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文档之家› 北京化工大学2017年《有机化学》考试大纲_北京化工大学考研网

北京化工大学2017年《有机化学》考试大纲_北京化工大学考研网

北京化工大学2017年《有机化学》考试大纲_北京化工大学考研网
北京化工大学2017年《有机化学》考试大纲_北京化工大学考研网

北京化工大学2017年《有机化学》考试大纲有机化学是北京化工大学硕士研究生入学考试科目之一,为帮助考生更好地复习和做好考试准备,特制定此大纲供考生参考。本大纲分为理论与实验两部分内容,均为考生应掌握之基本内容。80%以上的试题内容均在此大纲范围之内,但不严格局限于此大纲。考生在正确掌握基本概念、反应及其机理的基础上,更应进一步灵活掌握各种官能团的转化,以及其中涉及的立体化学,能够立体和选择性地合成简单有机物,能够运用所学各类有机物的性质、反应和光谱(NMR、IR、UV-Vis和MS)对未知简单有机物进行结构推断,或对有机混合物进行分离。糖、氨基酸、蛋白质和核酸等虽非考查重点,但考生亦应对这方面的知识有基本的了解。实验部分占考试分数的10%左右,用书面方式重点考察考生的实验技能。

参考书目:

理论部分参考书:

1.鲁崇贤,杜红光主编.有机化学(第一版).北京:科学出版社,2003.

2.袁履冰主编.有机化学.北京:高等教育出版社,2000.

3.邢其毅裴伟伟徐瑞秋裴坚.有机化学(第三版).北京:高等教育出版社,2005.

4.[美]福尔哈特(Vollhardt,K.P.),[美]肖尔(Schore,N.E.)著;戴立信,席振峰,王梅祥等译.有机化学:结构与功能.北京:化学工业出版社,2006.

实验部分参考书:

5.柯以侃主编.大学化学实验(第一版).北京:化学工业出版社,2001.

第一部分理论内容与要求

第一章有机化合物的结构和化学键

1-1库仑力、离子键、共价健和八电子规则

1-2路易斯结构式和共振式

1-3原子轨道的量子描述

1-4分子轨道与共价键

1-5杂化轨道理论

1-6有机分子的结构与分子式

第二章烷烃和环烷烃

2-1直链、支链和环烷烃的结构

2-2烷烃和环烷烃的命名

2-3烷烃和环烷烃的结构和物理性质

2-4燃烧热与环烷烃的环张力

2-5围绕单键旋转所产生的构象及其势能图

2-6乙烷和取代乙烷的构象:纽曼投影式

2-7环己烷和取代环己烷的构象

2-8构象转化和简单反应的动力学和热力学

2-9酸碱理论的发展史

第三章自由基卤代反应制备卤代烃

3-1自由基与烷烃中的键能

3-2烷基自由基的结构:超共轭作用

3-3石油裂解

3-4甲烷的卤代反应:自由基链式反应

3-5高级烷烃的卤代反应:反应活性与选择性

3-6氟氯烷与同温层的臭氧空洞

第四章立体化学

4-1手性分子与光学活性

4-2绝对构型:R-S顺序规则

4-3菲舍尔投影式

4-4多手性中心分子和非对映立体异构体

4-5内消旋化合物和不含手性中心的手性分子

4-6化学反应中的立体化学

4-7对映异构体的拆分

第五章卤代烃的反应

5-1卤代烃的命名

5-2卤代烃的结构和物理性质

5-3卤代烃的双分子亲核取代(SN2)反应

5-4卤代烃的单分子取代反应(SN1)和单分子消除(E1)反应

5-5卤代烃的双分子消除(E2)反应和共轭碱消除(E1cb)反应

5-6卤代烃消除反应与取代反应的竞争

第六章醇

6-1醇的命名

6-2醇的结构与物理性质

6-3醇的酸性和碱性

6-4醇的工业制备方法

6-5从卤代烃制醇

6-6从醛和酮制备醇:羟基与醛和酮的氧化-还原关系

6-7利用格式试剂和锂试剂合成醇

6-8醇与强碱的反应:碱金属和碱土金属烷氧化合物的制备和应用

6-9醇与强酸的反应:烷基氧鎓离子在醇的取代反应和消除反应中的作用6-10碳正离子的重排反应

6-11醇的有机酯和无机酯的制备和应用

第七章醚

7-1醚的命名与物理性质

7-2威廉姆森法制备醚

7-3醇缩合法制备醚

7-4醚的反应

7-5从2-氯醇制备环氧化合物

7-6环氧的酸式开环和碱式开环反应

第八章烯烃

8-1烯烃的命名

8-2烯烃双键的结构和键

8-3烯烃的物理性质

8-4烯烃与不饱和度

8-5烯烃的稳定性与氢化热

8-6卤代烃消除制备烯烃

8-7醇脱水制备烯烃

8-8C=C双键加氢反应的热力学

8-9烯烃的催化氢化反应

8-10卤代烃对C=C双键亲电加成反应

8-11烯烃水合制备醇

8-12卤素对C=C双键的反式加成

8-13C=C双键的羟基化汞化-硼氢化还原反应

8-14C=C双键的硼氢化-氧化反应

8-15C=C双键的过氧酸环氧化反应

8-16C=C双键顺式氧化制备邻二醇

8-17C=C双键的臭氧化-还原反应

8-18烯烃的齐聚和聚合反应

第九章炔烃

9-1炔烃的命名

9-2炔烃的结构与性质

9-3炔烃的核磁和红外光谱

9-4CC三键的稳定性

9-5邻二卤代烃双消除制备炔烃

9-6从端炔烃制备炔烃

9-7炔烃的还原

9-8对CC三键的马氏加成

9-9对CC三键的反马氏加成

9-10烯基氯和铜锂试剂

第十章非芳香性的离域共轭体系

10-1烯丙基自由基、正离子和负离子:p-共轭作用

10-2烯丙位的自由基卤代反应

10-3烯丙基卤代烃的亲核取代反应:热力学和动力学的控制作用10-4烯丙基金属有机试剂的制备与应用

10-5共轭二烯化合物

10-6对共轭二烯的亲电进攻

10-7多于两个键的离域共轭体系

10-8Diels-Alder反应

10-9电环化反应

10-10共轭二烯聚合制橡胶

第十一章芳香化合物

11-1芳香化合物的命名

11-2苯环的结构及其芳香性

11-3苯环的核磁、红外和紫外光谱

11-4稠环芳香化合物

11-5休克尔规则和带电荷的芳香化合物

11-6苯环的亲电卤代反应

11-7苯环的硝化和磺化反应

11-8付-克烷基化反应和付-克酰基化反应

11-9苯上取代基对苯环亲电取代反应的定位效应:诱导与共轭作用11-10多取代苯亲电取代反应的选择性

11-11稠环芳香化合物的亲电取代反应

11-12苄位的氧化与还原

11-13苯酚的命名与性质

11-14苯酚的合成:亲核芳香取代反应

11-15苯酚的反应

11-16克来森重排和可普重排

11-17苯酚的氧化成醌

11-18重氮盐的合成与桑德迈尔反应

11-19重氮盐对苯环的亲电进攻:重氮偶合反应

第十二章醛和酮

12-1醛和酮的命名

12-2醛和酮的结构、物理性质及其NMR、IR和UV光谱

12-3醛和酮的制备方法

12-4醛和酮的水合反应

12-5半缩醛(酮)和缩醛(酮)

12-6缩醛(酮)对羰基的保护作用

12-7氨和胺对醛(酮)羰基的加成

12-8HCN对醛(酮)羰基的加成

12-9叶立德与维提希反应

12-10拜耳-维利格氧化反应

12-11吐仑试剂和菲林试剂

12-12醛和酮的酸性:烯醇和烯酮

12-13酮式与烯醇式的平衡

12-14醛(酮)-位的卤化反应

12-15醛(酮)-位的烷基化反应

12-16羟醛缩合反应

12-17交叉的羟醛缩合反应

12-18分子内的羟醛缩合反应

12-19,-不饱和醛、酮的制备

12-20对,-不饱和醛、酮的1,2加成和1,4共轭加成反应12-21迈克尔加成反应与罗宾逊关环反应

第十三章羧酸及其衍生物

13-1羧酸的命名

13-2羧酸的结构与物理性质

13-3羧酸的NMR和IR光谱

13-4羧酸的酸性和碱性

13-5羧酸的工业合成方法

13-6羧酸的实验室合成方法

13-7羧基碳上的反应:加成-消除机理

13-8羧酸衍生物酰氯、酸酐、酯、酰胺的制备

13-9Hell-Volhard-Zelinsky反应制备-卤代羧酸

13-10酰氯、酸酐、酯和酰胺的相对反应活性、结构和光谱13-11酰氯、酸酐、酯和酰胺的化学

13-12霍夫曼降低反应

13-13克来森缩合反应和乙酰乙酸乙酯的合成

15-14乙酰乙酸乙酯和丙二酸二乙酯在有机合成中的应用15-15酰基负离子等价物在有机合成中的应用

第十四章胺

14-1胺的命名

14-2胺的结构和物理性质

14-3胺基的光谱

14-4胺的酸性和碱性

14-5氨烷基化制备胺

14-6还原胺化反应用于胺的合成

14-7从酰胺合成胺

14-8季铵盐的消除:霍夫曼降解反应

14-9曼尼希反应:从三个有机片段合成胺

14-10胺的亚硝化反应:亚硝胺和重氮盐

14-11重氮甲烷、卡宾和环丙烷的合成

14-12胺在工业中的应用

第十五章碳水化合物化学

15-1碳水化合物的命名与结构

15-2糖的环式构型

15-3简单糖的异头物:葡萄糖的变旋现象

15-4糖氧化成糖酸

15-5糖的高碘酸氧化反应

15-6还原糖成糖醇

15-7糖羰基与胺和肼的缩合反应

15-8糖的酯、醚和糖苷衍生物

15-9糖的逐步升级与降解

15-10醛糖相对构型的确定

15-11自然界中的二糖与多糖

第十六章杂环化合物

16-1杂环化合物的命名

16-2非芳香的杂环化合物

16-3芳香五元杂环化合物的反应

16-4吡啶的结构、合成和反应

16-5喹啉与异喹啉的结构、合成和反应

第十七章氨基酸、多肽、蛋白质和核酸

17-1氨基酸的结构与性质

17-2氨基酸的合成

17-3旋光纯的氨基酸的合成

17-4多肽与蛋白质

17-5多肽的测序

17-6多肽的合成

17-7Merrifield多肽固相合成

17-8核酸与蛋白质的生物合成

17-9RNA在蛋白质生物合成中的作用

17-10聚合酶链反应与DNA鉴定

第十八章核磁共振谱、红外光谱、紫外光谱和质谱

18-1核磁共振原理

18-2核磁共振氢谱

18-3氢的化学位移

18-4化学等价核和磁等价核

18-51H NMR中的积分

18-6相邻氢的互相影响:自旋-自旋裂分与偶合常数

18-7核磁共振碳谱

18-8红外光谱的原理和在有机分析中的应用

18-9紫外光谱的原理和在有机分析中的应用

18-10质谱的原理和在有机分析中的应用

第二部分实验内容及要求

实验一普通蒸馏

了解普通蒸馏的基本原理及应用;掌握普通蒸馏的仪器选择和操作过程;学会一些基本操作,如:仪器的选择、安装、拆卸等

实验二重结晶

了解常用固体有机物的精制方法;掌握重结晶法精制固体有机物的基本原理;掌握重结晶的操作过程,包括溶剂的选择、热饱和溶液的配制、脱色及减压过滤等操作;掌握用水、有机溶剂重结晶有机物的操作方法

实验三沸点和熔点的测定

了解沸点和熔点的概念、测定方法以及测定沸点和熔点的意义;学会用提勒管测定液体的沸点和固体的熔点;学会用熔点测定仪测定固体的熔点

实验四气相色谱法测定混合物中乙醇的含量、红外光谱定性分析

了解气相色谱分析的基本原理和应用;学会气相色谱仪的操作规程;学会用色谱工作站进行气相色谱分析;了解红外光谱的基本原理和应用;学会红外光谱仪的操作规程;掌握红外光谱分析中各种制样的方法;了解通过查阅文献用红外光谱进行化合物的定性分析方法

实验五环己烯的制备及定性鉴定

了解烯类化合物的制备方法;了解在酸催化下醇分子内脱水制备烯烃的原理和方法;了解并掌握分馏柱的使用原理及应用范围;初步掌握分液漏斗的使用方法、应用范围和保养方法;掌握液体有机物干燥方法以及干燥剂的选择原则

实验六1-溴丁烷的合成及结构鉴定

了解卤代烃的制备方法;了解醇与溴化钠-硫酸反应制备溴代烷的原理和方法;了解磁力搅拌、回流、气体吸收装置等的应用和操作;让学生学会观察反应中的现象变化、详细记录并加以解释实验七己二酸的合成及结构鉴定

了解环己醇氧化制备己二酸的方法和操作;掌握固体有机物的精制方法;掌握在合成过程中有害气体的吸收方法

实验八乙醚的制备及含量测定

了解醚类化合物的制备方法;了解由乙醇制乙醚的主反应和副反应;了解控制反应条件对反应的影响以及严格控制反应条件的重要性;掌握低沸点、易燃有机化合物的蒸馏操作及注意事项;熟练掌握实验过程中的各种基本操作

实验九7,7-二氯双环[4.1.0]庚烷的合成及结构分析

了解相转移催化由二氯碳烯与环己烯反应制备7,7-二氯双环[4,1,0]庚烷的方法和原理;熟练使用机械搅拌操作

实验十肉桂酸的制备及结构鉴定

了解减压蒸馏的基本原理和应用;初步学会减压蒸馏仪器安装及操作;了解Perkin反应制备芳基取代的α,β-不饱和酸的原理和方法;了解水蒸气蒸馏的原理及应用,初步学会水蒸气蒸馏的仪器安装和操作;初步学会无水条件下的实验操作

实验十一乙酸乙酯的合成、表征和含量测定

了解羧酸酯常用的制备方法;了解酯化反应的原理和操作;进一步掌握红外光谱仪的使用;熟悉气相色谱仪的使用

实验十二苯亚甲基丙酮的合成及结构鉴定

通过实验了解克莱森-施密特反应制备芳香族α,β-不饱和醛酮的方法;掌握电动搅拌、减压蒸馏等操作;掌握红外光谱仪的使用。

实验十三2-甲基-2-己醇的合成及结构鉴定

掌握格利雅试剂的制备及无水操作技术;了解格利雅(Grignard)试剂在有机合成中的应用;了解无水乙醚的制备方法;了解丙酮的精制方法

文章来源:文彦考研

南方医科大学有机化学考纲

有机化学考纲 1.烷烃的同分异构体;烷烃的碳原子为sp3杂化,烯烃为sp2杂化,炔烃为sp杂化;伯仲 叔季四类碳原子 2.正碳离子和负碳离子为sp2杂化,正碳离子p轨道上没有电子,负碳离子p轨道上有俩 个电子,用于休克尔规则的判定 3.端炔与非端炔的鉴别 4.烯烃的顺反异构,亲电加成反应,正碳离子稳定性的比较,正碳离子与双键共轭;烯烃 的鉴别用溴水或酸性高锰酸钾溶液 5.三、四、五、六元环烷烃的稳定性比较。环丙烷可使溴水褪色,却不可使酸性高锰酸钾 溶液褪色 6.环己烷的优势构象,命名,顺反命名(同侧和异侧) 7.芳香烃四大亲电取代反应,氧化反应,定位效应,重点是一类定位基和二类定位基的排 列顺序 8.由定位基的差别和定位基的位置导致的芳香酸和芳香胺的酸性和碱性的大小差异 9.比较碱性,主要利用共轭酸碱对 10.伯仲叔卤代烃的活性大小,叔卤代烃最强;同时烯丙式>烷式>乙烯式 11.伯仲叔卤代烃的鉴别用硝酸银的醇溶液,伯卤代烃混合后直接可生成沉淀,仲卤代烃加 热后可生成沉淀,叔卤代烃一般不生成沉淀 12.卤代烃的亲核取代反应,多卤素卤代烃中与苯相连的碳原子即α碳原子上的卤素优先反 应;合成题中有和HCN反映先生成腈类,再酸性水解生成羧酸 13.卤代烃的消除反应;卤代烃形成格式试剂的反应包括条件(无水乙醚),然后格式试剂 的反应(和醛酮发生亲核加成反应) 14.含n个手性碳原子的空间异构体有2n个,会用R、S标记分子结构,会根据名称写出结 构式即Fischer投影式,最大基团写在上面;D/L糖的结构 15.醇与金属钠的反应现象,酯化反应 16.醇的非对称消除反应考虑共轭效应和扎依采夫规则 17.二巯基硫醇可作重金属中毒的解毒剂 18.酚酸性的强弱比较,主要为电子效应;酚的亲电取代反应;苯胺比苯酚的活性更强,苯 胺也能与溴水发生反应且反应速度更快 19.能使溴水褪色的物质有:环丙烷、烯烃、炔烃、含烯醇式机构化学物质,醛糖等 20.烯醇和酚的鉴别用三氯化铁溶液 21.醚可与浓强酸反应生成钅羊盐 22.醚键断裂的特点 23.醛酮(含碳碳双键)的命名,羰基的亲核加成反应和难以程度的影响因素,和格式试剂 的加成反应,与氨衍生物(2,4-二硝基苯肼)的反应 24.α-H的反应,主要是醇醛缩合反应;酮式和烯醇式的互变异构 25.甲基酮或乙醇式结构的碘仿反应,可用于鉴别 26.醛的Tollens和Fehling反应 27.缩醛反应和酮与乙二醇的反应 28.羧酸的命名和其化学性质(酸性强弱比较),鉴别羧酸用碳酸钠或碳酸氢钠,羧酸生成 酰卤的反应 29.取代羧酸的命名,取代羧酸的氧化和脱水反应 30.β羰基酸更容易脱羧

826有机化学考试大纲

(826)有机化学考试大纲 一、考察目标 该考试的主要目标是考察考生对于有机化学中的基本概念和基本理论、主要有机反应及反应机理、有机合成思路、有机化合物的分析方法等内容的理解和掌握程度,要求考生能够系统地运用有机化学相关知识内容和方法来准确分析、解释和科学处理工程实际问题。 二、考试主要内容 第一章绪论 1.1了解有机化学发展历史及有机化学和有机化合物的定义、学习任务及研究方法; 1.2 理解化学键理论及共价键的形成和属性; 1.3 掌握基本概念:原子轨道、分子结构、构造、均裂、异裂、自由基、中间体、诱导效应、官能团; 1.4 了解有机化合物元素分析及结构测定方法。 第二章烷烃和环烷烃 2.1 熟练掌握烷烃的同系列、异构及烷烃的命名; 2.3 掌握烷烃的构象:构象的定义,交叉式与重叠式,构象 表示法(透视式与Newman投影式),构象与能量关系; 2.3 了解烷烃的物理性质:沸点、熔点、溶解度、密度及变 化规律,分子间力; 2.4掌握烷烃的反应,重点掌握烷烃的卤化反应及自由基反应

历程; 2.5了解烷烃的主要来源和用途。 2.6 掌握环烷烃的异构和命名; 2.7了解环烷烃的物理性质、环烷烃的来源和应用; 2.8 掌握环烷烃的化学性质,理解环烷烃的结构与稳定性的 关系; 2.9 掌握环己烷的构象、理解取代环己烷的构象分析;了解 其它单环及多环环烷烃的构象。 第三章烯烃和炔烃 3.1 掌握烯烃、炔烃的结构、异构和命名; 3.2 理解烯烃的相对稳定性与结构的关系; 3.3 掌握烯烃、炔烃的制法; 3.4了解烯烃、炔烃的物理性质; 3.5 重点掌握烯烃的反应:催化加氢;亲电加成(加卤素、 卤化氢、水、次卤酸、硫酸);自由基加成(过氧化物效应);硼氢化反应;氧化,臭氧化;聚合反应;α-氢的反应(高温卤代,氧化,氨氧化);掌握炔烃的反应。 3.6 掌握亲电加成反应机理。熟练应用马氏规则,了解区域 选择性和立体选择性的概念。掌握碳正离子的稳定性、碳正离子的重排及烯丙位重排; 3.7 了解烯烃、炔烃的来源和工业制法。 第四章二烯烃共轭体系

有机化学(汪小兰-第四版)教学大纲(最新整理)

《有机化学》教学大纲 课程代码及名称:[11C115010]有机化学 学分:3 总学时:50 开课专业:科学教育(专升本) 一、课程性质、目的和培养目标 有机化学在化工学院的教学计划中是一门基础课。它是化学学科一门关于有机化合物结构,用途以及有机反应原理的重要课程。 课程设置目的是使学生掌握有机化学最基本的理论,知识和技能:为进一步学习生物化学等有关课程准备必要的有机化学基础知识。在教学中应尽可能结合生物系的需要,介绍有关的物质和反应,并兼顾现代有机化学新成就:同时还要注意培养学生辩证唯物主义思想、理论联系实际、实事求是的科学态度和分析问题、解决问题的能力。 要求 1、掌握重要有机化学的命名方法,构造异构现象和顺、反异构现象。 2、掌握各类有机化合物的基本结构及其典型性质。熟悉取代反应、加成反应、聚合反应、缩合反应、氧化、还原反应。了解游离基反应、亲电加成反应、亲电取代反应、亲核加成反应的反应历程。 3、初步掌握旋光异构现象。了解外消旋化和内消旋化。外消旋化的拆分、构象、共轭效应和诱导效应。 4、掌握糖、油脂、类脂、重要杂环母体的结构、组成利性质。 5、萜类、甾类化合物利维生素只作——般了解。

6、每章每节都留有一定的习题作业。在可能的情况下安排一些习题课。 二、课程内容和建议学时分配 第一章绪论(1学时) 1-1 有机化学研究对象与任务 1-2 化学键与分子结构 1-3 共价键的键参数 键长、键角、键能、键的极性。 1-4 分子间的力 1-5 有机化合物的一般特点 1-6 有机反应的基本类型 1-7 研究有机化学的方法 1-8 有机化合物的分类 第二章烷烃(3学时) 2-1烷烃的同系列和同分异构 2-2烷烃的命名;普通命名法、系统命名法、基的概念。 2-3烷烃的结构;SP3杂化轨道、σ一键、键角、键长、键能 2-4烷烃的构象:乙烷、丁烷的构象。 2-5烷烃的性质:物理性质:熔点、沸点、比重、溶解度、化学性质:稳定性、氧化、热裂化、 2-6卤化反应(均裂、异裂、游离反应历程)。天然气和石油。

有机化学考试大纲

《有机化学》考试大纲 (201409修改) 一、考试目的 有机化学是一门研究有机物的组成、结构、性质、合成以及与此相关的理论、规律的科学。通过考试,使同学们系统地掌握有机化学的基本概念、基本理论,熟练掌握有机化合物分子结构与性质之间的关系,有机化合物的合成及相互转化的方法和规律,具有基本科学的思维方法和理论联系实际独立分析问题解决问题的能力。 二、考试内容 第一章绪论 1.1有机化合物和有机化学 有机化合物的定义 1.2 有机化合物的特征 1.3 分子结构和结构式 短线式、缩简式、键线式 1.4 共价键 1.4.1 共价键的形成 Lewis 结构式、价键理论、轨道杂化(sp、sp2、sp3 杂化) 1.4.2 共价键的属性 键长、键能、键角、键的极性、诱导效应 1.4.3 共价键的断裂和有机反应的类型 均裂(产生自由基)、异裂(形成正、负离子)、自由基反应、离子型反应 1.5 分子间的相互作用力 偶极-偶极相互作用、范德华力、氢键 1.6 酸碱的概念 1.6.1 Br? nsted 酸碱理论 Br? nsted 酸、Br? nsted 碱、共轭酸碱 1.6.2 Lewis 酸碱理论 Lewis 酸、Lewis 碱 1.7 有机化合物的分类

1.7.1 按碳架分类 脂肪族化合物、脂环族化合物、杂环化合物 1.7.2 按官能团分类 官能团 第二章饱和烃:烷烃和环烷烃 烃、脂肪烃、脂环烃、饱和烃 2.1烷烃和环烷烃的通式和构造异构 烷烃:CnH2n+2 环烷烃:CnH2n 构造异构体 2.2 烷烃和环烷烃的命名 伯、仲、叔、季碳原子;伯、仲、叔氢原子;烷基、环烷基烷烃的命名、单环环烃的命名 2.3烷烃和环烷烃的结构 2.3.1 σ键的形成及其特征 2.3.2 环烷烃的结构与环的稳定性 角张力 2.5 烷烃和环烷烃的物理性质 2.6 烷烃和环烷烃的化学性质 2.6.1 自由基取代反应 卤化反应、自由基的稳定性次序、卤素的活性次序 2.6.2 氧化反应 2.6.5 小环环烷烃的加成反应 加氢、加溴、加溴化氢 第三章不饱和烃: 烯烃和炔烃 3.1烯烃和炔烃的结构 碳碳双键的组成、碳碳叁键的组成、π键的特性 3.2烯烃和炔烃的同分异构

湘潭大学 化学学院 有机化学考研大纲

716《有机化学》考试大纲 (一)、考试目的 考核学生对《有机化学》的基本原理、基本理论及有机化合物性质等的掌握程度与运用能力,属水平考试。 (三)、考试的内容和要求 一、有机化合物的命名 各类链状和环状有机化合物的命名,一般顺反异构体的命名,含1-3个手性碳原子的分子的命名,单官能团和多官能团化合物的命名,杂环化合物的命名,包括立体结构的命名。 1. 命名原则:习惯命名法,衍生物命名法,系统命名法,次序规则,几何异构体的命名(包括顺/反命名法和Z/E命名法),旋光异构体的命名(R/S命名法和D/L命名法; 2. 正、异、新、伯、仲、叔、季等词头的涵义; 3. 常见有机化合物的名称(包括俗名、系统名)与结构; 4. 根据所给出的有机化合物的名称(或英文缩写)写出相应的结构式,以及由所给出的结构写出相应的有机化合物的名称。 二、有机化合物的结构 1. 构造异构,构型异构,构象异构,官能团异构、位置异构、互变异构、顺反异构、对映异构,环状化合物的立体异构,不含手性碳原子化合物的对映异构等概念; 2.环己烷的船式和椅式构象,环己烷椅式构象的a键和e键及其性质; 3.外消旋体,内消旋体,非对映异构,分子手性,更迭对称轴S4,旋光性,传荷络合物; 4. 透视式,Newman投影式,Fischer投影式,共振式; 5. 定域键和离域键,电子效应(诱导效应,共轭效应,超共轭效应),共振论,杂化轨道,分子轨道,前线轨道理论,空间效应,小环化合物的张力和分子的稳定性,醛酮水合物的稳定性,羧酸衍生物的水解反应的活性,α-氢的活泼性; 6. 碳原子杂化状态(sp3,sp2,sp)与成键的键长、键角、键能,离子(碳正离子、碳负离子)和自由基的稳定性; 7. 芳香性的判别与非苯芳烃(4n+2规则); 8. 烯烃、炔烃异构体的相对稳定性,多环芳烃的相对稳定性; 9. 正碳离子、负碳离子、自由基、卡宾和乃春的结构和稳定性; 10. 运用有关理论解释和判断化合物的相关性质。 如炔、醇、酚、羧酸、β-二羰基化合物中亚甲基氢的酸性强弱,胺和其他含N化合物的碱性强弱,α-氢原子活泼性,1,3-丁二烯的亲电加成,一元取代苯和萘的定位规则、顺反异构体和环状化合物的相对稳定性,环己烷的一元和二元取代物两种异构体的相对稳定性。 三、有机化合物的性质 分子内与分子之间的作用,共振能,键离解能,非键张力,Baeyer张力,跨环张力,分子之间的色散力(范德华力),分子内与分子间的氢键; 各类有机化合物的性质:反应热、生成热、氢化热、燃烧热,变旋现象,偶极矩,酸性,碱性,外消旋体、内消旋体、对映体的物理性质; 各类有机化合物的主要化学反应:取代、加成、聚合、消除、氧化、还原、重排、重氮化、脱水、脱羧、开环、关环等; 各类化学反应的规律: 1. 不对称烯烃加成的Markovnikov规律、反Markovnikov规律、过氧化物效应; 2. 消除反应的Saytzeff规则,季铵碱的Hofmann热消除及Hofmann规律(反Saytzeff 规则); 3. 频哪醇重排及其规律;

有机化学课程考试大纲

《有机化学》课程考试大纲 (四年制本科. 试行) 课程编号:03021105 课程性质:专业必修课 适用专业:应用化学 开设学期:第三、四学期 考试方式:闭卷笔试 一、课程考核目的 促进学生认真复习巩固所学的知识,较系统地获得有机化学的基本理论、基本知识、基本技能及学习有机化学的基本思想和方法;在创造性思维、了解自然科学规律、发现问题和解决问题的能力方面获得初步的训练,使学生在本科阶段受到有机化学基本理论、基本知识和基本技能的系统培养,为培养高起点、厚基础、宽口径、高素质和能适应未来发展需要的专业人才打好基础,并满足目前硕士有机化学课程入学考试的要求。 二、教学时数 本课程总学时为144(36周,周课时4),其中课堂教学128学时,课堂讨论8学时,考核8学时。 三、教材与主要参考书 教材 1、曾昭琼主编,《有机化学》(第三版),高等教育出版社,1993年 主要参考书 1、邢其毅主编,《基础有机化学》(第二版),高等教育出版社,1993年

2、莫里森等编,《有机化学》,科学出版社,1983年 3、胡宏文主编,《有机化学》(第二版),高等教育出版社,1990年 四、考核知识点与考核目标 本考试大纲根据上饶师范学院《有机化学》课程教学大纲的教学要求,以四年制本科人才培养规格为目标,按照有机化学学科的理论知识体系,提出了考核的知识点和考核的目标。考核目标分为三个层次;了解、理解(或熟悉)、掌握(或会、能),三个层次依次提高。第三学期期中考试考核内容 第一章绪论 考核知识点 1、有机物和有机化学:有机化学发展简史、有机化合物的特点、有机化合物的分类; 2、有机化合物的结构理论:共价键理论、分子轨道理论、共价键的基本属性、共价键的极性和偶极矩、碳原子轨道的杂化(SP 3、SP2、SP)、有机化合物分子中的共价键的形成和断裂方式——有机反应类型(有机化合物分子中的共价键的形成、有机化合物分子中的共价键断裂方式、过渡状态和中间体); 3、有机化学中的酸碱概念; 4、研究有机化合物的一般步骤:分离提纯、检验纯度、实验式和分子式的确定(元素定性分析、元素定量分析、实验式的计算、分子式的确定)、构造式的确定。 考核要求 1、了解有机化学的发展简史以及有机化合物和有机化学等概念的涵义; 2、掌握有机化合物的特性,并能从结构上加以解释; 3、理解有机化合物按碳骨架和按官能团分类的两种方法,掌握官能团概念的涵义以及一些官能团的名称,并能根据官能团判断有机化合物所属类别;

天津大学2018年《718有机化学》考研大纲

天津大学2018年《718有机化学》考研大纲 一、考试的总体要求 "有机化学"入学考试是为招收化学类硕士生而实施的选拔性考试。其指导思想是有利于选拔具有扎实的有机基础理论知识和具备一定实验技能的高素质人才。要求考生能够系统地掌握有机化学的基本知识和有机化学实验的基本操作以及具备运用所学的知识分析问题和解决问题的能力。 二、考试的内容及比例 1.有机化合物的命名、顺反及对映异构体命名、个别重要化合物的俗名和英文缩写8~ 10% 2.有机化合物的结构、共振杂化体及芳香性,同分异构与构象。4-6% 3.诱导效应、共轭效应、超共轭效应、空间效应、小环张力效应、邻基效应、氢键的概念及上述效应对化合物物理与化学性质的影响。4-6% 4.主要官能团(烯键、炔键、卤素、硝基、氨基、羟基、醚键、醛基、酮羰基、羧基、酯基、卤甲酰基、氨甲酰基、氰基、磺酸基等)的化学性质及他们之间相互转化的规律。 5.烷烃、脂环烃、烯烃、炔烃、卤代烃、醇、酚、醚、醛、酮、不饱和醛酮、羧酸、羧酸及其衍生物、羟基酸、羟基酸、丙二酸酯、β-丙酮酸酯、氨基酸、硝基化合物、胺、腈、偶氮化合物、磺酸、简单杂环化合物、单糖、元素(Mg、Zn、Cu、Li)有机化合物等的制备、分离、鉴定、物理性质、化学性质及在合成上的应用。30-35% 6.常见有机化合物的波谱(红外)、核磁) 7.饱和碳原子上的自由基取代,亲核取代,芳环上的亲电与亲核取代,碳碳重键的亲电、自由基及亲核加成,消除反应,聚合反应,氧化反应(烷烃、烯烃、炔烃、醇、醛、芳烃侧链的氧化脂环烃、烯炔臭氧化及Cannizzaro反应),还原反应(不饱和烃、芳烃、醛、酮、羧酸、羧酸衍生物、硝基化合物、腈的氢化还原及选择性还原反应),缩合反应(羟醛缩合、Claisen缩合、Claisen-Schmidt缩合、Perkin缩合),降级反应(Hofmann降解,脱羧),重氮化反应,偶合反应,重排反应(Wagner-Meerwein重排、烯丙位重排、频那醇重排、Beckmann重排、Hofmann重排)的历程及在有机合成中的应用。20-25%8.碳正离子、碳负离子、自由基、苯炔的生成与稳定性及其有关反应的规律。能够从中间体稳定性来判断产物结构。6-8% 9.有机化学实验中的基本操作及基本合成实验操作及产物的后处理。8-12% 三、考试的题型及比例 1.化合物的命名或写出结构式6-10%

有机化学考试大纲doc - 药学与生物工程学院

《有机化学》 前言 一、指导思想与大纲依据 1、指导思想 为了正确、客观、真实地选拔出高等工科院校生物专业和化工专业优秀本科毕业生攻读全日制生物医学工程领域工程硕士学位研究生学习,保障全日制生物医学工程领域工程硕士学位研究生入学质量,提高有机化学研究生教学质量,促进有机化学教学、研究的发展,采用标准化考试对考生进行有机化学知识水平测试。 2、大纲依据 主要教材名称、作者、出版社: (1)汪小兰主编,有机化学(第四版)高等教育出版社,2005 二、考试对象 参加攻读全日制生物医学工程领域工程硕士学位研究生入学考试的考生。 三、考试目标及题型 1、本考试是全日制生物医学工程领域工程硕士生物医用材料、环境医学工程、疾病诊 断、治疗关键技术、新药创制工程等方向硕士研究生入学考试。 2、考试目标分为:A、认识与记忆;B、理解与判断;C、掌握与应用;D、分析与综合四个 由低到高层次。 A、认识与记忆 1)、对有机化学中的基本概念、人名反应的重现与复述。 2)、对有机化学基本理论,基本反应规律的重现与复述。 3)、对有机化学的反应机理重现与复述。 4)、对有机化学的实验基础及有机化学的发展史实了解。 B、理解与判断 1)、准确理解有机化学的基本概念、基本理论 2)、理解有机化学中的重要反应机理 3)、理解有机化学中的基本原理 4)、理解有机化合物的测定方法 C、掌握与应用 1)、掌握有机化学基本概念、基本理论、并能解决给定条件下的有机化学问题 2)、熟练运用有机化学的基本反应 3)、能解释有机反应机理 4)、能进行有机合成设计 D、分析与综合 1)、从有机化学基本原理出发,运用演绎、归纳等方法分析、论证具体问题。 2)、能应用有机化学各部分知识间的内在联系,用于解决某些问题。 四、出题方式、考试方式、考试所需时间、改卷方式 出题方式:人工命题 考试方式:闭卷考试 考试所需时间:180分钟 改卷方式:密封改卷 五、考试内容 第一章绪论

865有机化学考试大纲

865有机化学考试大纲 一、考试的内容 1.有机化合物的命名、顺反及对映异构体命名、个别重要化合物的俗名和英文缩写。 2.有机化合物的结构、共振杂化体及芳香性,同分异构与构象。 3.诱导效应、共轭效应、超共轭效应、空间效应、小环张力效应、邻基效应、氢键的概念及上述效应对化合物物理与化学性质的影响。 4.主要官能团(烯键、炔键、卤素、硝基、氨基、羟基、醚键、醛基、酮羰基、羧基、酯基、氰基、磺酸基等)的化学性质及他们之间相互转化的规律。 5.烷烃、脂环烃、烯烃、炔烃、卤代烃、醇、酚、醚、醛、酮、不饱和醛酮、羧酸、羧酸及其衍生物、丙二酸酯、β-丙酮酸酯、氨基酸、硝基化合物、胺、腈、偶氮化合物、磺酸、简单杂环化合物、单糖等的制备、分离、鉴定、物理性质、化学性质及在合成上的应用。 6.常见有机化合物的波谱(红外、核磁) 7.饱和碳原子上的自由基取代,亲核取代,芳环上的亲电与亲核取代,碳碳重键的亲电、自由基及亲核加成,消除反应,氧化反应(烷烃、烯烃、炔烃、醇、醛、芳烃侧链的氧化、烯炔臭氧化及Cannizzaro反应),还原反应(不饱和烃、芳烃、醛、酮、羧酸、羧酸衍生物、硝基化合物、腈的氢化还原及选择性还原反应),缩合反应(羟醛缩合、Claisen缩合、Caisen-Schmidt缩合、Perkin缩合),降级反应(Hofmann 降解,脱羧),重氮化反应,偶合反应,重排反应(频那醇重排、Beckmann重排、Hofmann 重排)的历程及在有机合成中的应用。 8.碳正离子、碳负离子、自由基、苯炔的生成与稳定性及其有关反应的规律。能够从中间体稳定性来判断产物结构。 二、考试的题型及比例 1.化合物的命名或写出结构式6~10% 2.完成反应(由反应物、条件和产物之H写出条件、产物或反应物之一)25-30% 3.选择题(涉及中间体的稳定性、芳香性、芳环亲电取代反应定位规则、有机反应中的电子效应与空间效应、构象与构象分析、官能团的鉴定等)10~12% 4.反应历程:典型反应的历程6~10%

《有机化学》研究生入学考试大纲

《有机化学》研究生入学考试大纲 考查总目标 《有机化学》考试内容要求考生理解有机化学的基本思想和方法,系统掌握有机化学的基本知识、基础理论和基本方法,并能运用相关的理论和化学的科学思维方法分析、解决实际问题。 二、考试形式与试卷结构 (一)试卷成绩及考试时间 本试卷满分150分,考试时间为180分钟。 (二)答题方式 答题方式为闭卷、笔试。 (三)试卷内容结构 有机化学:150分 (四)试卷题型结构 选择题 填空题 完成方程式 简答题 合成题 结构推断题 三、《有机化学》考查范围 (一)考查目标 1、掌握近代有机化学的基本理论,具备必要的基本知识和一定的基本技能,理 解有机化学的基本思想和方法,了解本学科的科学新成就。 2、掌握常见有机化合物的组成、结构、合成、物理性质、化学性质及其相互转 化规律,运用有机化学原理、方法解决有关有机化合物的基本知识和基本问题。 (二)考核要求 第一章烷烃 1、了解烷烃的氧化、热裂、异构化反应及其用途,理解原子轨道杂化理论;

2、掌握烷烃的命名原则,σ键的结构特点及特性,构象式(纽曼式或透视式)的写法; 3、烷烃卤化反应的自由基反应机理以及各类自由基的相对稳定性。 第二章单烯烃 1、了解烯烃的来源及其重要用途; 2、理解SP2杂化的特点,形成π键的条件以及π键的特性; 3、掌握烯烃的命名法、次序规则的要点及Z / E命名法; 4、掌握烯烃的化学性质及应用,烯烃的亲电加成反应历程。 第三章炔烃和二烯烃 1、了解炔烃和共轭二烯烃的的制法及应用; 2、理解SP杂化的特点,共轭效应及其相对强弱; 3、掌握炔烃和共轭二烯烃的结构及化学性质。 第四章脂环烃 1、了解脂环烃的制法,理解环烷烃的结构稳定性及张力学说; 2、掌握脂环烃的命名方法,小环烷烃的性质,环己烷及一取代、二取代环己烷的构象。 第五章对映异构 1、理解对映异构的一些基本概念; 2、掌握Fischer投影式的书写方法,掌握构型的R、S标记法,掌握判断分子手性的方法。 第六章芳烃 1、掌握芳香烃的命名; 2、理解苯的结构,苯及其同系物的化学性质及亲电取代反应机理; 3、掌握取代基的定位规律及其应用; 4、掌握休克尔规则及芳香性的判断。 第七章卤代烃 1、理解卤代烃的结构与性质的关系; 2、掌握卤代烃的重要反应及其应用; 3、掌握亲核取代反应历程(S N 1和S N 2)及影响因素; 4、掌握卤代烃的制备方法和几种常见有机金属化合物的性质及应用。 第八章醇、酚、醚 1、掌握醇、酚、醚的主要制备方法及用途; 2、理解醇、酚的结构特点与化学性质的差异; 3、掌握醇、酚、醚的化学性质,消除反应历程(E1和E2)及影响因素。

上海交通大学有机化学考纲

有机化学大纲 一、教学目的和教学要求 有机化学是综合性大学化学系基础课之一,也是生物化学、药物化学、材料化学,化学工程、高分子化学、农业化学等学科的基础。通过有机化 学这门课程的学习,要使学生达到如下要求: 掌握各官能团结构、性质、制备及其相互转换和有机化学基本原理组成。涉及的官能团有:烷、烯、炔、卤代烃、醇、酚、醚、醛、酮、醌、 羧酸、羧酸衍生物、胺、硝基化合物、杂环、氨基酸、碳水化合物等;涉 及的基本原理有:立体化学、结构解析、自由基取代、亲电加成、亲电取 代、亲核加成和亲核取代等机理初步。 通过基础知识部分的学习,要求学生对有机化学学科有一个系统的认识,并了解其在化学、化工、环境、材料、能源、生命、医药、农业等学 科中的根基地位及其相互的关系。 二、教学内容 (一)、结构与性质 1.了解有机化学的发展史以及有机化学与生命科学的关系; 2.有机分子的结构:共价键、碳原子的特性; 3.有机化合物分子的表示法:实验式、结构式、投影式; 4.有机化合物中的共价键:碳原子的杂化轨道、σ键和π键; 5.共价键的属性;键长、键角、键能、极性和极化度; 6.有机化合物结构和物理性质的关系,分子间作用力对溶解度、沸点、 熔点、比重的影响。 (二)、饱和脂肪烃 1.烷烃的结构:SP3杂化;同系列;烷基的概念;同分异构现象;伯、 仲、叔、季碳原子的概念;烷烃分子的构象:Newmann投影式,重叠 式与交叉式构象及能垒。 2.烷烃的命名:普通命名法及系统命名法; 3.烷烃的物理性质; 4.烷烃的化学性质:自由基取代反应游离基取代反应历程(均裂反应、 链锁反应的概念及能量曲线、过渡态及活化能) 5.氧化反应及热化学方程式; 6.烷烃的来源和用途; 7.环烷烃的分类和命名(单环烷烃、螺环和桥环化合物); 8.环烷烃的结构,张力学说; 9.环烷烃的化学性质:开环反应、取代反应 10.环烷烃的构象:环己烷的椅式和船式构象;直立键、平伏键;优势构 象;纽曼投影式; 11.构象分析:顺-十氢萘、反-十氢萘;顺、反-取代环己烷的稳定性。 (三)、不饱和脂肪烃 1.烯烃的结构:SP2杂化、异构现象(结构异构和位置异构);

中南大学有机化学考纲

中南大学硕士研究生“有机化学”考试大纲 本考试大纲由化学化工学院学院教授委员会于2011年7月7日通过。 I.考试性质 全国硕士研究生入学考试是为高等学校招收硕士研究生而设置的。有机化学属我校自行命题的考试。它的评价标准是高等学校优秀毕业生能达到的及格或及格以上水平,以保证被录取者具有较扎实的有机化学基础知识。 II.考查目标 有机化学是化学的重要分支,是许多学科专业的基础理论课程,它的内容丰富,有机化学考试在考查基本知识、基本理论的基础上,注重考查考生灵活运用这些基础知识分析和解决实际问题的能力。考生应能: 1.掌握各类有机化合物的命名法,有机化合物的各类异构现象,特别是立体异构。 2.掌握重要的有机化学反应:如取代、加成、氧化、还原、酯化、酰化、消除、缩合、脱羧、偶联、重排、周环化等反应,包括一些重要的人名反应。 3.掌握自由基取代、亲电取代、亲核取代、自由基加成、亲电加成、亲核加成反应机理和一些缩合、降解反应的机理。 4.能运用电子效应和空间效应,分析和理解结构与性质的关系。 5.熟悉各类化合物的制备,并能运用基本有机反应和理论,完成有机合成反应的设计、反应现象和机理的解释以及推断有机化合物的结构等。 6.熟悉基本杂环、常见糖类及氨基酸的结构和化学性质。 7.熟悉红外光谱、核磁共振谱的基本原理及其在测定有机化合物结构中的应用。8.熟悉有机化合物合成、分离纯化的基本原理、基本操作和基本方法。 Ⅲ.考试形式和试卷结构 1.试卷满分及考试时间 本试卷满分为150分,考试时间为180分钟 2.答题方式 答题方式为闭卷,笔试。 3.试卷内容结构 有机化学基本知识与基本理论约35% 基本有机反应约20% 有机合成约15% 有机反应机理约10% 推断有机化合物结构(含波谱分析)约10% 有机化学实验约10% Ⅳ.试卷题型结构 选择题、填空(如命名和完成有机反应)、问答题、有机合成、反应机理、推断结构、实验等 Ⅴ.考查内容

华中农业大学856《有机化学》考研大纲

华中农业大学856《有机化学》考研大纲 一、要求掌握的基本内容 要求考生熟悉有机化合物的分类和命名;掌握有机化合物的结构特点和基本理化性质,包括杂化轨道理论和前线轨道概念,烷烃、烯烃、炔烃、芳香烃、醇酚醚、醛酮醌、羧酸及其衍生物、胺、杂环化合物、糖类、氨基酸等化合物的结构和基本理化性质以及烷烃和环烷烃的构象、手性化合物的立体化学;掌握常见有机化学反应(取代、加成、消除、还原、氧化反应等)及其机理(亲电加成、亲电取代、亲核加成、亲核取代、消除等反应机理);掌握有机化合物结构分析原理和方法,熟悉羟基、羰基、氨基等各类官能团的波谱数据,能够运用特征波谱数据推断官能团,解析图谱;熟练运用有机化学基础知识,指导完成常见的有机合成路线的设计与实施。 二、试卷满分及考试时间 试卷满分为150分,考试时间为180分钟。 三、答题方式 答题方式为闭卷、笔试。 四、试卷题型结构 单选题、命名写结构式、完成反应式约70分 结构式推断题、鉴别题、合成题、机理推断题、综合题约80分 五、课程考试大纲 1 基础知识 考试内容:有机化合物结构特点、有机化学物分类。 考试要求:了解有机化学发展史;了解有机化合物的一般结构特点和性质特点;掌握有机化合物的一般分类方法。 2 烷烃 考试内容:烷烃命名、烷烃构象、烷烃取代反应的机理。 考试要求:;掌握烷烃命名规则与性质;理解烷烃构象分析;理解烷烃取代反应的机理。 3 环烷烃 考试内容:环烷烃的结构与构象、环烷烃命名、小环烷烃的化学反应。 考试要求:;理解环烷烃的结构与构象;掌握各类环烷烃命名方法;掌握小环的特殊性质。 4 对映异构 考试内容:对称因素判断、手性分子构型的判断及标记方法。 考试要求:掌握物质手性的判断方法;掌握手性分子构型标记方法;了解无手性碳的不对称物质结构。 5 卤代烃 考试内容:卤代烃的结构及命名、亲核取代反应及机理、消除反应及机理。 考试要求:掌握卤代烃亲核取代与消除反应及其机理;了解影响卤代烃反应的主要因素。 6 烯烃 考试内容:烯烃的结构与命名、烯烃亲电加成等反应、亲电加成反应机理。 考试要求:;掌握烯烃的命名方法;掌握烯烃亲电加成反应与氧化反应等性质;掌握亲电加成机理;了解烯烃的其它反应。

最新956基础化学考试大纲汇总

956基础化学考试大 纲

956基础化学考试大纲 《基础化学》包括无机化学,分析化学、有机化学和物理化学,是高等院校化学化工类专业重要的基础课程。要求学生能熟练掌握这四门化学课程的基本原理和应用,掌握基本实验原理,知识及基本实验操作。 无机化学部分 1. 原子结构与元素周期系 氢原子光谱、能级和量子化的概念。 核外电子运动状态,微观粒子的波粒二象性,微观粒子波的统计解释,核外电子运动状态的近代描述,薛定谔方程(列出公式并初步了解其意义),四个量子数。 波函数和原子轨道,波函数的角度分布图,概率密度和电子云,电子云的径向分布图,电子云的角度分布图。 多电子能级,近似能级图,能级交错,原子轨道能级与原子序数的关系,屏蔽效应,钻穿效应,泡利不相容原理,能量最低原理,洪特规则,元素原子的核外电子排布与元素周期系。 元素的性质与原子结构的关系,影响元素金属性和非金属性的因素,原子参数:有效核电荷、原子半径、电离能、电子亲和能、电负性及氧化态。 2. 分子结构 化学键及其类型:离子键、共价键。 价键理论的基本要点。原子轨道的重叠。共价键的饱和性和方向性,σ键及π键,键参数:键长、键角、键能和键矩。 杂化轨道理论的基本要点。Sp、sp2、sp3杂化轨道类型与分子几何构型的关系,不等性杂化。 分子轨道理论的基本要点。分子轨道的形成,成键分子轨道和反键分子轨道,原子轨道的组合,同核双原子分子轨道能级图,键级、顺磁性和反磁性。 价层电子对互斥理论。 分子偶极矩,极性分子和非极性分子。分子间力:取向力、诱导力和色散力,氢键,分子间力和氢键对物质性质的影响。 3. 晶体结构 晶格的概念,晶体的类型,离子晶体,晶格能的概念与计算,离子极化的概念,离子极化对物质结构和性质的影响。 分子晶体,原子晶体,金属晶体,金属键理论(含能带理论),混合晶体。 4. 化学反应速率和化学平衡 化学热力学初步:状态和状态函数,热力学能,热和功,热力学第一定律,热化学,焓与焓变、熵与熵变、吉布斯函数变,盖斯定律及其有关计算,化学反应的方向及其判断。 化学反应速率概念及其表示方法,基元反应和非基元反应,影响化学反应速率的因素,化学反应速率理论:碰撞理论和过渡状态理论,活化能,反应速率方程,反应级数,阿仑尼乌斯公式。

华中农业大学《有机化学》考研大纲

华中农业大学《有机化学》考研大纲 一、要求掌握的基本内容 要求考生熟悉有机化合物的分类和命名;掌握有机化合物的结构特点和基本理化性质,包括杂化轨道理论和前线轨道概念,烷烃、烯烃、炔烃、芳香烃、醇酚醚、醛酮醌、羧酸及其衍生物、胺、杂环化合物、糖类、氨基酸等化合物的结构和基本理化性质以及烷烃和环烷烃的构象、手性化合物的立体化学;掌握常见有机化学反应(取代、加成、消除、还原、氧化反应等)及其机理(亲电加成、亲电取代、亲核加成、亲核取代、消除等反应机理);掌握有机化合物结构分析原理和方法,熟悉羟基、羰基、氨基等各类官能团的波谱数据,能够运用特征波谱数据推断官能团,解析图谱;熟练运用有机化学基础知识,指导完成常见的有机合成路线的设计与实施。 二、试卷满分及考试时间 试卷满分为150分,考试时间为180分钟。 三、答题方式 答题方式为闭卷、笔试。 四、试卷题型结构 单选题、命名写结构式、完成反应式约70分 结构式推断题、鉴别题、合成题、机理推断题、综合题约80分 五、课程考试大纲 1 基础知识 考试内容:有机化合物结构特点、有机化学物分类。 考试要求:了解有机化学发展史;了解有机化合物的一般结构特点和性质特点;掌握有机化合物的一般分类方法。 2 烷烃 考试内容:烷烃命名、烷烃构象、烷烃取代反应的机理。 考试要求:;掌握烷烃命名规则与性质;理解烷烃构象分析;理解烷烃取代反应的机理。 3 环烷烃 考试内容:环烷烃的结构与构象、环烷烃命名、小环烷烃的化学反应。 考试要求:;理解环烷烃的结构与构象;掌握各类环烷烃命名方法;掌握小环的特殊性质。 4 对映异构 考试内容:对称因素判断、手性分子构型的判断及标记方法。 考试要求:掌握物质手性的判断方法;掌握手性分子构型标记方法;了解无手性碳的不对称物质结构。 5 卤代烃 考试内容:卤代烃的结构及命名、亲核取代反应及机理、消除反应及机理。 考试要求:掌握卤代烃亲核取代与消除反应及其机理;了解影响卤代烃反应的主要因素。 6 烯烃 考试内容:烯烃的结构与命名、烯烃亲电加成等反应、亲电加成反应机理。 考试要求:;掌握烯烃的命名方法;掌握烯烃亲电加成反应与氧化反应等性质;掌握亲电加成机理;了解烯烃的其它反应。

硕士研究生入学考试――《有机化学》考试大纲.doc

硕士研究生入学考试――《有机化学》考试大纲 考试科目:有机化学 科目代码:863 适用专业:有机化学、应用化学、工业催化、环境科学、化学工程、化学工艺、生物化工、地球化学 参考书目:(1)王积涛等,《有机化学》,南开大学出版社,第二版; (2)邢其毅等《基础有机化学》(上、下册),高等教育出版社,第三版,2005; (3)张黯,《有机化学教程》高等教育出版社,1990年版。 考试内容要求 (一) 绪论 有机化合物与有机化学,有机化合物的特性。化学键与杂化轨道理论,化学键与分子性质的关系。Bronsted酸碱理论与Lewis酸碱理论。 (二) 烷烃 结构与命名,构造异构,碳原子和氢原子类型,乙烷与丁烷的构象,透视式,Newman 投影式,烷烃的物理性质,烷烃的来源。化学性质:①卤化反应及其自由基取代反应历程、自由基稳定性和自由基的结构;②氧化反应;③热裂反应及机理。 (三)烯烃 烯烃的结构(SP2杂化和π键、成键轨道和反键轨道),命名,构造异构,顺反异构与表示方法。物理性质。化学性质:1.加成反应:①亲电加成:加卤素(亲电试剂、亲电加成、亲电加成反应历程),加卤化氢(加成反应规则,诱导效应,碳正离子结构、稳定性和碳正离子的重排),加次卤酸,加硫酸,加水,硼氢化反应(选择性),烯烃的二聚;②催化氢化及烯烃的稳定性;③自由基加成:HBr过氧化物效应,自由基加成反应历程;④烯烃的自由基聚合反应(聚合物、单体、聚合度、聚合反应的类型及机理);2.双键的氧化反应;3.α-氢原子的反应:卤代(烯丙基自由基及p-π共轭效应)、氧化、。烯烃的来源、制法和鉴别。 (四) 炔烃和二烯烃 1.炔烃:SP杂化,命名,物理性质。化学性质:①加成反应:加氢、亲电加成(加卤素、加卤化素,加水) 亲核加成(加氰化氢,加醇);②氧化反应;③活泼氢反应;④聚合反应。炔烃的制备与鉴别。 2.二烯烃:分类和命名,键的离域,1,3-丁二烯的分子轨道与共轭效应(π-π、P-π、σ-π),共振论。共轭二烯烃的性质:①加成反应(1,4加成和1,2加成) ②双烯合成(Diels-Alder反应) ③聚合反应。共轭二烯的制备与鉴别 (五) 脂环烃

2019海南大学硕士研究生招生自命题科目845-有机化学 考试大纲

海南大学硕士研究生入学考试 《845-有机化学》考试大纲 一、考试性质 海南大学硕士研究生入学考试初试科目。 二、考试时间 180分钟。 三、考试方式与分值 闭卷、笔试。满分150分。 四、考试内容 第一章绪论 有机化合物与有机化学,有机化合物的特性。化学键与杂化轨道理 论,化学键与分子性质的关系。Bronsted酸碱理论与Lewis酸碱理 论。 第二章烷烃 结构与命名,构造异构,碳原子和氢原子类型,乙烷与丁烷的构象, 透视式,Newman投影式,烷烃的物理性质,烷烃的来源。化学性质: ①卤化反应及其自由基取代反应历程、自由基稳定性和自由基的结 构;②氧化反应;③热裂反应及机理。 第三章烯烃 烯烃的结构(SP2杂化和π键、成键轨道和反键轨道),命名,构造 异构,顺反异构与表示方法。物理性质。化学性质:1.加成反应: ①亲电加成:加卤素(亲电试剂、亲电加成、亲电加成反应历程), 加卤化氢(加成反应规则,诱导效应,碳正离子结构、稳定性和碳正 离子的重排),加次卤酸,加硫酸,加水,硼氢化反应(选择性), 烯烃的二聚;②催化氢化及烯烃的稳定性;③自由基加成:HBr过氧 化物效应,自由基加成反应历程;④烯烃的自由基聚合反应(聚合 物、单体、聚合度、聚合反应的类型及机理);2.双键的氧化反应;

3.α-氢原子的反应:卤代(烯丙基自由基及p-π共轭效应)、氧化、。 烯烃的来源、制法和鉴别。 第四章炔烃和二烯烃 第一节炔烃:SP杂化,命名,物理性质。化学性质:①加成反应:加氢、亲电加成(加卤素、加卤化素,加水)亲核加成(加氰化氢,加醇);②氧化反应;③活泼氢反应;④聚合反应。炔烃的制备与鉴别。 第二节二烯烃:分类和命名,键的离域,1,3-丁二烯的分子轨道与共轭效应(π-π、P-π、σ-π),共振论。共轭二烯烃的性质: ①加成反应(1,4加成和1,2加成)②双烯合成(Diels-Alder反应) ③聚合反应。共轭二烯的制备与鉴别 第五章脂环烃 脂环烃的分类、命名。环烷烃的结构与稳定性。环已烷及其衍生物的构象(椅式,船式,a键,e键,一元及多元取代环已烷的稳定构象)。环烷烃的化学性质:取代反应,加成反应,氧化反应,环烯烃和环二烯烃的反应。脂环烃的来源、制法、鉴别。 第六章芳香烃 苯的结构、命名,芳烃物理性质。化学性质:1.亲电取代反应:卤代、硝化、磺化、烷基化和酰基化、氯甲基化;2.加成反应:加氢、加氯;3.氧化反应:侧链氧化、苯环氧化;4.侧链取代;5.亲电取代反应历程,定位规则及活化作用,理论解释(电子效应空间效应共振论与分子轨道理论),双取代基定位规则及理论解释,定位规则的应用。联苯、稠环芳烃。萘的结构及化学性质。芳烃的来源、制法、鉴别。芳香结构(休克尔规则、非苯芳烃、富勒烯)。常见亲电试剂的分类。 第七章立体化学 异构体的分类与立体化学,偏振光、比旋光度、旋光异构体。分子的对称因素。含一个手性碳原子的化合物的旋光异构,外消旋体与外消旋化。含两个手性碳原子的化合物的旋光异构,对映体,非对映体,内消旋体。构型的确定、标记和表示方法。外消旋体的拆分。

完整版有机化学教学大纲

《有机化学》Ⅳ教学大纲 课程名称:有机化学Ⅳ,Organic ChemistryⅣ 课程号(代码):20321240-5 课程类别:基础课 学时:64 学分:4 教学目的及要求:有机化学是医学各专业的一门重要基础课,其主要任务是通过本课程的教学,使学生掌握有机化学的基础知识、基本理论及基本实验技能,提高分析问题和解决问题的能力,为生物化学、微生物学、免疫学等后期课程的学习打下基础。 本课程的要求如下:一掌握各类有机化合物的结构、命名法、主要理化性质、了解重要合成法及官能团的鉴别。二、正确理解现代化学键理论(原子轨道杂化、σ键、π键及大π键)、电性效应(诱导效应,共轭效应和场效应)、立体效应、共振论、典型的反应机理(亲电反应、亲核反应及游离基反应)及立体异体、构象分析等基本概念,并用来理解或解释有机化合物结构和性质的关系。 本课程适用于临床医学七、八*、五年制学生、卫生五年制、四年制本科学生,讲课64学时。其中划线内容为重点内容或基本要求。 教学内容: 第一章绪论(1学时) 有机化学中的化学键——共价键的形成及参数。有机化学反应的基本类型。有机化合物 和有机化学的概念。有机化合物的分类。 第二章烷烃(4学时) 第一节烷烃的结构和异构现象 3杂化)。σ键的形成及特点。烷烃的同分异构现象:碳链烷烃的结构——碳原子的SP 异构和构象异构。 第二节烷烃的命名 烷烃的通式和同系列,普通命名法:烷基、饱和碳原子及氢原子的类型。烷烃的系统命 名法、顺序规则。 第三节烷烃的性质 烷烃的化学性质:卤代反应及卤代反应机制;1o、2o、3o氢的活性。自由基的稳定性 顺序。 生物体内的自由基及自由基反应。 第三章烯烃、炔烃、二烯烃(7学时) 第一节烯烃和炔烃 2杂化和SPSP杂化。π键的形成及特点。烯烃和炔烃烯烃、炔烃的结构——碳原子的 的命名。顺反异构的概念,产生条件,顺反异构的命名法(顺反和Z、E构型标记法)。 烯烃和炔烃的化性:与亲电试剂加成、马氏规则、氧化反应。亲电加成反应机制。诱导 1 效应,碳正离子的种类及稳定性顺序。烯烃、炔烃的催化加氢。烯烃的自由基反应。端基炔

云南大学考研大纲619-化学(1)有机化学

云南大学《有机化学》考研考试大纲 适用专业:化学、应用化学、化学工程与工艺、制药工程等专业 试题总分:75分 答题时间:1.5小时 一、考试目的和要求 《有机化学》课程考试旨在了解和考查学生的有机化学基本知识以及运用有机化学知识分析和解决问题的能力。本课程要求学生较系统地掌握有机化学基本知识,熟悉有机化学基本理论,理解和掌握有机化合物的结构、性质及其相互转化的规律,了解基础有机化学实验基本技术,能够较熟练地解决有机化学的基本问题。 二、题型及分布 1、选择题(涉及基本概念、基本知识、基本理论、基本性质、基本规律等),约16分; 2、简答题(含命名与写结构式、鉴别题、写反应机理),约14分; 3、完成反应式(填空方式,包括中间产物、最终产物、试剂和重要反应条件,内容涉及基本反应),约21分; 4、推测结构(含波谱方法、化学方法及综合方法),约8分; 5、合成题,约16分。 难易分布:较易题型40%;中等题型40%;较难题型20% 三、考试范围(要求掌握和了解的各章内容) 第一章绪论 基本要求:1、了解有机化学的发展简史;2、掌握共价键理论及其在有机化学上的应用;3、了解研究有机物的一般方法及分类。 基本概念和内容:1、有机化学及其重要性;2、有机化合物的特性;3 有机化合物中的化学键--共价键:价键理论、杂化轨道、分子轨道理论、共振论、共价键的属性;4、研究有机化合物的一般方法;5、有机反应的类型、有机反应中间体;6、有机化合物的分类:根据碳的骨架分类、按官能团分类。 第二章烷烃

基本要求:1、掌握烷烃的同分异构现象及命名方法;2、掌握烷烃的结构与物理性质如熔点、沸点、溶解度等之间的关系;3、掌握烷烃的构象:透视式和纽曼投影式的写法及各构象之间的能量关系;4、掌握烷烃的化学性质及自由基取代反应历程及各类自由基的相对稳定性;5、了解烷烃的来源和用途。 基本概念及内容:轨道的杂化(sp3、sp2、sp杂化)、沸点、熔点、密度、波谱性质、构象异构、卤代反应、自由基、自由基历程、反应活性、反应选择性。1、烷烃的同系列、通式和同分异构现象;2、烷烃的命名:普通同命名法、系统命名法;3、烷烃的结构:碳原子的正四面体和sp3杂化、烷烃的构象;4、烷烃的物理性质:物质的状态、熔点和沸点;5、烷烃的反应:卤代反应、烷烃的燃烧—氧化、热解反应;6、烷烃的来源和用途。 第三章烯烃 基本要求:1、掌握烯烃的结构,双键的形成过程和π键的特征;2、掌握烯烃的同分异构、命名及次序规则;3、掌握烯烃的物理性质和化学性质;4、掌握烯烃的亲电加成反应历程、碳正离子的稳定性和Markovnikov规则,理解自由基加成反应历程;5、掌握烯烃的制备方法。 基本概念及内容:催化氢化、氢化热、亲电加成反应历程、Markovnikov规则、过氧化物效应、聚合反应、氧化反应、α-氢原子的反应。1、烯烃的结构; 2、烯烃的同分异构和命名; 3、烯烃的物理性质; 4、烯烃的反应:烯烃的加成反应、烯烃的取代反应-- α-氢原子的卤代;5 烯烃的来源。 第四章二烯烃和炔烃 基本要求:1、掌握二烯烃和炔烃的结构、命名及化学性质;2、掌握共轭二烯烃的1,2-加成和1,4-加成反应;3、掌握共轭体系及共轭效应;4、掌握炔烃的制备方法;5、理解速度控制和平衡控制的概念。 基本概念及内容:共轭效应(π,π-共轭、p-π共轭、σ-π超共轭、σ,p-超共轭)。 1、二烯烃的分类和命名; 2、共轭二烯烃的结构—共轭效应; 3、二烯烃的物理和反应:亲电加成反应(1,4-和1,2-加成)、狄尔斯-阿德尔(Diels-Alder)反应、聚合反应; 4、炔烃的结构、同分异构和命名; 5、炔烃的物理和反应:末端炔烃的酸性和炔化物的生成、加成反应、氧化反应、聚合反应; 6、炔烃的来源和制备。 第五章脂环烃

相关主题
文本预览
相关文档 最新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