液氮气举计算与方式优选
- 格式:doc
- 大小:121.50 KB
- 文档页数:5
山东科瑞石油:油气开采工艺之气举开采石油天然气过程中,为保证地层中的流体流入井筒,需要大幅降低井底的回压。
在此环节,山东科瑞石油会利用高压气体压缩机向井内打入高压气体,并用其置换井筒内的液体,这一施工方法叫做气举。
一、什么情况下需要气举作业?一般情况下,如果试油施工需要诱喷和求产、酸化施工排酸时、气井压井施工后进行诱喷、低压井压裂后需要返排等,山东科瑞石油会进行气举施工。
二、气举方式有哪些?气举分正举和反举两种方式。
所谓正举,就是用压风机从油管打入高压压缩空气,使井筒内的液体及气液混合物从套管返出的气举方式。
而反举则是用压风机从油套环空打入高压压缩空气,使井筒内的液体及气液混合物从油管返出的气举方法。
正举时,压力变化比较缓慢。
反举时,当井内的压缩气体达到井内管柱底部上返时,压力下降十分剧烈,处理不当容易导致地层出砂或套管损坏。
山东科瑞石油扬长避短,将正举与反举相结合,采用更高效的连续油管气举法。
三、山东科瑞石油擅长的气举方式——连续油管气举进行连续油管气举作业时,山东科瑞石油技术员会根据实地工况,选择全液压驱动的车载式连续油管作业车、拖车式连续油管作业车或撬装式连续油管设备,通过自动化操作完成注氮气举,提升油气增产率。
具体作业时,山东科瑞石油连续油管车操作员把连续油管下入井内的生产管柱内,然后把液氮泵车与连续油管车相连。
液氮泵车把低压液氮升至高压,再使高压液氮蒸发,使其从连续油管注入到生产管柱中。
蒸发的高压氮气通过连续油管的底部,从连续油管和生产管柱的环形空间返到地面。
同时连续油管可以逐步加深下入深度,逐步降低井底回压,从而减少回压突降对地层造成的伤害。
新疆塔河油田、涪陵页岩气田等油服项目中,山东科瑞石油就运用自主研发的连续油管作业设备,完成连续油管气举诱喷、气举排液、复杂稠油井连续油管解堵等作业,创造的产值达数百万。
二氧化碳应用于气井气举排液分析摘要:在井下作业和酸化过程中,大量液体进入了井筒和地层中,导致气井井口压力低而不能正常开井生产;如不彻底将这些液体排出井外,不但影响气井产量,甚至会产生二次污染,大大降低酸化措施效果。
针对上述问题,又综合考虑到液氮气举费用较高,借鉴液氮气举的工作原理,2008年在芳深X井进行二氧化碳气举排液现场试验,取得了较好的排液效果,气井均恢复了正常生产,理论分析与现场试验表明:液态二氧化碳气举气井是可行的。
关键词:气举;复合排液;液态二氧化碳中图分类号:TE35 文献标识码:A 文章编号:1006-4311(2010)03-0032-021 二氧化碳气举工作原理液态二氧化碳气举与液氮气举工作原理相似,是一种人工举升方式,它是先通过泵车将液态二氧化碳增压,然后注入到油套环形空间内,整个施工过程中不需要动管柱。
其中注入到油套环形空间的液态二氧化碳与地层能量换热后体积膨胀,使得Pi不断上升,随着注入的不断进行,Pi和Pd不断增大,当Pi+Pd+Pc>Pt时,油套环形空间中的液体就会向油管内流动;当Pi+Pd增大一定程度时,即当Pi+Pd+Pc>Pt+ρgh就会有液体从油管排出。
如果在二氧化碳气举前从油管内向井底加入了泡排剂,在注入的不断搅动下,井底液体起泡,密度变小,这样使得在较小的Pi+Pd条件下,就可将油管内液体举出井口,最终有利于在短期内将井底积液举出井口。
其中Pi为井口二氧化碳注入压力,Pd为注入油套环形空间内液态二氧化碳产生的静液柱压力,Pc油套环形空间内液体产生的静液柱压力,Pt为油管内液体产生的静液柱压力,ρ为举出流体的密度,h为油管内液体顶界面距离井口的高度,整个过程不考虑流动过程产生的摩擦阻力。
注入的二氧化碳极易溶于水,一定程度上可以降低井筒内液体的密度,有利于举升;并且二氧化碳在油管上升过程中,压力不断降低,体积逐渐增大,二氧化碳的二次膨胀也对液体起到携带作用。
氮气试压用量计算公式氮气试压是工业中常见的一种检测方法,主要用于管道、容器等设备的密封性能检测。
在进行氮气试压时,需要计算使用的氮气量,保证试压的精确性和安全性。
氮气试压用量的计算公式:V(氮气用量)= P(试压压力)× V(试压对象容积) / k(氮气压力)× t(试压时间)其中,P为试压压力,V为试压对象容积,k为氮气压力,t为试压时间,单位均为标准单位。
在实际使用中,计算氮气用量需要考虑多个因素,如试压对象的类型、试压时间的长短、氮气的压力等。
以下是具体的计算步骤:1. 确定试压对象容积:试压对象容积是指被试对象内部的有效容积。
常见的试压对象包括管道、储罐、反应釜等,其容积可以通过测量得出。
2. 确定试压时间:试压时间一般为10-30分钟,取决于试压对象的类型、压力等级和试验要求等因素。
试压时间太短会导致漏水现象得不到发现,试压时间太长会增加试验成本和时间,不利于生产进度。
3. 确定氮气压力:氮气压力需要根据试压对象的承受压力和试验要求确定。
一般情况下,试压压力为被试对象的设计压力的1.5倍。
氮气压力一般为1.5-2倍试压压力。
4. 计算氮气用量:按照上述公式,输入试压对象容积、试压时间、氮气压力和试压压力,即可计算出需要使用的氮气量。
在实际使用中,需要考虑到一些额外的因素,如氮气的浪费、试压系统的漏气等,需要适当增加用气量。
通过以上的计算方法,我们可以准确计算出氮气试压的用量,确保试验结果的准确性和安全性。
同时,我们还需注意试压过程中的安全措施和注意事项,如安全阀的设置、环境通风等,以保障试验人员的安全和试验设备的完整性。
现场制氮的不同,碳分子本低、适应 性减压时对氧的们所需要的气的吸附是间歇续产氮。
氮气从此您就拥有了自己的气站!6.按照20立方每小时氮气换成液氮20×20×30=12000立方氮气,换算成液氮是12000÷0.8=1507.液氮每个月所需费用(15吨)×(1吨氮气费用1500)=22500元 制氮机每个月所需费用(一每月节省费用22500-11400=11100元,一年按照12个月算可节省11100×12=133200元20立方制氮机可对比每月用量约13-15吨,为贵公司发展需求计算得实际。
设备实际价格以用户需求为依据,我公司生产制氮机9千多至100多万不等!省出了换瓶的麻烦,节省人工,降低2. PSA现场制氮 纯度99.999%根据贵公司的用气量20立方每小时(留有空余量)我制氮机所需的压缩空气气耗比是1:5 每小时需压缩空气20×5=100m³ 耗电(含制氮机电耗)19.0KW 每度电 1元3. 每立方氮气19.0÷20m³=0.95元/m³ 一天电耗按20小时用每小时20个立方一天所需5.按每公斤1.5元计算500×1.5=750元,每天为贵公司节省生产成本‘液氮’是750-制氮机制液氮与PSA 制氮机现场制氮比较 特洛伊气体设备有限公1. 使用液氮纯度99.999%一个月用10吨 10吨液氮=10000公斤 1公斤液氮=0.80立方氮气 10000公斤液氮=8000立方氮气 1吨液氮1500元左右 每个月所需费用15000元8=15000公斤液氮=15吨液氮用(一天380元)×(30天)=11400元!,降低成本!天所需费用(20×20=400)×0.95=380元氮机制氮380=370元气体设备有限公司立方氮气。
液化气船液舱氮气置换方案氮气置换指的是用纯度很高的液氮将液化气船舶货舱中的货物蒸汽(烽类气体)或空气全部替换成氮气的过程。
这是船舶进厂修理、坞修出厂或更换货种前必须进行的一项工程。
由于液氮价格较高,所以液氮的用量会直接影响置换工程的总费用。
因此,科学、合理采用置换方案,对每一个液化气船舶运输公司都具有重要的意义。
下面我们假设一种情况,来分析和比较采用不同置换方案所消耗的液氮数量。
假设有一艘LPG船舶,总舱容2000m3,共有2个液舱,分别命名为1#液舱和2#液舱,每个液舱舱容为IOOom3。
要求置换后,舱内氧含量小于0.2%(装载丁二烯的要求),并对每个罐体进行1.4MPa 的强度和气密性试验。
氮气置换中需要用到的参数:a.常态下,1立方米的液氮完全气化后可以产生647立方米的气态氮;b.大气中氧气含量为21%。
一、分舱逐步置换法分舱逐步置换法指的是对每个液舱逐步进行置换的方法。
下面我们以上述假设为例,详细阐述该置换方法的原理及过程。
L向1#液舱内冲入液氮,使舱内压力逐步升高到我们要求的强度和气密实验压力L4MPa。
注意在充装液氮的过程中要使压力逐步升高,例如可以使压力由0.2MPa-0.4MPa-0.6MPa-0.8MPa-LOMPa-L2MPa∙→1.4MPa逐步升高,直至达到要求值。
每达到上述一个值后,保压30分钟后再继续充装液氮,这样做的目的是让舱内液氮充分气化并分散均匀。
当舱内压力达到L4MPa时,若其舱内氮气与空气混合完全均匀,这时舱内含氧量理论上应降至L5%(理论算法,21%∕14=L5%,下同)。
2 .连通1#和2#液舱液相管线,让1#液舱内的氮气通往2#液舱。
若两罐体及管线完全气密,当达到稳定后,两个液舱舱内压力理论上应为0.7MPa,但实际值通常会小于0.7MPa,因为管线中也会残留一部分氮气,同时也不排除部分管线、阀门处有轻微泄露的现象。
这时2#液舱内氧含量理论上降至3.0%,但实际通常会略高于这个值。
现场制氮作业方案及技术措施(1)工艺流程1)选井:依据选井依据严格进行选井。
2)制定、审批方案:根据所选取气井制定氮气气举实验方案,经过作业区、安全、技术部门以及主管领导审批后准备施工。
3)施工前交底:组织作业区相关负责人对施工前以及施工过程中作业区职责以及需注意事项进行交底。
4)施工前准备:提前实地勘查去井场的道路情况,清除路障,协调井场周围群众关系。
5)仪表调试:井口压力表、压力变送器、流量计、数据远传完好。
6)泡排药剂加注:按照探液面结果,在施工前3小时油管投放泡排棒4根,套管加注泡排剂150L,比例1:3。
7)设备搬迁和安装:液氮罐车、增压泵车等设备现场就位。
8)施工准备1(井口):记录试验前数据(包括井口油套压、流量计瞬时流量、累计流量、温度、压力等),关井(关闭1#阀、5#阀、井口针阀),关闭2#阀,通过套管放空阀放空,拆除2#阀处法兰。
9)安装气举管线(进出口),进口管线用水试压,试压值高于设计施工压力3-5Mpa,出口管线固定。
氮气纯度95-99%可调,氮气输出额定工作压力35MPa。
10)启动氮气车和增压车:启动发动机,空载热机,转速调整为1200转/分,进行热机。
检查增压机润滑油压力应满足1500psi<P<2000psi;打开增压机一级进气阀门、高压氮气放空阀;水温70℃,调整发动机转速至1200-1500转/分,将氮气引入增压系统,关闭放空阀;缓慢打开高压出口阀门,调整氮气压力;检查系统管路有无刺漏、异响、确定各项参数在规定范围。
11)注氮:检查系统管线无刺漏后,使用液氮泵车向环空注入氮气,但要减小排量注入。
12)增压:套压在10Mpa以下的气井,原则上增压至套压15Mpa,即停泵开井生产,视气井产气产液情况定是否需二次气举;套压在15Mpa以上气井,原则上压力增幅为5Mpa,最高套压不得超过25Mpa。
增压过程中,每隔15min记录一次氮气车出口压力,增压压力上限或时间由现场技术人员根据情况确定,如果压力增幅缓慢,原则上需累计增压24小时,方可停止增压。
龙源期刊网 http://www.qikan.com.cn 空气分离装置液氮产量影响因素及优化方法 作者:蔡磊 来源:《中国化工贸易·中旬刊》2019年第07期
摘 要:采用多种方法分析了影响空气分离装置液氮产量的因素,量化分析了7个重要影响因素指标,提出了针对性的工艺优化方法。
关键词:液氮产量;影响因素;优化方法;空分装置 空气分离装置指的是根据空气中组分沸点的差异,以空气为原料开展精馏,得到氧、氮及部分稀有气体的装置。其中液氮产量是空气分离装置的重要考核指标,但影响液氮产量的因素很多,提高液氮产量需要开展工艺优化。
1 基于能耗相同下的液氮产量影响因素 龙源期刊网 http://www.qikan.com.cn 影响空气分离装置液氮产量的因素较多,不同因素之间还会相互影响,本次从环境、方法、测量、人员、工艺及设备方面,列出了影响液氮产量的重要因素(图1)。由于影响因素较多,全方面优化不现实。因此必须找出主控因素进行针对性的改造。
本文通过因果矩阵法分析找出了七种关键影响因素:氮气液化器压缩机功率、前端氮气流量、氮气液化器加载量控制方式、冷却水温度、氮气液化器JT温度、氮气比控制方式、氮气液化器壓力。采取一元回归分析对这7种主要因素进行量化分析,确定出了氮气流量、冷却水温度、液化器压力和液化器功率为主控因素。由于冷却水温度受环境湿度、环境湿度以及冷却塔设计情况有关,人为无法控制。最后,确定除了7个主要因素的定量指标(表1)。
2 空分装置工艺优化 2.1 提升前端氮气流量 氮气液化器主要核心装置为动力设备,包括压缩机和膨胀机。动力设备一般分为机械设备和电气设备,机械设备的瓶颈为机械压力极限和机械流量限制,而电气设备包括绕组温度和电机功率极限。设备运行过程中,设备参数应当高于设计参数以保障安全运行。在安全阀起飞与在设计工况下压力下,对氮气液化器主要静态设备和管道的设定压力进行分析,确定出目前设计工况仍与设定压力存在距离。因此,在实际工况下可以对静压设备和管道压力进行提升。确定工艺参数达到最大值时,仍处于设计压力,前端氮气流量能达到6500Nm3/h。
液氮气举计算与方式优选
张培宁
摘 要: 低渗地层在射孔、压裂、酸化等作业后,采用液氮排液技术可以及时降液诱
喷,加快入井流体的排出,又能准确控制掏空深度,避免套管损害。该工艺施工安全,排液
速度快,掏空深度大。本文对现场常用的液氮气举方式进行了分析计算,并引出了正举最大
液氮使用量的计算,优化选择不同条件下最适宜的气举排液方式。
关键词: 液氮 气举计算 优选
氮气属于隋性气体,来源广泛,在常温下很难与其它物质发生化学反应,不会像空气与
天然气混合压缩后会发生爆炸。低压低渗储层,在钻井、试油(解堵、压裂、酸化、射孔等)
施工作业中,入井流体如泥浆、压井液、压裂液等进入储层,会对储层造成伤害,需用人工
方式举升排液来加快入井流体的排出,减少储层的伤害。液氮排液工艺和其它排液工艺如水
力泵排液相比,具有易组织,动用设备少,掏空深度大,施工时间短,安全可靠等优点。另
外,对于油层套管抗外挤强度小或易出砂的井,采用液氮气举排液工艺能准确控制掏空深度,
使降液施工既安全又有效。
一、 液氮排液工艺原理
液氮排液是液氮从储氮罐流经各阀体、滤清器进入液氮泵增压后排出低温高压液氮,由
蒸发器加热变为常温高压氮气后泵入井内,以氮气的体积占据井筒中的空间排替出井内液
体,放气后减少液柱对产层的回压达到诱喷排液的目的。还可以不放氮气,利用气举特性对
停喷的油井和高压低渗井进行求产诱喷。排液方式可分为正举排液和反举排液,根据特定的
排液目的和井筒结构选则合适的排液方式。
1.反举排液
反举排液工艺,即从油套环空泵入氮气,从油管返出压井液,然后从套管放喷出氮气,
降低井筒液柱高度以达到诱喷的目的。反气举计算所涉及的参数如下:
(1) 环空最终气液界面压力(MPa)
Pb=ρ液 Hb/100
(2) 氮气柱平均温度(℃)
Tb=18℃+K温(Hb-20) /100;
Tav=(20℃+Tb)/2
(3) 停泵时的套压(MPa)
Pw=PbEXP(-0.03415γgHb/ Tav Z),也可利用氮气柱的深度压力表查出Pw
(4) 氮气柱所受的平均压力(MPa)
P=( Pw + Pb)/ 2
(5) 施工所需液氮量(m3)
现场常用氮气柱所受的平均压力P和平均温度Tav来查出压缩应子B,利用公式计算出
所需液氮量:
V液氮=B Hb S环/696.5
2.正举排液
正举就是从油管内注入氮气,井内液体由环空返出。由于油管容积小于套管环空容积,
正举时泵注的氮气一般只有到达管鞋并越过管鞋进入环空后才能排出设计要求的液面深度
的排出液量。
在正举排液中有一个关键点,即在假设没有滑脱的情况下 (气液界面上没有串流),指
氮气到达井底后从环空上返,停泵后氮气能依靠本身的膨胀就可将环空中的液体全部推出到
地面时的最低气液界面的位置,这就是过量点。在数学意义上,过量点以上环空容积等于过
量点以下环空容积与油管内容积之和,即氮气到达过量点时,井筒内氮气的容积与液体所占
的容积相等。
过量点的深度如下式
He=Ho(S环+S油)/2S环
过量点确定了氮气正举时所需液氮的最大量。下面就参数计算介绍如下:
过量点处的压力(MPa)
Pe=ρ液 He/100
过量点以下氮气平均温度(K)
Te=18℃+K温(He-20) /100: To =18℃+K温(Ho-20) /100
Tav1= (Te+ To)/2
油管鞋处的压力(MPa)
Po= Pe +0.03145γL(1/(Im+Ir)+ 1/(Im+Ir),现场实际利用氮气柱的深度压力表查出
Po
过量点以下氮气平均压力(MPa)
P1=( Po+Pe)/ 2
过量点时的环空中氮气折为液氮量(m3 )
利用P1和平均温度Tav1查出压缩应子B1,计算出液氮量:
V液氮1=B1(Ho-He)S环/696.5
油管内氮气的平均温度(K)
Tb=18℃+K温(Ho-20) /100;
Tav=(20℃+Tb)/2
氮气到达过量点时井口的油压(MPa)
Pw=Po-0.03145γL(1/(Im+Ir)+ 1/(Im+Ir),现场实际利用氮气柱的深度压力表查出
Pw
油管内氮气所受的平均压力(相对,mPa)
P2=( Pw+Po)/ 2
油管内氮气折算为液氮量(m3 )
根据氮气柱所受的平均压力P2和平均温度Tav来查出压缩应子B2
V液氮2=B2So Ho/696.5
液氮总用量(m3 )
V=V液氮1+V液氮2
在液氮正举降液施工中.考虑到滑脱效应,可在理论用氮量的基础上附加 l0%~l5%。
二、 两种气举方式的优选与应用
正气举降液可充分利用氮气的密度差及压缩势能。让举过管鞋的压缩氮气在往上运动的
过程中利用其膨胀能量尽量携带液体出井筒,充分利用了氮气的压缩势能。
反气举排液只是靠氮气排开井筒中液体所占的体积,气举后将氮气放出达到降低液面的
目的,仅利用了氮气的一部分势能。
在排出相同体积的井筒液时正举排液施工泵压高,设备耗能大,在排液后期,由于氮气
的滑脱窜出,出口带气,容易造成罐内液体溅出造成污染。反举排液出口由于没有氮气窜出,
出口出液比较稳定。
在预定的排液深度较深时,正举排液用液氮量要少于反举排液时的用液氮量,但是在预
定的排液深度较浅时,反举排液用液氮量就要小于正举排液的用氮量了(见表1)。
表1:两种举升方式用氮量差异表
套管mm 油管mm 下深m 掏深m 用氮量m3 方式
177.8 89 3600 2300 12 反举
177.8 89 3600 2300 9.5 正举
177.8 73 3600 2300 11.2 反举
177.8 73 3600 2300 8.4 正举
由于酸化施工作业中酸液挤人地层后,与地层反应后的残酸因其中的缓蚀剂被粘土吸
附,腐蚀速度明显增大。所以在选用液氮排液方式时应该选用反举排液,而不适用正举方式。
并且在套管放空氮气后要及时用清水洗井,将环空中的残酸洗出,以免油管过度腐蚀致使油
管落井。
某井完成筛管深度5240m ,3月20日酸化施工。注入胶凝酸150m3,3月23日液氮反
排液,用液氮10.7m3,套压24MPa,排出井筒残液20.4m3,套管放空氮气后油管继续放喷
排残酸,24日洗压井,ρ1.03海水反洗井深5239.52m,灌入4m3返液1.8 m3,起出油管后
发现管柱底部30根油管腐蚀1-2mm,筛管上部12根油管本体有大片蚀洞。(见图1)
图1:管柱腐蚀图
张27-1井完钻井深4389m,最大井斜48.5°/3048.62m,射开油层井段:3532.5-3653.9m,
井身结构为φ244.5mm套管悬挂φ177.8mm套管,悬挂器深度:3167m, 2008年该井电泵日
产原油59.21t,气7562m3,含水3.5%。8月16日检电泵作业漏失1.08压井液50m3,井内
管柱结构为:φ89mm油管3000m+φ73mm油管630m+φ62mm喇叭口,要求液氮掏深2000m诱
喷作业。
由于本井为大套管,如果采用反举方式诱喷,需要液氮16m3,计算如下:井筒降低液
面2000m,则环空需降低至2255m,排出井筒液72m3,由于本井为大斜度井,2255m折垂深
为1810m,井口压力15MPa,井底压力18MPa,平均温度48,B因子为155,则需液氮量:
72*155/696.5=16m3
正举诱喷应用过量点理论,确定计算井筒过量点深度为1943m,折垂深1600m,可算出
最多只需要12m3液氮就可达到排液深度要求。
由于本井压力系数0.96,渗透率25毫达西,套管容积较大,气油比128,如果液氮排
液后,将油管压力放空,则液面将迅速下降至2000m左右,由于渗透率很低,液面恢复较慢,
况且本井为大斜度井,溶解气将很快从液体中逸出,井筒内流动型态由泡流很快就发展为环
流和雾流。并且由于滑脱损失增加了井筒内混和物的密度和粘度,平衡了地层压力后井口很
难自喷出原油。
为了充分利用溶解气的能量,本井在液氮排液后关闭油管闸门保持油管压力,环空处于
充满或较高液位,致使溶解气不能完全从环空液体中逸出,井口处于间喷状态,日产原油
78m3 ,累计495.6m3 ,诱喷成功。
三、 经验与建议
对于φ244.5mm和φ177.8mm等大套管井,要求排液深度超过2000m时,适宜采用正举
方式。当排液深度在1000m左右时宜采用反举方式。
酸化施工后应该采用反举排液方式,在放空氮气后要求尽快反洗井,以减少残酸对管柱
的腐蚀。
对于高压低渗井或油井,在液氮气举作业或2次气举作业后,利用氮气势能进行求产或
诱喷。
正举排液后期要防止氮气大量窜出造成储液罐液体溅出污染。
参考文献
1.石志英.酸化残酸腐蚀性研究及防治[J]. 断块油气田,1999,3.
2.魏少波等.液氮降液技术在克拉玛依油田中的应用[J].试采技术,2000,6.
3.吴奇.井下作业工程师手册[J].石油工业出版社.