在线监测与误差补偿技术
- 格式:pdf
- 大小:2.53 MB
- 文档页数:70
火力发电厂化学仪表检修、校准、维护规范(原理)编写:马培亮审核:黄俊东批准:`南京国能环保科技发展有限公司发布目次前言1、氢纯度分析器 12、电导式分析仪表(在线电导率仪、酸碱浓度计) 23、电位式分析仪表(在线酸度计、钠离子监测仪) 64、电流式分析仪表(在线溶解氧表、联氨表) 95、光学式分析仪表(在线硅表、磷表) 126、湿度分析仪表 13前言根据中华人民共和国电力行业标准DL/T 677-1999《火力发电厂在线工业化学仪表检验规程》,参照《火力发电厂热工自动化设备检修、运行维护规程》(试行稿),结合化学分析仪表的实际情况,编写《火力发电厂化学分析仪表检修、校准、维护规范》,以作为化学分析仪表的检修、校准、运行维护管理准则,使其在线连续运行的分析仪表的测量数据能准确、可靠地安全投运,提高化学监督水平,以保证本厂汽轮发电机组设备的安全和经济运行。
1 氢纯度分析器1.1 氢纯度分析器的检修1.1.1 检修项目和质量要求1.1.1.1 一般检查a) 吹扫管道:用氮气吹扫管道系统,保证其干燥无油无其它机械杂质。
b) 抽气流量调整组件的检修:更换过滤器中的变色硅胶干燥器,清扫过滤器;清洗流量计,使流量计达到分度清晰,浮子上下灵活,严密不漏。
c) 转换器检修:清扫表内积灰,清洗进气、排气管中的滤网;检查各元器件及连接导线有无损坏、松脱等现象;d) 气路系统严密性检查:对系统施加1.5倍工作压力,保持10分钟,其压力降不应超过试验压力的0.5%。
1.1.1.2 绝缘检查用250V绝缘表测量电路对线路、外壳的绝缘电阻,应不小于2MΩ。
1.2 氢纯度分析器的校准1.2.1 整套仪表的校准和技术标准1.2.1.1 传感器送专业检定部门或制造厂检验。
1.2.1.2 校准前检查性校验通电预热30min后,用氢含量为测量上限和下限的标准气体通入仪表,进行校准前检查性校验。
1.2.1.3 上限、下限和报警点调整a) 若检查性校验中示值基本误差值大于允许基本误差值的2/3,则用氢含量为测量上限和下限的标准气体通入仪表,调校仪表的上限和下限。
谢谢你的关注山东省工程建设标准DB城市供水在线监测系统技术规范Urban water supply technical specification for on-line monitoringsystem(征求意见稿)山东省住房和城乡建设厅联合发布山东省质量技术监督局前言根据《全国城镇供水设施改造与建设“十二五”规划及2020年远景目标》(建城[2012]82号)和《山东省城市饮用水水质提升工程三年(2013-2015)行动计划实施方案》(鲁建城字[2013]9号)等有关要求,规程编制组在深入调查研究,认真总结国内外科研成果和大量运行实践经验,参考有关国家标准和行业标准并广泛征求意见的基础上,制定了本规范。
本规范主要内容包括:1.总则;2.术语;3. 系统的总体要求;4. 系统构成与功能;5.水质在线监测参数;6.水质在线监测点位;7.现场监测站房;8.采配水设施;9.在线监测设备;10.数据采集存储与传输;11.系统控制管理设施;12.系统安装;13.系统验收;14.质量控制与质量保证;15.运行维护。
本规范由山东省住房和城乡建设厅负责管理,由山东省城市供排水水质监测中心负责具体内容的解释。
请各单位在使用本规程的过程中注意积累资料、总结经验,及时将有关意见和建议反馈给山东省城市供排水水质监测中心(地址:山东省济南市纬五路68号,邮编:250021,电子邮箱:sdgpsjc@163com),以供修订时参考。
本规范主编单位、参编单位、主要起草人和主要审查人员:主编单位:山东省城市供排水水质监测中心参编单位:国家城市供水(排水)监测网济南监测站山东省给水处理工程技术研究中心主要起草人员:贾瑞宝孙韶华周维芳马中雨宋武昌陈家全陈兴厅主要审查人员:目次1 总则12 术语23 系统构成与功能44 水质在线监测参数65 水质在线监测点位76 现场监测站房97 采配水系统108 在线监测设备118.1 一般要求118.2 构造要求118.3 功能要求118.4 性能指标要求119 数据采集存储与传输139.1 数据采集139.2 数据存储139.3 数据传输1410 系统控制管理设施1510.1 监控中心 1510.2 现场监测站点 1511 系统安装1711.1 采配水系统安装1711.2 仪器设备安装1711.3 数据采集与传输系统安装1712 系统验收1912.1 验收的基本条件1912.2 监测站房验收1912.3 采配水系统验收1912.4 仪器验收1912.5 数据采集传输仪验收1912.6 联网验收2012.7 验收报告 2013 质量控制与质量保证2113.1 人员及制度要求2113.2 技术档案要求 2113.3 仪器校验 2113.4 数据管理要求2113.5 数据有效性保证措施2114 运行维护23附录A pH在线监测仪器的校验24附录B 溶解氧(DO)在线监测仪器的校验25附录C 温度在线监测仪器的校验28附录D 浑浊度仪器的校验29附录E 电导率仪器的校验 31附录F 在线余氯监测仪器的校验33本规范用词说明35引用标准名录36条文说明35CONTENTS1 General Principles 12 Terms 23 Structures and Functions 44 Water Quality Parameters of Online Monitoring 65 Online Water Quality Monitoring Sites 76 Site Monitoring Station 97 Water Intake and Distribution Facilities 108 Online Monitoring Equipment 118.1 General requirement 118.2 Sstructural requirement 118.3 Function requirement 119 Data Acquisition、Storage and Transmission 139.1 Data acquisition 139.2 Data storage 139.3 Data transmission 1310 System Control Facilities 1510.1 Monitoring center 1510.2 Site monitoring station 1511 Sysrem Installation 1711.1 Water Intake and Distibution Systems Installation 1711.2 Equipmenrt Installation 1711.3 Data Acquisition、Storage and Transmission Installation 1712 System Acceptance 1912.1 Basic Requirements of System Acceptance 1912.2 Acceptance of the Site Monitoring Station 1912.3 Acceptance of the Water Intake and Distribution Facilities 19 12.4 Equipmenrt Acceptance 1912.5 Data Acquisition and Transmission Equipment Acceptance 1912.6 Network Acceptance 2012.7 Acceptance Report 2013 Quality Control and Assurance 2113.1 Requirements for Personnel and System 2113.2 Requirements for Techinical files 2113.3 Equipment Acceptance 2113.4 Data Management Requirements 2113.5 Guarantee Measures for Availability of Data 2114 Operation and Maitenance 23Appendix A:Calibration of Onlin Monitoring Equipment for pH 24Appendix B:Calibration of On-line Monitoring Equipment for Dissolved Oxygen 25 Appendix C:Calibration of On-line Monitoring Equipment for Temperature 28 Appendix D:Calibration of On-line Monitoring Equipment for Turbidity 29Appendix E:Calibration of On-line Monitoring Equipment for Electrical Conductivity 31 Appendix F:Calibration of On-line Monitoring Equipment for Residual Chlorine 33 Explanation of Wording in This Technical Specification 35List of Quoted Standards 36Addition: Explanation of Provisions 351 总则1.0.1为规范城市供水在线监测系统的建设与运行管理,确保及时准确掌握城市供水水质信息,全面加强城市供水水质管理,制定本规范。
减小误差复映的有效方法嘿,咱今儿就来聊聊减小误差复映的那些事儿!你说这误差复映啊,就像是个调皮的小精灵,时不时就出来捣乱一下。
那怎么才能把这个小精灵给收服呢?咱先得明白误差复映是啥玩意儿呀。
简单来说,就是前一道工序的误差会“遗传”给下一道工序,就像接力赛一样,一棒传一棒。
那可不行啊,这样下去,最后出来的东西不就差得老远啦!要想减小它,就得从源头抓起。
就好比你要治理一条河流的污染,你得先找到那些排污口,把它们给堵上。
那对于误差复映呢,咱就得好好审视一下加工过程中的各个环节。
比如说刀具吧,这可是个关键。
一把好的刀具就像是一把锋利的宝剑,能把活儿干得又快又好。
要是刀具钝了,那切出来的东西能齐整吗?肯定不行啊!所以啊,咱得时常磨磨刀具,让它保持锋利,这不就大大减少了误差产生的可能性嘛。
还有加工工艺呢,这就像是走一条路,你得选对路才能走得顺畅。
如果工艺不合理,那不是南辕北辙嘛。
咱得根据工件的特点、材料的性质,好好琢磨琢磨,找到最合适的加工工艺,这样才能让误差复映没那么容易出现呀。
再说说机床吧,机床要是不稳定,摇摇晃晃的,那能加工出好东西吗?就像你在一艘晃来晃去的船上写字,能写得工整吗?所以啊,要保证机床的精度和稳定性,定期维护保养可少不了。
你想想看,要是每个环节都能做得精益求精,那误差复映还能有多大的能耐呢?这就像砌墙一样,每一块砖都放得稳稳当当的,那墙能不结实吗?咱还可以通过一些技术手段来减小误差复映。
比如说补偿技术,就像是给误差复映打了一针预防针,让它还没发作就被扼杀在摇篮里。
还有在线监测技术,随时盯着加工过程,一旦有误差复映的苗头,马上就采取措施,把它给消灭掉。
总之啊,减小误差复映可不是一件容易的事儿,但也不是做不到。
只要咱用心去对待,像对待宝贝一样精心呵护加工过程的每一个细节,那误差复映肯定会被咱治得服服帖帖的。
你说是不是这个理儿?咱可不能让误差复映这个小捣蛋鬼。
机械设计、制造工艺、质量检测与标准规范第一篇机械设计制造总论第一章机械设计制造常用资料第二章机械系统的组成第三章机械设计一般程序第四章机械制造工艺分类与过程第五章机械制造工艺管理第二篇机械设计第一章机械设计概述第二章机械联接件设计第三章机械传动设计第四章机械零部件设计第五章现代设计方法第三篇机械制图第一章制图的基本技能与方法第二章机件常用表达方法第三章标准件与常用件第四章零件图与装配图第五章公差配合与表面粗糙度第六章表面展开第四篇机械加工机床、夹具与刀具第一章机床传动原理第二章机械加工机床第三章数控机床第四章工件在夹具中的定位与夹紧第五章机床专用夹具第六章刀具材料第七章各种切削刀具第五篇机械工程材料与热处理技术第一章金属的晶体结构与力学性能第二章钢铁及其合金第三章有色金属第四章非金属材料与复合材料第五章钢的热处理第六章典型零部件的热处理第六篇机械制造工艺第一章铸造工艺第二章锻压工艺第三章焊接、切割与粘接工艺第四章切割与磨削工艺第五章特种加工第七篇机械表面处理技术第一章热喷涂技术第二章电镀技术第三章化学镀技术第四章电刷镀技术第五章镀膜技术第六章高能束技术第八篇机械设计制造信息技术第一章面向21世纪的信息化制造第二章计算机辅助设计与制造第三章基于网络的设计与制造第四章计算机辅助工艺规程第五章敏捷制造与虚拟制造第九篇机械控制技术与系统第一章控制技术概论第二章编程控制器与控制仪表第三章电气控制线路与液压控制回路第四章控制技术第五章顺序控制系统第六章过程控制系统第十篇机械制造检测技术第一章机械检测量具第二章角度与锥度检测第三章螺纹检测第四章表面粗糙检测第五章形位误差检测第六章切削刀具检测第七章机械制造工艺检测第八章检测新技术第十一篇机械设计制造相关标准规范第一篇机械总体设计常用数据及标准规范第一章机械设计概述第二章机械系统的组成第三章机械系统设计的基本原理第四章机械系统的总体方案设计第五章动作行为载体及其创新设计第六章机械系统的协调设计第二篇机械创新设计常用数据及标准规范第一章常用创新技术第二章机械创新技术第三章结构方案的创新设计第三篇机械可靠性设计基本数据及标准规范第一章可靠性概论第二章可靠性实验及数据处理方法第三章模糊可靠性计算方法第四篇机械精度设计基本数据及标准规范第一章尺度精度设计第二章形状和位置精度设计第三章几何参数检测技术基础第四章计算机辅助设计第五篇机械液压系统设计常用数据及标准规范第一章液压系统的设计与实例第二章液压缸的设计第三章集成油路的设计第四章液压站的设计第六篇机械零件设计常用数据及标准规范第一章常用资料和一般标准第二章公差配合、表面粗糙度及齿轮精度第三章交流三相异步电动机第七篇机械结构设计应注意的主要问题及其应用的标准规范和数据第一章提高强度和刚度的结构设计第二章提高耐磨性的结构设计第三章提高精度的结构设计第四章考虑人机学的结构设计问题第五章考虑发热、腐蚀、噪声等问题的结构设计第六章铸造结构设计第七章锻造的冲压件结构设计第八章机械加工件结构设计第九章热处理和表面处理件结构设计第十章装配和维修机械结构设计第十一章过盈配合结构设计第十二章机架结构设计第十三章导轨的结构设计第八篇机械制图标准规范和常用数据第一章制图基本知识第二章投影作图第三章机件形状的表达方法第九篇机械制图新旧标准代换评解第一章概述第二章制图的基本规定第三章常用的零部件和结构要素的特殊表示法第四章尺寸及技术要求的表示法第十篇机械制造和加工技术常用数据及标准规范第一章机械制造概论第二章机械加工装备与方法第三章机械加工工艺规程制定第四章车削加工第五章铣削加工第六章齿轮加工第七章铝削加工第八章镗削加工第九章其他加工方法第十一篇机械制造自动化常用数据及标准规范第一章制造自动化第二章制造模式与制造系统第三章制造系统的管理与控制第四章制造科学——先进制造的科学基础第十二篇机电自动控制常用数据及标准规范第一章可编程序控制器原理及应用技术第二章电器控制系统设计及模拟调试第三章数字控制原理及应用技术第十三篇机电一体化常用数据及标准规范第一章概论第二章机械系统第三章机电一体化系统典型实例第十四篇数控机床总体设计基本数据及标准规范第一章数控机床概论第二章数控机床总体设计第十五篇机械和钣金加工计算常用数据第一章平面和立体图形的测量第二章集合图形的作图步骤第三章机械加工的公式与计算第四章钣金设计和加工公式第十六篇冲压工艺及模具设计常用数据第一章概述第二章附件(一)、国家标准法定计量单位与公制换算(二)、公差等级新旧国家标准对照表(三)、冲压常用公差与配合的新旧国家标准对照表(四)、冲载件的工艺计算及模具设计(五)、计算常用公式和数表(六)、常用压力机规格(七)、冲压件及模具常用材料第一篇机械现代制造技术总论第一章现代制造技术的发展现状与趋势第二章现代制造技术的内涵与特点第三章现代制造技术的体系结构与分类第四章现代制造技术的范畴与技术前沿第二篇现代机械设计技术第一章现代机械设计技术概述第二章机械优化设计技术第三章机械可靠性设计技术第四章机械创新设计技术第五章并行设计技术第六章虚拟设计技术第七章模糊设计技术第八章绿色产品设计技术第九章设计试验技术第三篇现代机制制造工艺技术第一章现代机械制造工艺概述第二章精密洁净铸造技术第三章精密塑性成形技术第四章优质高效焊接与切割技术第五章超精密、超高速加工技术第六章现代特种加工技术第七章快速成形制造技术第八章拟实成形与加工技术第四篇现代热处理制造技术第一章现代热处理制造技术概述第二章可控气氛热处理技术第三章真空热处理技术第四章感应热处理技术第五章离子化学热处理技术第六章热处理冷却技术第五篇现代表面工程技术第一章现代表面工程概述第二章金属表面喷涂技术第三章镀膜技术第四章粉末涂料与涂装技术第五章磨擦电喷镀与复合电刷镀技术第六章激光熔覆技术第七章化学与电化学表面处理技术第六篇机械CAD/CAM技术第一章 CAD/CAM技术概述第二章计算机辅助图形处理技术第三章 CAD/CAM建模与数据处理技术第四章计算机辅助工艺规程第五章计算机集成制造技术第六章 CAD/CAM技术应用第七篇机械制造自动化技术第一章机床数控技术第二章工业机器人第三章柔性制造技术第四章网络化制造技术第五章传感技术第八篇自动检测与精密测量技术第一章自动信号处理技术第二章自动检测技术第三章精密测量技术第四章微位移技术第五章误差在线检测与补偿技术第六章机械制造过程监测第九篇现代制造生产模式第一章现代制造生产模式概述第二章并行工程第三章精益生产第四章敏捷制造第五章虚拟制造第六章成组技术第十篇现代管理技术第一章现代管理技术概述第二章企业资源计划第三章产品数据库管理系统第四章现代企业组织第五章现代管理的信息化第六章现代人才培训体系的建立新编机械设计知识百科(20U5最新版)——常用技术资料、计算方法、标准数据速用速查第一章常用技术资料和数据速用速查一、标准代号二、计量单位和单位换算关系三、常用数据第二章标准规范速用速查一、机械制图部分标准二、机械加工一般标准规范三、操作件结构要素第三章极限与配合、形状与位置公差和表面粗糙度技术速用速查一、极限与配合二、圆锥公差与配合三、形状与位置公差第四章机械工程常用材料速用速查一、钢铁(黑色)金属二、非铁(有色)金属三、非金属材料及其制品第五章螺纹速用速查一、螺纹的种类、特点和应用二、螺纹的主要几何参数三、普通螺纹第六章螺纹联接速用速查一、螺纹联接概述二、螺纹联接件标准第七章轴毂联接和销联接速用速查一、键联接二、花键联接三、无键联接第八章焊接和粘接速用速查一、焊接基本知识二、电焊条三、焊缝符号第九章带传动速用速查一、带传动的类型、特点与和应用二、V带传动三、平带传动第十章链传动速用速查一、链条的主要类型和应用特点二、滚子链三、齿形链第十一章锥齿轮传动速用速查一、概述二、锥齿轮传动的几何尺寸计算第十二章蜗杆传动速用速查一、蜗杆传动的种类和特点二、蜗杆、蜗轮的主要标准参数第十三章渐开线齿轮传动速用速查第十四章螺旋传动速用速查第十五章减速器速用速查第十六章轴速用速查第十七章联轴器、离合器和制动器速用速查第十八章弹簧速用速查第十九章滚动轴承速用速查第二十章滑动轴承速用速查第二十一章润滑与密封速用速查第二十二章机械无级变速器速用速查第二十三章液压与气动速用速查第三十四章电机与低压电器速用速查第三十五章计算机与机械设计速用速查第一篇机械设计基础第一章机械设计概论第二章平面要构第三章凸轮机构第四章带传动屯链传动第五章齿轮传动第六章蜗杆传动第七章轮系第八章间歇运动机构第九章螺纹联接与螺旋传动第十章轴及轴联接第十一章滚动轴承第十二章滑动轴承第十三章联轴器和离合器第十四章弹簧第十五章机械动力学第二篇创新设计第一章创新概论第二章创新思维与创造原理第三章原理方案的创新设计第四章机械的创新设计第五章机械结构的创新设计第六章反求工程及创新设计第七章机械创新设计实例第三篇并行设计第一章概论第二章并行设计学科第三章人员协同集成的并行设计法第四章面向下游环节的并行设计第五章计算机网络环境下的并行设计支持技术第六章CAD/CAP/CAM集成技术第七章并行设计中的产品数据表达与管理第八章并行设计中的知识表达与处理第九章分布协同并行设计原理与应用第四篇虚拟设计第一章绪论第二章虚拟现实技术体系结构第三章虚拟现实硬件基础第四章虚拟现实软件技术第五章虚拟设计中的建模技术第六章虚拟实验示例虚拟风洞第七章一个基于图像的汽车虚拟原型第八章虚拟装配第九章虚拟制造第十章分布式虚拟现实第五篇优化设计第一章优化设计概述第二章无约束优化方法第三章线性规划第四章约束优化方法第五章多目标及离散变量优化问题简介第六章机械优化设计实例第六篇保质设计第一章保质设计的基本思想与策略第二章质量规划与分析第三章质量合成与优化第四章保质设计中的质量评价第五章鲁棒设计方法第六章计算机辅助公差设计与评价方法第七篇可靠性设计第一章可靠性概念、特征量和设计程序第二章可靠性数据的统计处理.第三章材料的概率统计数据第四章零件的可靠性设计第五章系统的可靠性第六章维修性设计第八篇绿色产品设计第九篇摩擦学设计第一章摩擦与摩擦因数第二章磨损控制第三章润滑设计第四章润滑剂第五章润滑方法与润滑系统设计第六章摩擦副材料及其选用第十篇计算机辅助设计第一章几何变换和图形处理基础第二章CAD的分析计算和仿真第三章计算机绘制工程图样和数据交换标准第四章三维CAD和产品模型数据交换标准第五章CAD系统中的人工智能技术第六章软件开发的一般步骤与文档编写第十一篇疲劳强度设计第一章概述第二章疲劳试验第三章疲劳图和疲劳数据表第四章影响疲劳强度的因素第五章高周疲劳第六章低周疲劳第七章腐蚀疲劳第八章高温疲劳和低温疲劳第九章热疲劳第十章接触疲劳第十一章疲劳强度的现代设计第十二章提高零件疲劳强度的方法第十二篇蠕变设计第一章概述第二章蠕变试验第三章蠕变极限和持久强度数据第四章蠕变计算第五章应力松弛第十三篇机电一体化系统设计第一章总论第二章机械系统的部件选择与设计第三章执行元件的分类及控制用电机的驱动第四章微机控制系统及接口设计第五章机电一体化系统的元、部件特性分析第六章机电有机结合的分析与设计第十四篇快速响应变型设计和反求设讨第一章绪论第二章快速响应变型设计的体系结构第三章快速响应变型设计的关键技术第四章关系型产品模型理论及其应用第五章基于实例推理的快速响应变型设计第六章产品建模技术实现快速响应变型设计第七章反求工程和快速成型第十五篇价值工程第一章价值工程的基本原理第二章机械产品价值工程对象的选择和情报收集第三章机械产品的功能分析第四章机械产品设计方案的创造和评价第五章价值工程应用实例第十六篇机械设计禁忌第一章提高强调和刚度的结构设计禁忌第二章提高耐磨性的结构设计禁忌第三章提高精度的结构设计禁忌第四章考虑人机学的结构设计问题第五章考虑发热、腐蚀、噪声等问题的结构设计禁忌第六章铸造结构设计禁忌第七章锻造和冲压件结构设计禁忌第八章焊接零件毛坯的结构禁忌第九章机械加工件结构设计禁忌第十章热处理和表面处理件结构设计禁忌第十一章考虑装配和维修的机械结构禁忌第十二章螺蚊联接结构设计禁忌第十三章定位销、联接销结构设计禁忌第十四章粘接件结构设计禁忌第十五章键与花键结构设计禁忌第十六章过盈配合结构设计禁忌第十七章挠性传动结构设计禁忌第十八章齿轮传动结构设计禁忌第十九章蜗杆传动结构设计禁忌第二十章减速器和变速器结构设计禁忌第二十一章传动系统结构设计禁忌第二十二章联轴器、离合器结构设计禁忌第二十三章轴结构设计禁忌第二十四章滑动轴承结构设计禁忌第二十五章滚动轴承轴系结构设计禁忌第二十六章密封装置结构设计禁忌第二十七章油压系统和管道结构设计禁忌第二十八章机架结构设计禁忌第二十九章导轨的结构设计禁忌第三十章弹簧结构设计禁忌第一篇机械设计基础第一章机械设计概论第二章平面要构第三章凸轮机构第四章带传动屯链传动第五章齿轮传动第六章蜗杆传动第七章轮系第八章间歇运动机构第九章螺纹联接与螺旋传动第十章轴及轴联接第十一章滚动轴承第十二章滑动轴承第十三章联轴器和离合器第十四章弹簧第十五章机械动力学第二篇创新设计第一章创新概论第二章创新思维与创造原理第三章原理方案的创新设计第四章机械的创新设计第五章机械结构的创新设计第六章反求工程及创新设计第七章机械创新设计实例第三篇并行设计第一章概论第二章并行设计学科第三章人员协同集成的并行设计法第四章面向下游环节的并行设计第五章计算机网络环境下的并行设计支持技术第六章CAD/CAP/CAM集成技术第七章并行设计中的产品数据表达与管理第八章并行设计中的知识表达与处理第九章分布协同并行设计原理与应用第四篇虚拟设计第一章绪论第二章虚拟现实技术体系结构第三章虚拟现实硬件基础第四章虚拟现实软件技术第五章虚拟设计中的建模技术第六章虚拟实验示例虚拟风洞第七章一个基于图像的汽车虚拟原型第八章虚拟装配第九章虚拟制造第十章分布式虚拟现实第五篇优化设计第一章优化设计概述第二章无约束优化方法第三章线性规划第四章约束优化方法第五章多目标及离散变量优化问题简介第六章机械优化设计实例第六篇保质设计第一章保质设计的基本思想与策略第二章质量规划与分析第三章质量合成与优化第四章保质设计中的质量评价第五章鲁棒设计方法第六章计算机辅助公差设计与评价方法第七篇可靠性设计第一章可靠性概念、特征量和设计程序第二章可靠性数据的统计处理.第三章材料的概率统计数据第四章零件的可靠性设计第五章系统的可靠性第六章维修性设计第八篇绿色产品设计第九篇摩擦学设计第一章摩擦与摩擦因数第二章磨损控制第三章润滑设计第四章润滑剂第五章润滑方法与润滑系统设计第六章摩擦副材料及其选用第十篇计算机辅助设计第一章几何变换和图形处理基础第二章CAD的分析计算和仿真第三章计算机绘制工程图样和数据交换标准第四章三维CAD和产品模型数据交换标准第五章CAD系统中的人工智能技术第六章软件开发的一般步骤与文档编写第十一篇疲劳强度设计第一章概述第二章疲劳试验第三章疲劳图和疲劳数据表第四章影响疲劳强度的因素第五章高周疲劳第六章低周疲劳第七章腐蚀疲劳第八章高温疲劳和低温疲劳第九章热疲劳第十章接触疲劳第十一章疲劳强度的现代设计第十二章提高零件疲劳强度的方法第十二篇蠕变设计第一章概述第二章蠕变试验第三章蠕变极限和持久强度数据第四章蠕变计算第五章应力松弛第十三篇机电一体化系统设计第一章总论第二章机械系统的部件选择与设计第三章执行元件的分类及控制用电机的驱动第四章微机控制系统及接口设计第五章机电一体化系统的元、部件特性分析第六章机电有机结合的分析与设计第十四篇快速响应变型设计和反求设讨第一章绪论第二章快速响应变型设计的体系结构第三章快速响应变型设计的关键技术第四章关系型产品模型理论及其应用第五章基于实例推理的快速响应变型设计第六章产品建模技术实现快速响应变型设计第七章反求工程和快速成型第十五篇价值工程第一章价值工程的基本原理第二章机械产品价值工程对象的选择和情报收集第三章机械产品的功能分析第四章机械产品设计方案的创造和评价第五章价值工程应用实例第十六篇机械设计禁忌第一章提高强调和刚度的结构设计禁忌第二章提高耐磨性的结构设计禁忌第三章提高精度的结构设计禁忌第四章考虑人机学的结构设计问题第五章考虑发热、腐蚀、噪声等问题的结构设计禁忌第六章铸造结构设计禁忌第七章锻造和冲压件结构设计禁忌第八章焊接零件毛坯的结构禁忌第九章机械加工件结构设计禁忌第十章热处理和表面处理件结构设计禁忌第十一章考虑装配和维修的机械结构禁忌第十二章螺蚊联接结构设计禁忌第十三章定位销、联接销结构设计禁忌第十四章粘接件结构设计禁忌第十五章键与花键结构设计禁忌第十六章过盈配合结构设计禁忌第十七章挠性传动结构设计禁忌第十八章齿轮传动结构设计禁忌第十九章蜗杆传动结构设计禁忌第二十章减速器和变速器结构设计禁忌第二十一章传动系统结构设计禁忌第二十二章联轴器、离合器结构设计禁忌第二十三章轴结构设计禁忌第二十四章滑动轴承结构设计禁忌第二十五章滚动轴承轴系结构设计禁忌第二十六章密封装置结构设计禁忌第二十七章油压系统和管道结构设计禁忌第二十八章机架结构设计禁忌第二十九章导轨的结构设计禁忌第三十章弹簧结构设计禁忌。
变压器套管介质损耗在线监测及故障诊断系统摘要:随着国民经济的迅速增长,对电力系统的依赖也日益增大,停电事故造成的损失也越来越大。
变电站主变压器是电力系统的主要设备,其运行的可靠性直接关系到电力系统的安全及供电的可靠性。
为保证电力系统的安全运行,必须加强对变电站主变压器绝缘的监测。
套管是变压器中一种重要的部件,介质损耗因数是反应电容型套管绝缘状况的重要特性参数,在线监测变压器套管的介质损耗(简称介损)是判断其绝缘状况的有效手段。
本设计采用DSP和CPLD实现套管在线监测终端设计。
本文重点阐述了基于谐波分析法对介质损耗角的在线提取以及终端锁相倍频电路设计和基于灰关联方法对套管故障诊断的分析,为提高监测精度,采用B码时钟实现异地高精度同步采样。
经试验表明,系统工作稳定可靠、能够精确在线测得变压器套管的介质损耗。
关键词:套管;介质损耗;在线监测; DSP;CPLD0引言变电站主变压器是电力系统的主要设备,其运行的可靠性直接关系到电力系统的安全及供电的可靠性[1-2]。
一旦发生失故,造成的损失或影响巨大。
我国从20世纪50年代开始,主要根据《电气设备预防性试验规程》的规定对电气设备进行定期的停电试验、检修和维护,这些预防性试验发挥了一定的积极作用,大量严重受潮和有明显缺陷的设备被检查出来。
但由于这种停电检修和试验是定期进行,难以及时反映设备内部的绝缘潜伏性故障,具有一定的盲目性,同时也造成了大量人力物力的浪费,而且试验电压往往要低于运行电压,因此其等效性相对较差,对某些缺陷反映不够灵敏,不能完全适应电网的安全、经济、稳定运行需求。
据不完全统计,1985~1990年间全国有80%的变压器事故是在预防性试验合格的情况下发生的[3-4]。
因此,基于状态的维修方式逐步代替基于时间的维修方式是电力系统设备维修发展的必然趋势,而电气设备绝缘在线监测技术作为实行状态维修的前提,已成为近年来国内外高压领域的研究热点[4-6]。