大学生课外体育活动的探讨
- 格式:pdf
- 大小:188.58 KB
- 文档页数:2
浅谈大学生体育锻炼的现状与对策【摘要】据调查我国现在的大学生身体健康状况普遍存在着一些问题,需要受到各个部门的重视。
为了响应国家的政策号召,以呼吁学生们强身健体,激励学生们强身健体,最大限度的提高学生们的锻炼热情,从而提高自身的免疫力、身体素质。
关键词:大学生;体育锻炼;现状从目前来看,我国学生的身体素质和健康状况不容乐观。
为了增强学生的体育锻炼意识,提高他们的身体素质,学校需要鼓励学生进行课外体育锻炼,加强校内体育文化建设,在让他们享受到体育运动的乐趣时,也促使他们的身心素质得到锻炼。
一、大学生体育锻炼的现状(一)学生缺乏锻炼积极性在体育锻炼中,学生们仅仅选择自己喜欢的运动。
而且他们不具备运动技能,因此锻炼也非常不科学。
此外,还有很多学生对运动不熟悉,缺乏锻炼的积极性,所以也无法达到体育锻炼的效果。
在体育锻炼中,学生因为没有形成健康观念,因此不具备自觉性,同时也不注重体育锻炼,甚至逃避体育锻炼,对运动非常抗拒。
(二)锻炼内容单一如今学生体育锻炼的模式普遍存在很单一的问题。
大多数以群体锻炼、跑步为主,仅限于操场跑步和球类运动,而且锻炼的时间也不长。
不能拓展更加丰富的锻炼模式,也显得非常枯燥和单一化。
还有很多学生怕受伤、怕累,因此不敢参与体育锻炼活动。
(三)缺乏指导性因为锻炼缺乏教师进行指导,因此也缺乏组织性、指导性,学生完全是随着自己的意愿来开展体育锻炼。
导致运动量和运动行为都不规范,而且缺乏科学性。
因此不但无法起到锻炼学生体魄的作用,同时也不能提升学生的运动技能,甚至错误的运动还可能损坏学生的身体。
二、提高大学生体育锻炼的对策(一)提高学生自觉进行锻炼的意识在锻炼当中,首先要在日常生活中提高学生的锻炼意识,只有学生们在主观意识上进行了自我调整,才能决定他们的行为发生转变,最终形成一个正确的行为习惯。
培养学生的兴趣也很重要,这是较为关键的一个因素,只有在出发学生的兴趣点之后,他们才能更加主动的去进行活动,才能有机会在活动中找到自己喜欢的运动方式,产生高度热情,逐渐养成一个良好的习惯。
开展高校课外体育活动分析[摘要]课外体育活动是实现高校体育目的与任务的重要途径之一。
一个高校要提高体育教育水平,增强学生体质效果,仅靠体育课是不够的,必须开展一些丰富多彩的高校课外体育活动,这样才能达到体育教育整体水平提高的目标。
[关键词]体育竞赛课外体育活动[中图分类号] g80 [文献标识码] a [文章编号] 2095-3437(2013)01-0033-02学校群众性课外体育活动是学校的校风、校貌的外向体现,是学校体育课的延伸、延续,是完善体育教学工作的重要组成部分,是增强学生体质、加强学生体能、培养学生德、智、体全面发展的又一途径。
其效力广泛、热烈、生动。
体育教学部要利用这一体育园地,因势利导地充分调动学生的体育意识,开发学生的体育潜能,拓宽学生的体育知识视野,促进学生思想道德素质的提高,从而增强学生的体质,促进身心全面发展,促使学生成为适应新时代的合格人才。
课外体育活动是实现高校体育目的与任务的重要途径之一,把课上学到的体育知识、运动技能和身体锻炼的方法运用到课外体育锻炼中,能使学生终身受益。
因此,如何有效地开展课外体育活动是一个应该认真探索的问题。
体育教学部要利用课外体育活动促进学校群众性体育活动的开展,必须做到以下几点。
一、有计划,有指导体育教学部在每学期初,应根据当地气候、学校体育设施等实际情况,作出本学期学校课外体育活动的详细工作计划。
计划要以形式多样、内容丰富、生动活泼为主。
体育教学部在每学期初,要选派教学部业务精、有能力、有热情的中青年骨干教师对学生课外体育活动进行指导。
学生课外体育活动大多以各种竞赛项目为主,因此要求指导教师要下到基层,指导学生比赛的组织、编排及裁判员的培训。
在比赛过程中,指导教师要经常地帮助学生分析比赛形势、布置战术,使学生不仅在体能、技术上得以改善,而且在体育理论知识上有一个充分的提高,成为学体育、用体育、懂体育的高智能的体育爱好者。
培养学生勤于思考、乐于动脑的生活习惯。
多元化课外活动让你的大学生活更丰富多元化课外活动让你的大学生活更丰富人们常说大学时光是人生中最美好的时光之一,而课外活动则是大学生活中的一大亮点。
在大学中,学生除了学习专业知识,还可以利用课余时间参加各种多元化的课外活动。
这些活动不仅有助于大学生的身心健康,还能丰富大学生活,提高综合素质。
本文将从课外活动的好处、多元化课外活动的种类以及多元化课外活动对提高大学生综合素质的作用三个方面,探讨多元化课外活动对大学生活的意义。
一、课外活动的好处1. 健康长时间的学习生活容易导致身心疲惫,参加适当的运动活动可以缓解疲劳,提高身体素质。
同时,参加课外活动还有助于锻炼大脑,提高免疫力,改善学习效果。
2. 交友参加课外活动可以结交各领域的朋友,拓展社交圈并增进人际关系。
这对大学生在未来的社会发展中非常重要。
3. 增进知识参加课外活动可以学习新知识,不断丰富自己的见识。
二、多元化课外活动的种类1. 体育类课外活动如足球、篮球、乒乓球、羽毛球等,这些运动项目不仅有助于身体的锻炼,还可以培养合作意识和集体荣誉感。
2. 文艺类课外活动如合唱、话剧、朗诵、舞蹈等,这些活动可以让大学生在文艺方面得到锻炼,提高个人文化艺术修养。
3. 志愿者工作大学生作为未来的社会栋梁,参与志愿者工作可以增加社会责任感和爱心意识,同时也可以锻炼自己的组织能力和领导能力。
4. 学科竞赛如数学竞赛、化学竞赛、物理竞赛等,大学生参加这些竞赛不仅能够增加专业知识,还可以提高解决问题的能力和应变能力。
三、多元化课外活动对提高大学生综合素质的作用1. 增强健康意识参加体育类课外活动有助于提高身体素质,同时也让大学生充分认识到健康的重要性,培养健康的生活方式和饮食习惯。
2. 提高文化艺术修养参加文艺类课外活动可以提高个人文化艺术修养,培养审美能力和文化品位。
3. 培养领导和组织能力参加志愿者工作可以让大学生锻炼领导和组织能力,提高团队协作和管理能力。
4. 增强社交能力参加各种多元化的课外活动可以让大学生结交社会各层面的人士,拓宽人脉圈,增强社交能力。
大学生课外活动的价值与意义随着教育水平的逐步提高,越来越多的年轻人选择去大学接受更高的教育,以期更好地规划自己的人生。
然而,在校园学习中,除了学习常规课程外,大学生们通常也会参加大量的课外活动,这些活动涵盖了各种领域,包括学术、文化、艺术、体育等。
这些课外活动不仅可以丰富学生的大学生活,也具有更为深远的价值与意义。
提高学生综合素质大学课程设置的特点是高度专业化,而课外活动则为学生提供了广泛的发展空间。
通过参与各类课外活动,大学生可以接触到不同领域的知识,开拓眼界,提高自己的综合素质。
例如,参加辩论社可以提高学生的表达能力和思维逻辑能力;参加音乐社可以培养学生的音乐素养和审美水平;参加篮球社可以锻炼学生的体魄和团队合作精神。
在课外活动中,学生会发现自己擅长的领域,也会意识到需要加强的方面,从而全面提高自己的能力和素质。
增强学生社交能力大学生课外活动也是一个极好的社交平台。
在这里,学生们可以结交来自不同地方、不同专业、不同背景的朋友,拓展社交圈子。
这些交往经历有助于培养学生的交际能力、人际关系处理能力和团队合作精神。
例如,参加志愿者组织可以让学生在帮助他人的过程中体验到别人的善意和感恩之情;参加学生会可以让学生学会为他人谋利益,从而提高自己的领导能力和组织能力。
这些社交经历不仅丰富了学生的大学生活,也为他们日后的人际关系和职业发展打下了坚实基础。
提高学生职业竞争力在职业市场上,优秀的学习成绩、专业知识和技能固然重要,但还不够。
现代社会需要具有领导能力、团队合作能力、创新能力和高度素质的人才,而这些能力恰恰是大学课程之外的课外活动所能培养的。
例如,参加模拟联合国会让学生锻炼辩证思维能力、协商能力和谈判能力;参加企业实践赛可以让学生在真实的商业环境中提升团队合作、创新能力和决策能力。
这些经历可以让大学生提高职业竞争力,更好地适应未来的职业发展。
结语总之,大学生课外活动的价值与意义不容忽视。
在这里,学生们可以提高综合素质、增强社交能力、提高职业竞争力。
大学生参加课外体育活动的影响因素分析课外体育活动;影响因素. Abstract The current college students pay more attention to the study of professional knowledge, thus neglecting extracurricular sports activities. Through consulting a large number of literature, using expert interviews, logical analysis, contrastive analysis, the present situation of college students do not participate in extra-curricular sports activities. The analysis reveals that the factors influencing students 'participation in extracurricular sports activities are not only intrinsic factors, but also external factors, which are commercialized in the stadium and the students do not want to participate in physical training, then there is no reasonable management system of extracurricular sports activities, and the lack of awareness of students exercise is restricted. This paper analyzes the common problems arising in the course of extracurricular sports activities, and gives reasonable suggestions, hoping to develop more scientific and rationalized extracurricular activities, to improve the comprehensive qualities of college students and cultivate good behavior habits. Key words: college students’; extracurricular sports actives; influence factor. 前言课外体育活动是现代教育的重要内容之一,是促进学生知、情、意、行品德形成的过程,对学生的开展课外体育活动具有全面性和针对性作用。
高校学生参与体育运动的益处与意义体育运动是培养高校学生身体素质、增强心理素质、促进社交交往的重要途径。
在高校里,参加体育运动的益处与意义不仅仅是锻炼身体这么简单,下面将从多个方面来探讨。
一、促进身体健康参与体育运动可以促进身体健康,增强体质。
大学生活压力大,很多同学会出现长期呆在宿舍、课桌前的情况,这种生活方式容易导致身体机能下降,缺乏锻炼更加加剧了这个情况。
而参加体育运动可以使大学生以身体为本,增强体质,预防各种健康问题,在生活中能够轻松应对各种活动。
二、促进心理健康参与体育运动还可以促进心理健康。
长时间的学习压力和生活压力使得很多大学生在精神上产生了不同程度的问题,如焦虑、抑郁、自闭等。
而体育运动可以很好地舒缓这种压力,帮助大学生放松心情,增强自信和心理韧性,缓解因学业和生活带来的负面情绪。
三、提高社交情商参与体育活动也是提高社交情商的重要途径。
大学正处于学习和人际交往双重压力之下,很多同学面临人际交往能力匮乏的问题。
而参与体育运动可以更容易地结识新朋友,增强交际能力、建立良好人际关系,增加人脉和合作机会。
在团队运动中,需要与其他团队成员相互配合,更好地完成任务。
四、培养拼搏精神体育运动的竞技性质也可以帮助大学生培养拼搏精神。
大学生活中追求成绩,是他们的主要任务之一。
然而,很多学生在取得不理想的成绩后就容易灰心丧气。
而体育运动恰好是大学生增强拼搏精神的重要途径,参与比赛、锻炼对抗意识,克服困难,迎接挑战,赢取胜利,不断完善和提高自己的能力,培养乐观进取、自信坚强的人生态度。
五、推进全民健身高校学生参与体育运动也是全民健身的重要推进方式。
随着时代的变迁,现代人的生活速度越来越快,很多人没有时间和机会进行体育锻炼和活动。
而高校学生参与体育锻炼,既能够在自身身体素质和心理健康方面提高,同时也能作为身体素质文化的先锋,在社会上推广健身理念,推进全民健康。
综上所述,高校学生参与体育运动有着重要的益处和意义。
4.3加强校园体育社团建设,提高学生主体参与意识和组织管理能力,丰富学生课余生活。
学生社团活动能有效激发学生主体性参与体育活动的积极性,能充分满足学生各种体育兴趣和体育爱好,还能带动一批学生参与到体育活动之中。
当然,体育社团建设不能流于形式,而应长期的、系统地开展扎扎实实的体育工作。
4.4完善学校体育竞赛制度,使学校体育竞赛传统化、制度化。
体育竞赛是全校师生参与体育锻炼的催化剂。
学校完备的体育竞赛制度,对维持学生参与体育锻炼的热情,养成良好的锻炼习惯具有积极作用。
值得注意的是,举办综合性运动会及各种单项体育竞赛本身不是目的,而是手段,通过该类比赛使学生了解体育、感受体育、关注体育、参与体育才是最终目的。
因此。
结合各类体育竞赛前、中、后期的特点,加大对体育与健康等相关知识的宣传,在校内掀起一股了解体育、关注体育、参与体育的热潮,才能实现学校体育竞赛效益的最大化。
4,5加强学校运动队建设,确保校际间体育文化交流的渠道畅通。
校运动队是学校体育对外交流的窗口,是接受先进体育文化的重要渠道。
通过校际间的高水平比赛,实现各学校体育的交流与合作。
此外,校运动队常年的运动训练,对学校师生参与体育锻炼具有极强的示范性,对学校体育锻炼氛围的形成,具有极大的促进和带动作用。
4.6举办校园体育文化节,校园体育文化节是建设校园体育文化的一个重要形式。
它是激发学生体育兴趣的有效手段,是广大学生施展个人才华、发挥各自特长的广阔舞台。
在文化节的体育活动中可进行各种体育锻炼、体育表演、体育比赛、体育宣传,还可结合学校的实际进行各种体育知识专题讲座、体育知识竞赛等。
这些做法既可丰富师生的体育文化生活,同时又能吸引众多学生参加体育文化活动。
另外,利用标语、板报、广播等宣传媒体,可推动校园体育文化的宣传。
在热烈而激情的文化氛围中,以体育活动为载体,为师生提供一方舞台,系体育的感性与文化的理性相结合,使体育成为一种享受、一种快乐、一种体验,并在潜移默化中增强学生的参与意识,促进学生人格的完善和情感态度价值观的形成。
大学生参加课外体育活动行为意向的调查分析与对策【摘要】:利用综合的研究方法对普通高等学校大学生的课外活动行为、意向、及对体育教师和学校的期望进行调查与分析研究,并对开设体育课的一二年级学生和未开体育课的三四年级学生进行对比。
结果表明:大学生对体育活动的态度是比较积极的,具有较强的体育活动倾向。
课余课外活动的目的呈多元化趋势,学生所喜爱和从事的运动项目也日趋丰富。
但受一定主客观条件的影响,课外活动的质量受到一定的影响和限制,三四年级学生需进一步加强课外活动的指导和管理工作,建议三四年级开设体育选修课。
因而学校和体育教师要进行教学条件的改革及教学内容、教学方法和手段的革新。
【关键词】:普通高等学校大学生;课外体育活动;行为意向随着《全国普通高等学校体育课程教学指导纲要》的颁布和《学生体质健康标准》的深入实施,对我们体育课教学和课外体育活动的开展和提高出了新的要求。
如何从根本上提高大学生的健康水平是摆在我们高校体育者面前的一个重要任务。
课外体育活动是高校体育的重要组成部分,是实现体育教学和学生“终身体育”的过渡的重要桥梁。
因此,国内部分学者对此进行了一定的研究,但是还不够全面和深入。
本文通过对大学生参加课外体育活动内容、时间、频度、状态和动机意向等进行调查,并对开设体育课的一二年级学生与没有开设体育课的三四年级学生进行对比。
以了解大学生课外体育活动的现状和动向,进而找出规律,为高校的体育教学改革提供理论依据。
1、研究对象和方法1.1研究对象河北经贸大学、石家庄经济学院、河北政法职业学院1-4年级学生480份,收回有效问卷450份,其中一二年级240份,三四年级210份,有效率达93.75%。
1.2研究方法1.2.1问卷调查法首先向6位熟悉本题材的体育教学的副教授以上的专家进行访谈,制定调查问卷,并进行了信度和效度的检验,证明问卷是可行的。
1.2.2文献资料法查阅1996-2006年有关课外体育活动的文献资料二十余篇,收集并参考了其中的一些相关资料。
大学生课余体育锻炼特征与锻炼感受分析随着现代社会的发展,人们生活节奏越来越快,大学生们也面临着越来越多的压力,课外时间有限,但大学生也积极投身到体育锻炼中来,通过课余时间的体育锻炼,调节身心,放松自己,从而提高自身的素质,适应社会的发展步伐。
本文旨在通过调查大学生的课余体育锻炼情况,分析大学生锻炼的特征以及锻炼感受,探究课余体育锻炼对大学生的身心健康及学习积极性的影响。
一、大学生锻炼特征分析1.锻炼时间根据调查数据分析,大学生对于课余体育锻炼的时间安排比较差异:有的大学生会选择在晚上和周末锻炼,有的学生则会在每天的课余时间安排锻炼活动,另外也有一些学生更偏向于在每周安排一次锻炼活动,这些大学生更倾向于在每周安排一定量的锻炼时间,以维持他们的身心健康。
2.锻炼内容大学生锻炼内容为多样化,有的学生健身,有的学生爱好体育运动,也有更多的学生喜欢户外活动。
具体来说,根据调查问卷可以得出以下结论:48.3%的大学生经常锻炼身体,也就是健身。
37.4%的大学生喜欢体育运动,如足球、篮球、网球等,9.1%的大学生爱好户外活动,如登山、骑行、野外拓展等,5.2%的大学生喜欢室内活动,如舞蹈、武术等。
3.锻炼地点大学生课余锻炼的地点有很多选择,调查发现,大学生锻炼地点分布以学校体育馆和体育场地为主,占37.4%;其次,大学生也会选择室外公园和郊野公园锻炼,占30.2%;另外,大学生也会在室内锻炼,比如健身房,20.3%的学生会选择室内锻炼;另外,12.1%的学生会在家里做一些健身操来锻炼身体。
二、大学生的锻炼感受分析1.自我实现感根据调查数据可知,大部分大学生都有一定程度的自我实现感,以及提高自身身体素质的愿望。
他们希望通过体育锻炼,提高自身的身体素质,实现自己的梦想,并从中获得满足感。
2.健康感大学生锻炼体育运动,也是为了改善自身的身体健康状态,让自己的身体变得更健康。
大学生们有很强的健康意识,平时要注意劳逸结合,尽量多参加锻炼活动,保持身体健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