文化人类学期末考试试题
- 格式:doc
- 大小:37.50 KB
- 文档页数:2
1.写一篇阅读一部人类学着作的读后感答:观本尼迪克特《菊与刀》感《菊与刀》是本讲文化、讲民族性的人文类着作。
这本书的作者鲁思·本尼迪克特,是美国当代着名文化人类学家。
二战期间,她受美国战时情报局委托,利用一个文化人类学家所能利用的技巧来从事日本民族性的研究。
看到这篇文章令我感慨的不仅是她深入、透彻的分析,更是她在对待不同文化,民族的公正立场,尤其是在当时日美两国处于交战状态的情况下。
菊是日本皇室家徽,刀是武士道文化的象征。
《菊与刀》揭示了日本人的本质性格,也就是日本文化的双重性,比如说“爱美而黩武,尚礼而好斗,喜新而顽固,服从而不驯服”等等。
这种异常矛盾的民族特性,贯穿了日本的整个文化,成为了日本独特的文化气质。
菊花和刀就是那日本文化精神中矛盾的两极,恬静淡然却又刚烈残忍。
通过阅读我了解到,在日本民族有关人际关系以及个人国家关系的整个观念中,他们对等级制度的信赖是这个民族和谐的核心所在。
在日本人生活中最固定不变之处就是,不平等一直是在他们社会生活的原理。
日本等级制度的另一个集中体现就是日本人民对天皇的态度。
在封建时期,天皇在日本作为神的化身,有着至高无上的权威。
这种对天皇的信仰,不仅是长期的等级制度文化的一种体现,也使等级制度更为明确化。
日本文化是一种以耻为基调的耻感文化。
耻感在日本人的生活中的重要性,就像任何具有深刻耻感的部族或国家一样,意味着每个人都非常注重群众对其行为的评判。
日本人认为不遵守明确规定的各种善行标志,不能平衡各种义务或者不能预见到偶然性的失误,都是耻辱。
这个就是本尼迪克特所说的日本文化是一种“耻感文化”。
“耻感文化”带给日本人一项性格特征,那就是过分关注别人的评价更甚于自我评价。
这种特征也有一个缺点,就是会使人为了名誉的行为经常“不想为而不得不为”,这也形成了这个民族自重,认真,严谨的特点。
我想这也是日本会产生浓厚的集体主义的一个重要原因。
2.谈谈你对于学习文化人类学意义的认识答:我认为学习人类学的主要意义有三点:1.认识人类自身;2.促进不同文化之间的自身理解,克服民族,种族以及文化上的偏见;3.客观评价人类的成就以及人类在自然界中的地位。
二、名词解释(因为分值比较高,所以最好对名词作一些解释。
)1、继嗣:是指两代以上的亲属关系,而且这种关系为社会所认可。
有:“世系”“血统”的含义,作为文化人类学的术语它常常是与亲属关系联系在一起。
在许多社会中,继嗣制度是一个群体赖以延续的基础,通过继嗣,一个人的亲属关系由父母兄弟的狭小范围扩展开来。
P932、族群:是对某些社会文化要素认同而自觉为我的一种社会实体。
这个概念包括三层含义:一、是对某些社会文化要素的认同,二是要对他“自觉为我”,三是一个社会实体。
族群并不是单独存在的,它存在于与其他族群的互动关系中。
P983、仪式:是指手段与目的并非直接相关的一套标准化的行为,它表达的是象征的而非实用的意义。
仪式不仅是强化群体纽带和缓解紧张的一种方式,而且也是庆祝许多重要事件的方式,此外,仪式还可以减少许多危机对社会的分裂作业,使这对个人来说更易于接受。
P1134、濡化:表示在特定文化中个体或群体继承、适应和延续传统的过程。
也有学者强调其中的个体了解、内化和呈现适合其身份与角色的行为过程。
濡化是把人类和其他生物加以区别的学习经验,能使一个人在生命的开始和延续中,借此种经验以获得在该文化中生存的能力。
P1255、涵化:又称文化潜移或文化移入,它是指当两个或两个以上不同文化的人们相互持续的接触一段时间后,因相互传播、采借、适应和影响,而使一方或双方原有的文化体系发生大规模的变异。
P1306、范式理论:是指一个重大理论,有时也称为一个理论框架或者看世界的主要途径。
是围绕人类学诸多问题或一个问题形成的不同理论或理论观点。
P140三、简答题1、简述对文化人类学认识的观点。
P9答:(1)、普同论或普同性。
是指人类文化拥有的共同性特征。
它包含两个基本的构想,一是指世界上现存的人类都属于同一种属,任何一个人群都不比其他人群更为先进。
二是指人类文化在存在差异性的同时也拥有许多共同的文化要素。
(2)、整体论。
是指从社会的、文化的角度和生物的、生物的两个角度分析问题,既关注现实问题,也关照历史的因素。
二、谈谈自己对于整体观的认识人与“社会组织”的关系问题——-—--—-人首先属于氏族,相应地依次属于胞族,部落,部落联盟,最后,人类建立起国家,人也就属于国家————--——人必将属于基于两性的各式各样的婚姻家庭-—---——人必将属于基于婚姻的亲属制度-—---—-—人永远不能孤立存在,个人主义只是近代的一种产物,属于近代历史发展的成果。
个人至上主义以及其反面国家至上主义都有其局限性,人只能是某种社会的存在,一定依赖某种组织,某种将人“笼罩"的各式各样的组织整体观是关于事物整体及其特性的理论。
这里所说的整体观是指起源于中国的整体观,不是指起源于西方的整体论.它分为古典整体观和现代整体观两部分,古典整体观又叫天人合一整体观,现代整体观又叫混元整体观。
古典整体观包括宇宙整体观、人体整体观和天人整体观,它涉及到了道论、气论、阴阳理论、五行理论和八卦理论等内容。
现代整体观包括混元论、整体论、人的混元气、意识论、道德论、优化生命论与混元医疗观.不论是古典整体观还是现代整体观,都认为宇宙不但存在着实体性物质,还存在着非实体性物质———-——气,正是气的存在使事物具有了整体的特性。
现代整体观认为,宇宙中任何事物都是混元气的不同表现形式,其中实体性物质是混元气的凝聚状态,非实体性物质是混元气的弥散状态。
宇宙中存在着不同层次的混元气,它们互相兼容并且互相转化。
现代整体观认为,事物的整体是指该物混元气的时空结构,整体不是事物各个部分相加的和,而是在此基础上的结构与功能的统一及其动态平衡,是事物的形态结构及其功能混化而成的整体自身及其特性。
事物整体及其特殊体性是一种真实存在,是可以被人认知的.因此可以说,一个事物的整体就是这个事物的混元气,掌握事物的整体特性就是掌握混元气的特性及其运动变化规律。
另外,整体是相对于局部而言的,整体与局部对应着人的两类不同的意识活动。
当人的意识活动处于整合状态时称为整体意识活动,它对应着事物的整体,整体意识活动的过程是主观与客观统一的过程;当人的意识活动处在分散状态时称为局部意识活动,它对应着事物的局部,局部意识活动的过程是主观与客观对立的过程.目前,人类的意识活动只是局限在局部意识活动之中,因此现代科学和人类日常生活所接触的事物都属于局部事物,或者说是整体的一个侧面。
文化人类学试题work Information Technology Company.2020YEAR2013-2014年第二学期文化人类学试题1、人类学古典进化论提出“文明(文化)是有等级的”,而博厄斯学派或功能主义学派则认为“文明(文化)是平等的”的看法,你的看法是什么?而人类文化的选择在于人类的意义,在这里以往进化论中强调的客观功能转换成为主观的意义,文化的在不同人群中的传播过程,就是意义选择的过程,具有相近的认知和记忆结构的人对于某种文化的选择往往是相似的,因此某种新的文化符号在一些族群那里容易被接受而在另外的族群那里则难以理解,当然这种解释并不排除文化中个人选择的差异性。
纳入人类思维结构的文化基因群落共同形成个人的稳定意义体系,进而同一区域和民族的人群如果都具有某种相似性较高的意义体系,那么就出现了整体的文化模式(cultural pattern)。
在意义选择的条件下,文化在进化过程中的变异正是适应了某个群体共同意义结构的特殊进化。
然而,在一个开放和多元化的环境中,相对非特殊化的文化,进化优势可能更大。
因为当自然环境因素发生变化的时或者大量新型文化基因侵入时,人类的主观意义体系不得不进行调整,而特殊文化因为其精致和难以适应变化,消失或被取代就在所难免。
文化是进化的吗?这个困扰了许多人类学家很久的议题可能仍将持续下去,如果我们将进化这个概念中的道德偏见和种族优越感排除在外,从信息――文化基因的产生、传播和利用的角度来看,那么我认为是可以成立的,文化基因的数量、规模和传播速度是一个长期增长的进化过程,在这个过程中,新的文化形式不断形成而旧的文化形式逐渐消失。
以前的研究多认为人类文化的变迁应该归结于社会经济变化或者自然环境的变化,但是不要忘记,文化本身作为一个复杂的类生态系统,也应当服从内在的自组织规律,如突变、混沌等。
将人类的种种文化特征看成基因来理解,也许仅仅是换了一种角度来理解文化,它可能并不能比现存研究理论提供更多的深刻解释,但是通过将文化特征看成各种文化的基因,我们就有可能将各种对于文化概念的纷争纳入一个统一的动态框架下,而非将各种文化视为孤立的互为异类的现象。
(完整版)中国文化概论期末考试试题与答案一、选择题(每题2分,共20分)1. 下列哪项是中国古代的“四大发明”之一?A. 指南针B. 火药C. 造纸术D. 圆规答案:ABC2. 下列哪个朝代是中国历史上第一个使用年号的朝代?A. 汉朝B. 唐朝C. 宋朝D. 明朝答案:A3. 下列哪个诗人被誉为“诗仙”?A. 杜甫B. 白居易C. 李白D. 王维答案:C4. 下列哪个是儒家经典之一?A. 《易经》B. 《尚书》C. 《论语》D. 《道德经》答案:C5. 下列哪个朝代是中国历史上第一个由少数民族建立的统一王朝?A. 元朝B. 金朝C. 辽朝D. 西夏答案:A二、填空题(每题3分,共30分)1. 中国古代的五音分别是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答案:宫、商、角、徵、羽2. 中国古代的“三纲五常”中,“三纲”指的是______、______、______;“五常”指的是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答案:君为臣纲、父为子纲、夫为妻纲;仁、义、礼、智、信3. 中国古代著名的“四大美女”分别是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答案:西施、王昭君、貂蝉、杨玉环4. 中国古代的“四大名著”分别是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答案:《红楼梦》、《西游记》、《水浒传》、《三国演义》5. 中国古代的“六艺”分别是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答案:礼、乐、射、御、书、数三、名词解释(每题10分,共40分)1. 道家答案:道家是中国古代的一种哲学派别,主张顺应自然、无为而治,强调人与自然的和谐统一。
道家的代表人物有老子和庄子。
2. 汉赋答案:汉赋是中国汉代的一种文学形式,以赋为主,兼具诗歌、散文的特点。
汉赋内容广泛,包括咏物、叙事、抒情等,代表作品有《两都赋》、《上林赋》等。
文化史期末考试题及答案一、选择题(每题2分,共20分)1. 孔子是哪个时期的著名思想家?A. 春秋时期B. 商朝C. 周朝D. 秦朝2. 以下哪位不是文艺复兴时期的代表人物?A. 但丁B. 达芬奇C. 米开朗基罗D. 王羲之3. 法国大革命发生在哪个世纪?A. 16世纪B. 17世纪C. 18世纪D. 19世纪4. 以下哪个不是中国四大名著之一?A. 《红楼梦》B. 《西游记》C. 《水浒传》D. 《三国演义》5. 被称为“现代戏剧之父”的是哪位作家?A. 莎士比亚B. 莫里哀C. 易卜生D. 贝克特...(此处省略其他选择题,共10题)二、填空题(每空1分,共10分)6. 古代埃及人建造的金字塔,其中最著名的是______金字塔。
7. 唐朝时期,中国与周边国家的文化交流非常频繁,其中______是唐朝派遣到日本传播文化的使者。
8. 19世纪英国的工业革命,使得______成为当时世界上最大的工业国。
9. 20世纪初,现代主义文学的兴起,其中______被认为是现代主义文学的代表作之一。
10. 被誉为“东方艺术之花”的是中国的______。
三、简答题(每题10分,共20分)11. 简述文艺复兴时期人文主义的主要特点。
12. 描述一下启蒙运动对欧洲社会的影响。
四、论述题(每题15分,共30分)13. 论述中国四大发明对世界文明的贡献。
14. 分析现代艺术与后现代艺术的主要区别。
五、案例分析题(每题20分)15. 以《蒙娜丽莎》为例,分析达芬奇的艺术成就及其对后世的影响。
答案一、选择题1. A2. D3. C4. D5. C...(此处省略其他选择题答案)二、填空题6. 胡夫7. 鉴真8. 英国9. 《荒原》10. 京剧三、简答题11. 文艺复兴时期的人文主义主要特点包括重视人的价值和尊严,强调个人自由和创造力,以及对古典文化的复兴和学习。
12. 启蒙运动对欧洲社会的影响包括推动了科学和理性思维的发展,促进了民主和法治的建立,以及对封建制度和宗教迷信的批判。
文化人类学期末复习资料选择、填空、名词解释1、文化人类学的三大支柱:考古学、语言学、民族学。
2、体质人类学:体质人类学家有时也叫生物人类学家。
体质人类学研究人的生物性:如人类的起源及演化的过程、灵长类动物的行为与适应、现代人类种族的体质差异、形成因素等等。
于是体质人类学就分为两个主要的领域:一是古人类学;二是今人类学。
3、田野调查法:也称为田野工作,是一种对一个社会及其生活方式亲身从事的长期性的调查和体会工作。
是文化人类学家了解人类行为和收集文化资料最常采用的基本方法。
4、参与式观察:指研究者生活于他所研究的人群之中,参加他们的社会生活,观察正在发生的事情。
5、亲属称谓制度:人类的亲属关系表现在语言里就是人类学上所说的亲属称谓制度,这是社会文化中用来标明亲属关系的一套称呼系统。
6、泰勒:英国文化人类学的奠基人,是古典进化论的主要代表人物,被称为人类学之父,他是大学教坛上讲授人类学的第一人。
代表作《原始文化》的出版标志着人类学的开始。
7、文化(泰勒):文化包括知识、信仰、艺术、法律、道德、习俗和任何人作为一名社会成员而获得的能力和习惯在内的复杂整体。
8、泰勒认为宗教的发展:泛灵论(万物有灵论)、祖先崇拜(图腾崇拜)、精灵崇拜、多神崇拜、一神信仰。
9、泰勒提出泛灵信仰。
10、摩尔根:美国杰出的人类学家,1877年《古代社会》问世。
摩尔根的社会进化观点把社会分为三个阶段:蒙昧社会、野蛮社会、文明社会。
11、摩尔根认为社会的五个进化过程:氏族、胞族、部落、部落联盟、国家。
12、博厄斯:美国民族学之父,代表作有《种族:语言和文化》、《原始艺术》、《人类学与现代生活》等。
主要观点是文化相对论。
13、文化相对论:强调任何一种文化都有其特点,有自己的个性,在过去、现在、将来,任何文化在价值上都是平等的。
即任何一个文化都有其存在的价值,各个文化没有优劣、高低之分,一切标准都是相对的。
14、文化相对论理论:博厄斯认为,各民族文化的价值是平等的,不能用高低等级加以划分。
文化人类学
-----------------------------------------------------------------------------------------------------------------------
一、单选题(共10分)
1、文化唯物论的代表人物哈里斯的代表作是( )
A《文化唯物论》 B 《原始文化》 C 《洁净与危险》 D 《忧郁的热带》
2、《江村经济》的作者是( )
A 林耀华 B 费孝通 C 瞿同祖 D 吴文藻
3、基诺族属于( )
A 平等社会 B 阶层社会 C 阶级社会 D 开放的阶级体制
4、马埃男子社团属于( )
A 年龄社团 B 性别社团 C 区域社团 D 民族社团
5、《新教伦理与资本主义精神》的作者是( )
A 韦伯 B 涂尔干 C 斯旺森 D 马克思
6、“男耕女织”表达的是一种( )
A 年龄分工 B 性别分工 C 地域分工 D 阶层分工
7、认为宗教是精神鸦片这是( )的观点
A 韦伯 B 涂尔干 C 斯旺森 D 马克思
8、《癫狂与文明》的作者是( )
A 德里达 B 福柯 C 涂尔干 D 米德
9、年龄和性别分工( )
A 存在于狩猎社会 B 存在于采集社会 C 存在于工业社会 D存在于一切社会
10、对“神圣”与“凡俗”的区分出自( )
A 布朗 B 涂尔干 C 马克思 D 韦伯
二、多选题(共20分)
1、狩猎与采集社会的一般特点( )
A小规模的社会群体 B以性别为基础的社会分工 C没有恒久稳定的领导者 D食物共享
2、下面关于形式主义流派说法正确的是( )
A以研究市场经济的西方经济学理论为自己的基础
B以西方经济学的方法论作为自己的方法论指导
C形式主义流派是经济人类学中历时最久的、影响最大和人数最多的一个学派。
D主张从社会、生态自然环境与人类之间的互动、交换关系的角度来考察经济问题。
3、关于平等社会的表述正确的是( )
A财富和权利平等 B个人声望平等C主要指狩猎和采集社会
D无论是个体还是群体,在经济资源和权利上都处在平等的地位上
4、改革前中国社会的分层情况( )
A一种缺少公平竞争机会的体制
B政治色彩浓厚
C以身份指标确定个人的社会地位
D是开放性的
5、人类学中关于乱伦禁忌的理论有( )
A近亲繁殖理论
B童年期亲密理论
C家庭破裂理论
D广泛联姻论
6、宗教仪式的基本类型包括( )
A 祈祷 B 音乐 C 强化仪式 D 转换仪式
7、文化人类学由以下三部分组成( )
A 体质人类学 B 考古学C 民族学 D 语言学
8、关于夸富宴表述正确的是( )
A 夸富宴与再分配没有关系
B哈里斯认为,夸富宴的制度确保了物品的生产和分配的持续
C本尼迪克特把这种“千金散尽”的夸富宴行为看作是一种“妄想自大狂人格”的结果
D一般都被后来的人类学家看成是一种再分配的经济制度
9、斯旺森对宗教与社会的研究表明( )
A泛灵论语社会的生产力水平低下有关
B对祖先遗圣的信仰语社会组织体系有关
C多神教的出现与多阶级社会分工专业化的产生有关
D一神教和社会结构的高度复杂密切相关
10、下面属于马克思宗教思想的是( )
A 宗教强化了群体的团结 B 宗教是推动社会发展背后力量
C 人创造了宗教 D 对神学的批判就是对政治的批判
三、判断题(10分)
1、文化不仅是正常行为的模塑力量,而且对于变态行为也具有同样重要的塑造作用。
2、寻食生活方式是最古老和最普遍的人类调适方式。
3、普莱特纳提出了“经济被嵌和在社会中”的重要观点
4、原始经济和农业经济中,生产的基本单位往往是家庭或扩大的血亲家庭。
5、等级制是一种不完全封闭的阶级体系。
6、配偶的选择必须从自己所属的亲属群体或社区之外的人中来确定,这就是外婚制规则
7、核心家庭是最普遍的家庭组织形式
8、文化与错知觉之间没有关系
9、人类学的标志是田野工作和考古学
10、斯图尔德认为自己的进化论是“普遍的进化论”。
四、简答题(30分)
1、什么是濡化(3分)
2、写出主张进化论的三位人类学家及其代表作(6分)
3、简答各文化中婚后居住模式的几种类型及其含义并指出传统汉族属于哪一种。(7分)
4、新进化论的理论要点(8分)
5、简述宗教的功能(6分)
五、论述题(共30分)
1、结合具体例证谈谈你对文化相对主义的看法(10分)
2、结合自己的实际谈谈你对中华民族国民性的看法(10分)
3、从生态人类学的角度谈谈你对当前环境问题的看法。(10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