浅谈CAD技术的应用及发展趋势
- 格式:doc
- 大小:39.50 KB
- 文档页数:4
CAD教学浅谈摘要autocad简称计算机辅助设计是工科学校一门重要的技术基础课,结合实际针对教学的方法和改进措施进行了阐述。
关键词:autocad 教学体会autocad简称计算机辅助设计,是指由计算机帮助工程技术人员进行设计,主要服务于机械、电子、宇航、建筑、纺织、化工等行业。
《计算机辅助设计》是机械专业的一门专业基础课。
autocad的使用也是当代大学生必备的基本技能之一。
图板丁字尺等绘图工具、绘图仪器已经被计算机所取代,传统的手工绘图已经被计算机绘图所取代,它帮助人们从繁琐的手工绘图中解脱出来,实现无纸、无笔、无尺、无图板设计,不仅绘图效率、准确率高,而且还有利于图纸的系统化管理;是工科学校一门重要的技术基础课,它对训练学生掌握工程技术课程的学习方法,培养学生严谨的作风有其特殊的作用。
随着科学技术的迅猛发展和计算机的广泛应用,生产实际中对制图的要求也随之发生了很大的变化。
图纸等技术文件已经放进了计算机磁盘;因此制图课的教学也必须跟上时代的发展和技术的进步,及时调整教学内容,对学生提出新的要求,采用现代教学手段,培养出现代企业需要的高素质的劳动者。
计算机绘图及计算机辅助设计(cad)技术在许多工程领域应用日益广泛,它是提高设计质量、加速产品更新换代、增强市场竞争力的重要手段。
学生掌握计算机绘图及计算机辅助设计技术对于适应专业课的学习和今后从事专业技术领域的工作具有重要的意义。
本课程将课堂理论教学与实践教学相结合,通过教师用多媒体讲授基础理论及学生进行计算机操作,以达到和完成设计、绘制机械零件图或装配图,来完成教学任务。
课程以目前广泛应用的autocad 软件作为典型代表,详细介绍计算机绘图软件的使用操作原理和方法,使学生具有利用计算机进行图形的绘制、编辑、修改、显示控制等操作技能。
通过本课程的学习,能够进一步开发学生的形象思维能力,使其获得运用计算机绘制工程图样的能力,使学生的综合图形表达能力和设计能力得到进一步提高,为将来从事工程设计、cad应用和开发打下基础。
浅谈数控技术的发展现状及趋势摘要:随着计算机业的快速发展,数控技术也发生了根本性的变革,是近年来应用领域中发展十分迅速的一项综合性的高新技术,文章结合国内外情况,分析了数控技术的发展趋势。
数控技术是一门集计算机技术、自动化控制技术、测量技术、现代机械制造技术、微电子技术、信息处理技术等多学科交叉的综合技术,是近年来应用领域中发展十分迅速的一项综合性的高新技术。
它是为适应高精度、高速度、复杂零件的加工而出现的,是实现自动化、数字化、柔性化、信息化、集成化、网络化的基础,是现代机床装备的灵魂和核心,有着广泛的应用领域和广阔的应用前景。
关键字:数控技术现状趋势一、国内外数控技术的发展现状随着计算机技术的高速发展,传统的制造业开始了根本性变革,各工业发达国家投入巨资,对现代制造技术进行研究开发,提出了全新的制造模式。
在现代制造系统中,数控技术是关键技术,它集微电子、计算机、信息处理、自动检测、自动控制等高新技术于一体,具有高精度、高效率、柔性自动化等特点,对制造业实现柔性自动化、集成化、智能化起着举足轻重的作用。
目前,数控技术正在发生根本性变革,由专用型封闭式开环控制模式向通用型开放式实时动态全闭环控制模式发展。
在集成化基础上,数控系统实现了超薄型、超小型化;在智能化基础上,综合了计算机、多媒体、模糊控制、神经网络等多学科技术,数控系统实现了高速、高精、高效控制,加工过程中可以自动修正、调节与补偿各项参数,实现了在线诊断和智能化故障处理。
长期以来,我国的数控系统为传统的封闭式体系结构,CNC只能作为非智能的机床运动控制器。
加工过程变量根据经验以固定参数形式事先设定,加工程序在实际加工前用手工方式或通过CAD/CAM及自动编程系统进行编制。
CAD/CAM和CNC之间没有反馈控制环节,整个制造过程中CNC只是一个封闭式的开环执行机构。
在复杂环境以及多变条件下,加工过程中的刀具组合、工件材料、主轴转速、进给速率、刀具轨迹、切削深度、步长、加工余量等加工参数,无法在现场环境下根据外部干扰和随机因素实时动态调整,更无法通过反馈控制环节随机修正CAD/CAM中的设定量,因而影响CNC的工作效率和产品加工质量。
浅谈AutoCAD的功能及应用作者:王飞朱华来源:《计算机光盘软件与应用》2013年第19期摘要:Auto CAD(Auto Computer Aided Design)在各个领域都已经成为流行的绘图工具。
因为软件本身具有良好的用户界面,操作方便、简单。
通过交互菜单或命令行方式便可以进行各种操作。
对普通的非计算机专业人员来讲,也非常容易上手和掌握。
Auto CAD功能很全面,除普通的二维、三维绘图外,还提供了很好的二次开发平台。
掌握好了它的各种应用和开发技巧后,对提高工作效率有很大的帮助。
并且Auto CAD具有广泛的适应性,支持在各种操作系统的微型计算机和工作站上运行。
关键词:Auto CAD;电力工程图;二次开发中图分类号:TP391.721 AutoCAD软件简介AutoCAD 是Autodesk 公司推出的集二维绘图、三维绘图、关联数据库管理及互联网通信为一体的计算机辅助设计软件。
Autodesk 公司在1982年12月推出了第一个基于微软平台的CAD软件,经过30多年的发展,目前已经从初始的1.0版本发展到了AutoCAD 2013版本。
在此发展过程中,计算机绘图技术也在机械、建筑、电子、航空航天、地理信息、服装等领域得到了广泛的应用。
目前,AutoCAD由于其强大的功能已成为了计算机辅助制图中使用最广泛的绘图软件。
2 Auto CAD 应用领域广泛应用于电力工程、土木建筑、装饰装潢、城市规划、园林设计、电子电路、机械设计、服装鞋帽、航空航天、轻工化工等诸多领域。
例如,在电力工程的应用:电气设备结构设计、电气主接线图设计、变电站平面布置设计、电力送电工程设计、二次回路控制设计等。
3 Auto CAD 功能3.1 基本功能。
(1)二维绘图。
AutoCAD提供了一系列二维图形绘制命令,用户可以方便地使用各种方式绘制二维基本图形对象,如点、直线、圆、圆弧、多线段、椭圆。
正多边形等,可以对指定的封闭区域填充图案,例如剖面线、涂黑、砖、砂石、渐变色填充等。
浅谈CAD/CAM软件的学习和应用【内容摘要】本文通过对多个CAD/CAM软件的功能及适用范围的对比,为学生释疑,指出适当的学习方法,引导学生学习好CAD/CAM软件。
【关键词】CAD/CAM软件 PRO/E UG MasterCAM 学习方法目前,学生在学习CAD/CAM等数控软件的时候,存在不少困惑。
为什么要学习CAD/CAM软件呢?它们有什么功用呢?它们之间有什么区别呢?如何才能学好这些软件呢?一大堆的疑问日益堆积在同学们的脑海中,严重阻碍了对数控软件的学习和提高,大大打击了同学们的学习兴趣。
笔者通过对多个数控软件的简述和对比,并就如何学好CAD/CAM软件提出个人的一些见解,对学生软件的学习起到一定的引导作用。
随着对产品质量要求的不断提高,要高效地制造高精度的产品,以前手工设计绘图已经逐渐淘汰。
CAD软件设计不仅仅体现在辅助制图(图形实现)方面,它更主要地起到了设计助手的作用,帮助广大工程技术人员从繁杂的查手册、计算中解脱出来。
极大地提高了设计效率和准确性,从而缩短产品开发周期、提高产品质量、降低生产成本,增强行业竞争能力。
几乎每一个现代制造企业都离不开大量的数控设备。
CAM技术不可或缺,甚至比CAD应用得更为广泛。
CAD/CAM技术经过几十年的发展,涌现一批比较优秀、比较流行的商品化软件。
一、目前比较流行的CAD/CAM软件的分类1、高端CAD/CAM软件高端CAD/CAM软件的代表有UG、I-DEAS、Pro/E、CATIA等。
这类软件的特点是优越的参数化设计、变量化设计及特征造型技术与传统的实体和曲面造型功能结合在一起,加工方式完备,计算准确,实用性强,可以从简单的2轴加工到以5轴联动方式来加工极为复杂的工件表面,并可以对数控加工过程进行自动控制和优化,同时提供了二次开发工具允许用户扩展的功能。
2、中档CAD/CAM软件Cimatron和SolidWorks这类软件实用性强,提供了比较灵活的用户界面,优良的三维造型、工程绘图,全面的数控加工,各种通用、专用数据接口以及集成化的产品数据管理。
浅谈CAD/CAE/CAM技术在汽车注塑模设计中的应用[摘要]本文从汽车注塑模具的特点、发展情况入手,阐述了cad/cae/cam技术在汽车注塑模设计中的优越性及应用情况,并展望了cad/cae/cam技术的未来发展方向。
[关键词]注塑模,汽车塑件,cad/cae/cam中图分类号:f407.471 文献标识码:a 文章编号:1009-914x (2013)09-0317-01一、引言随着汽车技术的发展,人们对汽车的外观、使用性能、内饰环境等方面要求越来越高,汽车低能耗、轻量化的发展要求使汽车零部件的材料结构以塑代钢趋势明显。
汽车塑料模具作为汽车生产的重要工艺装备,直接制约着汽车的质量和新车型的开发周期。
而先进的模具cad/cae/cam技术能保证获得高质量的产品,解决汽车制造业发展的瓶颈。
二、汽车注塑模具概况1、汽车注塑模具的特点车用塑件主要有以下三类:汽车内饰件、汽车外饰件以及车用功能塑件。
汽车零部件不同于一般的零件,它具有曲面多、尺寸大、材料薄、结构形状复杂、精度要求高等特点,其模具品种多、精度高、形状复杂、交货期短,制造技术难度大、成本高、开发周期和质量都难以控制。
而汽车模具行业是一个竞争激烈、投入很高的行业,因此,汽车制造商对模具最重要的要求就是质量要高和周期要短。
因此,汽车注塑模具制造技术发展的重点就是利用高科技手段生产模具。
2、国内外汽车注塑模具的发展随着汽车制造业的高速发展,国内汽车模具设计制造业已有很大发展,模具水平也有较大幅度提高,车用塑料的使用量、种类也在逐步增多。
但和国外相比仍有较大差距,主要体现在:(1)产需矛盾。
汽车模具无论是数量还是质量都无法满足国内市场的需要;(2)模具自产自配比例较高,模具的商品化程度低;(3)模具材料及装备水平落后,带来钳工比例过高等问题;(4)模具开发能力差、产品水平低、经济效益欠佳。
3、发展趋势从国外的发展经验看,要提高汽车大型精密复杂塑料模具的制造水平,需要在以下方面有所突破:(1)解决加工设备的升级换代,提高加工能力、加工精度及加工自动化,确保模具加工的精度与速度;(2)采用先进的数字信息化现代管理模式,对模具的设计、制造、检测等方面采用全方位监控来全面提升产品质量;(3)加大在人才方面的投入力度;(4)cad/cam/cae技术的全面应用及有所创新。
浅谈CAD二次开发技术在建筑制图中的应用胡炜(贵州电子信息职业技术学院,贵州凯里556000)[摘要]在当前的经济发展中,随着我国科学技术的发展,其科学技术在建筑行业中逐渐得到应用,而在建筑施工中,建筑制图作为其中的重要环节,对于保障建筑的施工有着重要的作用Q本文从CAD二次开 发以及CAD二次开发技术在建筑制图中的应用等方面进行简要的分析和研究,进而为建筑制图提供有价值 的参考,提高制图人员的建筑制图水平,推动我国建筑行业的发展。
[关键词]CAD二次开发技术;建筑制图;应用 文章编号:2095 -4085 (2018)09 -0042 -02随着我国科学技术和信息技术的发展,在各行 各业中技术的应用也在逐渐的提升,而在建筑行业 中CAD二次开发技术应用较为广泛。
但是CAD在 开发之初并没有针对某个行业进行开发,而是仅仅 针对于绘图开发相关的软件,因此,在特定行业当 中,仅仅依靠CAD虽然可以完成相关图纸的绘制,但是效率却并不是很高,故此,在建筑制图中对CAD技术进行二次开发,进而提高建筑制图的水平 和质量。
1CAD二次开发在建筑工程的施工中,加强对工程的制图质量 的控制对于保障施工有着重要的作用,而随着科学 技术的发展,建筑制图的技术也在不断的提高,其中 CAD技术作为其中的一项重要技术,它主要是借助 计算机及其图形设备帮助设计人员进行设计工作的 一个软件,后来为了加强CAD技术的研究,对其进 行二次开发,进而提高对该技术的应用。
CAD二次 开发技术在运用的过程中主要几个特点。
首先,在建筑制图的使用中,其CAD二次开发 技术较为易学运用。
在建筑制图中,CAD二次开发 技术具有开放的体系结构,在进行使用的过程中,制 图人员能够轻松的学习并对其进行运用。
其次,在建筑制图中,CAD二次开发技术功能 强大,允许用户和开发者采用高级编程语言对其进 行扩充和修改,最大限度地满足用户的特殊要求,它 可以根据客户的特殊用途进行软件的客户化定制,从而能够大大缩短制图的时间,还是一种有效的提 高正确性的途径。
建筑设计 Architectural Design– 100 –建筑CAD,又可以称为计算机建筑辅助设计,在中国建筑行业的发展道路上具有重要的影响作用。
从20世纪80年代开始,建筑CAD应用程序就已经开始使用,但是一直到90年代末,计算机硬件的性能发生了持续改进,相应的软件也获得了优化,推动了CAD技术实现高效发展,因此建筑CAD得以产生,同时在建筑设计行业得到了广泛的使用,并且在中国进行全面推广。
建筑CAD技术的使用在一定程度上提高了建筑设计工作的工作效率,并且在建设图纸设计中拥有极大的准确优点,使得建筑设计发展道路不断宽广。
建筑设计主要包括概念设计、初步方案、初步设计、技术设计、施工图设计、建筑设计管理这六个阶段。
1 CAD技术在建筑设计中的优势目前CAD技术还处在持续发展的过程中,并且得到使用的范围不断增广,由于CAD技术的优势,设计师被广泛招募。
其主要设计优势体现在以下几个方面:1.1 劳动强度降低,绘图整洁在传统建筑设计过程中,设计人员往往都是利用手绘的形式开展工作,利用不同粗细的墨笔和三角板等绘图工具来辅助图纸的绘画,但是图纸在绘制以后不能进行随意修改,图纸整体呈现效果较差,并且可能出现重绘的现象。
随着信息技术的不断发展,设计行业已经逐渐开始使用CAD技术来进行图纸的设计,只需用鼠标和键盘完成各种手工工序,使设计图的表面干净、整齐、均匀。
CAD应用软件拥有统一的数据库,可以为设计人员提供需要的线型库和字体库。
利用CAD技术,能够使设计师轻松绘制,达到方便、干净的质量效果。
1.2 效率高,可重复利用在进行操作环节中,类似的项目设计,CAD系统软件能够直接将施工图转换成预备图。
设计人员只需简单地操作键盘和鼠标,就可以重新使用原始资源,无需浪费更多的时间重新设计图纸。
在CAD应用软件中包含大量丰富的资源库,设计师能够按照自己实际需求进行调用,这样不仅大大提升了设计师的工作效率,而且使资源库中的材料得到有效的再利用。
第 1 页 共 4 页 浅谈CAD技术的应用及发展趋势 摘 要 CAD是进行数字和图形信息处理,以实现产品设计、造型和数控加工的自动编程软件,具有知识密集、综合性强、初始投入大的特点。它的普及应用将使产品设计制造和生产的传统模式发生深刻的变化,从而带动制造业技术的快速发展,是当前国际科技领域的前沿课题。CAD技术作为成熟的普及技术已在企业中广泛应用,本文主要介绍浅谈CAD技术的应用及发展趋势。 关键词 CAD技术;应用;发展趋势
CAD是计算机辅助设计,它是COMPUTERAIDEDDESIGN的缩写,也就是使用计算机和信息技术来辅助工程师和设计师进行产品或工程的设计。CAD技术是一项综合性的、正在迅速发展和应用的高新技术,已经成为企业提高创新能力。提高产品开发能力。增强企业竞争力的一项关键技术。 CAD的组成系统。CAD是一个综合的、集成了各种技术在内的系统,它将信息技术与应用领域技术紧密集成在一起。它所涉及的信息技术有:计算技术,包括计算机硬件和软件;图形学,包括图形学算法及其实现、图形软件、图形设备;数据管理,工程数据库管理系统、能处理文本、标准、规范等各种工程数据:数值分析,包括有限元分析、模拟、仿真等技术;智能技术,包括知识工程、专家系统、人工智能化接口等:人机界面。如图形用户界面、多媒体等:网络通信,包括局域网、因特网、内联网等。CAD的硬件是由计算机或工作站、大容量存储器、图形设备及其他外转设备、通信与网络设备。CAD的软件系统是由系统软件、数据管理软件、计算分析软件、文字处理软件、图形软件、专业应用软件、网络通信软件等组成的。 一、CAD技术的应用 (一)CAD技术在制造业中的应用 CAD技术已经广泛应用于制造业的各个领域。其中,以机床、汽车、飞机、船舶、航天器等应用最为广泛。一个产品的设计过程要经过概念设计、详细设计、结构分析和优化、仿真模拟等几个阶段。概念设计主要解决产品的造型外观,在满足功能的前提条件下,使产品外观精致美观。在现代化设计过程中还需要考虑的因素很多,如要考虑机械产品对环境影响,考虑产品的整体结构、材料及实现主要功能的机构;详细设计是要确定产品的结构,各个零部件的结构设计,所以又称为部件设计,包括各零件的尺寸、形状和结构;结构分析主要包括有限元分析,将对各部件及产品整体的结构进行力学性能、热学性能的分析:仿真模拟则第 2 页 共 4 页
主要是产品进行装配模拟,运动机构模拟,进行干涉、碰撞分析等等。CAD技术可以说贯穿于整个设计过程。从产品方案的选择到整机的可生产性、可维持性、可循环利用性和环境的融化等进行全面设计。当前先进的CAD应用系统已经将设计、绘图、分析、仿真、加工等一系列功能集成于一个系统内。 (二)CAD技术在工程设计中的应用 早在二十世纪五十年代,CAD技术就应用于工程结构分析计算。但真正用在建筑、结构等领域则是在二十世纪七十年代。到了二十世纪八十年代和九十年代已经形成了建筑、结构、水、电、暖设备等一系列工程设计软件。比较流行的有ABD、HOUSE等。CAD在工程领域中的应用有以下几个方面。建筑:方案设计、三维造型、建筑渲染图即概念设计、平面布景、建筑构造设计、小区规划、日照分析、室内装潢、包括室内分隔、家具、环境装修等:结构:有限元分析、结构平面设计、框和排架结构计算和分析、高层结构分析、地基的基础设计,钢结构设计与加工;设备:水、电、暖各种设备及管道设计;市政管线:自来水、污水排放、煤气、电力、暖气、通信等:市政建筑:城市规划、城市交通、道路高架、轻轨、地铁;交通工程:公路、桥梁、铁路、航空、机场、港口、码头;水利工程:大坝、水渠、河海工程。房地产开发及物业管理、工程概预算、施工过程控制与管理、风景、旅游景点设计与布置、智能大厦设计等。目前在工程CAD软件中集建筑、结构、水、电、暖设备于一体的集成化CAD软件正在开发之中。此外,科学计算可视化以及虚拟现实技术正应用于建筑抗震、抗风、抗灾的分析以及虚拟建筑、室内漫游等现代化设计方法中。 (三)CAD技术在其他领域的应用 CAD技术除了在制造业和工程设计领域中的应用外,在轻工、纺织、家电、服装、制鞋、医疗和医药乃至文化娱乐和体育方面都会用到CAD技术。轻工中,轻工机械的设计、化妆、洗涤用品、盛器、三维造型、模具设计及包装平面设计。各种小商品的造型设计;纺织行业中印花提花设计、服装CAD及排料、裁剪:制鞋业中造型以及配合人体足部骨骼肌腱的人体工学设计:医药中的分子键结构分析、医疗器械以及辅助医疗手术、家电产品的造型和模具技术,在文化娱乐上已大量利用计算机造型仿真的原始动物和外星人,并将动物画和实际背景以及演员的表演天衣无缝地合在一起,在电影制作技术上大放异彩,拍制出一部部激动人心的巨片。 (四)CAD技术在计算机绘图技术中的应用 计算机图形处理技术足CAD的最要组成部分。机械、建筑等工程设计的任务最终要绘出零件图或施工图。绘图任务必须由图形软件来完成。近期不少研究机构在AUTOCAD基础上进行了二次开发。结合国内机械和工程设计领域的应用,第 3 页 共 4 页
以我国国家标准为依据,增加了国标零部件库、设计规范、工程制图标准。相继推出了INTECAD和XTMCAD等机械CAD软件以及ABP、HOUSE等建筑和结构CAD软件,并已形成了相当的规模。一个图形软件应包括基本图素的生成,如点、线、曲线、多边形、圆、圆柱体、球、曲面等;图形编辑功能,如图块的生成、图形平移、旋转、放大、缩小、修改、增删等;符号及标注功能,如各种常用符号、文字巾心线、剖面线;尺寸如半径、直径、直线距离、倒角等标注:文件管理功能,包括文件的产生、存储、删除、建库等。对于三维图形还必须有消隐、着色、阴影以及更高级的反走样、真实感图形、表面纹理生成等功能。 二、发展趋势 在上世纪末,美国曾将CAD,CAM技术评为当时最具影响的十大科技成就之一。目前CAD技术的发展趋势主要围绕在标准化、开放式、集成化、智能化四方面。CAD技术具有广阔的应用前景。 (一)标准化除了CAD支撑软件逐步实现IS0标准和工业标准外,面向应用的标准构件(零部件库)、标准化方法也已成为CAD系统中的必备内容,且向着合理化工程设计的应用方向发展。传统形式的手画工程图已经有了成熟的国际标准,相互都能理解。而存储在磁盘、光盘上的形形色色的CAD二进制数字记录,要想实现标准化就复杂、困难得多。由于STEP标准涉及的面非常宽,众口难调,标准的制定过程十分缓慢,存在问题很多。CAD软件一般应集成在一个异构的工作平台之上,为了支持异构跨平台的环境,就要求它应是一个开放的系统,这里主要是靠标准化技术来解决这个问题。 目前标准有两大类:一是公用标准,主要来自国家或国际标准制定单位;另一是市场标准,或行业标准,属私有性质。前者注重标准的开放性和所采用技术的先进性,而后者以市场为导向,注重考虑有效性和经济利益。后者容易导致垄断和无谓的标准战。因此提出应对传统的标准化工作进行革新。有专家建议标准革新的目标是公用标准应变成工业标准,也就是说革新后仍应以公用标准为基础,不过要从工业标准中吸收其注重经济利益和效率的优点。 (二)开放性CAD系统目前广泛建立在开放式操作系统窗口95/98/NT和UNIX平台上,在Java LINUX平台上也有CAD产品,此外CAD系统都为最终用户提供二次开发环境,甚至这类环境可开发其内核源码,使用户可定制自已的CAD系统。 (三)集成化CAD技术的集成化体现在三个层次上:其一是广义CAD功能CAD/CAE/CAPP/CAM/CAQ/PDM/ERP经过多种集成形式成为企业一体化解决方案,推动企业信息化进程。其二,是将CAD技术能采用的算法,甚至功能模块或系统,做成专用芯片,以提高CAD系统的效率;其三是CAD基于网络第 4 页 共 4 页
计算环境实现异地、异构系统在企业间的集成。 国际CAD商品系统开发的另一个趋势是在全球范围内优选最成功的功能构件,进行集成。至今最成熟的几何造型平台有两家:Parasolid和ACIS;几何约束求解构件有一家,它的主要产品是2D和3D DCM。 (四)智能化设计是一个含有高度智能的人类创造性活动领域,智能CAD是CAD发展的必然方向。从人类认识和思维的模型来看,现有的人工智能技术对模拟人类的思维活动(包括形象思维、抽象思维和创造性思维等多种形式)往往是束手无策的。因此,智能CAD不仅仅是简单地将现有的智能技术与CAD技术相结合,更要深入研究人类设计的思维模型,并用信息技术来表达和模拟它。这样不仅会产生高效的CAD系统,而且必将为人工智能领域提供新的理论和方法。CAD的这个发展趋势,将对信息科学的发展产生深刻的影响。 三、结 语 技术的发展永无止境, 没有哪一种技术是常青树,CAD技术也一直处于不断地发展与探索之中,并不断地扩展它的应用范围。正是这种此消彼长的互动与交替,造就了今天CAD产业的兴旺与繁荣,也使得越来越多的人认识到CAD是一种巨大的生产力,促进了工业的高速发展。
[参考文献] [1]陈定方,李文锋.CAD/CAM的起源与发展[J]机械工人(冷加工),2001,(4);11—12. [2]徐光裙,史元春,谢伟凯.普适计算.计算机学报。2003。26(9):1042—1050. [3] 魏军英,丁淑辉.浅谈先进制造技术环境下现代CAD技术的发展[J].现代制造技术,2007(3). [4]崔俊芝,计算机辅助工程(CAE)的现在和未来[J].计算机辅助设计与制
造.2000.(3);45-48. [5]源清,肖文,CAD技术发展历程览[J].计算机助设计与制造1981.1. [6]Editorial Board of Annual Report of China CAD. Annual Report of China CAD 2001 [M].Beijing: China Machine Press, 200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