四川省铜矿成矿规律及资源评价(李仕荣等)思维导图
- 格式:xmin
- 大小:4.78 KB
- 文档页数:1
成矿规律知识点总结高中成矿规律是指地质学家根据对矿床成因及其空间分布、矿床产状、发育规律的研究,总结出的矿产富集的规律性和客观规律,是指矿床产状、地质构造、成岩作用、流体作用、构造热量等复杂地质作用系统的相互关系,以及与岩石地球化学、矿床地球化学、物理地球化学和地质工程学等学科密切相关的矿床成矿规律。
矿床成矿规律是矿床形成、发展和演化的规律,主要包括形成规律、空间分布规律、产状规律、电子颈规律、成矿规模和矿化度规律、成矿周期规律等。
一、地质条件与成矿规律成矿作用是一个系统性的地球化学过程,对于成矿规律,地质构造、地层产状、岩浆活动、热液活动、地球化学环境等因素都有重要影响。
(一)地质构造与成矿规律1.构造对成矿的影响构造作用是成矿作用的重要因素,构造的复杂程度对成矿规律有重要影响。
构造发育差异对成矿规律的影响主要表现在:①差异构造是矿床产状差距及产状变形的重要原因。
②差异构造的存在使矿床的形态和长度具有规律性。
③构造对热液作用的空间分布、时间发展和深度条件等都有重要影响。
2.构造与蚀变作用构造对产状变形和岩石兼容性产状变化起主要作用,其中蚀变对矿质和矿床成矿有密切关系。
3.构造对岩浆热液活动的影响热液作用构造和其发育规律关系密切,构造与岩浆活动和热液活动密切相关,构造对热液作用的空间分布、时间发展和深度条件等都有重要影响。
(二)地层产状与成矿规律1.产状对成矿的影响产状因素是矿床形成、分布和富集的主要外部条件,与构造及岩浆活动的关系密切,对于热液流体的传递和热液的生成均有重要影响。
2.矿床构造对地层产状的影响地质构造对地层产状的作用及其不均匀性,决定了矿床的形状与长度都具有规律性。
3.陆相暴露和海相沉积产状的影响地面降水和海相盐度的不同,以及不同深度产状对热液作用和成矿作用都有所不同,因而对矿化物质的生成和富集有影响。
海相沉积带矿床常具有水平的产状,陆相暴露矿床产状多呈近直的产状。
(三)岩浆活动与成矿规律岩浆作用是自上而下的矿床形成。
铜矿成矿规律与找矿方向董泽伟,杨 智,杨迪(云南省有色地质局三〇六队,云南 昆明 650000)摘 要:在我国经济的不断增长发展下,各生产领域对铜矿成矿资源的用量逐渐增多,本文讲述矿区地层、构造等主要控矿要素的地质特征与矿体地质,在分析成矿特征的基础上,对成矿特征进行了探讨,为进一步开展地质找矿工作提供依据和建议。
关键词:铜矿成矿;矿床地质;矿床特征中图分类号:P618.41 文献标识码:A 文章编号:1002-5065(2018)03-0261-2Metallogenic regularity and prospecting direction of copper oreDONG Ze-wei, Yang Zhi, Yang Di(Yunnan non-ferrous Geological Bureau three No. 10 six, Kunming, Yunnan 650000)Abstract: In China's growing economic development, the amount of resources of copper mineralization in all areas of production gradually increased, the geological characteristics and ore geological strata, this paper tells the structure of the main ore controlling factors, based on the analysis of metallogenic characteristics, the metallogenic characteristics are discussed, provide evidences and suggestions for prospecting further geological work. Keywords: copper ore mineralization, ore deposit geology and deposit characteristics近些年来,随着工业的快速发展,我国各行各业对矿产资源的需求量逐步增大,尤其是铜矿资源,铜矿是我国经济发展中不能随意替代的重要有色金属,是一种战略性矿产资源,对经济的增长有着积极的现实意义[1]。
矿产资源M ineral resources 四川锦屏山地区地质构造演化与成矿探究程建康(四川省地质矿产勘查开发局四0五地质队,四川 都江堰 611830)摘 要:以板块理论为指导,在前人三级大地构造单元划分的基础上,对锦屏山地区构造单元进行四级构造单元的划分;结合扬子西缘的地质构造演化过程,分析不同时期构造构作用与区内成矿的关系,从成矿物质来源、成矿作用、控矿作用和成矿的时空分布等方面总结锦屏山地区的区域成矿规律,提出区内重要矿产的找矿方向。
关键词:地质构造演化;成矿规律;找矿方向;扬子西缘;锦屏山地区;四川中图分类号:P542 文献标识码:A 文章编号:1002-5065(2020)24-0099-2Geological tectonic evolution and metallogenesis in Jinping Mountain area, Sichuan ProvinceCHENG Jian-kang(405 geological team of Sichuan Bureau of Geology and mineral exploration and development, Dujiangyan 611830,China)Abstract: Guided by the plate theory and based on the previous three-level tectonic unit division, the tectonic units in Jinping Mountain area are divided into four-level tectonic units. Combined with the geological and tectonic evolution process of the western margin of Yangtze River, the relationship between tectonic tectonism in different periods and mineralization in the area is analyzed from the aspects of the source of ore-forming materials, mineralization, ore-control and temporal and spatial distribution of mineralization This paper summarizes the regional metallogenic regularity of Jinping Mountain area, and puts forward the prospecting direction of important minerals in the area.Keywords: tectonic evolution; metallogenic regularity; prospecting direction; western margin of Yangtze; Jinping Mountain Area; Sichuan Province自20世纪60年代以来,锦屏山地区及周边开展了不同程度的地质与科研工作,特别是实现了1:20万和1:5万区域地质调查、矿产地质调查的全覆盖,为深入研究该区成矿地质特征提供了系统的基础资料。
工 业 技 术89科技资讯 SCIENCE & TECHNOLOGY INFORMATIONDOI:10.16661/ki.1672-3791.2017.31.089四川稻城-得荣地区铜矿成矿规律及找矿模型研究①蒋兆勇(四川省地质矿产勘查开发局109地质队 四川成都 610100)摘 要:铜矿是四川得荣-稻城地区的主要矿产资源,当地铜矿床类型有斑岩型、矽卡岩型、热液型和火山岩型四类。
本文对稻城-得荣地区的铜矿成矿规律以及找矿模型进行分析和探讨,旨在提高矿产资源开发水平。
关键词:稻城-得荣 铜矿 成矿规律 矿床类型中图分类号:P618.41 文献标识码:A 文章编号:1672-3791(2017)11(a)-0089-02①作者简介:蒋兆勇(1983,3—),男,四川资阳人,本科,中级工程师,研究方向:地质调查与矿产资源勘查。
1 四川稻城-得荣区域铜矿资源概况稻城-得荣地区是覆盖面积广泛的综合区域,该区域内的地质结构环境十分复杂,自西向东有四个明显的构造单元,分别是金沙江混杂岩带、中咱古陆、义敦岛弧带、耳泽断隆单元。
在区域内一共发现各种金属矿产130余处,矿产资源有铜、铅、锌、金、银、铁、锡、镍等,一共12种,其中铜矿、金矿、铁矿、锌矿是主要矿产资源,一共有斑岩型、矽卡岩型、火山岩型、热液型四种铜矿类型。
1.1 斑岩型铜矿斑岩型铜矿主要存在于香格里拉县普朗、雪鸡坪,盐源县普尔地,稻城县红卓等地,这类铜矿的内部发育硅化、绢云母化、绿泥石化、碳酸盐化,其中黄铜矿和斑铜矿呈现两种形式,一种是浸染状和脉状,一种是网脉状,成矿母岩为钙碱性系列花岗岩,1∶5万化探异常明显,Cu元素的最大值达136×106,衬值1.61,Cu-Mo综合异常明显,见图1。
1.2 矽卡岩型铜矿矽卡岩型铜矿的主要地区是云南中甸红山、得荣县大坝塘、得荣县沙劳古等地。
这些铜矿的产生主要是由于地质构造变化造成的,例如羊拉铜矿,属于矽卡岩型铜矿,该铜矿区域主要位于金沙江缝合带中段,区域中的岩石主要有交代矽卡岩、喷流-热水沉积的矽卡岩两种,同时在局部地区还出现斑岩型铜矿床。