重庆构建长江上游地区金融中心的路径解析
- 格式:pdf
- 大小:319.36 KB
- 文档页数:4
重庆市情参考答案1-4_重庆市公务员考试《重庆市情》作业(1)参考答案填空题1、(14—4—4)2、(巴-1997-八-重庆市-万县地区—涪陵地区-黔江地区—1997__6)3、(黄葛树—川茶花-)4、(设立重庆直辖市、建设三峡工程与库区移民开发、实施西部大开发)5、(三中心、两枢纽和一基地)多项选择1、(ACD)2(d) 3(ABD) 4(ACD) 5(ACD)简答题一、简述重庆的优势。
1.重庆作为我国西部地区惟一的直辖市,具有政治上和体制上的明显优势。
2.重庆作为长江黄金水道上的“龙尾”,具有承东启西、左右传递的区位优势。
3.重庆初步形成了立体交通网络,具有通江达海、枢纽南北东西的“水陆空”综合交通优势。
4.重庆作为全国六大老工业基地之一,具有较强的工业和综合经济基础优势。
5.重庆是三峡库区的主体,具有移民迁建、实行经济和社会跨越式发展的优势。
6.重庆资源丰富,市场巨大,具有全面开发的优势。
7.重庆是一座历史文化名城,具有显著的文化优势。
二、简述重庆面临的问题。
1.经济总量仍然偏小、经济增长基础仍较脆弱。
2.经济结构不尽合理。
3.城镇化水平较低,区域发展不平衡。
4.移民任务刚刚过半,世界级难题远未解完。
5.生态建设和环境保护形势依然严峻。
6.对外开放度较低,外向型经济规模不大。
(7)人民的生活和文化水平有待提高。
三、简述重庆直辖的原因。
1.总的来说——从大的方面讲,重庆直辖是保证我国制定的21世纪发展战略能够顺利实施和实现的重要举措,是贯彻落实邓小平关于我国发展中的“两个大局”战略思想的必然结果。
从重庆自身因素看,这种选择更多地体现了一种比较优势。
2.具体来说——具体来说,表现为:(1)三峡工程建设和百万大移民是设立重庆直辖市的最直接原因。
(2)我国实施西部大开发战略需要给予有效支撑和突破是重庆直辖的重要原因。
(3)大城市带大农村的探索是重庆直辖的又一个重要原因。
(4)长江流域开发要求重庆发挥更大的作用。
重庆市建成长江上游金融中心问题研究重庆市建成长江上游金融中心问题研究摘要:重庆是中国东部地区与西部地区的结合部,是中国四个享受省级待遇的直辖市之一、人口超过三千万,一个多中心组团式的城市,中国长江上游地区的经济中心,中国国家重要的现代制造业基地,中国西南地区综合交通枢纽、城乡统筹的特大型城市。
重庆常被拿来跟芝加哥相比,詹姆士•凯恩格(James Kynge)说,芝加哥是“通往美国西部大量未开垦土地的必经之路,是公路,铁路和水路的交通枢纽,更是充满商机的商业中心”。
重庆的情况基本就是这样,重庆得天独厚的地理位置和人文环境,助推了重庆建设长江上游金融中心的国家战略地位的确立。
主题词:长江上游金融中心研究一、重庆金融市场开发现状。
“邓小平说,金融是现代经济的核心。
金融‘一招棋活’,经济发展‘全盘皆活’。
要建成长江上游金融中心的重庆,面临着必须在市场规模上成为西部最强、最棒——入驻金融机构的数量、资金的辐射力、金融资产规模和金融企业利润等多个金融指标,都能够辐射整个西部地区。
截止2009年12月底,重庆银行数量已达40家。
其中外资银行分行增至8家。
2008年末市级银行业金融机构数量达到35家,比2005年末增长了25%。
全市证券经营机构69家,其中证券公司总部1家。
境内上市公司31家,总股本131.12亿股,比上年增长12.9%;全市营业性保险分公司33家,保险法人机构3家,保险区域总部1家,保费总收入200.56亿元,增长60.8%。
尤其是重庆农信社整体改制为西部地区第一家省级农村商业银行,成为国内注册资本最大的农村商业银行和重庆资产规模最大、网点布局最多的本地银行。
同时,恒丰银行、花旗银行、华侨银行在渝设立分支机构,多家村镇银行顺利开业,小额贷款公司、以及信托、担保、风投、私募等新兴业态金融机构发展步伐加快。
保险业很快在国内崭露头角,保险总部机构数量已经仅次于北京、上海、深圳,位居全国第四。
重庆在2010年第一季度企业存款快速增长,全市金融机构本外币存款余额11976亿元,同比增长29.8%;一季度新增893.8亿元,其中,人民币存款余额11861.6亿元,同比增长29.7%,同比增速居全国第三位;当月新增281.3亿元。
重庆发展问题和建议经过15年发展,重庆市以开放促改革促发展。
积极探索内陆地区发展开放型经济的新路子,把重庆努力建设成为西部地区的重要增长极,长江上游地区的经济中心和城乡统筹发展的直辖市,在西部地区率先实现全面建设小康社会的目标。
围绕这一目标的实现,要求重庆建成“长江上游地区综合交通枢纽和国际贸易大通道,成为内陆出口商品加工基地和扩大对外开放的先行区”。
目前我国经济发展的结构失衡,一个重要的表现就是区域经济发展的不平衡。
发展的不平衡最根本的是对外开放程度不平衡,我国东部经济的对外依存度过高,而西部经济对外开放度又过低。
如何在新形势下,加快西部大研发战略。
推动内陆开发型经济的大发展。
这是实现我国经济协调发展的个大问题,重庆市作为内陆城市如何利用自己的优势,构建内陆开放型经济体系,发展对外易,并以刺激经济的平稳较快增长(或超常规、跨越式发展),这是必须面对的问题。
一、存在的问题回顾我国的对外开放,经历了一个由点到面,由浅入深,由南到北,由东到西的过程。
中西部内陆省会城市,包括重庆在内的几个长江沿岸城市,是在继经济特区——沿海开放城市——沿海经济开放区之后,第四个层次开放的。
由于开放较晚,与沿海发达地区相比,对外开放的深度和广度上,都有一定的差距。
因此,重庆的对外贸易发展,既要借鉴沿海发达地区的实践经验,又要因地制宜,找好切入点,走一条适合自己发展的路子,为加快发展内陆开放型经济提出有益的经验。
从发展先后看,任何一个国家的经济往来,大都是先发展货物贸易,货物贸易是国际贸易中最基本、最主要的部分,也是最能引起注意的部分。
1986 年初的关贸总协定乌拉圭回合谈判根据当时国际经济往来的实际情况,把服务的进出口也纳入对外贸易的范畴。
国际服务贸易是指不同国家之间发生的,以提供活劳动的形式而满足他人需要并获取外汇报酬的交易活动,包括商业性服务、销售、金融、通讯、运输、建筑及教育卫生、旅游等服务内容广泛而丰富。
重庆将要建成的国际贸易大通道和对外开放的先行区。
经济研究重庆大学学报(社会科学版) 2007年第13卷第5期JOURNAL OF CHONG Q I N G UN I V ERSI TY(Social Science Editi on)Vol113No152007收稿日期:2007-06-20基金项目:重庆市经济社会发展决策咨询研究项目;重庆市哲学社会科学规划项目(2007-JJ15)作者简介:彭小兵(1976-),男,江西安福人,重庆大学贸易与行政学院讲师,硕士生导师,博士,重庆市经济学会副秘书长,主要从事金融经济与管理,政府经济与管理研究。
金融业集群发展研究———论重庆长江上游金融中心建设彭小兵a,b,杨雯雯a(重庆大学a.贸易与行政学院,b.农村金融与人力资源研究中心,重庆 400044)摘要:在审视长江上游金融发展格局的基础上,运用产业集群理论来研究长江上游金融中心形成与发展的动力机制,探讨构建重庆长江上游金融中心的金融服务业产业集群路径与对策。
构建金融中心重点是提升重庆金融业产业集群竞争力和金融业产业集中度,因此,要建立与金融业产业集群配套的物流基地,构造长江上游地区的市场化、有偿及双边或多边利益调节机制和金融格局。
关键词:产业集群;金融中心;金融创新;金融服务业中图分类号:F830 文献标志码:A 文章编号:100825831(2007)0520020209 一、问题的提出及理论回顾金融是经济活动的核心。
金融中心能吸引巨额的资金流动,刺激多种商务的扩张和多样化。
金融中心良好的金融和商务运营环境,能够有力地吸引全国性银行、跨地区的公司总部与分部落户。
当前,现代金融服务业是重庆发展中的薄弱环节,外资金融机构已经对中国经济带来冲击并首先表现在金融业上。
提升长江上游金融产业能级,完善重庆政企银合作机制,改善金融生态,促进区域经济的繁荣及国际竞争力提高,发展现代金融核心集聚区和构建长江上游地区金融中心,已经被提上日程。
银行和高度专业化金融中介的集聚,形成今天的金融中心[1]。
蓄势积能 长江上游金融中心地位渐行渐近---建国六十年重庆金融业发展回眸建国六十年,重庆发展风云激荡、几度变迁,先后为西南大区(中央直辖市)、省辖市,直至恢复为中央直辖市;期间重庆金融业锐意进取,几经辉煌,从机构业务单一到百花齐放,如今重庆的长江上游金融中心地位呼之欲出。
应该说,建国以来,在全市金融系统的共同努力下,重庆金融体系不断完善,金融机构数量持续增加,金融业务快速发展,服务功能明显增强。
重庆金融业发展在我国西部处于相对领先的地位,为推动重庆国民经济快速发展作出了应有的贡献。
一、数质并举、由弱到强,发展成就彰显(一)金融机构数量不断增加,金融体系不断完善1.银行机构从单一到多样化,有序竞争局面日益形成。
我国金融管理体制是严格的大一统,中国人民银行是国家的中央银行和金融管理机关,行使统一金融政策,统一货币发行,统一平衡信贷资金,统一金融市场管理,代理财政金库等职能。
因此,在中国人民银行重庆分行于1949年12月1日成立后的相当长的时期内,我市银行机构比较单一,在改革开放前后才有所松动变化。
1972年建设银行重庆分行从人民银行分设,工商银行在1984年7月成立重庆分行。
截至2008年末,全市共有4230家银行机构(含省级分行,一、二级支行,分理处,储蓄所),其中政策性银行分行3家,大型商业银行分行5家,中型商业银行分行8家,邮政储蓄银行分行1家,城市商业银行2家,农村商业银行1家,村镇银行1家,外资银行分行6家,外资银行代表处2家。
银行机构大量积聚,数量逐渐增多,功能不断丰富,银行体系趋于健全,有序竞争局面日益形成。
2.证券机构从无到有,机构实力逐步增强。
从我国经济开始市场化改革以来,我市证券机构紧跟国内证券业发展的步伐,从无到有。
截至2008年末,全市共有1家证券公司、68家证券营业部、25家证券服务部,全年代理证券交易金额7287亿元;客户资产398亿元;实现营业收入13亿元,利润7.7亿元。
重庆市建设长江上游经济中心的四个资源层次(一)摘要:重庆市建设长江上游经济中心的可利用资源分为四个层次:第一层次是生存基本资源,主要包括自然资源、工业基础和劳动力资源;第二层次是创建美好生活基本资源,主要包括服务资源、旅游资源、区位优势和乐观向上、奋发有为的精神;第三层次是可持续发展基本资源,主要包括科技、人才和企业家;第四层次是关键资源,主要包括先进的思想观念和有利于发挥创造力的环境。
关键词:长江上游经济中心;重庆市;资源层次;可持续发展;关键资源Abstract:TheresourceswhichChongqingownstosupportitselftobecometheeconomiccenteroftheupperreach esoftheChangjiangriver,includefourlevels.Thefirstlevelisthebasicresourcesforliving,whichincludenatureresources,industryfoundation,andlabourforces.Thesecondlevelistheresourcesformakingagoodlylife,whichincludetheresourcesforserviceandtour,superiorityofChongqing'slocation,andthepeople'sspiritofoptimismandmakingprogressforever.Thethirdlevelisthebasicresourcesforco ntinuousdevelopment,includescienceandtechnology,peoplewithability,andenterprisers.Thefourthlevelisthekeyresources,includeadvancedideasandcircumstancewhichisinfavoroftheexertingofcreativity.Keywords:EconomicCenteratUpperReachesofYangtieRiver;Chongqing;levelsoftheresources;sustainabledevelopment;keyresources重庆市建设“长江上游经济中心”的内涵包括三个方面,那就是“三中心、两枢纽、一基地”。
重庆构建长江中上游金融中心实证分析与对策研究随着中国金融业的不断发展和中国经济的不断增长,金融中心城市的地位也日益重要。
其中,长江中上游地区作为中国的经济增长极,极具发展前景。
本文通过对重庆构建长江中上游金融中心的实证分析与对策研究,总结出了具体可行的建设金融中心的方案。
一、长江中上游地区金融发展现状1.发展前景广阔,发展期待高重庆紧邻两江四岸,地理位置优越,基础设施完善,交通便捷,是长江中上游地区的重要门户和综合交通枢纽。
重庆是全球贸易的重要节点,具有强大的经济、文化和人口资源。
2019年,重庆市 GDP 达到 2.76 万亿元,比上年增长 6.2%。
重庆作为长江中上游地区的经济中心,是长江经济带的重要组成部分,可以预见,未来重庆的地位将更加重要。
2.金融服务能力不足,与一线城市差距较大目前,长江中上游地区的金融服务能力相对较弱,与一线城市存在较大的差距。
以重庆市为例,其金融服务质量、金融企业规模、金融业务型态等与上海、深圳等一线城市相比均存在一定差距。
虽然重庆市拓展金融领域和深化金融改革已经取得初步成果,但距离成为一个真正意义上的金融中心还有一定的距离。
二、重庆构建长江中上游金融中心的影响与挑战1.方面的支持对金融中心的建设具有重要作用方面的支持对于重庆构建长江中上游金融中心至关重要。
只有通过的推动,才能够为重庆的金融中心建设提供必要的支持。
因此,需要加强对金融机构、金融工具和金融规范等方面的研究,制定出符合重庆金融市场特点的措施。
2.要强化金融服务能力,才能提升影响力和竞争力金融中心的建设离不开金融服务。
重庆要想成为长江中上游地区的金融中心,必须要强化金融服务能力。
在金融服务方面取得进步,提高金融服务水平和质量,才能够提升重庆金融市场的影响力和竞争力。
3.加强金融技术应用,提升金融科技水平金融科技是当前金融业的一个重要发展方向,也是构建金融中心的必要条件。
金融科技可以极大地提升金融服务质量和效率,促进金融创新和发展。
文旅融合背景下推动城市高质量发展路径探析作者:张伟进来源:《新西部》2023年第10期城市已成為我国人口主要的集聚区,文化和旅游融合发展直接推动城市品质的提升。
随着城市化进程的快速推进,我国人口持续向经济发达的长三角、珠三角、成渝城市群等地区集中,达到全国总人口的一半。
发展文旅产业,建设文化强市,旅游强市,在重庆现代化建设全局中具有重要地位和作用。
其中,渝中区以“小地域”发展“大旅游”,打造历史文化和现代文明交相辉映的文化名区、文化大区、文化强区,推动城市高质量发展的经验,可为其他省(市)区域中心城市发展提供借鉴。
一个国家或地区之强,既取决于经济动力,也取决于文化实力和旅游引力,文化、旅游与经济融合产生的竞争力,是一个国家或地区最根本、最持久的竞争优势。
党的十八大以来,习近平总书记对文化和旅游融合发展作出了一系列重要论述,为指导新时代的文化建设和旅游发展提供了基本遵循。
党的二十大报告明确指出:“坚持以文塑旅、以旅彰文,推进文化和旅游深度融合发展。
”这既是对我国文旅融合发展经验的高度总结,也为新时代新征程文旅深度融合发展指明了前进方向。
推动城市文化旅游融合发展是城市经济发展和提升城市形象的重要力量,也是人民高品质生活需求的重要内容。
本文以重庆渝中区为例,总结其推进文化和旅游融合发展取得的成绩,探析打造历史文化和现代文明交相辉映的文化名区、文化大区、文化强区的发展路径,对研究文旅融合发展推进城市高质量发展有重要的意义。
渝中区文旅融合发展概述重庆市地处中国西南部,是长江上游地区经济、金融、科创、航运和商贸物流中心,是国家历史文化名城,巴渝文化发祥地,有三千余年建城史。
重庆既是世界最大的山水城市,又是中国历史文化名城,旅游资源丰富、种类齐全、数量众多、特色鲜明。
据统计,全市旅游资源单体达4042个,涉及8主类、39亚类、110个基本类型,涵盖高山峡谷、江河湖泊、温泉康养、历史文化、民风民俗、主题娱乐、都市风情、邮轮游船等多种类型。
网址:ww 2000年,重庆全市贷款余额1800亿元左右,其中不良贷款就有500多亿元。
当年,全市在证券市场融资22.63亿元,保费收入27亿元,商品房每平方米均价才1300元,整个要素市场都处于较低水平。
近几年,重庆市政府主要采取了构建基础设施和公益设施建设融资平台等五大措施,改革完善投融资体制机制、不断提高投融资水平,2007年底全市贷款余额已达到了5200亿元。
措施一按照市场原则构建基础设施和公益设施建设的融资平台对于基础设施、公益设施建设,不能全靠政府直接投入,必须培植和壮大相应的建设性投融资主体,将由政府出面举债为主的投资方式转变为以建设性投资集团(企业)向社会融资为主的方式,从根本上改变城市基础设施建设的投融资体制,最终形成政府主导、市场运作、社会参与的多元投资格局。
为此,重庆市陆续组建了八大建设性投资集团,并通过采取三大保障性措施,增强投资集团的资本实力和投融资能力。
“五大注入”充实资本金:第一,国债注入。
把分散到各区县200多亿元的几百个国债项目的资金所有权,统一收上来,按项目性质归口注入相应的投资集团。
第二,规费注入。
将路桥费、养路费、部分城维费等作为财政专项分别归口注入投资集团。
第三,土地储备收益权注入。
赋予部分投资集团土地储备职能,将土地增值部分作为对投资集团的资本金注入。
第四,存量资产注入。
将过去几十年形成的上百亿元存量资产,比如路桥、隧道、水厂等等,划拨给各有关投资集团,成为投资集团的固定资产。
第五,税收返还。
通过对基础设施、公共设施投资实施施工营业税等方面的优惠或税收,作为资本金返还给投资集团。
“三个不”构筑防火墙:一,财政决不为投资集团作担保。
虽然政府及各有关部门都要支持投资集团发展,但政企之间必须保持严格的界限,防止财政债务危机。
第二,投资集团之间不能相互担保,避免出现连环灾难,造成大面积金融风险。
第三,各投资集团的专项资金不能交叉使用。
财政拨付的专项资金虽然放在投资集团,但使用范围受财政掌控,必须专款专用,不准交叉使用、互相挪用。
2024-2025学年重庆市历史初一上学期试卷及解答一、单项选择题(本大题有12小题,每小题4分,共48分)1、以下史实和结论相符合的是()A. 商鞅变法–秦国成为最强盛的诸侯国B. 汉武帝大一统–儒家思想成为封建社会正统思想C. 孝文帝改革–促进了北方地区民族大融合D. 澶渊之盟–辽宋之间维持了长久的和平局面答案:C解析:本题主要考查中国古代史的相关史实。
选项A,商鞅变法发生在战国时期,是秦国的一次重要改革,使秦国成为战国后期最富强的封建国家,为秦统一六国奠定了基础。
但题目中说的是“最强盛的诸侯国”,这一表述过于绝对,因为战国时期各诸侯国实力不断变化,秦国并非始终是最强盛的,故A项错误。
选项B,汉武帝时期,为了加强思想控制,他采纳了董仲舒的建议,实行“罢黜百家,独尊儒术”的政策,使儒家思想成为封建社会的正统思想。
但这一结论的直接原因是“罢黜百家,独尊儒术”政策,而非汉武帝大一统,故B项错误。
选项C,北魏孝文帝改革是北魏孝文帝在位期间推行的政治、经济、文化等改革,其改革措施促进了民族的融合,为隋唐大一统和经济繁荣的局面(如开皇之治、贞观之治、开元盛世)打下基础,故C项正确。
选项D,澶渊之盟是北宋与辽在经过四十余年的战争后缔结的盟约。
双方约定各守边界,但因双方力量对比的消长变化,这一盟约对双方互有约束,也各有利弊。
虽然辽宋之间维持了长久的和平局面,但这一结论并非澶渊之盟的直接作用,故D 项错误。
2、唐朝诗人杜甫在《忆昔》诗中写道:“忆昔开元全盛日,小邑犹藏万家室。
稻米流脂粟米白,公私仓廪俱丰实。
”该诗反映的是()A. 开元盛世B. 贞观之治C. 文景之治D. 康乾盛世答案:A解析:本题主要考查对唐朝开元盛世的理解。
选项A,杜甫的诗中描述了“开元全盛日”的繁荣景象,以及稻米和粟米的丰收和公私仓廪的充实。
开元是唐玄宗的年号,这一时期唐朝经济繁荣,政治清明,社会安定,文化昌盛,国力达到鼎盛,史称“开元盛世”。
建立长江上游地区金融中心的支撑条件研究作者:黄家平曾胜来源:《中外企业家》 2012年第4期我国西部经济发展明显落后于东中部地区。
我国在第十个五年计划里就提出了西北大开发战略,2009年1月,《国务院关于推进重庆市统筹城乡改革和发展的若干意见》又正式颁布,提出要将重庆建设成为长江上游地区金融中心,这是促进西部发展的又一重要举措。
早在1997年祝志勇就认为,重庆已具备建成长江中上游地区金融中心的雏形,提出加快专业银行商业化的步伐,重点建设资本市场、外汇市场,建设高规格的金融市场软硬件设施等对策。
周祖德(2000)认为,构建重庆金融中心,促进西部发展,提高资本积累效率,优化资源配置,调整产业结构,融通国际、国内资本,是重庆突破资金约束,赶超发达地区,实现“梯度超越”的重要举措。
陈红霞(2010)认为,川、渝、陕建设区域金融中心须遵循“省内金融中心——跨省金融联动中心——西部金融中心”循序渐进的发展路径。
1 重庆金融现状分析2012年最新经济综合竞争力排名上升了6位,升幅全国最大。
重庆直辖以来,经济快速发展,GDP年平均增幅在10%左右,对外贸易年平均增长率超过15%。
重庆金融得到快速发展,初步形成了包括银行、证券、保险、信托等门类齐全、功能完善的金融服务体系,金融资源总量不断扩大,金融服务能力进一步增强。
金融产业快速壮大,金融总量迅猛增长。
2010年,全市金融资产超过1.9万亿元,是5年前的3倍多。
全市金融业增加值达到496.6亿元,是5年前的2.7倍。
金融业增加值占地区生产总值比重逐年提高,达到6.3%。
金融对经济的贡献率为6.6%,拉动经济增长1.1个百分点,行业从业人员近15万人,5年翻了一番。
信贷增势迅猛,存贷款分别达到13 613.9亿元和10 999.9亿元,分别是5年前的2.8倍和2.9倍。
贷款余额首次突破万亿元大关,为全国第16家、西部第2家。
贷款余额与地区生产总值之比由2005年的1.09∶1增至2010年的1.4∶1。