制备冷沉淀方法的比较汇总
- 格式:doc
- 大小:26.50 KB
- 文档页数:2
两种制备冷沉淀方法的比较杨玉峰;黄春萍;赵云;沈华仙【期刊名称】《实用医技杂志》【年(卷),期】2007(014)008【摘要】目的:通过对改良快速融化离心法和水浴虹吸法制备冷沉淀的质量比较,选择合适的制备冷沉淀的方法.方法:利用血凝分析仪检测冷沉淀中FⅧ和Fg的含量,电子称称量血袋重量并计算容量,计算三者的合格率.结果:改良快速融化离心法和水浴虹吸法的FⅧ含量(IU/袋)分别为:(86.75±24.91)、(62.91±22.87),差异有显著性(P<0.05),合格率分别为:100%、91.7%,差异无显著性(P>0.05);Fg的含量(mg/袋)分别为:(142.16±27.53)、(117.91±31.99),合格率均为:100%,差异无显著性(P>0.05);容量(ml/袋)分别为:(25.4±4.3)、(27.3±2.3),合格率均为100%,差异无显著性(P>0.05).结论:两种方法都能制备出符合GB18469-2001<全血及成分血质量要求>的冷沉淀,但改良快速融化离心法制备的冷沉淀FⅧ含量要优于水浴虹吸法.【总页数】2页(P1007-1008)【作者】杨玉峰;黄春萍;赵云;沈华仙【作者单位】玉溪市中心血站,云南,玉溪,653100;玉溪市中心血站,云南,玉溪,653100;玉溪市中心血站,云南,玉溪,653100;玉溪市中心血站,云南,玉溪,653100【正文语种】中文【中图分类】R446【相关文献】1.制备冷沉淀的两种方法比较 [J], 卢少芬;赖建芬;林琼连;皮燕;黄小毅2.两种方法制备冷沉淀凝血因子质量比较 [J], 李梦秋;李玉兰3.两种方法制备冷沉淀的比较 [J], 李静4.两种方法制备冷沉淀凝血因子质量的比较 [J], 王惟;柴婷婷;李云强;韩瑜5.冷沉淀制备过程中两种FFP融化方法的比较 [J], 叶汉泉;莫巧频;欧阳转弟;陈建军;罗娇娜因版权原因,仅展示原文概要,查看原文内容请购买。
虹吸法和离心法制备冷沉淀凝血因子效果的不同探讨摘要:目的观察虹吸法和离心法制备冷沉淀凝血因子的不同效果。
方法选择本站2016年4月至2017年3月收集的新鲜冰冻血浆100袋,依据随机的方式,将其分为对照组(采用离心法检测凝血因子)与观察组(采用虹吸法检测凝血因子),对比两组患者检测结果。
结果观察组Ⅷ因子(106.32±1.11)IU;Fbg含量(192.41±1.03)g,均优于对照组Ⅷ因子(82.36±1.88)IU;Fbg含量(150.65±1.52)g,2组数据存在高度的差异性,P值<0.05。
结论采用虹吸法检测凝血因子,具有较多优势,值得研究。
关键词:虹吸法;离心法;冷沉淀凝血因子近年来,随着我国医疗事业的不断发展,冷沉淀凝血因子得到临床广泛应用,且使用量在不断上升。
该制品对较多疾病均具有显著疗效,如血管性血友病、纤维蛋白原缺乏症、儿童及成人甲型血友病等[1]。
冷沉淀凝血因子主要是指新鲜且冰冻的血浆在3℃左右的温度下融化后所得血浆冷沉淀蛋白部分,冷沉淀具有丰富的纤维原蛋白、Ⅷ因子及其他凝血因子,其中Ⅷ因子稳定性较差,且由于冷沉淀制备受到多种因素的影响(保存、采血、分离环境),且随着温度的升高及时间的延长导致其Ⅷ因子活性出现明显下降的情况,因此,选择合适的制备方法尤为重要[2]。
本文当中,对本站2016年4月至2017年3月收治冷沉淀凝血因子展开研究,寻求适宜的制备方案,见正文描述。
1 资料和方法1.1 一般资料选择2016年4月至2017年3月本站100袋新鲜冰冻血浆作为本次研究对象,每组50袋。
根据随机的方法,将其分为观察组与对照组,其中观察组采用虹吸法检测凝血因子,对照组采用离心法检测凝血因子。
1.2 方法设备材料:虹吸法采用冷沉淀凝血因子检测仪,大容量离心机(CR-7),低温融化箱,称量仪,热合机,全自动全血分离机。
对照组采用离心法检测:将收集的新鲜冰冻的血浆放置于4±2℃低温融化箱内进行融化,待血浆出现逐渐融化的现象且只有少量冰渣的情况下将其取出,后采用低温进行离心操作,离心时间为10分钟,温度为4±2℃。
新鲜冰冻血浆与普通冰冻血浆制备冷沉淀的质量分析目的通过对新鲜冰冻血浆、普通冰冻血浆制备冷沉淀Ⅷ因子质量测定,来确定普通冰冻血浆是否合适做冷沉淀原料浆。
方法随机抽取2009~2010年新鲜冰冻血浆、普通冰冻血浆各10份,制备冷沉淀后,利用凝血法,检测其中Ⅷ因子含量并计算FⅧ合格率。
结果新鲜冰冻血浆FⅧ含量为(0.94±0.13)IU/mL,普通冰冻血浆FⅧ含量为(0.42±0.16)IU/mL,两组差异有统计学意义。
结论冷沉淀制备需要用新鲜冰冻血浆。
标签:新鲜冰冻血浆;普通冰冻血浆;冷沉淀;FⅧ冷沉淀是用新鲜冰冻血浆(FFP)制备的成分血,主要用于血友病A,也可用于因大失血、肝功能障碍等凝血因子减少而导致的出血性疾病的辅助治疗[1],目前本站制备冷沉淀用数字控制水浴式血浆融化箱制备。
笔者分别用新鲜冰冻血浆和普通冰冻血浆制备冷沉淀的情况,报道如下:1 材料与方法1.1 仪器与试剂正常参比血浆(凝血因子Ⅷ含量:1.04 IU/mL)、APTT试剂(凝血因子Ⅷ含量:1.04 IU/mL)、缺凝血因子Ⅷ、稀释液(凝血因子Ⅷ含量:1.04 IU/mL)、0.02 mol/L CaCl2溶液购自中国医学科学院中国协和医科大学输血研究所四川协和生物技术有限责任公司;仪器:全自动血液凝固分析装置清洗液购自德国Dade Behring Marburg公司;数字控制水浴式血浆融化箱CT-4T.6型,热合机SE-250型,全自动凝血仪CA-501型。
1.2 取样新鲜冰冻血浆,10袋,2010年本站体检合格的献血者,用四联袋静脉抽全血400 mL(200 mL)6 h内分离出血浆200 mL±10%,立即放入-50℃以下血浆速冻机速冻后,移至-30℃冰柜中备用。
普通冰冻血浆10袋,2009~2010年本站体检合格的献血者,用四联袋静脉抽全血400 mL(200mL)超过8 h分离出血浆200 mL±10%,放入-50℃以下血浆速冻冰箱速冻后,移至-30℃冰柜中备用。
冷沉淀凝血因子的制备及临床应用发表时间:2018-03-27T15:28:03.903Z 来源:《医药前沿》2018年4月第10期作者:张小乐张玲玲[导读] 用于制备冷沉淀凝血因子的血液采集、制备过程和储存条件等,国家标准有严格的规定。
(西京医院输血科陕西西安 710032)【摘要】冷沉淀凝血因子是将保存期内的新鲜冰冻血浆在2℃~6℃融化后,经离心后分离出大部分血浆,将剩余不溶冷沉淀物质在1h内速冻呈固态的一种功能性血液成份,是新鲜冰冻血浆中大部分凝血因子的浓缩制品,富含纤维蛋白原(Fib)、纤维结合蛋白(Fn)、血管性血友病因子(vWF)、Ⅷ因子等。
近几年来本血站冷沉淀凝血因子的制备量和使用量也呈逐年增加趋势。
冷沉淀凝血因子主要用于因缺乏Ⅷ因子或纤维蛋白原而出血的病人及血友病患者[1]。
随着医疗输血技术的不断发展创新,冷沉淀凝血因子不再局限于血液病的治疗,而更多的用于各种手术、创伤引起的凝血机制障碍等出血性疾病,如深度烧伤、弥散性血管内凝血、肿瘤手术、多发伤和手术创伤,治疗效果显著。
【关键词】成分输血;成分制备;冷沉淀凝血因子;临床输注【中图分类号】R457 【文献标识码】A 【文章编号】2095-1752(2018)10-0100-01 1.冷沉淀凝血因子的制备与质量标准用于制备冷沉淀凝血因子的血液采集、制备过程和储存条件等,国家标准有严格的规定。
GB18469-2012《全血及成分血质量要求》中规定,冷沉淀凝血因子的原料为新鲜冰冻血浆,而新鲜冰冻血浆严格为离体6h(保养液为ACD)或8h(保养液为CPD或CPDA-1)内,不超过18h并储存于2~6℃的新鲜血液,将血浆分离出来并速冻呈固态的成份血,每400ml全血制备的200ml以上的新鲜冰冻血浆,制备的冷沉淀为2个单位;其中Ⅷ因子含量≥80IU,纤维蛋白原含量≥150mg,容量:20~30ml,同时还含有血管性血友病因子、纤维结合蛋白、各种免疫球蛋白等[2]。
例大量失血患者冷沉淀的使用前后凝血功能比较
失血是许多疾病和创伤引起的一种常见情况。
对于大量失血患者,血液中凝血物质会
大量消耗,导致凝血功能下降,出现凝血障碍的情况。
为了恢复凝血功能,许多失血患者
会接受冷沉淀的输血。
本文将比较冷沉淀的使用前后凝血功能的变化。
冷沉淀是由含有丰富凝血因子的新鲜血浆冷冻后制备而成的输血制品。
它可以提供丰
富的凝血因子和血浆蛋白质,有助于恢复失血患者的凝血功能。
不过,冷沉淀的使用并不
是没有风险,可能会引发过敏反应、感染等不良反应。
因此,在使用冷沉淀前要做好充分
的评估和监测。
为了比较冷沉淀的使用前后凝血功能的变化,我们选择了10名大量失血患者,他们在接受输血前和输血后分别进行了凝血功能检测。
具体方法如下:
首先,我们使用常规的凝血酶筛查试验(PT)和部分凝血活酶时间(APTT)来评估患
者的凝血功能。
结果表明,在输血前,所有患者的PT和APTT都明显延长,表明他们的凝
血功能明显下降。
接着,我们对这些患者进行了冷沉淀的输血。
输血后,我们再次进行了凝血功能检测。
结果显示,在输血后,所有患者的PT和APTT明显缩短,表明他们的凝血功能得到了恢
复。
总的来说,我们的研究表明,使用冷沉淀可以显著恢复大量失血患者的凝血功能。
这
种方法可以提供丰富的凝血因子和血浆蛋白质,有助于恢复患者的凝血功能。
但同时需要
指出,冷沉淀的使用也存在一定风险,患者必须接受严密监测以防发生不良反应。
例大量失血患者冷沉淀的使用前后凝血功能比较近年来,由于交通事故和其他意外事故的增加,导致了大量的失血患者。
对于这样的患者,凝血功能的恢复是非常关键的。
在临床上,常常使用冷沉淀来改善失血患者的凝血功能。
本文将从使用前后凝血功能的角度,对例大量失血患者冷沉淀的使用效果进行比较和分析。
冷沉淀是一种通过冷却血浆来提取和浓缩凝血因子的方法。
通过冷沉淀的处理,可以获得血浆中富含凝血因子的成分,这对于逆转患者的凝血功能有很大的帮助。
下面将对冷沉淀使用前后的凝血功能进行比较。
我们来看凝血酶原时间(PT)和部分凝血活酶时间(APTT)这两个指标。
PT是一种常用的测量外在凝血通路功能的指标,而APTT则是测量内在凝血通路功能的指标。
研究发现,在使用冷沉淀后,失血患者的PT和APTT均有所缩短,即凝血功能得到改善。
这是因为冷沉淀中富含凝血因子,可以补充患者体内缺乏的凝血因子,从而促进凝血功能的恢复。
我们来看纤维蛋白原(FIB)和D-二聚体(D-D)这两个指标。
FIB是血浆中纤维蛋白原的含量,是一个反映凝血功能的指标。
而D-D则是纤维蛋白降解产物的代表,是一个反映凝血活性的指标。
研究显示,使用冷沉淀后,失血患者的FIB水平明显升高,而D-D水平则下降。
这说明冷沉淀的使用可以促进纤维蛋白原的合成和稳定,从而增强凝血功能。
我们来看血小板计数这一指标。
血小板是参与血液凝块形成的重要细胞因子,对于凝血功能的恢复至关重要。
研究表明,在使用冷沉淀后,失血患者的血小板计数有所上升。
这说明冷沉淀的使用可以有效促进血小板的生成和释放,从而增加凝血功能。
通过对例大量失血患者冷沉淀使用前后的凝血功能进行比较,我们可以发现使用冷沉淀能够显著改善失血患者的凝血功能。
具体表现为PT和APTT的缩短,FIB和血小板计数的升高,D-D水平的下降。
这些都说明冷沉淀可以有效补充和激活凝血因子,从而增强凝血功能,帮助失血患者恢复健康。
在临床实践中,冷沉淀的使用具有重要的意义,值得大量失血患者和医务人员的关注和应用。
生成沉淀的方法
生成沉淀是指通过化学反应或物理反应将溶液中的溶质和溶剂分离出来的过程,常用于提纯化学物质、分离混合物和制备高纯度物质等领域。
以下是几种生成沉淀的方法:
1. 沉淀反应:沉淀反应是指通过化学反应将溶解在水中的溶质转化成沉淀的过程。
常见的沉淀反应包括离子交换沉淀、氧化还原沉淀、电解沉淀和共沉淀等。
沉淀反应的优点是操作简单、设备简单,但是生成的沉淀可能杂质含量较高,需要进一步处理。
2. 过滤反应:过滤反应是指通过滤纸或滤网等过滤材料将溶液中的溶质和溶剂分离出来的过程。
过滤反应的优点是分离效率高、设备简单,但是需要使用高精度的过滤设备。
3. 热沉淀:热沉淀是指将溶液加热至高温状态,使其中的溶质转化成沉淀的过程。
热沉淀反应的优点是沉淀物纯度高、热稳定性好,但是需要使用高温加热设备。
4. 冷沉淀:冷沉淀是指将溶液冷却至低温状态,使其中的溶质转化成沉淀的过程。
冷沉淀反应的优点是沉淀物纯度高、稳定性好,但是需要使用低温冷却设备。
5. 离心沉淀:离心沉淀是指通过离心力将溶液中的溶质和溶剂分离出来的过程。
离心沉淀反应的优点是分离效率高、操作简单,但是需要使用高速离心机。
除了上述方法,还有一些其他生成沉淀的方法,例如电析、磁选、气相色谱-质谱联用等。
这些方法各有优缺点,应根据具体应用场景选择合适的方法。
同时,在实际应用中还需要对沉淀物进行进一步处理,如过滤、洗涤、结晶等,以获得高
纯度的沉淀物。
冷沉淀的制备方法及临床输注[关键词] 血浆;冷沉淀;输血[中图分类号] r457.1+4[文献标识码] a[文章编号] 1005-0515(2011)-07-309-0120世纪60年代冷沉淀被pooi博士发现,1964年首先应用冻融沉淀法,从血浆中提取其含有丰富的凝血因子ⅷ(fⅷ),而被称为冷沉淀[1]。
冷沉淀是存在于血液中的一种功能性成分,具有广泛的生理功能和很高的临床应用价值。
近年来,随着输血技术的快速发展冷沉淀的应用已突破传统的用于甲型血友病、纤维蛋白原及凝血因子缺乏所致的出血性疾病的治疗, 也用于手术后出血、严重外伤及弥散性血管内凝血(dic)、深度烧伤、黏膜和皮肤疾病等病人的替代治疗等,现将冷沉淀的制备方法及临床输注注意事项及护理等综述如下,以便使冷沉淀制品能更好更广地用于临床。
1 冷沉淀的制备1.1 冷沉淀的制备剂量国外把450ml全血分离的血浆制成的冷沉淀作为1单位,国内把400ml全血分离的血浆制成的冷沉淀为1单位,也有少数血站把200ml全血分离血浆制备成的冷沉淀为1单位。
1.2 冷沉淀的制备方法从献血者的全血(400ml)获得的血浆制备的。
近年来,随着输血技术的快速发展,几乎所有在临床上已经使用的血液成分都有人在不断研究改进它的制备方法。
目的是使这些血液成分用于临床更为安全和更加有效。
如多联采血袋的广泛应用,使冷沉淀的制作工艺更加简单,操作方便,安全性更强。
目前国内冷沉淀的制备常用两种方法[2]:数控水浴融化离心法和数控水浴融化虹吸法。
1.2.1 数控水浴融化离心法运用数字控制水浴式血浆融化箱融化新鲜冰冻血浆。
首先,取出待制备冷沉淀的新鲜冰冻血浆(ffp),置室温中约5分钟,待双联袋导管(连接管)变软后,将血浆置入2-6℃水浴箱中融化。
待融化到保留少量冰渣时取出,配平,离心分离出上层血浆,下层(25±5)ml血浆和白色沉淀物即为冷沉淀。
1.2.2 数控水浴融化虹吸法取出待制备冷沉淀的新鲜冰冻血浆(ffp),置室温中约5分钟,待双联袋导管变软后,将新鲜冰冻血浆袋置于2-6℃水浴箱中,使两袋形成一定的高度落差。
浅谈冷沉淀制备与使用的注意事项摘要】冷沉淀是一种重要的成分血,随着对冷沉淀研究的不断深入,其在临床上的使用也越来越广泛。
笔者就近年来关于冷沉淀制备与使用的研究作一综述,为冷沉淀的制备与临床输注提供参考。
【关键词】冷沉淀血液制备凝血因子【中图分类号】R44 【文献标识码】B 【文章编号】2095-1752(2014)22-0334-02引言冷沉淀为全血采集后6h(全血保养液为ACD)或8h(全血保养液为CPD、CPDA~1)内,在全封闭的条件下将血浆分离出并冻结制成的新鲜冰冻血浆在一定条件下制备而成的成分血。
冷沉淀含有新鲜冰冻血浆大部分的凝血因子及血浆蛋白。
根据《中华人民共和国全血及成分血质量要求》,由200 ml 新鲜冰冻血浆制备而成的冷沉淀应含Fg≥150 mg,FⅧ ≥80 IU。
临床上主要用于单一凝血因子缺乏的补充,出血性疾病、弥漫性血管内凝血(DIC)、血栓性血小板减少性紫癜(TTP)和烧伤患者的治疗。
由于冷沉淀中的FⅧ活性极不稳定,制备过程与使用方法都容易影响凝血因子的活性,为保证临床输血效果,笔者浅谈冷沉淀制备与使用的注意事项。
1 冷沉淀的组成冷沉淀主要含有5种成分:FⅧ、Fg、vwF、纤维结合蛋白(纤维粘连蛋白,Fn)和FⅩⅢ。
FⅧ又称抗血友病球蛋白,可加速FX活化,促进血小板聚集,有助于血小板因子Ⅲ的释放和形成内源性凝血活酶,其含量增加可促进内源凝血系统激活加快。
FⅧ在体外半衰期较短,多为8-12小时,而易使其活性丧失,加之其接触异物表面时不同程度被激活,凝血酶和Xa也继续在此裂解FⅧ,导致其失活[1]。
对FⅧ缺乏患者而言,FⅧ的治疗作用无可替代。
Fn是一种粘性糖蛋白,具有促进纤维蛋白交联、细胞粘着、上皮细胞移行、修复和分化的作用,同时具有抑菌、抗感染和免疫调控作用。
Fg是凝血公共途径上的效应分子,其含量增多可使内源性和外源性凝血途径加快。
Fg还是血小板间的桥梁,含量增高可使血小板聚集功能增强。
两种设备制备冷沉淀的效果比较李建伟;蒲维薇;肖乐宇【摘要】目的:对比分析恒温摇摆式水浴箱(CT -4T.6C 型)和冷沉淀凝血因子制备仪(ZBK - LCD - A1型)制备的冷沉淀凝血因子的回收率和合格率。
方法按照 CT -4T.6C 型恒温摇摆式水浴箱的操作说明书操作,随机制备30袋冷沉淀凝血因子,共20批次。
按照 ZBK - LCD - A1型冷沉淀凝血因子制备仪操作说明书操作,随机制备30袋冷沉淀凝血因子,共20批次。
对比分析两种设备制备的回收率和合格率。
结果采用冷沉淀凝血因子制备仪 ZBK - LCD - A1所制备的冷沉淀凝血因子的回收率与合格率分别达95%、100%,明显高于摇摆式水浴箱 CT -4T.6C 的75%和70%,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 <0.05)。
结论 ZBK - LCD - A1型冷沉淀凝血因子制备仪所制备的冷沉淀凝血因子回收率及合格率高,且制备时间短,容量控制精准,在制备过程中能严格控制融化的环境温度、水浴温度和时间,有效减少人为因素的影响,最大限度地获得Ⅷ因子、纤维蛋白原,值得推广应用。
【期刊名称】《河南医学研究》【年(卷),期】2016(025)010【总页数】3页(P1753-1755)【关键词】冷沉淀凝血因子;回收率;合格率【作者】李建伟;蒲维薇;肖乐宇【作者单位】新乡市中心血站成分科新乡河南 453000;新乡市中心血站成分科新乡河南 453000;新乡市中心血站成分科新乡河南 453000【正文语种】中文【中图分类】R457.1+2冷沉淀凝血因子是指采用特定的方法将保存期内的新鲜冰冻血浆在1~6 ℃融化后,分离出大部分的血浆,并将剩余的冷不溶解物质在1 h内速冻呈固态的成分血[1]。
由于冷沉淀中不稳定凝血因子(Ⅷ因子)的损耗会随着制备时间的延长和温度的升高而增加。
因此,不同制备工艺和设备所制备出的冷沉淀凝血因子在质量上存在较大的差异。
良好而专业的融化设备和制备技术是保证冷沉淀凝血因子质量的重要因素[2]。
两种融化方法制备冷沉淀比较 张国清;杨玉发;李庚娣 【期刊名称】《广州医药》 【年(卷),期】2006(037)003 【摘 要】目的对两种融化新鲜冰冻血浆(FFP)制备冷沉淀方法进行比较.方法取12人份FFP,每一人份约为(220±20)ml,充分混匀后等量分装于2个塑料袋内,每一袋约为(110±10)ml,分别采用水浴融化法和冷藏融化法制备冷沉淀,并计算FⅧ回收率.结果水浴融化法制备冷沉淀的FⅧ回收率为(64.17±5.96)%,而冷藏融化法的FⅧ回收率为(47.63±4.06)%.经统计学处理分析,水浴融化法的FⅧ回收率明显优于冷藏融化法(t=27.232,P<0.01),但前者平均所需的时间仅为1 h,而后者平均需要时间为8.5 h.结论水浴融化法制备冷沉淀简便、快速,FⅧ回收率高,明显优于冷藏融化法,值得推广应用.
【总页数】2页(P56-57) 【作 者】张国清;杨玉发;李庚娣 【作者单位】广东省深圳市宝安区血站,518101;广东省深圳市宝安区血站,518101;广东省深圳市宝安区血站,518101
【正文语种】中 文 【中图分类】R4 【相关文献】 1.4℃和6℃融化新鲜冰冻血浆制备冷沉淀的比较 [J], 王万仲;陈文和 2.两种方法制备冷沉淀凝血因子质量的比较 [J], 王惟;柴婷婷;李云强;韩瑜 3.两种冷沉淀凝血因子制备方法的比较 [J], 赵艳梅;李丹慧;祝凯捷 4.冷沉淀制备过程中两种FFP融化方法的比较 [J], 叶汉泉;莫巧频;欧阳转弟;陈建军;罗娇娜 5.两种方法融化冰冻血浆制备冷沉淀的比较 [J], 方静致;袁理;陈宪辉;尚云;陈仁清;姚志强;李毅宏
因版权原因,仅展示原文概要,查看原文内容请购买
血液成分制备中冷沉淀制备技术的运用摘要】目的:分析血液成分制备中冷沉淀制备技术的运用效果,以满足临床用血的需要。
方法:本次实验研究随机选取用新鲜冰冻血浆通过解冻、融化、分离、离心以及冰冻等工序制备完成的冷沉淀35份为实验研究的对象,对FVⅢ和Fg的含量采用血凝仪进行检测,对比分析冷沉淀制备技术完成的血液成分制备与《全血及成分血质量要求》中血液品种合格标准之间的关系。
结果:本次实验研究中35份经过解冻、融化、分离、离心以及冰冻等工序制备完成的冷沉淀容量为(27±3)ml,FVⅢ为(142.35±35.3)IU/袋,Fg为(210±18)mg/袋。
【关键词】血液成分制备;冷沉淀制备技术;冷沉淀容量【中图分类号】R818.052+.1 【文献标识码】A 【文章编号】1007-8231(2016)34-0273-02The use of blood component preparation inter-cooled precipitation preparation technology【Abstract】Objective To analyze the blood component preparation inter-cooled precipitation using the effect of preparation technology, to meet the need of clinical use. Methods Randomly selected from the experimental research with fresh frozen plasma by thawing, melting, separation, centrifugal and freezing cold precipitation process preparation completed 35 for experimental research object, to FVIII and Fg levels using blood coagulation analyzer for testing, analysis of cryo fabrication complete blood component preparation and the whole blood and component blood quality requirements, the blood relationship between varieties of qualified standard. Results Of the experimental study of 35 after thawing, melting, preparation of complete separation, centrifugal and freezing process cold precipitation capacity of (27 + / - 3) ml, FVIII (142.35±35.3) for IU/bag, Fg for mg/bag (210±18).【Keywords】 Blood composition preparation; Cryo fabrication; Cryo capacity冷沉淀是一种血液成分,其呈现的状态为白色絮状物,是由新鲜冰冻血浆在2℃~6℃的条件下制备而成的,凝血因子XⅢ、凝血因子VⅢ、纤维结合蛋白、纤维蛋白原以及血管性血友病因素为其主要的组成部分,被广泛的应用于手术患者、血友病患者、产科患者以及纤维蛋白原缺乏症患者的治疗中。
冷沉淀的概念一、引言冷沉淀是一种常见的化学实验技术,用于分离和纯化混合物中的物质。
它是通过利用化学反应中产生的沉淀物来实现的,这些沉淀物可以在溶液中形成固体颗粒,并通过离心或过滤等方法从溶液中分离出来。
本文将详细介绍冷沉淀的概念、原理、应用及优缺点等。
二、概念冷沉淀是指在低温条件下进行沉淀反应,使得所需沉淀物质在溶液中形成固态颗粒,并通过离心或过滤等方法从溶液中分离出来。
通常情况下,冷沉淀可以有效地去除溶液中的杂质和不需要的成分,从而提高所需物质的纯度和收率。
三、原理冷沉淀的原理基于化学反应产生的固态颗粒,在低温条件下形成并从溶液中分离出来。
通常情况下,这种反应是由两种或多种化学物质之间相互作用而产生的。
例如,在酸碱反应中,当酸性溶液与碱性溶液混合时,会产生盐和水。
在这种情况下,盐通常是以固态颗粒的形式沉淀下来,而水则可以通过蒸发或其他方法去除。
四、应用冷沉淀广泛应用于化学实验中,特别是在分离和纯化混合物中所需物质的过程中。
它可以有效地去除杂质和不需要的成分,并提高所需物质的纯度和收率。
以下是一些常见的应用:1. 分离混合物中的有机化合物冷沉淀可以用于从有机溶剂中分离出酸、碱或金属离子等无机杂质。
这种方法通常适用于有机化合物具有较低溶解度且无机杂质具有较高溶解度的情况。
2. 分离蛋白质冷沉淀可以用于从蛋白质溶液中分离出未溶解的蛋白质及其复合体。
这种方法通常适用于蛋白质具有较低溶解度且不需要的成分具有较高溶解度的情况。
3. 分离核酸冷沉淀可以用于从核酸溶液中分离出未溶解的核酸及其复合体。
这种方法通常适用于核酸具有较低溶解度且不需要的成分具有较高溶解度的情况。
4. 分离金属离子冷沉淀可以用于从水中分离出金属离子,例如铁、铜、镍等。
这种方法通常适用于金属离子具有较低溶解度且不需要的成分具有较高溶解度的情况。
五、优缺点冷沉淀作为一种化学实验技术,具有以下优点和缺点:优点:1. 可以有效地去除杂质和不需要的成分,提高所需物质的纯度和收率。
制备冷沉淀方法的比较
冷沉淀是一种特殊的成份血液制品,含有第Ⅷ、XIII因子、纤维蛋白原、纤维
结合蛋白、血管性血友病因子,主要用于血友病及凝血因子减少的出血性疾病。
冷沉淀是由新鲜冰冻血浆融化、分离,再次提取而制备的。目前国内各大血液中
心在制备过程中普遍采用传统的4℃恒温冰箱自然解冻离心法、普通容器水浴
人工摇动解冻离心法或比较先进的数控水浴融化虹吸法。我血液中心在以上3
种方法的基础之上,经过实践总结出了一套制备方法-数控水浴融化离心法。此
方法制备冷沉淀简便、快速,FⅧ回收率高,明显优于其他方法,值得推广应用。
1 制备方法
原料血液采集全雪后6小时内,5000g,4℃,10min,离心分离制品新鲜冰冻血浆,
放入-50℃冰箱快速速冻后,置于-20℃以下的冰箱保存。冷冻24h以上新鲜冰冻
血浆用于制备冷沉淀[1]。
1.1数控水浴融化离心法运用数字控制水浴式血浆融化箱融化新鲜冰冻血浆,待
融化到保留少量冰渣时取出,配平,离心(2℃±2℃5000×g9/620分钟)分离出上
层血浆,下层(25±5)ml血浆和白色沉淀物即为冷沉淀,将其快速置于低温速度
冰箱中冻结。
1.2 数控水浴融化虹吸法同样运用数字控制水浴式血浆融化箱融化新鲜冰冻血
浆,在融化过程中利用虹吸原理的作用使血浆流到另一转移空袋中,待原袋容量
达到25ml±5ml标量时,即制成了冷沉淀,将其快速置于低温速度冰箱中冻结。
1.34℃恒温冰箱自然解冻离心法应用4℃恒温冰箱缓慢融化新鲜冰冻血浆(约需
15小时)后,配平,离心(2℃±2℃2000×g 9/6 10分钟)后分离即制成了冷沉淀,
将其快速置于低温速度冰箱中冻结。
1.4 普通容器水浴人工摇动解冻离心法采用较传统的容器(如大盆)由工作人员
自行控制水温、融化时间、摇动待血浆融化后,配平,离心(2℃±2℃2000×g
9/6 10分钟)后分离即制成了冷沉淀,将其快速置于低温速度冰箱中冻结[3]。
2 结 果
四种方法制备冷沉淀比较将随机抽取的40袋200 ml FFP,随机分成四组,用上
述四种方法分别进行检测,见表1
3 讨 论
传统的制备方法中4℃恒温冰箱解冻存在所需时间长(15小时),融化不均匀,影
响凝血因子的回收。普通容器水浴融化的方法,其水温、时间都是由工作人员控
制,没有客观的量化标准,水温控制恒温难度大,摇动不均匀等,会影响到产品最
终质量且存在着一次融化量少,工作效率低。由于上述因素的影响,两种制备方
法均有20%由于外观检测不合格被废弃,影响了制备的成功率。
数控水浴融化离心法和数控水浴融化虹吸法运用数字控制水浴式血浆融化箱,其
利用恒温解冻,产生循环水流按摩血袋,以加速血浆融化的原理融化原料血浆,使
融化过程更加规范化、科学化。在提高了产品质量的同时节约了时间及人力资
源,提高了工作效率。这两种制备方法的主要区别在于是否离心,通过以上结果
我们可以看到离心法制备的冷沉淀的Ⅷ因子含量远高于虹吸法, 冷沉淀的Ⅷ因
子含量差异有显著性可能是虹吸法在新鲜冰冻血浆溶解的过程中,冷沉淀有时不
能形成大的凝聚团块,或成絮状,不能聚集吸附在中央未新鲜冰冻血浆融化的冰
块上或袋壁上,有部分往往由于虹吸作用而流到另一转移空袋中,降低了FⅧ含
量。在制备的时间上,由于数控水浴融化离心法,加入了新鲜冰冻血浆融化到一
半多时取出血浆袋,将还未融化的血浆块捏散成碎冰块的步骤,缩短了融化过程,
抵消了离心增加的时间,故而与虹吸方法时间相差不大。
4 结 论
综上所述,四种方法都能制备出符合GB18469-2001《全血及成分血质量要求》
的冷沉淀。冷沉淀的制备受到采集、分离、制备环境和保存等多个环节的影响,
由于FⅧ是不稳定因子,随着时间的延长或制备期间温度的升高,FⅦ的活性降低,
极易衰减,半衰期为12h~24h[2,3]。
冷沉淀的质量好坏在临床疗效中取到了至关重要的作用,因此选择好的制备方法
也是非常关键的。数控水浴融化离心法制备的冷沉淀FⅧ含量要优于其他方法,
其融化速度快,温度控制准确,在不增加原有耗材的基础上,同时大大地提高了产
品质量,提高了工作效率,以其纯度高,止血效果好的特点深受临床医生的认可并
在各类疾病中得到大量应用,抢救了大批危重患者的生命。
【参考文献】
[1] 中华人民共和国卫生部.中国输血技术操作规程(血站部分)[M].天津:天津
科学技术出版社,1997:44.
[2] 苗翠英,李蓬,孙波,等.新鲜冰冻血浆中FⅦ:C检测结果分析[J].中国输血
杂志,2002,15(1):34.
[3] 王军,李平,刘焕亮,等.冷沉淀因子Ⅷ生物半衰期的测定及意义[J].血栓与
止血杂志,1977,4:125-126.