,65.2%的商场销售业绩低于2001 年,3个城市平均下降幅度分别达到10.3%、4.4%和5.0%。但是,成都、合肥、哈尔滨、济南、银川等城市被监测百货商场的销售业绩,全部高于上一年,重庆、武汉、南京更是出现了超大规模的单体百货,销售业绩位居全国前列。 零售行业不同业态对于收入和面积的要求 业态人均GDP(美元)面积(面积米) 百货100010000 超市25001000-10000 便利店6000100

中国零售业分析研究报告

中国零售业研究报告 目录 第一章中国零售业发展基本情况 3 1.1 零售业的发展环境分析 3 1.1.1 中国零售业发展概况 3 1.1.2 当前中国零售市场的特点 4 1.1.3 中国零售行业的发展格局分析 5 1.2 2008-2009年国零售业现状分析7 1.2.1 2008年中国零售业区域结构7 1.2.2 2008年中国零售业不同业态规模结构9 1.2.3 2008年中国零售业竞争现状分析11 1.2.4 2008年中国重点零售企业销售额分析13 第二章主要零售业态分析14 2.1 连锁超市分析14 2.1.1 中国连锁超市零售业的现状 14 2.1.2 中国连锁超市运作和盈利模式20 2.1.3 2005-2008年中国连锁超市业总体销售额23 2.1.4 中国主要连锁超市基本情况 24 2.1.5 2008-2012年中国大型连锁超市未来发展25 2.2 便利店分析 28 2.2.1 中国便利店现状28 2.2.2 中国便利店运作和盈利模式 30 2.2.3 2005-2008年中国便利店业总体销售额31 2.2.5 2008-2012年中国中国便利店未来发展32 2.3 零售业态之:百货商场分析34 2.3.1 中国百货商场现状 34 2.3.2 中国百货商场运作和盈利模式35 2.3.3 2005-2008年中国百货商场业总体销售额36 2.3.4 中国主要大型百货商场基本情况 36 2.2.5 2008-2012年中国中国百货商场未来发展38 第三章其他零售业态分析39 3.1专业大卖场(建材,家电,手机)39 3.1.1 大卖场业现状 39 3.1.2 中国大卖场运作和盈利模式 41 3.1.3 2005-2008年中国大卖场业总体销售额42 3.1.4 中国主要大卖场基本情况42 3.1.5 2008-2012年中国大卖场未来发展43 3.2专卖店44 3.2.1 专卖店现状44 3.2.2 专卖店运作和盈利模式 44 3.1.3 2005-2008年中国专卖店总体销售额44

相关主题
文本预览
相关文档 最新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