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文档之家› 中国现当代文学培养方案

中国现当代文学培养方案

中国现当代文学培养方案
中国现当代文学培养方案

中国现当代文学专业培养方案(050106)

一、学科简介

中国现当代文学发端于五四新文化运动,它的发生和发展与近现代中华民族的历史命运休戚相关。加强中国现当代文学的研究,可以追寻中国文学从古典向现代转型的艰难历程,帮助人们反思二十世纪中华民族的历史命运,在特殊的审美感受中得到启迪和鼓舞。

作为一个逐渐成熟的独立学科,五十年来中国现当代文学已经成为我国高等学校的一门主干课程。由于本学科研究的对象是在现代西方文学及理论和广博、深厚的中国文学传统中孳生的,又处于我国文学发展的前沿,在二十世纪中国文学大背景下研究现当代文学,与比邻的文艺学、比较文学与世界文学形成交叉,因而容易发掘到新的教学和科研生长点,其教学和研究成果对于推动中华民族文化的发展有着更为直接的现实意义。

二、培养目标

河南师范大学中国现当代文学专业硕士研究生培养目标是:培养德智体全面发展的中国现当代文学专业的专门人才。在政治上要求能系统地掌握马克思主义基本理论,具有良好的道德品质,自觉维护社会主义民主和法制,牢固树立为社会主义现代化建设和精神文明建设服务的思想;在专业方面要求具备本专业坚实的理论基础和系统的专门知识,了解本学科的发展动向和最新成果;有独立从事科学研究的能力;能熟练掌握一门外国语。

本专业研究生可以从事高等院校、科研机构的教学、研究以及文化、新闻出版、宣传等部门的实际工作。

三、研究方向

1、中国近代文学思潮;

2、中国现代文学研究;

3、中国当代文学研究。

四、学习年限

学习年限三年。一至二年级为硕士必修课程和指定专业课程的学习,三年级进

行教育实习,撰写学位论文和进行论文答辩。

五、课程设置(见表)

六、课程介绍(见附录)

七、教学与社会实践

一至二年级各参加一次社会实践活动(包括参加学术会议和在导师指导下赴外地查阅学术资料,进行学术考察),三年级第一学期进行教育实习两周。

八、学位论文

学位论文的选题在导师指导下,由研究生独立完成。选题要具有一定的学术性和现实意义。二年级第二学期开始为撰写学位论文进行准备。三年级全年进行论文写作。

在研究的基础上确定论文大纲并进一步查阅有关资料,写出初稿。论文初稿经过反复修改后于毕业前两个月定稿。

学位论文经导师审查认为达到上述要求并提交答辩委员会审议通过者方可授予硕士学位

九、培养方式、方法

1、课堂教学与自学相结合。除认真学习学位课程外,要求研究生按时完成教师指定的教学必读书,并努力扩大阅读面,具备坚实的理论基础,了解本学科的最新研究动态。

2、加强写作训练,每年撰写学年论文一篇。

3、实行导师制。除必修课、选修课教学由专业指导小组统一安排外,导师应对研究生的政治思想、专业学习、论文写作进行具体指导。

4、因材施教,采取具体措施,鼓励研究生发挥学术特长。

5、要求研究生积极参加导师所在系、室的形势、任务教育和公益劳动等社会活动。

6、专业指导小组每学期检查一至二次研究生培养计划的执行情况。

附表:课程设置

中国现当代文学专业硕士研究生培养方案课程设置表

研究方向:A.中国近代文学思潮研究B. 中国现代文学研究 C.中国当代文学研究学制:三年

学科教学论列入专业主干课,其中《教学论》由原来的周4学时改为周3学时,学分由4学分改为3学分,开课学期不变。

附录:课程简介

文学研究专题

课程编号:090001 课程名称:文学研究专题

课时:54 学分:3

开课单位:文学院开课学期:Ⅰ

教学要求:

通过对中国文学代表性作家作品的重点介绍,了解文学发生发展的规律及其不同时期文学创作之间的传承关系,掌握中国文学的审美特质与研究的历史和现状,开阔学生的文学视野,提高分析问题与解决问题的能力。

教学内容:

一、诸子文学思想研究

二、《诗经》研究

三、乐府诗歌研究

四、唐诗研究

五、唐宋文研究

六、宋词研究

七、元曲研究

八、明清小说研究

九、中国文学发展的现代转型

十、鲁迅研究专题

十一、左翼文学思潮专题

十二、京派文学研究专题

十三、海派文学专题

十四、“百花文学”研究专题

十五、文化寻根文学研究专题

十六、先锋小说研究专题

主要参考书:

《诗经选》,余冠英选注,人民文学出版社1979年

《乐府诗集》,宋·郭茂倩,中华书局1979年

《唐宋文举要》,高步瀛,中华书局,1963年

《全元散曲》,隋树森编,中华书局,1964年

《二十世纪中国文学研究》王晓明主编东方出版中心1997年版

《中国现代文学主潮》许志英邹恬福建教育出版社2001年版

《百年中国文学丛书》谢冕孟繁华主编山东教育出版社1994年版

《新时期小说主潮》许志英丁帆主编人民文学出版社2002年版

语言学研究专题

课程编号:090002 课程名称:语言学研究专题

课时:54 学分:3

开课单位:文学院开课学期:1

一、课程简介

语言学的研究成果不仅深化了人们对语言的认知和掌握,而且对哲学、文艺学、社会学、

历史学、文化学等领域也产生了深刻的影响,其中尤以索绪尔的普通语言学的影响最为突出。本课程的主要内容包括三个方面:一是介绍语言学研究的重要理论、方法和最新动态;二是介绍我国传统哲学和文论中的语言观;三是结合具体文本,介绍修辞学、结构语言学、功能语言学等理论和方法在文学批评中的运用,如罗兰·巴尔特等的符号学、巴赫金的意识形态批评和对话理论/超语言学理论、伊格尔顿的马克思主义批评和修辞批评、福柯的话语理论等都可通过本课程的学习得以了解。

二、教材:自编讲义

三、参考书目:

1、索绪尔《普通语言学教程》,商务印书馆,2002年。

2、罗兰·巴尔特《符号学原理:结构主义文学理论文选》李幼蒸译,生活·读书·新

知三联书店,1988年。

3、巴赫金《小说理论》白春仁晓河译,河北教育出版社,1998年。

4、巴赫金《诗学与访谈》白春仁等译,河北教育出版社,1998年。

5、巴赫金《文本对话与人文》白春仁等译,河北教育出版社,1998年。

6、伊格尔顿《沃尔特·本雅明或走向革命批评》郭国良陆汉臻译,译林出版社,2005

年。

7、布斯《小说修辞学》华明等译,北京大学出版社,1987年。

8、福柯《主体解释学》佘碧平译,上海人民出版社,2005年。

9、大卫·宁《当代西方修辞学:批评模式与方法》常昌富顾宝桐译,中国社会科学

出版社,1998。

10、弗莱《神力的语言》吴持哲译,社会科学文献出版社,2004年。

11、罗杰·福勒《语言学与小说》於宁等译,重庆出版社,1991。

12、米兰·昆德拉《小说的艺术》董强译,上海译文出版社,2004。

13、安伯托·艾柯《开放的作品》刘儒庭译,新星出版社,2005年。

14、李幼蒸《理论符号学导论》,中国社会科学出版社,1993年。

16、王一川《中国形象诗学》上海三联书店,1998年。

17、王一川《修辞论美学》,东北师范大学出版社,1998年。

研究方法专题

课程编号:090003 课程名称:研究方法专题

课时:54 学分:3

开课单位:文学院开课学期:2

一、课程简介

人文科学由于以人为根本的出发点,归宿点和价值取向,它要认识和理解的是人的情感,心态,信仰,理想,意义,文化等问题,因而应当采取人学本体论的立场,观点和方式进行认识。人文科学进入现代社会以来,研究方法的更新远大于价值的追求,新思想新观念的产生,往往依赖新方法的建立。本课程的主要宗旨即是使文学院研究生了解现代研究方法,建立自身的哲学观念,以及具体层次上的方法。本课程的主要内容包括三个方面:一是介绍现代思想和角度,使学生具有现代研究方法的一般知识,具体如现象学、存在主义、结构主义、精神分析、解释学、新历史主义、女性主义、后殖民主义批评、文化研究等。二是介绍目前前沿性的研究趋势和途径,如后现代的身体文化、数字化等方法。三是结合后现代社会状况和学科研究状况,学会应用其中一种或者数种方法,进而建立自身的方法体系。

二、教材:自编讲义

三、参考书目:

1、《西方文论史》,马新国,高等教育出版社,1994年。

2、《后现代理论》,斯蒂文·贝斯特,中央编译出版社,1999年2月。

3、《弗洛伊德与文学思想》,霍夫曼著,三联书店,1987年11月

4、《阐释学与文学》,霍伊著,春风文艺出版社,1988年

5、《符号·神话·文化》,卡西尔著,东方出版社,1988年

6、《野性的思维》,列维-斯特劳斯著,商务印书馆,1987年5月

7、《人、艺术和文学中的精神》,荣格著,华夏出版社,1989年7月

8、《存在与时间》,海德格尔,三联书店,2006年4月

中国近代文学思潮研究

课程编号:090201 课程名称:中国近代文学思潮研究

课时:36 学分:2

开课单位:文学院开课学期:Ⅰ

教学要求:

揭示近代社会政治变革和文化转型与文学流变的内在联系,研究这一时期各文学思潮之间的文化取向、价值观念、艺术感知与表现方式的多元化与矛盾性。使研究生掌握近代文学思潮的特质及走向,进而全面把握近代文学全貌。

教学内容:

1、嘉、道时期文学思潮。

2、鸦片战争时期的爱国诗潮。

3、经世致用文学思潮。

4、古文革新思潮。

5、宋诗运动。

6、维新文学主潮。

7、创世纪文学思潮。

8、世纪末文学思潮。

9、国粹文学思潮。10、“五四”前文学思潮。

主要参考书:

任访秋《中国近代文学史》、《中国新文学的渊源》《中国近代文学作家论》《中国近代文论选》(上下册)《回顾与前瞻——19—20世纪中国文学思潮讨论集》;2、刘增杰等《中国近世文学思潮》;3、关爱河《悲壮的沉落》、《古典主义的终结》;4黄霖《中国近代文史论》;5梁启超《清代学术概论》;6陈子展《中国近代文学之变迁》;7袁进《中国文学观念的近代变革》;8张炯等《中华文学通史》第五编。

中国现代文学思潮研究

课程编号:090202 课程名称:中国现代文学思潮研究

课时:36 学分:2

开课单位:文学院开课学期:Ⅰ

教学要求:

本课程主要对中国现代文学思潮进行系统梳理,让学生了解并掌握中国现代文学产生的时代背景、历史渊源、具体过程以及主要文学思潮流派形成的原因、理论纲领、创作概貌、艺术风格等内容,拓展学生的文学视野,培养学生的思维空间,以便从更高的理论层次来观照和把握现代作家的创作现象和作品内涵。

教学内容:

第一章文学思潮的基本概念

第一节文学思潮概念的理论属性

第二节文学思潮的内含界定

第三节文学思潮的系统构成

第四节中国现代文学思潮的一般界定

第二章中国现代文学的源流

第五节晚明个性主义思潮和清初实学思潮

第六节洋务派的“西学”观及意义

第七节改良派的思想启蒙和文学革新运动

第八节辛亥革命及新文化运动

第三章五四“文学革命”思潮

第九节文学革命的开展

第十节“人生派”的现实主义文学理论及创作现象

第十一节“艺术派”的浪漫主义文学理论及创作现象

第十二节现代主义文学理论及创作现象

第四章左翼“革命文学”思潮

第十三节革命文学的倡导

第十四节国际上“左”倾文艺思潮

第十五节工农兵文学主潮

第十六节工农兵文学的变形

预修课程:

《中国近代文学史》

《中国现代文学史》

《中国当代文学史》

主要参考书:

严家炎《中国现代小说流派选》人民文学1989年;杨义《中国现代小说史》(1—3)人民文学1988年;王晓明《二十世纪文学史论》(1—3)东方出版社1998年;朱立元《当代西方文艺理论》华东师大1997年;邵伯周《中国现代文学思潮研究》学林出版社1993年;陈伯海《近四百年中国文学思潮史》东方出版中心1997年;马良春《中国现代文学思潮史》北京十月文艺出版社1995年;黄曼君《中国近百年文学理论批评史》湖北教育出版社1997

年;朱寿桐《中国现代主义文学史》江苏教育出版社1998年;陆贵山《中国当代文艺思潮》人民大学出版社2002年。

中国当代文学思潮研究

课程编号:090203 课程名称:中国当代文学思潮研究

课时:36 学分:2

开课单位:文学院开课学期:Ⅰ

教学要求:

本课程对建国以后文学思潮进行系统梳理,让学生了解并掌握中国当代文学曲折的发展道路,开阔文学的视野,以利于学生用辨证的方法分析作家作品。本课程着重培养学生查阅原始资料的方法与习惯。

教学内容:

第一章建国五十年来文学思潮概观

第二章建国初期的文学思潮

第三章对箫也牧、路翎小说批判的再思考

第四章“干预生活”文学思潮及其影响

第五章五十年代的小说争鸣及典型事例剖析

第六章文革十年的文学思潮

第七章“朦胧诗”与小说创作新潮

第八章文化寻根思潮及其思考

第九章西方现代思潮的涌入及新时期现代小说的出现

第十章“新写实”小说创作潮流

第十一章九十年代女性写作评析

主要参考书:

《中国当代文学思潮史》朱寨人民文学出版社1987年版。《中国当代文艺思潮概论》陆贵山等中国人民大学出版社1989年版。《1956,百花时代》洪子诚山东教育出版社1998年版。《世纪末的喧哗》张志忠山东教育出版社1998年版。《抗争宿命之路》李扬时代文艺出版社1992年版。

现当代作家作品研究

课程编号:090219 课程名称:现当代作家作品研究

课时:36 学分:2

开课单位:文学院开课学期:Ⅱ

教学要求:

通过对中国20世纪几位经典作家代表性作品的重读,培养学员解读文本的方法和能力。其次,从对这些经典作家在各自领域形成的特色以及做出贡献把握的基础上进一步理解20世纪中国文坛的艺术面貌。

教学内容:

本课程以20世纪中国经典作家鲁迅、茅盾、巴金、曹禺、沈从文、张爱玲、钱中书、、赵树理、柳青、老舍、杨沫、杨朔等为研究个案,系统阐释这些作家成长的社会文化语境、主体条件、思想观念以及个人的人生、思想轨迹;梳理学界对这些作家作品研究的基本状况,总结代表性的学术观点;重读他们代表性的文学作品。

主要参考书:

1.《〈子夜〉的艺术世界》,孙中田,上海文艺出版社,1990年版。

2.《巴金评传》,陈丹晨,花山文艺出版社,1982年版。

3.《沈从文传》,凌宇,十月出版社,1988年版。

4.《艾青传论》,杨匡满,上海文艺出版社,1984年版。

5.50—70年代中国文学经典再解读,李扬,山东教育出版社,2003年版。

6.《知识考古学》,[法]福轲,三联书店1998年版。

7.《中国现代思想史论》,李泽厚,东方出版社1987年版。

8.《抗争宿命之路——“社会现实主义”(1942—1976)研究》,李扬,时代文艺出版社1993年版。

9.《中国现代卡里斯马典型》,王一川,云南人民出版社1994年版。

10.《1948:天地玄黄》(百年中国文学总系),钱理群,山东教育出版社1998年版。

11.《1956:百花时代》(百年中国文学总系),洪子诚,山东教育出版社1998年版。

12.《中国当代文学批判》,吴炫,学林出版2001年版。

13.《“灰阑”中的叙述》,黄子平,上海文艺出版社2001年版。

14.《现实主义的限制:革命时代的中国小说》,[美]安敏成,江苏人民出版社2002年版。

15.《问题与方法:中国当代文学史研究讲稿》,洪子诚,三联书店2002年版。

中国现代小说研究

课程编号:090207 课程名称:中国现代小说研究

总课时:36 学分:2

开课单位:文学院开课学期:Ⅲ

教学要求:

本课程主要对中国现代文学(1917—1949)发展过程中对小说艺术有独特贡献的小说家及其创作进行研究。目的在于使学生在本科学习的基础上,了解中国现代小说的各种流派风格,进而掌握研究不同风格小说艺术的基本技巧。

教学内容:

第一章概述中国小说的历史渊源及小说艺术的发展。

第二章第二章鲁迅小说艺术的独创性。

第三章第三章叶圣陶的小说及其影响。

第四章五四女作家群的文体创造

第五章郁达夫的主观抒情小说

第六章丁玲的小说

第七章茅盾与社会分析小说

第八章老舍与京味小说

第九章沈从文的乡土小说及其艺术特征

第十章国统区优秀长篇小说

第十一章张爱玲的小说

第十二章萧红的小说

主要参考书:

《中国现代小说流派史》、《中国现代各流派小说选》,严家炎,人民文学出版社1989

年版。《中国现代小说史》(1—3卷)杨义,人民文学出版社1988年版。《论小说十家》赵园,浙江文艺出版社1987年版。《中国新文学的源流》周作人二十世纪丛书之一,华东师大出版社1995年版。《二十世纪中国现代文学史论》,王晓明主编,东方出版社1998年版。《现代作家新论》,王富仁,山西教育出版社1996年版。《1948,天地玄黄》,钱理群,山东教育出版社1998年版。

50-70年代文学经典研究

课程编号:090225 课程名称:50-70年代文学经典研究

课时:36 学分:2

开课单位:文学院开课学期:Ⅱ

教学要求:

阅读“50-70年代文学”的一些经典著作,理解它们在主流意识形态的建立过程中起到的作用。了解有关“50-70年代文学”研究的历史与现状。

教学内容:

“革命历史小说”和“农村题材小说”研究;“50-70年代文学”中的农民形象系列;“50-70年代文学”与主流意识形态的关系考察;“50-70年代文学”的研究历史与现状;现代性视野中的“50-70年代文学”研究。

主要参考书:

洪子诚:《1956:百花时代》;李杨:《50-70年代文学经典再解读》;李杨:《抗争宿命之路——“社会主义现实主义”(1942-1976)研究》;旷新年:《写在当代文学边上》;唐小兵等《再解读:大众文艺与意识形态》;贺桂梅《转折的时代:40-50年代作家研究》;程光炜:《文化的转轨——“鲁郭茅巴老曹”在中国》。王德威:《当代小说二十家》;陈美兰:《当代长篇小说创作论》。

中国现代文学研究专题

课程编号:090220课程名称:中国现代文学研究专题

总课时:36 学分:2

开课单位:文学院开课学期:Ⅱ

教学要求:

本课程要求学生在系统了解中国现代文学发生、发展、演变轨迹的基础上,对重要作家与经典文本的研究历史与现状有更深层的理解,借助新的文学理论与批评方法对对一些重要的文学思潮与文学现象进行深入探讨,为学生从事中国现代文学研究奠定基础。

教学内容:

第一章重评“五四”文学传统第二章创造社与青年文化第三章鲁迅《野草》的哲学思想第四章现代性与茅盾的前期小说第五章巴金:激进反叛中的传统积淀第六章老舍研究的历史与现状第七章童年情结与曹禺的戏剧创作第八章张爱玲与海派文学第九章解放区文学专题。

主要参考书:

《中国现代文学主潮》许志英邹恬福建教育出版社2001年版。

《反抗绝望——鲁迅及其文学世界》汪晖著河北教育出版社2000年版

《大小舞台之间——曹禺戏剧新论》钱理群著浙江文艺出版社1994年版

《1948:天地玄黄》钱理群著山东教育出版社1998年版

《再解读——大众文艺与意识形态》(增订本)唐小兵编北京大学出版社1994年版。

《中国现代小说与文学传统》方锡德著北京大学出版社1992年版。

《现代中国的浪漫文学思潮》罗成琰著湖南教育出版社1992年版。

《批评空间的开创》王晓明主编东方出版中心1998年版。

新时期文学思潮研究

课程编号:090215 课程名称:新时期文学思潮研究

课时:36 学分:2

开课单位:文学院开课学期:Ⅱ

教学要求:

新时期文学思潮是一个尚存在争议的理论领地,本门课程的讲授和讨论,旨在进一步廓

清新时期文学思潮的发展脉络,使研究生更加深刻地了解伤痕文学、反思文学、改革文学、寻根文学、现代派文学、新写实小说乃至九十年代后文学潮流间的流变和承继关系。在此基础上,较全面地描述新时期以来各种文学批评和理论形态,帮助学生提高认识能力和分析问题、解决问题的能力,从而促进对新时期文学思潮的研究。

教学内容:

一、新时期文学思潮总论。二、从觉醒的人到文化英雄:伤痕文学、反思文学、改革文学思潮再认识。三、寻求超越的路径:寻根文学和先锋文学。四、新时期十年文学理论描述:从外到内、人的凸现和西风东渐。五、回到现实或走向民间:新写实小说及其流变。六、旷野上的废墟和人文精神的呼唤。七、“后现代”的理论移植和苍白实践。八、文化之筐和“现代性”之剑。

主要参考书:

1、《当代西方文艺理论》朱立元,华东师大出版社,1997;

2、《后现代主义与文化理论》杰姆逊,陕西师大出版社,1986;

3、《中国当代文学史·史料选》洪子诚,长江文艺出版社,2002;

4、《中国新时期小说主潮》丁帆,人民文学出版社,2002;

5、《当代文学新潮》朱寨等,人民文学出版社,1997;

6、《中国八十年代文学现象研究》曹文轩,北京大学出版社,1987;

7、《20世纪末中国文学现象研究》曹文轩,北京大学出版社,2002;

8、《当代中国文艺思想史》李慈健等,河南大学出版社,1999;

9、《百年中国文学总系》(1978、1985、1993卷),谢冕主编,山东教育出版社,1998;10、《转型时期的中国当代文学思潮》吴秀明,浙江大学出版社,2001。

新时期文学批评研究

课程编号:090222 课程名称:新时期文学批评研究

总课时:36 学分:2

开课单位:文学院开课学期:Ⅲ

教学要求

通过本课程教学让学生在了解掌握新时期文学创作的基础上,进一步探索把握新时期文学批评的发展、变化及其重要的思想价值转型,从而研究新时期文学批评发展的内在脉络,

并对当前文学批评的问题及其走向提出自己的观点。本课程要求:熟悉了解二十世纪中国文学史基本知识,尤其是建国后文学史现象、思想史的发展相对熟悉;了解影响新时期文学批评发展的一些重要文艺理论思潮;阅读新时期文学批评的一些重要期刊和相关资料。

教学内容

新时期文学批评的思想资源探寻、新时期文学批评的发展阶段及其特点、新时期文学批评的几次转型、新时期文学批评发展的内在脉络、新时期文学批评的现状与问题等专题,以及新时期重要的批评现象、批评家的专题分析。

主要参考书

《六说文学批评》,【法】蒂博代著,赵坚译,三联书店2002年版。

《批评的概念》,【美】R·韦勒克著,张金言译,中国美术学院出版社1999年版。

《中国20世纪文学理论批评史》(上下册),黄曼君主编,中国文联出版社2002年版。

《二十世纪中国文学批评99个词》,南帆主编,浙江文艺出版社2003年版。

《当代文学关键词十讲》,陈思和著,复旦大学出版社2002年版。

《意义的诱惑——中国文学批评话语的当代转型》,程文超著,时代文艺出版社1993

年版。

《中国现代文学批评史新编》,许道明著,复旦大学出版社2002年版。

《中国现代文学批评史》,温儒敏著,北京大学出版社1993年版。

《批评的增长与危机》,贺桂梅著,山西教育出版社1999年版。

《人文学的想象力——当代中国思想文化与文学问题》,贺桂梅著,河南大学出版社2005年版。

《滞重的跋涉——新时期文学批评透视》,张景超著,黑龙江教育出版社2002年版。

中国现当代戏剧影视文学研究

课程编号:090223 课程名称:中国现当代戏剧影视文学研究

总课时:36 学分:2

开课单位:文学院开课学期:Ⅲ

教学要求:

本课程主要对中国现当代戏剧、影视文学进行系统梳理,让学生了解并掌握中国现当代戏剧影视文学发展变化的时代背景、历史渊源、具体过程以及主要流派、现象形成的原因、理论纲领、创作概貌、艺术风格等内容,拓展学生的艺术视野,培养学生的思维空间,提高戏剧影视鉴赏能力。本课程主要培养学生的文艺的综合鉴赏能力。

教学内容:

中国现当代戏剧影视文学的发展概观;戏剧影视文学的诞生与传播;研究;“孤岛”时期戏剧电影研究;17年戏剧电影的国家叙述;戏剧影视文学改编;戏剧影视语言研究;戏剧影视文化传播;视觉美学;主要剧作家(郭沫若、曹禺、田汉、老舍、夏衍等)研究;主要导演(张石川、蔡楚生、谢晋、张艺谋等)研究;中国戏剧电影的代际”现象;中国戏剧电影的国际影响。

教材及主要参考书:

1、周贻白:《中国戏剧史长编》,上海书店2007年版。

2、田本相:《中国近现代戏剧史》,江苏教育出版社2008年版。

3、董健等:中国当代戏剧史稿(1949-2000) ,中国戏剧出版社2008年版。

4、刘彦君等:《中外戏剧史》,广西师范大学出版社,2005年版

5、李强:《中西戏剧文化交流史》,人民音乐出版社2002年版。

6、程季华主编:《中国电影发展史》,中国电影出版社1981年版;

7、李道新著:《中国电影文化史:1905-2004》,北京大学出版社2005年版;

8、李多钰主编:《中国电影百年》,中国广播电视出版社2005年版;

9、罗艺军主编:《中国电影理论文选(1920-1989)》,文化艺术出版社1992年版;

10、[美]罗伯特·考克尔著:《电影的形式与文化》,北京大学出版社2004年版。

预修课程

《中国现代文学史》

《中国当代文学史》

当代女性文学研究

课程编号:090211 课程名称:当代女性文学研究

课时:36 学分:2

开课单位:文学院开课学期:Ⅲ

教学要求:

西方女权主义批评于八十年代传入中国,女性文学的创作和批评成为当代文坛引人注目的文学现象。通过海峡两岸女性文学繁荣的社会、历史、文化诸因素的分析,通过对中国女性文学的主体学、主题学、形象学诸方面的研究,拓展研究视野,促进女性文学的发展。教学内容:

一、女性文学的内涵

二、中国女性文学发展的回顾

三、八、九十年代中国女性文学繁荣的原因。

四、女性文学作家的主体构成

五、当代女性文学的主题学研究

六、当代女性文学中的形象系列

主要参考书:

鲍晓兰主编《西方女性主义研究评价》;张京媛编《当代女性主义文学批评》;孟悦、戴锦华著《浮出历史地表》;刘思谦著《娜拉言说》;杨匡汉等著《扬子江与阿里山的对话》;李小江著《夏娃的探索》。

当代文学中的文化现象

课程编号:090210 课程名称:当代文学中的文化现象

课时:36 学分:2

开课单位:文学院开课学期:Ⅲ

教学内容:

第一讲当代文学发展概况及研究中存在的问题

第二讲当代文学中的文化现象研究

第三讲当代文学中的家族史写作

第四讲当代文学中的历史观问题

第五讲当代文学中的写实主义

第六讲当代文学中的现实观问题

第七讲当代文学中的女性主义

第八讲当代文学中的男性焦虑

第九讲当代文学中的知识分子写作

第十讲当代文学中的人文主义精神

第十一讲当代文学中的乡村叙事

第十二讲当代文学中的民间心理结构

主要参考书:

1、《中国当代文学史教程》陈思和著复旦大学出版社1999年

2、《中国当代文学史》洪子诚著北京大学出版社1999年

3、《二十世纪中国文学史》孔凡今著山东文艺出版社1997年

4、《中国古代思想史论》李泽厚人民出版社1985年

5、《中国近代思想史论》李泽厚人民出版社1979年

6、《中国现代思想史论》李泽厚东方出版社1987年

7、《中国现代文学三十年》钱理群等著北京大学出版社1998年

8、《中国小说叙事模式的转变》陈平原著上海人民出版社1988年

9、《性格组合论》刘再复著上海文艺出版社1987年

10、《万历十五年》黄仁宇著商务出版社三联书店

11、《后现代主义文化研究》王岳川著北京大学出版社1992年

12、《后殖民主义与文化批评》张京瑗著北京大学出版社1999年

13、《结构主义神话学》叶舒宪山西师大出版社2001年

14、《女性主义文学理论》伊格尔顿著漓江出版社

新诗研究

课程编号:090224 课程名称:新诗研究

课时:36 学分:2

开课单位:文学院开课学期:Ⅱ

教学要求:

本课程主要对20世纪中国新诗进行系统梳理,让学生了解并掌握新诗发展变化的时代背景、历史渊源、具体过程以及主要诗歌流派、现象形成的原因、理论纲领、创作概貌、艺术风格等内容,拓展学生的文学视野,培养学生的思维空间,提高诗歌鉴赏能力。本课程主要培养学生的诗歌鉴赏能力。

教学内容:

20世纪中国新诗的发展概观;五四白话诗运动;现代派诗;中国新诗派;“17年”诗歌的颂歌现象;新民歌运动;新边塞诗歌;新军旅诗;归来诗人;朦胧诗;新生代诗人;白话诗的形式与艺术品位。

教材及主要参考书:

1、洪子诚,、刘登翰著:《中国当代新诗史》,北京大学出版社,2005版;

2、程光炜著:《中国当代诗歌史》,中国人民大学出版社2003版;

3、杨匡汉著:《中国新诗学》,人民文学出版社2005年版;

4、谢冕,杨匡汉主编:《中国新诗萃50年代-80年代》,人民文学出版社1985年版;

5、龙泉明著:《中国新诗流变论》,人民文学出版社1999年版。

预修课程:

《中国现代文学》、《中国当代文学》、《外国文学》

中国现当代文学史

湖南师范大学硕士研究生入学考试自命题考试大纲考试科目代码: [ 829 ] 考试科目名称:中国现当代文学史 一、考试形式与试卷结构 1)试卷成绩及考试时间 本试卷满分为 150 分,考试时间为 180 分钟。 2)答题方式 答题方式为闭卷、笔试。 3)试卷内容结构 各部分内容所占分值为: 中国现代文学史75 分 中国当代文学史75 分 4)题型结构 名词解释:中国现代文学史 3 小题,每小题 5 分,共 15 分 中国当代文学史 3 小题,每小题 5 分,共 15 分简答题:中国现代文学史 2 小题,每小题 15 分,共 30 分 中国当代文学史 2 小题,每小题 15 分,共 30 分论述题:中国现代文学史 1 小题,每小题 30 分,共 30 分 中国当代文学史 1 小题,每小题 30 分,共 30 分 二、考试内容与考试要求 中国现当代文学史

考试目标: 1、全面认识理解中国现当代文学史的基础知识、基本概念、基本理论。 2、系统掌握中国现当代文学从 20 世纪初到 21 世纪初文学思潮、诗歌、小说、散文、戏剧等的发展轨迹,各阶段的的名家名作,各重要流派的特点及其代表作品。 考试内容: 中国现代文学部分 一、第一阶段的文学( 1917 ~ 1927 ) (一)五四文学革命的兴起和发展 1.文学革命产生的历史背景和原因。 2.根据胡适、陈独秀、周作人等的主张分析文学革命的基本观点。 3.分析评价五四文学革命的重要贡献。 4.文学研究会、创造社、新月社等重要文学社团成立的时间、主要骨干、创办的主 要刊物、文学主张、性质和意义。 5.周作人的文学批评观与茅盾(沈雁冰)等的文学批评观的异同。 (二)诗体的解放与探索 1.初期白话诗人的主要代表的特征、成就和局限。 2.以胡适、沈尹默、周作人、刘半农、刘大白的创作为例,分析初期白话新诗的得 与失。 3.结合《凤凰涅槃》、《天狗》、《炉中煤》、《地球,我的母亲!》等作品,分 析郭沫若《女神》的思想和艺术。

中国现当代文学专题教学大纲

《中国现当代文学专题》教学大纲 汉语言文学专业本科 (2001年10月8日审定通过) 第一部分大纲说明 一、课程的性质和教学目的 本课程是文科中国语言文学类汉语言文学专业本科教学的一门必修课程。 本课程带有专题研究性质,既考虑到与电大专科阶段《中国现代文学》、《中国当代文学》课程的衔接,利用和巩固以往已经获得的文学史知识,又引导学生更深入地理解和认识现当代一些重大的文学现象和代表性的作家作品,其教学目的是让学生通过对所选文学专题的认真研读,养成文学鉴赏、评析的习惯和眼光,并引发对文学史研究与文学评论的兴趣。 本课程课学时为108,共6学分,开设两个学期。 二、教学容及要求 本课程按中国现当代文学的发展脉络,分为16讲,其中现代部分9讲,当代部分7讲。各讲有相对的独立性,但从整体上又考虑到几方面容的平衡,既有重点作家的评析,又有文学思潮、文学史现象的讨论,并力争每一讲的角度、方法各有特点,而且尽可能介绍学术研究的前沿状况,包括不同的研究观点。努力拓展学生的学术视野,也为那些有兴趣进一步研究的同学提供基本的研究书目与资料,指点治学的门径。同时,充分考虑到电大学生的特点,培养他们的学习兴趣和能力,还设计了一些思考题,收录了必要的评论观点摘要。 学习本课程,要求学生必须掌握和熟悉中国现当代文学史,并对现当代文学史上的重要作家作品有所涉猎,并树立文学的整体观。 三、教学媒体的使用 (一)文字教材 本课程以温儒敏、祖谟主编的《中国现当代文学专题研究》(大学2002年1月出版)为基本教材,该教材是编制教学媒体、组织教学和复习考试的主要依据。在主教材的基础上,拟采用多种手段组织教学,主要有文字教材、IP课件、网上辅导等教学手段,对主教材的重点、难点容再作补充分析和阐释,充分利用中央电大电大在线教学平台的网络优势组织实施远程教育。编制辅助教材的总体指导思想是辅助学生自学,努力拓展学生的学术视野,也为那些有兴趣进一步研究的同学提供基本的研究书目与资料,指点治学的门径,帮助学生从不同角度,运用不同的教学手段来认识理解有关问题。 (二)IP电视课件 IP课件为重点辅导型,初步拟定6节课,由大学中文系温儒敏、祖谟、高秀芹和中央电大文法部平共同主讲,主要讲

现当代文学(30年)学霸整理版

《当代文学史》学霸整理版 绪论/文艺运动 1、第一次全国文代会对于当代文学的作用和意义 文学一体化的实施(第一次全国文代会) (1)确立了毛泽东文艺思想的指导地位; (2)对抗战以来的中国文艺运动进行总结,把解放区文艺树为全国文艺今后的发展范例;(3)对文学阵营与作家身份进行划分和规定; (4)通过成立文联、作协等文艺机构,实现了文艺工作的体制化。 意义:大会标志着中国现代文学阶段的终结,也是中国当代文学的开端。 2建国初期有哪三次大的文艺批判运动 1951年对电影《武训传》的批判 1953年对俞平伯《红楼梦》研究和胡适思想的批判 1955年对胡风文艺思想和“胡风反革命集团”的批判 3、60年代初期,党对文艺政策的调整如何得以表现?(三次会议) 1961.6月/ 新侨会议周总理发表讲话,提倡发扬艺术民主,尊重艺术规律。会上拟定了“文艺八条”。 1962.2月/ 广州会议周总理在报告中,肯定了知识分子的进步作用。陈毅指出,应该摘掉知识分子的资产阶级帽子。会上给三个挨批的话剧平了反,如《洞箫横吹》(海默)、《同甘共苦》(岳野)、《布谷鸟又叫了》(杨履方) 1962.8月/ 大连会议邵荃麟针对创作题材单调、人物概念化、革命现实主义精神不足的创作倾向,提出了关于“现实主义深化”、“写中间人物”的文艺主张。 4、当代文学的性质、特点、双百方针 性质:中国当代文学,是1949年7月全国第一次文代会召开以来的文学,它主要指新中国文学。当代文学坚持文艺为人民服务、为社会主义服务的根本方向,就其主体而言,它是无产阶级领导的社会主义性质的文学;就其地域空间和文学格局来看,台港澳文学是中国当代文学不可分割的组成部分 特点①当代文学与现代文学有密切联系,它是20世纪中国文学的组成部分 ②当代文学与当代社会政治有密切联系,始终贯穿着文艺思想斗争和文艺运动 ③当代文学坚持革命现实主义创作原则,又有新发展 ④当代文学具有广泛的人民性和鲜明的社会主义倾向。 ⑤当代文学具有多民族文学共同发展的特点。 双百方针: 1956年5月,毛泽东在最高国务会议上提出了“百花齐放、百家争鸣”的方针,文艺界开始冲破教条主义束缚,一些青年作家或干预生活、揭露社会弊病,王蒙的《组织部来了个年轻人》、耿简的《爬在旗杆上的人》;或深入发掘爱情、探讨人性命题,如邓友梅的《在悬崖上》、宗璞的《红豆》等,这些创作真正地继承了现实主义文学传统。 “双百方针”鼓舞下的这种文学创作被称为“干预生活”的创作,它构成了百花文学现象。此类作品在1957年“反右”扩大化运动中遭到不公正批判,直到1979年5月,上海文

中国现当代文学专题(1)试题及答案

中国现当代文学专题(1)试题及答案 一、填空题(每空1分,共2()分) 要求:书写规范,不得有错别字。 1.废名的第一部小说集是他于 1929年年在北大外文系任教时出版的 2.四铭是鲁迅小说中的主人公。 3-曾文清这个人物形象出自曹禺的《》 4.茅盾的“农村三部曲”是指《秋收》和《残冬》 5.周作人的小品文多以“言志”为主。早期“浮躁凌厉”的作品;多收《》、《谈虎集》中。 6.鲁迅一生中只出版过三部小说集。即〈呐喊〉、《彷隍》和 7.穆旦是现代以来中国最杰出的诗人和翻译家之一,解放后;,穆但的名字逐渐被翻家的名字所取代。 8.对张爱玲的小说创作产生较大影响的作家除了通俗作家张恨水以外。还有也带有通俗倾向的“新文学”作家 9.关于“京派”的命名,与30年代初发生在上海与北京两个城市作家之间的一场论争有 关,当时论争的主要人物是北京的沈从文和上海的——,后来又加入了鲁迅等人。 10.新文学以来最令人遗憾的是“没有描写广阔气魄深厚的作品”,而最能弥补这一缺憾 的杰出代表作家是——· 11.曾以一部《女神》开中国现代诗歌浪漫主义先河的郭沫若,So年代以后诗风大变,从一 位旧时代的诅咒者变成了新时代的热情歌手,但他这时的诗歌多为应制之作,艺术上已不足 观,但也以惊世骇俗的新观点创作了两部历史剧《蔡文姬》和《——》o 12.在“五四”初期,缜密漂亮风格的散文广受欢迎,尤其可以——与朱自清为代表。 13.鲁迅多次在他的小说写到群众蜂拥观看杀人场面的情景,除了小说《示众》以外,还有 他以华老栓为主人公的第三篇小说《——》。 14.“语丝派”集中了鲁迅和周作人等现代文学史上最重要的散文大家,是现代文学史上的 重要的散文流派,它得名于——年成立的语丝社:和他们创办的《语丝》周刊。 15.“九叶诗派’’的诗人曾创办过两个诗刊,一是《诗创造》,一是《中国新诗》,所以,这个诗 派又被称为“——派”。 16.最早对老舍的创作进行评论,并肯定其创作具有现代品质的是——的《(老 张的哲学)与<赵子曰>》. 17.在“革命文学,,e

山西电大中国现当代文学名著导读(2)18春导读(2)作业一_0010(课程号:1406208)

中国现当代文学名著导读(2)18春导读(2)作业一_0010 山西电大省开课课程代码:1406208 、单项选择题(共10 道试题,共40 分。) 1. 王蒙在《春之声》中刻画了一个从国外回来的物理学家,对他的描述错误的是()。 A. 岳之峰已经二十余年没有回故乡了。 B. 岳之峰在80年代初,踏上了回故乡的闷罐子车。 C. 在拥挤的车厢中,岳之峰给一个包头巾的抱孩子的妇女让座。 D. 岳之峰曾在火车上联想到法兰克福的孩子们,因为他曾在法国留学。 参考答案:D 2. 《故里三陈》中写到了故乡的三个有特殊技能的人,其中,陈小手的职业是()。 A. 瓦匠 B. 产科医生 C. 救生船上的水手 D. 人力车夫 参考答案:B 3. 《棋王》的主人公是()。 A. 王一生 B. 脚卵 C. 岳之峰 D. 黑孩 参考答案:A 4. ()是《故里三陈》中用白描手法刻画的男性产科医生。 A. 陈泥鳅 B. 陈小手 C. 陈四

D. 陈奂生 参考答案:B 5. 小说《春之声》由形似散乱的时空碎片组成,表现了王蒙“没有痕迹的行云流水似的结构”,其中收拢碎片的主题表现为()。 A. 主人公岳之峰不断跳跃的思绪。 B. 岳之峰乘坐的闷罐子车。 C. 岳之峰的种种心理联想。 D. 岳之峰对于祖国的美好的期盼。 参考答案:B 6. 岳之峰是下列哪部作品的主人公()。 A. 《夜的眼》 B. 《深的湖》 C. 《春之声》 D. 《冬雨》 参考答案:C 7. 下列人物中,不属于《棋王》的是()。 A. “我” B. 脚卵 C. 拾破烂的老头 D. 小福子 参考答案:D 8. 王一生一直保留在身边的一副无字棋是由()传给他的? A. 捡破烂老头儿 B. 师傅 C. 脚卵 D. 母亲 参考答案:D 9. 《春之声》是王蒙的代表作,是一部关于()的小说。 A. 爱情

中国现当代文学试卷试题.docx

中国现当代文学专题研究(1) 复习资料 贾文丰 河南电大 二 OO五年十一月

前言 《中国现当代文学专题研究( 1)》的考试范围为课本内容。考题类型一般分为四个部分,即填空、单项选择题、简答题、论述题。同学们在答题中要注意简答题与论述题 的根本区别:论述题必须有要点、举例、分析(甚至是自己的独到见解),而简答只答要点即可,不用展开分析。 希望同学们在复习中牢记“全面复习,重点掌握” 八个字,在全面复习课本内容的基础上,重点掌握本资料的内 容。这里所要说明的是,本资料的论述题“提示”内容不 是唯一的,仅供参考,同学们可根据具体情况适当发挥。 最后预祝大家取得较为理想的成绩。 贾文丰 2005年 11 月

第一讲鲁迅研究四题 一、填空 1.鲁迅,原名,字,1881年生于绍兴,是新文化运动的主将,我国文学的奠基人。[周树人;豫才;现代] 2.“五四”新文化运动中著名的“周氏兄弟”是指周 树人和。[周作人] 3.散文《》用精神分析的方法写道学 家对一个乞丐女孩的非分之想,既是对封 建道学家虚伪面目的揭露,也是对人性弱点的深入探讨。 [肥皂;四铭] 4.鲁迅曾受严复译述的赫胥黎的的影响,接受了进化论的思想。[《天演论》] 5.鲁迅在小说《铸剑》的开头,这样写道:“ 刚和他的母亲睡下,老鼠便出来咬锅盖,使他听得发 烦。”[眉间尺] 6.爱姑是小说《》中的主人公。[离婚] 7 .鲁迅在小说集《彷徨》的扉页上引用了《》中的两句诗:“路漫漫其修远兮,吾将上下而求索” 。[离骚] 8.鲁迅在给他的朋友的信中说,他 因为偶读《资治通鉴》,才醒悟到中国人上是一个食人民

中国现当代文学史下学期复习资料

中国现当代文学史 第二十二章赵树理 一、与二、三十年代描写乡土题材的众多新文学作家相比,赵树理在表现农民方面有哪些新的突破?试结合赵树理小说的人物塑造与基本主题来加以说明。 答:1、描写特定历史时期新的生活、新的人物,紧密配合了社会变革有“实效性”。能直接融入广大农民的文化生活中,这是以往任何一位新文学作家没有做到的。 2、以往描写农民的新文学作品,都是以人道主义观点发现和同情农民,赵树理则更进一步,直接与农民对话,展示农民新的道德精神风貌以及所面对的矛盾。 3、以往作家包括鲁迅,多写农民的痛苦与创伤,赵树理则写农摆脱旧的文化习俗的艰难,但更注重表现精神上的“翻身”,通过农民精神、心理和人与人关系的变化,来显示农民“改造”的艰巨性。 4、文学语言与形式的创造方面,直接实现了民族化与大众化的统一。 二、如何理解赵树理出现的文学意义。 答:赵树理的创作顺应了大众化的文艺方向,这种“方向性”的提倡对整个解放区文学乃至五六十年代文学,都影响巨大。 赵树理创作现象的出现是以解放区特定的历史环境为前提的。在解放区,以农民为主体的普通民众在推翻了封建统治之后获得了初步的经济和政治的翻身之后,随即要求拥有属于他们自己的比较通俗而又有新的时代特点的文化艺术,呼唤贴近他们生活的能与他们气息相通的作家。赵树理

以及大批实践了“赵树理方向”的作家适应了这种历史要求。这其实是新一代作家,这代作家与人民群众,特别是农民有着最亲切、最深刻的血肉般的精神联系。赵树理即是深深根植于农村,从思想气质到生活习惯都彻底农民化了的。 赵树理追求大众化主要是出于一种生活实践的内在要求,是与农民进行精神对话的内在需要,而不是自上而下的赐给,能够忠实的反映农民的思想、情绪、意识、愿望及审美的要求,并真正能为普通农民所接受。这批作家首先是从事革命的实际工作者,然后才是作家。 三、分析赵树理小说语言形式的创新,并重点说明哪些方面对传统小说做了扬弃和改造。 答:赵树理的小说多采用评书体的现代小说形式,以说唱文学为基础。1、赵树理小说扬弃了传统章回体小说的程式化框架,而汲取了讲究情节连贯性、完整性的特点。 2、把小说当通俗故事写,将情节描写和人物塑造融化在故事叙述中,保留口头性文体的特点,而又比一般传统小说明快简约。 3、语言上具有口语化特点,艺术性与通俗性结合达到了很高的境界。 第二十三章小说(三) 一、简述40年代暴露讽刺小说的创作状况 答:暴露讽刺小说的浪潮在40年代由张天翼带头掀起,涌现出了一批优秀作家。 1、1938年张天翼在《文学阵地》上发表讽刺名作《华威先生》,并因而在国统区内掀起抗战文艺要不要暴露的长时间的争论。小说塑造了一个“包

现当代文学三十年

第一编第一个十年(1917—1927) 1.1915年9月,陈独秀发表《新青年》标志新文化运动的开始;1917年胡适发表《文学 改良刍议》是文学革命的第一篇宣言。 2.文学研究会于1921年1月在北京成立,发起人周作人、沈雁冰、许地上、王统照等等; 月刊《小说月报》;写法上倾向于19世纪俄国和欧洲的现实主义,也借鉴自然主义。 3.文学革命取得重大胜利是白话文推翻文言文,白话文获得全面的推广; 4.创造社于1921年6月在日本东京成立,成员:郭沫若、张资平、郁达夫等等,都是在 日本留学的学生;创造社的文学活动以“五卅”为界分前后期,前期为艺术而艺术,后期同情无产阶级革命; 5.新月社、语丝社 6.鲁迅主要作品《呐喊》《彷徨》 深刻思想主题:国民性与人性主题 (1)对旧中国不幸人生的艺术概括(例如啊Q的不幸人生) (2)对封建礼教“吃人”本质的彻底揭露(《狂人日记》《祝福》) (3)对国明精神弱点的揭露批判(阿Q精神、阿Q主义) (4)对普遍存在的人与人之间隔膜,冷酷关系的揭露批判(祝福中的人们把祥林嫂的悲剧作为茶余饭后的谈资 (5)对知识分子悲剧命运的思考(伤逝中) (6)对美好人性的赞颂(一件小事中车夫撞了人之后。。。) 7.小说情节,结构模式:(1)看/被看模式,例如《示众》里面因为一个示众的罪犯而引 起的人们的聚集,将看与被看体现得淋漓尽致.罪犯被人看,也在看别人,而围观的人们在相互的看,又被看; (2)离去-归来-再离去的还乡模式,例如《故乡》,小时候看到的闰土形象,后来出去读书回来时再看到润土,此时的形象完全不同了,后面又离开了故乡,体现了这一模式; 8.阿Q的精神特征:一般特征:遵守“男女之打防”,盲目排外;主要特征:精神胜利 法,虚妄自大,麻木健忘,自轻自贱,化丑为美,欺软怕硬; 9.问题小说,针对社会现象,人生问题,提出问题,试图解决问题核心,人生目的,意义, 价值题材;主题:个性自由,恋爱婚姻,伦理道德,妇女解放故事社会(问题)代表作

中国现当代文学专题模拟试题及答案

中国现当代文学专题模拟试题及答案 一、填空题(每空1分,共20分) 1.鲁迅原名周树人,1881年生于绍兴,是新文化运动的主将“周氏兄弟”之一。 2.郭沫若与郁达夫等人创办的创造社,1921年成立于日本东京。 3.鲁迅给他的朋友许寿裳的信中说,他因为偶读《资治通鉴》,才醒悟到中国人尚是一个食人民族。 4.所谓三步的阅读法,即:第一步直观感受,第二步设身处地,第三步名理分析。而“文学史读法”往往偏重于名理分析。 5.爱姑是小说《离婚》中的主人公。 6.郭沫若的名诗《炉中煤》以恋歌的形式表达对祖国的爱,愿意为她掏出“火一样的心肠”。 7.鲁迅在小说集《彷徨》的扉页上引用了《离骚》中的两句诗:“路漫漫其修远兮,吾将上下而求索”。 8.郭沫若在《晨安》一诗里,以“晨安”问候的外国人士,除了诗人外,还有政治家林肯和华盛顿。 9.小说《风波》以张勋复辟为背景,通过鲁镇七斤家里的一场小小风波,写出了乡村社会的死水微澜。 10.对郭沫若影响最大的美国诗人是惠特曼。 11.《呐喊》的最后一篇小说《社戏》是作者一段少年时代与农民朋友交往的美好回忆。 12.在40年代的郭沫若研究中,最值得注意的是周扬发表于1941年11月16日延安《解放日报》上的文章《郭沫若和他的〈女神〉》。 13.在小说《祝福》中,祥林嫂原是决心守寡的,她逃到鲁(四老爷)家为仆,就是为了逃避婆婆令她再嫁的逼迫。 14.1959年上**艺出版社出版的楼栖的《论郭沫若的诗》,是一部力图用马列主义观点作家作品分析的专著,其中,最为关注的是郭沫若的“创作道路”和《女神》的“时代精神”等问题。 15.鲁迅笔下的阿Q是未庄的雇农,上无片瓦,下无插针之地,全靠打短工维持生计。 16.郭沫若在新文学的第一个十年里,就写出了话剧《卓文君》、《王昭君》和《聂嫈》,即著名的《三个叛逆的女性》。 17.在鲁迅笔下的知识分子形象中,有一类属于在封建科举制度下一心求功名的旧文人,除了《孔乙己》中的孔乙己外,还有《白光》中的陈士成等。 18.鲁迅的名言“人必生活着,爱才有所附丽”出自他的小说《伤逝》。 19.曾以一部《女神》开中国现代诗歌浪漫主义先河的郭沫若,50年代以后诗风大变,从一位旧时代的诅咒者变成了新时代的热情歌手,但他这时的诗歌多为应制之作,艺术上已不足观,但也以惊世骇俗的新观点创作了两部历史剧《蔡文姬》和《武则天》。 20.鲁迅历史小说集《故事新编》中的作品几乎全以两个字命名,如《铸剑》、《奔月》、《出关》等,只有《不周山》是三个字,后来,这篇小说也改名为《补天》。 二、单项选择题(每题1分,共10分) 1.郭沫若与鲁迅一样,他东渡日本的最初目的是为了(B )。 A.学习考古学B.学习医学 C.学习文献学D.学习文学 2.在鲁迅小说中,有关于一个知识分子的著名比喻:“蜂子或蝇子停在一个地方,给什么来一吓,即刻飞去了,但是飞了一个小圈子,便又回来停在原地点”。这个比喻出自(B )。 A. 《孤独者》B.《在酒楼上》 C.《孔乙己》D.《伤逝》

中国现当代文学学习感受

中国现当代文学学习感受 一学期的中国现当代文学课程就要结束了。总的来说,收获颇多。 我最大的感受就是把这一时期的文学发展脉络梳理清楚了。对鲁迅,矛盾,沈从文,钱钟书,郭沫若,余光中等作家的作品,我在课本,课外阅读中看过一些。我了解的都是作家和作品本身的特点,内容。而对于作家的流派,思想渊源,他们之间的关系了解很少,就像英国诗人约翰说的那样,他们都是一座座孤岛,无法相连。 学习完现当代文学后,我知道了五四文学,30,40年代文学,现实主义文学,80.90年代文学,现代小说,散文,戏剧等等。在时间上,流派上把这些作家放在了属于他们的位置上,算是大概理清了中国现当代文学的脉络。把一座座孤岛连成了一片大陆。我比较喜欢历史,上高中的时候看历史书,就感觉很多地方没有说到,比如南北朝,比如五代十国等内容,完全被省略了。后来看了范文澜先生的《中国通史简编》才把这一块历史空白填补上。我认为中国现当代文学起到了同样的作用,梳理清楚了一段时间的文学发展历史。 其次,是利用课余时间读了几本书。忘记了哪位大家说过:文学课就应该多读一些文学的书。讲到现代散文的时候,我突然想到了购物车正好有几本散文的书,就买了周国平《我喜欢生命本来的样子》《山川岁月长》,还有林徽因《你是人间四月天》,前

两本已经读完。我非常喜欢他们这种淡然却又富有激情的生活态度。后来又简单回看了一遍台湾作家袁哲生的《寂寞的游戏》,书中对生与死的界限,自我存在的意义等进行了思考,我深受启发。 还有,是老师课上留出的思考时间我觉得很有用。不仅可以用来思考讨论的问题,和大家互相讨论自己的观点。在不断的交流中碰撞出思维的火花。还可以用来复习上传的教学课件,找到本节课的学习重点,进行初步的记忆,节省了我们课下的复习时间。根据艾宾浩斯遗忘曲线,学习完立刻复习的效果也会更好。从长远来看,对通过期末考试也是有利的。可以说是一举多得的事情。最后是我的一点想法。中国现当代文学史的理论性太强,单纯的学习时间,流派,代表作家,作品这些内容会感到很枯燥他们距离我们的生活还是太远了。课上讲过的不少作品我们是没有阅读过的,依靠课件的几行文字很难能体会到作品的精髓。不少经典的文学作品都已经拍成了电影,电视剧,可以选取比较符合原著,受到大众认可的版本,在课上播放。时间有限,可以播放片段。相对于文字,视频更加直观,便于我们去理解作品中的意蕴和丰富内涵。视频片段可以作为一种很好的教学补充资料使用。这些是我在学习过程中的一些收获和想法。每一次的学习经历都是宝贵的,我希望它能陪伴我继续前行。在以后的学习旅程中越走越远,持之以恒,坚持不懈

中国现当代文学名词解释

独幕话剧《终身大事》 作者胡适。1919年3月发表于《新青年》6卷3号是中国最早运用现代话剧形式表现五四时代精神的剧作。剧本描写一个中产家庭的独生女田亚梅为争取婚姻自主而离家出走的故事。剧情简单,受易卜生的影响,但反封建的主题鲜明,它的出现对以后的社会问题剧的创作和演出有推动意义。 爱美剧 “五四”文学革命开展了对中国旧剧的讨论,批判堕落的文明戏,翻译介绍欧美话剧。在此基础上,一些以陈大悲为代表的戏剧家提出了“爱美”的口号(英文Amate ur 的音译,意为非职业戏剧,不以营利为目的。)由此肇始了20年代初期遍及南北各地的“爱美剧”运动,打破了因为文明戏衰落儿形成的新剧舞台的沉寂,成为五四以后创造现代话剧的重要实践。 中国左翼作家联盟 于1930年成立于上海霞飞路。代表作家有鲁迅、冯雪峰、柔石等。代表刊物有《创造月刊》《拓荒者》《萌芽》等。左联以《中国左翼作家联盟理论纲领》为纲,以鲁迅《对左翼作家联盟的意见》为总结,提倡和实践无产阶级革命文学,对中国现代文学的发展产生的影响是深远而持久的 汉园三诗人 30年代中国现代派诗歌创作中三位风格独异的诗人:何其芳、李广田、卞之琳,1936年出版了合集《汉园集》(商务印书馆),内收何其芳《燕泥集》、李广田《行云集》、卞之琳《数行集》,因此而得名。他们注重以诗歌传达独特的气质:何其芳主要表现青年人朦胧的理想和淡淡的忧伤;李广田的诗歌,风格质朴,蕴藉深沉;卞之琳善于在不露声色中深含着情感与哲理,对现代诗歌的客观化、非个人化等艺术手法进行了有益的探索,文字奇巧。 新感觉派 新感觉派是30年代海派文学中重要的一支,是活跃于20年代末至30年代前半期的一个现代主义小说流派。新感觉派的主要阵地是《无轨列车》、《新文艺》和《现代》等刊物,主要作家是施蛰存、刘呐鸥、穆时英,此外还有黑婴、徐霞村、叶灵凤等。是中国最完整的一支现代派小说。

中国现当代文学教学大纲

《中国现当代文学优秀作品赏析》课程大纲 【课程类别】公共课 【学分数】4 【适用专业】学院所有本专科专业。 【学时数】64 【编写日期】2014年8月 一、教学目标: 通过对该课程的学习,让学生了解中国现代文学历史的发展进程及其各阶段的主要特点,并通过对重要作家作品的感悟、鉴赏、分析来提高学生的文学素养,涵养学生的中文底蕴,促进其阅读能力、表达能力、写作能力、欣赏能力和思维能力的养成,进而为他们外语学习水平的提高提供帮助。 二、教学内容和学时分配 河北外国语学院“准职业人”培养授课计划

第二、三章“五四”文学革命及鲁迅作品赏析《狂人日记》、《伤逝》、《灯下漫笔》(6课时) 主要内容: 1、“五四”文学革命 2、鲁迅作品《狂人日记》、《伤逝》、《灯下漫笔》赏析 教学要求: 1、了解“五四”文学革命的背景、意义以及鲁迅在“五四”文学革命实践中的 地位和作用。 2、赏析《狂人日记》 “狂人”形象及其象征意蕴分析; 作品在艺术上的独特创造:日记体的结构模式、现实主义和象征主义相结合的表现手法、两个对立叙述者(“我”与“余”)的双重叙述视角。 3、《伤逝》赏析 把握《伤逝》的创作背景、故事内容、艺术特征和主题思想并能对其中的悲剧原因与意义做出自己的分析。 4、《灯下漫笔》赏析 理解本文以小见大的构思特点;赏析鲁迅杂文“嬉笑怒骂皆成文章”的为文特点及其幽默犀利的语言风格;体会作者思考历史的过程中所流露出来的深沉情感和对封建主义暴政的憎恨、对国民奴性人格的同情。 第四章郭沫若新诗的开创新及《女神》赏析(2课时) 主要内容:郭沫若新诗开创性;《女神》赏析 教学要求:通过对《女神》的赏析了解郭沫若新诗创作的开创性。 1、通过《女神》典型篇章的解读,了解《女神》应“五四”精神激发和感召而生,并进而感受其时代精神。 2、通过《女神》典型篇章的解读,理解其在诗歌形式上的突破性。突破了旧格套的束缚,创造了雄浑奔放的自由诗体。为“五四”以后自由诗的发展开拓了新的天地,成为我国新诗的奠基之作。

最新中国现当代文学填空题资料

1.1915年9月,陈独秀主编的《新青年》的创刊,是新文化运动开始的标志。2.《新青年》杂志第1卷原名《青年杂志》。 3.新文化运动的主要口号是“拥护德先生(民主)”和“拥护赛先生(科学)。”4.1917年1月和2月,《新青年》杂志分别发表了胡适的《文学改良刍议》和陈独秀的《文学革命论》,标志着文学革命的开始。 5.在文学革命中,胡适提出的“八事”和陈独秀提出的“三大主义”,成为文学革命的主要内容。 6.“学衡派”得名于1912年1月在南京创刊的《学衡》杂志。 7.《甲寅》由章士钊主编,1914年创刊于呐喊日本东京。 8.《呐喊》和《彷徨》是鲁迅在“五四”运动前后以现实题材创作的两部小说集。 9.1912年1月成立于北京的文学研究会,是文学革命后出现的第一个新文学社团。 10.由周作人、郑振铎、沈雁冰等十二人共同发起成立的文学研究会的会刊是改革后的《小说月报》。 11.以文学研究会为中心,以叶圣陶、冰心、许地山、王统照、庐隐等为代表的“人生派”,是当时影响最大的小说流派。 12.叶圣陶的小说,在题材上,教育界的生活占有很大比重,他笔下的人物又以教育界的知识分子居多,故又称“教育小说”。 13.1921年成立于日本东京的创造社,是“五四”时期与文学研究会齐名的另一个重要的新文学社团。 14.创造社的主要刊物有1922年5月在上海创刊的《创造》季刊和 后来陆续创办的《创造周刊》、《洪水》、《创造月刊》、《文化批判》等。15.以创造社为中心,以郁达夫、郭沫若、张资平为代表的抒情小说派,是当时最重要的浪漫小说流派。 16.郁达夫、郭沫若等人的小说创作,主要可分为两大类,一类是以自己身边的日常琐事为题材的“身边小说”,另一类是以古代或外国的故事为题材的“寄托小说”。 17.1921 年出版的郁达夫小说集《沉沦》,是中国现代文学史上出版的第一部短篇小说集。 18.“乡土文学派”是在鲁迅影响下形成的一个小说流派。 19.胡适的《尝试集》是中国现代文学史上的第一部新诗集。 20.胡适发表于1917年2月《新青年》上的《白话诗八首》,是中国现代文学史上出现最早的白话诗。 21.出版于 1921 年8月的《女神》,是郭沫若的第一部新诗集,也是中国现代文学史上的第二部新诗集,是白话新诗真正取代文言旧诗的标志。 22.“小诗派”以冰心为代表。 23.小诗的创作主要受印度诗人泰戈尔和日本俳句的影响。 24.冰心于1923年和1930年出版的两部小诗集分别是《繁星》和《春水》。 25.“湖畔诗人”得名于1924年4月在杭州成立的“湖畔诗

中国现当代文学(一)试卷A卷参考答案.doc

广东外语外贸大学2007-2008学年度第一学期 《中国现当代文学(一)》试卷(A卷)2008. 1 参考答案 汉语言(涉外文秘)专业2007级 班别:学号:姓名:成绩: 一、填空题(共10空。每空2分,共20分) 1.1917年1月,《新青年》刊出胡适的《文学改良刍议》,它从“八事”入手,集中指责旧文学的流弊,要求以白话文学为正宗,由此宣告五四文学革命的正式开始。 2.1917年2月,陈独秀发表《文学革命论》明确提出“三大主义”,对整个旧文学宣战,把晚清以来的文学改革运动推向了高潮。 3.20年代的小说创作先后出现了问题小说、乡土小说、自叙传小说等创作现象,使新文学的20年代小说呈现出纷繁多姿的局面。 4.鲁迅创作的《故事新编》在取材和写法上都不同于《呐喊》和《彷徨》,作者认为,这是一部“神话、传说及史实的演义”的总集。 5.1916年前后,胡适提出了“作诗如作文”的诗学观念,后来他又提 出“诗体大解放”的曰号。他于1920年出版《尝试集》,这是中国新诗史上的第一部诗集。 6.1926年4月,《晨报》副刊《诗镌》创刊,标志着新月诗派的形成,这个诗派的 代表诗人有闻一多、徐志摩° 7.早期象征诗派发生于1920年代中后期,它主要受法国象征主义诗歌的影响,这个诗派的代表诗人是李金发。 8.郭沫若的《女神》一问世,便以情感的大解放、诗体的大解放,宣告诗坛“胡适时代”的结束,和真正的现代自由体新诗时代的到来。 9.20年代初期遍及南北各地的“ 爱美剧”运动,打破了文明戏衰落而形成的新剧舞台的沉寂,成为五四以后创造现代话剧的重要实践。 10.周作人是语丝社重要的散文作家,他的平和冲淡的小品散文在艺术上达到了很高的成就。他提倡“美文”,促进了艺术性散文的发展。

中国现当代文学试题

一、填空题(每空1分,共15分) 1、五四时期双峰并峙的两大新文学社团是和。 2、1918年4月,胡适发表,以“国语的文学,文学的国语“来概括文学革命的宗旨,意在将文学革命与国语运动结合起来,扩大文学革命的影响 3、中国现代文学史上第一部现代白话短篇小说集是,第一部现代长篇小说是,第一部新诗别集是。 4、“五四”以后,以描写小市民和中、小知识分子的“灰色人生”而著称,他这方面的代表作是。 5、1923年,同时出版了冰心的和,以及宗白华的,引起了人们对“小诗体”的关注和兴趣。 6、闻一多的新诗诗集只有两部:和。 7、1935年下半年到1936年上半年,左翼文学内部发生了“两个口号”的论争,即和之 争。 二、单项选择题(每小题1分,共10分) 1、标榜以“昌明国粹,融化新知”为宗旨的派别是() A甲寅派B学衡派C鸳鸯蝴蝶派D新月派 2、提出“人的文学”的是() A胡适B陈独秀C李大钊D周作人 3、下列哪一社团对中国现代散文发展作出了重要贡献?() A.莽原社 B、未名社 C.语丝社 D.浅草社 4、茅盾所谓“中国布尔乔亚开山的同时又是末代的一位诗人”指的是( )。 A.徐志摩 B.闻一多 C.冯至 D.李金发 5、“我来了,我喊一声,迸着血泪,/‘这不是我的中华,不对,不对!’”以上诗句出自于 闻一多的:( ) A.《忆菊》 B.《一句话》 C.《发现》 D.《死水》 6、尚洁是哪篇小说中的人物?() A《命命鸟》B《缀网劳蛛》C《商人妇》D《湖畔儿语》 7、“祖国呀,祖国!我的死是你害我的!你快富起来,强起来吧!你还有许多儿女在那 里受苦呢!“这句话出自() A《孤独者》B《超人》C《在酒楼上》D《沉沦》 8、“我是我自己的,他们谁也没有干涉我的权利!”喊出这妇女个性解放呼声的人物 形象是( ) A.子君 B.莎菲 C.爱姑 D.曾树生 9、郭沫若的自叙传小说是()。 A.《瓶》 B.《漂流三部曲》 C.《爱情三部曲》 D.《南冠草》 10、《一只马蜂》的作者是() A欧阳予倩B田汉C洪深D丁西林 三、多项选择题(错选、多选、少选均不得分,每小题2分,共10分)

中国现当代文学名著导读

中国现当代文学名著导读(2)测试题(一) 一、填空(每空1分,共10分) 1、______是汪曾褀回忆童年的作品,描写了小和尚明海和英子姑娘朦胧的爱情故事。 2、王蒙《春之声》中所用的基本结构方式是主人公的______。 3、阿城的《棋王》描写了一个外号叫“棋呆子”的知青______的故事。 4、老舍的小说______讲述了一个满族北京市民衰败的故事。 5、“她不但自己爱赊,而且颇看不起不敢赊,不喜欢赊的亲友。虽然没有明说,她大概可是这么想:不赊东西,白作旗人!”这个“她”是《正红旗下》中______。 6、在2006年召开的中国作协大会上,____ __ 被推选为新一任的作协主席。 7、短篇小说《锻炼锻炼》是的作品。 8、当十月的风再次翻动安详的落叶,儿子忽然意识到:“这园中不单是处处有我的车辙,有过我的车辙的地方也都有过母亲的脚印。”这句话出自的作品《》。9、《母亲》是翟永明组诗《》中的一首。 二、简答(每题10分,共40分) 1、以《故里三陈》为例,试析汪曾祺在表现人物上的独特手法? 2、“他恍惚看到阳光下的萝卜地一片通红,好像遍地都是火苗子”“他看到一个孩子正跪在那里,举着一个大萝卜望着太阳。孩子的眼睛那么大,那么亮,看着让人难受”“黑海钻进了黄麻地,像一条鱼游进了大海,扑簌簌黄麻叶儿抖,明晃晃秋天阳光照。黑孩——黑孩”。———莫言《透明的红萝卜》 由“阳光”、“通红的土地”、“孩子”以及“寻找”的动作,这些因素共同构成的画面,给了你怎样的感觉? 3、《许三观卖血记》中,人物的对话和语言不仅是交代叙事背景、故事情境、和结构转换的主要载体,而且在形式上采取了多种重复的方式,试举例说明,并简略分析其效果。 4、怎样理解戏剧艺术的语言特征? 三、分析本学期精读篇目中的一篇作品,并写成一篇文学评论。(50分) (要求:自拟标题,观点明确,自圆其说,语言流畅,逻辑清晰,有文采。不得少于1000字。) 中国现当代文学名著导读(2)测试题(一)答案 一、填空(每空1分,共10分) 1、《受戒》 2、意识流 3、王一生 4、《正红旗下》 5、大姐的婆婆 6、铁凝 7、赵树理 8、史铁生《我与地坛》 9、女人 二、简答(每题10分,共40分) 1、以《故里三陈》为例,试析汪曾祺在表现人物上的独特手法? ①小说多运用白描--烘托的艺术手法给人物状貌传神。《陈小手》中,对陈小手的“手”进行了白描式的刻画,突出性格特征,人物形象生动鲜明。 ②善于抓住人物性格某一最富特征的细节加以点拨,使人物活起来。如陈小手一篇中,陈小手给团长的太太看病,对“太太”没有多少介绍,仅抓住“杀猪也似的乱叫”这一点,

中国现当代文学作家

中国现当代文学 一、中国现代文学主要作家 1、鲁迅 鲁迅(1881-1936),原名周樟树,字豫山,后改名周树人,字豫才,浙江绍兴人。中国现代文学的奠基人,现实主义小说创作的代表作家。“鲁迅”是其1918年发表《狂人日记》时开始使用的笔名。小说代表作有《狂人日记》《药》《孔乙己》《故乡》《阿Q正传》《祝福》《孤独者》《伤逝》等。小说集有《呐喊》《彷徨》和《故事新编》。散文诗集有《野草》。散文集有《朝花夕拾》。主要杂文集有《热风》《坟》《华盖集》《而已集》《二心集》《三闲集》《花边文学》《伪自由书》《且介亭杂文》等十四部鲁迅在现代文学史上的地位 鲁迅是中国现代文学的开创者、奠基人,同时又是一座高峰。 第一,鲁迅的文学创作是为了改造国民的劣根性,是为了重塑和振兴民族精神,是为了推进中华民族现代化的历史进程,他将文学作为改造中国社会的根本途径,他的创作是真正的为人生而艺术 第二,鲁迅决不只是一个作家,更是一个思想家,其作品的思想深度与众不同。这种深度来自他丰富的生活经历及深厚的文化修养。少年时代的鲁迅经历了家道中落,饱尝人间冷暖,体悟到人生真相。青年时代的他广为接纳中外文化,弃医从文,确立人生志向。他亲身经历了重大的社会变革,对现实有清醒深刻的认识,这些都决定了其文学成就远远高于其他作家。鲁迅的创作始终饱含着对民族劣根性的批判。这些都对中国现代文学产生了广泛而深远的影响第三,审美方面,鲁迅有对传统文化的深切体会,打下了良好的中国古典文学的基础。在南京求学和在日本留学期间,又大量阅读了西方古典美学著作,接触了最新思潮,这些为他后来从事文艺学术事业提供了丰富的营养。附录一文学常识 2.胡适 胡适(1891-1962),原名嗣糜,学名洪骍,笔名胡适,字适之,安徽绩溪人。中国现代著名思想家、学者、诗人。以倡导白话文、领导新文化运动闻名于世。1918年加入《新青年》编辑部,大力提倡白话文,宣扬个性解放、思想自由,与陈独秀同为新文化运动的领袖。他的文章从创作理论的角度阐述新旧文学的区别,提倡新文学创作,翻译法国都德、莫泊桑、挪威易卜生的部分作品,又率先从事白话文学的创作。他于1917年发表的白话诗是现代文学史上的第一批新诗。他的《尝试集》是中国现代文学史上第一部白话诗集,开新文学运动之风气,是胡适里程碑式的著作。胡适一生的学术活动主要在文学、哲学、史学、考据学、教育学、红学几个方面,主要著作有《中国哲学史大纲》(上)《尝试集》《白话文学史》(上)和《胡适文存》(四集)等。他在学术上影响最大的是提倡“大胆的假设、小心的求证”的治学方法 3.茅盾 茅盾(1896-1981),原名沈德鸿,字雁冰,现代著名作家,“五四”新文学运动的先驱之一。主要作品有《蚀》三部曲(《幻灭》《动摇》《追求》)、《子夜》、“农村三部曲”(《春蚕》《秋收》《残冬》)、《林家铺子》,散文《风景谈》《白杨礼赞》。《子夜》是我国现代文学史上第一部现实主义长篇杰作,显示了左翼文学阵营的战斗实绩 4.郭沫若 郭沫若(1892-1978),原名郭开贞,号尚武,是我国杰出的作家、诗人和戏剧家,也是历史学家和古文字学家,是继鲁迅之后中国文化战线上的又一面旗帜。主要作品有《女神》(包括《凤凰涅槃》《女神之再生》《炉中煤》等),历史剧作有《棠棣之花》屈原》《虎符》《高渐离》《孔雀胆》《蔡文姬》《武则天》等。《女神》是一部杰出的浪漫主义诗集,是我国新文学史上第一部不朽的诗歌作最,开创了一代新诗风,奠定了新诗运动的基础5.巴金巴金(1904-2005),原名李尧棠,字芾甘,现代著名作家、翻译家。小说代表作有长篇《灭亡》及续篇《新生》、“爱情三部曲”(《雾》《雨》《电》)、“激流三部曲”(《家》春》《秋》)、《火》《憩园》《第四病室》

中国现当代文学第七章++30年代小说

第七章:三十年代的小说 三十年代即第二个十年,1927——1937年的小说,这是现代文学史上小说创作的高峰期。这时期,政治和商业对小说的介入十分明显,以至造成以“左联”为核心的左翼,远离文学党派性和商业性的“京派”,和最接近读书市场的“海派”。我们这节课先来学习左翼小说。 第一节左翼文学 一、“左联”早期小说 30年代小说一个重要的文学现象,就是“革命+恋爱”的小说模式的出现,即“普罗小说”的出现。 (一)、“普罗小说” 主要成员:主要是太阳社成员,如蒋光慈、洪灵菲、楼建南,还有后期创造社成员郭沫若、郑伯奇、华汉等。 左联准备期间的小说,以蒋光慈为代表。“普罗小说”的代表作家也是蒋光慈。左翼文学中,蒋光慈影响最大,是革命文学的元老。 1、蒋光慈 蒋光慈(1901——1931),又名蒋光赤,安徽六安人,与胡适同乡。1924年从苏联回国后,积极倡导无产阶级革命文学,并发起组织了革命文学社团太阳社,先后主编了《太阳月刊》、《新流月刊》、《拓荒者》等鼓吹左翼革命文学的刊物,积极推进无产阶级革命文学运动的发展。《新梦》是蒋光慈的第一部诗集,也是中国现代文学史上第一部为十月革命和社会主义新生活尽情歌唱的诗集。蒋光慈的第二部诗集《哀中国》。 1925年五卅运动中写有第一部中篇《少年漂泊者》(1926),短篇集《鸭绿江上》(1927)。1927年又完成了反映上海工人起义的《短裤党》(1927),较早地描写了工人运动中的共产党员与先进工人。大革命失败后,又写了中长篇小说《丽莎的哀怨》,《野祭》(1927),《冲出云围的月亮》(1930)、《菊芬》(1928)、《最后的微笑》(1928),文学出版界进入了一个“蒋光慈时代”。 由于蒋光慈当时在普罗文学中有较大的影响力,而“革命”与“恋爱”又颇符合当时的一些革命青年的口味,所以这种模式一经问世,便在左翼文坛中迅速蔓延开来。 2、华汉 华汉(即阳翰笙1902——1993),曾参加过创造社,是初期普罗文学的一位多产作家。创作有长篇小说《地泉》三部曲(包括《深入》《转换》《复兴》三个中篇)等。《地泉》不仅是作者的代表作,而且是一部对初期革命文学创作产生过重要影响的作品。作者在较为广阔的社会生活的背景下,力图展现1927年以后中国革命从低潮重新走向高潮的时代特征以及中国革命的前途和出路。但由于作者缺乏深入的生活感受和受到当时“左”倾路线的影响,加上人物描写的“脸谱主义”和情节结构的“方程式,”致使作品带有图解革命运动,艺术表现概念化的毛病。1932年重版时,在书前特意附上了瞿秋白,郑伯奇,茅盾,钱杏邨和作者华汉的五篇序言,这些序言从不同角度把《地泉》放到中国普罗文学创作的历史发展进程中加以评述,并以此总结了初期普罗文学的得失。 (二)、柔石和胡也频的小说 1、柔石 柔石(1902——1931),早期有短篇《疯人》集,长篇《旧时代之死》,中篇《三姊妹》等,善于描写青年的爱情苦闷,富于浪漫气息。后期的代表作,有中篇小说《二月》,短篇《人鬼和他的妻的故事》、《为奴隶的母亲》。这些小说都超离了当时概念化的风尚,有较高的艺术水准。

相关主题
文本预览
相关文档 最新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