云南大学考研大纲619-化学(1)有机化学
- 格式:doc
- 大小:455.50 KB
- 文档页数:7
《有机化学》考试大纲
一、考试的总体要求
有机化学理论:
掌握有机化学的根本理论:诱导效应、共轭效应、超共轭效应和立体效应;立体化学的根底知识和根底理论。
掌握重要类型的有机化合物的命名和同分异构现象,典型有机化合物结构和性能的关系,重要类型的有机化合物的物理性质及其变化规律。
掌握亲核取代、亲电取代、亲电加成、亲核加成、消除反响、自由基取代等反响机理,碳正离子、碳自由基、碳负离子等活性中间体及其在有机反响中的作用。
掌握各类有机化合物的化学性质、制备及其相互转变的条件和规律,掌握常见官能团特征化学鉴别方法,掌握特性官能团转换的常用方法,了解逆向合成分析的根本要点及其在有机合成中的应用。
了解红外吸收光谱、核磁共振谱、质谱根本原理,进行谱图解析。
根本实验技术:
掌握蒸馏、分馏、水蒸气蒸馏、减压蒸馏、萃取、枯燥、重结晶等根本技术及应用;能够解答常见的实验问题
二、试题类型及比例
1.命名与写结构式,约20分;
2.完成反响式〔包括中间产物、最终产物、试剂和重要反响条件〕,约30分;
3.综合题〔填空、选择或排序,涉及根本概念、理论、性质等〕,约30分;4.鉴别或别离,约10分;
5.合成题,约20分
6.机理题,约10分;
7.结构推导,约20分
8.实验题〔包括作图、答复下列问题等〕,约10分
三、主要参考教材
1. 《有机化学》〔第四版〕,高鸿宾主编,高等教育出版社
2. 《有机化学实验》王莉贤主编 XX大学出版社。
硕士研究生入学考试大纲课程名称:无机化学一、考试的总体要求掌握无机化学的基本概念和基本原理;掌握对一般无机化学问题进行理论分析和计算。
二、考试内容及复习范围物质结构基础一、原子结构与元素周期系了解波函数的空间图象,掌握四个量子数,原子核外电子排布,元素基本性质的周期性变化规律。
二、分子结构掌握共价键的本质、原理和特点,价层电子对互斥理论,杂化轨道理论,分子轨道理论,分子间力的特征及类型,理解共轭大п键。
三、晶体结构了解晶胞的概念及14种布拉维点阵,理解离子的特征、离子键、晶格能、离子晶体基本类型,掌握离子极化对物质结构和性质的影响。
了解原子晶体及分子晶体。
四、配合物掌握配合物的基本概念,几何异构和对映异构的概念,配合物的价键理论及晶体场理论。
化学热力学与化学动力学初步一、化学热力学基础掌握热力学基本概念及其重要状态函数,掌握热力学相关计算。
二、化学平衡常数掌握标准平衡常数的概念,Kθ与△r G mθ的关系,多重平衡规则,浓度、压力、温度对化学平衡的影响,与化学平衡相关的计算。
三、化学动力学基础理解过渡态理论,掌握浓度对化学反应速率的影响及相关计算,温度对化学反应速率的影响及相关计算,催化剂对化学反应速率的影响。
水溶液化学原理一、水溶液掌握非电解质稀溶液依数性的变化规律和计算。
二、酸碱平衡了解酸碱理论的发展,掌握一元弱酸(碱)、多元弱酸(碱)氢(氢氧根)离子浓度的计算,掌握同离子效应及缓冲溶液相关计算。
三、沉淀平衡理解沉淀溶解平衡中溶度积和溶解度的关系,掌握溶度积规则及相关计算。
四、电化学基础掌握氧化还原反应的基本概念,氧化还原反应方程式的配平,原电池及其符号书写,标准电极电势的意义及应用,能斯特方程及元素电势图相关计算。
了解电解,化学电池。
五、配位平衡了解中心原子和配体对配合物稳定性的影响,掌握与配位平衡相关的计算。
元素化学之一:非金属一、卤素了解卤素通性,掌握卤素单质及其化合物的结构、性质、制备和用途,一般了解卤化物,卤素互化物,卤素氧化物。
硕士研究生(有机化学专业初试)入学考试大纲第一篇:硕士研究生(有机化学专业初试)入学考试大纲硕士研究生(有机化学专业初试)入学考试大纲课程名称:化学基础一、考试的总体要求1、掌握无机化学的基本概念和基本原理;掌握对一般无机化学问题进行理论分析和计算。
2、掌握分析化学中各类分析方法的特点、应用范围及局限性,正确处理分析数据与信息,并具有选择分析化学方法、正确判断和表达分析结果的能力。
3、掌握物理化学课程中重要的基本概念与基本原理并掌握其含义及适用范围。
掌握物理化学的公式应用及应用条件,概念要明确,计算题要求思路正确,步骤简明。
二、考试内容及复习范围无机、分析化学部分1.物质结构简介1)了解微观粒子运动的特殊性:能量的量子化、波粒二象性。
2)了解原子轨道、波函数、概率、概率密度、电子云的概念,了解原子轨道和电子云的角度分布特征。
重点掌握描述电子运动状态的四个量子数(n、l、m、ms)的物理意义、取值规律和合理组合。
3)根据电子排布的三个原则和能级组概念,掌握多电子原子核外电子排布规律,并根据电子排布的价电子构型,判断元素在周期表中的位置(周期、族、区)及有关性质。
4)了解电离能、电子亲和能和电负性等概念及其一般递变规律。
5)了解离子键、共价键的理论要点。
重点掌握杂化轨道理论与分子空间构型及分子极性的关系。
6)了解分子间力和氢键的性质。
7)熟悉和掌握晶体的内部结构和基本类型,以及离子键和离子晶体,金属键和金属晶体。
2.滴定分析概述1)了解有关误差的几个基本概念:系统误差、随机误差、准确度、精密度等。
2)了解误差的来源、特点、消除及减免、提高测定准确度的措施和方法,掌握各种误差的计算(绝对误差、相对误差、绝对偏差、相对偏差、平均偏差、相对平均偏差、标准偏差、变动系数)。
3)掌握有效数字及运算规则,了解置信区间与置信度的概念及计算。
4)掌握可疑值的取舍方法(Q检验法、G检验法)。
了解显著性检验方法(F检验法、t检验法)。
《有机化学》研究生入学考试大纲考查总目标《有机化学》考试内容要求考生理解有机化学的基本思想和方法,系统掌握有机化学的基本知识、基础理论和基本方法,并能运用相关的理论和化学的科学思维方法分析、解决实际问题。
二、考试形式与试卷结构(一)试卷成绩及考试时间本试卷满分150分,考试时间为180分钟。
(二)答题方式答题方式为闭卷、笔试。
(三)试卷内容结构有机化学:150分(四)试卷题型结构选择题填空题完成方程式简答题合成题结构推断题三、《有机化学》考查范围(一)考查目标1、掌握近代有机化学的基本理论,具备必要的基本知识和一定的基本技能,理解有机化学的基本思想和方法,了解本学科的科学新成就。
2、掌握常见有机化合物的组成、结构、合成、物理性质、化学性质及其相互转化规律,运用有机化学原理、方法解决有关有机化合物的基本知识和基本问题。
(二)考核要求第一章烷烃1、了解烷烃的氧化、热裂、异构化反应及其用途,理解原子轨道杂化理论;2、掌握烷烃的命名原则,σ键的结构特点及特性,构象式(纽曼式或透视式)的写法;3、烷烃卤化反应的自由基反应机理以及各类自由基的相对稳定性。
第二章单烯烃1、了解烯烃的来源及其重要用途;2、理解SP2杂化的特点,形成π键的条件以及π键的特性;3、掌握烯烃的命名法、次序规则的要点及Z / E命名法;4、掌握烯烃的化学性质及应用,烯烃的亲电加成反应历程。
第三章炔烃和二烯烃1、了解炔烃和共轭二烯烃的的制法及应用;2、理解SP杂化的特点,共轭效应及其相对强弱;3、掌握炔烃和共轭二烯烃的结构及化学性质。
第四章脂环烃1、了解脂环烃的制法,理解环烷烃的结构稳定性及张力学说;2、掌握脂环烃的命名方法,小环烷烃的性质,环己烷及一取代、二取代环己烷的构象。
第五章对映异构1、理解对映异构的一些基本概念;2、掌握Fischer投影式的书写方法,掌握构型的R、S标记法,掌握判断分子手性的方法。
第六章芳烃1、掌握芳香烃的命名;2、理解苯的结构,苯及其同系物的化学性质及亲电取代反应机理;3、掌握取代基的定位规律及其应用;4、掌握休克尔规则及芳香性的判断。
《有机化学》考试大纲
专业代码:070304、081701、081702、081703、081704、081705
专业名称:物理化学、化学工程、化学工艺、生物化工、应用化学、工业催化
考试科目代码:815 考试科目名称:有机化学
(一)考试内容
试题以徐寿昌编写的《有机化学》(第二版)(高等教育出版社)为蓝本,内容涵盖该教材的第一至十七章。
要求掌握有机化合物的分类方法,掌握有机化合物基本类型的结构、性能、合成方法以及它们之间相互联系的规律和理论,掌握有机化学的研究方法。
试题重点考查的内容:
一、烃类化合物
含烷烃、烯烃、炔烃、二稀烃、脂环烃、单环芳烃、多环芳烃和非苯芳烃。
二、立体化学
三、卤代烃
四、醇、醚
五、酚和醌
六、醛和酮
七、羧酸及其衍生物(含β—二羰基化合物)
八、硝基化合物和胺
九、重氮化合物和偶氮化合物
十、杂环化合物
十一、红外光谱、核磁共振谱
(二)考试的基本要求是:
1.基本有机化合物的命名:掌握好基本有机化合物的命名规则,常见化合物的俗称,顺、反、Z、E、R、S等命名规则。
2.对知识要会综合运用:复习时要注意教材各章节之间的有机联系,以官能团的转化为主线,掌握各官能团的主要性质和化学反应特点以及有机化合物合成的基本方法,注意课本例题和课后习题的练习,对知识点学会融会贯通,切忌死记硬背。
云南大学有机化学考研题库云南大学有机化学作为一门重要的基础学科,在考研中占有重要地位。
以下是云南大学有机化学考研题库的模拟内容,供考生复习参考。
# 云南大学有机化学考研题库一、选择题1. 下列哪个反应不是亲电加成反应?A. 烯烃与HBr反应B. 烯烃与H2O反应C. 烯烃与H2反应D. 烯烃与H2O2反应2. 芳香族化合物的芳香性指的是:A. 化合物具有香味B. 化合物具有平面结构C. 化合物具有稳定性D. 化合物具有颜色3. 以下哪个反应属于消除反应?A. 醇的氧化B. 醇的脱水C. 醇的酯化D. 醇的卤代二、填空题4. 请写出乙烷的同分异构体。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5. 请列举出三种常见的有机反应机理。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三、简答题6. 简述有机化学反应中立体化学的重要性及其应用。
7. 阐述亲电取代反应和亲电加成反应的区别。
四、计算题8. 给定一个有机化合物的分子式C8H18,计算其不饱和度。
9. 某化合物在质谱分析中显示m/z为100,根据质谱数据推测可能的分子式。
五、实验题10. 描述如何通过实验鉴别酮和醛。
11. 设计一个实验来合成苯酚,并说明实验步骤和原理。
六、论述题12. 论述有机合成中保护基团的作用及其重要性。
13. 分析并讨论有机化学在药物合成中的应用。
# 结语有机化学是一门深奥且应用广泛的学科,掌握其基础理论和实验技能对于考研及未来的学术或职业生涯都至关重要。
希望本题库能够为考生提供有效的复习指导,帮助考生在考研中取得优异的成绩。
请注意,以上内容仅为模拟题库,实际考试内容和形式可能会有所不同。
考生应以官方发布的考试大纲和指南为准进行复习。
《有机化学》科目考试大纲本《有机化学》考试大纲适用于化学化工学院工科专业有机化学及以有机合成为主要手段的其他相关专业研究方向的硕士研究生入学考试。
有机化学是化学的重要分枝,是许多学科专业的基础理论课程,要求考生对其基本概念有较深入的了解,能够系统的掌握各类化合物的命名、结构特点及立体异构、主要性质、反应、来源和合成制备方法等内容;能完成反应、结构鉴定、合成等各类问题。
并具有综合运用所学知识分析问题及解决问题的能力。
一、考试内容1、有机化合物的同分异构、命名及物性(1)有机化合物的同分异构现象(2)有机化合物结构式的各种表示方法(3)有机化合物的普通命名及国际IUPAC命名原则和中国化学会命名原则的关系(4)有机化合物的物理性质及其结构关系2、有机化学反应(1)重要官能团化合物的典型反应及相互转换的常用方法重要官能团化合物:烷烃、烯烃、炔烃、卤代烃、芳烃、醇、酚、醚、醛酮、醌、羧酸及其衍生物、胺及其他含氮化合物、简单的杂环体系(2)主要有机反应:取代反应、加成反应、消除反应、缩合反应、氧化还原反应、重排反应、自由基反应、周环反应。
3、有机化学的基本理论及反应机理(1)诱导效应、共轭效应、超共轭效应、立体效应(2)碳正离子、碳负离子、碳自由基、卡宾、苯炔等活性中间体(3)共振论简介、有机反应势能图及相关概念(4)有机反应机理的表达4、有机合成(1)官能团导入、转换、保护。
(2)碳碳键形成及断裂的基本方法(3)逆向合成分析的基本要点及其在有机合成中的应用5、有机立体化学(1)几何异构、对映异构、构象异构等静态立体化学的基本概念(2)外消旋体的拆分方法、不对称合成简介(3)取代、加成、消除、重排、周环反应的立体化学6、有机化合物的常用的化学、物理鉴定方法(1)常见官能团的特征化学鉴别方法(2)常见有机化合物的核磁共振谱(HNMR), 红外光谱(IR),紫外光谱(UV)和质谱(MS)的谱学特征(3)运用化学方法及四谱对简单有机化合物进行结构鉴定7、杂环化合物及元素有机化学含N,S,O等的五、六元杂环化合物、及其他结构的有机硫、磷、硅化合物8、碳水化合物、油脂、氨基酸、蛋白质、萜类、甾族等天然产物的结构、性质和用途二、考试要求(要求掌握和了解的各章内容)第一章绪论了解有机化合物和有机化学的涵义、有机化学的重要性、一般的研究方法及分类掌握了解有机化合物特性1.1了解机化合物的涵义、有机化学及其发展简史、有机化学的重要性1.2熟悉并掌握有机化合物的结构与特性1.2.1 有机化合物的特性:物理特性、立体异构,官能团异构,同分异构现象,构型与构象1.2.2 共价键断裂方式和有机反应类型1.2.3 有机化合物的酸碱概念1.3 了解研究有机化合物的一般方法1.4了解有化合物的分类:按碳胳分类,按官能团分类第二章烷烃和脂环烷烃2.1 掌握烷烃的分类、命名、结构、同系列和同分异构现象(碳原子和氢原子的类型)、异构、构象及构象异构体、物理性质变化趋势2.2了解烷烃的重要物理性质:熔点、沸点、密度、溶解度、折光率。
中国科学院大学硕士研究生入学考试《物理化学(甲)》大纲本《物理化学》(甲)考试大纲适用于报考中国科学院大学化学类专业的硕士研究生入学考试。
《物理化学》是大学本科化学专业的一门重要基础理论课。
它是从物质的物理现象和化学现象的联系入手探求化学变化基本规律的一门科学。
物理化学课程的主要内容包括化学热力学(统计热力学)、化学动力学、电化学、界面化学与胶体化学等。
要求考生熟练掌握物理化学的基本概念、基本原理及计算方法,并具有综合运用所学知识分析和解决实际问题的能力。
一、考试内容(一)气体1、气体分子动理论2、摩尔气体常数3、理想气体状态图4、分子运动的速率分布5、分子平动能的分布6、气体分子在重力场中的分布7、分子的碰撞频率与平均自由程8、实际气体9、气液间的转变—实际气体的等温线和液化过程10、压缩因子图—实际气体的有关计算(二)热力学第一定律1、热力学概论2、热平衡和热力学第零定律-温度的概念3、热力学的一些基本概念4、热力学第一定律5、准静态过程与可逆过程6、焓7、热容8、热力学第一定律对理想气体的应用9、Carnot循环10、Joule-Thomson效应-实际气体的∆U和∆H11、热化学12、赫斯定律13、几种热效应14、反应焓变和温度的关系— Kirchhoff定律15、绝热反应—非等温反应(三)热力学第二定律1、自发过程的共同特征—不可逆性2、热力学第二定律3、Carnot定理4、熵的概念5、Clausius不等式与熵增加原理6、热力学基本方程与T-S图7、熵变的计算8、熵和能量退降9、热力学第二定律的本质和熵统计意义10、Helmholtz自由能和Gibbs自由能11、变化的方向和平衡条件12、 G的计算示例13、几个热力学函数间的关系14、热力学第三定律与规定熵(四)多组分体系热力学及其在溶液中的应用1、多组分系统的组成表示法2、偏摩尔量3、化学势4、气体混合物中各组分的化学势5、稀溶液中的两个经验定律6、理想液态混合物7、理想稀溶液中任一组分的化学势8、稀溶液的依数性9、活度与活度因子10、分配定律—溶质在两互不相溶液相中的分配(五)相平衡1、多相体系平衡的一般条件2、相律3、单组分体系的相平衡4、二组分体系的相图及其应用5、三组分体系的相图及其应用(六)化学平衡1、化学反应的平衡条件和化学反应的亲和势2、化学反应的平衡常数与等温方程式3、平衡常数的表示式4、复相化学平衡5、标准摩尔生成吉布斯自由能6、温度、压力及惰性气体对化学平衡的影响7、同时化学平衡8、反应的耦合9、近似计算(七)统计热力学基础1、概论2、玻兹曼统计3、配分函数4、各配分函数的求法及其对热力学函数的贡献5、分子的全配分函数6、用配分函数计算θm r G ∆和反应的平衡常数(八)电解质溶液1、电化学的基本概念与电解定律2、离子的电迁移和迁移数3、电解质溶液的电导4、电解质的平均活度和平均活度因子5、强电解质溶液理论简介(九)可逆电池的电动势及其应用1、可逆电池和可逆电极2、电动势的测定3、可逆电池的书写方法及电动势的取号4、可逆电池的热力学5、电动势产生的机理6、电极电势和电池的电动势7、电动势测定的应用(十)电解与极化作用1、分解电压2、极化作用3、电解时电极上的竞争反应4、金属的电化学腐蚀、防腐与金属的钝化5、化学电源(十一)化学反应动力学基础1、化学反应速率表示法和速率方程2、具有简单级数的反应3、几种典型的复杂反应4、温度对反应速率的影响5、链反应6、碰撞理论7、过渡态理论8、单分子反应理论9、在溶液中进行的反应10、光化学反应11、催化反应动力学(十二)表面物理化学1、表面吉布斯自由能和表面张力2、弯曲表面下的附加压力和蒸气压3、溶液的表面吸附4、液-液界面的性质5、L-B膜及生物膜6、液-固界面现象7、表面活性剂及其作用8、固体表面的吸附9、气-固相表面催化反应(十三)胶体分散系统和大分子溶液1、胶体和胶体的基本特性2、溶胶的制备和净化3、溶胶的动力性质4、溶胶的光学性质5、溶胶的电学性质6、双电层理论和ξ电位7、溶胶的稳定性和聚沉作用8、乳状液9、凝胶10、大分子溶液11、Donnan平衡和聚电解质溶液的渗透压二、考试要求(一)气体了解气体分子运动公式的推导过程,建立微观的运动模型。
《有机化学》考试大纲(材料与化工学院各专业本科适用)参考学时:116 学分:7 课程编号:0406303一、课程性质与教学要求有机化学是研究有机化合物的组成、结构、性质、合成、应用及其变化规律的学科,是化工类各专业的重要基础课,是一门理论性和实践性并重的课程。
它使学生了解近代有机化学的基本理论,具备必要的基本知识和一定的基本技能,为学习后续课程和进一步掌握新的科学技术成就打下必要的基础。
在教学过程中,要注意培养学生正确的学习和研究方法,逐步树立辩证唯物主义的科学世界观,适应21世纪社会经济发展新形势的需要,培养基础扎实、知识面广、能力强、素质高、富有创新精神的专门人才。
二、课程内容与考核目标课程内容考核目标(一)绪论1.有机化合物和有机化学一般了解 2.有机化合物的特点熟悉理解 3.有机化合物中的共价键及其性质熟悉理解 4.共价键的断裂----均裂与异裂熟悉理解 5.有机化学中的酸碱概念一般了解 6.有机化合物的分类熟悉理解 7.有机化学的发展及学习有机化学的重要性一般了解(二)烷烃1.烷烃的通式、同系列、构造异构、命名、结构、构象掌握应用 2.烷烃的物理性质一般了解 3.烷烃的化学性质掌握应用 4.甲烷氯代反应历程及过程中的能量变化----反应热、活化能和过渡态熟悉理解 5.一般烷烃的卤代反应历程掌握应用 6.烷烃的天然来源一般了解(三)烯烃1.烯烃的构造异构、命名、结构、来源和制法掌握应用 2.Z-E标记法、次序规则掌握应用 3.烯烃的物理性质一般了解 4.烯烃的化学性质掌握应用 5.重要的烯烃----乙烯、丙烯和丁烯一般了解(四)炔烃、二烯烃、红外光谱1.炔烃的异构、命名和结构掌握应用 2.炔烃的物理性质一般了解 3.炔烃的化学性质掌握应用4.重要的炔烃----乙炔一般了解 5.共轭二烯烃的结构、共轭效应和超共轭效应熟悉理解 6.共轭二烯烃的性质掌握应用 7.天然橡胶和合成橡胶一般了解 8.电磁波的概念一般了解 9.红外光谱一般了解(五)脂环烃1.脂环烃的定义和命名掌握应用2.脂环烃的性质掌握应用3.环烷的环张力和稳定性掌握应用4.环烷烃的结构掌握应用5.萜类和甾族化合物一般了解(六)单环芳烃1.苯的结构熟悉理解2.单环芳烃的构造异构和命名掌握应用3.单环芳烃的来源和制法一般了解4.单环芳烃的物理性质一般了解5.单环芳烃的化学性质掌握应用6.芳环上的亲电取代反应掌握应用7.亲电取代反应的定位规律及其理论解释熟悉理解8.二取代芳烃的定位规律熟悉理解(七)多环芳烃和非苯芳烃1.联苯及其衍生物一般了解2.稠环芳烃及性质熟悉理解3.非苯芳烃及休克尔规则掌握应用(八)立体化学1.手性和对映体熟悉理解2.旋光性和比旋光度熟悉理解3.含有一个手性碳原子的化合物的立体异构熟悉理解4.构型的表示法、构型的确定和构型的标记掌握应用5.含有多个手性碳原子化合物的立体异构熟悉理解6.外消旋体的拆分一般了解7.手性合成(不对称合成)一般了解8.环状化合物的立体异构熟悉理解9.不含手性碳原子化合物的对映异构熟悉理解 10.含其他手性原子化合物的对映异构熟悉理解(九)卤代烃1.卤代烷烃的分类与命名掌握应用2.卤代烷烃的制备掌握应用3.卤代烷烃的物理性质一般了解4.卤代烷烃的化学性质掌握应用5.亲核取代历程及影响因素掌握应用6.消除反应历程及影响因素掌握应用7.不饱和卤代烃的分类与活性掌握应用8.结构对不饱和卤代烃活性的影响熟悉理解9.卤代烯烃、卤代芳烃和多卤代烃掌握应用(十)醇和醚1.醇的结构、分类、异构、命名和制法掌握应用2.醇的物理性质一般了解3.醇的化学性质掌握应用4.重要的醇一般了解5.硫醇一般了解6.醚的构造、分类、命名和制法掌握应用 7.醚的性质和重要的醚掌握应用 8.环醚、冠醚和硫醚一般了解(十一)酚和醌1.酚的构造、分类、命名和制法掌握应用 2.酚的物理性质一般了解 3.酚的化学性质掌握应用 4.重要的酚一般了解 5.环氧树脂一般了解 6.离子交换树脂一般了解 7.苯醌、萘醌和蒽醌一般了解(十二)醛和酮、核磁共振谱1.醛、酮的结构、命名和制法掌握应用2.醛、酮的物理性质一般了解3.醛、酮的化学性质掌握应用4.重要的醛和酮一般了解5.核磁共振谱一般了解(十三)羧酸及其衍生物1.羧酸的结构、分类、命名和制法掌握应用2.羧酸的物理性质一般了解3.羧酸的化学性质掌握应用4.重要的一元羧酸一般了解5.二元羧酸一般了解6.羟基酸掌握应用7.羧酸衍生物的结构和命名掌握应用8.羧酸衍生物的物理性质一般了解9.羧酸衍生物的化学性质掌握应用10.各类羧酸衍生物及其重要代表物一般了解11.碳酸衍生物一般了解12.蜡和油脂一般了解(十四)β—二羰基化合物1.β—二羰基化合物的酸性和烯醇式的含量掌握应用2.β—二羰基化合物碳负离子的反应类型掌握应用3.丙二酸二乙酯合成法在有机合成上的应用掌握应用4.乙酰乙酸乙酯合成法在有机合成上的应用掌握应用5.麦克尔反应一般了解(十五)硝基化合物和胺1.硝基化合物的分类、结构、命名和制法掌握应用2.硝基化合物的物理性质一般了解3.硝基化合物的化学性质掌握应用4.胺的分类、命名、结构和制法掌握应用5.胺的物理性质一般了解6.胺的化学性质掌握应用7.季铵盐和季铵碱掌握应用8.腈和重要的腈掌握应用9.异腈一般了解10.异氰酸酯一般了解(十六)重氮化合物和偶氮化合物1.重氮化反应掌握应用2.重氮盐的性质及其在合成上的应用掌握应用3.偶氮化合物和偶氮染料一般了解4.重氮甲烷和碳烯一般了解5.叠氮化合物和氮烯一般了解(十七)杂环化合物1.杂环化合物的分类和命名掌握应用2.杂环化合物的结构与芳香性熟悉理解3.五元杂环化合物的性质掌握应用4.六元杂环化合物的性质掌握应用5.嘧啶、嘌呤及其衍生物一般了解(十八)碳水化合物1.概论一般了解2.单糖的结构熟悉理解3. 单糖的性质 掌握应用4. 二糖的结构及性质 掌握应用5. 多糖 一般了解三、考试说明(一) 考试内容本课程的考试内容分第一学期和第二学期。
云南大学《有机化学》考研考试大纲适用专业:化学、应用化学、化学工程与工艺、制药工程等专业试题总分:75分答题时间:1.5小时一、考试目的和要求《有机化学》课程考试旨在了解和考查学生的有机化学基本知识以及运用有机化学知识分析和解决问题的能力。
本课程要求学生较系统地掌握有机化学基本知识,熟悉有机化学基本理论,理解和掌握有机化合物的结构、性质及其相互转化的规律,了解基础有机化学实验基本技术,能够较熟练地解决有机化学的基本问题。
二、题型及分布1、选择题(涉及基本概念、基本知识、基本理论、基本性质、基本规律等),约16分;2、简答题(含命名与写结构式、鉴别题、写反应机理),约14分;3、完成反应式(填空方式,包括中间产物、最终产物、试剂和重要反应条件,内容涉及基本反应),约21分;4、推测结构(含波谱方法、化学方法及综合方法),约8分;5、合成题,约16分。
难易分布:较易题型40%;中等题型40%;较难题型20%三、考试范围(要求掌握和了解的各章内容)第一章绪论基本要求:1、了解有机化学的发展简史;2、掌握共价键理论及其在有机化学上的应用;3、了解研究有机物的一般方法及分类。
基本概念和内容:1、有机化学及其重要性;2、有机化合物的特性;3 有机化合物中的化学键--共价键:价键理论、杂化轨道、分子轨道理论、共振论、共价键的属性;4、研究有机化合物的一般方法;5、有机反应的类型、有机反应中间体;6、有机化合物的分类:根据碳的骨架分类、按官能团分类。
第二章烷烃基本要求:1、掌握烷烃的同分异构现象及命名方法;2、掌握烷烃的结构与物理性质如熔点、沸点、溶解度等之间的关系;3、掌握烷烃的构象:透视式和纽曼投影式的写法及各构象之间的能量关系;4、掌握烷烃的化学性质及自由基取代反应历程及各类自由基的相对稳定性;5、了解烷烃的来源和用途。
基本概念及内容:轨道的杂化(sp3、sp2、sp杂化)、沸点、熔点、密度、波谱性质、构象异构、卤代反应、自由基、自由基历程、反应活性、反应选择性。
1、烷烃的同系列、通式和同分异构现象;2、烷烃的命名:普通同命名法、系统命名法;3、烷烃的结构:碳原子的正四面体和sp3杂化、烷烃的构象;4、烷烃的物理性质:物质的状态、熔点和沸点;5、烷烃的反应:卤代反应、烷烃的燃烧—氧化、热解反应;6、烷烃的来源和用途。
第三章烯烃基本要求:1、掌握烯烃的结构,双键的形成过程和π键的特征;2、掌握烯烃的同分异构、命名及次序规则;3、掌握烯烃的物理性质和化学性质;4、掌握烯烃的亲电加成反应历程、碳正离子的稳定性和Markovnikov规则,理解自由基加成反应历程;5、掌握烯烃的制备方法。
基本概念及内容:催化氢化、氢化热、亲电加成反应历程、Markovnikov规则、过氧化物效应、聚合反应、氧化反应、α-氢原子的反应。
1、烯烃的结构;2、烯烃的同分异构和命名;3、烯烃的物理性质;4、烯烃的反应:烯烃的加成反应、烯烃的取代反应-- α-氢原子的卤代;5 烯烃的来源。
第四章二烯烃和炔烃基本要求:1、掌握二烯烃和炔烃的结构、命名及化学性质;2、掌握共轭二烯烃的1,2-加成和1,4-加成反应;3、掌握共轭体系及共轭效应;4、掌握炔烃的制备方法;5、理解速度控制和平衡控制的概念。
基本概念及内容:共轭效应(π,π-共轭、p-π共轭、σ-π超共轭、σ,p-超共轭)。
1、二烯烃的分类和命名;2、共轭二烯烃的结构—共轭效应;3、二烯烃的物理和反应:亲电加成反应(1,4-和1,2-加成)、狄尔斯-阿德尔(Diels-Alder)反应、聚合反应;4、炔烃的结构、同分异构和命名;5、炔烃的物理和反应:末端炔烃的酸性和炔化物的生成、加成反应、氧化反应、聚合反应;6、炔烃的来源和制备。
第五章脂环烃基本要求:1、掌握脂环烃的分类、命名和性质;2、理解脂环烃的结构、典型构象及其稳定性的解释;3、掌握脂环烃的制备。
基本概念及内容:桥环化合物、螺环化合物、构象、椅式构象、船式构象、优势构象、e-键、a-键。
1、脂环烃的结构、分类和命名;2、脂环化合物的立体异构现象、环己烷及其衍生物的构象、多脂环化合物;3、脂环烃的性质;4、构象分析。
第六章有机化合物的波谱分析基本要求:1、了解电磁波谱与分子吸收光谱的关系;2、掌握紫外光谱、红外光谱、核磁共振氢谱的基本原理和应用;3、能对较简单的红外光谱和核磁共振氢谱的谱图进行解析。
基本概念及内容:分子振动、特征频率、屏蔽效应、化学位移、自旋偶合与自旋裂分、n + 1规则。
1、结构式与波谱;2、紫外光谱(UV):电子跃迁与紫外光谱的基本原理;3、红外光谱(IR):分子振动与红外光谱的基本原理、键与吸收峰位置、红外光谱的解析;4、核磁共振谱(NMR):核磁共振的基本原理、化学位移、自旋-自旋相互偶合、1H NMR图谱的解析;5、质谱(MS):质谱的基本原理、质谱在有机化合物结构测定中的应用。
第七章芳香烃基本要求:1、掌握苯的结构及共振论的基本要点;2、掌握芳烃的命名与异构;3、掌握单环芳烃和萘的性质,理解亲电取代反应历程及定位规则的解释及应用;4、了解多环芳烃和非苯系芳烃的结构,理解休克尔规则。
基本概念及内容:动力学和热力学控制、稠环芳烃、芳香性、Hückel规则。
1、苯的结构;2、苯衍生物的命名和异构现象;3、苯及其衍生物的物理性质;4、苯及其衍生物的反应:亲电取代反应、氧化反应、加成反应、伯奇(Birch)反应;5、苯环环上取代基的定位效应和规律:两类定位基、苯环上取代反应定位规律的解释、定位规律的应用;6、萘的结构和性质;7、蒽和菲;8、富勒烯。
第八章立体化学基本要求:1、掌握手性分子、比旋光度、内消旋体、外消旋体、相对构型、绝对构型、手性合成等概念;2、掌握Fischer投影规则以及Fischer投影式与Newmann式、锯架式、楔形式之间的相互转化关系;3、掌握用R/S法标记旋光性化合物构型的方法。
基本概念及内容:对映异构体、手性碳原子、手性分子、光学活性、比旋光度。
1、对映异构体和手性分子;2、对映异构体的物理性质—光学活性;3、对映异构体构型的表示法(D/L法、R/S法);4、含一个及一个以上手性碳原子的化合物;5、含有其它手性原子的化合物;6、不含手性碳原子的化合物;7、环状化合物的立体异构:顺反异构、对映异构;8、对映体的化学性质。
第九章卤代烃基本要求:1、了解卤代烃的分类和命名;2、掌握卤代烷的化学性质;3、掌握卤代烷的亲核取代反应历程及影响因素;4、掌握一卤代烯烃和一卤代芳烃的化学性质;5、掌握卤代烃的制法。
基本概念和内容:亲核取代反应历程(S N1、S N2)、消除反应历程(E1、E2)、Grignard试剂、有机锂化合物。
1、卤代烃的分类、命名及同分异构;2、卤代烃的物理性质;3、卤代烃的反应:亲核取代反应(水解、醇解、氨解、氰解、卤离子交换、与AgNO3作用)、消除反应、与金属反应、还原反应;4、卤代烃的制法;5、卤代烃的一些重要应用。
第十章醇、酚、醚基本要求:1、掌握醇、酚、醚的结构、命名、物理性质及光谱性质;2、掌握醇、酚、醚的化学性质;4、掌握醇、苯酚、醚的制备;5、掌握β-消除反应历程及消除反应与亲核取代反应的竞争。
基本内容:1、醇的结构、分类和命名;2、醇的物理性质和反应:醇的酸性和碱性、醇的氧化、醇和无机含氧酸作用—氢氧键断裂生成酯的反应、卤化作用、醇的脱水反应;3、多元醇的特性;4、热消除反应;5、酚的结构、分类和命名;6、酚的物理性质和反应:酚的酸性、成醚及成酯、与FeCl3的颜色反应、芳环上的反应、氧化反应;7、醚的结构、分类和命名;8、醚的物理性质和反应:佯盐的生成、醚键的断裂、克来森(Claisen)重排、环氧化合物的反应;9、醚的合成法。
第十一章醛、酮、醌基本要求:1、了解醛和酮的分类、同分异构及命名;2、掌握醛酮的结构、物理性质和光谱性质;3、掌握醛酮的化学性质;4、理解醛酮的亲核加成反应历程;5、掌握醛酮的制法;6、了解重要的醛酮和不饱和羰基化合物的性质。
基本内容:1、醛和酮的结构;2、醛和酮的制备方法;3、醛和酮的物理性质;4、醛和酮的化学性质——亲核加成反应(加HCN、加NaHSO3、加ROH、与氨极其衍生物的加成、与Grignard试剂的加成、与炔烃的加成、与Wittig 试剂的反应);α-氢的反应(卤代反应、缩合反应、Mannich反应);醛和酮的氧化和还原反应(氧化反应、坎尼扎罗反应、还原反应);5、α,β-不饱和醛、酮的化学性质(1,4-亲电加成、1,4-亲核加成)。
第十二章羧酸及其衍生物基本要求:1、掌握羧酸的命名、物理性质和光谱性质;2、掌握羧酸的结构和化学性质;3、掌握羧酸的制备;4、掌握二元羧酸和取代酸的化学性质;5、掌握羧酸衍生物的分类、命名和光谱性质;6、掌握羧酸衍生物化学性质的共性与特性;7、掌握酯的水解历程。
基本内容:1、羧酸的结构;羧酸的制备方法;2、羧酸及其衍生物的物理性质;3、羧酸的化学性质——羧酸的酸性及影响酸性强度的因素(诱导效应、共轭效应和场效应);羧酸衍生物的生成;羧基的还原反应;脱羧反应;α-氢原子的卤代反应。
4、羧酸衍生物的化学性质——酰基上的亲核取代反应(水解、醇解、氨解)及其反应机理;还原反应;与Grignard反应;酰胺氮原子上的反应(酰胺的酸碱性、脱水反应、Hofmann降解反应)。
第十三章取代羧酸基本要求:1、掌握羟基酸的化学性质,了解重要的醇酸;2、掌握乙酰乙酸乙酯及丙二酸二乙酯在有机合成上的应用。
基本内容:1、羟基酸的制备方法(卤代酸水解、羟基腈水解、Refomatsky反应)、羟基酸的化学性质——酸性、脱水反应、α-羟基酸的分解。
2、乙酰乙酸乙酯的制备方法(Claisen酯缩合);3、乙酰乙酸乙酯的化学性质——酮式-烯醇式互变异构、酸式分解和酮式分解;4、乙酰乙酸乙酯及丙二酸二乙酯在有机合成上的应用。
第十四章氨和其它含氮化合物基本要求:1.掌握胺的分类、命名和光谱性质;2.掌握胺的化学性质;3、掌握胺的制备;4、掌握芳香族重氮化反应及其重氮盐的性质。
基本内容:1、硝基化合物的结构;2、硝基化合物的化学性质(α-氢的活泼性、还原反应、硝基对苯环的影响);3、胺的结构;4、胺的制备方法(氨或胺的烃基化、腈和酰胺的还原、醛和酮的氨化还原、酰胺的降解、硝基化合物的还原、Gabriel合成法);5、胺的化学性质——碱性及影响碱性强度的因素、烃基化、酰基化、磺酰化、与亚硝酸反应、芳环上的取代反应。
6、季铵盐和季铵碱、季铵碱的热分解。
7、重氮盐的制备方法及重氮盐的结构;8、重氮盐的化学性质及在合成上的应用。
第十五章杂环化合物、生物碱基本要求:1、掌握杂环化合物的分类和命名;2、掌握五元杂环化合物的结构和化学性质;3、掌握吡啶的结构和化学性质,了解一些含六元杂环化合物的用途。