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文档之家› 工业毒物危害控制措施详细版

工业毒物危害控制措施详细版

工业毒物危害控制措施详细版
工业毒物危害控制措施详细版

文件编号:GD/FS-1446

(解决方案范本系列)

工业毒物危害控制措施详

细版

A Specific Measure To Solve A Certain Problem, The Process Includes Determining The Problem Object And Influence Scope, Analyzing The Problem, Cost Planning, And Finally Implementing.

编辑:_________________

单位:_________________

日期:_________________

工业毒物危害控制措施详细版

提示语:本解决方案文件适合使用于对某一问题,或行业提出的一个解决问题的具体措施,过程包含确定问题对象和影响范围,分析问题,提出解决问题的办法和建议,成本规划和可行性分析,最后执行。,文档所展示内容即为所得,可在下载完成后直接进行编辑。

生产过程的密闭化、自动化是解决毒物危害的根本途径。采用无毒、低毒物质代替剧毒物质是从根本上解决毒物危害的首选办法,但不是所有毒物都能找到无毒、低毒的代替物。因此,在生产过程中控制毒物的卫生工程技术措施很重要。

(一)密闭、通刚)毒系统

系统由密闭罩、通风管、净化装置和通风机构成。其设计原理和原则与防尘的密闭、通风、除尘系统基本上是相同的。

(二)局部排气罩

就地密闭,就地排出,就地净化,是通风防毒工程的一个重要的技术准则。排气罩就是实施毒源控

制,防止毒物扩散的具体技术装置。按构造分为密闭罩、开口罩两种类型。

(三)排出气体的净化

工业生产中的无害化排放,是通风防毒工程必须遵守的重要准则。根据输送介质特性和生产工艺的不同,有害气体的净化方法也有所不同,大致分为洗涤法、吸附法、袋滤法、静电法、燃烧法和高空排放法。

(四)个体防护

接触毒物作业工人的个体防护有特殊意义,毒物侵人人体的门户,除呼吸道外,经口、皮肤都可侵入。因此,凡是接触毒物的作业都应规定有针对性的个人卫生制度,必要时应列入操作规程,如不准在作业场所吸烟、吃东西,班后洗澡、不准将工作服带回家中等。这不仅是为了保护操作者自身,而且也是避

免家庭成员、特别是儿童间接受害。

属于作业场所的保护用品有防护服装、防尘口罩和防毒面具等。

可在这里输入个人/品牌名/地点

Personal / Brand Name / Location Can Be Entered Here

工业毒物的分类参考文本

工业毒物的分类参考文本 In The Actual Work Production Management, In Order To Ensure The Smooth Progress Of The Process, And Consider The Relationship Between Each Link, The Specific Requirements Of Each Link To Achieve Risk Control And Planning 某某管理中心 XX年XX月

工业毒物的分类参考文本 使用指引:此安全管理资料应用在实际工作生产管理中为了保障过程顺利推进,同时考虑各个环节之间的关系,每个环节实现的具体要求而进行的风险控制与规划,并将危害降低到最小,文档经过下载可进行自定义修改,请根据实际需求进行调整与使用。 在一般条件下工业毒物,常以一定的物理形态(固 体、液体或气体)存在。但在生产环境中,随着反应或加 工过程的不同,则有下列五种状态可造成环境污染。 (1)粉尘为飘浮于空气中的固体颗粒,直径大于0.1 μm者,大都在固体物质机械粉碎、研磨时形成。如制造铅 丹颜料的铅尘、制造氰氨化钙的电石尘等。 根据粉尘的性质可分为无机性粉尘、有机性粉尘和混 合性粉尘。 (2)烟尘又称烟雾或烟气,为悬浮在空气中的烟状 固体微粒。直径小于0.1μm的,多为某些金属熔化时产生 的蒸气在空气中氧化凝聚而成。如熔铜时放出的锌蒸气所 产生的氧化锌烟尘、熔铬时产生的氧化铬烟尘等。

(3)雾为悬浮于空气中的微小液滴。多系蒸气冷凝或液体喷散而成。如铬电镀时的铬酸雾、喷漆中的含苯漆雾等。烟尘和雾统称为气溶胶。 (4)蒸气为液体蒸发或固体物料升华而形成。前者如苯蒸气,后者如熔磷时的磷蒸气等。 (5)气体生产场所温度、气压条件下散发于空气中的气态物质。如常温常压下的氯、一氧化碳、二氧化碳等。 从预防生产中毒角度出发,按其性质的作用来区分工业毒物较为适宜。一般分为以下几种。 (1)刺激性毒物酸的蒸气、氯、氨、二氧化硫等均属此类毒物。刺激性气体和蒸气尽管其物理和化学性质有所不同,但它们直接作用到组织上时都能引起组织发炎。 (2)窒息性毒物窒息性毒物可分为窒息及化学窒息性毒物两种。前者如氮、氢、氦等,后者如一氧化碳、氰

生产性毒物的个体防护措施标准版本

文件编号:RHD-QB-K9004 (解决方案范本系列) 编辑:XXXXXX 查核:XXXXXX 时间:XXXXXX 生产性毒物的个体防护措施标准版本

生产性毒物的个体防护措施标准版 本 操作指导:该解决方案文件为日常单位或公司为保证的工作、生产能够安全稳定地有效运转而制定的,并由相关人员在办理业务或操作时进行更好的判断与管理。,其中条款可根据自己现实基础上调整,请仔细浏览后进行编辑与保存。 可针对有毒物质进入人体的三条途径(呼吸道、皮肤、消化道)予以防护。 1、呼吸防护 采用呼吸防护器是防止有毒物质从呼吸道进入人体引起职业中毒的有效措施之一。呼吸防护器有过滤式(空气净化式)和隔离式(供气式)两种类型。 (1)过滤式呼吸器 过滤式呼吸防护用品把吸入的环境空气,通过净化部件的吸附、吸收、催化或过滤等作用,除去其中有害物质后作为气源,供使用者呼吸用,主要有过滤

式防毒面具和过滤式防毒口罩。 过滤式防毒面具由面罩、吸气管和滤毒缺罐组成。 过滤式防毒口罩由于滤毒盒容量小,一般用以防御低浓度的有毒物质。 (2)隔离式呼吸器 隔离式呼吸器将使用者呼吸器官与有害空气环境隔绝,靠本身携带的气源(携气式或称自给式)或导气管(长管供气式),引入作业环境以外的洁净空气供呼吸。 按照面罩内压力模式分:正压式和负压式 按照供气气流分:连续供气式(只适用于长管供气式系统)、压力需求式; 由于应急响应作业中A和B级呼吸防护都选择正压全面罩空气呼吸器,一般不会选择长管供气式。

我国目前正压全面罩空气呼吸器产品一般执行消防行业的空气呼吸器标准,目前在抢险作业中也有不少选择欧美进口产品。 逃生型呼吸防护用品:只用于在紧急情况下从有害环境逃生的呼吸防护用品。可分为过滤式和供气式。 2、皮肤防护 生产过程中对皮肤的有害因素有物理因素、化学因素和生物因素。物理因素如放射性辐射、电火、机械摩擦等;化学因素如煤焦油、石油分馏产品,铬、铍、砷、石棉等;生物因素如昆虫叮咬等。 皮肤防护主要依靠个人防护用品,如工作服、工作帽、工作鞋、手套、眼镜等,对外露的皮肤需涂上皮肤防护剂。 皮肤被有毒物质污染后,应采用皮肤清洗剂立即

(完整版)常见化学毒物危害程度分级汇总表(THI).doc

常见化学毒物危害程度分级汇总表(供参考) 序号中文名英文名化学文摘号 职业危害程度分级(CASNO.l) 毒物危害指数 1 安妥Antu 86-88-4 THI=49 中度危害( III 级) 2 氨Ammonia 7664-41-7 THI=51 髙度危害( II 级) 3 2-氨基吡啶2-Amminopyridine 504-29-0 THI=4 4 中度危害( III 级) 4 氨基磺酸铵Ammonium sultfamate 7773-06-0 THI=17 轻度危害( IV 级) 5 氨基氰Cyanamide 420-04-2 THI=49 中度危害( III 级) 6 奥克托今Octogen 2691-41-0 THI=12 轻度危害( IV 级) 7 巴豆醛Crotonaldehyde 4170-30-3 THI=51 高度危害( II 级) 8 百草枯Paraquat 4685-14-7 THI=45 中度危害( III 级) 9 百菌淸Chlorthalonil 1897-45-6 THI=33 轻度危害( IV 级) 10 钡及其可溶性化合物 Barium and soluble THI=44 中度危害( III 级)(按 Ba 计) 7440-39-3(Ba) compunds , ,as Ba 11 倍硫磷Fenthion 55-38-9 THI=46 中度危害( III 级) 12 苯Benzene 71-43-2 THI=68 极度危害( I 级) 13 苯胺Aniline 62-53-3 THI=51 髙度危害( II 级) 14 苯基醚(二苯醚)Phenyl ether 101-84-8 THI=21 轻度危害( IV 级) 15 苯硫磷EPN 2104-64-5 THI=54 髙度危害( II 级) 16 苯乙烯Styrene 100-42-5 THI=43 中度危害( III 级) 17 吡啶Pyridine 110-86-1 THI=46 中度危害( III 级) 18 苄基氯Benzyl chloride l00-44-7 THI=63 髙度危害( II 级) 19 丙醇Propyl alcohol 71-23-8 THI=45 中度危害( III 级) 20 丙酸Propionic acid 79-09-4 THI=32 轻度危害( IV 级)

危险化学品的危害及预防控制措施(正式)

编订:__________________ 单位:__________________ 时间:__________________ 危险化学品的危害及预防控制措施(正式) Deploy The Objectives, Requirements And Methods To Make The Personnel In The Organization Operate According To The Established Standards And Reach The Expected Level. Word格式 / 完整 / 可编辑

文件编号:KG-AO-8826-38 危险化学品的危害及预防控制措施 (正式) 使用备注:本文档可用在日常工作场景,通过对目的、要求、方式、方法、进度等进行具体、周密的部署,从而使得组织内人员按照既定标准、规范的要求进行操作,使日常工作或活动达到预期的水平。下载后就可自由编辑。 危险化学品是指物质本身具有某种危险特性,当受到摩擦、撞击、震动、接触热源或点火源、日光曝晒、遇火受潮、遇性能相抵触物品等外界条件的作用,会导致燃烧、爆炸、中毒、灼伤及污染环境事故发性的化学品。 1、危险化学品的主要危害 1.1 危险化学品的毒性 刺激:二氧化硫、氯、煤尘会引起气管炎,甚至严重损害气管和肺组织。 过敏:环氧树脂、胶类硬化剂、偶氮染料、煤焦油衍生物和铬酸可引起皮肤或呼吸系统过敏,出现皮疹或水疱等症状。呼吸系统过敏可引起职业性哮喘,这种症状的反应一般包括咳嗽,特别是在夜间,以及

呼吸困难。引起这种反应的化学品有甲苯,聚氨酯单体,福尔马林等。 窒息 麻醉和昏迷:乙醇、丙醇、丙酮、丁酮、乙炔、烃类、乙醚、异丙醚地导致中枢神经抑制。这些化学品一次大量接触可导致昏迷甚至死亡。 中毒 致癌:砷、石棉、铬、镍等物质可能导致肺癌;铬、镍、木材、皮革粉尘等易引起膀胱癌;接触砷、煤焦油和石油产品等易引起皮肤癌;接触氯乙烯单体易引起肝癌;接触苯易引起再生障碍性贫血。 致畸:某些麻醉性气体、水银和有机溶剂可致使胎儿畸形。 致突变:某些化学品对人的遗传基因的影响可能导致后代发生异常。 尘肺:能引起尘肺的物质有石英晶体、石棉、滑石粉、煤粉和铍。 1.2危险化学品的腐蚀性

常见工业毒物及其危害(一)

常见工业毒物及其危害(一) 1、金属与类金属毒物 (1)铅 银灰色软金属,展性强,相对密度11.35,熔点327℃,沸点1620℃。加热至400~500℃即有大量铅蒸气逸出,在空气中迅速氧化成氧化亚铅和氧化铅,并凝结成烟尘。不溶于稀盐酸和硫酸,能溶于硝酸、有机酸和碱液。 铅是全身性毒物,主要是影响卟啉代谢。卟啉是合成血红蛋白的主要成分,因此影响血红素的合成,产生贫血。铅可引起血管痉挛、视网膜小动脉痉挛和高血压等。铅还可作用于脑、肝等器官,发生中毒性病变。 (2)汞 常温下为银白色液体,密度13.6,熔点-38.87℃,沸点356.9℃。黏度小,易流动和流散,有很强的附着力,地板、墙壁等都能吸附汞。常温下即能蒸发,温度升高,蒸发加快。不溶于水,能溶于类脂质,易溶于硝酸、热浓硫酸。能溶解多种金属,生成汞齐。 汞离子与体内的巯基、二巯基有很强的亲和力。汞与体内某些酶的活性中心巯基结合后,使酶失去活性,造成细胞损害,导致中毒。 (3)铬 钢灰色、硬而脆的金属,相对密度7.20,熔点1900℃,沸点2480℃。氧化缓慢,耐腐蚀。不溶于水,溶于盐酸、热硫酸。铬化合物中六价

铬毒性最大。化肥工业催化剂主要原料三氧化铬,是强氧化剂,易溶于水,常以气溶胶状态存在于厂房空气中。 六价铬化合物有强刺激性和腐蚀性。铬在体内可影响氧化、还原、水解过程,可使蛋白质变性,引起核酸、核蛋白沉淀,干扰酶系统。六价铬抑制尿素酶的活性,三价铬对抗凝血活素有抑制作用。 (4)锰 浅灰色硬而脆的金属。熔点1260℃,沸点2097℃,易溶于稀酸。 锰及其化合物的毒性各不相同,化合物中的锰的原子价越低毒性越大。工业生产中以慢性中毒为主,多因吸入高浓度锰烟和锰尘所致。轻度中毒表现为失眠、头痛,记忆力减退,四肢麻木,举止缓慢。重度中毒者出现四肢僵直、动作缓慢笨拙,语言不清,智能下降等症状。2、有机溶剂 (1)苯 具有芳香气味的无色、易挥发、易燃液体。密度0.879,熔点5.5℃,沸点80.1℃。不溶于水,溶于乙醇、乙醚等有机溶剂。 苯的中毒机理目前尚不清楚。一般认为,苯中毒是由苯的代谢产物酚引起的。酚是原浆毒物,能直接抑制造血细胞的核分裂,对骨髓中核分裂最活跃的早期活性细胞的毒性作用更明显,使造血系统受到损害。另外苯有半抗原的特性,可通过共价键与蛋白质分子结合,使蛋白质变性而具有抗原性,发生变态反应。 (2)甲苯

生产性毒物对人体的危害及防护措施标准版本

文件编号:RHD-QB-K6480 (解决方案范本系列) 编辑:XXXXXX 查核:XXXXXX 时间:XXXXXX 生产性毒物对人体的危害及防护措施标准版本

生产性毒物对人体的危害及防护措 施标准版本 操作指导:该解决方案文件为日常单位或公司为保证的工作、生产能够安全稳定地有效运转而制定的,并由相关人员在办理业务或操作时进行更好的判断与管理。,其中条款可根据自己现实基础上调整,请仔细浏览后进行编辑与保存。 生产性毒物在生产过程中以气体、蒸汽、雾、烟和粉尘五种形态污染车间空气,对人体的危害程度与毒物本身的理化特性及毒物的剂量、浓度、作用时间有关,还与机体的健康状况、中毒环境、劳动强度有关。 毒物侵入人体的途径有三条:呼吸系统、皮肤吸收、消化系统。大部分毒物是通过呼吸系统侵入人体而引起中毒的,呼吸系统是毒物进入人体的主要途径;生产性毒物经皮肤侵入人体也是发生中毒的重要途径,不同部位的皮肤对毒物的通透性虽然不同,但

任何部位均可通过,甚至指甲也可被有机磷通过,如果皮肤有伤口,毒物可直接侵入人体血液;生产性毒物经消化道侵入人体,其原因主要是误服或进食、吸烟时经沾染毒物的手不慎带入。 预防职业中毒同样必须遵循三级预防原则,采取综合性防护措施: 1.控制与消除有毒物质,用无毒或低毒物质代替有毒或高毒物质;改革生产工艺、生产设备,尽量将手工操作变为机械化、密闭化、自动化和遥控化操作。 2.降低生产性毒物的浓度,避免有毒物质与人体接触;对生产过程中无法避免的有毒物质,通过安装合理的通风、排毒设备,使毒物得到有效控制。 3.根据毒物的特性,选择有效的个人防护用品。

常见工业毒物及其危害

安全管理编号:LX-FS-A88557 常见工业毒物及其危害 In the daily work environment, plan the important work to be done in the future, and require the personnel to jointly abide by the corresponding procedures and code of conduct, so that the overall behavior or activity reaches the specified standard 编写: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审批: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时间:________年_____月_____日 A4打印/ 新修订/ 完整/ 内容可编辑

常见工业毒物及其危害 使用说明:本安全管理资料适用于日常工作环境中对安全相关工作进行具有统筹性,导向性的规划,并要求相关人员共同遵守对应的办事规程与行动准则,使整体行为或活动达到或超越规定的标准。资料内容可按真实状况进行条款调整,套用时请仔细阅读。 1、金属与类金属毒物 (1)铅 银灰色软金属,展性强,相对密度11.35,熔点327℃,沸点1620℃。加热至400~500℃即有大量铅蒸气逸出,在空气中迅速氧化成氧化亚铅和氧化铅,并凝结成烟尘。不溶于稀盐酸和硫酸,能溶于硝酸、有机酸和碱液。 铅是全身性毒物,主要是影响卟啉代谢。卟啉是合成血红蛋白的主要成分,因此影响血红素的合成,产生贫血。铅可引起血管痉挛、视网膜小动脉痉挛和高血压等。铅还可作用于脑、肝等器官,发生中毒性

《化学毒物危害与控制》试题答案

《化学毒物危害与控制》试题答案 一、名词解释:(每题3分共15分) 1、答:在一定条件下,能对活的机体产生损害作用或使机体出现异常反应的外源化学物称为毒物。 2、答:半数致死量半数致死量(LD50)是指给受试动物一次或者24h内多次染毒后引起半数动物出现死亡的剂量,也称致死中量。 3、答:急性毒作用带是指半数致死量(LD50)与急性阈剂量的比值。 4、答:在生产工艺过程、劳动过程和工作环境中产生或存在的,对职业人群的健康、安全和作业能力造成不良影响的一切要素或条件。 5、答:生产环境中常有同时存在多种毒物,两种或两种以上毒物对机体的相互作用称为联合作用。 二、填空题(每时空1分共40分) 1、LD50或LC50 2、呼吸道、消化道、皮肤 3、小 4、检气管、比色试纸、气体检测仪、气相色谱/质谱分析仪和红外线谱仪 5、小、大 6、造血、输氧 7、固态、液态、气态、气溶胶 8、一次或短时间(几分钟或数小时)内大量、脱离接触毒物一定时间后 9、升汞和四氯化碳 10、无、红棕 11、密闭化、自动化,无毒或低毒 12、慢,腹绞痛 13、有机物或易氧化的无机物 14、皮肤,骨骼,胶皮 15、无害化排放,洗涤法、吸附法、袋滤法、静电法、燃烧法 16、有害气体,CO2和H20 17、尿和血 三、选择题(每题3分共15分) 1、D 2、B 3、C 4、A 5、A 四、判断题(每题1分共10分对的打“√”错的打“×”) 1、√ 2、× 3、√ 4、√ 5、× 6、× 7、√ 8、√ 9、×10、√ 五、解答题(每题10分共20分) 1、影响毒物对机体毒作用的因素主要有哪些?

答:(1)毒物本身的特性: 化学结构:毒物的化学结构决定毒物在体内可能参与和干扰的生理生化过程,因而对决定毒物的毒性大小和毒性作用特点有很大影响。如有机化合物中的氢原子,被卤族元素取代,其毒性增强,取代的越多,毒性也就越大。无机化合物随着分子量的增加,其毒性也增强。 物理特性毒物的溶解度、分散度、挥发度等物理特性与毒物的毒性有密切的关系。 (2)毒物的浓度、剂量与接触时间 毒物的毒性作用与其剂量密切相关,空气中毒物浓度高、接触时间长,则进入体内的剂量大,发生中毒的机率高。 (3)毒物的联合作用 生产环境中常有同时存在多种毒物,两种或两种以上毒物对机体的相互作用称为联合作用。应用国家标准对生产环境进行卫生学评价时,必须考虑毒物的相加及相乘作用。此外,还应注意到生产性毒物与生活性毒物的联合作用,如酒精可增加苯胺、硝基苯的毒性作用。 (4)生产环境和劳动强度 在高温或低温环境中毒物的毒性作用比在常温条件下大,如高温环境可增强氯酚的毒害作用,亦可增加皮肤对硫磷的吸收。紫外线、噪声和振动可增加某些毒物的毒害作用。体力劳动强度大时,机体的呼吸、循环加快,可加速毒物的吸收;重体力劳动时,机体耗氧量增加,使机体对导致缺氧的毒物更为敏感。 (5)个体状态: 接触同一剂量的毒物,不同的个体可出现不同的反应。造成这种差别的因素很多,如健康状况、年龄、性别、生理变化、营养和免疫状况等。肝、肾病患者,由于其解毒、排泄功能受损,易发生中毒;未成年人,由于各器官,系统的发育及功能不够成熟,对某些毒物的敏感性可能增高;在怀孕期,铅、汞等毒物可由母体进入胎儿体内,影响胎儿的正常发育或导致流产、早产;免疫功能降低或营养不良,对某些毒物的抵抗能力减低等。

工业毒物、物理性危害因素的检测及控制措施(标准版)

( 安全技术 ) 单位: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姓名: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日期: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精品文档 / Word文档 / 文字可改 工业毒物、物理性危害因素的检测及控制措施(标准版) Technical safety means that the pursuit of technology should also include ensuring that people make mistakes

工业毒物、物理性危害因素的检测及控制 措施(标准版) 1.工业毒物检测及控制措施 (1)检测: 分为区域采样和个体采样两种方式。生物学检测,分直接测试、间接测试等。 (2)控制措施: 密闭、通风排毒系统; 局部排气罩; 排出气体的净化; 个体防护:接毒作业工人执行个人卫生制度和操作规程,作业时佩戴保护用品如防腐服装、防尘口罩和防毒面具。 生产过程的密闭化、自动化是解决毒物危害的根本途径。采用

无毒、低毒物质代替高毒、剧毒物质是从根本上解决毒物危害的首选办法。 2.物理性危害因素的检测及控制措施 (1)检测 用适当的检测仪器检测,如噪声作用强度可以用噪声剂量计连续测定,评价热辐射强度用单向辐射热计和黑球温度计测定其作用强度。 (2)控制措施: 对噪声、振动: 消除声源、振源或降低源强度,如铆接改为焊接,锤击成型改为液压成型,使用隔绝的物质如橡皮、软木、砂石等; 减少噪声、振动的传播,如吸声、隔声、隔振、阻尼; 加强个人防护。 对电离辐射: 控制辐射源的质和量; 防护:外照射防护的方法有时间防护、距离防护和屏蔽防护;

生产性毒物的控制措施探讨(word版)

生产性毒物的控制措施探讨 Through the process agreement to achieve a unified action policy for different people, so as to coordinate action, reduce blindness, and make the work orderly. 编制:___________________ 日期:___________________

生产性毒物的控制措施探讨 温馨提示:该文件为本公司员工进行生产和各项管理工作共同的技术依据,通过对具体的工作环节进行规范、约束,以确保生产、管理活动的正常、有序、优质进行。 本文档可根据实际情况进行修改和使用。 生产性毒物在生产过程中可在原料、辅助材料、夹杂物、半成品、成品、废气、废液及废渣中存在, 可以固体、液体、气体、蒸汽、烟雾等形式存在于生产环境中。了解生产性毒物的存在形态, 有助于研究毒物进人机体的途径, 找出发病原因, 且便于采取有效的防护措施, 以及选择车间空气中有害物采样方法。以下是常用的生产性毒物控制措施。 1.采用密闭、通风排毒系统 生产性毒物控制措施:生产过程的密闭化、自动化是解决毒物危害的根本途径。 (1)密闭罩:在工艺条件允许的情况下, 尽可能将毒源密闭起来, 然后通过通风管将含毒空气吸出, 送往净化装置, 净化后排放大气。密闭罩主要设计参数是排气量。排气量可按开放口必需的控制风速(m/s)进行计算, 也可按密闭罩内必需的换气次数(m3/h)来确定。 (2)开口罩:在生产工艺操作不可能采取密闭罩排气时, 可按生产设备和操作的特点, 设计开口式的爪排气, 开口罩按结构形式, 分为上口吸罩、侧吸罩和下吸罩。

化学品危害预防与控制的基本原则

化学品危害预防与控制的基本原则 众所周知,化学品是有害的,可人类的生活已离不开化学品,有时不得不生产和使用有害化学品,因此如何预防与控制作业场所中化学品的危害,防止火灾爆炸、中毒与职业病的发生,就成为必须解决的问题。 作业场所化学品危害预防与控制的基本原则一般包括两个方面:操作控制和管理控制。 1.1 操作控制 操作控制的目的是通过采取适当的措施,消除或降低工作场所的危害,防止工人在正常作业时受到有害物质的侵害。采取的主要措施是替代、变更工艺、隔离、通风、个体防护和卫生。 工作场所的危害主要取决于化学品的危害及导致危害的制造过程,有的工作场所可能不只一种危害,所以好的控制方法必须是针对具体的加工过程而设计的。 1.1.1 替代 控制、预防化学品危害最理想的方法是不使用有毒有害和易燃易爆的化学品,但这一点并不是总能做到,通常的做法是选用无毒或低毒的化学品替代已有的有毒有害化学品,选用可燃化学品替代易燃化学品。例如,大家都知道苯是致癌物,为了找到它的替代物,人类付出了艰苦的努力。今天人类已用非致癌性的甲苯替代喷漆和除漆中用的苯,用脂肪族烃替代胶水或粘合剂中的苯。 替代有害化学品的例子还有很多,例如使用水基涂料或水基粘合剂替代有机溶剂基的涂料或粘合剂;使用水基洗涤剂替代溶剂基洗涤剂;使用三氯甲烷替代三氯乙烯作脱脂剂;制油漆的颜料铅氧化物用锌氧化物或钛氧化物替代,用高闪点化学品替代低闪点化学品等。 替代物较被替代物安全,但其本身并不一定是绝对安全的,使用过程中仍需加倍小心。例如用甲苯替代苯,并不是因为甲苯无害,而是因为甲苯不是致癌物。浓度高的甲苯会伤害肝脏,致人昏眩或昏迷,要求在通风橱中使用。再如用纤维物质替代致癌的石棉。最近国际癌症研究机构已将人造矿物纤维列入可能致癌物,因此某些纤维物质不一定是石棉的优良替代品。 1.1.2 变更工艺 虽然替代是控制化学品危害的首选方案,但是目前可供选择的替代品往往是很有限的,特别是因技术和经济方面的原因,不可避免地要生产、使用有害化学品。这时可通过变更工艺消除或降低化学品危害。 很典型的例子是在化工行业中,以往从乙炔制乙醛,采用汞做催化剂,现在发展为用乙烯为原料,通过氧化或氧氯化制乙醛,不需用汞做催化剂。通过变更工艺,彻底消除了汞害。 通过变更工艺预防与控制化学品危害的例子还有很多:如改喷涂为电涂或浸涂;改人工装料为机械自动装料;改干法粉碎为湿法粉碎等。 有时也可以通过设备改造来控制危害,如氯碱厂电解食盐过程中生成的氯气,过去是采用筛板塔直接用水冷却,结果现场空气中的氯含量远远超过国家卫生标准,含氯废水量也大,还造成氯气的损失。后来大部分氯碱厂逐步改用钛制列管式冷却器进行间接冷却,不仅含氯废水量减少,而且现场的空气污染问题也得到较好的解决。 1.1.3 隔离 隔离就是通过封闭、设置屏障等措施,拉开作业人员与危险源之间的距离,避免作业人员直接暴露于有害环境中。

工业毒物的危害及防治措施

工业毒物的危害及防治措 施 Prepared on 24 November 2020

工业毒物的危害及防治措施 吕昊南 (江苏大学环境与安全工程学院,安全工程1002 摘要:工业毒物正在危害着我们社会群体以及生长生活环境,我们要辨识工业毒物,以及控制毒物,采取相应的防治措施。 关键词:工业毒物,毒物危害,工业毒物的防治措施,工业防毒技术的现状与发展 引言:目前我国有毒有害企业超过1600万家,受到职业病危害的人数超过2亿。化学品的广泛应用,人类生活已离不开化学品,同时人类受到化学品损害的危险也在增加。我们应该怎样区别毒物,以及控制毒物,避免毒物对人体,对环境造成危害是重中之重。 一.毒物与工业毒物的概念及分类: 1基本概念 1).毒物: (1)一般来说,凡作用于人体并产生有害作用的化学物质。 (2)通常是指在小剂量的情况下,通过一定条件作用于机体,引起机体功能或器质性改变,导致暂时性或持久性病理损害乃至危及生命的化学物质。 有毒与无毒意义上是相对的: (1)毒物只在一定条件下作用于人体才具与毒性 (2)任何物质只要具备一定条件就能出现毒害作用 “毒物本身不是毒物,而剂量使其成为毒物”(德国医生帕拉塞尔士) 2).生产性毒物(工业毒物): 在工业生产中,使用或产生的有毒物质,称作生产性毒物或工业毒物。 工业毒物常以气体、蒸汽、烟、尘、雾等形态存在于生产环境。中毒:有毒物质在体内起化学作用而引起机体组织破坏、生理机能障碍甚至死亡等现象称为中毒。急性中毒:毒物一次或短时间内大量进入人体后引起

的中毒,称为急性中毒。急性职业中毒:工人在生产作业过程中由工业毒物引起的急性中毒称为急性职业中毒。 2.毒物的分类: 1)按用途分类:原料、中间产物、最终产物、辅助原料。 2)按按化学结构分类:无机化合物一般按其理化特性来分类,有机化合物则按其结构式或官能团来分类。毒物的化学结构与毒性在某些方面有密切的关系。 3)按生物作用性质分类:刺激性气体、窒息性气体、麻醉性气体、溶血性气体、致敏性毒物。 4)按损害的器官或系统分类:神经系统、呼吸系统、血液系统、循环系统、肝脏、肾脏 二.毒物的危害 1.毒性物质侵入人体途径毒性物质一般是经过呼吸道、消化道及皮肤接触进入人体的。1)职业中毒中,毒性物质主要是通过呼吸道和皮肤侵入人体的;2)生活中,毒性物质则是以呼吸道侵入为主。注意:职业中毒时经消化道进入人体是很少的,往往是用被毒物沾染过的手取食物或吸烟,或发生意外事故毒物冲入口腔造成的。 2.中毒原因: 急性职业中毒发生的原因较为复杂,多数情况下不能用单一原因来解释。常见中毒原因主要有以下几方面: (一)设备方面: 1)没有密闭通风排毒设备;

生产性毒物危害的控制

行业资料:________ 生产性毒物危害的控制 单位:______________________ 部门:______________________ 日期:______年_____月_____日 第1 页共8 页

生产性毒物危害的控制 前言导读:生产性毒物种类繁多、接触面广,职业中毒在职业病中占有的比例很大。因此,控制生产性毒物,对预防职业病、保护和增进劳动者身体健康,促进国民经济发展有重大意义。 生产性毒物种类繁多、接触面广,职业中毒在职业病中占有的比例很大。因此,控制生产性毒物,对预防职业病、保护和增进劳动者身体健康,促进国民经济发展有重大意义。我国在这一方面取得了巨大成就和许多宝贵的经验。为了保证作业场所安全使用有毒物品,预防、控制、消除职业中毒危害,保护劳动者的生命安全、身体健康及其相关权益,国务院依据职业病防治法xx年颁布了《使用有毒物品作业场所劳动保护条例》,为生产性毒物的控制和职业中毒的预防提供了法律保障。 职业中毒的病因是职业环境中的生产性毒物,故预防职业中毒必须采取综合治理措施,从根本上消除、控制或尽可能减少毒物对劳动者的侵害,应当遵循“三级预防”原则,推行“清洁生产”,重点作好前期预防。具体措施可概括为以下几个方面。 1.根除毒物从生产工艺流程中消除有毒物质,可用无毒或低毒代替有毒或高毒原料,例如有硅整流器代替汞整流器,用无汞仪表代替有汞仪表,使用苯作为溶剂或稀释剂,改为二甲苯作为稀释剂等。 2.降低毒物的浓度减少人体的接触水平,以保证不对接触者产生明显的健康危害是预防职业中毒的关键。其中心环节是加强技术革新和通风排毒措施,将环境空气中的浓度控制在最高容许浓度以下。 (1)技术革新:对产生有毒物质的作业,原则上应当采取密闭生产,消除毒物的逸散的条件。应当用先进的技术和工艺,尽可能采取遥控和 第 2 页共 8 页

危险化学品事故预防措施

编号:SM-ZD-27572 危险化学品事故预防措施Through the process agreement to achieve a unified action policy for different people, so as to coordinate action, reduce blindness, and make the work orderly. 编制:____________________ 审核:____________________ 批准:____________________ 本文档下载后可任意修改

危险化学品事故预防措施 简介:该方案资料适用于公司或组织通过合理化地制定计划,达成上下级或不同的人员 之间形成统一的行动方针,明确执行目标,工作内容,执行方式,执行进度,从而使整 体计划目标统一,行动协调,过程有条不紊。文档可直接下载或修改,使用时请详细阅 读内容。 危险化学品事故预防与控制一般包括技术控制(或操作控制)和管理控制两个方面:技术控制的目的是通过采取适当的措施,消除和降低化学品工作场所的危害,防止工人在正常作业时受到有害物质的侵害。管理控制是指按照国家法律、标准所建立起来的管理程序和措施,是预防作业场所中化学品危害(如违章、违规操作)的一个重要方面。 ①技术控制 技术控制的目的是通过采取适当的措施,消除或降低工作场所的危害,防止工人在正常作业时受到有害物质的侵害。采取的措施主要有替代、变更工艺、隔离、通风、个体防护和卫生等几个方面。 a、替代。控制、预防化学品危害最理想的方法就是不使用有毒有害、易燃易爆的化学品,通常的做法是选用无毒或低毒的化学品,选用可燃化学品替代易燃化学品(如:甲苯

常见工业毒物及其危害参考文本

常见工业毒物及其危害参 考文本 In The Actual Work Production Management, In Order To Ensure The Smooth Progress Of The Process, And Consider The Relationship Between Each Link, The Specific Requirements Of Each Link To Achieve Risk Control And Planning 某某管理中心 XX年XX月

常见工业毒物及其危害参考文本 使用指引:此安全管理资料应用在实际工作生产管理中为了保障过程顺利推进,同时考虑各个环节之间的关系,每个环节实现的具体要求而进行的风险控制与规划,并将危害降低到最小,文档经过下载可进行自定义修改,请根据实际需求进行调整与使用。 1、金属与类金属毒物 (1)铅 银灰色软金属,展性强,相对密度11.35,熔点 327℃,沸点1620℃。加热至400~500℃即有大量铅蒸 气逸出,在空气中迅速氧化成氧化亚铅和氧化铅,并凝结 成烟尘。不溶于稀盐酸和硫酸,能溶于硝酸、有机酸和碱 液。 铅是全身性毒物,主要是影响卟啉代谢。卟啉是合成 血红蛋白的主要成分,因此影响血红素的合成,产生贫 血。铅可引起血管痉挛、视网膜小动脉痉挛和高血压等。 铅还可作用于脑、肝等器官,发生中毒性病变。 (2)汞

常温下为银白色液体,密度13.6,熔点-38.87℃,沸点356.9℃。黏度小,易流动和流散,有很强的附着力,地板、墙壁等都能吸附汞。常温下即能蒸发,温度升高,蒸发加快。不溶于水,能溶于类脂质,易溶于硝酸、热浓硫酸。能溶解多种金属,生成汞齐。 汞离子与体内的巯基、二巯基有很强的亲和力。汞与体内某些酶的活性中心巯基结合后,使酶失去活性,造成细胞损害,导致中毒。 (3)铬 钢灰色、硬而脆的金属,相对密度7.20,熔点1900℃,沸点2480℃。氧化缓慢,耐腐蚀。不溶于水,溶于盐酸、热硫酸。铬化合物中六价铬毒性最大。化肥工业催化剂主要原料三氧化铬,是强氧化剂,易溶于水,常以气溶胶状态存在于厂房空气中。 六价铬化合物有强刺激性和腐蚀性。铬在体内可影响

生产性毒物的个体防护措施详细版

文件编号:GD/FS-6023 (解决方案范本系列) 生产性毒物的个体防护措 施详细版 A Specific Measure To Solve A Certain Problem, The Process Includes Determining The Problem Object And Influence Scope, Analyzing The Problem, Cost Planning, And Finally Implementing. 编辑:_________________ 单位:_________________ 日期:_________________

生产性毒物的个体防护措施详细版 提示语:本解决方案文件适合使用于对某一问题,或行业提出的一个解决问题的具体措施,过程包含确定问题对象和影响范围,分析问题,提出解决问题的办法和建议,成本规划和可行性分析,最后执行。,文档所展示内容即为所得,可在下载完成后直接进行编辑。 可针对有毒物质进入人体的三条途径(呼吸道、皮肤、消化道)予以防护。 1、呼吸防护 采用呼吸防护器是防止有毒物质从呼吸道进入人体引起职业中毒的有效措施之一。呼吸防护器有过滤式(空气净化式)和隔离式(供气式)两种类型。 (1)过滤式呼吸器 过滤式呼吸防护用品把吸入的环境空气,通过净化部件的吸附、吸收、催化或过滤等作用,除去其中有害物质后作为气源,供使用者呼吸用,主要有过滤式防毒面具和过滤式防毒口罩。 过滤式防毒面具由面罩、吸气管和滤毒缺罐组

成。 过滤式防毒口罩由于滤毒盒容量小,一般用以防御低浓度的有毒物质。 (2)隔离式呼吸器 隔离式呼吸器将使用者呼吸器官与有害空气环境隔绝,靠本身携带的气源(携气式或称自给式)或导气管(长管供气式),引入作业环境以外的洁净空气供呼吸。 按照面罩内压力模式分:正压式和负压式 按照供气气流分:连续供气式(只适用于长管供气式系统)、压力需求式; 由于应急响应作业中A和B级呼吸防护都选择正压全面罩空气呼吸器,一般不会选择长管供气式。我国目前正压全面罩空气呼吸器产品一般执行消防行业的空气呼吸器标准,目前在抢险作业中也有不少选

石化企业化学毒物危害现状调查

石化企业化学毒物危害 现状调查 集团企业公司编码:(LL3698-KKI1269-TM2483-LUI12689-ITT289-

某石化企业化学毒物危害现状调查【摘要】目的探讨某石化企业化学毒物危害关键控制点,为企业化学毒物防护提供依据。方法采用现场职业卫生学调查、工作场所化学毒物检测、个体TWA检测相结合的方法对企业存在的化学毒物进行分析。结果该石化企业工作场所存在多种化学毒物,主要包括乙烯、丁二烯、1-丁烯、己烯、环氧乙烷、环氧丙烷、乙二醇、苯乙烯、乙苯、硫化氢、苯、甲苯、二甲苯、汞、砷、铅、铝、汽油、乙腈、过氧化氢、液化石油气、正己烷、三氧化二铬、硫酸、磷酸、氢氧化钠、氢氧化钾、一氧化碳、二氧化碳、二氧化硫、二氧化氮、酚、氯气、氨、甲醇、丙酮、甲醛、吡啶等38种化学毒物,除了CPI(隔油池)的苯、码头的丁二烯存在超标现象外,其余化学毒物未超过职业卫生标准。结论该企业部分防毒措施需进一步整改,化学毒物关键控制点为码头装卸的接驳口、以及污水处理的CPI(隔油池)。 【关键词】石化企业化学毒物危害 石化企业规模大,装置多,流程长,工作场所存在的化学毒物种类繁多,化学毒物是一个比较突出的职业病危害因素,有关石化企业化学毒物调查的报道较少。我们通过对某石化企业的化学毒物调查和分析,寻找该企业化学毒物危害关键控制点,为企业的化学毒物防护提供依据。

1对象和方法 1.1对象该企业7个生产装置和公用设施的工作场所及巡检人员。生产装置和公用设施主要包括:乙烯装置、环氧乙烷和乙二醇装置、苯乙烯和环氧丙烷装置、多元醇装置、低密度聚乙烯装置、高密度聚乙烯装置、聚丙烯装置、公用工程和物流设施。 1.2方法 1.2.1现场职业卫生调查采用现场职业卫生调查表对该石化企业存在的主要化学毒物、防毒措施、个体防护、职业卫生管理、应急救援措施等进行调查。 1.2.2工作场所化学毒物和个体TWA检测根据《工作场所空气中有害物质监测的采样规范》(GBZ159-2004)、《工作场所空气有毒物质测定》(GBZ/T160-2004)对工作场所的化学毒物和个体TWA进行检测,其中工作场所的检测点包括所有作业人员为观察或管理生产过程而经常工作、活动的地点和范围。 2结果

化学品危害预防与控制的基本原则

化学品危害预防与控制的基本原则 姓名:XXX 部门:XXX 日期:XXX

化学品危害预防与控制的基本原则 众所周知,化学品是有害的,可人类的生活已离不开化学品,有时不得不生产和使用有害化学品,因此如何预防与控制作业场所中化学品的危害,防止火灾爆炸、中毒与职业病的发生,就成为必须解决的问题。 作业场所化学品危害预防与控制的基本原则一般包括两个方面:操作控制和管理控制。 1.1操作控制 操作控制的目的是通过采取适当的措施,消除或降低工作场所的危害,防止工人在正常作业时受到有害物质的侵害。采取的主要措施是替代、变更工艺、隔离、通风、个体防护和卫生。 工作场所的危害主要取决于化学品的危害及导致危害的制造过程,有的工作场所可能不只一种危害,所以好的控制方法必须是针对具体的加工过程而设计的。 1.1.1替代 控制、预防化学品危害最理想的方法是不使用有毒有害和易燃易爆的化学品,但这一点并不是总能做到,通常的做法是选用无毒或低毒的化学品替代已有的有毒有害化学品,选用可燃化学品替代易燃化学品。例如,大家都知道苯是致癌物,为了找到它的替代物,人类付出了艰苦的努力。今天人类已用非致癌性的甲苯替代喷漆和除漆中用的苯,用脂肪族烃替代胶水或粘合剂中的苯。 替代有害化学品的例子还有很多,例如使用水基涂料或水基粘合剂替代有机溶剂基的涂料或粘合剂;使用水基洗涤剂替代溶剂基洗涤剂;使用三氯甲烷替代三氯乙烯作脱脂剂;制油漆的颜料铅氧化物用锌氧化 第 2 页共 12 页

物或钛氧化物替代,用高闪点化学品替代低闪点化学品等。 替代物较被替代物安全,但其本身并不一定是绝对安全的,使用过程中仍需加倍小心。例如用甲苯替代苯,并不是因为甲苯无害,而是因为甲苯不是致癌物。浓度高的甲苯会伤害肝脏,致人昏眩或昏迷,要求在通风橱中使用。再如用纤维物质替代致癌的石棉。最近国际癌症研究机构已将人造矿物纤维列入可能致癌物,因此某些纤维物质不一定是石棉的优良替代品。 1.1.2变更工艺 虽然替代是控制化学品危害的首选方案,但是目前可供选择的替代品往往是很有限的,特别是因技术和经济方面的原因,不可避免地要生产、使用有害化学品。这时可通过变更工艺消除或降低化学品危害。 很典型的例子是在化工行业中,以往从乙炔制乙醛,采用汞做催化剂,现在发展为用乙烯为原料,通过氧化或氧氯化制乙醛,不需用汞做催化剂。通过变更工艺,彻底消除了汞害。 通过变更工艺预防与控制化学品危害的例子还有很多:如改喷涂为电涂或浸涂;改人工装料为机械自动装料;改干法粉碎为湿法粉碎等。 有时也可以通过设备改造来控制危害,如氯碱厂电解食盐过程中生成的氯气,过去是采用筛板塔直接用水冷却,结果现场空气中的氯含量远远超过国家卫生标准,含氯废水量也大,还造成氯气的损失。后来大部分氯碱厂逐步改用钛制列管式冷却器进行间接冷却,不仅含氯废水量减少,而且现场的空气污染问题也得到较好的解决。 1.1.3隔离 隔离就是通过封闭、设置屏障等措施,拉开作业人员与危险源之间的距离,避免作业人员直接暴露于有害环境中。 第 3 页共 12 页

生产性毒物危害的控制原则示范文本

生产性毒物危害的控制原 则示范文本 In The Actual Work Production Management, In Order To Ensure The Smooth Progress Of The Process, And Consider The Relationship Between Each Link, The Specific Requirements Of Each Link To Achieve Risk Control And Planning 某某管理中心 XX年XX月

生产性毒物危害的控制原则示范文本使用指引:此管理制度资料应用在实际工作生产管理中为了保障过程顺利推进,同时考虑各个环节之间的关系,每个环节实现的具体要求而进行的风险控制与规划,并将危害降低到最小,文档经过下载可进行自定义修改,请根据实际需求进行调整与使用。 生产性毒物种类繁多、接触面广,职业中毒在职业病 中占有的比例很大。因此,控制生产性毒物,对预防职业 病、保护和增进劳动者身体健康,促进国民经济发展有重 大意义。我国在这一方面取得了巨大成就和许多宝贵的经 验。为了保证作业场所安全使用有毒物品,预防、控制、 消除职业中毒危害,保护劳动者的生命安全、身体健康及 其相关权益,国务院依据职业病防治法20xx年颁布了《使 用有毒物品作业场所劳动保护条例》,为生产性毒物的控 制和职业中毒的预防提供了法律保障。 职业中毒的病因是职业环境中的生产性毒物,故预防 职业中毒必须采取综合治理措施,从根本上消除、控制或 尽可能减少毒物对劳动者的侵害,应当遵循“三级预防”

原则,推行“清洁生产”,重点作好前期预防。具体措施可概括为以下几个方面。 1.根除毒物从生产工艺流程中消除有毒物质,可用无毒或低毒代替有毒或高毒原料,例如有硅整流器代替汞整流器,用无汞仪表代替有汞仪表,使用苯作为溶剂或稀释剂,改为二甲苯作为稀释剂等。 2.降低毒物的浓度减少人体的接触水平,以保证不对接触者产生明显的健康危害是预防职业中毒的关键。其中心环节是加强技术革新和通风排毒措施,将环境空气中的浓度控制在最高容许浓度以下。 (1) 技术革新:对产生有毒物质的作业,原则上应当采取密闭生产,消除毒物的逸散的条件。应当用先进的技术和工艺,尽可能采取遥控和程序控制,最大限度地减少操作者接触毒物的机会。例如,手工电焊改为自动电焊;蓄电池生产中,干式铅粉灌注改为灌注铅膏等。

相关主题
文本预览
相关文档 最新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