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1第十一讲-信息融合与目标跟踪-航迹管理精品PPT课件
- 格式:pptx
- 大小:724.78 KB
- 文档页数:53
1.3信息融合技术1.3.1信息融合的基本原理信息融合这一概念是20世纪70年代提出的,在其后的较长一段时期,人们普遍使用“数据融合”这一名词。
近年来,随着科学技术的迅猛发展,军事、民用工业领域中不断增长的复杂度使得出现了数据泛滥、信息超载,而现有大型设备结构小型化、功能复杂化使得传感器安装的数量和类型受到限制,需要新的技术途径对过多的信息进行消化、解释和评估,“信息融合”一词被广泛采用[23]。
对信息融合概念的描述多种多样。
美国军方成立的数据融合工作组联合指导实验室(JDL)将信息融合概括为:一个处理探测、互联、相关、估计以及组合多元信息和数据的多层次、多方面过程,目的是获得准确的状态估计和识别,完整而及时地对战场态势和威胁评估。
欧洲遥感实验室协会(EARSel)以及法国电器和电子协会(FSEE)建立的工作组的定义为:一个由方法和工具表示的框架,用于进行不同来源的数据的联合,目的是获得更高质量的信息[18]。
“高质量”的精确含义依赖于应用。
这样,存在各种不同种类、不同等级的融合,如数据融合、图像融合、特征融合、决策融合、传感器融合、分类器融合等。
对不同来源、不同模式、不同媒质、不同表现形式的信息进行综合,最后可以得到对被感知对象更加精确的描述。
国外对信息融合技术的研究起步较早。
20世纪70年代初,美国研究机构就在国防部的资助下,开展了声纳信息理解系统的研究。
从那以后,信息融合技术便迅速发展起来,不仅在各种C3I系统(Computing Communication Control and Information)中尽可能采用多个传感器来收集信息,而且在工业控制、机器人、空中交通管制、海洋监视、综合导航和管理等领域也在朝着多传感器的方向发展。
1988年,美国国防部把信息融合技术列为90年代重点研究开发的二十项关键技术之一,且列为最优先发展的A类[10,11]。
信息融合由简单的多传感器融合起步,经历了同一系统内部不同信息的融合,少数简单系统之间的单一信号融合,发展到现在多个不同复杂系统之间的不同类型信号之间的融合。
信息融合是现代信息技术与多学科交叉、综合、延拓产生的新的系统科学研究方向,由于其在军事和民用领域已经展现出的有效与广阔的应用前景,而备受国内外学者和众多工程领域专家的高度关注,一直是学者们研究的热点问题之一。
[1-2]航迹融合是利用信息融合技术将多个传感器得到的数据进行有效的处理,从而得到比单一传感器更加精确可靠的航迹。
随着传感器技术的飞速发展,覆盖宽广频段的各种体制和类型的传感器应运而生,如何综合这些传感器获得的量测来提高航迹融合的精度和效能已经成为一个十分具有挑战性的课题。
目前,最具代表性的航迹融合算法主要有量测融合算法(Measurement Fusion,MF)[3]、简单融合算法(Simple Fusion, SF)[4]与加权协方差算法(Weighted Covariance Fusion, WCF)[5]等。
量测融合算法思想简单,计算量小,但精度较低,适合做简单的估算。
简单融合算法由Siger提出,虽然算法提出较早,但是直到今天它的计算速度仍是人们追求的目标,所以很多新算法都与它进行比较,但SF算法的缺点是不能得到最优解。
另一个经典的算法是由Bar-Shalom提出的加权协方差算法,算法最突出的优点是精度高,但此算法计算量较大。
基于以上三种算法,Beugnon等人提出一种自适应航迹融合算法[6],这种算法根据当前系统的特性和需求,依据融合逻辑判断树自适应地选定航迹融合算法,融合节点则依据所选定的融合算法求解全局航迹。
2006年,我国学者李辉等人在自适应航迹融合算法基础上做了改进[7],加入了反馈结构,融合中心将融合后的目标状态估计以及误差协方差反馈给各个局部节点,以此作为各局部节点在下一时间段内滤波的初始值,从而使各局部节点的滤波精度都得到了改善。
[1]Willett P K. The workshop on estimation, tracking and fusion: a tribute to Yaakov Bar-Shalom [J].Aerospace and Electronic Systems Magazine, 2002, 17(3): 28-33. (期刊)[2]Bar-Shalom Y. On the Sequential Track Correlation Algorithm in a Multisensor Data Fusion System [J].IEEE Transactions on Aerospace and Electronic Systems, 2008, 44(1): 396-396.(期刊)[3]Willner D, Chang C B, Dunn K P. Kalman Filter Algorithms for a Multi-Sensor Systems [C]. InProceedings of the 15th IEEE Conference on Decision and Control and Symposium on Adaptive Processes, Clearwater, Fla, United States,Dec. 1976: 570-574.(论文集)[4]Singer R A. Estimating optimal tracking filter performance for manned maneuvering targets [J]. IEEETransactions on Aerospace and Electronic Systems, l970, 6(4):473-483.(期刊)[5]Bar-Shalom Y, Campo L. The effect of the common process noise on the two-sensor fused-trackcovariance [J]. EEE Transactions on Aerospace and Electronic Systems, 1986, 22(6): 803–805.(期刊)[6]Beugnon C, Singh T, Linas J, Saha R K. Adaptive track fusion in a multisensor environment [C]. InProceedings of the ISIF, Paris, 2000: 24-3l.(论文集)[7]李辉, 程垮, 张安, 沈莹. 基于反馈结构的多传感器自适应航迹融合算法[J].计算机学报,2006,29(12):2232~2237. [Li Hui, Cheng Kua, Zhang An, Shen Ying. Adaptive Algorithm for Multisensor Track Fusion with Feedback Architecture [J]. Chinese Journal of Computers, 2006, 29(12): 2232 ~ 2237 (in Chinese).](期刊)可以将以下任意一个任务完成作为作业:1、将SF算法、WCF算法用Matlab实现,并比较两种算法的性能,撰写一篇论文;(较容易)2、将自适应航迹融合算法用Matlab 实现,并将其与SF 算法和WCF 算法进行比较,撰写一篇论文;(较难)3、将基于反馈结构的自使用航迹融合算法用Matlab 实现,并将其与SF 算法、WCF 算法和自适应航迹融合算法进行比较,撰写一篇论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