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文档之家› 从刻画符号到象形文字

从刻画符号到象形文字

从刻画符号到象形文字
从刻画符号到象形文字

从刻划符号到象形文字教案

106110080 董悦

一、教材分析

本册教材按时间顺序,依次介绍了史前文明,文明的起源及农耕文明新时代,而“从刻划符号到象形文字”是文明起源中的一部分内容,系统地介绍了文字产生的原因及过程,以及古埃及象形文字、西亚楔形文字、中国甲骨文三种文字的各自特点及意义。通过对古代文字——这一文明标志成就的说明,阐明了人类由史前文明过渡到农耕文明的轨迹。而教材编者的意图也正在于让学生通过学习,体会到文字的产生是人类告别野蛮进入文明时代的一个重要标志,是我们了解人类过去的重要依据。

二、学情分析

此课时授课对象为八年级学生,对于本课中的象形文字和楔形文字同学们应了解不多,可能了解存在难度。但对于汉字的发展,同学们应该都有了解,所以本课先从汉字入手让学生们了解文字的产生。

三、教学目标

1.了解古代埃及象形文字、西亚“楔形文字”、中国甲骨文三种文字发源地,形成时间和各自特点。

2.通过对古代埃及、西亚和中国商代文字的了解,能思考并能归纳出不同时期、不同区域的文字特征,理解文字产生的原因及与人类文明进步的关系。

3.能通过比较中华文明与世界其他地区的差异,感受中华文明的古老和博大精深。

四、教学重难点

教学重点:文字产生的原因和古代埃及的象形文字、西亚的楔形文字、中国甲骨文三种古老文字的各自特点及其意义。

教学难点:文字产生的作用及如何正确对待文字这一人类文化遗产。

五、教学方法:讲授法,小组讨论法,问题探究法、材料分析法。

六、教学过程

1.猜一猜:刻划符号和图画文字

首先,教师在黑板上画上几条线请学生猜测这表示什么意

思(没有统一的答案),既然同学们猜不出来,那么教室在用图画表示出来

学生还没有得出答案的话,教师公布答案——水。

在文字产生之前,远古人类就是用这种刻划符号和图画来记忆和交流的。提出问题:人们用它们来表达信息可能会遇到什么困难?(刻划符号和图画文字只是帮助记忆的一种途径,离开了记忆者,别人就无法了解其意义。人们并不能把这种图画形式和语言结合起来,一个个读出音来,只能在一定的条件下利用它交流思想。)

无法用刻划符号和图画文字来进行顺畅的交流,古人就发明了文字。

2.看一看:

(1)汉字【会展示不同字体的图片】

问:中国最早的文字是什么?(答:甲骨文)在黑板上写出甲骨文的“水”字。

介绍甲骨文:甲骨文是刻在兽骨龟甲而得名的。展示十二生肖甲骨文,请同学辨认。

介绍汉字的发展历史:到了西周时期,人们将字刻在青铜器上,就形成了另一种文字——金文。展示金文图片。到秦朝,秦始皇统一文字为小篆(这会在后文讲到)。

但是“小篆”书写过于规范,书写起来速度很慢,于是民间就出现了许多的简便字体。这种字体的特点是变“小篆”的圆为方。改“小篆”的曲为直,隶书竖短横长,呈长方形。

在唐朝时期,“楷书”尤为盛行,颜真卿、柳公权、欧阳询等书法家都是当时的佼佼者,他们的书法作品至今仍被人们学习作为范例。而我们现在用的则是新中国改革后的简化字。

(2)古埃及的象形文字

问:汉字是世界上历史最悠久,最古老的文字之一。除了汉字以外还有哪些古老的文字?

埃及的象形文字,展示图片,介绍埃及的象形文字。象形文字是一种与事物形状相似的文字,并有一定的读音。象形文字是用芦苇杆写在草纱纸上。在古埃及法老墓室墙壁上也刻有许多象形文字。展示那迈尔调色板,解释调色板上的象形文字的意思。

(3)观察西亚的楔形文字:为什么楔形文字的形状像钉子?

西亚人把削成三角形尖头的芦苇杆、骨棒当作笔,在潮湿的泥版上写字。

3.比一比:比较三种文字(小组讨论)

(1)比较三种文字,分析其各自特点和共同点。

从形成时间、发明者、构造特点、书写材料进行分析特点。

(2)比较古埃及文字与现代埃及文字及汉字的演变,分析得出中华文化源远流长。

4.读一读(材料题)

材料一:汉字的起源,自古就众说纷纭,最为流行的传说就是黄帝手下的仓颉造字。相传,长着四只眼睛,两只用来仰视天上群星运行之势,两只用来俯察底墒龟文鸟迹之象。他从自然造化中受到启示,创造了文字。

材料二:……在社会里,仓颉也不是一个,有的在刀柄上刻一点图,有的在门户上画一些画,心心相印,口耳相传,文字就多了起来……

——鲁迅《门外文谈》回答:1、文字究竟是谁发明的?

文字——人民群众集体智慧的结晶

2、文字的产生有什么历史意义?

①“传于异地,留于异地”——促进记忆和交流。

②记录历史——研究古代社会生活的绝好材料,文化的活化石。

③积累知识、传承文化——告别野蛮,走向文明。

六、板书设计

汉字 甲骨文

金文 小篆

水 水

隶书 楷体

象形文字

???

楔形文字

刻划符号是怎样演变成文字的

刻划符号是怎样演变成文字的? 马贺山 【一】刻划符号的由来 最早的刻划符号,见于范文澜在【中国通史】书中的一段话:“卜骨城子崖遗址发见十六块卜骨,都带钻痕。推想当时可能有一种叫做巫的人,脱离生产劳动,从事祭祀与文化事务。 文字的发明是人类社会由野蛮时代转移到文明时代的一个重要标帜,城子崖遗址发见了文字,虽然还不能肯定它是夏朝文字,按照殷墟文字已经达到的程度,上推夏朝已有原始的文字,似乎也是有理由的。”在这里范先生强调了文字对文明的产生的重要性,肯定了夏朝有文字,肯定了城子崖遗址的刻划符号是文字,并提出了原始文字一词。1959年和1960年郭沫若先生两次到半坡遗址参观考察,在第二次去的时候,曾写下一首诗,“彩陶形制美,画纹亦多殊。或则呈人面,或则呈双鱼。农耕既普及,人群已聚居。护壕深二丈,其广亦相如。奈何遗址中,独不见文书。”诗中表达了郭沫若对半坡遗址彩陶文化,由衷的赞美和感叹,唯一遗憾的是独不见文书,不见文书就是不见文字。可见当时的他头脑是冷静的,判断是准确的,没有私心。12年后,当无产阶级文化大革命进行时,1972年,他在考古杂志上发表了【古代文字之辩证的发展】一文,首先提出了半坡遗址出土的刻划符号,是原始文字的孑遗,汉字起源于半坡遗址的刻划符号,距今有6000年的时间,并提出文字非一人一时所造,文字是劳动人民创造的。今天看来,文化大革命是一场浩劫,是对中华民族古代文化的一场空前的扫荡和毁灭,而郭沫若先生却扮演了急先锋的角色,为四人帮的极左思潮,摇旗呐喊,占脚助威。文化大革命中发表的文章,都是配合政治形势,符合四人帮的政治路线,否则决不会出炉。郭沫若先生曾写过一首诗,当着江青的面,读给她,歌颂她,赞美她,向她表忠心,一副媚骨。1973年,著名的古文字专家于省吾先生在文物杂志上发表文章,对半坡遗址出土的刻划符号,进行了破译,拉开了把刻划符号当原始文字研究的序幕。于省吾先生是一位知识渊博的学者,他对刻划符号的解读,无疑是很权威的,他拿刻划符号与甲骨文比对,本身就不科学,刻划符号不是小蝌蚪,而文字也不是青蛙,显然两者之间无任何关系。将无任何关系的两种工具,生说是一个有因果关系的体系,于省吾先生算是开了一个先河。 【二】刻划符号是怎样变成文字的? 最著名的论断,莫过于鲁迅先生的{门外文谈}中所说:“......在社会里,仓颉也不是一个,有的在刀柄上刻一点图,有的在门户上画一些画,心心相印,口口相传,文字就多起来了,史官一采集,就可以敷衍记事了。中国文字的来由,恐怕逃不出这例子。”在这里,鲁迅先生说的不是刻划符号,而是图画,刀柄上的图,门户上的画,经过心心相印,口口相传,就变成了文字。在这里,鲁迅先生象一个魔术师,只用了八个字,图画就变成了文字。说句实在话,鲁迅先生并不知道文字是怎么产生的,也未做过深入研究,只凭感觉,就断定图画可以变成文字。实际上,他的推测错了,文字并不起源于图画。也许有人不同意这个观点,著名的古文字专家唐兰先生就有他的一套理论,请看他在《中国文字学》中说:“文字的产生,本是很自然的,几万年前旧石器时代的人类,已经有很好的绘画,这些画大抵是动物和人像,这是文字的前驱。”然而图画发挥文字的作用,转变成文字,只有在“有了较普通、较广泛的语言”之后才有可能。譬如,有人画了一只虎,大家见了才会叫它为“虎”;画了一头象,大家见了才会叫它为“象”。久而久之,大家约定俗成,类似于上面说的“虎”和“象”这样的图画,就介于图画和文字之间,久而用之了。随着时间的推移,这样的图画越来越多,画得也就不那么逼真了。这样的图画逐渐向文字方向偏移,最终导致文字从图画中分离出来。这样,图画就分了家,分成原有的逼真的图画和变成为文字符号的图画文字。图画文字进一步发展为象形文字。正如《中国文字学》所说:“文字本于图画,最初的文字是可以读出来的图画,但图画却不一定都能读。后来,文字跟图画渐渐分歧,差别逐渐显着,文字不再是图画的,而是书写的。而书写的技术不需要逼真的描绘,只要把特点写出来,大致不错,使人能认识就够了。”这就是原始的文字。这是一个著名的古文字专家对文字来源于图画的解释或推测。他的说法与鲁迅的说法一样,将刀柄上的图和门户上的画,换成了虎和象,请注意,鲁迅用心心相

英语所使用的拉丁字母是从古埃及文字演变而来的

英语所使用的拉丁字母是从古埃及文字演变而来的,探其根源,最初皆为象形文字,因次每一个字母都含有其最初的基本含义。经过漫长的发展变化,这些含义今天还或多或少地保留在单词之中。 如W含义是水,它字形就是波浪的形象。在英语单词中Wash(洗涤)、water(水)、wave (波浪)、well(井)wet, swim 之中还都保留了这个含义。C是嘴的侧面形象,多表示有口腔发出的声音及与嘴有关的事物。如,caw(哇哇的叫声)、call(叫、喊)、con(熟读)、croak(嘶哑的叫声)、crom(啼叫)、cry(哭叫) 2、词根、词缀作用 为了方便记识,考生可以对表示一类意思的词根、词缀进行归纳。这样做的好处是即使在考研英语题中遇到陌生词汇,你可以根据上下文的内容,结合单词构成规律去猜词。以部分词根词缀中的前缀为例,来进一步说明英语单词构词间的规律。 (1)表示空间位置,方向关系的前缀 1)by- 表示“附近,邻近,边侧” bypath, bypass(弯路) 2)circum-, circu-, 表示“周围,环绕,回转” circumstance, circuit 3)de-, 表示“在下,向下” descend, degrade 4)extra-, 表示“额外” extraction (提取) 5)inter-, intel-, 表示“在……间,相互” international, interaction, internet 6)over-, 表示“在上面,在外部,向上” overlook, overhead, overboard 7)pre-, 表示“在前,在前面” prefix, preface, preposition 8)pro-, 表示”在前,向前“ progress, proceed, 9)sub-, suc-, suf-, sug-, sum-, sup-, sur-, sus-, 表示“在下面,下” submarine, suffix, suppress, supplement

古埃及文明历史成就

古埃及文明历史成就 Document number【980KGB-6898YT-769T8CB-246UT-18GG08】

古埃及文明历史成就 古埃及文明是四大古文明之一。古埃及人除了建筑金字塔、狮身人面像及制造木乃伊而闻名天下外,还发明了许多对后世影响深远的东西。 古埃及的文化非常丰富。创造的象形文字对后来腓尼基字母的影响很大,而希腊字母是在腓尼基字母的基础上创建的。此外,金字塔、亚历山大灯塔、阿蒙神庙等建筑体现了埃及人高超的建筑技术和数学知识,在几何学、历法等方面也有很大的成就。 埃及文字由表意符号、表音符号和限定符号三部构成。 表意符号是用图形表示词语的意义,特点是图形和词义有密切关系。例如: 古埃及文字对照表表示水就画了条波形线≈,画一个五角星“★”表示“星”的概念。 表音符号是为了把词语的发音表示出来,取得了音值。例如:猫头鹰的图形用作音符时,读[m]音,已失掉“猫头鹰”的含义。表示门闩的图形符号,代表音,而另一个表示小山坡的符号,则用来表示[k]音。 限定符号是在表音符号外加上一个新的纯属表意的图形符号,置于词尾,以表明这个词是属于哪个事物范畴的。限定符号本身不发音。例如:在象形文字中,“犁杖”和“朱鹫”这两词的音符完全相同,都有两个辅音组成,读音为hb.区别词义的方法是:在hb后分别加上表示“犁杖”和“朱鹫”的限定符号。把表意符号、表音符号和限定符号适当组合起来,便可构成完整的句子。 古代埃及文字的形体的演变可分为四个阶段:

1、象形文字:我们所知道的最早构成体系的古埃及文字材料,是象形文字,这种文字体系产生于公元前3000年。 2、祭祀体文字:为实用和方便起见,书吏又将象形文字的符号外形加以简化,创造了祭祀体文字。 3、世俗体文字:它是祭祀体文字的草写形式。与祭祀体文字对比,世俗体文字的连写形式更简单,已不具有图画特点,它的书写方向保留了祭祀体文字的传统。固定从右往左。 4、科普特文字:它是古埃及文字发展到最后一个阶段的文字,深受希腊文、圣经文学的影响。

古陶器上的刻画符号是不是原始汉字

古陶器上的刻画符号是不是原始汉字 1 主要内容:关于汉字的起源,一直都是一个无法解开的谜,古今众多学者对此各有不同的看法。但最近几十年由于中国考古界的发现,有不少学者提出,古陶器上的刻画符号很有可能是原始汉字。这种说法究竟是不是正确的呢?本文将围绕此观点展开讨论。关键字:汉字的起源刻画符号文字的使用,是人类文明一大进步。汉字以象形文字为特征而在人类语林中独树一帜,它在文字、语言上的优点,也正在为使用表音文字的人们所认识和接受。汉字起源于何时,又是谁创造的,至今并没有一致的说法。从仓颉造字的古老传说到100多年前甲骨文的发现,历代中国学者一直致力于揭开汉字起源之谜。关于汉字的起源,中国古代文献上有种种说法,如“结绳”、“八卦”、“图画”、“书契” 等,古书上还普遍记载有黄帝史官仓颉造字的传说。现代学者则认为,成系统的文字工具不可能完全由一个人创造出来,仓颉如果确有其人,应该是文字整理者或颁布者。所以很多学者有相当长一段时间偏向于认为,殷墟甲骨文,又称“卜辞”,是世界四大古文字之一,是中国汉字的起源。而最近几十年,中国考古界先后发布了一系列较安阳殷墟甲骨文更早、与汉字起源有关的出土资料。这些资料主要是指原始社会晚期及有史社会早期出现在陶器上面的刻画或彩绘符号,另外还包括少量的刻写在甲骨、玉器、石器等上面的符号。可以说,它们共同为解释汉字的起源提供了新的依据。下文我们将根据不同遗址出土的陶器上的刻画符号来具体分析。通过系统考察、对比遍布中国各地的19种考古学文化的100多个遗址里出土的陶片上的刻划符号,郑州大学博士生导师王蕴智认为,中国最早的刻划符号出现在河南舞阳贾湖遗址,距今已有8000多年的历史。贾湖遗址,被确认为中国二十一世纪一百项重大考古发现之一,其考古成果在世界具有非常大的震憾力。并被镌刻在北京“中华世纪坛”青铜甬道显要位置,垂青史册。经专家鉴定,贾湖文化是“中华民族历史长河中第一个具有确定时期记载的文化遗存”,是“人类从愚昧迈向文明的第一道门槛”。作为8000多年前人类文明文化的象征,贾湖文化是人类文明史上的一个重要里程碑。在贾湖遗址出土的遗物中,发现了16例刻画而成的符号。这些符号分别刻于14件龟甲、骨器、石器和陶器上。其中龟甲符号9例,骨器符号2例,石器符号2例,陶器符号3例。有些从其形状看,具有多笔组成的结构,专家认为这应承载契刻者的一定意图。如刻于龟下腹甲右侧的近似甲骨文的"目"字、刻于残腹甲上的"曰"字等。关于这些符号的性质,发掘者认为具有原始的性质,与商代甲骨文有某种联系,而且很有可能是汉字的滥觞。对此,2003年4月17日,英国广播公司(BBC)中文网站就发表了一则惊人消息:"在中国河南贾湖发现的乌龟壳上的符号,很可能是迄今为止人类所知最早的文字。"对于英国广播公司(BBC)中文网站发布的消息,贾湖遗址考古发掘的主持者张居中反应很谨慎:" 文字的发展要经历记事符号、图形记事、语段文字三个阶段,最后才进入成熟语词文字阶段,贾湖刻符也许是处于第三阶段(语段文字)。"其实,早在多年前发现贾湖遗址龟甲上的契刻符号后,张居中就和时任河南省文物考古研究所所长的郝本性等人前往北京求证。求证的结 2 果并不乐观。有些专家认定贾湖遗址出土的契刻符号就是文字,而不少专家却认为"这些符号肯定是当时的人们有意识刻画的,但不能确证为文字"。因为一种成熟的文字应该具备固定的形、音、义,同时还要上下成文。专家们对贾湖甲骨刻符的形、义都进行了考证,但现在要去准确判断这些8000年前的符号的读音却根本不可能,而且这些符号大多是单独刻画,也就不可能有上下文。这使得贾湖刻符的文字性质未能得到专家们的一致认可。贾湖遗址发现的刻画符号与殷墟甲骨文相比较,两者在年代上相距四五千年,但并非没有一点可联系之处,如甲骨文是刻在龟甲或兽骨上的,而贾湖遗址也有刻在龟甲和骨器上的。贾湖的刻画符号与甲骨文相比,有些地方也确实有相近之处,只不过甲骨文是作为一种相当完备的文字而存在的,而贾湖刻画符号还有待进一步考证。而由著名历史学家李学勤教授牵头,以中国科学技术大学古文字研究组的名义和美国Brookhaven国家实验室G.Harbottle教授合作撰写的论文《最早的笔迹?中国河南贾湖遗址公元前七千

古埃及的灿烂文明包括农业,历法及象形文字

古埃及文明对人类发展的影响 铜川学校侯小如古埃及的灿烂文明包括农业,历法及象形文字。埃及是拥有6000多年历史的文明古国。早在5000年前的埃及法老第一王朝时期,尼罗河流域就已经有了辉煌灿烂的文化。金字塔、狮身人面像、卢克索神庙、国王谷、木乃伊等大批埃及丰富的古代文化遗产,令人不能不惊叹古埃及人的智慧。 在托勒密和罗马人统治尼罗河河谷之前,古埃及文明已经拥有了三千年的历史和七千年的从游牧文明到农业文明的过渡时期。在史前的新石器时代,古埃及人就已经将石器制作发展到了极致并将其应用于各个领域,古埃及的土地被广泛利用,并拥有多种食物来源和政治组织形式。公元前四千年末,当地的政治中心及其联盟体系逐渐统一起来,并形成了法老制,法老在古埃及文中被称为“neb taui”,意为“两片土地的主人”。埃及君王的名称具有非常特殊的含义,两片土地实际上是指上埃及和下埃及这两个各具特色的区域。上埃及呈狭长形,从尼罗河进入河谷地段开始(即现今的阿斯旺)一直延伸到现在的开罗市;而下埃及则是尼罗河开始分支并进入地中海的区域,这个地区因其外形也被称为三角区,拥有大量的耕地,与尼罗河沿岸的河滩地形成了鲜明的对比。将这两片各具特点的土地联接在一起的就是尼罗河,尼罗河拥有丰富的水资源,每年丰水期河水覆盖了许多两岸的土地。如今这种河水泛滥的现象已不复存在,大量的水都贮存在二十世纪六十年代阿斯旺大坝完工之后形成的纳赛尔人工湖内。滋润这片大地的水并非来自天上而是来自地面,每年从七月至九月河水都会慢慢溢出河床,淹没周围的乡村地带。这种河水溢出现象并没有摧毁性,相反却可以防止沿岸的土地沙漠化。在河水退去之后,被河水淹没的区域都会留下一层特殊的河泥,富含矿物盐和有机物,这些也成为这片肥沃土地的天然养料。发达的农业使埃及成为一个富饶而强大的王国,随后又成为罗马帝国的“粮仓”。不过这一优势并非仅仅是尼罗河的赐福,它还来自于古埃及人辛勤的劳动,古埃及人根据尼罗河流域的特点,建立了发达的人工灌溉渠道。这些水利设施遍及王国的每一寸土地。整个王国被划分为多个行政区域,由王国委派的官员们进行管理,各区的收入一部分自用,一部分上交到法老的宫庭内。正是这些来自各地的财富使法老们能够在王国境内大兴土木,建成了为数众多的大型建筑,它们无论是从材料上和建筑风格

汉字教案

一、导入新课 世界上有一个伟大的国家,她的每个字,都是一首优美的诗,一幅美丽的画。这个国家就是中国。 ——印度前总理尼赫鲁 汉字是智慧和想象力的宝库。——索尼公司创始人井深大 汉字是中国的第五大发明。——香港语文协会名誉会长安子介 符号文字最有国际性,汉字是符号文字,汉字有希望成为国际文字。——中国中文信息研究会会长钱伟长汉字是中国文化之根;汉字是国家统一之本;汉字是国人立命之神。——中文信息研究会的秘书长萧启宏 今天,来学习《优美的汉字》。 二、展示探究汉字成果:(由四个小组展示,每组不超过5分钟) 1、问:我们现在所写的汉字起源于什么时期? 明确:汉字的起源:一般认为出现在公元前13-前11世纪商代的“甲骨文”(单字4500个,其中认识的约占1/3) 考古人员在距今4500多年的大汶口文化晚期遗址出土文物上发现了“象形字”在距今6000年前的半坡人创造了具有文字性质的刻画符号。刻画符号(图画)----“象形字”----系统文字(据统计甲骨文中形声字占27.24) 问:这种文字有什么特点? 明确:方笔居多,园笔较少,线条纤细,字形不统一,繁简悬殊,异体字多。 二、汉字起源 汉字是我们汉民族的祖先在长期的社会实践中,因生活和交流的需要而创造出来的。一般认为最古老的汉字是公元前13至公元前11世纪商代的“甲骨文”。但是在甲骨文之前,我们根据文献资料了解到关于汉字起源的一些历史旧说,有的还带有神话色彩;这些旧说并不都是无稽之谈。 有关文字起源的六种传说,我们大体可分成两类:一类是关于前文字时期的传说,另一类是关于创造文字本身的传说。从这些传说中,我们可以窥见原始汉字发生的因由,以及由原始汉字向成熟的文字体系过渡时的一些历史状况。 (一)结绳造字说 结绳记事的说法首见《易经?系辞》:“上古结绳而治,后世圣人易之以书契。百官以治,万民以察,盖取诸。”《庄子?箧篇》也说:“昔者容成氏、大庭氏、伯皇氏、中央氏、栗陆氏、骊留氏、轩辕氏、赫胥氏、尊卢氏、祝融氏、伏牺氏、神农氏,当是时也,民结绳而用之。”根据这两个说法,上古有很长一段时间都用结绳记事,神农氏是用结绳的最后时代。至于结绳这种记事方法如何施行,《周易正义》引《虞郑九家易》说:“古者无文字,其有约誓之事,事大大结其绳,事小小结其绳,结之多少,随物众寡;各执以相考,亦足以相治也。”人们结绳的可区别性很低,只能用结大结小来标记大事小事。尽管结绳的记录功能很弱,但结绳说既有后代民俗作为确证,又可从历史发展的逻辑上分析出它存在的合理性,因此,可信度较大。 (二)契刻传说 这是与结绳说相提并论的传说。在竹、木等材料上刻上各种痕迹、记号来记事,即是契刻。这也是古代广泛地使用过的方法。《尚书》:“古者伏羲氏之王天下也,始画八卦,造书契,以代结绳之政,由是文籍生焉。伏羲、神农、黄帝之书。谓之‘三坟’。言大道也。”其中“书”又当别论,“契”是指刻划和经刻划物。(马家窑新石器时代遗址中发现的陶制刻符、山东大汶口文化遗址中及丁公新石器时代遗址中发现的陶制刻符。) (三)八卦造字说 八卦是上古巫人用作吉凶占卜的一种特殊符号。宋?郑樵在其《通志?六书略?论便从(纵)》中认为,由于八卦符号的纵横变化,便形成了各种各样的汉字。这种看法很难令人相信。有限的卦爻符号,不管是八卦,还是八八六十四卦,是难以演化出众多的原始汉字的。不过,我们不能排除汉字构形与八卦爻象在文化方面的某些联系。 八卦,《易经》中的八种基本图形,由整线“—”(代表阳)和中断线“--”(代表阴)组成。每两卦相互对立,其中,阴阳的对立是根本。阴阳两种气体结合交感产生万物。正反,变化,发展,矛盾,

象形字对照表大全

象形字对照表大全(我的奶奶版) 我的奶奶没上过学,她年轻的时候,姑娘们学的最多的都是针织女工,那时候家里穷,所以也没有继续上学,但是奶奶凭借多年的生活经验却是我们家的“财政兼后勤组长”,这几年,随着妈妈的水果生意越做越大,家里来的电话也多了起来,在家的奶奶于是想担当起接电话做记录大全的任务。这虽然是好想法,可是奶奶不认识字,更别说还要写下来了。不服老的奶奶在不断的接电话竟然也受到启发,开创了自己的一套记录方式,类似于象形字的对照表 上个周末,我们一大家子人吃完了饭坐在客厅看电视,这时候电话铃响了,妈妈就去接电话,等接完电话回来,奶奶忽然坐起来跟妈妈说,哦对了今天又两个人打电话找你,具体的事我就没问,不过我爸他们的姓名给记录下来了,我告诉他们你有时间了就给他们会电话,你等着,说着就回到自己的屋子,我们大家都很惊讶,没转换过神来,没想到奶奶不知道什么时候学会了写字了,不一会奶奶拿出来了一个小本子,那是前几天从我那里要去的我不用了的小笔记本。奶奶看了一会说,哦对她叫杨波,妈妈接过本子惊奇的说,妈你什么时候学会了写这些字啊,奶奶笑了,说我哪会写什么字你,你仔细看看,上面是两个画,我们凑过

去一看,本子上画了以个羊,旁边还有一些带波浪的水。我反应最快,帮奶奶解释说,奶奶是用画画图片代替写字来表达意思啊,那个羊羔就说明这个人姓氏是姓杨,然后旁边是带着波纹的水,就是波的意思,合在一起不就是杨波了吗,大家这才明白过来,一起称赞奶奶的主意好。 奶奶的幽默细胞也很丰富,这样的查询很快捷,生活里也给我们增添了很多乐趣。有一次我问奶奶,您怎么不从老家带些鸡来养呢,奶奶笑着说,咱们家的机可一点都不少啊,还用养那么家鸡做什么呀,我就奇怪了,我们家可是一只鸡都没有的呀,奶奶机智地回答,你看咱们家的电视机,缝纫机,油烟机,相机都这么多啦,咱们都有更先进的机啦呀,哎,奶奶的反应比我这个小孩子还要快啊。 我的奶奶就是这样在生活中如此幽默,看着年岁已高的奶奶都在想着各种办法学习,发挥自己的作用,也给了我们全家人好大的鼓舞。跟着奶奶一起向前进!一起学习象形字对照表大全!

《从刻划符号到象形文字》说课稿

《从刻划符号到象形文字》说课稿 《从刻划符号到象形文字》说课稿 内容 一、教材分析 本册教材按时间顺序,依次介绍了史前文明,文明的起源及农耕文明新时代,而“从刻划符号到象形文字”是文明起源中的一部分内容,系统地介绍了文字产生的原因及过程,以及古埃及象形文字、西亚楔形文字、中国甲骨文三种文字的各自特点及意义。通过对古代文字——这一文明标志成就的说明,阐明了人类由史前文明过渡到农耕文明的轨迹。而教材编者的意图也正在于让学生通过学习,体会到文字的产生是人类告别野蛮进入文明时代的一个重要标志,是我们了解人类过去的重要依据。 二、学情分析 此课时授课对象为八年级学生,学生自身也有一些特点。 1、知识掌握上,有一部分学生对古代文字有了解,但知之不详,而大部分学生则从来没有接触过这些内容.为此,在课前,我将组织学生以组为单位,去收集相关材料; 2、心理上,依据现代教育理论研究,青少年学生极易被唤醒对未知内容的学习需要,我将抓住这一心理特点,在课堂上营造一种对未知事物的探索氛围; 3、生理上,青少年好动,注意力易分散,爱发表见解,希望得到

老师表扬,我将结合新课程理念,一方面运用直观生动形象引发学生兴趣,使他们的注意力始终集中在课堂上;另一方面,充分发挥学生主体性、合作性,让学生合作探究,发表见解; 4、学习思维上,依据皮亚杰思维能力理论,青少年学生抽象思维不充分,对事物的分析还不能客观明确,所以,教学中我将通过适当的讲解及学生的讨论、归纳,使学生形成历史唯物主义观点,从而突破这一障碍。 三、目标及重难点分析 1.教学目标 1)情感目标:用历史唯物主义观点关注世界文明特别是中华文明的发展历程,提升学生探究社会发展奥秘的愿望,同时通过比较中华文明与世界其他地区的差异,感受中华文明的古老和博大精深中国是文明古国之一,有着令世人惊叹的文明成就,如文字、建筑等,作为中华民族的一员,我们应引以为傲。所以,我把提升民族自豪感作为情感目标 2)技能目标:能根据图片资料挖掘、获取有效信息,会用多种方法和现代信息技术收集与本课有关的资料并整理、归纳有效信息;学会在课堂中恰当地展示自己,与人合作,提高探究学习能力; 新课程理念中提到,“让学生参与教学是课程实施的核心”,并且提倡自主、合作、探究的学习方式,因此,在技能目标中,我侧重于学生的主动参与及相关能力的培养。 3)知识目标:通过对古代埃及、西亚和中国商代文字的了解,思

古埃及

古希腊著名的历史学家希罗多德曾说:“埃及是尼罗河的礼物。”事实也证明,没有尼罗河,就没有古埃及的辉煌文明。 尼罗河全长6600千米,是世界第一长河,发源于非洲中部的高原,从南向北,流入地中海。它流经埃及的那一段只占全长的1/6。 一般来说,河水泛滥不是件好事,但对于古埃及人来说,那却是尼罗河赐给他们的礼物。每年的7月,尼罗河的发源地就进入了雨季,暴雨使尼罗河的水位大涨。7月中旬的时候,水势最大,洪水漫过河堤,淹没了尼罗河两岸的的沙漠。11月底,洪水渐渐退去,给两岸的土地留下厚厚的肥沃的黑色淤泥,聪明的古埃及人就在这层淤泥上种植庄稼。虽然埃及大部分土地都是沙漠,干旱少雨,但是由于古埃及人靠着尼罗河,根本不用为农业灌溉发愁,所以古埃及人称尼罗河为“母亲河”,尼罗河两岸也成了古代著名的粮仓。 古埃及人是由北非的土著人和来自西亚的塞姆人融合形成的。大约在距今6000年左右,古埃及从原始社会进入了奴隶社会,尼罗河两岸出现了42个奴隶制城邦(以一个城市为中心,连同周围的农村构成的小国)。埃及人称之为“塞普”,古希腊人称之为“诺姆”,中国翻译成“州”。这些奴隶制城邦经过长期的战争,逐渐形成两个王国。南部尼罗河上游的谷地一带的王国叫做上埃及王国,国徽是白色的百合花,保护神是鹰神,国王戴白色的王冠,由22个城邦组成。北部尼罗河下游三角洲一带的王国叫下埃及王国,国徽是蜜蜂,保护神是蛇神,国王戴红色的王冠,由20个城邦组成。 两个王国为了争霸、统一,经常发生战争。大约在公元前3100年,上埃及在国王美尼斯的统治下,逐渐强大起来。美尼斯亲率大军,征讨下埃及,下埃及迎战,两军在尼罗河三角洲展开激战。美尼斯率领军队与下埃及的军队厮杀了三天三夜,终于取得了胜利。下埃及国王和一群俘虏跪在美尼斯面前,双手捧着红色的王冠,毕恭毕敬地献给美尼斯,表示臣服。美尼斯接过王冠,戴在头上,上埃及的军队举起兵器,齐声呐喊,庆祝胜利。从此,埃及成为统一的国家。 为了纪念这次胜利,并加强对下埃及的控制,美尼斯就在决战胜利的地点修建了一座城市——白城,希腊人称之为孟菲斯,遗址在今埃及首都开罗附近。美尼斯还派奴隶在白城周围修建了一条堤坝以防止尼罗河泛滥时将城市淹没。埃及统一后,下埃及人从未停止过反抗,直到400年后,统一大业才真正完成。 美尼斯是古埃及第一位国王,他自称“两国的统治者”、“上下埃及之王”,有时候戴白冠,有时候戴红冠,有时候两冠合戴,象征着上下埃及的统一。在埃及史上,美尼斯统治的王国被称为“第一王朝”,是古埃及文明兴起的标志。现在,开罗的埃及博物馆里有一块《纳美尔(美尼斯的王衔名)记功石板》,用浮雕记录了美尼斯征服下埃及、建立统一王国的丰功伟绩,这是目前为止埃及发现的最古老的石刻历史记录。因为古埃及的国王被称为法老(原意为宫殿,相当于称呼中国皇帝的“陛下”),陛下”),所以此后长达3000年的时间被称为法老时代。第三代国王阿哈首次采用王冠、王衔双重体制,就是王冠为红白双冠,王衔是树、蜂双标,分别代表上下埃及,并定都于孟菲斯。从公元前3100年美尼斯统一埃及到公元前332年埃及被亚历山大征服,法老时代的埃及一共经历了31个王朝。 古埃及人拥有辉煌的古代文明。他们创造了象形文字,在天文学、几何学、解剖学、建筑学、历法方面也有很高的成就,对西亚、希腊和欧洲有很大的影响,为人类文明作出了不可磨灭的巨大贡献。在美尼斯之后的2000年里,埃及无论从财富还是从文化角度,都是当时世界上最先进的国家。 金字塔时期 埃及政治上的统一,标志着第一个法老王朝的兴起。埃及共经历了31个王朝。第一王朝的法老们在埃及的阿拜多斯修建了坚固的陵墓。在阿拜多斯,围绕马斯塔巴墓的是国王忠贞的侍从们的埋葬地。其中包括国王的妃子和宫廷中的各种人物。所有这些人都是供陪伴国

古埃及艺术资料

古埃及艺术 象形文字 约5000年前,古埃及人发明了一种图形文字,称为象形文字。这种字写起来既慢又很难看懂,国此大约在3400年前,埃及人又演化一种写得较快并且较易使用的字体。 随着时光的流逝,最终连埃及人自己也忘记了如何释讳早期的那种象形文字了。若不是因为拿破仑大军入侵埃及时,随军的法国古文字学家们的那次发现,极有可能至今考古学家们仍无法辩认这种文字。 1799年,这些法国古文字学家们发掘出一块文字的黑石碑。碑文用3种文字写成,分别是希腊文、古埃及象形文字和后期的埃及文字。一位法国古代语学者吉恩·保罗·商博良研究了这些文字,并设法释读了古埃及的象形文字。 美学观念 特定的地理环境、气候条件和物产是古埃及装饰艺术产生的先决条件,后天形成的人文环境则决定了古埃及装饰艺术的审美趋向。 古埃及装饰几乎展现了“万物有灵观”支配下的系列表现:从无生

命的太阳、月亮、光、尼罗河、矿物到多种植物、动物,再到人的生命,构成较典型的“生命一体化”的完整系列。“正是这种‘万物有灵观’的思维模式,决定了埃及宗教意识和审美思维的链式结构。”“在埃及文化中,自古以来光和美就被视为同一的。神的美的本质往往归结为光辉。”古埃及人崇拜太阳神,凡是与太阳和光相联系的东西都有一定的美感和美的价值。像闪光发亮的星星、贵金属、宝石、明亮闪光的眼睛,都被看成美的对象。 埃及的服饰审美又受到阶级和等级地位的影响,服饰在某种程度上是社会地位的象征。正如在埃及绘画中表现的那样,在浓重的妆容、夸张的假发和头饰的映衬下,本来无差别的人体在外观上就能划分出等级,辨认出地位的高低、身份的贵贱。贵妇人之美,除去自身人体美的因素外,还包含所装饰的贵金属或宝石的闪光。 古埃及装饰风格,“象征性”是埃及人审美思维的重要特征,这一特征在埃及妇女装饰上得到充分体现。古埃及妇女的装饰之所以多选用贵金属(金、银)、祖母绿、玛瑙、土耳其玉、紫水晶、青金石、绿宝石等闪光耀眼的材料制作,正是因为这些材料易于表达埃及人的美学思想与审美观念。 柱式

文字学笔记整理

第一讲汉字的产生 序言:中国文字学是研究中国文字产生、性质、发展演变、形音义的关系的学科。 一、汉字产生的理性思考 汉字产生遵循适用原则 汉字产生:记事刻画符号→象形字→假借字→形声字 汉字体系:记事刻画符号、图画→象形字、假借字、形声字 汉字产生的两个要素:①一定数量的记事符号和象形字 ②假借方法的运用 小结:成熟体系的文字系统是吸收了记事刻画符号、象形、指事等原始表意方式,合理因素的基础上,采用假借、形声等造字方法,逐渐发展而来。 二、汉字产生的时间推测 甲骨文记录的是商代晚期的文字,不是汉字的起源,因而不是最早的文字如《尚书·多士》“惟殷先人,有典有册” 汉字大约在夏商之际形成,即裘锡圭夏商文字一系说。 小结:种种迹象表明,夏代应是中国进入文明时代的开始,作为文明起源的标志之一,文字应该形成于夏代。夏商周三代使用的文字属于同一系统,西周文字与商代晚期的文字一脉相承,商代前期的文字则传承和发展了夏代的文字。 第二讲汉字的性质 序言:汉子性质问题是中国文字学基本理论研究的核心之一。 普通语言学理论告诉我们:任何一种语言都是声音和意义结合的符号系统。即用某种符号把语言记录下来(文字符号系统记录语言系统,通过文字形体联系声音意义。即文字形体表示语言,语言又分声音和意义) 一、汉字性质研究回顾 20世纪的几种争议: 1、表意文字说 瑞典索绪尔 北师大王宁:汉字是表意文字,汉子因义构形 黄伯荣、廖序东:汉子是表意体系的文字,汉字是运用大量表意符号记录汉语的词和语素。 2、意音文字说 周有光:意音文字的产生是文字制度的第一次飞跃,拼音文字的产生是文字制度的第二次飞跃 3、表音文字说 4、意符音符记号文字说 5、表词文字说和语素文字说(从文字记录语言单位的角度划分) 语素:最小的音义结合体。 朱德熙:汉子是语素文字 布龙菲尔(美):汉子是表词文字 二、裘锡圭的理论观点 1、字符理论: 一种文字的性质由该文字所使用的符号的性质决定。文字是记录语言的符号,文字自身作为一种符号系统。文字符号系统的性质是由组成该文字的字符即

湘美版-美术-五年级下册-《古老的文字艺术——书法》教学设计

古老的文字艺术——书法 从表面字义理解,书法指书写的法度。生活中,书法一词另具备以下含义。第一,某幅书写作品的代称或者所有书写作品的统称;第二,一种艺术类别,一般指书写汉字的艺术。康有为在《广艺舟双楫》中说:”唐言结构,宋尚意趣“,由此可知唐代书法的法度追求最高、最严谨,唐代书法成就也是书法史上最顶峰的。 书法是中国特有的一种传统艺术。中国汉字是劳动人民创造的,开始以图画记事,经过几千年的发展,演变成了当今的文字,又因祖先发明了用毛笔书写,便产生了书法,古往今来,均以毛笔书写汉字为主,至于其他书写形式,如硬笔、指书等,其书写规律与毛笔字相比,并非迥然不同,而是基本相通。 狭义 狭义而言,书法是指用毛笔书写汉字的方法和规律。包括执笔、运笔、点画、结构、布局(分布、行次、章法)等内容。例如,执笔指实掌虚,五指齐力;运笔中锋铺毫;点画意到笔随,润峭相同;结构以字立形,相安呼应;分布错综复杂,疏密得宜,虚实相生,全章贯气;款识字古款今,字大款小,宁高勿低等。 书法的内涵主要包括以下几个方面的内容: 1、书法是指以文房四宝为工具抒发情感的一门艺术。工具的特殊性是书法艺术特殊性的一个重要方面。借助文房四宝为工具,充分体现工具的性能,是书法技法的重要组成部分。离开文房四宝,书法艺术便无从谈起。 2、书法艺术以汉字为载体。汉字的特殊性是书法特殊性的另一个重要方面。中国书法离不开汉字,汉字点画的形态、偏旁的搭配都是书写者较为关注的内容。与其他拼音文字不同,汉字是形、音、义的结合体,形式意味很强。 古人所谓“六书”,是指象形、指事、会意、形声、转注、假借六种有关汉字造字和用字的方法,它对汉字形体结构的分析极具指导意义。 3、书法艺术的背景是中国传统文化。书法植根于中国传统文化土壤,传统文化是书法赖以生存、发展的背景。我们今天能够看到的汉代以来的书法理论,具有自己的系统性、完整性与条理性。与其他文艺理论一样,书法理论既包括书法本身的技法理论,又包含其美学理论,而在这些理论中又无不闪耀着中国古代文人的智慧光芒。比如关于书法中如何表现“神、气、骨、肉、血”等范畴的理论,关于笔法、字法、章法等技法的理论以及创作论、品评论等等,都是有着自身的体系的。

文字的发展史

文字的发展史 1.1.1 文字的萌芽时期 文字是人类社会发展到一定阶段的产物,文字的创造和产生是人类文明的起点。在人类社会中,文字的起源有一个共同的特征:先有语言,再有文字,文字是记录语言的符号。原始人利用口头语言进行交流,为了便于流传,记录语言和语言所表达的意义,便产生了文字,人类用声音表达语言,文字用形象表达声音。也就是文字的萌芽时期。我国的半坡仰韶文化遗址中发现的符号以及美国印第安人的结绳和画书都属于萌芽的文字。 文字的萌芽得益于图画。在古代的原始绘画当中,人类的祖先,创造了各种形象的符号,这些洞穴中的涂鸦之作,奠定了原始文字的基础。我国原始时期、新石器时代出土的陶器、石器、玉器上就已经出现了几何形、符号等文字的雏形。从最初的以图形为主的象形文字,发展到利用抽象的符号记录事件和思想,文字的起源经历了漫长的岁月。

萌芽中的文字分为几种: 刻符:包括陶文和木石上的刻画符号。 岩画:包括岩洞、山崖和其他处所含有表意作用的石壁素描。 文字画:它使图画开始走向原始文字。 车偃部落父子汇款信 父亲托人带信给儿子并 捎去银元53元。两个“鳖”表示他 们都以“鳖”为图腾,53个小圈代表 53元,父亲口中有回曲的线条表 示叫儿子“回转”。 至今所能看到的世界上最古老的文字有三种,5500年前两河流域苏美尔人创造的楔形文字;5000年前尼罗河流域古埃及人创造的象形文字;3300年前中国殷商时期出土的甲骨文字。经过了长久的时间磨砺,这些古老的文字,最终形成了我们今天所能看到的三种文字类型:拼音文字;象形文字:音形结合文字。例如英文是典型的拼音文字,而中文则是象形文字的演绎,日文混合着表音和表形的因素. 1.1.2 文字的成长时期 在记事图画的基础上,用经过简化的图形作为符号来代表语言中的词。这样就产生了人类最早的文字——表形文字。 表形文字在字型上保留对实物的直接模拟特点。

24个希腊字母表

24个希腊字母表: 希腊字母源于腓尼基字母,腓尼基字母只有辅音,从右向左写,希腊语言元音发达,希腊人增添了元音字母。因为希腊人的书写工具是腊板,有时前一行从右向左写完后顺势就从左向右写,变成所谓“耕地”式书写,后来逐渐演变成全部从左向右写。字母的方向也颠倒了。 罗马人引进希腊字母,略微改变就变为拉丁字母,在世界广为流行。 希腊字母广泛应用到学术领域,如数学等。希腊语是西方文明第一种伟大的语言;许多人认为它是所有语言中最有效、最值得敬佩的交际工具。 (埃及象形文字→腓尼基字母→希腊字母→古罗马人的拉丁字母:英文字母就属于拉丁字母) 序号 大写 小写 英文注音 国际音标注音 中文读音 在科学中的常用意义 1 Α α alpha a:lf阿尔法 角度;系数 2 Β β beta bet贝塔 磁通系数;角度;系数 3 Γ γ gamma ga:m伽马 电导系数(小写) 4 Δ δ delta delt德尔塔 变动;密度;屈光度 5 Ε ε epsilon ep`silon 伊普西龙 对数之基数 6 Ζ ζ zeta zat截塔 系数;方位角;阻抗;相对粘度;原子序数 7 Η η eta eit艾塔 磁滞系数;效率(小写) 8 Θ θ thetθit西塔 温度;相位角 9 Ι ι iot aiot约塔 微小,一点儿 10 Κ κ kappa kap卡帕 介质常数 11 Λ λ lambda lambd兰布达 波长(小写);体积 12 Μ μ mu mju 缪 磁导系数;微(千分之一);放大因数(小写) 13 Ν ν nu nju 纽 磁阻系数 14 Ξ ξ xi ksi 克西 15 Ο ο omicron omik`ron 奥密克戎 16 Π π pi pai 派 圆周率=圆周÷直径=3.14159 26535 89793 17 Ρ ρ rho rou 肉 电阻系数(小写) 18 Σ σ sigma `sigma 西格马 总和(大写),表面密度;跨导(小写) 19 Τ τ tau tau 套 时间常数 20 Υ υ upsilon jup`silon 宇普西龙 位移 21 Φ φ phi fai 佛爱 磁通;角 22 Χ χ chi phai 西 23 Ψ ψ psi psai 普西 角速;介质电通量(静电力线);角 24 Ω ω omega o`miga 欧米伽 欧姆(大写);角速(小写);角

神奇的古埃及文化对世界文化的影响

埃及——世界文明古国 ××× (××学校××班××号) 摘要:人们每每说到古埃及时,除了对她源远流长的灿烂历史抱以敬意外,还会被奇特的尼罗河文明深深吸引。金字塔、木乃伊、象形文字和太阳历,这些古埃及的文化结晶共同构成了人类文明中极为珍贵的部分。而从文化传播的角度来看,古埃及文化绝非孤立封闭的,它不仅横向传播和扩展了其丰富多彩的文化,同时吸收、融合并创新了外来文化,而且还纵向保存与延续了人类文化,对世界文化影响重大。 关键字:埃及文明;历法;金字塔;象形文字;木乃伊;世界影响 1 关于埃及文明 在公元前4000年前就出现了以农业为主的文明古国——古埃及王国,它是世界上奴隶制历史最悠久的国家。在技术方面,古埃及曾在很长时期内影响了周围的民族,为人类文明留下了宝贵的遗产。古埃及是世界上最早进入奴隶社会的国家,因而,其基于意识形态外化的原初和科学技术必然在当时处于世界最高发展水平。 1.1源自古埃及的太阳历和公历 现在世界上通用的历法——公历,我国常说的“阳历”,有人曾似是而非地称之为“西历”。其实,究其根源,这种历法并非产生于西方,而是产生于6000多年前的古埃及。 古埃及气候炎热,雨水稀少,但是农业生产却很发达。这是为什么呢?原来这与尼罗河的定期泛滥有着密切的关系。埃及的大部分国土都是沙漠,只有尼罗河流域像一条绿色的缎带从南到北贯穿其间。直到现代,埃及的的95%以上的人口也都集中在这条绿色的生命带中。因此,在希腊时代,西方人便把埃及称为“尼罗河送来的礼物”。古代埃及人更是将尼罗河视为“母亲河”。 尼罗河全长6648公里,同亚洲的长江、南美洲的亚马逊河和北美洲的密西西比河并称为世界最长的河流。

刻画符号与原始文字之间关系

刻画符号与原始文字之间关系 书法是中国特有的美术门类,与绘画具有密切关系。关于汉字的起源,传统的说法有结绳说,刻锲说,八卦说等等。早在战国时期就有“仓颉创字”之说,汉代,在迷信流行的情况下,这一说法更为流行,并加以神话性的润饰。在文明形成的过程中,个别英雄人物对长期流传,约定成俗的表意符号进行整理,润色,推动原始文字的发展。 刻画符号属于原始文字,一般是图画文字,如中国先秦时期的甲骨文、金文,古代西亚的楔形文字等。这时候的笔画是不固定的,多种符号字形并用,还没有规范统一。因此是不成熟的文字。以中国古代文字为例,甲骨文、金文到了秦代统一为小篆了,文字才全国统一,字形也从此固定下来,成为相对成熟的文字了。 象形文字(Hieroglyphic)来自于图画文字,是一种最原始的造字方法,图画性质减弱,象征性质增强。因为有些实体事物和抽象事物是画不出来的,它的局限性很大。埃及的象形文字、苏美尔文、古印度文以及中国的甲骨文,都是独立地从原始社会最简单的图画和花纹产生出来的。约5000年前,古埃及人发明了象形文字。这种字写起来既慢又很难看懂。 最后古埃及被波斯所灭,译法失传。后来通过使用“罗塞塔石碑”翻译,才辩认这种文字。 楔形文字(cuneiform),来源于拉丁语,是cuneus(楔子)和forma(形状)两个单词构成的复合词。楔形文字也叫“钉头文字”或“箭头字”,古代西亚所用文字,多刻写在石头和泥版(泥砖)上。笔画成楔状,颇像钉头或箭头。 约在公元前3000年左右,青铜时代的苏美尔人用泥板通过图画的形式记录账目。渐渐的,这些符号演化为表意符号,至于那些无法描绘的东西则用任意指定的办法来表达。而且苏美尔人还用它来表示声音,几个表意字合在一起就可以代表一个复杂的词或短语,这就使得许多符号都成为多馀。楔形字原来是从上而下直行书写,后来改为从左而右横行书写,于是全部楔(xiē)形符号转了90°,从直立变成横卧。由于右手执笔,从左而右横写,楔形笔画的粗的一头在左,细的一头(钉尾)在右。苏美尔楔形字有意符和音符。经过巴比伦人、亚述人、阿拉米人的使用和改造,成为一种半音节文字。在字母发展史上有所贡献。楔形符号共有500种左右,其中有许多具有多重含义,其“准确含义”只能根据上下内容来确定,这就使得楔形文字体系比后来的字母文字体系更难以掌握。尽管如此,在两千年间,楔形文字一直是美索不达米亚唯一的文字体系。到了公元前500年左右,这种文字甚至成了西亚大部分地区通用的商业交往媒介。考古学家发现大批各种楔形文字泥版或铭刻,19世纪以来被陆续译解,从而形成一门研究古史的新学科——亚述学。 后来,伊朗高原的波斯人由于商业的发展,对美索不达米亚的楔形文字进行了改进,把它逐渐变成了先进的字母文字。 新石器时代陶器上刻有大量类似文字的符号,表明人类记事方式的进步。我们现在所能见到的与文字起源有关的实物资料是陶片上的刻画符号,称“陶文”。图为半坡、马家窑、姜寨等仰韶文化遗址中发现的陶文。于省吾先生考证:“五作×,七作+,十作|,二十作||,示作T,矛作↑等……我认为这是文字起源阶段所产生的一些简单文字。”是不成熟的文字,逐渐演变。 国际教育学院 动画二班万晶晶

古代埃及主要文明成就

古代埃及主要文明成就 古埃及的文字古代埃及文字的形体的演变可分为四个阶段: 1、象形文字:我们所知道的最早构成体系的古埃及文字材料,是象形文字,这种文字体系产生于公元前3000年。 2、祭祀体文字:为实用和方便起见,书吏又将象形文字的符号外形加以简化,创造了祭祀体文字。 3、世俗体文字:它是祭祀体文字的草写形式。与祭祀体文字对比,世俗体文字的连写形式更简单,已不具有图画特点,它的书写方向保留了祭祀体文字的传统。固定从右往左。 4、科普特文字:它是古埃及文字发展到最后一个阶段的文字,深受希腊文、圣经文学的影响。古埃及的宗教宗教是古埃文化及最重要的组成部分,贯穿了整个古埃及历史。古埃及最重要的宗教中心有四个:赫利奥波利斯、孟菲斯、赫尔摩波利斯和底比斯。木乃伊木乃伊是经过特殊处理而完好保存下来的尸体。前后三千多年期内,古埃及人将尸体制成木乃伊的方法有不少改变。 还有就是金字塔人类最早的太阳历古埃及创造了人类历史上 最早的太阳历。早在公元前4000年时,埃及人就已经把1年确定为365天,全年分成12个月,每月30天,余下的5天作为节日之用;同时还把一年分为3季,即“泛滥季”“播种季”“收割季”,每季4个月。实际上,古埃及的这种历法并不精确,因为1个天文年是365.25日,所以古埃及历每隔4年便比天文历落后1天。然而在古代世界,它却是最佳的历法。在古王国时期,埃

及人观察到当尼罗河开始泛滥时,天狼星清晨正好出现在埃及的地平线上,于是古埃及人将这一天定位一年的第一天。建筑中的天文学知识古埃及的建筑与天文学密切相关,许多建筑中都隐含了一定的天文学知识。著名的金字塔就隐含了许多天文学知识。金字塔的四面正对着东南西北四个方向。 胡夫大金字塔的北面有隧道,可以进入金字塔的中心部位,由那儿眺望北方夜空,北极星正好映入眼帘。哈夫拉金字塔王殿内南北方位有两个通气孔。北通气孔指向当时猎户星座的Zeta星。 另外,狮身人面像在春分日和秋分日这两天它的正面永远都正对着太阳升起的地方,千万年不变。 古埃及的数学十进制计数法古埃及人很早就采用了十进制记 数法。在现存的莱因特纸草和莫斯科纸草上记载了不少埃及人的数学问题,虽然只是片段,仍然可以表明当时古埃及人的数学已经取得了相当大的成就。古埃及人依次用笔画排列记数到9,然后用一个好像倒写的“U”的符号代表10.但古埃及人写111这个三位数时,每一数位都用一个特殊的符号表示,而不是像现在一样将1重复写三次。这说明埃及人当时还没有完全掌握十位进制。古埃及的医学千年不腐的木乃伊古埃及千年不腐的“木乃伊”闻名于世。古埃及人认为人的身体是灵魂的安息处,要想获得永生,就必须把尸体保存好。制作木乃伊在古埃及第一王朝之前就开始了。 1991年,埃及科学家穆罕默德·塞闭特博士发现,古埃及人在制作木乃伊时使用了放射性物质。埃及国家博物馆对古

相关主题
文本预览
相关文档 最新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