活性炭脱色作业指导书
- 格式:doc
- 大小:48.00 KB
- 文档页数:5
活性炭检验标准操作程序1.适用范围以木质为原料生产的粉状活性炭的入厂检测,产品主要用于葡萄糖工业的脱色,也可用于饴糖、蔗糖、果糖、木糖等其他糖液的脱色。
2.收货前检查程序2.1.文件的检查分析报告/合格证:检查完整性,核对产品合格证与分析报告的批号是否一致;核实试验结果是否达标。
2.2.车况检查检查车辆总体清洁度、车内虫害、混运、破包情况,核对车号。
3.取样每车随机抽取三袋,打开包装袋,将取样器顺着袋的对角方向插入至料层深度的3/4处取样。
将取出的样品混匀,用四分法缩分至不少于500 g。
将样品分装到两个自封袋中。
取样后封口留“品控取样”、取样人、取样时间等信息。
4.外观检测在自然光下观察外观,为黑色粉末状。
5.pH5.1.仪器与设备pH计、电子天平、量筒、电炉、100ml三角烧杯、真空抽滤装置5.2.试剂不含二氧化碳的水:将超纯水煮沸3-5min5.3.试验程序5.3.1.称取样品2.50g±0.01g(精确至0.01g),置于100ml三角烧杯中,加入50ml不含二氧化碳的水,加热,缓慢煮沸5min;5.3.2.补添蒸发的水,过滤,弃去初滤液5ml,余液冷却到室温;5.3.3.校正pH计;按《pH计校正标准操作程序》执行;5.3.4.取余液测pH。
5.4.允许差实验结果以平行测定结果的算术平均值为准。
在重复性条件下获得的两次独立测定结果的绝对差值不大于0.1。
7.注意事项7.1.每批留样500ml,保存时间为3个月,保存在干燥、通风的专用库房内,库房内不应有任何化学气体和蒸汽;7.2.每份留样均需贴标签,标签内容包括:样品名称、样品批号、样品信息、留样人、留样日期和保存时间。
8.相关文件《p H计校正标准操作程序》《原材料取样计划》9.相关记录《原辅料入厂检验记录》。
篇一:活性炭过滤器蒸汽杀菌作业指导书编号:w/0138-03-6-06-03-003 版次:1/1 发布日期:2011.07.20活性炭过滤器蒸汽杀菌标准作业指导书一、目的利用高温蒸汽对活性炭进行杀菌。
二、术语活性炭:用于吸附水中氯离子、细小有机物,改善水的色度。
三、流程图第 1 页共 4 页编号:w/0138-03-6-06-03-003 版次:1/1发布日期:2011.07.20活性炭过滤器蒸汽杀菌标准作业指导书五、设备示意图及部件编号第 2 页共 4 页六、操作前准备2、相关记录:《水处理热力站运行记录》、《活性炭过滤器蒸汽杀菌记录》 3、安全措施:穿戴好防护用品,检查设备阀门管路畅通,设备及压力容器安全附件完好无错。
七、操作步骤第 3 页共4 页八、异常及紧急情况的处理九、相关文件《活性炭吸附工艺原则》第 4 页共 4 页篇二:实验室仪器作业指导书立式压力蒸汽灭菌器篇三:疾病预防控制中心作业指导书疾病预防控制公司作业指导书目录1.艾科纯水处理系统操作规程作业指导书2. wfx-130原子吸收仪操作规程作业指导书3. ls-c35l型蒸汽灭菌器操作规程作业指导书4. 1501普通显微镜操作规程作业指导书5. cs21fs1型普通显微镜操作规程作业指导书6. dhg9123a型电热鼓风干燥箱操作规程作业指导书7. hh.w21-600型操作规程作业指导书8. bcd-207ak型普通电冰箱操作规程作业指导书9. bcd-1992m2型普通电冰箱操作规程作业指导书10. 7a2003电子天平操作规程作业指导书11. au-w120型电子天平操作规程作业指导书12. kxh202-1a电热恒温干燥箱操作规程作业指导书13. dzkw-4电子恒温水浴锅操作规程作业指导书14. bcd-1992m2普通电冰箱操作规程作业指导书15. dh2500电热恒温培养箱操作规程作业指导书16. bcd-46e/b型海尔电冰箱操作规程作业指导书17. hh.w21-cu600型电热恒温水浴锅操作规程作业指导书18. kj-202型振荡器操作规程作业指导书19. wh-76a型微混合器操作规程作业指导书20. 80-2型台式低速离心机操作规程作业指导书21. 80-2型台式低速离心机操作规程作业指导书22. bcd-207ak型美菱电冰箱操作规程作业指导书23. dyy-8c型电泳仪操作规程作业指导书24. sw-cj-2fd型洁净工作台操作规程作业指导书25. fluido型洗板机操作规程作业指导书26. 722型可见分光光度计操作规程作业指导书27. f-732s数显测汞仪操作规程作业指导书28. dhp-9162型电热恒温培养箱操作规程作业指导书29. ptx-ydh-35型电热恒温培养箱操作规程作业指导书30. pyx-dhs-35型电热恒温培养箱操作规程作业指导书31. anths2010型酶标仪操作规程作业指导书32. bhc-1300a2型生物安全柜操作规程作业指导书33. ms-150i型霉菌培养箱操作规程作业指导书34. uv2600型紫外分光光度计操作规程作业指导书35. jp-303型极谱分析仪操作规程作业指导书36. phsj-4a型ph/氟离子计操作规程作业指导书37. re52-c型旋转蒸发器操作规程作业指导书38. hh-sh6电热恒温水浴锅操作规程作业指导书39. fe930型电导率仪操作规程作业指导书40. bcd-207ak普通电冰箱操作规程作业指导书41. hh-b11.420型电热恒温培养箱操作规程作业指导书42. us-200型尿液分析仪操作规程作业指导书43. s648电热恒温水浴锅操作规程作业指导书44.移动灯架操作规程作业指导书45.生物显微镜操作规程作业指导书46.紫外线杀菌推车操作规程作业指导书47.生物显微镜操作规程作业指导书48autobio 2010型酶标仪操作规程作业指导书49bcd-1992m2型普通电冰箱操作规程作业指导书50.dnx-9620a型洗板机操作规程作业指导书51.dhp-9052型电热恒温培养箱操作规程作业指导书52.tdz5-ws离心机操作规程作业指导书53.hfsafe-1200型生物安全柜操作规程作业指导书54.优普纯水处理系统操作规程作业指导书55.ktp-250b型电热恒温培养箱操作规程作业指导书56.实验室间比对,能力验证结果评价和期间核查结果判定方法57.标准物质期间核查作业指导书58.au-w120电子天平期间核查规程作业指导书60.生活饮用水监测采样操作方法61. 公共场所现场监测操作方法62. dym3型空盒气压表操作规程63. 8502数字温湿度计操作规程64. hs5618a型积分声级计操作规程65. bfs8310型相关红外线分析仪操作规程66. gxh—305型便携式红外线分析器操作规程67. ld—3c型微电脑激光粉尘仪68. tes—1332a数位式照度计操作规程69. qdf—6型数字式风速仪操作规程70. 甲醛、氨测定仪操作规程71. gdys-101sy余氯、总氯测定仪操作规程72. gdys-101se二氧化氯测定仪操作规程73. 余氯比色盒操作规程74. etc-1瓶式深水采样器操作规程75. 样品处置和准备76. bfs8310型相关红外线分析仪期间核查规程77. cxh-305型红外线分析器期间核查规程78.医疗机构消毒效果监测采样操作规程79. 食品样品采样规范80. 食(饮)具采样规范纯水处理系统操作规程1、目的规范《纯水处理系统》的操作、使用、保养和维护,以延长仪器设备寿命,保证设备和操作人员的安全,使检验结果准确可靠。
活性炭使用须知一、吸附分离原理在两相介面上,一相中的物质或溶解在其中的溶质向另一相转移和积聚,使两相中物质浓度发生变化的过程称为吸附过程,既可以发生在液固介面,也可以发生在气固介面上。
能够将其他物相中的某一组分有选择性地富集到自身表面的物质称为吸附剂,被吸附的物质称为吸附质。
所谓介面,通俗地讲也就是表面,因此,吸附其实可以看成一种表面现象,吸附剂的吸附性能与其表面特性有密切的关系。
例如比表面积。
比表面积越大,吸附能力越强,通常比表面积随物质多孔性的增大而增大。
典型的吸附分离过程包含四个步骤:首先,将待分离的料液(或气体)通入吸附剂中;其次,吸附质被吸附到吸附剂表面,此时吸附是有选择性的;第三,料液流出;第四,吸附质解吸回收后,将吸附剂再生。
根据吸附剂与吸附质之间存在的吸附力性质的不同,可将吸附分为成物理吸附、化学吸附和交换吸附三种类型。
二、活性炭的制造活性炭作为一种价廉易得的固体吸附剂,在实际生产生活中均得到广泛应用。
活性炭是用含碳为主的物质,如煤、木屑、果壳以及含碱的有机废渣等作原料,经高温炭化和活化制得的疏水性吸附剂。
其制造过程大致分为三步:1、干燥:原料在120~130℃情况下脱水。
2.炭化:加热温度在170℃以上时,原料中有机物开始分解,到400~600℃时炭化分解完毕。
3、活化:原料中的有机物炭化后,残图在炭基本结构的微孔中,使微孔堵塞。
在高温条件下通入活化气,在缺氧情况下使残留炭发生水煤气反应,使微孔扩大,得到多孔结构的活性炭。
三、活性炭的分类由于原料来源、制造方法、外观形状和应用场合不同,活性炭的种类(品种)很多,到目前为止尚无精确的统计材料,估计世界上活性炭品种不下千种。
1.按原料来源分1.1木质活性炭木质活性炭是指由木材、农作物秸杆、竹材及其加工废弃物和果壳为原料制造的活性炭产品。
1.2 兽骨、血炭利用兽骨、血为原料,按照一定方法制成的炭(有的含碳量只有百分之十几)也具有不差的吸附性能,严格意义上来说这种产品不能算作活性炭。
室内环境检测苯的测定作业指导书1.1 应用标准GB 11737—89《居住区大气中苯、甲苯和二甲苯卫生检验标准方法气相色谱法》1.2 检测方法气相色谱法1.3 原理空气中苯、甲苯和二甲苯用活性炭管采集,然后经热解吸提取出来,再经二甲基聚硅氧烷色谱柱分离,用氢火焰离子化检测器检测,以保留时间定性,峰面积定量。
1.4试剂、仪器与设备1.1.1 苯:标准气体。
1.1.2 纯氮:99.99%。
1.1.3 注射器:100mL。
体积刻度误差应校正。
1.1.4 活性炭采样管:长150㎜,内径3.5~1.0㎜,外径6㎜的玻璃管内装100 mg椰子壳活性炭。
1.1.5 空气采样器:流量范围0.2~1L/min,流量稳定。
使用时用皂膜流量计校准采样系列在采样前和采样后的流量。
流量误差应小于5%。
1.1.6 热解吸装置:热解吸装置主要由加热器、控温器、测温表、及气体流量控制器等部分组成。
调温范围为100~400℃,控温精度±1℃,热解吸气体为氮气,流量调节范围为50~100mL/min,读数误差±1 mL/min。
所用的热解吸装置的结构应使活性炭管能方便地插入加热器中,并且各部位受热均匀。
1.1.7 气相色谱仪:附氢火焰离子化检测器。
1.5采样在采样地点打开活性炭管,与空气采样器入口垂直连接,以0.5 L/min的速度抽取10L。
采样后,将管的两端套上塑料帽,并记录采样时的温度和大气压力。
同时同步采集室外空气平行样作为空白样。
样品放入干燥器中可保存5天。
1.6分析步骤1.6.1 色谱分析条件1.6.1.1流量调节阀圈数:氮气:8.36;氢气:1.40;空气:6.14 ;尾吹:5.68;分流:1.56。
1.6.1.2分析温度:柱温:60℃;进样器:250℃;检测器:250℃。
1.6.2 热解吸仪条件1.6.2.1流量调节阀圈数:1.20。
1.6.2.2解吸温度:320℃。
1.6.3 绘制标准曲线用100mL注射器取20mL,40mL,60mL苯标准气体分别注入活性炭管,热解吸5min后进样测量保留时间及峰面积,每个体积重复三次。
一、工作场所空气有毒物质测定—联苯检测作业指导书联苯的溶剂解吸-气相色谱法1 适应范围本作业指导书规定了工作场所空气中联苯溶剂解吸-气相色谱法,适用于工作场所空气中联苯的浓度检测。
2 引用标准GBZ/T 300.69-2017工作场所空气有毒物质测定第69 部分:联苯和氢化三联苯3 工作目的与要求3.1 确保操作人员的职业健康安全、设备财产安全和环境安全;3.2 熟知、熟练运用本指导书内容并严格执行。
4 工作原理及条件4.1 原理空气中的蒸气态联苯用活性炭采集,二硫化碳解吸后进样,经气相色谱柱分离, 氢焰离子化检测器检测,以保留时间定性,峰高或峰面积定量。
4.2 仪器4.2.1 活性炭管,溶剂解吸型,内装100mg/50mg 活性炭。
4.2.2 空气采样器,流量范围为0mL/min~500mL/min。
4.2.3 溶剂解吸瓶,5mL。
4.2.4 微量注射器。
4.2.5 气相色谱仪,具氢焰离子化检测器,仪器操作参考条件:a)色谱柱:30m×0.32mm×0.5m,聚乙二醇(FFAP);b)柱温:210℃;c)汽化室温度:270℃;d)检测室温度:270℃;e)载气(氮)流量:1mL/min;f)分流比:20:1。
4.3.1 二硫化碳,色谱鉴定无干扰峰。
4.3.2 标准溶液:容量瓶中加入二硫化碳,准确称量后,加入一定量的联苯,再准确称量,用二硫化碳定容。
由两次称量之差计算溶液的浓度,为标准贮备液。
临用前,用二硫化碳稀释成30.0μg/mL 联苯标准溶液。
或用国家认可的标准溶液配制。
5 样品的采集、运输和保存现场采样按照GBZ159执行。
5.1 短时间采样:在采样点,用活性炭管以200mL/min 流量采集15min 空气样品。
5.2 长时间采样:在采样点,用活性炭管以50mL/min 流量采集 2h~8h 空气样品。
5.3 采样后,立即封闭活性炭管两端,置清洁容器内运输和保存。
样品在室温下可保存5d。
一、工作场所空气有毒物质测定—乙腈、丙烯腈检测作业指导书乙腈、丙烯腈的溶剂解吸-气相色谱法1 适用范围本作业指导书规定了工作场所空气中乙腈、丙烯腈的溶剂解吸-气相色谱法,适用于工作场所空气中的浓度检测。
2 引用标准GBZ/T 300.133-2017 工作场所空气有毒物质测定第133 部分:乙腈、丙烯腈和甲基丙烯腈。
3 工作目的与要求3.1 确保操作人员的职业健康安全、设备财产安全和环境安全;3.2 熟知、熟练运用本作业指导书内容并严格执行。
4 工作原理及条件4.1 原理空气中的蒸气态乙腈、丙烯腈用活性炭采集,丙酮-二硫化碳溶液解吸后进样,气相色谱柱分离,氢焰离子化检测器检测,以保留时间定性,峰高或峰面积定量。
4.2 仪器4.2.1 活性炭管,溶剂解吸型,内装100mg/50mg 活性炭。
4.2.2 空气采样器,流量范围为0L/min~1L/min。
4.2.3 溶剂解吸瓶,5mL。
4.2.4 微量注射器。
4.2.5 气相色谱仪,具氢焰离子化检测器。
仪器操作参考条件:a)色谱柱:30m×0.32mm×0.5μm,FFAP;b)柱温:初温60℃,保持1min,以 8℃/min 升温至 100℃;c)气化室温度:150℃;d)检测室温度:150℃;e)载气(氮)流量:1mL/min;f)分流比:10:1;g)尾吹:30mL/min。
4.3 试剂4.3.1 解吸液(丙酮-二硫化碳溶液):1 体积丙酮与50 体积二硫化碳混合,色谱鉴定无干扰峰。
4.3.2 标准溶液:容量瓶中加入解吸液,准确称量后,分别加入一定量的乙腈、丙烯腈,再准确称量,用解吸液稀释至刻度,由称量之差计算溶液的浓度,为标准贮备液。
于4℃冰箱保存,可使用5d。
临用前,用解吸液稀释成400.0μg/mL 乙腈、丙烯腈标准溶液;或用国家认可的标准溶液配制。
5 样品的采集、运输和保存现场采样按照GBZ 159 执行。
5.1 短时间采样:在采样点,用活性炭管以500mL/min 流量采集15min 空气样品。
糖浆脱色技术
糖浆脱色技术是一种用于去除糖浆中颜色杂质的工艺技术。
糖浆在制备过程中可能会含有一些色素、杂质等不良物质,这些物质会影响糖浆的质量和稳定性。
因此,通过脱色技术可以有效地去除这些不良物质,提高糖浆的质量。
糖浆脱色技术一般包括以下步骤:
1. 净化:将糖浆经过过滤等方式,去除其中的杂质和悬浮物。
2. 调节pH值:通过加入碱性或酸性物质,调节糖浆的pH值,使其更适合进行后续的脱色工艺。
3. 活性炭吸附:将糖浆与活性炭进行接触,利用活性炭的吸附性能,去除糖浆中的颜色杂质。
活性炭吸附主要通过物理吸附和化学吸附两种方式进行。
4. 过滤:将糖浆通过过滤器等设备进行过滤,去除吸附后的活性炭、颗粒等残留物。
5. 再净化:对过滤后的糖浆进行再次净化处理,以进一步提高糖浆的质量。
6. 精制:最后对糖浆进行精制处理,去除其中可能存在的微量杂质,达到所需的纯度和透明度。
需要注意的是,糖浆脱色技术的操作需要严格控制条件和专业
设备,同时需要根据不同的糖浆成分和目标要求,选择合适的脱色剂和工艺参数。
一、工作场所空气有毒物质测定—环己烷检测作业指导书环己烷溶剂解吸-气相色谱法1 适应范围本作业指导书规定了工作场所空气中环己烷气相色谱法,适用于工作场所空气中环己烷的浓度检测。
2 引用标准GBZ/T 300.65—2017工作场所空气有毒物质测定第65 部分:环己烷和甲基环己烷3 工作目的与要求3.1 确保操作人员的职业健康安全、设备财产安全和环境安全;3.2 熟知、熟练运用本指导书内容并严格执行。
4 工作原理及条件4.1 原理空气中的蒸气态环己烷用活性炭采集,二硫化碳解吸后进样,经气相色谱柱分离,氢焰离子化检测器检测,以保留时间定性,峰高或峰面积定量。
4.2 仪器4.2.1 活性炭管,溶剂解吸型,内装100mg/50mg 活性炭。
4.2.2 空气采样器,流量范围为0mL/min~500mL/min。
4.2.3 溶剂解吸瓶,5mL。
4.2.4 微量注射器。
4.2.5 气相色谱仪,具氢焰离子化检测器,仪器操作参考条件:a)色谱柱:30m×0.32mm×0.5 m,DB-5;b)柱温:60℃,或程序升温:初温40℃,保持2min,以20℃/min升温至 70℃,再以10℃/min 升温至160℃,保持10min;c)气化室温度:200℃;d)检测室温度:250℃;e)载气(氮)流量:1mL/min;f)分流比:20:1。
4.3 试剂4.3.1 二硫化碳,色谱鉴定无干扰杂峰。
4.3.2 标准溶液:容量瓶中加入二硫化碳,准确称量后,分别加入一定量的环己烷和/或甲基环己烷,再准确称量,用二硫化碳定容。
由称量之差计算溶液的浓度,为标准贮备液。
临用前,用二硫化碳稀释成 1.0mg/mL 环己烷和/或甲基环己烷标准溶液。
或用国家认可的标准溶液配制。
5 样品的采集、运输和保存5.1 现场采样按照GBZ159 执行。
5.2 短时间采样:在采样点,用活性炭管以100mL/min 流量采集15min 空气样品。
一、工作场所空气有毒物质测定—丙酮检测作业指导书丙酮的溶剂解吸—气相色谱法1 适应范围本作业指导书规定了工作场所空气中丙酮的溶剂解吸—气相色谱法,适用于工作场所空气中蒸气态丙酮浓度的检测。
2 引用标准GBZ/T 300.103-2017 工作场所空气有毒物质测定第103 部分:丙酮、丁酮和甲基异丁基甲酮3 工作目的与要求3.1 确保操作人员的职业健康安全、设备财产安全和环境安全;3.2 熟知、熟练运用本指导书内容并严格执行。
4 工作原理及条件4.1 原理空气中的蒸气态丙酮、丁酮用活性炭采集,二硫化碳解吸后进样,经气相色谱柱分离,氢焰离子化检测器检测,以保留时间定性,峰高或峰面积定量。
4.2 仪器4.2.1 活性炭管,溶剂解吸型,内装100mg/50mg 活性炭。
4.2.2 空气采样器,流量范围为0mL/min~500mL/min。
4.2.3 溶剂解吸瓶,5mL。
4.2.4 微量注射器。
4.2.5 气相色谱仪,具氢焰离子化检测器,仪器操作参考条件:a)色谱柱:30m×0.32mm×0.5μm,FFAP;b)柱温:90℃,或程序升温:初温50℃,保持5min,以 30℃/min 升温至 200℃,保持1min;c)气化室温度:200℃;d)检测室温度:250℃;e)载气(氮)流量:0.8mL/min;f)分流比:10:1。
4.3 试剂4.3.1 二硫化碳,色谱鉴定无干扰峰。
4.3.2 标准溶液:容量瓶中加入二硫化碳,准确称量后,分别加入一定量的丙酮、丁酮,再准确称量;然后加二硫化碳至刻度,由称量之差计算溶液的浓度,为丙酮、丁酮标准溶液。
或用国家认可的标准溶液配制。
5 样品采集、运输和保存现场采样按照GBZ 159 执行。
5.1 短时间采样:在采样点,用活性炭管以100mL/min 流量采集15min 空气样品。
5.2 长时间采样:在采样点,用活性炭管以50mL/min 流量采集 2h~8h 空气样品。
一、工作场所空气有毒物质测定—萘检测作业指导书萘的溶剂解吸-气相色谱法1 适应范围本作业指导书规定了工作场所空气中萘的溶剂解吸-气相色谱法,适用于工作场所空气中萘的浓度检测。
2 引用标准GBZ/T 160.44-2004工作场所空气有毒物质测定多环芳香烃类化合物3 工作目的与要求3.1 确保操作人员的职业健康安全、设备财产安全和环境安全;3.2 熟知、熟练运用本指导书内容并严格执行。
4 工作原理及条件4.1 原理空气中的萘用活性炭管采集,溶剂解吸后进样,经色谱柱分离,氢焰离子化检测器检测,以保留时间定性,峰高或峰面积定量。
4.2 仪器4.2.1 活性炭管,溶剂解吸型,内装100mg/50mg 活性炭。
4.2.2 空气采样器,流量0~500ml/min。
4.2.3 溶剂解吸瓶,5ml。
4.2.4 微量注射器,10 l。
4.2.5 气相色谱仪,氢焰离子化检测器。
仪器操作条件色谱柱:SH-stabilwax-DB;柱温:150℃;汽化室温度:180℃;检测室温度:200℃;载气(氮气)流量:35ml/min。
4.3 试剂4.3.1 二硫化碳,色谱鉴定无干扰色谱峰。
4.3.2 标准溶液:准确称量0.0100g 萘,溶于二硫化碳中,定量转移入10ml 容量瓶中,稀释至刻度,此溶液为1.0mg/ml 标准贮备液。
临用前,用二硫化碳稀释成200μg/ml 标准溶液。
或用国家认可的标准溶液配制。
5 样品的采集、运输和保存现场采样按照GBZ 159执行。
5.1 短时间采样:在采样点,打开活性炭管两端,以200ml/min 流量采集15min 空气样品。
5.2 长时间采样:在采样点,打开活性炭管两端,以50ml/min 流量采集2~8h 空气样品。
5.3 个体采样:在采样点,打开活性炭管两端,佩戴在采样对象前胸上部,进气口尽量接近呼吸带,以50ml/min 流量采集2~8h 空气样品。
5.4 样品空白:将活性炭管带至采样点,除不连接采样器采集空气样品外,其余操作同样品。
空气和废气中环己烷测定作业指导书1. 主题含义含义:本方法规定了测定空气和废气中环己烷的方法。
2. 分析方法2.1方法出处《工作场所空气有毒物质测定脂环烃类化合物(GBZ/T160.41-2007)》2.2适用范围本方法适用于空气和废气中环己烷的测定。
2.3 原理活性炭吸附空气或废气中的环己烷,用二硫化碳解析,经色谱柱分离,用氢火焰离子化检测器检测,在一定浓度范围内,环己烷的含量与其响应值成正比。
2.5试剂和材料载气:高纯氮,纯度99.999%。
试剂:环己烷和二硫化碳均为色谱纯试剂。
2.6仪器和设备仪器:GC-14C、GC-2010气相色谱仪,氢火焰离子化检测器。
色谱柱:DB-5ms石英弹性毛细管柱,15m×0.25mm×0.25μm。
2.7环境条件仪器分析室温度控制在10~35℃,湿度≤80%,电压220v变动≤10%。
样品预处理间要求通风良好。
2.8样品采集将活性炭采样管后端接入采样器,抽取2~50L气体,采样后将两端套上塑料帽,带回实验室,4℃冷藏保存。
2.9分析步骤色谱柱:DB-5ms石英弹性毛细管柱,15m×0.25mm×0.25μm。
温度:进样口200℃,检测器200℃,柱温:55℃。
载气:氮气(99.999%),柱头压70kPa。
H2:40ml/min,Air:400ml/min。
空白分析取空白活性炭采样管,加入1.0mL二硫化碳解析,取1.0μL上层液体注入气相色谱仪分析。
标准对照分析:取含环己烷的标准溶液1.0μL注入气相色谱分析。
样品分析:同空白分析。
2.10数据处理色谱峰测量:峰面积或峰高。
计算:外标法。
计算公式:有标准工作曲线,直接代入标准曲线计算;用单点法按下面公式计算:样品组分峰面积(或峰高)-空白组分峰面积(或峰高)组分浓度 = ×标准对照组分浓度对照样中组分峰面积(或峰高)-空白组分峰面积(或峰高)2.11精密度和准确度精密度:测定时相对标准偏差不大于20%。
环境空气中苯系物检测方法作业指导书1适用范围本标准适用于环境空气和室内空气中苯、甲苯、乙苯、邻二甲苯、间二甲苯、对二甲苯、异丙苯和苯乙烯的测定。
本标准也适用于常温下低湿度废气中苯系物的测定。
2方法原理用活性炭吸附采样管富集空气中苯系物后,加二硫化碳解吸,经色谱柱分离,氢火焰离子化检测器测定,以保留时间定性,峰面积(或峰高)外标法定量。
3试剂和材料3.1苯、甲苯、乙苯、邻二甲苯、对二甲苯、间二甲苯、苯乙烯均为色谱纯试剂。
可使用有证商品标准溶液。
3.2二硫化碳(CS2):使用前经色谱检验,如有干扰峰应按(8二硫化碳纯化)方法3.3载气:氮气,纯度99.999%,用净化管净化。
3.4燃气:氢气,纯度99.99%。
3.5助燃气:空气,,用净化管净化。
4仪器4.1气相色谱仪,配有FID检测器。
4.2进样器4.2.110μl微量注射器,100μl微量注射器。
4.2.2毛细柱,填充物:DB-WAX30m×0.32mm×0.25μm4.2.3磨口具塞试管5ml。
4.2.4微量注射器1-5μl,精度0.1μl。
4.2.5无分度吸管:1ml。
4.3活性炭吸附采样管采样管内装有两段特制的活性炭,A段100mg,B段50mg,A段为采样段,B 段为指示段。
详见图1(取长10cm,内径6mm玻璃管,洗净烘干,每支内装20-50目粒状活性炭0.5g)活性炭应预先在马福炉内经350℃灼烧3h,放冷后备用),两端用玻璃棉充填。
4.4空气采样器流量0-1.5L/min内精确保持流量。
5样品5.1样品采集5.1.1采样前应对采样器进行流量校准,在采样现场将一只采样管和采样装臵相连,调整流量,此采样管只作调节量流量用,不用作采样分析。
5.1.2敲开活性炭采样管两端,与采样器相连(A端为气体入口)检查气密性,以0.2L-0.6L/min的流量采气1-2h(废气采样时间为5-10min)。
若大气中含有较多的颗粒物,可在采样管前连接过滤头。
环保设备与工艺作业指导书第1章环保设备与工艺概述 (4)1.1 环保设备定义与分类 (4)1.1.1 监测设备:用于对环境质量、污染源排放等进行监测和检测的设备,如空气质量监测仪、水质分析仪、土壤检测仪等。
(4)1.1.2 治理设备:用于对污染物进行处理和净化的设备,如除尘器、脱硫装置、污水处理设备等。
(4)1.1.3 资源化利用设备:用于将废弃物转化为可利用资源的设备,如废塑料再生设备、废轮胎橡胶再生设备等。
(4)1.1.4 防护设备:用于防止污染物扩散和对人体造成危害的设备,如防尘口罩、防护服等。
(4)1.2 环保工艺简介 (4)1.2.1 污染防治工艺:针对不同污染源和污染物特性,采用物理、化学、生物等技术手段进行治理,如除尘、脱硫、脱硝、污水处理等。
(4)1.2.2 资源回收与利用工艺:通过物理、化学等方法将废弃物转化为可利用资源,实现资源的循环利用,如废塑料再生、废电池回收等。
(4)1.2.3 生态修复工艺:采用生物、物理、化学等技术手段,对受损的生态环境进行修复和改善,如土壤修复、水体治理等。
(4)1.2.4 环保节能工艺:通过改进生产工艺和技术,降低能源消耗和污染物排放,提高资源利用效率,如节能照明、太阳能利用等。
(4)1.3 环保设备与工艺的发展趋势 (4)1.3.1 高效节能:环保设备与工艺在实现污染物治理的同时注重降低能源消耗,提高治理效果和能源利用效率。
(5)1.3.2 集成化与智能化:环保设备与工艺向集成化、智能化方向发展,实现自动化、远程监控和故障诊断等功能,提高运行效率和安全性。
(5)1.3.3 环保材料应用:研发和推广具有环保功能的新材料,如纳米材料、生物降解材料等,降低设备制造成本,提高治理效果。
(5)1.3.4 污染物源头治理:从源头控制污染物产生,研发新型环保工艺,如低氮氧化物燃烧技术、无氰电镀工艺等。
(5)1.3.5 产业链整合:加强环保设备与工艺产业链的上下游整合,形成产学研用紧密结合的创新体系,提高产业整体竞争力。
检验检测现场作业指导书文件编号:编写:审核:批准:目录食品中水分含量的测定(直接干燥法) (1)食品中水分含量的测定(真空干燥法) (3)总灰分的测定 (5)总酸的测定 (7)pH值的测定 (9)挥发酸的测定 (11)脂肪的测定(索氏抽提法) (13)还原糖的测定(直接滴定法) (16)总糖的测定 (19)蛋白质的测定(凯氏定氮法) (22)挥发性盐基氮的测定 (24)氨基酸态氮的测定(酸度计法) (26)氯化钠测定(佛尔哈德法) (28)氯化钠测定(电位滴定法) (30)碘含量测定(氧化还原滴定法) (32)二氧化硫及亚硫酸盐测定 (35)亚硝酸盐的测定(分光光度法) (37)食品中亚硝酸盐与硝酸盐的测定 (40)食品中合成着色剂的测定 (53)食品中苯甲酸、山梨酸和糖精钠的测定 (57)电感耦合等离子体质谱仪法测定食品中多元素含量 (61)食品中铅的测定 (67)食品中镉的测定 (75)食品中总汞的测定 (79)食品中甲基汞的测定 (82)食品中总砷的测定 (85)食品中无机砷的测定 (89)气相色谱法测定食品中有机磷类农药残留量 (94)气相色谱法测定食品中有机氯类、拟除虫菊酯类农药残留量 (97)液相色谱法测定食品中氨基甲酸酯类农药残留量 (100)食品中抗氧化剂的的测定 (103)液相色谱法测定食品中苯并(a)芘 (110)气相色谱-质谱法测定食品中N—亚硝胺类 (114)黄曲霉毒素B1测定 (118)动物性食品中青霉素类兽药残留测定 (133)动物性食品中四环素类兽药残留测定 (137)动物性食品中磺胺类药物残量的测定 (140)动物性食品中β-受体激动剂残留的测定 (144)动物性食品中硝基呋喃类药物代谢物残留量的测定 (148)食品微生物学检验菌落总数测定 (152)食品微生物学检验大肠菌群计数 (157)食品微生物学检验沙门氏菌检验 (161)食品微生物学检验金黄色葡萄球菌检验 (169)食品微生物学检验副溶血性弧菌检验 (173)食品微生物学检验志贺氏菌检验 (178)食品微生物学检验霉菌和酵母计数 (183)食品微生物学检验商业无菌检验 (186)附录1 标准滴定溶液的配制及标定 (190)附录2 常用洗涤液的配制 (195)附录3 常用指示剂的配制与变色范围 (196)附录4常用酸、碱的浓度表 (197)附录5 不同标准溶液浓度的温度补正值 (198)食品中水分含量的测定(直接干燥法)一、实验目的1.掌握直接干燥法测定水分的方法。
一、工作场所空气有毒物质测定—正丁醇检测作业指导书丁醇和戊醇的溶剂解吸-气相色谱法1 适应范围本作业指导书规定了工作场所空气中丁醇的溶剂解吸—气相色谱法,适用于工作场所空气中的丁醇的浓度检测。
2 引用标准GBZ/T 300.85—2017工作场所空气有毒物质测定第85 部分:丁醇、戊醇和丙烯醇3 工作目的与要求3.1 确保操作人员的职业健康安全、设备财产安全和环境安全;3.2 熟知、熟练运用本指导书内容并严格执行。
4 工作原理及条件4.1 原理空气中的蒸气态丁醇用活性炭采集,异丙醇-二硫化碳溶液解吸后进样,经气相色谱柱分离,氢焰离子化检测器检测,以保留时间定性,峰高或峰面积定量。
4.2 仪器4.2.1 活性炭管,溶剂解吸型,内装100mg/50mg 活性炭。
4.2.2 空气采样器,流量范围为0mL/min~200mL/min。
4.2.3 溶剂解吸瓶,5mL。
4.2.4 微量注射器。
4.2.5 气相色谱仪,具氢焰离子化检测器。
仪器操作参考条件:a)色谱柱30×0.53mm×0.5µm,FFAP;b)柱温:90℃;或程序升温:初温60℃,保持1min,以20℃/min 升温至100℃,保持1min,再以30℃/min 升温至170℃,保持5min;c)气化室温度:200℃;d)检测室温度:250℃;e)载气(氮)流量:1mL/min;f)分流比:20:1。
4.3 试剂4.3.1 解吸液(异丙醇-二硫化碳溶液):用二硫化碳稀释2mL 异丙醇至100mL,色谱鉴定无干扰峰。
4.3.2 标准溶液:容量瓶中加入解吸液,准确称量后,分别加入一定量的丁醇,再准确称量;用解吸液定容。
由称量之差计算溶液的浓度,为丁醇标准溶液。
或用国家认可的标准溶液配制。
5 样品的采集、运输和保存5.1 现场采样按照GBZ 159 执行。
5.2 短时间采样:在采样点,用活性炭管以100mL/min 流量采集15min 空气样品。
1
石家庄三鹿集团股份有限公司
作业指导书
文件编号:SL/L/CJ709.36---2007
主题: 活性炭脱色作业指导书 版号:A/O
页码:1/4
活性炭脱色作业指导书
1.目的
用以指导规范本工序的操作。
2.适用范围
适用于邢台大曹庄三鹿乳业有限公司的活性炭脱色工序。
3.职责
本工序操作工要严格按照本工序作业指导书进行操作,并按要求做好操
作记录,对因违反作业指导书造成的质量问题负直接责任。
4.主要设备: 脱色罐、NYB型板式密闭过滤器、精密过滤器、空压机、板式
交换器
5.工作内容
5.1准备工作
5.1.1检查生产用水、电正常与否;
5.1.2检查过滤主机快开螺栓是否松动,如发现松动应拧紧;检查精密过滤器
过滤袋是否卡紧,有无漏炭现象。
5.1.3检查各阀门开关状态是否正常;检查空压机运行是否正常,有无漏气,
冷凝水是否排凈。
5.1.4检查泵的轴承室内、振荡器油雾器的油位,应及时清洗及添加润滑油, 检
查泵内有无异物,确信泵可以轻松运转后方可使用,打开密封冷却水。
2
石家庄三鹿集团股份有限公司
作业指导书 文件编号:SL/L/CJ70936---2007
主题: 版号:A/O
活性炭脱色作业指导书 页码:2/4
5.1.5检查搅拌器的轴承室内的油位,及时添加润滑油;搅拌桨有无脱落,及
时紧固;开动搅拌器,观察转动是否正常,有无杂音。
5.1.6 长期停机应对设备进行清洗保养,滤网清洗干净挂于干燥处。
5.2 开车操作
5.2.1将准备好的料液经泵打入第一脱色罐内, 温度60—75℃,加入定量活
性炭(料液干基的0.3—0.5%)打开搅拌,先打开搅拌后加炭,调节PH值4.0
—4.5。再加入定量的助滤剂,使其充分混合,时间不少于20分钟 。
5.2.2进料:
5.2.2.1 进料前先开空压机,打开控制盘的进汽阀,检查限压阀的压力是否正
常。(一次脱色限压压力为0.7Mpa,二次脱色限压压力为0.6Mpa。)如果正常
关闭过滤器底阀,以备进料。
5.2.2.2 先打开过滤器Ⅲ号视镜的溢流阀,再打开Ⅰ号的进料阀,打开脱色罐
上的回流阀,开启进料泵,待Ⅰ号视镜内充满时,证明过滤器内已满。把Ⅰ号
进料阀关闭到1/3处,慢慢开启Ⅱ号回流阀,同时关闭Ⅲ号溢流阀,待Ⅱ号回
流视镜清晰,无杂质、炭点时,慢慢关闭Ⅱ号回流阀,同时打开出料阀,开始
出料,通过进料阀和回流阀控制出料流量。
5.2.3 压滤:开启进料后,随着压滤时间的增加,滤芯表面的催化剂不断增
加,压滤压力差也增大,滤层厚度达到15mm左右。(或压力表面达到0.4Mpa
3
时)就应排渣。
5.2.4 回料:排渣前应先顶净压滤机糖液,先打开Ⅰ号的回流阀,开Ⅲ号进汽
阀,其它阀门处于关闭状态。通过进汽阀门控制进汽压力不超过0.4Mpa,开始
回料,至Ⅰ号视镜有气体溢出时,无糖液时料液已顶净。
5.2.5排渣 :(排湿渣)回流完毕,打开过滤器上盖,打开排渣底阀,开启振
动器,开振动器1—2S,关闭4—5S,往复数次,若滤饼不能全部脱落,可用
清洗机对过滤器进行清洗干净,无残留余炭.
5.2.6 第一次脱色过滤的料液清澈、无异味、无明显的杂质,料液清澈透明、
无色或微黄色为合格。否则不能打进树脂罐进行精制。如不合格,继续进行“予
涂层循环”直至获得合格的滤液。
5.2.7二次脱色过滤,经第二次蒸发后的糖浆送至二脱色罐,加入定量新鲜活
性炭,操作与第一次脱色相同。二次脱色糖浆必须反复回流过滤至无活性炭微
粒为止方可保证质量。 第二次脱色过滤后滤槽内无肉眼可见杂质,料液清澈
透明、无色,PH值3.3-4.5为合格。否则不能打进板式换热器。脱色过滤合格
后板式换热器冷却至25-30℃方可打进成品罐或进行罐装。
5.2.8过滤机压力上到0.4MPa 时,料液跟不上后面生产时,压滤机停滤,换
到另外一台过滤机过滤。此台过滤机拆开清洗待用.
5.2.9过滤器用过一段时间后要把过滤器的滤板拆下,进行彻底清洗,清洗过
石家庄三鹿集团股份有限公司
作业指导书
文件编号:SL/L/CJ709.36---2007
主题: 活性炭脱色工序作业指导书 版号:A/O
页码:3/4
4
石家庄三鹿集团股份有限公司
作业指导书
文件编号:SL/L/CJ709.36---2007
主题: 活性炭脱色工序作业指导书 版号:A/O
页码:4/4
程要求十分严格,不得损坏滤板的滤网。
6.工艺参数
脱色温度: 60-75℃
脱色PH值: 4.2-4.5
二次脱色出料PH 值: 3.3-4.5
二次脱色出料透射比:≥92%
二次脱色出料温度: 25-30℃
7、文件及记录
工作中认真填写工作记录,要求填写真实、清晰、工整,无涂改、污损现象。
如有设备故障,应将处理结果填在“故障及排除” 一栏中。
5