贫困县农村女性人力资本形成的制约因素分析
- 格式:pdf
- 大小:690.30 KB
- 文档页数:2
本文部分内容来自网络整理,本司不为其真实性负责,如有异议或侵权请及时联系,本司将立即删除!== 本文为word格式,下载后可方便编辑和修改! ==snell模型的五大要点篇一:201X年《人力资源战略与规划》作业4篇二:模型第四节实证分析一、物质、人力及社会资本对贫困影响的实证(一)贫困农户样本数据分析 1、数据来源及处理(1)数据来源。
本次问卷调查抽样以河南省54个贫困及特困片区县为总体,依据农村贫困检查抽样调查方案,按县进行分层抽样。
对于县级以下样本的抽选,采取县抽村、村抽户的方式进行,对县抽村的代表性检查分为两个方面:一是样本村收入与总体收入进行比较,不高于5%为有代表性;二是样本中的贫困村比重与县内贫困村比重进行比较,不超过10%为有代表性,样本中贫困村比重以等于或略高于全县贫困村比重为标准,在村抽户时,只对收入进行代表性检验。
调查对象涵盖河南54个贫困及特困片区县,每个县30户,共收到问卷1590份,问卷回收率100%,其中有效1400份,问卷有效率88%。
本次调查方式是入户访谈式调查,由调查员询问户主,并根据户主回答填写。
如果户主不在,由熟悉家庭情况的其他家庭成员代答。
问卷的具体内容见附表。
(2)数据处理本文旨在分析物质资本、人力资本和社会资本对贫困发生率的影响,为了使模型得出的结论更加符合现实,各变量的定义见表2.对社会资本的测量,我们借鉴了Norman(1999)、Bullen(201X)与边艳杰(201X)的研究成果,把拜年网作为代理对象。
本文拜年数据涵盖了被调查农户关系人的数量与职业类别。
对农户家庭拜年网的网络规模(即农户日常生活中主要交往并可能带给他们收益的人数)用相互拜年人数来考察;对农户家庭拜年网的网顶(即家庭平常主要交往人群中的最高职业声望得分)通过相互拜年人群中的职业声望最高分来测度;对农户家庭拜年网的网络差异(即家庭平常主要交往人群所拥有的不同职业数量)通过相互拜年人群中所拥有的不同职业数量来衡量;对农户家庭拜年网的网络水平(即农户家庭平常交往人群所拥有职业的声望平均得分)则通过相互拜年人群所拥有不同职业声望的平均分值来衡量。
2012年第2期总第212期Foreign Economic Relations &Trade【社会关注】农村人力资源优化的影响因素分析———以黑龙江省为例许幸莲(哈尔滨商业大学财政与公共管理学院,黑龙江哈尔滨150028)[摘要]农村人力资源优化水平是衡量一个国家或地区农村经济发展水平和农村整体社会发展程度的重要标志。
随着知识经济和经济全球化的到来,如何把丰富的农村人力资源转化为雄厚的人力资本,把巨大的人口压力转化为强大的发展动力,一直是我国经济社会发展的重中之重,是农业现代化、城乡一体化发展、建设小康社会的重要途径。
“十二五”时期是黑龙江省解决“三农”问题的关键时期,作为我国的农业大省和重要的商品粮生产基地,黑龙江省农业的发展、农业现代化的进程及农业劳动生产率的提高都要依赖农村劳动力素质的提高,依靠农村人力资源质量的提高。
[关键词]农村人力资源优化;影响因素;灰色关联分析[中图分类号]F304.6[文献标识码]B [文章编号]2095-3283(2012)02-0128-02作者简介:许幸莲(1986-),女,哈尔滨商业大学行政管理专业研究生,研究方向:公共政策。
基金项目:黑龙江省社科基金项目“黑龙江省现代农业发展政策实施效果评价研究”(10C040);黑龙江省教育厅项目(11552064)。
农村人力资源优化的研究是随着人力资本理论和农村人力资源开发理论的发展而不断发展的。
在我国关于农村人力资源优化的内涵方面有多种不同的见解。
有学者认为农村人力资源优化是把农村人力资本投资要素转化为人的生产能力的过程以及人的生产能力得以有效释放的过程,即投资回报的过程;有的则提出农村人力资源优化的内涵就是要充分利用和发掘农村人群的生产力,在基础教育、职业教育、技术培训、医疗卫生、计划生育等方面加大人力资本投资以提高农村人口的整体素质,促进农村社会经济的高效和优化发展。
笔者认为农村人力资源优化是在开发、投资和合理配置的基础上,采取各种政策措施使教育、培训、劳动力迁徙和医疗保健的投资实现最大化产出的过程。
女性人力资本理论研究述评【摘要】本文在综合评述有关国内外研究女性人力资本理论的理论、方法与应用等方面的基础上,探讨当前我国女性人力资本投资与收益问题研究中存在的主要问题,并据此提出现阶段我国女性人力资本研究的重点领域。
【关键词】女性人力资本理论研究述评女性人力资本理论就是将人力资本的投资对象按照男性人力和女性人力划分,重点研究女性人力资本的投资与收益问题的理论。
美国经济学家、人力资本理论创始人舒尔茨对人力资本理论忽略“女人资本”曾表示过担心。
他认为:“让我们转向讨论就人力资本而言的有关教育工作中的一些忽略之处。
如果有人想从现今所做的工作中做出判断的话,他的结论将是:人力资本是男性人口的唯一财富……假如对人类的投资果真只限于男人范围,那么我们就最好不用‘人力资本’这一术语而代之以‘男人资本’了。
应该宣布,人力资本是对特定性别而言的。
尽管女性也得到教育和其他花费,但这似乎在人力资本的核算中毫无地位。
如果女性从她们身上的花费这一角度看是资本免费的,那么我们在分析时就确实困难了,除非我们能够证明花费是纯粹用于现期消费的……不容否认,女性接受的所有这些教育的要素成本是真实且庞大的,如果说所有这些直接和间接成本都是仅仅用于现期消费显然是没有道理的。
”一、开展女性人力资本理论研究的意义1、现实意义随着现代工业快速发展与社会分工越来越细,女性作为社会经济活动的积极参与者,在社会经济发展中有着不可忽视的作用;另外,女性的自主独立性越来越强,再不会被充当“看不见”角色。
如舒尔茨所说:“这一棘手的忽略还是可以对付的,并且从可以获得额外知识而言,收益可能是很大的。
”众多资料显示,女性在接受教育、培训、工资等方面与男性有着较大差别,因此,关注女性人力资本投资问题,探讨人力资本中投资与收益的性别差异,不仅会为我国人口素质的提高提供客观发展依据,为构建社会主义和谐社会和人的全面发展奠定基础,而且会为提升我国经济欠发达地区女性人力资本存量提供背景依据。
乡村振兴背景下开发农村人力资源策略探究摘要:乡村人力资源开发是我国农村经济发展的关键环节,但是由于受多种因素影响,致使目前众多农村地区存在人力资源匮乏、农民综合水平有待提升等问题。
本文通过对相关文献资料研究及实地走访,认为我们要想实现新时期农业农村可持续地发展,就必须加强乡村人才的建设与管理,以及提高广大农民群众自身综合素养水平,来促进我国农业现代化进程,这也是乡村振兴的重要因素。
关键词:乡村振兴;农村;人力资源引言:我国农村地区由于其自身发展特点,以往农村人力资源开发严重滞后,一直是人力资源培养建设的“洼地”,乡村要振兴,农村人力资源开发不可或缺。
随着我国经济社会快速地向前迈进,以及城镇化进程不断加快等因素影响,农业发展动力不足、农业人才欠缺、农村资源利用不合理及低效使用,农民权益等问题日益突现。
农村人力资源开发是解决“三农”问题的关键性因素,而乡村经济发展又离不开农业人才,因此对我国当前农村人力资源等方面进行充分研究就显得尤为重要。
1.乡村振兴战略背景下农村人力资源开发的作用分析1.1保证农村产业得到发展我国是一个农业大国,乡村经济发展水平在很大程度上取决于农业人才。
目前我国农村经济的发展正在由传统农业向现代农业转变,在这一过程中,乡村资源开发也面临着诸多问题。
乡村经济的发展离不开农村产业化和现代农业生产,而在我国广大地区,诸多因素制约着当地农民劳动力资源开发与利用。
当前阶段,乡村经济以农民自发生产形势发展,部分地方政府根据适时政策来引导,但大部分所采取的是“一刀切”模式,而没有发展各自特色农村经济,同时对于乡村建设人力资源开发也处于一个摸索阶段,因此需要针对各地方实际情况做出符合当地特点和农民利益诉求的人力资源开发策略。
在社会主义新时期下我们必须坚持科学发展观和可持续、协调全面地开发资源环境与自然资源优势并重、不断提高农民素质为核心任务进行乡村建设工作,而要想实现这一目标需要政府政策支持,以及大力推进乡村人才的快速成长起来等一系列措施来完成[1]。
健康人力资本对我国农民收入的影响的开题报告一、选题背景在我国农村地区,农民收入水平长期较低,是制约经济发展和社会稳定的重要因素。
近年来,随着国家和地方政策的不断创新和改进,加上城镇化的快速发展、数字经济的崛起、农村旅游的兴起以及健康意识的提高,农民收入水平逐渐得到提升。
其中,健康人力资本作为重要的影响因素之一,对农民收入的提升有着至关重要的作用。
二、选题意义健康人力资本是指个体生物、心理和社会文化等各方面的资源,如教育、健康、技能和心理素质等,是一个人在工作和生活中表现出来的各种能力素质和潜力。
健康人力资本对一个人的经济和社会发展具有重要作用,尤其在农村地区,具有不可替代的重要性。
通过对健康人力资本对农民收入的影响进行研究,可以深入探讨我国农业和农村地区收入增长的内在机制,并为制定更加有针对性、科学合理的政策提供参考和指导。
三、研究内容和方法本研究将通过以下几方面进行深入探讨:1. 健康人力资本对农民收入的影响机制分析,探讨健康人力资本在增加农民收入中的地位和作用。
2. 基于相关数据,运用OLS回归模型、面板数据模型等多元回归分析方法,对健康人力资本与农民收入之间的关系进行实证研究。
3. 结合社会、经济和政策背景,制定出科学合理的政策建议,以促进健康人力资本的积累和农民收入的提升。
四、预期结果和结论通过对健康人力资本对农民收入的影响进行深入研究,预计可以得出以下结论:1. 健康人力资本对农民收入的影响存在明显的正向关系。
2. 健康人力资本的提升对促进农民人力资本的积累、提高劳动者技术素质和压缩收入差距具有重要作用。
3. 需要加大农村地区健康人力资本的投入,通过与健康领域的合作促进农民收入的提升。
通过本研究的结果和结论,可以为进一步制定有关农村发展、人力资本、健康领域等方面的政策提供参考和指导。
吉林省扶贫开发制约因素分析摘要:贫困不仅是一个经济概念,同时更是深刻影响社会和政治发展的民生问题,因此扶贫开发早已成为全世界关注的重中之中。
我国政府的执政目标就是要“逐步消除贫困、实现共同富裕”。
而我们也看到摆脱贫困是一项长期的,复杂的,战略性工作。
关键词:扶贫开发;制约因素中图分类号:f127 文献标识码:a 文章编号:1001-828x(2013)02-0-012011年,《中国农村扶贫开发纲要(2011—2020年)》颁布,明确了“我国扶贫开发已经从解决温饱为主要任务的阶段转入巩固温饱成果、提高发展能力、加快脱贫致富、缩小发展差距的新阶段”。
按照国家2300元的扶贫标准,吉林省现有贫困人口187.3万人。
按照吉林省2800元的扶贫标准,吉林省有贫困人口245.5万人,一直以来,吉林省都是以农业生产为主,工业发展相对落后,财政能力相对较弱,基础设施和公告服务未能满足需求,加上各地方自然因素等,造成了吉林省贫困人口比例长期居高,扶贫工作难度较大;使得吉林省扶贫开发工作仍面临着严峻的挑战。
本文总结自改革开发以来吉林省在扶贫开发工作中所取得斐然成绩,同时将重点放在寻找吉林省扶贫开发制约因素。
一、吉林省扶贫开发工作总结吉林省扶贫开发工作一直紧随国家的步伐,长期的不懈的进行着努力。
吉林省党委、政府认真贯彻实施党中央、国务院关于扶贫工作的基本精神,自1979年开始实施以经济改革推动减贫,再到1986年(“七五”期初)制定的“511”扶贫攻坚,乃至《中国农村扶贫开发纲要(2001—2010年)》及《中国农村扶贫开发纲要(2011—2020年)》的颁布实施,我省一直紧随国家的步伐,紧紧瞄准贫困人口,通过动员社会各界参与、分片包干、实行目标责任制、整村推进、坚持连片开发、农村劳动力转移培训、企业扶贫等政策措施,取得了明显的成绩。
贫困状况持续缓解,贫困人口收入显著增加,贫困地区整体经济水平有所提高。
以吉林省八大贫困县之一的汪清县为例,国内生产总值由06年的167380万元提高到10年的324971万元,农村居民最低生活标准也有06年的8216元提高到10年的10466元。
人力资本积累与农户收入增长一、本文概述本文旨在探讨人力资本积累对农户收入增长的影响。
随着经济的发展和社会的进步,人力资本在经济增长中的作用日益凸显。
农户作为农村经济的基本单位,其收入增长不仅关系到农民的生活水平,也直接影响到农村经济的发展。
因此,研究人力资本积累对农户收入增长的影响,对于促进农村经济发展、提高农民收入具有重要的理论和实践意义。
文章首先界定了人力资本积累的概念,并分析了人力资本积累的主要途径,包括教育、培训、健康等方面的投入。
接着,文章从理论层面探讨了人力资本积累对农户收入增长的作用机制,包括提高农户的劳动生产率、促进农户的就业和创业、增强农户的市场竞争力等方面。
在此基础上,文章通过实证分析方法,利用相关数据和模型,对人力资本积累与农户收入增长的关系进行了深入的研究。
研究结果表明,人力资本积累对农户收入增长具有显著的正向影响。
教育、培训、健康等人力资本的投入不仅能够提高农户的个人素质和技能水平,还能够促进农户的家庭经济发展,从而实现农户收入的持续增长。
文章提出了促进农户人力资本积累、提高农户收入的政策建议。
包括加大对农村教育的投入、加强农民技能培训、提高农村医疗卫生水平等。
这些政策的实施将有助于提升农户的人力资本水平,进而推动农户收入的持续增长,为农村经济的繁荣和农民生活的改善提供有力支撑。
二、文献综述随着经济的发展和社会的进步,人力资本积累在农户收入增长中的作用日益凸显。
众多学者对此进行了深入研究,形成了丰富的文献基础。
本文将从国内外两个角度,对相关文献进行综述。
国内研究方面,我国学者在人力资本积累与农户收入增长的关系上,提出了许多具有启发性的观点。
例如,(20)通过实证分析,指出教育、健康、迁移等人力资本投资途径对农户收入增长具有显著的正向影响。
(20)则从农村劳动力的角度出发,认为农村劳动力的人力资本积累是提升农户收入的重要途径。
(20)等学者还从政策层面进行了分析,认为政府应加大对农村教育的投入,以提高农村人口的人力资本水平,进而促进农户收入增长。