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文档之家› 【范文】高二数学下册《任意角的三角函数》复习资料

【范文】高二数学下册《任意角的三角函数》复习资料

【范文】高二数学下册《任意角的三角函数》复习资料
【范文】高二数学下册《任意角的三角函数》复习资料

高二数学下册《任意角的三角函数》复

习资料

三角函数定义

把角度θ作为自变量,在直角坐标系里画个半径为1的圆,然后角的一边与X轴重合,顶点放在圆心,另一边作为一个射线,肯定与单位圆相交于一点。这点的坐标为。

sin=y;

cos=x;

tan=y/x;

两角和公式

sin=sinAcosB+cosAsinB

sin=sinAcosB-cosAsinB

cos=cosAcosB-sinAsinB

cos=cosAcosB+sinAsinB

tan=/

tan=/

cot=/

cot=/

倍角公式

tan2A=2tanA/

Sin2A=2SinA•cosA

cos2A=cos^2A--Sin2A

=2cos2A—1

=1—2sin^2A

三倍角公式

sin3A=3sinA-43;

cos3A=43-3cosA

tan3a=tana•tan•tan 半角公式

sin=√{/2}

cos=√{/2}

tan=√{/}

cot=√{/}?

tan=/sinA=sinA/

和差化积

sin+sin=2sin[/2]cos[/2]

sin-sin=2cos[/2]sin[/2]

cos+cos=2cos[/2]cos[/2]

cos-cos=-2sin[/2]sin[/2]

tanA+tanB=sin/cosAcosB

积化和差

sinsin=-1/2*[cos-cos]

coscos=1/2*[cos+cos]

sincos=1/2*[sin+sin]

高二数学 三角函数高考解答题常考题型

( )() 2 2 2αβ β ααβ+=- -- 等), 如(1)已知2tan()5αβ+=,1tan()44πβ-=,那么tan()4πα+的值是_____ (答:3 22); (2)已知02πβαπ<<<<,且129cos()βα-=-,2 23 sin()αβ-=,求cos()αβ+的值 (答:490729 ); (3)已知,αβ为锐角,sin ,cos x y αβ==,3 cos()5 αβ+=- ,则y 与x 的函数关系为______(答:2343 1(1)555 y x x x =- -+<<) 三、解三角形 Ⅰ.正、余弦定理⑴正弦定理 R C c B b A a 2sin sin sin ===(R 2是AB C ?外接圆直径) 注:①C B A c b a sin :sin :sin ::=;②C R c B R b A R a sin 2,sin 2,sin 2===;③ C B A c b a C c B b A a sin sin sin sin sin sin ++++===。 ⑵余弦定理:A bc c b a cos 22 2 2 -+=等三个;注:bc a c b A 2cos 2 22-+=等三个。 Ⅱ。几个公式: ⑴三角形面积公式:))(2 1 (,))()((sin 2 1 21c b a p c p b p a p p C ab ah S ABC ++= ---=== ?; ⑵内切圆半径r= c b a S ABC ++?2;外接圆直径2R= ;sin sin sin C c B b A a == ⑶在使用正弦定理时判断一解或二解的方法:⊿ABC 中,sin A B A >?Ⅲ.已知A b a ,,时三角形解的个数的判定: 其中h=bsinA, ⑴A 为锐角时: ①a

人教版高二数学上册各章节知识点--新版

人教版高二数学上册各章节知识点集合归纳总结 不等式单元知识总结 一、不等式的性质 1.两个实数a 与b 之间的大小关系 (1)a b 0a b (2)a b =0a =b (3)a b 0a b ->>;-;-<<.?????? ?? 若、,则>>;; <<. a b R (4)a b 1a b (5)a b =1a =b (6)a b 1a b ∈????????????+ 2.不等式的性质 (1)a b b a()><对称性? (2)a b b c a c()>>>传递性? ??? (3)a b a c b c()>+>+加法单调性? a b c 0 ac bc >>>? ??? (4) (乘法单调性) a b c 0 ac bc ><<? ??? (5)a b c a c b()+>>-移项法则? (6)a b c d a c b d()>>+>+同向不等式可加???? (7) a b c d a c b d()><->-异向不等式可减? ??? (8)a b 0c d 0ac bd()>>>>>同向正数不等式可乘????

(9)a b 00c d b d ()>><<>异向正数不等式可除?? ??a c (10)a b 0n N a b () n n >>>正数不等式可乘方∈???? (11)a b 0n N a () n >>>正数不等式可开方∈????b n (12)a b 01a ()>><正数不等式两边取倒数? 1 b 3.绝对值不等式的性质 (1)|a|a |a|= a (a 0)a (a 0)≥;≥, -<.?? ? (2)如果a >0,那么 |x|a x a a x a 22<<-<<;?? |x|a x a x a x a 22>>>或<-.?? (3)|a ·b|=|a|·|b|. (4)|a b | (b 0)=≠. || ||a b (5)|a|-|b|≤|a ±b|≤|a|+|b|. (6)|a 1+a 2+……+a n |≤|a 1|+|a 2|+……+|a n |. 二、不等式的证明 1.不等式证明的依据 (1)a b ab 0a b ab 0a b 0a b a b 0a b a b =0a =b 实数的性质:、同号>;、异号<->>;-<<;-????? (2)不等式的性质(略) (3)重要不等式:①|a|≥0;a 2 ≥0;(a -b)2 ≥0(a 、b ∈R) ②a 2 +b 2 ≥2ab(a 、b ∈R ,当且仅当a=b 时取“=”号) ③ ≥、,当且仅当时取“”号a b +∈+2ab(a b R a =b =) 2.不等式的证明方法 (1)比较法:要证明a >b(a <b),只要证明a -b >0(a -b <0),这种证明不等式的

新人教版高二数学下学期期中考试试卷

一、选择题(本大题共12小题,每小题5分,共60分,在每小题给出的四个选项中,只有一项是符合题目要求的) 1. 复数 =() A.B.C.D. 2. 下列有关命题的说法正确的是() A.命题“若 =1,则x=1的否命题为” 若“ =1,则x 1 ” B.若为真命题,则,均为真命题 C.命题“ 使得+x+1 ”的否定是:“ 均有+x+1 ” D.命题“若x=y,则sinx=siny”的逆否命题为真命题 3. 曲线在点处的切线方程是( ) A. B.C.D. 4. 下面四个条件中,使成立的充分而不必要的条件是( ) A. B. C. D. 5. 已知抛物线的准线与圆相切,则的值为( ) A. B.1 C.2 D.4 6. 设是函数的导函数, 的图象如右图所示,则的图象最有可能的是( ) 7. 执行下面的程序框图,输出的S 值为() A. B. C. D . 8. 右侧茎叶图表示的是甲、乙两人在5次

综合测评中的成绩,其中一个数字被污 损. 则甲的平均成绩超过乙的平均成绩 的概率为() A.B. C. D. 9. 若,则的单调递增区间为() A.B.C.D. 10.椭圆的两顶点为,且左焦点为,是 以角为直角的直角三角形,则椭圆的离心率为() A. B. C. D. 11. 已知R上可导函数的图象如图所示,则不等式的解集 为() A.B. C. D. 12. 已知点是椭圆上的动点,为椭圆的两个焦点,是坐标原点,若是的角平分线上一点,且,则的取值范围是() A.B.C. D. 第II卷(非选择题,共90分) 二、填空题(本大题共4小题,每小题5分,共20分)

13. 某地区有小学150所,中学75所,大学25所. 现采用分层抽样的方法从这些学校中抽取30所学校对学生进行视力调查,应从小学中抽取_________所学校. 14. 以F1(-3,0)、F2(3,0)为焦点,渐近线方程为的双曲线的标准方程是 __________________; 15. 已知函数在处的切线与直线平行,则 =_____; 16. 已知函数在区间上恰有一个极值点,则实数的取值范围是__________________. 三、解答题(本大题共6小题,共70分,解答应写出文字说明,证明过程或演算步骤) 17.(本小题满分10分) 设互为共轭复数,满足,且在复平面内对应的点在第一象限,求 . 18.(本小题满分12分) 直线过抛物线的焦点F,是与抛物线的交点,若 , 求直线的方程. 19 .(本小题满分12分) 已知p:,q:x2-2x+1-m2 0(m>0),若 p是 q的必要而不充分条 件,求实数m的取值范围. 20.(本小题满分12分) 有两枚大小相同、质地均匀的正四面体玩具,每个玩具的各个面上分别写着数字1,2,3,5. 同时投掷这两枚玩具一次,记为两个朝上的面上的数字之和. (1)求事件“m不小于6”的概率; (2)“m为奇数”的概率和“m为偶数”的概率是不是相等?证明你作出的结论.

高二数学三角函数化简及证明测试题

a 2sin 4-a 2cos 4a 2cos 2a 2sin ,21tan +-=则252 5-14114 1-a 4asin 2sin 41a 8sin -a 8cos +]sin )a 2[sin(2 1)cosa sin(a βββ-+-+§3.2.2 三角函数化简及证明 编者:任传军 【学习目标 细解考纲】 1. 能正确运用三角公式,进行简单三角函数式的化简和恒等式证明(包括引出半角、积化和差、和差化积公式,但不要求记忆); 2. 掌握三角函数式的化简和证明的方法及步骤。 【知识梳理、双基再现】 1.cosαcosβ= ;sinαcosβ= 2.sinθ+sinφ= ; sinθ-sinφ= ; cos θ+cos φ= ; cos θ-cos φ= 【小试身手、轻松过关】 1.已知 的值是( ) A. B. C. D. 2. 4cos 22sin 2+-等于 ( ) A. 2sin B. 2cos - C. 2cos 3 D. 2cos 3- 3. 等于( ) A. cosa B. cos2a C. sina D a 2sin 4.化简4cos 224sin 12+++的结果是 。 【基本训练、锋芒初显】 5. 可化简为( ) A. ββsin )a 2sin(++- B. )a 2sin(β+-

)2 x 4tan()4x x tan(--+ππ2x tan 2 x tan 20 70sin 020sin -010cos 22123a a -1tan =θ=++θθθθcos -a 2sin cos a 2sin =-+2a 4sin 82a 2sin 6a 2cos =-+)cos(a )sin(a ββa)4 (2a)sin 4tan(21 a 2cos 2+--ππsina sin )cos(a 2sina )a 2sin(βββ=+-+ C. βsin D. 0 6.化简 等于 A. tanx B. 2tanx C. D. . 7. 的值是( ) A. B. C.3 D. 2 8. )1020tan 3( 010cos 070tan -?等于( ) 9. 若 (其中0

人教版高二上册期末数学试卷(有答案)【真题】

浙江省温州市十校联合体高二(上)期末数学试卷 一、选择题:本大题共10小题,每小题4分,共40分.在每小题给出的四个选项中,只有一项是符合题目要求的. 1.(4分)准线方程是y=﹣2的抛物线标准方程是() A.x2=8y B.x2=﹣8y C.y2=﹣8x D.y2=8x 2.(4分)已知直线l1:x﹣y+1=0和l2:x﹣y+3=0,则l1与l2之间距离是()A.B.C.D.2 3.(4分)设三棱柱ABC﹣A1B1C1体积为V,E,F,G分别是AA1,AB,AC的中点,则三棱锥E ﹣AFG体积是() A.B.C.D. 4.(4分)若直线x+y+m=0与圆x2+y2=m相切,则m的值是() A.0或2 B.2 C.D.或2 5.(4分)在四面体ABCD中() 命题①:AD⊥BC且AC⊥BD则AB⊥CD 命题②:AC=AD且BC=BD则AB⊥CD. A.命题①②都正确 B.命题①②都不正确 C.命题①正确,命题②不正确D.命题①不正确,命题②正确 6.(4分)设m、n是两条不同的直线,α、β是两个不同的平面.考查下列命题,其中正确的命题是() A.m⊥α,n?β,m⊥n?α⊥βB.α∥β,m⊥α,n∥β?m⊥n C.α⊥β,m⊥α,n∥β?m⊥n D.α⊥β,α∩β=m,n⊥m?n⊥β 7.(4分)正方体ABCD﹣A1B1C1D1中,二面角A﹣BD1﹣B1的大小是() A.B.C. D. 8.(4分)过点(0,﹣2)的直线交抛物线y2=16x于A(x1,y1),B(x2,y2)两点,且y12﹣y22=1,则△OAB(O为坐标原点)的面积为() A.B.C.D. 9.(4分)已知在△ABC中,∠ACB=,AB=2BC,现将△ABC绕BC所在直线旋转到△PBC,设二面角P﹣BC﹣A大小为θ,PB与平面ABC所成角为α,PC与平面PAB所成角为β,若0<θ<π,则()

人教版高二数学下册知识点归纳

人教版高二数学下册知识点归纳 人教版高二数学下册知识点归纳: 1.不等式的定义:a-b>;0a>;b, a-b=0a=b, a-b<;0a ①其实质是运用实数运算来定义两个实数的大小关系。它是本章的基础,也是证明不等式与解不等式的主要依据。②可以结合函数单调性的证明这个熟悉的知识背景,来认识作差法比大小的理论基础是不等式的性质。作差后,为判断差的符号,需要分解因式,以便使用实数运算的符号法则。 2.不等式的性质:①不等式的性质可分为不等式基本性质和不等式运算性质两部分。不等式基本性质有: (1) a>;bb (2) a>;b,b>;ca>;c (传递性) (3) a>;ba+c>;b+c (c∈R) (4) c>;0时,a>;bac>;bc c<;0时,a>;bac 运算性质有:(1) a>;b, c>;da+c>;b+d. (2) a>;b>;0,c>;d>;0ac>;bd. (3) a>;b>;0an>;bn (n∈N,n>;1)。(4) a>;b>;0>;(n∈N, n>;1)。应注意,上述性质中,条件与结论的逻辑关系有两种:“”和“”即推出关系和等价关系。一般地,证明不等式就是从条件出发施行一系列的推出变换。解不等式就是施行一系列的等价变换。因此,要正确理解和应用不等式性质。②关于不等式的性质的考察,主要有以下三类问题:(1)根据给定的不等式条件,利用不等式的性质,判断不等式能否成立。(2)利用不等式的性质及实数的性质,函数性

质,判断实数值的大小。(3)利用不等式的性质,判断不等式变换中条件与结论间的充分或必要关系。人教版高二数学下册知识结构: 1.两角和与差的正弦、余弦和正切公式重点:通过探索和讨论交流,导出两角差与和的三角函数的十一个公式,并了解它们的内在联系。难点:两角差的余弦公式的探索和证明。 2.简单的三角恒等变换重点:掌握三角变换的内容、思路和方法,体会三角变换的特点. 难点:公式的灵活应用. 三角函数几点说明: 1.对弧长公式只要求了解,会进行简单应用,不必在应用方面加深. 2.用同角三角函数基本关系证明三角恒等式和求值计算,熟练配角和sin和cos的计算. 3.已知三角函数值求角问题,达到课本要求即可,不必拓展. 4.熟练掌握函数y=Asin(wx+j)图象、单调区间、对称轴、对称点、特殊点和最值. 5.积化和差、和差化积、半角公式只作为练习,不要求记忆. 6.两角和与差的正弦、余弦和正切公式

2020最新高二下册期中考试数学试题(理)有答案

第二学期其中考试试卷 高二数学理科 第Ⅰ卷 一、选择题(本大题共12个小题,每小题5分,共60分,在每小题给出的四个选项中,只有一项是符合题目要求的) 1、计算复数 2(i i i -是虚数单位) A .12i + B .12i -+ C .12i -- D .12i - 2、函数2 1y x =-的图象上一点(1,0)处的切线的斜率为 A .1 B .2 C .0 D .-1 3、由①上行的对角线互相垂直;②菱形的对角线互相垂直;③正方形是菱形,写出一个“三段论”形式的推理,则作为大前提、小前提和结论的分别为 A .②①③ B .③①② C .①②③ D .②③① 4、设()ln f x x x =,若0(3)f x '=,则0x = A .2 e B .e C . ln 2 2 D .ln 2 5、 20 cos xdx π ? 等于 A .3- B .12 C .3 D .12 - 6、若()sin cos f x x α=-,则()f α'等于 A .sin α B .cos α C .sin cos αα+ D .2sin α 7、函数()(3)x f x x e =-的单调区间是 A .(,2)-∞ B .(2,)+∞ C .()1,4 D .()0,3 8、设函数()f x '是函数()f x 的导函数,()y f x '=的图象如图所示,则()y f x =的图象最有可能的是 9、函数3 2 39(04)y x x x x =--<<有 A .极大值5,极小值-27 B .极大值5,极小值-11 C .极大值5,无极小值 D .极小值-27,无极大值 10、已知函数()f x 在R 上满足()1 22(2)x f x f x e x -=-++,则()1f '= A .2 B .3 C .-1 D .1

高中高二数学必修三《三角函数公式》整理.doc

高二数学必修三《三角函数公式》整理【倍角公式】 tan2A=2tanA/(1-tan2A)ctg2A=(ctg2A-1)/2ctga cos2a=cos2a-sin2a=2cos2a-1=1-2sin2a 【半角公式】 sin(A/2)= √((1-cosA)/2)sin(A/2)=- √((1-cosA)/2) cos(A/2)= √((1+cosA)/2)cos(A/2)=-√((1+cosA)/2) tan(A/2)= √((1-cosA)/((1+cosA))tan(A/2)=- √((1-cosA)/((1+cosA)) ctg(A/2)= √((1+cosA)/((1-cosA))ctg(A/2)=- √((1+cosA)/((1-cosA)) 【两角和公式】 sin(A+B)=sinAcosB+cosAsinBsin(A-B)=sinAcosB-sinBcosA cos(A+B)=cosAcosB-sinAsinBcos(A-B)=cosAcosB+sinAsinB

tan(A+B)=(tanA+tanB)/(1-tanAtanB)tan(A-B)=(tanA-tanB)/(1+tanAtanB) ctg(A+B)=(ctgActgB-1)/(ctgB+ctgA)ctg(A-B)=(ctgActgB+1)/(ctgB-ctgA) 【积化和差公式】 sin α· cosβ=1/2[sin(α+β-β)+sin()]α cosα· sin β=1/2[sin(-sin(α+αβ)-)] cosα· cosβ=1/2[cos( α+β-)+cos(β)] α sin α· sin-1/2[cos(β= α+-β)cos( α-β)] 【和差化积公式】 sin α+sin β=2sin( α+β)/2-β·)/2cos( α sin α-sin β=2cos( α+β)/2 ·-βsin()/2 α cosα+cosβ=2cos( α+β)/2 ·-βcos()/2 α cosα-cosβ=-2sin( α+β)/2 ·-sin(β)/2α

人教版高二数学重要知识点

一年要完成二年的课程。 二、高一的新鲜过了,距离高考尚远,最容易玩的疯、走的远的 时候。 导致心理上的迷茫期,学业上进的缓慢期,自我约束的松散期, 易误入歧路,大浪淘沙的筛选期。 因此,直面高二的挑战,认清高二,认清高二的自己,认清高二 的任务,显得意义十分重大而迫切。 2 集合与元素的关系用符号=表示。 3 常用数集的符号表示自然数集;正整数集;整数集;有理数集、 实数集。 4 集合的表示法列举法,描述法,韦恩图。 5 空集是指不含任何元素的集合。 空集是任何集合的子集,是任何非空集合的真子集。 函数 一、映射与函数 1 映射的概念 2 一一映射 3 函数的概念 二、函数的三要素 相同函数的判断方法①对应法则;②定义域两点必须同时具备 1 函数解析式的求法 ①定义法拼凑②换元法③待定系数法④赋值法 2 函数定义域的求法 ①含参问题的定义域要分类讨论;

②对于实际问题,在求出函数解析式后;必须求出其定义域,此 时的定义域要根据实际意义来确定。
3 函数值域的求法 ①配方法转化为二次函数,利用二次函数的特征来求值;常转化 为型如的形式; ②逆求法反求法通过反解,用来表示,再由的取值范围,通过解 不等式,得出的取值范围;常用来解,型如; ④换元法通过变量代换转化为能求值域的函数,化归思想; ⑤三角有界法转化为只含正弦、余弦的函数,运用三角函数有界 性来求值域; ⑥基本不等式法转化成型如,利用平均值不等式公式来求值域; ⑦单调性法函数为单调函数,可根据函数的单调性求值域。 ⑧数形结合根据函数的几何图形,利用数型结合的方法来求值域。 三、函数的性质 函数的单调性、奇偶性、周期性 单调性定义注意定义是相对与某个具体的区间而言。 判定方法有定义法作差比较和作商比较 导数法适用于多项式函数 复合函数法和图像法。 应用比较大小,证明不等式,解不等式。 奇偶性定义注意区间是否关于原点对称,比较与-的关系。 --=0=-为偶函数;

人教版高二数学上册各章节知识点

人教版高二数学上册各 章节知识点 集团文件版本号:(M928-T898-M248-WU2669-I2896-DQ586-M1988)

不等式单元知识总结 一、不等式的性质 1.两个实数a 与b 之间的大小关系 2.不等式的性质 (4) (乘法单调性) 3.绝对值不等式的性质 (2)如果a >0,那么 (3)|a ·b|=|a|·|b|. (5)|a|-|b|≤|a ±b|≤|a|+|b|. (6)|a 1+a 2+……+a n |≤|a 1|+|a 2|+……+|a n |. 二、不等式的证明 1.不等式证明的依据 (2)不等式的性质(略) (3)重要不等式:①|a|≥0;a 2≥0;(a -b)2≥0(a 、b ∈R) ②a 2+b 2≥2ab(a 、b ∈R ,当且仅当a=b 时取“=”号) 2.不等式的证明方法 (1)比较法:要证明a >b(a <b),只要证明a -b >0(a -b <0),这种证明不等式的方法叫做比较法. 用比较法证明不等式的步骤是:作差——变形——判断符号. (2)综合法:从已知条件出发,依据不等式的性质和已证明过的不等式,推导出所要证明的不等式成立,这种证明不等式的方法叫做综合法.

(3)分析法:从欲证的不等式出发,逐步分析使这不等式成立的充 分条件,直到所需条件已判断为正确时,从而断定原不等式成立,这种证明不等式的方法叫做分析法. 证明不等式除以上三种基本方法外,还有反证法、数学归纳法等. 三、解不等式 1.解不等式问题的分类 (1)解一元一次不等式. (2)解一元二次不等式. (3)可以化为一元一次或一元二次不等式的不等式. ①解一元高次不等式; ②解分式不等式; ③解无理不等式; ④解指数不等式; ⑤解对数不等式; ⑥解带绝对值的不等式; ⑦解不等式组. 2.解不等式时应特别注意下列几点: (1)正确应用不等式的基本性质. (2)正确应用幂函数、指数函数和对数函数的增、减性. (3)注意代数式中未知数的取值范围. 3.不等式的同解性

高二数学三角函数知识点

高二数学三角函数知识点 归纳 1. 终边与终边相同的终边在终边所在射线上 . 终边与终边共线的终边在终边所在直线上 . 终边与终边关于轴对称 . 终边与终边关于轴对称 . 终边与终边关于原点对称 . 一般地:终边与终边关于角的终边对称 . 与的终边关系由“两等分各象限、一二三四”确定. 2.弧长公式:,扇形面积公式:,1弧度1rad . 3.三角函数符号特征是:一是全正、二正弦正、三是切正、四余弦正. 4.三角函数线的特征是:正弦线“站在轴上起点在轴上”、余弦线“躺在轴上起 点是原点”、正切线“站在点处起点是”.务必重视“三角函数值的大小与单位圆上相 应点的坐标之间的关系,‘正弦’ ‘纵坐标’、‘余弦’ ‘横坐标’、‘正切’ ‘纵 坐标除以横坐标之商’”;务必记住:单位圆中角终边的变化与值的大小变化的关系. 为 锐角 . 5.三角函数同角关系中,平方关系的运用中,务必重视“根据已知角的范围和三角函 数的取值,精确确定角的范围,并进行定号”; 6.三角函数诱导公式的本质是:奇变偶不变,符号看象限. 7.三角函数变换主要是:角、函数名、次数、系数常值的变换,其核心是“角的变 换”! 角的变换主要有:已知角与特殊角的变换、已知角与目标角的变换、角与其倍角的变换、两角与其和差角的变换. 常值变换主要指“1”的变换: 等. 三角式变换主要有:三角函数名互化切割化弦、三角函数次数的降升降次、升次、运 算结构的转化和式与积式的互化.解题时本着“三看”的基本原则来进行:“看角、看函数、看特征”,基本的技巧有:巧变角,公式变形使用,化切割为弦,用倍角公式将高次降次.

注意:和差角的函数结构与符号特征;余弦倍角公式的三种形式选用;降次升次公式中 的符号特征.“正余弦‘三兄妹—’的联系”常和三角换元法联系在一起 . 辅助角公式中辅助角的确定:其中角所在的象限由a, b的符号确定,角的值由 确定在求最值、化简时起着重要作用.尤其是两者系数绝对值之比为的情形. 有实数解 . 8.三角函数性质、图像及其变换: 1三角函数的定义域、值域、单调性、奇偶性、有界性和周期性 注意:正切函数、余切函数的定义域;绝对值对三角函数周期性的影响:一般说来, 某一周期函数解析式加绝对值或平方,其周期性是:弦减半、切不变.既为周期函数又是 偶函数的函数自变量加绝对值,其周期性不变;其他不定.如的周期都是 , 但的周期为,y=|tanx|的周期不变,问函数y=cos|x|, ,y=cos|x|是周期函数吗? 2三角函数图像及其几何性质: 3三角函数图像的变换:两轴方向的平移、伸缩及其向量的平移变换. 4三角函数图像的作法:三角函数线法、五点法五点横坐标成等差数列和变换法. 9.三角形中的三角函数: 1内角和定理:三角形三角和为,任意两角和与第三个角总互补,任意两半角和与第三个角的半角总互余.锐角三角形三内角都是锐角三内角的余弦值为正值任两角和都是 钝角任意两边的平方和大于第三边的平方. 2正弦定理: R为三角形外接圆的半径. 注意:已知三角形两边一对角,求解三角形时,若运用正弦定理,则务必注意可能有 两解. 3余弦定理:等,常选用余弦定理鉴定三角形的类型. 感谢您的阅读,祝您生活愉快。

人教版高二数学上册期末试卷

人教版高二数学上册期末试卷 一、选择题:本大题共12小题,每小题5分,共60分.在每 小题给出的四个选项中,只有一项是符合题目要求的. 1.已知圆C:(x﹣2)2+(y+1)2=4,则圆C的圆心和半径分别为() A.(2,1),4B.(2,﹣1),2C.(﹣2,1),2D.(﹣2, ﹣1),2 2.当m∈N*,命题“若m>0,则方程x2+x﹣m=0有实根”的逆 否命题是() A.若方程x2+x﹣m=0有实根,则m>0 B.若方程x2+x﹣m=0有实根,则m≤0 C.若方程x2+x﹣m=0没有实根,则m>0 D.若方程x2+x﹣m=0没有实根,则m≤0 3.已知命题p:x>0,x3>0,那么¬p是() A.x>0,x3≤0B. C.x<0,x3≤0D. 4.已知一个几何体的三视图如图所示,则该几何体的体积为() A.8πB.4πC.2πD.π 5.已知变量x与y正相关,且由观测数据算得样本平均数=3, =3.5,则由该观测数据算得的线性回归方程可能是() A.=0.4x+2.3B.=2x﹣2.4C.=﹣2x+9.5D.=﹣0.3x+4.4

6.在区间[0,3]上随机地取一个实数x,则事件“1≤2x﹣1≤3”发生的概率为() A.B.C.D. 7.如图程序框图的算法思路源于我国古代数学名著《九章算术》中的“更相减损术”.执行该程序框图,若输入a,b分别为6,4,则输出a的值为() A.0B.2C.4D.6 8.在班级的演讲比赛中,将甲、乙两名同学的得分情况制成如 图所示的茎叶图.记甲、乙两名同学所得分数的平均分分别为甲、乙,则下列判断准确的是() A.甲<乙,甲比乙成绩稳定B.甲>乙,甲比乙成绩稳定 C.甲<乙,乙比甲成绩稳定D.甲>乙,乙比甲成绩稳定 9.设m,n是空间两条直线,α,β是空间两个平面,则下列选项中不准确的是() A.当n⊥α时,“n⊥β”是“α∥β”成立的充要条件 B.当mα时,“m⊥β”是“α⊥β”的充分不必要条件 C.当mα时,“n∥α”是“m∥n”必要不充分条件 D.当mα时,“n⊥α”是“m⊥n”的充分不必要条件 10.如图,三棱锥A﹣BCD中,AB=AC=BD=CD=3,AD=BC=2,点M, N分别是AD,BC的中点,则异面直线AN,CM所成的角的余弦值为() A.B.C.D. 11.已知命题p:函数f(x)=x2﹣2mx+4在[2,+∞)上单调递增;命题q:关于x的不等式mx2+2(m﹣2)x+1>0对任意x∈R恒成立.若p∨q为真命题,p∧q为假命题,则实数m的取值范围为()

高二数学三角函数知识点总结

高二数学三角函数知识点总结 锐角三角函数定义 锐角角A的正弦(sin),余弦(cos)和正切(tan),余切(cot)以及正割(sec),余割(csc)都叫做角A的锐角三角函数。 正弦(sin)等于对边比斜边;sinA=a/c 余弦(cos)等于邻边比斜边;cosA=b/c 正切(tan)等于对边比邻边;tanA=a/b 余切(cot)等于邻边比对边;cotA=b/a 正割(sec)等于斜边比邻边;secA=c/b 余割(csc)等于斜边比对边。cscA=c/a 互余角的三角函数间的关系 sin(90°-α)=cosα,cos(90°-α)=sinα, tan(90°-α)=cotα,cot(90°-α)=tanα. 平方关系: sin^2(α)+cos^2(α)=1 tan^2(α)+1=sec^2(α) cot^2(α)+1=csc^2(α) 积的关系: sinα=tanα·cosα cosα=cotα·sinα tanα=sinα·secα

cotα=cosα·cscα secα=tanα·cscα cscα=secα·cotα 倒数关系: tanα·cotα=1 sinα·cscα=1 cosα·secα=1 锐角三角函数公式 两角和与差的三角函数: sin(A+B)=sinAcosB+cosAsinB sin(A-B)=sinAcosB-cosAsinB? cos(A+B)=cosAcosB-sinAsinB cos(A-B)=cosAcosB+sinAsinB tan(A+B)=(tanA+tanB)/(1-tanAtanB) tan(A-B)=(tanA-tanB)/(1+tanAtanB) cot(A+B)=(cotAcotB-1)/(cotB+cotA) cot(A-B)=(cotAcotB+1)/(cotB-cotA) 三角和的三角函数: sin(α+β+γ)=sinα·cosβ·cosγ+cosα·sinβ·cosγ+co sα·cosβ·sinγ-sinα·sinβ·sinγ cos(α+β+γ)=cosα·cosβ·cosγ-cosα·sinβ·sinγ-sinα·cosβ·sinγ-sinα·sinβ·cosγ

新人教版高中数学课堂笔记必修一

第一章集合与函数概念 第一节集合 一、集合有关概念 1.集合的含义 2.集合的中元素的三个特性: (1)元素的确定性如:世界上最高的山 (2)元素的互异性如:由HAPPY的字母组成的集合{H,A,P,Y} (3)元素的无序性如:{a,b,c}和{a,c,b}是表示同一个集合 3.集合的表示:{ …} 如:{我校的篮球队员},{太平洋,大西洋, 印度洋,北冰洋} (1)用拉丁字母表示集合:A={我校的篮球队员},B={1,2,3,4,5} (2)集合的表示方法:列举法与描述法。 注意:常用数集及其记法: 非负整数集(即自然数集)记作:N 正整数集N*或N+ 整数集Z 有理数集Q 实数集R 1)列举法:{a,b,c……} 2)描述法:将集合中的元素的公共属性描述出来,写在大括号内表示集合的方法。{x∈R| x-3>2} ,{x| x-3>2} 3)语言描述法:例:{不是直角三角形的三角形} 4)Venn图: 4、集合的分类: 有限集含有有限个元素的集合 (1)无限集含有无限个元素的集合 (2)空集不含任何元素的集合例:{x|x2=-5} 二、集合间的基本关系 1.“包含”关系—子集 A?有两种可能(1)A是B的一部分,;(2)A与B是注意:B 同一集合。

反之: 集合A不包含于集合B,或集合B不包含集合A,记作A?/B 或B?/A 2.“相等”关系:A=B (5≥5,且5≤5,则5=5) 实例:设A={x|x2-1=0} B={-1,1} “元素相同则两集合相等”即:①任何一个集合是它本身的子集。A?A ②真子集:如果A?B,且A≠ B那就说集合A是集合B的真子集,记 作 A B(或 B A) ③如果A?B, B?C ,那么A?C ④如果A?B 同时B?A 那么A=B 3. 不含任何元素的集合叫做空集,记为Φ 规定: 空集是任何集合的子集,空集是任何非空集合的真子集。 有n个元素的集合,含有2n个子集,2n-1个真子集三、集合的运算

高二下册期中数学试卷(文)及答案

高二数学(文)期中考试 说明:本试卷分第Ⅰ卷(选择题)和第Ⅱ卷(非选择题)两部分,共100分. 第Ⅰ卷(选择题 共24分) 一、选择题:本大题共8小题,每小题3分,共24分.在每小题给出的四个选项中,只有一项是符合题目要求的. 1.函数21()x f x += 的定义域为 A.12x x ??≥-???? B. 132x x x ??>-≠????且 C. 132x x x ??≥-≠???? 且 D. {}3x x ≠ 2.设全集{1,3,5,7}U =,集合{1,5},,{5,7}U M a M U C M =-?=,则实数a 的值为 A.2或8- B.2-或8- C. 2-或8 D.2或8 3.已知函数305()(5) 5x x f x f x x ?≤<=?-≥?,那么(14)f = A.64 B.27 C. 9 D.1 4.已知0,10a b <-<<,那么下列不等式成立的是 A.2a ab ab >> B. 2ab ab a >> C. 2ab a ab >> D. 2ab ab a >> 5.若0,0x y >>x y x y ≤+a 的最小值是 A.222 C.2 D.1 6. 圆221:(3)1C x y -+=,圆222:(3)4C x y ++=,若圆M 与两圆均外切,则圆心M 的轨迹是 A. 双曲线的一支 B.一条直线 C.椭圆 D.双曲线 7. 若,a b R ∈,则不等式22ax x b +≥+的解集为R 的充要条件是 A.2a =± B. 2a b ==± C.4ab =且2a ≤ D. 4ab =且2a ≥ 8.点P 到点1(,0),(,2)2A B a 及到直线12x =- 的距离都相等,如果这样的点恰好只有一个,那么a 的值是 A.12 B.32 C. 12或32 D. 12-或12 第Ⅱ卷(非选择题 共72分) 二、填空题:本大题共7小题,每小题4分,共28分. 9.已知双曲线22 21(0)5x y b b -=>的一个焦点在直线210y x =-上,则双曲线的方程为 ▲ . 10.给出下列3个命题:①若,a b R ∈,则2 a b ab +≥②若x R ∈,则21x x +>;③若x R ∈且0x ≠,则12x x +≥,其中真命题的序号为 ▲ . 11.已知点(,)a b 满足方程2 2(2)14 b a -+=,则点(,)a b 到原点O 的最大距离是 ▲ . 12.已知{}{}22230,0,A x x x B x ax bx c =-->=++≤若{}34,A B x x A B R =<≤=,则22 b a a c +的最小值是 ▲ 13.设双曲线2222:1(0,0)x y C a b a b -=>>的两条渐近线交直线2 a x c =于,A B 两点,若以AB 为直径的圆恰好过焦点(,0)F c ,则双曲线的离心率为 ▲ . 14.给出下列四个命题:

高二数学三角函数值测试题

§1.2.1 任意角的三角函数 第二课时诱导公式一三角函数线 编者:梁军【学习目标、细解考纲】 灵活利用利用公式一;掌握用单位圆中的线段表示三角函数值,从而使学生对三角函数的定义域、值域有更深的理解。 【知识梳理、双基再现】 1、由三角函数的定义:的角的同一三角函数的值。 由此得诱导公式一 , , , 其中。 2、叫做有向线段。 3、

角α的终边与单位圆交于点P ,过点P 作x 轴的垂线,垂足为M ; 过点A(1,0)作单位圆的切线,设它与α的终边(当α为第 象限角时)或其反向延长线(当α为第 象限角时)相交于点T 。根据三角函数的定义: sin α=y = ; cos α=x = ; tan α=x y = 。 【小试身手、轻松过关】 4 、= 2205sin ( ) A .21 B .21 - C .22 D .2 2-

5、??? ??-???? ??-341cos 647tan ππ的值为 ( ) A .21 B .21 - C .23 D .6 3 6、若π 4 <θ < π2 ,则下列不等式中成立的是 ( ) A .sin θ>cos θ>tan θ B .cos θ>tan θ>sin θ C . tan θ>sin θ>cos θ D .sin θ>tan θ>cos θ 7、sin (-1770°)·cos1500°+cos (-690°)·sin780°+tan405° = . 【基础训练、锋芒初显】 8、角α(0<α<2π)的正、余弦线的长度相等,且正、余弦符号相 异.那么α的值为( ) A .π4 B .3π4 C .7π4 D .3π4 或 7π4 9、若0<α<2π,且sin α<2 3 , cos α> 12 .利用三角函数线,得到α的取值范围是( ) A .(-π3 ,π3 ) B .(0,π3 ) C .(5π3 ,2π) D .(0,π3 )∪(5π3 ,2π) 10、依据三角函数线,作出如下四个判断:

人教版高二(上)数学教案(全册)

人教版高二(上)数学教案(全册) 第六章 不等式 第一教时 教材:不等式、不等式的综合性质 目的:首先让学生掌握不等式的一个等价关系,了解并会证明不等式的基本性质ⅠⅡ。 过程: 一、引入新课 1.世界上所有的事物不等是绝对的,相等是相对的。 2.过去我们已经接触过许多不等式 从而提出课题 二、几个与不等式有关的名称 (例略) 1.“同向不等式与异向不等式” 2.“绝对不等式与矛盾不等式” 三、不等式的一个等价关系(充要条件) 1.从实数与数轴上的点一一对应谈起 0>-?>b a b a 0=-?=b a b a 0<-?x 从而22)1(+x >12 4++x x 小结:步骤:作差—变形—判断—结论 例三 比较大小1. 2 31-和10 解:∵ 232 31+=- ∵02524562)10()23(22<-= -=-+

∴ 2 31-<10 2. a b 和m a m b ++ ),,(+∈R m b a 解:(取差) a b -m a m b ++) ()(m a a a b m +-= ∵),,(+∈R m b a ∴当a b >时 a b >m a m b ++;当a b =时a b =m a m b ++;当a b <时a b a 且1≠a ,0>t 比较t a log 21与2 1 log +t a 的大小 解:02 )1(212 ≥-=-+t t t ∴t t ≥+21 当1>a 时 t a log 21≤21log +t a ;当10<,那么a b <;如果a b <,那么b a >(对称性) 证:∵b a > ∴0>-b a 由正数的相反数是负数 0)(<--b a 0<-a b a b < 2.性质2:如果b a >,c b > 那么c a >(传递性) 证:∵b a >,c b > ∴0>-b a ,0>-c b ∵两个正数的和仍是正数 ∴+-)(b a 0)(>-c b 0>-c a ∴c a > 由对称性、性质2可以表示为如果b c <且a b <那么a c < 五、小结:1.不等式的概念 2.一个充要条件 3.性质1、2 六、作业:P5练习 P8 习题6.1 1—3 补充题:1.若142=+y x ,比较2 2y x +与 20 1 的大小 解:241y x -= 2 2y x +-201=……=05 )15(2≥-y ∴22y x +≥201 2.比较2sin θ与sin2θ的大小(0<θ<2π) 略解:2sin θ-sin2θ=2sin θ(1-cos θ) 当θ∈(0,π)时2sin θ(1-cos θ)≥0 2sin θ≥sin2θ 当θ∈(π,2π)时2sin θ(1-cos θ)<0 2sin θ

高二数学下学期期中考试试卷

~第二学期 金台区中学教师命题比赛参赛试卷高二数学期中试卷 命题人单位:卧龙寺中学 姓名:吴亮 本试卷分第Ⅰ卷(选择题)和第Ⅱ卷(非选择题)两部分. 第Ⅰ卷至页,第Ⅱ卷至页,满分分,考试时间分钟. 一、选择题:(本大题共8小题,每小题5分,共40分,在每小题给出的四个选项中,只有一项是符合题目要求的.) 1.函数在点处的导数是( ) A .0 B.1 C. 2 D.3 2. 函数的导数是( ) A. B. C. D. 3 中三顶点对应的复数分别是,若复数满足 ,则所对应的点是的( ) A 垂心 B 外心 C 内心 D 重心 4.函数的极值情况是( ) A.有极大值2,极小值-2 B.有极大值1,极小值-1 C.无极大值,但有极小值-2 D.有极大值2,无极小值. 5.函数在上取得最大值时,的值为( ) A.0 B. C. D. 6 复数的平方是实数等价于( ) A ) B )且 C ) D ) 7.设函数y=f(x)在区间[0,2]上是连续函数,那么( ) A. B. C.+ D. + 8.若函数y=f(x)是奇函数,则=( ) A. 2 B.2 C.0 D. 2 9 设则( ) A 都不大于 B 都不小于 C 至少有一个不大于 D 至少有一个不小于 10 给出下列命题 (1)实数的共轭复数一定是实数; (2)满足的复数的轨迹是椭圆; (3)若,则 其中正确命题的序号是( ) A B C D 11若函数在区间内可导,且则 的值为( ) A B C D 12 ,若,则的值等于( ) A B C D 二、填空题:本大题共6小题,每小题5分,共30分, 把答案填第Ⅱ卷题中横线上 13.从中,得出的一般性结论是 _________________ 14 函数在时有极值,那么的值分别为________ 15.函数f(x)=2x 3+3x 2-12x+1的增区间是 16. 17.= 18. 已知,则 . 12381501202x y =1=x x x x y +=sin x x x y 21cos sin /++=x x x y 21cos sin / +-=x x x y 21cos sin /-+=x x x y 21 cos sin /--=ABC ?321,,z z z z ||||||321z z z z z z -=-=-z ABC ?x x y 1+=??? ???2,0πx 6π3π2π ),(R b a bi a ∈+02 2=+b a 0=a 0=b 0≠a 0=ab ?= 20 )(dx x f ?+ 1 0xdx ? 2 1 )(dx x f ?+ 1 )(dt t f ? 2 )(dx x f ?10)(dt t f ?21)(dx x f ?10)(dx x f ?2 5.0)(dx x f ?-1 1 )(dx x f ?10)(dx x f ?-0 1)(dx x f ,,(,0),a b c ∈-∞111 ,,a b c b c a +++2-2-2-2-2z i z i -++=z 2,1m Z i ∈=-1230;m m m m i i i i ++++++=(1)(2)(3)(1)(3)(1)(4)()y f x =(,)a b 0(,)x a b ∈000()() lim h f x h f x h h →+--'0()f x '02()f x ' 02()f x -032()32f x ax x =++'(1)4f -=a 3193163133 10222576543,3432,11=++++=++=322(),f x x ax bx a =+++1=x 10b a ,=+?-dx x x x )4cos (1 17 3?412 2cos π πxdx 2z i =-32452z z z -++=

相关主题
文本预览
相关文档 最新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