大学生篮球运动开展状况调查分析
- 格式:docx
- 大小:24.74 KB
- 文档页数:2
高校篮球课教学现状的调查与分析作者:田玉军来源:《教育与职业·理论版》2007年第21期[摘要]文章针对淮阴师范学院非体育专业大学生篮球选修课的学习态度、教师的工作态度以及篮球课中存在的问题进行调查分析,揭示了非体育专业学生对篮球运动的兴趣特点和要求。
提出在教学中除加强篮球技术教学外,应致力于传授篮球的基本理论知识,建立正确的体育观念,掌握篮球运动锻炼身体的方法,培养篮球实践的综合能力,并提出了篮球课程改革的初步设想。
[关键词]高校篮球课教学现状教学改革[作者简介]田玉军(1966- ),男,江苏淮安人,淮阴师范学院体育系副教授,研究方向为高校体育教学理论与方法。
(江苏淮安 223001)[中图分类号]G807.4[文献标识码]A[文章编号]1004-3985(2007)32-0111-03体育是高校全面教育的重要组成部分,而体育课程则是实现高校体育目的任务的中心环节和基本组织形式,是高校各类专业人才培养的基础课程之一。
篮球是高校体育课一项重要的教学内容,也是课外体育活动开展最为普及的运动项目之一,深受大学生的喜爱。
目前,各高校正以选修课、任选课等多种形式开设了篮球课程,满足了不同层次学生的需求。
篮球课的教学质量不仅直接影响学生对该项运动技术的掌握,而且还为学生今后保持身体健康提供了有效锻炼的途径。
高校篮球课程如何从“阶段体育”向“终身体育”转变,正面临巨大的挑战。
本文试图从观察、调查本校非体育专业大学生篮球课的学习和教学现状入手,找出目前高校篮球课教学中存在的问题,为深化高校篮球课程改革与教学提供一些参考和帮助。
一、研究对象与方法1.研究对象。
本文以淮阴师范学院东校区、北校区两个教学区30个公共体育课篮球选修教学班780名学生和6名授课教师为研究对象。
2.研究方法。
主要采用文献资料研究、访问法、问卷调查法和数理统计法。
调查表的设计经过与有关专家讨论并且经过预备性调查最后确定调查表的形式与内容。
1222020年10月刊(总第90期)中图分类号:G841 文献标识码:A 文章编号:1674-151X(2020)10-122-02投稿日期:2020-04-04基金项目:中国大学生协会“十三五”规划课题(课题号:201813512)。
作者简介:陈钧(1964—),教授,博士。
研究方向:青少年篮球运动教学训练理论与实践。
我国大学生三人制篮球发展现状研究陈 钧1,叶圣刚2(1.首都体育学院,北京 100191;2.新疆石河子大学体育学院,新疆 石河子 832003)摘 要:在三人制篮球进入奥运会的大背景下,近年来我国大学生三人制篮球发展迅速。
本文主要对我国高校三人制篮球运动开展的现状进行研究,旨在为我国大学生三人制篮球运动发展提供参考。
关键词:我国大学生;三人制篮球;发展现状在我国,三人制篮球深受青少年喜爱。
2015年,中国大学生体育协会开始举办中国大学生3×3篮球联赛,在我国大学生中引起了巨大反响,推动了三人篮球运动在我国大学中的开展。
随着2017年国际奥组委正式宣布3X 3篮球作为2020年东京奥运会正式比赛项目,必将进一步促进三人制篮球在我国大学的发展。
本文主要通过文献资料法、专家访谈法、实地观摩考察法等方法,旨在了解我国大学生三人制篮球运动的发展状况,为我国大学生三人制篮球运动的进一步发展提供理论与实践参考。
1 我国大学生三人制篮球普及情况1.1 我国大学生三人制篮球课程开设的状况一个运动项目的发展离不开科学系统的理论指导,离不开各类人才的培养与储备,也需要项目的文化建设与积累。
通过对14所全国体育院校的调查和普通大学体育院系的调查了解到,这些学校均未开设专门的三人制篮球课程,没有专业教材、教学大纲和计划,同时缺乏专项师资。
课程建设对大学生学习是十分必要的。
大学生阶段正处于人生学习的黄金时期,每个运动项目都有其自身的发展规律和特点,开设相关运动的理论课程,能够更好地让大学生从理论层面上认识该项运动,可以让大学生更加全面、准确、科学地了解该项目系统的理论知识、教学、训练方法、手段等,再与教学训练实践相结合,可以更好地让理论指导实践,帮助大学生通过课程学习,系统掌握该项目的理论知识、了解项目规律,提高教学与训练实践能力。
大学生篮球运动中常见损伤的调查与分析中图分类号:g841 文献标识:a 文章编号:1009-9328(2012)03-000-01摘要采用问卷法、现场观察法和咨询法、数理统计法,以天河学院各系(部)篮球队为调查对象,对大学生在篮球运动中产生损伤的情况、原因进行调查和分析,针对原因提出一些合理性建议,力求减少损伤的发生。
关键词大学生篮球运动运动损伤篮球运动是深受在校大学生喜爱的运动项目之一,它不仅是一项竞技体育运动,而且对增强体质,提高人体各项机能有积极作用,并对提高学生的认识水平,培养良好的情绪和意志品质,形成优良的性格特征起到积极作用。
然而,由于大学生对篮球运动中损伤的机制不清,对预防损伤的意义认识不足或缺乏预防观念,从而对自身造成运动损伤,给学生的日常生活和学习带来诸多不便。
因此,对大学生在篮球运动中常见损伤产生的原因及特点进行调查研究,对预防和减少运动损伤,增强大学生的运动自信,活跃大学生的兴趣,提高运动效果,保证篮球运动的开展和提高学生的认识水平具有十分重要的意义。
一、研究对象和方法(一)研究对象研究对象为天河学院各系(部)篮球队,共190人,其中男生100人,女生90人,平均年龄20岁。
(二)调查方法问卷调查法、现场观察和咨询法、数理统计法。
(三)调查结果调查表明,190名学生中运动损伤的患病人数为95人,患病率为50%。
在损伤部位构成比中,手指占18.32%,膝关节占18.15%,踝部占18.02%,腕关节18.00%,大腿占17.82%。
这一排列顺序反映了篮球项目本身的技战术特点和人体在这一项目上体现出的生理弱点。
二、损伤原因(一)准备活动不合理1.准备活动的内容与专项内容结合得不好,把一般准备活动认定为专项准备活动。
2.不做准备活动或准备活动不充分,身体没有事先得到“预热”。
3.准备活动的量、强度及时间安排不合理。
(二)负荷过量局部负荷过量,在训练时方法单一,加上生理上存在的薄弱环节,易造成损伤。
我国校园篮球运动的现状调查与策略分析作者:刘存来源:《当代体育科技》2017年第34期摘要:篮球运动是当前高校最受追捧、开展最为广泛的运动项目之一,是高校体育文化的重要组成,也是我国高校体育教学的重要课程,更是学生进行体育活动的主要内容,它引领着我国当代大学生体育锻炼的开展。
如今,大多学校都有自己的篮球代表队,通过比赛促进和增进了校间的互相交流与互动,活跃了学校的体育氛围,也培养出了一大批优秀的篮球运动人才。
本文采用专家访谈法、文献资料法、问卷调查法等对我国高校篮球运动的开展现状、问题进行分析,并结合我国当前素质教育及高校教育的改革实际,提出了高校篮球运动开展的对策,以期能为我国高校篮球运动的开展、为国家输送优秀的篮球人才提供价值参考。
关键词:高校篮球运动现状策略可持续发展中图分类号:G841 文献标识码:A 文章编号:2095-2813(2017)12(a)-0089-02随着我国素质教育的深入,校园篮球运动由传统的体育健身已转化为了体育文化,该运动的开展有其独特的自身发展优势,由素质教育衍生的人本文化和健康教育理念,使得学生的体育意识有了很大提升,越来越多的学生都能够积极主动地参与到体育锻炼活动中去。
1 高校篮球课教学现状及对策1.1 现状分析据调查,随着社会的不断发展和新兴体育项目的迅速兴起,竞技体育的思想观念对高校体育形成了巨大冲击,而高校在技能传授过程中也忽视了学生的体质和综合素质的培养,导致参与篮球学习的人数也不断下降。
目前我国高校的篮球课程大多以选修的方式开设。
篮球课程时间安排也比较固定,在教学实践中存在人数过多的现象,加大了教师指导难度,影响了学生参与篮球课程的积极性。
同时,教师在实践中按照教学大纲、教学计划按部就班教学,对于技战术的多重规律得不到有针对性的研究和传授,更不能满足不同层次学生的学习需求,难以达到教学预期目的。
再者教师在教学实践中教学方式方法过于单一,过于侧重程序,缺乏因材施教能力,有的还存在强制性,影响了学生的参与性和主体认知,制约了学生个性的自由展现,缺乏轻松愉悦和自主的学习环境。
中国大学生参与体育与运动的情况分析随着社会的不断进步和人民生活水平的提高,越来越多的中国大学生开始关注体育和运动。
体育运动不仅是保持身体健康的重要途径,同时也是出现压力和焦虑的解决方法,具有广泛的社会意义。
本文将从大学生体育时长、运动方式、运动场所、运动项目和运动意识五个方面来探讨中国大学生参与体育与运动的现状。
一、大学生体育时长随着社会的不断进步和科技的快速发展,越来越多的人开始注重运动,特别是年轻人。
根据数据显示,大约有六成的中国大学生每周参加至少一次体育运动,每次运动的时间大约在60分钟左右。
其中,男大学生的运动时间要比女大学生长。
这说明目前中国大学生在体育锻炼方面的重视程度有所提高。
然而,仅有六成的大学生参加体育运动在某种程度上还不能达到足够的体育锻炼标准。
在这个背景下,学校应该积极组织各种形式的体育运动活动,吸引更多的大学生参加体育锻炼。
二、运动方式对于中国大学生来说,网球、篮球、足球、羽毛球和健身房是最受欢迎的运动方式。
其中,篮球、足球和羽毛球是中国大学生最热爱的体育运动项目之一。
许多大学生在健身房锻炼,也有很多人选择室外体育运动,如跑步和游泳等。
从运动方式上来看,除了传统的运动项目外,学校还应该积极引进新的运动项目,以吸引更多的大学生加入体育运动。
三、运动场所对于大学生来说,户外和室内的运动场所都是非常重要的。
根据调查显示,大学生最常去的运动场所是体育馆和户外运动场。
此外,还有一些大学生选择在学校周围的健身房里运动。
在运动场所上,学校需要适当加强对学生的指导和引导,以确保学生在安全和合理的环境下参加体育锻炼。
四、运动项目中国大学生热爱体育运动项目的种类比较多,尤其是羽毛球、篮球和足球。
此外,学生们还选择跑步、游泳、爬山、骑自行车、打网球和高尔夫球等等。
这些运动项目不仅可以帮助学生们保持健康,同时也有助于学生们发展个人的兴趣爱好和技能,培养良好的体育素养。
或许,学校还可以添加其它的体育项目,以丰富学生运动的选择。
第1篇一、引言随着篮球运动的普及,越来越多的青少年开始关注篮球运动,并参与到篮球训练中来。
为了更好地了解篮球课程的效果,提高篮球教学质量,本报告对某篮球课程进行数据分析,旨在为篮球教练和培训机构提供有益的参考。
二、数据来源与处理1. 数据来源本次数据分析所使用的数据来源于某篮球培训机构,包括学员的年龄、性别、身高、体重、篮球基础、训练时长、训练频率等基本信息,以及学员在训练过程中的表现数据,如投篮命中率、运球技巧、防守意识等。
2. 数据处理(1)数据清洗:对原始数据进行清洗,剔除异常值和缺失值,确保数据的准确性。
(2)数据转换:将部分数据转换为适合分析的格式,如将年龄转换为年龄段。
(3)数据汇总:对学员的基本信息和训练表现数据进行汇总,便于后续分析。
三、数据分析结果1. 学员基本信息分析(1)年龄分布:学员年龄主要集中在12-18岁,占比为80%。
(2)性别比例:男女学员比例约为1:1。
(3)身高体重:学员身高体重分布较为均匀,平均身高为165cm,平均体重为55kg。
2. 篮球基础分析(1)篮球基础水平:学员篮球基础水平参差不齐,其中,有一定篮球基础的学员占比为60%,完全没有基础的学员占比为20%,其余学员处于中间水平。
(2)训练时长与频率:学员训练时长在1-3小时之间,训练频率每周2-3次。
3. 训练表现数据分析(1)投篮命中率:学员投篮命中率整体呈上升趋势,其中,命中率在50%以上的学员占比为30%,命中率在30%-50%的学员占比为50%,命中率在30%以下的学员占比为20%。
(2)运球技巧:学员运球技巧水平有所提高,其中,运球技巧优秀的学员占比为15%,较好的学员占比为35%,一般的学员占比为50%。
(3)防守意识:学员防守意识有所增强,其中,防守意识强的学员占比为10%,较好的学员占比为25%,一般的学员占比为65%。
四、问题与建议1. 问题(1)学员篮球基础水平参差不齐,部分学员基础较差,影响整体训练效果。
校园篮球调研报告
随着篮球运动在中国的普及,越来越多的学生开始关注校园篮球。
为了了解校园篮球的现状和发展趋势,我们进行了一次调研。
一、校园篮球的普及程度
通过问卷调查,我们发现校园篮球的普及程度较高。
超过80%的受访者表示自己曾经或正在参加校园篮球活动。
其中,男生参与的比例高于女生,但女生的参与率也不低。
二、校园篮球的组织形式
校园篮球的组织形式多种多样,包括学校组织的校内联赛、社团组织的篮球活动、班级组织的篮球比赛等。
其中,校内联赛是最受欢迎的组织形式,因为它能够提供更高水平的比赛和更好的比赛体验。
三、校园篮球的水平和规模
校园篮球的水平和规模因地区和学校而异。
在一些高校和大城市,校园篮球的水平和规模较高,有一些优秀的球员和队伍。
但在一些中小城市和农村地区,校园篮球的水平和规模相对较低,缺乏优秀的教练和比赛场地。
四、校园篮球的问题和挑战
尽管校园篮球在中国得到了广泛的关注和支持,但仍然存在一些问题和挑战。
其中,最主要的问题是缺乏足够的篮球场地和设施,这使得很多学生无法参与校园篮球活动。
此外,校园篮球的教练和裁判也存在一定的问题,需要加强培训和管理。
五、校园篮球的发展趋势
随着中国篮球事业的不断发展,校园篮球也将迎来更好的发展机遇。
未来,校园篮球将更加注重提高球员的技术水平和比赛质量,加强教练和裁判的培训和管理,提高篮球场地和设施的建设和利用率,推动校园篮球的普及和发展。
校园篮球在中国的发展前景广阔,但仍需要各方面的支持和努力。
我们希望通过这次调研,能够更好地了解校园篮球的现状和问题,为校园篮球的发展贡献自己的力量。
摘要: 篮球作为当代大学生一项重要的体育项目,在各高校中维持着持续不断地热度。然
而,看似发展完善的篮球运动形式与教学仍存在着诸多不可避免的问题。在这里,在对篮球
开展现状的调查报告及问题作出分析后,将提出促进篮球开展的诸多举措。
关键词:篮球;大学生;教学;训练;非专业
篮球运动以其自身的趣味性、便捷性以及易于开展性,使它成为在中学及大学中最受欢
迎的运动项目之一。自教育部把篮球运动作为体育课的基本内容列入教育计划以来,篮球运
动在校园更是得到了前所未有的发展,如今篮球运动已成为大学生体育参与最为广泛的运动
项目之一。大学校园群众性篮球运动普及,各种类型的比赛活动频繁,已成为大学生活跃校
园文化生活、强身健体、提高健身水平、陶冶情操、锻炼意志、修养品性、培养团队精神、
增强使命感和荣誉意识的工具和手段。然而,虽然有更多的大学生参与到篮球运动项目中来,
但从目前我国高校篮球运动开展状况来看,仍有一些不足之处亟需改进和完善。
一、发展状况
根据对普通高校大学生篮球运动开展状况的调查结果,在这里主要对非专业大学生篮球
运动参与状况以及教学现状等进行调查分析。
1. 学生参与现状
据有关资料显示, 有 以上的大学生喜爱篮球运动,有左右的大学生经常在课外活动中
从事篮球运动,高校篮球运动有着良好的大学生基础。
2. 大学公共体育篮球课开展现状
(1) 对公共体育篮球课的兴趣情况
调查结果显示:6所高校非体育专业大学生中对参加篮球运动很感兴趣的男生占
59%,女生仅占2.7%;比较感兴趣的男生占28%,女生占12.5%;兴趣一般的男生占
8%,女生占17%;不太感兴趣男生占3%,女生占5.8%;根本不感兴趣的男生占2%,
女生高达62%。数据表明,大部分高校非体育专业大学生对参加篮球运动的兴趣是积
极的,同时值得注意的是男女在对参加篮球运动的态度上有一定的差异,男生在参与态
度上明显好于女生,所以,女生在参与态度上还需积极引导。
(2) 参与公共体育篮球课学习后锻炼效果评价
根据我们的调查,有一部分学生是出于对篮球运动的喜爱而参与学习的:还有一部
分学生是因为希望通过参与篮球运动来实现增强身体素质的目的;还有部分学生出于学
校对于课程设置的硬性规定为了拿到学分来参与学习。当然这样学习态度导致了他们对
篮球学习的消极与被动,也是导致学生在参与篮球锻炼后效果产生较大差异的原因。我
们的调查统计显示,大部分的学生在参与学习自身的协调性柔韧性耐力等各项身体机能
得到提高,但仍有部分学生因为没有能够完成篮球课堂的学习任务以及没有利用业余时
间积极参与篮球学习,或者个人身体素质无法胜任篮球学习等多重原因导致了部分学生
在参与篮球学习过程中无法达到篮球课程要求的身体锻炼效果。
3. 大学生参与业余篮球运动的现状
我们通过调查的6所高校非体育专业学生每周进行课余篮球活动频率如下:6所学校男
生每周参加篮球课余活动频率要高于的女生,男生每周参加课余篮球活动的频率在3次以
上的有85人;每周在1~2次的68人;一次不参加的仅是个别现象。在女生中每周三次以
上参与篮球课余活动的学生人数虽少于男生但是也在所有被调查女生中占很大比例,这也直
接说明高校女生对待篮球运动的参与热情正在逐步提高。但在访谈中个别未参加课余篮球活
动的同学,并不是所有可以体育锻炼都不参与,他们也参与了其他的各种体育活动,随着高
校大学生终身体育意识的形成,人们参与体育锻炼的热情与意识正在不断提高。
二、问题及分析
当前 ,我国采用的是“举国体制”,这对于竞技体育的发展是非常有利的,但是, 对
于高校篮球运动的发展来说,却是不利的。具体来说,主要体现在两个方面:一方面竞技体
育没有跟教育很好地结合起来,导致运动训练与接受教育两者的关系没有协调好,而且非专
业学生往往是以学业为主,这就使得学生的篮球专业水平不高,导致篮球后备力量有所减弱;
另一方面,受经济影响,高校篮球运动往往开展的是课堂教学、课外和业余训练活动,这就
对高校篮球运动的发展目标提出了疑问,应该走竞技体育的道路还是业余训练的道路
三、促进篮球运动开展的相关策略
1. 加强高校体育设施场地建设
基础设施是高校篮球运动开展的保证,是篮球运动开展的基石。随着高校大学生的逐
年增加,运动场地不能满足需要,加强场地建设是高校的体育工作重点。所以要搞好各种宣
传,让篮球的足迹遍布校园,使学生能时刻感受到篮球的魅力,形成学校体育工作的特色。
总之,加强高校中体育设施场地建设,为高校篮球运动的开展奠定坚实的物质基础。
2. 加强组织引导大学生的篮球兴趣
根据学生年龄特征和身心发育规律,进一步简化篮球规则,多举办篮球趣味活动,真正
体现本校园篮球运动的特点,进一步刺激学生的运动兴趣。举办小型、多次的各种篮球活动,
建立一个有计划、有组织,秩序鲜明的班际、院(系)际等竞赛制度,面向全体学生,使每
个学生都能参与到活动中来,传播篮球理念,以促进校园篮球的进一步发展。
3. 合理推动课余篮球运动的开展
在教学过程中,推行“以人为本,健康第一”教育理念。针对高校大学生的篮球运动的
发展实际需要,合理规划篮球运动发展的未来,使学生通过公共篮球课程的学习和参与课余
篮球运动,将参与篮球运动具有综合性功能的社会活动来看待,使其满足促进大学生全面发
展客观要求。
参考文献:
[1]
孙晓莎, 高祥. 我国高校非体育专业大学生篮球运动现状探析[J]. 企业导报, 2012(12):203-
204.
[2] 张冯. 略论大学生篮球运动发展现状及趋势[J]. 新课程·下旬, 2016(1).
[3] 朱斌. 高校篮球运动发展现状与策略研究[J]. 当代体育科技, 2014(18):89-90.