冷沉淀制备方法及质量影响因素
- 格式:doc
- 大小:27.00 KB
- 文档页数:5
冷沉淀制备方法及质量影响因素【关键词】冷沉淀; 制备; 质量冷沉淀是用新鲜冰冻血浆为原料制备的一种成分血,主要用于血友病甲、血管性血友病、纤维蛋白原缺乏症患者,也可用于手术后出血、严重外伤及DIC等[1] 。
因冷沉淀中的Ⅷ因子为不稳定因子,受多种因素影响,所以每袋冷沉淀Ⅷ因子含量各不相同,现将本中心的冷沉淀制备方法及质量因素影响分析汇报如下。
1 材料与方法1.1 材料与仪器大容量低温离心机(CrYOFUge6000),日本日立公司生产的速冻冰箱(SanYO ),美国CYTOTHERM公司生产的CT-4T.6C型自动摇摆式恒温水浴溶化箱,日本产SYSMaX(CA-50)凝血因子分析仪,韩国产热合机(SE250)。
1.2 冷沉淀原料浆制备采用费森尤斯卡比(广州)生产的密闭四联袋,采集400ml全血6h内离心分离制成血浆60袋(200±10ml),将血浆迅速置-80℃速冻机内,冻结后置-30℃冰箱备用。
1.3 制备冷沉淀取60袋血浆置室温中放置3min,待连接两袋的塑料管变软后分两组(A、B)放入低温水浴箱中(4℃~6℃),A组30袋用水浴虹吸法制备冷沉淀,B组30袋用快速溶化离心法制备冷沉淀,计时。
A组新鲜冰冻血浆融化时固定于恒温摇摆式水浴箱的血袋夹中,垂直浸没于恒温的循环水浴中,水浴箱自动摇摆,血浆溶化,上清液虹吸流入空袋,袋中心剩余(25±5)ml未溶化的血浆及吸附在上面的冷沉淀。
B 组新鲜冰冻血浆融化时去掉固定夹,融化过程中人工给力捏碎血浆冰块,血浆溶解到尚存少许冰碴后,用大容量低温离心机离心,温度4℃,相对离心力3200g,离心20min,分离血浆,袋内存留(25±5)ml血浆冷沉淀,将A、B组冷沉淀快速置于速冻冰箱中冻结。
A组平均用1.2h,B组平均用2.0h。
1.4 质量检测用血凝仪对不同方法制备的冷沉淀进行凝血因子Ⅷ、纤维蛋白原的测定,t检验分析。
2 结果用相同的溶化设备,采用不同制备方法制备所得冷沉淀质量有差异,见表1。
冷沉淀的获得方法冷沉淀是一种沉淀分离方法,在化学实验中广泛使用。
它的操作相对简单,适用于大量液体体系的固液分离。
下面是关于冷沉淀的详细介绍。
一、冷沉淀的原理冷沉淀是指在一定温度下,利用水溶液的溶解度随温度下降而减小的性质,使化学物质在水溶液中逐渐降温沉淀出来的过程。
通俗的说,就是利用温度的影响,把想要分离的化合物从水溶液中沉淀出来。
冷沉淀的原理就是利用化合物在不同温度下,饱和溶液中溶解度的不同。
在高温时,一些物质可以在水中充分溶解,但温度降低后会超过其饱和度,从而逐渐沉淀出来。
我们可以通过控制水温和配制适当的溶液,使想要分离的化合物在适当的温度下沉淀出来,并进行分离和提取。
二、冷沉淀的操作方法冷沉淀的操作相对简单,一般涉及以下步骤:1. 配制溶液:将想要分离的化合物加入到溶液中,搅拌至完全溶解。
2. 控制温度:将溶液放入低温环境中冷却,可以将它放在冰浴中,或将它置于冰箱中冷却。
3. 沉淀:当温度降低到一定程度时,目标化合物就会开始沉淀出来。
此时,可以过滤或离心收集沉淀。
4. 洗涤:将沉淀用适当的溶液洗涤,使其纯度提高。
5. 干燥:将洗涤过的沉淀放在干燥器中或在室温下干燥至干燥状态。
注意事项:1. 控制温度:控制温度是冷沉淀的关键。
如果温度过高或过低都可能会影响沉淀的形成,应该根据不同的实验需要调整温度。
2. 溶液的调配:需要根据化合物的特性和实验要求来调配浓度合适的溶液。
3. 沉淀收集:沉淀可以使用过滤或离心的方式进行收集,但需要仔细控制操作时间和力度,以避免损失或破坏沉淀。
三、冷沉淀的应用冷沉淀是一种常用的实验方法,广泛应用于化学、生物、医药等领域。
以下是冷沉淀的几个主要应用:1. 分离纯化化合物:冷沉淀被广泛用于从复杂的样品中分离出目标化合物。
冷沉淀可以简单、可靠地用来纯化晶体,以及从混合溶液中分离并回收化合物。
2. 提取金属离子:冷沉淀也可以用于提取金属离子。
一些重金属的沉淀可以用于水体、食品、土壤中金属污染物的分离和检测。
4 种方法制备冷沉淀的质量分析摘要】目的通过分析离心法和虹吸法制备冷沉淀(同批次制备)的质量,选择更加优化的冷沉淀制备方法。
方法取同一制备日期的冷沉淀原料血浆,分别采用冷藏融化离心法、水浴融化离心法(两种温度条件)、水浴融化虹吸法制备冷沉淀,分别按照机械抽样法抽样样品,检测冷沉淀中F Ⅷ含量并进行统计分析。
结果 4℃冷藏融化离心法的F Ⅷ含量为65.17±27.39(IU /袋),合格率为40%(8/ 20);4℃水浴融化离心法的F Ⅷ含量为89.67±39.96(IU /袋),合格率为60%(12 / 20);2℃水浴融化离心法的F Ⅷ含量为84.33±30.57(I U /袋),合格率为:55%(11 / 20);4℃水浴融化虹吸法F Ⅷ含量为108.85±42.41(IU /袋),合格率为83.3%(25 / 30)。
经单因素方差分析,4℃水浴融化虹吸法的质量水平明显优于其他三种方法。
结论水浴融化虹吸法制备冷沉淀操作简便、快捷,F Ⅷ合格率高,明显优于冷藏融化离心法和水浴融化离心法,值得推广应用。
【关键词】冷沉淀凝血因子Ⅷ【中图分类号】R197.38 【文献标识码】A【文章编号】1672-5085(2013)36-0061-02冷沉淀是采用特定的方法将保存期内的新鲜冰冻血浆(f r e s hfrozen plasma,FFP)在1℃~ 6℃融化后,分离出大部分的血浆,并将剩余的冷不溶解物质在1 小时内速冻成固态的成分血[1]。
根据冷沉淀在低温条件下不融化的特性,可制定不同的制备方法,目前血站常用的制备方法主要有:离心法,原料血浆放置于4±2℃冰箱或在4±2℃恒温水浴箱中融化,待基本融化后,在4±2℃重离心,分离出上层血浆,剩下少量血浆和沉淀物,制成冷沉淀;虹吸法,在4±2℃恒温循环解冻箱中放入原料血浆,转移空袋置于箱体外低位,松开止血夹,启动循环水流和震荡摇摆,血浆融化过程中,随时被虹吸至转移空袋中,当融化至剩下约少量血浆与沉淀物时,闭合导管,阻断虹吸,定量,制成冷沉淀[2]。
冷沉淀制备的关键控制环节目的:控制影响冷沉淀质量的关键环节,提高冷沉淀的质量。
方法:筛选从采集到制备间隔时间短、FⅧ损失少的全血制备的血浆留做冷沉淀原料浆。
保持良好的冷链系统,尽快低温分离成分血,控制好设备和环境温度,把握好制备的最佳时间等环节。
结果:2010年2-5月份冷沉淀质量控制结果显示,有25%不合格,不合格原因均为FⅧ因子含量达不到80 IU。
通过对上述各个环节的不断改进和控制,2010年6-9月份冷沉淀质量控制抽检全部合格。
结论:冷沉淀制备的质量控制涉及到全血的采集、储存和运输、分离以及新鲜冰冻血浆的融化、分离、入库等诸多环节,任何一个环节的失控,都会影响到冷沉淀的最终质量。
因此,要求心中有关部门加强沟通、紧密协作。
质量控制的关键是减少冷沉淀中的不稳定成分FⅧ因子的损失,而FⅧ因子的活性随温度的升高破坏很大,所以控制的核心内容是保持血液的冷链系统,最大限度地减少血液/血制品在常温下的时间。
要保证各个环节的的严格受控,制备优质的冷沉淀,除了配备必要的设备外,还要提高员工的质量意识和效率意识,提高专业技能,两个方面缺一不可。
冷沉淀是新鲜冰冻血浆在1 ℃~4 ℃条件下不溶解的白色沉淀物,其中主要含有五种成分:纤维蛋白原(Fg)、FⅧ、血管性假血友病因子(vWF)、凝血因子X Ⅲ、纤维结合蛋白(Fn)等多种成分。
冷沉淀是存在于血液中的一种功能性成分,具有广泛的生理功能和很高的临床应用价值。
近年来,冷沉淀的应用已突破传统的用于甲型血友病、纤维蛋白原及凝血因子缺乏所致的出血性疾病的治疗,在临床肿瘤手术、多发伤和手术创伤、弥散性血管内凝血(DIC)、深度烧伤、黏膜和皮肤疾病、自发性气胸、糖尿病足等方面得到广泛应用,并且取得了显著的效果。
冷沉淀中FⅧ因子极其不稳定,FⅧ的体内生物半衰期变化较大,一般为8~12 h,其活性易丧失[1-2]。
新鲜速冻血浆(FFP)融化后,FⅧ因子活性随着时间的延长而有明显的降低,其活性衰减了41.17%[3]。
影响冷沉淀质量的关键因素分析冷沉淀(cryoprecipitate)是新鲜冰冻血浆(ffp)在低温(约0~4℃)解冻后沉淀的白色絮状物,是ffp的部分凝血因子浓集制品,其中主要成分有:ⅷ因子、纤维蛋白原以及血管性血友病因子,纤维结合蛋白、ⅹⅲ因子等。
冷沉淀因其制作工艺简单、价格低廉,临床应用广泛。
适用于先天性或获得性纤维蛋白原缺乏症及ⅷ因子缺乏症患者,血管性血友病(vwd)、儿童及成年人轻型甲型血友病患者,dic及大出血患者的替代治疗等。
因冷沉淀中的ⅷ因子为不稳定凝血因子,受多种因素影响,所以每袋冷沉淀ⅷ因子含量各不相同,通过查阅相关资料及跟踪验证,对影响冷沉淀质量的关键因素分析,现报告如下:1 冷沉淀的制备方法冷沉淀制品是以新鲜冰冻血浆为原料,近年来因多联采血袋的广泛应用,冷沉淀的制作工艺更加简单,安全性更强,各地中心血站均能生产。
目前国内冷沉淀的制备常用两种方法[1]:1.1 离心法取出待制备冷沉淀的新鲜冰冻血浆(ffp),置室温中约5分钟,待双联袋导管(连接管)变软后,将血浆置入2~6℃水浴箱中融化。
当血浆基本融化时,取出血浆,在2±2℃的环境下重离心,使冷沉淀凝血因子下沉于塑料袋底部。
将上清分入空袋内,血袋底部的沉淀内大约含有20~30ml血浆,即为冷沉淀凝血因子。
1.2 虹吸法取出待制备冷沉淀的新鲜冰冻血浆(ffp),置室温中约5分钟,待双联袋导管(连接管)变软后,将新鲜冰冻血浆袋置于2~6℃水浴箱中,另一空袋悬于水浴箱外且位置低于血浆袋,两袋形成一定的高度落差。
新鲜冰冻血浆融化时,上清血浆随时被虹吸入空袋中,冷沉淀遗留在新鲜冰冻血浆袋中。
在融化过程中控制水浴温度在2~6℃。
待新鲜冰冻血浆融化至约40~50ml时,即为冷沉淀凝血因子。
以上两种方法制备好的冷沉淀需迅速放入速冻机中冷冻,于-20℃以下冰箱中保存,保存期不超过一年,输注前于37℃水浴融化,并于4小时内输注。
2 冷沉淀的质量标准根据《全血及成分血质量要求》gb18469-2001规定,冷沉淀外观:肉眼观察30℃~37℃融化的冷沉淀凝血因子无纤维蛋白析出、无黄疸、无气泡、无重度乳糜。
192中外医疗 CH IN A F OR EI G N ME DI C AL T R EA TM EN T综 述1 全血采集过程中的影响因素(1)献血者采血时,必须选择血管充盈饱满的献血者,确保血流顺畅,400mL全血在6min内采完。
若献血者血管细,血流缓慢不顺畅,全血产生一些微小凝块损失部分凝血因子而影响所制备的冷沉淀质量。
(2)全血的储存时间全血采集后立即放入4℃冰箱暂时储存,储存时间不得超过3h,若超过3h运输到血站后不能完全保证制备的FFP在6h内冰冻保存,FFP中的Ⅷ因子将衰减而影响以后制备冷沉淀的质量。
(3)全血的运输全血从采血点到成分科的运输必须放置在有隔热装置的冷藏箱中,冷藏箱根据血袋的数量放置适量的冰块,冰块和血袋之间用毛巾隔离,避免血液和冰块直接接触,并在血袋之间放置温度监控装置。
2 制备FFP过程中的影响因素(1)血液离心温度是影响血液质量的最主要因素,尤其血液温度升高时,Ⅷ因子衰减得较快。
制备血液成分前,打开大容量低温离心机预温至4℃,血液送达后立即离心分离制备FFP。
(2)制备时间制备FFP时间较长,必须熟练掌握血液成分制备的操作流程,尽最大努力在短时间内分离出FFP,保证制备的FFP 在6h内速冻成块,减少Ⅷ因子的衰减。
(3)全血分离制备温度制备FFP时,血液不能在室温下操作的时间过长,我站特此为成分科购置了3台血液低温操作台,以保证制备的FFP在2~10℃低温操作台上分离制备。
(4)FFP袋内空气制备FFP时浆袋内空气必须完全排放至另外一个转移袋内,血浆排出至2个袋子之间相连的三叉口处。
以后融化FFP制备冷沉淀时,融化的血浆才会自动流入转移袋内而不会返流入主袋内,白色絮状物的冷沉淀随着血浆的逐步融化自动沉降到袋子底部。
(5)FFP的储存制备完毕的FFP必须及时放入-50℃血浆速冻机内1h内速冻成块,再移入-30℃低温冰箱储存。
3 制备冷沉淀过程的影响因素(1)设备目前大多数血站都已采用虹吸法制备冷沉淀,但设备的质量优劣将直接对冷沉淀的质量起到决定性的作用,应选用质量较好恒温循环水溶箱。
浅谈冷沉淀制备过程中的质量控制目的探讨冷沉淀制备过程中的质量控制。
方法将60份新鲜冰冻血浆随机分为常规制备组和质量控制制备组,每组30袋,常规制备组按照传统离心法制备冷沉淀,质量控制制备组采用冷沉淀制备仪制备冷沉淀。
结果常规制备组冷沉淀产品中抽检有28份合格,2份不合格,合格率约93%;质量控制制备组抽检30份全部合格,合格率为100%。
结论掌控好制备方案、原材料、设备和环境温度等质量控制环节,才能确保制备出优质合格的冷沉淀。
标签:冷沉淀;制备;质量控制冷沉淀(Cryoprecipitate)是临床上成分输血中的一种重要制品,该制品是新鲜冰冻血浆(fresh frozen plasma,FFP)在1~6℃条件下融化后分离出大部分血浆、剩下的冷不溶解活性物质,在1 h内速冻成固态的成分血。
冷沉淀富含纤维蛋白原(Fg)、凝血因子FⅧ、纤维结合蛋白、血管性血友病因子等多种活性成分,对于甲型血友病、先天性或获获得性纤维蛋白原缺乏症、血管性血友病等都有较好治疗效果。
此外,它对于外科患者,尤其是血友病患者的手术中出血有显著地预防和治疗作用[1-2]。
冷沉淀中FⅧ因子极其不稳定,在体内生物半衰期较短,一般为8~12 h,其活性易丧失[3]。
新鲜冰冻血浆融化后,FⅧ因子活性会随着时间的延长而明显的降低。
但是从全血采集到新鲜冰冻血浆的制备再到冷沉淀的制备中很多环节都会影响冷沉淀的最终质量,所以从采集原浆料开始,一直到临床输注过程的整个环节中都应尽量减少其中活性成分、尤其是纤维蛋白原和凝血因子FⅧ的破坏。
因此对冷沉淀制备过程中关键控制点的把握,则是制备出优质冷沉淀、保证质量的首要关键环节。
1 资料与方法1.1 仪器ZBK-LCD-A1冷沉淀凝血因子制备仪;贺利氏6000i 型大容量低溫离心机;SE250高频电子热合机;SPN1501F电子天平;MBF21血浆速冻机、4℃贮血冰箱。
1.2 原浆料来源以2016年10月—2017年3月采集的健康无偿献血者全血为原料。
冷沉淀的制备方法嘿,咱今儿个就来讲讲冷沉淀的制备方法。
你知道吗,这冷沉淀就像是一个小小的宝藏,要把它制备出来可得费一番功夫呢!就好像你要去寻找一颗藏在深山里的珍贵宝石。
首先呢,得有优质的原料,这就好比做菜得有新鲜的食材一样。
我们要从健康人的血液中开始,这可是整个过程的基础。
然后呢,把这血液进行离心处理,让各种成分分离开来,就像把一堆混杂的东西慢慢分拣清楚。
接着,把分离出来的血浆取出来,这一步可不能马虎,得小心翼翼的,就像捧着一个易碎的宝贝。
然后把血浆放到特定的温度下,让它慢慢发生变化。
这时候啊,就会有一些奇妙的事情发生啦!一些特殊的成分会逐渐聚集、沉淀下来,这就是我们要的冷沉淀啦。
就好像是经过一场魔法,那些珍贵的东西慢慢显现出来。
你想想,这过程是不是挺神奇的?就如同一场精心编排的舞蹈,每一个步骤都要恰到好处。
在整个制备过程中,对环境的要求也很高呢!要保持干净、卫生,不能有任何杂质混进去,不然就会影响冷沉淀的质量。
这就好比你在一个安静整洁的房间里做事,才能做得又好又顺利呀!而且,制备的人得有足够的耐心和细心,不能着急,不能出错。
一个小小的失误可能就会让之前的努力都白费了。
这和我们做事不是一样的道理吗?还有哦,制备冷沉淀的设备也得是先进的、可靠的,就像战士手中的精良武器一样。
有了好的设备,才能让整个过程更加顺利、高效。
说起来,这冷沉淀可是在医学领域有着重要的作用呢!它能帮助很多需要的人,给他们带来希望和健康。
这难道不是一件很了不起的事情吗?所以啊,大家可别小看了这冷沉淀的制备方法,它背后蕴含着无数人的努力和心血。
这就像是搭建一座坚固的大厦,每一块砖、每一片瓦都有着它的位置和作用。
咱可得好好了解了解这冷沉淀的制备方法,说不定哪天就能派上用场呢!你说是不是呀?。
虹吸法与离心法制备冷沉淀的质量分析作者:付竹筠来源:《中国医学创新》2012年第30期【摘要】目的:通过对虹吸法与离心法制备的冷沉淀的质量分析,选择合适的方法制备冷沉淀。
方法:随机取24袋新鲜冰冻血浆,随机分为两组,每组12袋,分别用虹吸法和离心法制备冷沉淀,测定冷沉淀中凝血因子Ⅷ和纤维蛋白原的含量。
结果:虹吸法与离心法制备的冷沉淀,其凝血因子Ⅷ的含量分别为(120±11)IU/袋,(90±9)IU/袋,两者比较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
结论:虹吸法制备冷沉淀简便、快捷,凝血因子Ⅷ含量高,优于离心法,值得推广应用。
【关键词】冷沉淀;凝血因子Ⅷ;纤维蛋白原冷沉淀是临床上较常用的一种血液成分,它是由新鲜冰冻血浆在2~6 ℃环境下融化后残留的白色沉淀物。
其主要成分是凝血因子Ⅷ、纤维蛋白原、纤维结合蛋白、血管性血友病因子等,特别是冷沉淀中Ⅷ因子是体内纤溶系统的重要成分。
但由于Ⅷ容易受外界因素影响而不稳定,所以不同的制备工艺和设备所制备的冷沉淀,其质量存在较大差异。
为了选择一种合适的方法制备冷沉淀,笔者分别运用CT—4T.6C型低温水浴融化箱融化新鲜冰冻血浆虹吸法和4 ℃冰箱融化新鲜冰冻血浆离心法制备冷沉淀并进行质量比较,现报告如下。
1 材料与方法1.1 血液来源制备冷沉淀的原料浆均来源于笔者所在市无偿献血者的合格血液,采集全血400 ml(要求采血顺利,血流通畅无凝块),6 h内分离出血浆约220 ml并在血浆速冻机中冰冻成块,贮存在—30 ℃以下的冰箱中备用。
1.2 仪器设备 CT—4T.6C型低温水浴融化箱(美国Cytotherm公司),4 ℃日本三洋冰箱,索福RC—12BP大容量离心机,CA—50凝血酶仪(日本Sysmex公司)。
1.3 冷沉淀的制备方法1.3.1 虹吸法运用CT—4T.6C型低温水浴融化箱融化新鲜冰冻血浆虹吸法制备冷沉淀。
制备方法为:将12袋待制备冷沉淀的新鲜冰冻血浆,置于温度恒定在6 ℃的CT—4T.6C型低温水浴融化箱的水浴箱中,融化15 min后血袋管道变软,松开转移空袋的止流夹,将转移空袋置于水浴箱外,位置低于血浆袋,两袋之间形成一定的高度落差。
影响冷沉淀质量的关键因素分析冷沉淀(cryoprecipitate)是新鲜冰冻血浆(FFP)在低温(约0~4℃)解冻后沉淀的白色絮状物,是FFP的部分凝血因子浓集制品,其中主要成分有:Ⅷ因子、纤维蛋白原以及血管性血友病因子,纤维结合蛋白、ⅩⅢ因子等。
冷沉淀因其制作工艺简单、价格低廉,临床应用广泛。
适用于先天性或获得性纤维蛋白原缺乏症及Ⅷ因子缺乏症患者,血管性血友病(vWD)、儿童及成年人轻型甲型血友病患者,DIC及大出血患者的替代治疗等。
因冷沉淀中的Ⅷ因子为不稳定凝血因子,受多种因素影响,所以每袋冷沉淀Ⅷ因子含量各不相同,通过查阅相关资料及跟踪验证,对影响冷沉淀质量的关键因素分析,现报告如下:1 冷沉淀的制备方法冷沉淀制品是以新鲜冰冻血浆为原料,近年来因多联采血袋的广泛应用,冷沉淀的制作工艺更加简单,安全性更强,各地中心血站均能生产。
目前国内冷沉淀的制备常用两种方法[1]:1.1 离心法取出待制备冷沉淀的新鲜冰冻血浆(FFP),置室温中约5分钟,待双联袋导管(连接管)变软后,将血浆置入2~6℃水浴箱中融化。
当血浆基本融化时,取出血浆,在2±2℃的环境下重离心,使冷沉淀凝血因子下沉于塑料袋底部。
将上清分入空袋内,血袋底部的沉淀内大约含有20~30ml血浆,即为冷沉淀凝血因子。
1.2 虹吸法取出待制备冷沉淀的新鲜冰冻血浆(FFP),置室温中约5分钟,待双联袋导管(连接管)变软后,将新鲜冰冻血浆袋置于2~6℃水浴箱中,另一空袋悬于水浴箱外且位置低于血浆袋,两袋形成一定的高度落差。
新鲜冰冻血浆融化时,上清血浆随时被虹吸入空袋中,冷沉淀遗留在新鲜冰冻血浆袋中。
在融化过程中控制水浴温度在2~6℃。
待新鲜冰冻血浆融化至约40~50ml时,即为冷沉淀凝血因子。
以上两种方法制备好的冷沉淀需迅速放入速冻机中冷冻,于-20℃以下冰箱中保存,保存期不超过一年,输注前于37℃水浴融化,并于4小时内输注。
2 冷沉淀的质量标准根据《全血及成分血质量要求》GB18469-2001规定,冷沉淀外观:肉眼观察30℃~37℃融化的冷沉淀凝血因子无纤维蛋白析出、无黄疸、无气泡、无重度乳糜。
冷沉淀的制备及应用范围冷沉淀是新鲜冰冻血浆在1~6℃条件下不溶解的白色沉淀物,它是P00l博士在1964-1965年期间发现的,被加热37℃时呈溶解的液态,主要含有第Ⅷ因子、纤维蛋白原、血管性血友病因子(VWF)、第ⅩⅢ、以及纤连蛋白等成分。
现就冷沉淀的制备、临床应用及效果给大家介绍一下。
1 冷沉淀的制备与质量1.1 冷沉淀的制备选取健康无偿献血者,各项检查指标合格,采集400mL全血后6~8h内经分离新鲜液体血浆于-50℃冻成型后的新鲜冰冻血浆放置-30℃保存。
制备冷沉淀时,将-30℃保存血浆放置于1~6℃环境下溶解、分离出冷不溶物,放置-30℃冻存或直接应用于临床。
1.1.1离心法(Pool)1.1.1.1原料血浆的融化1.1.1.1.14℃冷藏箱法:将原料血浆从-30℃冰箱内取出,置于1~6℃冷藏箱内缓慢融化。
1.1.1.1.2水浴融化法:将原料血浆从-30冰箱取出,值室温5分钟,待双联袋间的塑料管变软后,放入15℃水浴箱内,启动摇摆装置,约30分钟后温度调至4℃,当原料血浆袋全部融化时(约60~90分钟),然后把水温调至0~2℃。
1.1.1.2融化后的原料浆于0~4℃以离心力2000g离心10分钟,使冷沉淀下沉于塑料袋底部,快速去除上清液,剩20~30mL左右即为冷沉淀。
1.1.2连续融化虹吸法(Mason),将原料浆袋置于1~6℃水浴装置中,另一空袋悬于水浴箱外且位置低于血浆袋,两袋之间形成一定的落差,血浆溶化后随时被虹吸至空袋内,当融化至剩下40~50ml时,闭合导管,阻断虹吸,将冰冻血浆袋和冷沉淀热和断离。
1.2 冷沉淀的质量冷沉淀质量受温度、时间以及其他各种因素影响。
从采血到制备过程中室温制备原料浆会使第Ⅷ因子含量偏低;说明温度对冷沉淀质量有影响。
经研究使用亚甲蓝光照法(MB)进行病毒灭活的冷沉淀与原血浆比较,Ⅷ因子和血管性血友病因子(Vwf)活性分别别下降30%和11%,纤维蛋白原浓度下降40%。
冷沉淀制备方法及质量影响因素【关键词】冷沉淀; 制备; 质量
冷沉淀是用新鲜冰冻血浆为原料制备的一种成分血,主要用于血友病甲、血管性血友病、纤维蛋白原缺乏症患者,也可用于手术后出血、严重外伤及DIC等[1] 。
因冷沉淀中的Ⅷ因子为不稳定因子,受多种因素影响,所以每袋冷沉淀Ⅷ因子含量各不相同,现将本中心的冷沉淀制备方法及质量因素影响分析汇报如下。
1 材料与方法
1.1 材料与仪器
大容量低温离心机(CrYOFUge6000),日本日立公司生产的速冻冰箱(SanYO ),美国CYTOTHERM公司生产的CT-4T.6C型自动摇摆式恒温水浴溶化箱,日本产SYSMaX(CA-50)凝血因子分析仪,韩国产热合机(SE250)。
1.2 冷沉淀原料浆制备
采用费森尤斯卡比(广州)生产的密闭四联袋,采集400ml全血6h内离心分离制成血浆60袋(200±10ml),将血浆迅速置-80℃速
冻机内,冻结后置-30℃冰箱备用。
1.3 制备冷沉淀
取60袋血浆置室温中放置3min,待连接两袋的塑料管变软后分两组(A、B)放入低温水浴箱中(4℃~6℃),A组30袋用水浴虹吸法制备冷沉淀,B组30袋用快速溶化离心法制备冷沉淀,计时。
A组新鲜冰冻血浆融化时固定于恒温摇摆式水浴箱的血袋夹中,垂直浸没于恒温的循环水浴中,水浴箱自动摇摆,血浆溶化,上清液虹吸流入空袋,袋中心剩余(25±5)ml未溶化的血浆及吸附在上面的冷沉淀。
B 组新鲜冰冻血浆融化时去掉固定夹,融化过程中人工给力捏碎血浆冰块,血浆溶解到尚存少许冰碴后,用大容量低温离心机离心,温度4℃,相对离心力3200g,离心20min,分离血浆,袋内存留(25±5)ml血浆冷沉淀,将A、B组冷沉淀快速置于速冻冰箱中冻结。
A组平均用1.2h,B组平均用2.0h。
1.4 质量检测
用血凝仪对不同方法制备的冷沉淀进行凝血因子Ⅷ、纤维蛋白原的测定,t检验分析。
2 结果
用相同的溶化设备,采用不同制备方法制备所得冷沉淀质量
有差异,见表1。
结果显示:快速溶化离心法每袋中凝血因子Ⅷ>80IU,纤维蛋白原>150mg,符合国家标准[1],水浴虹吸法凝血因子Ⅷ≥80IU,符合国家标准,纤维蛋白原<150mg,不符合国家标准[1] 。
表1 冷沉淀质量检测结果
3 影响冷沉淀质量的关键因素
冷沉淀制备经历了全血、新鲜冰冻血浆、冷沉淀三个阶段,有些可控,有些不可控,任何一个环节的误差都会影响冷沉淀的质量。
3.1 采集个体
冷沉淀中凝血因子Ⅷ、纤维蛋白原的收集率与献血者个体有关。
正常个体中凝血因子Ⅷ水平相差在50%~200%之间;与血型有关;O 型含量最少,已知服用一些药物如避孕药可增加凝血因子Ⅷ水平,血管作用肽1-脱氨-8-D精氨酸血管加压素(DDAVP)可增加血循环中凝血因子Ⅷ水平达300%[2]。
3.2 采集速度
血液采集过程中应注意采集速度,要求200ml全血采集时间<3min,400ml全血采集时间<6min,如采血不畅,出现凝块及。