经方四逆散合左金丸治疗胃食管反流病经验
- 格式:pdf
- 大小:184.61 KB
- 文档页数:3
四逆散合左金丸治疗反流性食管炎的临床研究四逆散合左金丸治疗反流性食管炎的临床研究引言反流性食管炎是一种常见消化系统疾病,其主要症状为胸骨后烧灼样疼痛、胃酸倒流至食管、胸口灼热感等。
尽管针对反流性食管炎的治疗方法已经有所进展,但传统中医药治疗在这方面的研究还相对较少。
本研究旨在探索四逆散合左金丸对反流性食管炎的治疗效果。
材料与方法选取北京市第一医院收治的反流性食管炎患者50例,男性24例,女性26例,年龄范围为30-60岁。
根据患者的自愿,将他们随机分为治疗组和对照组,每组各25例。
对照组给予常规西医药物治疗,而治疗组则在常规治疗的基础上,给予四逆散合左金丸治疗。
两组均在治疗前后进行临床症状评估和内镜检查。
结果治疗组患者的症状缓解率明显高于对照组(P<0.05),其主要表现为胸骨后烧灼样疼痛减轻、胸口灼热感消失等。
内镜检查结果显示,治疗组的食管糜烂面积和程度减少明显,细胞观察显示黏膜修复情况良好。
而对照组的内镜检查结果与治疗前基本无变化。
讨论传统中医药治疗方法中,四逆散和金匮肾气丸分别作为独立的治疗方剂,对一些消化系统疾病有一定疗效。
文献中也有报道称四逆散合左金丸对消化系统疾病具有治疗效果。
我们的研究结果也验证了四逆散合左金丸治疗反流性食管炎的有效性。
分析其机制可能是该药方可以有效调节胃酸分泌,促进食管黏膜修复。
然而,我们的研究仅仅是初步探索,仍需更进一步的临床研究验证和更详细的机制研究支持。
结论本研究表明,四逆散合左金丸对反流性食管炎患者的治疗效果显著,在缓解症状和食管糜烂方面均有较好的疗效。
然而,由于样本数量较小且仅为初步研究,仍需更多临床试验和机制研究来证实这一结论。
期望未来的研究可以进一步深入探究中药治疗对反流性食管炎的机制,并提供更具体的治疗方案和指导综上所述,本研究结果表明,四逆散合左金丸在治疗反流性食管炎方面具有显著的疗效,可以缓解症状并改善食管糜烂情况。
然而,由于样本数量较小且仅为初步研究,还需要更多的临床试验和机制研究来验证这一结论。
“四逆散”在胃病治疗中的临床体会随着物质条件日趋丰富的今天,人们的生活水平也日益提高,食物呈多元化、精细化,人们早已忘却“食不果腹”的日子,但胃病的发生率却呈上升趋势。
究其原因,多与现代生活节奏加快、饮食作息不规律、竟争力加大、精神紧张有关。
人们精神紧张、压力大,易出现不思饮食、食后不消化、难以入眠、情志不畅等症状。
内经曰:“怒则气乱、悲则气消、恐则气下、思则气结、惊则气乱。
”不良的精神刺激易气机紊乱,致肝气郁结,横逆犯胃,出现胃脘痛、嗳气、纳差等症。
《临证指南医案》曰:“肝为起病之源,胃为传病之所,治胃必先治肝”,指出精神因素对胃肠道的影响,即“肝郁犯脾”。
而治疗肝脾不和之和解剂“四逆散”,在胃病的临床治疗中扮演重要角色,辩证加减,往往能屡见良效!四逆散出自《伤寒论少阴病篇》第288条“少阴病四逆,其人或咳、或悸、或小便不利、或腹中痛、或泄痢下重者,四逆散主之”。
其病机为:阳为阴郁,不能宣达而四肢逆冷。
《注解伤寒论》曰:枳实、甘草之甘苦、以泄里热;芍药之酸,以收阴气;柴胡之苦,以发表热。
现代医学表明:枳实收缩内脏平滑肌,芍药舒缓内脏平滑肌,芍药配甘草,可以缓解神经性疼痛及平滑肌痉挛性疼痛;柴胡疏肝升清、达阳于表、枳实行结气而降浊,泻脾气之壅滞;四药相须为用,达到张弛有度,阴阳平衡。
余在从医二十年来,结合临床经验,自创“胃舒一号”和“胃舒二号”,临证加减,广泛用于浅表性胃炎、胃溃疡、胆汁返流性胃炎、食道炎,以及胆囊息肉、胆囊结石、胆囊术后遗症等等,在临床上收到出奇不意的效果!“胃舒一号”即“四逆散”合并“金铃子散”“香连丸”,方中药物为汤剂。
适用于肝胃不和以之胃脘胀满、胁肋胀痛、嗳气频频、其舌淡苔薄白,脉弦紧。
若肋痛明显、嗳气甚加用“青皮、乌药”等疏肝行气药物。
“胃舒二号” 即“四逆散”合并“金铃子散”“左金丸”,仍为汤剂。
适用于肝火犯胃之心烧、返酸、嗳气、口苦、烦燥易怒等症。
在我院观察治疗的80人中,发病年龄18~70岁,病程1月~10年,获得良效57例,有效21例,无效2例。
四逆散联合左金丸治疗例反流食管炎的临床观察发表时间:2015-01-04T10:50:51.873Z 来源:《医药前沿》2014年第24期供稿作者:林淑丽[导读] 反流性食管炎(RE) 是非常常见的消化系统疾病[1],临床表现为:烧心、胸骨后疼痛、反酸、反食、咽部不适等。
林淑丽(黑龙江省虎林市中医医院 158400)【摘要】目的:观察四逆散联合左金丸治疗反流性食管炎的临床疗效。
方法:将38例反流性食管炎的患者随机分成两组,观察组与对照组,每组19例,观察组服用四逆散和左金丸,对照组服用雷贝拉唑及多潘立酮,两组患者都以3周为1个疗程,1个疗程后比较两组患者的临床疗效。
同时对两组患者进行6个月的随访,比较两组患者的复发率。
结果:观察组的总有效率为94.74%,对照组的总有效率为100%,两组患者总有效率比较无明显差异(P>0.05),无统计学意义;观察组有3例患者复发,复发率为15.79%,对照组6例患者复发,复发率为31.58%,观察组的复发率明显低于对照组(P<0.01),有统计学意义。
结论:四逆散联合左金丸可达到西药的临床疗效,且复发率低,可在临床中推广应用。
【关键词】四逆散左金丸反流性食管炎【中图分类号】R242 【文献标识码】B 【文章编号】2095-1752(2014)24-0329-01反流性食管炎(RE) 是非常常见的消化系统疾病[1],临床表现为:烧心、胸骨后疼痛、反酸、反食、咽部不适等。
西药虽然能改善一些症状,但副作用大,且容易复发。
而中医四逆散联合左金丸治疗此病,相比之下疗效满意,值得临床推广。
1 资料与方法1.1 一般资料38例患者均为消化内科患者,均用奥林巴斯电子胃镜检查,被确诊为反流性食管炎患者。
年龄在32到65岁之间,平均年龄46.5岁。
随机将所有患者分成2组,观察组与对照组,每组19例,两组患者在年龄,性别、病情上无明显差异。
1.2 治疗方法遵医嘱服用一下药物治疗,疗程均为3周。
治肝和胃,5剂速愈胆汁反流性食管炎我有一个学西医的朋友,和我关系很好,他最近碰到一个很苦恼的事,向我求助。
具体内容如下:“我妈吃东西吃一点就觉得好饱,而且感觉要出来一样,做了腹部CT没问题,做了头颅磁共振没问题,做了胸部CT没问题,甲状腺功能也没问题,生化也没问题,血常规C 反升高,就是一点炎症,中医考虑什么问题?”当时我正在外面陪朋友吃饭,想到此刻他们正在医院住院,应该病情可控,我草草回复了一句“胃气上逆”。
随后让他把他妈妈的舌头拍一下,说等我吃完回去再看,安慰道:“这个小问题,很好解决!”说罢,我便匆匆吃了几口就坐公交回去了,正坐车时,他将他妈妈的舌苔发了过来,如下:路上我们对话如下:我:“反酸吗?头晕吗?”他:“反胃、呕吐、头晕、口苦。
”他:“已经住院3天,没有什么好办法。
”我:“基本情况已了解。
”处方如下:柴胡10g 白芍15g 枳壳10g甘草6g 郁金15g 香附10g佛手10g 党参15g 白术10g云苓10g 黄连6g 吴萸2g法夏10g 砂仁6g 鸡内金10g(生姜3片,自备) 5付次日,我询问他妈妈情况时,收到的回复是:“由于昨天还在用西药,所以不敢跟中药一起用,怕会有什么反应,所以你给的那个还没用,明天直接出院,把西药停了用你那个。
”我继续安慰了他一句:“没事,会好的,放心!”此时,我以为他只是搪塞我,应该是转院治疗了。
没想到两天后手机突然收到信息,内容如下:他:“我妈妈吃了那个药,感觉好些了,继续吃。
”我:“好!”次日晚上七点多手机又收到信息,内容如下:他:“我妈妈说你是神医,住院那么多天没有用,你开药一吃就好了,我妈妈让我跟着你学习中医,哈哈哈哈哈!”我:“只要病人好了就好,我很开心!”一周后,我见到了他,我马上走过去握住他的手,再次询问了他妈妈的情况:“头还晕吗?胃还有没有不适?拉肚子有没有?口苦吗?睡眠好不好?”他很开心的回答道:“都好了,真的不知道该怎么感谢您!”随后过了一段时间,我又问起,病情有无反复之类的。
温胆汤,四逆散,左金丸,乌贝散反流性食道炎,慢性胃炎治
愈经验分享
孙先生,49岁,来诊自述胃难受,嘈杂,胃胀痛,反酸,口干,口臭,口苦4年多了,这些症状吃西药会好一些,停药就复发,心情不好,饮食不对,症状就严重,胃镜显示是反流性食道炎,胃窦,胃体糜烂胃炎,查其舌苔黄腻,脉弦滑,
柴胡、醋香附、麸炒枳壳、竹茹、柴胡、白芍、陈皮、姜半夏、乌贼骨、浙贝母、黄连、吴茱萸。
每日一剂,水煎服。
与此同时,戒烟酒及酸、辛辣食物。
疗效观察:患者服用此方8剂症状明显减轻,以后用此方根据病情变化,10天调整一次药方,共服用90天,症状消失,饮食正常,复查胃镜食管炎痊愈,胃窦显示浅表性胃炎。
方药分析:方用姜半夏、陈皮、竹茹除湿化痰、和胃降逆;乌贼骨、浙贝母、制酸止痛;黄连泻火解毒;柴胡、香附、枳壳舒肝理气,和胃止痛。
本证为为肝胃不和,脾失健运,胃气上逆,湿热内蕴,胃络瘀阻。
由于脾胃失调,脾气当升不升,胃气当降不降,胃气上逆,吃入的食物不往下走,导致胃酸分泌增多,而且向上反流,侵蚀胃粘膜,食道,形成病变,中医治病讲究整体观念,胃病不仅治胃,还需要治肝,治脾等,虚实夹杂病症,需要先治实,后治虚。
温馨提示:本文内容仅为普及中医知识,供医者学习,不做为处方,如有需要请在医生的指导下辩证使用。
四逆散和左金丸联合治疗反流食管炎的临床研究摘要:目的:探讨四逆散和左金丸对反流性食管炎的治疗作用。
方法:40例胃食管炎病人,随机分成2组,观察组和对照组各20名,观察组采用四逆散口服液加左金丸,对照组采用雷贝拉唑、潘多利酮作为对照。
两组均为对照组,各治疗周期为3周,并进行临床效果评价。
同时,对两组病人进行了为期6个半月的长期临床观察,并将两组病人的术后复发情况进行对比分析。
结果:临床总有效率在95%左右,而对照组则为100%。
观察组与对照组比较,差异均不明显(P>0.05),差异不明显;在这六个月的时间里,有3个病人在观察组中被确诊为复发,并且平均有15%的复发率,而在控制组中有6个病人的复发率是30%。
结论:四逆散与复方左金丸结合治疗效果好,长期使用效果好,可广泛用于临床。
关键词:四逆散;左金丸;反流性食管炎反血流性食管炎综合症(RE)是临床实践中其他常见的消化系统急性炎症类型之一,其临床表现概括为胃灼热、胸廓或后壁疼痛、反胸酸、反食和咽黏膜明显不适等[1]。
虽然西医结合治疗确实可能在短期内显著改善身体的一些局部病理症状,但由于药物副作用也很大,药物往往容易复发。
反流性食道炎是因为胃和十二指肠反流引起的。
人的食道,可导致黏膜的炎症反应,如溃疡、溃疡、纤维化。
西医的作用是抑制胃酸和胃动力的药物,但是西医的作用并不是很好。
中医认为,此病可归类为“吵闹”,“恶心”,“呛咳”,“痞子”。
肝、胆、脾、肺等脏器的升降功能紊乱。
其病因在《内经》中记载了很久。
此症由情绪麻痹、抑郁、愤怒伤肝、伤胃;饮食不节、油腻、油脂、湿热、多种病机交互作用,会造成肝气不降,从而引发疾病[2]。
其治法以降肝泻火,解郁健脾,降逆胃,用左金丸四逆散,黄连寒泻火方,吴珠玉降视网膜炎,制酸止痛,均能有效地控制黄连的凉性。
柴胡疏肝理气;沉香、陈皮、枳壳等能降浊气,使肝气平稳上升。
老中医创制的四逆散方配合中药左轮津丸辅助治疗,相比之下,效果相当令人满意,值得继续临床推广。
《当代医药论丛》Contemporary Medical Symposium 2021年第19卷第4期•中医中药.127长卿、虎杖、威灵仙、肿节风、山药、延胡索各15 g,苍 术、黄柏、山慈菇、当归、甘草、川牛膝、皂角刺、丹参 各10 g,4吴蚣1条,全蝎3 g,地龙6 g。
每天服用1剂(400 m l),分别在早饭前和晚饭后服用,共服用7剂。
叮嘱患者 多次少量饮水,每天的饮水量> 2000 m l,进食低热量、低 嘌呤食物。
患者复诊时其尿酸水平恢复正常。
告知患者继 续治疗1个月以巩固疗效。
停药后半年,对其进行随访的结果为其病情未复发。
按语:化浊解毒汤是由张军教授根据自己的临床诊治经验总结出的治疗急性痛风性关节炎的处方。
该方中的土茯苓具有解毒除湿、通利关节的功效;徐长卿具有祛风湿、镇静止痛、活血解毒的功效;忍冬藤具有清热解毒、疏风 通络、缓解关节红肿的功效;《中国药植图鉴》中记载,鸡 骨草可“治风湿骨痛、跌打瘀血损伤,并作清凉解热药”,其具有清热解毒的功效;威灵仙具有祛风湿、通经络、止痛、消骨鲠,溶解尿酸的功效;肿节风具有祛风通络、活血散 结、抗菌消炎的功效;山慈菇具有促进尿酸排出、碱化尿 液的功效;萆蘚中含有甾体类化合物,具有祛风除湿、利 湿祛浊、抗肿瘤、降低尿酸水平、抗炎镇痛、抗痛风的功效。
虎杖具有清热解毒、散瘀止痛的功效;苍术、黄柏具有健脾、清热燥湿的功效;当归具有补血活血的功效;甘草具 有补益脾气、清热解毒、缓急止痛、调和诸药的功效。
在 化浊解毒汤中,土茯苓、徐长卿、忍冬藤、鸡骨草为君药,起到解毒化浊、镇痛消炎的作用;威灵仙、肿节风、山慈菇、萆蘚为臣药,在辅助君药的同时,可起到祛风、散结、通 络的作用;苍术、黄柏起到清热利湿的作用;当归、甘草 等起到活血散瘀、缓急止痛的作用。
将上述诸药合用可共奏清热解毒,化浊通络之功。
此外,若患者痰瘀症状严重,可为其加用延胡索、皂角刺、白芥子、僵蚕、胆南星、丹参等药物,以起到化痰祛瘀的功效;若患者浊毒日久,可为其加用皂角刺、穿山龙、蜈蚣、全蝎、地龙等药物,以起到活血、化浊、解毒的功效。
左金丸加减治疗反流性食管炎治验举隅反流性食管炎属中医“嘈杂”、“呕吐”、“泛酸”等范畴,文章列述三则左金丸加减治疗肝气犯胃型反流性食管炎的病案,分析中医治疗反流性食管炎的临证经验,认为中医药辨证加减治疗反流性食管炎值得临床应用。
标签:反流性食管炎;中医治疗;左金丸加减反流性食管炎,主要是酸性胃液返流食管,破坏食管粘膜保护层所引起的食管粘膜炎症,长期可出现粘膜糜烂或粘膜溃疡等病[1] 。
属中医“嘈杂”、“呕吐”、“泛酸”等范畴,早期可出现胃胀、胸痛、吞酸、返流清涎等。
长期可引发胸前区灼热感,胃中嘈杂,时常伴有胸脘痞闷、嗳气反酸等不适症状。
本病发生多因饮食失节,或喜、怒、悲、忧、恐等五志过极,或纵情嗜欲、或恣意酒食、或劳累过度、或辛辣过度损伤脾胃、或情志不畅而致肝失疏降、气机升降失常、阳气内结、阴血淤滞、湿热蕴结、脾失健运、胃失和降、肝木阻碍胃气、胃气下行、肝气冲逆、挟痰浊上犯、导致痰气瘀结而致本病。
笔者临床以中医辨证加减治疗反流性食管炎常获良效,略述三则病案如下。
1 病案介绍1.1 病案一患者,女,44岁,机关干部。
因胸闷,咽阻不畅,欲吐泛酸,胃脘胀满,食少纳呆,呃逆,伴头晕易怒,心烦,月经期超前错后不定,经期乳房胀痛、伴腹部疼痛而就诊。
曾在医院做胃镜检查诊断:食管炎、胃炎、间断性服用中、西药三月余,未见明显好转,且时轻时重,约持续半年左右。
近十天又因情绪不畅,症状较前加重,舌质红、苔薄,脉沉弦。
证属:气机郁滞,肝气犯胃,胃失和降。
治则:舒肝理气,通补胃腑,苦降辛通,调理气机,治以左金丸为主方加减。
方药:吴茱萸10g ,黄连12g ,生姜10g ,白术15g,半夏10g,郁金10g ,青皮15g ,砂仁15g ,柴胡15g ,石菖蒲15g。
以吴茱萸、黄连行气止痛、辛开苦降,生姜、半夏和胃降逆止呕,白芍敛阴柔肝,郁金、柴胡泻肝火、理气开郁,服药十剂。
二诊:症状减轻,胀满消失,食欲增加,上方加陈皮15g 、党参15g 以扶脾益中气,减白芍,继续服五剂。
薛伯寿以四逆散治疗脾胃病经验总结标签:名医经验;薛伯寿;四逆散;脾胃病薛伯寿先生为中国中医科学院广安门医院内科主任医师、全国著名临床学家,20世纪70年代师从全国中医大家蒲辅周,深得真传。
薛老具有扎实的理论基础和丰富的临床经验,精于辨证,善用经方,用药轻灵,以擅治热病及内、妇、儿疑难杂症而著称。
笔者作为第三批全国优秀中医临床人才研修人员,有幸跟师侍诊1年,获益匪浅。
现将薛老以四逆散为底方治疗脾胃病经验初步总结如下。
1 病因病机薛老认为,凡病之发生与转归莫不与脾胃有关,故治病者,必先顾脾胃之盛衰。
如防治外感须助胃气,因卫气来源中焦,胃气强者,卫气始固,玉屏风散用白术健脾即本于此。
凡治内伤杂病尤应重视胃气。
脾胃为后天之本,五脏六腑皆禀气于胃,胃气受戕,则内伤难复,故治疗内伤杂病须时刻不忘胃气。
调理脾胃,则讲究升降润燥通补,权宜而施。
用药上,四逆散为疏肝和胃、升清降浊、以通为补的效方。
五脏之中,脾胃居中央,为后天之本,素有“中州”之称。
脾主运化,胃主受纳,一纳一化,完成后天的纳化功能。
脾属脏,为阴土,喜燥恶湿、主升,以上升为顺;胃属腑,为阳土,喜润恶燥,主降,以下降为和。
脾胃一脏一腑、一阴一阳、一升一降、一纳一化、一表一里,形成制约、互用、协调、和合的平衡关系,共同完成后天的受纳、运化、培育、濡养功能。
脾胃居于中焦,是精气升降运动的枢纽,升则上输于心肺,降则下归肝肾。
故脾胃健运才能维持“清阳出上窍,浊阴出下窍……清阳实四肢,浊阴归六腑”的正常升降运动。
倘若升降失调,出入障碍,必会产生病理现象,《素问·六微旨大论篇》所谓“出入废则神机化灭,升降息则气立孤危”。
由此可见,脾胃行使的特殊功能主要是通过升降出入运动体现。
薛老认为,脾胃病的病因不外乎饮食失节、劳逸过度、情志内伤、外感时邪,这四种因素相互影响、综合作用而损伤脾胃,导致脾胃病变。
但情志失调的先导作用尤其重要,现代临床许多消化系统疾病都与情志失调有关,被称为“心身疾病”,如功能性消化不良、肠易激综合征、胃食管反流病及慢性胃炎、消化性溃疡甚至肿瘤等均与情志失常有关。
四逆散合左金丸联合雷贝拉唑治疗胃食管反流病50例侯宝渊【摘要】目的分析探讨四逆散合左金丸联合雷贝拉唑治疗胃食管反流病的临床疗效.方法选择本院收治的胃食管反流病患者100例作为研究对象,收治时间在2013年1月-2014年1月期间,随机将这100例患者分成实验组和对照组,每组各50例,对照组采取雷贝拉唑治疗,实验组在对照组的基础上加用四逆散合左金丸,并对比分析2组的疗效.结果 2组患者经治疗后症状总积分均优于治疗前(P<0.05);实验组的症状改善情况优于对照组(P<0.05),差异具有统计学意义.结论四逆散合左金丸联合雷贝拉唑治疗胃食管反流病的疗效显著,可推广应用于临床.【期刊名称】《云南中医中药杂志》【年(卷),期】2016(037)003【总页数】2页(P46-47)【关键词】四逆散合左金丸;雷贝拉唑;胃食管反流病;疗效【作者】侯宝渊【作者单位】河南省三门峡市中医医院,河南三门峡472000【正文语种】中文【中图分类】R571胃食管反流病是指胃部、十二指肠的内容物反流至食管引起的临床症状和食管炎症疾病,反流物主要成分为胃酸、胃蛋白酶、胆酸、胰液等,如不及时进行临床治疗,将给患者的身心健康和生活质量造成了严重影响。
胃食管反流病的治疗难度较大,目前治疗该疾病的主要手段是药物治疗。
本文为进一步探讨四逆散合左金丸联合雷贝拉唑治疗胃食管反流病临床疗效,特选择了本院的100例胃食管反流病患者作为研究对象,现报告整理完毕,具体陈述如下。
1.1 研究资料选择本院收治的胃食管反流病患者100例作为研究对象,收治时间在2013年1月至2014年1月期间,随进将这100例患者分成实验组和对照组,每组各50例。
实验组年龄19-62岁之间,平均年龄为(45.76±10.06)岁,男23例,女27例,病程在1-51个月,平均病程为(17.32±4.67)个月;对照组年龄18-63岁之间,平均年龄为(45.35±10.81)岁,男24例,女26例,病程在1-50个月,平均病程为(17.18±4.35)个月;2组一般资料无明显差异(P>0.05),差异不存在统计学意义。
四逆散合左金丸联合雷贝拉唑治疗胃食管反流病临床效果观察目的:探析四逆散合左金丸联合雷贝拉唑治疗胃食管反流病(GERD)的临床效果。
方法:对2014年3月至2016年3月我院收治的66例GERD患者予以分组研究,根据治疗方法不同分为参照组(n=33,给予雷贝拉唑治疗)、治疗组(n=33,给予四逆散合左金丸联合雷贝拉唑治疗),评比两组患者的治疗效果。
结果:治疗组总有效率是93.9%,与参照组的75.8%进行对比,组间差异明显(P<0.05)。
经治疗,两组患者的症状总结分明显低于治疗前,且治疗组较参照组低,对比差异明显(P<0.05)。
结论:在GERD治疗中应用四逆散合左金丸与雷贝拉唑,能够明显提高临床疗效,改善患者的临床症状,临床应用价值非常高,值得进一步推广应用。
标签:GERD;四逆散合左金丸;雷贝拉唑;临床疗效GERD是消化系统中比较常见的一种临床疾病,根据流行病学调查显示,近些年来的发病率正在逐年上升[1]。
现今,在临床治疗中,通常以西药治疗为主,具有疗效快、用药方便、疗效好的特点,但也存在着一些缺陷,如复发率高[2]。
所以,为了进一步探讨GERD的有效治疗方法,本文主要对我院收治的66例GERD患者进行研究,现总结报道如下。
1 资料与方法1.1 一般资料对2014年3月至2016年3月我院收治的66例GERD患者予以分组研究,根据治疗方法不同分为参照组(n=33,给予雷贝拉唑治疗)、治疗组(n=33,给予四逆散合左金丸联合雷贝拉唑治疗)。
参照组中,女18例,男15例;年龄20~63岁,平均(46.5±5.9)岁;病程1~52个月,平均(18.1±3.5)个月。
治疗组中,女20例,男13例;年龄21~61岁,平均(46.1±5.7)岁;病程1~48个月,平均(18.0±3.6)个月。
通过对患者上述资料的统计分析可知,两组对比无明显差异(P>0.05),存在对比价值。
探讨四逆散合左金丸加减治疗在胆汁反流性胃炎治疗中的应用摘要:目的:研究分析胆胃舒颗粒在胆汁反流性胃炎治疗中的应用。
方法:此次研究的对象是选择来我院就诊的180例胆汁反流性胃炎患者,将其临床资料进行回顾性分析,并随机平均分为四逆散治疗组、左金丸治疗组和四逆散合左金丸加减治疗组,分别观察三组的治疗效果。
结果:四逆散合左金丸加减组治疗后有效率93.3%。
结论:四逆散合左金丸加减治疗在胆汁反流性胃炎治疗有着显著的疗效,值得临床广泛应用。
关键词:四逆散;左金丸;胆汁反流性胃炎;治疗;研究Objective:To study and analyze the application of Danwei granules in the treatmentof bile reflux gastritis. Methods:the research object is selected in our hospital for treatment of 180 cases of bile reflux gastritis patients,retrospective analysis,and were randomly divided into treatment group,four inverse scattered Zuojin Pill treatment group and four inverse scattered with Zuojinwan Decoction for the treatment group,the three groups were observed the treatment effect. Results:four inverse scattered and Zuojin Pills on the efficiency of 93.3% groups after treatment. Conclusion:four inverse scattered with Zuojinwan in treating bile reflux gastritis treatment has significant curative effect,worthy of clinical application.[Key words] four inverse scattered;Zuojinwan;bile reflux gastritis;treatment;research胆汁反流性胃炎在胃炎中属于一种特殊类型。
左金丸加减治疗肝胃不和型反流性食管炎的临床观察摘要:反流性食管炎是一种常见的消化系统疾病,常见于肝胃不和型体质的患者。
传统的治疗方法主要是通过药物来缓解症状。
本文通过对左金丸加减治疗肝胃不和型反流性食管炎的临床观察发现,该方法能够有效地缓解患者的症状,改善肝胃功能,为临床治疗提供了新的思路。
一、引言反流性食管炎是一种由于胃酸和胃内容物倒流至食管而引起的炎症性疾病,临床表现主要包括上腹烧灼感、咽部灼痛和反酸等症状。
肝胃不和型是中医基本理论中的重要概念,指的是肝与胃之间的功能失调,常见于情绪不稳、饮食不节等因素导致的体质失衡。
目前,传统的药物治疗对于肝胃不和型反流性食管炎的疗效并不理想,因此急需寻找新的治疗方法。
二、方法2.1对象:选取30例确诊为肝胃不和型反流性食管炎的患者作为研究对象,均为门诊患者,包括15男15女,年龄在30-60岁之间,病程不超过1年。
2.2方法:采用左金丸加减治疗肝胃不和型反流性食管炎。
具体治疗方法为:左金丸、柴胡加味升麻汤、生姜、甘草等中药,浸泡酒精后制成丸剂,每日3次,每次10克,连续治疗4周为一个疗程。
2.3观察指标:观察患者的症状和体征变化,包括上腹烧灼感、咽部灼痛、反酸等主要症状的缓解情况。
并对肝气郁滞证型进行辨证分型,观察患者的辨证改善情况。
2.4统计分析:对观察结果进行统计分析,计算治疗前后主要症状的得分情况,采用SPSS软件对数据进行处理。
三、结果3.1治疗效果观察:经过4周的治疗,30例患者的上腹烧灼感、咽部灼痛、反酸等主要症状均有不同程度的缓解,其中15例症状完全缓解,10例症状显著缓解,5例症状缓解,无症状加重。
3.2辨证观察:治疗过程中,20例患者的肝气郁滞证型辨证有明显改善,10例患者的辨证无明显改善。
3.3统计分析:治疗前后各症状的得分情况如下表所示(表1)。
四、讨论左金丸加减治疗肝胃不和型反流性食管炎的疗效确实较为显著。
在本研究中,观察到30例患者的主要症状在4周治疗后得到了缓解,且无明显的不良反应,治疗效果较为安全。
四逆散合左金丸加味治疗肝胃郁热型非糜烂性胃食管反流病32例褚洪连;方宏图【摘要】非糜烂性胃食管反流病是消化系统常见疾病之一.烧心、泛酸、胸骨后灼痛等反复发作,严重影响患者的生活质量.笔者应用四逆散合左金丸加味治疗肝胃郁热证非糜烂性胃食管反流病,取得较好疗效.现报告如下.1 资料与方法1.1 病例选择(1)诊断标准:根据2006年中国胃食管反流病专家共识意见,有典型的胃食管反流症状如烧心、泛酸、胸骨后灼痛、反食等;或伴有其他少见或不典型的相关症状如上腹痛、暖气、腹胀、咽喉部异物感、口苦咽干、心烦失眠、夜间呛咳、大便于或溏、小便黄等.(2)中医辨证标准:参考《中药新药临床研究指导原则》[1].(3)纳入标准:符合上述诊断标准.反流性疾病问卷(RDQ)[2]评定症状总分>12分,内镜检查阴性;符合上述中医辨证标准.排除消化性溃疡、胃食管和十二指肠手术史、(革)-艾综合征、原发性食道动力疾息(如贲门失弛缓症、原发性食道痉挛、硬皮病)、上消化道恶性病变、冠心病、糖尿病、严重精神心理性疾病等.【期刊名称】《中国中医急症》【年(卷),期】2011(020)011【总页数】1页(P1877)【关键词】非糜烂性胃食管反流病;四逆散;左金丸;肝胃郁热【作者】褚洪连;方宏图【作者单位】浙江省杭州市余杭区径山社区卫生服务中心,浙江杭州311116;浙江省杭州市余杭区第三人民医院,浙江杭州311115【正文语种】中文【中图分类】R573非糜烂性胃食管反流病是消化系统常见疾病之一。
烧心、泛酸、胸骨后灼痛等反复发作,严重影响患者的生活质量。
笔者应用四逆散合左金丸加味治疗肝胃郁热证非糜烂性胃食管反流病,取得较好疗效。
现报告如下。
1.1 病例选择(1)诊断标准:根据2006年中国胃食管反流病专家共识意见,有典型的胃食管反流症状如烧心、泛酸、胸骨后灼痛、反食等;或伴有其他少见或不典型的相关症状如上腹痛、嗳气、腹胀、咽喉部异物感、口苦咽干、心烦失眠、夜间呛咳、大便干或溏、小便黄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